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史)

2024-06-28

四川省资阳市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史)(通用5篇)

篇1:四川省资阳市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史)

2013级历史复习资料

各单元主题及相关内容

考试标准要求:(1)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至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及朝代(包括朝代建立时间和建立者)

(2)中国近代史第(一)至第(五)的单元主题名称及其内容标准中所含重要事件的名称和先后顺序。

(3)中国现代史第(一)至第(三)的单元主题名称及其内容标准中所含重要事件的名称和先后顺序。

(4)世界近代史第(一)至第(七)的单元主题名称及其内容标准中所含重要事件的名称和先后顺序。

(5)世界现代史第(一)至第(七)的单元主题名称及其内容标准中所含重要事件的名称和先后顺序。

一:中国古代史:

1.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

夏朝:禹前2070年;商:汤前1600年;西周:周武王前1046年

东周:周平王前770年(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2.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秦两汉)

秦朝:秦始皇前221年;西汉:刘邦前202年;东汉:25年刘秀

3.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魏220年曹丕;蜀221年刘备;吴222年孙权两晋:西晋266年建立,280年统一,司马炎;东晋317年司马睿

南北朝:南朝(宋)420年刘裕;北朝(北魏)4世纪后期建立,439年统一,北魏孝文帝

4.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隋朝: 581年建立,589年统一,杨坚唐朝: 618年李渊

5.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元)

(辽:10世纪初阿保机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金:12世纪初阿骨打)北宋:960年赵匡胤;南宋:1127年赵构;元朝:1271年忽必烈

6.第七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

明:1368年朱元璋;清:1636年皇太极1644年迁都北京对全国进行统治 二:中国近代史:

1.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2.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戊戌变法,1898年;

辛亥革命,1911年;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

3.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黄埔军校建立,1924年;北伐战争,1926年;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南昌起义,1927年;秋收起义,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1928年;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遵义会议,1935年1月。

4.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百团大战,1940年8月; 中共七大,1945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8月15日。

5.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重庆谈判,1945年8月;内战爆发,1946年6月;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1

三大战役:辽沈,1948年9月;平津,淮海,1948年11月——1949年1月;

百万雄狮过大江(渡江战役,南京解放)1949年4月

三:中国现代史:

1.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土地改革:1950年至1952年底

2.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至1957年底;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底;“中共八大”:1956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10月

3.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海南省;2010年喀什

国企改革:1985年起;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1992年(中国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进一步深入中国的改革开放

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1997年

四:世界近代史

1.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爆发;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

2.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三角贸易:16---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

南美解放运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3.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巴黎公社运动:1871年;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4.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

五.世界现代史

1.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苏联成立:1922年底

2.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巴黎和会:1919年;经济危机:1929—1933年;罗斯福新政:1933年;

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942年1月1日;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 ;攻占柏林:1945年5月;

4.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美国经济进入战后“黄金时代”:20世纪50—6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西欧经济进入战后“黄金时代”:20世纪50—70年代;欧盟成立:1993年

日本经济战后名列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20世纪70年代;

5.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991年苏联解体;1989年至1992年东欧巨变

6.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二战后亚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亚:1947年印巴分治,1950年印度独立,1956年巴基斯坦独立;

非:非洲解放运动首先从北非开始,1952年埃及独立;1960年“非洲独立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拉美:1959年古巴独立,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中东问题:1948年以色列建立;1948年到1973年四次中东战争

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1947年;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

两极格局起止:1955年华约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科索沃战争:1999年;

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

考试标准要求:(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3)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4)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5)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6)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中华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商朝)—金文(铭文)—大篆(西周)—小篆(秦)—隶书(秦.汉)—楷书(魏晋后)—草书—行书

2、孔子:

(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

方式和观念系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2)他是春秋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把“爱人”之说推及于政治,倡导仁政,“为政以德”(与今日

