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中学2010年度上半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2024-06-07

龙湾中学2010年度上半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共7篇)

篇1:龙湾中学2010年度上半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确立并坚持“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为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激发教师投身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校各个教研组建构成学习型组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岗位)为主阵地,以实践研究为主要方式,以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2、坚持从实际需要选择校本教研方式和内容的原则,采用教师选定研究课题与指定研究课题相结合的办法,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按照计划研究和实践问题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突出实践性,注重发展性。

3、坚持以集体(集体备课组)研究为主,以个体研究为辅,个体研究和团体(课题组)协作研究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校本教育科研的基本模式,形成全员参与校本教研的工作机制。

二、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实施具有极突出的影响,全体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明确校本教研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切实构筑崭新的教育研究体系。

1、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培育教师业务上的发展意识、精品意识和创造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的师资队伍。

2、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4、构建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使教学反思成为职业习惯,在协作、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成新的认识,实现个体的自我提升。

5、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校本教研骨干力量。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养,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培训,逐步实现“学习、培训、研究”三位一体。

三、校本教研的方式

1、教学反思。提倡、鼓励教师及时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坚持撰写教学后记与教育随笔,倡导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效果,以及整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困惑,来发现问题;从现代教育观念、思想与自己教学实践对照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经验比较来发现问题。

2、教育论坛。依据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中提出的普遍问题以及学校即将实施的新举措,或是从学生情况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等,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开设教育论坛。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学。

3、集体备课和研究课。研究课包括上课、听课、说课(教学方案设计说明)和评课。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召集教师集体备课或观摩典型课例(案例),以参与互动式活动进行评课、讨论、研究并完善教学设计。

4、课题研究。以教研组(或备课组等)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关注某个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使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5、专家引领,联合教研。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实现专家引领校本教研,加强学校之间的协作教研,或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广泛的教学研究与交流。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

根据客观性原则,努力创建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校本教研模式,总结和发掘具有我校校本教研特色的经验,依照“借鉴导入、建立模式,积累方法、创建特色”的要求,把下列两种模式作为我校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

(一)行动研究模式。行动研究的方法现已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用教育科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因此,它是校本教研中比较

适宜于教师的一种方法。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

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1.多角分析。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对学校学科建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召开由学科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参加的多角分析座谈会。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教师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变化和想法。

2.访谈。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包括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和教师访谈,了解和征求各方意见。

3.问卷调查、态度量表和能力测量表。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设计相关量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态度调查和水平测试。

4.日记/教学反思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研究人员和教师坚持写试验研究的日记/日志,记录每次研究活动的情况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5.课堂观察。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和记录。

(二)“引导自学巩固提高”模式

对于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华良博士提出了校本教研的一种操作模式:“引导自学巩固提高”。

第一、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

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它是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践性的问题。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意味着校本教研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或经验性问题解决。需要教师是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能使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与校本教研中的课题意识区分开来。

第二、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

在确认了日常的教学问题只有经过设计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这个观点之后,接下来需要澄清的是设计究竟意味着什么。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即备课)所形成的方案即教师的教案。校本教研意义上的设计虽不完全等同于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但它实际上离不开教师日常的、具体的、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校本教研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在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设计与其说是个体化的备课、写教案,毋宁说是具有合作意义的(不是形式化的)集体备课和说课。集体备课和说课实际上是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当教师在集体备课、说课中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来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时,这种备课活动或教学设计活动就具有校本教研的意味。

第三、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

行动是指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如果校本教研所设计的方案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那么,接下来的行动既包括教师的上课,也包括相关的合作者的听课(即一般所谓的集体听课,此时教师的上课被转化为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

就教师的上课而言,行动不仅意味着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而且意味着在教学对话中创造性地执行事先设计的方案。教师一旦进入真实的课堂,面对具体的学生,教师就不得不保持某种教学对话的情境,在教学对话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去灵活地调整教材、调整教案。

第四、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

整个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反思实际上是贯穿始终的。问题之所以能够被提出来,设计之所以可能,行动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执行方案的过程,都有反思的介入和参与。也有人因此将设计的过程称为行动前的反思,将行动的过程称为行动

中的反思,将回头思考的过程称为行动后的反思。不过,所谓反思一般指回头思考,它指教师以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很好地被解决,就需要进一步搞清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严重偏离,如此等等。

由于校本教研常常是一种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的合作研究,因此这种反思也可以称之为集体讨论,它与此前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相呼应。事实上,校本教研需要经常性地与学校已经存在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等教学研究制度相结合。这样看时,校本教研与其说是对传统的教学研究方式的改变,不如说是对传统教学研究方式的一种落实和恢复。

