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的座右铭

2024-06-08

人生如戏的座右铭(精选8篇)

篇1:人生如戏的座右铭

1.人生就像一出自导自演的戏剧,随时都有可能改变里面的戏节,只不过到头来的结局不同了。

2.人生就像在玩扑克牌游戏,你无法保证自己能抽到最好的一手牌。但无论手中的牌是好是坏,都要尽全力地去打好它。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3.人生的进程就好像在走一座迷宫,无穷无尽又精彩缤纷,让人无法预料,正如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个转弯处等待你的是什么,你只能转过去,然后看见命运给我们安排下无数的惊喜,挫折,重逢,别离,高潮,低谷,也顺带安排下无数的转折。每转折一次,你的生命轨迹就有了变化;每转折一次,你的人生感悟都不再相同。

4.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奕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5.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6.人生就像考古一样,总是要不断地探索和寻觅,才会有意外的惊喜出现!

7.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8.人生就像一场梦,梦醒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9.人生如鱼,永不被束缚,永不歇足,往来穿梭汇凝成一弯流星赶月的清流。任潮涨潮落,循着自己的轨迹。

10.人生像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就不会这样可口。

篇2:人生如戏的座右铭

2.人生是一头马,轻快而健壮的马。人要像骑手那样大胆而细心地驾驭它。

3.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4.人生就像U盘,拷贝自己需要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

5.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6.人生如游戏,一个不视规矩为规矩之人,再怎么强求其按规矩而行,也不过是徒劳。

7.人生如梦,醒来方知一场空,不曾带来什么,也不将留下什么,不,应该留下点什么,留下点美好的东西吧!也不算白来一场。

8.人生如天气,说变就变,方才朗朗晴空,现如今已乌云密布。

9.人生如棋,一局不可以回头的棋,一步一个脚印,一旦走了就不能悔棋。

10.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11.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请不要后悔。

12.人生有几件绝对不能失去的东西:自制的力量,冷静的头脑,希望和信心。

13.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14.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15.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16.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17.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18.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19.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20.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21.许多人缺少的不是美,而是自信的气质,记住: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美。有了积极的心态就容易成功。

22.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23.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24.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5.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26.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

2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28.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29.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篇3:人生如戏的座右铭

话剧通过一家六口人突然闯进一家正在排戏的剧场, 声称他们是被剧作家丢弃的角色, 他们请求导演让他们继续把戏演完, 从而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破碎而重圆的家庭却再也不能和睦地生活下去的故事。父亲发现妻子和自己的秘书“情投意合”, 便把妻子赶出家门让她和秘书私奔, 随后把大儿子送到乡下寄养。妻子和秘书后来又生育了大女儿和小儿子、小女儿。寂寞的父亲偷偷去学校看望继女, 妻子与秘书一家便举家搬到别的城市。没过几年, 秘书去世, 妻子只得拖儿带女回到原来的城市在裁缝店做些针线活维持生计。不幸的是裁缝店的老板娘帕奇夫人使计迫使大女儿当了妓女。一次继女接客时却遇上了继父, 母亲的及时到来使得这场乱伦得以避免。父亲万分羞愧下把妻子一家和寄养在乡下的大儿子带回家, 希望一家人能重新团聚。不料, 继女不能原谅父亲, 大儿子因为被父亲送到乡下, 既怨恨父亲又责怪母亲, 更无视弟弟妹妹们的存在。小儿子、小女儿两个人沉默不语、惊恐不安。一次小女儿在花园里玩耍跌入池塘淹死, 目睹妹妹被淹死的小儿子也开枪自杀, 继女闻讯放声尖笑后失踪。

在这个分裂的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痛苦遭际。家庭亲属成员之间仿佛隔着一道坚不可摧的墙, 他们之间彼此无法理解、沟通, 彼此孤独。父亲自认为是出于苦闷和让母亲幸福才让她与秘书结合;母亲认为是父亲的狠心将自己赶出家门;继女却说母亲这么说是为了取得大儿子的原谅;大儿子冷漠狂傲, 无视一切, 怨恨父亲把自己送到乡下对自己漠不关心并且责怪弟妹的到来打扰了自己的生活;妹妹恨哥哥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父亲谴责大儿子的不通情理;继女蔑视父亲曾经出入妓院差点和自己乱伦, 对他冷嘲热讽;小儿子、小女儿惶恐不安。对于这样的一个家庭来说, 没有任何欢乐和幸福可言, 父亲束手无策, 淳朴温厚的母亲也只能痛苦而无助。最终酿成了小女儿溺水而亡, 小儿子因此举枪自杀, 继女疯笑后不知去向的悲剧。

事实的真相至此水落石出, 这六个剧中人根本无所谓好与坏, 每一个人的指责、怨恨均源于各自片面的认识和判断。而导致这种片面认识和判断的主要是基于每个人不同的评价角度之上, “知觉的最后产物——意义并不是由刺激得来, 而主要是观察者给予它的, 事情因此并不是他们原来的样子。我们关于世界以及世人的知觉是由态度的, 情绪的, 动机的和评价的因素决定的, 其可靠程度正如这些知觉是由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物所决定的一样”。父亲对妻子的“误读”使他把妻子赶走与自己的秘书结合, 虽后来极力补救, 却因此一手造成家庭的不幸。当然, 父亲当初撵走母亲其初衷也是想让她幸福, 而在母亲眼里却是狠心, 甚至对于丈夫后来的怜悯也认作是一种残忍的手段;继女目睹父亲上妓院的劣迹对他成见至深, 却完全无视父亲的其他优良品质, 始终只看到一个片面的、静止的父亲;大儿子轻蔑所有的人, 怨恨父亲把自己送到乡下却不知父亲完全是出于为了他健康成长的考虑。

