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口哨与小狗》

2024-06-21

大班音乐活动《口哨与小狗》(通用16篇)

篇1:大班音乐活动《口哨与小狗》

大班音乐活动《口哨与小狗》

活动目标:

1、能倾听乐曲 ,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乐曲轻松、活泼的特点。

2、大胆想象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角色扮演等感应曲式。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动画片。

2、幼儿对音乐初步感知;能够模仿一些小动物的姿态、动作。活动重点:通过角色扮演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大胆想象故事发展情节,结合音乐进行表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进场,感受音乐轻松愉快的情绪。

2、刚才我们听到了一首乐曲,好听吗?你听完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刚才你们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声音?(轻松、愉快;有吹口哨的声音)

二、欣赏乐曲,感应曲式

1、完整欣赏音乐,感知乐曲内容。

引导语:猜一猜音乐中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在做什么?请你用动作来告诉我。(是发生在猫和老鼠之间的故事,开始的时候是一只小老鼠自己游戏。)

2、分段欣赏,感应曲式 ①欣赏、分析A段

这一段乐曲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谁来了?他/它在做什么? 引导语:原来是一只悠闲的小老鼠走来了,他吹着口哨。/原来一直正在吃东西的小老鼠,它的心情非常好。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

②欣赏、分析B段

接下来又发生什么事了?跟刚才那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来一起做一下。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引导语:原来一只猫看到了老鼠,它正偷偷的逼近老鼠,准备捉住它。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③欣赏、分析A’段 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老鼠并没有被猫捉住,于是很得意的又吹起口哨了)。

④欣赏、分析C段。

这一段音乐与上一段又有什么不一样了?原来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悠闲的小老鼠不一样,跟第二段猫来了也不同。你觉得现在故事中的角色又在做什么事?小动物会怎样玩?引导幼儿想象故事角色的各种动作,并鼓励幼儿模仿。(原来猫和老鼠成为了一对好朋友,它们一起散步做游戏,我们来尝试做一下。)

⑤欣赏、分析A”段

这段音乐又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小狗的叫声了?请你来模仿一下?我们来学一学。(猫和老鼠里面的大狗出现了,它对着猫和老鼠大叫。)

3、完整表现乐曲 ①单人模仿

刚才我们分段把乐曲听了一遍,下面请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来学一学乐曲里的角色吧。

关注点:幼儿是否能根据乐段的变化,变换角色。引导幼儿如何表现音乐中的角色。

②多人模仿

请幼儿分组分角色模仿音乐中的角色。关注幼儿是否能够商量、合作,并准确的合音乐表演。

三、歌曲简介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口哨与小狗》,作者是美国的作曲家普莱亚,他分别用轻快地三连音和口哨的声音表现小狗主人欢快、高兴的心情,又用低音乐器演奏出雄壮有力的旋律来表现小狗的活动。

四、结束活动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动画片,里面表现了一个小主人和他的小狗散步时的情景,我们来看一看好吗?下次活动的时候我们一起来模仿动画片里的人物好不好?

活动自然结束。

篇2:大班音乐活动《口哨与小狗》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旋律,体验乐曲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2、初步会根据B段音乐,想象用形象的动作来表现“逗狗”情境。

3、知道狗和人类的亲密关系,体验扮演角色、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欣赏狗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图片。

2、物质准备:图谱、指挥棒一根、音乐《口哨与小狗》

活动过程:

(一)提出倾听要求,直接引入。

指导语:我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听一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声音?

提问:音乐里有什么声音?

(二)结合图谱及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旋律。

1、在边听边展示图谱中,完整欣赏音乐。

指导语:《口哨与小狗》说的是小主人洋洋,喜欢边吹口哨,边和小狗散步,散步的时候他会和小狗玩好多有趣的游戏,玩累了,一起回家的故事。故事就藏在音乐中,我们再听一听。

提问:第一幅图讲的是?那第三幅呢?

2、重点欣赏B段音乐,在倾听与猜想中,尝试表现“逗狗”的游戏情节。

(1)猜想:洋洋怎样逗小狗呢?

(2)幼儿分别以小主人、小狗角色参与“逗狗”游戏,表现B段音乐。

(三)以两两合作形式,开展合作性游戏“口哨和小狗”,体会音乐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指导语:有的想当小狗、有的想当主人,这样吧,两两合作,找一个伙伴商量。

教学反思:

(一)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习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请学生当一当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来个散步,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也在音乐中尽情的表演了起来。最后,我再请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你想象的故事简单的画出来。

就这样,一节枯燥的管弦乐欣赏就变成了动与静的结合,姐妹艺术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爱听,乐听,以致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二)不久前,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而每次也都会让我烦恼、忙碌好一阵子。但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总能带给我教学上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所以,教学比武,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不过,这次的比武,我在心态上就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动的效果,能不能得奖等,而真正地从本身的专业提升来考虑和准备比赛了。

