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2024-06-26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通用14篇)

篇1: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我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相信学生,大胆地放手,才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07-02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我一直都在想: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我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学生自己能学的知识,老师不教;学生自己不能学习的知识,老师指导学习;学生不愿做的知识,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学。让学生走进文本内涵,让语文走进学生心灵。为了这个目标,我认为语文教学应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入手:

1.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以便做好上课的准备。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预习是学生主动性行为。因此,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主学生去预习,并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预习方法。在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告诉学生:“要想圆满地完成预习作业,就必须首先把课文读通、读懂、读熟。”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们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有:(1)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2)调查采访;(3)观看影视资料;(4)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合作、探究学习方式;(5)将不懂的地方画下来或记录在预习本上,以备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质疑;(6)向老师、家长请教。有了这些方法,学生在预习时就会得心应手。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

3.学会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的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教《飞檐走壁的虎将》一课时,我让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虎将是谁?”“为什么把它称作飞檐走壁的虎将?”“虎将有什么本领?”“虎将住在哪里?”听了学生的提问,教师在题目边上打四个大问号,并及时赞扬学生问得好,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讨论。

4.给足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我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初学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得遍数多了,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创造机会,增加学生自主体会与感悟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查阅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和作品相关的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情景交融地进入角色,通过耳、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使用,成功实现“情感转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比如在教学《燃料的家庭》时,我让学生用的圈点勾画法划出文段的中心句或表明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留给学生20分钟的自学时间,这篇说明文脉络清晰,说明方法简单,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我及时鼓励表扬,自己不在讲解。

5.品味语言,指导自主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领读、学生齐读、分男女、分组、分角色阅读课文等等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及时地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充满乐趣地去阅读课文,才能够有兴趣阅读课文,而且有信心读懂课文的意思,从而能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比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时,有这样一句话:“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我引导学生抓住“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三个词语,配上画面,全班齐读,让所有的同学能感受到黄河的雄姿,也能体验到那份胆战心惊!并通过看录像,想词句读课文,划词句读词句,品读句子这样三个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与黄河对话,从而感受黄河之险带来的胆战心惊。

6.赏识鼓励,树立自主学习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的朗读实际水平评价,如可采用“读得很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读音很准确,没有漏字。”“语速适当,读得很流利。”等来评价学生的朗读。对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质量上不要提太高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内心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

总之,学法指导贯穿于整个学习的教学过程,每个环节都可运用。并且在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从背诵、阅读理解、写作都离不开指导。只有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地培育起来。同时也让我深信,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大胆地放手,才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收获。

篇2: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绝不是对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一种修正与补充,也不是传统语文课程教学的“兴奋剂”,而是一种语文学习上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上的根本性转变。叶圣陶先生说所:“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但是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是值得研究的。教学中比较多的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的,如果老师提出的思考题只是让学生从课文找出答案来回答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是在老师设计的框框里转,学习还是被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就受到束缚。因此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然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学。问题来自于学生,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中学生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的。有的是表面的、肤浅的;有的是比较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师要加以疏理、组织,分别对待,逐个解决。因此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都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打破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局面,才能为自主学习开拓充分的空间。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应是消极的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参与评教评学的热情,要给学生更多的施展才能和自我表现的空间,以此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课后练习题,只要言之有理,不要强求一致。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要对学生大胆或出格的看法泼冷水或讽刺挖苦。对学生发言中存在的明显的原则性的错误,也要在肯定其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让他们注重结果,更要让他们注重过程,且评价要适度,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分析问题。只有如此, 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实现真正的有效学习。

