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翠兰(我的教学主张: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2024-04-09

蒋翠兰(我的教学主张: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通用4篇)

篇1:蒋翠兰(我的教学主张: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我的教学主张: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桂林市临桂县六塘镇小江小学 蒋翠兰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有趣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讲授中激发学生兴趣 有趣的导入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置疑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在新授结束后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它的(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 °,有的180 °。)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

师:究竟谁对呢?

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生1:180 °,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

生2 :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 °,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表扬:你真聪明。演示 : 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有趣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在本课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道扩展题。

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三角形,我一刀把它剪成两个图形,你猜这两个会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把刚才的四边形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五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继续剪掉一个角,得到一个六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猜测→动手操作→计算内角和→归纳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学生以为是本节课内容,所以会很感兴趣的去寻找答案,后面却发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从三角形的内角和知道了多边形的内角和,这样练习,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六、“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七、课后练习

1、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直角,结果会怎样?那么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直角?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是50°,另一个锐角是几度?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学生收获了,老师任务完成了。

篇2: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1. 巧设情境,引起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例如在教学《砌砖墙》一课时,因为是习题中碰到的问题,虽不是重点但却是学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如何化解呢?我灵机一动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情境,美丽的青青草原上生活着一群快乐的羊,因为有了灰太狼的攻击,羊村的墙上被掏了一个大洞,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显然他们已经被故事吸引了。就这样,我们一起编故事,一起为修补这个大洞而出主意想办法。当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聪明机智的喜羊羊时,我们的墙很快就修好了。我们的课堂也变得趣味十足。

2. 表扬鼓励,调动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作出肯定。当学生成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加以鼓励;对于数学学习中常出现错误的学生, 要善于发现错误中潜在的闪光点加以引导、帮助、鼓励和激发,让学生在教师的爱心中良性发展,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印象深刻的是班里的一个小男孩, 由于家庭原因使得本该快乐的童年蒙上了阴影,整个人每天总是沉默寡言,其实他还是很不错的学生的。一次的数学课上,当大家都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他突然的一句话使得大家茅塞顿开,我当时很惊讶,几乎睁大眼睛看着他,但我很快意识到,于是微笑地冲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相信自己,你依然是咱们班的小诸葛。也许是我的话语中带有了坚定与信任,他也笑了。此后的数学课上又能经常听到他的声音了。

3. 动手动脑,增进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 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让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我让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 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4. 现代科技,指引兴趣

现在的科技发展迅速,在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迅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各种办法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中,我巧妙地出示了四幅课件:八戒见猴哥带来了四个西瓜,猴哥打算每人分一个,而八戒不同意,“小朋友,你们同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活了起来,同学之间纷纷合作、交流、探究,师生畅所欲言,学习效果很好。这时,我及时用课件演示了分瓜的过程, 学生们灵机一动,分析讨论后得出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没有口干舌燥的讲解,铺天盖地的说教, 设计一个巧妙的问题就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5. 走进生活,服务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像水电费收取、储蓄利息的计算、日常购物等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也离不开数学。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不断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 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梦想。

摘要:数学,是一种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从本质上反映了客观自然的纷繁复杂和多姿多彩;但大部分内容却表现为抽象和乏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在课堂上,通过巧设情境、表扬鼓励、动手动脑、多媒体运用等多种方式,可以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十足。

篇3: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关键词:趣味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92-0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教师通过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六、“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篇4: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一、 趣导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用“创造情境、设置悬念、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上《数字与编码》时,我问:你知道我是谁吗?从屏幕上找到答案了,齐读一下。

生:福清玉屏中心东方红小学魏晓惠。

师:那魏晓惠是谁呀?

生:你。

师:是我吗?

生:是。

师:真的是我吗?

师:如果在“百度”上输入“魏晓惠”,搜索一下“魏晓惠”,我们一共可以找到像这样的搜索结果600多条。看来关于我的信息还真不少!下面咱们就选择几条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1)寻找失散多年的姐姐魏晓惠;

(2)马路环卫工魏晓惠;

(3)全国书画作品展重庆魏晓惠获奖;

(4)福清市魏晓惠被授予“优秀教师”的称号。

师:这四条信息中描述的都是我吗?哪一条描述的是我,哪些又不是?说说理由。

生:第四条。

生:我也认为第四条是。

师:那其他三条为什么不选呢?

(生回答,师随机板书)

师:第一条性别(板书)不对,第二条与事实不符,第三条地址(板书)不对!

师:大家认为有可能的是第四条了。可仅仅只通过这些信息还是不能断定我的身份。其实要想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只要知道一个号码就可以了。

生:身份号码。

师:对了,我国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个用来表示自己身份的号码。这是两个魏晓惠的身份号码,现在你有答案了吗?(出示两个身份号码)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知道号码中的倒数第二位是表示性别的。单数是男性,双数是女性,所以第二个是您。

师:他认为在身份号码中有表示性别的数字,进而得出了判断。(板书)

师:那他的判断对不对呢?咱们来检验一下。这是我的身份证,身份号码是……现在能确定我的身份了吗?都有谁猜对了?请大家齐读一下我的身份号码。

这样利用百度搜索来导入,其设计目的在于创设矛盾冲突,同时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笑声中深刻地体会到编码(身份编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设计的信息中出现的地址、性别等内容也对后面探究编码(身份编码)组成,学习新知起到了一定的渗透作用。另外,也从一个侧面让学生体会数字化、信息化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趣学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一个儿童的注意力水平是他能否学习好和心智发展快慢的最基本条件。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组织学生用小刀切橡皮泥,切下第一刀时,引导学生感知“面”,竖着切下第二刀时,引导学生发现两面相交的边——“棱”,再切下第三刀后,出现三条棱相交的点——“顶点”。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利用直观的素材在头脑中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从而对“面、棱、顶点”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

三、趣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设计练习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以新引趣。喜新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新颖的题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以动引趣。厌静喜动是儿童显著的心理特征。设计练习应尽可能让儿童动一动。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可使兴趣倍增。例如低年级多让儿童摆弄学具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中年级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让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等等。

3.竞赛引趣。小学生逞能好强,勇于竞争。适当设计竞赛式的练习,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如夺红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想出的解法最多,等等。

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儿歌、小故事、数学游戏等形式的练习,寓学于乐。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在一次校内研究课中,就尝试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一些简便计算方法编成了一首三字经:“做简算,细观察;连续加,找朋友;连续减,减去和;……乘和差,分别乘;减去和,可连减……公因数,提出来……”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学生学得有趣,做得轻松,现在一做计算题大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口中轻轻吟唱,确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趣评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意把握这一点,并积极地把学生取得的成功转化成激发学习兴趣的动因。

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我常借鉴作文课给学生作文写评语的做法,在学生作业的精彩或疑问处加以批语提示,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你的解法很妙,坚持这样学习必是未来的航天人才!”“思维独到,有创新性,具备了小院士风彩!”“哇噻,鸡也长了四条腿!(解鸡兔同笼时出错了)”有时还在学生作业后画上一个大拇指或笑脸来称赞他,有时则画一个哭脸来鞭策,这样既中肯地评价了学生的作业效果,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待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另外,我还在班级制定了每月一次的“数学明星”评比活动,以表扬、鼓励那些能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或进步明显的同学。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都应显得鲜活有趣、妙趣横生。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课堂有“趣”,便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能的发挥;学生有“趣”,会使课堂更鲜活生动,更真实有效。在新课程背景下,激趣教学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使激趣教学永远常青!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玉屏中心东方红小学)

上一篇:公司简介汇报下一篇:sayitinfive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