心态不一样了,首先在对执教领域和教材的选择上,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我本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上是有一定优势和经验的,如果选择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我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次我不想再重复自我了。我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从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很有兴趣尝试的领域入手来设计活动。其实,我一直对音乐活动,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活动很有兴趣,再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在音乐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和建树,就特别羡慕,也一直很想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锻炼。所以,我就打算利用这次的机会,放下包袱,尝试走进自己并不擅长的音乐教学。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领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了。由于之前在这方面钻研比较少,所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也不多,幸亏组里的同事很热心,向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素材。于是,在反复地倾听和寻找中,发现了这首《口哨与小狗》,轻快的曲调,清晰的段落,让我一听就很喜欢,很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们欣赏。但作为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如何让还处于低龄期的孩子欣赏它、感受它、理解它,并产生情感共鸣呢?我觉得光靠教师的表述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音乐。而且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很富有情节性的,a段的轻松愉快,b段的紧张慌乱,给出了一条清晰地故事线索。所以我就以主人带着小狗出去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来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想象、表达、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真正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领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来就要好好考虑具体的环节、教学的策略了。我选择的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XX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特别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整首乐曲的结构为abaca,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活动中,要让他们理解abaca的曲式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后面ca的部分,只节选了前面aba的乐曲部分,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使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色彩。

在具体的欣赏环节中,我采取了“讲故事导入——听故事欣赏——听故事表演音乐”的教学模式。先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讲了个什么故事,有没有找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从而让幼儿发现乐曲中最有特点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再完整欣赏时,请幼儿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有节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脚踏一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a段的音乐节奏。再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乐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特点,我还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地感受音乐主旋律的节奏和aba的曲式结构。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轮到我上课了,因为本身保着学习的态度,没什么心理包袱,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所以活动时,我特别轻松,孩子们的表现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乐的美,收获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篇3:大班音乐活动:仿唱《小货郎》

1.感受东北民歌热情、豪放的风格, 体验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及卷舌音的特点。

2.在了解货郎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吆喝含义的基础上, 能模仿生活中吆喝叫卖的声音, 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3.尝试结合生活经验仿编念白歌词, 并能完整仿唱歌曲。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 曲中人物, 货物大图、游戏用生活用品小图及实物商品若干, 小推车三辆, 幼儿画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情景表演导入, 帮助幼儿感受、体验货郎的角色特点

1. 教师推出装有生活用品的小推车, 表演拖着长腔、大声吆喝叫卖的情景。

(1) 提问:刚才老师在干什么呢?与平时商场、超市里售货员卖货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像老师这样拖着长腔大声喊着叫卖的声音叫“吆喝”。

(2)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模仿吆喝叫卖的各种声音, 体验模仿的快乐。

2. 教师再次表演唱着叫卖的情景, 引出小货郎的角色。

(1) 提问:刚才老师又是怎么吆喝的? (注意强调:唱着叫卖)

(2) 帮助幼儿理解小货郎的角色含义和产生的社会背景。

角色含义:推着小车或者挑着担子、摇着小鼓、拖着长腔、走街串巷、大声唱着叫卖的小商人叫小货郎。

社会背景:在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 不像现在这样, 到处是超市、商场, 那时想买什么吃的、用的等生活用品都得等到小货郎来时才能买到。

二、欣赏教师改编演唱的东北民歌《小货郎》

1. 幼儿完整倾听, 感受歌曲的风格与情绪。

提问:听了歌曲有什么感觉?想干什么?

2. 仔细倾听第一段, 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

(1) 提问:在歌中, 你听到小货郎是怎么叫卖的?

(2) 让幼儿随音乐表演第一段。

3. 欣赏歌曲第二段, 说说小货郎都送来了什么货物。

提问:小货郎送了什么货?都是谁喜欢的?

4. 再听音乐第二段, 教师出示货物及对应人物图片验证幼儿说法是否正确, 进一步巩固对歌词的记忆。 (此处请幼儿跟随音乐和教师手势指挥一起念白)

5. 学习歌中节奏念白部分, 领幼儿一起练习。 (琴声伴奏)

6. 引导幼儿了解卷舌音的特点并一起趣味模仿。

7. 师生共同随唱歌曲一遍。

8. 跟随琴声伴奏演唱歌曲一遍。

9. 一起完整表演歌曲一遍。

三、引导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共同仿编歌词

1. 提问:假如你是小货郎, 你准备为哪些人准备货物呢?

