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2024-06-02

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中学校本研修计划

校本研修是一个学校的的活力和发展前景所在。通过校本研修,可以随时解决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我校将根据上级部门的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努力推进本校的校本研修,展现我校的教研特色。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教研部门和镇中心校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着眼于青年教师的培养,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校本研修,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

二、校本研修目标:

1、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学校。

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校本研修途径、建立校本研修机制。

3、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实践、研讨等活动方式,提高研修的质量,促进教学发展。

4、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三、校本研修原则

1、全员参与的原则

要求每位在岗教师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研修活动,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改进。

2、教研研讨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个人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困惑出发,以实践——研讨——实践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探究,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施。

四、校本研修制度及措施

(一)研修人员

本学期继续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指导下,以教研组为基础,以青年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教研的主要形式,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二)研修制度

1、制定校本学习制度,学校安排每周三第七节进行课改理论的学习,除此之外,每位教师课下还要采用自学的方式,总之每周要保证3至4小时的学习,要留有学习笔记,对此学校要进行检查落实。

2、校领导既是各学科教研的倡导者,又是参与者指导者。校长每周听课至少3节,主管领导每周听课4节,教导主任每周听课至少4节,教师每周听课3节,听课记录要详细,并提出改进性意见。

3、每个教研组在本学期进行不少于4次的教研活动,留有听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记录,以备存档。

(三)校本研修内容及措施

1、以自我反思为依托,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课程实施前的反思,课程实施中的反思,课程实施后的反思;包括课程实施者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对自己的课程有较高的理论分析,这就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组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同时自己积极学习有关理论。

2、以同伴互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的目的。

3、以专业引领为契机,提升教师校本理论研究与校本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水平。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教师都具有较为丰富的校本教学实践经历,也都具有一定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但在如何将校本教研理论较好地运用于校本教学实践,在校本教学实践中如何总结概括出自己的校本教研理论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专业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场所。在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理论实践,检验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为我们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供了平台。

本学期,在教研活动中,要求各个教研组确立活动主题,按计划行事,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切实有效,不要流于形式。教研组的备课、听课、议课等活动的组织,要立足于向课堂要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展示教育的魅力。

在这一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市级、县级骨干教师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出成果见实效,形成文字资料,期末存档。

校本 研 修 活 动安 排

9月份

1、召开教研组长会,确定各组教研主题(第1周);

2、制定校本研修计划(第1周);

3、庆十一板报比赛(第4周);

10月份

1、各教研组交教研活动记录(第8周);

2.加强新课程学习,督促教师特别是新任教师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外出学习教师()主讲学习汇报课

11月份

1、新任教师完成教学反思一篇;(第10周);

2、举行期中考试并召开期中考试总结会;(第11、12周);

3、各组课例教学;(第13周);

12月份

1、组织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科目为基础,各年级实行教师集体备课研究为主,推出一名年轻教师主讲,全员听课。评课,(以新任教师培训为主体)。

2、收集教师学习笔记和校本培训发展报告手册(第15周);

2014.8

篇2: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新学年伊始,为足时、足量、有效地开展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校本培训为教师发展服务、为教学质量提升服务的导向功能,从而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发展,优化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师的成长、学生的进步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此,根据县局和县教研室工作的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市、县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和县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和教科研目标管理为手段,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立足于本校实际,面向教师教学,面向学生课内外学习生活,面向校园文化建设及校本管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师资培训、信息服务、教学视导、质量监控、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最优化地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使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和各

科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总之,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三、总体思路

抓好“两项工作”,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

个结合”。

抓好两项工作:常规性教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工作

突出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促进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达到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于面上推进相结合。

四、学校状况分析

(一)学校资源优势

1、师资配备较为优质、合理

学校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基地,校本研修的主题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校本研修的成败。目前,我校教师以中青年为主,新老结合较为理想。新教师观念开放,学习热情高涨,进取意识强烈;老教师有一定教学经验,教学实践

能力较强。师资可开发性大,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2、办学规模扩大,各种设备较为齐全

学校的电教及远程教育可以为教师们提供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

3、我校处在发展中,有好多层面、领域还未完善,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诸多。

4、时值处于新课程改革,改革既给了我们机遇,又给了我们挑战,从教师的观念到行为都要求改变。改革是一种探讨,一种尝试,改革中许多新问题,新疑点需要我们去探究、解决。

(二)制约校本教研的因素

1、学校导向性、激励性的校验机制尚未完成,教师教研意识较弱,不能正确看待教研,把教研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教研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对学校而言教研成为一种指令性工作,教研风气亦未成气候。

2、教师任务较重,忙于各学科教案的撰写等常规工作,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局限性,校本教研质量不高。

五、主要内容

(一)组织学习教育理论,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树立先进的几哦啊与理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一切只是的源泉,是教研工作的动力,是教师实现自我超越的有效途

径。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构建学习型组织,特别是加强学习管理,在学习形式上分为四个层次: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一次个人自学成才;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理论、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现一有一检查:即有学习记录、每学期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二)抓好两项工作

1、常规性教研工作。其主要有:随堂听课、评课、研究课、示范课、专题研究、讲座、论文评选、课堂教学竞赛、说课、集体备课等小专题的研究活动。

2、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中的一项最实在、最系统、最深入、最能集中体现教科研主体性,也是最能展示教科研成果的重要工作。我校围绕校本实际确定一段时间内的总课题,再由各教研组根据总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分别确定若干子课题,最后由每位教师根据总课题和子课题,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和研究条件,自定一个小专题,形成课题网络(总课题——子课题——小专题)。