五、校本教研的组织和管理

1.校本教研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建立校本教研四级管理机构,即“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集备组”。其中的“教研组”可以作为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课题组或学校处室的项目工作小组来建构。

(1)校长室职能:

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队伍与制度建设,考核与评价,并提供课时、场所、设备、经费等保障条件。

(2)教导处职能:

履行校本教研职能。负责规划、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活动的指导、登记。建立校本教研教师档案。汇报校本教研工作进程,提交相关文字材料。课题研究成果(如论文等)的登记、审核、申报、交流、展示、推荐、汇编等工作。

(3)教研组职能:

履行校本教研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的职能。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并提供业务、技术保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记录,收集、提交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资料。做好课题研究成果(如论文)的登记、审核、交流、推荐工作。汇报校本教研工作进程,并提交相关文字材料。

2.校本教研队伍建设

建立校本教研骨干队伍。学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聘请或指定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学研究员。职能:履行“教学研究组职能”,并承担其它工作任务。

3.校本教研制度和工作流程

(1)校本教研工作流程(群体性的校本教研工作流程):

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等在学年(期)初提交学年(期)校本教研课题→教务处做出规划→校长室做出决策→教导处→教学研究组组织实施,并把相关成果、资料提交、推荐→教务处登记、审核、提交→校长室审定、评价。

(2)校本教研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校本教研评价标准: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符合校本教研基本原则,达到校本教研工作目标,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研究过程材料齐全,提交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校本教研激励机制: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情况和课题研究成果(论文等)纳入教师岗位年度工作量考核,与教师年度“评优评先”挂钩,与教师职务评聘挂钩。

篇2:龙湾中学2010年度上半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校以“进一步提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工作思路,以实现不断创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科研模式为重点,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为依据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水平。

一、逐步完善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校本培训工作。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长:肖玉庭;副组长:黄早军、曾文波;加强培训的考勤、考核与管理。校本培训实行考勤、考核制度,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成绩作为获取继续教育学分的依据,并将考核合格与否作为教师评选先进、考核优秀、参加职务评聘的必要条件之一。具体考核办法参照市相关内容培训考核办法。逐步健全教师成长档案袋。

二、形成校本培训机制。

(一)注重教师自我学习对教师的自我学习,我们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式,即要求每位教师都建立个人继续教育档案,包括三项内容:教学后记、课例评析、读书笔记。在这几个方面对教师提出有具体的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要求每位一线教师书写教学感悟或札记、作业批改札记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坚持开展教学反思,上完每一节课后,及时撰写课堂教学反馈,作一位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学反思包括:课后反思、课前反思、即时反思、对比反思、阶段性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反思,使教师反思后知困,知困然后思进取,同时反思会促进经验积累,提高专业判断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2、鼓励教师写课例评析,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评课活动,让老师们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

3、写教学随笔,可以是教育教学杂谈,也可以是个人心得体会,或教学中产生的教育故事。

4、鼓励教师写读书笔记,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到两本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书籍,写读书笔记,通过理论对实践进行升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教师互助合作学习在教师自我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鼓励教师和其他同仁共同合作和相互学习,只有教师一起“合作学习”,才能塑造出优秀的教学文化。学校教师相互合作,透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过程,如教师休息时的交淡、教学研究小组等相互学习过程。对于教师的合作学习,我们的做法是:

1、落实学习时间。以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固定时间、地点进行合作探究,交流经验,共同促进。每月教研组再进行业务学习或全员培训。

2、以课代训。以课代训是校本培训的重点。课堂教学实践指导。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定期进行校内的研讨课、展示课活动,根据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充分挖掘他们上课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形成课堂教学特色。并通过片、市级的公开课、评优课等活动形式,锤炼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扩大骨干教师的知名度。

3、以“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活动的形式开展系列活动,着力抓中老年教师继续教育。通过拜师结对、学校各级各类教研课、公开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不仅传承了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解决了他们的继续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校规定了每学期中老年教师听课至少15节,青年教师不少于20节,新分配教师不少于25节。

4、以研代训。以研代训指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我们的校本科研思路:以提升自我为主要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以课堂为教育科研的主阵地,以反思实践为主要方法。这种培训形式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点上,以学校或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申报市、区立项课题;二是面上:以备课组或教师个人为单位开展校内小课题研究。学校每学期办理校内小课题申报立项或结题事项。小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以一学期为限,内容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话题或问题,把话题生成为问题,把问题生成为课题。中高级教师均参与课题研究。

三、优化校本培训评价机制

为保证校本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学校整合教导处、学科教研组等力量,由一名副校长负责,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群体的合作性。我们不断完善具有创新性、有活力的制度体系,包括课程制度、教学制度、教研制度、学习制度、财务制度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保障。