2. 引导幼儿知道, 要想让货物卖得快就要选择别人喜欢的物品。

3. 请幼儿从椅子背袋中拿出贴有各种人物照片的画板, 按教师要求到自选超市选购商品图贴到相应的照片下。 (此时反复播放背景音乐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强调操作要求:每张照片下只能选贴一种商品图。)

4. 请幼儿结伴说说所选商品, 模仿练习歌曲中念白歌词。

5. 请个别幼儿上台随琴声伴奏说节奏念白。

6. 引导幼儿拿画板集体念白。

7. 教师示范把个别幼儿的编词完整编到歌曲里。

8. 请个别幼儿挑战老师, 完整创编演唱。

9. 一起拿画板集体演唱仿编歌曲。

四、体验游戏———小货郎

教师、幼儿共同推着装有各种货物的小车到听课教师面前叫卖货物, 充分体验叫卖的快乐。 (此处可让幼儿先分组讨论任务和分工:摇鼓的、叫卖的、推小车的、收钱的、供货的。)

附改编歌曲

篇4:大班音乐节奏活动:小狗和老虎

大班的孩子们学了《小狗抬轿》这首歌曲后,他们对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经常结伴玩小狗抬轿的游戏,并且乐此不疲。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点,我制作了一个符合故事情节的乐曲,乐曲里充满了各种各样诙谐、幽默的声音,这些长短、快慢不一的声音构成了各种音乐节奏,幼儿用身体小乐器表现这些节奏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音乐节奏的魅力,更加丰富了这个音乐游戏的内涵。

活动目标:

1.认知方面:感受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能大胆尝试用身体各个部位为音乐伴奏,并表现出音乐的强弱和快慢。

2.能力方面:通过节奏游戏,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情感方面:积极、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诙谐、幽默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大胆尝试用身体各个部位为音乐伴奏,体验身体打击乐的乐趣。

教学难点:

分角色表演时,能不受其他角色的干扰,进一步学习保持自己声部,并与其他声部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一跟长绳摆成U形当做轿子、4张节奏图谱、音碟、老虎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创编故事

师:森林之王老虎呀,他准备到山坡上去玩,于是大吼一声:“小狗们快来帮我抬轿子”。汪汪汪,跑来一群小狗,瞧,它们抬着轿子,踏着整齐的步伐出发了(播放音乐A段)小狗们抬得好辛苦啊,听听老虎在轿子里怎么了?(播放音乐B段)呼呼……老虎怎么了?(睡着了)。小狗们把轿子抬到了半山腰,小狗们发现:呀?草地上有许多肉骨头呢!小狗见到骨头会怎么样?我们来听听小狗吃了没有。(播放音乐C段)感受小狗吃骨头时发出咂嘴巴的声音。吃着吃着,老虎突然醒来了,发现自己才被抬到半山腰,它大吼一声,嗷……还踢了一只小狗,小狗们特别生气。提问:老虎踢了小狗,小狗们会想一个什么办法来对付老虎呢?我们来听听音乐中的小狗们想了个什么办法。(播放音乐D段)感受老虎滚动及老虎撞到石头上的声音。

二、身体乐器表现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里的各种声音。

2.师幼互动完整梳理故事情节,鼓励幼儿用身体小乐器表现故事里的声音。

(1)引导用小脚模仿脚步声。

音乐中的第一段是说小狗们在干嘛?他们走路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瞧,它们走着走着还跳起了踢踏舞呢。教师出示图谱:

带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 ×:||(用小脚踏出此节奏型)

(2)鼓励幼儿模仿出老虎渐强的呼噜声。

老虎打呼噜的声音越来越响了,你能像老虎一样由弱渐强地打呼噜吗?你是怎么做到的?原来控制音量能使呼噜声听上去越来越响。

教师出示图谱:

带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X—| X—| X—| X—:||(孩子由弱渐强地打呼噜声音)

(3)引导幼儿用口、舌等多种办法表现小狗吃骨头的声音。

后来小狗发现了什么?骨头又香又好吃,它们在吃骨头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呀?(幼儿咂嘴、打响舌等)。

出示节奏谱:

带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咂嘴、打响舌表现小狗吃骨头)

(4)鼓励幼儿模仿出老虎渐快的滚动声音。

吃着吃着,老虎突然怎么了?它一边叫还在狠狠地踢小狗呢!后来小狗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老虎往山下滚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你能用你的身体小乐器表现出来吗?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由慢到快表现老虎滚下山的情景。

老虎撞到大石头上了,发出“砰”的一声巨响。你身上哪个小乐器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呢?(跺脚)它撞上去的声音只有一声,我们小脚跺地也要很整齐。

出示节奏谱:

带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拍手)×× ××|×× ××|×××× ××××|×××× ××××|(跺脚)×—||(建议:老虎滚下山用拍手表现、老虎撞到大石头上用跺脚表现。)

3.鼓励幼儿用身体小乐器为乐曲伴奏。

三、情境表演体验快乐

(1)老师扮演老虎,请小朋友们扮演小狗抬轿子,(长绳摆成U形,孩子们站在长绳的两边抬轿子)一起听音乐表演。

(2)推选几名幼儿扮演老虎,其他幼儿扮演小狗,再次表演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在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我们班的孩子自从学了《小狗抬轿》这首歌曲,他们对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经常结伴玩小狗抬轿的游戏,并且乐此不疲。为了更加充实这个音乐游戏,我制作了一个符合故事情节的乐曲。这段音乐里充满了各种各样诙谐、幽默的声音,这些长短、快慢不一的声音构成了各种音乐节奏,我想如果能在音乐活动中将艺术性、教育性、游戏性都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听着音乐用身体小乐器表现这些节奏,更全面、多方位地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反响一定会很好。于是,我设计了声势游戏《小狗和老虎》这一音乐活动。

