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2024-06-23

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通用14篇)

篇1: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既无长期目标 , 也无近期目标 , 对自己在高中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很少考虑。怀疑自己是否需要学习,或者怀疑学习某些知识是否必要。

2.无成就感 , 无抱负和理想 , 无求知欲和上进心。

既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 , 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 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

具有这种表现的中学生大部分是学业不良者。他们不但觉得学习没有必要,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更认为学习简直就是活受罪,是苦差事,因此上课不听讲 , 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抄袭作业。认为考试就是让自己丢丑。所以在学校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大都是与学习无关的奇闻轶事、影视明星、青春偶像、歌坛新秀、玩游戏机、去影视厅、打架斗殴,干出违反纪律、迟到、旷课、早退,甚至蜕变为品德不良者。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

篇2: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1,由于油箱盖通气孔堵塞,油箱开关、燃油滤清器及油箱至化油器之间的油管部分堵塞,不能满足所需油量的供应,导致混合气过稀、发动机工作无力。

2,由于空气滤清器长期使用未及时清洗产生堵塞,空气量不足都将造成可燃混合气过浓,使得发动机功率下降。

3,使用低辛烷值的汽油,使用的汽油存放过久,由于挥发变质导致辛烷值过低,容易引起爆震,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4,火花塞等部位积炭,油耗增加。

5,油路中存有水和空气,将影响燃油畅通。

6,消声器积炭过多,增加排气阻力。

二、点火系的原因:

1,点火正时失准,点火过早,引起可燃混合气早燃及爆震。

2,由于点火系统的故障,引起的火花塞断火或火花塞火花弱。

三、气缸的压缩压力:

1,活塞、活塞环,气缸严重磨损造成活塞、活塞环与气缸的配合间隙增加,密封性变差,导致气缸盖漏气,使气缸压缩压力降低。

2,曲轴箱由于密封性不好,漏气,使吸力减小。

3,气门间隙调整不当,配气正时失准,气门关闭严,影响气缸压力降低,发动机的功率下降。

四、发动机过热: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可燃混合气燃烧不完全,使燃烧室内的积炭过多,以致散热不良,发动机负荷增加产生过热。

篇3: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一、调研情况概述

农科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期末考试中不及格人次居高不下,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数有所增多,为全面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采用以问卷形式对天津农学院曾有过“挂科”经历的220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95%,符合样本分析需求。

二、调研数据处理

学习动力根据来源可划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此次问卷就是基于学习动力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来客观全面了解农科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问题涉及了理想目标、思想认识、课堂学习、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为分析农科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内部动力方面。

内部动力主要是指学生本人的学习动机、学习自觉性等方面的推动力量。调查发现:在学习动机问题“你认为能促使你努力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什么?”的回答中,71.8%的同学选择“自己的前途和未来”,11.5%的同学选择“来自家庭的压力”,2.8%的同学选择“数额不菲的奖学金”,13.9%的同学选择“其他”。可见,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以及家庭来大学学习的。而在“你觉得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的问题上,选择“充满光明,很有信心”的同学占24.9%,选择“并没有考虑过,走一步算一步”的同学占46.4%,选择“前景暗淡,前途堪忧”的同学占17.7%,选择“其他”的同学占11%。仅仅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同时,在“你对自己现在学的专业满意吗?”的问题上,仅有19.6%的同学选择“满意”,61.2%的同学选择了“一般,前途迷茫”,还有19.2%的同学选择了“不满意”。通过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大多数同学是带着自己和家庭的梦想来读大学的,可是大学学习并没有让其对未来充满信心,反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到迷茫和不满意。在学习自觉性问题“你平均每学期旷课的次数是?”的回答中,23.7%是“从未旷课”,46.8%是“5次以下”,15.3%是“5~10次”,9%是“10~20次”,5.2%是“20次以上”(一次课为两学时)。在调查人员中平均每学期有76.3%的同学存在故意旷课现象,更有29.5%的同学旷课超过10学时。在“在课堂上你做与本科目无关的事情吗?”问题中,选择“经常”的占35.9%,选择“偶尔”的占56.9%,选择“从未”的占7.2%。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是少数。在“在课后,你跟老师的沟通情况是?”的问题中,仅有2.9%的同学选择“经常探讨学习问题”,43.5%的同学选择“偶尔聊聊”,48.8%的同学选择“从未沟通过”。可见,在课后有主动和自觉学习意愿的学生是聊聊无几。综上所述,农科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弱,导致平时学习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二)外部动力方面。

外部动力是主要指学校的外部学习环境所诱发的一种学习力量,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学校中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展开,主要集中在学风方面。在整体学风问题“你周围的学习氛围是?”中,13.4%的同学认为“浓厚”,50.7%的同学认为“一般”,31.1%认为“除考期外寝室无人学习”,4.8%的同学认为“考期内寝室都无人学习”。总体来看,学校的学习氛围不是很浓厚,在极个别宿舍甚至出现“考期内寝室都无人学习”的情况。在“你觉得哪些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学风?(多项选择)”问题中,觉得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上课水平”的同学占27.3%,觉得需要“加强学生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和考勤”的同学占28.7%,觉得需要“加强学术交流,多开选修课、讲座”的19.1%,觉得需要“组织课外科研竞赛、兴趣小组等”的同学占21.1%,觉得需要“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的同学占22%,觉得需要“提高奖学金额”的占6.7%,觉得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的同学占14.8%,认为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要加强”的同学占34%。可见,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你认为学校为了加强教学效果,采取学生出勤考核的效果怎么样?”问题中,认为“有效地加强了校风、学风建设,严肃了教学纪律”的同学占39.3%,认为“部分老师和学生不能认真负责地实施,总的来说效果显著”的同学占28.2%,认为“效果不明显”的同学占32.5%。可见,加强学风监督对改善学风还是有效果的。

