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的四川

2024-06-20

中国近代史上的四川(通用6篇)

篇1:中国近代史上的四川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四川

一提到中国近现代史,大家首先想到的地方无非是武昌、黄花岗、南昌等,一般没有人会想到四川,虽然四川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会,其中的成都也是中国五大战区之一的西部战区司令部驻地,但是好像与中国近现代史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100年前,四川爆发了以“破约保路”为宗旨的保路爱国运动。这是一次全川各阶层群众广泛参加、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不但挫败了清政府“铁路国有”、出卖中国路权的卖国图谋,还促进了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四川的历史上,有过许多的苦难,明末清初的战乱,使昔日的天府之国,变为人烟俱灭之地。战乱平息后,清顺治年间清理户籍,发现四川仅剩八万人左右,而明末崇祯以前,蜀地人口有三百万以上。但是四川到底还是从灾难中走了出来,文明与历史并没有因此而中断。近代年来,川人在革命中多有贡献。

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四川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包括了铸铁路风潮、出卖筑路权、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川人自保商榷书、成都血案以及同志军围攻成都。

甲午战争之后,国人民智渐开,“要想富,先修路“,国人也渐渐明白铁路有很多的好处,而清廷则看到了铁路在国防上的战略意义。随后,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便掀起了建设铁路的高潮。紧接着,新上任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起用了前不久因照相问题被免职的端方为督办大臣,并强收川汉、粤汉铁路为“国有”,旋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总额为六百万英镑,公开出卖川汉、粤汉铁路修筑权。激起湘、鄂、粤、川人民的反对,保路风潮随之兴起,尤以四川最为激烈。清廷劫夺商办铁路的“上谕”传到成都时,身居四川省咨议局和川汉铁路公司要职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强烈要求清政府“俯顺民情”,收回成命,维持商办原案。还恳请护理四川总督王人文代奏,乞求清政府暂缓接收川汉铁路,并用现金如数退还川路股款。6月17日,由立宪派绅商发起,由成都岳府街铁路公司召开保路同志会成立大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号召全川人民拼死“破约保路。”推举立宪派人士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提出了“破约保路”的宗旨,发布《保路同志会宣言书》等文告,出版《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四处张贴,宣传保路。并派会员分路讲演,举代表赴京请愿。全川各地闻风响应,纷纷成立保路分会和协会,四川女子保路同志会、重庆保路同志协会和各州、县、乡、镇、街、各团体保路同志分会相继成立,会员众至数十万。从而形成以成都为中枢的全川反帝爱国联合阵线,把保路斗争推向有组织、有领导的新阶段。8月5日,在成都召开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斗争日趋激烈,逐渐冲破立宪派“文明争路”的束缚。8月24日,成都开始罢市罢课,声势波及全川。四川保路运动进入罢市罢课、抗粮抗捐阶段后,同盟会员朱国琛、杨允公、刘长述等编印了题名为《川人自保商榷书》的传单,于9月5日川汉铁路公司照例举行特别股东大会时,散发给入场的会议代表。《商榷书》以巧妙而隐晦的言词,一方面要川人“竭尽赤诚,协助政府”,“厝皇基于万世之安”;另一方面,又揭露清政府“日以卖国为事”,“夺路劫款转送外人,激动我七千万同胞幡然醒悟”,号召川人“一心一力,共图自保”。

1911年9月7日上午,赵尔丰诡称北京来电有好消息,将四川保路同志会,四川省咨议局、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的首脑蒲殿俊、罗纶、邓孝可、张澜、颜楷、胡嵘、江三乘、叶秉成、王铭新等人骗到督署看电报,随即加以逮捕,企图造成群龙无首耳朵局面,以此扑杀保路斗争。

蒲殿俊、罗纶等人被捕的消息迅速传开,各街坊传告各铺家坐户,无论老幼男女,各出1人,有的光顶光绪神位纸条,有的手举一炷香,潮水般地涌进督署请愿,有的人还跪地磕头哭泣,要求释放蒲、罗等人。面对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赵尔丰早就发出“拥挤上院,格杀勿论”的指令。他一面指使警务公所提调路广钟在督署附近联升巷放火烧房子,意在制造诬陷群众暴动的口实;一面命令卫队向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打死32人,受伤者不计其数。赵尔丰又派巡防军分站各街口,开枪乱击行人及学生小儿。

第二天,大雨如注,城外居民得悉城内凶耗,人人头裹白布,冒雨奔赴城下,示哀请愿。赵尔丰又下令官兵开枪,击毙群众数十人。对督署内外被枪杀的群众,赵尔丰竟下令三日内不准收尸。

血案发生后,赵尔丰发布戒严令,紧闭城门,各街加兵防守,兵逼商人开市,封锁邮电交通,继续逮捕同志会骨干和青年学生,砸抄铁路公司和铁道学堂,查封所有宣传保路斗争的报刊。然后,血腥的屠杀不可能遏止人民的反抗,就在成都血案发生的第二天,各地同志军便纷纷揭竿而起,猛扑成都。保路风潮遂由同志会的文明争路演变成全川同志军的武装大起义。

