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

2024-06-21

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通用8篇)

篇1: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

好习惯的养成是教育之根本,教师素养

是学校之基石

开发区汇通路中学2014-5-1

4好习惯的养成是教育之根本,教师素养

是学校之基石

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这也是目前所强调的养成教育的意义所在。回顾历史,凡事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什么是忘不掉的呢?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链接。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了好习惯的学生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学生,一身坏习惯的学生会让你有着操不完的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和父母最为关注的事情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首先培养学生成为“学习迷”,使每一个学生都尽早地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以下介绍一些我校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制定的标准,以供同学们参考: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8.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9.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10.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1.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12.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13.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学生应该随时注意运用如下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包括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可能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6)检验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有效方法。

二、我校习惯养成三字歌:

上课三字歌: 铃声响,进课堂,坐端正,看前方;敏于听,善于想,敢于说,长于写,拿笔时,姿势好,起立时,身体正,会合作,乐交流,声音亮,口齿清。

三、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随着课改的深入,中考也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转变,这透视出学科素养的培养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课程标准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要求教学目标应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自杨校长到汇通路中学以来,提出打造“有情、有趣、有序、有效”的生态课堂,要求广大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高品位的学科素养,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要求老师们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关注差异;减轻负担,提高效益;生动活泼,自主发展。

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的精彩技能展示和优秀的学科基本功,每位老师和评委都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而欣喜: “这孩子的歌声真动听”“他的这幅画真有创意”“他们真是多才多艺”„„汇通路中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是快乐的、轻松的、丰富多彩的,相信在杨校长的引领下,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使学生逐步养成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以完美的姿态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开发区汇通路中学2014-5-14

篇2: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生行为养成要遵循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实践教育;

二、是注重学生的个性;

三、是注重正面引导。当然,养成教育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因而学校要与家庭协调好。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3:养成教育是一个过程

关键词: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常规管理,教育策略,心灵沟通

2008年秋我校接收了20位来自四川平武地震灾区的学生, 我们将她们与河北藉的19名学生共同组织成一个班级。这20名川籍学生大都来自山区, 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 父母多半是农民, 文化水平较低, 给孩子选择职业学校, 就是为了能让她们早些就业, 分担家庭困难。这些学生来石就读, 远离父母, 特别是经受了大地震洗礼, 身心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造成这些孩子无论从心理上, 还是行为习惯上, 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 只有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所以, 在日常的教育中, 我们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 着力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常规管理是习惯养成的前提保障

俗话说:“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孩子们不是不按时起床、不愿叠被子吗?班主任老师就天天早早来到宿舍, 手把手教她们叠被子, 有序摆放物品, 一天不行, 两天, 两天不行五天、十天……久而久之, 老师成为孩子们的影子, 狗皮膏药式的盯人战术, 初见成效, 四川的孩子们终于会叠被子了。为督促鼓励孩子们, 班主任老师经常随身带着照相机, 把孩子们的宿舍场景拍成照片, 放在班级Q群中, 利用网络和群体的力量凝聚这些孩子。时间长了, 孩子们体会到班主任像影子一样关注着她们, 有一种“被逼无奈”的感觉。“无规矩, 不成方圆。”长年累月的不习惯, 终究会促使其习惯的, 习惯了就离进步不远了。

二、灵活的策略是习惯养成的必要手段

四川的这些孩子们, 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远离家乡, 远离父母;有的同学甚至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乘火车;第一次自己理财管理自己的生活。太多的第一次, 让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们无所适从, 感到茫然、困惑。为了能让孩子们尽快地适应环境, 学会理财, 快乐生活, 班主任及时召开“自己的钱应该怎么花”的主题班会, 班会上同学们互相介绍各自省钱的绝招, 借此机会班主任教给孩子们记账的具体方法, 让她们明白支出应该是有计划的。同时, 班主任还了解到, 孩子们离家远, 只有寒暑假才可以回家, 平时只能靠长途电话与家人联系, 电话费用占了孩子们每月生活费用的三分之一。针对这一情况, 组织开展了“亲情书信”活动, 倡议孩子们每半个月给父母写一封信, 汇报自己在学校里的生活、学习等情况。这项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赞许, 不仅节省了长途电话费, 还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为了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班级Q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老师和同学经常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交谈, 达到了心与心的沟通。