课堂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生本交流、师本交流的重要场所,许多在课前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都要在课堂通过交流的方式探讨完成。我们解决的方式从课堂交流入手。合作形式有小组合作、班级大组合作、师生整体合作等。比如《晏子使楚》晏子的机智聪明,楚王的狂妄,无不通过文中鲜明个性化的语句表现出来。再一次回到书本,不是简单地看看书,而是回味、评析的过程,是上升到智慧的过程。师本交流,教师在课堂中关注那些有独创性、新颖性的问题,再一次引导同学们关注,并且通过对书本的交流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通过课堂或者课后的自主阅读和自主练笔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阅读就是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通过理解、分析、鉴赏等方式发现意义、发现美感、发现规律、发现未知。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发问式阅读。发问式阅读是指在自读过程中,学生自设问题,围绕问题思考阅读的的方法。主要教给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基本程式与角度,由此自设问题进行阅读。

2.引导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

3.引导写阅读札记。不说写读后感,是因为读后感有一定的体式要求,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定势心理。阅读札记形式、内容完全开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写,就怎样写,只给一个大致的参考框架,就是:总结收获,提出问题。

在自主阅读的同时,辅助以自主练笔,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方式。传统的作文课,总体而言是重视技法,轻视生活与思想的积累。切实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重视平时生活与思想的积累。自主练笔是一种好的方法。我设计了每日15分钟练笔活动,一学期来,学生的随笔大多数达到了5万字以上,有些达到了10万字。普遍感到不再惧怕作文,提起笔来有话可说。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学期两个班各编一本学生自荐作文集。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其中自主积累是从上学期开始的,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工具书太少。如果学校能把语文工具书纳入学生必购书目,这将会切实促进语文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和自主练笔进行了一年,但由于学校第二学期分班,这一活动也等于是从本学期重新始。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杂志稀少是制约这一活动的瓶颈。但是我们相信,坚持自主阅读和自主练笔,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网络资源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化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可能会多达数百上千条,这也是教参望尘莫及的。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个性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篇3: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正确认识“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 就是学生具有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意识, 能够自主设置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自主支配学习时间, 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选择有效的方法、有利的条件, 学习有困难时能寻求他人的帮助, 能够自觉评价学习的效果等。语文教学应注重接下来几点, 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合作学习中情境激趣

情境激趣, 就是创设表现学习内容所反映的场景和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创设民主的气氛, 激发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基础上, 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产生差距和矛盾, 从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引发研究问题的兴趣。从古至今, 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 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 首先要问自己, 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在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 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 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三、合作学习中的设疑问题

自主合作学习是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 所以, 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真实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现象, 并发展对话, 提出打算研究的问题, 取长补短, 在小组内讨论, 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 学生要发言, 要听取同学的意见, 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 这样, 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 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 合作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 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四、合作学习中的质疑探究

课堂上的问题是合作学习的核心, 但问题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抓住语文教材中的内容, 让学生产生质疑、探究。比如对同一单元不同篇章风格的比较探究, 或者是对类似的课文的比较研究。新课改增加的综合性学习内容, 都是很好的可被挖掘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现代教育理念认为, 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 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 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他是在班级集体教学的背景下, 将学生按一定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组织引导, 并平等参与学习活动, 自主探索、合作互助、讨论交流, 这种学习互惠互利。

1. 合理地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小组的划分, 可分为相对固定小组和开放性小组。相对固定小组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水平、性格等进行全面考查、分析、整合, 再分成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 进行搭配分组, 这种小组便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开放式小组是由学生根据所选问题自由组合临时搭配组建的, 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向纵深发展。

2. 建立融洽合作的新型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孩子只有在感觉到安全亲切的环境和气氛中才能有效地学习。因此, 合作中建立融洽的新型关系, 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合作学习中, 老师也是一个合作者, 小组成员不存在班长、组员之分。虽然每个人的思维品质和方式不同, 但合作着做一件事情, 有一致的目标, 彼此要用包容的心态来接纳对方提出的想法。进行合作必须要照顾其他同学的感受和需要, 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 对小组负责, 对人要宽容, 不讥笑别人。在合作的课堂上, 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当自身的环境与人的因素满足了学生内心的情感需求时, 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求知识, 寻求解决困难的途径和办法。

3. 寻求有效的合作途径。

合作学习只有达到预定的目标, 取得理想的效果, 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合作兴趣。因此, 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途径。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拓展合作学习的时空,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在精诚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分享合作的快乐, 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合作, 不仅仅是一种方法, 更是一种能力, 一种品格。

参考文献

[1]陈玉珍.如何构建探究式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交际, 2010, (04) .

