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的有效性

2024-05-28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的有效性(精选6篇)

篇1: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的有效性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目标展示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可直奔主题。我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代了几个地点?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待学生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二、直观形象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幻灯片、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实物、等教具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第 一生学习兴趣。如上《核舟记》一课,我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像普通桃核这样的实物,给学生易于感受,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草莓》一课时,我放视频《摘草莓》让学生观赏,孩子们身临其境,一下子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巧设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得。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我在上《孙权劝学》是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时的吕蒙吗?吕蒙战胜过关羽你们知道吗?那为什么吕蒙能战胜关羽呢?”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积极讨论自然就能解开“学习的重要性”这一主题了。

四、情境导入法

我在上课时经常用幻灯、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带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感情,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如上朱自清的《春》。我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万象更新、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万木竞秀这都是描写春天的,万物复苏的春天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百花争艳的春天洋溢着幸福和甜蜜的。(课件播放):

春夏秋冬又一春,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是朱自清散文《春》的句子,是不是很有韵味儿啊。我们今天来学习朱自清给我们写的《春》,看看现代着名散文家朱自清笔下的春是如何的.?接下来,我们细读课文,加以领略。这样,自然引入课文,学生学习兴趣甚浓。

五、谈话导入法

学习《荒岛余生》时让学生谈一谈野外生存;学习《孙权劝学》时,用“少而好学,如日初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导入;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用心找寻,许多名言也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用优美语言导引,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意境之中。如《春》的导语: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这样顺势一引,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春》的艺术意境之中。

六、新旧联系导入法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第 一 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巧妙地联系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如:我在讲授《醉翁亭记》时,首先让学生迅速地回顾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岳阳楼记》,再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

教无定法,孟子曰:“教也多术也。”语文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只要适合具体课文,适合学生的实际,紧紧围绕学习要求,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就是好方法。作为教师,巧妙构思,灵活地设计教学导语,才能做到“先声夺人”,领会到“导语之妙”的精彩。

总之,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这一环节付出教师的热情和创造,课堂教学才能收获预期的效果。

 

篇2: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的有效性

摘要: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教师能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师自身特长等情况来设计课堂导入,而且导入方法要因势利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课堂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问题。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每一个环节都应当精心设计,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更应该遍寻良法,以博得满堂彩的效果。因此,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定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课堂导入若能生动有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眼睛里就会散发出攫取知识的光,也会刺激教师讲课的激情。

一、故事导入法

学生厌恶空洞的说教,喜欢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从故事、趣事、轶事、典故等方面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精心选取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小故事作为开场,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先将杜甫的生平故事娓娓道来,特别强调他在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凄苦,学生听得为之动容,感同身受,接下来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悬念式导入法

悬念可以使人萌发出期待心理,从而产生扣人心弦的诱惑力,激起“欲知其详”的渴望。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给教学过程增添活力。

于漪教师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导入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温故导入法

温故是导入新课的常见方法,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与新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旧知识来引入教学,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同时,学生通过回顾旧知,也会找到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如某教师讲授《范进中举》一文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孔乙已》,鲁迅先生以传神的笔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殉葬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及其悲剧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今天,我们从范进喜剧命运的这一侧面,进一步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与罪恶。”

四、“目标式”导入法

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某些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文章,如教学《藤野先生》这一经典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确定人物描写、性格塑造、主题及难懂词句几个重点作为每节课的目标,在上课之初先明确告诉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时有针对性。目标展示法醒目、直截了当,是一种很实用的导入方法。

五、背景导入法

背景导入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的教学效果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验证的,但学生对千篇一律、司空见惯的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已心生厌倦,如何创新呢?在学习《土地的誓言》时,笔者先用幻灯片播放几幅图文结合的美丽的关东大地的图片,然后将图片切换成满目疮痍、尸骨遍野的景象,并在这些图片上标注拍摄照片日期,随即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思考,“是什么原因让美丽的关东大地变成了这幅模样?”要求学生积极踊跃发言,简要谈谈自己所了解的背景。在前后迥然不同的两个系列的照片对比下,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给东北人民带来的灾难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接下来他们对于文中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就更易于理解了。

