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024-06-24

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篇1: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近期,石黔项目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会议精神。通过学习和深刻领会,作为一名党员,使我更清醒地认清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必须进一步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和实干精神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气势磅礴,极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讲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心声,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前进的力量。通过学习,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以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工作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干一行爱一行,要矢志奋斗,永不懈怠,撸起袖子加油干,工作意味着责任,每一个岗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都是一份责任,要担当尽责,奋力争先,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在思想上,要加强思想建设,带头履行党的职责,明确工作思路,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规矩上,要立规明矩,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时时刻刻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放在心中,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从自我做起,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始终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习和改进,自律进取,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十九大报告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增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干干净净、有所作为有担当的合格党员。

篇2: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全县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作为溪州新城的一名成员,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浅谈几点学习体会。

深入学习领会,充分认识十九大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目标,部署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任务,充分体现了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特点,并把政治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顺应历史潮流、体现人民愿望、推动党和国家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十九大中“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为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些目标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点亮了前进道路。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初心依旧、始终如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原原本本地学习十九大报告、党章和其他重要文件, 吃透精神实质,掌握科学内涵, 全面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和重大工作部署,特别是要学习好、领会好十九大精神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密切联系实际,扎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体现在实际工作成效上。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已进入紧张冲刺阶段。工作任务紧张而繁重。作为溪州新城的一名工作人员,保持状态,狠抓落实,为全面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优质服务保障,是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今后,本人决心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立足岗位、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把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好、落实好。学习是一件永久性的事,我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学以致用,体现自身价值。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为他的积极进步健康的成长添砖加瓦。因此,我应该好好学习,在未来才能更好的报效国家,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何鑫

篇3: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012年12月20日, 雅安联通召开党员大会, 学习和宣贯十八大精神。会议邀请中共雅安市委党校教授作“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报告。集中阐述了十八的理论成果, 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公司党委要求广大党员干部, 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深刻领会“五位一体”发展战略, 紧紧围绕2013年预算经营目标, 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 脚踏实地, 真抓实干, 促进公司业务又快又好发展。

2012年12月21日, 自贡联通党委紧紧围绕“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召开2012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会议就员工身心健康的关注度、员工培训的多元化、技术骨干的稳定性、员工薪酬匹配的合理性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相应的措施。会上作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并提出2013年工作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要求, 认真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做到公正廉洁, 紧密联系群众, 关心群众生活, 勤勤恳恳, 诚心诚意, 任劳任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更为纯洁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2012年12月24日, 乐山联通党委中心组 (扩大) 学习会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专题会召开。会议邀请乐山市党校党建副教授、党建专家赵青云作“十八大”精神专题宣讲。会议指出, 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 是公司党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要以这次宣讲为契机, 通过党员干部来带领广大员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 振奋精神, 扎实工作, 为完成公司经营目标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2012年12月25日, 广安联通党委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 (扩大) 会议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会议要求, 市公司领导干部和公司各部门要经常深入生产经营一线调研、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公司工会和团委要牵头积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组织员工在生产经营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健身、娱乐等活动。面对2013年的生产经营任务, 公司上下要以百倍的信心和非常的措施, 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 为公司发展贡献正能量。

2012年12月25日, 南充分公司召开了贯彻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会议。会议集中学习了十八大工作报告, 同时结合公司实际对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员工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当前经营发展工作结合起来, 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做好年终总结和考核考评。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工作全局, 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各党支部要结合工作实际, 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加强自学, 结合工作职责撰写心得体会, 认真领会党的十八精神实质, 努力开创公司发展的新面。

篇4: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蔡赴朝在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原原本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做到“五个深刻领会”,即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必须切实增强落实好这项重大战略任务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刻领会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深刻领会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方向、矢志不移;深刻领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优势,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中,为全社会形成法治风尚、培育法治精神,为依法治国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蔡赴朝要求总局各单位各部门结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实际,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各项部署落实到行政管理服务全过程。要坚持法治思维,深入开展全行业普法宣传教育,把宪法法律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法规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法制建设,努力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依法改进管理和服务,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该管的坚决管住管好,同时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改进作风、创新方式、提高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