四、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校本培训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教研活动,在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出现了不少问题。

1、部分教师认识不足。尽管学校领导再三强调校本培训的重要性,但有些教师仍对此认识不足,思想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活动未能参加,对过去的教育教学思想未能认真加以反思,而是凭着经验去干活。

2、少数教师活动流于形式。这些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对校本培训持抵触情绪。

3、科研方面不热心。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忙,因此动手写论文的人并不多,开展课题研究的人就更少了。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在我校普遍存在,许多人把搞科研当成次要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不强,这种现象很难在短期内解决。有的老师报名参加课题组积极,一旦进来了却不能按照课题研究计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问起来则以工作太忙等为由搪塞。

篇3:龙湾中学2010年度上半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通化县

通化县地处我省东南山区,是通化市的特产大县。近几年重点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开设的培训专业有棚膜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与加工、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林蛙养殖、人参加工、食品加工、草编工艺、山野菜家植、草莓、大榛子种植技术、梅花鹿养殖、沼气后续服务等。特别是围绕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开设沼气物管员和沼气后续服务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阳光工程的实施,使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深受全县农民的欢迎,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

和龙市

和龙市阳光工程工作从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入手,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创新机制,认真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开设的特色专业有草艺编织和食用菌栽培等。和龙市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逐步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推动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双阳区

2010年,长春市双阳区妇女儿童工作中心培训基地以“提高职业技能,搭建致富平台”为工作出发点,扎实做好“阳光工程”这项惠农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共培训手工编织学员537人,成品主要销售到汽车美容店、宾馆酒店、个人居家等处,有36名学员同基地达成了加工协议,部分学员的月收入已达到800~1200元。(图为学员们加工的椅垫、沙发垫)

梨树县

梨树县畜牧站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教师通过培训与学员建立起长期联系。(图为梨树县白山乡阳光工程学员现已成为存栏1000头的养猪大户)

和龙市农业局在阳光工程沼气工培训结束后为各乡镇免费发放沼气车辆以支持各镇开展沼气服務工作。(图为沼气车辆发放仪式)

洮北区

篇4:龙湾中学2010年度上半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一、确立“一个”目标

我校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提出:把学校办成一所“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个性”规范加特色的学校。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我们提出要建立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专业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并对这支队伍在高学历,基本功扎实,懂科研,出名师等方面制定了具体应达到的目标。高学历:2010年4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达大专以上,2011年达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30%以上;基本功扎实:每位教师达到“三能”——能写一手好粉笔字,能富有感情地朗读和演讲,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懂科研: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爱科研、会科研、搞科研,科研课题要获市级以上的奖励或通过验收。科研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人次、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人次逐年增多;出名师:建立一支校内起带头作用,校外产生影响的骨干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需要每个教师要有所发展。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个人发展规划”设计活动,鼓励教师自我审视,在自我审视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根据新时代的对教师的要求、学校的发展规划,依据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1年、3年或5年的个人发展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内容和措施等),给自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学校组织人员帮助教师完善个人发展规划,并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分类给以指导和帮助。目标确立,为扎实抓好校本培训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观念的转变

1、思想观念的转变。校本培训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出现,每一个人都自然的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有一个由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各种形式从培训的意义、目的、形式、任务等方面进行宣传,使教师加深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理解,明确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使教师在观念上有转变,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思想,建立“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教育观念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随之转变。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把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首要的任务来抓,要通过组织教师听教育部门组织的专家讲座,请专家到校作报告,校领导亲自作报告,开展教师专题论坛等,促进教师的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树立立足于社会需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大教育观,树立立足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做到因材施教的学生观,树立立足于坚持全面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全面质量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校本培训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做到“三个”结合

1、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在开展校本培训中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首先把同伴互助,小组学习作为培训的重要形式,把教研组作为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单位,以课堂改革为中心,培训内容的重点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认真抓好小组培训,做到有研究任务,有研究时间。其二把微格训练,分项达标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一环,以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分解训练,分项达标,重点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其三把教学竞赛、课堂展示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途径,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效能为目标,重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有计划地将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使教师培训与教育教学有机统一。

2、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把校本培训工作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我们以科研促训,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科研,借助科研项目或科研活动推动教师学习钻研,自我提高,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发展。科研工作形成制度化,做到“两结合”: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三落实”:落实课题,落实人员,落实时间。“三评比”:每年一次论文评比,每阶段一次科研成果评比,每年一次优秀课题组评比。

3、校本培训与专家引领相结合。校本培训立足本校,立足岗位这只能是解决普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由于本校的培训能力有限,校本培训可以通过请专家、名师到校指点,到外校拜师学习等办法尽快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借助外界的力量搞好校本培训。一是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二是请专家进校指导。三是走出校门拜师。就某个问题的专题研究到外校请教。