3、形成学校层面上的特色教研

(1)深度教学研究

围绕下列专题进行不同层面的研究A、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C、如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D、如何评价学生E、如何分层布置作业,保证课堂实效性。

(2)积极推行“五个一”的新课程教学管理,即:教师每节课后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个教学案例;每个学科教研组要设立一个校本研究课题;每学期完成一份集体备课资料。

(3)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

(4)“个案研究”日常化。教师要善于留心日常的教学事件,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取有价值的教学事件,形成问题甚至课题,进行自觉的个案研究。

(5)调查研究活动制度化。教研组、教师个人要根据课题研究的进展,有计划、有目的、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教学调查活动,多方收集第一手资料,服务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

(6)办好校刊《云帆》,为教师辅设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目前我校发行十几期校刊,在校园师生中反响良好。

六、主要措施及要求

1、加强教导处教研室自身建设

2、建全校本研修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其工作职能和

制度开展工作。

3、建立校本研修领导机构

校长——主任——教研员——组长——教师 校长:第一领导人,负责指导、督促和保证责任

主任:第一负责人,负责规划、领导和总结创新责任 教研员:第一实施人,负责组织、落实、记录和资料备案责任

组长:第一召集人,负责相关组的具体工作安排,联络责任

教师:教研的主体,负责积极完成、参加责任

篇3: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一、对体育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的认识

在20世纪60年代, 美英等国兴起“校本教育科研”的活动, 意思是“基于学校的教育研究”。所谓校本研修即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一线教师为主体, 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 并直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究活动[1]。

然而, 体育学科相较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 因此, 体育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 应是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日常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将教学实践中师生所遇到的急需解决、难以把握的问题作为主题, 开展有目标、系列化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提高日常体育课有效性, 最终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2]。

二、从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确定研修主题

我校体育组一直以来都在探索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 曾经较多地进行教研组备课、听课、评课和教材研讨活动。然而, 在当今更加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背景下, 我们感到以往的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虽有一定的提高, 但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科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收效不大。在教研组讨论中, 大家觉得, 进行有明确研修主题的校本研修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它包含有课题的引领, 有“做研究”和“研讨”的过程, 再通过公开课教学进行验证。主题的确定, 应该是教师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突出问题”研究可以化解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共同面对的困惑或难题, 通过“疑问—规划—行动—反思—总结”的过程来改进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形成共识后, 我们对主题式校本研修进行了尝试[3]。

三、制订目标明确、规范有序的“研修行动方案”

凡事预则立, 要使研修活动落在实处, 必须先制订详实可行的方案。教研组长首先制订了研修活动安排表。如在“教学重点、难点有效落实的研究和实践”主题活动中, 共安排了六次活动, 其中1次为活动准备, 4次为活动实施, 1次为活动总结。在专家指导下, 将主课题分为3个子课题 (见表) 。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包含有理论学习, 厘清“主题”概念, 逐步破解主题研究中的问题, 又有公开教学为“主题”研修提供了展示、交流、研讨的平台[4,5]。

四、形成“专家引领、人人参与”的动态研修

1.专家引领, 提升研修水平

在研修过程中, 专家起到了引领作用, 在研修主题确定、研修过程中主题聚焦及理论研究引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重点、难点有效落实的研究和实践”主题活动结束后, 专家对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进行了点评, 专家认为, 活动初始感到教师对研究的“主题”概念较模糊, “主题”确定和落实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在经过六次研修后, 对“主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能够在确定和落实时考虑教材特点、学生学情及学习的不同阶段。尤其是第四次研修活动, 由于大家做了充分准备, 所以对于第3次研修活动中校研讨课上出现问题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感到研修效果有了初步体现。总的来说, 本学期主题式校本研修已初见成效。

2.人人参与, 提高专业能力

我校体育组在进行“主题式”校本研修时, 选择了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的、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困难最大的“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落实”作为主题, 容易引起教研组教师关注, 又在专家指导下将主课题分为三个子课题, 教研组教师两两合作, 共同研究, 还要担任研修活动主持人。过程中, 教研组教师从不敢发言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甚至有了争论, 在这种人人参与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以“论文、案例”等形式呈现研修成果

一线教师常常烦恼的是参加了很多的教学研修活动, 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一线教师工作繁忙, 没有那么多时间参加研修, 或者有些研修内容理论性很强, 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那么, 以校为本的主题式校本研修是一种较好的形式, 过程既是教学研究, 又是课题研究, 在研修过程中既有理论的学习 (对主题的研究、思考) , 又有实践操作 (上课、观课、评课) , 这种研修方式非常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且, 校本研修过程就是研究资料积累和研究的分析过程, 在研修活动后期, 教研组成员将研修成果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呈现出来, 在“教学重点、难点”主题活动中共完成“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相关论文两篇、案例一篇及公开课教学视频一节, 真正巩固了“主题式”校本研修成果。

