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缺乏学习动力

2024-04-20

为什么有的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共7篇)

篇1:为什么有的孩子缺乏学习动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缺乏学习动力

分析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厌学,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错误认为学习是为了完成父母和老师的任务

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是为了完成父母和老师的任务。同时,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竞争的加剧,学生依靠自身能力无法达到各方面及自己期待的目标后,由焦虑导致厌学。这样的同学往往是对自己要求较高,小学阶段成绩较好,有过值得骄傲的过去。进入中学后,因为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成绩快速下降,为了证明自己,他们也努力过,但因学习方法及心理方面的原因,成绩老上不去,在悲观失望中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情绪消极,学习效率低下。

二、家庭的压力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家长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这就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甚至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还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学习方式沉闷单调,越学越觉得枯燥乏味

有些学生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希望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报答自己的老师和父母,但由于没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总结出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经验,结果还是事倍功半,并且在考试中屡次遭受失败,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天生就比别人笨,自己的命运注定要比别人差,无脸见同学、见老师、见父母,怕同学嘲笑,怕老师批评,怕父母打骂。

另外还有些情况,如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在作怪,不喜欢某位老师,就不好好上某门课了。

篇2:为什么有的孩子缺乏学习动力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心理学家发现小学生撒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想象与现实不分,将未满足的愿望或幻想当成现实。比如有的孩子羡慕英雄人物,于是对别人说:“我爸爸是警察。”

2、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我判断能力差。小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道德认识的发展还没有成熟。对于对错的区分常常跟自己是不是受批评和惩罚有关。如果孩子打碎了爸爸的烟缸,爸爸反而高兴了,那么他很可能会重新尝试一下。相反,如果爸爸为此骂了他或是打了他,那么下次他再弄坏什么,可能就不会告诉父母,或不承认是自己做的。

3、父母不适当的奖惩。有些父母常以打、骂等惩罚手段对待孩子的错误,有的还特别严厉。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强烈的畏惧心理,如果下次不小心出错,就会以撒谎来逃避可能受到的惩罚。还有的父母喜欢用奖励的方法使孩子好好学习。比如说,如果孩子考了100分,父母就带他上游乐场等。这种情况下,如果这次考试没考到父母要求的分数,为了能去游乐场,有的孩子就自己偷改考试成绩等。

4、不能从正常途径得到通过撒谎得到。有些父母十分担心玩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严格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当正常玩的途径被堵住了以后,一些孩子以“今天学校有事”等非正当的手段来实现玩的愿望。

怎样防止孩子出现撒谎行为

首先,父母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无论这种体验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应该照孩子自己感受到的去说。

其次,父母与孩子说话时不要以言语暗示或提示他撒谎。比如妈妈早上催孩子起床上学,有的孩子哼哼唧唧一脸苦相妈妈不该说:“你怎么了?头痛还是肚子痛?”这样,孩子为达目的,很可能会谎称自己头疼或肚子疼。

第三,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要避免当着孩子的面撒谎。

篇3: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及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原因及对策

1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

1.1 主观原因

(1) 价值取向茫然,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 他们就不再面对升学的压力了, 他们认为这一时间段是谈恋爱的最佳时期, 所以, 很多学生进入学校都在忙着谈恋爱, 如果问他们毕业后应怎样发展或是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 他们都会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和无知。还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以及择业就业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而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 他们的正常的学习进程就会受到阻碍, 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观念模糊, 思想因素混杂。进入到高职院校后,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通过学期最后的期末考试就可以了, 考试成绩只要及格, 就能获得毕业文凭, 这样是不妨碍他们将来找工作的, 所以, 他们在学习时只是应付了事, 不愿意过多地进行思考。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高考过后就不需要再学习了, 进入到大学后更应该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 (3) 文化基础较差, 学习能力不强。通常情况下,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几乎都是高考第四批或是第五批才录取的学生, 而一些技校和中职院校的学生也会同时升入高职院校中, 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都较为薄弱, 上课时他们往往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并且也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这些因素都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2 客观原因

(1) 从高职院校的方面来看, 学生们对于学校所安排的教学活动以及课程设置都是有一定意见的。他们认为所安排的这些内容并没有让他们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所安排的课程不具有针对性, 同时为学生所安排的选修课也不够多, 大部分的课程都是不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的, 学生的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以及电脑知识普及讲座等学术活动在高职院校中也都没有安排, 并且学生在校园中也缺少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机会, 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够满意。 (2) 从社会的方面来看, 社会大众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偏见, 他们认为高职教育是属于不正规的、低层次的教育活动, 那么进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一定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随着我国现阶段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 高职院校学生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 在他们找工作以及寻求就业的过程中, 往往都会流露出一些气馁和无助的消极情绪。

