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4-07-03

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共6篇)

篇1: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快乐嚓嚓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 《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学习新课

1、听歌曲。认拍号

2、认识二拍子指挥图示。

(1)教师板书二拍子图示,学生跟着竖空画图示。(2)再次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划拍子

3、再次听音乐,教师在蓝色块处击掌,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 么节奏。

1、节奏练习。

2/4 X X | X X | 2/4 0 X X | 0 X X | 2/4 X X X | X X X |

2、分析三种节奏不同的地方,拍击这三种节奏。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节奏放在蓝色块处比较恰当。(第一种节奏给人比较平稳的感觉,后两种节奏很跳跃,因此下面两种节奏比较适合这首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次放音乐,学生在色块处击出节奏

4、学生跟琴唱一唱前四乐句。

5、认识# 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指认出#各音,并让学生唱一唱有关#的音

6、学生跟教师学唱后半段旋律。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完整听一边音乐,感受一遍音乐,听听是否还有没学唱好的旋律。教师指导纠正。

9、再次根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0、个别演唱。

三、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 学目 标:学习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教 学重点: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 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复习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

1、播放录音

2、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3、再次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划拍子。说说打拍子时有什么不一样,指出歌曲中拍号的 变化。变化拍号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4、再次播放音乐,重新跟着音乐划拍。

5、音乐知识,认识反复、结束、省略记号 教师提问:歌曲中出现了怎样的新符号。说说新的反复、省略记号各自的含义

学生根据含义念一念正确演唱顺序的歌词。

6、再次播放音乐,通过再次欣赏音乐感受着几种记号。

7、学生跟琴演唱,同时指出演唱时不足之处。教师纠正指导。

8、学生再次跟琴完整演唱。

9、指名演唱。

五、总结、下课

第三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1)教材分析(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四 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重点: 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教学难点: 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欣赏《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

(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

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讨论。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 如:sol—--#fa、la—#sol、#fa—mi

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

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

10、让学生随歌曲节奏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第五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1)教材分析(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二单元 爱的旋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祝福》

2、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3、动:露一手(1)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1)

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

6、巩固歌曲演唱。1)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齐唱歌曲)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爱的祝福》

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3、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1)

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教师引语)

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甜甜的秘密》 2.动:采集与分享 教学目标: 1会唱《甜甜的秘密》;懂四拍子指挥图 2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3采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甜甜的秘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导入:刚才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知道是歌颂谁的吗?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们一般都怎么表达对老师的爱呢?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听范唱。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伴奏。

3、学唱第一乐段 1)跟琴加词小声模唱1—4小节。2)听师弹奏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区别带休止符和不 带休止符的感觉 3)再跟琴演唱1—4小节,要求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和后八分休止 4)跟唱第5—8小节。注意弱起的“把”字不要漏掉。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第二乐段。2)跟琴小声哼唱旋律。3)加词小声跟师唱。注意弱起的“啊”、“快”、“好”、“请”等字要唱清晰。

5、跟琴完整地唱全歌。

6、说说橘子里的秘密是什么,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7、有感情地、投入地跟伴奏演唱。师生同唱。

8、学习四拍子指挥图式 1)教师示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个别纠正 2)教师板书四拍子指挥图式指导学生看懂。3)边打拍子边唱《甜甜的秘密》歌谱。

三、采集与分享(布置作业)

1、收集、学唱有关爱的歌(乐)曲,把它们送给你喜爱的人。

2、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听听他们的教导,相互沟通,增进师生关系。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采访的内容与自己的伙伴交流

四、师生总结,同唱《甜甜的秘密》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罗曼斯》《爱之梦》 2.动:我的创造(1)3.认:降记号

教学目标: 1.聆听《爱的罗曼斯》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3.认识降半音记号。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欣赏《爱的罗曼斯》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这首《爱的罗曼斯》正沿用了这个名字。《爱的罗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传统乐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认为它是墨西哥的。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把它改编成吉他曲,后被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选作主题曲。从那以后,《爱的罗曼斯》这支曲子很快流传开来。《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调。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B段转到E大调上,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煀 当乐曲推向高潮时,A段主题再现,情绪又趋向平静,恍若被春风吹动湖水的涟漪,缓缓地移向远方。这里,琶音和泛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朦胧的色彩。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6.我的创造(1)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 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正如副题所示的,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为有名,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6/4拍。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烘托出浪漫的气氛。3.再听乐曲,和《爱的罗曼斯》比较,请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愿,放送背景音乐《爱的祝愿》 7.教师简介《爱的祝愿》创作背景。

四、小结。

第三单元 七彩版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地图——听音寻路》(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大提琴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了解它的演奏形式和风格。教学重点: 了解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欣赏男生独唱《母亲》 师:这是一首充满儿女对母亲崇敬之情的歌曲。问: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生:温柔的、慈爱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是谁吗? 生:祖国妈妈 师:那你们眼里的祖国妈妈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美丽的

2、学唱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师:我们的祖国妈妈既美丽又伟大,我们爱她就象爱我们自己的妈妈一样。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叫《我的妈妈叫中华》。(1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真挚、热情地)(2)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伴唱和合唱)(3)跟琴先学唱高声部,再学唱低声部(4)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谱;当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谱。(5)第一部分由一个学生领唱,其余学生用合唱哼鸣来烘托,声音轻但位置高。(6)要求用朴实、真挚的情感来演唱歌曲。

3、欣赏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 师: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是谭盾为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创作的、由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多媒体协奏曲。播放潭盾的新作《地图》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选段。(1)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2)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现出来(3)小组交流: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美丽的星座》采集与分享:交流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活泼和舒展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星座》,体会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通过了解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音乐文化,学生的音乐视眼得到开阔,爱国热情得到激发。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八分休止符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生:苗族、汉族、蒙古族等等; 芦笙、冬不拉等等(采用知识抢答比赛的形式入手,分小组进行,哪一组回答的题多那一组就可以摘得知识桂冠的荣誉)。

2、采集与分享(1)观看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影像片段,介绍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2)介绍少数民族的乐器演奏的乐(歌)曲 师: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之多,特色之浓,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约有300种。吹管、弓弦、弹拨、打击乐器,种类齐全,且很多乐器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和传统乐曲。3学唱歌曲《美丽的星座》(1)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抒情、活泼;表达了少年儿童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2 跟琴学唱高声部;再跟琴学唱低声部;(3)处理歌曲,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加以区别;掌握好八分休止符;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有弹性。(4)两声部有感情的合唱(5)请一学生领,其余学生合(6请个别学生起来唱合唱部分,检查学习效果

4、小结下课 在苗族歌手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中结束新课。

第四单元 乡音多喜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五月五赛龙舟》 唱《五喜报》《抓妈荷》 拓展:丰富多采的少数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1.能生动、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五喜报》《抓妈荷》,感受神州处处好,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的丰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各少数民族的乐器 教学难点: 前八分休止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请学生打开地图册,仔细观察中国版图,当看到“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两种颜色时。师: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那么地图上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 生:地图上“黄”色面积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干旱、沙漠化现象会加剧,耕地面积会减少,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 师: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生:植树造林、保护大自然

2、学唱歌曲《五喜报》《抓妈荷》《采莲谣》(1)初听音乐,回答问题 师: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长长的是什么,弯弯的是什么,还有一座小船一样的岛是什么地方?(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台湾岛)(2)再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轻松、愉悦地)(3)跟琴学唱歌曲(4)处理歌曲,房子2的第一句要渐强,最后一句要渐弱,有小眼睛的地方要延长一半的时值。(5 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1)了解少数民族(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的民俗风情。(2)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帮助学生熟悉这几种民族乐器(芦笙、伽椰琴、冬不拉、马头琴等)芦笙是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伽耶琴是朝鲜族的;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巴乌是彝族的。(3)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4、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采莲谣》。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听歌曲《采莲谣》范唱录音

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舒展——紧凑)

二、发声练习——歌曲的第一乐句。

1、音程构唱:3 4 5 6 3 2 1 2 3 1 1 7

2、二声部合唱(加上节奏)

3、唱歌曲的第一乐句歌谱。

三、学唱歌曲:

1、分析歌曲结构:共四个乐句:

一、二句基本相同;三乐句由x.x x表现欢

快情绪;四乐句再现前面曲调。

2、分声部学谱: 重点练习第三乐句

3、二声部合唱(歌谱)

4、听歌曲范唱:感受6/8拍及附点节奏的特点,说说歌曲的旋律特点。

5、学唱歌词。

6、分析歌曲所要求的力度变化要求。

7、按力度变化有感情演唱歌曲。

四、小结下课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故乡恋情》 听:《樱花谣》、《哈啰!哈啰!》(印尼歌曲))唱:《故乡恋情》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唱、律动、创造等音乐活动中,接触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具有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音乐,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借助音乐了解更多亚洲国家的人文风情。

2、能用轻快、依恋地感情演唱歌曲《故乡恋情》,用声势动作为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

3、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表现对邻邦国家音乐风格的理解,能区别泰国、印尼两国音乐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1、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

2、为不同风格的歌曲加声势动作。课前准备:多媒体、钢琴、卡片、打击乐、音响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走进亚洲国家

1、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去亚洲另外的两个国家泰国、印尼游览,多媒体出示亚洲地图,了解地理位置。

2、和学生共同讨论这两个国家的人文风情,说一说你对他们的了解。

3、媒体出示泰国“千佛之国”,印尼“千岛之国”风情图片,请学生连一连,辩一辩。

三、走进亚洲音乐

1、导入 师:“不同的国家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人文风情,更奇妙的是他们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音乐享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2、新歌教学 《故乡恋情》1)请学生聆听《故乡恋情》,思考: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2)出示乐谱第一部分。提问:这部分有几个乐句?并跟琴用“lu”哼唱。3)用琴指导每句的弱起。4)在读歌词与唱歌词中感受这一段在节奏、音程、旋律、力度、情绪五方面的特点。5)教师范唱第二段,感受与第一段在五个方面的不同处,并用卡片作对比出示出来。6)学生完整唱第一、二段,情绪不段升华,但意犹未尽,教师范唱第三乐段,总结乐曲的结构形式为:A—B-A形式,复习D.C 和 Fine记号。7)用轻快与依恋地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纠正升5和升4的音高。

3、拓展歌曲1)学生唱歌曲A段,教师在每句结束处唱回声。2)师生互换,学生长回声,教师指挥提示。3)请学生用身边的打击乐(圆舞板、沙球)为歌曲伴奏,听一听哪种节奏最合适。4)教师示范:回声用沙球、乐句用圆舞板。5)和学生一起用打击乐表现,并加入身体语言(扭胯)

4、欣赏、表现《故乡恋情》1)多媒体欣赏《故乡恋情》,教师介绍何为佳美兰。这个词是爪哇语,原意为“用手操作”、“敲击”。现在即指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也指由它演奏的音乐。2)复听音乐,思考:你对作品中哪几样乐器的音色有印象?教师出示若干打击乐器,找出类似的音色。3)学生用找出的打击乐试奏主要旋律,体验印尼人民节日的快乐。4)教师范唱另一首印尼民歌《我的小花园》,体验歌曲的情绪:活泼、优美地。5)用视唱法学唱歌曲主旋律。6)打击乐演奏主要节奏:ox xx xx x,重点解决弱起。7)师生接口唱乐句,熟悉旋律。8)请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人分奏一个音)9)(机动)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哈啰!哈啰!》、《故乡恋情》。

四、教师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音乐无国界。这节课,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亚洲国家泰国、印尼,领略了那里的迷人风光,并演唱了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樱花谣》 教学目标: 歌唱表演:结合情境学习演唱《樱花谣》,了解日本民间“都节调式”,感受了解日本人民爱樱花、赏樱花的情节。2学习简单日本舞蹈,了解日本舞蹈的基本特点:腰部稍稍下坠且动作优雅,柔中带刚,简节中又显魅力,同时,其特征是舞蹈者手持扇子、手绢、伞等小道具或以和服的袖兜来进行各种动作和感情的表现。3 人文:了解一些有关日本的小常识,例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和服,日本是我们的邻国,1972年两国建交等。教学重点难点: 1 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出现的3,4,7这几个唱名,以及增四度特征音程的进行(4—7)。2 能用简单的带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表现歌曲《樱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工作品樱花,樱花树2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春天,悄悄地走近我们,带来明媚的阳光,带来和煦的春风,带来了鸟语与花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棵樱花树。这是两棵很普通的樱花树,因为还没有到它开花的时候,所以它很平淡无奇,但今天老师想借同学们的智慧和你们的美好心愿,让它提前开花,让它在我们的教室烂漫一回,让它的花开在大家和老师的心里。咱们能一起努力吗? 二、三言两语话日本

1、提起樱花树你会想到什么?

2、你对日本有什么印象?

3、老师听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补充说明并配以图片欣赏。对于介绍得好的同学,奖励手工的纸樱花,感谢他为樱花树盛开了第一朵樱花。

4、师小结: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樱花。日本文人从美而易落的樱花里,感到人生的短暂,一般人民,他们喜欢樱花,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带来了兴奋喜悦的春天的消息。师生共同欣赏樱花美景图,背景音乐古筝曲《樱花》。

三、樱花树下唱《樱花》

1、樱花是日本人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他们对樱花情有独衷,师范唱(中文、日文)

2、请同学谈对樱花歌曲的感受。

3、唱歌谱,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唱名?

4、讲解何谓“都节调式”,旋律的进行和落音富有日本特色。

5、播放音乐片段: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日本歌曲《荒城之月》、加拿大民歌《红河谷》。培养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和听辨能力

6、练习4—7,7—4的音准(具体操作师唱4,学生接唱5,老师唱6,学生唱7,然后再依次下行),7、填词演唱,对于唱得好的同学,为他盛开“樱花”,歌曲注上日语发音的拼音,让学生尝试感受真正用日语演唱歌曲。

四、教师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附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 不完全……..)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如:(本期的〈晚风〉)

3、先学第一部分。(1)听琴、划拍、自学曲调。(2)老师有重点地辅导。(3)听一遍唱一遍。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4)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②不要忘记曲调。先填第二段。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词。2完整、准确唱歌曲。3〈三〉歌曲处理

1、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4、创编歌词。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

附老师自编歌词:我的家在晋城,这里风光秀丽,还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还有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的骄傲。家!晋城——我的家!这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晋城的骄傲……

四、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2、掌握4/4拍或6/8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蓝天白云

听:“蓝天白云” 唱: “蓝天白云” 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3、复听音乐。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

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

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③加上简单的形体动作表现家乡的情景。

三、创作实践,拓展迁移。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

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创编,教师巡回参与,四人为一小组,创编歌词:。

3、各组展示新作品,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4、各组展示创作表演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延伸。

1、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词的歌曲?