篇5: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通过学习十九大会议报告,我深刻领会了党的十九大主题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受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我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篇6: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和主线、最大的亮点、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的贡献,就在于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思想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整个中国和世界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五年来,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实现了经过长期努力基础上的“惊人一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进入了新时代。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理论应运而生。这种理论不是过去单打一或解决社会历史发展某些方面问题的理论,而是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系统集成的全面性理论。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接过沉甸甸的历史接力棒,以马克思主义伟大政治家的雄才大略披荆斩棘带领中国进而影响世界进入一个历史的伟大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和特征是:经济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空前规模,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产生成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下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突破性显著跃升。中国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大大增强,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精神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协调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体力、智力的充分和统一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的创造活力等等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实现。“全面发展”的统领和统揽作用超越了过去的历史局限,打开了人类新的视野。中国社会提供了人们梦想成真的广阔舞台和形成了有耕耘就有收获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良好氛围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社会风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全社会法治意识达到了有史以来一个最好水平和最高程度。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我国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前所未有重大进展和成效。

今天,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眼看着胜利在望、呈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新气象,成功实现近代以来中国所有努力和成效在这时的总积累、总叠加、总展示的历史新时代,是世界大发展大进步大转折之前问题和挑战异常突出、机遇和潜力也异常突出,并且相互交织和并存的千年不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的许多实质性内容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不知不觉所认同,并且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吻合、加快构建推进的历史新时代

篇7: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踏上新征程,践行新思想,激发新作为。近日,党的十九大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作为股份有限公司一名管理团队成员,我感到备受鼓舞。在这期间,我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十九大重要精神,深入揣摩其中精髓,结合目前岗位工作所面临的新局面、新挑战,倍感责任重大,在此分享一些心得体会。“新时代、新思想”

十九大报告中最大的感受是一个“新”字。特别是“新时代”三个字,让我们年轻人感到很兴奋。新时代是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支撑的。“国企强,则国家强”,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是推进中国进入这个历史新时代的强大推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论述,集中前五年探索的成果与智慧,高屋建瓴,站在新的历史时空上,总揽全局,面向未来,举旗定向,抓住重点,对国企改革的时代使命与责任做出明确表述。

如今中国经济逐步呈现在新时代蓄势待发的新气象。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干部,我们应当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学习好、落实好党中央对国企改革发展的新部署。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大胆创新,用新思维开拓新市场,用新模式撬动新资源,用新方法完成新任务,紧随与企业革新脚步,铸造企业新辉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个人觉得,这句话是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更是对我所带领的团队莫大的鼓励。

报告中提到的共享经济、互联网+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也是求解“新矛盾”的一把钥匙。共享经济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体现。反观目前的黄金珠宝行业,也正发生着一波波共享经济新浪潮,各种新的商业模式风起云涌。我和我所带领的团队也能亲身经历这次变革,抢占市场先机感到无比荣耀。

作为一名管理者,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我对的国企改革之路充满信心和期待。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国有企业既要承担政治社会责任,又要充满活力。党的十九大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开出了“药方”,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篇8: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关键词:学习,十八大,精神

在我国改革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圆满胜利在北京召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奋发、满怀自豪,让世界为之瞩目。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全国上下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各单位各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认真学习贯彻中。通过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上的讲话,使我充分的认识和领悟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 我们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体来说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这次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应该说这反映了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学习,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发展规律、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要大力推进素质工程,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三要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体职工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五要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形成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组织要及时掌握学习情况,切实加强领导,总结推广经验,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实现小康社会,认真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系到全党和全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正确认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和谐建设,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3)解放思想,结合实际,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内涵。

篇9: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会上,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安监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毅中传达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国家安监总局党组成员、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传达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精神;国家安监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德学传达了党的十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说明。

国家安监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显政主持大会,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华山,总局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总局纪检组组长赵岸青,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王树鹤、彭建勋出席了会议。