他们彼此之间不能互相认同, 不能沟通。正是这无法沟通的隔膜成为这出悲剧的根本原因。但更具悲剧性的是他们明确地意识到了隔膜的存在却无力消除。因为人与人之间从本质上难以具备理解的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 都有着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标准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衡量和理解他人, 彼此便无法交流, 隔膜也越来越深。正如该剧中父亲所说:“事情就坏在这里!坏在说话上!我们大家都有一个特殊的内心世界!先生, 假如我说话时掺进了我心里对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 而听话的人照例又会用他心里所想的意义和价值加以理解, 我们怎么还能够互相了解呢?我们自以为了解了, 其实根本就不了解”。另一方面, 悲剧的出现也是由于人自我的多面性和不可把握性。个体的多变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牢靠, 人是不确定的, “自我”是不确定的, 变化莫测的生命和使其固定不变的形式之间有着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冲突。

该剧采用“戏中戏”的结构方式, 围绕六个被剧作家遗弃的角色与正在排演剧作家作品的导演、演员间展开冲突, 演员们觉得自己已经把角色演出来了, 而剧中人却说自己不是那样子的, 讲述故事的同时讨论了舞台上的真实是否可以反映生活中的真实的戏剧理论以及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问题。艺术真实是相对于生活真实而言的, 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取之不竭的材料源泉, 它是艺术真实的依据, 使艺术真实的实现成为可能, 但这并不是说艺术真实就是对生活真实的机械复制和简单描摹, 也不是艺术家脱离现实生活的任意虚构。舞台上演员们卖弄表演技巧般的浮浅表演引起了六个剧中人的反对, 声称演员们的表演已经不是自己了。正是在剧作家和导演这样的安排中, 关于舞台上的真实是否可以反映生活中的真实的理论问题以及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答案也不言自明。所谓艺术真实“是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并表现在假定情境之中, ……艺术真实反映客体世界的主观性与诗意性……它是一种特殊的真实, 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 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它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 艺术家应该“以历史的与审美的眼光, 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做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剧末小儿子本是在演戏, 结果却在演戏的过程中真的举枪自杀了, 艺术真实、生活真实究竟哪个更真实?本是演戏, 却不知怎的演戏用的假手枪变成了真手枪, 假作真时真亦假, 悲剧就在这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中上演了,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人生即戏。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飞升, 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 认识和感悟其内蕴——主要是本质性的东西, 并加以提炼与集中, 才能创造出艺术真实”。剧作家“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做出的艺术的揭示和表现”。匠心独运而逻辑荒诞, 给予观众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剧作家面对现实, 展示怪诞, 却是荒唐生活的现实反映, 它不是歪曲生活, 而是用主人公最主观的陈述, 来表现最客观的真实, 让人惊心动魄的看到生活的真实, 揭示人类生存的困境, 耐人寻味, 发人深思。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 自从有了人类, 沟通的需要也便随之产生。它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思想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成为一种必须的、无处不在的活动。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 通讯和交通工具日益发展, 每个人都在忙着各种事情或者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电脑、电视机……前, 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却越来越难, 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人们心理上的空虚、焦虑、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我们不停地在打着电话, 不停网聊的同时却发现彼此之间见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少, 尤其像“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这些特殊群体。如何有效的沟通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家庭气氛才能融洽而温馨, 儿童才能有一个心灵的港湾, 健康快乐成长, 社会也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摘要:皮兰德娄是20世纪欧洲戏剧史上一位备受瞩目和争议的剧作家, 其代表作《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塑造了六个精神世界丰富, 独特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关系复杂, 争吵不断, 充满了无法避免的悲剧性冲突。本文从艺术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试图探讨该剧所揭示的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沟通的困境, 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观察去理解,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沟通, 这才是生活的真相。《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通过几个人物的最主观的陈述, 揭示了最客观的真理, 从而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关键词:艺术真实,《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沟通

参考文献

[1]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2]吴正仪.皮兰德娄戏剧二种[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篇4: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摘要:《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一部集中体现了其人生观的作品。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王尔德主张戴上各种面具伪装自己、在艺术和生活中追求唯美以及认同同性恋的复杂人生观。王尔德的人生观折射到其作品中就成为王尔德式的艺术观,也因此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面具;唯美主义;同性恋

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5—0125—04

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名噪欧美的剧作家、诗人、小说家和文艺批评家,他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与唯美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人生是一出或长或短的戏,也许使得观众打盹,也许博得满堂喝彩。而时间是一位忠诚而正直的评论家,它会告诉人们究竟哪出戏中的主角最具价值。经过百年的历练,奥斯卡·王尔德今天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这位在文学浪潮风头浪尖上跳舞的舞者,在唯美主义阵营中摇旗呐喊的旗手和在同性恋运动中努力抗争的精神偶像,留给后世的财富远比他曾经拥有的多得多。他曾说:“人生的目的是自我发展。充分表现一个人的本性,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目的。”其实他一生的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他的人格魅力,施展他的创作天才。《道连·格雷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一部集中体现了其人生观的作品。本文拟从面具观、唯美观以及同性恋理想三方面解读王尔德对于人生的态度,以及这些态度对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一、戴着面具跳舞的人

在艺术创作中,作家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戴上不同的面具。在隐藏和保护自我的前提下,做到既能巧妙地表达思想揭示真理,又能肆无忌惮地讽刺社会和揭露罪恶,使“正派者以此为鉴,负罪者改邪归正”。这就是王尔德所提出的面具观。他说:“当一个人亲自讲话时,他最不是自己。”。《画像》就是在他独具匠心的面具伪装下,揭示道德败坏必遭惩罚和上流社会丑恶面的力作,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部作品窥视到多重面具下的王尔德。