2、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第七单元

理解多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ok星期天》

2、唱:《ok星期天》

3、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ok星期天》,并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情境小品的设计和表演。

教学重难点:在学唱中掌握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和两处#fa的接唱。教学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磁带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礼仪歌相互问好

二、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熟悉的歌曲,但是我有一个小要求,请你们在聆听的时候用你们喜欢的身体动作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好吗? 录音机播放乐曲 《哦,十分钟》。师:刚才老师看到你们用各种方式聆听了这首歌曲,凡是用最放松的姿态来感受的同学都是对的。比如跟着歌曲轻轻扭动身体,左右点头,按节奏跺脚。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另一首轻松愉快的校园歌曲,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给这首歌曲取个歌名,好吗?

三、新课教学

1、听《ok星期天》(1)多媒体出示学生周日游玩各地时欢快场景。配以《ok星期天》的音乐。(2)谁能给这首歌起个合适的名字?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起了个歌名叫《ok星期天》请学生畅谈自己旅游时的感受,说说周末丰富的课外生活。(3)再次聆听《ok星期天》,感受歌曲轻快的气氛

2、唱《快乐的小队》(1)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小朋友用各种方式度自己的节日,那外国的,全世界的小朋友是如何来过他们的节日的呢?我们一起到前苏联去看一看吧。欣赏童声合唱《快乐的小队》,听赏后讨论他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内容等(2)复听:随着歌曲的旋律律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强拍,并用左脚踏在强拍上。(3)在分句处标上“v”记号,提示学生正确换气。(4)教师示范演唱全曲,要求找出变化音。(5)反复跟琴演唱变化音和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并分组赛一赛,奖励音准最好的一组。(6)教师带领学生跟录音唱全曲,做律动,在分句的地方变换行走方向。

四、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多好

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多好》。2.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明白对身边的亲友、朋友应该充满理解与关爱。3.通过认识各种反复记号,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顺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你好,你好,同学们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您好,您好,X老师您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

二、导入 师:我们每一个人整天都要与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在家与父母、兄弟生活,在外与朋友、陌生人交往。这之间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如果你们遇到了问题,会怎样处理呢?生:讨论,发表意见。师:磕磕碰碰再所难免,如果我们都怀着一颗理解、宽容的心,相信再大的难题,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能够迎刃而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多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充满理解关爱的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三、学习新歌

1.听范唱,说说歌曲的情绪。2.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地方。3.听琴声模唱。4.节奏难点练习。1)学生自己找,教师示范。2)老师找,学生模仿。3)男同学找,女同学唱。5.下滑音练习。师:让我们用带有俏皮的、可爱的感觉来唱一唱下面的几个字。“翘”——爸爸气得胡子翘“爱笑”——和同学一起欢乐又爱笑“花鸟”——美好的校园有花也有鸟跟老师模唱下滑音。6.齐唱歌曲。

四、学习“D.C.”“Fine”“‖∶ ∶‖ ” 等反复记号。找一找歌曲中的这些记号在哪里?2指导学生认识它们的作用。3 按正确地顺序演唱歌曲。

五、总结、下课

第八单元 欢聚与期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东方之珠》、《春节序曲》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心声。

2、聆听歌曲《春节序曲》,体验乐曲的情绪,能够体会到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能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听赏《东方之珠》

1、听音乐《东方之珠》进教室。师:歌中的“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在哪里吗?生:上海、香江……师:歌曲中的“东方之珠”不是指的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而是指的我们中国的一块宝地——香港。香港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它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而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就是一首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老歌《东方之珠》。

2、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音乐教父:罗大佑。他创作的歌曲所带来的音乐省思和人文关怀,至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力。他是一个多产的创作家,一共创作了两百多首歌曲,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童年》、《明天会更好》、《恋曲1990》等。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旋律从耳朵进入直达心扉,那种感觉,是雨水融入泥土,是血液流入躯体,那乐曲,仿佛是发自于内心的呼唤,扩张着每一个毛孔。

3、跟音乐哼唱高潮部分,让学生感悟“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深刻含义。

4、学生完整聆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歌曲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二、欣赏《春节序曲》

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意境崇高的童声合唱曲。虽然节奏缓慢,但听起来并不长,因为深情优美的旋律有强烈的吸引力2复听歌曲,与《东方之珠》比较,谈感受。

三、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七子之歌——澳门》

2、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生:体会情感并讨论。师:小结

2、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和情绪。)

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4、再次随音乐演唱。(要求通过自己设计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

5、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

6、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乐为背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学生谈感想。

2、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下课。

篇2: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学习内容: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而有弹性的声音,富有朝气的正确演唱歌曲。

2、了解弱起小节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3、通过学唱歌曲,初步感受二声部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重难点:歌曲中休止符的演唱。学习过程:

一、课前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当你听完歌曲,请你用你的情绪和动作告诉大家,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二、自主学习A、感受歌曲

1、聆听歌曲,模仿动作。突出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引导学生说出二拍子。

2、复听歌曲,用喜欢的动作再次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再听歌曲,师生双簧游戏。B、学唱歌曲

1、随琴轻声跟唱歌曲。

2、生自评,找出演唱不正确的地方纠正。

3、随琴集体演唱。

4、师范唱,生点评。

三、小组探究

小组讨论休止符的演唱处理。

四、反馈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休止符。

五、总结

1、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2、欣赏合唱版《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3、师生合作演唱。

六、课后提升 课下背唱歌曲。

第一单元 快乐嚓嚓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 《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学习新课

1、听歌曲。认拍号

2、认识二拍子指挥图示。

(1)教师板书二拍子图示,学生跟着竖空画图示。(2)再次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划拍子

3、再次听音乐,教师在蓝色块处击掌,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 么节奏。

1、节奏练习。

2/4 X X | X X | 2/4 0 X X | 0 X X | 2/4 X X X | X X X |

2、分析三种节奏不同的地方,拍击这三种节奏。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节奏放在蓝色块处比较恰当。(第一种节奏给人比较平稳的感觉,后两种节奏很跳跃,因此下面两种节奏比较适合这首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次放音乐,学生在色块处击出节奏

4、学生跟琴唱一唱前四乐句。

5、认识# 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指认出#各音,并让学生唱一唱有关#的音

6、学生跟教师学唱后半段旋律。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完整听一边音乐,感受一遍音乐,听听是否还有没学唱好的旋律。教师指导纠正。

9、再次根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0、个别演唱。

三、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 学目 标:学习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教 学重点: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 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复习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

1、播放录音

2、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3、再次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划拍子。说说打拍子时有什么不一样,指出歌曲中拍号的 变化。变化拍号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4、再次播放音乐,重新跟着音乐划拍。

5、音乐知识,认识反复、结束、省略记号 教师提问:歌曲中出现了怎样的新符号。说说新的反复、省略记号各自的含义

学生根据含义念一念正确演唱顺序的歌词。

6、再次播放音乐,通过再次欣赏音乐感受着几种记号。

7、学生跟琴演唱,同时指出演唱时不足之处。教师纠正指导。

8、学生再次跟琴完整演唱。

9、指名演唱。

五、总结、下课

第三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1)教材分析

(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

(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这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

(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再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第四 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重点: 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教学难点: 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欣赏《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

(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

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讨论。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 如:sol—--#fa、la—#sol、#fa—mi

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

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

10、让学生随歌曲节奏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第五 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 学 目 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二、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1)教材分析

(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

(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

(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

(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再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第二单元 爱的旋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祝福》

2、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3、动:露一手(1)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妈妈的生日、妈妈的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

(1)妈妈为了我们这么辛苦,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2)课后或者妈妈生日的时候,为妈妈献上深情的歌曲。

6、巩固歌曲演唱。

1)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齐唱歌曲)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爱的祝福》

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3、完整听赏歌曲,并随录音轻轻哼唱。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1)

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教师引语)

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甜甜的秘密》 2.动:采集与分享 教学目标:

1会唱《甜甜的秘密》;懂四拍子指挥图 2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3采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甜甜的秘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导入:刚才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知道是歌颂谁的吗?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们一般都怎么表达对老师的爱呢?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听范唱。

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伴奏。

3、学唱第一乐段

1)跟琴加词小声模唱1—4小节。

2)听师弹奏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区别带休止符和不带休止符的感觉 3)再跟琴演唱1—4小节,要求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和后八分休止 4)跟唱第5—8小节。注意弱起的“把”字不要漏掉。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第二乐段。2)

跟琴小声哼唱旋律。

3)加词小声跟师唱。注意弱起的“啊”、“快”、“好”、“请”等字要唱清晰。

5、跟琴完整地唱全歌。

6、说说橘子里的秘密是什么,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7、有感情地、投入地跟伴奏演唱。师生同唱。

8、学习四拍子指挥图式

1)教师示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个别纠正 2)教师板书四拍子指挥图式指导学生看懂。3)边打拍子边唱《甜甜的秘密》歌谱。

三、采集与分享(布置作业)

1、收集、学唱有关爱的歌(乐)曲,把它们送给你喜爱的人。

2、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听听他们的教导,相互沟通,增进师生关系。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采访的内容与自己的伙伴交流

四、师生总结,同唱《甜甜的秘密》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听:《爱的罗曼斯》《爱之梦》 2. 动:我的创造(1)3. 认:降记号 教学目标:

1. 聆听《爱的罗曼斯》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

3、认识降半音记号。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欣赏《爱的罗曼斯》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这首《爱的罗曼斯》正沿用了这个名字。《爱的罗曼斯》原是西班牙的一首传统乐曲,由于它在墨西哥也很流行,所以墨西哥有人认为它是墨西哥的。1952年,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把它改编成吉他曲,后被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选作主题曲。从那以后,《爱的罗曼斯》这支曲子很快流传开来。《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

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调。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B段转到E大调上,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煀 当乐曲推向高潮时,A段主题再现,情绪又趋向平静,恍若被春风吹动湖水的涟漪,缓缓地移向远方。这里,琶音和泛音的应用,更增添了朦胧的色彩。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6.我的创造(1)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

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正如副题所示的,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夜曲风格。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原诗的理解。这三首小曲中的第三首最为有名,直到现在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这首曲子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6/4拍。甜美的旋律贯穿整个乐曲,烘托出浪漫的气氛。

3.再听乐曲,和《爱的罗曼斯》比较,请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4.教师简介《爱的祝愿》创作背景。

四、小结。

第三单元 七彩版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地图——听音寻路》(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大提琴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了解它的演奏形式和风格。教学重点: 了解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欣赏男生独唱《母亲》 师:这是一首充满儿女对母亲崇敬之情的歌曲。问: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生:温柔的、慈爱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是谁吗? 生:祖国妈妈 师:那你们眼里的祖国妈妈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美丽的

二、学唱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师:我们的祖国妈妈既美丽又伟大,我们爱她就象爱我们自己的妈妈一样。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叫《我的妈妈叫中华》。(1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真挚、热情地)

(2)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伴唱和合唱)(3)跟琴先学唱高声部,再学唱低声部

(4)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谱;当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谱。

(5)第一部分由一个学生领唱,其余学生用合唱哼鸣来烘托,声音轻但位置高。(6)要求用朴实、真挚的情感来演唱歌曲。

三、欣赏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 师: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是谭盾为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创作的、由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多媒体协奏曲。播放潭盾的新作《地图》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选段。(1)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现出来

(3)小组交流: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美丽的星座》采集与分享:交流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活泼和舒展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星座》,体会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通过了解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音乐文化,学生的音乐视眼得到开阔,爱国热情得到激发。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八分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生:苗族、汉族、蒙古族等等; 芦笙、冬不拉等等(采用知识抢答比赛的形式入手,分小组进行,哪一组回答的题多那一组就可以摘得知识桂冠的荣誉)。

二、采集与分享

(1)观看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影像片段,介绍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

(2)介绍少数民族的乐器演奏的乐(歌)曲 师: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之多,特色之浓,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约有300种。吹管、弓弦、弹拨、打击乐器,种类齐全,且很多乐器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和传统乐曲。

三、学唱歌曲《美丽的星座》

(1)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抒情、活泼;表达了少年儿童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跟琴学唱高声部;再跟琴学唱低声部;

(3)处理歌曲,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加以区别;掌握好八分休止符;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有弹性。

(4)两声部有感情的合唱(5)请一学生领,其余学生合

(6)请个别学生起来唱合唱部分,检查学习效果

四、小结下课

在苗族歌手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中结束新课。

第四单元 乡音多喜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五月五赛龙舟》 唱《五喜报》《抓妈荷》 拓展:丰富多采的少数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1.能生动、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五喜报》《抓妈荷》,感受神州处处好,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的丰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各少数民族的乐器 教学难点: 前八分休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请学生打开地图册,仔细观察中国版图,当看到“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两种颜色时。师: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那么地图上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 生:地图上“黄”色面积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干旱、沙漠化现象会加剧,耕地面积会减少,沙尘暴会更猛烈、更频繁的发生 师: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生:植树造林、保护大自然

二、学唱歌曲《五喜报》《抓妈荷》《采莲谣》

(1)初听音乐,回答问题 师: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长长的是什么,弯弯的是什么,还有一座小船一样的岛是什么地方?(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台湾岛)

(2)再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轻松、愉悦地)(3)跟琴学唱歌曲

(4)处理歌曲,房子2的第一句要渐强,最后一句要渐弱,有小眼睛的地方要延长一半的时值。

(5)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

(1)了解少数民族(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2)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帮助学生熟悉这几种民族乐器(芦笙、伽椰琴、冬不拉、马头琴等)芦笙是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的;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伽耶琴是朝鲜族的;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巴乌是彝族的。