[2]庞莉莉.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9, (06) .

[3]朱彩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N].淄博日报, 2009-11-24.

篇4: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虽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但也需要教师的教育、引导、示范和激励。有指导的自主学习,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指导的自主学习以‘先学后做,超前断后为基本特征,强调超学性(即学生在教师上课前先自学)、异步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学习的速度与方式)、建构性(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生成与重建)。”[1]有指导的自主学习要看到每个学生原来的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叶圣陶先生说:“凡是教,目的是为了不教。”[2]所以教师要适时引导,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利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如开展讲名篇、名人故事或自学比赛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另外,语文老师要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多角度全方面地体验生活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运用激励策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多元智能的综合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语文老师在平时对学生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激创佳境、激发情趣、激活评价等方式来鼓励学生。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增长着的资本,一个人自从毕业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新奇的教学情景。情感是打开学生智力大门的钥匙,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摆脱传统观念,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念,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同时,充分利用语文的学科优势,将语文课与语文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如讲《春》一课时,可以引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古诗句来引起课题。而在正式讲解课文前老师可以结合《渔舟唱晚》乐曲朗诵全文,让学生跟着音乐走进朱自清的《春》。朗诵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己动手描绘一幅春景图。

适时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提问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激发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有了这种学习欲望,学生就有了继续探究的冲动。但是提问也是讲究艺术的,语文课上的提问有以下几点要求:①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动脑去索取知识。提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去寻求答案,如果答案就在课本上就没有必要发问。提问,就是要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这个思考探究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②提问要有一定的坡度,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坡度就是提问设计时,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正如《学记》中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③提问要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探寻疑惑的欲望。老师的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牵引着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④提问要掌握好时机。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语文课堂上,高质量的提问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才能做到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探索的心理与行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于质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课堂上光是教师提问还远远不够,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提问。具体要怎样做呢?①帮助学生打消顾虑,使他们敢于提问。老师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大课堂气氛,打消学生心里的疑虑,鼓励学生提问。在遇到某些不合理的问题时,也要耐心讲解,不能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②激活学生思维,使其愿意提问。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设情激趣,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兴趣。③教给学生技巧,让他们能巧于提问。老师要教给学生提问技巧,让他们的问切中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这样的“问”才有价值。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育媒体是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教材内容与多媒体教育形式相结合。如某些语文课,就可以组织学生看电影。用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总之,自主学习既是学生学习活动实现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理念。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注释: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罗和香.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J].江西教育,2007,(11).

篇5: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迎宾路小学

张小杰

原因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会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关系到孩子成年以后的自我约束力、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关系到他们形成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而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正是现在的年轻一代所缺失的。

在学校的学习,传统学习方式管理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索,学生成了被动地接受者。这种形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人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导致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到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

而现在的70后、80后乃至90后,正是这种被动的产物。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学习方式、管理方式,必须从孩子和家长双方面入手。

具体措施:

1、在学生方面,一是从学校入手,从课堂入手。在课堂上,教师充分把课堂交给孩子,引导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实现互帮互助。同时,班级管理也要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小组长,鼓励他们,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适时开展小组之间的比赛。二是可以以社区为单位,每个社区都开一间阅读室,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开设读书课活动,让社区的孩子们有组织的读书,互助学习,大孩子帮助小孩子,大孩子给小孩子讲故事。这样既解决了家长上班孩子无人带的问题,又让孩子们有了互相帮助的机会,使他们有一种服务大家的意识。

2、在家长方面,一是可以利用亲子阅读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聊书。二是可以老师利用微信给家长推荐阅读的文章,并积极谈感受。从而带动家长们阅读。