三、心灵沟通是习惯养成的疏导途径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孩子们和老师成了朋友, 老师也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例如:D是家里的独生女, 父母老来得女, 把她视为掌上明珠, 过度的娇惯, 使D的性格自私、娇气、偏执, 因为缺少了父母的呵护, 她经常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状况, 一点小事就耍性子, 发脾气。班主任经常要扮演母亲、朋友等不同的角色与孩子交流, 循循善诱地告诉她为人处事的方法。现在即将毕业的D像变了一个人。她在给老师的留言中写道:老师, 我已经学会了遇事换位思考, 我的毛病我知道, 请您相信我会改掉的。

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更安心地在学校学习, 学校中层干部争做爱心爸妈, 分别认领一名四川孩子, 每逢节假日, 他们都会把自己的“女儿”接到家中, 和她们聊家常, 给她们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小长假, 学校就组织孩子们游览河北的名胜。这些孩子虽远离家乡, 父母不在身边, 但是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由此看出:我们的老师只是在这些孩子身上多付出了一点爱心, 多付出了一点耐心, 却可以帮助孩子重新审视自我, 并健康快乐地生活。

四、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是习惯养成的核心力量

学校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体同学都非常荣幸地成为青年志愿者。她们在石家庄主干道中山路与育才大街交叉口轮班站岗指挥交通, 体验交警的艰辛。并在此项社会活动当中, 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对各种路人的不同问题, 进行耐心的解释与疏导;就连下雨天也无一人缺勤;石家庄闷热高温的天气, 她们也没有退缩, 彼此互相帮助, 克服自身困难, 坚持站完最后一班岗, 为社会的和谐文明尽了一份力量, 得到了民警及群众的好评。植树节来临之际, 全班同学一起种下爱心树, 寓意着河北与四川同学的情谊都扎根在了这个我们相爱的校园里。2009年, 石家庄突遇50年罕见的大暴雪, 全班同学手牵手, 心连心, 自己清理校园积雪, 她们不怕寒冷, 有的拿铁锨, 有的拿簸箕, 有的拿大桶, 齐心协力, 同时进行创意, 堆成了可爱的雪人、雪房子和小动物, 看到孩子们团结向上、其乐融融的场景, 老师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篇4:教养是教育也是养成

空间是环境的教养

“人类世界之所以有‘教养’二字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这是目标,教养是我们脚踏实地地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养’表示无论是养育还是养成,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事,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和耐心。目标和方法之间的关系是断也断不开的,可是,今天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我们把它们断开了,一个东西归一个东西。礼貌归礼貌,教育礼貌的人没有想到,坐在餐桌边吃饭是一种礼貌,待在一个空间里也是一种礼貌,在使用文字表达的时候,选择的用词本身也是一种礼貌。”

《空间剧场》出版之后,蔡颖卿说,自己对“教”与“养”才算有了完整的分享,她希望可以透过空间来陈述自己对于生活与心思行为教养更完整的愿望,因为教养经验的分享、饮食生活的强调、空间的设计,加总起来才叫做“教养”。

“空间是从具象的角度谈环境的教养,在精神层面上是非常有力量的。”在蔡颖卿台北三峡的新工作室“静静的母亲”,有一堂名叫“文艺复兴小女孩”的缝纫课。第一次上课那天,台湾作家心岱也在场。课程结束时,心岱在公车站遇到其中两名上课的女孩,让她感到讶异的是,这两个女孩子在课堂上“那么文静”,可是到了公车站却好像另一个人,变得“没有规矩,很野”。心岱很悲观地对蔡颖卿说,“我们上这些课有什么用呢?”蔡颖卿的看法恰恰相反。在“静静的母亲”里,没有人对女孩的言行举止做出任何强制的要求,如果她们能在那里表现得很文静、乖巧,这代表空间是有力量的,可以直接约束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至少这是很好的诱发。”

可是为什么到了公车站就不行?蔡颖卿认为,“以目前的现状来讲,台湾的大环境是没有教化孩子,也没有教化任何人的能力,大家的自我意识都很高涨。在工作室,我会尽量让孩子们使用空间,但同时也会带她们维护,让她们知道使用完之后也要照顾空间。这完全是教育的层面,只是我的界面是空间。一个人,如果说到养气质,空间的教育可能是最有用的。因为在空间里才能实现文字中所谈到的教导,无论是言行的规范或者举止、美育,尤其是美育,在空间里就变成了实践。什么话都不用讲,在这个空间里搭配它的美,文文静静地去做自己的事情。饮食的范围还是比较有限,空间的元素有更多的面向。‘空间剧场’是针对大人生活养成的教养,那里面有太多的细节,如果父母们、成人们读了之后,真的愿意去执行,就会看到自己在教导孩子这件事上有多么的缺乏。”