一方面,王尔德在自序中就详尽地阐明了他的面具观。他说:“艺术的宗旨是展示艺术本身,同时把艺术家隐藏起来。”“艺术把艺术家隐藏起来的程度远远超过把他展示出来的程度。”这部小说的一个功能在于揭示了道德败坏要遭惩罚的这一真理。小说中的主人公、“的确美得出奇”的贵族青年道连在看到画家贝泽尔为他画的肖像画后,又经受不住享利巧舌如簧的诱惑,深深地陷入痛苦于自己青春美貌的短暂易逝的感慨中,最后出于对美的逝去的恐惧,愿意用自己的灵魂和上帝做交易,以换取永恒的美貌。但是,“事实上,他的美貌不过是一张面具”。面具下的道连沉溺于对美的追求,置道德廉耻于不顾。在王尔德的笔下,道连美貌青春的面具其实是其罪恶的意象物,承载着道连的罪恶。而正是道连面具使他在罪恶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最终陷入死亡的深渊。对此,美国雷纳·韦勒克说《画像》“展现了一幅道德败坏遂遭惩罚的寓意画”,极为精僻地点明了该小说的主题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作用。而它的另一功能在于讽刺和揭露了当时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上流社会,把矛头指向了整个社会的时弊和丑恶。在小说第十二章中,道连说:“中产阶级在饭桌上吃得酒酣耳热的时候,就要宣扬他们的道德偏见,对上等人的所谓秽闻窃窃私议,以此显示他们也是出入上流社会的,同他们所毁谤的人关系密切。在这个国家里,一个人只要有点与众不同,有点头脑,立刻就会招来一班蠢货的造谣中伤。其实,那些标榜道德高尚的人自己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老兄,你别忘了我们生活在伪君子的发源地。”贝泽尔答道:“我知道英国糟得可以,英国绝不是什么君子国。”在第十一章中,王尔德又这样写道:“在社会上,至少在上流社会,人们总是大不愿意相信任何有损那些既有钱又可爱的人的名誉的话。人们本能地认为,气派比道德重要得多,再高尚、再可敬的品性也永远不如家有一位好庖厨米得吃香……亨利勋爵说过,甚至最伟大的德行也补救不了半冷不热的汤菜。”王尔德在小说中强烈地表现了对上流社会的憎恶,正如小说第一章所公开说明的:“英国的民主派对于他们所谓的上层阶级的劣根性深恶痛绝,我也颇有同感。老百姓把酗酒、愚昧和道德败坏视为他们所专有。

另一方面,可以说,王尔德在这部小说中利用艺术的手法展现了多重面具下的自我。

就人物而言,这部小说似乎是关于三个男主角和一幅画像的故事,小说的三个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代表了作者那复杂、矛盾、变异的三个不同自我。王尔德曾经说过:“贝泽尔是我心目中我的形象,亨利勋爵是世人心目中我的形象,道连则是我但愿自己能够成为的形象——只不过不要他那样的年龄。”由此可见,这三个艺术形象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却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王尔德的一个侧面:贝泽尔的真挚,亨利的玩世和道林的放纵。贝泽尔是带着艺术家面具的王尔德,亨利是戴着唯美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宣传者面具的王尔德,而道连是戴着生活体验者或是理论实践者面具的王尔德。套用弗洛伊德的观点,道连、亨利和贝泽尔分饰自我、本我和超我。小说中这三人的矛盾冲突也正是王尔德不同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王尔德生活的时代中,世人眼中的他就是一个矛盾复杂的形象:既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批评家和作家,又是一个美学小丑;既是社会反叛者,又是时尚追随者;既是一个花花公子,又是一位先知。而王尔德不仅从不否认自身的矛盾性,还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扮演好这些角色,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对象选择适合的面具戴在自己身上。因此他就像是上流社会身体里的肉刺,在鄙视和鞭笞其虚伪本质的同时却不可救药地从属其中。

二、唯美主义的狂热追随者

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旗手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王尔德从理想与现实、艺术和生活的矛盾冲突中努力寻求一条唯美的创作之路。首先,《画像》中的男性人物形象,都只是侧重于人物单面着色,来表现出他们最显著的特征,可以说这些人物在王尔德的画笔下被“典型化”处理了。这种理想人物化,人物理想化的创作方式,被视为是唯美主义者从艺术之美中抽取“美的因素”。可以说,这些人物虽然都是“变形人物”,却表现了王尔德对于复杂人性唯美化处理的手法。而人物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则带有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其次,小说对于生活和艺术矛盾的处理也表现出王尔德对于现实与理想关系的缜密审视。他认为:“一切坏的艺术都是返归生活和自然造成的,并且将生活和自然上升到理想的结果,生活和自然有时候可以用作艺术的部分素材,但是它们对艺术有任何用处之前,它们必须被转换为艺术的常规。艺术一旦放弃它的想象媒介,