四、加强“四项管理”

为使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我们结合学校自身实际,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1、抓好组织管理。为使“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必须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形成在校长领导下,以教科室、教导处、政教处为工作中心的校本培训的管理体系。

2、抓好制度管理。抓好制度管理是搞好校本培训的保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校本培训工作的特点,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如教研活动、科研活动制度,每月一篇案例撰写、一次案例分析制度,教师教学技能考核制度,各单项培训的考核管理办法,从参加的对象、完成的学时、学分登记、考勤、考核、奖惩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且依据规定严格实行奖惩,使培训工作从制度上得以保证。

3、抓好计划管理。为认真抓好校本培训,使教师对培训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培训工作。学校制定“校本培训方案”,确定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每学期结合培训方案,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培训计划,对每学期培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每专项培训内容还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如“计算机培训计划”、“教师教学全程指导活动计划”。为使教师在培训活动中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培训期内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学校要求45岁以下的老师每人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鼓励教师自我审视、自我设计,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途径。

篇5:龙湾中学2010年度上半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县教育局靖教发【2010】170号《靖远县教育局关于2010年暑假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精神,这个暑期,我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了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在作如下总结: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1、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确保组织严密。

为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导处、政教处、教研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实行签到、签退制,由教导处做好出勤记录。对整个校本培训工作统一领导,整体设计,形成校长亲自抓,副校长、各部门分头实施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2、认真制订详细的计划,确保计划可行。

教导处制订了暑期校本培训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严格执行教师校本培训签到、签退制度。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更是每个教师的义务,全体教师按规定完成了相应的培训计划。

3、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确保计划实施。

本次培训主要由集中培训和自主研修两部分组成,集中培训由学校统一组织,自主研修由学校提供学习材料,教师自学。8月17日,学校对校本培训活动进行了动员,8月20日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了登记,对培训过程进行检查和督促,建立并健全了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科学规划,落实内容。

1、组织有效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重点围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主题,组织教师观看碟片,内容丰富多彩。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重点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师资培训。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源库平台功能,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下载并观看了许多优秀课例,如“江苏省洋思中学课堂教学视频”“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班级管理经验实

录” “山东邹平县九户镇中学课堂教学实录”等。

2、聆听专家学术报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8月18日在多媒体室,观看魏书生教学经验报告实录讲座,让青年教师们学会既要放眼未来,更要着眼当下,始终保持在专业发展路上的状态;同天下午又观看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讲座。让我们明白了班主任如何改变自我,如何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班集体,明确了专业成长着力点,找到了专业成长的生长点,探求专业发展的发展点,寻求专业成长的切合点,确立专业成长的支撑点,使大家深受启发。

3、撰写暑期读书笔记,表达教师学习感想。

暑期,很多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的阅读,有的教师参加了各种培训活动,参加培训的每位教师撰写了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教学反思。

(三)认真考核,纳入评估。

认真细致的管理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好本次培训工作,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五个一”要求,即:交流一点、学习一点、记录一点、体会一点、总结一点。使参训教师进一步明确此次培训不是可有可无的培训,不是来与不来都可的培训,从而在思想上让各位老师引起了足够重视。学校制定了《校本培训考核办法》,并对教师的培训情况做全面的考评,将培训考评成绩一律纳入学期末的个人量化评估中去。

(四)培训踏实,效果显著。

由于我们学校很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总结交流,所以我们的很多老师有自己的思想,在交流中也使得我们很多教师有了学习的目标和榜样,从而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班级工作也越做越好,学校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争取做出自己的特色。本次暑假培训,给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讨论的机会。通过这次培训全体教师进一步增强了进取意识,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更新了知识体系,完善了知识结构,掌握了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素质和业务能力,大大加快了广大教师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需求。

以上这些是我们的点滴工作情况汇报,对于教师培训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继续探索,争取使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做得更好。有不当的地方,还请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

高湾中学

篇6:龙湾中学2010年度上半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教基„2010‟168号

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09-2010学年度

“校本培训”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中心中小学、区直学校:

根据区教育局《亳州市谯城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08年-2012年“校本培训”实施意见》(教基[2008]98号)、《关于印发<亳州市谯城区2009-2010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上好课”专题学习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基[2009]124号)精神,为认真落实好我区2009-2010学年度中小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年度培训质量,区教育局决定,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09-2010学年度“校本培训”考核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评估对象

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二、考核评估时间

2010年7-9月。

三、考核评估组织实施

考核评估实行中心中小学、区直中小学自评与区教育局考核评估相结合。区教育局考核评估在区教育局统一领导下,由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施。