六、知识导入法

学习课文前,运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对联、俗语进行导入,可使学生重视课文的学习,且能逐渐积累一些语文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何其芳的《秋天》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关于秋天的名篇佳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篇3: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的有效性

一、导语愉悦,带领学生进入文本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有效导入犹如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进入智力振奋状态等作用。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段优美怡人的画面,也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巧设这“投石激浪”的导语,能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热情,迸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信心。

如教学《雨点》一课,介绍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这些字面上的意识,学生一读就明白了。但其蕴涵的科学道理和哲学思想学生是不容易发现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抓住课文精髓,提出了几个很有质量的疑问:(1)为什么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活动的方式不一样呢?(2)雨点活动的方式与所在的地方有什么联系?(3)同样都是水,在不同的地方活动的方式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揣摩想象、思考探究,不但弄清了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特点,而且明白了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着的道理。可见,巧妙的质疑对于学生阅读及探索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促使学生期待进入文本。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复习导入

孔子说“:温古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我们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有机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唱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例如我执教的《秦兵马俑》一课就采用了此法,效果很好。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秦兵马俑》,谁愿意来说一说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一句子。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兵马俑的世界,仔细看一看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秦兵马俑。(读课题)

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通过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名人。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出示:我认识了:

( )的林则徐

( )的李时珍

( )的竺可桢

学生交流。

师:你能换一种说法再来说说吗?

出示:我从本单元的课文中认识了富兰克林,他( );

认识了李时珍,他( );

还认识了竺可桢,他( )。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哥伦布。

出示:哥伦布头像。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吗?

师:简介哥伦布:

哥伦布是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板书:发现新大陆)

可见,用复习的方法设计导语,既能回忆学过的课文,又能对新学的课文激起浓厚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三、激情渲染,导入新课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在教《草原》这篇课文时,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接着用抒发感情的格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那儿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歌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浏览一番……”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我就注意媒体燃情,促情境期待的生成。上课伊始,随着惊心动魄的画面,学生就受到了强烈的情绪感染,就已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文本中,使自己的情感在情境中得以熏陶、升华。接下来学生在饱满的激情中反复读文,发自肺腑的表白,使情境期待得以爆发。一曲《为了谁》,让孩子们千言万语的期待心理留在纸上,流进了心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达到了“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出迷人的火花。

摘要:“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篇4: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初探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41-0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万事开头难”,这一关把握得当,那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作为一节课的开场白——导入,设计得好,往往能起到一般的说理不能起到的作用。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一般来说,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游刃有余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学习的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铺设桥梁,衔接旧知识与新知识,以旧知识带动理解新的知识。此外,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沟通感情,创始学习情境。高效的新课导人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的导入过程中折射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1、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使之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导人,可能是新课内容的知识准备和补充,可能是新课内容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是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新课导入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进行的设计。

3、导人必须符合于学生的实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体现。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与学生的认识特点相适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一般正经历从直观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阶段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便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形象直观的、趣味性强的导入方式。

4、导入必须简洁,紧凑。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只图表现气氛热烈,闹闹哄哄,追求形式上的活泼,而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引到看热闹上去,或过多的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结果偏离了主题,一堂课下来,费时不少,收效甚微。导入。是新课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短小精炼,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初中数学常用课堂导入方法

1、温故导入法。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目标。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导入新课,既巩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又明确了本节课的目的、任务及重点难点,通过类比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2、设疑导入法。课堂提问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动脑思考,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探索动机,是本方法的关键所在。如在讲《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一课时,出示大小两个三角尺,提出问题“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后,马上设疑“你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问题已出,立即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效果良好。