(3)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采莲谣》。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听歌曲《采莲谣》范唱录音

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舒展——紧凑)

二、发声练习——歌曲的第一乐句。

1、音程构唱:3 4 5 6 3 2 1 2 3 1 1 7

2、二声部合唱(加上节奏)

3、唱歌曲的第一乐句歌谱。

三、学唱歌曲:

1、分析歌曲结构:共四个乐句:

一、二句基本相同;三乐句由x.x x表现欢 快情绪;四乐句再现前面曲调。

2、分声部学谱: 重点练习第三乐句

3、二声部合唱(歌谱)

4、听歌曲范唱:感受6/8拍及附点节奏的特点,说说歌曲的旋律特点。

5、学唱歌词。

6、分析歌曲所要求的力度变化要求。

7、按力度变化有感情演唱歌曲。

四、小结下课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故乡恋情》 听:《樱花谣》、《哈啰!哈啰!》(印尼歌曲))唱:《故乡恋情》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唱、律动、创造等音乐活动中,接触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具有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音乐,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借助音乐了解更多亚洲国家的人文风情。

2、能用轻快、依恋地感情演唱歌曲《故乡恋情》,用声势动作为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

3、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表现对邻邦国家音乐风格的理解,能区别泰国、印尼两国音乐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1、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

2、为不同风格的歌曲加声势动作。课前准备:多媒体、钢琴、卡片、打击乐、音响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走进亚洲国家

1、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去亚洲另外的两个国家泰国、印尼游览,多媒体出示亚洲地图,了解地理位置。

2、和学生共同讨论这两个国家的人文风情,说一说你对他们的了解。

3、媒体出示泰国“千佛之国”,印尼“千岛之国”风情图片,请学生连一连,辩一辩。

三、走进亚洲音乐

1、导入 师:“不同的国家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人文风情,更奇妙的是他们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音乐享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2、新歌教学 《故乡恋情》 1)请学生聆听《故乡恋情》,思考: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乐谱第一部分。提问:这部分有几个乐句?并跟琴用“lu”哼唱。3)用琴指导每句的弱起。

4)在读歌词与唱歌词中感受这一段在节奏、音程、旋律、力度、情绪五方面的特点。5)教师范唱第二段,感受与第一段在五个方面的不同处,并用卡片作对比出示出来。6)学生完整唱第一、二段,情绪不段升华,但意犹未尽,教师范唱第三乐段,总结乐曲的结构形式为:A—B-A形式,复习D.C 和 Fine记号。

7)用轻快与依恋地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纠正升5和升4的音高。

3、拓展歌曲

1)学生唱歌曲A段,教师在每句结束处唱回声。2)师生互换,学生长回声,教师指挥提示。

3)请学生用身边的打击乐(圆舞板、沙球)为歌曲伴奏,听一听哪种节奏最合适。4)教师示范:回声用沙球、乐句用圆舞板。

5)和学生一起用打击乐表现,并加入身体语言(扭胯)

4、欣赏、表现《故乡恋情》 1)多媒体欣赏《故乡恋情》,教师介绍何为佳美兰。这个词是爪哇语,原意为“用手操作”、“敲击”。现在即指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也指由它演奏的音乐。

2)复听音乐,思考:你对作品中哪几样乐器的音色有印象?教师出示若干打击乐器,找出类似的音色。

3)学生用找出的打击乐试奏主要旋律,体验印尼人民节日的快乐。4)教师范唱另一首印尼民歌《我的小花园》,体验歌曲的情绪:活泼、优美地。5)用视唱法学唱歌曲主旋律。

6)打击乐演奏主要节奏:ox xx xx x,重点解决弱起。7)师生接口唱乐句,熟悉旋律。8)请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人分奏一个音)9)(机动)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哈啰!哈啰!》、《故乡恋情》。

四、教师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音乐无国界。这节课,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亚洲国家泰国、印尼,领略了那里的迷人风光,并演唱了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樱花谣》 教学目标: 歌唱表演:结合情境学习演唱《樱花谣》,了解日本民间“都节调式”,感受了解日本人民爱樱花、赏樱花的情节。

2学习简单日本舞蹈,了解日本舞蹈的基本特点:腰部稍稍下坠且动作优雅,柔中带刚,简节中又显魅力,同时,其特征是舞蹈者手持扇子、手绢、伞等小道具或以和服的袖兜来进行各种动作和感情的表现。人文:了解一些有关日本的小常识,例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和服,日本是我们的邻国,1972年两国建交等。教学重点难点: 1 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出现的3,4,7这几个唱名,以及增四度特征音程的进行(4—7)。2 能用简单的带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表现歌曲《樱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工作品樱花,樱花树2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春天,悄悄地走近我们,带来明媚的阳光,带来和煦的春风,带来了鸟语与花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棵樱花树。这是两棵很普通的樱花树,因为还没有到它开花的时候,所以它很平淡无奇,但今天老师想借同学们的智慧和你们的美好心愿,让它提前开花,让它在我们的教室烂漫一回,让它的花开在大家和老师的心里。咱们能一起努力吗? 二、三言两语话日本

1、提起樱花树你会想到什么?

2、你对日本有什么印象?

3、老师听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补充说明并配以图片欣赏。对于介绍得好的同学,奖励手工的纸樱花,感谢他为樱花树盛开了第一朵樱花。

4、师小结: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樱花。日本文人从美而易落的樱花里,感到人生的短暂,一般人民,他们喜欢樱花,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带来了兴奋喜悦的春天的消息。师生共同欣赏樱花美景图,背景音乐古筝曲《樱花》。

三、樱花树下唱《樱花》

1、樱花是日本人的骄傲。到日本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他们对樱花情有独衷,师范唱(中文、日文)

2、请同学谈对樱花歌曲的感受。

3、唱歌谱,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唱名?

4、讲解何谓“都节调式”,旋律的进行和落音富有日本特色。

5、播放音乐片段: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日本歌曲《荒城之月》、加拿大民歌《红 河谷》。培养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和听辨能力

6、练习4—7,7—4的音准(具体操作师唱4,学生接唱5,老师唱6,学生唱7,然后再依次下行),7、填词演唱,对于唱得好的同学,为他盛开“樱花”,歌曲注上日语发音的拼音,让学生尝试感受真正用日语演唱歌曲。

四、教师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 ① 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

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一〉学习曲调

1、观察曲调。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附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 不完全……..)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如:(本期的〈晚风〉)

3、先学第一部分。

(1)听琴、划拍、自学曲调。(2)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听一遍唱一遍。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4)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

2、填入歌词。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②不要忘记曲调。先填第二段。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词。完整、准确唱歌曲。〈三〉歌曲处理

1、启发学生: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

2、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4、创编歌词。同桌同学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情感得到升华。附老师自编歌词:我的家在晋城,这里风光秀丽,还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还有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的骄傲。家!晋城——我的家!这有很多的名胜和古迹,有名的土特产,还有实验小学,它们都是我们晋城的骄傲……

四、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蓝天白云

听:“蓝天白云” 唱: “蓝天白云” 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 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3、复听音乐。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

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

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③加上简单的形体动作表现家乡的情景。

三、创作实践,拓展迁移。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

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创编,教师巡回参与,四人为一小组,创编歌词:。

3、各组展示新作品,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4、各组展示创作表演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延伸。

1、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词的歌曲?

2、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第七单元

理解多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ok星期天》

2、唱:《ok星期天》

3、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ok星期天》,并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情境小品的设计和表演。

教学重难点:在学唱中掌握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和两处#fa的接唱。教学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磁带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礼仪歌相互问好

二、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熟悉的歌曲,但是我有一个小要求,请你们在聆听的时候用你们喜欢的身体动作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好吗? 录音机播放乐曲 《哦,十分钟》。师:刚才老师看到你们用各种方式聆听了这首歌曲,凡是用最放松的姿态来感受的同学都是对的。比如跟着歌曲轻轻扭动身体,左右点头,按节奏跺脚。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另一首轻松愉快的校园歌曲,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给这首歌曲取个歌名,好吗?

三、新课教学

1、听《ok星期天》

(1)多媒体出示学生周日游玩各地时欢快场景。配以《ok星期天》的音乐。

(2)谁能给这首歌起个合适的名字?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起了个歌名叫《ok星期天》请学生畅谈自己旅游时的感受,说说周末丰富的课外生活。(3)再次聆听《ok星期天》,感受歌曲轻快的气氛

2、唱《快乐的小队》

(1)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小朋友用各种方式度自己的节日,那外国的,全世界的小朋友是如何来过他们的节日的呢?我们一起到前苏联去看一看吧。欣赏童声合唱《快乐的小队》,听赏后讨论他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内容等

(2)复听:随着歌曲的旋律律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强拍,并用左脚踏在强拍上。(3)在分句处标上“v”记号,提示学生正确换气。(4)教师示范演唱全曲,要求找出变化音。

(5)反复跟琴演唱变化音和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并分组赛一赛,奖励音准最好的一组。

(6)教师带领学生跟录音唱全曲,做律动,在分句的地方变换行走方向。

四、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多好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多好》。

2.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明白对身边的亲友、朋友应该充满理解与关爱。3.通过认识各种反复记号,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顺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你好,你好,同学们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您好,您好,X老师您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

二、导入 师:我们每一个人整天都要与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在家与父母、兄弟生活,在外与朋友、陌生人交往。这之间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如果你们遇到了问题,会怎样处理呢?生:讨论,发表意见。师:磕磕碰碰再所难免,如果我们都怀着一颗理解、宽容的心,相信再大的难题,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能够迎刃而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多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充满理解关爱的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三、学习新歌

1.听范唱,说说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地方。3.听琴声模唱。4.节奏难点练习。

1)学生自己找,教师示范。2)老师找,学生模仿。3)男同学找,女同学唱。

5.下滑音练习。师:让我们用带有俏皮的、可爱的感觉来唱一唱下面的几个字。“翘”——爸爸气得胡子翘“爱笑”——和同学一起欢乐又爱笑“花鸟”——美好的校园有花也有鸟跟老师模唱下滑音。6.齐唱歌曲。

四、学习“D.C.”“Fine”“‖∶ ∶‖ ” 等反复记号。1 找一找歌曲中的这些记号在哪里? 2指导学生认识它们的作用。3 按正确地顺序演唱歌曲。

五、总结、下课

第八单元 欢聚与期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东方之珠》、《春节序曲》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心声。

2、聆听歌曲《春节序曲》,体验乐曲的情绪,能够体会到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能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听赏《东方之珠》

1、听音乐《东方之珠》进教室。师:歌中的“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在哪里吗?生:上海、香江……师:歌曲中的“东方之珠”不是指的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而是指的我们中国的一块宝地——香港。香港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它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而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就是一首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老歌《东方之珠》。

2、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音乐教父:罗大佑。他创作的歌曲所带来的音乐省思和人文关怀,至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力。他是一个多产的创作家,一共创作了两百多首歌曲,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童年》、《明天会更好》、《恋曲1990》等。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旋律从耳朵进入直达心扉,那种感觉,是雨水融入泥土,是血液流入躯体,那乐曲,仿佛是发自于内心的呼唤,扩张着每一个毛孔。

3、跟音乐哼唱高潮部分,让学生感悟“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深刻含义。

4、学生完整聆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歌曲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二、欣赏《春节序曲》

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意境崇高的童声合唱曲。虽然节奏缓慢,但听起来并不长,因为深情优美的旋律有强烈的吸引力 2复听歌曲,与《东方之珠》比较,谈感受。

三、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七子之歌——澳门》

2、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生:体会情感并讨论。师:小结

2、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和情绪。)

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4、再次随音乐演唱。(要求通过自己设计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

5、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

6、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乐为背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学生谈感想。

2、师生共同评价。

篇3: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1.在做中体验, 以便系统地回顾和整理找规律的知识: (1) 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熟练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通过整理和复习, 熟练运用最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创新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能主动优化。

教学难点:

策略的形成并优化。

教学转化点:

规律→算法→策略

能力训练点:

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 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利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探索情趣和探索精神。

先学提纲: (课前完成)

1.回顾: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 我们要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 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唤起学生的旧知, 并将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所学更有条理性, 为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1) 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2)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3) 谈谈收获。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所感、所想, 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二、查漏补缺

1. 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集体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共同校正。

同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 内化策略。

三、综合运用提升

1. 按1、1、2、5、3、1、1、2、5、3……这样的顺序排列成一组数。

(1) 第99个数是多少?

(2) 前99个数的和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校正。

2. 河堤的一边栽了45棵树。这些树按2棵柳树、2棵杨树的规律栽种。河堤的一边共栽了 ( ) 棵柳树, ( ) 棵杨树。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可以评价一下你身边的同学吗?

五、课堂作业

1.国庆节五年级3班教室里要按“两红、四蓝、三黄”的规律挂彩灯, 一共要挂43盏灯。三种颜色的彩灯各需要多少盏?第21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第42只彩灯是什么颜色?

篇4: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5: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 第七单元

《爷爷故事多》

三课时

教学目标、用听、唱、动能多种形式感受革命历史内容的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时代特点及音乐的鼓舞作用。

2、能用坚定有力、富有战争年代儿童歌曲以进行曲风格呈现的精神面貌和英雄气概,体会休止符在进行曲中作用。

3、积极参与“我的创造”、“音乐律动”、“歌表演”、“露一手”、“音乐情景剧”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思路

本单元以“爷爷故事多”为题,用结识爷爷故事来熟悉“音乐朋友”——革命年代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走进历史的时空,从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为缩短生活距离,用几首电影故事片和艺术记录片《东方红》能影片,运用视象和情节让学生获得“亲历故事”的体验。儿童题材多,以爷爷讲故事的形式展开,童声形式齐唱稍多。听赏

与歌唱、体验与表演,创造活动,跳秧歌来重温火红的年代。

教学内容

唱:《爷爷为我打月饼》《儿童团放哨歌》

听:《映山红》《红星歌》《游击队之歌》

〈解放军的天〉

动:“音乐律动”

“歌表演”

“学跳秧歌舞”

奏:竖笛“小宝宝要睡觉”

教学重点

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听赏与歌唱、体验与表演,创造活动

第一课时

“爷爷为我打月饼”

教学目标:、感受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并练习清晰的咬字和吐字。

2、节奏创编练习,学习节奏创作的简单方法。

3、欣赏“映山红”,感悟时代特点及音乐的鼓舞作用。

4、竖笛“小宝宝要睡觉”

教学重难点:

学习节奏创作的简单方法,注意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唱法。

教具准备:

钢琴、磁带、录音机、打击乐器、动物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节奏、教师:.学生拍手律动进教室。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个小动物,请你们看??