在学风建设具体细节上进行了侧面调查,反映出了一些具体问题。譬如:在“你觉得下列哪些现象应最先解决?”的问题中,23%的同学认为是“考试作弊”,9.5%的同学认为是“作业抄袭”,35.4%的同学认为是“旷课、迟到和早退”,32.1%的同学认为是“课堂上做一些与课程学习无关的事(如看手机、杂志、聊天、吃东西等)”。由此可见,“旷课、迟到和早退”、“课堂上做一些与课程学习无关的事(如看手机、杂志、聊天、吃东西等)”、“考试作弊”等现象是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在“你认为有同学迟到或旷课的原因?(多项选择)”问题上,26.3%的同学认为是“厌学”,12%的同学认为是“学生会、社团或兼职工作太忙”,20.1%的同学认为是“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16.7%的同学认为是“沉溺于网络、游戏”,29.7%的同学认为是“个人不良习惯”,19.6%的同学认为是“其他”情况。可见,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个人主观原因,不过也有20.1%的同学认为是客观原因(老师授课问题)。那么,针对“当老师的课堂教学不吸引你时,你的态度是?”这个问题,选择“加倍集中精力,试图和老师思路保持一致”的同学占11.5%,选择“心不在焉,随便做做笔记”的同学占45.5%,选择“干脆不理,自学或看其他书籍”的同学占39.2%,选择“选择旷课”的同学仅占4.8%。数据表明,教师的教学问题不是影响学生旷课的主要因素,却是影响学生课堂上做一些与课程学习无关事情的主要因素。

三、提升农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造学生思想认识。

提升学习动力的关键在于激发内部动力,要从学生的思想根源着手。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没有考虑自己未来,走一步算一步”以及“感觉前景暗淡,前途堪忧”的情况,要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建议学校在配齐配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基础上,将该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帮助学生尽早明确大学目标,提升学习动力。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到“前途迷茫”和“不满意”的情况,需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时加大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的力度,让更多的专业教师与新生接触,多开展相关专业专题讲座,让学生在还未学习专业课程时,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大体情况和就业前景有了解。此外,还应该加强高年级学生与新生的经验交流,让新生尽快掌握大学学习方法,譬如:如何在课堂上记笔记且能跟上老师思路,如何安排充足的课余时间,如何面对大学里的期末考试等等。

(二)加强学风监督,严格把控相关教学环节。

内部动力是关键,但仅凭学生自觉还不现实,需要恰当的监管和督促。调查数据表明,“旷课、迟到和早退”、“课堂上做一些与课程学习无关的事(如看手机、杂志、聊天、吃东西等)”、“考试作弊”等现象是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要做好针对性的监督工作。对于“旷课、迟到和早退”情况,建议任课教师按照学号将座位依次固定,不允许调换座位。这样,不需要点名,哪个座位空着就很快查出哪位同学旷课,既方便任课教师记录平时成绩,又方便学风监督人员核查情况。当前,学生“课堂上做一些与课程学习无关的事”主要就是玩手机,该现象已经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学校在教室中专门设置“手机存放处”,规定上课前学生须将手机放在“手机存放处”,下课后再取走,由任课教师负责监督实施。尽管“考试作弊”在各高校都会给予极为严厉的纪律处分,甚至开除学籍,但“考试作弊”现象却在大学各类考试中屡禁不止。建议学校在给予考试作弊者纪律处分的同时,要公开通报、甚至宣传相关案例,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同时,建议学校加强监考力度,条件允许的高校可在考场内安置摄像头。

(三)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吸引力。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保障。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然而,学生自身问题的出现也不能说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无关。学生是带着自己前途和未来更好的理想来求学的,却在求学的过程中丧失了学习动力,这应该是与学校的教学状况有关系。因此,提升教学质量,可以间接强化学生学习动力。老师教的不好或没用,学生自然就不愿意学。建议学校加强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使之与绩效工资挂钩。同时,高校要进行课程改革,增大实践教学比例,增多学生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接触企业;鼓励教师多做应用型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侯莞娇,石舒萌,张建波.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6:64~66

[2]陈雄锋,李敏,蔡茂华.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7,8:13~14

[3]百度文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风调查[EB/OL].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enku.baidu.c),2012

[4]高竟玉.“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

[5]李锋.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学风现状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2009

[6]刘金铁,季贵斌,梁孟钰.高校学生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

篇4: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教师、家长不断的说教和心理暗示。作为一名初三教师,笔者对此深有感触。每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稍有松懈和不专注的时候,老师便对学生进行谆谆教导,而且颇具耐心和说教的权威性。事实上,说教的内容无非就是劝诫和提醒他们,如果不努力,不刻苦,又怎么能考出好成绩?又怎么能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又怎甘心让自己的三年寒窗之苦轻易付之东流?等等,进而让学生哑口无言,俯首贴耳。作为家长,与教师的观点自然是不谋而合。每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学到深夜的时候,家长在心疼孩子的同时,也伴随着欣慰。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少睡会儿觉并无大碍,但是,如果考不上一所好学校,则是全家人共同的不快甚至伤心。甚至,有些家长还会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的孩子在思想和学习上再次加码。由此可见,迫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学生自己即使想多些睡眠也未必能睡得着睡得香。

其次是学生自己的心理矛盾和思想纠结。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初三学生,面对教师对自己的殷切期盼,面对父母为自己的日夜操劳和无怨无悔,我们会轻易让自己最尊敬的人失望吗?我们会让自己最疼爱的人伤心吗?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无以言表的心理压力,初三学生在学习上才会加倍地拼搏,在时间上更多地付出,因为他们所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也只能如此。当然,孩子们也感到了学习上的疲惫,也懂得睡眠上的缺乏,他们也想放松,也想“偷懒”,但是,他们不能也不愿意。所以,正是学生自己这种心理矛盾和思想纠结,让他们只能整日彷徨在靠牺牲睡眠时间来换取学习成绩的恶性循环中。

篇5:胃动力不足什么原因

某些食物导致了胃动力不足,比如红薯、板栗、土豆等,这些食物高热量有营养,但是这些吃多了是最不容易消化的,消化不了就会导致胃不舒服。

看到想吃的食物都想一次吃个够,这就是我们胃动力不足的症结所在,吃的太多,胃的负载增大,移动很困难,也就是蠕动变慢或者干脆不蠕动,可想而知会有什么后果了。

其他的一些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等,对胃都是有伤害的,胃也是有自己的活动规律的,如果你不善待它,它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你,你最终导致的就是难受,难受,寝食不安。

知道了胃动力不足的原因,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解决了,解决不了难受的是自己,也可能会因为胃动力不足而导致其他的疾病的。

胃动力不足,首先我们要把胃的负载减轻,那么我们就要去让食物快速消化掉,健胃消食的水果、药物就是最佳的选择了,选择很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篇6: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头痛的问题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动力越来越感到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没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将这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说明,和大家共同商榷,共同进步。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体制的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学生的真才实学,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习每个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先分析一下这是不是考试要考,是不是常考点,而不是这个知识点学生学习后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有何帮助。

