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4-06-01

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精选6篇)

篇1: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固原市农业机械财政投入分析

摘 要

农业机械化对对促进粮食增产、提高农业总产值、降低农业劳动力使用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优化种植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固原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发展水平低,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和自治区在这一领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一政策有力促进了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逐步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保障了粮食增产和农业稳定,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真正使农民得实惠、农业得发展、企业得效益,农机装备总量逐年稳步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农业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农业产量快速增加,为固原市农业发展带来重要意义。

关键词:固原市、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分析 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制约突出,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硬约束趋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家庭规模经营小,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严峻挑战。“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方面,要提高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的农机装备数量,加速机械替代农业劳动力的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科学合理配置农机装备,提高农机装备使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通过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现补贴精准到位,提高财政投入效率,促进农机装备应用与生产向数量质量并 1 重,机械化作业向全程、全面发展,整体上向优质、高效的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运行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杨敏丽 2015-04-18)财政部表示,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了217.5亿元(人民币,下同)贴补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近600万台(套),惠及382万户农户。凭借资金支持,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部表示,2013年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将超过10.6亿千瓦,同比增长3%;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59%以上,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同时,农机工业也因此受益。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6%,高出全国机械工业行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农机购置补贴设立于2004年,是中国政府对农业的四项直接补贴之一,补贴标准由中央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该补贴已逐步覆盖主要农业机械种类,范围扩展至全国所有农牧业县,资金规模也逐年增加。政府计划通过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同时扩大内需。据官方数据,这一补贴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2003年的35%提高到2012年的57%。财政部表示,为落实中共中央推动农业发展的“一号文件”要求,2014年将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李晓喻 2014.01.14)

目录

绪论..............................................................4 1.固原市农业机械化现阶段状况......................................4 1.1 农机化发展现状..............................................4 1.2 农机化财政补贴投入..........................................5 1.3 农机化财政补贴政策..........................................5 2.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意义及取得成就..........................5 2.1 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意义..................................5 2.1.1.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5 2.1.2.能够有效提升粮食产量...................................5 2.1.3.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6 2.2 农业机械化取得成就..........................................6 2.2.1.农业产值...............................................6 2.2.2.农业产量...............................................7 2.2.3.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7 3.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问题及遵循原则................................7 3.1 农机化财政投入问题.........................................7 3.1.1.财政补贴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7 3.1.2.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8 3.2 农机化财政补贴遵循原则.....................................8 3.2.1.目标清晰...............................................8 3.2.2.受益直接...............................................8 3.2.3.整合统一...............................................8 3.2.4.操作简便...............................................8 4.农业机械化财政补贴改进措施......................................8 4.1 改善农业补贴管理,保护农民利益..............................8 4.1.1.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法规...................................9 4.2.2.建立农业补贴综合管理体制.................................9 4.2 增加补贴额度改进补贴方式....................................9 4.2.1.积极推行财政对农户直接补贴公示制度.......................9 4.2.2.通过财政补贴,建立对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9 4.3 在补贴对象上实现从全面补贴向重点选择的转变..................9 4.3.1.注重对农业保险业务亏损的补贴.............................9

4.3.2.重视对农村人才引进、培养的补贴...........................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绪论

为全面掌握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今后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通过对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从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老旧农机装备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固原市农业机械化现阶段状况

1.1 农机化发展现状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相比中北部黄河灌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落后,2013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4.68万kW,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52.76%,拖拉机拥有量达到4.11万台,配套农机具6.20万部,配套比为1.0∶1.5。农用拖拉机在册管理3.80万台,入户率为92.5%;在册驾驶人员3.4万人,持证率为89.7%;检验拖拉机2.71万台,检验率为71.3%。农机管理机构实编人员170人,高级职称32人,占总数的18.8%,中级职称88人,占51.8%,初级职称22人,占12.9%,技工或工勤人员9人,乡级农机监理参公编制人员19人;45岁以上63人,占37.1%,35~45岁79人,占46.5%,35以下28人,占16.5%。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55个,从业人员964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44个,从业人员788人。

1.2农机化财政补贴投入

2013年自治区下达固原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4701万元,其中原州区1020万元、西吉县1228万元、彭阳县1048万元、隆德县890万元、泾源县515万元。2015年自治区下达固原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4570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4240万元、自治区补贴资金330万元。

中央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11大类31个小类102个品目机具。固原市用于拖拉机及各种农机具计划补贴资金3095万元、牧草机械210万元、玉米收获机械520万元、马铃薯收获机械750万元及补贴农机作业公司126万元。补贴重点是马铃薯生产、覆膜及残膜回收、牧草收获及包膜机械等特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今年自治区拟在原州区、西吉县和彭阳县实施农机深送整地作业3万亩,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 安排作业补贴75万元,鼓励有条件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承担农机深送整地作业任务。