成都血案发生后,同盟会员用木片制成“水电报”,投入锦江,传警各地。成都附近十余州县以农民为主体的同志军,四面围攻省城,在城郊红牌楼、犀浦等地与清军激战。仅在十余天内,成都附近州县的同志军“皆呼号而起”,“每县数起,每起数千或至数万”,从四面八方把成都围住。这些起义队伍总数不下20多万,统称为保路同志军或国民军。他们砍断电杆,阻截交通,扼守要道,与清军战斗不下数百次,多次重创清军。赵尔丰一面派兵分头镇压,一面向清政府通电求援。清廷急调6省派兵赴川镇压,又催促端方迅速启程西上“查办”。同志军围攻成都,表明四川保路运动已由立宪派领导的文明争路发展为同盟会领导的武装革命。鉴于成都一时难以攻下,同志军决定改变战略,除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城外,其余同志军分兵进攻各府州县忙吧反清烈火引向全川。最终全川同志军大起义加速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从而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四川保路运动发展到武装起义,震动全国,这是清政府万万没有想到的,面对失控的四川局势,清政府立即派端方率领湖北新军精锐部队2000多人赶赴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湖北革命党人利用这一机会,发动湖北新军举行武昌起义。湖北新军中,有许多革命知识青年以当兵为掩护,长期潜伏在军队里进行艰苦细致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始终坚持不懈。到武昌起义前夕,参加革命组织的士兵达五、六千人,占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为武昌起义的发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在各地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当时革命的形势非常严峻。保路运动的兴起,转移了清政府的注意力,同时给革命党人极大的鼓舞。特别是四川的武装起义,坚定了革命党人发动湖北新军举行武昌起义的决心。在端方于9月15日启程率军赴川镇压保路运动不久,9月24日,湖北新军的革命党人联合起来,组织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10月10日,湖北新军发动了武昌起义,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四川保路运动在辛亥革命中的先导和促进作用,为辛亥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将彪炳史册,永照千秋。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评价的那样:“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

作为一个四川人,我们是最了解抗战川军的努力与拼搏,他们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首位,然后他们的装备、补给乃至医疗条件,却比中央军和其他地方实力派军队要差的多,所以,川军为什么被称为四川最光辉璀璨的历史,那是因为他们付出的绝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得到的。所以无论是不是一个四川人,都应该了解川军的光荣历史,抗日战争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我们都应该为这些英雄而自豪与光荣。

为川军自豪,向所有抗日英雄致敬!

篇2:中国近代史上的四川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中国近代史 复习参考资料

Created by LHX

中國近代史

一.填空题

林则徐:《四洲志》、《华事夷言》

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畲:《瀛环志略》 姚莹:《康輶纪行》

洪秀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太平礼制》 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 西征: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 天平天国一军帅:12500家

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干王洪仁玕

中国第一次使节出访:崇厚 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近代中国最大外国银行:汇丰银行 冯桂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最早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最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最大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 丁韪良:同文馆第一任校长 中国留学之父:容闳

外国教士第一份中文报:马礼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中国人第一份报:《中外新报》 中国最早出版社:墨海书馆 1879,日本吞并琉球 1881,曾纪泽:《伊犁条约》

1884:新疆行省 1885:海军衙门成立 1885:台湾行省(刘铭传)

刘永福:黑旗军

开启19c末列强瓜分狂潮:三国干涉还辽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 梁启超:《变法通议》 百日维新:1898.6.11—9.21

严复:《天演论》 谭嗣同:《仁学》

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

《应诏统筹全局折》 倡导立约互保:盛宣怀 袁世凯:武卫右军 1905: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6: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9年)1911:皇族内阁,立宪骗局破产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6:萍浏醴起义 1911: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新军:文学社、共进会 首先响应起义:湖南、陕西 1912.2.12,清帝退位

国粹主义:章炳麟、刘师培、邓实、黄节

无政府主义:刘师培、何震 最早宣传革命报纸:《中国日报》

最著名报刊:《苏报》 1912.8:宋教仁组成国民党

1913:二次革命

1913.10: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废《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5.5:签订“二十一条” 1915.12:蔡锷:护国运动

1916:洪宪元年

1916.3.22:袁世凯取消帝制

1916.6:袁世凯去世 1917.7:张勋复辟 1917.8:护法运动

1920.11—1922.8: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1.5:非常国会(广州)

Created by LHX

中國近代史

二.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

是林则徐领导的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要求各国烟贩限期上缴所有鸦片。1839年6月3日—6月25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2万余箱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英美鸦片贩子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2.领事裁判权

又称“治外法权”,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此特权,并将此权利进一步扩大。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如果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而由该国领事按照各自的法律进行裁判,中国政府无权过问。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租界制度

列强根据和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经商为名,在通商口岸和城市租占土地的制度。1845年,英国最早在中国取得租界。随后列强纷纷效仿,许多城市相继设立了租界。列强在租界内行使行政管理和司法管辖权,形成“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但租界的存在也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入,加速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抗战胜利后租界被收回,租借制度也随之瓦解。

4.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太平军占领广西永安州后进行的一系列建制活动。(1)分封诸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各王均受东王节制。杨秀清实际上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实权。(2)颁布《太平礼制》。(3)颁行《天历》,刊印革命文献。(4)防止敌人破坏,对清军企图从内部瓦解太平军的阴谋进行斗争。(5)补充粮饷、弹药。永安建制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的中央组织机构,有利于太平天国运动进一步发展壮大。

5.辛酉政变

又称“祺祥政变”、“北京政变”,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一次有重大政治影响的宫廷政变。1860年10月,咸丰帝逃到热河行宫,1861年8月病死,遗诏6岁的儿子载淳继位,同时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尊为皇太后,不久加“慈禧”徽号,称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对于排斥在政权中心之外极为不满,决定联合同样不得志的恭亲王奕䜣联手发动政变。1861年11月,慈禧以幼帝之名发布上谕,解除赞襄政务王大臣职务,予以逮捕,不久即处死。载淳即位,改年号为“同治”。这一年是农历辛酉年,故称“辛酉政变”。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夺取了清政府的最高权力。清政府开始公开联合外国侵略者,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进一步依靠汉族官员,使他们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

Created by LHX

中國近代史

6.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购买上海虹口一家美国人办的旗记铁厂,并合并原来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两所炮局而成立的军工企业。局址最初设在上海虹口,后迁至上海城南高昌庙。江南制造总局经费主要来自淮军军需及海关洋税等,其产品大都以调拨方式分发南、北洋各军,有时也供给其他各省军队。江南制造总局又于1868年附设翻译馆,聘请了一些外国人和中国人合译西书。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