二、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也没培养出能力来。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作用。如果感受到它的作用的话,就是小考、中考和高考,分数低的学生被档在了上一级学校的门外,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三、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每天学生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有的甚至到十点。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被限制在教室里,与外界隔离。学生学的知识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没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手段与方式落后。现在教学手段应该来说要比十几年前好多了,但是这些手段老师不积极的去利用,认为这在学浪费时间。只要紧扣知识点,学生能把知识点记住而且会做题就行了,因而在教学中少用多媒体等更多手段,上课就是梳理知识点,讲解知识点和训练知识点。这使学生感到枯燥而不愿学习。

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现在是在要我学的背景下去学习,而不是我要学,那怎么能提起兴趣,怎么能有动力呢。

针对上面分析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国家要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制定真正能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的素质教育的政策。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培养不人才,而是培养的是奴才。随着学生越往高处升,学生的活力越在减退。到高中毕业只知道能考上好大学,而不知道将来自己要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二、教学内容更加接近生活,和学生认知水平相一致。现在的教学内容应该说比以前枯燥抽象的内容来说有了进步。现在的问题是知识系统性不强,说理说不透。要讲清一个问题时间不够。这样蜻蜓点水,生不能真正培养能力。我认为这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在分析问题。还是在追求结果,而不追求过程。也就是说知识点过多过泛,教师总感觉时间不够而掐断思维。

三、少一些课堂时间,多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产生我要学的心理需求。

篇7: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及措施

1、进人大学后没有及时确定学习目标,心理落差大。进人大学前以考入理想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缺乏长远目标,因此,虽然学习动机非常强烈,但却属于狭隘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很多同学一且考上大学,实现近景目标,就进人了“动力真空带”,出现厌学情绪。此外,进人大学前由于繁重的学业负担,没有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特长和业余爱好,进人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于是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迫切的想锻炼自己在其它方面的兴趣爱好,而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

2、大学前后学习模式的巨大差异,部分学生学习适应困难。大学前后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入大学前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对比较被动且有章可循;而大学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具有独力思考和研究学习的自觉性。大学里课程门类多、课时多,教师讲课又不拘泥于一本教材。这样一来,对于依旧沿着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学生便产生了学习适应困难。加上大学教师与学生课后对话少,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致使疑难问题越来越多,部分学生无法听佳授课内容而产生苦恼,对学习失去信心。

3、专业思想动摇,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失去信心。学生在入校前,填报志愿非常茫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读的专业并非自己所选择的理想志愿,对所学专业、发展目标、就业前景等了解甚少或者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学习了。所以在学习上常显茫然和被动。调查显示,学生所读的专业是否自己选择,对学生在校时的学习状况影响较大:凡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由自己选择专业或由父母提出参考并指导其选择专业的学生,进人高校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放松学习,认真努力学习各门功课,往往能取得好的成绩;而由父母做主,或经学校调剂的学生,进校后其学习成绩一般较差,也最容易出现降级、退学、转专业等情况。

4、就业的困扰。自2002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年俱增,从2008年的550万,2009年的超600万,到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630余万。在社会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严峻。面对这一现状,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困扰越来越突出。有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比较普遍地认为自己在大学中并没有掌握实用的知识,埋怨学校没有教会他们更多适应市场所播要的技巧和能力,因此极易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消极情绪。

学校角度措施:

1、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引导他们及时确定高尚的远景性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理想。一年级是大学阶段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新生入校后,学校领导、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及专业老师都应该及时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聘请知名教授、青年学者为新生开设系列讲座,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民族贵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使社会和教育的外部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部孺要,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远景性学习目标。

2、创造全员育人的学校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与加强理想教育同样重要,提高教学效果,主要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人手,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多样性,教学难度应该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上,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单纯“知识传授型”向“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转变,培养学生对所讲授学科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3、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思想教育。如果说理想教育是帆,那么专业教育就是桨,它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起着不可取代的导向性作用。一方面,学生入学后,学校及时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专业前沿知识以及就业前景等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为今后大学的学习打下方向性基础;另一方面,学生所在学院的学生工作人员和专业负责人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过程性的专业思想教育,避免学生因专业思想动摇而产生的学习倦怠、学习目标不明等消极情绪。

4、学校结合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学校应善于将国家、社会需要和大学生个人发展实际需要有效的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目标体系一般可由强制目标和激励目标组成。强制目标包括教学大纲、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毕业和取得学位证书必需完成的要求等等,它是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时期的不同阶段予以完成的短期目标,作用在学生身上体现为一种压力,因此设计强制目标要注意难度的选择,难度过大容易使学生气馁,失去信心;过于容易又不能对学生构成压力,发挥不了作用。所以目标设计要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赋予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

跳一跳才能达到。激励目标一般表现为一种主动进取的精神,具有长期性和导向性。此目标体系应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应与时俱进地给予修改调整。设计目标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原则,学校与学生充分互动、反复讨论,学生参与目标体系的制订。这一目标体系的制订,使学生一进大学就明白在校时期的阶段目标,一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目标引导;另一方面,使学生可以运用目标管理法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实施目标管理,结合其内在学习需要,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主动利用好外部有利条件,从而有效增强学习动力。

5、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面对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人的新形势,学校除了不断拓宽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努力构建起“一个目的、一个基础、一个手段”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更好地促进这部分大学生成功就业。首先,就业指导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的,即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获得求职择业能力和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其次,就业指导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即学生个人应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最后,就业指导要以持续改进过程为手段,即必须针对大学生可塑性强、自主意识强等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科学的持续改进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地去解决一个又一个与就业有关的问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引导学生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克服学习动力不足带来的懈怠情绪。

学生角度措施:

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许多学子们的学习动机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制定拟取的。大学生并没有完全踏入社会,社会经验远远不足,许多事情都是以个人意志来做的,而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们影响几乎是决定性。正确的价值取向会给他们以正确指导,从而是正确的做法。同样,错误的价值取向会给他们错误的指导,从而是错误的做法。有些大学生做事,或许很个性,但却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拥有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学习者个体拥有的关于他自身存在的而且与他的性格特点相一致的主观评价和意识的全部。自我概念的最主要含义是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指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其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主观评价和意识。自我概念与师生关系,同学间关系以及他自己的性格特点都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学习者从老师、同伴那儿得到良好反馈,他会更加自信,他会有更加强烈的动机去取得更大的成绩。Williams &Burden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受到学生自我评估的影响。学习者的自我概念会对他的课堂表现产生很大影响。学生个体应努力消除对自己的自我形象持消极否定态度的错误观点,全面地了解自己,乐观地寻找机会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3.确立学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学习目的有远期与近期之分,远大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社会需要基础之上的,例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近期学习目的是以学习的具体活动或具体教学要求相联系,如准确理解某个词义的含义就是课堂教学要求的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长远的明确目标,又要有短期具体的学习目的,后者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成功地达到远大学习目标的关键。

