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

2024-06-01

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精选6篇)

篇1: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

小学英语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多年,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到是课堂纪律有时让人头疼。今年,我和往年一样接了一个六年级班级的英语教学,开学初,课堂纪律很不好,上课的时候有些学生不是讲话,就是做小动作。对于很注重课堂纪律的我很是生气,并且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可是一段时间后仍然是一如既往。于是,我从其它方面反省了自己的教育观念„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和谐教育正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所谓“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就像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色调、构图等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优美就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是最佳组合,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在教学中,诸如: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最佳组合,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因而,教育要取得成功,必然要使教育主体(学生)之外的各因素和谐统一于教育主体。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所谓 “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以自己浅薄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沟通——激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不再盲目地崇拜教师,对老师的一言一行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对老师的要求接受程度也不同。“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

针对今年的六年级班级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反思,在一节课上,我给学生每人发了一张纸,然后提出诸如:你喜欢英语这门科吗?

你喜欢目前的英语老师吗?你认为她的教学如何呢?你对老师的教学有那些意见和建议?等等一类问题,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那节课上,学生写得非常认真,没有了悄悄话,没有了小动作。课后我仔细地看了每个学生的心里话,心里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孩子们有那么多的感受,有的说,自己很喜欢英语,就是基础不太好,没有信心学。有的说,六年级压力很大,过于注重语文和数学了。有的说,老师太严厉了,看人的目光很严肃,让同学们有些畏惧。还有的说,老师上完课就走,从来不在教室停留,很少和大家交流...我很感动,于是也写了一段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孩子们,学好英语很重要。老师也很喜欢大家,因为老师太想让同学们学好英语了,所以对同学们很严厉。也告诉大家,不是老师不想和同学们接近和交流,而是要去准备下一个班级的课。同时也检讨了自己的不足。同学们好象也明白了老师的心情,从那以后,课堂上同学们都认真的听课。

二、关爱——架起和谐关系的桥梁

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这学期我带的一(1)班有个小男孩,很调皮,平时也很少有小朋友和他玩,学习也不主动,课堂没少被批评。我注意了他一段时间,发现这位小同学的眼里总会有些忧郁的情绪。有一天我便试着和他谈心,他告诉我妈妈在去年去世了,每每看到别的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撒娇,就很羡慕,经常会想起自己的妈妈。听了这些话,我心里有些酸涩。是啊,缺少母爱的孩子原本就是应该怜爱的孩子。于是,我告诉他其实我们都很喜欢他,只要他能克服困难,好好学习,妈妈会在天上看到而且会很高兴的,我还告诉他妈妈会保佑他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这个小朋友在课堂上或常规中有一点点的突出表现,我就会乘机表扬并且鼓励他,同时我还鼓励其他小朋友和他交朋友。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关怀和鼓励使原本可能会消沉下去的孩子有了学习的信心,有了生活的勇气。

也许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感动学生,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使他们全面发展。

三、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学生觉得老师爱他,重视他,才敢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地爱老师。师生之间的互爱才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他们虽然是学生,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教师是对的”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作为教师,有必要消除一切偏爱的因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给不同学生以表现机会,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我时常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我觉得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2015-2016学年上期

期末教学论文

2015.07.02

篇2: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和谐师生关系,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使学生和你协调一致,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学生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相互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份、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以往在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总感到在教育上有缺陷的,是有深刻体会的。在一组毕业生调查中,请他们回答问题:学校在哪一点上没有教好你们?“学校很少教会我们创造性和独立性”,“我们缺少勇气替自己作主,常把自己的学习问题推给老师和家长去决定”,“学校里我们很少思考,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背书”,毕业生的这些话无不触动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难道这不也是当今整个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吗?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使学生乐学,教师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学效果就愈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诚然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进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第一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既做先生,又做学生,只要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第二要热爱学生。我们都知道,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第三要了解学生,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学更是如此,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跳一跳,够一够,达到在原有的起点,切合自己的实际来有所提高,否则,标准低了,学生学起来注意力不易集中,觉得不够解渴,造成兴趣提不起来;标准高了,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失去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老师在给学生设计提问时,一是要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去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其次,要想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美好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第一,教师要在讲授对话、课文时,巧妙构思,随之介绍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名人钦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像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在教学中要“学会”到“会学”转化,指导学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的目标之一。例如:对话教学,老师可先带学生共同操练;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还可以让他们表演小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另外,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变死学为活学,无论对话、课文还是写作、都要避免死教、死学,老师一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课堂提问板书、练习等教学活动都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智能。第二,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学生的学习既是自身的任务,又是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当然,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潜能和学习水平不同,其学习需要也不同,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有的需要点泼,有的需要辅导,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补课,尤其是对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下到功夫。第三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语言学科注意发展个性特长,既要学扎实,又应学得轻松,然而机械地死记硬背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如:几十遍地抄词,千篇一律地机械重复,严重地忽视了教学理论与记忆规律。改变这种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教学弊病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因为它对于学生不只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对学习发展和学习情绪的摧残。