7.总理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别称总署、译署,是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䜣和桂良、文祥等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适应新的对外交涉的需要。1861年1月,咸丰帝批准正式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对外交涉和通商、关税等事务。其后扩及修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军火等事务,总揽了全部洋务事宜。其权势与地位,凌驾于六部之上。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央六部分工的格局,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化,它的设立对洋务运动以及近代中国走向世界发挥了一定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近代化。

8.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形式。所谓“官督”,就是官方保护、扶持,并且委派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稽查;所谓“商办”,就是由商人经理,官不过问,盈亏均由商人承办,与官方无关。官督商办方式对民用企业早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近代中国新式企业的诞生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道路。但不利于企业自由竞争和壮大,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9.《烟台条约》

1876年中英两国为处理“马嘉理事件”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为处理“马嘉理事件”,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山东烟台签订条约,规定:(1)清政府对“马嘉理事件”进行“抚恤”、“赔款”、“惩凶”、“道歉”;(2)允许英人开辟印藏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3)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4)租界内洋货免收厘金,洋货运入内地免收内地税;(5)进一步扩大领事裁判权。《烟台条约》在许多方面扩大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规定的通商特权,为西方列强侵入我国西南地区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10.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分裂事件。1856年8月,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9月初,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率军回师天京,包围东王府,杀害杨秀清及其家属、侍从,随后又杀害太平军将士2万余人,韦昌辉控制了天京,独揽军政大权。韦昌辉企图加害石达开,致使石达开缒城逃走。11月,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平息了长达3个月的天京变乱。天京事变的发生极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革命力量,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1.马嘉理事件

英国侵略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事件。1875年1月,英国驻华使馆翻译官马嘉理从北京经云南入缅甸与柏郞探险队会合。2月,柏郞所谓“探险队”从缅甸出发进入我国云南腾冲地区,受到当地景颇族群众盘问,马嘉理蛮横开枪行凶。当地群众激于义愤,打死马嘉理,同时又阻击柏郎率领的英兵,迫使其退回缅甸。这就是历史上所谓“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后来,英国利用这一事件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Created by LHX

中國近代史

12.公车上书

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政治改良活动。1895年4月,各省举人在京参加考试,传来了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康有为起草了一封万字书,并联络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都察院,拒签《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因当时各省举人进京考试由官府派车接送,故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对知识分子过问朝政的压制,同时推动着维新变法思潮逐渐转变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康有为自此也逐渐确立了维新变法运动领袖的地位。

13.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后封建守旧派镇压维新派所杀害的谭嗣同等6人。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人士。9月28日,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林旭、康广仁等六人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其他维新派人士和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革职,或遭放逐。康、梁等人被迫流亡日本。戊戌六君子的被害是顽固守旧派镇压维新派的重要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戊戌维新运动失败。

14.皇族内阁

清政府为迎合“预备立宪”而设立的以皇族成员为主导的内阁。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由奕匡组成新内阁。在新内阁13名成员中,满族9人,汉族4人,其中满族9人中皇族又占7人,因此,这一内阁被戏称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是清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保持满清贵族特权的重要措施,其成立,标志着清政府立宪骗局的破产。

15.黄花岗起义

中国同盟会在广州领导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率120余名革命党人进攻两广总督府,但由于组织计划不周,其余三路均未能按时策应。黄兴率起义军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因伤亡过大,起义陷入失败,黄兴等人被迫逃往香港。事后,广州街道居民收敛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广州城外红花岗,并改称黄花岗。黄花岗起义的失败,使同盟会丧失了许多优秀革命志士,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激励了人民的斗志,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16.邹容

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晚清著名民主革命思想家。他1902年留学日本,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所发起的革命活动。1903年,他回到上海,参加了爱国学社的革命活动。邹容著有《革命军》一书,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说作为理论基础,热情歌颂革命,号召推翻合专制、卖国与种族压迫为一体的清政府,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他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革命和独立。邹容后因“苏报案”入狱,1905年死于狱中。邹容及其《革命军》论证了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系统地阐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和主张,集中反映了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7.二次革命

民国初年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政治运动。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于上海火车站。不久,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李烈钧、黄兴等人分别在江西、南京等地举兵讨伐袁世凯,史称“二次革命”。但由于国民党涣散无力,没有广泛发动群众,而袁世凯得

Created by LHX

中國近代史

到帝国主义支持,对国民党南方势力发动进攻,南昌、南京等地相继被袁军攻陷。以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为主要内容的二次革命陷入失败,孙中山、黄兴等人被迫再次流亡国外。

18.府院之争

北洋军阀内部总统府和国务院之间的斗争。1916-1917年间,国务总理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掌握了北洋政府实权,他勾结研究系向总统黎元洪施压。黎元洪和副总统冯国璋依靠英美的支持,拉拢商榷系对抗段祺瑞,形成了总统府和国务院之间的明争暗斗,故称“府院之争”。府院之争表面看是一场北洋军阀内部之争,实际上是英美和日本在华利益之争,这一争斗造成了民国初年国内政局长期动荡。

19.张勋复辟

民国初年封建军阀张勋复辟帝制的政治事件。1917年7月1日至12日,驻扎徐州的封建军阀张勋以调解直、皖争执为名,率兵进京,拥戴溥仪复辟,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史称“张勋复辟”。这一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了全国各界人民的反对。段祺瑞组织“讨逆军”,进攻北京,迅速平定了张勋导演复辟帝制的闹剧。张勋复辟被迅速平息表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20.西原借款

1917—1918年间,段琪瑞控制的北京政府为了摆脱各种困境,公开或秘密向日本政府签订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借款,共计八次,全由日本人西原龟三经手,故名。段祺瑞为了取得这些借款,把中国的权益大量出卖给日本。日本通过这一系列借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控制,特别是加强了对以段褀瑞为首的皖系军阀的控制。

