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三毛读后感

2024-06-27

亲爱的三毛读后感(共8篇)

篇1:亲爱的三毛读后感

亲爱的三毛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亲爱的三毛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看书名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幼稚,我也是,但读完之后,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觉得这本书很有味道。

这是三毛和她的读者之间来信的合集,很适合闲碎时间阅读。每一篇信件都是不同的故事和人生,相同的都是三毛回信的真诚。在她那里,事无大小,每一件事都需要认真对待,因而三毛的生命虽短暂却十分饱满。

三毛活得很通透,明明是一个有着大智慧的人,姿态却永远是谦卑的。她说没有一个人是禁得起分析的,最重要的`其实是自我突破;她开导青春期对家长做法不理解的女生的回信也让我自己深深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认知;她给青少年解惑时永远没有说教和指责,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给出自己最真诚的建议,却那么让人容易接受。

路遥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确实,最应该被关注和审视的是人和人的内心,是人造就好山好水,是人讲尽百态人生。三毛十分珍视这些人生故事,她也总是能给出恰当的解答。

我很是佩服那些看透生活的本质依然能热爱生活的人,要知道看得太透其实也是一种桎梏,无知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幸福,因为看不到尽头,所以更有盼头。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经受过生活的大风大浪后,依然能划着断桨出发,还笑着跟别人说:“看,我划的比你快哦。”我能感觉到其实她一直在与生活作斗争,她是温柔的,却不会轻易妥协,她教导着读者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生活的种种不快,可是字里行间中我还是感受到她所传递的更多的还是要去向上爬的精神。

有的时候我会想为什么会爱上三毛的文字,后来我渐渐看清楚了一点,我爱的更多的是文字背后传达出来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三毛不会为世俗劳累,因为她早已抛之脑后,她永远是在路上的,要么是身体,要么是灵魂。她就像《阿飞正传》里说的无脚鸟,一生飞翔,一生流浪,只有死的时候才会落地。

她的一生是受伤又疗伤的过程,却永远向上,永远在路上,永远光芒万丈。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她的死亡方式其实是不负责,这让她之前对别人寄予希望的话语似乎成为一种笑话,可我觉得这真是她的美好所在:自己承受了巨大的重担却还要给他人活下去的勇气。三毛在书中开头部分说不希望自己不知不觉变成了冷漠麻木、没有表情的人,我觉得她做到了,尽管生活艰辛,可她的心依旧是滚烫的。

篇2:亲爱的三毛读后感

我觉得一个人的思想很重要,好思想生出好状态,好状态生出好生活!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希望学弟学妹多珍惜在学校的时间,这时间是一去就是永远补不回来的,必须从这一刻开始醒悟!

‘在这个日渐快速的时代里,我张望街头,每每看见一张张冷漠麻木、没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行过。我总是警惕自己,不要因为长时间生活在这般的大环境里,不知不觉也变成了那其中的一个。他们使我黯然到不太敢照影子。’

也许,透过书信呼应的方式,加上声音,我们人和人之间,所树立起来的高墙,能构成为透明的。或说,不必那么晶莹剔透,或而有些光线照亮一霎间幽暗的心灵,带来一丝欣慰,然后再不打扰,各自安静存活-------三毛

有高高围墙的瓦房。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烟囱里飘出麦秆子烟

火香味,巷子深处传出孩子们玩耍游戏的嬉闹声...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毛蛋妈,春燕奶奶站在家门口的大路旁开始扯着嗓子喊着:‚毛蛋,毛蛋,赶紧家去吃饭...春燕儿,死丫头,还在哪里疯,快回家

吃饭!‛,夕阳渐渐退去,暮色中田间劳作的人们扛着锄头挎着满载而归的柳条篮子,吆喝着吃的圆滚滚肚皮的羊群结伴而行。吃完饭了,大人小孩儿端着碗在门前的榆钱树下热乎的拉着家长里短,热闹温馨的场面,早已远离我太过久远了。

‚故事,还是得从我的少年时代说起。‛

——《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中《轨外》,独白

三毛说:‛许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初见恩

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地的‚动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么叫作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是他以最大的理解和包容,带领三毛慢慢走出那个给她庇护,却又无限冷清的无人角落。

三毛说,读书和旅行,是她生命中两颗一级星。亲爱的三毛小姐,大学后,第一站:西班牙,马德里。

她一心远赴,窗外——

是幽谷,是碧海,是千帆远航,是百鸟朝凤。是哥伦布的新大陆,是拿破仑的佩剑。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但丁的神曲。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米开朗琪罗的教堂壁画,是帕格尼尼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约翰丹佛的乡村音乐。

艺术,在她的呼吸里,生命里。总是一个人,在一间展厅,痴痴看上一天。三毛珍藏着宝贝,珍藏着记忆,而不知,这一生上天给她最大的馈赠,是那一颗沉静与感动在艺术里的心,那个想去做毕加索的女人的小小女子,有别人羡慕不来的与先人交流的能力。

马德里,那样一段神采飞扬,温柔旖旎的好时光。那样一个有风情的城市,好浪漫的地方。

手捧鲜花穿梭人群的无依少年——手风琴,斗牛士——烟火热闹的太阳门广场——散发时光韵味的普拉多画宫里的艺术品。

她恋爱,又被命运捉弄,未婚夫暴毙。幸而荷西对她的六年允诺,冥冥似有上苍相助。是,在她说要与荷西久别后的第六年,命运又将她带回了他的身边。一切仿佛不曾发生,那些支离破碎的,伤心欲绝的,寒雪拂面的过往。所谓缘,就是如此了。

