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2024-06-23

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精选8篇)

篇1: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

1.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

2.引入对比实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明确实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

6.出示实验记录单。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出示实验材料。

2.出示实验提示。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

1.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2.课后实验。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篇2: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模拟生活场景,学习辨别和选购常见瓜果,认识综合运用感官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生、熟、新鲜、采摘时间较长的西瓜各一个。其它瓜果蔬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买过水果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瓜果供应商和采购商,来展示一下我们选择瓜果的本领吧!

二、瓜果交易会。

瓜果交易会的活动规则:

1、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采购和推销自己小组的瓜果。

2、负责推销的同学要设法向别的小组负责采购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瓜果的优点,争取以更高的价格成交。

3、负责采购的同学认真选购,争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

4、当小组内认为购买的瓜果不满意时,如时间允许,可以继续卖出和买进,小组成员须协商进行。

5、小组共同参与,必须卖出和新买进水果。

6、及时填写采购单,记录交易时的观察收获和发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三、交流总结。

篇3: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课《沉与浮》《把固体放入水里》。

二、教学目标

(一) 通过激趣, 观察、探究感知沉浮的存在, 初步了解

哪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沉浮, 哪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悬浮, 哪些固体放水中可能溶解。

(二) 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 养成自主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并体验动手操作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固体在水中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沉浮悬浮与溶解的差别。

实验材料:小木块、泡沫塑料块、钢块、铁块、石子、沙子、糖、盐、水、2个水槽、2个烧杯、鸡蛋、茶匙、勺子。 (把这些材料分组放好;第一组:小木块、泡沫塑料块、水、水槽;第二组:小石块、沙子、钢块、铁块、水、水槽;第三组:糖、盐、水、烧杯、勺子;第四组:盐、烧杯、水、鸡蛋、茶匙)

三、教学过程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AI出示大海上停放着的轮船, 清澈的海底世界。

(一)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CAI里面的每个画面, 并认识与本课有关的物体。

(二)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后你们各有什么新发现?”

(三) 教师紧扣学生们的回答, 再问:

“为什么轮船会浮在海面上?而石块沙子等之类的固体会沉入海底?有些物体还会悬浮在海底和海面之间?海水为什么会是咸的呢?”

(四) “同学们, 根据你们的发现, 你们今天想探究哪些知识?

”紧扣学生们的回答引出课题《沉与浮》——《把固体放入水里》。

四、探究活动

(一) 老师先把学生分成三大组, 各组准备好不同实验材料, 每个组都自由选好组长 (第一组放浮在水面上的材料;

第二组放沉入海底的材料;第三组放溶解在水里的材料;第四组放悬浮在水中的材料, 老师演示。)

1. 紧扣上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本组的实验材料后, 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把这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作出猜想, 由组长汇报猜想结果, 教师写板书 (浮在水面上, 沉入水底, 溶解在水中, 悬浮在水中) 。

2. 教师:“同学们, 你们要怎么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找到证据呢?”

3.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各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活动, 感知找证据的乐趣。

4. 同学们活动完以后, 各组组长再次进行汇报证实结果,

看看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 老师进行指导, 直到操作正确找到证据为止。

(二) 教师:

“为了公平公正, 老师也要用实验来证实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活动。” (老师演示:清水和盐水中的鸡蛋是沉还是浮)

1. 在杯中倒半杯清水, 用勺子将鸡蛋轻轻放入水中, 发现了什么呢? (鸡蛋沉入水底)

2. 把鸡蛋捞出来, 往水里加10茶匙盐搅拌, 这样盐水就调好了。

3. 把鸡蛋放入盐水中, 发生了什么呢? (鸡蛋浮在水面上)

4. 把鸡蛋再捞出来, 慢慢地向杯中加入清水, 一直到加满。

5. 再把鸡蛋放进去, 发生了什么呢? (鸡蛋悬浮在杯子中部)

(三) 根据同学们和老师的操作, 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到的操作现象?

教师板书 (浮在水面上、沉入水底、溶解在水中、悬浮在水面上) 。

五、知识拓展

(一) 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固体是浮在水面上的, 哪些是沉在水底的?

哪些是溶解在水里的?哪些是悬浮水中部的?

