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

2024-06-28

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精选16篇)

篇1: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

一、观察说话,激发兴趣

1、上课开始,老师把课文中的插图制作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学生顿时被美丽的画面吸引了。老师趁机问:孩子们,这幅画美吗?孩子们兴趣盎然,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看到的景物。蓝天、白云、金色的稻子、飘飞的黄叶&&只要学生观察到图画上一个景物,教师就应给他充分的肯定。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意识到这就是秋天。师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秋天

(用美丽的图画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你平时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在你的小组内给大伙儿说说。

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秋天的许多特征:树叶变黄了,有的落下来,稻子也熟透了,金灿灿的,果子也变黄了,可以摘来吃了,小草变黄了,枯死了&&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秋天的特征,鼓励他们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惊喜的发现。)

多媒体出示句子:春天是五彩的,夏天是绿色的,秋天是(),冬天是白色的。

师启发;你准备用什么词来形容秋天的颜色?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补充板书:金色的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把学生思考的结果写上黑板,让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考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欣赏,读中感悟

1、指导学生翻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2、生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加上你的想象,用表演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汇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秋风阵阵吹,白云朵朵飘,天气一天天凉了的句子。谁会读这句话?指名读。

如果学生读得很正确,要多多鼓励,并让他向全班同学介绍怎样认识秋风吹朵朵凉这几个生字的,并让学生教读,识记;如果学生朗读时遇到生字障碍,就适时调出生字,认读,并引导学生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随文识字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识字方法,效果比单独识字更好。)

(2)你还想读哪些句子?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让学生用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3)屏幕显示画面: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师启发学生观察想像: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些落叶像什么?对学生合理的想像要多加赞扬。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4)指导学生读好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5)认读片树叶三字。

鼠标将正在风中飞舞的树叶点击三下,有三片树叶显出三个字,片树叶,谁认识这三个字?你怎么认识的?

(6)教师再捡几片落叶给孩子们细细看看。鼠标一点,几片树叶真的落下来,教师好像真的弯腰捡起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片树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手中树叶的颜色。观察后汇报完树叶颜色。

(实物总能给学生的课堂增添许多乐趣。)

(7)指导朗读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

(8)认读生字半向’告别,并说如何记住这些字。教师提醒大家,这些漂亮的树叶背后都有字,翻过来看看,你认识这些字吗?把它大声地响亮地读出来。

(9)创设情境,理解告别一词。

谁向树妈妈告别?假如你就是树妈妈,你会怎样跟树叶告别?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尽量多说。

假如老师就是树妈妈,你们是飘落的树叶,你们该怎样向我告别?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0)指导朗读它们飞呀,飘哇,纷纷向树妈妈告别。

4、配乐朗读全文。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秋天的美,接受美的熏陶。)

三、激情总结,延伸拓展

孩子们,学了课文,你觉得秋天美吗?你喜欢不喜欢?那好,现在你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吧。可以是唱一首赞美秋天的歌,也可以是画一幅表现秋天景色的画,还可以朗诵《金色的秋天》这篇课文,甚至你还可以写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

(扩大语文教学的空间,进行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是扩大空间的有效办法。)

四、布置作业:放学回家时拾几片落下的树叶,明天向大家说说它们的样子和颜色,并请同学猜猜是什么树叶。

篇2: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

教学要求:

1.能认识课后要求的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到秋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感受秋天的美,认读部分生字词。

1.今天,老师带给小朋友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吗?(出示黑板上的情境图。)

2.小朋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出示词卡“秋天”,你怎么记住“秋”字,开火车读词。齐读,贴词卡)

3.你从哪里看出是“秋天来了呢”?老师这里有几张“秋天”的词卡,你觉得图上哪里告诉你秋天来了,你就把词卡贴到哪里,谁愿意上来贴?但老师有两个要求,谁上来那词卡,先大声地读词卡,贴的时候,别人贴过的地方你就不可以贴了。

4.贴“秋天”,他们贴得对吗?那么谁能用“秋天来了”说一说他们为什么贴在这里?(根据孩子们的回答,相继学习生字词)

(1)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一阵风吹来,一片片的树叶在空中飞舞着。出示词卡:树叶飞

师:“树叶”两个字以前我们就认识了,而这个“飞”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2)秋天来了,果园里………………

(3)秋天来了,庄稼地里的稻子熟了…………

(4)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

(5)秋天来了,蓝天更蓝,白云更白。出示词卡:

白云朵朵飘。师:前面几个字我们都已学过了,“飘”这个字请你们读读拼音。

(6)除了黑板上的这幅图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平时,我们还可以从哪里感觉到秋天来了?

(7)秋天来了,秋风阵阵吹着。出示词卡:秋风吹“吹”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她吗?