三.简答题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思想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的改革派、禁烟运动的代表人物,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主要著有《华事夷言》、《四洲志》。他主张坚决抵抗外国侵略,同时又积极了解外国,提倡学习外国的长技以加强国防。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圣武记》、《海国图志》、《古微堂内外集》等。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战舰、枪炮和养兵练兵之法来抵御西方的侵略。他尖锐地抨击故步自封、愚昧无知又不肯睁眼看世界的封建顽固派,魏源认为必须向西方学习长技。为此,他建议在中国设立兵工厂和造船厂,学习西方制造新式武器,同时革除营伍积弊,整顿训练中国军队。魏源还主张允许沿海私人开办船厂。在御侮问题上,魏源比较重视利用人民力量。

姚莹,鸦片战争期间任台湾道员,积极抵抗侵略,战后又积极寻求抵抗外国的办法。著有《康輶纪行》一书,不仅对西藏的地理、历史、政治、宗教、风俗习惯等作了一些探讨,而且对英、俄等国的情况作了探讨。书中揭露了英、俄侵略中国的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他认为,要抵抗外国,必须了解敌人虚实。他还强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同时还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议会政治。

徐继畬,著有《瀛环志略》。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书中介绍了英国两院制度和美国的民主制度,称赞了美国的总统制。

Created by LHX

中國近代史

2.列举出教材上涉及香港地区问题的不平等条约名称、内容及签订时间

1842年8月

《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

1860年10月 《北京条约》 割让九龙司

1898年6月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借了包括沙头角到深圳湾之间最短距离直线以南、香港九龙割占地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以及附近岛屿和大鹏、深圳两湾水域,租期99年

3.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对中国领土的掠夺 1、1858年5月

《瑷珲条约》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2、1860年11月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 3、1864年10月 《勘分西北界约记》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4.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及其作用

军工企业:1865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1865 李鸿章

金陵机器局

南京

1866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福州马尾

1867

崇厚

天津机器局

天津

张之洞

湖北枪炮厂

武汉

丁宝桢

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

左宗棠

西安制造局/兰州制造局

作用:(1)它从外国购买和引进了一批新式机器设备,传播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2)清政府创办军工企业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机器工业,雇佣了大量工人,培养了少数科技、管理人员和一批近代产业工人;

(3)清政府创办的军工企业大体上是按西方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进行生产的。

在客观上对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生和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4)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是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起点。

民用企业:1872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上海;

1878 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 唐山

1880 李鸿章 天津电报总局 天津;

上海机器织布局

汉阳铁厂 作用:(1)这些企业内部实行了雇佣劳动。(2)这些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多数在中国是首创,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刺激作用。(3)它们的某些产品对外国进口商货曾起过某些抵制作用。

5.列举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王韬:积极宣传变法自强,对洋务运动有批评。薛福成:主张改革政治,振兴工商业。

马建忠:主张振兴工商业,废除厘金,调整进出口税率,强调“治国以富强为本,求强以致富为先”等。

郑观应:政治上主张设立议会,振兴工商业,主张进行“商战”。早期维新派共同思想主张:

①.对封建顽固派守旧思想进行尖锐批判;

②.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

③.谴责洋务派对近代工商业的垄断、控制,反对清政府对民族资本的压制,批判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

④.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出了微弱的改革封建制度、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呼声; ⑤.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reated by LHX

中國近代史

6.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的时间、名称及主要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孙中山

檀香山 1903年

青年会

秦毓鎏

日本

1904年

华兴会

黄兴、宋教仁

长沙

1904年 科学补习所

刘敬安、张难先 武昌(后改为日知会)1904年

光复会

陶成章、蔡元培 上海

7.列举民国初期军阀割据的主要派系、代表人物

皖系,段祺瑞,占据皖、鲁、浙、闽、陕等省。

直系,冯国璋,占据直隶、江苏、赣、鄂等省。

奉系,张作霖,占据东北地区。晋系阎锡山,占据山西;滇系唐继尧,占据云南;

桂系陆荣廷,占据广西;粤系龙济光,占据广东;张勋占据徐州。

四.论述题

1.简述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活动,并略加评述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一方面积极整顿海防,抵御外国侵犯;一方面严拿烟贩,惩办违法官吏,严禁国人贩卖、吸食鸦片。

之后,严令英美商人限期交出鸦片,并出示甘结,保证以后不再携带鸦片来华。1839年6月,林则徐亲自主持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后,整顿军队,督促官兵认真操练。加强防务,添设炮台,购买西洋大炮。招募民间壮丁,编为水勇。

组织人才,刺探西事,翻译外国书报,编成《四洲志》和《华事夷言》等,主张向西方学习。

鸦片战争爆发后,积极抵抗侵略。

评价:林则徐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主张禁烟的代表人物,也是维新思想的先驱者。他查禁鸦片,领导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鸦片贩子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他整顿海防、操练军队,对英国列强的侵略进行坚决抵抗。翻译大量书报,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2.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1)1842年8月

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③.废除“公行”制度,英国商人可自由通商; ④.赔偿英国2100万元;

⑤.协定关税,英国商人应纳关税由中英双方议定协商;

⑥.附属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

危害:破坏了中国主权;动摇了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将东南沿海向西方资本主义敞开;增加财政负担,清政府加重了对人民剥削;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破坏了司法主权;产生租界问题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reated by LHX

中國近代史

(2)1895年4月

中日《马关条约》

内容:①.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②.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分八次还清;

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⑤.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征内地税; ⑥.日本占时占领威海卫。

危害:割地,破坏领土完整,掀起瓜分狂潮;巨额赔款,加重负担,大借外债,进一步加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允许设厂,有利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不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帝国主义侵略深入内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3)1901年9月

《辛丑条约》

内容:①.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各国派兵驻守,区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③.北京至大沽沿线炮台及大沽炮台一律拆除;

④.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 ⑤.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与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 ⑥.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危害:巨额赔款,财政枯竭,加重人民负担,帝国主义进一步攫取中国关税主权;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加强帝国主义对清政府政治控制的能力;便于帝国主义直接出兵镇压反帝运动;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试述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主要活动,并略加评述

