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智慧公共安全

2024-07-01

雅安智慧公共安全(通用5篇)

篇1:雅安智慧公共安全

“智慧雅安 民芯工程”项目汇报

一、项目背景

雅安是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之一,也是四川三个智慧城市试点中唯一的地级市,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被纳入了雅安市地震灾后重建的进程之中。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智慧金融、智慧支付由于其能够切实触及民生,直接服务于广大市民,因此得到了雅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经过银联四川分公司、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以及雅安市经信委等多方反复沟通与交流,最终形成了以“一张卡、一张网”为主要建设内容,以“开放共享 服务民生”为核心理念的“智慧雅安 民芯工程”项目的建设思路。

“智慧雅安 民芯工程”项目将进一步推动雅安城市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促进雅安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提升雅安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品质。同时“智慧雅安 民芯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投产,将在金融IC卡的推广及应用、金融行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结合等领域具有重大的标杆意义,其影响将辐射至全省乃至于全国,对于提升银联的品牌形象以及银联产品的广泛推广具有深远意义。

二、项目内容

“智慧雅安 民芯工程”项目,以“一张卡、一张网”为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包括政府、人民银行、银联、商业银行、各行业企业等在内的机构的共同努力,打造“开放共享 服务民生”的本地化服务平台。

“一张卡”,即是指金融IC卡。基于PBOC3.0标准的金融IC卡,在传统的金融卡借贷记属性基础上,能够提供包括电子现金、一卡多应用等在内的创新业务能力。依托于金融IC卡,同时通过银联的可信支付通道整合线上支付资源以及逐步完善的电子现金线下受理环境,能够实现整个雅安市的金融支付环境线上与线下的串联与互动,最终形成金融IC卡“一卡多用 一卡通用”的能力。

“一张网”,包含线上、线下两个方面:

线上方面,通过雅安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努力推动,雅安市自来水、电力、燃气、广电、车站等行业企业将统一接入由雅安市政府将设的本地化服务平台。通过移动客户端、政府网站等入口,广大市民能够便捷的完成相关行业费用的缴纳以及车票的购买。同时,线上支付网也具备灵活的扩展能力,雅安市本地潜在的医疗、教育、旅游、交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在未来也能够通过接入本地化服务平台,更便捷的与终端用户建立联系。至此,一个包含丰富行业资源、便捷支付手段、灵活拓展能力的线上支付网络搭建完成。

线下方面:为搭建并完善雅安市的线下受理环境,雅安市将在金融及行业条线同步采取多种措施。在人民银行的监督和要求下,雅安市各商业银行的POS机具、ATM机具及柜面都将完成非接改造。行业方面,通过多方协调,初期将以雅安市公交系统作为切入点,首先完成雅安市公交系统的金融IC卡非接受理环境建设。此外,在交通领域,出租车行业的金融IC卡非接受理环境改造也在同步推进之中。同时,雅安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布放25台线下写卡机具,该机具将能够完成对雅安市水、气智能卡的线下写卡并对支持后期多应用IC卡的线下写卡。

三、主要参与方及职责

1、雅安市政府:

其主要职责有:主导项目建设、把控项目建设周期、整合行业资源、领导前期推广、监管后期运营,为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2、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

其主要职责有:牵头组织金融机构完成金融IC卡发卡系统的改造、ATM及POS金融IC卡非接受理改造、行业金融IC卡非接支付受理环境改造。

3、中国银联四川分公司:

其主要职责有:提供线上及线下支付结算通道、提供技术支持、提供方案支持、产业链资源协调。

4、成都中联信通:

其主要职责有:本地化服务平台建设、本地化服务平台运维、本地化服务平台运营。

四、项目进展

金融IC卡:截止2013年12月31日,雅安地区包括工行、农行、建行、中行、雅安市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均已实现金融IC卡发卡。

线上支付网络:包括雅安市水、电、气、广电、交通行业的行业信息化调研已经完成,雅安市经信委已正式下文要求各行业须在2014年3月15日完成信息化改造。本地化服务平台建设采购也将于2014年2月20日完成,并将在2014年4月20日“庐山大地震”周年之际完成客户端及支付网站的建设。

线下受理环境:

1.截止2014年X月X日,雅安市区XX%的ATM机、XX%的POS机已完成金融IC卡非接改造。

2.截止2014年2月1日,雅安市2路、6路两条公交线路已完成金融IC卡电子现金受理机具的布放,预计雅安所有公交线路将于2014年3月底前完成受理环境建设。

五、推广运营

推广方面,由雅安市经信委牵头组织协调雅安当地的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以及平面媒体等媒体资源广泛向雅安各界宣传“智慧雅安 民芯工程”项目的产品及服务。同时,各雅安金融机构、银联四川分公司等也将积极投放资源,开展内容多种,形式多样的营销推广活动,以期迅速的在雅安广大群众中形成初步影响力。