2 改善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有效的对策

2.1 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

(1) 做好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想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具备饱满的学习动力, 那么就要做好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力地提升“两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中的具体实例与当前形势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与学生的人生规划以及思想状态也应紧密地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吸收更为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 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校应教导学生其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都是密切相关的, 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 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 并敢于竞争。学校应通过对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时代的真正需求,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 用人单位要看文凭, 同时更要看实际的水平, 因此, 高职学生在社会中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应打牢自己的基础知识, 并且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 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2 高职院校应重视管理工作, 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

(1) 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要想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本身就应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 同时他们更应具备较高的人品和师德。水平不同的教师在处理同样的教学内容时, 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 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高职院校也应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2) 强化就业工作的导向功能。要想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问题, 那么学校就必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职业, 而对学生所进行的毕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 学校应积极地处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以授课的方式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即使学生又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他们就能够妥善地处理了, 大大提升了他们就业求职的自信心;其次, 学校应密切地关注当前的就业形势, 为毕业生提供最为有效、准确的就业信息, 同时学校还应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 借助于网络积极地开拓学生的就业渠道。学校应将各类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及时地反映给学生, 同时应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 满足学生对求职就业信息的各类需求, 帮助他们找到最为理想的工作。

2.3 以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导向, 保证高职院校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联系最密切的部分, 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应是面向产业、面向地方经济并且面向大众的, 其所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以及学术研究也都应是围绕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 可见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并且相互促进的。因此, 高职院校应找到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规律, 更应找到与区域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发展规律。现阶段, 社会上最需要的就是能够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技术管理型人才, 而企业所购置的先进设备也越来越多, 这也就对在岗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高职院校应充分地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从而满足现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 学校应尽可能多地建设教学实践基地, 保证高职院校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从而充分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3 结语

随着我国就业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 高职院校要想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问题, 学校就应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符建利.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调查及教育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2) :48-49.

[2]韩瑞功.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7 (7) :11-12.

篇4:孩子学习动力缺乏怎么办?(下)

仔细思考了一下老师与各位的话,这些是否反映我们因为过分疼爱与保护子女,因而令他们失去了不少学习机会?

光明老师:

是!我们过分的爱与护,让孩子们失去了不少机会,也令他们患上“学习依赖症”,使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与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以后会注意。那我们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光明老师:

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上,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的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

孩子好比各种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做父母的责任,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而家长认为这与学习无关,就加以阻止,限制他们,不准他们做。

其实,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不懂的时候,他们就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会使孩子学得自觉、开心,况且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家长不但不应该阻止,还要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

许多事实都证明,小时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有些父母对孩子寄托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不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

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这里,孩子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责骂或取笑。当孩子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批评了,被讥笑,想看电视等与读书学习有关的环境。父母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就要为他解决。例如,可以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先让孩子把电视看完再去学习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障碍,恢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了。

特别说明:最近,光明老师打算做家教沙龙、亲子活动、齐阅读共成长等等活动。欢迎加入群里一起讨论并随时了解活动情况! “阳光会客厅”群号 63182618

合肥周边的家长,欢迎您来面谈!我们在合肥市六安路长安大厦716室

篇5:孩子学习动力缺乏怎么办?(上)

光明老师:你说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作业做完了吗?”几乎成了每个家长下班回到家里的第一句话。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喜欢做作业的,家长们严厉的督促和指责反而会让孩子们更加厌烦做作业,他们嘴上不说,但行动上磨磨蹭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怒在口里,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紧张,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增添了更多烦恼,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升级为星球大战。

马不如骆驼: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相信家长们仍会记起孩子在两、三岁时总爱每事问及,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情境,但为何孩子年纪愈大,愈会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学校文化、评核制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等等都是重要因素,而对于孩子在家来说,家长的态度、行为模式及管教方法就不容忽视了。

光明老师:作为家长,需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如何在不知不觉间令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不断流失。孩子向你提问时,是否即时把所知的告诉他?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令他们无法体验自己寻找答案的乐趣,因而扼杀了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同时更会让他们养成依赖及易放弃的习惯令他们失去自学能力。

当孩子要求你帮忙做某些科目的练习,如搜集或整理资料等,你会帮忙吗?相信不少家长都会帮忙,甚至会视为“家长作业”般尽心尽力地完成。然而,孩子因此而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透过练习来学习沟通及资料处理等技能及发挥多元智能。