(二) 鼓励学生在家也可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六、小结全课

教师:“我们今天探究了哪些知识?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你们还想探究哪些知识?我们下节课再探究。”

摘要:油轮船会浮在海面上, 石块沙子等固体会沉入海底, 有些物体还会悬浮在海底和海面之间……知道沉、浮、悬浮与溶解的区别, 进而知道沉、浮是一对矛盾体, 是相互联系与制约的。

篇4: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二、活动目的:

1.观看影片,搜集资料、图片,重温队歌,了解队歌的来历;

2.观看视频,懂得队歌的含义,了解党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3.在队歌的演唱过程中,激发少先队员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朴素感情。

三、课前自学(见表1、表2)

四、课堂互动

1.重温队歌

(1)全体队员跟着视频唱队歌。

(2)辅导员介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1962年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影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在1978年10月召开的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这首歌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队歌由来

(1)配乐讲述关于队歌的故事。

(2)讨论交流:

① 英雄小八路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地方?

②《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被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

3.队歌深蕴

出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词

讲述:一唱起队歌,我们就会想起这样一幕激动人心的场景:每年国庆,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首都人民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最后一个花篮的红色缎带上写着“中国少年先锋队敬献”。这形象地告诉人们,党的事业就像万里长跑,共产党是跑在最前列的先锋,共青团是主力军和突击队,少先队则是后备军和预备队、党的事业的接班人。

4.热爱队歌

队歌表达了少先队员的理想与决心,也体现了党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

(1)总理和我们一起唱队歌

出示温家宝总理和艾滋孤儿一起唱队歌的图片,并讲述这个故事。

(2)队歌献给人民英雄

播放2013年10月1日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的视频。

互动交流:为什么在国家最高礼仪中安排了少先队员高唱队歌的议程?

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是我们国家的最高礼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仪式中少先队员献唱队歌,说明少先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3)总书记听我们唱队歌

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入队仪式的视频。

交流讨论:入队仪式上,习总书记是怎么勉励少先队员的?

入队仪式上,习近平爷爷听队员们高唱队歌,为新队员戴上红领巾,给队员敬队礼,关切和勉励少先队员“要时刻准备着,将来要接班啊!”

(4)在队歌声中前进

观看国庆60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以及少先队员方阵的视频。

交流感悟:在隆重的国庆大典上安排少先队员出场,体现了怎样的深刻意义?

国庆60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的最后一个方阵是少先队员方阵。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中,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鼓号曲,雄赳赳、气昂昂,朝气蓬勃地通过天安门广场。这体现了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會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5.高唱队歌

全体队员准确、有感情地演唱队歌,表达队员继承先辈光荣传统,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顽强学习,为建设新中国时刻准备着的心声。

五、课后拓展

1.教队员学习“队歌”的“带动唱”形式。

篇5:小学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总汇

1、通过讨论交流考察成果,认识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蔷薇花丛中的动植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在讨论中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会分析蔷薇花丛中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蔷薇花丛与动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花丛,并做好记录。请几个小组汇报一下。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考察记录。

·请1—2个学生汇报展示考察记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他们的考察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总结评价学生的考察活动。

2、讨论蔷薇花丛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

·蔷薇花的生长需要什么,它的食物和营养来自哪里?

·蔷薇花的邻里们生长需要什么,它们的食物和营养来自哪里?

·谁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和粪便,使它们成为植物需要的肥料?

·采用提问的方式,全班研讨交流。

·谁能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

如:肥料蔷薇

蔷薇蚜虫

蚜虫瓢虫

能把这些动植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连在一起吗?

·学生在记录本上表示各种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蚜虫鸟

蔷薇

微生物肥料

3、了解动植物间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

·问:除了食物关系,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蔷薇花丛是蚜虫、瓢虫等动物遮阳避雨的场所;

蝴蝶为蔷薇传粉;

瓢虫为蔷薇花丛除害虫;

蚜虫等动物的粪便是蔷薇等植物的肥料。

……

·如果蔷薇花生长不好,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蔷薇花旁边的小草等植物长得太繁茂,会发生什么现象?