六、提高主题式校本研修实效的几点思考

“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是体育与健身学科最本质特征[6], 因此,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组在进行主题式校本研修时, 按照“实践尝试—理论学习—实践验证”过程进行, 既有理论学习, 又有实践操作, 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研组将研修的主题确定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有效落实的研究和实践”, 这一“主题”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热点问题, 是符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的问题, 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家密切关注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中真实问题。在确定主题后, 教研组长要考虑到研修计划必须具有可行性, 制订一个详实的行动方案, 以保证活动实效性。“专家引领”作为校本研修重要组成部分, 教研组很好地借助了专家的作用, 专家在主题确定、研讨过程中主题聚焦、理论研究引导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另外, 主题式校本研修增强了教研组成员的主体意识, 每位教研组成员都是研修的主人, 每人都有一次主讲, 各有角色, 皆有任务, 也就都有收获, 教研组由于有了共同的研讨主题, “同伴互助”也成为一种可能。当然, 及时在区域内进行交流、展示也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组研修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因此“, 典型主题”“、明确的行动方案”、“专家引领、人人参与”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7]。

参考文献

[1]张菁.与校本研修共同成长[J].现代教学, 2012, (3) :31.

[2]冯锁堂.校本研修模式与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3]安桂清.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J].人民教育, 2010, 21.

[4]孟文砚.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开展体育教研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5) :59~60.

[5]柴娇.以“行动研究”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4:58~59.

[6]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M].少年儿童出版社, 吴长江.

篇4:农村中学校本研修摭谈

一、课题带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呼唤研究型教师。而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是内质和外形兼修的结果,兼修中主要取决教师的内因,要有敬业精神,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能激发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这种研修的形式属于自我研修,研修的成果取决于主观能动性。要想保证校本研修外因也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抓好教育科研,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带动校本研修,在研究中充实自我、提升内力、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为了发挥课题的带动作用,2009年3月,我校立项了《初中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这一课题,并且召开了开题报告会,说明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实施的过程和保障措施,使教师体会到教育科研是要解决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并且回归于教学实践,从而更新教师科研理念,走出传统教学的阴霾。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因此,数学课要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为突破口,唤醒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真正体会到教育科研带来的巨大教学效益。如,课题的第一阶段: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是本课题第一阶段着力解决的问题。在组织教师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教师感悟很多,体会到了数学课的真谛、设问、质疑、释疑是数学课永恒的话题,激发学生有效参与,确保教师、问题、学生和谐共振,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知识升华成能力,能力活化知识。然而,提出问题则是学生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具体体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在未知领域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拓展思维,培养科研品质,学生善问说明有数学思想;会问说明有数学思维;敢问说明很自信。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显然单凭经验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研究,把问题激活,使问题具有人文性的“润泽生命”,才能确保问题的灵动性,触动学生思维。在问题的灵动中,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有了自己的问题,问题才有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

二、同伴互助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方式有很多。农村中学师资薄弱,教学条件差,教育理念落后,开展校本研修显得十分困难。我校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两种形式,录像、自评、重建和同域互动方式,通过对自己的上课过程进行录像,审视上课的情况,重新构建再上课,一年来的研修探索,教师的专业成长很快,收到了实效。但这种方式只是个体行为,不可能打造好教师的团队。要想使团队得到发展,要有合作意识,因此我校利用同域互动方式加速教师的成长,采取校内同课异构和校际间的同课异构,确保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结合“特岗教师”逐年增多的实际,校内开展了“师徒”结对子,师徒共备一节课,共上一节课,使师徒教育教学思想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取得教学水平的提升。2010年,“特岗教师”王燕和语文教师高明华结成师徒对子,二人教学风格截然不同,王燕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高明华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如《名二子说》这一同课异构中,王燕重视父亲对儿子的规劝又要明哲保身,而高明华重视“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及写法。因此,二人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二人教学风格都发生了变化,弱中求强、强中求特,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了教师大发展大提高,校内资源毕竟有限,可利用校际间进行同伴互助、同课异构,扩大异构的区域,达到百家争鸣的效果。2009年,平安联片教研课题《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四所合作学校共同研究这一课题,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是《数学课堂中处理好讲和练之间的矛盾》,在联片的交流中,广大教师对于“讲”感悟很多,耐人寻味。精讲不等于少讲;少讲不等于不讲;不讲不等于学生自主,而是教师的讲要“点睛”,学生的练要“活化”,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够有效、深刻,更新了教师教育理念,开阔了教师的思路,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这是教师成长最有效的研修方式。

三、搭建反思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经验+反思=成长,因此一个教师要想成长,很大程度取决于自我反思。我们说的反思是教学反思,是认识层面的反思,也是平面的,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范畴。结合农村教学实际,学校管理者抓教师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具有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是教师进行反思性研究的必要前提,学校要善用各种教育教学机会,积极向教师传播反思理念。如,在优秀教案评比中,加大教学反思的分值比重,强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开展专题讲座,进行教学反思和有效反思,开展教学反思的专项评比等。针对反思中的问题跟踪检查,确保“思”与“做”一致,“思后做,做前思”,调动了教师反思的积极性。

2. 让教师明确反思的意义。要让教师了解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理念、行为、决策和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及分析的过程,因此在指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时,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按照对象的接收和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确保对教学反思的评价有的放矢。