1.3 农机化财政补贴政策

2015年宁夏农机补贴政策实施范围覆盖全区22个县(市)区和农垦系统,实施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包括种植施肥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等10大类27个小类79个品目。其中,一般机具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而补贴额低于500元的部分机具不列入补贴范围。

此外,凡购买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覆膜及残膜回收机械,牧草打圆捆、包膜机械以及枸杞植保机械、深松机,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再累加补贴20%。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深松机、水稻插秧机、免耕播种和植保机械敞开补贴。

据悉,2014年宁夏农机总动力达到80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22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9万台,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2、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意义及取得成就 2.1 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意义

2.1.1.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一个支柱型产业,农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近些年来,随着工商业的飞速发展,农业遭受到了比较大的挤压,加上传统农业的生产力较低,经济效益较低,也使很多农民放弃了土地,投入到了城市建设与工商业之中,导致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特别是在一些山区,由于机械化水平较低,体力劳动繁重,很多人都放弃了农业生产,这也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流失。

2.1.2.能够有效提升粮食产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够不断的提升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这在农业中也是一样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耕地面积的日益缩小,想要保证社会的安定与人们的安居乐业,除了依靠进口之外,我们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而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高、进度快、质量好、经济合算,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和农产品质量,提高了农机化水平,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比如采用机械化进行生产,可以进行有效的灌溉,提升灌溉有效性的实现,依靠机械化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科学的进行综合治理,另外运用机械化进行施肥,更可以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与吸收率,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提升粮食的产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都是提升农业生产价值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对于粮食产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2.1.3.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

随着三农政策的逐步深入,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也在逐渐的增大,另外加上“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们也都深刻的认识到了:农村要实现小康,关键要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靠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而这些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实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产技术的推广,需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农艺与农机相配套,只有农机发展了,农业综合机械作业水平提高了,这些高产、省工、节本的关键措施才能落到实处,这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做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实行,才能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当然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业劳动程度,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根本途径,这也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与生产力。所以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2.2 农业机械化取得成就

2.2.1.农业产值

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13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6.2% 其中:农业产值58.51亿元,林业产值4.53亿元,牧业产值25.3亿元,渔业产值0.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78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72亿元,增长6%。

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9.0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8.9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2.1元,比“十一五”末增加3621.8元,年均增长10%以上;以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对农业增加值占到82%。2.2.2.农业产量

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93.92万亩,比上年减少4.98万亩,下降1.2%。其中:夏粮面积为115.31万亩,减少10.28万亩,下降8.2%;秋粮面积为278.61万亩,增加5.31万亩,增长1.9%。全市粮食总产量79.86万吨,比上年减少0.6%。其中:夏粮产量16.72万吨,减少20.4%;秋粮产量63.13万吨,增长6.4%。全市猪、牛、羊存栏分别为17.92万头、36.06万头、86.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1.4%、下降3.4% 和增长9.3%;出栏猪、牛、羊分别为19.9万头、26.88万头、89.94万只,分别增长1.7%、7.3% 和14.7%;肉类总产量达到7.42万 吨,增长8.5%。其中:猪肉产量1.48万吨,减少2.9%;牛肉产量3.94万吨,增长12.9%;羊肉产量1.55万吨,增长12.6%。

全市养殖肉牛105万头,肉牛良种化率达到85%以上,黄牛冷配改良覆盖率达到95%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2吨以上,年加工精淀粉15万吨。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蔬菜产业提供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200元。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9.5万吨,粮、肉、蛋、奶、蔬菜、油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平稳。2.2.3.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

2013年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0.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143.98万千瓦,增长1.7%;汽油发动机动力3.78万千瓦,增长1.2%;电动机动力32.62万千瓦,增长0.4%。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4.11万台,增长3.8%;拖拉机配套农具6.2万台。耕整地机械3.18万台,种植施肥机械5.06万台,农用排灌机械3.58万台,收获机械0.68万台,畜牧养殖机械8.5万台,农用运输车5.97万台。农业机械耕作面积384.2万亩,机播面积291.57万亩,机电灌溉面积54.92万亩,机械植保面积61.03万亩,机械收获面积222.15万亩。2015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6.04%,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3%。

3、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问题及遵循原则 3.1农机化财政投入问题

3.1.1财政补贴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与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水平不高,补贴总量根本达不到WTO《农业协定》中“黄箱补贴”允许的8.5%的水平,并且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财政补贴数量虽不断增加,但间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地方财政补贴支农投入不足、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按照WTO《农业协定》我国可利用的支农补贴分为以下几方面:黄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提供直接支持的,必须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根据WTO黄箱政策规定,我国今后每年对农业的综合支持量不能超过48亿元人民币,而现有补贴大约平均每年仅276亿元人民币,离48亿元尚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即所谓的“绿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不直接提供支持的,不必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我国绿箱补贴量较多但结构不尽合理。如我国每年平均支出1514.2亿元人民币,主要对农业提供的“一般服务”补贴,达785.6亿人民币(95亿美元),占“绿箱政策”补贴的52%;其次是粮食安全储备补贴,约383.8亿元(46.4亿美元),占25%;自然灾害救济、扶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等所占比重较小,而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结构调整补贴等,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科目。3.1.2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