运营方面,由中联信通负责项目中包括客户服务、行业接入稳定性维护等基础运维服务,同时,项目的本地商圈拓展及上线也将由中联信通负责。

六、中长期目标

以“开放共享,服务民生”为核心理念,以PBOC3.0标准为技术基础,以银行金融IC卡为载体,以公共交通、水、电、气为切入点。逐步丰富并完善线上支付的内容和范围,打造界面友好、操作便捷、成熟稳定的客户端产品及在线支付网站。逐步推进金融IC卡的与行业应用的整合,从先期的水、电等行业逐步扩大到教育、医药卫生、文化、旅游等行业。通过金融IC的普及以及线上、线下支付及受理环境的完善,最终形成线上与线下结合,远程与近场支付串联的金融服务网络。

七、总结

在雅安市政府的主导下,在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包括中国银联四川分公司、雅安市各商业银行、雅安市各行业机构、成都中联信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智慧雅安 民芯工程”项目通过“一张卡 一张网”,立足民生,服务民生,将持续的服务于雅安市的金融IC卡持卡人乃至于雅安市全体市民,同时也必将成为雅安市地震灾后重建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4年X月X日

XX公司XX部

篇2:雅安智慧公共安全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为解决公共安全治理中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管理分治、资源分散、系统分建、横向协作困难等提供了理念支持和技术支撑。因此,在实践层面,需构建基于创新2. 0 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推动“智慧”理念的落地实现和“智慧”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效能和公共安全服务水平。

在理论研究层面,针对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问题,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理论界重点关注智慧城市内嵌的结构性、系统性风险,在治理对策上重视参与式的管理( Lee,Amy V. ,2013)[1]、促进利益协调( Andrulis,Dennis P. ,2011 )[2]、构建安全共同体( Amin,Ash,2013)[3]等,综合提升智慧城市风险预控和弹性恢复能力。我国理论界重点关注信息、智能技术对公共安全治理的支撑作用,代表性成果如大数据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应用[4,5]; 信息技术、政府职能与社会治理相整合的城市“智慧治理”[6]; “智慧安全”的城市安全管理模式[7]; 基于智慧互联“无边界”特征的公共安全维护新路向[8]; 物联网、云计算、遥感技术等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分析等。因此,仍需探索“智慧”理念及技术融入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路径,整体优化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形成公共安全智慧治理的理论体系。

1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实践与发展展望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以来,“智慧”发展成果包括促进产业转型、完善公共管理、优化公共服务等[9],可以说,以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深度智能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藉由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智能技术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监测、实时追踪、响应处置等治理效能得以提升,动态化、交互式、精确化的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及其相应的技术平台逐步建立。代表性实践成果及治理目标,如表1所示。

1. 1 主要特征与成熟经验

国内外智慧城市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建设实践,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与经验。

1. 1. 1 建立体系化的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中心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公共安全信息中心的完整体系,如美国城市的公共安全信息均被整合到中央公共安全管控中心,以促进上下间、地区间公共安全信息的互通有无,优化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建立信息传送的良好制度和环境,形成信息流通的合理循环网络,以实现危机预测预警的及时传达和反馈。

1. 1. 2 重视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主体间协作和参与

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重视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如韩国首尔的整合营运中心,通过制定整体行动的制度规范,明确部门间权利和义务,减少不信任和不确定因素,实现部门间无缝隙协作。二是重视社会组织、企业、公众的主动参与,如台湾桃园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各类治理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各方良好互动和合作。

1. 2 存在问题与发展展望

相较于先进经验,我国智慧城市在公共安全治理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1. 2. 1 理念、制度与技术的分散与割裂

体现为理念先导、技术先行,但是政府治理模式相对滞后,使理念成为口号、技术成为摆设,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使智慧理念落地、使智慧技术运转,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

1. 2. 2 技术平台层面的“孤岛”现象

体现为部分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系统建设仍缺少整合协同与标准规范,未能与城市功能布局、已有基础设施、城市其他公共信息系统相互融合; 在更大范围内,区域性、全国性、体系化的公共安全信息系统仍未能真正建立并发挥实效,各城市不同类型的公共安全信息系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岛”现象。

1. 2. 3 主体协作参与层面的严重不足

体现为政府相关部门间纵向专业分工与横向需求整合的矛盾仍然突出,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危机状态下横向协调工作量大,信息壁垒仍现实存在; 社会公众对公共安全治理的主动参与不足,缺少相应互动平台或机制,制约了智慧治理的自主性、创新性的发挥[10]。

由此,我国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主要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展开: 一是推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变革创新,这包括治理理念、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各方面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变革创新,解决理念创新、技术进步与治理模式滞后之间的矛盾,形成公共安全治理“智慧运行”的完整体系。二是强化现有信息系统和技术平台的集成整合,通过各类型、各层级、各地域公共安全事件信息的有效整合和深度挖掘,以有效预测预警城市公共安全危险源和危机事件。三是着力提供公共安全服务,发挥公众参与和创新的潜力,创造公众可以充分感知并主动维护的安全城市环境。