庆幸,而今。流年无恙,岁月如初。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地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篇3:三毛的流浪意识解读

三毛的流浪并不完全是出于对旅行的爱好, 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性格的独特, 情感的追寻, 对自然的崇拜等, 这些因素导致三毛的流浪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意识, 这种意识往往很难控制或无法控制, 属于流浪者对心灵的自我放逐。“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 为了广阔的草原, 还有梦中的橄榄树……”三毛作词的歌曲《橄榄树》告诉读者, 三毛的流浪是有她的理想和愿望的, 是一种诗意的、带有乌托邦色彩的追寻。

1. 性格的独特。

三毛是一个独特的人, 相比平常人, 她的人生充满坎坷和挫折。三毛是个表面看似强大, 内心其实十分脆弱的女子。初中二年级的三毛曾因数学老师的当众体罚, 心灵受辱患上了自闭症。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 完全地和外面的世界隔开, 连饭都是由母亲端进房中。自闭最严重的时候, 三毛曾割腕自杀。三毛的少年时代是阴暗的雨季, 她脆弱、忧郁, 令人担忧。她藏在黑暗里, 远离人群, 在自我虚无的世界里奔跑找寻, 疲惫至极却不愿言说。后来在画家顾福生先生的鼓励、肯定下, 三毛一点点走出自卑、自闭, 成为文化学院的学生, 就读于哲学系。她希望哲学能为她解答人生的问题, 但哲学的苍白教条并没有使她找到生命的答案, 解决人生问题。三毛很迷茫, 甚至又想到自杀。这样的学习环境摧毁了三毛的自信和自尊, 三毛选择逃避, 成为了逃学的“问题孩子”。此时的逃学, 其实就是流浪的雏形。

三毛从小就思维方式独特, 想法怪异。“每天清晨, 我总不想起床, 被母亲喊醒的时候, 发觉又得面对同样的一天, 心里想的就是但愿自己死去。”[1]“三毛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 实质上追求的是精神和心灵的自由。流浪是三毛儿时拾荒梦的延续。流浪可以打破每天的单调重复, 满足三毛内心的不断更新。流浪的过程就是追求自由、新奇的过程。因此, 三毛的生存与流浪为伴。

三毛的独特还表现为特立独行的心态。她说:“我心灵的全部从不对任何人开放”, 即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荷西可以进我的心房里看看、坐坐, 甚至占据一席, 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 那是我的, 我一个人的。”[2]父亲是三毛生命中又一个重要的人, 两人却冲突不断。根源在于三毛的不趋同, 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写作态度等。三毛按自己的样子去生活, 她一再强调, “我在这个世界上, 向来不觉是芸芸众生里的一分子, 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活着的轨道, 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3]。三毛对“相同”的排斥、对“不同”的追求奠定了流浪的主观基础, 导致了流浪的命运。为了自由, 为了价值观的追求, 三毛坚持独立, 独立促成了三毛的流浪。

三毛是个随性的人。随性表现在诸多方面, 比如读书习惯和创作。三毛爱读书, 但不是刻意地读。在书本里, 三毛只是在游玩, 没有阅读目的也没有计划性地阅读, 读哪篇或读到哪个段落皆可。对于写作, 三毛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游于艺”的。“我的写作原本是一种游戏, 我无拘无束地坐下来, 自由自在地把想写的东西涂在纸上。在我, 是这么自然而又好玩的事情。”[1]行文方面, 三毛的文章如行云流水, 前后段没有刻意的连接痕迹, 跟着真实感觉走, 想到哪写到哪。三毛强调兴之所至, 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 并非刻意追求。随性让三毛感到自由;同样, 流浪与旅行不同, 流浪是随着性情的过程, 没有计划, 走到哪就停到哪, 符合三毛的随性要求。

2. 情感的追寻。

在台湾读大学时, 三毛陷入情网, 爱上了同校的一个男孩子。随着男孩毕业, 他们中断了恋爱关系。初恋的失败给刚刚走出自闭的三毛一次刻骨铭心的打击, 她毅然飞往西班牙, 开始了流浪岁月。1970年三毛回台湾任教期间, 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结婚前夕, 未婚夫因病猝死在三毛怀中。三毛伤痕累累的心再次受到无情摧残, 她无法在台北住下去。三毛再次回到西班牙, 并与苦恋她六年的荷西结婚, 开始了绚烂多彩的生活。荷西是令三毛在一夜之间绽放出所有美丽的男人。他让她不再孤独, 陪伴她学着用柴米油盐来直面生活。然而好景不长, 1979年荷西不幸潜水丧生。三毛精神上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 痛感滚滚红尘总是令人苦涩和失望, 纵使万水千山走遍, 也没法寻到她想象中的爱情。荷西死后, 悲痛欲绝的三毛一度失去活下去的信心, 是亲人和朋友使三毛具有了担负生命的勇气。她选择做一只暂时的“不死鸟”, 回到台湾, 面对读者与媒体, 然后又重新踏上漂泊之路。