1891年在广州开设万木草堂讲学,培养变法维新人士。如梁启超、陈千秋、徐勤等。致力于研究变法理论,著书立说,如《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等。1895年4—5月,领导“公车上书”。多次上书光绪帝,提倡维新变法。1895年7月,创办《中外纪闻》,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895年8月,组织强学会,出版《强学报》,传播变法思想。与顽固守旧势力进行思想争论。1898年1月,上《应诏统筹全剧折》,提出变法维新的政治纲领。1898年4月,组织保国会。

1898年6—9月,领导“百日维新”,制定多项措施。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

评价:康有为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领导了维新运动,但晚年沦为保皇派,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4.简评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及作用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府。①.对总统、议会、行政各部职权分别作了规定; 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设立大总统、参议院、法院;

③.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进步的政策法令和革新措施;;

Created by LHX

中國近代史

④.对内宣布振兴实业、保护工商业、鼓励发展民族工业;废除苛捐杂税;宣布人民平等,享有各类民主权利;改革教育,新编教科书,发展社会教育等。; ⑤.对外积极争取各国的承认与支持。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采取内阁制,进一步明确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人民一律平等,享有民主权利。

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尽管存在着许多弱点,但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确定了国家的体制;有利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革除社会陋习,转变社会风气。

5.试析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并略加评述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书,请求清政府改革内政。

1894年11月,在夏威夷檀香山组建了兴中会。

1895年10月,领导广州起义。流亡海外,积极宣传革命思想。1900年10月,派人组织惠州起义。

1905年8月,在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纲。

1905年11月,创办《民报》,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1906-1911年,中国同盟会连续组织十余次武装起义,孙中山直接领导了6次起义。

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领导“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1914年7月,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5年,支持护国运动。

1917年,领导扩法运动。

评价: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资产阶级思想家、革命家,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对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试析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及作用

军工: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清政府的官办企业。所有局厂都不是独立经营的企业,而是地方政府的分支部门。它们不仅接受总督、巡抚的控制和监督,而且还要受总理衙门的节制。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海关关税、军饷等,企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而来的内部资金积累。所生产的船舰、枪炮、弹药等,概由政府直接调拨给军队使用,不是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它们的盛衰,主要决定于政府拨款的多寡,不取决于市场需求或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这种官办性质使得这些企业衙门化现象严重,经营管理混乱,腐败现象丛生。各局厂普遍不讲求经济效益,生产效率低。

作用::(1)它从外国购买和引进了一批新式机器设备,传播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开始有了近代工业生产方式。(2)清政府创办军工企业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机器工业,雇佣了大量工人,培养了少数科技、管理人员和一批近代产业工人;(3)清政府创办的军工企业大体上是按西方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进行生产的。在客观上对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生和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4)是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起点。

民用: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属于官督商办企业。所谓“官督”,就是官方保护、扶持,并且委派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稽查;所谓“商办”,就是由商人经理,官不过问,盈亏均

Created by LHX

中國近代史

由商人承办,与官方无关。在19世纪70年代,封建顽固势力还比较强大,他们反对任何改革,对引进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百般阻挠。外国在华势力也极力排斥和打击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害怕会影响它们在华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得到掌握实权的封疆大吏的保护和扶持,大型的新式企业才有可能建立起来并维持下去。于是,官督商办制度应运而生,它为近代中国新式企业的诞生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道路。

洋务派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和保护者。他们对这些企业的举办起了倡导作用,使这些企业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并能够吸引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把资金投放进来。他们对官督商办企业提供垫款和借款,给予减免税厘以及专利等权利。他们对官督商办企业予以庇护,防止封建顽固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与此同时,洋务派又强迫这些企业接受种种苛刻条件,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官督商办企业必须接受官方委派的人员担任企业的督办、总办、会办等重要职务,必须向清政府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报效,必须为清政府的特殊需要服务。在外国经济势力和封建官府势力的双重制约之下,官督商办企业很难甚至不可能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则,获得自由发展和竞争的能力。

作用:(1)这些企业内部实行了雇佣劳动。(2)这些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多数在中国是首创,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它们的某些产品对外国进口商货曾起过某些抵制作用。

7.简述袁世凯的主要活动,并略加评述

1911年10月,清廷重新启用袁世凯,镇压革命。1911年11月,袁世凯回北京,成立责任内阁。1911年12月,与南方革命政府谈判。

1912年2月,逼迫清帝退位,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6—9月,镇压“二次革命”。破坏责任制内阁。

1913年10月,控制第一届国会,公布《大总统选举法》,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1914年,解散政党和国会,废除《临时约法》,炮制《中华民国约法》。提倡尊孔读经。

1915年5月,接受日本“二十一条”。1916年,大搞复辟帝制活动。1916年,镇压护国运动。

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如白朗起义。

评价:掠夺辛亥革命成果、镇压二次革命、卖国政策等;和平逼迫清帝退位、促进工商业发展等。(哲学两分法)

篇3: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

在中国近代, 处于内忧外患的关键时期, 社会时局十分动荡, 有很多有志之士纷纷探索救国的方法, 其中科学救国思想是表现十分突出的一种思想。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科学救国思潮, 是一批受西方科学影响比较深的爱国知识分子, 对中国的各种救国道路进行反思, 提出用西方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思想, 下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2 新文化运动与科学救国

2.1 深入的科学宣传与科学救国思潮发展

救国思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相应的运动出现, 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受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 同时, 在五四新运动中, 科学救国思潮也得到茁壮发展, 进而使得更多层次的人认识和理解科学, 形成一定的科学救国思潮。五四新运动时的科学救国思潮得到有效宣传, 人员同形成初期相比显著扩大, 其中主要代表为任鸿隽、严复和梁启超等人, 同时也有胡适、蔡元培、陈独秀等爱国知识分子。除此之外, 在实现科学救国思潮道路上, 任鸿隽等人认为应科学宣传、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 针对该种思想的出现, 他们撰文强调科学知识、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重要作用, 尽可能的表达科学救国思潮。同时, 成立更多的社团和科学期刊, 翻译大量的西方科学书籍, 进而通过不同方法推广和宣传科学, 从思想层面宣传和提倡阐释科学功用, 进而改变人们科学观念。五四新运动时期, 较多的人在《科学》杂志鼓吹和中国科学性社的影响下真正认识到科学的功用, 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科学及其科学技术、科学精神及科学思想都能成为救国武器。伴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宣传科学救国思潮, 进而使得科学救国思潮发展到高潮时期。在五四新运动时期不仅注重宣传内容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同时, 还重视宣传方式、媒介、影响范围及国人对科学救国思潮的认识等方面。