3. 帮助教师认清反思的广度和深度。反思的广度是指教师要能够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抓住问题的基本框架,而且不遗漏其中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如我校开展每周都要写一篇教育叙事的工作,主管领导在检查完成情况时,重在一个具体问题引发的感想,体现学科的人文教育,确保传授知识的立体性和鲜活性。反思的深度是指教师能深入到教学内部,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如在抓教师备课的反思中,抓问题的设计反思,提升教师备课的积极性,使其真正体会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杜绝备课和上课两层皮现象,确保备中研,研中备,在备课中进行校本研修。教学反思只是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从本体上进行反思,即自我反思,实际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批判性地解读自己,反思的内容是自身的素质、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成长历程。要对自己的成长有规划,不能像驴拉磨那样转圈,即使转圈也要螺旋上升。因此,自我反思要有实效性,不同的反思内容要有不同的反思时限。(1)反思的长期性: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它每天都在发展变化,但拿今天和昨天进行比较,几乎不会发生什么差别,如果用三年五载来反思,就会使自己大吃一惊。(2)一日三思: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艺术圈内的人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也可以看作是遗憾的艺术,因此每课一思、每天一思、每月一思、思中求进,及时的反思和调适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校本研修是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但要使其真正推进新课程,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转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行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

篇5:中学语文校本研修计划

计划一:中学语文校本研修计划

一、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新课改理念,积极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改进21世纪课堂评价和培养模式的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结合远程研修,因地制宜,学以致用,加强关于课堂中的评价的学习和研究,将21世纪技能评价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深入探究双向三段五环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单县一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幅度提高我校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我校的科研教育水平,为创办特色名校贡献力量。

二、研修目标

1、深入总结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校本课程研发的具体有效途径,继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三段五环课堂教学研究;

2、结合远程研修,积极推进学校、学科组和教师个人教研,努力提升学校、学科组和教师的研修水平,积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始终关注学生学习,深入探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方式,构建学习小组下的高效和谐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4、努力探究出一条将“21世纪课堂评价”融入到常态课堂教学中研究之路,设计出符合我校特色的具体可行的评价体系,为培养具有21世纪技能和素养的世界公民而奋斗。

三、时间安排

本学期整个学期

时间段:20xx年9月10日——20xx年1月22日

四、研修内容

(一)以备课组为依托,深入开展每个教师继续研读1-3本教育专著活动,继续研究远程培训的内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要求每位教师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书籍自选,学科组提供参考书目。继续研究远程培训内容,深入体会。学期末提交一篇个人研究总结,并在学科组qq群中发表。

(二)认真搞好先个人备课再集体备课再个人备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结合21世纪技能和评价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备课和授课水平。

(三)制定教研计划,加强集体教研,学科组内部实行分工,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重点研究如何把21世纪技能和评价贯彻到课堂中去和我校三段五环学习小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继续执行学校“青蓝工程”,学校骨干教师与教龄不满三年的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备课、听课指导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同时师傅在带徒弟的过程中深入研究,获得自身更快发展。

(五)继续实行学科组每周听评课制度和推门跨学科听课制度,开展全校性公开课和学校开放周活动,通过听评课集思广益,在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广大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契机,资源共享,运用理论分析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备课组研究水平。

(六)实行“走出去”与“请进来”学习交流制度,开展校外交流,倾听讲座,学习专家经验,开阔视野,改进理念,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习研究。

(七)实施海量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举办语文节,通过活动落实教研,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

(八)深入研究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培训学生,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五、研修活动

根据研修内容呈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下表列出了本次校本研修的总体计划:表格略

六、保障措施

1、学校一把手亲自倡导,学校领班班子亲自带领研究;

2、教务处和教科室同时指导,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带领具体执行,年级保障;

3、研修计划纳入学校学年计划中去;

4、学校和教研组制定合理评价制度,保障活动的开展和评价;

5、学校把教师专业成长和备课组研修活动纳入全面量化管理中,实施制度管理,进行期末评比,奖励优秀,并有物质奖励做保障。

计划二:中学语文校本研修计划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质量,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特制订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 “校教学工作处工作计划”为行动指南,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例为平台,立足教学,聚焦课堂,抓实常规,积极创新,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求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

1、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活动,并在工作之余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理论书籍和专家论著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形势。“组兴我荣,争创一流”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指导本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每人认真通读一本理论专著,要围绕“新课程标准”中的“减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2、鼓励教师每人订阅报刊,平时通读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教学动态和教改趋向,开拓视野,拓宽改革思路。

3、鼓励本组教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

三、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完善教育教学五认真,进一步提升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到期中有检查,期末有评价。

四、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公开教学,认真搞好校本研修活动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根据校本研修计划我们本学期推出3个形式不一的公开课例,并以此为平台开展研修活动。

计划三:中学语文校本研修计划

研修主题: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研修目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已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轻视的内容。但是,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却表现为盲目的“合作”,盲目的探究,只注重形式,而不讲究实效。因此,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研修方法:

(一)、以年级组为单位,确定一节课授课内容,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设计教学程序,形成说课稿和详细教案,并推荐一名说课、授课。

(二)、全体语文教师到多媒体教室集中,听各组代表说课。(注意:说课教师均要求有电子教案)

(三)、公开课展示:各年级代表上课,全校语文教师随堂听课。

(四)、总结评课:各备课组确定中心发言人进行主讲,然后每位教师发言评课。然后将好的经验归纳总结。

研修的内容:

(一)、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①语文的知识教学目标;②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③语文情感的陶冶目标。