3. 迷恋自然。

三毛热爱自然, 眷恋自然。她被自然的活力与灵性深深吸引, 感受着自然与心灵的默契。“想念大海几成乡愁”, 广袤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属于 (她) 前世回忆似的乡愁”, 是她“多少年来梦中的情人”。撒哈拉荒凉、炎热、贫困、愚昧, 是一块不毛之地, 但在三毛眼里, 它月光蔚蓝宁静, 骆驼优雅轻行, 居民淳朴神秘, 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美丽的乐园。三毛愉快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将自己的身心交付给这片沙漠, 一直到荷西去世。三毛之所以能在撒哈拉沙漠中生活下去, 她全身心挚爱着的丈夫荷西的陪伴是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撒哈拉远离城市诱惑和现代文明, 与她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相一致。三毛曾经动荡的灵魂在荒凉的沙漠和沙漠人那里得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全感和满足心理, 得到了喜悦和平静。流浪被三毛看成接近自然、融入自然, 与自然对话的最好方式。

流浪是作为作家的三毛丰富阅历、获取人生体验的主要途径, 是她寻求写作灵感、增强写作能力的生命成长过程。三毛的写作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酷爱自然的天性和浪游天下的经历, 赋予三毛广博的见识与深切的感受。壮阔寂美的茫茫大沙漠, 如幻似梦的沙漠海市蜃楼, 奇妙的异域故事与风土人情, 平凡生活的奇情异趣, 生命的欢乐与温馨……三毛笔下的自然风光、异域风情、新奇经历和丰富的感情世界, 总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给其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三毛的写作与她的人生紧密相联, 是她漂泊世界各地的心灵自语。三毛的作品或是她自己的生活写照, 或是再现生活在她身边的人和发生在她身边的事。她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写进她的众多“故事”中。走过千山万水, 目睹人生世相, 身历悲欢离合, 三毛渐渐从自闭走向开朗豁达, 写作从哀伤走向明朗。当三毛辞别双亲, 走向撒哈拉沙漠开始自己的流浪生涯时, 也开始了她人生最辉煌、最具魅力的时期。她的创作风格由《雨季不再来》时的脆弱、失落、苍白、忧郁、迷惘和对生命固执的探索, 转变为《撒哈拉的故事》中的健康、明朗、诙谐和流畅。《沙漠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哭泣的骆驼》等一系列作品表现出来的始终是三毛的浪漫生活观。三毛说:“十年来, 数不清的旅程, 无尽的流浪, 情感上的坎坷, 都没有使我白白地虚度一生最珍贵的青年时代。这样如白驹过隙的十年, 再提笔, 笔下的人已不再是那个悲苦、敏感、浪漫, 而又不负责任的三毛了。”[1]

流浪为三毛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也形成了她独特的文体形式。有人称三毛的作品为游记, 因为其大量记录了浪迹天涯的旅行见闻;有人称之为散文, 因为这些文章生动活泼, 独抒性灵, 挥洒率真;还有人因为作品中奇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化的人物塑造将其称为小说;作者本人则称之为“自传”, 强调“我写的就是我”。总之, 三毛是以她独特的文体描写了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及在异域的生活, 她的文字自然朴实, 感情丰富诚挚, 气息别样浪漫, 人生态度潇洒自信, 开创了一代三毛文学。

三毛的精神世界敏感、丰富而广袤, 注重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找到生命的意义, 追求精神上的收获。三毛在《白手起家》中写道:“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我的解释里, 就是精神的文明”, “生命的过程, 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 我都要尝尝是什么滋味, 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又说:“流浪是体悟人生、面接社会, 然后识其真面目的一种方式。”[1]这是三毛对流浪生活的理解。为此, 她踏遍大半个地球。浪迹天涯成为三毛生活的一种形式。三毛是浪漫的, 流浪能迎合她的浪漫念头。流浪过程的未知, 想象的美好可以永远存在, 浪漫情怀也可以继续。

同时, 三毛的流浪是为了追求理想, 躲避不想面对的现实。三毛坚信, 出走是对现实最好的抗争, 也是寻找最初梦想的唯一途径。生自纷繁变幻喧嚣尘世的三毛潜意识中总在逃避着现代文明, 她追寻淡泊宁静, 希望投身于完全清纯古朴的自然, 而流浪正是她抗拒现代文明的人生体现。因此, 我们可以看到, 三毛的流浪也有很多的无奈:想象与现实的落差无法超越, 对现实的无力抗争, 对情感失去的恐惧……她自己也说过:“谁愿意做一个永远漂泊的旅人呢?”“我不是刻意流浪……我不愿意流浪,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在另外一种形式的生活中安定下来。”[1]所以这就更证明, 三毛的流浪是期待超越现实, 希望找到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故乡。但是最终, 通过“流浪”这一渠道, 三毛并没有抵达想象中的完美世界。实际上, 三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孤独的, 特别是荷西走后, 三毛为情所伤, 因此表面看来风格清新明快的作品, 却有三毛心里不为人知的悲伤。

参考文献

[1]刘泽学.三毛作品集[M].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6.

[2]三毛.大胡子与我[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4.