4.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仅具有促进人的学习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使人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促进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可以说就有了很好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

(1)学生可以通过找课本中有用的、切合实际的、易与现实联到一起的东西去读,使自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才会想去学习。

(2)组织一些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验成功的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这是提高兴趣的重要途径。

篇8:装载机动力不足的原因

1. 故障现象

为查找故障,对该装载机进行了以下试验和观察:

将装载机挂Ⅲ挡,在发动机最高转速状态操纵该机爬10°坡时,其行驶速度很慢,几乎爬不动;将装载机挡位减到Ⅱ挡,在发动机最高转速状态操纵该机爬10°坡时,其行驶速度仍比较缓慢。上述调试过程中,发动机未出现冒黑烟和“憋车”现象。

将装载机挂Ⅰ挡,在发动机最高转速状态时,该机铲斗只能装半斗料;当操纵动臂和铲斗动作时,装载机能缓慢前行,将铲斗装满。上述调试过程中,发动机仍未出现冒黑烟和“憋车”现象。

在发动机怠速状态,铲斗满载工况时,动臂举升全程用时21s;在发动机最高转速状态,动臂举升全程用时9s。在发动机怠速状态,铲斗空载工况时,动臂举升全程用时15s;发动机最高转速状态,动臂举升全程用时5s。

2. 故障分析

(1)动力传输系统

川崎85ZIV-2型装载机动力传输路线是:发动机→变矩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含差速器和轮边减速器)→制动器→轮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经变矩器传送到变速器。变速器共有4个挡位,可实现前进和后退,装载机的速度和方向通过变速器的挡位离合器进行调节。动力经变速器和传动轴传输到前桥和后桥后,再经半轴传递到轮边行星齿轮和轮胎,以实现装载机行走。从动力传输路线可看出:影响动力传输的因素有发动机、变矩器、变速器、驱动桥及制动器。

(2)液压系统

川崎85ZIV-2型装载机液压传输路线是:发动机→液压泵→操纵阀→转向阀→执行机构(动臂缸、铲斗缸、转向缸)→油箱。发动机的动力经变矩器齿轮箱带动液压泵工作,液压油在液压泵作用下经操纵阀到达执行机构。从液压传输路线可看出:影响液压传输的因素有发动机、滤油器、液压泵、安全阀和执行机构等,如附图所示。

1.液压泵2.操纵阀3.转向阀4.动臂缸5铲斗缸6.转向缸7.呼吸器8.冷却器旁通阀9、14.滤油器10.安全阀11.先导操纵阀12.溢流阀13.节流阀14.滤油器15.蓄能器16.冷却器

3. 故障排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按以下顺序对该故障进行排查:

(1)检查变矩器和变速器

在变矩器出口压力测试点连接一块量程为10MPa的压力表,启动发动机,测得变速压力为1.4MPa,符合要求。分别挂手动前进、倒退Ⅱ、Ⅱ、Ⅲ挡和自动Ⅳ挡,变速压力没有明显波动。以上检测结果说明变矩器和变速器正常。

(2)检查驱动桥

将装载机整机支撑起来,使轮胎脱离地面,检查轮胎转动灵活,制动器无抱死现象。触摸驱动桥差速器和轮边减速器外壳,也没有过热现象。以上检查结果说明驱动桥没有问题。

(3)检查液压系统

在液压泵的出油口即换向阀的进油口处连接1块量程为40MPa的压力表,启动发动机,操纵动臂缸进行“憋压”试验(当动臂举升到最高位置后,继续加大油门做举升动作),此时测得系统压力为20MPa,符合要求,由此说明液压系统没有问题。

(4)检查发动机

进一步判断故障部位很可能就在发动机上。在试机过程中,发动机始终不冒黑烟,因此判断可能是燃油供给系统供油不足。

将发动机喷油泵拆下,在喷油泵试验台上对其进行喷油量检测。检测时,将发动机转速从怠速调整到额定最高转速过程中,发现与喷油泵连接的6个喷油器喷油量始终都保持在每100次喷油14mL左右,发动机额定最高转速时的喷油量未达到该机每1 00次喷油18mL的标准值。

随后我们更换了喷油泵柱塞偶件和出油阀,并将喷油量调到川崎85ZIV-2型装载机对喷油的量要求。

篇9: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条件

在目前的高职课堂教学和学校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学习兴趣或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甚至出现退学念头的现象。如何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也是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经笔者探索,找出了学习动力不足的主客观原因,并探索出端正学生学习动机、完善外部学习条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经笔者对一所高职院校的初步调查了解,高职新生中有27.8%的学生是自觉自愿选择高职学校就读、21.8%的学生是被迫选择高职、50.4%的学生是稀里糊涂的来到高职就读。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自卑感与学习习惯差、厌学心理与恐惧共振的共存体,学习动力不足表现尤为突出,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情绪低落,不能很好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求,表现出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特征;二是行为不当,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特征,甚至出现退学念头的现象;三是成就感低,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的感受,或指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力不足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上的低成就感。

二、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包括主观及客观两方面。

(一)学生学习动机不够端正,是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内在主观原因

一是在多数学生还不能形成对整个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的正确认识前提下,片面把就业作为学习的最主要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带有过强的功利性特征,导致部分学生片面选择自己认为对个人就业有关的知识来学习,而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对个人兴趣爱好的关注明显较弱。

二是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个人功底差、付出与成绩不成正比等,都可能成为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观原因,甚至他们不能正确归因,认为是自己学习能力的问题,产生力不从心之感,失去自信。

三是部分高职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出了偏差,部分学生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物质之用,轻精神之用;重即时之用,轻未来之用;重显性之用,轻隐性之用。其结果,只要他们自己认为没有作用的,就不愿去学习。

(二)外部学习条件不完善,是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外在客观原因

一是教育背景不成熟。高职教育从本科压缩型向就业服务型转化,其转化过程的不成熟,给高职学生留下了一个客观原因。

二是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学习内容和讲授方式缺少相应的吸引力,尽管最近几年高职高专教育加大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在学制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过程培养和课程改革方面还没有彻底摆脱“本科压缩型”和学科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不够紧密,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不够强。

三是家庭贫困,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家庭贫困问题,为此产生自卑心理,又把这种自卑的情绪带入到学习中,影响了完成学业的信心。