3、情境导入法。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的强烈需求。在讲解《平面内位置的确定》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我军击打敌军堡垒的问题情境,声光影结合,学生犹如身临其境。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确定敌方堡垒的准确位置,从而击中目标呢?”导入新课,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整节课学生投入,思维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4、名言导入法。数学名言是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人生经验的总结,人们可以从这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名言警句中领略到数学的奥秘及人生的真谛。在数学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名人名言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成为教学中的得力助手,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引用英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牛顿的名言“在解决一个含有数量关系的问题时,只要把问题中的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就行了。”引入新课,既掌握了列方程的方法,又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

5、谜语导入法。谜语具有雅俗共赏的文化魅力。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谜语导入新课,能够创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如讲《余角、补角》时,设置两个谜语“多十分”和“老人拄拐杖”,分别打一数学名词。学生思考出答案后,问“什么是余角、补角呢?”由此引入新课,吊足了学生的学习胃口。

6、实验导人法。实验操作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通过实验操作,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经历动手、观察、分析、总结等探索规律的全过程,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节时,通过天平进行实验,导入新课,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篇5: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始,一则精彩成功的导语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成败。因此如何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做到合情合理、简洁明快、因文制宜、灵活多变和新颖别致,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本文从知识、情景、兴趣三个层面探讨了有效课堂导入的九种设计方法:破题诠释法;背景介入法;温故知新法;情感渲染法;媒体介引法;即兴应变法;激疑促思法;组织活动法;激趣讲解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导入;设计示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打过这样的比喻:“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总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把握好导入这一环节。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教学应从有效导入开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知识、情景、兴趣三个层面探讨了有效课堂导入的九种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从知识层面导入新课

一堂语文课教学效果如何最主要的考查标准是看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来说即在课堂教学中复习了哪些旧知识、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同时又了解了多少课外知识,因此从知识层面导入新课是一种既实际又被广大教师较常采用的方法。

1.破题诠释法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标题是文章的“文眼”,是读者接触文章的第一步。生动新颖的标题,往往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其急于了解文章的内容;简洁凝练的标题则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是其精髓所在;而含蓄隽永的标题则耐人寻味,引起读者对文章展开联想和思考。破题诠释法多运用于那些标题内容有特色的课文。

如有教师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在黑板上直接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2.背景介入法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出自古今中外名家之手,这些作品本身在文学发展史 第 1 页 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有的甚至影响了连续几代人,他们几乎都是含义深刻、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文章的作者也常常是令人崇拜的文学大师或是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对于这些课文,教师可以从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导入,通过其本身的巨大感染力与号召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从作品创作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导入,让作品在其所属的年代中放射耀眼的光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背影》时的导入:1899年6月3日下午,维也纳公园里正在举行一场音乐会。当一曲终了时,有人上前对乐队指挥轻轻言语了几句,指挥默然片刻,然后对第一小提琴手吩咐了一下,再由他将信息传给整个乐队。乐师们更换了谱架上的乐谱,弦乐手们在乐器上加了弱音器。听众等待着宣布下部演奏的曲目,可是指挥什么也没说,乐队奏起了风靡世界的《蓝色多瑙河》。《蓝色多瑙河》在维也纳公园里奏响,可是速度却是那么缓慢,音量始终没有高出叹息的声音„„后来听众渐渐明白过来了,原来是世界著名的“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逝世了,演奏此曲是为了悼念他。无独有偶的是,1948年8月12日,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里,报童一边跑一边叫:“看报看报!写《背影》的先生去了!看报看报!写《背影》的先生去了„„”(板书《背影》)听到这个消息,人们纷纷买下报童的报纸,尔后默默地阅读着„„写《背影》的先生是谁?为什么只提到写《背影》的先生去了,人们就知道是谁去世了?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我们今天学习的《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它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朱自清的《背影》,如同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块永恒的丰碑。

这则导入值得欣赏的一点是:避开了老生常谈的套路,采用类比法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和文学地位。约翰·斯特劳斯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朱自清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将二者放在一起作类比,不仅将前者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后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这些极具艺术色彩和文化内涵的导入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无疑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温故知新法