2、出示挂图:小动物、鸡、鸟、喜鹊、蜜蜂、蝴蝶等。

提问: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让同学模仿动物叫声,并拍一拍。

3、鸡:

叽叽叽.×××

×××

用木鱼敲击节奏。

鸟:

吱吱.×

×

用鼓敲击节奏。

喜鹊:喳喳.××

××

三角铁敲击节奏。

蜜蜂:嗡嗡嗡嗡.××××

××××

沙槌敲击节奏。

××××××|×××|××××

|×××|×?0|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要靠劳

动来创

造。

二、欣赏“映山红”、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中唱〈映山红〉

2、这作品表达了是什么情绪?

三、歌曲、放录音: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当年音乐的情绪。(爷爷为我打学饼)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歌词表现了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活泼、有地。

2、伴奏:随琴用啦哼唱歌曲旋律。

3、视唱歌曲的旋律。

4、按节奏凑词:轻声模唱歌词。

5、随琴合唱,边唱边感受歌曲的情绪。

三、音乐创编活动

学生分二组进行创编表演活动,边歌唱边表演。

第一组:用打击乐器,打架子鼓为歌曲伴奏。

第二组:编舞、用舞蹈表演。

四、表演:架子鼓、打击乐伴奏、歌表演。

齐唱表演:第一遍唱本课歌词,第二遍唱自编词。

五、竖笛“小宝宝要睡觉”、学习连音奏法,以567三个音进行练习“小宝宝要睡觉”

2、学过的三个音编一段小曲,编好后先唱一唱,再吹一吹。

六、小结

第二课时《儿童团放哨歌》

教学目标、学唱《儿童团放哨歌》,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着音乐即兴表演,了解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用及革命歌曲《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了解儿童团与少先队的关系,同时进行思想与音乐文化的传统。

3、在“我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节奏感得到强化,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体会进行曲的风格特征并能通过听、唱、动等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休止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感受其在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听赏二首进行曲、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进教室。

2、师:谁能说出来刚才听到的名字吗?在边听边走进教室时有什么感觉?

3、再听一首儿童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风格、情绪、时代,它与《队歌》有什么不同?听赏《儿童团放哨歌》

4、讨论这两首歌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学唱歌曲《儿童团放哨歌》

、观赏录象,教师范唱

2、跟琴哼唱旋律,找出歌曲难点。

3、学唱歌词,注意2/4拍的强弱演唱方法

4、运用对比的方法,我们来了解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请同坐位相互讨论。

5、进行二部轮唱练习。

6、分组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在进行队列训练。

三、拓展练习、简介:大小军鼓常用的节奏及敲击的方法(参考教材“我的创造”)

2、练习:全班分成四组,每组一个小军鼓轮流按节奏进行练习。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欣赏《游击队之歌》《解放军的天》

教学目标、听赏《游击队之歌》《解放军的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感受休止符和附点节奏的表现力及号声的模仿。

3、学跳秧歌舞,感受解放初期的氛围。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风格热烈、欢快、而明朗,表现人民群众迎解放的欢庆场面。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听教师弹奏《共产儿童团团歌》旋律进教室。学生根据教师弹奏时力度变化,走出强、弱(重步、轻步走)。到位置后用手拍出四拍子,要表现出其强弱规律。

2、用“la”哼唱《共产儿童团团歌》的旋律。哼唱时注意聆听教师弹奏的力度变化。

二、感受歌曲“《游击队之歌》《解放军的天》”

、现在请大家观赏“游击队之歌”,观赏完后,说一说歌曲

中唱的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2、在老师带领下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拍一拍。

3、我们现在跟着歌曲也来唱一唱。

4、再请大家听一首歌曲《解放军的天》,听完后有什么感想?

5、请你们讲一讲“解放区”的故事,用体态语言来表达歌曲情绪及解放区的“明朗”

三、学跳秧歌舞、导语:同学们,让我们用舞蹈来感受迎解放的欢庆场面。

2、学跳秧歌基本舞步:秧歌十字步;秧歌后跳踢步;

3、选用歌曲《解放军的天》做伴奏音乐。

4、拓展为秧歌集体舞(全班同学两人为一组,面对面学跳)

四、复习竖笛《小宝宝要睡觉》

五、小结

第七单元课后反思:

反思性教学“是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笔者通过对“反思性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一、反思主题的确定

笔者认为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可从“教什么?怎么教?学会没有?”三方面去考虑。

.教什么?

音乐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从《音乐课程标准》中去探寻。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标准》来反思每一节课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到位,每一节课是否贯彻了《标准》的精神。但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在落实教学目标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其一,教学内容安排过多,造成”面面俱到“而又无法落实的被动局面;其二,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概括说就是”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

2、怎么教?

“怎么教”考虑的应是“如何将目标有序、分层进行落实”的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通过反馈着重对教学的大、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及时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随时反思,不随机应变,课前计划就有可能与实际教学脱节,找不到结合点。因此,教师不能迷恋教学计划,应根据课堂实际,随时对目标的现实情况进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计划。如:我们的歌谱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分组唱,个别唱,竟然反馈上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节奏不稳定;有的对跨度较大的音程唱不准等等,我把这些典型问题归纳起来,有的放矢进行了辅导。

3.学会没有?

对“学会没有”的反思也就是对教学实效性的反思,我们的教学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因为,有时只考虑把知识传输出去,不考虑如何收集反馈信息,没有体现出”双边"活动意识,致使相关目标不能落实。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调整教学计划合理与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评价目标是否完成的基本途径,也是优化目标,调节后续教学的有效手段。

第八单元

〈我又长大一岁了》

三课时

教学目标、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唱、动、听”中感受音乐带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从而引发对美好生活和美妙音乐的向往与热爱。

2、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三年级的小男生》、《长吧,小孩》。让学生看手势猜旋律的音乐游戏,初步培养学生内心的音高感觉。

3、能够感知音乐段落的变化,并能根据音乐情绪的不同,运用体态、线条、色彩或打击乐作出相应的反应。

教学思路

本单元以“我又长大一岁了”为主题,学唱《三年级的小男生》、《长吧,小孩》,欣赏《小小少年》《顽皮的小闹钟》《我怎样长大》,以及活动《音乐伴随我成长》等,让学生在听赏、演唱能过程中感受愉快、轻松的情绪,体验成长的快乐,并通过“音乐伴随我成长”能活动,增进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美妙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唱:《三年级的小男生》、《长吧,小孩》、听:《小小少年》《顽皮的小闹钟》《我怎样长大》

动:《音乐游戏看手势猜旋律》,《音乐伴随我成长》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带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内心的音高感觉。

第一课时

《三年级的小男生》

教学目标、学唱《三年级的小男生》歌曲,鼓励班里的顽皮孩子向老师、同学说说心理话,以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

2、感受《小小少年》歌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品质。

3、结合歌曲,联系本班的情况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相互团结。

教学难点

学好《三年级的小男生》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听“小小少年”歌曲,模仿坚强、乐观的少年,精神饱满的走进音乐教室。(律动)

2、刚才你们听着“小小少年”歌曲来到了音乐教室,想一想,你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喜悦和烦恼呢?

3、现在请你们观赏有一群小男生的喜悦情景。()

二、节奏儿歌、谁来说一说,这群男生有没有烦恼?他们在干什么?

2、谁能根据这几幅画面按节奏来说一说

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节奏。(快板)

4、全班按节奏来说出他们的喜悦。

三、感受歌曲、请你们听赏有一位小男生是怎样跟老师说的?(老师表演)

2、请你们说一说,刚才这位小男生跟老师说什么?我们是否也想和老师说说心里话?那我们先来感受一首歌曲《三年级------》

3、感受音乐:)我们先听着音乐感受节奏;

2)听音乐拍节奏,请小朋友找出相同的节奏型;

3)用哼鸣熟悉旋律;

4)唱一唱歌谱,师生对唱。

5)学生独立视唱旋律。

4、学唱歌曲)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

2)听老师唱,学生默唱;学生跟琴学唱;

3)请你们边唱边用动作进行表演,男生扮演学生,女生扮演老师,同坐位互相合作。

四、创编歌词、给你们介绍另一位小男生,是我们班的同学,先看他的作业本(展示),他是谁呢?现在请他把上课、下课及排队的习惯表现给大家观赏,然后请大家根据他的表演来创编歌词。

2、集体创编“老师呀老师,看你真高兴,我是三年级的小男生,老师呀老师,看你真高兴,三年级的小男生小男生。作业本上真整齐、队列集合站的齐、下课铃声一响起、课前的准备最积极,急忙跑回教室里。老师心里真高兴,看我已经长大了,老师心里真高心,看我已经长大了,长大了。”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先读后唱。

3、表演:全班男生进行表演,请一位女生扮演老师,其他女生拍手伴唱,演一演班里的男生平时学习习惯,根据两段歌词表演。

五、小结

第二课时

《长吧,小孩》

教学目标、学唱一首南斯拉夫民歌《长吧,小孩》,让学生感受成长的欣喜与快乐。

2、欣赏管炫乐合奏《顽皮的小闹钟》,用身体的动作或线条表现各乐段的情绪特点,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

3、音乐游戏《看手势猜旋律》,培养学生在心中哼唱及内心控制音高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成长的欣喜与快乐。

教学难点

学生在心中哼唱及内心控制音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赏《顽皮的小闹钟》

、简介乐曲

2、介绍几种管弦乐器

同学们,你们能认识这些乐器吗?谁来说一说并模仿出它的声音。

3、现在请你们听赏用管弦乐器演奏的《顽皮的小闹钟》

4、请你们根据乐曲的节奏走出——方形、菱形、十字形,或用身体的动作表现各乐段的情绪。(跟着老师走,第一组先走;再有学生带大家走)

二、学唱歌曲《长吧,小孩》

、请大家聆听歌曲。

2、听旋律拍出来节奏。

3、跟琴哼唱歌曲旋律。

4、用柯尔文手势感受音高位置。

5、音乐游戏:全班同学一起做一做看手势猜旋律。

6、学唱歌曲:听唱、模唱、跟唱、学唱。

7、歌表演: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出。

三、节奏听辨及旋律创作练习、听老师击拍节奏,又学生重复拍节奏,然后选择相应节奏花朵贴在节奏上(图下),全班随老师指点的顺序,连续击拍五朵花上的节奏。

2、视唱旋律花盆上的音,选择节奏花盆上的某种节奏进行do、mi、sol的旋律创作,要求组

成一个短小的乐句,如谱例。

(谱例)

学生相互商讨后,逐一进行创

作表演(边唱边加上声势动作)

3、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看着

《长吧,小孩》歌谱来唱一唱,找一找歌曲中共出现了几个音?

四、小结

第三课时欣赏《我怎样长大》

教学目标、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给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增进对音乐的喜爱。

2、学做音乐游戏活动,进一步提高参与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游戏、配乐朗诵等活动中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给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增进对音乐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现在我们一起用它来做“传、传、传”的游戏,音乐停的时候传到谁手里就请谁来打开它。(播放《长吧,小孩》音乐,按音乐的节拍传)

2、师:原来口袋里装的是一个可爱的小脚印。你们知道是谁的脚印吗?(装中为班里某学生出生时的脚印)

这是一个小宝宝的脚印,不过这个小宝宝现在已经长得和我们一样大了。我们请他上来和大家见见面好不好?

二、复习回顾、师: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生长都寄托着父母亲美好的愿望,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聪明又健康。老师从大家交来的课前调查了解到,我们许多同学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开始接受胎教了,有哪位同学知道妈妈是怎样对你进行胎教的?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播放《摇篮曲》,学生想象、模仿在妈妈肚子里听音乐)

师:不仅妈妈爱我们,爸爸也很爱我们。有位父亲在得知了女儿出生的消息之后,非常激动地写了一首歌,用音乐的方式来庆祝孩子的出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亲亲我的宝贝》(播放)

三、欣赏《我怎样长大》、师:我们来用歌声表达对成长的渴望。(复习《长吧,小孩》)

2、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才能长大呢?

3、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名字叫《我怎样长大》

4、学生朗诵《我怎样长大》

5、这首小诗配上了音乐,成为了一首很美的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我怎样长大》)

四、小结:愿每位同学都能在音乐的陪伴下快乐地成长!

学生仔细听歌曲里唱的是那几个音符

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小房子建在五线谱自己唱名的位置上

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教师演唱或录音

教室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remifasollasi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

提问:歌曲中大家在干什么?