篇4:亲爱的三毛

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一日,那个永远在路上的孤独天使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去世了。我会永远记得他的模样,那开着一辆破旧的双门汽车,大声叫嚷着要穿越北美大陆的帅气模样。

似乎我们一生都在寻找什么。所以,王小波写了《寻找无双》,写了王仙客在长安城里怎么找也找不到那个叫无双的姑娘的故事。无双到底是谁,王小波到最后也没告诉我。或许他告诉我了——因为我看见王小波在笑。他说:你太笨了。

提到寻找,我不得不想到另一个人——三毛。此三毛不是那个留着三撮头发、落魄潦倒的小男孩儿,而是那个喜欢浪迹天涯的率性女人。

和很多人一样,我最早接触的三毛的作品是那本《撒哈拉的故事》。在书中,三毛写到她爱贪便宜的邻居,写到沙漠里的恶习,写到可怜的黑人奴隶,写到她与荷西苦中作乐的生活,写到战争的罪恶……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白手起家》与《哭泣的骆驼》。《白手起家》记录了三毛与荷西在沙漠中安居落户、结婚等轶事。字里行间充满嬉笑怒骂,好不畅快,一点儿也让人感觉不到他们是在荒凉的沙漠里生活,反倒像在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度蜜月。《哭泣的骆驼》讲述了战争中令人悲叹的爱情。三毛不慢不急,娓娓道来。我则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时喜悦一时揪心,最终忍不住落下眼泪。

看完《撒哈拉的故事》,我的心似乎野了起来。我常常幻想自己变成了一个背包客,一边打工一边旅行。我后来才明白,原来三毛骗了我,流浪一点儿也不美好,其中的艰辛都被三毛用幽默的文字掩盖了。初读三毛作品的时候,我才十七岁,正处于不安分的年龄。我虽然幼稚,却也开始思考一些形而上的哲学,开始寻找什么。然而,我什么也不能做,每天面对的只有平淡如水的生活与枯燥繁重的课业,蓝天、大海什么的只能在梦里看到。我想逃走。在我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我计划了一次出逃。我清晨出发,黄昏便回了家。我想我是聪明过了头,因为我老是在思考,离开家后我没钱了怎么办?我真的能忍受风餐露宿吗?我还要高考,落下的功课能补回来吗?于是,根本不需要大人来找我,我就乖乖地回家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大部分人的人生——按照既定的轨迹,小心翼翼地走。

后来,我又陆续读了一些三毛的作品,其中最让我心痛的一本书是《梦里花落知多少》。整本书都笼罩在一股令人窒息的气氛里。这本书中的第一篇文章叫《背影》,文章开头一下子就刺疼了我柔软的心脏。“那片墓园曾经是我和荷西常常经过的地方。”读到这一句时,我还不知道竟有那么大的苦难发生在了她身上。直至我读到第四段,“当时并不明白,不久以后,这竟是荷西要归去的地方了。”——原来荷西死了,那个深爱着三毛的男人死了。我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仍记得,在《撒哈拉的故事》里,荷西是一个多么体贴、多么喜欢三毛的男人。他苦等了三毛六年,知道三毛任性,喜欢漂泊,于是如影随形。三毛说她要去沙漠,所有人都嘲笑她,只有荷西默默收拾行李,在沙漠里找好工作、房子……把一切都安顿好,等待三毛。他知道,三毛不喜欢钻石、黄金,只喜欢自然雕琢之物,于是送给三毛动物的头骨做项链。他和她的爱情正如诗里所吟诵的:“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这里,不悲不喜;你爱或者不爱,爱就在这里,不离不弃。”

荷西是出海捕鱼的时候不幸遇难的。荷西的死对于三毛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要知道,她是一个那么敏感脆弱的女人。三毛多次想到了死,并且直言不讳地告诉亲人,死亡于她不是苦难而是解脱。在《云在青山月在天》里,三毛曾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很方便就可以用这支笔把那个叫三毛的女人杀掉,因为已经厌死了她。”

那时候读到这样的句子,心会很痛,因为我知道,三毛后来果真选择了自杀。我对于她的这一举动耿耿于怀。我不喜欢不珍惜生命的人,就算那个人是三毛,我也无法原谅。所以,十八岁之后我便不再看她的任何书。

我现在二十一岁了,在读大学,每天的生活依然平淡。与从前不同的是,我现在拥有大把时间。我开始存钱,兼职打工,尝试一个人旅行。在旅途中,我蜷缩在车窗旁,看窗外的景色迅速变换;住破旧的旅馆,看不同地方的黎明与黄昏……我被人欺骗,也被人帮助。我喜欢这种在路上的感觉——大家都是陌生的,彼此没有联系,所以我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也是干净的。在不断地从陌生到熟悉,再从熟悉到陌生的旅途中,我似乎渐渐明白了些什么。

我知道最后我们或许都会变成同一副模样,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平淡生活,然后老去、死亡。我并不排斥这样的未来,只想在老去之前再狠狠地疯狂一次,而且再也不想像十八岁时那样,自己乖乖地跑回“牢笼”。最近,我又开始看三毛的书了。其实三毛一直存在于我的脑海里,她时常会跳出来跟我说她的故事。她说她停不下来,说她爱这个世界,也爱生命。对于三毛的死,我也终于释怀。尘世的枷锁岂能试图以死亡来威胁她呢?我相信她是热爱生命的,只是每个人珍惜生命的方式不同。

我相信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有一个向往流浪的灵魂。我们生活的星球在宇宙里那么孤独,所以我们注定了要不断地寻找。至于寻找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已经在路上了。

最后,我想以我的一个梦境结尾,那是我经常做的一个梦。

我在撒哈拉。黄沙飞舞,遮蔽了大片天空。

一辆吉普车从我眼前驶过。开车的是一个女孩,身穿白色连衣裙,披散着浓黑的长发,眼神清澈。

我招手,示意她停下。

她停下来,对我说:“你是这个沙漠里最帅的男人。”

我怔怔地望着她。

她笑,又开口了:“小弟弟,你这样看一个女人很不礼貌哦!”