三、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途径探索

经笔者探索,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力,完善外部学习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途径。

(一)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力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及信仰,明确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明确高职学习的社会意义,充分了解和评价自我,塑造学生学习信心。通过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需求、兴趣,结合他们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其自我意识、自我理解、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等认知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动机。

二是增加社会交流与实践机会,使自己早日进入社会角色。主动到对口单位去见习、实习、调查,积极参加有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人员来校讲学,使自己提早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完善外部学习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培养学生专业或学科兴趣,调动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作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把吸引学生学习当作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要评价指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要依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使之更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具有生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变沉闷枯燥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的自觉学习,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明确高职学生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树立为城市和社会服务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第三是根据学生需求,建立不同学习激励机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直接在教育中对接,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职业空间,是高职教育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带有较大普遍性的专业能力测试和专业竞赛活动,使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体会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对于将来就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需求;因材施教,使处于学习弱势的学生,分成学习提高小组,指定教师专门负责组织和开展活动,使他们能够扬长避短,有所成就;强化奖学金的激励力度,大幅度提高奖学金的标准和级差,增加奖学金对于学生学习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齐平,李东月,黄紫华等.大学生学习动机干预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

篇10: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英山县第一中学 胡冰心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总结归纳我认为学生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这类学生因为基础落后成绩不理想,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根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学习基础和能力也存在差异,在差异当中成绩落后学生往往看不见自己的长处而总是盯着自己的短处。进入高中之后每隔学科都有频繁的周考月考,在不断的和同学进行比较分数的时候,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也在不断的受到打击,最后完全丧失自信。作为教师或者班主任针对这部分学生最好的方法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他们的亮点,并在合适场合让他们能感知到。当他们慢慢发现自己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他们就会慢慢恢复信心。有希望才有未来。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名同学进入高中成绩比较落后,情绪低落比较消极,还有退学的念头。我通过观察发现他的同学关系很好,协调组织能力强,因此班级的组织协调任务就交给他,每次出色完成任务都给予表扬或者奖励。以前讲课时,他很害怕教师点他回答问题,因此我从容易题目入手,经常向他提问,后来他慢慢习惯,并且回答的问题难度越来越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对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都比较积极,而且班级组织管理也更加出色。

2、目标不明确——“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啥而学”

现在的学生一出生就在优越环境中成长,他们不会也不需要思考我将来怎么生活,他们大多数感觉这样的条件是与生俱来的,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是为父母、为老师、为考上好大学而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这样学习往往成了他们的负担,学习越久负担越重,久而久之就出现厌学情绪。要解决这样问题,首先要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是需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生活,目前优越的条件是父母努力的结果,而自己将来要想过上优越的生活就要努力付出,读书是为了将来生活展开铺垫,而不是为了父母和老师。其次就让学生离开父母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学生接触一些社会生活让他们能明白要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靠别人去完成。最后就是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协作帮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3、学习技能低——“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

这类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滞后,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任务经常完不成、容易陷入书山题海、产生知识漏洞。学习是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诀窍,很多学生也想努力搞好学习,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学习。要改变这些学生状况我觉得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提高他们学业目标的管理能力。学习落后实质就是基础落后,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计划去完成和实现。其次就是提高他们时间管理能力,很多学生并不是真正不会学,主要是在学习上投入不够,他们没有完整的规划学习时间,而是被动接受。学习有很大部分靠课堂之外的自主学习,很多学生除了课堂之外其他时间就无所事事,不知道怎么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只有把课内课外时间管理好,他们才能提高学习。其他还有就是课堂效率、各科技巧等方面,可以让他们向其他同学借鉴或者自己总结反思提高课堂效率掌握一些各科学习技巧。

4、认知能力低——“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 这类学生与学习有关的基础认知能力,比如:工作记忆能力、思维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这些能力有一项不足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且学生尽管在学习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获甚微,还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并且这类问题不容易被发现,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能扬长避短。其次就是要多给予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收获,这类学生由于刻苦认真但是经常感觉收获小或者没有容易丧失信心。只有不断鼓励让他看到希望,才能具有学习动力。最后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点,不能一直把自己和成绩好点学生比较,应该和自己过去比这样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一味额别人比往往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的感觉,容易泄气。

5、情绪不稳定——“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法学”

这类学生容易受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比如常见的考试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性差、厌学、抑郁等等,这些困扰过度地消耗了学生的心理资产,纵使潜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发挥,最终学习也受到严重干扰。还有些学生自制力差,周围一些同学上网、玩游戏等,他们也会跟着做。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搞好学校和班级管理,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让班级同学都在积极向上有很浓的学习氛围,用良好的环境来改变这些学生。再次就是和家长沟通,实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和想法,通过谈心聊天座谈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困境。

篇11:不足一个月的婴儿便秘是什么原因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由于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体重不增,食后啼哭等症状出现。对于这种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状随即缓解;若是奶粉喂养的婴儿更易发生便秘,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过多,因而使大便干燥坚硬。这种情况可减少奶量,增加糖量。不满3—4个月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对于4—5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

2、训练宝宝排便的习惯

婴儿从3—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其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塞露通便

婴儿便秘经以上方法处理仍不见效的,可以采用开塞露通便。使用时要注意,开塞露注入肛门内以后,父母应用手将两侧臀部夹紧,让开塞露液体在肠子里保留一会儿,再让孩子排便,效果很好,但此方法不宜常用。

4、适当地按摩腹部。按摩左下腹,如果触及条索状物,轻轻地由上而下地按摩,促使大便下行排出。

5、适当地按摩小儿肛门口,这能引起生理反射,促进排便。

6、适当地活动,促进大便下移,引起排便。

7、人工通便。用石蜡油、开塞露、小的肥皂条等通便同时训练排便习惯(仅限于便秘严重时使用)。

篇12: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自身的原因,即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没有学习目的

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到学校学习,不知为谁而学?有的认为是父母让自己来学习的,那就是为父母学的,父母不在身边,学多学少又没有父母的监督,所以也就抱着学多少无所谓的思想。有的认为是为老师学的,是老师让他学的,既然为老师而学,哪个老师顺眼就多学点,反之就少学点,尽管老师们也做过学习目的方面的教育,但那些学生认为离自己很遥远,还是不伤脑筋的好。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作祟

这些学生看到在他们身边总有一部分人没有知识却依然很自在的生活,跟着别人打工每天也能挣到一百多元钱。现在社会给人的印象就是:只要出去打工总能挣钱养活自己或家人,要不要知识好像都没有关系。

3、教育功利化的影响

最近几年,素质教育的影响在减弱,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抬头,大多数人眼中看到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都是“副产品”。教育的功利化也使得家长、教师、学校关注了优等生,而很少关注成绩差的学生,从而也造成了这些学习差的学生更加放弃自己,学习动力更是降到最低点。

当然,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也不是一开始就缺乏的,而是时断时续,有时候有动力,有时候没有,缺乏学习的毅力,保持学习的毅力是对一个学生的真正考验。

如何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毅力呢?