(8)秋天来了,天气一天天冷了,小朋友们穿上了厚毛衣。出示词卡:天气凉(读准字音)

5.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在欣赏美景时,认识了五个词语,这里面我们有一些字以前就认识了,谁最能干,能把这五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先自己在下面练习一下。

6.老师这里有两句话,里面就有刚才你们认识的一些字,自己小声地读读看,你会读吗?(个人读,小组读,全体女生读)

二、动画展示秋景,揭示课题。

1.是呀,秋天来了,你看:(出示课件)师:蓝天、白云,金黄色的野菊花铺满了整个田野,孩子们也来了,他们欢快地唱呀、跳呀。远处,是一望无边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把稻杆压弯了腰,雪白的棉花露出了笑脸,累累的果实缀满了枝头;秋天来了,树叶变红了,树叶变黄了,一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像小鸟,像彩蝶。

2.在你的眼中,秋天是怎么样的秋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第十课,金色的秋天。出示课题《金色的秋天》读好课题。

三、出示课文,范读课文。

师:配乐范读课文。你们想像老师这样读吗?别急,让我们先把每个句子读正确。你们看,第一小节,刚才我们已读过,让我们再一起读一遍。

四、学习小组读会第二小节。

秋天来了,而秋天的树叶可美了。课文的第二小节就讲了秋天的树叶。这一小节一共有三句话,请小朋友们在学习小组里把这一小节读会,能够读正确的小朋友还可以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呢。等一会儿老师就会请小朋友们一句句的读。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开到第十课,找到第二小节了吗?

五、逐句检查练读。

1.第一句话老师把它写在了大屏幕上,谁会读。

2.你们看,老师这里就有许多漂亮的小树叶,谁来挑一片你喜欢的小树叶。告诉大家你拿了一片什么颜色的树叶?出示词语“半黄半绿”(认读词语。)

这么多颜色的树叶,课文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出示第二句话)你会读吗?(请两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3.这么多美丽的树叶离开了树妈妈,你看,他们怎么样呢?谁来读读第三句?(认读词“告别”)

(1)你们要离开妈妈时,你们会说些什么?

(2)那么小树叶在离开妈妈时,会怎么说呢?

(3)别急,我们休息一下,一起唱一首小树的歌好吗?这首歌你们还会表演呢,谁愿意上来带大家一起表演。

(4)多么可爱的小树叶呀,关老师想做一回树妈妈,你们愿意做我的孩子吗?(跟孩子排在一起)叙述:秋天来了,秋风一吹,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孩子,你们在离开我时,会怎么样向我告别妮?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小树叶向妈妈告别的经过好吗?下面的小朋友们来扮演秋风。

(5)秋风一吹,一一孩子们一个个向妈妈告别。

(6)小树叶多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妈妈呀,但他们是多么的勇敢,他们飞呀,飘呀,(引读一一一)还有谁愿意读。再请二人来读。小组读。

六、朗读第二段。

秋天的树叶多美呀,让我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

七、练读全篇课文。

有没有勇敢的孩子能把整篇读一遍的?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其它小朋友给他配上动作好吗?

八、写字。

这一节课,我们还要来写三个生字。(出示生字)

1.认读。

2.这三个字里,有一个一样的笔画,你能找出来吗?

3.看老师范写生字,请你仔细观察笔顺,跟老师书空。每个字让学生说一说注意的地方。

4.这三个字,你最喜欢写哪个字,你就照着字样写。然后我们来评一评。

九、作业:

篇3: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

进入到中高年级, 尤其是四年级以后, 应该如何结合跨越式的教学理念开展语文教学, 已成为很多跨越式实验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重点。刘小丽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与《金色的脚印》精略结合课, 是在一对一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完成的语文阅读课教学。刘老师从单元角度出发, 在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宏观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 完成了此次教学任务。精略结合课型是小学语文跨越式单元教学的重要课型, 是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深度、拓展教学宽度的重要途径。这种课型利用精、略课文的结合点, 巧妙地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不同课文间实现迁移运用, 达到了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分析目标, 巧抓结合点

首先, 刘老师整体感知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进一步深入分析, 定位本单元的情感基调, 即引导学生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留心课文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的单元目标分析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 正确把握两篇课文目标, 以感受动物与人或动物与动物间的情感与作者关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方法作为结合点, 将两篇课文巧妙地结合起来。当然, 这样精略结合课中的学习并不是孤立地学习, 而是站在单元的角度、为单元教学服务的。

●精读课文, 教师主导, 品读赏析

在《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背景音乐, 并借用《泪的重量》中的一句话, 导入新课, 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 营造了良好氛围。紧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三个重点场景的三句话来解析课文, 并不在旁枝末节上浪费时间;然后以这三句话提纲挈领, 抓住重点词如泪光闪闪、凝望、吼叫等, 让学生去感悟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感情呼之欲出时再配上音乐进行朗读, 拨动学生心弦, 促使其敞开心扉, 主动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情与意, 使得此时的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 语文的人文性得以充分体现。

●略读课文, 学生主体, 合作迁移

处理完精读课文之后, 教师适时进行梳理与总结, 围绕主题、情感、写法等巧抓结合点, 自然过渡到略读课文学习, 同时采用表格支架帮助学生进行学法迁移, 学生很轻松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全面把握整篇课文结构之后, 分析课文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后, 再利用网络进行全班交流与反馈。最后, 教师再以“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个问题总结全文, 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利用网络, 拓展读写, 深化目标

篇4:金色的秋天

她tā来lái到dào田tián野yě里li。高ɡāo粱liɑng立lì刻kè涨zhàng红hónɡ了le脸liǎn;金jīn黄huánɡ的de稻dào子zi被bèi身shēn上shànɡ饱bǎo满mǎn的de果ɡuǒ实shí压yā弯wān了le腰yāo;玉yù米mǐ穿chuān上shànɡ了le金jīn黄huánɡ的de礼lǐ服fú。

她tā来lái到dào果ɡuǒ园yuán里li。苹pín果ɡuǒ对duì秋qiū风fēnɡ娃wá娃wɑ说shuō:“快kuài快kuài把bǎ我wǒ变biàn红hónɡ吧bɑ,小xiǎo朋pénɡ友you们men馋chán得de直zhí流liú口kǒu水shuǐ呢ne!”她tā轻qīnɡ轻qīnɡ一yì吹chuī,苹píng果ɡuǒ变biàn红hónɡ了le,鸭yā梨lí变biàn黄huánɡ了le,葡pú萄tɑo露lù出chū了le紫zǐ色sè的de笑xiào脸liǎn……

秋qiū天tiān到dào处chù稻dào谷ɡǔ飘piāo香xiānɡ,硕shuò果ɡuǒ累léi累léi,秋qiū风fēnɡ娃wá娃wɑ感ɡǎn到dào无wú比bǐ的de骄jiāo傲ào!