整个活动围绕着两个小动物——小狗、老虎这两个动物,我结合奥尔夫课程内容中的语言、创造力、即兴、声势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教育教学,让幼儿在参与、创造、感受中“玩”音乐,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

活动的导入部分,我讲述了故事的开头部分,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续编故事的情节,加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接着孩子们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倾听音乐中滑稽的声音,并探索我们的身体上也有许多部位能够发出美妙声音,这使孩子知道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还可以用身体乐器为乐曲伴奏,可以根据音乐的情境,用最合适的身体小乐器来伴奏。在课堂上他们激烈地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小脚踏地板表现出小狗抬轿时走路的声音、用渐强的声音表现老虎打呼噜的声音、用咂嘴和打响舌来模仿吃骨头的声音、用拍手表现老虎由慢渐快地滚动声以及用跺脚表现老虎撞击石头的声音。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情绪高涨,整个活动都让幼儿充分发挥了自主性。老师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了教师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活动的最后部分,幼儿分角色表演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篇5:《小狗与口哨》小班音乐教案

1.理解动画片内容,会用较完整的话讲述动画片主要内容。

2.尝试根据动画片情节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红蓝帽子

2.图谱

3.剪接好的动画片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乐情绪。

2.学习用身体动作合拍的表现乐曲的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小狗动作,并尝试合着音乐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小狗树林的图片

2.小狗录音,乐曲《小狗与口哨》

3.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瞧!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录音:狗宝宝,你们好,我是小狗旺旺,我也有一个小主人,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经常带我去小树林散步,一边走一边还会吹着好听的口哨呢?

完整欣赏乐曲。

二、分段欣赏提问:好听吗?你再乐曲里听到什么声音了?你会吹口哨吗?一起来学一学,小狗散步的时候可高兴了,瞧!它一边走一边还留下了小脚印呢?

欣赏第一段请幼儿按着图谱学一学小狗走路(注意按音乐的节奏踏步走)请幼儿按不同的要求:①不放音乐,看图走,和老师一起走。②集体听音乐,一起看图走。③幼儿自己听音乐律动。④请幼儿有感情,高兴的学小狗走路。

欣赏第二段师:小狗来到了树林会干什么呢?

幼儿学习按节奏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吃骨头、摇耳朵、打滚、点头……)先一种动作,然后加深难度两种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欣赏第三段。

太阳下山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请幼儿自己听音乐,按音乐的节奏踏步回家。

三、完整表现狗宝宝,音乐好听吗?这首音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口哨与小狗》,我们再来听一遍。

(1)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篇6:大班音乐活动《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2、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对音乐课和老师多一份亲切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设计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谁会吹口哨?(3)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3.第三乐段:

篇7:大班音乐活动《口哨与小狗》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知道乐曲由不同结构构成,并能做出相应变化的表演。

3、喜爱音乐游戏,感受与老师、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四幅图片,小狗和小男孩的布偶、节奏卡。

2、能看到影像的投影板(手偶表演用)。

3、头饰(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猫、蝴蝶、大象等)、大树。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进行手偶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拿出小狗布偶)幼:“小狗”。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游戏,在做游戏之前,小狗说要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吧!”(老师随音乐进行手偶表演)

2、初步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情绪特点。

师:“听完了好听的音乐,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口哨、结尾处有狗的叫声)师:“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快、开心……)

3、分段进行欣赏,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模仿。

A、师:“这是一首关于小主人和小狗出去散步的音乐,你们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呢?小主人是怎样散步的呢?小狗又是怎么散步的呢?谁来模仿一下?”(分别进行模仿)师:“我们跟着因音乐一起散散步吧!”(播放A段音乐)

B、播放B段音乐,想象小主人和小狗散步可能遇到的情景。

师:“老师觉得他们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了一只皮球,你们觉得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选取幼儿说的情景进行集体模仿)

C、播放C段音乐,讨论小主人和小狗又遇到了什么事情。

4、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

A、邀请一名幼儿当小狗,教师当小主人进行表演。

B、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合作表演。

C、佩戴头饰,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

5、边观看《口哨与小狗》的舞蹈表演,边进行动作模仿。

6、结束活动:随音乐节奏,教师当小主人,幼儿当小狗,学小狗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篇8:大班音乐活动:郊游真快乐

一直苦恼于回旋曲音乐活动的教学, 有一天我无意中看见孩子们在玩自发的游戏, 可可边跑边和心馨说:“我们去旅游吧, 我们去爬小山, 我们过河了, 我们又回来了, 我们再爬小山, 我们再过河, 我们又回来了……”孩子们自发的游戏给了我灵感:创设一个游玩的情境, 让孩子感受回旋曲相同乐段反复出现的曲式结构特点。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和动作, 感受ABACABACABA回旋曲曲式结构。

2.在郊游情景中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特点。

3.感受随音乐变换动作, 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去郊游》、图谱 (线路图和图片) 、圈铃、圆点标志 (帮助幼儿从半圆形变成圆形) 。

2.经验准备:幼儿有郊游经验, 熟悉A段音乐并会做无伴奏A段动作, 会跟随口令跳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真高兴, 我拍手, 我拍手, 我还高兴地拍拍膝盖呢!