也就放弃了一切。”小说中,王尔德把女演员西碧儿刻画成一个艺术美的实现者。当她站在莎剧的舞台中央,就像是莎翁笔下的人物穿越时空活生生地来到我们面前。如果她忠实地摹仿艺术,她就能收获爱情和幸福;可当她否认了艺术之美而追求生活的真实时,她就只能啜饮痛苦和死亡。对于她的人生,王尔德尽其所能地表达了对艺术之美的狂热追求。所以,在他眼中,也许西碧儿之死真的有几分咎由自取吧。但王尔德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感悟是伴随其冲突的发展而不断升华的。小说结尾部分,道连对自己的灵魂反思——“对他来说,美貌不过是假面,青春是一种讽刺,充其量青春是什么呢?是一段幼稚不成熟的时期,一段情绪浅薄、思想病态的时期,为什么他老是穿着青春的外衣呢?青春已经损害了他。”这时,我们不难猜测,在王尔德心中是否也在对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审视呢?而《画像》这部作品本身也成为了唯美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观互相较量的一块重要阵地。反理性倾向、享乐主义和消极厌世情绪是唯美主义文学的三大表征。当亨利对道连的青春美貌鼓起如簧之舌大加恭维并且宣称“一种新的享乐主义—这是我们时代的需要。你可以成为它的有形的象征”时,代表着当时英国资产阶级贵族自私自利、个人至上、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思想和颓废心理的艺术形象也就跃然纸上。道连和亨利有着相同的阶级和精神素质,故而二人能够产生思想的共鸣,而这也正是身处下层阶级的艺术家贝泽尔无法做到的。透过道连和亨利的人生态度,我们不难窥探英国贵族阶级腐化堕落的生活和享乐主义的心理,也充分体现了其寄生和腐朽的本质。

王尔德之所以能够作出如此一针见血的刻画,与他本身处于这一阶层且又崇尚及时行乐的个人主张不无关系。历来被视为“颓废派”作家的王尔德,在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消极悲观情绪。《画像》结尾道连遭到艺术美的“报复”,在他把匕首刺向画像的同时,却刺中了自己的灵魂。虽然表面上似乎是艺术美的胜利,它惩罚了美的叛徒,保持了自身的独立和完整。实际上,它的胜利带给人们的不是希望的曙光,而是不幸的哀吟。美的捍卫者贝泽尔的死亡,而诱惑者亨利还在等待去引诱下一个道连去背叛艺术美,可见艺术美未来的道路何等艰辛和凄凉。王尔德悲观的情绪笼罩了小说的后半部分,表现出故事的结局并非是艺术美的胜利,而是道德恶的胜利。

英国评论家麦克斯·比尔波姆说:“早在一八八〇年以前美就已经存在,但让美登台亮相的却是王尔德。”可见王尔德被认为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锋。王尔德唯美主义作品的内在实质紧密地联系着他的人生态度,而生活中的王尔德也不遗余力地身体力行其唯美宣言。王尔德在学生时期就富有智慧和空想力,他把牛津大学的小居室装饰得像周围的环境一样美:房间墙上涂满了美丽的色彩,台子上和书架上放满了古玩;而他自己呢,则常常穿一身天鹅绒的衣服,宽领汗衫,倒折领口,打一条一样的领带,手里拿一朵向日葵或百合花。对于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希腊旅行。沈泽民认为:“这一次旅行虽然不能把他造成一个健康的异教徒,却把他平日梦想中的美境大大地证实了,并且还给他看了许多平时他梦想不到的美,王尔德自己曾说从此番游历之后,他把忧愁的崇拜一变而为美的崇拜了。”他穿着奇特,像一个别出心裁的花花公子,他对装饰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对于美他具有天生的嗅觉,他的一切行为仿佛都超出常人的理解。王尔德到伦敦时,接受了作为新鲜事物的印象主义画家惠斯勒的艺术观点,他从一个对传统美学的拥护者转化为唯美主义的倡导者。王尔德对此发表了很多演讲,并且身体力行,他穿着华美繁复的服装,留着染成栗色的长发且举止娇揉做作,像一个从历史书中跑出来的典型人物。他以此表示一种追求纯粹美的旨趣和倾向——唯美倾向。唯美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理念,还是唯美主义者所尊奉的生活观、人生观,无论在生活上还是作品中,王尔德都实践自己的美学观。

三、不敢说出名字的爱

《画像》在1890年被登载在《利平科特月刊》上时,就因为有涉及不道德主题之嫌而遭到大众舆论的强烈谴责和猛烈抨击。其中关于男主人公道连与同性之间意义不明的感情问题,则被王尔德定义为“不敢说出名字的爱”。在审判王尔德的法庭上,当他被公诉人问到:“‘不敢说出名字的爱是什么?”时,王尔德回答道:“本世纪的‘不敢说出名字的爱指的是一个年长男子对一个年轻男子的深刻爱情,比如大卫和约拿单之间的关系,还有被柏拉图视作他哲学基础的情感,与米开朗琪罗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所表达的感情。它是一种深刻的精神之爱,既纯洁又完美。它主宰和渗透了伟大的艺术品,比如莎士比亚和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它美丽、优雅,是爱情最高尚的形式。它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成分。它是精神的,它常常存在于一对年长和年轻男子之间,年长男子拥有智慧,而年轻男子则拥有青春的所有快乐、希望和魅力。世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们嘲笑它,有时还因此给人戴上颈枷手枷示众。”由此可见,“不敢说出名字的爱”实际上就是成年男子和年轻少年的同性之爱,而《画像》正是体现了作者的这种同性恋理想。主人公的名字“道连(Dorian)”暗示了希腊的同性恋。据说是一支名为多利斯(Doris或Doria)的部落把同性恋引进了希腊。而对于道连外貌的描写,在小说中多处都提到了几个古希腊神话人物或历史人物,如:阿多尼斯、那西塞斯、安提勒斯(他们像道连一样年轻貌美,但都是陷入同性爱的少年。)。在《画像》中,通过对道连、贝泽尔和亨利三人之间的同性恋关系的暗示,不仅体现了王尔德的同性恋美学观,也映射出他的人生体验。道连不仅像那西塞斯那样爱上了自己的美貌,同时也被别的男人(贝泽尔和亨利)所爱着。亨利身披着道连生活导师的外衣,骨子里却充当像撒旦一样诱惑者的角色。他一面把“将生命当作艺术品”的论调强加在道连身上,给他灌输各种享受人生的大道理,一面鼓吹“把生活从目前正在复活的粗鲁丑陋的清教主义那儿拯救出来”的新享乐主义,即王尔德所期望的自由选择性伙伴。在他的精神导引下,道连完全失去了理性的判断,逐渐变成了一个冷酷、自私、无视他人痛苦和死亡的被引导者。他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去不停寻找新的感官快乐!”。相对于亨利对道连爱恋中的奉承与诱惑的意味,贝泽尔却是被动而崇高地爱着道连。他的爱是一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欲念的、柏拉图式的爱,他像慈爱的上帝一样去引导道连。他深知社会舆论对于同性恋的不齿与排斥,却无法摆脱道连青春美貌的吸引,因此造成自己内心的内疚、压力与恐惧。