可以模仿杜鹃在密林中轻轻啼叫、飞出密林、在林中低回翔、又飞回密林。

在读歌词时,注意弱拍起

播放“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的歌曲音乐旋律。

这一练习为之后的为歌曲伴奏,奠定了基础,分散了难点。,使学生理解歌词大意。

让同学感受音乐情绪及劳动情景。

按节奏凑词:轻轻声模唱歌词。先唱歌词,辨认歌曲中重复变化。

请一位同学用二胡模仿演奏一段乐曲,播放一段二胡乐曲。

通过视、听、讨论,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学生思考后回答。

把制作好的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示出来,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启发学生带着高兴的情绪演唱《秋天红艳艳》。

可以唱其它带休止符的歌曲,最后师生共同评价表演中的成功与不足,评选出音乐剧表演奖(集体),最佳演员奖。课

篇6: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一年级常规教育 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课所学内容,学习音乐常规。教学重难点:

熟悉新环境、认识新朋友。组织教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排队。带领学生认识音乐教室,组织学生进教室就座。

3、本课是新学期新生的第一节音乐课,主要教会学生听音乐节奏走路,学会师生问好歌,学会听音乐口令。

二、介绍

1、组织师生进行自我介绍。学生认识老师,并进行自我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音乐课有趣的学习内容,学生简单了解音乐课内容。

三、教唱歌曲

1、教唱<师生问好歌><师生再见歌>

2、教师范唱。师生接唱。欣赏评价学生演唱部分。进行动作的编排。

四、组织下课

1、放音乐《玩具进行曲》引导学生感受节奏特点。听赏音乐《玩具进行曲》,感受节奏特点,练习打节奏。

2、喊口令组织学生原地走,听音乐随音乐走路。

3、唱«师生再见歌»下课

四、表演

表现快乐心情

1、刚才小朋友在校园里寻找音乐,收获可真不少。现在就请大家说说感受吧。让我们随音乐《快乐的一天》,把快乐的心情表达出来吧。

2、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分组进入《快乐的一天》各个环节的表演。(早早起、上学去、来学习、做游戏、放学了、静静睡)

第一单元

小手拉小手 教学内容:

1.听:童声齐唱《玩具进行曲》、手风琴独奏《快乐小舞曲》 2.唱:《快乐的音乐娃》、《小手拉小手》 3.动:儿歌诵读、律动《上学路上》 教学目标:

1.通过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增进对同学、教师的亲近之情,并逐步建立对集体音乐活动规则的认同感。

2.学习用正确的姿势、自然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音乐娃》和《小手拉小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将简单的声势动作加入歌曲的表现,动作合拍、唱动协调。

3.通过随乐走步、击掌、击鼓等方式,感受、体验恒拍,并逐步建立较为稳定的内心节拍感。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欣赏、律动音乐中的变化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能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并表现出相应的表情。

5.认识课本中的音乐娃,了解音乐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认识小鼓,学习小鼓的演奏方法,能随乐或和着儿歌诵读、演奏恒拍。教学重点:

学习用正确的姿势、自然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音乐娃》和《小手拉小手》。教学难点:

通过随乐走步、击掌、击鼓等方式,感受、体验恒拍,并逐步建立较为稳定的内心节拍感。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钢琴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快乐的音乐娃》

教学内容:

1.唱:《快乐的音乐娃》 2.律动:《上学路上》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姿势、自然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音乐娃》,能随着老师的琴声整齐地开始和结束。

2.能用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乐于参加《上学路上》的律动。教学重点:

用正确的姿势、自然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音乐娃》。教学难点:

有节奏的跟着音乐律动。教学准备:

磁带、音乐娃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已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谁来说说一年级的小朋友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生讨论回答)

2.师:一年级的小学生要结识许多新朋友,学许多本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见一位新朋友——音乐娃娃!(师出示音乐娃娃图片)

3.音乐娃娃: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音乐娃娃,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我们美丽的音乐世界。

二、学习歌曲:

1.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拍手,跺跺脚,初步感受歌曲《快乐的音乐娃》的旋律。2.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按节奏接龙诵读歌词。

3.再次听歌曲,请小朋友找出这首歌曲只用了哪三个音?(do re mi)4.老师弹琴,学生模唱,熟悉歌谱。5.用听唱法教唱歌曲。(注意提醒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切忌喊唱。)6.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拍手和跺脚,还可以在红色阴影处加入什么动作? 7.小组讨论并上台表演,教师总结评价。8.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做声势动作)

三、律动:《上学路上》

1.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自由的跟着音乐走一走。(孩子们跟着音乐高兴的走起来)

2.师:请小朋友们第一、第二句自由地在教室里行走,第三句时停下脚步向身边的同学、老师问好。(问好部分可以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方式,如“挥手”“鞠躬”“握手”,等等。)

3.请走的比较出色的同学上台走给大家看一看

4.教师用钢琴教唱问好部分。

5.师生完整律动《上学路上》。(情绪高兴的听音乐,走恒拍。)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小手拉小手》 教学内容:

1.听:《快乐小舞曲》 2唱:《小手拉小手》 3.动:儿歌诵读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姿势、自然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手拉小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将简单的声势动作加入歌曲的表现,动作合拍、唱动协调 2.欣赏手风琴独奏《快乐的小舞曲》,在舞蹈过程中体验音乐段落的变化,促进个体协调性的发展,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3.能用固定的节拍听音乐拍手,感受音乐的节拍。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地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手拉小手》 教学难点:

用固定的节拍听音乐拍手,感受音乐的节拍。教学准备:

音乐带、手绢、鼓、座位排成圆形

教学过程:

一、听:《快乐小舞曲》

1.播放音乐,听音乐跟老师做动作,一拍一个动作。(初步体验歌曲节拍)2.小游戏:

(1)请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圈,边听歌曲边传手绢,一拍传一个,传到最后一个的小朋友要站起来介绍自己或表演节目(2)进行游戏

教师注意调控(一拍击一下鼓),学生听到鼓声传。3.在熟悉乐曲节奏后,引导学生创编集体舞舞,教师指导。第一部分:里圈和外圈的小朋友反向走恒拍。在每句的最后一小节,两圈小朋友对拍手。

第二部分:里圈和外圈小朋友手拉手做踏点步。4.全班齐跳自己创编的集体舞。

二、学唱歌曲《小手拉小手》

1.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拍手,初步感受歌曲《小手拉小手》的旋律。2.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有节奏的说出自己的名字。(模仿老师的节奏)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按节奏说名字)

我们 一起

来唱 歌 3.教师和学生用接龙的方法来朗诵歌词 4.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4.请小朋友们将自己或同学的名字填入第二段空白处,一起唱一唱。5.完整演唱歌曲。

三、儿歌诵读:《小朋友,手拉手》 1.教师敲小鼓学生诵读儿歌。

2.学生随小鼓再次诵读儿歌,体验恒定的节拍。3.熟练之后,加入声势动作,拍拍手,踏踏脚。4.请学生尝试自己来奏小鼓。5.完整表演。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玩具进行曲》

教学内容:

1、听:《玩具进行曲》

2、认识小鼓 教学目标:

1.通过随乐走步、击鼓等方式,感受、体验恒拍,并逐步建立较为稳定的内心节拍感。体会进行曲的风格,随着音乐走一走。

2.认识小鼓,学习小鼓的演奏方法,能随乐或和着儿歌诵读、演奏恒拍。教学重点: 听:《玩具进行曲》 教学难点:

用小鼓为《玩具进行曲》伴奏,演奏要有强弱变化。教学准备:

师(音乐带)生(玩具)

教学过程:

一、听:玩具进行曲

1.小朋友展示自己的玩具,再把它们排排队。让玩具跟着老师播放的音乐《玩具进行曲》走一走。

2.模仿自己的小玩具也来随着音乐《玩具进行曲》走一走。(用听音乐走恒拍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节拍感)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分句学唱。(提醒学生注意各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歌曲,如:师生,生生接口唱等演唱方法。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二、我的创编 1.鼓励学生每人创造一种走步的姿势在教室里自由行走。(如:踮起脚尖走、蹑手蹑脚地走、威武雄壮地走等。)2.可以有队形的变化。

(教师强调注意听音乐,不要互相碰撞)3.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编进歌词里唱一唱。4.完整表演《玩具进行曲》

三、认识小鼓

1.师:刚才小朋友们和玩具朋友们玩的真开心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听听它的声音,猜猜是谁(录音,生仔细听,回答:小鼓)

2.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啊,这个朋友就是小鼓。谁能来模仿小鼓的声音?(生:“咚咚咚”)

3.师:模仿的真像!这可不是一面普通的小鼓,它会说话呢,小鼓说的是鼓语,听听它怎么说的?

4.师:敲击“x x x

x | x x x — |”(出示图形)问:你能模仿小鼓说话的节奏对小鼓的到来表示欢迎么? 生:咚咚

咚 咚︱ 咚咚

咚-︱

5.师:模仿的真像,我们一起来两遍(生齐),你能用手拍出节奏么?(学习手拍节奏)

6.师:刚刚小鼓悄悄的告诉老师,原来它说了一句自我介绍(出示“我的 名 字︱叫小 鼓-”),谁能当一回小鼓试着介绍自己?(2-3生:“我的 名 字︱叫小

鼓-”)

7.师:说的真棒,我们一起来说说(齐读)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鼓!你们想不想敲敲小鼓?我们就把凳子当小鼓(指导)。老师给大家一段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来一遍。(生敲凳子,播放歌曲伴奏,师生合作,有节奏的:咚咚

咚 咚︱ 咚咚

咚-︱我的 名字︱ 叫小

鼓-︱巩固节奏。)8.用小鼓奏出书中图形谱的强弱变化,大一些的点为强,小一些的点为弱。9.让学生用小鼓为《玩具进行曲》伴奏,演奏要有强弱变化。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听,谁在唱歌》 教学目标:

1.在“听、唱、动” 音乐活动中,能注意的聆听音乐,尝试用歌声、体态语言、打击乐器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声音特点的感受,对自然与生活中的音响世界有探索的兴趣。

2.能正确、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你早》和《动物说话》,能模拟动物叫声,模唱、感受do、mi、sol、la音高的不同,在活动中体验音乐与生活的快乐。

3.能有意识的注意听赏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和《嘎嘎小鸭子》,听辨出领唱与齐唱。尝试听辨模仿不同乐器声和小鸭子“嘎嘎”的叫声,感受有节奏的朗诵与动作的配合,在活动中体验音乐与生活的丰富多彩。4.能听辨乐器音色、分辨声音长短,在有节奏的歌词朗诵中加入声势动作,协调身心,通感音乐。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你早》和《动物说话》。教学难点:

有节奏的歌词朗诵中加入声势动作。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钢琴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你听,什么敲响了》 教学目标:

1、能有意识的注意听赏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尝试听辨模仿不同的乐器声。在分角色演唱“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时能准确切入。

2、参与创造性活动“奏一奏,画一画”,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

3、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教学重点:

听赏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 教学难点:

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准备一只口袋,将各种打击乐器藏在里面,避开学生视线,取出某一件出来敲一敲,让学生说说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介绍打击乐器的名称,将音色相近的乐器放在一起比较,启发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音色,并用嗓音模仿出来,然后用象声词“叮、咚、沙”等念出声来。如:碰铃(丁丁丁)、三角铁(丁丁丁)、串铃(零零零)、沙球(沙沙沙)、铃鼓(咚咚咚)、双响筒(嘀嘀嗒)

二、学习歌曲

1、教唱《你听,什么敲响了》(1)教师范唱(2)分句学唱。

(3)教师敲乐器,学生完整演唱。

2、指导分角色演唱 全体同学唱1、2小节歌词,第3小节由教师敲击一种打击乐器,指定一位学生念第4~5小节,并说出是“什么敲响了”,最后全体同学齐唱最后一句。

3、将学生分组,每组发几件打击乐器再玩。

三、我的创造

1、出示图形谱,让学生猜猜是根据哪件乐器发出的声

2、比较各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并模仿。

3、设计双响筒,三角铁和串铃的图形谱。

4、欣赏现成的图形谱作品和著名画家声音创作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嘎嘎小鸭子》

2、唱:《动物说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动物说话》,能模拟动物叫声,模唱、感受do、mi、sol、la音高的不同,在活动中体验音乐与生活的快乐。

2.能有意识的注意听赏歌曲《嘎嘎小鸭子》,听辨出领唱与齐唱。尝试听辨模仿小鸭子“嘎嘎”的叫声,感受有节奏的朗诵与动作的配合,在活动中体验音乐与生活的丰富多彩。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动物说话》。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简单描述音乐形象。教学准备:

钢琴、小鸭子的头饰、歌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与学生共同模仿小鸭可爱的动作(摇摇摆摆、游泳、跳水、摇头„„)播放《小鸭子》歌曲。

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的小动物吗?谁能说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啊?

3.师:老师也非常喜欢的小动物,瞧,老师的好朋友是谁(老师模仿小白兔)生:(小白兔)

4.师:谁能像老师一样,抓住动物的特点,不说出他的名字也能让大家知道你的好朋友是谁?(学生表演)

5师:大家模仿的非常棒,这说明同学们平时是很注意观察生活的,下面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大家听听老师唱的是哪种小动物?

二、欣赏歌曲《嘎嘎小鸭子》

1.师:大家听听老师唱的是哪种小动物?师范唱歌曲《嘎嘎小鸭子》生:小鸭子

2、大家再来听一遍,看看小鸭子们在干什么?(播放音乐)

3、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加入拍手跺脚动作来体会节拍的韵律。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双响筒、铃鼓、三角铁、沙鎚)

5、律动:教师与学生共同模仿小鸭子可爱的动作(摇摇摆摆,游泳,跳水,吃食)放小鸭子歌曲。

6、师:谁能来扮演一只小鸭子给大家表演一下。(老师拿出小鸭子的头饰)指名学生表演。

7、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表演的很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关于动物的歌曲。

三、学唱歌曲《动物说话》

1.师播放歌曲请小朋友们听一听歌曲中除了有小鸭子,还有哪种可爱的小动物?(生:小鸡)

2.师:“那小朋友们知道小鸡是怎么说话的啊?”(生:“叽叽叽!”)