1、各中心中小学、区直中小学根据《亳州市谯城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08年-2012年“校本培训”实施意见》(教基[2008]98号)文件要求,对照附件《考核评估细则》,认真组织对本校及所辖学校的自查自评,完善各项档案资料,并将自评结果(各校《考核评估细则》得分表,中心校、区直学校文字总结)于2010年7月5日前报区教师进修学校(四中北楼五楼)。

2、各中小学校要指导教师按照《校本培训报告册》的填写说明,认真填写和完善《校本培训报告册》;参照《校本培训学时核定参考》,逐人逐项核定学时,填写《亳州市谯城区中小学教师第三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验印登记表》(见附件)。《校本培训报告册》、《验印登记表》于2010年7月5日前连同上述自评结果一并报区教师进修学校。

3、区教师进修学校要于2010年7-8月,组织对教师《校本培训报告册》进行学时审核认定,9月中、下旬组织对各中心中小学、区直中小学进行考核评估。

四、考核评估要求

1、“校本培训”的考核评估结果,与各中小学领导班子考核、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第一责任人”考核以及中小学教师晋职、晋级、续聘、竞聘、评优及绩效工资挂钩。

2、扎实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是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根本保障,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各中心中小学、区直中小学要高度重视“校本培训”的考核评估工作,强化“校本培训”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估,坚持实事求是,严禁搞形式、走过场和突击补资料,确保切实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

附:亳州市谯城区中小学教师第三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验印登记表

亳州市谯城区教育局

二O一O年六月十八日

篇7:龙湾中学2010年度上半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兴开街中心小学

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教案(2010—2011学年度 上)

兴开街中心小学

培训时间:2011 年 9 月 8 日 培训地点: 卫星教室 培训主题: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功能 培训人:田佰龙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内涵

我们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开始研究课程整合的基本概念,目的在于理解真正意义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可以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解释:就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就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就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由此,可对“信息技术教育”作如下定义: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促进教与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不等于软硬件知识的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和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伦理道德,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教育”能使“普通人”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变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人”。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范畴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两个方面。我们不但要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各种传统和现代的信息工具促进学生的学习,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要将教育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整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有效地改进课程教学,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价值功能

“课程整合”的价值功能,至少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建自主、协作、开放的学习空间的需要

身处现代信息技术和共享资源环境中,学习方式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的变化中,逐步取得“获得自信”和“较高学习效率学习”的经验,逐步学会适应自己和环境的变化。在他们实现问题解决式和任务完成式的学习过程中,在独立探索和合作研究的学习中,养成自主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网络的通讯功能和共享功能,为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交流、讨论环境和条件,为协作交流学习提供了优良的平台。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共享特性和超时空性,使学习者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使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形成开放的学习空间。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在信息社会中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获得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进行实践创新的修养和能力。它包括信息的意识情感、伦理道德、法制观念和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等内容。学生的信息素养,重点体现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新研究的能力和修养、习惯。

(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迅猛增长,人们再也不可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和技能。人们在完成了青少年时代的学校教育之后,还必须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远程教育,这种教育将贯穿人的一生,以便适应社会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这就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自我提升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形成。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性、创新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与途径

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和看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代意义和价值,鼓励和提倡整合,还应该扎扎实实地制定一些措施,开辟一些途径,来完善和提高整合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实现,即对“整合”的途径和方式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两种主张:

第一种主张: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在信息技术课内整合(简称“设课整合模式”)

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在信息技术课内实现整合。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是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模式。

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在课程内有系统、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有完整的教材,规定具体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和标准,同时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专门的教师培训,形成一支正式的专业教师队伍。学生以比较集中的时间完成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与伦理道德的学习训练工作,在信息系统的使用规范方面得到具体周到的指导,这不仅有利于信息素养培养,也为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借助其他学科知识的应用实例来为学生灌输信息技术。如教师提出“鸦片战争”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分组分头上网查找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历史图片资料、历史人物、影视作品、研究论文,各自写出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在 6

老师指导下协作建立专题网站,讨论交流并修改完善网站。但这种整合实践,其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素质培养的需要。更大量的整合实践,适宜安排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

第二种主张:不再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将信息技术直接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简称“渗透整合模式”)

不单独开设信息技术课,而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中去,使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信息技术有计划地出现在各学科教学中,各学科教师在具备了把握信息技术,自觉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训练机会,学会利用当前的信息环境获取知识。如从互联网上检索有价值的学习资料等。这种方式简称为“渗透整合”方式。