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主要涉及财政、农业、外经贸、粮食、民政和银行等部门,因政出多门,协调困难,交易成本高,时滞长,加之部门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寻租活动的影响,使得农业补贴中的“跑、冒、滴、漏”现象难以避免,从而降低了农业补贴的效率。另外,因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载体,许多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其运行成本都 比较高。如粮食补贴中,山东省每亩补贴的工作成本为1元。河北省在今年粮食直补工作中,县、乡、村三级共抽调2万多人,每人用了近6个工作日。一般一个乡镇的直接支出费用为2万~3万元(不含人工),直补工作成本约占直补资金的1%。一些省粮食风险基金按季均衡拨付和分两次发放直补款,既不方便农民,也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另一方面,一些省按照当年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在核实面积时需要三次张榜公布核实,工作量很大。另外,有些地方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时,多数农户已备足种子,给良种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3.2农机化财政补贴遵循原则

3.2.1.目标清晰

要解决农机补贴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大家感到需“补”、需“贴”的地方很多,因此在执行目前出台的少数补贴政策中,有意无意加入了过多的附着功能,使得补贴的目标混杂起来。同时实行直补办法后,农民拿到钱之后,也不清楚或者并不在意政府补贴的具体政策意向,从而使补贴的政策威力打了“折扣”。所以,为了使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出效力,从政策制定者这方面讲,应注意使各项补贴政策的目标指向更加清晰,从政策推行者这方面讲,应注意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力度,使补贴政策信号能够迅速准确地传到千家万户。3.2.2受益直接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应当是农业补贴的直接受益者,政府部门和其他中间环节在实施农业补贴过程中只能间接受益。但农民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基层实施国家补贴政策的“代理人”、“经营人”,总会有个别人自觉不自觉地“讨”农民的“便宜”,他们在事实上是“反”补贴的力量,因为他们的行为在实质上损害着农业补贴。所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要加大监督机制的建设,使“跑、冒、滴、漏”降低到最低限度。3.2.3整合统一

世界上并不存在功能齐备的农业补贴,必须设计出各类不同功效的补贴制度,对农业农民实施全面完整的保护。在实施补贴中,应注意区分各类补贴各自不同的功能和效用,让各类补贴配合使用,起到综合效用,也起到放大各单项补贴功效的作用。现在各项补贴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掌管,容易出现各唱各的调的现象。努力整合各类补贴使之产生“共振”,当是我们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的应有之义。

3.2.4操作简便

多年实践证明,最可行的办法不一定是“好”政策,而是简便易行的政策。因为有些“好”政策实施成本过高,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好”政策偏于复杂,不易为基层准确把握,基层往往会简单化操作,使那些复杂的“好”政策产生出了“坏结果”。当然,很多简便易行的政策,缺点肯定不少、漏洞在所难免,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简便易行的好处是在执行中不容易走样,容易取得政策效应最大化的效果。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也必须朝“操作简便”的方向努力。

4、农业机械化财政补贴改进措施 4.1改善农业补贴管理,保护农民利益 4.1.1.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法规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长期存在着补贴政策目标短期性、补贴方式模糊性、补贴对象和补贴数额的随意性等,使补贴效果难以集中体现和发挥出来。为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补贴法规,使之成为支持、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制度。从法律上明确对农业的补贴数量,把对农业的支持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美国把支持农业的资金投入公众化、固定化并写入农业法中的做法对我国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对农业的投资数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1.2建立农业补贴综合管理体制

应强化农业部的职能,或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农业补贴的部级单位或部级的监管部门,整合财政补贴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集中、高效、协调财政农业补贴,解决目前农业补贴多头管理,以及在使用中的“跑、冒、滴、漏”的问题。

4.2 增加补贴额度。改进补贴方式

4.2.1.积极推行财政对农户直接补贴公示制度

对补贴农户的粮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对种粮农户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资金进行全方位公示,发挥了广大农民直接监督的作用,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4.2.2通过财政补贴,建立对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

通过贴息、担保、政策优惠等方式,引导并刺激银行信贷资金、外资、民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提高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同时对目前的财政补贴资金扶持对象、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清理,减少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体制性障碍,通过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规费减免等方式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的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凡是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都可以平等享受财政资金的扶持,从而引导社会资金的广泛投入,丰富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