在现实世界中,王尔德更像《画像》中的亨利,他和其挚友道格拉斯的关系,却如同画家贝泽尔和道林一样,贝泽尔对道林所说的:“你已经成了我看不见的理想的可见的化身。”与王尔德在给道格拉斯的信中所说的“你是一切可爱东西的化身”表

达的实际上是同一思想。王尔德的同性恋身份也成为日后《画像》备受人们诟病而且一度被列为“禁书”的重要原因。他幼年的经历使他的性格有些女性化,对男人强壮的身体有着潜意识的向往,但他同时又憎恨这种身份。这种与生俱来的似乎命中注定的倾向是王尔德自己也无法克服的。在电影《王尔德》中有一段是王尔德的妻子来监狱看他时,他们的一段很感人的交流。王尔德说到他的困惑:我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如果我能选择自己的本性……可是,不管本性如何,必须遵循它,否则,我们的生活更要充满谎言。同性恋作为一个众人忌讳谈论但又的确在现实中存在的个人的情感,成为表现对现实反叛,追求完全的个性的最好题材。这亦与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美学观不谋而合。虽然王尔德赞赏同性恋,但是在小说中却没有明确的描述。这一方面是迫于社会压力,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男子同性恋的地下活动十分活跃,而且出现了很多同性恋小说以及同性恋者的自传。像弗兰克·哈里斯的《我的隐秘生活》、杰克·索尔的《平原城市的罪恶》等。在当时颇有名声的《特伦尼》这部小说中作者让主人公以自杀解决同性恋者面对的困惑。所以当时同性恋小说已经不再是个新鲜事物,但对同性恋的描绘仍然受传统道德的约束,所以同性恋者也依然面对很多苦闷。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道连的苦闷看到王尔德自己作为一个同性恋者不被理解的沉重心情。他作为一个被边缘化的群落中的一员,同顶一片蓝天,生活却是如此的尴尬。他希望通过作品可以让人们理解道连的行为,也就是他自己的行为。

王尔德的一生有如漆黑夜空中一簇簇的烟火,哪怕是瞬间的璀璨也遮盖不了它的光芒。他的人生冲突不断,高潮迭起,是一部拥有无数闪光点的人生悲喜剧。王尔德人生的大舞台上不仅有他呕心沥血的伟大作品,还有他用生命谱写的命运之歌,更有他灵魂深处不能说的秘密。他的作品涵盖了他的人生,而他的人生又是他最伟大的一部作品。随着时光的推移,王尔德及其作品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世人的肯定。让我们以理查德·依曼的评论作为结语: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但更多于属于维多利亚那个时代。现在,远离了那些丑闻,岁月肯定了他最优秀的著述,他安静地来到我们面前,杰出而高大,讲着寓言和哲理,欢笑而又哭泣,如此娓娓不绝,如此风趣不俗,如此确凿不移。

参考文献:

[1]RICHARD ELLMAN,Oscar Wilde[M],NewYork:Vin-tage Books,1987

[2]王尔德全集·小说童话(1)[M],荣如德,巴金,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

[3]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M],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LAMBOURNE,LIONEL,The Aesthetic Movement[M],London:Phaidon Press,1996

[5]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M],孟宪华,译,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6]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7]MONIGOMERY H,Hyde,The Trials of Oscar Wilde[M],London:William Hodge,1984

篇5:感叹人生如戏的说说

2.风雨同舟你不陪,荣华富贵你是谁。

3.请不要说我变了,因为我没变,只不过懂得了,别人怎样对我,我就该怎样去对待别人。

4.如果你觉得生命里的每扇门都被关上了,那请记住一句话:关上的门不一定上锁,至少再过去推一推。

5.你只能折腾到在乎你的人,对于不在乎你的人,忘记了你的人,你的所作所为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6.有时候,你不得不假装很快乐,只是为了不让别人问你怎么了。

7.别人觉得你太“高冷”,你觉得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其实你只是自卑而已。

8.我是很会考虑别人感受的人,所以一般说话都不会让人难堪,如果哪次我说话让你不舒服了,别多想,我就是故意的。

9.原谅我盛装出席手握水笔眉头紧锁奋笔疾书只为帮学霸垫底。

10.世界上最恶心的事情,就是你看见了一个人虚伪的一面,可是其他人没看见,他们以为她就是表面上的那么美好,然后你就变成了其他人眼里的心机婊。

11.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哽咽的时候是不是很难受,章鱼有颗心脏,心痛的时候是不是要疼上倍,骆驼有长长的睫毛,想哭的时候不能说眼睛进了沙,蛇没有宽宽的肩膀,她累的时候给不了能够依靠的温暖,小强有两个大脑,孤单的时候会不会一起想着谁,我心里有一个你,你是不是仗着这点把我往死里伤。