(指导教师 张乐彦 )

小xiǎo作zuò者zhě灵línɡ活huó运yùn用yònɡ了le拟nǐ人rén、排pái比bǐ的de修xiū辞cí手shǒu法fǎ,將jiānɡ秋qiū天tiān的de景jǐnɡ物wù赋fù予yǔ了le生shēnɡ命mìnɡ,为wèi读dú者zhě呈chénɡ现xiàn了le一yì幅fú秋qiū日rì丰fēnɡ收shōu图tú。

篇5: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金色的秋天》说课稿

《金色的秋天》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描写秋天美景的短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多媒体音像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

一、教学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如能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发展阅读能力。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侧重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对于秋天的个性化感受,来引导他们认识秋天。整堂课从学生出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激励学生自由想像,创造发挥,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提供广阔天地,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展。按课标精神,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诵读”,提倡教师的指导应重在引导学生深入地去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上。只有立足于对文章内容的具体体验,学生才可能得到一种整体的语感把握,从而选择恰当的读法表现出来。在入情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深入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

二、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提问:“秋天到了,在你的眼中,秋天是个怎样的秋天呢?”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树叶黄了,从树上落下来”“秋天水果很多”“公园时的菊花开了”我抓住时机,又问:“那是个怎样的秋天?”孩子们的创造性一下子被激发“这是一个黄叶满地的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是凉爽的秋天”。我适时小结:“对呀!秋天这样美丽,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因此人们都赞美它,把它叫做‘金色的秋天’,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读课题。”这样,学生对秋天有了个性化的感受,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给课文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我借助多媒体VCD,播放“课文朗读”,屏幕上秋天的美景,声情并茂的范读,悠扬的背景音乐,使学生沉浸之中,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产生了想读的欲望。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受和理解内容。

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要求低一些,因此,在学生自读前,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课文,学会欣赏文章的语言文字。

1.创设情境,在读中加强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建议”的“阅读”部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种精神,在学生读前,我播放了多媒体VCD中描绘秋景的视频,屏幕上漫山遍野金黄的树叶,一望无际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把稻杆压弯了腰,累累的果实缀满枝头,给了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加上自己有亲身的体验,仿佛一下子身临其境.再让学生根据情境来读,就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2、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品词析句。

怎样读好,当然牵涉到一些具体方法。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还是应进行朗读

指导。我利用多媒体VCD展示课文朗读指导,具体的方式方法,并不是我的指导所在,激励人的话 2 只有引导学生深入地去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才能整体把握语感,选择恰当的读法。诵读需要强调的是对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内心体验,而不是读得轻重缓急的表面形式。我让学生个别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男女生分读、配乐表演读,读的次数虽多,但却不让学生感到乏味,我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欣赏文章始终结合着诵读进行,把学生从赏析文章得到的感受理解通过朗读得以融化整合,保存下来,在头脑中积淀起丰富而鲜活的语言模块,积淀起一种深刻而强烈的语感图式。

3、情景表演,以演促读。

本课的朗读重点在第二小节,这一小节共有3句话。写了秋天的树叶。我设置了一个情景表演。“多么可爱的小树叶呀,老师想做一回树妈妈,你们愿意做我的孩子吗?”孩子们都上来和我排在一起,我叙述:“秋天来了,秋风一吹,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孩子,你们在离开我时,会怎么样向我告别呢?我们一起来表演小树叶向妈妈告别的经过好吗?下面的小朋友扮秋风。”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了小树叶,动情地向树妈妈告别。我再让学生自由站起来表演读文,孩子们已是手舞足蹈,充满激情了。

教学本课,我充分、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词句内容的深切感悟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既切实有效,又情趣生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几点体会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心理学认为,愉悦的教学情绪有利于智力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播放VCD中的资料,展示生动的画面,播放优美的音乐,动听的录音,创设了生动愉悦的教学环境,使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具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无形的课本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有形知识,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氛围,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活用多媒体VCD,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在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多媒体VCD的音乐图像,配乐表演朗读的形式,给学生创设美的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中体会美、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也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篇6: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

2、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这草地是多么的(生接: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的(生接:有趣啊)。

二、精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引入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从那时起——

生:接读下面的句子

师: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除了因为它的花朵能张开、合拢,使草地变颜色外,还因为什么?

生:我们总是在这片草地上寻开心,这片草地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师: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相关段落,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蒲公英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2、学习课文第二段。

看大家读得笑眯眯的,肯定发现了不少快乐的地方,谁愿意来读一读?