疲倦之后仍要继续的心情

蔡颖卿27岁时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餐厅,53岁的她从事餐饮业21年。她说,开餐厅让她能展现饮食生活的剧场效果。母亲在她50岁时,感叹地对她说:“Bubu对自己的兴趣的确是坚持的,二十几年来无论有多少创造或改变,都不离开自己选择的范围。”很多人也都说她因为兴趣而“乐此不疲”。蔡颖卿却说,“去做有兴趣的事并不是不会疲倦的保证,乐此不疲其实是:疲倦之后还想、也一定要继续的心情。”

这也是她非常想对现在的年轻朋友说的话。“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三样东西:能力、态度、责任。现在的家长太看重能力,但又把能力和态度切割开变成独立的。我觉得能力差一点,态度很好的人,只要有对的人带领,能力就会慢慢的累积。因为只有态度能促使能力的进步。”她看到很多年轻人做事情都只有“短热情”——这远远不够——她希望让他们知道,就算很喜欢做一件事情并做了五年,对整件事情来说这个时间都是短暂的。她用21年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开餐厅”这件事,那是一段很长的辛苦,这中间也累过,打过退堂鼓过,可她用态度和责任成全了自己的兴趣。

“所以,疲倦之后也要继续的心情是态度。可是这个态度要在一个够长的时间之后才会变成责任。现在很多年轻人做事情完全是尝试性的心态,做一件事情的时间不会很长,他们就觉得这是因为兴趣不在,于是永远都在找寻自己的兴趣。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很多时候,兴趣的确是驱使人开始做一件事最好的动力,而当投入其中,“做”本身也会带来成就感,这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也就带来了继续“做”事情的动力。这恐怕是许多人“乐此不彼”做某件事情的原因。

然而,蔡颖卿却看到这个表象背后更深层的问题所在。“从表面上看当然是这样,但是大家很容易忽略,为什么到后来又会自我说服‘不做’也是可以的?刚开始做一件事成就感比较高的理由是,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新奇的、陌生的。从陌生到会,到熟练,当然有很高的成就感,可是我认为最受考验的是:当事情已经对你平凡无奇,你也觉得做它是一种劳累的时候,仍然觉得把它做完才算对自己负责。”

这个阶段恰恰是最容易放弃的时候。如果在这时,丢给自己一个问题:“我这样做值得吗?”很容易就无法继续。蔡颖卿常常和先生Eric说起这样一个比喻。飞机要冲上天空需要很大的能量,可是它要续航也需要很大的能量,大多数人很享受一飞冲天的感觉,却没想到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在续航。续航也还是在前进,只是这个前进无论在别人的眼光里还是在自己的感觉中都不再刺激,不再有大的飞跃,可是如果不努力维持续航时所需的大量能量(姑且称之为个人的努力和热情的话)飞机就会往下掉。

支持蔡颖卿续航的能量是责任感——为自己负责,自我欣赏。“如果我自己不欣赏自己,别人再欣赏我也没有用,这个自我欣赏才是我真正的力量。”自我欣赏到什么时候?当一天的课程结束,参与课程的人都散去,她还和搭档小米粉在厨房里洗刷上课时用到的大约五百个餐具,一直忙到最后一秒,她对自己说,“你不容易,年纪也不小了,也许别人觉得你不需要做这些事情,也没有人在场,可是你还是在一天里有始有终,在一年里日以继夜。”

教育是亲力亲为,不断实践

从2007年开始,蔡颖卿至今一共出版11本书,做过数百场演讲、接受过上百次采访,现今她手上仍同时进行几个专栏,并坚持更新自己的博客“妈妈是最初的老师”……而这也是笔者第三次采访她,原本担心如此多的表达早已把Bubu老师掏空,没想到依旧是满满的收获。

nlc202309021637

忍不住问她,“您源源不断的新观念的来源是什么?”