3、社会方面:可以在公共场所放置一些可供阅读的书籍,如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公共汽车的停靠点,医院的门诊大厅,酒店、银行、公园的长椅旁等,以实现只要有人停留的地点都可以放置一些书籍,以供人们阅读,实现书籍无处不在,阅读无处不在。现在电子信息发达,还可以在手机的终端设置阅读浏览器,只要买手机,每天必读电子刊物半小时,否则第二天开机就会困难。

篇6: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篇7: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2)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至初三才开设的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初中化学授课时,适宜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现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科普小知识,要求学生去查阅一些课外资料,来解答“为什么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空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的有意义问题。

(3)建立发展性评价,培育学生的成就感 诚然,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但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培育兴趣,成功促进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发展性评价,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二、切实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1、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在于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到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上注意听讲,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标。实践证明:对比旧模式“上课—反馈”,反观新模式“预习—上课—反馈”,似乎多了一个环节,但它更有利于课堂上精讲,突出重点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练习,当堂巩固,提高学习效益。

2、明确预习的要求。明确了预习的目的之后,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初中生,开始可先布置预习题,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东西好学。例如,在学习《淀粉和葡萄糖》这节内容时,通过学案布置学生预习:人体内血糖偏高会得什么病,出现什么症状?血糖偏低又会如何?通过预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不可谓一举两得。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

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源泉、问题的答案。这种传统的教学理论已经持续了上千年了。在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人们的知识和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已不能简单地复述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的是一个多维的思考头脑,以及敢于向教师或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的勇气。

(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安全而简单的演示实验大可不必由教师亲自操作,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动手。这样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

四、优化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

篇8: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性中很重要且十分活跃的心理成分, 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可以转化成内在的动机, 可以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如果初中生缺乏学习的动力, 那么初中生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学习态度, 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所以说, 要想让初中生在学习初中语文这一学科时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 就要提高初中生对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那么, 要如何提高初中生对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呢?

1. 初中语文教师要与初中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

在学生的眼里, 教师一直都是和蔼的、知识渊博的、无所不能的, 同时也是高大的、严厉的。许多家长都反映过, 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都特别的任性, 但是教师说的话, 孩子都特别认真地去做。也有家长反映说, 孩子特别喜欢某某老师, 从而喜欢上了这个老师的课。这都是学生“亲师性”的表现。“亲师性”不只是小学生才有, 初中生也有。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要与初中生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 要放下教师的架子, 与初中生打成一片, 不仅在课堂上要有交流, 在课下也要有适当的接触和交流。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上与初中生交流知识, 在课下与初中生谈谈心, 玩玩游戏等等, 这样初中生就会觉得教师是和蔼的, 容易亲近的。只有初中生喜欢语文教师, 就会慢慢喜欢上语文这一门学科。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这种“亲师性”, 来激发初中生学习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2. 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知识技能和自己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 才能在初中生的心中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才能在初中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清晰明了的解答。语文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有魅力的形象。一个教师有没有魅力, 并不是在于教师外表有多光鲜亮丽, 而是在于内在。只有有魅力的教师才最吸引学生, 才最能征服初中生。

3. 初中语文教师要妥善合理地安排语文课堂, 让课堂变得动静结合。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先给初中生讲解一些知识, 然后就要让初中生都动起来。因为即使是初中生, 他们集中精力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初中语文教师总是不断地讲, 初中生就会进入到疲劳状态, 从而产生厌倦的坏情绪, 所以, 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好时间, 讲一定的时间, 就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 如让初中生来总结一下都学到了什么, 说一说自己对语文课堂的感触或者建议。此外, 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智力问题来让初中生来抢答等。做完这些课堂活动, 语文教师可再继续讲知识点, 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二、要在教学方式上创新, 让初中生摆脱依赖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中, 是教师教, 学生学, 这样教师讲的所有内容, 学生都得全盘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扩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都过于强调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而忽略了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被禁锢, 教学也陷入了公式化。因此, 语文教师要把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与学生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语文教师还要让初中生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 自己总结自己的学习, 让初中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 让初中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可以自己冷静对待, 独立思考。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9: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自主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一言堂变成师生群言堂;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