3.师:“真棒,下面老师说“小鸡说话”,小朋友们就说“叽叽叽!”好吗?” 4.结合上面练习过的节奏学动物说话,老师任意指出一条节奏让学生有节奏得学出动物说话。5.出示歌词,先让学生跟念歌词,提示他们把节奏念出来。(可以老师和学生接龙念歌词的方法,老师边念边表演动作,让学生有初步对这首歌曲表演的印象。)

6.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间奏处引导随音乐一拍一下做动作。

7.想想其他小动物是怎么说话的。小朋友回答其他小动物说话后,让他们把小动物说话代到歌曲里面,唱唱其他小动物是怎么说话的。

(引导学生歌词创编,小狗说话汪汪汪,小猫说话喵喵喵,小猪说话噜噜噜,小羊说话咩咩咩,小牛说话牟牟牟。)

8.请学生到上面来表演自己想出来的歌词,带动下面同学一起互动。

四、结束语

师:通过刚才的表演,老师知道大家是十分喜爱小动物的,课后老师希望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唱到歌曲来好不好?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你早》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图谱学会并背唱歌曲《你早》,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从小养成主动向他人问早的习惯,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2、能有节奏的模仿动物的叫声,并能随着音乐加上声势动作进行有节奏的表现。

3、通过歌曲的欣赏、演唱等,感受音乐的恒拍与歌曲的节奏韵律,能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歌表演,在活动中体验音乐与生活的丰富多彩。教学重点:

1、有节奏的模仿各种声音。

2、背唱歌曲《你早》。教学难点:

创编歌词并正确的填词演唱。教学准备: 音乐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根据歌曲制作一个场景帮助孩子理解歌曲、表现歌曲。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你早》,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听完后说一说你在歌曲中听到了哪些好听的声音?

2、随着小朋友的回答,老师依次出示声音图谱。老师加上声势动作引导学生。生回答:

大公鸡: 喔喔

叫--小闹钟: 丁零

零零

零--小朋友: 你早

3、小朋友们模仿得真好,下面老师请两边的同学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老师问哪种小动物的叫声,你们就回答哪种小动物的叫声,左边小朋友先回答,右边的小朋友紧接着回答。

(教师一边有节奏的问,一边引导学生按教师的手势有节奏的回答。)师:大公鸡怎么叫? 生:(左)喔喔 叫--

(右)喔喔

叫—-

小闹钟怎么叫?

(左)丁零 零零 零--(右)丁零

零零

零--

小朋友说什么?

生:(左)你早

早--(右)你早

你 早---

4、在小朋友们“你早”的问好声中,空气更加清新,阳光越发灿烂!每一个小朋友都成了有礼貌的人见人夸的小天使了!小朋友们,歌曲中除了我们听到的3种声音外,还唱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吧。随着歌声,依次点击图片出示。

5师:《你早》这首歌曲一共有几句呀?(4句。)看图谱回忆歌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歌的歌词吧。看图回忆歌词,示意学生加上声势动作。

师: 大公 鸡在 朝霞 里

生:喔

叫,小闹 钟在 晨风 里

丁零 零零

零。

小朋 友

早,笑呵 呵

你早 你

早!学生看着图谱,在老师的帮助下,齐读歌词后半部分,加上声势动作。

6、学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念读歌词。师打响板,让学生把握恒拍。学生加上声势动作进行歌词诵读。

7、学习歌曲。①、老师范唱。

②、师弹琴,生先半句半句跟着模唱;后一句一句跟着模唱。③、生听琴声,默唱一遍。④、师生接口唱。互换内容。⑤、跟琴齐唱一遍。

⑥、跟着flash动画的伴奏演唱歌曲。

三、歌表演

1、老师请学生设计公鸡、小闹钟和小朋友起床的不同动作。

2、老师演唱歌曲,请学生注意听,听到老师唱哪个角色就做出相应的造型动作来展示。

3、自由选择角色表演,最后一句一起表演。

四、总结下课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同学们,让我们大家每一天都在“你早”的问好声中快乐幸福的成长,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吧!教学反思:

(古城实小 吴雪婷 ***)

第三单元

唱吧,跳吧 教学内容: 听:《哇哈哈》

唱:《多快乐》《太阳》 动;律动(唱吧,跳吧)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哇哈哈》《多快乐》《太阳》的演唱及舞蹈,感受生活的幸福。能用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舞曲特性鲜明的节奏与旋律的动感以及所表现的情绪,能边唱边跳简单的舞蹈动作。

3.能用唱名唱歌曲《太阳》的前4小节,能用节奏名ta和ta-a熟读歌曲《太阳》的节奏。教学重点

注重学生对唱、舞结合的感受与体验 教学难点:

试着用ta和ta-a代替四分音符的二分音符读节奏 课时安排: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娃哈哈》。

2、为歌曲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学会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边歌边舞。

2、知道维吾尔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了解维吾尔族的一些民族风情。

3、培养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学生熟悉歌曲的同时,能用舞蹈的形式为歌曲进行进一步的表演唱。教学难点:

1、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哼唱。

2、新疆舞蹈基本动作的教学。

教学准备:

钢琴

投影仪

节奏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师:12|34|5—

生:54|32|1—

2、律动。

师:很高兴又到了我们快乐音乐课了,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吧.(律动<<娃哈哈>>伴奏音乐)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二、教授新课

1、节奏练习

师:今天啊,老师从远方带来几位朋友,你们想认识她们吗?(出示图片)

师:你们看这些小女孩他们衣着打扮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呢?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民族的吗?

师:我们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疆就是其中一个少数民族,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的人们个个能歌善舞,热情大方,今天啊,新疆小朋友也为我们小朋友带来她们的土特产就是各种水果来招呼我们远方客人。看,这些水果多诱人啊,都有哪些啊?小朋友想吃吗?

师:那就请我们的新朋友带我们去水果园去摘水果,好吗?

师:你们看,水果园里面水果真多啊,但是想摘这些水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师:小朋友看到每个水果都有相应的节奏,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拍打每个水果中的节奏,如果你们拍打正确了这些水果啊都是你们的了,你们想要吗,跟着老师一起来打一打吧。(出示节奏XX X XX)

2、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在水果园里摘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小朋友心里感到特别的快乐吧,新疆不仅水果特别好吃,歌曲也特别好听,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听一听新疆小朋友带来的《娃哈哈》唱了些什么呢?﹝放歌曲﹞

师:你听到些什么?

(1)范唱。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曲,听老师来唱一唱,也请小朋友坐端正了跟着老师歌曲轻轻的点头。

师:看出来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这首歌曲,小朋友想不想学这首歌曲 呀?

师:(出示歌词按节奏朗读第一段)

(2)跟唱歌曲。师逐句带学生唱,随琴(注意提醒节奏、情绪)

(3)歌曲处理。

(4)完整唱歌曲。

师: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录音中歌声与我们小朋友歌声有什不同啊?(录音机歌声非常活泼欢快,歌声很有弹性)

同上学习第二段歌词。

三、拓展

1、师生合作。

师:现在由请小朋友 和 老师一起配合完成歌曲,老师唱前半句,小朋友唱后半句(如师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生唱花园里花朵真鲜艳)

2、分角色唱。

师:老师请第一,第二排小朋友唱第一段,第三,第四排小朋友唱第二段,看看那组小朋友能把新疆歌曲表现的最好(再交换)

3、加头饰表演唱。

师:小朋友唱的真棒,我们不仅要会唱新疆歌曲,也要会跳新疆特色的舞蹈,今天我们就做回新疆人跟着老师一起边唱边跳吧。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很幸运地认识了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小朋友,来,让我们邀请客人、朋友一起跳起来吧!(随着《娃哈哈》音乐按顺序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多快乐》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多快乐》

2、学习有表情地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灵巧

3、能用打击乐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重点:

学生在演唱时突出“乐”的情绪。教学难点:

歌曲的最后一句是第二句的变化在再现,词与音如紧密的锣鼓点连续排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钢琴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

师: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的上空,1949年,毛主席爷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时天安门在全国人民的欢呼声中,显得格外庄严和壮丽。

2、教师出示ABA’的音乐三段体,引导学生用相同段时站着拍手,听到B段时坐着拍手。

3、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铃鼓)伴奏,用以加强情绪的感染力。

二、学唱歌曲《多快乐》

1、播放全国人民热烈庆祝国庆的欢快场面,让学生知道10月1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我们要为祖国妈妈唱支歌,以此引入歌曲《多快乐》。

2、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配合播放图片,老师带领孩子们按歌曲的的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注意:三,四乐句的反复)

4、用听唱法,教孩子们唱歌,整体听(学生以听为主)分句学唱。

5、师指出唱得不好的地方指导唱

6、有表情地和老师一起完整地演唱

7、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演唱

8、跟着伴奏演唱

9、请孩子边听音乐边根据歌词设计动作

10、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表演

11、全班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表演

12、老师表扬表现好的孩子

三、创编

1、学生自编舞蹈动作加强音乐的情绪。

2、教师加以指导。

3、完整的表演歌曲。

四、教师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太 阳》。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太阳》。

2、能边唱“6”、“2”两个音,边做手势。

3、并能用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唱歌曲太阳。教学重点:

用较和谐的声音和唱歌曲《太阳》。教学难点:

唱准“6”、“2”两音,边唱边做手势 教学准备: 钢琴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歌曲《种太阳》律动。

二、导入

请你说太阳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太阳会怎样呢?

三、学唱歌曲《太阳》曲谱和复习手势

1、学唱歌曲的曲谱,注意“6”“2”的唱法。

2、复习以前学过的“5”“3”“1”三个音符及手势,听琴变换手势。

3、教师讲解“6”“2”两音的口形,并练习两音的音准。

4、学习柯尔文的手势。

5、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用手势表示出来。

6、按节奏读歌词。

7、请同学们随琴哼唱。

8、师生对唱

①老师唱歌词的第一小节,学生唱唱名处的歌词第二小节,同时要求学生边唱边做出手势;

②第二遍时,一部分人同①,另一部分人唱括号中的音,构成单音二声部;练习。

9、完整演唱歌曲。

10、歌曲处理。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了歌曲、手势,同学们都能很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谢谢合作!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快乐的一天 教学内容: 听:《放学歌》《跳绳》 唱:《上学歌》《不能告诉你》 动:律动(问好歌)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与学习生活的联系,乐于表现对学生生活的热爱和做全面发展好学生的愿望。

2.能集中注意力聆听《跳绳》和《放学歌》,体验音乐表达的快乐情绪,较自然地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能够整齐地演唱歌曲《上学歌》和《不能告诉你》,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知道音有高低,愿意有意识的聆听自然界各种有趣的声音,感受音的高低。学唱《问好歌》,用不同的动作向老师和同学问好。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音乐的视角关注生活中的音响与音乐,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的不同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上学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自然的声音熟练、有感情地演唱《上学歌》。2.通过聆听音乐,能够积极地随音乐律动,听辨出齐唱与独唱。3.感受童年游戏的乐趣,显现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态度。教学重点:

熟练地演唱《上学歌》并随歌曲律动。教学难点:

能跟音乐有节奏地参与音乐活动。教学准备:

教学用琴,录音机,磁带,图片,书包。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背上小书包,跟小朋友说“你早”。(配乐《你早》)

2.同学们一起做背书包的动作,跟大家相互问声“你早”,听着音乐原地有节奏地踏步。

3.“小朋友们,每天早上你们背着书包,是干什么去呀?” 生:去上学!

师:那咱们一块儿上学去!一起来听一首《上学歌》。

二、新授歌曲

1.老师播放录音,学生感受歌曲速度与歌曲情绪。2.老师范唱,边唱边动作,请大家踏节奏。

3.请学生听着音乐,跟着哼唱,想一想歌曲中出现了什么?(太阳,花儿,小鸟)4.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表演,并在“太阳”,“花儿”,“小鸟”的地方创编动作。5.请个别学生上台带大家一起表演。.跟录音唱一唱,想一想去上学的心情怎么样?

7.边听音乐边贴一贴心情,老师给学生两个表情:笑脸和哭脸,供学生选择。(表现能力较强的班级可以选择用画画来展示一下歌曲给你的心情,出示在黑板上,并集体评价)

8.听伴奏跟着老师倡一唱。

三、欣赏

1.“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可以出去自由活动啦!小朋友们平时都玩写什么呀?”(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引导大家玩一玩跳绳。

2.初听录音,引导大家感受速度的快慢,有节奏地拍腿,从而了解歌曲的情绪。3.带大家有节奏地跳绳(配乐《跳绳》)

4.完整地聆听,思考:歌曲中的乐器你认识吗?(钢琴)

5.“除了可以跳绳,我们还可以玩拍皮球。”边听边跟着老师做拍皮球的动作。6.再次聆听,左右手交替拍皮球。这首歌曲的速度怎么样?情绪怎么样?歌曲中是不是一个人在歌唱?(学生回答),了解齐唱和独唱的不同。7.除了拍皮球,我们还可以玩什么球?大家一起来试一试。老师指导大家边创编边拍。学生自由回答,自由发挥,有节奏地拍一拍。

四、课堂小结

叮铃铃,放学铃声响了,老师创编《放学歌》:“太阳落山了,花儿睡着了,小鸟说,走走走,咱们一起回家了。”带领大家背上书包,排好队,离开教室。教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不能告诉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不能告诉你》,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倡导学生学雷锋做好事。

2、通过欣赏《跳绳》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跳跃与愉悦。

3、成长的足迹 教学重点:见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能整齐的演唱《不能告诉你》 教学难点:

歌曲的第三部分“唱”旋律相近,区分最后一个音不同 教学过程:

一、歌曲欣赏《跳绳》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跳绳,让我们随音乐愉快地跳起来!”

1、老师播放歌曲,学生边听边拍●○,感受二拍子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2、启发学生感受“小绳”的轻巧与灵活,从而体会音乐的跳跃。

3、学生随音乐自由加入动作表演。

4、选出创作较好的动作全班表演。

二、学唱《不能告诉你》

1、记忆歌词

2、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巡视指导学生拍手,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

3、带领学生一起讨论雷锋人物品质。

4、教师有感情地将歌曲演唱一遍,再度引起学生的兴趣。

5、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

6、跟着教师模唱歌曲。

7、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歌曲,如师生、生生接口唱等演唱。

三、情景表演《不能告诉你》

1、学生分组,分成擦桌子组、摆凳子组、倒纸篓组,运用分组竞赛的感觉,激发学生劳动自豪感。

2、用ca, shua, 形成二声部诵读,模仿劳动。

3、教师念白,先让学生感受,然后分组配合练习。

4、完整表演。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放学歌》 教学目标:

1、采用听唱法学习《放学歌》,从中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教育。

2、启发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对老师的爱,讲述老师平时工作的一些小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学生能自信、自然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到老师工作辛苦,从而尊敬老师。教具准备:

钢琴 录音机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复习《上学歌》

2、同学们我们每天早晨都上学下午上完课是不是要放学回家啊?那么我们今天欣赏一首《放学歌》。这首歌就描写了我们放学的情景。

二、新授 1:教师播放音乐

师:初步感受歌曲,这首《放学歌》和《上学歌》有什么不同? 生: 自由发言

2、听歌曲,感受四三拍的节奏特点。强 弱

3、再听歌曲,请同学们体会歌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讲述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和工作的辛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每天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做什么呢,(叮嘱我们写作业批作业是不是很辛苦呢,每天放学铃响后,老师为我们做什么呢,所以我们要感谢老师,见了老师要说声辛苦了。”)老师为我们做了什么呢?