2.2 科学救国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中, 深入的科学宣传和科学救国思潮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对以往的道德、专制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科学救国思潮中, 对科学精神进行了大力的提倡和宣扬, 这就使得国人的科学观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对科学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科学救国思潮中, 不仅对自然科学进行宣扬, 还对社会科学进行宣扬。对于马克思主义精神, 在中国的传播最早起源于戊戌维新时期, 当维新变法失败后, 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加上巴黎和会中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沉重压迫, 使得广大国人的民主主义思想得到激发。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科学救国思潮有很大的关联, 如在中国, 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科学救国思潮的宣传者以及支持者, 如李大钊、陈独秀。

3 科玄论战与科学救国思潮

3.1 科学主义思潮的形成

伴随中国人科学观念的逐渐泛化、升华和西学东渐中国近代的唯科学主义相应诞生, 并逐渐完善。近代中国唯科学主义的诞生不是本土自身生长的, 它是通过一个外烁过程形成的。中国寻求富强的强烈需求为外烁过程动力, 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人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国人的现代化。中国近代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 他们重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在创办民族和军事工业时, 出现富含感染力和普遍性的科学思想倾向及心理态度, 促使唯科学主义诞生。唯科学主义经过戊戌变法得到一定发展, 到二十世纪初正真形成。近代唯科学主义的诞生, 有效的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人们视野, 促使科学观念的改变, 并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进步。

3.2 科玄论战的思考

在五四运动结束后, 科学救国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同时在对科学救国思潮进行宣传时, 通过科学的武器对旧社会的习俗、道德进行批评, 而在这个过程中, 受到很多势力的阻碍, 并将科学看做是阻碍人生观, 科学观和人生观的论战也因此而产生, 这就是科玄论战。对于科玄论战, 从某种程度上看, 也是促进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 为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科玄论战虽然没有胜负, 但是从影响上看, 不管科学派在辩论中存在多少失误、不足, 都是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的传播, 并获得了一大批知识青年的认同。在科玄论战中, 科学派将科学当做就忘工具, 特别注重科学重要性的强调, 科学以及科学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倡, 同时在论战中, 澄清了人们对科学的疑问, 加深了人们对科学的认识, 在人们心中, 科学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 科学化运动与科学救国思潮的兴盛

4.1 科学化运动的兴起

对于科学化运动, 其兴起和科学救国思潮有很大的关联, 科学救国思潮促进了科学化运动的产生, 而科学化运动的发展也推动了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经过五四运动后, 竺可桢、顾毓琇等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深入反思, 并对中国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入调查, 提出对于中国社会, 要想该变被压迫的现状, 就需要采用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对中国进行改造, 并且认识到, 要想真正的实现中国富强, 应该振兴科学, 摆脱对欧美国家的依附。随着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成立, 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科学化运动协会中注重科学知识在社会的普及, 并且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 一方面组织专门的人才对生产经营部门进行改造, 另一方面也收集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 使得民众能够有选择的继承。

4.2 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

受科学化运动推动, 科学救国思潮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在科学救国思想发展中, 《科学》杂志具有一定的宣传和提倡作用, 同时, 《科学》杂志和中国科学社依旧为科学救国的主要宣传力, 促使科学救国健康快速发展。该时期, 任鸿隽等人在《科学》上阐述自己赞同和实施科学救国的方法, 取得了恨到的科学救国思潮宣传成就。他们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科学救国思想, 并在实现科学救国方法上提出应用科学发展生产、普及科学和通过科学战胜一切等观念, 同时, 他们积极主张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 认为科学为国建最有力量的武器。导致中国一直受列强压迫和贫弱的原因为科学不发达, 要想摆脱现状就应重视科学、发展科学。帮助政府建设为中国科学社研究科学的主要目的, 便于中国同列强相抗衡, 最后富强中国。对科学的宣传和实施, 使得科学救国思潮得到进一步的扩张, 让更多的人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救国和科学观念意识, 这不仅为科学救国思潮取得的相应成就, 还是科代表人宣传科学、传播科学知识和提倡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主要表现。除此之外, 科学救国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科学知识水平和素养, 成为科学化运动开展的前提和促进因素。

在中国近代史上, 随着社会科学化、科学社会化的深入, 科学救国思潮内部也产生一定的分歧, 由于科学救国思潮代表人物对科学的理解和侧重点有一定差异, 因此, 他们对科学救国也存在不同的理解, 从而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的争论。

5 总结

对于科学救国思潮, 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史环境下, 提出用科学拯救中国的观点, 科学救国的提出、形成、发展、兴盛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对于中国近代, 可谓命运多舛, 有志之士纷纷走上探索救国的道路上, 因此, 在中国近代, 各种思想文化跌宕起伏。在中国近代史上, 科学救国思想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科学救国思想是爱国知识分子受西方科学的影响, 提出用西方科学拯救中国的想法, 通过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来实现中国的富强。在中国近代进程中, 科学救国思潮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的发展, 本文就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科学救国,思想

参考文献

[1]薛子燕.科学与救国:近代中国科学观念开展的历史语境[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 (2) :66-72.

[2]黄翠红.任鸿隽与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 :77-84.

[3]蒋道平.论任鸿隽“科学救国”的尝试及其经验与教训——兼评任鸿隽科学建制活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5) :13-19.