·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知道草地、森林、沼泽、农田、城市和矿区等区域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4、小结。

篇6: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总汇

教学目标 :1、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2、能判断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3、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1、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2、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对各种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检查评讲上次作业

二、正课学习

仿写题,从“仿”的角度看,首先要仿例句之“形”──句式、修辞、结构,为此必须认真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结构特点以及文段、句子之间、句子内部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仿例句之“神”──内在的意旨,为此必须认真分析例句的表意特点、表意手法,在限制中写出既在内容上保持一致又富有创造性的句子。

1)、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请依照例句,用“你看,这里的+古诗 格式造一个句子:

例:你看,这里的水多清啊,水底的砂石粒粒可见,荡舟湖上,心旷神怡,真有“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示例: 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你看,树木一片葱茏,漫步在乡村小道之间,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2)、请以“历史”、“时间”为话题写一个句子:

示例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 历史是一条长江,时间就是涌动的波涛。

3)、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以“音乐”、“书籍”、“时间”为陈述对象,仿写:

示例: 音乐是和煦的春风,使坚冰解冻,小草发芽。 书籍是坚实的阶梯,可以使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时间是一艘永不停息的航船,载着你到达生命的彼岸。

4)、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示例: 温柔的水珠能滴水穿石,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坚韧。

5)、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些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

森林,你只要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朵,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见到浓密的大树,你只要做大树上的一片绿叶。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

朵,却能装扮春天;虽是一片,却能为人们遮挡风雨。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6)、仿照下列句式和修辞手法,续写一句话。

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

示例: 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劳动是一种乐趣,收获是它的果实。

7)、仿照下面的例句,以“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那么请保护我们的地球,因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8)、下面是一段简短的议论性文字。参考提示,为语段的前两个空白处各补写一个句子;并在第三个空白处用一句概括性的话为这段文字作结。要求补写的三个句子合乎文意,与整段文字衔接顺畅。

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假如

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如果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3) 。

提示:吴王夫差——伍子胥蔡桓公——扁鹊

楚怀王——屈原鲁庄公——曹刿

齐威王——邹忌唐太宗——魏征

(1)假如当初蔡桓公能听从扁鹊的劝戒,又何至于落得个病入膏肓的下场。

(2)假如当初鲁庄公不听从曹刿的建议,又哪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3)只有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如果独断专行,自以为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0)、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石像,而是绵延千里路轨下的一颗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11)、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用画波浪线的语句的句式及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

篇7: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指名回答)

2、过渡语: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在我们这个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尽管肤色不同,可我们象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2)问:你看到什么?【有一位美国诗人把我们共同的愿望写出了一首诗――《最美的花束》(板书)】

3、齐读课题(美读)、质疑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3)

音(指名读、齐读)、形(学生提示)、义(质疑)

2、指名5位学生读课文(应注意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3、分组读课文(一二节男同学,三四节女同学,第五节齐读)

4、现在谁来说说“最美的花束“指什么?

三、理解诗文,体会感情

1、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先有感情地朗读,再说一说你从中知道或读懂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生自由读,小组交流,师巡视参与指导。

3、指名汇报,师生评价,师相机点拨归纳。

(应注意朗读的指导、评价,“花、花冠、花束、花园“等的含义)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出示课件4)

5、提供句式,指名根据课文意思说话,体会主题思想。(出示课件5)(师相机评价、鼓励)

(1)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2)_______和______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我深深地感动,的确,不管肤色如何,不管是贫穷或富有,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板书:平等)

四、拓展延伸

学生谈今后同学间、朋友间、邻居间应如何相处。

五、质疑问难

篇8:三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1.使学生认识条形、棒形、环形、圆形、蹄形磁铁的形状。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认识磁铁能吸铁, 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 磁铁两端吸铁多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主探究的习惯。

4.指导学生进行磁铁游戏,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性质, 运用磁铁性质进行磁铁游戏。

教学难点:在游戏中运用磁铁有关性质分析解决磁铁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铁、实验表一张 (A3纸) 、自制魔术道具一组、水槽、玩具鱼若干条、小布一块, 大头针若干。

2.学生准备:

实验盒一个, 内装条形、棒形、环形、圆形、蹄形磁铁各一块;

纸袋一个, 内装橡胶片、塑料片、牙签若干;回形针、大头针若干;小铁片、小铝片各两片;塑料片、小木片各一块;

每组小猴滑冰自制玩具一套;每组一个一次性水杯、水适量、回形针一个、细线一根。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魔术激趣。

师: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好吗?