篇3: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

而现阶段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获得, 数学思想、数学思维的建立, 数学情感及由此而衍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与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高效的教与学共同探索过程,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为核心, 通过生动、丰富、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 达到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的建设涉及方面很多, 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氛围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教学活动存在的心理背景, 也是进行高效率教学的必要条件。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放松和活跃的状态, 学习情绪高涨、求知欲强烈、注意力集中, 通过师生交流、探讨, 双方在互动积极的状态下, 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育教学经验, 就如何建立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数学学习情境的设立,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数学情境是产生数学概念, 发现、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和前提, 也是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基础和条件。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 就是呈现给学生新奇、贴近生活、有意义的数学信息, 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创建好的数学情境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首先, 要吃透教材, 了解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本课的重点、难点。要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创设利于重、难点突破的情境及将学生带进教材的方法。其次,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将集体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认知规律, 符合学生认知需求和思维特点, 将学生已有知识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起来。在创建数学情境的时应注意: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启发性、思考性、实用性和挑战性。如在分段函数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神州行卡 (免费接听) 市内通话费资费标准:每次通话3分钟以内, 每分钟0.3元;超过3分钟, 每分钟 (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 收费 0.2元。试建立一次通话应付费与通话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这个情境的设立,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教学方法, 做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由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让他们在质疑、探究、合作、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 获得知识与技能, 得到体验和收获, 提升感情和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营造舒适的学习和思考氛围。其次, 要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借鉴和学习, 思维由集中到发散, 又由发散到集中, 个人的思维在集体中得到了发展, 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 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不轻易地表态或者下结论, 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要压抑而是在群体的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的过程应当鼓励学生及时展现, 不要害怕出错, 要敢于面对问题, 关键是要通过交流和讨论了解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认识理解问题时的缺陷。

三、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处理好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 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 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 教师应认真感受学生所感所想, 及时掌握课堂情况, 如出现有效的生成, 教师要及时关注、适时引导, 鼓励学生深入地观察、讨论和思考, 发散学生思维, 对于过程中的思维火花要加以鼓励和引导, 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及时、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

四、正确地、积极地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愉悦感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通过多元性的评价目标、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多维性的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实施“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功。“评”出创新的活力与发展的动力, “评”出参与的能力与成功的实力, 从而达到为教与学服务的目的。在教学中可将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建立成长记录袋、考试等方法结合起来。在实施中应注意评价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不应过分求全,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且应注意评价的及时性, 给予教师和学生及时地反馈, 引起对教与学的反思, 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学过程。

五、幽默、风趣的谈吐, 快乐、和谐课堂的钥匙

幽默的语言总让人觉得轻松, 教师幽默的谈吐和深邃的思想, 会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学生就有好的心态, 心情更加放松, 思维更敏捷, 思路更开阔, 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当然能结合课堂的动态情况, 在适当的地方幽默一下, 调动学生情绪, 活跃课堂气氛是最好的。但是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 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幽默, 在某些环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引发学生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记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 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 先问一问你的得数, 有没有姓?若有, 它是姓‘正’, 还是姓‘负’?”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 利用流畅、幽默、风趣的语言答疑, 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又例如, 我们在讲“解任意三角形”一节时, 开场白是:“你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 不上山测出山高, 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得敌我之间的距离?”这些话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盎然, 把一般的计算课变得十分生动活泼。

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奋斗的目标, 它关系到学生和老师共同的成长。这个一个漫长和极富时代感的课题。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建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 真正完善的课堂有效教学体系的建立还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本文通过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对有效课堂教学作用的分析,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探讨了通过重视数学学习情境的设立, 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处理好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正确的、积极的评价, 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的愉悦感, 幽默、风趣的谈吐, 快乐、和谐课堂的钥匙等几个方面建立积极、和谐课堂氛围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上、下) [J].人民教育, 2001 (6) .