4.3在补贴对象上实现从全面补贴向重点选择的转变

4.3.1注重对农业保险业务亏损的补贴

农业保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风险大且难以控制,赔付率高,经营保险业务普遍存在亏损问题,以至许多商业保险企业限制开办或不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支持农业保险业务的全面开展,首先,需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由政府直接开办或政府委托的保险机构开办,经营亏损由财政补贴。这项补贴肯定比财政直接用于救灾支出少得多。不仅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分摊风险损失,而且能极大地减轻财政的救灾支出压力。其次,鼓励地方或农户成立互助保险合作组织,建立农业保险专项风险基金,通过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办法,扶持其发展。

4.3.2重视对农村人才引进、培养的补贴

现阶段的我国财政资金的农村教育补贴主要是对农村学生的补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补贴。下一步,财政资金补贴要对在农村工作的教育工作者T资进行补贴,充分调动农村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才能培养出人才;此外,对在农村工作或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也要进行工资补贴,使其工资待遇不低于在城市工作,鼓励农业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到基层展示才华;最后财政补贴还要鼓励在农村建立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把农民的大学建在家门口,培 养适用的人才。当然,这一政策的实施并不妨碍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城市需要的人才不一定必须是高科技人才,农村也不是只需要简单劳动力,应逐步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要建立大进大出的人才流动机制,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结论

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体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现代农业机械根据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取得较快发展,主要通过中央财政补贴与自治区财政补贴,固原农业机械从数量与现代化程度上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文化程度也有所提高,对固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固原市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居民生活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

但本文对于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的研究存在诸多缺点,由于资料的不足和研究方法的偏差导致无法完全准确描述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程度,只能通过展示不连续的相关数据来为大家展示。对进一步开展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运用更具体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做到更准确、更科学、更严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路战远.对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思考.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2.[2] 刘兆清.农机化干部岗位培训要把握四个结合.山东农机化,2001(2):9.[3] 马国祥.农机化信息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作用分析.现代农业装备,2009(3):61-62.[4] 徐茜.农机化推广措施研究.吉林农业,2011(9):153.[5] 柳睿.4570万元助力固原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华网宁夏频道,2015:04 [6] 杨敏丽.完善农机补贴政策 提高财政投入效率.2015-04-18,中国经济网 [7] 李晓喻.财政投入加码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国新闻网.2014.02.14

篇2: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近年来,衡阳县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把它作为遏制土地抛荒、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不断改进农机服务方式,农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变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县农机化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安邦、利民等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

(1)政府对农机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农机化水平快速提高。自200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农机购置补贴等农机工作指标列入全县各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并逐年提高考核记分比重,对水稻机插秧、农机购置补贴还单独签订责任状、单独考核及奖罚,从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齐抓共管的良好农机发展氛围,促进了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2015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85.39万kW,比2009年增长45%。2015年,全县完成水稻机插秧面积共2.57万hm2(38.5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全县农业机械作业水平大幅提高,综合机械化率达57%,其中机耕率95%,机插率20%,机收率85%,机械植保、机械转运、机械烘干等技术也已逐步推广。

(2)严格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确保惠农资金安全。2004年以来,衡阳县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609万元,约占全市总资金的五分之一,补贴农机具43269台套,3.3万余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受益,拉动农民群众投入2亿元。为确保农机补贴资金安全和作用发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办、监察、农办、财政、农机、纠风、工商、减负、公安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共完成补贴资金1516.676万元,受益农户3697户,农机购置补贴申报额、资金结算额均居全市第一。

(3)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扎实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一是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获得快速突破。近几年来,衡阳县高度重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把它作为遏制土地抛荒、确保粮食生产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重视、部门联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服务推动、资金促动等多种方式,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积极做好集中育秧、大户带动、办点示范、技术培训等工作,发展成效明显,2015年全县完成早、中稻机插秧面积共2.57万hm2(38.5万亩),机插秧面积比四年前增长了五倍多。二是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推进。大力发展稻稻油机械化种植模式,项目带动、行政推动、培训促动、宣传发动等有效措施大力推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认真抓好农业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建设以西渡、岘山两个镇19个村为主的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万亩示范片,积极开展机具选型配套、宣传演示,坚持农机农艺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机械作业试验,搞好人员技术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培植等各项配套服务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新增油菜种植面积0.67万hm2(10万亩),达4.67万hm2(70万亩),新增各类油菜机械600余台套,全县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0%,其中机耕达90%、机播达50%,新增油菜机械作业面积1万hm2(15万余亩)。