还有,假如孩子告诉你他被同学欺负时,你会怎样做?大部分家长会教孩子告诉老师,亦有些家长会亲自到学校教训那个同学一顿。但是以上做法会否令孩子变得更依赖。孩子可能会相信只有依靠别人,甚至是权威才能解决问题。其实,我们从另一角度看,就会发现孩子被欺负的遭遇,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保护自己及与人相处等能力。家长不妨按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与他们共同讨论应如何面对这种处境。我们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感受及想法,并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假若,他们提了些不恰当的做法如报复或攻击性行动,家长需多花心思以提问的方式,启发他们思考,尽量引导孩子思考及想像各种方案带来的后果,并鼓励他们反思能否承担后果问题。最后,要让孩子实践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案及进行事后检讨。

北京的富裕者:比如,是否当孩子专心做某项活动时(如读小说等),催促他做功课?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但却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先,孩子会因此而失去一次专心投入的机会,从而令他们无论在学习、游戏或工作上都缺乏投入感与专注力。同时,由于他们认为因功课而令他们无法继续该项活动,他们会对功课产生一种厌恶感。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烦躁、抵触情绪或压抑不满等。他们更会误解父母,认为他们不疼爱或不了解自己。

光明老师:若要避免发生这种两难处境,家长可以经常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透过不同的形式,让孩子充分明白他们的权责及反思能否承担种种后果。在进行该项活动前,鼓励他们先完成功课、自行制定完成该项活动的时间,及因未能达到制定的目标而承担的后果等。另一方面,我们更应重视“从游戏中学习”及孩子的成就感的意义,不要忘记让孩子体验关爱和成功。

特别说明:最近,光明老师打算做家教沙龙、亲子活动、齐阅读共成长等等活动。欢迎加入群里一起讨论并随时了解活动情况! “阳光会客厅”群号 63182618

合肥周边的家长,欢迎您来面谈!我们在合肥市六安路长安大厦716室

电话62654268 15155969337

篇6:孩子为什么缺乏主动性

其实,在解决问题前,家长应该全面考察一下孩子的自觉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的自觉性会表现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比如: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复习功课、自己准备学习用具、收拾屋子、自己洗衣服,甚至做饭,等等。但是,许多孩子都不能做到这些,他们总也玩不够,既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干活。很多家长往往只发现了孩子学习上的自觉性不足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孩子为什么会缺乏主动性呢?

首先,孩子的主动性是一种主观动作能力,与早期训练有很大关系。从肌肉和骨骼的关系来说,肌肉无力的话,人是无法做出动作的。但是,有些家长没有注意孩子早期的大肌肉、小肌肉的训练,例如在婴幼儿阶段对于爬行、四肢运动训练不足,对孩子活动范围限制太多,保护太多,孩子没有机会来训练他们的肌肉和动作的灵活性。等到上了学,孩子需要尽快完成作业、上课集中注意力、管住自己的行动时,就会出现散漫和拖沓。

第二,从大脑和动作的关系来说,大脑负责接受外界信息,然后整合加工,传递到各部门,指挥四肢行动,这个过程需要早期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灵活迅速的反应链。而看电视、看书、听音乐、玩电脑、绘画、弹琴等室内活动并不是手脑协调活动,其中有的不需要逻辑思维运动,有的不需要大肌肉的协调活动。所以,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对玩兴趣特别大。

第三,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遵循快乐原则,如果孩子很早就感觉到看电视、玩电脑省事、愉快,比户外运动要轻松得多的话,他们会习惯于选择在家看电视。长此以往,他们从小发育不够的肌肉得不到进一步充分发育,也会越发缺乏主动性。

第四,孩子的自觉性也和家长的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过分的严厉、焦虑和限制容易造成孩子逆反,从而更加回避问题。

知道了原因,大家可以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进行调整。

① 打羽毛球、游泳、登山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全身肌肉和大脑思维中枢、感觉器官的协调工作,和上课听讲、写作业所需要的能力是一样的。因此,家长要尽量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让孩子体验到运动中的快乐,喜欢上健康运动。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收获一个好身体,对孩子之后的学习也大有裨益。

② 注重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游泳、打球、爬山等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天天去做有些困难,有些活动既有益又适合每天去做,例如规定些家务活让孩子每天做,学着自己管理生活,等等。在运动和做家务时,大脑比较放松,处于休息状态,活干累了,大脑却变得活跃起来,那时候孩子多半很喜欢动脑,精力也集中。所以那些农村来的孩子大多数自觉学习的能力比较强。