会上,李毅中代表总局党组讲述了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初步体会,并结合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今后五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是要坚持安全发展,完善丰富安全生产理论。要认清安全发展的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慎言成绩、不轻言好转。要站在时代高度,研究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切实推动安全发展。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安全生产理论。

二是要健全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构建长效机制。要法律法规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自学守法的社会氛围。健全政策措施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的补偿机制。健全安全监管监察体系,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科学方式和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更好地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健全目标指标体系,要抓紧研究制定2010年实现安全生产明显好转、2020年实现根本性好转的主要标志和具体指标。

三是要持续深入排查治理隐患,深化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攻坚。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要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建立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做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经常化,要把防范严重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狠抓煤矿安全这个重中之重,把煤矿瓦斯治理推向煤层气抽采利用的新阶段,建立小煤矿正常的淘汰退出机制,坚决关闭非法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规范整合技改,推动调整结构优化,加快实现煤炭工业的现代化、规模化。持续深入开展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四是要贯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安全生产深层问题,提升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水平。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实现。加快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攻关,加强对重点行业的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

五是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实现安全生产况持续稳定好转。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安全生产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又必须调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支持、共同参与和广泛监督的基础上。要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责任制,对企业要开展安全诚信评价,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实行“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纳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业绩考核。

篇10: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号角,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新起点、新征程中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是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性贡献和最大亮点,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高度认同习近平同志为创立这一思想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和贡献。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有以下三个方面体会: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极不平凡的成就,发展变革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之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实践背景。五年来伟大成就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回应时代课题,在时代课题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精准扶贫和打赢扶贫攻坚战、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这些理论来源于破解党和国家深层次改革矛盾的探索实践,同时又是指导解决深层次矛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思想之基、力量之源。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思想理论。

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整体。主要体现在“一个主题”提纲挈领、“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阐述了“八个明确”,即深刻回答了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条主线”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的。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为人民谋幸福”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民族谋复兴”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战略安排,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发展的新成果,成为党的行动指南,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彰显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着的整体性特点,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阶段与不断发展的辩证统一。

篇11: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特别是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极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深感振奋,倍受鼓舞。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大会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作为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有利于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步调一致向前进,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

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我将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的斗争、建设伟大的工程、推进伟大的事业,需要新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引。大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必将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整个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我将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的深刻内涵,把握“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坚定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以实际行动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

篇12: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体会

一是坚持全面学习、深入理解。要坚持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认真反复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理解透报告的主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与十九大精神统一起来。通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九大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能力和决心。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国家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就自己来说,感触最深的还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雷霆手段整风肃纪,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面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有人说:“党员干部面临的最大考验不是生与死、血与火,而是名与利、得与失,说归根结底是腐败堕落”,打铁还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二是坚持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踏实学风,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坚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加深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领略,切实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进一步研究社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在工作理念、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各个方面,积极适应新变化,有效应对新挑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实际,深刻理解“新思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做好“领头羊”,发挥好引领作用,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带头学习好十九大精神,同时,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大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篇13: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一、建设“美丽中国”, 加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体现道路之美