“不断做。所以教学本身对我非常重要。”蔡颖卿自信地答道。上每一堂课的前一天,她和助理都要做足一天的准备,到上课那天,又要站足12个小时。53岁的年龄站12个小时做很多事,可以想见其中的辛苦,或许,我们可以把蔡颖卿所做的这些美化成“诚意”——对教育、对孩子的诚意,但对她来说,这些只是一个基本,当一名教育者该做的基本。

也因此,蔡颖卿不止一次地表明,如果有一天,体力不允许了就不会再做教学的工作,也不会让这些课程存在。“我没有办法让我的教育理念变成一种挂名,或让自己成为一种教育的代言,在我看来教育是无法商品化的,因为里面有太多细微的东西。教育是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改进,改进的同时也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观念,无论是我讲给你听的时候,还是我面对孩子的时候,那都是新鲜的,对他们真实有用的。因为这样,我可以很确实地保证,这些课程只要家长们愿意一定能做得到。教育可能可以彼此激发,我可能可以告诉其他人我的经验是什么,但那个人绝对不能架空成为品牌。”

因为坚信亲力亲为在教育中的作用,蔡颖卿在“静静的母亲”新开设了一门课程——“易子而教”。这是许久以来她一直想开的课程,也是在她的第一个工作室“千代田”之后,会开第二个空间更大的工作室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所在。她发现,现在的父母热衷于谈教育,可是他们并不想真的去教孩子,而是用钱买安心,只让别人教导。“易子而教”很容易被简单地理解为“交换”,而忽视交换之后要“进行教育”,自己也要去教导,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孩子。

课程的报名是一个大人一个小孩,小朋友的年龄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六年纪,不分男女,家长也不分爸爸或妈妈,但上课时要同意随机分组重新打破组合,也就是说,在这一堂课里,父母的队友是另外一个人的孩子,他们要教导的对象、同工的伙伴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别人家的。蔡颖卿期望这堂课“能以客观与实作帮助父母脱离家庭中最常扮演的‘教育监督者’角色与狭窄的视线,也在整天教育谈个不停的世界中修养三件基本功课:心静下来,思想静下来、嘴巴静下来。在教另外一个孩子的同时,使得父母们原本困在自己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因为有适当的距离而得到正确的省视。”

几次课程下来,面对课程中的影像记录,蔡颖卿感慨地说,“换了孩子带领一份完整的学习之后,我们更能了解教育是共同的目标,谁都不能自我中心;而孩子的成长我们责无旁贷,因为这是一代为一代储备资源的工作,上一代已为我们如此努力过了。耐心并非看不见的,付出也不会没有回报;在这样的一天,当你不再把自己孩子的表现当成自己的成绩单来担忧,而完全信任他人能如你一样爱你的孩子的时候,一个大人与一个初相识的孩子在镜头下犹如一对真正的亲子,散发人间幼吾幼的善意!”

这样的善意也正是教养,教育以及养成所带来的魔力。

篇5:精细化管理是养成教育的必由之路

为期一周的张庄中学培训结束了,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张庄中学的两大特色,注重德育的习惯养成教育,科学管理的精细化管理,都说这两大特色是张庄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张庄中学实行整体优化而形成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貌。我认为张庄中学的两大特色密不可分,要实施养成教育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作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作起。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张庄中学有远大志向作为目标,做好每一件小事,处理好每个细节。他们的事业便蒸蒸日上了,就像周恩来说的:“关照小事,成就大事” 一样。

张庄中学,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处处让人惊讶。“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

上千人的校园里我们不曾发现一片杂物,不管是白天黑夜,不管是教室寝室餐厅,更看不到那个拐角有蜘蛛网和胡写乱画,垃圾桶每天檫洗一新,甚至垃圾箱内都要冲洗干净!

上千的学生不到四十分钟分年级分批每批在十分钟左右就就餐完毕。而且无嘈杂。

中午第四节,晚上连着三节无人辅导的公共自习课全校悄然无声,都在自主的看课本,查资料,解析题,做课案,没有一人无事做,没有一人在骚扰。完全在自学,在思考,在自主探究。只有两个值夜班的管理员悄悄巡视和记录。

自习课结束,三十分钟的洗漱办杂事时间,全校无嘈杂,听不到大声喧哗,看不到追跑撵打,听不到埋怨拥挤,不管是厕所还是设计科学合理的水管旁。文明不只在白天!等熄灯的铃声一响,十分钟后,孩子们全部就寝。

我们看到的现象背后,是张庄中学细致入微的管理。“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一种行为,一只哦、一种习惯。一位名人说得好:“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张庄中学的管理充分说明了当人做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一项事业,都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细节,无数个细节严格执行,使其变成一种习惯。细节就是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