2 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

当前,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面临多种安全风险复杂交织,非常规、复合型突发事件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亟需对现有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进行结构优化,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效能。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是对工业时代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改革升级,是面向信息时代和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智能技术融合政府、社会、市场中相对分割的应急组织和应急资源,通过资源共享、互动协作、综合集成和智能服务,使政府、社会等公共安全治理主体对城市公共安全具有全面透彻的感知、系统整体的掌控和迅捷精确的响应,能够对多样化公共安全需求进行实时反馈,形成一体化的公共安全治理和服务体系,从而有助于解决公共安全治理中纵向专业分工与横向需求整合的矛盾,即条块分割、部门局限、信息壁垒、协调不力等问题; 有助于增强应急资源动态适应性,解决资源分割、闭锁、凝滞等造成的供给不足、分布失衡、数据孤岛等问题,显著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效能。

2. 1 构建原则

创新2. 0 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理念,以用户中心、服务导向、以人为本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参与、协同、可持续的创新形态。创新2. 0 正以其强大影响力重塑当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组织方式,对政府公共管理( 包括公共安全治理) 带来机遇与挑战。其对公共安全治理的价值导向体现为三个方面,即融合、协同、可持续。

融合,即实现公共安全治理中多元异质资源的共享、多种治理工具的综合应用以及突发事件风险的综合治理,并面向未来复杂风险社会。协同,即以协作、责任、效率、公益为价值理念,以多元主体间权责明晰为基础,实现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多元共治和互联互通。可持续,即以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本质,实现公共安全治理的前馈预控、自主抗逆和过程治理,形成持续性、学习型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由此,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构建以融合、协同、可持续作为基本原则。

2. 2 基本框架

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在体系框架上主要分为资源层、组织层和运行层,如图1 所示。

2. 2. 1 资源层

资源层是基础层,主要是对城市公共安全领域中分散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相对孤立的人力、物资、信息、资本等多元异构的资源系统进行结构整合,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人、数据、信息以及各种事物间互联互通的网络,在进行资源集成共享的同时,以零距离感知和联接,提高危机预测预警和响应处置效能。基于网络式组织结构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提高资源动态适应性和利用效率,有助于解决常态下资源分割、闭锁,危机状态下资源供给不足、分布失衡、数据孤岛等制约公共安全治理效能的关键问题。资源层的融合与共享是实现公共安全智慧治理的物质基础,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确立均以互联互通的资源网络为基础和前提。

多元异构资源系统的结构整合和集成共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公共安全治理相关部门的全物联网覆盖,实现政府部门间多元异构资源共享,主要通过融合现有网络资源建立公共安全政务网络的方式实现,使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环保、安监等相关部门的应急资源能够“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实时获取并整合利用。二是建设面向全社会应急联动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全社会的多元异构资源整合。这一平台作为企业、NPO、公众等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统一接口,具有信息搜集、分析和推送功能,基于政府+ 社会的全覆盖数据,预测预警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趋势,并根据事件类型、规模、响应等级等,动态协调政府、社会、市场的相关人力、物资、信息、资本等应急资源,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三是在实现以上资源整合共享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分布式智能处理技术,由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位于整个资源网络的中央,对整个网络进行协调控制,对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市场中各个资源节点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和维护,促进数据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再生更新,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高度整合共享。

2. 2. 2 组织层

组织层通过机构设置、职能定位、组织结构等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实现智慧城市多元异构资源的软性互联,为预防、预警、响应、恢复等公共安全治理过程的有序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主要通过优化机构设置的方式实现,探索以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为基础,建立统筹管理城市公共安全事务、具有议事协调职能的常设专业职能机构,作为跨政府部门、跨党政军群、跨安全领域的协调平台,发挥全面的协调核心作用。通过制度化授权,以立法方式赋予该机构不同状态下行使程序简便高效的决策和协调职权。危机状态下,该机构具有开放延展性,可转为网络式动态联动机构,即以面向全社会应急联动的大数据信息平台作为信息中枢,搭建跨区域、多主体、扁平化的合作平台,政府、社会、市场中不同参与主体依据联动预案和协议,根据应急需求,接入合作平台,实现政府、社会、市场间多元互联和动态适应。同时,该机构需进一步强化与其他城市公共管理部门的横向合作和资源共享,以建立起多元主体横向合作、上下层级纵向衔接的网络式组织结构[11]。