教师带领幼儿做无伴奏A段动作 (重复拍两下手, 快速拍膝盖) 。

(分析:这个环节让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 对A段音乐进行第一层次的预知学习。)

二、倾听音乐

1. 完整地倾听音乐。

师:今天我们要跟着音乐去郊游, 请仔细听!

2. 观察线路图。

出示郊游线路图。师:你们在线路图上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我们跟着这些箭头, 看看应该往哪里走 (教师在幼儿的“指挥”下走完全程) 。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分析:出现线路图引导幼儿充分倾听,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A、B、C三段音乐进行了第二层次的预知学习, 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3. 观察郊游图片。

出示郊游图片。师:郊游时我们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跳起来……

(分析:引导幼儿观察三张分别与A、B、C三段乐曲匹配的图片, 并联系郊游经验展开联想, 进行第三层次的预知学习, 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三、完善图谱

1. 完善图谱。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音乐把线路图画完。请小朋友认真听, 你觉得这段音乐可能在干什么, 就把图片找出来放到线路图上去。

教师播放三段乐曲, 幼儿听辨、找相应的图片。

(分析:借助完成线路图, 引导幼儿对A、B、C三段乐曲充分听辨, 为后面幼儿脱离图谱随乐曲肢体表现打实基础。)

2. 检查图谱。

师幼边倾听边检查图谱与乐曲是否匹配。

(分析:提出郊游―观察线路图―观察郊游图片—完善图谱―检查图谱,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欣赏了音乐。尽管乐曲很长, 但幼儿丝毫不感到乏味。)

四、肢体表现

师:请被摸到头的小朋友搬椅子坐到小圆点上去。

师:让我们跟着线路图来走一走。 (第一次, 幼儿在座位上跟着线路图练习。第二次, 教师带幼儿在椅子围成的圈内顺时针随乐表演。)

(分析:先让孩子在座位上小范围动起来, 再加大动作幅度和活动范围, 能很好地抑制幼儿的过度兴奋, 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乐器表现

1. 导入乐器。

教师手举圈铃, 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发出好听的声音?拍手和拍膝盖的动作拿着圈铃可以怎么表演?

教师示范A段声势动作, 引导幼儿感受拍手与拍圈铃、快速拍膝盖和摇圈铃的动作匹配, 以及这些动作与音乐节奏之间的联系, 并商讨演奏乐器和声势动作的替换。

(分析:引导幼儿感悟音乐风格、身体动作和乐器演奏之间的联系, 发展学习迁移能力。)

2. 游戏“郊游”。

幼儿随音乐行走, 当音乐变化至A段时, 可以在就近的椅子上演奏圈铃, 没拿到圈铃的小朋友徒手表演。游戏时, 教师注意使用“前半拍”提示策略, 并选择在适当的时机退出游戏, 站在一旁观看幼儿活动。直到所有幼儿都玩到圈铃, 结束活动。

篇9:《口哨与小狗》

但是,当《口哨与小狗》奏响时,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杂活儿”,静静地听起来,并很快感觉身临其境:轻松欢快的乐声里,我看到雨过天晴的天空出现了彩虹,小狗又蹦又跳,在草地上打滚;音乐突然变低了,好像小狗做错了啥事,蹲在地上,低着头,呜咽着;一会儿,音乐声高了起来,好像是小狗得到了主人的原谅,又变得高兴起来;“嘀嘀嘀——”,这是口哨在吹,小狗好像扬起了尾巴……

我拿着的小贴画不知不觉从手中滑落,掉在了地上。教室里分外安静,只有动听的音乐在飘荡着。不知不觉中,音乐声停了下来。好半晌,大家仿佛才从梦境中回过了神,争先恐后地说起自己在乐声里看到的事物。

不一会儿,乐声再次响起,“小鸟”在叫着,“小狗”在跳着,“小主人”在笑着……我不由自主地摆动起了身子,陶醉极了。同学们都受到了感染,教室里满是欢乐的气氛。

下课铃声响了,音乐停了,我一边回味着刚才听到的美妙音符,一边恋恋不舍地走出了教室。《口哨与小狗》,这将是让我念念不忘的一首乐曲!

老师的话:张心畅同学是一位才女,她的作品有着自己的风格,娓娓道来,文采斐然。文中的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都生动而传神。除此以外,这篇文章的选材、主旨都有所创新,是一篇很不错的佳作。结尾处对比所写人物与自己,升华了主旨。

篇10:大班音乐活动《口哨与小狗》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跟同学们提供了三段音乐主题,还记得每个主题都表现的什么音乐形象吗? 生:小主人 师:还有谁? 生:还有小狗 师:还有呢?