(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理论。①文件法规,文献资料;②语文学科教学原理;③学生心理及其差异性,以及获得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

(三)、语文课堂教学程式。

①构建思路: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究是目的。

②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③课堂流程:a、创设情景导标→b、自主质疑→c合作交流→d梳理点拨→e拓展延伸 →f 走进生活。

(四)、合作学习的方法:

①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如资料搜集者、总结发言者、组织者、记录员等;每个成员承当个体责任,彼此相互积极依赖。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

②、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探究价值,讨论的必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学生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

③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争辩,学会评价;尊重别人意见,接纳别人意见;强化合作学习的认同感。

④科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合作过程及方法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学习的贡献度;关注学生讨论的焦点、深浅度等。注重“学生自评”。

以期效果:

(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现代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教学活动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了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才可以被激发出来,实践能力才可以表现出来。

(二)、减少学生学习中的焦虑,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是每个人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现象也比较严重。在评价时过分地强调成绩的高低,按名次排队,致使有些学生感到压力大、负担过重、焦虑感过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关系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它只有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起来、合作学习、将弥补以前教育中的不足,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和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精神

篇6:中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一、校本研修管理

1.组织管理,计划制定。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横沙中学五年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每一年确定不同主题,制定年度研修计划。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项目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2、制度保障,资料齐全。

(1)时间保障,我们双周一下午为校本培训固定时间,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文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开展教研组活动,互相交流、探讨业务。

(2)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我们为教师购买了相关的校外培训书籍200多本,报纸、杂志几十种,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培训、交流、考察学习。

(3)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我们注意资料的积累归档,每次活动结束都要进行归类整理,并及时上传崇明县课程教学研修网。

二、校本研修设计

“校本培训”中,我们提倡发扬个人学习反思,同伴交流讨论,专家点拨引领的原则。针对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探索总结出一些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1、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

每位教师围绕学校总课题《横沙岛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推广成功教育的探索》和《“主动・有效”课堂教学五环节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之机制研究课题》进行适时研究,确立子课题,促进教师成长。

2、外出学习培训。

“十二五”期间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参观考察了东庐中学、杨思中学、南北庄中学等一些在教育课改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个人研修加集体研修培训。

首先为每个教师配备了校外教育教学书籍,还提倡教师通过网络,阅览电子图书,边读边记,边读边悟,通过自主学习来升华教育感情,提高理论水平。

其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体研修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十二五”期间相继邀请了闸北八中刘京海、心理专家吴增强、袁胜芳以及县进修学校一批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校外教育科研新动向,更新观念,逐步养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4.加强基本功训练

(1)主要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实践练习,尤其在“实践体验”、“班主任团队”、“青年教师团队”、“骨干教师团队”等具体培训项目中进一步研究、提高。现在,横中每位教师都能按照校本培训中的所学所得,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撰写活动案例分析。横中的校本培训不仅重视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训练,而且注重对活动案例的研究。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先后撰写了“我的教育故事”“教育教学案例”“好家风好家训”“党在我心中”等经验性文章300多篇,蔡崇峰、袁建花、姜海玲等老师的文章也在县级评奖中获奖。

三、校本研修实施

校本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师的校本培训:

1、抓好师德教育培训。学校通过《学习先进事迹,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素质》等主题性学习,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做到懂法守法;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

2.加强实践体验培训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狠抓教研组建设,随时掌握研修情况,积极关注研修动态,发现研修典型,有过程,有记录。并通过每年11月的教学月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一展横中教师的教学风采,5年来先后有60多人次参与区域以上展示活动、全校所有教师在校内多次开展了开课活动。学校组织了3次片级教学论坛活动。在每年的教学督查中,我校多门学科得到了教研员等专家的好评。在的校本研修考评中,学校实践体验板块研修获得优秀。

3.注重青年教师的培训

我们注重对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一方面,派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全市等校外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专业发展;一方面,在工作中锻炼、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通过课堂实践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我校姜海玲、孙彩霞、吴保森等教师在市县级教学课堂比武中屡获奖励。

4.注重骨干教师培训。

我校有教学标兵1名,教学能手6名,乡、校级骨干28名,十二五期间学校制定了详尽的培训方案,确定了培训目标、内容、措施,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后备干部、骨干教师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5.注重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规定动作,学校每年挖掘不同的研修主题,通过组织班主任资料自学、年级组讨论、网上学习、外出考察、育德讲座、心理辅导等一系列活动的实践研究,各班主任大幅度的提高了育德能力,同时也撰写了“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艺术”“主题班会的组织与实施”等一批有价值的经验总结。

四、校本研修效果

1、强化了教研组建设

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研讨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2、推行了主题式研修

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作业布置”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3、实行了联动式研修

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五年来,横沙中学教师兢兢业业,在此期间,王春华获得市优秀园丁,林萍、吴雄华、程敬玉获得县优秀园丁,张晓松、顾元等共计65人次获各级各类奖励和荣誉称号。横沙中学荣获了县文明单位、县心理健康优秀学校、市科技特色学校、化学组获得县“主动・有效”优秀教研组、“党建论坛”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上级领导多次莅临学校检查指导,对横沙中学的管理和组织的活动、培训,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十二五”校本研修已接近尾声,我们的校本研修活动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思想观念有待转变。有些教师不认真或不按时完成研训任务及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了,也是交差式,质量不高。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本校教师队伍中,缺乏领军型教师和本土化校本培训课程。