(1)学生读

(2)理解“一本正经”

师:谁来装着“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生:谢廖沙师:叫我吗?有什么事?(听到你喊弟弟,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跟弟弟说似的,连老师都被你骗了等在情景中指导学生朗读)

师: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那就是“一本正经”。(指导朗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出示课件或课文的插图)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吗?

(3)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4)汇报表演。

师:真开心呀!我们和草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和蒲公英连在了一起。这里的蒲公英不只一株、两株,而是——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想象说话)

(5)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

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师:从此——

生接: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6)理解“一起睡觉,一起起床”的`含义。

3、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你知道哪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总结: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你特别喜欢课文中的哪一部分?大声地读出来。

2、请你用学会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五、作业小超市

1、写一写:你的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者东西呢?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2、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篇7:金色的秋天教案

教学设计:吕华

教学内容:

[配乐朗诵]沈尹默《秋》 [欣赏]民乐合奏《丰收锣鼓》

[欣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

[音乐常识] 课后练习“艺术范畴与艺术形式” [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欣赏《秋》、《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相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 秋天丰收的气氛,并且可以了解几种打击乐器。

3、听辨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各种乐器的效果,并能够排列出现顺序。

4、能够自选乐器为《扬鞭催马运粮忙》伴奏,并随着音乐模仿马蹄声和动作 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如何渲染气氛,描绘场景 听辨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排序 教学媒体:

多媒体,堂鼓,腰鼓,堂锣,木鱼,碰铃,小钹,响板,双向筒等 教学过程

一、赏秋

课前音乐:《天凉好个秋》(音乐及美丽的秋景图)

1、提问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情景?(秋天、秋季)

2、秋天美不美?你们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正因为„„很多文人墨客总是爱赞美秋天,赞美它的那份悠扬温婉、那份浪漫惬意、那份硕果累累,那么在著名学者沈尹默老先生的笔下,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吟秋

1、师背诵散文《秋》背景音乐《秋的喁语》结合图片

三、乐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丰收后的农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敲锣打鼓欢庆丰收

1、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配以丰收景色和欢庆鼓舞的图片。

2、细听此曲先后出现的演奏乐器。①堂鼓②笛子③唢呐④二胡⑤云锣

3、赏析:给音乐分段。每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分段欣赏。第一部分:表现场景: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表现场景:竹笛开始,表现秋天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第三部分:表现场景:全曲高潮,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4、音乐活动:a、为音乐创编: 配打击乐、舞蹈动作、b、为诗歌编配打击乐或律动

秋天到、秋天到,庄稼丰收了。棉花白,玉米黄,风吹稻谷香; 秋天到秋天到,果子熟透了,葡萄紫,苹果红,石榴咧嘴笑。

四、秋情

丰收后的农民不忘国家,赶着马车高高兴兴的去交国粮。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1、播放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设计提问:①音乐表达了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兴高采烈,愉快的 ② 音乐中反复出现的声音是什么?

马蹄声

2、音乐律动:用打击乐器或拍腿模仿马蹄声,为音乐伴奏,五、小结:

•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和音乐活动,共同领略了秋天的多姿多彩,也充分体会了农民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到我们可以运用不同艺术形式来表现同一事物——秋天。(填写表格)

篇8: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

1.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1.1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年龄小, 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欲较强的特点, 因此, 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应该对他们适当引导, 培养他们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凭借其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多维性, 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在讲授一些关于自然、科学、创新方面的文章时, 传统教学显得空洞乏力。顾曰国提出多模态互动学习, 即充分调动学习者感官与外部环境深层次互动, 多媒体教学即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媒介向学习者展示课文的背景资料, 让学习者身临其境, 感知大自然的特点及科学原理,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1.2多媒体教学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注意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点, 也是非智力因素参与智力活动的关键, 因此, 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较低, 更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弥补。谭怡钧提出应尽早地提高和改善学生注意力的品质, 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我们又该如何走出困境呢?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比例的多媒体教学, 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 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时间, 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3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呈现课文内容情境, 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小学生的情感易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他人情感影响, 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 学生亦能深入其中, 内心情感更易真实流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声音、视频等集中呈现, 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 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 更快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1.4多媒体课件易突出课文的重难点, 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 一定要突出讲解课文的重难点, 这也是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候, 多媒体教学在内容展现方面具有直观生动、丰富形象、表达力强的特点, 这有利于学生领悟理解课文重难点, 掌握所学知识。

1.5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 深化学生的理解。小学生由于自己的认知和自身经验的限制, 在教学过程中, 对一些事物或者事情很难去理解, 甚至会形成误解。课文中有不少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 没有对内容的感性经验就很难对文章内容达到理性认识, 多媒体可以让抽象的事物通过图像、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 弥补学生对外界事物认知的不足, 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

2.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剖析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 作者通过对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自然风光的描绘和物产丰富人们丰收情景的描写, 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 热闹欢快, 丰收在望的秋景图。

笔者在讲授《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时, 一开始就借助多媒体以画面导入, 播放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等大自然的画面, 让学生在画面所营造的秋景氛围中感受美景。历史上的文人骚客习惯用悲凉来形容秋天, 但是现在的人们习惯把秋天称作“收获和金色的季节”, 那我们今天就悄悄地走进秋天, 看一看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就非常自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在学习“天空一碧如洗, 只有在傍晚, 西边的天空才有几缕流云……”自然段时, 我制作了多幅流云在落日下变幻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感受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的流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提问, 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感受吗?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中体会北大荒天空一碧如洗的美丽, 自然的激起学生的情感, 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真美啊!在朗读课文时, 使用多媒体播放课文中描写北大荒秋天的美景, 配置欢快的背景音乐, 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场景之中, 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 激发学生内心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 学生更易读出北大荒秋天的欢快热闹和魅力。天空的一碧如洗, 小河的清澈见底, 原野的热闹非凡, 人们丰收的喜悦, 让我们一起尽情的赞美北大荒的秋天吧!