中国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不是偶然获得的, 更不是侥幸得来的, 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下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 是一项极其宏大的系统工程。伟大的实践、宏大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 有赖于各种要素的风云际会。在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管的是“所当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是世界观与方法论, 管的是“所以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 管的是“从应然走向实然”, 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然, 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数十年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道路”与“理论体系”为我们绘就了美好蓝图, 有了“制度”则可谓渐入佳境。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 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我们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结到一点, 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 我们党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以科学思维审视时代, 敏锐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 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 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可以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人类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顺应了世界大势, 体现了时代要求。由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而且人口多, 耕地少, 发展不平衡, 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联产承包、乡镇企业、经济特区、“一国两制”以及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 都带有显著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 才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 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 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 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二、建设“美丽中国”, 加速构建生态型政府, 体现政治之美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生态建设, 保护生态安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在于政府的管理, 重点在于构建生态型政府。2012年, 全国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二氧化硫减排4.5%, 化学需氧量减排3%, 氨氮减排2.5%, 氮氧化物减排2.8%。这一成绩令人欣慰, 但环境治理的速度还是赶不上破坏的速度。[2]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 政府的生态治理责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今世界正面临经济、资源环境等多重危机, 如何权衡经济发展的短期阵痛与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之间的关系, 成为对各国战略智慧的重大考验。为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推出了全球“绿色新政”的概念。其目的就是要在应对这些风险的同时, 寻求一条有效而可持续地解决这些多重危机的道路[3], 确保“后危机”时代的经济遵循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避免继续加重全世界面临的生态资源紧缺和气候变暖危机两大风险。如, 韩国政府宣布争取在 2020 年前跻身全球七大“绿色大国”之列。为此, 制定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 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自立、创造新发展动力、改善生活质量及提升国家地位等三大推进战略, 以及三大战略下涉及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国土、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等领域的政策方针。南非政府有意识地将绿色元素融入经济发展, 注重开发、利用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如政府支持的国际太阳能洁净水计划雇佣人数超过3万, 包括妇女、年轻人以及残疾人士。在发展中国家中, 墨西哥率先实行了绿色 GDP 核算。1990 年, 墨西哥在联合国支持下, 将石油、土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 并且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从而估算出环境退化成本, 实现绿色 GDP 核算值。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 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 是消费品, 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 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 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 无论是理论层面, 还是实践层面, “生态型政府”都成为了研究的热门课题。生态型政府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 我国生态型政府建设面临理念层面、体制机制等诸多困境, 因此, 加快推进我国生态型政府建设是当务之急。“美丽中国”建设受诸多因素影响, 但政府作用十分重要。要加快建立“美丽中国”生态环保评估体系, 严格执行“美丽中国”生态环保刚性法规, 加紧完善“美丽中国”生态环保公共政策, 切实加大“美丽中国”生态环保投资力度, 建立“美丽中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健全“美丽中国”责任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 体现政府生态公信力。

三、建设“美丽中国”, 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体现经济之美

美丽中国什么样?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行, 殷实小康但环境退化也不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我们用几十年发展走过发达国家一两百年的工业化之路, 同时也积累了人家一两百年遇到的环境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不是要停下发展的脚步, 而是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建设“美丽中国”, 除了环境污染严重, 还有更大的拦路虎。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也很严峻。以2011年为例, 我国GDP占全球的10.48%, 却消耗了世界60%的水泥、49%的钢铁和20.3%的能源。[4]对于憧憬美丽中国的人们来说, 优化产业布局,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必须是共识, 必须只争朝夕。因此, 中国美不美,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从一个转变扩展为三个转变, 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不断突显, 不仅影响短期经济的健康发展, 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我国实际经济出发, 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者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后者除了涵盖前者以外, 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作了更高的要求, 强调的不仅是经济增长效益, 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 加快形成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资源浪费, 环境恶化。导致不美的最大“元凶”是传统工业化所形成的发展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当前要切实摆脱传统工业发展模式,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发展。其中绿色发展就是在环保理念指导下提出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循环发展侧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低碳发展侧重解决能源结构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问题;生态发展侧重解决自然环境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利用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让中国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 让居民消费模式更加绿色。

四、建设“美丽中国”, 加速发展绿色文化, 体现文化之美

绿色文化即生态文化, 是指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 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的总和。[5]绿色文化的提出标志着人类价值观念的一次根本转变,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最新注解,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绿色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 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绿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伦理智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生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 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 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形态, 是一种以“非人类中心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进化,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绿色文化具有生态的和谐性,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具有立体的高效性, 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生态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化促进人类生活方式转变, 生态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 文化的普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们在绿色文化的熏陶下, 会自觉地树立一种绿色文明观。在一定意义上说, 绿色文化就是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 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只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文化的基础上, 通过生态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 引导发展方向, 高度重视生态文化的建设, 才能构建和谐文明的现代社会。“生态文化”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的, 未来的生态文化还会以新的、不同的形式出现, 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进程必然会使中国未来的生态文化更加异彩纷呈。当前, 主要是通过构建以绿色意识为主导的生态文明体系, 实现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跨文化交流、沟通和理解;通过绿色文化理念的传播, 节约资源的文化宣传, 实现绿色资源文化价值的有效提升;通过绿色文化产品的开发, 打造绿色文化品牌, 发展绿色文化产业。可见, 绿色文化发展既涵盖了其他多种文化的进步, 又突破了文化的界限, 呈现出绿色文化发展独具的环保特征——不囿于形式上的绿色理念或生态意识, 而是将绿色理念突出地反映在承载着生态意识的绿色产业和绿色工程等物质形态上, 继而通过这些物质形态进一步延伸、深化、整合、提升绿色文化自身的精神价值。