初中语文是一个庞杂但又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单元与单元之间,同一单元的每篇课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学生的认识又是逐步向前发展的。因此,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把旧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铺垫,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其由已知走向未知,则较容易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用这种导入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新旧知识间过渡的桥梁,而且这桥梁两端的内容必须是相关的,在这个过程中,旧知识对新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而新知识同时也对旧知识起着复习、巩固、提高的作用。

如教授岑参的《送武判官归京》时,可用李白的《赠汪伦》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写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抒写离别情怀的诗歌。同学们认真比较,稍加品读就会发现一个明朗豁达,一个哀伤凄切。一篇字里行间激荡着少女般的欢笑,一篇却蕴藏着少妇般的喟叹。为什么反差会如此强烈呢?我们现在先来了解岑参生平及时代背景。通过比较,学生就对岑参有了认识,对其风格也有了大体了解,这样就会认真品味其诗。李白的《赠汪伦》直抒胸臆,文风易于把握,与岑参的《送武判官归京》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从反差处入手,通过比较就 第 2 页 容易把握诗歌的风格。

二、从情境层面导入新课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从情感层面导入新课就是指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着意创设一种与课文情调相称的氛围,使学生有一种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之感,心灵上受到感染,情绪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的感情一旦同课文的思想感情合拍,对文章就会有更真切的体会。

1.情感渲染法

情感渲染法重在感染,以情动人,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方式往往适用于一些优美动情的散文或诗歌,特别是一些大悲大喜的文章,教师运用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情感体验,产生感情共鸣,使学生目睹其景,感受其情。

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讲《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用了一段抑扬顿挫、情溢于词的导语: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科教文卫、工农兵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过具体而及时的指导;他精力过人,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他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一周以致哀。短短的几句话做导语,却震撼了全班同学的心灵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虔诚而又迫切的心情来学习课文,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媒体介引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联合投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以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上《木兰诗》时笔者知道美国制作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很受广大青少年的青睐,于是就截取了动画中花木兰骑马扬鞭、英姿飒爽、驰骋疆场的场面,用自己的手法制成Flash,配合立体声电影音响效果,彻底把学生吸引住。当学生看得如痴如醉的时候,戛然而止,然后导入课文:中国古代花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已经漂洋过海到了太平洋西岸,作为中国人是否更应该认识花木兰的事迹呢?生动的镜头、精彩的片断、优美的图像、精练的语言吸引着众多的学生,抓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把学生引进课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即兴应变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尽管教师在上课前对于如何引入新课,如何展开课文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常常会被各种偶发事件所干扰。此时教师应随机应变,灵活巧妙地抓住偶发事件有利的一面,借题发挥,即兴应变创设情境,因势利导地组织好教学。

如某教师上《卖油翁》,上课铃响了,可上一节课数学老师画的圆还在黑板上,该教师没有发火,而是问学生:“这圆是老师用圆规画的吗?”学生说:“顺手画的。”该教师也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可一点也不圆,说道:“你们数学老师随便画都很圆,而我努力画也没有画圆,这是为什么呢?”“画多了就圆了。”“对,这就是熟能生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卖油翁》,看看卖油的老头有什么高超本领。”学生没有做好值日工作,本该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第 3 页 如果教师发火批评学生,可能会影响师生上课情绪,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但该教师却顺水推舟,巧妙地利用这一偶发事件,化不利影响于无形,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从兴趣层面导入新课

从兴趣层面导入新课就是直接针对学生的兴趣而设计的导入方法。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探索和认识某一事物的意识倾向,有了这一意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就会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它是推动学习的首要内部动力。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是这个意思。

1.激疑促思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会有问、有思、有究,才会有所得。利用问题,激起疑惑、促发思维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它的作用在于或引发悬念或启迪思维。激疑促思应把握以下几个尺度:疑不可深,深则激不起思维的火花,不啻于一上课便给了学生一记闷棍;疑不可浅,浅则流于平庸,令人索然寡味;疑不可与课文无“缘”,无“缘”则似拉郎配,无异于老师在演奏序曲时跑了调。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学生:“同学们觉得这是什么?”当学生们说出几种不同答案后,该教师总结:“很明显这是一个简单的圆,但是在不同人眼中却代表了不同的事物,正如人们所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这则导语的设计,是通过问题来解决问题,并以此来调动学生发现新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2.组织活动法