[2]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应之宁.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6 (1-2) .

篇4: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氛围;教学效率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喜欢哪个老师就喜欢上哪个老师的课,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平等对待学生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老师在学生面前往往以长辈自居,认为自己不但是知识的操纵者,还是课堂的主宰者,不知不觉中和学生划上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让学生不敢亲近。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主动谈心,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业余爱好等,并常常与他们一起下棋、打乒乓球、做游戏等。

二、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看这堂课是否给学生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民主课堂氛围,民主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质疑问难、展开讨论,把知识学活、学牢。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努力給学生创造活泼主动、乐学愿学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一节时。一上课。我就对同学们说:“孩子们,今天咱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你们给老师随便出个数,老师要马上说出这改数能不能被3整除,如果老师答错了,你们怎么惩罚老师都行——”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纷纷给我报数,我都一一地回答上来。这时同学们感到很奇怪,急切地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我趁热打铁,揭示了这节课需要学习的重点,孩子们正是在兴趣的驱使下,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同步的、双向的、合作的、互助的。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真正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友好合作,互相帮助,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自己走入学生中间,以合作者的身份与他们一起交流、合作。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芬.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

[2]李会娟.课堂教学气氛浅谈.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

篇5: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

我校科学课题组自2004年5月始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的开发与应用”的子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实验研究工作。两年来,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在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单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局限于领导和同事们听评课。领导评课,带有考评性质,致使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脱离教学实际的条条框框,有的甚至是领导的个人意图。上课是为领导设计的,提前准备,试课、试学生,有的甚至将答案提前告诉学生,生怕学生回答有误。给执教教师极大的压力,对学生来说只是按照教师的意愿表演。表演的好,回答的其实是背的流利,让领导高兴了,自己的老师就能得高分。至于教师们听评课,往往流于形式,报喜不报忧。没有人敢当面得罪人。没有这个必要,其实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执教者按照标准上得很好,很顺利,哪里有缺点。即便是有,也是不熟练,不符合那一条,还有那一项还没做到。

(二)评价内容单一

以教师的课堂行为为中心进行评价,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如何突破、教材把握是否正确、教法运用是否灵活、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态是否自然、板书是否规范等等,都是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的角度进行评价,而没有考虑学生的情况。

以教师的教法为中心进行评价,考虑得最多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各种教学方法是否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而对教师有没有指导学生采用适宜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却关注很少,更没有涉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以及学习情绪的评价。偏重教法轻视学法,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亦关注不够。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用一张评价表评价课堂教学,没有科学学科的特色,因此不能真正促进科学教学的提高。在评价项目中,绝大多数是关于知识传授方面的要求,如知识的讲解符合科学性、思想性原则,教学内容容量恰当等,而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则没有具体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对静态的教学要素的评价,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而对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学生的参与、讨论、实验,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成功体验等涉及得很少,尤其是对小学生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环节缺乏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只要教师把握教学重点,教材分析透彻,教学环节完美就是一节好课,对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很少涉及,因此学生对书本上讲的道理都知道,但是不能付诸实践,很难促进学生的内化,教学实效性较差。

(三)评价形式单一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局限于一纸评价表。虽然评价细则条目不断增加,越来越细,但仍不能反映真实的课堂教学。有些情况无法用条目表述,有的在表述过程中或分值评定中失去真实性。

(四)评价时机单一

评价局限于一节课,课堂中的几个环节。不涉及教师以前的水平,学生的基础,无法评价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提高了多少,发展了多少。更不考虑以后的发展方向。好的教师好的学生一直就好下去,有距离永远也赶不上,即使有机会评课,看到的也只是差距,而没有发觉他们的进步和提高。

(五)评价效能低

评价的结果,只是排队,孰优孰劣。发现差距,这个老师怎样,这个班的学生如何如何。评定优秀教师,优先晋级。没有考虑教师的发展,教师教学的提高,长此以往,也不利教师的发展。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我们初步构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五维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评价内容的多项设置,评价形式的多样实施,评价时机符合师生发展,评价效能促进师生发展。

二、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形成要完成2次飞跃,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活动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科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2.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所谓统一性,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其中的某些方法是不少科学研究所共有的,如归纳与演绎、猜想与假说、证实与证伪、实验与思辩等。所谓多样性是指由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环境的不同,任何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各异,是具有研究者个人特色的,因此也是历史的,具有不完全可通约性。