组织层所建立起的软性互联,具体而言是公共安全治理多元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协调和实时互动。主要是依据主体利益的协调性原则,促进多元主体形成公共安全治理共识,并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确立利益协调策略。其中,核心利益相关者( 党委、政府等) 应重点建立和完善利益表达及协调机制,将多元主体纳入诉求一致、协同合作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中,并通过畅通信息渠道、引导社会舆情等途径,消除社会阻力,激发创新潜力,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危机状态下社会共识和社会支持。强势利益相关者( 政府职能部门、军队等) 应重点加强对统一指挥和分工协作的理念认同及落实,建立并完善联动合作机制,确定并细化职责权限和指挥调度程序,促进危机状态下的高效、有序。关键利益相关者( 各类企业等) 应重点提升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意愿水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并通过厘清权利义务、健全激励及补偿机制等方式促进利益协调。从属利益相关者( 社会组织、公民等) 应重点增强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自主性和规范性,通过发挥与政府、军队、市场间互补性的潜力和特色,提高对公共安全治理的参与、影响能力[12]。

2. 2. 3 运行层

运行层是在资源层和组织层实现充分感知、广泛互联的基础上,通过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决策处置、善后恢复的完整治理过程,对城市公共安全进行系统整体的掌控和迅捷精确的响应,实时监测评估高危风险,实时反馈多样化公共安全需求,进而对突发事件风险实现前馈预控和过程治理。具体而言,包括基于组合预测的监测预警机制、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处置机制、多元主体网络互动的协调合作机制、多样服务精确供给的善后恢复机制等。

其中,一是在预防准备、善后恢复机制中突出多样化服务精确供给,主要体现为在充分知情、主动参与和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的报警求助、应急防护指导、紧急避难等公共安全需求进行追踪、分析和预测,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预警等前馈预控式公共安全治理行为,提供动态化、交互式、精确化的公共安全服务。二是发挥互联互通的信息资源网络承载海量信息,并具有数据挖掘、信息整合功能的优势,在监测预警、决策处置机制中突出数据驱动。即探索建立一种以数据信息为中心的运行机制,由主客体产生的数据信息依据治理事务的不同进行处理、分析,而不遵循部门职责范围的限制,以破除条块分割、部门分立带来的信息壁垒或信息空白,以及部门利益干扰带来的信息失真。基于数据驱动的预警、决策机制,其决策依据是事实,有助于避免决策过程中的利益掣肘,从而使应急决策更高效、开放和负责,实现由经验决策、政治性决策转向数据驱动的决策,并体现为信息→知识→洞察力→智慧治理的公共安全治理过程。

2. 3 主要特征

总体而言,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 治理功能上突出前馈预控、自主抗逆功能和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的公共安全服务功能

公共安全智慧治理基于城市公共安全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功能定位上重视过程导向的系统治理职能和复合公共危机综合治理职能,促进突发事件风险全面统筹、常态非常态快速转换和治理全过程顺畅衔接。同时,功能重心由专注于应急处置,进一步向识别、控制并化解风险和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实时性的公共安全服务转移,提升预防预警、风险治理的可预见性、主动性和精确性[13]。

2) 组织结构上突出开放延展、多元互联和动态适应

网络式组织结构具有信息流动性强、参与互动性强、资源深度共享等特征。经过制度化授权的网络式动态联动机构,具有紧急状态下权威性强、集中统一的优势,有助于解决公共安全治理中囿于部门利益而横向协调不力、资源配置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以及指挥统一性、协同有效性较低与大规模、复杂化、紧急的应急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

3) 治理流程上突出数据驱动、精确供给

难以有效获取并充分运用海量数据信息为公共安全治理服务是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14],智慧城市环境下“多对多”的网络化、扁平化信息传递模式,为公共安全治理实现数据驱动、精确供给和多元共治提供了技术平台,有助于解决理念创新、技术发展与运行机制滞后之间的矛盾。这一方面体现为政府治理工作机制以数据信息为中心,围绕数据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分析等信息流动过程,将网络式分布的机构、人员、物资、装备等多元资源有效联接和整合,推进治理过程的有序衔接、治理资源的快速获取和高效利用,具有整合公共安全治理流程于一体的突出特点; 另一方面体现为公共安全治理事务中,通过PPP等不同合作模式,依据数据传输、分析和挖掘,对公共安全需求进行精确把握,进行实时动态响应、反馈风险分析结果并供给相应公共安全服务,从而以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合作的方式,提升公共安全治理的整体效能。

4) 对传统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系统性、整体性优化

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是对传统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改革升级,并且是从机构设置、职能定位、组织结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变革创新,具体表现为:

机构设置: 由科层制、相对封闭僵化的公共安全治理机构向开放、动态、协作的公共安全治理机构转变,推进分部门管理向集成化管理转变。

职能定位: 由基于公共安全治理权责、以突发事件应对为中心的管理职能向以国民公共安全需求为导向、以公共安全治理为中心的服务职能转变。

组织结构: 由横向分割、纵向层叠、高度固化的组织结构向基于多主体的网络化、自组织、动态适应的组织结构转变。

资源配置: 推进资源配置现状由分割、闭锁、凝滞向融合、共享、流动转变,实现信息要素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

运行方式: 由政府单向管理控制、事实驱动、被动响应的运行方式向多主体交互参与治理、数据驱动、前馈预控的运行方式转变。

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与传统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特征比较,如表2 所示。