我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娶一个像姐姐这样的女人。”

篇5:亲爱的三毛唯美语录

——三毛《亲爱的三毛》

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三毛《亲爱的三毛》

人情冷暖正如花开花谢,不如将这种现象,想成一种必然的季节。

——三毛《亲爱的三毛》

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三毛《亲爱的三毛》

今日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去做了,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床恬睡。

——三毛《亲爱的三毛》

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

——三毛《亲爱的三毛》

友情再深,缘分尽了,就成陌路。

——三毛《亲爱的三毛》

没有人能够“弃”你,除非你自暴自弃,因为我们是属于自己的,并不属于他人。

——三毛《亲爱的三毛》

对于朋友的失望,大半来自对方所言所行,达不到自己对他所要求的标准。而我却认为,朋友是不能要求的,一点也不能,因为我们没有权力。

——三毛《亲爱的三毛》

我总以为,朋友的相交,最可贵在于知心,最不可取,在于霸占和单方强求。西方有句谚语,说:“朋友的可贵,就在于自由。”

——三毛《亲爱的三毛》

我们一步步走下去,踏踏实实的去走,永不抗拒生命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三毛《亲爱的三毛》

成长是一种蜕变,失去了旧的,必然因为又来了新的,这就是公平。

——三毛《亲爱的三毛》

人,不经过长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们将这些苦痛当作一种功课和学习,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觉成长了时,甚而会感谢这种苦痛给我们的教导。

——三毛《亲爱的三毛》

当我们面对一个害怕的人,一桩恐惧的事,一份使人不安的心境时,唯一克服这种感觉的态度,便是面对它。

——三毛《亲爱的三毛》

婴儿诞生,一般人不知晓婴儿的未来,可是都说——恭喜!恭喜!某人死了,一般人也不明白死后的世界,却说——可惜!可惜!

——三毛《亲爱的三毛》

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三毛《亲爱的三毛》

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泥多了,水浊;水多了,泥稀。不多不少,捏两个泥人——好一对神仙眷侣。

——三毛《亲爱的三毛》

耐心,韧性,谅解,宽容,包涵,都是爱的代名词。

——三毛《亲爱的三毛》

在这里,与各位再共同勉励一次,我们要做聪明的人,做有智慧的人有慈爱又肯诚实对人对己的勇者。就算天大的事情来了,也不逃避它,心平气和地为自己争取最合理的解决之道,不可以做一个弱者,凡是不顺心便跌倒的人是要被社会淘汰的,做一个有弹性的人,当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

——三毛《亲爱的三毛》

你快乐吗?你快乐吗?你快乐吗?

试试看,每天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三毛《亲爱的三毛》

伤心是一种最堪咀嚼的滋味。如果不经过这份疼痛——度日如年般地经过。不可能玩味其他人生的欣喜。

——三毛《亲爱的三毛》

云淡风轻,细水长流,何止君子之交。爱情不也是如此,才叫落花流水,天上人间?

——三毛《亲爱的三毛》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亲爱的三毛》

事实上,我十分安然于一本好书,一个长夜和一杯热茶的宁静生活。对于人生,这已是很大的福分,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战乱和极权统治的国家里,这份自由是我十分感激而珍爱的。

——三毛《亲爱的三毛》

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请相信生命的韧性是惊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护。

——三毛《亲爱的三毛》

人生的许多大困难,只要活着,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时间和智慧而已。

——三毛《亲爱的三毛》

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

——三毛《亲爱的三毛》

负担起对自己的责任来,不单单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的热烈而起劲,不要懦弱,更不要别人太多的指引。每一天,活的踏实,将分内的工作,做的尽自己能力之内的完美,就无愧于天地。

篇6:《亲爱的三毛》读书笔记摘抄

2、人情冷暖正如花开花谢,不如将这种现象,想成一种必然的季节。

3、今日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去做了,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床恬睡。

4、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5、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6、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

7、当我们面对一个害怕的人,一桩恐惧的事,一份是人不安的心境时,唯一克服这种感觉的态度,便是面对它。

8、友情再深,缘分尽了,就成陌路。

9、我总以为,朋友的相交,最可贵在于知心,最不可取,在于霸占和单方强求。西方有句谚语,说:“朋友的可贵,就在于自由。”

10、没有人能够“弃”你,除非你自暴自弃,因为我们是属于自己的,并不属于他人。

11、人,不经过长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们将这些苦痛当作一种功课和学习,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觉成长了时,甚而会感谢这种苦痛给我们的教导。

12、对于朋友的失望,大半来自对方所言所行,达不到自己对他所要求的标准,

而我却认为,朋友是不能要求的,一点也不能,因为我们没有权力。

13、婴儿诞生,一般人不知晓婴儿的未来,可是都说——恭喜!恭喜!某人死了,一般人也不明白死后的世界,却说——可惜!可惜!