最近到我区某个学校学习受到了一些启发,那个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在课堂上精力集中,精神抖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问学校的领导,方法是什么?该校领导介绍说是“小组激励法”。即划分好小组后,每节课由科任老师给每个小组打分,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表彰。对每班积分高的几个小组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同时对落后的小组进行相应的“惩罚”,让落后的小组给优秀的小组的同学做一至两件好事,等一些相关的政策。

有奖有罚,不断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组的魅力,让老师给自己的组打高分。这样课堂上学生的动力、毅力就出现了。而且这样的动力、毅力也就会贯穿一学期,甚至更长时间,当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水涨船高。

篇13:柴油机运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 柴油机燃油系统有故障

1.1 柴油机燃油系统油路有故障: (1) 低压油路供油不足, 油管有凹瘪、柴油滤清器堵塞, 造成油路不畅通, 动力不足, 甚至着火困难; (2) 油箱至喷油泵的低压油路漏气

1.2 供油正时时间不当, 使喷油正时时间不准确的原因:一是, 固定喷油泵的螺栓松动, 导致喷油时间发生变化;二是, 安装喷油泵正时齿轮时标记对错;个别缸喷油器喷射不良, 此时容易导致缺缸, 发动机动力不足

1.3 高压油泵柱塞磨损, 柱塞卡住, 调速器调整不当, 喷油泵供油不足也会造成柴油机动力不足

1.4 柴油中有水或空气, 造成供油不足

1.5 喷油器雾化不良。由于喷油器的喷孔堵塞或针阀因某种原因被卡死、锈蚀, 使柴油成滴而不雾化、不燃烧, 造成缺缸而使柴油机动力严重下降

1.6 燃油质量不达标, 当使用不达标的柴油时, 由于其燃烧性差、燃烧不充分, 使柴油机工作粗暴, 同时也加大了柴油机的热负荷, 从而造成柴油机功率不足

2 进、排气系统有故障

2.1 进气系统故障

2.1.1 空气滤清器故障

原因分析:空气滤清器堵塞, 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减少, 致使柴油燃烧不完全、发动机动力不足。

故障排除:不论空气滤清器采用湿式还是干式, 都应经常清洗空气滤清器滤芯或清除纸质滤芯上的灰尘, 必要时更换滤芯, 保证空气滤清器清洁。

2.1.2 涡轮增压器故障

原因分析: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和涡轮机的进气管路被污物阻塞或漏气、轴承损坏等都能导致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减少, 致使柴油燃烧不完全, 导致柴油机的功率下降。

故障排除:分别清洗增压器进气管路、外壳, 擦净叶轮表面的污物, 拧紧接合面螺母和卡箍, 检修或更换轴承等。

2.2 排气系统故障

排气管阻塞或接管过长:由于排气管长时间不清理, 积炭过多, 排气截面积减小而导致排气阻力增加。

3 柴油机零部件故障

3.1 喷油器座孔漏气

柴油机在运转时, 若见喷油器安装座孔处有气体冒出, 且手感喷油器壳体温度较高, 则表明喷油器座孔处漏气。其原因多系喷油器座孔内积炭过多, 或喷油器密封铜垫圈变形或损坏所致。拆卸喷油器的喷油嘴后, 一般应更换紫铜垫圈, 因紫铜垫圈在长期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下, 弹性易消失而不能密封。如当时现场无新的垫圈更换, 可将旧的紫铜垫圈放在火炉上烧红后立即用水冷却, 使弹性恢复, 用此法也能达到良好使用效果

3.2 气缸垫漏气

柴油机工作时, 若发现气缸垫周围有脉动气泡冒出, 则表明气缸垫外部漏气。若水箱内冒气泡、水箱口窜气、窜水或柴油机冒白烟、排气管排出细小水珠等则表明冷却水道孔与气缸盖之间的气缸垫损坏穿孔。

引起气缸垫部位漏气的最常见原因, 多为气缸盖螺栓没有按规定扭矩和顺序拧紧所致, 也有可能是因为气缸盖平面变形, 从而与气缸套结合面不平, 或是气缸套凸缘凸出不够, 应仔细分清原因加以排除。

3.3 活塞和气缸壁之间漏气

如果燃烧室漏气不是上述原因, 则可将被检查的某一气缸喷油器拆下, 向安装孔口倒入少量机油, 再装好喷油器, 摇动曲轴, 若此时手感摇动阻力明显增加, 即可判断故障原因系活塞和气缸壁之间因间隙过大而漏气所致。其常见原因多系活塞环因积炭过多而胶结在环槽内, 或是气缸套早期磨损。

3.4 气阀漏气

用加机油法试验时气缸压缩力仍无改善者, 则应检查气阀是否漏气。判断进气阀漏气还是排气阀漏气的方法, 通常是当柴油机运行时, 若手感进气管有烫手之感, 且听诊时管内有“啪啪”响声, 看到空气滤清器冒烟, 则表明进气阀与阀座之间漏气。若排气管口处听到“嚼嚼”的虚叫声, 且有时排气管口窜出火星, 则表明排气阀与阀座之间漏气。

导致气阀漏气的常见原因, 多系气阀间隙过小, 或是气阀积炭过多, 以及气阀及阀座严重磨损、烧蚀所致。这里值得一提的另一点是必须重视检查气阀下沉量。当气阀严重下沉后, 即会增大燃烧室容积, 从而减小了柴油机的压缩力, 导致动力不足。维修时, 检查气阀下沉量的方法很容易, 只要将气缸盖拆下, 用一直尺或钢锯条紧贴在气阀两边的气缸盖上, 再用厚薄规 (即“塞尺”) 塞干直尺与气阀之间即可测得。当发现气阀与气阀座圈严重磨损而超出极限值时, 就得更换气阀与气阀座圈, 重新研磨, 故障即可排除。