活动式导语的核心不在于“导语”的设置,而在于“活动”的组织,教材中有许多精妙之处可以通过答问、学生课堂表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言行上直接参与,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创设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此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以第一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这种双向的交流形式同时也能增进师生感情,使教学目的与效果达到完美的统一。

如上《背起行囊走四方》这一综合性学习时,某教师把自己去西安、张家界、香港的数码相片和DV视频用电脑制作成一分半钟左右的电影短片。老师以“导游”的角色带同学们进入人杰地灵的历史古城、风光绮丽的原始景区、繁华现代的国际都会。教师导入:老师已经做了一回导游,下面该轮到在座诸位当一回导游了。这种以“风光导游”导入课文的形式,打破了以往导入语的常规,给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了强烈的兴奋剂。同时,这种导入形式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符合学生的口味。

3.激趣讲解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从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出发,引用古诗名言,讲述寓言典故、逸闻趣事等,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师生在愉悦中达到默契。

如在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引介白居易考进士时被顾况赏识的戏说:当顾况看到递来诗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署名“白居易”三个字时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当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马上赞叹:“有这样的诗才,实在难得,就是走遍天 第 4 页 下‘白居’也‘易’啊!”这样引介作家作品既加深了对白居易的印象及对他的诗才的敬仰,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有人将文章的开头称之为“凤头”,形象地道出了文章开头的重要性。清人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处,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意思是写文章必须重视开头的落笔艺术,开始就以奇句抓住读者兴趣,那么文章就会令人手不释卷。作为课堂教学开端的导语也应如此,开始便应起到扣人心弦、先声夺人的作用。的确,好的导语如同优秀的演奏家弹奏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的神秘魅力,吸引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如同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引领着学生登堂入室。笔者倡议:有效教学,请从有效导入开始吧!

参考文献

篇6: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的初探

金 碎 燕

摘要: 本文以《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为指导,以新课改思想为理念,围绕探讨有效的课堂导入为中心,着重阐述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前几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导入 ;初中英语新目标

一、前言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中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与方法。”这样的标准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怎样的英语教学方式符合中学生的特点,怎样的授课方式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等等。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如何抓住学生的胃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了英语老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兴趣被激活,后面的各项教学任务才能有效地进行,也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课堂导入重要性及遵循原则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的开始,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步,使学生更快从课间活动的余兴中转换到新的英语思维和学习的状态中的调节剂。一堂课的有效导入能为其他教学环节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效果和学生听课效率。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关乎整堂课成败的重要教学环节。

既然课堂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导入的内容就必须得符合学生的胃口,要求具有教强的趣味性。课堂导入是为后面的各教学环节做铺垫,那么导入的内容就得跟后面的内容能自然衔接,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三、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及课堂实践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新的理念要求不同的导入方法,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课堂导入方式:

1.利用图片,卡片导入 用具体的实物、简笔画、照片等方法导入教学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抓牢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及时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例如:在教授完七年级上Unit1后,我布置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制作个人ID card.目的是为了导入 Unit2 This is my sister 做准备的。正是授课前,我先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再以Is this / that your card, Sn ? 本单元的重点句型提问学生,学生出乎意料地用了Yes, it is./ No, it isn’t 来回答我的提问。我再要求生生合作,互相提问。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课内容。而在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 这个单元中,以学生七年级春游的照片导入,让他们瞬时回忆起了往日的美好时光并很自然地用目标语言进行操练。在教授七年级下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 则采用了简笔画来导入。