(4)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近年来,衡阳县大力扶持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县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实施意见》,对达到要求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每个奖励5万元。县政府利用粮食生产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购买插秧机等新式农机具实行累加补贴,对机插秧示范作业服务实行作业补贴,对水稻机插秧集中育秧实行免费供种。去年县财政还补贴建设育秧工厂和育秧大棚,县财政承担建设费用60%。在政策扶持和农机农业部门的服务支持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机专业协会等新型社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与发展壮大,从2009年底全县第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起,目前全县正式注册农机合作社达到40家,较为典型的有安邦农机合作社、梅花农机合作社等,安邦农机合作社共投资600多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1062台套,组建农机合作社,通过推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在全县承租耕地经营1346.67hm2(2.02万亩),订单式经营1066.67hm2(1.6万亩),委托代管经营2133.33hm2(3.2万亩),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水稻生产耕种收,人工作业每亩410元(耕作120元/亩、插秧140元/亩、收割150元/亩),机械化作业每亩280元(机耕80元/亩、机插100元/亩、机收100元/亩),比人工作业降低成本130元/亩,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机械作业中,除去油料、机械折旧、人工工资等成本,净赚150元/亩,不但发展壮大了自身,而且促进了全县双季稻生产。目前,全县农机产业服务已经延伸到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机流通、制造、维修、农机服务协调发展,农机流通、维修、服务合作组织和农机制造产业体系齐全,年内新发展农机合作社13家,新增农机4S综合服务中心1家,新增农机经营、维修网点4家。

(5)农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能力有所增强。全县农机公共服务系统现有在编人员245人(县局92人,乡镇站153人),乡镇农机站25个。近几年以来,县农机部门通过理论教学比赛、业务考试、扎实开展农机基层服务体系培训等多种形式锤炼农机干部队伍,为抓好农机推广、社会化服务、安全监督管理等公益服务打下了基础。五年来,共举办机插育秧、农机维修、农机驾驶等技术培训50期,培训学员3188人。开展科技下乡服务100多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份,为全县农机科学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衡阳县农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几年衡阳县农机发展速度快,农机装备增长多,但是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械较多、大中型机械少;低效低价机具较多、先进高效机具少。目前统计全县的13.4万台套农机具中,耕整机、水泵、喷雾器、机动脱粒机等小型农机具占机具总量的九成左右,农机装备整体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2)农机发展相关设施和技术薄弱。主要表现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田间机耕道建设薄弱,现有农田自然分布落差大,影响大中型农机开展机械作业;农机库棚建设滞后,多数拖拉机、收割机等大中型农机露天停放,机械使用寿命缩短;机埠建设严重滞后,据统计,7.5kW以上的638座机埠中,因年久失修的机埠327座,其中完全失去灌溉功能的152座、需扩容改造的175座。机埠建设所需资金缺口较大,多数村、组集体无力承担,加上机埠管理责任不明、管理缺位,机埠检修维护不及时,导致旱灾发生时机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农用柴油价格由2006年的3.7元/升涨至目前的7.34元/升,油价高涨使农机作业利润大幅缩水;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分散小规模的农业种植模式和农民购机以满足自用为主的小农经营模式,使农机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大中型高效农业机械发展。技术方面,适应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高效农业机械仍然较少,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仍然难以解决。

(3)农机管理部门所处地位与农机工作所发挥的作用不相配。农机部门长期职能弱、社会地位低。而作为行业管理的各级农机部门,通过扎实的管理视窗聚焦服务工作推动了农业机械爆发式增长,在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情况下,保障了全县粮、棉、油等农业生产任务完成,承担着全县10多万名农民机手、13万台套农机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培训,每年1000多万元农机购机补贴惠农资金的落实等等,农机部门功不可没。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机部门职能并没有增强,反而在每一次改革当中被边缘化,在2015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县农机局由一级政府事业局变为县农业局下属的二级事业局,乡镇农机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有的站甚至没有安排分管农机工作的副职负责人,对农机工作开展造成了影响和制约,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发生率有所上升,农机经营作业过程中假劣产品坑农、价格欺诈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有所抬头等。

3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机具报废更新制度。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农机具强制报废制度,使超过使用年限的农机及时报废。二是出台农机具报废更新补贴。国家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参考汽车和家电报废回收补贴的做法,对农机具报废实行补贴。三是严格农机产品准入机制,对低效、落后农业机械产品实施严格的淘汰机制,对低效产品不予农机购置补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新型农机具发展。四是加强对农机报废工作的监管力度,赋予农机部门上道路监督检查等必要的行政执法权,促进农机报废工作有效落实。

(2)完善出台农机作业补贴相关政策。一是进一步改进完善农机作业燃油补贴机制。2009年1月1日燃油税改革实施后,国家对农机作业的燃油补贴包含在农资综合补贴当中,按耕地面积分摊到土地承包人,而实际从事农机作业的机手和一些土地转包耕作者没有获得燃油补贴,没有真正体现农机燃油补贴弥补农机作业成本的政策初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发展农机的热情。建议改革农机燃油补贴发放机制,参照公交车、出租车燃油补贴发放的做法,直接将补贴发放给作业农机手。二是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等农作物生产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给予补贴,促进水稻等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发展。