3 结束语

1) 在理论研究层面,基于“智慧治理”理念,从构建原则、体系框架和主要特征等三个方面提出“智慧”理念及技术融入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路径,构建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并形成公共安全智慧治理的理论体系。

2) 在实践应用层面,就我国智慧城市在公共安全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资源分割、单一主体、应对导向的传统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资源系统的整合共享、多元主体的协调互动、突发事件的前馈预控等三个层面,探索解决公共安全治理中纵向专业分工与横向需求整合的矛盾,解决应急资源的供给不足、分布失衡、数据孤岛等问题。

3) 在整体模式构建层面,对传统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进行改革升级,包括机构设置、职能定位、组织结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等五个方面,这一系统性、整体性的变革创新,有助于解决传统模式的结构性问题,提高智慧城市风险预控和危机治理能力,适应智慧城市环境下提供智能化公共安全服务的需求,对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发展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摘要:针对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中存在的单一主体、横向协作困难、资源分割等现实问题,基于智慧治理理念,构建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提出融合、协同、可持续的构建原则,从资源层、组织层和运行层等三个层面构建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实现对传统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系统性、整体性优化,并从机构设置、职能定位、组织结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优化建议,为提升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效能提供思路。

篇3:输出智慧,创造公共收获

性格的河流规划着命运的走向

已过花甲的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外表仍然纤秀,讲话时声音柔婉,有着典型南方水土滋养的女人感觉。

聂梅生在大连那个天蓝蓝海蓝蓝的滨海城市长大。

父母是大连理工大学的教授,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家里的女孩中她最小。

中学时的聂梅生学习成绩优秀,考上清华就是佐证。而选择清华也寄托了聂家父母的心愿。这对夫妇出于对自己专业和对女儿的双重挚爱,一定要求聂梅生要学理工科,并且目标是考到北京,考进清华大学。

1962年,聂梅生毕业于清華大学土木工程系给排水专业。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是这所大学给予学子们和未来社会中坚们的基本训诫和滋养,而性格潜伏在一个人骨子里,是属于原生态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架构。

聂梅生的性格中,有着养育她的大连地域水天一色的活泼与秀美;有着知识分子家庭的遗传基因赋予她对理性与严谨的固守;有着运动——这种用大脑统帅肢体和谐地挑战体能极限,并通过超越别人最终超越自己的方式,给予其原生态性格中意志、耐力、坚持、坚韧、创造的补充;有着优秀大学的历史人文传承给她对一切事物的本质性把握和趋势性前瞻的能力。

在这样性格的河流里,一个人命运的船,其起程与远航应该有所注定。

知识的力量锻造了远航的“钛金”橹桨

从山海关外进京的聂梅生,清华毕业后一路向西向南去了成都,在建设部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从做技术员到工程师到副院长。18年间,她所主持和领导的科研项目与攻关技术,在国内外获奖多个;发表与所做项目相关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因此而获得的学术头衔,从国内著名大学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相继颁发了多个。

这种专业历练,使聂梅生后来成为官员后仍然保持着专家的本色;从官员的位子上转身成为一个行业组织的管理者后,仍然保留了专业理论与宏观视野相结合的学者风范。

1984-1986年,聂梅生由国家公派到美国伦塞利尔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

在美国,不论是在课题研究的专业方向还是专业以外,聂梅生都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脚步把人类在同一个生存时段内拉开的距离。

聂梅生看到了美国城市百多年来规划与建设的成就,中国的城市建设在未来的起步中该有哪些借鉴和参照?她看到了美国东部一些城市高层高密度建筑的规模性建设,这可能是引发其十几年后对中国住宅标准工业化、产业化推动的最初思考;她还看到了在美国那么土地辽阔、资源富有、生产力先进的国家,城市建设仍然坚持生态的、绿色的、资源保护与有效使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人居环境位居全球前列。由此想到美国在尊重生态环境、节约能源的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一定是弥补我们国家自身资源与生产力条件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最优选择。

这或许是聂梅生在回国后至今的20多年间,把推行绿色建筑从标准到实施,从项目研究到示范工程,在一条自己认准认定对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益的路上坚持不懈走到底的直接动因。

1994年,聂梅生担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

聂梅生性格中创造性的一面,使她对知识的更新不断提出要求。

学给排水专业在建筑的工程技术层面,但领航建筑与房地产领域的,不管是在建设部科技司任司长,还是创建并出任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包括近两年来聂梅生所涉猎的中国不动产金融,她都在将自己对这个世界在不同轨道上运行的认知疆域做从容扩展。当然,她自身的特质决定了其学习方法的快速有效;她向各类专家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也使她每一次的学习起点,几乎都是从各个专业的巨人肩上起步。

聂梅生从大连的知识家庭走来,从清华园走来,从建设部西南设计院走来,从美国伦塞利尔理工学院走来,从建设部科技司走来,从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走来。所有经历,都给予了她学习与再学习的机会,是这些机会中的精彩内容,锻造了她在生命远航中手里紧握的“钛金”橹桨。