生:一齐鼓掌。

2.教师表演魔术“气功吸球” (教师出示一块纸板, 纸板的背面粘上一块大的蹄形磁铁, 注意在展示时不要将背面让学生看到。再在一个小球里面粘好一块铁片, 封好口。演示时教师配以一些气功动作, 让小球吸在纸板上。) 教师边表演边用语言描绘精彩内容,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师质疑:同学们, 你们看了这个魔术有什么想法吗?

生交流, 有的说是用磁铁把它吸住了, 马上有很多学生认同, 还有人质疑。

3.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板书:磁铁游戏

师:同学们很聪明, 通过观察发现了很多问题, 而且还提出了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个小球爬在板子上为什么不掉下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做磁铁游戏, 探求这个魔术的秘密。

评析:魔术导入,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思维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对磁铁是比较熟悉的, 一般的学生都亲手玩过磁铁, 对磁铁的特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发现问题,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思维马上被激活, 于是, 提出了很多问题, 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引导探究, 激活思维

1. 磁铁能吸铁的实验

(1) 学生小组实验

要求:将实验袋中的物体清理在桌上, 每组同学轮流拿磁铁去接近桌上的物体, 看看磁铁能吸哪些东西, 不能吸哪些东西, 组长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下表中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能吸住的请在下面打“√”, 不能吸住的请在下面打“×”。

(2) 汇报交流:

各组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结果。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带着实验记录表到黑板上填写实验结果。

(3) 拓展思维

教室里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2. 磁铁两极磁性最强的实验

(1) 导入: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磁铁能吸铁, 你们还有没有自己认为最了不起的发现?实验中你是用磁铁的什么地方把铁制的东西吸上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探求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再做个实验看一看磁铁什么地方吸铁最多。

(2) 实验:各组将回形针、大头针、小铁片放在桌子上, 用条形磁铁的各个部位去接近这些物体。

(3) 汇报: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4) 学生总结:磁铁的两端吸铁最多。

板书:磁铁两极磁性最强。

评析:主动学习, 搜集信息。

学生通过反复探求获得的知识, 充分体现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搜集信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体现。通过反复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 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的实验

(1) 谈话:我们已经发现了磁铁能直接吸铁而且两端吸铁多。现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下面老师用磁铁做个小实验。

(2) 教师演示实验。用布块把磁铁包起来, 磁铁隔着布块吸铁钉,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情况。

(3) 学生分组实验, 并交流新的发现。磁铁隔着实验盒盖板 (塑料板) 、纸板等去吸铁。做的时候, 一手拿着板, 平放在被吸物体上, 另一只手拿着条形磁铁竖着放在板上去吸。

(4) 玩一玩:小猴滑冰。

把自制小猴道具放于实验盒盖上, 两个学生将盖拿平, 一个学生把磁铁放在下面, 来回移动磁铁。看看上面的小猴的动作, 像不像是小猴在滑冰?

(5) 学生独立做磁铁隔着水吸铁的实验。

要求学生:拿出盛有水的杯子和系着线的回形针。一个学生拿着线, 把回形针放入杯子水中, 使其不靠近杯壁。另一个学生用磁铁隔着杯子去吸水中的回形针。学生实验后交流。

板书: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

评析:培养习惯, 自主探究。

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 但也是零碎的, 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是亲自经历过的, 有的是见过的, 也有的只是听说过。在前一步实验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 有了进一步探索更多奥秘的愿望。但学生各人的认知水平与自主探究的能力都是有差异的, 这时我只提供给学生材料,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去发现, 并做好记录, 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的自由度, 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在汇报中进一步给予学生享受成功和分享成功的机会, 并为更深入地研究磁铁的特性埋下了伏笔。这个环节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好习惯。

三、总结

这堂课, 我们有些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后, 教师总结。

四、课后作业

用磁铁做几个自己喜欢的玩具。

五、课后反思

一个好的教学程序的设计应具有以下3个特征: (1) 努力拓展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2) 竭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提高; (3) 深层挖掘生成性教学资源。

上一篇:随机过程课论文下一篇: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