所提倡的“以德政国”新思想相吻合。)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延续中国封建文化

二千多年。

(3)孔子的教育成就。涉及到四方面内容:第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第二,采用“因材施教”,启

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第三,要求学生“谦虚好学”;第四,“温故而知新”

3、百家争鸣:起于春秋,兴于战国。代表人物有:

老子: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教我们辩证地看问题。墨子:战国时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互助互爱。(与中国 “和谐社会”相吻合)孟子:战国时儒家代表,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反对一切战争,提出保护环境。

庄子:战国时道家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战国时法家创始人,提倡法治和改革,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为秦最终统一天下奠定

了思想基础。

孙武:春秋晚期兵家鼻祖,著有《孙子兵法》一书(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主张“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

4、佛教: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因传播“今生受苦来世幸福”的教义,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道教: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四川青城山,相传是道教发

源地。尊老子为教主,称“太上老君”。因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而迎合了统治者长生不老的俗望,受到提倡和扶植。

5、文学成就: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有2000多个诗人的近5万首诗被收集。代表人物有:

李白——人称“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其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人称“诗圣”,他的作品被后人称为“诗史”,三吏”“三别”是其中不朽篇章。

其诗气魄雄浑,浓郁悲怆,精练凝重。(因生活在唐由强转衰的时期)

白居易——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等。提倡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其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2)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代表人物有:

北宋的苏轼-------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其词豪迈奔放。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其词风格委婉,清新自然。

南宋的辛弃疾-------其词豪迈悲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

(3)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著《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的吴承恩著《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的曹雪芹著《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6、西汉司马迁编写《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7、书法:

(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东晋王羲之,人称“书圣”,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合称为“颜筋柳骨”

颜真卿:创“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自成“柳体”。《玄秘塔碑》,留下“笔谏”的美名。

(3)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赵孟頫。

(4)明朝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明朝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8、绘画:(1)东晋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2)唐朝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吴道子,人称“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3)隋朝展子虔,代表性《游春图》。

(4)北宋时风俗画增多,张择端,代表性《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5)元朝赵孟頫,人称画作为“神品”(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6)明朝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明末徐渭;清朝“扬州八怪”。

9、雕塑:(1)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2)北朝著名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甘肃西部),因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称世界最大的艺

术宝库之一。

10、音乐:(1)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洲出土了整套战国编钟。

(2)隋唐时期著名歌舞大曲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

篇2:四川省资阳市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经济:

(一)、古代经济:1 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农业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特别提示: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或者是唐朝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

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唐太宗还下令合并州县,减轻人民的负担。);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2)北宋: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

(3)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历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1)春秋战国:

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牛耕得到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意义:消灭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2)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3)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4)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大发展。(2)手工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宋代是中国制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著名瓷都;宋代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3)商业: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

(4)衣食住行、娱乐活动和民俗:北宋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辛亥革命后

废除;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许多娱乐经营场所,叫做“瓦子”。其中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除夕夜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风俗。4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影响因素:①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主要原因)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过程:①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③南宋时期: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二)近代经济:主要体现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为“自强”和“求富”创办了军事和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状元实业家张謇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代表性企业:大生纱厂等。口号: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工业部门;从地区看,像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落后的原因: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二、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一)古代文化

1、远古时期

(1)北京人文化遗存:北京人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2)农耕文化: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见复习资料汇编P1表格)

2、夏商周:(1)夏历(农历)据说来源于夏朝。(2)青铜文化:商朝是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主要代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与商周同期,西南成都平原盛行独特的青铜文化,即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3)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春秋战国时期:

(1)孔子的思想主张:春秋晚期人,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

思想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孔子是大教育家,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2)老子的思想主张: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面。思想主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他善于从正反两个反面去考虑问题。

特别提示:儒家思想的发展

1、思想核心:“仁”。

2、发展过程:(1)春秋时期出现,创始人孔子(“仁”),战国时期孟子(“仁政”)加以进一步发展。(2)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进一步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得儒家思想遭摧残。(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同时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以儒学的五经为主要教材。(4)新文化运动前期李大钊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现实意义:儒家的大一统意识,对维护社会的安定统一和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以人为本、民为贵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有重要作用;民本思想对于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道德规范意识是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和谐意识对于建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意义。