经历的财富积累着富有的人生

聂梅生被调任建设部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

国家部委的平台与司长的岗位,使聂梅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国内外大量或者说超大量的行业信息,也使她思考问题、判断问题拥有了更宏观的角度。她在这段工作经历里,给予中国建筑与房地产领域的贡献之一,就是主持和推动了中国住宅产业化建设。

如果说为满足居住者需求,提高住宅建设的综合质量,实现住宅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是中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理论指导,那么,把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住宅成套技术作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住宅技术体系的“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就是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实操的案例。

今天,住宅产业现代化已成为行业品牌,具有新技术、新成果的住宅产业化大型项目与技术展览,每年都在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主持下举办。“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自1999年启动以来,已有分布在19个省市自治区的55个居住小区被列为康居示范。

2006年,她撰写了《住宅产业化路在何方——中国住宅产业化十周年思考》的文章,为这10年的推动过程和作为中国住宅产业化航道上“船长”的心路历程,做出了远见卓识的概括:“要发展住宅产业化,标准化是准绳,科技进步是动力,通用化是前提,工业化生产是基础,提高住宅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是目的。全过程的住宅产业化正如远航一样是需要时间来实现的,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已经到了市场化的起点上,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并与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

退休不停步,执著推进生态住宅梦

2001年,到了退休年龄的聂梅生,告别了她在国家部委的一份职业,但无法告别的,是她对自己熟知的一个领域、一个行业孜孜不倦的工作热忱。

聂梅生2001年创建“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并担任会长,至今,商会作为在中国居四大支柱产业之首的房地产业界中的非政府机构,和这个年轻的领域一起跌宕起伏,又走过了近8年不平凡的道路。作为一个行业的回望,商会从33名初创成员,经过几年的成长,现今拥有了5000多会员,并且涵盖了开发企业、部品供应企业、规划设计企业和金融企业在内的产业链上将近十几个专业,搭建了会员间更专业化、更市场化的宽阔合作平台;作为聂梅生本人,商会在业界的声誉和她自己在业界以及日渐跨领域、跨国度的知名度,完成了她从政府官员到一个行业领袖的美丽转身。

无论在建设部还是在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聂梅生始终执著于生态住宅与绿色技术的推广,这种执著,不要说在业内,在全国也是唯一。

因为在诸多次国际范围的合作与交流中,聂梅生看到了自己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资源节约与再利用方面的巨大差距。她也知道,造成这个市场的混乱,是因为缺乏宏观层面决策意义上的战略规划,缺乏中观层面的行政与专业管理,缺乏微观层面的设计与技术标准。

她务实地选择了微观操作,以做标准、用标准引领行业,从而达到规范绿建市场有序发展的目的。

与聂梅生志同道合的,还有清华大学的秦佑国、江亿两位教授级绿建专家,有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张庆风主任等一批热心中国生态建筑的仁人志士。他们还称不上是中国当代绿色建筑的先驱,但他们确实脚踏实地的,以自己的学识、经验和满腔热忱,为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引领航程。《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作为生态住区(住宅)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在他们的群体智慧中问世,现流通于市场的版本,已经第四次修订出版。以此为依据,在全国推广的示范项目近30个。

当然,与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德国生态建筑导则LNB、英国BREEAM评估体系、澳大利亚建筑环境评价体系NABERS、加拿大GBTools、法国ESCALE、日本CASBEE等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相比较,他们的前行一定都是我们的宝贵借鉴。但《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一定是根据中国生态住宅实践和世界技术最新进展制定的,它是中国的“LEED”,是中国的绿标,也成为了政府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

成功者的功绩,输出智慧创造公共收获

怎样界定和评价一个人的成功?可能有多种版本。

我们更希望是这样一种归纳:成功是一种创造和输出的情怀。

聂梅生的成功,可能还不仅仅在于她做官员位高到某个级别;不仅仅在于她把一个住宅产业在10年间推出多少康居示范工程;不仅仅在于她把中国绿色建筑的标准首次贡献给业界的前行者;而最重要的是,她把一个非政府组织(NGO)——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做成了一面行业的旗帜。

一位行业专家这样评价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它目前在行业中起到了融合和提升的作用。首先它代表行业在政府制定政策的部门之间架起了通畅的沟通和建议的渠道。针对这几年房地产政策出台,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给予了及时地沟通、传达、建言和推广,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卓有成效。其次,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积极推动房地产行业绿色科技建筑的标准,把科技和生态的标准在行业中大力推广,成绩斐然。

商会的成功并非不可以拷贝,因为在它走过的近8年时间里,做过的都是虽然前沿但很务实的工作。

聂梅生的成功取决于她的个人特质,写实也写意。工笔勾画的是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进程中,其个体及其影响的群体运动轨迹;泼墨而成的是她智慧的能量在生命年轮中的精彩绽放。