3.5 机械损失过大

3.5.1 活塞与气缸壁之间、轴瓦与轴颈之间配合过紧, 曲轴止推片过紧或过松, 都会造成功率不足

3.5.2 风扇、水泵、发电机和机油泵等附件因某种原因出现阻力过大, 也会出现柴油机功率下降的情况

3.5.3 机油过稠或加得过多, 会增大曲轴旋转的阻力, 使功率下降, 这种情况只要抽出机油尺进行检查即可发现

4 柴油机过热

4.1 润滑系故障

原因分析:机油粘度太大或太脏使柴油机运转阻力增加, 功率消耗增大。

故障排除:清洗润滑系, 并更换合适牌号的机油。

4.2 冷却系故障

4.2.1 柴油机温度过高

原因分析:柴油机温度过高会导致气缸充气量降低, 柴油燃烧不完全, 柴油机功率下降。

故障排除:检查风扇、风扇皮带的松紧度、水泵、节温器、风扇离合器、导风罩、散热片的工作情况, 确保柴油机在正常温度下工作。

4.2.2 柴油机温度过低

原因分析:柴油机温度过低不利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导致热效率降低, 柴油机功率下降。

故障排除:检查冷却系各部件工作性能及冷却水量并保持柴油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运转。

4.3 供油提前角失准

原因分析:供油提前角过大、过小会造成喷油时间过早、过晚, 导致柴油燃烧不充分, 进而降低柴油机输出功率。

故障排除:松开高压泵传动轴上的联轴器紧固螺钉, 按照产品要求重新调整供油提前角, 并拧紧螺钉。

摘要:对柴油机运行中动力不足的故障进行分析, 主要从柴油机燃油系统有故障;进、排气系统有故障;柴油机零部件故障及柴油机过热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从柴油机燃油系统油路、供油正时、高压油泵、柴油品质、喷油器、气门、润滑系、冷却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维修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发动机,动力,欠缺

参考文献

[1]柳耀丽, 朱桂林.柴油机动力不足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 12.

[2]于德福.发动机功率不足的原因及排除[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2.

篇14:农村小学教师教研动力不足的原因

农村小学教研动力不足制约着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影响城乡教育均衡的实现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小学教研动力不足的归因研究大多集中于:学校规模小,难以形成团队力量和共研气氛;学校布局分散,难以结成区域教研共同体;教师素质偏低,缺乏教研和科研能力;工作负担重,缺乏教研时间和精力。然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农村小学教研动力不足还有更深层次的教育、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本文试从“需求”和“供给”的视角深度剖析其原因。

一、 发展主体内在的“需求”不旺,导致农村教师缺乏参与教研的内驱力

“人本身的需求是发展主体最根本的动力”[1],生活哲学告诉我们: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任何事物的发展,只有变外在的推动为内在的需求,才能真正激发其内驱力,才能真正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细究农村教师对参与教研的内在需求不足的问题,可以发现如下几方面成因。

1.内在的“刚性需求”不足

教研活动的开展旨在使教师增长业务知识,增进教学技能,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素质,然而由于教研效能延时显现的特性,使得教师参与教研共同体活动跟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变得疏远和隔离,不能即时满足教师的刚性需求。一是现实的教师薪级晋升制度,本就与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关联度不高,更是与参与教研无直接关系;二是教师的晋职晋级,仍然没有脱离论资排辈的套路,即使新的职称评定制度中所要求的诸如班主任工作经历、优质课、论文论著、课题研究,乃至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均与参与教研无直接关联;三是受“行政套路”的影响,校长乃至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大多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政府机关选派,一线教师很难在学校内部得到提拔晋升,加上社会上“跑官、要官、买官”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已非“净土”,埋头业务的教学能手只能“坚守”课堂。教师的“刚性需求”实际上就是教师的切身利益需求,缺失了对教师利益需求的满足,也就缺失了由经济规律决定的、社会组织动力机制中最基本的力量。

2.自身发展的“柔性需求”不足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先天性的基本需求。就知识而言,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知识需求的质与量的高度和宽度限制,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缺乏对高深知识追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小学教师不同于大学教师,他们既不位于知识的前沿,又缺乏对知识前沿的了解,更不需要进行知识的创造,若干年下来,知识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知识不是发展了而是倒退了。就能力而言,由于受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所限,作为学生能力发展促进者的教师,以其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和成人的阅历与智慧,虽不能说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但以对象(对手)的能力发展促进自我能力发展的空间是很狭小的,“教学相长”虽为不二真理,但学生对于教师的提升还是有限的。“对手”的高度决定自身的高度,以儿童为工作对象,毕竟没有以成人或以精英及智慧者为工作对象更能促进自身发展。就眼界而言,教育系统是个相对封闭的职业系统,除了和学生、学生家长的单向度沟通以外,很少和社会其他职业有密切联系,这不仅限制了教师应该渐趋扩张的视界,也限制了教师思维的多向度发展,使其愈来愈保守和孤独。从世俗的角度看,广大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终其一生,薪酬、财富所代表的经济地位难有大的改变,职称职位所代表的社会地位也难以有大的改变,成名成家更是微乎其微,难上加难。所以说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职业无论其知识、能力、眼界,抑或其财富、地位都是一个没有明显发展变化的职业,没有发展的职业怎么能有强烈的职业发展需求。

3.高层次的“事业”需求不足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说:可以把教育当作“职业”,也可以把教育当作“事业”,还可以把教育当作“志业”。职业,是谋生的手段,遵循职业的规范就是一个好的职员;事业,是谋生与兴趣的结合,会让人无限地投入,乐此不疲;志业,则是带有宗教情感的色彩,会让人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教研共同体既是学习共同体也是专业发展共同体,它“致力于满足人的三种基本愿望:事业的成功,归属感,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2]。这三种基本愿望,实际上是人的高级需求,在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中,这种高级需求的不足是共同体发展最大的动力障碍。有学者说:“随着自然哲学的强势崛起,教师容易失落对真理的尊崇,遗弃对自然的敬畏,可能导致教师不再尊崇真理,也不再尊崇他人。……这种对真理的亵渎使教师职业首要和根本地被视为一种让从教者谋生的职业。……教师的角色从真理的诉求者异化为知识的贩卖者。……学生从教师的口袋里掏取谋生的知识,教师从学生手中获得经济的报偿”。现代制度教育中,“教师从事的不再是创造性的工作,而是重复教授相似的内容,成为匠人式教师。……教师主动遗弃了追求真理的责任,不再汲汲于善美,而是甘于或乐于过一种平庸的生活”[3]。教师和学生变成了“没有精神和远见的专家和没有心肝的纵欲者”[4]。现代哲学和现代制度教育早已将教师从宗教般的神圣殿堂拉回到了俗世的尘埃中,把教师职业视作志业的已然少之又少,即使视做事业的也已屈指可数,更令人担忧的是现实中教师职业已经不能满足谋生的需要,它已经不再是谋生的主要职业了,而是滑落为谋生的副业。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没有对教育的宗教般的热爱,任何方法和手段都会失去动力基础。