12.羡慕那些一沾着枕头就能安睡的人和那些决心放手之后就不再回头的人。

13.后来,我开始试着为自己而活。

14.青春是一段容易动情却总是受伤的年龄。

15.我上辈子可能是碳酸饮料,一见到你就开心的冒泡。

16.没有什么错过的人,会离开的都是路人。

17.我喜欢听歌,也喜欢独处,喜欢安静却也害怕孤单,我喜欢笑,可惜脾气不温和,我想成为荆棘又不想伤害他人。

18.你说人山人海边走边爱怕什么孤单,我说人潮汹涌都不是你该怎么将就。

19.本人已死,有事烧纸;小事招魂,大事挖坟。如果请我吃饭,请敲碑,听到‘嘀’的一声后留下你的口讯,今晚点准时赴宴。

20.有的时候,你心里有场海啸,可你静静站着,没有让任何人知道。

21.我可以很久不联络你,但当别人谈及你,我会如条件反射般侧耳倾听,我曾想,因为我们相似,但后来才明白,也正因为如此,当彼此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生活,我选择不联络你,不去打扰你,不为彼此造成困扰。

22.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定要跟我说,我可不想让别人安慰你。

23.能跟你一辈子的人就是:理解你的过去,相信你的未来,并包容你的现在的人。

24.一路走来,我不优秀,但我善良不虚伪,我有话直来直去,做事坦坦荡荡,我不聪明,但我肯定不傻,很多事,我都能看明白,只是不想说而已,因为人太聪明了会很累,有时糊涂一些更快乐,我不喜欢勾心斗角,也不喜欢被算计,更不喜欢假惺惺,我喜欢真实的人,不挖苦,不讽刺,不玩心计,真诚的对待,对我真的人我会好好珍惜。

25.离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

26.别多想,有些“晚安”只是为了让你早点闭嘴。

27.平时疯疯癫颠的和人笑和人闹,不过就是不想一个人孤单而已。

28.如果你不能接受最差错的我,你就不配拥有最好的我。你在我最低俗的时候离开,就不要在我辉煌的时候回来。

29.人的出场顺序很重要,陪你喝醉的人注定没办法送你回家。

30.哪怕只有一次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

31.别以为全世界都遗忘了你,其实世界根本就没搭理过你。

32.被人嫌弃得滋味就像是吃了屎一样,可你偏偏不知道屎是什么味。

33.要让别人羡慕一下,太容易了,装一下就可以了,但要让自己都羡慕自己,则需要舍去很多东西,拒绝很多东西,懂得很多东西。

34.值得被珍惜的是那个对你说了晚安,就真的去睡了的人。

35.忘不了旧爱又哄得住新欢的人最可怕。

36.这些年来我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认真你就输了”,说的好像你不认真就会赢似的!

37.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38.对一个人真正失望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发生的事再也不想让你知道,同样你的事情我也一样完全不想了解了。

39.我们不能因为过程充满坎坷,就否定了所有的努力和过去。

40.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41.没有钱,你拿什么呵护你的亲情,支撑你的爱情,联络你的友情,靠嘴吗?别闹了,大家都挺忙的。

42.一段感情,要不要复合需要犹豫时,就千万别复合。

43.不见血的伤口,最疼;无法言喻的情,最深;脱离现实的梦,最美;止于唇齿的话,最真!

44.又懒又不努力的你,还埋怨自己不够优秀,真矛盾。

45.我不介意有人试图了解我 ,但我厌恶任何什么都不知道,就自以为很了解我的人。

46.劝得了别人的话,却从来说服不了自己。

47.不要轻易虚度每一天的光阴,因为那都是你余生中的第一天。

48.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49.别去打扰一个不愿意理你的人,难受的始终是自己。

50.不要因为打折就去买不需要的东西,不要因为空虚就去爱不合适的人。

51.悲伤分享错了人,就成了矫情。

52.如果什么事都可以原谅,世界上就不会有眼泪了。

篇6:人生如戏的诗歌欣赏

是一场久看不厌地大戏,

戏里有我、有你、有他,

生旦净末丑,

扮演者不同的角色。

人生如戏,

是一场经久不衰地大戏,

在戏里品味着,

酸甜苦辣咸,

只有自己知道它的滋味。

人生如戏,

是一场看也看不完地大戏,

刚刚结束,

又开始了新的剧情,

生活就是这样。

人生如戏,

是一场永不落幕地大戏,

你我他是戏中扮演者,

有好有坏,

生活也是这样。

人生如戏,

是一场大的不能再大的戏,

随着剧情变化而变化,

其实细想一下,

我们的生活不也是这样吗?

人生如戏,

强者把它看透,

弱者当成儿戏,

我们不应消磨时光,

好好品味这场戏。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我要把它看透,

我要把它读懂,

我要慢慢品味。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我要认真扮演它,

走好每一步,

篇7:人生如戏的座右铭

天天听着这些话,我从胆战心惊、张皇失措,到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甚至生出厌烦,想着不学了!不干了!这是我每天都要在内心狂爆的话语,真的烦死了!我每天都想对他们说,但我不能,因为我在暴躁的同时也深深地明白他们是为我好。所以我忍耐,我学习,但厌倦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在每一个有风的夜里生根发芽,在每一缕灯光下抽条茁壮,在每一个公式里日益膨胀蔓延。我没法控制也没法阻止。我想逃脱,但怎么办呢?直到那天我才明白……

“你怎么死气沉沉的,一点朝气都没有?能不能像个青春蓬勃的少年?我比你大二十多岁,却比你有活力……”听着老妈喋喋不休的念叨,我一边百无聊赖地拨着被青菜汁浸得发绿的米饭,一边嗯嗯地应着,心想我天天闷在房里写作业能不颓嘛,太无聊了。很快,我似乎被数学公式和英语句法搞得抑郁了。

“…嗡…嗡…嗡…”手机发出来电的呼唤,我一边好奇地从饭桌边起身一边想:有谁找我呢?应该又是补习班的电话吧?