篇3: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实施措施,建议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既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 也是提高农村和农业经济整体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条件, 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较高发展成就[1,2]。一是农机化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基本确立。二是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蓬勃发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向机械作业的历史性跨越。四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连年大幅增加, 装备总量快速增长。五是农机化行政法规和政策意见相继制定实施, 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3,4]。

2 发展措施

实现“十二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措施为: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 完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以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重点,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以提升技术装备有效供给能力为重点, 促进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以壮大专业合作社为重点, 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以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 推动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以优化装备结构为重点, 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以完善落实政策为重点,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机化又快又好发展[5,6,7]。

“十二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需要依赖于农机推广工作的支撑, 因农业机械化的实践层面在于农民, 若离开农民的使用, 再好的农业机械都只能是闲置的物件, 不会转变成生产力。因此, 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实践中,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与实现水平必须着眼于农业机械推广和应用的双向视域, 以2个方面的同步发展、良性互动来实现。要能够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发展中的农机推广工作,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8]。以农民群众的广泛使用和满意度及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水平作为衡量标准, 农民对农业机械认可和使用的程度及其效果是检验农机推广工作效率高低的标准。

3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

一是发挥好农民使用机械过程中的培训、安全生产的监督保障作用。农机推广工作效果的检验需要以农民的使用情况来衡量, 以农民的使用情况来调节, 使得农机推广与使用的2个作用主体均处于积极状态,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认识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以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达到双赢的目的[5]。

二是明晰考核制度。根据人员分工不同, 实行干部年终考核百分制;明晰工作分配制度;设立服务监督台,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优质服务”, 接受群众来访, 热情解答机手咨询, 使农机管理更加社会化、规范化[9,10]。

三是扎实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对新机具、新技术进行补贴, 如马铃薯种植机械、微耕机、大蒜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机具。引导农民购买的重点向节能环保、性能安全、先进适用的方向发展, 有力地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是制定有效制度, 做好综合管理。完善农机管理体制, 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业务培训, 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 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10,11,12]。

五是尽快规范农机市场。要想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 就应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价格低、质量好的先进农业机械, 并在各地建立农机网站, 成立农机协会, 整合农机的产、供、销, 规范农机市场, 提高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促进农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谈志斌, 妥文.彭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2) :88-89.

[2]曾惠莉.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思考[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0 (11) :68.

[3]朱贺丽.关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2) :112.

[4]刘影.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思考与建议[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4) :212.

[5]刘鼎军.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7) :235-236.

[6]李正发.浅谈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J].商情, 2009 (42) :144.

[7]周国猛.浅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条件和作用[J].农家之友, 2010 (8) :32, 49.

[8]张腾, 史振良.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J].河北农机, 2011 (3) :10-11.

[9]白人朴.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理论体系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11 (5) :14-15, 24.

[10]胡志超, 张会娟, 钟挺, 等.推进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 2011 (5) :16-18.

[11]丁玉梅.湟源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7) :349-350.

篇4: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关键词】牡丹江市;农业机械化;建议与对策

一、牡丹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根本途径,近年来,牡丹江市农机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是农机装备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到201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60万kw,比2005增长了34.38%;拖拉机发展到89522台,比2005年增长了30699台,其中大中型17948台,小型71574台,大中型配套农具发展到17914台,小型配套农具发展到94051台,收获机械发展到2196台。再次是农机作业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目前,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8.90万公顷,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5.2%,比2005年提高7.5%。再次是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日趋健全。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农机管理服务总站1个、县级农机管理机构6个、乡鎮管理服务机构53个、有市县两级农机技术推广站7个、农机安全监理站7个、农机培训学校7个,各类农机作业合作社发展到42个。

二、牡丹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牡丹江市的自然条件制约了其农机化发展

牡丹江市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带,土地相对不集中、地块小而分散,且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田间道路狭窄而崎岖不平,道路通过性差,有的道路只容许人和牛马来往耕作。这样的地貌条件给农业机械的行驶、作业带来了诸多困难,道路条件差或没有机耕道路使农业机械转移非常不便,造成了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低,影响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观念陈旧,认识落后,导致农机意识淡薄,而且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种田的农民多数为老人和妇女,能够操作使用农机的人员越来越少。这些都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适用农机具短缺

近几年,国家积极扶持研制好开发农业新技术、新机具,但大多是大型农机收割耕作机械的研发,对于像牡丹江这种山区、半山区收割耕作的农机具研制开发和试验示范的力度都十分有限,虽然一些厂商看到了适合山区耕作的中小型农机具的潜在市场,但由于是新型市场,所以品种比较少。而且农机具的性能质量较差,价格偏高,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现有小型农机品种单调,机械性能和技术可靠性差。