通过多媒体教学,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精美的画面, 陶冶了他们的美感, 很自然地激发他们对北大荒秋天美的赞叹, 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由于信息传播的滞后性, 传统教学的弊端也日益明显, 如何有效地结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模式, 创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俨然已经成为当代广大教师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笔者仅简要分析了现代多媒体教育的特点, 给教育从业者一些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 2010.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8) :46-49.010.

篇9:《金色的秋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1、配乐诗朗诵《秋》。

2、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二、教学目标:

1、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用多种艺术表现方法亲自参与音乐活动。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深情演唱歌曲《西风的话》。

3、领略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享受季节。

三、教学重点:

用多种艺术表现方法亲自参与教学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抒情性。

四、教学难点:

表现音乐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面,在这些画面当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播放课件

师:一幅幅秋天的画面映入眼帘,那、漫山红叶层林尽染,那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秋风吹来树叶沙沙鸣响,摩挲起舞,祖国的秋天多么迷人呐!

3、结束放映

师:你觉得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呢?说说你对秋天的感受?

答:丰收、收获、五彩缤纷、灿烂、多情浪漫、如童话般美丽的季节、萧瑟、静谧、诗情画意„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关于秋天的描述,秋天是这样一个丰富美丽的季节。一起观看画面,感受金色的秋天。(课件展示)

(二)欣赏《秋日的私语》

1、师: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所接触到描写秋天的作品有哪些?

生:文学作品,美术作品„

2、师:请同学们欣赏钢琴曲,能否说出曲名是什么?演奏者是谁?

师:朗诵

万美之中秋为最,当漫天旋转枯黄划出季节运动的轨迹,秋菱愈发显出的她的秀奇与挺拔。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东西来装扮的洒脱与孤傲。最美的莫过于秋菱映着落日,天边罗红如醉,映衬着渐深的暮色,随着暮色磬染,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凄美。秋天是温柔的,因为她是位母亲,她哺育成熟每一粒种子,孕育成熟每一片树叶。秋水盈盈好似母亲的眼睛,温柔明净的从石缝间蹦跳出来,流淌着欢快的旋律,流淌着秋天的身影与神韵——这一切的一切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秋天你是什么颜色的呢?是金色的,是辉煌的梦;你是红色的是喜悦的歌;你是银白色的犹如清澈的诗;你是五颜六色的,犹如我们永恒的生命。7分半

3、分析乐曲

师:哪位同学知道曲名?演奏者是谁? 答:曲名《秋日的私语》,演奏者理查德·克莱德。(出示大屏幕)师: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生:舒缓。

师: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抒情、柔美、优雅。

师:美妙的音乐给你带来的感受是什么?仿佛置身于什么当中?

总结:浪漫的、优雅的、惆怅的、伤感的。这种淡淡的忧伤让人感到秋天的到来,嗅到秋天的气味。

(三)配乐诗朗诵《秋日的私语》

1、师:老师和同学们都说了许多,也想了许多。秋天的景色是那么多姿多彩,美中透着一丝凉,一丝静。让我们伴着秋的音乐朗读秋的诗篇,沉浸在这美丽的秋景中。

2、师先朗读一遍,给学生以启迪,同时也是对生字的提示。

3、学生自告奋勇举手来讲台表演五个小段分别五个人。

提示:用音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结合以及投入的表演来感染我们每一个人,也包括你自己。

4、对第一组同学朗诵的情况做简单明了的分析。

5、在上一组。

(四)歌曲《西风的话》

1、师:秋天是个抒情浪漫如童话般美丽的、诗情画意的季节,我们也来学习一首秋天的歌曲《西风的话》。

2、播放《西风的话》课件

师:歌曲的速度?情绪怎样?

总结:速度舒缓。情绪柔美、抒情、充满诗情画意的。

3、播放《西风的话》课件分析歌词含义,作品简介。师:歌词运用了那种手法?写了些什么? 出示大屏幕同学生一起阅读。

4、朗读歌词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响亮的朗读歌词。

5、发生练习“wu”

a、师:请同学们跟我模唱有音高的“wu”(钢琴给出标准音la,师范唱一次,让学生看出结束手势)。

b、全体学生齐唱“wu”,反复练习,全班要一致。

要求:正确的坐姿、气从丹田、从头至尾清唱气息匀畅、声音竖起来。

6、师:用wu的状态跟唱《西风的话》旋律。

师及时发现学生反应:嘴麻,嘴抖,告诉学生这是正确的,说明嘴在放松,慢慢会习惯的。

7、加入歌词歌唱《西风的话》

师:请同学把歌词添上(老师弹伴奏,学生跟唱)。

及时表扬给与准确评价(同学们音准正确,声音响亮)

(五)歌曲艺术处理

1、音乐术语讲解并运用

师:找出歌曲出现的力度记号,谁知道什么意思?

师讲解

2、逐句学唱

师:歌曲旋律呈波浪起伏,我们逐句学唱,用强弱变化给歌曲做调整,听

听效果如何?