(4)战国时期已经测出一年24节气。

4、秦汉时朝:(1)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隶书。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以儒学的五经为主要教材。(3)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

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4)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禽活动姿态,编成一套医学体操,称为“五禽戏”;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为“医圣”。(5)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孔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6)《史记》叙述了从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5、魏晋南北朝时期:

(1)南朝人祖冲之在我国、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这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2)北朝人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的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因地种植,不误农时等,在世界上农学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3)东晋的王羲之是集书法之大成,被后人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4)辉煌的石窟艺术代表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既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又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6、隋唐时期: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白居易。其中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

(3)这一时期书法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后人把他们的书法并成为“颜筋柳骨”。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4)石窟艺术代表——敦煌莫高窟(今甘肃西部):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保存大量的佛经和文书。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7、宋元时期:(1)四大发明。(知识汇编P5)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宇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指南针:北宋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人阿拉伯和欧洲。

四大发明的意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3)宋词和元曲。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婉约派),代表作有(《一剪梅》《如梦令》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南宋词人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后来的词里,倾诉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

(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8、明清时期:

(1)明成祖时候,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干余公里,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奇迹。

(2)科学巨著:明朝李时珍,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强调人类要和自然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和宋应星同时期的徐光启写了《农政全书》,记载了古代的农业生产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3)四大名著:明代三部最优秀的小说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与清代著名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并称明清四大文学名著。其中《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4)京剧:徽剧和汉调基础上,19世纪中期形成的新剧种—京剧。

(二)近代思想和文化

1、思想解放:

(1)戊戌变法(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率先宣传,作品有《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传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文化生活的变化: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称呼。

3、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①洋务运动(1862年)时期,创办堂京师同文馆,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揭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②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辛

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③废除科举制度:清朝末年,因为科举制度仍然存在,使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举办学校。(废除的原因)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了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三)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篇3:四川省资阳市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

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2.下列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共同纲领》B.《人权宣言》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

3.图2和图3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

事件,这两件历史事件之间历经了()

A.20年B.28年

C.38年D.60年

4.我国正在进行“十二五计划”建设,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吗?()

A.实行土地改革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D.进行三大改造

5.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右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7.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8.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9.右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逐步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兴起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行 10.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11.“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A.珠海B.汕头C.厦门D.深圳 12.深圳后海社区居民张先生说:“我亲眼看到深圳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发展繁荣起来。深圳30年的变化真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啊!”张先生的所见所感()

①说明改革开放符合民心②标明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 ③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证明我国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3.据1988年统计,我国共签订利用外资协议16377项,协议金额785.1亿美元,外资企业已达15948家,引进技术合同3530项,进出口总额达1028亿美元。这表明()

①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区域化③邓小平南方谈话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④对外开放有利物科技进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次策是党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提出和制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5.“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邓小平南方谈话

二、单项选择题 16.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包括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什么性质?分别采取了什么形式?简要回答这次改造的结果和重大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材料二:“包产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

(2)分析材料二得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对比分析,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18.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魂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

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邓小平很现实地认训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之间能同步发展。他认为要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四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3)据材料二、四,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19.阅读下列材料及图片:

材料一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见右图

请回答: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在哪里?与此同时,还有哪个省也突破了“左”的农村政策的束缚?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3)材料二中有A.B.C三个城市,其中哪一个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写出英文字母代号)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请谈谈对外开放的影响。

16.性质:社会主义改革

形式:农业建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结果: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17.(1)大跃进运动;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两个运动顺序可颠倒)(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3)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开放性试题,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也可)

18.(1)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2)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3)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4)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19.(1)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四川;(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B;(4)对外开放极大地促