(杨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责编:肖云

篇7:孩子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批评过多,所以胆怯

【案例1】 畏惧老师的萌萌

萌萌是幼儿园中班的一个男孩,平时性格开朗,非常活跃,和小朋友们相处得相当不错,是个适应性很强的孩子。不过,与老师交流时,他的表现判若两人:老师和他说话时,他就像做错事似的,马上把头低下来,不敢与老师目光接触,局促不安,小手不知道放哪里,神情非常紧张。老师提问,他刚才和同伴们明明已经一起大声把答案说出来了,可是只要老师请他单独回答,他马上就脸涨得通红,说话结结巴巴、一字一顿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哼。

与萌萌妈交流后,幼儿园老师得知,萌萌从小就特别调皮,几乎每天都要被爸妈训斥,甚至挨爸爸的巴掌。入园后,虽然调皮的秉性不改,但只要面对成人,他就马上变得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生怕自己再被批评。也就是说,爸妈过多的批评让萌萌形成了条件反射。这还只是表面,在内心深处,萌萌缺乏安全感,对成人怀有不信任心理。

【补救方法】

让孩子相信成人的善意

第一,父母和老师应该对萌萌的胆怯、不自信表现作淡化处理。萌萌对成人有警惕心理,他的不安表现是本能反应,直接矫正,效果适得其反,只会让他更不知所措,而成人的不动声色会让他慢慢放松。

第二,与萌萌交谈时,最好用丰富的肢体动作表达对他的友好和欣赏,比如摸摸他的头,对他微笑,蹲下来亲切地看着他,等等,向他传达“爸妈喜欢你”“老师是友善的”等信息。

第三,萌萌接受成人的善意一定会有一个过程,从戒备到半信半疑,从试探到最后确信,其中还会有反复,所以父母和老师要一如既往地向他表达善意,即使他犯了错误,也要以引导认识错误入手,耐心地与他讲道理。对这样的孩子,与其让他害怕,不如让他惭愧。

第四,多表扬,少批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如果父母和老师只盯着孩子的缺点,无异于放大缺点;同理,如果多看孩子的优点,孩子的行为便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孩子,不是可爱你才爱他,而是你爱他他才可爱。”萌萌的爸妈应该深入领会这句话。

伤害过多,所以戒备

【案例2】 外强中干的帅帅

4岁的帅帅是一个身体强壮的男孩,在幼儿园经常跟小朋友动粗,只要对什么事不满意,他就习惯性地用拳头说话,不仅常常把男孩子鼻子打出血,有时对女孩也拳脚相加。有一次,老师把他带到教室一角,让他反省10分钟,不得参加游戏活动,没想到他居然攻击老师,朝女老师脸上啐唾沫,抓住老师的头发左右乱扯。

家访时老师得知,帅帅家的气氛相当糟糕,父母经常吵架,脾气暴躁的爸爸动不动就殴打爱唠叨的妈妈。帅帅扯老师的头发,就是跟爸爸学的。很明显,帅帅行为上的暴力倾向、性格中的固执和偏激是受家庭气氛影响的结果。在家庭的暴风骤雨中,帅帅受的伤害太多,所以他对任何人和事都容易产生戒备、抵触心理,从而用过激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他外表的强悍反而证明了他内心的敏感和脆弱。

【补救方法】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夫妻不合,不仅给孩子做出了负面榜样,让孩子学会攻击别人,行为上出现暴力倾向,而且孩子会受到惊吓,内心缺乏安全感,导致胆怯、畏生、敏感、内向、偏激和固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对于这一类孩子,建议父母先从自身做起,从权威型家长逐步向民主型家长转变,逐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讲道理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长本身榜样的作用,逐步引导孩子养成平和、友善的性格。

母爱不足,所以黏人

【案例3】 整天哭泣的月月

4岁的月月是中班的一个小女孩。她有一个外号,叫“哭星”。上小班的时候,每天妈妈送她来幼儿园,离开的时候月月都要闹一场,攥住妈妈的衣角不让走,哭得撕心裂肺,引得整个幼儿园的孩子围观。月月妈急着上班,狠狠心走了,月月就跑到幼儿园大门口,抓住栏杆使劲晃,像是生离死别一样。老师好不容易安抚住她,可她仍抽泣不止,有时能小声哭上一整天。如今上了中班,情况好一点,但每天早上与妈妈告别仍让她痛苦,小声哭到中午是常有的事。心情不好,她自然不参加游戏。老师有意逗她开心,让她做游戏的主角,往往被她拒绝。