4.农机化资金投入不足

首先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民由于收入低、积蓄少,所以投入到农业机械方面资金甚少。其次是牡丹江市政府对农机的投入并没有对农民购机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一是补贴费标准低。二是补贴费条件苛刻,不少农户宁可选择实用机型而不愿意购买补贴农机。除了农民和政府外,金融信贷机构对农民购机也应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但目前牡丹间地区金融机构贷款的门槛高,而且由于农民认识不足不愿从正规机构贷款购机,所以其发挥作用甚小。

5.农机合作组织规模小

目前,牡丹江市农机合作社的规模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因为农民对农机合作社的认识不够,不能充分利用农机合作社带来的便利与效益。二是农机合作社本身发展存在问题,相关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一些农机作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而且经营理念落后,使农机作业合作社无法按照现代企业的方式正常运营。驾驶操作人员水平低,对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农用机械使用与维护掌握不全面。

三、推进牡丹江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机械化的基础设施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只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机作业条件才能使农机具有“用武之地”。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重点对机耕道及水渠等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这就需要专业人员深入田间调查研究,了解田间、机耕道路的特点,也要了解农民的需求。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项目建设的范畴。其次就是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来源应采取多种形式,一是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资金安排、二是农民通过多户自筹的形式解决资金问题。总之,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开辟机耕道路,整平整大田块,充分发挥农机具的效率。

2.因地置宜,研制并推广小型适用农机具

要根据牡丹江市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农机具。首先应加强收割时的机械化程度,要加大对适合本地的小型多功能农机具的研制开发、推广使用。牡丹江地区是山区,地块小,比较适合使用小型农机具。因为多功能小型农机具轻巧灵活轻便、可拆卸、操作简单,在山区梯田、小田块等复杂地块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其次,要研制推广烘干设备,牡丹江地区盛产一些需要烘干的经济作物,如白瓜子、角瓜子,但目前其干燥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方式,即自然晾干,常因收获季节天气不利而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应研制简便的烘干设备用以减少资源和农民利益的损失。

3.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由于农民收入低,每家每户都购买农机具不能实现,并且家家户户都购机使得农业机械利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当地的农田普遍存在地块小,作物品种多等特点。鉴于以上原因,应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这样既可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率,也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针对当地的情况,可发展两种形式的服务组织,一是农机大户、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推广与壮大农机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项目专项基金,并优先对农机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补贴。

4.加快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对牡丹江市农民和农机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把农机人才队伍培养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并认真履行。首先,要加强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机具给其带来的便利和经济效益,也要让农民了解市场上最新农机具的用途并教会他们怎样“因地购机”,并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等方面的培训。其次,要多渠道培养农机鉴定、维修、推广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给予定期的培训。

5.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首先,要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严格监管,确保资金补贴到位,使农民充分享受这一政策带来的优惠进而提高了农民的购机欲望。其次,要逐步完善购机补贴政策,加大农机补贴的资金规模,扩大农民购机补贴范围,提高农机购置补贴的比例,而且在保证规范和公正的前提下,应使程序尽可能的简便,做到方便农民,简单易行;同时应完善农业机械燃油补贴政策。再次,政府应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给予农民购机的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农民解决购机资金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丁翔文,徐振兴.我国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分析[J].农业机械,2010,(24).

[2]陈锐,魏津瑜,毕然.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01).

[3]白人朴.“十二五”我国农机化发展态势分析[J].农机科技推广,2011,(03).

篇5: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6月20-21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与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召开,这是首次大规模举办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内容的专门论坛,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盛会。

农业部、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以及24个省区市的农机管理、科研、教育、生产、鉴定、推广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在深入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充分认识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2008、2009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突出把研发、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列为重要内容。这表明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已上升到重要位置,中央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国丘陵山区县级行政区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的50%以上,但GDP只占全国的30%。丘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麻类作物、糖料、烟叶、蔬菜瓜果、青饲料生产基地,特别是水稻种植大部分集中在丘陵山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山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季节性劳动力严重短缺,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建议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大力度,全力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努力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由于丘陵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难度比平原地区更大,更为艰巨。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进入中级阶段,2008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85%。平原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水平较高,发展较快。丘陵山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15%左右,明显落后,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与平原地区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进程。

建议加强农业机械化区划工作及战略研究。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科学区划,明确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发展模式与主推机型,实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突出抓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

丘陵山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地块小而分散,机耕道建设滞后,机具田间作业及转移都比平原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使用。

建议加强丘陵山区农田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专项投入,对丘陵山区农田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环境;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项目建设范畴,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对机耕道及机电提灌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为农机作业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丘陵山区种植制度多样,规模小,种植分散、规格不一。适合丘陵山区先进适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及技术有效供给不足,装备结构不合理,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培训力度不够,资金极其缺乏。