五、建设“美丽中国”, 加速构建和谐社会, 体现社会之美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和谐是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和谐是美的重要内涵, 社会和谐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内涵。这就要求我们把建设“美丽中国”推进到和谐社会建设中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处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状态。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生命主题和价值追求, 是一种信仰, 是一种理论, 是一种文化, 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 不同的文明, 不同的历史阶段, 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逐渐由 “人定胜天”转变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中华文化自古提倡“天人合一”思想, 全国党代会首次提出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彰显了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的大国形象。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家园,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理想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保作为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是政治最敏感的领域, 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 各种利益主体。环保领域内的公众参与, 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佳切入点。环境公平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社会基础。实现环境公平, 首要是建立一整套生态补偿的法律机制。一般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是“谁保护、谁受益, 谁污染、谁付费”, 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 通过区域补偿、政策补偿、资金补偿、技术补偿、教育补偿等方法实现环境公平。例如发达国家实现环境公平的基本途径, 就是在资源被产业化或资本化开发的同时, 对资源地的民众给予一定比例的股权补偿。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因素, 建设 “美丽中国”强调造就美丽中国人。中国土地辽阔、资源种类丰富, 同时, 中国人口基数大, 数量多。除了山清水秀的自然之美外, 还必须重视整个社会的人文之美, 就是塑造美丽的中国人, 使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具有和谐的关系, 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涵。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美, 是一种内在结构的美。社会之美要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得到体现。因此, 要在道德和法律的维系下, 形成一整套的社会运行规则和行为准则, 共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绿色创建”活动, 以节俭为荣, 以环保、生态为行为导向, 从家庭、学校、工厂、社区逐步推开, 扩展“绿色成果”。扩大人民群众对生态市建设的评判权和监督权, 形成人人踊跃参与创建, 个个自觉保护生态的良好局面。“美丽中国”首先要表达的内涵是中国的自然环境之美。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值固然重要, 但中国的适居程度、生态空间的山清水秀以及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同样重要。“美丽中国”是实现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愿景,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 在环保等公共事务上, 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 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公众参与的主体, 不应仅局限于人大、政协, 还应包括基层社区、民间团体、企业、基金会。公众参与的方式, 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立法、监督、信访, 还应包括听证制度、公益诉讼、专家论证、传媒监督、志愿者服务等多种途径。

六、建设“美丽中国”, 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体现生态之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 准确反映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客观现实, 明确指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方向, 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是由目前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状况决定的。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就是要在资源上把节约放在首位, 在环境上把保护放在首位, 在生态上以自然恢复为主, 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又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不断加强机关单位、公民等各类社会主体的责任。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着力抓好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结构调整,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 实现结构节能;大力发展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 通过加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 实现管理节能;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 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不断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 加大节能力度;充分运用好监督手段, 加强执法监督, 积极推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的贯彻实施;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 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为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基本形成,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设好“美丽中国”, 任务仍然艰巨, 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一步一步攻坚克难, 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七、建设“美丽中国”, 加速发展生态科技, 体现科技之美