篇7: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校校本研修内涵式发展为重要抓手,以提高校本研修质量和效果为目标,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健康、主动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落脚点,统筹部署、全面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促进学校教师队伍专业成长,逐步形成整体推进校本研修的新局面,努力铸就一支师德修养高尚、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二、工作要点

1、师德研修。爱教育: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教学、典型报告为基本形式,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爱教育,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爱学生:帮助教师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先进的学生观和正确的教育观,促使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爱自己:要求教师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社会的表率。

2、新课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展全员课改通识研修和以掌握学科要求为主的学科教师研修。通识研修在集中专题研修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自学,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使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坚持开展教师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年轻教师和新教师进行基本功强化训练;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研修。通过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领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强化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教学信息化整合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帮助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为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环境。组织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导教师人人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响的博客QQ群。

5、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继续以“高效课堂”为切入点,做到教学即研究,让老师不畏惧科研,使老师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教育叙事中、提升总结中、借鉴学习提炼中。

三、研修方式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写好校本研修报告册。切实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我校教育教学中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每月一次,教务处组织,收集资料,各教研组负责具体实施。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教研组长要时时关注新的教育动态,本着重学科教学的“互动生成”方式的理解与尝试教学,进行研讨。

4、教学观摩:利用教研组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扎实做好好评课活动,教研组做好详实记录;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之间开展听“家常课”活动;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名师录像。

5、名师指导:聘请本校骨干教师或专家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6、参观考察: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研修活动与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促进与优秀学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教学理念。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加大校本研修宣传,营造浓厚校本研修氛围。

2、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全面启动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各年级组(学科教研组)立足本校实际,制订科学可行工作计划,于3月18日前报教务处备案。

3、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研修计划,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培训等工作。

(二)实施阶段

1、完善机制,健全校本研修制度

(1)健全校本研修相关制度,定时间、定内容、定措施,保证研修活动有效开展。建立有效的师资研修工作常规管理制度,确保校本研修的正常进行。

学校要不断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如《新教师培养工作管理办法》、《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实施办法》、《学校师资管理程序》、《师资培训工作条例》、《关于教师工作考核办法》、《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有效促进和保障教师专业健康发展,促使形成健康向上的教师文化。

学校要建立并完善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管理制度与机制:一是完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考核制度;二是建立并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合格课认定、优质课评定的办法;三是制定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同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管理办法;四是完善骨干教师评选、考核与奖励的管理办法,培养一批具有县内先进水平和领先的优秀教师,不断扩大名师教育的知名度。

(2)教务处要重视校本研修过程管理,勤记录、详收集过程档案资料。建立发展评价机制,制定教师发展性评价表、听评课评价表等。

(3)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及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档案。

(4)校领导适时组织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各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做为考核依据。

2、明确内容,扎实有效进行研修

(1)师德、基本功研修: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教育观、学生观,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教育教学能力研修: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教学。围绕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积极开展培训、指导、调研、检查和评估等工作,深化校本研修。开展“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大力倡导集体备课制度,开展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突出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育行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技能训练活动,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尽快成长和成熟。

(3)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根据《陇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陇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五年规划》精神,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健全课题组织,完善校本研修体系,实施规范管理。确定研修课题和主攻方向,增强问题研究意识,提高问题研究能力。建立以教学型教研为主体、研究型教研为主导、学习型教研为基础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校本研修体系。加强各级课题研究工作,发挥课题引领作用,努力提升课题研究的总体水平。

(4)积极开展专业引领研修:用课改理论引领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辅导教师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校本研修方法,领会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发展途径。开展专家引领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坚持聘请名师入校进课堂,听课评课,咨询诊断,交流研讨,指导校本研修,最大限度发挥本土专家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优秀教师示范引领新课程活动。

(5)开展“八好活动”:①读好一本教育名著;②写好一篇心得体会;③上好一节公开课;④做好一个优秀课件;⑤承担好一个课题研究;⑥带好一个班;⑦写好一份教学经验总结⑧撰写一篇优质教研论文。

3、突出重点,落实研修载体

(1)集体充电:主动邀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为主动吸取养分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

(2)师徒结对:校内优秀教师、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搭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平台。

(3)观摩听课:广泛开展“互助—观课”和组织“说课—讲课—评课”活动,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教师提供交流契机,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引导教师获得有益信息,达到资源共享。

(4)个人自修:一方面,教师自己确定目标,寻找相应教育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实现自我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对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进行消化,获得实质性的收获和帮助。

(5)校际交流:加强兄弟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师资、设备、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并通过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内容上相互学习和交流。

(6)示范引领:确定校本研修实验学校,启动并开展校本研修创新试点校工作。

(三)总结阶段。

开展如优秀教案、课件展示;优秀案例设计、活动反思、课堂实录、案例分析;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成果等等优秀成果展示。学校和教师依据校本研修方案和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及时进行总结,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按照规定,由教师个人申请、学校审核、县教研室认定、教师培训机构计入教师本人培训档案,并颁发培训证书。

学校先依据本校本教研开展情况进行自查,然后接受由“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进行的考核评估,考核依据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参观考察、师生座谈等形式进行。