篇4:雅安智慧公共安全

根据这一要求, 同时为配合2009年四川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高职教育英语课程听说教学的分级分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学院于2009年秋开始对入学新生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在此背景下, 大学英语听说的分级教学得以实施。

1 分级教学模式

1.1 大学英语分级模式

1) 分班及调班:从2009年秋季开始, 由教务处会同外语教研室根据学生英语高考成绩, 以系为单位随机划分班级, 分为A级班 (占20%) 和B级班 (占80%) 。实行动态分级机制, 一方面在每次测试后按一定比例 (5%左右) 实行优者升级, 劣者降级的流动机制。另一方面根据部分学生的意愿调班。

2) 教学内容及要求:首先, 不同的系分别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时段, A、B级班都在相同时段上课。其次, 在教学内容上, 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要求涉及, 同时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再次, 所有的班级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规划, 要求学生在学完相应的课程后分别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 其中, A级班学生需通过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 (SCET-3) , 鼓励参加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 (CET-4/6) ;B级班需通过SCET-2级, 鼓励参加SCET-3或CET-4/6级考试。

3) 成绩及学分计算:大学英语在第一学年开设2学期, 计8学分, 每期4学分。由于实行“以证代考” (1) , 为避免部分学生因为在第一学期已经获得学分而懈怠, 从而不再参加第二学期的学习, 特别规定这部分学生要继续学习英语课程, 参加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学习是选择之一, 该门课程每级别分别计2学分, 第二学期的2分计算在大学英语的8个学分中, 第三及第四学期的课程学分作为奖励学分[2]。

1.2 大学英语听说分级模式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是专为已经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的学生而开设, 主要教学内容为英语听说, 听说并重。无论A、B级班学生, 在通过了等级考试后, 都可以选修大学英语听说课程, 以提高其英语听说能力。

1) 分级级别:已在第一学期通过了四川省大学英语二、三级考试的 (3) 09级学生可以参加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分级学习,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分级可分为一、二、三级, 即Level1 (初级) 、Level2 (中级) 、Level3 (高级) (以下简称L1、L2、L3) 学生学完L1可进入L2学习, 以此类推。

2) 时间安排:从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执行:第二学期分别开设L1, L2级;第三学期分L1、L2、L3级;第四学期分L2、L3级。第二学期免费选修, 学生考核合格可以获得规定的学分;第三学期与第四学期收费选修, 学生考核合格可以获得规定的奖励学分。

3) 学时及学分: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基本学时为每周2学时, 各级别以2学分计算。安排在大学英语同时段或选修课时段。此外, 可在课外时间不定时安排学生参加英语听说实践活动如英语协会活动 (口语角) 、英语俱乐部活动 (英语短剧创作表演等)

4) 考试形式:英语听说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价。

测试方式——根据级别, 采用不同的口试形式。如情景会话、话题讨论、图片描述、小组辩论、英语短剧创作表演等。

成绩评定——可根据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平时表现 (课堂内外参加语言教学活动) 与期末口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方式。平时表现与期末口试成绩各占50%。

5) 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角、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英语口语竞赛、英语辩论、英语协会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听说实践活动来延伸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

2 分级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对大学英语听说进行分级教学, 在分级原则、教材选择、教学管理、测试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方面体现在等级考试过级率有了较大提高, 有不少学生通过了CET-4/6考试。另一方面, 选修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学生其英语交际能力普遍有了大幅提高, 有很多学生都通过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PETS) 的口语考试。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同学积极参加各种英语口语竞赛并获得很好的成绩。

3 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衔接问题

鉴于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已经通过了相应的等级考试, 在学时分配及学分计算上还存在很多不能与《大学英语》课程很好衔接的问题。如两学期都选择大学英语, 其学分是4+4=8学分, 而在第二学期选择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学分是4+2=6学分。

3.2 教学及学生管理问题

分级教学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分级编班, 打乱了原来的行政班的界限, 一个班级可能存在好几个专业的不同班级的学生, 实行滚动机制, 班级成员可能会定期发生变化。这样致使相关教学系对学生的管理变得分散化, 责任不明确。学生自由选择班级同样也加大了管理部门对教学管理及学籍管理的难度, 如成绩登记、存档问题, 教务处排课, 学生出勤以及对教师的考核等。

3.3 教学方式问题

学校虽然实行了分级制, 但老师在课堂上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词汇、句子、语法, 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地听讲、做笔记、完成练习。大学英语课几乎成了阅读课或精读课, 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这种传统授课方法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在教学模式上有了创新, 但仍然不能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要, 达到大纲的要求, 培养出具有较高听说能力的大学生。这背离了大学英语改革的初衷, 听说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分级制的初衷背道而驰[3]。