步骤:师弹一句,示范一句,讲解哪些地方如何变化,需要学生们用什么音色来演唱。

3、歌唱全曲

师:请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秋天的美景当中,完整歌唱全曲,恰当运用力度记号。

4、欣赏爱乐合唱团表演

师:请同学们欣赏爱乐合唱团表演的《西风的话》,想想用了哪种演唱形式?说说你的评价?

答:混声合唱。

总结:恰当运用了力度强弱的变化与速度快慢的结合使歌曲情浓、义浓、更富有诗情画意。

5、全班再次歌唱

(六)下课

1、师:同学们演唱非常有提高,我们给自己响亮的掌声。

2、师:秋天很美好,让我们享受季节,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十 九 中 学

2009-12-7

篇10: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

1、 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 集体交流。

二、 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 小组讨论

1、 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 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 文海冲浪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篇11:金色的秋天音乐教案

1、通过欣赏歌曲《西风的话》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相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 秋天丰收的气氛,并且可以了解几种打击乐器。

3、听辨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各种乐器的效果,并能够排列出现顺序。

4、能够自选乐器为《扬鞭催马运粮忙》伴奏,并随着音乐模仿马蹄声和动作。教学重点:

教师联系秋天的自然景色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秋天应该有的情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而,引出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落寞的情绪,以及秋天丰收人们喜庆的场面。展开新课

1、播放音乐《西风的话》

设计提问: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什么样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有点淡淡的忧伤。)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设计提问:①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欢快,热烈,喜气洋洋的情绪。)

② 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事物?表现了什么场景?

(炊烟、小河、冬麦、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现了一副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3、从农村富了,粮食丰收了开始,引出农民欢庆丰收的场面。

4、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丰收场景。

主要乐器:笛子、二胡、云锣、木鱼、唢呐等等。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请听辨先后出现的演奏乐器。①堂鼓②唢呐③唢呐④二胡⑤云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度,也可以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印象。

6、给音乐分段。每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竹笛开始,表现秋天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第三部分:全曲高潮,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7、播放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设计提问:①音乐表达了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兴高采烈,愉快的

② 音乐中反复出现的声音是什么? 马蹄声

8、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扮演角色,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为音乐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场景。设计意图:律动,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和创造性。小结:

篇12: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

一、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生命意识, 引导学生去思考

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 应紧抓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 领悟生命的意义。如我曾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 注重品味这篇课文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身谈一谈, 主人公面临的种种生死考验能战胜并顽强地生存下来, 他与自然、他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 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那么你认为怎样的人算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学生讨论非常激烈, 如提到海伦·凯勒、贝多芬、跳《千手观音》观音的演员, 这些强者。他们的生命甚至是有缺陷的, 却能够微笑地面对人生, 奋勇拼搏, 生命无比灿烂, 要学习他们, 锻造自我。课后我布置了以《我眼中的英雄》为题, 联系实际谈一谈对“英雄”的理解, 写一篇短文, 许多学生在文中能自我反省, 这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起了促进作用。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引导学生向上的心态

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 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 从中体会生命的意义。我常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评讲中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 以期得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 我会通过学生写作来了解学生的生命意识的动态心理。如在作文《与爱同行》中, 了解到学生学会了感恩。对父母、老师、他人的每一份付出心存感激;在《感悟成长》中, 学生回首成长的岁月, 在记载成长的艰辛和快乐的同时, 体验亲情, 开始思考我为父母做点啥。总之通过学生的习作, 我了解到, 学生开始亲近自然, 珍爱生命, 在受到挫折的时候, 也能勇敢自信的面对。写作中的生命教育, 还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做文章。一次, 几位同学因考试失利后, 情绪低落, 和他们交流后, 我就以《感悟挫折》为题作文, 让学生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 并能有所感悟。

三、拓展延伸, 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意识的强化除了要抓课堂学习的主阵地, 还必须向课外有效延伸。教师在生命价值提升教育中, 还应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例如:在教学《生命的意义》一文时, 让学生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通过对保尔的一生的了解更深感悟生命的意义。又如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杜甫等, 现代的鲁迅、冰心、巴金等, 国外高尔基、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 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开展专题式的语文拓展阅读, 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化生命意识的方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根据教学进度, 来确定相关的拓展阅读。

四、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 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农村中学条件相对较差, 但我们利用一切渠道关注生命教育方面的信息, 加强学习, 更新理念。比如我在备课时特别关注生命意识的相关材料搜集, 利用网络向学生宣传生命意识的强化, 布置学生上网搜集有关生命意识的文章, 在教室后开辟专门橱窗交流;我校的初中语文教研组还联合政教处每月开展生命意识的专题讲座, 曾举办过《提高安全意识, 奏响生命之歌》《敬畏生命, 让青春无悔》《停止抱怨, 学会感恩》《相信未来, 拥抱青春》等专题讲座, 每次我们教研组都会安排一位老师撰写了有关融渗生命教育的文章和学生开展交流, 讲座反响热烈, 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想象。有效的第二课堂的活动, 可以使农村中学的学生生命意识得到强化。

五、教师通过生命意识的自我提升, 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人说“亲其师, 信其道”, 朴实的农村初中学生常常将老师视为楷模, 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和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会通过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就应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 要用生命去温暖灿烂生命, 用生命去感染滋润生命。由于农村中学工作条件相对较差, 待遇不够优厚, 常有老师自己就牢骚满腹, 工作情绪低迷, 这种状况如带到教学实践中来, 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生活, 对其学生来讲, 就是一个不可取代的活教材, 会对学生的精神起到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农村中学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由来已久, 强化他们的生命意识是长期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如能有效地利用初中语文课堂, 渗透生命意识, 燃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之火, 淳朴农村中学的孩子定会像金色葵花, 灿烂的向阳开放!