细节来自于制度,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张庄中学的制度精细化程度之高,让人赞叹:比如近期下雨啦,为了不让水泥地上粘泥土,保持环境整洁,张庄中学规定所有学生不准去土地上玩耍,不准在土路上走,并且有检查,有落实,有公告。这就是细节管理到细的地步,常抓不懈。最终学生在下雨时自觉不走土路。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细节来自于用心,责任到人而非群体,需要将工作内容层层分解,并确定督察人,检查。特别强调,张庄中学的各项制度都有管理员悄悄巡视和记录。发现一处就要给所在班级发一面黄旗警告,第二天天不亮就会被通报。班主任的绩效就要受损失。记录详细认真,反馈相当及时。细节能唤醒人的荣誉感,检查必须要有结果,按制定的标准对学生,教师进行考核,激励并通报。激励对象的荣誉感和奋发信心。

就这样,张庄中学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文明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中逐渐养成了。如此的关注细节,如此的规范细节,正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程度,使得张庄中学成就了辉煌的今天。

结合我中心校实际,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我校教育教资源,提升我校教育品味。进一步完善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目标定位,狠抓德育,形成特色

抓好德育定位工作,深入各校帮助每所学校定位自己的特色,有目标就有了努力地方向,所有工作围绕目标进行,不至于东一棒槌,西一榔头。无重点,无动力,无效果。

(二)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教师品味

进一步加强读书活动,给每个学校配发必要的教师读物,鼓励师生读好书,写读书笔记,进行校际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和读书沙龙活动,通过各种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浓厚的人文环境,提升教师品味。

(三)加强乡级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由于各校教师少,教研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要求每周三下午,分东西两片,教师分别去定点校集中进行教研活动,为各校教师提供交流活动的平台。

(四)加快课程改革,提高质量意识

对各校教学质量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抓好周清和月清工作。定时和不定时结合对学校各个学科学生素质进行形式多样地抽查,以提高我乡整体教学质量。

所有工作都要做到:

1、宣导:一项制度顺利推行,在于大家的理解和认同。目标出台后,要利用会议、培训、通讯、图片、宣传栏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

2、检查: 管理中有句名言: 员工不是做你想要的,而是做你检查的。检查,一定要并做好记录。

3、反馈:检查的目的在于改善,这就需要一是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各校,让其了解问题出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善?二是将 结果通报给其他学校,让他们举一反三,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4、激励:检查必须要有结果,要按制定的标准对责权部门进行考核、激励、并通报。

5、复核:对以前检查出的问题要再次复查验证,避免黑瞎子掰玉米。一次犯错属于不小心,二次犯错属于不在意,三次就属于 故意了。对通报不整改或二次再犯的,要根据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篇6: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

一、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1、养成教育为学生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渊薮。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二、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家都知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2] [3] [4] 下一页

篇7:德育教育之养成教育

【内容摘要】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尤其是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就班主任而言,更应注重在平常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关 键 词】习惯养成 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下是笔者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些浅见:

一、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对此,其实在很久以前,已经被我国一些教育名家们所关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就是关于当今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中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其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初一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如: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于是,我补充制定了班规——不准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不准爬栏杆。

二、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其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三、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通过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雨果也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高尚师德,特别是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高尚师德是一种无价的精神力量,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没有一个人不好好学习的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教书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师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所谓高尚的师德就是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于工作中体现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和严格要求。

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赢得学生尊敬与喜爱。要想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必须从“我”做起,从老师做起。当然,要做好这点不容易,古话说:“作经师易,作人师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要努力,要以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做表率。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养成教育要“三位”一体从点滴抓起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养成教育重在对学生平时的常规管理,落实常规管理要从“小、细、严、实”四个字上下功夫。小:德育教育要从小处抓起;细:德育工作要细致,要注重细节; 严:对学生的要求要从严,管理制度实施要严;实:每一项德育措施都要扎扎实实地完成。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校牌,排好队、走好路、吃好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五、养成教育要形成共识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养成教育也不单是学校的事,是每个家长的事,是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的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浃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祖国未来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壮、艳丽的花苗。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篇8:家庭教育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先导

一、家庭教育贵在身体力行, 榜样领先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一面镜子, 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在孩子心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具有良好教育的家庭, 往往是父母优秀品质的综合效应。父母仪表端庄、待人和善、生活检点、办事认真……自然会在孩子心中留下良好的行为种子。

人们都听说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只母蟹对小蟹说:“孩子, 你不要横着爬, 要直着走。”小蟹回答道:“妈妈, 请你教我走吧, 我照着你的样子学。”可是母蟹根本不会直着走。生活中父母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要求孩子办到是困难的。因此, 父母必须规范行为, 身教重于言教, 自己成了火种, 才能点燃别人, 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出榜样。