二、 “供给”的匮乏,导致农村教师缺乏参与教研的外力激励

有“需求”必须有“供给”,“需求”刺激“供给”的产生,“供给”激发“需求”和保障“需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激励性外力的推动,激励性外力可以激活内力;但是,如果激励性外力缺位或者畸形,也可以泯灭内力发动的火花。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中,外在的助推力量的不足表现也很突出。

1.保障性“供给”严重不足

首先,教师薪酬偏低,不足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共同体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据调查,“中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我国中部地区小学教师年均工资水平提升到3.68万元,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仅为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73.8%,也低于西部地区4.12万的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中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为3.89万元,仅为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71.4%,也低于西部地区4.47万元的平均水平”,“小学、中学教师工资均不足4万的有河北、河南等8个省份”。“这些省份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与当地城市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工资水平跟不上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步伐”[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应该属于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求范畴,是一种高层级的需求,是建立在低层次需求的基本满足之上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既是为了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必需,也是衡量教师职业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决定着教师的生理需求和教师对尊重需求的满足状况,影响着教师对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求意愿。其次,自中央与地方分税制实施以来,县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在教育硬件尤其是软件上的投入欠账太多,教学设备设施陈旧现象比较突出,离现代化学校尚有较大距离,无法满足教研共同体活动的开展。例如,电脑数量难以满足教师办公人手一台的需要,加上网速过慢,信号过弱,无线信号又不能完全覆盖,使得网上教研和移动教研很难开展;学校大多没有教师公寓,工作地点、住处以及教研活动开展的地点之间相距甚远,跨学校跨区域参与教研活动的往来交通既不安全又费时费力,直接影响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再次,城市学校因农民工子弟上学和择校生问题,超负荷运转,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所教班级数、学生数和授课时数明显增加,其作业批改量和课外辅导学生的工作量显著加重;农村学校虽然班级规模不大,但是由于教学点分散,教师严重缺编,有些教师甚至要跨教学点上课,上午在某学校上课,下午要去几里甚至十几里外的另一学校上课,其工作负荷可想而知。教师缺编虽说是编制政策僵化和地方财力困难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都增加了在职教师的工作量,使其没有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教学研究。

2.技术性“供给”匮乏

或许是财力不足,抑或是观念和认识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大多将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到学校的硬件建设上,对教学研究的支持也就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对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提出要求多,而对诸如交通和场地问题、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料问题、工学矛盾问题、工研矛盾问题等直接影响教研共同体活动开展的现实困难解决的少;对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还处于“向管理要质量”的层面,施压多疏导少,“管”的多“理”的少。热衷于制定制度和对成绩的考核,没有认识到教研共同体组建的实质和精髓,没有认识到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课堂效率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对成绩的管理也是重结果而轻过程,尚谈不上“向研究要质量”。加上在教研活动中专家指导不到位或缺位,导致教研活动质量不高,如此种种,严重挫伤了教师们参加教研的热情。

3.精神性“供给”疲软

“教师荣誉是一种国家和社会对于教师辛勤付出和获得成就的肯定和赞扬方式。”[6]通过教师荣誉称号的颁授既可以激励教师个体不断地追求进步,营造教师队伍良好的发展氛围,也可以引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体现国家、政府对于教师工作及其发展的认可和重视。目前我国教师荣誉制度建设中,一方面缺乏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最高权威性的国家级教师最高奖,现有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颁发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奖项,由于奖励数额过小,加上获奖者的“高大上”和评审程序上行政干预过强、参与主体单一、缺乏可操作性以及透明度不够等原因,很难对普通教师产生激励作用;另一方面缺乏大规模短周期的教师荣誉奖项,缺乏对普通学校、农村学校等处境不利教师的政策倾斜性奖项,更缺乏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专项奖励,难以满足教师的事业需求和心理需求。

4.社会环境“供给”畸形

首先,社会对教育和教师的期许过高到畸形的程度,官员、百姓、家长乃至法律、政策和舆论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和道德要求几乎达到了“圣人”的程度,“园丁”、“甘守清贫”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已经不再是教师自己内在的修养要求,而成了社会观照和规定教师的标尺。过高的期许,过低的待遇,较少的尊重,不仅不能使压力变成动力,反而成为动力激发的制约因素,使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日趋萎缩,怎么可能有热情去进行教学研究。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期许高到畸形的程度。正像一位哲人所言,每一只老母鸡都觉得自己的鸡娃将来是高飞的凤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忽视学生先天禀赋的差异和后天家庭环境的区别,一味地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使得教师背负起不该背负的职责,承受着不该承受的指责,戚戚然动辄得咎,做教师的幸福感日益淡化,何来兴趣去进行教学研究。第三,媒体对教育问题的非专业性和感性化宣传,误导公众对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变味成了“轻松教育”,“减负”变成了“无”负,“快乐教育”变成了“玩乐”教育,“以学生为本”就只能表扬和鼓励,不敢批评和惩罚。勤奋不说了,刻苦没有了,惩戒不要了,似乎天上真的要掉馅饼了,一梦醒来人人自然都成才了。加之今天说“课改”,明天要“改课”,使得教师惶惶然无所适从,茫茫然不知所措,体倦而心累。职业倦怠之人何来激情去搞教学研究呢!

综上所述,作为参与学校教研活动主体的教师,对参与教学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欲望不强烈。来自于外部的保障性、技术性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激励性推动力量缺乏;教师荣誉制度的缺位制约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生命内在美的追求;加之,在“教育放权”语境下,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弱化和“不作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的教师道德约束力下降,以及权威性、社会公认性评价的“失语”等,共同构成了农村小学教师教研动力不足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徐洁.学校发展内生性动力机制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5).

[2] 舒悦.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组织文化变革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4(9).

[3] 孙银光,杜时忠.教师权威的古典视域及其现代价值.教育发展研究,2015(4).

[4] 施特劳斯.自由教育与责任[A].//刘小枫,陈少明.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 杜晓利.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的比较分析与若干建议.中国教育学刊,2015(4).

[6] 罗明煜.美、英、新加坡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的共性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9).

上一篇:小小成就感作文下一篇:提倡文明就餐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