生:还有小狗与主人一起玩

二、聆听:

1.主题

(一)师: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就来听一听第一段音乐主题,请同学们合着音乐一起跟小主人走一走。(教师播放音乐主题一)学生伴随着老师播放的音乐片段一起走一走。

教师随时关注学生是否认真聆听音乐,是否合着音乐走路。

师:刚才有个别的学生走的不够整齐,请大家一定认真听音乐,整齐地走路。教师再一次播放主题一,学生随着音乐走路,进而巩固这一主题。2.主题

(二)师:这回又是谁出现了? 生:小狗

师:顽皮的小狗又是怎样走路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狗走路的样子。教师播放音乐主题二

师:谁来说一说你想象的小狗是什么样子? 生:小狗走路不老实,一会跑远了,一会又停下来 生:小狗一蹦一跳的

生:小狗好像在转圈,像是咬自己的尾巴

师:要自己的尾巴?这个同学想象的真有意思,你能做一做它的动作吗?

(学生做一做转一转圈)

师:这个动作放在音乐的哪里比较合适呢?小狗蹦跳的动作又放在音乐当中的哪里好一些呢?我们再听一遍

教师再播放一遍主题二,教师用肢体语言启发学生每句旋律的特点。师:好,我们一起模仿一遍小狗的动作 3.主题

(三)师:同学们模仿力太棒了!接下来我们要在同一段音乐里创编出两个不同角色——主人和小狗。我们先来设计小主人的动作。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走一走

师:好,我们再用这一段音乐来设计一下小狗的动作。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做一做。

师:请同位之间相互商量一下,谁来模仿小主人,谁来表现小狗,比一比哪两个同位配合的最默契,最能表现主人与小狗和睦相处。播放教师播放主题三,学生之间相互配合。

三、总结:

篇11:大班音乐活动《口哨与小狗》

设计思路:

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要培养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在即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在设计课程时尽量贴近幼儿生活。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通过欣赏,引导幼儿听辨音乐的结构--五个乐段,能用肢体动作或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准备:

1、乐曲碟片一张。

2、五张故事图片。

3、小狗头饰若干。

4、皮球若干教学。

过程过程: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带来的快乐情绪,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曲子,请大家认真倾听音乐。播放音乐。

(2)教师提问:“这首曲子好听吗?你听了以后心情怎样?”

(3)提问:“在这首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出示故事图片,故事导入:

师:老师给这首曲子编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图片一:今天的天气真好呀!一个叫天天的小男孩吹着口哨和他心爱的小狗一起去树林里散步。

(2)图片二:他们来到一片草地上,小狗看见有几只其他的小狗正在玩。小狗就向天天请求到:“我也想去玩一会儿,行吗?”天天同意了小狗的请求,在一旁休息。

(3)图片三:小狗玩了一会儿,累了!于是又和天天继续散步。

(4)图片四:这时候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对天天说:“你的小狗好可爱呀!我们可以和你的小狗一起散步吗?”天天说“好哇!”于是,小狗神气地走在前面,小朋友们跟在后面,大家一起散步。

(5)图片五:天渐渐黑了!小朋友们都回家了!天天和小狗也要回家了!他们又一起吹着口哨,开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家门口,咦?小狗去哪了?天天吹起口哨呼唤小狗,小狗马上从一旁蹿到天天面前“汪汪!汪!”地叫起来,好像在说:“我在这呢!”于是,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注:图片一、三、五完全相同)

3、引导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感受进行曲音乐的特点,感受回旋曲式的风格。

(1)师:我们结合图片一来听一听A段的音乐。(播放第A段音乐及出示图片一)提问:“你能听出他们在散步吗?散步的速度怎样?请你来学一学,请幼儿到前面模仿,帮助幼儿加深对第一段音乐的印象。

(2)请幼儿结合图片二听一听B段音乐,(播放B段音乐及图片二)提问:B段音乐你听到后有什么感觉?是欢快还是低沉?我们怎么表现这段音乐?请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狗和小狗的伙伴在快乐的玩耍,(让幼儿听B段音乐进行表演,体会小狗和伙伴玩耍时快乐的心情)..(3)师:我们结合图片三来听一听下段音乐。(播放第三段音乐及出示图片三)提出问题:这段音乐和A段音乐一样,图片也基本相同,都是轻松快乐的心情,教师解释一下这样的曲式就是回旋曲式的特点,乐曲中有反复的地方。

(4)结合图片四听一听C段音乐,教师进行讲解,因为有朋友的加入,队伍增大了所以音乐相比之下也最雄壮有力,幼儿表现这段时要精神饱满,雄壮有力。

(5)出示图片五,及音乐最后一段,倾听音乐又变回了轻快的节奏,教师告诉幼儿天黑了小狗要回家了,小狗玩累了和主人轻松的向家走,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当听到三声狗叫时,扮演小狗的小朋友快乐的和主人抱在了一起,感受小狗和主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引导幼儿听出乐段一、三、五是基本相同的(都是天天吹着口哨,带着小狗在散步),在此基础上再区分乐段二(小狗在玩皮球)、四段(最雄壮有力,大家集体散步)。引导幼儿感受回旋曲式的特点:”象这样:A-B-A-C-A乐段的风格的乐曲就是回旋曲式。“