摘要: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可见, 关注生命, 点化润泽生命应该是教育的一个焦点。由于教育意识上的相对落后, 农村中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生命教育的盲区。所以在农村中学中教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 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篇13:《金色的秋天》教案(本站推荐)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初一级学生总体情况比较好,绝大多数喜欢音乐课,活泼好动,课堂能够与老师紧密配合,课堂气氛活跃。但大部分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验不够明确。

教学内容:

1.欣赏《金色的秋天》、《庆丰收》。2.演艺《扬鞭催马送粮忙》。课型类别:欣赏课

教学设想:本课想通过学生课内的体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用语言、律动、表演、节奏等模仿表达生活中的声音,进行音乐探索与演练,开展创编与表现活动。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认识到生活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听辨乐曲主题与主奏乐器。2.为《庆丰收》配伴奏。

二、过程与方法:

仔细聆听音乐作品,同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珍惜时间,把握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 1.为《庆丰收》伴奏。

2.学生自编节奏、律动。自然大方地表演。教学方法:欣赏法、对比法、实践演练法。教具准备:电脑课件、部分民族打击乐器。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四季图片进入情境,引入秋天话题。看图片进入情境,展开联想。在观看四季图片的同时,产生对四季的兴趣,为后面寻找秋天、探索秋天音乐做准备。

二、欣赏《金色的秋天》

1.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

讨论得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有: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凋零、萧瑟等。

2.欣赏《金色的秋天》引导学生体会乐曲采取了哪种艺术形式,表达了何种情感。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a:听赏。

b:讨论得出结论《金色的秋天》采取了小提琴独奏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悲凉、热烈、抒情、激昂、愤怒等情感。

3.分配诗歌朗诵的任务:要求吐字清晰、抒情性强、有韵味。

a:在欣赏表达中体会听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共性与特点。

b: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参与评价。c: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投入社会生活,加强环保意识。

三、欣赏《庆丰收》 1.播放《庆丰收》。

2.分发乐器:按第22页节奏型为《庆丰收》前半部伴奏。重点:打击乐的强拍位置。

3.师生合奏《庆丰收》。a:欣赏《庆丰收》。

b:参与学习第22页节奏型。c:师生合奏《庆丰收》。

用乐器唤起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兴趣。并从中体验音乐。在音乐探索与演练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与成功的喜悦。

四、演艺《扬鞭催马送粮忙》

1.介绍并播放乐曲《扬鞭催马送粮忙》。边欣赏边思考:乐曲中反复运用典型节奏模拟了什么声音?

2.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a:听赏《扬鞭催马送粮忙》得出结论:典型节奏模拟了送粮车队的马蹄声。

b:分组表演。有的敲桌子模仿马蹄节奏;有的自创律动;还有的模仿农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

启发学生在音乐中创作。在音乐中模仿生活、表现生活。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乐趣。使学生的感受力与创造力同时得到发展。

五、小结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在青少年时期,一年四季就像人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由季节引申到人生。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珍惜青少年时光,珍爱生命,把握命运。

篇14:金色的秋天 用数学教案

用数学

汪艳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景色多美啊!你想去看看吗?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几个小朋友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吧!瞧,他们来了。

二、探究用数学解决问题

1、用加法解决

①仔细看一看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指名说(4人捕蝴蝶,2人捉蛐蛐)②出示大括号,你认识它吗?(介绍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③出示问号,认识它吗?它有什么作用?(要求的问题)④再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图意是什么?想好了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⑤怎么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⑥指名汇报

2、用减法解决

①这些小朋友玩累了,想到好朋友小强就在旁边住,想去小强家休息一下,小强见他们来了,可高兴啦!赶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来招待这群好朋友!瞧,小强在地里正忙着呢!②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③这幅图画什么意思?先和同桌间说一说,再指名汇报。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

3、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

三、课间活动

四、巩固练习

1、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瞧,石榴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蝴蝶在果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孩子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缓慢)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完成下面的列式和计算。再指名说

2、孩子们,秋天美不美?(美)还有更美的呢!老师带你们到湖边走走,好吗?(出示13题彩图)

师:瞧,碧绿的草地,蓝蓝的湖水,这个小湖美吗?(美!)天鹅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小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蹦跳着,鱼儿在湖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些小动物可爱吗?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看到这么美的一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谁又能想到和数学有关的呢?

这些小动物分别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谁来说说?