建议重视先进适用中小型农业机械的研发与创新,将适合丘陵山区先进适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研发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如948、863、科技支撑、行业科技等项目计划,强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科研创新力度;加强丘陵山区新型适用机具及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培训,优先安排专项资金和试验示范项目,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各具特色的示范基地,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与技术培训力度,强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改良丘陵山区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促进丘陵山区新型适用机具及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购机补贴政策适当向丘陵山区倾斜

丘陵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都比平原地区低,农民购买力弱,投入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有限,中央财政投入及政策倾斜度不够。

建议扩大适合丘陵山区的先进适用中小型农业机械的购机补贴范围,将具有通用性的中小型农机具纳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适当提高中央财政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的投入规模;实行补贴比率区域性差别的方法,对丘陵山区一些特定种类机具,如旋耕机、手扶拖拉机、微耕机、小四轮拖拉机、植保机械、大型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全喂入式水稻收割机,购置补贴比例提高到50%左右;完善金融信贷体系,扩大资金扶持与投入渠道。

大力扶持丘陵山区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目前已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丘陵山区农机服务组织甚少,有的地区甚至没有。根据2008年对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问题的调查(调查了全国17个省份的38个市的49个县,涉及150个乡镇的242个行政村,共回收问卷553份),调查对象中8.0%的人为文盲,24.9%为小学文化,45.6%为初中文化,仅有16.1%为高中文化。调查的村庄,大部分还没有农机服务组织,农民收入较低,仅有数量极少的微耕机、联合收割机、打谷机、碾米机等,手工劳动还占有相当比重。在这一类地区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购置农业机械和开展社会化服务都存在一定困难,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篇6: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科学技术与应用得到飞速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加大力度开展农业机械信息化工作,对各地区的农机灌溉、跨地区作业及其相应情况的及时交流和反馈,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农机信息化网络的建立,对农机现代化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是信息网络服务的优势,而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农机信息化网络,可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水平,将高品质、高标准的农机信息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可以为农民们提供农机政策、信息查询以及技术指导等信息,让农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从而引导农民们作出正确的生产决策,趋利避害地进行农业耕作生产,规避风险,以取得农业投资最大的回报率,提高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更好更快的发展。

2农机信息化网络的问题

2.1认识不到位,部分地区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不足

有些地区认识不到农机信息化网络的重要性,认为可有可无。也有些地区受资金的限制,无法建立农机信息化网络平台,或者网络平台设备落后,传递速度缓慢,无法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优越性。

2.2农民对信息化网络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农民对信息化网络意识不强,在信息的采集、整理、开发及利用等方面得不到拓展,农机信息网络人才匮乏,导致农机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无法取得信息服务应有的效果。

2.3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缓慢

由于农技人才和精通网络技术人才的缺乏,许多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也得不到及时更新和交流,信息服务水平差。同时,由于资金投入、重视程度、地域差异等因素,各地的农机信息网络建设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信息化网络建设十分缓慢。由于农村网络设备落后,网络不畅通,所以信息的收集、处理系统也十分落后,甚至有些地方还未建立信息平台,从而阻碍了农机信息化网络的发展。

3农机信息化网络的建议

3.1加强为农服务的理念,提高认知水平

从事农机信息化工作,在思想上就要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意识,时刻把农民的事放在首位,忧农民之所忧,急农民之所急,只有设身处地为农民考虑,才能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以更饱满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去,为农民谋福利。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筹资渠道

积极争取政府资金的扶持,提高农民自筹资金的热情。通过宣传,让政府和农民了解到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议的重要性,在社会上普及信息化网络的优越性以及发展趋势的必然性,从而得到政府和农民们的支持,以取得资金的投入。

3.3加大农机信息网络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作为信息网络的管理就是对网络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的工作。信息采集是网络体系的基础,我们要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选出符合本地农业机械发展的信息,并且让这些筛选后的信息去指导服务于农业生产。当然为农民们提供的信息要可靠安全、实用性和指导性强。同时也要及时收集农民们的信息,了解农民们农业生产时的各项所需和困难,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传输到农机信息网络平台,以便大家集思广益,得到解决。

3.4加强网络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平台

由于地区差异,加之经济影响,有些地区尚未建立信息网络平台,有些地区信息网络发展落后,网络不畅通,为此只有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才能进一步的提高网络的覆盖率,才能实现农机信息网络的现代化。

3.5加强信息化网络人才的建设

信息网络人才是整个农业信息网络系统运行、操作的基础。信息网络人才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信息的质量。为此必须加强信息网络人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从而确保网络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是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必然,只有适应社会潮流,积极探索,努力建设好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信息化之路,从而提高农机化整体工作水平,开创农机信息化网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上海A类居住证的办理流程下一篇:新劳动法试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