4、创编音乐游戏,感受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1)师: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不好?我们应该怎样表演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首先要分派角色,一个扮演主人奥嘟嘟,一个扮演小狗。

(2)与幼儿一起讨论第一、三、五段和二、四段分别怎样表演。

(3)播放音乐,集体表演:两人为一组,一人扮演奥嘟嘟,一人扮演小狗戴上小狗头饰。乐段一、三、五乐段时两人手拉手围成圈在线上踏步走。乐段二,”奥嘟嘟“坐在线上等待,”小狗“去取一个球,玩在身上滚球的动作。乐段四,大家集体踏步向圈内走,以一个乐句为变化,第一三乐句向圈内踏步走,第二四乐句向后踏步走。

(4)角色互换,游戏再来一次。

5、结束:”原来口哨也能吹出这么好听的音乐,还这么管用。孩子们,牵上你的小狗,我们一起去操场上散步吧!"播放音乐幼儿手拉手踏步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篇12:大班音乐活动小狗抬轿

设计意图:

《小狗抬花轿》是一首带有民族风味的歌曲,节奏感强,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是一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熟悉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表情、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使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喜欢参加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花轿图片、故事图谱、歌词记忆谱、视频动画;

2、模拟花轿、小狗和老虎头饰、扇子2把;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花轿图片)

你们在哪里见过啊?(里面一般坐的是谁?)

师: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森林之王老虎要到山坡上去玩,可它又不愿意自己走,于是它便大吼一声:“快来帮我抬轿子”。师:小朋友你们猜猜谁来了?(幼儿大胆猜测)

师:八只小狗汪汪汪,急急忙忙赶过来了,它们分了分工,四只小狗在前,四只小狗在后,抬着老虎上山去了,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欣赏FLASH动画,熟悉理解歌词内容

1、观看动画,初步感知歌词的韵律美。

2、回顾故事内容,出示完整故事图片,分析歌词内容。

师:小狗抬花轿送老虎上山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你还记得么?(幼儿自由表述)

3、出示歌词记忆谱,引导幼儿朗诵歌词。A、逐句将歌词出示,并鼓励幼儿大声朗读出来。B、鼓励幼儿完整朗读歌词一遍。C、引导幼儿按节奏朗读歌词一遍。

(三)学唱歌曲

1、完整倾听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把歌词已经朗读的很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现在请小朋友看着我们的图谱,一起完整的欣赏歌曲吧!

2、师示范唱,幼儿哼唱

师:好听吗?那接下来和老师一起来学一学,老师大声唱,小朋友轻声哼唱。

3、师幼齐唱(1-2遍),熟悉旋律并将歌词和节奏匹配 师:我们可以一起拍着节奏来演唱(X X XX X)

4、歌唱游戏:歌曲接龙

A.师唱前半句,幼儿唱后半句 B.幼儿唱前半句,师唱后半句 C.女孩唱前半句,男孩唱后半句

(四)游戏环节:创编动作,情景表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学小狗抬花轿好么? A、那谁来学学小狗抬轿的动作? 小狗摔一跤的样子? 一二三,向上抛的动作? B、老虎坐轿、摇扇的动作?

老虎狠狠踢一脚的动作?

老虎摔个大老跤的动作?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玩小狗抬花轿的游戏啦!

我们现在休息一下,一会儿我们去户外抬花轿玩好么?

篇13:大班音乐活动:小狗抬花轿

学习5的第二组加减。

根据实物图讲述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正确使用“一共”和“还剩”。

积极开动脑筋,大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 4幅实物图,2幅图上画有问号。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复习5的组成。

我做的动作和你做的动作合起来要是5,我跺3下脚,你跺2下脚。

学习5的第二组加法。

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问号表示什么意思?重点纠正幼儿“一共”和“还剩”的用法,谁会用算式来表示?这个问号到底是几呢?

学习5的第二组减法。

出示另2幅实物图和另一幅问号图。这里的问号又表示什么呢?谁会用算式来表示?这个问号是几呢?

小组活动。

看图列算式。看看图上说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号到底是几呢?

在表格中为图形勾画特征,将图形读出来以后再在适当的地方打勾。

篇14:《口哨与小狗》教案

教学内容:

一、歌曲《拉勾勾》。

二、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一、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学生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

第一小节中第二个音时值唱够。

教学难点:

三拍子节拍不太好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和我配合,共同来做一件事,谁愿意?”(放录音,老师和学生左拉勾构的游戏。)

二、新课学习。

1、节奏练习。

学生不唱,听录音唱,两人一组左拉勾勾构的游戏。

2、教师范唱。

学生看着书上图形谱感受音的高低。

3、学生轻声跟老师唱。

4、学生用优美的歌声唱歌曲。

三、边唱边表演。

1、启发学生设计动作。

2、老师在学生设计动作的基础上再加工,使动作更具可操作性。

3、学生边唱边表演。

四、聆听《口哨与小狗》。

1、师:“听后你觉得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音乐中还出现了什么声音?”