五、方法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校本研修是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长效机制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教师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渠道,教务处及各教研组要高度重视,切实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件大事来抓,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开局之年良好开端。

2、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学校成立了校长杨玉柱为组长,史明学、严虎林、李刚、许晓周、李小利、吴建军为副组长,马利琴、张迎春、杨振江、苟晶晶、戚书宏、赵永春、苟继成为成员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工作有序开展,强化对校本研修工作的专业引领。教务处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承担的工作职责,落实人员,落实责任,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校本研修工作有序、有效、深入开展。要组建好 “校本研骨干引领团队”,发挥好团队指导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县域教育资源的作用,为校本研修提供专业支持。

3、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切实加大对校本研修工作的宣传力度,认真学习贯彻省、市有关文件和《陇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基本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迅速掀起新一轮校本研修工作的热潮。利用《教育动态》和《教研动态》等平台及时推介典型经验,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学校将校本研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纳入教师业务检查、评估、工作考核范畴,考核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教师继续教育做为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在校本研修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团队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

5、健全研修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力度。健全校本研修的经费保障机制,学校将不断加大对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同时认真落实有关教师培训公用经费投入的政策,确保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积极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创造条件。

6、夯实责任,强化过程管理。

教师个人要建立个人校本研修档案(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其内容包括: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研修计划、校本研修过程记录(校本研修报告册)、研修成果(如:优秀教案、课件展示;优秀案例设计、活动反思、课堂实录、案例分析;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成果等)。

学科教研组要建立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档案。其内容包括:学科教研组研修工作计划、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过程记录(如:学科专题讲座每月至少一次;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每周一次;教学观摩记录等)、学科教师校本教研考核(如:学科教师参与活动的考勤记录、学科教师研修成果记载等)。

篇8: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一、理念引领, 创设情境

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校管理者要注重制定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并付诸实施、不断完善。古人云“学无止境”, 作为教师就更要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中学生。说到教师的学习, 最重要的是使每一位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理念更新、观念转变、自主学习、有所规划、敢于走一条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之路。因此, 转变教师的理念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同时应该说, 每所学校的教师队伍中都会有主动提升自我、能够与时俱进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靠整个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 因此, 我校注重教师队伍成长的环境建设, 在广大教师队伍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 利用双周一次的教职工大会进行理念引领, 带领全校教师学习“衡水中学”、“杜朗口中学”等名校的办学理念和先进事例, 学习国家教委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集中培训学习“魏书生讲座”、“教师礼仪”等, 从整体上营造学习氛围, 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 制定校本研修工作制度, 用制度来约束和引领教师队伍的学习。我校双周一次周三下午的教研组例会就是以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 形成学习型团队。第三, 经常派教师到省里参加新课程通识培训、“课堂教学观摩”、骨干者培训等活动, 返校后及时召开座谈会, 将听会的最新精神和先进经验, 结合自己的感悟汇报给全校教师, 使中学教师队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经常吸收最新的教育信息, 做到思想上与时俱进, 行动上有规可循。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 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已经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做到了理念引领, 情境创设前置的准备工作。

二、校本研修为主, 多种方式并用,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

教师的成长非一朝一夕所为。作为学校,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因此, 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培训规划, 其次要从多个角度开展培训。

(一) 中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 都是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都是肩负着培养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而这一使命的实现是要靠教师的教学和言传身教, 因此, 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把“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作为强化师德修养的永恒主题,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能适应时代需要, 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培育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爱岗敬业铸师魂

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 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 既能体现为人民服务, 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 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 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可靠的途径。教育是为了人的终身幸福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教师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 才能真正热爱学生, 言传身教, 无私奉献, 为祖国、为民族培育栋梁之才。

我校单周三下午一次教工大会和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 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师德培训,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优秀班主任代表都从不同侧面向教师发出倡议, 教师首先要有事业心, 以“教师是21世纪最可爱的人”为引领, 激励和引领教师“不为名利、甘为人梯、播种希望、收获未来”, 虽苦尤乐, 实现自身价值, 而不愧对“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荣誉。其次,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即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由此而产生的正确的育人理念。教书重在“育人”, 这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对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各有专长, 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求知、审美、健体、劳动等,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使他们在强烈的兴趣吸引和求知欲的激励下, 开发潜能, 追求创新。第三, 教师要讲究职业道德, 这是教师的崇高境界,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要求教师先做人, 因为其身正不令则行。

2.无私奉献甘为人梯

教育工作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神圣职业, 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善为师者, 既美其德, 又慎其行”。“春风化雨, 一代师表”正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一定要不图名利、甘为人梯、爱心永驻, 把学生当孩子, 才能用心感化每一位学生, 也才能陪伴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

3.与时俱进, 树立良好形象

教师职业是十分重要的职业, 又是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勇于站到时代前列的职业。中外师德传统中固然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但当代师德建设更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因此, 新时代的教师队伍一定要与时俱进, 富有时代精神,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具有振兴中华的信念、宽广开放的见识、民主平等的理念、开拓创新的气魄、终身学习的理念、合作竞争的意识, 只有这样, 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才能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 中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建设

“学高为师”是新时代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因此, 我校采取“分层次、重内容、讲方法”的策略进行培训, 确立了“基于问题、优化资源、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完善校本教师管理体制, 形成了“聚焦问题、立足课堂、优化资源”的三大策略, 收到了良好的研修效果。