2.音乐渲染,创造情境导入

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并利用歌曲内容来导入新课。例如,在教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5这课时,本单元的重要用法就是 “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我就选用了含有“现在进行时”时态的《Are you sleeping》这首歌曲。歌词简单,曲调激扬。学生们一听到这样简单的歌曲,自然而然地就跟着唱了起来。这既调节了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对要上的新课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3.游戏导入 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教学游戏中体会英语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授数字时,我就让学生玩逢7或7的倍数拍桌子的游戏。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活了,后面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相当顺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当然,游戏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设计游戏环节是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丰富教学情境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为目的的,不能单纯地为了游戏而游戏。因此,游戏要有一定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4.会话导入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自由谈话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学习目标中来。这种导入是英语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单元,为了能够让学生体会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区别。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式: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1: It’s Friday.T: What did S1 say ? Ss: He said it was Friday.T: What are you doing now? S2: I am having class.T: What did S2 say ? Ss: He said he was having class.T: So tomorrow is weekend.We are free.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S3: I a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mparents.T: What did S3 say ? Ss: He said he was going to visit my grandmparents.T: Then what will you do on Sunday, S4? S4: I will do homework.T: What did S4 say ? Ss: She said she would do homework.T: S4 said she would do homework on weekends, I often go shopping every Sunday.What did I say? S5: Miss King said she went shopping every Sunday.Blackboard Design: He /she said, “ It’s Friday.”-----→ He said it was Friday.“I’m having class.”-----→ He said I was having class.“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mparents.”-----→

He said I was going to visit my grandmparents.“I will do homework.”-----→ She said I would do homework “I often go shopping every Sunday.”-----→ She said she often went shopping every Sunday.就这样,配着板书,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就在师生的自然交谈中被呈现出来。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就很自然地进行下去了。在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中,吴淑兰老师的自由会话导入非常精彩。她教授的是八年级下Unit10 It’s a nice day, isn’t it? 的第一课时。

T: I come to our school for the first time.I don’t know you much, but I can make some judge from your appereance.Ss: „„.T:(ponit to a thin boy)You are good at sports, aren’t you ? Sn:(laugh)No, I’m not.T:(ponit to a thin boy)You are good at sports, aren’t you ? Sn:(laugh)No, I’m not.T:(ponit to a strong boy)You are good at sports, aren’t you ? Sn: Yes, I’m.„„„

T: Now, it’s your time to guess something about me? Sn: „„„.本单元要讲授的反义疑问句就在师生的谈笑间被自然导入了。5.复习讨论导入

复习导入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依靠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导入新课,对新旧知识能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在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单元第2课时,我先以练习题的方式检测学生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点,再以当中的最后一道题来导入新内容。1.If there _____(be)no war, the world _________(be)a better place.2.If I _______(like)the doll, I _______(buy)it.3.We _______(go)to Beijing if the weather_______(be)fine.4.They _______(be)late if they _______(walk)to school.5.If he ________(watch)TV every night, he _________(fail)the exam.6.If it ______(rain)tomorrow, we __________(not have)a school trip.7.I _____(be)happy if you ____________(not leave).8.He ________(ride)a bike there if it ___________(not rain).9.Tom will buy a new car if he____(have)money.T: From it, we know Tom will buy a new car if he has money.Then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a lot of money? Sn: „„„„

„„„„

这样的导入方式更适用于单元内的课课之间的教学。6.动态生成导入

这样的导入没有预料性,但一旦有这样的契机,导入会非常顺利,学生注意力能被马上吸引。这样的导入很随机,教师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7.实际内容导入

新目标这套教材贴近学生生活,书中所采用的内容跟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找到教材与现实社会的结合点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在大学实习阶段,教授The silver screen 单元时,我就以班级开拍电影为导入的线索,每堂课以选导演(关于张艺谋和斯皮尔伯格的两篇阅读文章),选演员(听说课),最终确定拍摄方案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了单元一大导,每课一小导的连贯导入模式。

在教授八年级上Unit 4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这个单元时,结合了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这个社会热点来实施课前导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效率的高低。不同年级的教材,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与之相匹配。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够实践这6种导入方法,相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上一篇:仓库原辅料管理制度下一篇:夜游大龙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