五、小结

篇15:金色的秋天 教案教学设计

《金色的秋天》

【课型类别】

欣赏课

【教学设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中首要的是体验,而音乐创造则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本课试图通过学生课内的体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用语言、律动、表演、节奏等模仿表达生活中的声音,进行音乐探索与演练,开展创编与表现活动。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认识到生活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听辨乐曲主题与主奏乐器。

2.为《庆丰收》配伴奏。

过程与方法:

仔细聆听音乐作品,同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珍惜时间,把握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

1.为《庆丰收》伴奏。

2.学生自编节奏、律动。自然大方地表演。

【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实践演练法。

【教具准备】

课件、部分民族打击乐器。

【教学内容】

1.欣赏《金色的秋天》、《庆丰收》。

2.演艺《扬鞭催马送粮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具体目标

入 一、导入 由四季图片进入情境,引入秋天话题。 看图片进入情境,展开联想。 在观看四季图片的同时,产生对四季的兴趣,为后面寻找秋天、探索秋天音乐做准备。

达 二、欣赏《金色

的秋天》

1.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

2.欣赏《金色的秋天》引导学生体会乐曲采取了哪种艺术形式,表达了何种情感。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分配诗歌朗诵的任务:要求吐字清晰、抒情性强、有韵味。 1.讨论得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有: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凋零、萧瑟等。

2.a:听赏。b:讨论得出结论《金色的秋天》采取了小提琴独奏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悲凉、热烈、抒情、激昂、愤怒等情感。

3.朗诵《金色的秋天》并评价。 1.在欣赏表达中体会听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共性与特点。

2.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参与评价。

3.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投入社会生活,加强环保意识。

践 三、欣赏《庆丰收》 1.播放《庆丰收》。

2.分发乐器:按第22页节奏型为《庆丰收》前半部伴奏。重点:打击乐Ⅰ的强拍位置。

3.师生合奏《庆丰收》。

1.欣赏《庆丰收》。

2.参与学习第22页节奏型。

3.师生合奏《庆丰收》。 用乐器唤起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兴趣。并从中体验音乐。在音乐探索与演练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与成功的喜悦。

造 四、演艺《扬鞭催马送粮忙》 1.介绍并播放乐曲《扬鞭催马送粮忙》。边欣赏边思考:乐曲中反复运用典型节奏模拟了什么声音?

2.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1.听赏《扬鞭催马送粮忙》得出结论:典型节奏模拟了送粮车队的马蹄声。

2.分组表演。有的敲桌子模仿马蹄节奏;有的自创律动;还有的模仿农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 启发学生在音乐中创作。

在音乐中模仿生活、表现生活。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乐趣。使学生的感受力与创造力同时得到发展。

结 五、小结 情感引申:一年四季就像人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深刻体会教师话语的内涵。 由季节引申到人生。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把握命运。

六、作业 到生活中寻找春天。(如:田野里)

篇16:小学语文《金色的秋天》教案

一、灵动性

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要凸显个性,闪耀独特的思想光辉,对文章的解读不能毫无选择地复制别人的思考和感悟。每位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认知、素养、阅历等因素的不同,当他们面对同样的文本时,肯定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教案要体现出其独特的思想认知。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告诉学生一个完美的答案,而是要在和学生一起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教师从备课之初就先要预设课堂上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成,并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很多作品都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它们能给读者提供非常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让”专家”的理性分析封闭了自己的思路。

二、高效性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认真备课的目的就是形成高质量的教案。那么,怎样衡量一篇教案的质量高低呢?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是看教案是否实用、是否符合实际学情、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不是很重要:结构完整、书写整齐规范的书面教案并不一定质量高,备在教材上,旧教案上甚至脑海里的教案也不一定质量低。

备写高质量的教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解读文本、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但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灵活多样,更趋实用,要改变其传统形式上的按部就班,逐条书写。其形式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个性专长来确定,不一定所有的教师、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非写具体完整的书面教案不可。尤其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对教材相对熟悉的教师,可以不拘一格,不妨使用如下形式的教案。

(一)批注式教案

教师备课时,在教科书的页眉页脚、行间字边,写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勾画出讲课时需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的地方。此种教案简洁有效,省时省力,许多教师喜欢使用这种方法。

(二)卡片式教案

将主要问题、重点内容写在精巧的卡片上,粘贴在文本相应的地方,在上课时起到提示作用,并在讲课时随时记录师生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课后及时记录对授课成败的反思,是至为宝贵的教学材料。

(三)提纲式教案

只需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按提纲形式列出,这种教案体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可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将更多的时间用在钻研教材及辅导学生上来。

(四)电子版教案

计算机是现代科学带给教学的最大革新,笔记本电脑携带阅读方便,又可长久保存、随时随地修改、随机补充。

(五)集体备课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相互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设计的问题灵活多样、知识面宽广,靠一个人的智慧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常言说;”人多力量大。”如果能凝聚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不但能提高备课质量而且更节省时间和精力。学校可以将任同一年级语文课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集体备课组,先确定一个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主备人。由主备人组织大家集体学习,统一认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后,再根据教材单元知识安排将语文知识点渗透于各单元中。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立了这些后主备人将整个学期的备课任务整理并公布出来,让组内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挑选一个单元作为自己的备课任务,认真准备,这样集中精力备写一个单元的教案,既可减轻教师备课工作量,又可汲取他人精华,发挥个人专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放性

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十分关心中小学教育,多次指出中小学教育要办“放羊式”,要打破条块分割式的教育格局。钱老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教育理念将对中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对我们现在讨论的教案创新也具有启发性。语文课堂需要适量的“不确定性”和“反常性”,因此语文教案要充分体现出开放性和灵活性,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灵动性和多元性。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要过于精细,苛求面面俱到,避免教学实施的封闭化和狭隘化。过于精致严谨的教案,虽然会使教师上课时胸有成竹,但也会严重束缚师生课堂教学中即时即兴的开放性对话,甚至会泯灭师生课堂上思维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上一篇:上半年反洗钱宣传工作汇报下一篇:幼儿园体育游戏教学设计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