(二)心理学理论 1.认知结构理论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儿童认知的形成,既不是外物的简单复本(经验论),也不是主体内部预成结构的独立显现(预成论),而是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到内部世界的过程)和顺应(有机体调节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环境的过程)引起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从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的过程。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解释现实,因此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有迥异。建构主义更为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3.加涅的学习理论
加涅将人类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类学习代表了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每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要求不同的学习条件。人的认知加工过程要经历九个重要而有序的阶段(注意、预期目标、提取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强化、根据线索提取知识、技能一般化)。

(三)教育学理论 1.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论者认为,教育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并不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应该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部过程。终身教育不以获取知识作为主要目标,强调教育的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强调教育方法的改革(终身教育论者提出的方法有:自我教育、小组学习方法、创造性和非指导性方法、教育要遵循兴趣原理)等。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主张教育以培养、发展和弘扬儿童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强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性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过程;是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相统一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

(四)当代教学论 1.探究教学论

探究教学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包括有围绕某个主题安排的丰富的教学材料、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等);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2.活动教学论 活动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小组为中心”。主张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通过种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学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它的基本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尊重儿童的本性及其个性自然成长是活动教学的灵魂。

三、评价体系所遵循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评价关键要促进“两个发展”,一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更要关注学习的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即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再次体现在教学的效果上,要真正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要坚决摒弃那些形式主义的、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结果,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判断教师是否已具备奖励或处罚的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上的问题,制定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人员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手段多元,包括运用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教师课后反思、教师成长记录袋、学生座谈、学生科学文件价、家长调查、信息化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包括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况、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情况进行多维评价。

(三)过程性原则。

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经验发展的过程,它不是在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学生个体成长与进步放在重要位置上,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对评价资料进行细心收集、整理与分析。应注重评价对教与学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给予教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五维评价体系

我们知道:许多点在同一维度上构成线,两个维度的线则构成面,三个维度上的线则塑造一个立体,一个具有长、宽、高的实际物体。我们所构建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五维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三个评价维度的基础上增加评价时机和评价效能,使立体的评价实体成为发展的动态的评价系统,成为时时刻刻发挥最佳效能的评价系统。五个评价维度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构成一个统一的、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成为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发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评价体系。下图可形象地表示五个评价维度的关系:(一维)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由教师本人的自评、教师之间的互评、专家点评、学生参价、学生家长的助评构成。不同主体的评价意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到进步和不足,不仅客观的真实的反映课堂教学,而且使课堂教学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要。

1、教师自评

自评,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从自身角度总结执教中的得失,是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教师自己评价自己,能清晰的发觉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更有效的直接的促进今后的发展。一般,自评的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以及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教师自评形式包括:课后反思、课后记、课后自评表、课后总结性演讲、课后说课等。执教者客观审视课堂教学,亲自分析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不仅提升自评水平,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提高、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执教前对自身、学生的现状和水平进行评价、摸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明确:想通过本节课那些方面得到提高,学生的那些情况值得注意,这样使课堂教学的目标更明确。

2、教师互评

教师互评是教师间的一种相互交流、讨论学习的有效活动。授课结束后,听课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讨论评价,最后集中反馈,这样有利于促进听课教师全员参与评课。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授课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的过程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发展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开启了教学智慧的大门。教师评议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析,有效避免了“当局者迷”的状况,让清醒的旁观者帮助当局者对课堂教学有个清晰的全面地认识。评议时针对执教者的闪光点,并及时总结交流,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发现,通过集体讨论共同认识,达到共同提高。

3、专家点评

专家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自评、教师互评中争论不休、难以定夺的问题,专家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给予解答,并能提出指导性意见。所以学校邀请特级教师、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评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指点教师教学迷津的钥匙,会使教师受益很大,能促使教师深刻反思、快速成长。

4、学生参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不仅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更应体现在教学评价中。让学生参与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更能使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便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变换教学策略、发展教学智慧。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和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从而展示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其中包含教师无法觉察到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孩子们童真的心语,展示着孩子真诚的建议,是教师发现不足从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5、家长助评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仅要经得起校内师生的检验评价,更应经得起社会和家庭的检验与评价。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监护人,学生的首任教师,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并且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言谈举止,思想想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从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中更能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到他们对学生的期望和发展急需。同时,通过参与评课,也能了解到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学生在学校的发展现状,能使他们更有效的指导学生全时空、多方面的发展。充分利用家长的智力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评课,可以拓宽评价的空间,弥补学校师生评课的不足,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维)评价内容的多项设置