14、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15、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泥多了,水浊;水多了,泥稀。不多不少,捏两个泥人——好一对神仙眷侣。

16、成长是一种蜕变,失去了旧的,必然因为又来了新的,这就是公平。

17、我们一步步走下去,踏踏实实的`去走,永不抗拒生命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18、在这里,与各位再共同勉励一次,我们要做聪明的人,做有智慧的人有慈爱又肯诚实对人对己的勇者。就算天大的事情来了,也不逃避它,心平气和地为自己争取最合理的解决之道,不可以做一个弱者,凡是不顺心便跌倒的人是要被社会淘汰的,做一个有弹性的人,当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

19、耐心,韧性,谅解,宽容,包涵,都是爱的代名词。

篇7:三毛的读后感

三毛的读后感1

《三毛》这本书,大家一定读过吧,那个浑身脏兮兮的,头上只有三根毛的小孩,古灵精通,在那时,那种环境,他竟有这样强的生活意识,小小的他,饱受霜,经历了平常人所未经过的生活。

在《三毛寻亲记》中,三毛他找到了妈妈,而他妈妈却因生活的困难,在舞厅嫌钱,没法带三毛,她只好把三毛抛弃,之后三毛踏上了流浪生活,又滨写了一本《三毛流浪记》,表达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和当时地位等级,而显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三毛在这里被人压迫到当小偷,可是他小小的心灵里存着善良,他把钱偷来,看到别人是用这钱救命,又把钱还给了人家,之后,自己反遭坏人的一顿毒打。这也说明了,当时社会所腐败,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

迫不得不已三毛,有一天,走在大街上,听到喇叭里招人丛军,三毛以为到那里有饭吃,有衣服穿,但参军了,而又开始了一部《三毛从军记》,进述了三毛因个小,而被司令调到家里,名义上军人,实际上,也就给司令当佣人,这也表示当时的地位等级的待遇,官大、权大,他就是凶,他可以欺压百姓,司令有一个儿子,是吃的好,穿的好,一天到晚玩,还挑三捡四,与三毛成了一个对比,也说明了,当时,不的身份地位,可以开表一个人的全部,看他就不能在社会立足。

而如今,也与过去说了再见,三毛的生活,一路所经历的事,也让这个小小的身影不时在脑海中浮现,由它们故事情节搞笑,意义也很深刻,让我觉得: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也更要认真学习,以后,为国家做社会,不要让人再像三毛一样的生活。

三毛的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是三毛,三毛没有爸爸和妈妈,他只好自己去流浪,他没有钱,只好自己去给别人干活。三毛每次回来,都只能拿回一点儿钱来,根本不够他吃饭。写到这儿,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有亲爱的爸爸和妈妈,可是我却不努力,不好好学习,三毛还没有爸爸和妈妈呢,可是他已经会照料自己了!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才能考好成绩,给爸爸和妈妈争光!

三毛的读后感3

我是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三毛流浪记》这本书的。

三毛是一个孤儿,他没有真正的家,只能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风餐露宿。如果哪天没有讨到食物就只能活活饿着肚子,过着有一餐每一餐的日子。不仅这样,他还经常收到别人的欺凌,全身上下到处是伤痕。何其可怜的一个三毛!

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却不一样。拿我来说吧,我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家人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都为我考虑到,可以说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这样,我还经常对爸爸发脾气,弄得全家都不开心。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春游,妈妈把干粮饮料都准备好,我还问妈妈要零用钱。妈妈不给,我还跟妈妈顶嘴。现在想想我是多么不应该啊!

看看流浪儿三毛,他的生活是那么的悲惨!小小年纪就靠打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我就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在爷爷奶奶的疼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春天,我跟爸妈在青山绿水间踏春,而三毛还在为一个小小的面包发愁;夏天,我在游泳池畅快凉爽地游泳,而三毛在烈日下奔波;秋天,我与小伙伴在枫树底下与秋风嬉戏,而三毛还在街头无助地徘徊;冬天,妈妈早已为我准备厚厚的棉衣、温暖的被子,而三毛却在寒风中瑟缩。这么一比较,让我明白很多很多。

我想我应该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

三毛的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让我发出很多的感叹。

三毛很可怜,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四处流浪,他把垃圾桶当成床,把报子当成被子,经常连肚子都填不饱。三毛来到烤鸭店,没有钱只能看不能吃,饿了就把腰带系紧,有时三毛还被富人家的孩子欺负,他们在三毛跟前吃烤鸭,让三毛直流口水。三毛尝尽了我们无法想像的苦。如果我过他那样的生活,我一天也活不下去了,我真佩服三毛的坚强。读到这儿,我不禁想到我家冰箱里放了那么多好吃的,我却总是这个不要吃,那个不要吃,有时勉强吃几口就把剩下的偷偷丢进垃圾箱。

看看三毛,想想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和三毛比一比,我真是害羞啊。如果回到三毛的年代,我一定要帮助三毛,让他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在我要向三毛学习,做一个又聪明、又善良、又坚强的人。

三毛的读后感5

我看过很多书,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毛流浪记》。

书里面的主人公三毛是个让我既同情又敬佩的人。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的是贴广告用的浆糊,睡的是垃圾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三毛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他和一起流浪的小伙伴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受到大家的喜爱。

书里三毛的流浪生活是如此凄惨。相比较之下,现在和三毛同龄的我真是生活在“蜜罐”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爸爸妈妈把最好的东西给我,可有时我还和他们闹情绪,想想真是惭愧。

三毛的读后感6

在四年级下学期,爸爸给我买了一套《三毛流浪记》,我便仔细的读了起来。

三毛出生在旧社会中,从小无依无靠,在大街上流浪。有一天,他特别饿,于是趴在了肉饼店的台子上,望着那些好吃的,他呆呆的站在那里,因为他没有钱。他又往前走了,这里有鱼肉、鸡肉、鸭肉等等。三毛多饿呀,他多么需要食物呀,就是个馒头也行呀,可是他的口袋里空荡荡,只好往前走。