4、用听唱法学习《放学歌》,要求学生会哼唱其歌曲的旋律。(指导学生会看反复记号)

5、启发学生用肢体动作为歌曲表演 第一拍 拍手 第二拍 拍腿 第三拍 拍腿(学生也可自己创编)

6、加入打击乐器(碰铃、响板)为《放学歌》伴奏

7、找部分学生到前面完整表演

三、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跳绳》 教学目标:

1、巩固走与跑的时值,并准确的读出节奏,通过创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与大家一起整齐的演唱歌曲,并用歌曲与动作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自己创作歌词 教具准备: 手风琴、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在音乐声中相互问好

二、边唱《其多列》边做动作

三、新授课

1、聆听《快乐的一天》中的两个片段《上学去》和《静静睡》

⑴《上学去》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段音乐,请大家打开书本第8页,请小朋友们在听第一段音乐时找一找书上的五副插图中那副插图正好表达了音乐所描绘的故事。

生:听音乐回答。

师:这个音乐所表现的正是我们上学去的情景,音乐非常的欢快,跳跃,说明我们小朋友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生:自由回答(开心的,快乐的,愉快的„„)

⑵《静静睡》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帮个忙了,大家看这第五副图,妈妈在哄小朋友睡觉,那么这副图如果用音乐来描绘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呢?

生:学生个别回答(温暖的,舒服的,感动的,甜蜜的„„)

师: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播放音乐)

师小结:这个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果然是非常温暖,我们好象都睡在妈妈的怀抱里了。这快乐的一天啊,除了上学去和静静睡之外还包括很多,比如上课,做游戏等。

2、学唱歌曲《跳绳》

⑴初次聆听歌曲

师:请大家注意了这是什么音乐?(弹奏下课的铃声音乐)

生:下课的铃声

师: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一下课就在跳绳,老师也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来了。请看(播放《跳绳》的音乐并示范跳绳)

⑵念歌词

师:大家看我跳的多开心,哎,先看老师在做什么?(拴铃铛)

把铃铛绑在绳子上

师:这也叫拴铃铛,就是绑铃铛,系铃铛的意思。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仔细听哦,学会了你们也可以边唱边跳了。(念歌词跳绳)

师:学生和老师一起读歌词 ⑶师示范歌曲

(4)学生听音跟唱歌曲。

(5)学唱歌曲重点解决跳进,启发学生感受“小绳”的轻巧与灵活,从而体会在演唱中应轻巧跳跃

(6)学生随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学生可自由加入动作表演)。

(7)创编歌词选出创作较好的歌词全班有表情的演唱。

四、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老师看着你们入学后一天天在变化,变得一天比一天懂事了,心里特别高兴,老师希望你们以后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快乐的上学,快乐的游戏,快乐的入睡。下课后快乐的跳绳!„„ 教学反思:

(古城实小 马楠楠 ***)

第五单元

秋天的歌 教学内容:

1、听:童声齐唱《小苹果》、管弦乐《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

2、唱:《小树叶》、《雁儿飞》

3、动:创编《小树叶》、律动《摘苹果》

4、奏:为《雁儿飞》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秋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秋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学习用“连贯、优美、富有弹性”的声音分别演唱《小树叶》、《雁儿飞》。通过唱、奏、动相结合的教学,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韵律。

3、通过欣赏童声齐唱《小苹果》和管弦乐《惊愕交响曲》,进一步理解乐曲和歌曲的区别,能选择合适的词语表达听到作品的情绪,能随音乐进行声势动作伴奏。

4、在各项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感以及实践精神。教学重点:

能用“连贯、优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在欣赏中进行自主的动作及节奏创编,并能进行表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树叶》 我的创编: 《小树叶》律动 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并且能用连贯、富有弹性的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自主创编动作并随歌曲伴奏进行歌表演。

3、通过唱、动、创编感受秋天的美丽。教学重点:

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学唱歌曲,感受二拍子韵律。教学难点:

创编动作及歌表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儿歌诵读

二、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下现在的季节,请你说说你最喜欢这个季节的里的什么事物?

师:同学们说的很棒,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发生在这个秋天的故事。(播放《小树叶》伴奏)

师: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树叶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

三、新授歌曲

1、听录音范唱,说说小树叶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变化? 师:秋风一吹,小树叶会怎样?它会怎样飘落下来?(让学生用手掌模仿小树叶飘落下来的样子)

2、师范唱歌曲。

师: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它会害怕吗?我们听小树叶是怎样说的。

(师引导说出所听到的第二段歌曲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小树叶勇敢的精神)

3、师:你想不想和小树叶一样做个勇敢的孩子?

师:下面请小朋友勇敢的站起来跟老师一起来跟着录音范唱一起哼唱一遍。

4、按节奏读歌词:

师逐句带读歌词,加上二拍子强弱规律表现韵律。

5、生跟琴逐句演唱:(听唱法,听一句,唱一句)

6、完整跟琴演唱歌曲:

7、歌曲处理:

师:歌曲的第一段大树妈妈难过的心情,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来唱?第二段小树叶非常勇敢,我们又该用什么声音来唱?(引导分别用轻柔,响亮的声音唱两段歌曲。)教师和小朋友分角色演唱歌曲或将幼儿分组演唱并表演。(每人手拿两片树叶演唱)

四、动作创编《小树叶》

1、师:同学们开动脑筋,可以模仿秋风、大树妈妈、小树叶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2、指名表演自己的动作,其他同学唱一唱歌曲。

3、集体歌表演《小树叶》。

五、课堂小结

1、师: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美丽景色,也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我们要像小树叶一样做个独立坚强的孩子。

2、课后作业: 我来“采秋天”

3、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齐唱《小苹果》

2、欣赏:管弦乐《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聆听作品了解作者,感受音乐带来美感与特点。

2、通过欣赏两首作品,进一步理解乐曲和歌曲的区别,能选择合适的词语表达听到作品的情绪,能随音乐进行声势动作伴奏。

3、在老师的指导下模唱歌曲和乐曲的主旋律。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教学难点:

随音乐进行声势动作伴奏。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带来一首儿歌(跟录音伴奏)以及一首钢琴独奏曲。师:同学们老师带来的两段音乐有什么最明显的区别呢?

师:今天音乐娃娃“唱唱”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和一首乐曲,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二、欣赏童声齐唱《小苹果》

1、初听,说说唱歌的孩子们是怎样的情绪?(播放课件,图片渲染情绪)

2、再听歌曲,判断是一个还是许多小朋友在一起唱同一段旋律?

3、听歌曲并且随音乐哼唱主旋律部分。

三、欣赏管弦乐《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段)

1、欣赏一遍,生自由律动。

2、介绍弦乐组:

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

3、介绍管乐组:

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出示图片,学生进一步认识管乐和弦乐)

4、分析作品:

主题部分:小提琴主奏,旋律缓慢、轻柔。变奏一:急切,欢快,活泼。变奏二:明朗与暗淡。

变奏三:节奏密集,轻快活波,音乐诙谐富有活力。变奏四: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跳舞。结束段:结尾渐弱,直至音量消失。

5、模唱乐曲主旋律。

四、说两段音乐的区别

师:讲一讲《小苹果》和《惊愕交响曲》歌曲和乐曲的区别。

五、声势动作为歌曲、乐曲伴奏

1、师:同学们掌握了两段音乐的不同,下面我们一起为它们伴奏。

2、指名表演与集体表演。(部分同学哼唱主旋律)

六、课堂小结

1、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两段音乐,感受了不同风格的音乐,也认识了管弦乐的主要乐器。

2、课后作业: 找一找课外的管弦乐曲。

3、总结下课。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a)

歌曲《雁儿飞》 b)

律动《摘苹果》 c)

歌表演《雁儿飞》

教学目标 :

1、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唱好歌曲《雁儿飞》。

2、能随三拍子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合拍。

3、在律动和歌表演中体验秋天,感受秋天。教学重点:

充分体验三拍子,感受强弱规律,表现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

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小树叶》,进行歌表演。

3、教师小结发言: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片片从树上落下来 秋天到了,庄稼熟了,人们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秋天到了,大雁也忙着搬家,到南方去过冬了

二、导入

1、让我们跟着音乐,学一学大雁飞吧。(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2、提问:你知道大雁为什么往南飞吗?

(小知识:全世界的鸟类有九千多中,而迁徙的鸟就有四千多种,这种随季节变化住址的鸟叫候鸟。反之叫留鸟。)鸟儿喜欢适宜的温度,当冬天来临,气候变得极端寒冷,许多鸟儿不堪忍受这种天气,便离开家乡去寻找温暖的地方,等气候回暖的时候,它们又能本能的飞回家乡。

3、再学大雁是怎样飞的,加入飞行的队形?请学生分组表演。(播放歌曲伴奏)

三、新授歌曲

1、与老师接龙念歌词-------分组接龙念歌词。

2、分句听唱(四小节一句)师逐句弹唱,学生模唱单句旋律。

3、接龙唱练习歌词。

4、小组竞赛:

两组接唱,每组唱一段。

5、歌曲处理:

师:三个小组接龙唱,每组唱一句。

(提示情绪:大雁飞得姿态很美,歌声也要美。)

四、歌表演《雁儿飞》

1、自编动作演一演(分解----连贯)

2、合作练习

五、律动《摘苹果》(出示课件图片,渲染氛围)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秋天的知识,希望小朋友回去认真观察大自然,愿你们能发现更美的秋天。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说唱童谣 教学内容:

1、听:女声独唱《天黑黑》、童声独唱《捏面人》

2、唱:《牧童》、《牧童谣》

3、动:童谣诵读《拉大锯》、我的创编《捏面人》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加强交流与沟通,体验到音乐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态度积极,情绪饱满,乐于与同伴合作。

2、学习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牧童》和《牧童谣》,能跟老师模唱旋律,尝试听辨歌曲旋律片段和找出旋律中的相同于与不同之处。音乐感知力、旋律记忆力获得一定发展。

3、欣赏《天黑黑》、《捏面人》,能够对独唱这种演唱方式能做出正确判断。

4、学习四四拍强弱规律特点,在节奏诵读、歌曲伴唱、律动等活动中能较准确地表现。通过集体舞能基本准确地随乐而动,动作清晰、情绪饱满。教学重点:

学习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牧童》和《牧童谣》 教学难点:

感受四拍强弱规律,在节奏诵读、歌曲伴唱、律动等活动中能较准确地表现。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牧童》

2、童谣诵读《拉大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牧童》,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自在、欢乐情绪,并能有感情的轻松、自然的演唱歌曲。

2、通过童谣诵读《拉大锯》,体会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

3、体会四拍子强弱规律,并且能够用歌声体现。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实践教学让学生感受四拍子韵律。教学难点:

童谣诵读与表演的结合。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牧童》伴奏)

二、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小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牧笛的小孩儿赶着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鲜嫩的青草,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

2、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儿歌。今天就让“唱唱”给我们带来一首江苏民歌《牧童》。

三、新授歌曲

1、初听录音范唱。

师:说说你听歌曲时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呢?

2、听录音伴奏读歌词。(师纠错并指名按节奏读歌词)

3、再听师范唱,找出两段旋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同学们找一找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们一起模唱下每段结尾不同的旋律。

4、听琴逐句哼唱旋律: 师一句生一句学唱旋律。

5、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小牧童又高兴的唱起了歌儿。再听音乐范唱,带入歌词跟唱。

6、跟琴师唱歌谱,生唱歌词,逐句听唱。

7、听琴完整演唱。

8、跟录音伴奏完整演唱。

9、歌曲处理:

师:你觉得有什么唱不好的地方吗?(优美的去演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名学生解决问题或听范唱后再解决。

四、指名表演歌曲《牧童》

五、童谣诵读《拉大锯》

1、听录音范读后跟着诵读。

2、跟录音玩一玩民间的小游戏。

3、教师介绍当地民间流传的拉大锯版本。(方言诵读)

六、课堂小结

师: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在《牧童》的悠扬笛声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天黑黑》、《捏面人》

2、我的创编《捏面人》 教学目标:

1、借助多媒体、图片,欣赏歌曲《天黑黑》、《捏面人》,感受两首歌曲不同风格。

2、能在原有歌曲基础上,尝试创编歌词。

3、在欣赏和创编歌词的基础上,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感受两首欣赏歌曲的不同风格。教学难点:

能够判断独唱这种演唱方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进场:随《捏面人》音乐踏步进教室。

2、复习歌曲:《牧童》。

二、导入

1、教师出示一团白色的橡皮泥。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看看来看看是什么?你有没有见过?面团可以用来做什么?”(面团,见过的,可以捏动物、捏人)

2、播放课件,并提问都看到了什么人物?

3、观看课件图片,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捏出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

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童声独唱《捏面人》。

三、教学过程

1、初听,引导说出后半段歌词。

教师提问:老爷爷捏出了什么?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带领说一遍后半段歌词。

2、再听一遍,引导说出前面半段的歌词内容,并摆出相应的图片。

3、带领学念歌词。

师:我们一起连起来说一说。(分角色、小组的形式学念歌词。)

4、随歌曲练习说唱部分。

5、分角色表演。

6、欣赏台湾民谣《天黑黑》。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我们国家宝岛台湾的民谣《天黑黑》。

7、初听,师:这首歌曲让你想到了什么?(很温暖、乡土人情、朴实的情感)

8、再听歌曲:

师:这是一首独唱歌曲(独唱概念讲解),它和《捏面人》都是独唱歌曲,但是它们给你的感觉一样吗?