篇4:四川省资阳市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史)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陕西八校联考)西周封建制以宗法制(宗族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胙土”(授土)和“命氏”(赐姓),由此产生了“氏所以别贵贱”以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礼制。这反映出西周封建制()A.强调宗法关系和契约关系的统一性 B.规范以君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行为 C.否定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统一性 D.重视遏制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以及宗法制。材料强调了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礼乐制度的高度统一,三者共同构成以家国同构为特征、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关系,而君臣关系是宗法制的核心,答案为B。

答案:B 2.(2015·淮安模拟)2015年中国百家姓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姓氏作为血缘河流的主要标志,朔流而上,往往可以追寻到自己的根祖,追访到自己的故乡。回顾历史,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解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由于贵族政治没落造成姓氏不分,故“氏以别贵贱”失去了现实意义。分析选项,A、B、D三项明显错误,C项符合题意。宗法分封制时代,以姓定血源,以氏分贵贱,贵族一般都有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战国中期的著名法家商鞅,又叫 1 做卫鞅、公孙鞅,那是由于商鞅原系卫国公室的子孙,卫是武王弟康叔封地,故商鞅姓姬。氏与名可以联称,但姓往往不与名联称,是后来氏最终演化成姓,并取代原先姓的重要原因。

答案:C 3.(2015·大连一模)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历史作用。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分割有利于不同氏族之间的文化交融,A项正确。B项理解片面,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A 4.(2015·武汉二月调研)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者不出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贱耳,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贾谊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的弊端。材料大意是: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地方租税都要转运中央,加之国土面积大,租税的征收成本增加。由此可知,B项正确。A项说法不是材料主要强调的内容。C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可以直接排除。D项与“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不符,可以排除。

答案:B 5.(2015·兰州诊断)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A.实行分封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度。秦朝废除了分封制,A项错误。秦朝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为了加强皇权专制,B项错误。西周分封下,诸侯王拥有较大的权力;秦朝实行 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项符合题意。D项为皇帝制度,属于建立皇权专制,可以排除。

答案:C 6.(2015·河北七校联考)汉朝初期,察举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汉武帝时,增加了儒学、明法(即明习、通晓法令)以及德行、学术等科,这一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规范了选拔的方式 B.修改了选拔的标准 C.改变了选拔的范围 D.提高了选拔的标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察举制。由材料可以看出,汉朝初期的察举制重视贤良和孝廉,但到汉武帝时又增加了其他科目,这应该是对选拔标准的修改,故选B项。

答案:B 7.(2015·齐鲁名校联考)《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实行中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相权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的政治制度。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了中外朝制度,答案为B。

答案:B 8.(2015·西安八校联考)范镇上奏曰:“„„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中央官制。结合题中关键信息“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等可知,这反映的是宋代二府三司制,故排除A项(秦朝)、B项(唐朝)、D项(明朝),答案为C。

答案:C 9.(2015·沈阳一模)宋仁宗说:“屡有人言朕少断。非不欲处分,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未合宪度,便成过失。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台谏官见有未便,但言来,不惮追改也。”材料反映了()A.宋仁宗试图修改祖宗之法 B.北宋决策方式的理性成分 C.台谏制度有效制约了相权 D.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政治运行模式。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宋仁宗解释了他“少断”的原因,一是防止自己决策失误,二是大臣、谏官等的参与可以完善政令法规,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B 10.(2015·云南一检)有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元后期不乏行省“画地统民”之说。上述材料反映了()①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②行省具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并重的性质 ③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④行省的设置使元朝中央集权程度高于前朝 A.①③ C.①②③

B.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信息“行中书省”“元”。材料表明元代行省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但不能体现“地方分权”或“中央集权程度高于前朝”的特点,因此排除②④,答案为A。

答案:A 11.(2015·辽宁五校联考)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A.官僚制度制约皇权 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 C.皇帝制度遭到破坏 D.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由材料可知,明景帝想易储,“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说明皇帝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对大臣威逼利诱,也说明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故选A项。