我家里有橱柜里有好多吃的,有面包、牛奶、香肠、苹果、糖……我多么想给他吃一些,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生活在不同时代,我和我的伙伴们都很幸福,每天都有好吃的,但有的同学在不停的浪费粮食,有的吃的不对自己的味口,就扔了,吃盒饭没有好菜就扔了,要是把那些饭给三毛一点,那他就会高兴极了。

和三毛一比,我简直是太渺小了,他有好几次没吃饭,都可以忍着。而我呢?有时妈妈把饭做晚了一会我就生气了。在这里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太不懂事了!”

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现在,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拿出《三毛流浪记》看,它将伴我健康成长。

三毛的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里面记叙了可怜的三毛遇到的重重困难,他以太阳为爸爸,以月亮为妈妈,他把墙头当作了床,把瓦片当作了枕头,他身上盖得是晚霞。尽管如此,他还是勇敢地面对生活与现实。他其中的一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明白了应该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这天,三毛来到了一家冥币店当学徒。虽说是当学徒,其实是给老板和老板娘当奴隶。中午,吃午饭的时侯到了。老板和老板娘坐在桌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而三毛却在旁边看着他们吃,那些饭菜仿佛在向三毛招手。这时,老板和老板和老板娘吃饱了,老板就凶狠很地对三毛说:“三毛,快把这儿都收拾了。”说完,老板和老板娘便出去了。三毛急忙跑到桌边把汤碗里的剩汤喝了下去,接着又跑到盛饭的桶边,里面已经没有饭了,只有几粒粘在桶底,三毛迫不及待地想去吃那几粒米饭,就用手去抠。可天有不测风云,被老板娘发现了,老板娘怒气冲冲地对三毛说:“还去抠,抠破了怎么办,不知道用水泡一泡吗?”读在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件使我惭愧不已的事。记得有一次,我家吃晚饭了。我装了一碗饭就来到客厅把电视机一开,接着就坐到软如棉花的沙发上吃饭。这时,电视里上演了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它像磁铁一样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如果妈妈发现了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她非骂我一顿不可。我真有点后悔我装饭装地太多了。这时,我心想:“与其这样边吃边看,不如把饭到了,等到晚上再吃夜宵。”我就这然想到:“如果这样倒了,妈妈一定会知道我把饭给倒了。”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反其道而行”。我故意没有把饭倒完,把一小部分饭留在碗里,然后把它们分散开来,就大功告成了。我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办法真好,真是天衣无缝啊!然后我飞快地跑到厨房,把碗快放在洗碗的盆子里,接着又飞快地跑到客厅来看电视。妈妈看见了我,说道:“跑这么快干吗?像离弦的箭似的,当心摔跤。”我连忙说道:“我想看看这精彩的动画片。”“你不会是把饭倒了吧。”妈妈生地说。我担心我说了实话妈妈一定会打我,所以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道:“我没有倒。”妈妈听了我的话,暂时没有追究。我可总算松了一口气。可等到妈妈洗碗的时候,她把我叫了去,生气地说:“你还说没倒,我还不清楚你?”我低下了头,吞吞吐吐地说:“妈妈,您怎么知道地?”“你心里想什么我一清二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知道这事儿再也瞒不下去了。只好把我倒饭的原因与经过详详细细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我的话后,说:“孩子,粮食来之不易啊!一滴汗水一粒米,农民伯伯们是多么地辛苦,我们吃地每一粒米饭上都凝聚着农民伯伯们的心血啊!他们这样不辞劳苦地劳作,我们又怎么能浪费他们的成果呢?”听了妈妈的话,我顿时感到无比惭愧。三毛是多么渴望能吃饱一次饭,而我却想尽办法浪费粮食。我真为我的不应该而感到脸红。有句谚语说地好——勤似甘泉水,俭似聚宝盆。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虽然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是仍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毛的这段经历和我亲爱的妈妈的这一番话将化成我珍惜粮食的无穷动力。

三毛的读后感8

有一本书,太喜欢,因此翻了又翻;有一部电影,太喜欢,因此看了又看;有一个人,太喜欢,因此想了又想。他,大额头,翘鼻子,阔嘴巴,圆而大的眼睛,身体纤细瘦弱,喜怒哀乐表情善变,机智活泼,天真可爱,滑稽幽默。没错,他就是《三毛流浪记》里面的三毛。然而三毛带给我的不只是乐趣,更多的是同情。

《三毛流浪记》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一个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是总是受人期侮,他挣到的钱还不够自己填饱肚子,只有和他一样的儿童关心他,给他温暖。

《三毛流浪记》的每一个苦难画面,每一句字里行间,都是在呼唤公正,呼唤仁慈,呼唤同情,呼唤人道,呼唤文明。

三毛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是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却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一份答卷。因为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成长的脚步更沉着,更坚定,可以让视野更宽广,心胸更博大。在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以外,更需要冷静的思考,以及心灵的感动和震撼,而这些,在阅读三毛时都会得到。

如今社会已经突飞猛进,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大大的.改善。我们要比三毛幸福的多得多,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应该去学习三毛那种积极乐观,坚强,不畏艰难的精神。我们幸福的每一天是三毛最想拥有的,当我们从幸福中一路走来,不应该忘记三毛的苦难和期盼。