(比较不同点,童声独唱和女生独唱以及一个活泼、一个清新淳朴)

9、歌词的创编,引导创编歌词《捏面人》。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老爷爷捏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西游记)如果是你,你想捏什么故事?

请同学分组互相说一说,并指名讲述,带领说唱。

四、课堂小结

师:课后请每个人想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然后大家一起用说唱的方法把它唱出来。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牧童谣》

2、成长的足迹:《牧童谣》节奏练习以及《颠倒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通过节奏练习《牧童谣》,使学生初步了解八分音符的时值。

3、感受草原乐曲的欢腾风格,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重点:

快乐的演唱歌曲《牧童谣》。教学难点:

与老师或者与别的同学合作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蒙古舞肩的练习。(柔肩、硬肩、双耸肩等肩部动作)(播放牧童谣录音伴奏)

二、导入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牧童》这首歌曲,它给我们带来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今天我们的音乐娃娃“唱唱”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曲,叫做《牧童谣》。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三、教学过程

1、初听歌曲(想一想歌曲是怎样的演唱方式)。

2、对唱的概念,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总结。(一问一答的演唱方式叫做对唱)

3、举例子表现对唱。

4、再听歌曲,记一记歌词里出现的事物。

5、跟节奏读歌词:(成长的足迹)

6、师生互答互唱,处理歌曲情感。(更加开心的去唱)

7、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对唱歌曲。

8、指名同桌来对唱歌曲。

9、念一念、拍一拍童谣《颠倒歌》。(编一编颠倒的歌词)

四、课堂小结

师:让我们在《牧童谣》的歌声中结束本课,离开教室。教学反思:

(宿迁学院附属学校

58805)

第七单元

唱游森林 教学内容:

1、听《野蜂飞舞》小提琴独奏;《狮王进行曲》管弦乐;

2、唱《小猴子》、《小蚂蚁搬米粒》 教学目标:

张祥强

1505091、让学生通过诵读、演唱、欣赏、表演等方式亲近大自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中来,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2、通过节奏声势、演唱律动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恒拍感,进一步巩固XX X(ti ti)ta 这个节奏形;

3、在音乐活动中,能感知歌曲结构,了解故事情节,表现音乐形象,体验“玩中学”的快乐。教学重点:

能够体验二四拍和四四拍的节拍感; 教学难点:

孩子们打击乐器的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唱 《小猴子》 听 《野蜂飞舞》

跟随《小蚂蚁》的音乐跳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听赏《小蚂蚁》、《野蜂飞舞》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能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课前准备: 录音机,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朋友们,天气这么晴朗,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去郊游好吗?

2、听《小蚂蚁》

二、欣赏《小蚂蚁》及律动

1、小朋友出去野营的心情怎么样?出示题目

2、演唱歌曲,教师做好示范。注意音准

3、带领学生队列前进,随着音乐做攀登、拨开草丛、下坡等动作。

三、学唱《小猴子》

1、听听我们碰到了谁?听《小猴子》;

2、听录音范唱,小猴子在做什么啊?

3、了解小猴子的生活习性,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并配合老师范唱,在间奏处做动作。

4、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提示学生空出小间奏。

5、分句教唱歌曲,完整地演唱歌曲。

6、试着背唱歌曲,间奏处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四、欣赏《野蜂飞舞》

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我们走啊走啊,又碰见谁了? 听《野蜂飞舞》;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象它描绘的什么动物呢?做做它的动作呢?

3、复听音乐,想象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能不能为这段音乐取个名字? 引导定名《野蜂飞舞》;

五、结束教学

随着《小蚂蚁》跳舞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听:

《狮子王进行曲》 唱:

小猴子 拓展: 动画艺术的奥妙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动画片音乐产生兴趣,实现由喜爱动画片到喜爱动画片音乐。

通过动画片插曲的欣赏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歌表演等音乐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增强。

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表演《小猴子》等音乐作品;初步了解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课前准备: 录音机、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知道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现在老师放一段动画片,大家看完后要说出动画片的片名。放动画片《西游记》;

2、猴子的动作非常有趣,在我们的书上有几幅小朋友模仿猴子动作的画,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动作。

二、歌表演《小猴子》

1、这些动作是模仿猴子在干什么?你还能模仿猴子的其他动作吗?

2、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小猴子》,现在我们一边复习这首歌曲,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三、欣赏《狮子王进行曲》

1、刚刚动画片中有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叫《狮子王进行曲》,小朋友可以跟着音乐动一动。

2、复听歌曲。

3、出示狮子的图片,导入插曲《狮子王进行曲》,初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4、复听《狮子王进行曲》并模仿狮子的叫声,感受二分音符的特点;

四、探索动画艺术的奥秘

1、老师用电脑画了一只小猴子,大家看一看这只猴子在做什么?老师画的猴子还会动,为什么会动呢?

2、很多动画片都是画出来的,为什么画出来的图画会动呢?为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的荧光棒,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快速舞动)

3、在陀螺表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上两到三个点,使陀螺快速旋转。

4、小结。原来一部动画片是由许许多多幅画快速播放所构成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狮子王进行曲》屏蔽声音。

5、第二次播放配有音乐的动画片,让学生比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去关心它、爱护它,使它们能够和我们一起高兴幸福的成长。听《狮子王进行曲》踏步走出教室。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舞蹈《小蚂蚁搬家》

2、学唱歌曲《小蚂蚁搬米粒》

3、歌表演《小蚂蚁搬米粒》 教学目标:

1、用自然地声音,快乐地,有想象地诵读和演唱《小蚂蚁搬米粒》。能体会作品生动风趣的风格特点和所蕴含的合作精神。

2在音乐情境中参与歌表演《小蚂蚁搬米粒》,体会合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教师通过玩“传递”的游戏,进行节奏练习: ①XX X XX X ②XX XX XX X 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数板。

2、句中“嗨哟嗨哟嗨哟”的搬运号子声配上八度跳进的旋律,形象、生动、童趣十足,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观看舞蹈《小蚂蚁搬家》导入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舞蹈,请同学们看着电视,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感受一下。(播放视频《小蚂蚁搬米粒》)师: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师:这段舞蹈是描写的哪个小动物呀?(生:)

师:你们知道蚂蚁在发现食物和遇到危险的时候,是靠身体的哪个部位发出信号的吗?(生:)

师:今天我们就来模仿小蚂蚁信息传递的游戏,我请四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老玩。(游戏规则:四位同学一次排好队,由老师先发出信号,接到信息的同学,依次传递,由最后一个同学把老师传递的信息,通过敲击小鼓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听。)节奏XX X XX X(老师拍手拍出节奏依次传递,注意拍的时候老师要有强、弱的对比),最后一个同学敲小鼓,这时候老师把正确答案带同学拍个几遍。节奏XX XX XX X(这条节奏,老师从同学的背后,拍肩膀传递,让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深切感受这条节奏)。

节奏XX X XX X ︱XX XX XX X‖(这条练习由老师,直接通过拍手的方式传递给同学,注意示范的时候速度先放慢,然后循序渐进的变快。)师:如果把我们刚刚练习的这个节奏加上歌词,按节奏把它念出来。这种形式称为(数板)。

XX X

XX X ︱ XX

XX XX X ︱ XX X XX X ︱

小蚂 蚁,小蚂 蚁,大家

一起

搬米 粒。你帮 我,我帮 你,XX XX XX X ‖ 你扛 我推 齐用 力。

(带同学们有节奏的朗读几遍,注意生字词,老师在读的时候,把响板加进去,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数板的节奏感。.二、声势动作练习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蚂蚁。请看它发现了什么?(生:一堆米粒)(请看多媒体)

师:可是这堆米堆得好高呀?它发出了感叹:“嗨哟嗨哟嗨哟”你们会模仿吗?(注意老师把这个难点,通过声势动作,唱出来)师:我们跟着琴模唱(半音音阶练习,老师注意音不要练的太高,从C调弹到E调就可以了)。

师:聪明的小蚂蚁最终还是搬到了米粒,可是这一粒米要比它的身体大好多倍,它边背边说:嗨—哟—。你们会吗?(学生一起模仿一遍,然后跟着伴奏音乐再练一遍。)

师:如果像这样搬下去,要搬到什么时候呀?聪明的小蚂蚁找来了同伴,这下子轻巧多了:嗨哟嗨哟。你们会吗?(跟老师一起练习,之后再跟音乐练一遍。)

三、学唱歌曲《小蚂蚁搬米粒》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名字就叫做《小蚂蚁般米粒》。请同学们聆听一遍,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动起来,感受音乐的韵律。(播放音乐)

师:听完这首歌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生:)对了,这首歌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

师:听老师给同学们唱一遍,听完后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生:小蚂蚁、嗨哟、搬进洞洞里等等)师:请你跟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一只小蚂蚁,要搬一粒米,嗨哟嗨哟嗨哟,搬呀搬不起,小蚂蚁,小蚂蚁,大家一起搬米粒。你帮我,我帮你,你扛我推齐用力。一群小蚂蚁,要搬一粒米,嗨哟嗨哟嗨哟,搬进洞洞里。)师:跟老师接龙朗读。你一句,我一句。

师:自己完整的朗读一遍,不顺畅的地方,在进行反复练习。

师:用“LU”轻轻的哼唱一遍,注意老师可以先示范一下,如何把“LU”咬字咬准确了,然后再从头到尾用“LU”哼唱一遍。师:师生接龙唱。

生:完整地自己独立唱一遍,注意数板的地方,边说边拍。

师:这首歌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请同学们用高兴的心情、快速的唱一遍。师: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把小蚂蚁搬米粒的动作加入,边唱边表演出来。(注意:唱一只小蚂蚁的时候,动作是嗨—哟—;唱一群的时候是:嗨哟嗨哟,数板的地方拍手。)

四、歌表演《小蚂蚁搬米粒》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看完请同学说说游戏规则?(播放音乐,老师在歌曲第一部分,做一只小蚂蚁搬米粒的动作,数板的地方找同伴,是通过拍手找的,注意在“你扛我推齐用力”这句歌词的时候要对你所找的同伴做出一个邀请的动作,接着把它请到你的后面,准备跟你一起搬米粒。当唱到一群小蚂蚁的时候,做一起搬的动作。)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次。补充说一句,被邀请的同学,在下次表演的时候你同样可以邀请其他同伴,一定要就近邀请。还要注意要听着音乐。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边唱边表演。当邀请到你的时候,就积极参与进来。(播放二遍音乐)

师:这次我每组邀请一只小蚂蚁,听着音乐,在你的本组,进行歌表演,我们比一比,哪组,邀请的有秩序,同伴多。(滚动播放音乐,直到下课。)

五、总结、下课

小蚂蚁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小动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小蚂蚁学习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精神。(听着音乐,走出教室。)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隆咚锵 教学内容:

1、通过听《放鞭炮》、《秧歌调》《乘雪橇》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过唱、《隆咚锵》《堆雪人》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并通过红绸舞、秧歌舞步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3、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4、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年贺卡的小游戏。教学重难点:

1.唱《隆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2.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年贺卡的小游戏。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唱 《堆雪人》 听 《乘雪橇》 动 《堆雪人》

拓展

了解“雪”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有弹性地演唱《堆雪人》,并有创造地完成律动。

2、听赏《乘雪橇》,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表现乘雪橇的情景,提高学生对乐器的认识。课前准备: 录音机,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了个谜语,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

一种花儿真奇怪

夏天不开冬天开

不长叶子不结果

漫天遍野一片白-------------雪花

二、介绍雪的知识

真聪明!那你们知道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播放关于下雪的画面)你能在纸上画出它的样子来吗? 小组讨论画一画; 课前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查找关于“雪”的资料。雪花是由云中的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雪花形状及多,有三个、六个、十八个枝杈的,还有的像纽扣,像刺猬„„;

听《乘雪橇》问:你听到得得的马蹄声音了吗?除了马蹄声音,你在音乐中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你能用双响筒随音乐奏一奏吗? XX XX ︱XX XX︱

三、学唱《堆雪人》

说说你们看到过的雪景,在下雪时喜欢干的事情。请学生描述互相交流下雪时喜欢干的事情。老师把你们刚刚描述的情景编进了歌曲中,一起来听《堆雪人》。(1)仔细聆听。

(2)跟着老师把歌词的节奏读出来。(3)听着琴一句句学唱。

四、律动《堆雪人》(1)将学生分成两部分。

(2)指导学生完成好《堆雪人》的律动。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随音乐表演。一部分扮作“雪人”,其余学生围着“雪人”做各种堆雪人的动作。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和雪花做伴,做了这么多游戏,还从中了解了雪的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唱 《隆咚锵》 听 《放鞭炮》 动

听一听动一动 拓展

了解锣鼓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听出《放鞭炮》中乐器模拟的鞭炮声,有节奏模仿各种鞭炮声。

2、唱好《隆咚锵》中的附点音符,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伴奏,从中了解锣鼓知识。

课前准备:录音机,音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放鞭炮》

听赏一首二胡齐奏曲,感受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你能听出乐曲中有模仿什么的声音吗? 那鞭炮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呢?

再听,听到曲中模拟鞭炮声的地方用动作来表示,并有节奏模仿。

二、动一动

下面我们分组同时模仿鞭炮声; X —

X — 嘭

三、导入

什么时候会放鞭炮?

那过年时除了放鞭炮还会做些什么来表现热闹的场面呢? 敲锣打鼓 简单介绍鼓;

老师这儿有面鼓,你会怎样来敲? 会敲出怎样的节奏?(课前写在黑板上)

跟着老师打出的节奏读“咚咚 咚 咚咚 咚”;

四、学唱《隆咚锵》 播放《隆咚锵》;

教师用鼓敲出红笔黄笔的节奏;

把“咚咚 咚 咚咚 咚”换成 “隆咚隆咚锵”; 出示锣 镲等打击乐器;

上一篇:如何看待“社会救助”问题?下一篇:番茄太阳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