由于现在许多学校建设了校园网,甚至校园网已经连接到每间教室和每张课桌。校园网的最佳使用方法是在每门课程中直接使用网络。这种模式已经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愈来愈多的学校正在积极加入这种试验、探索的行列,这对于教学过程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如深圳高级中学在课堂上使用电子大屏幕投影,教师实时引入网络信息进行教学,逐步取消了专门的网络课程。电脑教师不再直接教电脑课,而是负责培训学科教师使用电子备课系统和推荐最新最好的软件、网上资源、进行软硬件维护、校园网管理等。

学科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的独到把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普遍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对现代信息环境的准确领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保证。事实上,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程度还普遍偏低,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教师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和充分利用信息环境还存在很大困难。如果不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学生没有接受信息技术及整合课程的系统训练,由于受课时限制,学科教学又不可能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和训练,那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探索、协作研究将失去技术的基础和支持,变成“空中楼阁”、“无源之水”。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两个“整合”方案都有一定的优势,但又存在一定的缺陷。事实上,两个方案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相对独立的功能、作用和优势,两者是优势互补而不可替代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性选择,即既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发挥其系统培养信息素养和整合理论的优势,又重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其实践优势。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的要求:“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培训时间:2010 年9 月22 日 培训地点: 卫星教室

培训主题:谈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一)

培训人:田佰龙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还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广大教师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之间仍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依旧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什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步履如此艰难?本文将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学科课程的整合存在的问题,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途径和基本方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必然趋势

教育技术通过对所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便于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美国中小学里,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

● 在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合其中,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 在所有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里,一般都配备了能直接上Internet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

● 几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使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工具。教学中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并随时使用电脑等工具,展示教学内容,探索知识奥秘。

● 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里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随时用电脑进行处理。小学的自然课中,学生通过摆弄各种类似游戏性质的玩具,从与玩具连接的电脑显示上看到玩具的各种物理特性,如运动轨迹、速度、距离、温度和压力等,让学生在非常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有关的知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这里真正地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发挥了很高的效用。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为更好地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而在学校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使用计算机、使用多媒体、使用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已成为教学的内在需求。

由此可以预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因为: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

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3.随着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所面临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真正作为教学的工具,整合到学科课程中来。在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实施面临三个突出问题:

1.教师手中没有合适的软件。目前,我国教育软件的种类还不够多,教学实用性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就要自己开发软件。而实际上,由于教学工作繁忙,老师们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发软件上,而作为教师个人甚至个别学校是很难开发出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和体现学科教学思想的教育软件的。相反,老师更担心长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上,而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教学上来,甚至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来,会对教学工作造成损失。

2.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还很不够。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已经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在一些学校也同样难以推广使用,其原因就是各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很难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这些软件。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3.有了软件,有了掌握技术的教师,客观上也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那么,如何在教育中适当地使用技术,使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培训时间:2010 年 10 月13 日 培训地点: 卫星教室

培训主题:谈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二)培训人:田佰龙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整合是基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一种课程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

程中,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线索,但各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把学科中知识汇聚成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成学科间的融合、交叉。在这个过程中,学科活动应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通过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实现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容量大、转换快的特点,扩大课堂教学内容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各学科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以方向思维来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

2.现代教育技术和活动课程的整合具有跨学科、跨课时、跨年级段,多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的特点。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可把经过筛选的问题,通过围绕某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题,将现代科技、自然、人文、旅游和环境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传达给学生。此外,在自然课、生产劳动课、环保教育课中把新科技、新信息和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使学生从中获得较全面的知识。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我们还可以从实际出发,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德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

4.整合的关键是培养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教育需要技术,信息时代的学科需要计算机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掌握现代教学资源,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应用电教媒体的水平。处在学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主力军,让他们掌握应用电教媒体的方法,给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尽快提高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束语

虽然,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还只是处于个别学科、个别课例的实验性、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没有进行全面推广。然而,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培训时间:2010 年 10 月 27 日 培训地点:卫星接收教室

培训主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探索

(一)培训人:田佰龙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须会对教育、教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ModenEducationalTechnology)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所谓“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

活。真正地使教师充分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操作,转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路,进行新的更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及其与小学数学教学切入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价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已不仅是几种媒体(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而是侧重于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具备有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组合教学就是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生活实际,恰当地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板书、教学挂图、课文插图、实验仪器、模型标本等)和电化教学手段(幻灯、投影景音、录像时算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首先从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教学形式上考虑。小学数学教学重视课堂的目标意识,组织调控意识,情感意识,反馈纠正意识,评价意识,学生参与意识,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而这种教学,明显地要求在教学中采取高容量,快节奏,循环反馈,重视教师与学生的 16

双边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打破由教师主宰整个教学活动进程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的习惯与常规,考虑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单纯是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媒体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具体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中如何表现及出现的方式、时机、效度等,由此可研究现代教育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的现实意义和特征。

l.现代教育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近年来,现代教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作为工具应用的一大发展,可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过去强调刺激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转向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感官进行的,通过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多重感官的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17