1.分层培养, 层层拉动, 形成合力

“三层”即“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

名师为省市级先进教师、学科带头人, 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个人风格, 在社会、家长、学校享有一定声誉, 针对名师队伍的培养, 一是走出校门, 与专家对话;二是校内论坛和培训骨干教师, 在互动中提升自我, 与时俱进, 始终走在全校和地区教师队伍的前列。

骨干教师是学校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在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能够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份教学工作任务。对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采取名师引领, 每学期上一至二节公开课、示范课, 主动参与网上学习,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走专业化自主发展之路。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生力量, 年轻就是希望, 但教学经验不足。因此, 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是学校培养规划和青年教师走自主专业化发展之路两种方式相结合。学校的培养规划中主要采用“师徒结对”“集体备课”、“课题带动”、“同伴互助”的方式, 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成为一名合格的称职教师。

2.关注培训内容, 开阔教师视野

我校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培训的内容。主要从新时期教师发展的需要考虑, 结合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及时代特征, 重点开展了下述内容的培训。

(1) 新课程培训。

实施新课程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转变育人观念, 实现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教书贵在育人。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起到指导、帮助、合作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到知识, 提升能力。因此, 重点开展了新课程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外派教师参加骨干者培训等, 有目的地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2)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 持之以恒地重视开展普通话、三笔字、教学简笔画、组织教育活动、教具制作与使用教学技能、课堂英语会话、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把握培训的重难点, 不断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始终把“外塑形象, 内练硬功”作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主旨, 这是教师队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3) 新理论新技术培训。

注重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新的理论和思想, 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与时俱进, 组织教师学习了解高新技术知识, 不断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 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件制作、e网通的使用等培训活动,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4) 学历教育培训。

学历标志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实力, 因此, 我校采用三种方式完成教师队伍的学历达标问题。一是招聘教师时注重学历过关;二是鼓励在职教师学历未达标者积极参加专业进修, 尽快达到学历要求;三是对学历不能达标者调整工作岗位, 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水平。

(5) “名师”战略培训。

我校提倡教师要努力争当名师, 目标的实现要过“六关”, 即备课关———每一课的教学设计体现最优化;上课关———课堂教学模式新颖、可操作性强, 精讲多练, 讲究实效化;辅导关———辅导及时、到位, 讲求精细化;批改作业———认真及时细致化;考试关———命题难度适宜, 夯实基础, 注重能力, 达到课程化、大众化;指导关———有能力并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导师”任务, 认真负责, 指导到位, 达到有效化。

3.校本研修方式多样, 讲求实效

方式要为内容服务, 我校近三年来主要采取了下述培训方式, 用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水平。

(1) 专题讲座, 典型引领。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我校主要利用单周一次周三下午的全校教职工大会或双周一次周三下午的教研组例会开展专题讲座, 分别由校级领导、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承担培训任务, 如《教师礼仪》、《魏书生讲座》、“高中新课程标准解读等内容, 通过专题讲座, 实施专家引领策略, 开阔了教师视野, 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2) 制度保障, 共同成长。

我校制定双周三下午是全校各学科教研组例会制度, 校级领导分组负责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保障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重点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思想、新课标;研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并就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重点作好计划和安排。

同时以学年组为单位组建了各学科备课组, 每周至少一次活动, 每次活动由主备人作中心发言并展示教学设计, 组员发表见解, 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成长, 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

(3) 开展优质课大赛, 竞争中求发展。

为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我校计划每年的上半年为教学竞赛活动期, 以教研组为单位, 启动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公开课活动。从每组中评选出一至二名优秀选手作为下半年的优质课大赛参赛选手, 下半年举办校级优质课大赛, 从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 为全校教师出一节观摩课或示范课, 引领全校教师有意识地改进课堂教学,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

(4) 科研引领, 课题带动。

科研兴校, 以研促教是我校的办学方针。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每年平均有20多人次的优秀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同时, 以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 申报参加“十一五”规划课题活动, 其中《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多元化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等11个课题被批准为总局级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等六个课题被批准为牡丹江市市级规划课题。此项活动的开展, 起到了科研引领和课题带动的作用, 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5) 树立课程意识, 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要善于把学科课程与学科技术进行整合, 并敢于开发校本课程, 对此, 我校于两年前就启动了此项方案, 有相当一批教学骨干参与了此项活动。截至现在, 生物组已开发出《实用菌的培养》等三个专题, 物理组开发出《生活中的力学》, 艺体组开发出《工笔画》等校本课程, 在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的同时, 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

(6) 注重信息化, 强化网络培训。

我校注重利用校园网络, 实行资源交流共享。一是教师网上自主读阅资料、信息为教学服务。二是实施网上论坛, 建立网上博客, 相互交流思想, 交换教学建议等, 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教学资源, 收到了同伴互助、合作共赢的效果。

实施校本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也是加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有力措施, 校本培训成功地解决了不同学校的差异问题, 尽管校际之间校本培训内容不同, 但校本培训的出发点相同, 都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我校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 现正向深层次发展。

摘要:以校本研修为载体, 探索中学教师队伍建设,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校本培训制度, 有针对性地选取培训内容, 并采取适当的培训方式, 达到培训的实效化, 有力推进中学教师队伍建设, 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前提下,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44亿金融资产出路:上海国资公司的N种计划下一篇:浅析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