[4]高亚斌, 王卫英.科学救国思想的文学表达——评王国忠科幻小说《黑龙号失踪》[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 (6) :20-23.

[5]张楠.探究中国近代学会兴起与爱国思想启蒙的关系[J].学会, 2015 (12) :16-21.

[6]蒋道平, 徐飞.“科学救国”的先驱探索及当代启示——任鸿隽现代科学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与现实价值[J].科学学研究, 2014 (10) :1441-1446.

篇4:中国近代史上的国歌

编者按:北京2008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北京交响乐团已为2008奥运会开幕式录制国歌、会歌210首;“六一”儿童节中央电视台《我们在一起》特别晚会,人们流着感动的泪水,再次听到都江堰市新建小学的孩子们,从废墟下面用稚嫩的童声唱出“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本版编发两篇与国歌有关的文章,为读者补充有益的知识——

清晨,天安门广场回响着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音乐象征着民族的形象与尊严。中国近代还曾经出现多首国歌,有关细节鲜为人知。

中国的国歌最早可追溯到清末。音乐素养深厚的曾纪泽出任清政府驻英公使兼驻俄公使,鉴于本国无国歌而“作乐章一首,兼排宫商,以为国调”,“名曰《华祝歌》(又称《普天乐》)”以应外交礼仪。1885年,曾纪泽离任回国,《华祝歌》也就结束其历史使命。

1910年,曾赴日本考察过音乐的礼部左参议曹广权,鉴于“各国皆有指定国乐,极致钦崇”,奏请“整饬礼乐,以正人心”。1911年10月,清政府遵照皇帝旨意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正式国歌《巩金瓯》。文学大家严复词,著名昆剧、京剧艺术家溥侗以皇室颂歌曲谱改写成新式乐谱。还未及全国传播,因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灭亡而寿终正寝。

中华民国教育部1912年2月发布征集国歌广告,截止11月30日征集歌词稿300余件,经评审无一入选。遂函约蔡元培、梁启超等15位大家撰写歌词,再行征求曲谱。众议院议员汪荣宝(衮甫)的《卿云歌》入选。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平开幕,按照各国惯例应奏国歌。大典将近,内务部急转教育部,请旅法比利时作曲家约翰哈士东为《卿云歌》谱曲。该作既未正式公布为国歌,更未流传。

我国历史上第二首正式国歌,词作者荫昌,字午楼,满州旗人。曾任清宣统皇帝的陆军部尚书(部长)。全曲采用过多的休止符,把起伏悠扬的昆曲音调一再割裂,唱词也弄得支离破碎,缺乏国歌应有的庄严宏伟气魄,因遭到社会舆论反对未能流行。可笑的是袁世凯暴卒后,灵柩回彰德安葬,竟然演奏这首歌,这首“洪宪”国歌随之销声匿迹自行废止,成为袁的“挽歌”。此后,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一直无正式国歌。

1919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呈请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歌研究会”,将原汪荣宝创作的《卿云歌》末两句删去,作为新国歌。并公推萧友梅、杨仲子、王露、吴瞿安等4位音乐家分别作曲。经过研究挑选,决定采用萧友梅曲谱,并请萧分制钢琴伴奏乐谱三种。1920年10月,教育部将萧友梅谱曲的《卿云歌》提交国务会议讨论。1921年3月25日,国务院请总统徐世昌核准,自7月1日起,“准如拟办理,即由教育部通行遵照”。教育部“通咨各省施行”。萧友梅谱曲的《卿云歌》便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三首正式国歌。

1930年3月13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十八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在国歌未制定以前,可以用党歌代替国歌。”这是程懋筠谱曲的《三民主义歌》,1924年6月2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为歌词,只有48个字,言简意赅思想明确,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四首国歌。

1936年,教育部再次组织国歌编制委员会,公开征集,至1937年春结束,应征者1700余人,稿件3000余件,仍无一首入选。

篇5:中国近代史上的四川

1.正式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C)

A.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 B.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2.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C)

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3.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是(B)

A.洪秀全 B.洪仁玕 C.杨秀清 D.石达开

4.1919年,李大钊发表的系统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章是(C)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Bolshevism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科学的社会主义》

5.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组织是(B)

A.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B.上海机器工会

C.北京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D.京汉铁路总工会

6.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是(C)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三步走” C.“两个飞跃” D.“两个大局”

7.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地是(D)

A.陕北保安 B.陕北洛川 C.陕北瓦窑堡 D.甘肃会宁.静宁

8.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D)

A.佟麟阁 B.赵登禹 C.谢晋元 D.张自忠

9.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D)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新中国的(A)

A.国体和政体的规定 B.基本的民族政策 C.经济工作方针 D.外交工作原则

11.志十年内战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的事件是(B)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华北事变 12.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D)

A.《新学伪经考》 B.《仁学》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义》

1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14.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是(B)

A.佟麟阁 B.张自忠 C.谢晋元 D.赵登禹

15.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行动口号是(C)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B)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7.1941年3月,在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中诞生的民主党派是(A)

A.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B.中国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B)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19.在近代中国,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B)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启迪民智,除旧布新”

20.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A)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重点发展沿海工业 D.重点发展内地工业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ACD)

A.讲学习B.讲纪律 C.讲政治 D.讲正气

2.与太平军作战的外国军队包括(AD)

A.“常胜军” B.“骑士团” C.“十字军” D.“常捷军”

3.“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AD)A.1971年 B.1972年 C.1975年 D.1976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分别与法国和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BD)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虎门条约》》 D.《望厦条约》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BCD)

A.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B.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6.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有(ABCD)

A.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B.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C.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 D.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7.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ABD)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 D.根据地建设

8.五四时期,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ABC)

A.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B.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新民学会 D.觉悟社

9.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受的风险考验包括(ABCD)

A.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B.历史上罕见洪涝灾害的发生 C.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 D.“法轮功”邪教组织非法聚众闹事

10.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BD)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群众路线 D.党的建设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1.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A.错误 B.正确