二、家庭教育贵在尊重孩子, 诚信至上

家庭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父母的言行举止、自我完善, 对孩子都会产生心灵感应。一位美国学者走访了20多个国家, 在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儿童进行调查中, 发现大多数孩子最大心愿和要求不在于吃穿玩乐, 而在于家庭气氛和谐和精神生活享受, 如“父母不要吵架”、“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说话不要失言”等。孩子们对生活的要求是很现实的, 父母经常吵架, 他们会感到厌烦, 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恶意, 养成暴躁的脾气;父母不尊重孩子, 他们会感到伤心, 不愿与父母沟通感情, 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父母说话不算数, 他们会感到失望, 有时会采取哭闹、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等行为来进行报复。所以父母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最大心愿和要求, 努力做到:家庭民主和谐, 夫妻平等相爱, 言而有信办事, 尊重孩子人格, 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孩子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的思想是相对单纯的, 他们的行为普遍是专注的, 一旦孩子心存某一想法的时候, 父母要认真地解读孩子的心思, 尊重孩子的意见, 并尽力理解和支持孩子正确的行为, 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家庭教育贵在思想统一, 行为规范

家庭是孩子生活画面的模特, 父母举手抬脚、喜怒哀乐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现在的孩子, 是家庭的宝贝, 时代的宠儿。特别是独生子女结合的家庭, 孩子从出生那天起, 身边就有六大“保护神”:一是父母大人, 二是爷爷奶奶, 三是外公外婆。从表面看, 三道防线对孩子的保护是“固若金汤”了。但是人的生活阅历不同, 文化层次不同,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 孩子出身在这样的环境中, 未必能够接受优质教育。对孩子教育观点的多元化和行为的多样化集中在一块的矛盾, 已经成为众多家庭的疑难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关键在于增强家庭教育的向心力, 统一思想, 规范言行, 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成长。要尽力避免各打各的鼓、各吹各的调、唱红脸的、黑脸的都同时出来演“杂剧”的现象, 否则就会坏了孩子成长的大事。

生活中有个小男孩, 放学回家将果皮丢在客厅, 妈妈指责说:“怎么乱扔果皮呢?”小男孩答道:“那里不是有爸爸的烟头吗?”爸爸在一旁挥着手提高了嗓门:“扔了!吵啥?”妈妈有些生气, 爷爷出来解围说:“算了吧!”奶奶拿着扫帚边扫边唠叨:“是累我这把老骨头……”试想一想, 这样的家庭教育, 无疑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害的。因此, 家庭教育思想要统一, 引导要规范, 是就是是, 非就是非, 不能各持己见, 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造成模糊概念。

四、家庭教育贵在严于自律, 以身作则

家庭是孩子的依托, 父母要认真履行职责, 做到心有所想、行有所到, 甘愿为孩子的成长作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一部分农民把家庭兴旺发达的愿望由自己本身的创业转变到培养孩子身上来。特别是农民工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希望值越来越大, 男同志进城打工创收, 女同志进城照顾孩子, 将孩子带进城里接受优质教育的农民越来越多, 这充分体现了农民工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高度重视。但是效果未必如愿, 我可以大胆地说, 担当一部分父母疏于责任。比如, 有的母亲进城后贪玩好耍, 自己管不住自己, 生活毫无规律:早上睡懒觉, 让孩子在外面吃零食过早;中午煮一顿饭管中午和下午两餐;下午逛街或上麻将馆, 让孩子放学回家炒冷饭;晚上半夜不归家, 孩子在家里冷清清的。孩子生活上得不到照顾, 精神上得不到安慰, 于是对生活和学习丧失信心, 迟到、早退、旷课、上网、打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父母, 简直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去年冬天, 我在一家路天麻将馆见到一位年轻母亲, 大约三岁的孩子扯着她的衣襟哭喊着:“妈妈, 我要上厕所!”那位年轻母亲却板着脸凶狠狠地对孩子说:“别闹, 老子打两回就走!”孩子哭了好一会, 终于憋不住了, 尿湿了一裤子。可悲啊!这样的母亲未尽职责, 教人无方而又无道理, 忘记了自己的本分, 怎么能带好孩子呢?因此, 当父母的要想孩子健康成长, 必须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多给孩子几份关爱和善心, 做到心到行到, 给孩子留下良好的行为慧根, 这样才会达到爱孩子、养孩子的真正目的。

上一篇:积极的处世态度作文下一篇: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