月月妈说,月月在家是个缠人的孩子,只要妈妈下班,她就不离妈妈左右,晚上睡觉也不肯去自己的房间,赖在妈妈的卧室不走,妈妈强制她自己睡,她就半夜跑到妈妈卧室,偷偷钻进妈妈的被窝。

幼儿园老师还发现,妈妈不在的时候,月月很懂事,与人交往礼让为先,但只要妈妈在场,她就像变了一个人,蛮不讲理,动不动就大声哭闹。

月月的黏人和性情善变,是母爱不足导致的安全感缺乏。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的妈妈多在职场上拼搏,无暇陪伴孩子,似乎是不得已的事,但母爱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孩子长期得不到充足的母爱,必然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异常。像月月这样的孩子为数不少,而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值得家长们警惕。

【补救方法】

给孩子充足的母爱

向孩子补偿母爱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父母们要注意,母爱是精神营养,仅仅用零食、玩具、漂亮衣服等物质是无法代替的。补偿母爱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花钱不如花时间。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散步,一起吃饭,一起读书,而这些活动都需要时间。孩子有的是时间,但时间对父母来说是金钱。这就是矛盾所在。怎么办呢?只有父母想开点,少加几次班,少赚一些钱,抽出时间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否则他有可能失去安全感,而失去安全感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失去未来。

第二,对学龄前孩子,父母要多给孩子“触肤情感刺激”。所谓“触肤情感刺激”,就是父母多与孩子肌肤接触,比如多抱孩子,多亲吻孩子,手拉手过马路,等等。这样的肌肤接触是亲切的表示,更是亲情之爱的自然流露,对孩子来说最直接,效果最好。经常被父母抚摸,是孩子心灵满足、获得安全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孩子才能自然而然地信任父母,敞开心灵之窗与父母交流,从而产生精神愉悦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和愉悦感,孩子才能大胆地探索外部世界,与人和谐相处,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正确的行为方式。反之,如月月那样,因缺乏母亲的爱抚而寸步不离妈妈,实际上是在向妈妈讨要爱抚,这是“母爱缺乏症”的显著症状。长此以往,孩子的情商发展将会受到负面影响。

第三,对大一点的学龄前儿童,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五六岁的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本能地对父母的爱进行求证,即“父母究竟爱不爱我”“父母爱我的理由是什么”“我有什么值得父母爱我”。这是孩子思维发展的必然过程,如果孩子在求证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他会痛苦,并把痛苦深深埋在心底。所以,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加强与孩子沟通,探讨的问题不妨深入一些,思考问题不妨多几个角度,认真而诚实地回答孩子上述三个内心疑问,给孩子踏踏实实的安全感。

照顾过度,所以依赖

【案例4】 惧怕分离的龙龙

5岁的龙龙也是与妈妈难分难舍的孩子,但他的情况与月月正好相反,他的父母对他格外宠爱。没错,溺爱也会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从出生开始,龙龙就是4个长辈的生活中心,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都把他当成掌上明珠,他从来没有受过一点委屈。如果不小心碰到桌角,奶奶会赶紧跑过来安慰,爷爷则用力拍打桌子,骂桌子是坏蛋。有一次,爸妈带龙龙去肯德基餐厅吃饭,进门的时候,龙龙的小手被门夹住了。因为夹得不疼,龙龙只是皱了皱眉,妈妈看到了,发出一声尖叫,一边紧紧抱住龙龙,一边用颤抖的声音呼叫人群中的龙龙爸。见此情景,龙龙大声哭起来,感觉被夹过的手“特别特别疼”。在幼儿园,龙龙是有名的“娇气鬼”,说不得碰不得,冒险游戏他从来不敢参加。他动不动就哭,受一点委屈就向妈妈告状,妈妈则力挺儿子,两年间换了4所幼儿园。

【补救方法】

多给孩子独自适应环境的机会

学龄前孩子正处于“吸收性心智期”,他们从周围的人,尤其是家中的长辈那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如果长辈做事小心翼翼,孩子便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这便是孩子没有安全感的心理根源。这样的孩子一步都不愿离开那个使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人。

补偿孩子的安全感,根本的方法是父母调整心态。父母要知道,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对孩子的保护也有限度,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余下的只有让他自己去体会去经历,给他足够的爱心支持,适当地放手,他才能体验到什么是安全感。原则是: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支持,不需要的时候给予他自由。

【编辑:陈彤】

上一篇:纵观中国临空经济之发展现状下一篇:班级跑操押韵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