2、复听音乐。

听前问:“这声音出现了几次?” 听后作: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

问:“你在音乐中还听到、想到了什么?可以在自己的课本上大胆添画。”

3、分角色表演。

两个学生一组,商量好谁扮演什么。学生随音乐表演。

4、老师表扬表演得生动、有创意的学生。

五、课堂小节。

篇15: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经过几个星期的策划与构思,拟好教案,加上几位前辈老师的指导,在本班进行了此课的教学活动。

这节音乐欣赏课,我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孩子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以及主旋律节奏。

首先,重新选择音乐。随教材的磁带上面的音乐因为是加以简化,没有明确的口哨声音。我想,既然是音乐欣赏课,还是给孩子听最原版的音乐比较好。让孩子感受原版音乐带来的整体效果。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口哨与小狗》的原版音乐。

在课的设计上,我根据原版音乐清晰的口哨声,采用另一段口哨音乐进行导入。让孩子明确音乐是与口哨有关的。

然后,给孩子整体欣赏一遍音乐,让孩子听听除了口哨声还有哪种小动物的声音,借此引出课题《口哨与小狗》。接着,出示小狗玩具,再次播放音乐,边听边讲述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

(但是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听音乐之前,问题并没有问孩子,虽然孩子听的很入神,但是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我在孩子听完音乐才问的,所以效果不太好)

接着,让孩子听主旋律的节奏。我让孩子用小狗的叫声来反应节拍。让幼儿扮演快乐的小狗,高兴的时候会叫,会拍手、跺脚、拍肩膀等。

(这一环节我是让幼儿整段欣赏,所以后面的音乐由于没有进行明确教学,幼儿掌握的不太好。我应该在讲完故事之后,再分段进行欣赏和动作的教授。例如第二段,天空怎么阴沉的,小狗和爸爸如何躲在大树的后面。第四段,小狗和爸爸是怎么爬山的,怎么在草地上玩耍的。这些动作都没有拎出来教授)

在后面游戏表演的时候,让孩子随着音乐,表演故事内容。

(分工没有让幼儿明确。应该让坐在下面的幼儿打主旋律的节拍,而不是坐着不动。上来表演爸爸和小狗的幼儿,在进行到第4段音乐应该换动作,变成在草地上玩耍以及上山的情形。而不是一直不停的跳和走,让人觉得很无趣)

最后整段欣赏的时候,让幼儿换种方式打出主旋律的节奏。利用摇铃以及自制的响声筒。

(让幼儿利用摇铃来打节奏的时候,没有进行示范,所以效果不太好)

总的.来说,虽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节奏,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的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篇16:《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首先,用一个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就是你》来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走进课堂,同时又对之前学过的音符的唱名与音名做到了巩固复习。用7个小主人的头饰扮演音名,用7个小动物的头饰扮演唱名,将游戏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动物找主人的情境中,也对接下来的《口哨与小狗》中要关注的人类与动物好朋友的这样一个人文主题做了比较好的铺垫。游戏的用意还是不错,可是在实行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足,我在自己示范了一遍以后,只选择一小部分同学参与到游戏中来,玩了一遍后我就结束了游戏,这样没有让更多的孩子们参与进来,而且给了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感觉,好像刚刚有了热情和积极性,一下子游戏又没了。通过反思,我认为游戏可以多做几遍,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亲身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还可以变换花样玩,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小动物找小主人,还可以设计在找到小主人以后,7对小朋友,按照老师唱的音阶的顺序来排排对,或者老师来随意点唱,唱到哪个音的时候,代表那个音的那组小朋友就做一个动作等等,这样或许会使得游戏更加丰富,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会更高。而不会有戛然而止的感觉。在游戏中还有没注意到的是,游戏结束,如果能够做出更多鼓励的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对之后的课堂教学会更有利。

《口哨与小狗》这个管弦乐曲的素材,我认为是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音乐的主题鲜明,色彩明朗,情绪轻松愉快。对于这个新课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得也很明确简单,在听赏管弦乐曲《口哨与小狗》的活动中,体验轻松、愉快的情绪,并能用形体动作随音乐大胆地参与表现,晏敏老师之前给我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给低年级的孩子们听赏音乐学生听音乐是玩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但是他不一定要死板地知道这段音乐是什么,音乐本身的不确定性,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展开想象的翅膀。

虽然在教学组织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抓住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单纯天真,想象力丰富,表演欲望强烈等等这一些优势,都有利于教学设计的展开。课前和课后,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怎样使欣赏课堂活而不乱?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是有一些遗憾,尤其在教学设计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一动,由于音乐本身的情绪的感染,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从座位上下来在教室里面模仿小狗与主人散步的情景,孩子们在用自己的表演来展示自己的想象,这样很好,可是整个课堂就显得有些“乱”。那怎样让孩子们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音乐中飞翔,但又不让课堂看上去有些“乱”呢?

上一篇:给老师的一封信200字以上下一篇:暴雨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