“喂?是XX吗?我是YY,我们在万科这边,准备玩密室逃脱,顺便给XY送行(我们宿舍有人下学期要出国),宿舍里其他人都来了,你来吗?”

我还没来得及出声,对面就迫不及待地发出了邀请,我兴致冲冲地刚想说好,但一想到我的期末考成绩就闭上了嘴,改用询问的口气问了问爸妈。看着我渴望的小眼神,他们终于还是艰难地点了头,但还加了一句话,“这是你这个暑假最后一次出去玩,之后就给我认真学习!”

我忙声应好,急匆匆地随便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走在去地铁的路上,她们打电话催一次,刚坐上地铁又打电话催一次。好不容易和她们见了面,发现居然连票都没订,晕死。不过还好,刚放暑假没什么人来玩,一下就订好了。

老板问我们有没有人玩过这个游戏,我们七个人中只有XY玩过一次。老板便给了我们一个对讲机,说有疑问就可用这个联系他。我们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走进了密室,然后老板把门锁了,告诉我们时限为一个钟,计时从告诉我们规则开始。

“现在我告诉你们规则,不能使用通讯设备上网查找攻略或把答案发到网上,你们密室的主题是‘寻回’,现在你们在一条行驶在汪洋中而且船长跳海身亡的船上(什么奇怪的设定!),你们需要成功拨打求救电话,然后才能成功逃脱。项目一共有十关,有些可以同时进行,分工合作最好,你们人也够多,难度系数五颗星。好好想想,不要放过任何细节,还有,天花板和地毯没有线索,要注意保护器材。”说完,老板的眼睛就消失在小窗中。

小小的房间挤着七个人,就算开着空调也显得有些闷热,除了略显激动的细琐的交谈声,居然没有人有动作,三秒后却像打开了某个开关一样,大家都一窝蜂地涌到第一关的前面,七双明亮的眼睛紧盯着不停闪动的红绿蓝黄灯,要记住它们闪的顺序才能打开第一扇暗门。有人默默地掏出手机开始录像,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挡在她面前防止她被摄像头拍到,只说不要发上网,没说不可以录像(我想那时候我们的表情一定都是偷笑)。

使用小聪明绝技进入了第二关,进到小密室后都懵了,全都是需要密码才能打开的铁门和宝箱,然而我们什么线索都没发现。时间无情地溜走,十分钟过去了,除了几个装饰品可以拼成毫无规律的数字和字母,我们没有任何发现。又是五分钟过去了,我们开始的激动和好奇都不见了,大家都陷入一种焦急而又求救无门的情绪中。我们好像真的变成了那几个迷失在水天一色的汪洋中,绝望又不愿放弃的海员,无力感与胜负欲交织在我们心中。

如何才能逃脱困境?这和我挑战高考、打拼学习的感觉何其相似!时间消逝我无力,渴望成功却又夹着丝丝恐惧——对失败的恐惧。如何才能逃脱恐惧?不知不觉间,我们都有些沉不住气了。空调温度明明没有变,可我的身上却不断地淌出汗滴。

“~嘶~嘶”XY手上的对讲机发出一阵噪音,“有人吗?听到了吗?看你们都没动了,是不是找不到线索很灰心啊?我都说了,注意细节,仔细想想,很简单的。注意按键,注意细节。时间还有,不要太着急。over”

经过短暂交谈,我们又重新划分了工作。冷静分析之后,做事的条理果然变得清晰起来,不一会我们就找到一个突破口,这种情绪渐渐感染了我。我积极地探索,我离答案越来越近。向前向前,我的舍友打开了宝箱,发现了……天哪,一只断手!“啊!~~”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在我耳边响起。啧,害得我什么都没看清就跟着一起叫,有失风度。我慢慢转过头,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隔壁玩密室的人听到我们的尖叫声,好奇地问:“诶,你们玩什么呀,叫这麽惨。我们的主题是‘荒村’,四间的连环密室”听到人家这么高逼格名字,我们悄悄地吐了吐舌头,说没什么,说完又不约而同地笑起来,并和隔壁的攀谈起来。至于那只断手,刚开始我们以为只是用来营造恐怖氛围的道具,没想到是用来开启船长的死亡日志的指纹密码,真是难料。

最后的最后,我们超时了,在老板的帮助下我们终于“寻回”成功,从密室成功逃脱。虽然过程很艰难,但也很有趣,时时充满着挑战。想逃脱就只能前进,向未知的领域前进,挑战恐惧和无力,只有这样才能脱险成功。真好,看着窗外浮着的大团白云。我的心境豁然开朗。我逃脱了心的枷锁,我的心正在向前。

对于学习,我浮躁的心也陷入沉静,那棵厌倦的树好像变成了我攀爬的目标,变成了我前进路上的垫脚石。高考对于我来说仍在逃脱中,过程虽然艰辛又漫长,但我已经学会了面对,也掌握了方法——不断前进,探索成功;为了逃脱困境,我正在向着未来无畏地前进。