(2)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必须在“阅读”和“写作”这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内容里进行新的探索;大胆尝试、拓展视野、多出成果。教师既要立足课内,适时地对课内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训练。

(3)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有机的渗透于现代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初中语文课本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在教学中渗透美学理论,使学生体会到《春》是描绘的一种自然美;《斑羚飞渡》是歌颂的一种生命美;《驿路梨花》是赞扬的一种心灵美;《麦琪的礼物》是表达的一种爱情美;《菜园小记》是抒发的一种社会美……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细致分析理解过程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从而不但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最终提高审美的综合素质。

教育理论上曾说过:“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教师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整合教材,以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根据单元安排和课文特点,我们将一个单元教学活动分为精讲一篇,精读一课,通读一章,一至两个作文专题,一个阅读专题,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并且预先印发单元学习提纲,提纲囊括了单元的基础知识重点、阅读要点、积累语段、综合实践要求、作文的体验要求和训练目标,让学生预知整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时间安排和所需的知识储备,有计划地跟随课程的进展,随时作好预习、复习和训练。

对于精讲的课文,我们首先设置梯次的问题引领各层次学生的预习,课前,教师根据预习情况了解学情,课堂教学。首先通过预习组内和班上的预习展示,学生间互相补充、完善已知领域的知识,提炼共同存在的问题。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和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则是课堂中要着力解决的。教师则根据预知的学情,设置情境,设计活动,引领学生逐步突破重难点。精读课文,就是学生将精讲课中获取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发现自己在知识、理解、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习同伴和老师那儿获取帮助,这是举一反三的过程。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巴金的作品对读者有提魂摄魄的魔力,有人认为他在写作上一定有秘诀,巴金肯定地回答:“我是靠感情动笔,仅此而已。” 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为剧中人物的命运大哭不已;郭沫若在创作《女神》时,匍匐在地上激奋不已。可见,要写出动人心弦的佳作,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然后倾诉真感情。

刚踏进中学大门的时候,一个班上的同学彼此认识的还不多。老师可以抓住要求学生自我介绍的机会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一次趣味写作――《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先描述一下你想认识的一个同学的情况(你所观察到的此同学的外貌、性格、行为习惯等等)。

又如,老师遇到一个新班级,你想了解班上的同学,你可以给学生出这样一个作文题目《老师,请听我说》,让学生在作文中介绍下自己的成长历程,生活和学习状况、人生愿望、对老师的看法和希望等等。给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他们会有很多话要对你说。他们希望老师了解自己,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他们会倾诉真情,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字来。

四、研究性学习是思维飞扬的助推器

教学本身就带有较强的研究性学习的色彩,是对研究性学习的有益尝试。在新课程计划的执行、贯彻过程中,我们可以分这样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提出问题”,可由学生提出质疑,也可由教师设置问题,再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去探求答案,未必一定要学生回答得清清楚楚,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解答问题”,可以通过“个人思考”“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播”等几种方式进行。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深入文本,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来领会文章更深层次的含义。第三阶段是“发散思维”就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议论,书写感受等等;第四阶段是“自主设计”,就是经过前面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课文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自己的自学过程,这是对老师的学法指导的有效检验的同时,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利用激励性评价武器,激发学生的自信

小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喜欢表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被老师表扬了,满脸会洋溢出喜悦、兴奋和激动,他的表现会比刚才更好、更棒。可见,表扬是撒播在每个学生心头的阳光,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评价,使其优点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教育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须拿起表扬的武器,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星”“卡”激励法。