评价内容由单一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转变为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相结合,并且以学生学习评价为重点。不仅直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进一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课堂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评价理念。

课堂教学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组成,并且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学要完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则加强,完善;不利于学生学习甚至有碍于学生学习行为则必须减少甚至取蒂。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成败,主要以学生是否学习、是否有效性学习,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基本评价指标。

1、学生的学习状态

(1)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看学生参与能否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启发。(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看所提问题与发表的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

(5)生成状态。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2、教师的教学行为

(1)组织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即一般意义上的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

(2)注意中心。看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上去。

(3)教学机制。看教师是否具备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发展的进程。

(4)教学态度。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能够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是否有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是否能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是否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能给予应有的赞赏,而不论学生的这种表现出现在教师的什么心境下

(三维)评价形式的多样实施

1、根据评价内容制定评价表和问卷。如:课堂教学教师自评表、课堂教学教师互评表、课堂教学专家点评表、课堂教学学生评价表、课堂教学家长听评表。这些评价表,分别涉及本节课评价细则、以往情况以及预期发展方向及发展程度。评价细则分别涉及学生学习部分、教师教学部分以及教与学的整合与统一。详见附表(1)(2)(3)(4)(5)(6)。问卷和谈话是评价表的补充和非量化说明,能更真实的反映具体情况。评价表与问卷谈话的有机结合使我们全面地了解课堂教学,了解教师学生的发展和提高的程度以及速度。最后将各评价表与问卷综合得分按权重得出综合考评分。

2、个人成长记录档案分教师和学生两类。教师成长记录档案包括:以上评价表、问卷谈话记录、课前预想、课后记、课堂实录(文字资料、录音录像资料)、听评记录、个人心得体会、发展计划、教学案例及分析、学生的课堂日记、学生的“我想对你说”。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包括:小制作、论文、心得、课堂日记、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我想对你说”、课堂教学中我的表现(音像资料)„„ 3、网络评价系统平台。将所有评价资料,在网上共享,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学生也可以查阅到教师的情况。其中课堂教学中我的表现(音像资料)由学生自行根据需要从教师课堂实录上裁剪。在网络上教师学生没有秘密可言,共同交流,获得共同提高。有的学生说:现在可以查到老师要考我们什么。的确,有些考核内容让他们早知道,他们会更努力去学、想法去学。(四维)评价时机符合师生发展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我们应该动态的发展的评价课堂教学,不仅在课中评、在课后评,而且应考虑课前的经验基础和能力水平。承认教师学生水平的差距,经历他们的提高,关注他们今后的发展。

1、课前评价,了解师生课前基础和水平。教师和学生在发展层次上、发展水平上不尽相同,有的略高一些,有的稍差,有一定的距离。他们都要发展,都会运用每一节课堂教学提高,有的提高得快,有的则慢一些。只有了解了他们的过去,才能真实的评价今天的发展和提高。了解学生和教师的基本情况,明确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能更清晰地看出课堂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我们通过查阅他们的档案资料,个人成果以及过去的课堂评价纪录,也可以通过谈话方式了解他们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教师本人更应该做到课前回顾和总结,清晰自己将通过课堂教学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课中评价,通过教师的点滴评价和学生评价,有效推进教学进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点评,学生之间也要互相评价各自的得失。教学中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探究,通过教师观察和提问反馈等方法对学生的科学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如参与探究活动的状态,对某个问题的反映等),并据此调整教学进程,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流畅进行。探究活动中,对于同伴的活动行为,学生可以进行评价,有勉励、有学习、也有不足之处,必须改正的地方。同时如果有必要,学生还可以适时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有时教师的设计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有必要及时提出来,让老师及时调整。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学行为让学生的学习牵着鼻子走,如果走的不对,就应该马上由学生指出来,改过来。