答案:A 12.(2015·东北三校一模)《清史稿》中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这说明()A.内阁权力越来越小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顺治年间,大学士掌握票拟之权,皇帝对他们非常信任,态度深厚亲密。康熙时期,翰林院分割了内阁的权力。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后,又分割了内阁的权力。最后,内阁虽然有草拟诏旨之责,但军国大政主要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旨意办理,内阁权力更小。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5·北京海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答案:(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

(2)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

黄宗羲认为: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3)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14.(2015·太原五中模拟)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2)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

篇5:四川省资阳市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史)

时事背景 1.1930年(民国十九年),中国国民党提出了第一次要建立中国航母的计划;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前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20艘航母建造的计划,但都未能成功建造。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2012年7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晚间节目首次曝光了中国航母平台进行高速大倾角急转弯的海试画面。2012年9月23日正式交付海军。

2012年11月25日,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这是中国引起网友对起飞指挥员姿势的模仿热潮。走你,成为本年度网络热词。

2.神九对接天宫

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和手动交会对接。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安全返回,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

3.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强调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为加快我国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6月25日,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号多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也让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后,世界上第5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未来3至5年,“蛟龙”号将开展试验性应用:一方面,尽快满足国内科技界对“蛟龙”号的急切需求,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培养出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应用队伍。同时,针对目前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需要,我国正计划在西南印度洋、太平洋等重点关注区域开展试验性应用调查。

5.10月25日,我国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此次发射是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是区域系统建设的收官之战。其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更加顺畅、及时地在国际导航卫星领域争夺话语权。

6.全部采用国产CPU和系统软件构建的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计算机“神威蓝光”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1月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超级计算中心成功投入应用,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该计算机采用了8704个16核的“神威1600”CPU,峰值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100万

亿次浮点计算。它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国家大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目标,大幅提升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自主研制和应用水平。

7.武汉大学科研团队历时3年多发现:一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艾滋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并且这种活性具有广谱性,既可抑制实验室保存的艾滋病毒病毒株,也可抑制临床上分离得到的艾滋病毒病毒株。该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份的《淋巴细胞生物学》杂志。“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既有自然杀伤功能,又能起到自我保护作用,是人类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它只被发现在抗肿瘤和抗肝炎病毒感染中起作用,而没有发现对抗艾滋病毒感染有较强作用。

8.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发明大规模玻璃化冷冻装置和改进微量细胞的玻璃化冷冻技术,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具有不同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人胚胎干细胞库。如今,该团队建立的人胚胎干细胞系已有300多株,使保存的早期微量细胞复苏效率超过9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多种遗传病干细胞库,为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人类模型。此外,该团队还证明了临床受精异常的废弃胚胎可作为正常核型人胚胎干细胞系新的有效来源,从而为大规模建库奠定了理论基础。

9.12月1日,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新建高寒高速铁路。高铁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零下40摄氏度左右,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05厘米。

与初中思品教材联系点:

1、蛟龙、航母入海,北斗天宫上天,说明了什么?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④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取得这些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党的正确领导,为取得这些成就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③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为取得这些成就提供人才支持;

④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取得这些成就提供了战略支持

3、取得这些成就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

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③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④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取得这些成就,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有哪些? ①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④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5.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②敢于并善于创新,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③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挑战;

④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活动,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6.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

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7.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5)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8.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芯”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李振声攻克了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等难题,首创了染色体快速选育的方法;“天河一号”计算机;“嫦娥二号”、“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等。

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务院实行大部委制等。

9.请你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重奖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强省政策,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使全省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氛围;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10.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12.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敢于并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挑战;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3.我国的科技现状是怎样的?对此国家采取什么对策?

答:我国的科技现状是:在一些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等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对策: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每年举行科技奖励大会。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14、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目前,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步伐

15、我们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哪些方面的创新?为什么?(为什么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答: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创新

上一篇:家庭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下一篇:幼儿园三个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