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它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1)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导向性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产生激励,实现教学导向功能。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

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技术提供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2)现代教育媒体技术可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现代教育媒体技术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象、声音等其它媒体信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多媒体技术能够给人予一种强烈的刺激,引起教学双边合作互助,有效地使课堂教学进行组织调控,优化教学环境。①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传统的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象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种独立的形式出现,其内容是单调、枯燥的,与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采的多媒体组合差别很大。②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的每个教学单元均包含新课、练习、习题、提问、测验、对测验的解答及相应的演示或实验,把这些教学内容相关而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对课堂教学测度、评价、课外复习或自学都是大有好处的。③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补充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因材施教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原则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要在教材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学生、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在传统教学中是做不到的,而在多媒体教学中这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培训时间:2010 年 11月 10 日 培训地点: 卫星接收教室

培训主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探索

(二)培训人:田佰龙

2.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操作的融合。

(1)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

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们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象;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象)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2)多媒体电教手段促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传统电教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等可以同时表现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功能,而计算机最具胜力、最能显示多媒体特点的技术——人机的交互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某些对象(文字、图形等)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而不是由老师说出),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徐

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的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艰险时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不让错误传入下一堂课,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顺序调出检测题,选择答案。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这样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内实现形成性检测,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当堂矫正,更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累积性识性误差。

(4)利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展个性,推动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意识。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 22 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秀生可以快一点前进,差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差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优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差生吃不消,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而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

培训时间:2010 年 11月 24日 培训地点: 卫星教室

培训主题:发挥电教媒体优势 优化小语作文教学

(一)培训人:田佰龙

作文教学是语文-听、说、读、写-整体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抓好作文教学非常重要,这也是语文老师一直在苦苦探索的课题。而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3

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那么,怎样发挥电教媒体优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见解和做法:

一、发挥电教优势,培养观察能力。

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而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是走马看花,甚至是走马而不看花。事物在他们的记忆中只有模糊的轮廓,张三李四很像,麦子韭菜一个样。例如:老师让学生观察天上的白云,有的学生说天上的白云像一只只小白羊,像一堆堆簇拥的浪花。但有些学生观察粗略,说天上的白云像一块块大石头,这个比喻显然不恰当,这是他们对白云的形状、轻柔的特点没有很好观察的结果。至于有些学生的文章条理不清,则更是和思路不清有关。因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且观察入微是至关重要的。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表现手法多样,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一些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图像清晰,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发挥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

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工作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电教就是一种最好的辅助手段。

在教学《草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被草原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的感情。我借助配乐朗读,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教师利用投影将一幅色彩明丽的草原风景画展示出来,学生边看边想,教师抓住时机启发到:多么美丽迷人的绿色世界啊!同学们,如果此时你随着作者一起来到这宁静幽雅的大草原上,你会想些什么?干些什么?通过利用投影手段和录音进行示范朗读这两个步骤,学生的想象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语感敏锐。有的学生说:-我要用一支五彩的笔把这美景画下来,用最佳的摄影技术把这优美的大自然风光拍摄下来……-有的学生说:-多想在这碧绿的大地毯上踢一场球,跳一曲欢快的蒙古舞啊!累了,再躺下做一个甜甜的美梦……-甚至还有一位学生激动地说:-我还要和那些热情的牧民们一道畅谈我们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见,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想象训练,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培训时间:2010 年 12 月8 日 培训地点: 卫星教室

培训主题:发挥电教媒体优势 优化小语作文教学

(二)培训人:田佰龙

三、运用电教媒体,培养说的能力。

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而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的-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电教媒体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看投影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听录音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如在一次看图口头作文课上,我将一张投影片在课堂上映出: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搂着一名衣衫破旧的小女孩面带笑容、慈爱、亲切,六名少先队员分别拿着鲜花、书包、文具盒……围在她们周围。老师和孩子们的背后是一所茅屋,远处是青山。同时播放深情的歌曲《爱的奉献》,这样视听结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列的说话动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画面上的许多内容。同时学生间相互补充修改,进行动作表情描述,心理描写和合理想象,为书面作文铺平了道路。在口头作文的过程中,一个学

生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天,希望小学的林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失学的小兰家里……-另一个学生立即举手问他:-你怎么知道这是春天?-当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同学们讨论时,同学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有的说,因为有一名少先队员的手里拿着鲜花,老师身上的衣服是浅色的,不是很厚,而且还有一位同学穿着毛衣。有的说,秋天也可穿浅色的衣服,也可穿毛衣,秋天也有鲜花,而画面上的花又分辨不出是春天的还是秋天的。在充分观察讨论展开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画面的背景究竟放在什么季节更好?最后明确: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林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这件事发生在春天更有意义。最后老师在揭示主题的时候,启发学生想一想:你们现在生活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应该怎样做呢?这时有位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今后,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现在美好的光阴,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短短的几句话,就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促进了儿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写的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由于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掌握写作方法很关键。掌握了写作技巧,学生就能很顺利地写好文章。