3、课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失与收获,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学生在本节课中,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知识的理解等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有没有达到课前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所设置的标准,这可能还是不太清楚,而这些不太清楚将给下一节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盲目性。为此,在课结束后还要通过课后问卷测试或分析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等对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了解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教师在教学中,组织活动的能力,驾驭探究的能力引领学生学习的能力到底提高了多少,也需要总结一下。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不适应学生的学习,今后应注意什么。即课后综合性评价反思。对待科学课堂教学研究应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每上完一节课就应该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反思,进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调整教学结构,使我们的科学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师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为此,我们可这样:①教师回忆撰写课堂实录,对照自己原有的教学设想,对自己的课进行评价反思:对于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反映如何?提出这个问题,学生是怎么想的?怎么回答的?这个探究活动学生是怎样进行的?小组怎么进行合作,组内怎么进行分工的?汇报中学生是怎样说的?„„学生的这些表现与教学设计有什么关联?怎样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我们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②请教研组教师听课。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形式的组织,甚至某个引领性问题的表述等出了问题,作为“当局者”的执教教师是很难发现的,可能一节课下来还是觉得“我这样引导,不是很好吗?为什么学生还是不理解?”但作为“旁观者”的听课教师在听课中是比较清楚的,因此课后可以让听课教师对自己的课评一评,研讨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以便使自己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③自己或别人帮忙对自己的课进行录音或录像,然后再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评价自己的课,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呀!我这个环节怎么会这样提问?学生的回答这么精彩,我怎么没有注意?整节课下来我的教学表情怎么这样呆板?这个教学环节我处理得不错。„„这样,不断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五维)评价效能促进师生发展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师生的发展,一是反思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在同一评价平台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教师反思评价,得知自己进步了许多,更清楚今后应努力的方向。新的评价体系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较实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广大教师自己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自我反馈,自我调控,不断改进教学。通过评价,教师们在教学行为上,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上大有改进,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个人专业化发展。实践证明:通过评价标准研究的实施促成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念在以下五方面得到更新和突破:变学科本位观为整合教学观;变师生接受关系为交往互动关系;变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目标框架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整合的目标框架;变课堂运行的封闭和预设为开放和生成;变被动、个体、接受的单一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最终使课堂教学行为得以转变、实现优化。

通过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发现教师在课改中的角色和工作方式正发生着较大的改变:相互交流沟通和集体备课增多,注重教学设计和课堂反思增多,自主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现象增多,要求学习培训、拓展知识的愿望强烈,这一切,都有利于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2、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研制的评价标准,界定了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多了,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逐渐减少。学生直接向教师提意见,教师随时随地的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活动和教学内容。学生也清晰的知道哪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怎样的教学活动使自己发展快,自己应在哪些方面通过怎样的途径得到最有效的提高。

五、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指导学生有效评价。

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评价,自己喜欢的分值高、评语好。不喜欢的则低分甚至不记分、或者答卷上空白,或谈话中沉默为金。学生在本年龄段那些素质应得到提高,了解得还不够。从他们的无知中也清晰地看到他们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二)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

有的自评力度不深刻,有的因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学生或其他教师的真实评价。学生还不敢跟他谈出自己的心里话,甚至不敢想被人说。较为严肃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客观评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存于表面,没有达到真正的师生无间隙。

(三)家长评价意识有待提高。

时间与空间还不是充分的理由。多数家长没时间,家长来多了听课秩序不容易控制。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这与家长的素质有关,需要进一步宣传教育。

(四)评价内容按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划分,还有些内容没有涵盖。比如学习行为与教学行为的融合、学习行为与教学行为的相互影响等问题。

(五)评价网络共享问题,有待提高。

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运用共享资源,指导学生开发自己的网络自评资源。课题组成员:

刘云才

由树栋

周金华

杨文彬

吴美丽 董月梅

董美香

篇6: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

《读懂学生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小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这门课,课程中几位老师列举的小学到初中过渡的数学案例,对您有什么启发?

藁城市廉州学区第四中学郭彩英

我听了北大附中张思明、鲍静宜、辛华、王耀杨老师的《读懂学生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小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这门课,课程中几位老师列举的小学到初中过渡的数学案例,给了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一个教师只有热爱他的学生,一味地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他们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师德师风以及个人思想和文化素质、修养。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乐于奉献

人们把教师比作是蜡烛、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也应该象蜡烛一样给学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园丁一样精心栽培心爱的花木,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注全部的爱。这种爱是建立在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这种爱应该是经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给学习好的同学,而对“学困生”冷若冰霜。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信心,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觉得前途渺茫,最终就会走向由厌学到弃学之路。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了解学情,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也应该勇于说“对不起。”并注意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信任”是赢得学生心灵沟通的关键