篇8: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艰难的选择

1982年,13岁的李宏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省乾县戏校,专攻小生、须生。由于她扮相俊美,加之对表演艺术准确的领悟,在诸多同学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在演出中先后饰演了秦腔传统戏《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软玉屏》中的丁守梅、《春江月》中的柳宝、《八珍汤》中的常天宝和《湖阳春梦》中的宋弘等性格各异的戏剧人物。她在舞台上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对人物内心的准确把握,奉献给观众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1986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考入了甘肃省平凉地区灵台县秦腔剧团,成为一名正式演员后,她更加珍惜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也更加勤奋努力,很快在表演上就有了长足的进步。1988年在平凉地区青年演员大奖赛中,凭借传统戏《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一角荣获优秀表演奖。

正当艺术之路在她面前刚刚铺展之时,为了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追求幸福生活,她放弃了灵台县秦腔剧团的正式工作,放弃了大舞台,来到了西宁,走上了《艺苑》、《茶社》的小舞台,艺术造诣非但没有提高,反倒是丢弃了许多。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为了爱,她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艺术,然而谁知生活中的爱却抛弃了她。她曾迷惘、颓废、郁闷,也曾想过以结束生命来告诫世人爱的浅薄、爱的轻率、爱的欺骗、爱的不真。但一想到年幼的孩子,酷爱的秦腔和舞台,经过痛苦、艰难的抉择之后,她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重返秦腔戏剧舞台。

不懈的追求

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困惑之后,李宏变得更加坚强,也更加勤奋。2005年,当时的西宁市秦剧团为她再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戏剧舞台,她充分利用自己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悟性,勤学苦练声腔和身段,虚心向戏剧前辈和老师学习和讨教,细心揣摩,潜心钻研,从老艺人的遗韵中汲取养分。先后在《周仁回府》、《火焰驹》、《五典坡》、《打金枝》、《葫芦峪》等多部传统戏中担纲主演,通过这些剧目的演出,她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也使她在戏剧艺术表演上日渐成熟。

2007年,她以移植剧《司文郎》一剧参加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戏剧红梅大赛”,一举夺得了“红梅大赛”梅花金奖。《司文郎》是以《聊斋》中的故事为素材,经过作者大胆构思、新编的一出“鬼”戏,剧中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人间悲剧,具有较强的讽喻意味和警世作用。这个故事发生在“阴”“阳”两界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主要人物亦人亦鬼、忽女忽男,整个舞台空间处在真、假、虚、实相互交替的变化之中,展现了一个普通而离奇、严肃而荒诞的故事。李宏在该剧中饰演宋九郎,宋九郎因身处阴阳两界,角色中运用了大量的水袖功来表现亦人亦鬼、忽女忽男的场景。为了演好该角色、练好水袖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外要练功,内要练心”,练功和练心相结合。在大赛上“水袖”随着她的唱腔、念白、情感,表现出如泣如诉或奔腾激昂的情绪。正是她扎实的基本功和内在的心劲打动了大赛评委和观众,使李宏在戏剧艺术的道路上迈上了新的台阶。

2008年,她对秦腔艺术的执着博得了著名秦腔艺术家李爱琴的厚爱,收她为徒,并排演了全本《周仁回府》,她成为了目下唯一一个李大师排演全本《周仁回府》弟子。2009年5月她被陕西省振兴秦腔委员会评定为秦腔名家流派李派传承人。

圆梦的泪水

李宏时刻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艺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在戏剧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追求与探索。“天道酬勤”,在四年的时间中,她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技艺含量越来越高,而且情感表达也越来越准确和细腻。在成为著名秦腔艺术家李爱琴爱徒之后,她“如鱼得水”,为了向艺术的更高殿堂再迈进一步,主动向团里提出举办“个人戏剧专场”。对于西宁市戏剧团来说,举办个人专场已不是第一次,曾为张晓桃、焦可印伉俪从艺四十年和梅花奖得主屈巧哲举办过戏剧专场。但是为一个还不鲜为人知的、名气还不很宽泛的青年演员举办个人戏剧专场这还是第一次。在剧团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秦韵情李宏戏曲专场演出”于2009年10月16日在青海武警总队礼堂举行。

李宏戏曲专场演出了《司文郎》、《打镇台》和《陆游与唐婉》。在《司文郎》中,她的水袖花子舒展、轻松,通过掷袖、抛袖、拂袖、背袖、翻袖,表现了宋九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愤怒、不满、嗔怒、沉思、悲愤、幽怨和凄凉的心境。在《陆游与唐婉》中,力求飘逸、洒脱、儒雅、大气,在声腔的运用上采用了轻声与强音吐字和轻音行腔,凄美而又准确地刻画了陆游此时此刻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在《打镇台》中,她很好地运用了戏剧中的“唱、念、做、打”,通过这戏剧中的“四功”很好地把握住了王镇的性格特征、感情变化的脉络和内心十分强烈的冲突。她的表演中不仅看到了秦腔艺术固有的法则脉络,同时也能感受到秦腔艺术创新的轨迹。

李宏戏曲专场演出获得成功。在舞台上当她手捧着一束束鲜花和馈赠的字画时,泪水夺眶而出,这泪水中包含着艰辛付出、关爱理解,也包含着收获和感激……

在二十多年的秦腔艺术生涯中,李宏不断历练、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寻觅,在汲取秦腔艺术丰富营养的同时,融入了其他戏剧门类和声乐之精华,很好地完成了自我一生活一心象一自我感觉—形象这一历程,并将内心体验和精美的外部表现有机结合,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情感真挚的艺术形象,架起独有的通向戏剧角色的桥梁。

时光荏苒。愿李宏的艺术天分,如顶天之树,随着岁月枝叶愈茂、花开愈盛,在艺苑的广阔天地里精益求精,再接再厉,收获硕果,用更高水平的表演技能去赢得观众,真正做一名观众喜爱的好演员。

上一篇:告别2017迎接2018说说下一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