“星”指的是绿色的“创新星”、蓝色的“写字星”、红色的“学习星”,这三种星主要用于表扬《某某人学习笔记》。学生每写一课学案,书写认真、字迹规范的即给粘贴上一颗“写字星”;如果教师发现在规定的栏目外还有创新学习即给粘贴上一颗“创新星”;学案有实用价值、自主学习的内容多即粘贴一颗“学习星”。一次作业,最多可得三颗星。实践证明,学生在这种激励中逐渐形成了比学赶超的风气,每次一发下《某某人学习笔记》,学生争先恐后地看谁得的星星多,不用教師说什么,下次差的一定会照着优秀的学习,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卡”指的是“目标过级激励卡”,它以书签的形式印制,过级项目包括生字、阅读、作文、古诗文背诵、写字、口语交际等项目,主要用于课堂达标、单元测试及语文各项考查项目的评价。课堂上只要得到教师的表扬在三次以上即发一张过级卡,教师组织的每一项过程性考察只要达到优秀等次即发一张过级卡。一个学期结束,学生积累的过级卡和星星,是评选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这样做完全实现了无分数评价,实现了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的目标,激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乔胜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学周刊:中旬》,2014(1)

篇10: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英语教学的第一件大事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热爱英语。

1.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敢”学。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当学生成功时,教师积极的表扬;当学生犯错时,教师真心的宽容;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热情的帮助……都能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融洽而又默契的师生关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要彻底改变“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这一被动局面,使学生从“怕”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教师还需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宽容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提出异议,师生共同学习、探讨、补充和完善。

事实证明,融洽、默契的师生关系;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促使学生大胆、积极、主动地学习,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增强其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培养。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否则他们会很快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出发,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趣味化、多样化、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使学生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游戏、谜语、歌曲、歌谣、表演以及比赛等活动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心理特点。

篇11: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要让学生思考,必先让其疑。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疑”的情境,使学生对当前的事物发生兴趣,让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状态。学生的求知欲越强烈,越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一“疑”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用“疑”的火种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最佳状态。

(二)创设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美国一著名学者认为,个性化教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个性发展教育需要以教师个性为基础,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关注,从而使教学活动充满激情,涌动着灵感。还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自由地讨论问题,努力地解决问题,要给他们充分的权利,包括出错的权利,要杜绝训斥性的评价,克服简单否定的评价,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不去伤害他们,成为他们学习的知心朋友、合作伙伴,让他们无忧无虑地去探索、去实践,学出个性。当然尊重个性也不是一味地勉强,放任自流。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兴趣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让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使学生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应在“引导”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四)在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意、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如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五) 放手实践,鼓励自主创新

篇12: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动脑,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教学环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乐于学习。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需要老师放下身段,和小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对话。不要以“大人”自居,强行给学生们“输入”知识。而应该准确定位师生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然后才是疑难问题的解答者、辅导者。只有和学生站在一个台阶,才能真正理解学生所思所想,只有和学生平等对话,才能真正指导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时,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也应该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沟通。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多给学生一些赞美。当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认同感,心里才会感到安全和自由,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篇13: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 在人格上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表现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从而使学生乐于与老师交往, 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 营造“爱”的氛围。

“没有爱的教育是贫乏无力的”, 教师只有精神饱满, 学生才能精神饱满。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满腔爱心。

2. 营造“民主”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 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民主氛围的创设, 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因此,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出错, 培养学生自信,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二、强化训练, 开发自主学习的思维潜能

强化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在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中, 训练学生学会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求异思维、猜测思维、直觉思维等。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启发学生运用旧知来探索新知。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 设计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 让学生主动探究、搜集资料、上网查阅, 从而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情景和语用情景,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在阅读和写作课上, 可让学生扩写课文、续写文章结尾、补写故事情节、看图作文、重编童话寓言等, 为学生创设一个思维想象驰骋的广阔空间。教师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交锋中, 挖掘出新奇的思路, 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关注差异, 促进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 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进而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