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一定会给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部分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信任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信任本身也是社会的一种要求,它可以使人们懂得怎么样去做一个受人疼爱的人,怎么样去尊敬别人。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德、智、体等诸方面会逐步得到完善。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希望,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他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克服学习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用自己的成功去编织自己美丽的人生之梦,进而把梦变为现实,做到“梦想成真”。记得去年我班有一个学生名叫韦灵玉,她曾经几次被同学认为是小偷,班里尺子、钢笔、橡皮等学习用品丢了,同学们都会毫不犹豫指到她。对这样的指责,她选择了沉默,学习成绩一直下降。经了解,原来韦灵玉在四年级偷过别人的东西,但我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么可爱的小女孩是小偷呢!我深入了解,询问她原来的班主任,那次偷东西是由于当时家里实在很困难,实在是没办法。但从那次以后她从没再偷过。即使这样,在同学们的心里始终认为他就

是“凶手”。作为班主任我应该信任她,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她沟通,聊天,送她学习用品。当她真正信任我时,我就希望她敞开心扉跟我说实话,从话语中我了解到她确实冤枉。班会上我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题为“信任身边的每一个人”,班会过后,韦灵玉有了笑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教师节她还写了一封信,谢谢我对他的信任。看到这里,我内心很欣慰,希望每位老师都要给孩子信任。

三、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在师生关系上,更是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

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形象当然是年轻漂亮,有亲和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是不可能人人拥有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四、锤炼教学语言,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主要靠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逻辑严密,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进而打动学生的心。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有激情,有鼓动性。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讲究语音、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要一定的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来帮助,对语言进行渲染,使其能更加强烈地吸引学生。有些演员在表演时,什么道具都没有,却能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更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和直观,而且运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例如我在教学《青蛙看海》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在范读时,我入情入境,不同角色读不同语调,并加上动作,孩子们深深受到感染,老师不用讲,学生就能读懂文章。我还为孩子们创设情景,自编自演,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帮助者,不做知识的“灌输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不仅要引导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而不是单纯地识字写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引导孩子读书,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拓宽学生的参与面。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自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

要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不知道;学生是否应该提出问题,我们也不考虑。这样的弊端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我们就要允许学生随时提问,随时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也要善于指点他们发问的途径,引导学生问要问到点子上,让学生由静听,转变为多感官并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叶老曾说:“谓教师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不绝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六、做学生的朋友,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提出教师是教学这个共同体中的首席,这就是说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再不是以前的教师高高在上,而是要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要向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还应该是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一个与学生关系紧张的语文老师,他的业务水平再高、课备的再充分、语言再生动,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课。相反,如果一个与学生关系融洽的语文老师,即使他的业务水平一般,学生也会积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学生关的管的比较严,动不动就发脾气,又不大与学生交流,因此与学生有点隔阂。上课是,课堂气氛总是有点沉闷,在提问问题时,也没有学生主动起来回答。有一次在和学生闲聊的过程中,我就问他们:“我提出的问题你们明明会回答,为什么不主动回答呢?”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有点怕您,不敢回答。”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以后我就注意多和学生交流,主动的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后来渐渐地回答的学生就多了,只要我提出问题,总是有很多学生主动举手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每节课课堂气氛都很活跃,进行的很顺利。

七、对于课堂违纪的学生,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

在课堂上难免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

八、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一点爱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能忽视班级中的“学困生”。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地与他们沟通交流,要给他们思考、发言,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互助的氛围,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一次,我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没有像以往上公开课那样,提问我认为能回答好这些问题的同学来回答问题,而是按排逐个同学依次起来回答——从这排的第一名同学一直到最后一名同学,然后地第二排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起来回答问题。结果,这节课是我到那时为止上的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一节课,即使是以前从来都没有主动回答过问题的同学,在这节课上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了。从此以后,我明白了:其实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同样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同样也渴望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这样学生也会更加的喜欢你,尊重你,更加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我所任教的俩个班级,我都是有的放矢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受到了尊重,感觉到在这个大家庭里是人人平等的。激励他们不断上进。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沟通,能创造出和谐、融洽、民主、恬静、活跃的课堂气氛。这将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处于精神高度亢奋的状态之中,也可以把两者导入智慧的交流中,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2009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安排下一篇:中学生军训技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