“美丽中国”建设, 需要生态科学技术支撑。生态科技是对当前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回应, 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技术手段, 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创新系统。生态科技具有生态循环、生态进化等特点, 体现了生态化的发展观, 体现了可持续的发展观, 体现了和谐有序的发展观,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 以资源投入型和市场拉动型的技术创新“重经济、轻生态”, 付出了高能耗、高污染的沉重代价, 这一发展模式已为理论界所否定。生态科技要让蓝天更高远, 让鸟儿更欢唱, 让沙漠披绿, 让河水变清。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技术创新不单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或经济增长的促进力量, 同时它还是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手段与中介。追求和谐是生态科技的基本定位,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科技的基本要求, 实现小康是生态科技的重要价值取向。我国大部分地域自然环境先天脆弱, 人口压力大, 经济发展快速且发展方式不尽合理, 致使我国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 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全球变化所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不断加剧。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加速发展生态科技, 科学地从源头保护生态, 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 治理与修复已经被污染的环境并防止产生新的污染, 阻断和减轻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积极主动地应对全球变化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保障国家生态与环境安全。从全球范围看, 由于绿色意识的觉醒, 迫使企业无论在生产过程中, 还是在终端产品上, 都要不断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而旧的管理方法只适应于对传统技术创新的管理, 这种管理始终以市场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但它在绿色意识广泛兴起的时代又难以达到这一目标, 因为这种管理不能也不会顾及消费者的生态需求, 所以从企业保证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看, 也必须实施企业管理的转向, 即企业从传统管理转向绿色管理。目前, 我国生态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克服石油短缺, 实现煤的清洁利用和节能降耗;寻找优质和环境友好的可替代、可再生能源和安全、高效、清洁能源。加速发展生态科技, 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 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 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 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发展清洁能源, 包括核电站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 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 (沼气) 及海潮能等, 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 因此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开发研究, 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生态科技是一个多目标的创新系统, 它已经超出了纯粹技术方面的创新, 而成了一种对社会各系统进行创新的泛化的技术手段或技术路径, 与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传统技术创新不同, 它是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前提下以促进自然生态平衡协调, 社会生态和谐发展与人的潜力的全面释放为目标, 它的这种目标追求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微观层次上的具体化。当务之急是必须树立生态科技发展观, 必须营造技术创新生态化环境, 必须完善技术创新生态化法律制度, 必须建立技术创新生态化会计制度。

总之, 建设“美丽中国”, 既要注重“美丽中国”建设与各个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建设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又要注重差异性研究, 注重“美丽中国”建设的特定研究领域和具体目标指向, 立足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现实, 重实情、出实招、求实效。通过建设“美丽中国”, 加快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让人们共建共享“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辛鸣.十八大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3, 2

[2].孙秀艳, 武卫政.美丽中国, 从雾霾中突围[N].人民日报, 2013-2-21

[3].钱新.“绿色新政”成就“绿色希望”[J].中国石化, 2009, 5:66~68

[4].孙秀艳, 武卫政.美丽中国, 从雾霾中突围[N].人民日报, 2013-2-21

篇14: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罗志军和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分别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六中全会两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李长春同志就《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作的说明。

罗志军在会议结束时就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提出要求。他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迈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深入研究了我国文化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认真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全面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夺取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罗志军指出,传达学习好、贯彻落实好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关于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精辟论述,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文化繁榮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作为江苏“两个率先”的核心内涵,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刻领会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面临形势的科学判断,认真总结江苏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再创一个文化黄金发展期;深刻领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明确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奋力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深刻领会关于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的最新要求,把文化建设摆在“两个率先”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开创江苏文化建设新局面。

罗志军指出,要把中央精神与江苏实际结合起来,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牢固确立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地位,正确处理好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文化建设新路子。一要把凝聚力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加注重江苏人的精神建设,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努力为开辟“两个率先”新境界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二要把改善文化民生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职责,提高公共财政支出中文化建设支出的比重,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三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聚区,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四要把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大力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加强城乡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文化苏军”。五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途径,按照“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要求,对照文化体制改革“路线图、时间表”,推动改革从“盆景”走向“百花园”;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加快文化发展业态、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新,不断提升江苏文化的竞争力。

罗志军强调,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全省各级党组织要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统筹做好各个方面工作。召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抓紧筹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努力为会议的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党员领导同志,副省级以上党内老同志,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和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上一篇: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理概论(考前辅导)下一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