我训练学生在写清事情经过的基础上写好场面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做的。先进行规定训练,把学生课外喜闻乐见的扳手腕比赛进行巧妙改进搬进课堂,以《有趣的扳手腕比赛》为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赛,抓住面和点,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场面写生动、具体。然后,进行半指定性材料作文的训练,练写《记一次比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回忆生活,组合表象,运用规定训练学会的方法来表达生活,描写场面。这样,从收到放,从特殊到一般,从直观到表象,学生很快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见,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进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说写能力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电教媒体是作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培训时间:2010 年 12 月22 日 培训地点: 卫星教室

培训主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一)培训人:田佰龙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评价和管理,从而实现教育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有效地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相整合,可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情境的整合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的优势显而易见,这种创设情境的途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少像母语一样的真实语言环境。要想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好英语,有必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来帮助小学生感知、理解、掌握以至运用英语,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就是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可以帮助儿童掌握大量内容丰富、印象深刻、生动而准确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儿童对英语的学习和理解。

语言的学习是需要真实的语言环境的,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观看录像中人物的交际场面,并模仿扮演角色,使学生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发学习的直接兴趣,学生就能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情境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整合

传统的单词教学的方法主要是:教师出示图片和示范发音,学生模仿,教师再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学生再反复朗读记忆,直到学会为止。由于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生对单词学习缺乏热情。现代教育技术独特的多媒体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使枯燥的单词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相整合,采用CAI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达到显著的效果。如在教PEFC第一册Lesson 7 这一课时,对这课的三个教学单词“red ,green, apple”可以利用媒体优势这样设置:先在电脑上画好苹果,并在苹果上画上眼睛和嘴巴,然后设置动画,苹果说:“I am an apple.”单词apple用红色闪烁,按动鼠标时苹果变为红色,这时苹果说:“I am red.”同时单词red在旁边显示。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把这两个单词的意义的记住。接着电脑画面又出现第二个苹果,第二个苹果也同样说:“I am an apple.”,单词apple 用红色闪烁,再按动鼠标的时候,苹果变为绿色,绿苹果说:“I am green.”,这时单词green 在旁边显示。然后让“red apple”和“green apple”并肩跳舞。通过多媒体电脑将apple ,red ,green三个单词相结合,由多媒体电脑上苹果颜色的变化,学生很愉快地学会了这一课的三个教学单词,他们觉得很开心。

培训时间:2010 年 12 月 29 日

培训地点: 卫星教室

培训主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二)培训人:田佰龙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英语会话教学的整合

小学英语会话教学最好应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英语会话教学相整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如PEP第一册的课文会话中:

l Dad, what’s that? l Pardon? l What is that? l Oh, it’s a bird.l Thank you.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生硬地给学生用汉语讲解会话的含义,势必显得单调而呆板,但如果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与课文会话相符合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上课时观看课件,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会话内容。然后抓住课文会话的重点“pardon”提问:What’s the meaning for the word “pardon”? 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第二遍会话内容,并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看录像中人物的手势和表情及教师的启 31

发,会回答:Pardon 的意思是:“你说什么?”此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进一步归纳:Pardon 是在没听清别人讲话时,希望对方重复一遍,相当于“对不起,请再说一遍。” “对不起,您说的是什么?”这一类的话,一般在说的时候用升调。

随后再投映本部分的幻灯片,让学生看幻灯片、听录音,而后自由练习,并请部分同学就幻灯片的画面进行口头对话表演。最后教师更换幻灯片,把其中的bird 换成文具用品或其它图片,并要求同桌两人进行对话,让学生多次体会pardon 一词所包含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并真正学会使用pardon 这一词。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英语评价手段的整合

评价的作用是检测教师教的和学生学的效果如何,以及对存在问题研究该如何矫正。在小学英语评价这一环节中,应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种电教媒体的优势,设置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先评价,然后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完全接受评价的结果,这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造成学习和评价的脱节。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能改变这一情况。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英语评价手段相整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学生进行评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

评和教师点评这三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通过网络自评时,一方面能主动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能通过网络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并将他人的优点结合到自己的作品中来。他们主动推敲自己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英语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学生互评是让学生通过网络选择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这位同学。因为每个同学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都不一样,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学生间的互评,能加深学生对单词句型的熟练运用程度,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情境的创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上一篇:李白和崔颢下一篇:青春励志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