2.江青等人在1974年初开始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把矛头指向邓小平。×

A.错误 B.正确

3.“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A.错误 B.正确

4.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A.错误 B.正确

5.毛泽东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A.错误 B.正确

6.党的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A.错误 B.正确

7.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A.错误 B.正确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科学,核心是发展。×

A.错误 B.正确

9.1895年,孙中山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A.错误 B.正确

10.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以工人罢工运动为发端。×

A.错误 B.正确

四、简答题(共1道试题,共10分)

1、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

答:(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

(2)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3)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五、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10分)

1.试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答: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中国共产党冲破国民党的种种限制,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发展革命武装和开辟、扩大抗日根据地。这为阻止时局逆转、阻止投降和分裂创造了条件,也为坚持抗战并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篇6:中国古代史上的五大思想流派

儒家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

法家的思想简略介绍如下: 反对礼制: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法律的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这点应该注意。法家其他的思想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利用。

兵家

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军事家对战争决策、指挥、统筹及其规律方面的理性认识的总和。

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包括若干科学的管理观点,它既把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国际关系等各种客观因素作为决定胜负的条件,并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的管理决策的统一整体同时又把战争主观指导,即主体的决策、指挥、组织、运筹等军事理素质(所谓的“将能”、“将才”)作为一项基本因素,并由此而引出争取战争胜利的一系列战法。

关于计谋(战略)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中内容最丰富方面,它所揭示的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原则,是至今仍必须遵守的。许多名言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管理格言,诸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先计后战”,“远交近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以众击寡”,“兵贵胜、不贵久”,“兵贵神速”;“兵贵其和,和则一心”,“三军一人,胜”,“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密察敌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等等。这些著名的兵家管理格言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与现代科学理的理论,不仅基本精神一致在语言上也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道家

在中国,儒道经常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儒家主张“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条件允许便积极奋斗,遇到阻力,便拐个弯走,退居山林。所以,道家的“避世”、“无为”,恰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柔韧一面,可以说对儒家思想是个补充。

道家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和普遍法则,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贵柔守雌、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

古代道家的政治思想比儒家还要庞杂。老子的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庄子逃避政治,并且是无君论的宗师;杨朱是“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黄老道家在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同时,又杂糅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如法家的权术;魏晋时期的阮籍和嵇康实践了政治上的个人不服从主义,此后,道家对政治的看法转化为道教的政治思想,我对此不熟悉,故略之。

西方政治学中有这样的观点:“政府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老子的无为而治与此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老子的“我无为而民自化”也与哈耶克的“自发秩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老子的无为是对专制政府的告诫,而西方的那些思想都是从自由民主的理念而来。老子的“小国寡民”说的是古代社会自然村落的状态,不过却和现代社会的自治理想有许多相似之处。

庄子逃避政治的思想使人们认为整个道家都是主张逃避主义的。事实上,庄子对社会政治的批判精神是无与伦比的,他可以说是古代无君论的宗师。这种思想中经阮籍、鲍敬言、《无能子》、邓牧等,成了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宝贵资源。

杨朱被人们看成了一毛不拨自私自利的典型,但他们的自私是建立在不损害别人利益之上的自私,这对中国的集体本位思想是大胆的反叛。颇有点现代“经济人”的形象,如果他们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那就是先秦版的“帕累托最优”。

人们对道家还有一个误解,那就是权谋的代表,其实权谋虽然和道家思想有关,一开始却是法家的专利。后来黄老道家将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所谓的人主南面之术。不过黄老道家将无为而治的思想发扬光大,主张清静自定,汉唐盛世以及宋代的繁荣都与黄老道家有密切的关系。魏晋时期,阮籍和嵇康实践了政治上的个人不服从主义,这与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美国马丁路德非暴力群众直接行动运动有显著的区别;至于魏晋玄学不过是统治者横征暴敛得过且过的遮羞布,留下了空谈误国的说法。

墨家

儒家讲以德治国,崇尚模范作用;墨家走极权主义治国道路,崇尚服从上级(尚同)。(“上之所是皆是,上之所非皆非”,这话大家恐怕很熟悉,就是来自墨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墨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也有人考证说墨子大约出生在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左右,卒于周威烈王六年(公元前420年)左右。

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国的大夫。《吕氏春秋·当染》则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文章相传他原为宋国人,但后来长期居住在鲁国。墨子可能属于当时的“士”阶层,但他本人曾经当过制造器具的工匠,具有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历史上最著名的巧匠鲁班还要高明,曾经在楚惠王面前与鲁班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结果斗败了鲁班。

相传墨子初学于儒术,但由于不满儒术所提倡的繁琐的“礼”,学习大禹刻苦简朴的精神,因而自立新说,创建了墨家学派。墨子的学说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学派是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派。

墨子的门徒很多,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他们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性团体,纪律要求非常严格。这些人能够吃苦耐劳,勤于进行实验,作战十分勇敢,平时从事生产劳动。墨子及其门人为人们做好事,即使是牺牲了个人性命也在所不惜。因此《淮南子》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而且他们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过着极其简朴和艰苦的生活。

墨子的一生都是在为扶危济困的正义事业而奔忙,班固《答宾戏》中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就是说墨子像孔子一样为天下事而终日奔劳,连将席子坐暖和将炉灶的烟囱染黑的功夫都没有。他“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相传他曾阻止强大的楚国进攻弱小的宋国,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后来鲁阳文君要攻打郑国,墨子知道后又前去说之以理,说服鲁阳文君停止攻郑。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多次访问楚国,献书楚惠王。但后来他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吾言,用我道(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

墨家学派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广大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墨子的学说,如“天志、明思”等仍脱离不了殷周的传统思想,但赋以了“非命、兼爱”的内容,以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墨子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他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献身精神。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他意识到了劳动人类生活的基础,提出强调重视生产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改善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并且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对于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墨子有较深的研究,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并且提出了“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上一篇:中国畜牧行业研究报告下一篇: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案《看谁听得清》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