1. 关注情感, 鼓励自主。

积极的情感, 能够促进人的身心的发展。要注重融洽师生间的关系, 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提倡宽容。同时, 还要贯彻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思想。如不时使用Good, Wonderful, Excellent, OK, Very good等鼓励性评价用语, 让学生“敢学”、“敢说”。

2. 合作讨论, 学会自主。

要积极倡导合作学习, 针对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差异, 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好、中、差搭配, 进行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每个人的长处, 你一言、我一语, 你猜一点、我发现一点地相互启迪,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实现自主学习。

3. 科学评价, 促进自主。

要制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袋, 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可采用自评、小组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主动尝试, 主动探索, 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过程。它能够较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1.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调查的机会。同时, 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 安排好实践操作的内容, 为学生有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进行学习。

2. 对于要掌握的内容, 每个学生需要的时间和达到的程度是有所差异的。

这就需要教师正视这些差异, 要想办法解决这些差异。在自主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因材施教在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分类指导。

3. 小组交流的主题要明确、清楚, 要有思考价值。

凡是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合作交流, 要根据题目内容调控好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时间过长, 学生将无所事事, 影响正常教学;时间过短, 不能使其充分表达见解, 起不到交流的作用。

4. 在全班交流中, 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 按照“差、中、优”的程序进行, 使学困生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篇14: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前言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导向。对学生学习思维进行启发式自主学习的核心,它能够使学生成功地进行自主学习,还能够激发其创造力。自主学习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提高其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并将热情投入学习中,从而使其获得真正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其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全面地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平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在网络上,各种资源共享平台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各种网络视频中心以及云资源中心,它们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资源,而且还能够提高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应用至语文课堂中,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猫》一课时,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并在网上搜集关于猫的各种有趣的图片、视频以及音乐,并让学生在观看、收听关于猫的资料后阅读本课课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或者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关于猫的特点,与老舍所描述的猫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对学生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正式上课前仔细地阅读《猫》这篇课文,找出本文的重点词句和中心,并总结出老舍先生描述的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平台,搜索关于猫的电影、动画,比如《咕咕是一只猫》、《黑猫警长》、《猫和老鼠》等,并向学生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后感撰写一篇以猫为主题的短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正式讲解语文课文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让学生按照“阅读、查问、诵读、抄写、思考”的顺序进行预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是对课文进行默读,通过初次阅读可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查问是利用工具书查询文中生字的音和义;诵读是对课文进行朗读,通过诵读课文能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抄写是将本课需要积累的词句进行抄写;思考是将自己不明白的标注在课文中,并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以《金色的鱼钩》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将课文进行通读,将文中的生字(如严格、严密、严峻、严厉、严肃、脆弱、衰弱、奄奄一息、三长两短等)的音、义进行初步了解并抄写,然后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带到课堂上与大家交流并解决。教师在学生预习完毕后,可以在课堂上让其对全篇课文进行简单地复述,通过复述,学生能够加深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品质的体会。

三、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诸多教学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能够将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充分地发挥,还能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其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例如读书会、征文比赛、经典古诗词诵读大会、课本剧展播会等,这样不仅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生活与教材的距离,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月光曲》课文时,若有条件允许,可以向学校提出听钢琴独奏会的申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耳聆听贝多芬在该首曲子里投入的情感;若条件不允许,则可在课堂中播放弹奏月光曲的视频,使学生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贝多芬在创作这首曲子时,穷兄妹俩陷入美妙音乐中的陶醉情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贝多芬传》,在大致了解作曲家的生活背景后,能够更好地体会《月光曲》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倡导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并主动地参与至教学活动中,同时应对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进行充分地培养。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在课堂中坚持“以自学与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思考、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激发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与生机,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朝凤.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初探[J].小作家选刊,2016(24):82-83

[2]张小霞.培养预习习惯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艺术,2016(06):24

[3]李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5(07):116-117

上一篇:服装跟单流程下一篇:供电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路径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