4 对策及建议

首先要搞清楚怎样才能在现有教学条件下上好听说课。尽管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但是大家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传统的模式为主。听力课就是讲解生词——介绍背景知识——放录音材料——对练习答案,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放录音、对答案。学生很快就厌烦了这种机械的教学套路, 失去学习兴趣, 听力水平也难以提高。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口语课也被当作是可有可无的消遣课[4]。要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就必须:

首先, 将《大学英语听说》设置为面向已经通过等级考试的同学开设的选修课, 与《大学英语》分开。学生必须完全学完两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后才能选修大学英语听说课程, 这样就避免了学分不能衔接的问题。

其次, 在分班方式上应进行优化, 将相对固定行政班学生编入一个教学班。以方便管理, 同时也会避免因为随机分班带来的同行政班同学不在同的教学班上课而引起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生疏感。

最后, 改革听说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有了合适的教材与教学资料, 能否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还要看教师能否改进教学策略,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找到合适的方法。“交际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以交际为目的专业英语教学”[4]。

5 结束语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还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分级教学模式下的听说教学改革方案, 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很多具体的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 逐步探索、研究出最佳解决办法。体现分级原则的、因材施教的一套完善的听说教学方案的出台是时代的需要, 是大学英语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Z].2000.

[2]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英语听说教学分级、分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实施方案 (试行) [Z].2009.

[3]都文娟, 高丽萍.分级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7 (6) .

篇5:公共关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公共关系实践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远交近攻、合纵连横, 便是公共关系的运用。到了三国时期, 公共关系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最典型的就属诸葛亮隆中对中三分天下的计策。诸葛亮说,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且有百万雄兵, (目前) 无法相争, 孙权据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且贤能为之用, 只能为盟而不可争, 所以你要联合吴国。因此, 孙刘联姻这桩政治婚姻的本身就是公共关系的体现。

所以我们国家公共关系在历史上的实践是十分丰富的, 但是把它作为一个理论, 归纳总结并掌握它的规律的却是美国。东方文明有着丰富的实践成果, 但是东方文明有两大缺陷, 一个是缺少民主的基因, 一个缺少科学的基因。在古罗马希腊时代的城邦中就有共和文明, 这种文明的种子一直延续到今天。第二个就是科学。科学作为助推人们发展的利器, 在西方文明进入资本主义时, 科学就开始突飞猛进,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用的很多便利的东西都是来自于西方。中国虽然在古代文明中对科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可是在近代我们对科学的贡献几乎是原地踏步的。这也就导致我们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没有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公共关系概念的提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科学的出现总是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 有了社会的呼唤才有了政治哲学的诞生。在当时的美国, 科学急速发展, 政治哲学, 社会文明则发展得相对较缓, 导致美国社会矛盾非常尖锐, 企业和企业之间, 企业和政府之间, 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都存在着非常尖锐的矛盾, 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洛克菲勒旗下的科罗拉多燃料和钢铁公司的大罢工事件。当时的社会舆论纷纷谴责洛克菲勒家族, 后者一度声名狼藉, 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为了化解这桩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 洛克菲勒聘请艾维·李为其提供公共关系服务。艾维·李最终运用公共关系的沟通技巧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是所谓的信息对等的沟通。由此, 有效沟通就是公共关系的核心要素。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外文化的输出, 公共关系作为一个显学成了推动世界发展的一个润滑剂。改革开放以后公共关系传入中国。公共关系是人类智慧的学问,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较强的公共关系意识。什么叫公关意识强?就是沟通意识强, 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跟他的沟通能力有关, 因为, 如果一个人善于沟通, 也善于去了解他人、解读他人, 那他的成功几率就远远大于那些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讲, 公共关系是你们成功步入社会并且走向更大成功的基础和最有效的助推剂, 每个人都应该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意识, 这样才能获取更大的成功。

讲到城市的文化旅游与公关的关系, 我想举个例子。我去过很多城市, 有一次我去祖国的南疆喀什, 一下飞机大失所望, 我想象中的南疆是一个民族风景非常浓郁的城市, 但是喀什跟祖国内陆的城市大同小异, 没有什么区别, 到处都是高楼耸立。唯独走到喀什噶尔古城景区才感受到新疆的气息, 这是我们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建中忽略了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相匹配的文化和灵魂, 如果一个城市去失去了它的灵魂那就失去了它的文化。

所以我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企业、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必须拥有的。但是对公共关系的利用一定要有认真的、科学的态度, 它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科学和艺术, 它是一门相当高深的艺术。我们国家的外交也是要运用公共关系学来进行解读的,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和当年三国时期的形式非常相似。我是学历史的, 看见今天的情况想起历史的存在, 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雅安智慧公共安全】相关文章:

2010年雅安雅安事业单位考试试题05-08

情系雅安05-25

应对雅安地震04-16

雅安地震专题05-05

雅安地震原因05-11

雅安地区06-16

雅安芦山地震范文06-03

雅安地震感人事迹05-2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06-18

四川雅安地震作文精选02-15

上一篇:企业文化认知与实践下一篇: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