三毛已经永远沉淀在无数人成长的记忆中,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三毛依然会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东西,让我们体验苦难和不幸,也学会同情,学会关怀和珍爱。

三毛的读后感9

今年寒假,我和妈妈一起读了张乐平的著作《三毛流浪记》,感受颇深。

读《三毛流浪记》让我感受到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饿极了的时候,看到别人用来贴标语的浆糊,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来就往嘴里倒,不久就头晕肚子疼。贴广的人还揪着三毛的头指着标语说:“夏天要注意饮食卫生!”对三毛来说,填饱肚子是最要紧的,那还管得了“饮食卫生”啊!好在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读着读着,我想到学校里我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在家中,我妈享受着家的温暖;假期里,我们坐着车,到各地旅行,去年我还有幸到了上海,漫步上海街头,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流浪的三毛,没有吃喝,没有住所,也许我经过了他流浪的大街,经过了他吃住的地方……

读完《三毛流浪记》,让我想起过年时发生的一件事。要过春节了,姑姑、妈妈和姥姥各给我买了一身新衣,大年初一我选了一套自己最满意的穿在身上,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比起累了就睡在垃圾车里,冷了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的三毛,我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呢!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争取做做过的栋梁之才!

三毛的读后感10

寒假里,我读《三毛流浪记》这本书。

三毛是一个没有父母,没有家的流浪儿,他多么想有一个家呀。可怜的三毛,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穿着单薄、破旧的衣裳,冷得瑟瑟发抖。富人家里大摆宴席,山珍海味,酒足饭饱,而一墙之隔的外面墙角的三毛,却饥寒交迫,无家可归。

为生活,三毛做过很多事,比如:学艺,擦鞋,拉车等,可是都做不长,还常被人打骂,被人欺负。有一次,三毛给一位时髦的女郎打扇时,热得满头大汗,一不小心把汗水溅到女郎身上,女郎转过身来一巴掌把三毛打得眼冒金星,这样的欺负,三毛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每次看到这些图片,我就觉得这些欺负三毛的人太可恶,没有一点爱心,我恨不得把他们打得四脚朝天。

造成三毛不幸的都是可恶的旧社会,如果三毛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我相信我们都会帮助他,还会有人收养他。他会有饭吃,会有漂亮的衣服穿,会有玩具玩,还会去他十分向往的学校读书。

三毛还是个善良、坚强、乐观的好孩子。虽然没几个人疼爱他,但是有人需要帮助时,他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小明摘桥旁的小花,一不小心掉到河里,一旁的三毛见毫不犹豫地跳下河去,把小明救上来。一位年轻人把一位长着白胡子的老爷爷推倒,三毛见连忙把老人扶起,坐到马路边,把他好不容易得来的烧饼分给老人一半。三毛才吃一口,发现老人已经全部吃掉,三毛想想,把他仅有的一半烧饼也给老人,之后三毛却饿着肚皮走。三毛真是个舍己救人的好孩子。

跟三毛比起来,我们今天的生活真是太幸福,我们应该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毛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3篇

2.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3篇

3.《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500字

4.三毛文集的读后感范文

5.《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600字

6.三毛作品集的读后感1000字

7.名著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

8.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4篇

篇8:《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电影《三毛从军记》是根据作家张乐平的同名漫画改编而成的,张乐平也被人们称为“三毛之父”。这部电影一开始讲述了无家可归的三毛贫穷的也就只剩下三根头发了,饥寒交迫的三毛只好去参军,三毛穿着那身比自己大好多的军服在军队中训练。在以后的训练和打仗中,三毛做得很多事情让人哭笑不得。

《三毛从军记》是一部喜剧电影,但是其中的很多情节还是让我非常难忘的。

片段一:在三毛还是流浪儿时,他想报名参军,当招募的人问他叫什么名字时,三毛却说自己叫“岳武穆”,这说明了三毛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也不懂的什么是打仗,但是他有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的一个品质,那就是崇拜和敬仰英雄!他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抗击外敌的英雄,所以他才给自己起名叫岳武穆。招募的人又问他为什么要当军人,三毛说为了打倒日本人!这表现了三毛像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都有着一颗爱国的心,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总能挺身而出,为国家作出牺牲。

片段二:在一次战斗中,因为三毛的个子十分矮小,他又蹦又跳想尽各种方法也无法看到战壕外面敌人的样子。他最后登在了放置在弹药箱上的凳子上,才看见了外面战场是什么样子的。在看到这个情节中三毛诙谐幽默的样子让我哈哈大笑,但是在笑过之后,我心里又十分不是滋味,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即使是三毛这样一个弱小的孩子也被卷入到了其中,这不禁让我感受到和平的可贵。

影片演到最后,中国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三毛也光荣地退伍了,可是看到了那么多白色的十字架,三毛哭着说:“全完了!”看到这里我也十分难过,三毛虽然聪明可爱,在影片中时常让我哈哈大笑,但是这终究还是一部战争电影。看着尾声三毛那悲伤离去的背阴和那一排排白色的十字架,我也不禁有些伤感,战争使多少家庭破碎,使多少孩子成为孤儿,所以我们一定要保卫和平。就像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习爷爷说的那样:“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47校五(2)班

执导老师:杜淑艳

上一篇:特殊学生管理制度下一篇:天空“赛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