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章电压教学案

2024-06-05

13章电压教学案(通用7篇)

篇1:13章电压教学案

第三节 内燃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2、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能表述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从老师的实验得到什么启示,猜想可能是由于水烧开后,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在试管内膨胀对,从而将塞子冲起,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从而导入新课? 【自主预习案】

1、热机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机械。

2、热机的种类有、、、等。其中 是最常见的热机。

3、燃料在 燃烧的热机叫内燃机。

4、内燃机的种类有 机和 机。

5、理解两个名词概念。

(1)什么叫一个冲程;(2)什么叫一个工作循环。

6、内燃机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2)、通过汽油机模型,结合自学,小组相互协作探讨认识汽油机 ①构造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知道名称的同时,要能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观看汽油机的模型,结合书本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向 运动,门打开,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的混合物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 冲程,叫 冲程。活塞运动到汽缸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 运动。这时 门和 门都关闭,被强行压缩,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叫 冲程。该冲程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该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由上向 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叫。该冲程结束,活塞继续 向 运动,1 关闭,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叫。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课堂探究案】

活动1:实验观察并思考酒精灯对试管中水加热时,水的内能变化。

(1)看到什么现象?(2)木塞被顶开,是谁对它做了功?(3)水蒸气既然能够对木塞做功,说明水蒸气具有能,它具有的是什么能?(4)在加热过程中水蒸气内能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5)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活动2:.汽油机原理

(1)汽油机是利用 作燃料来工作的。

(2)工作过程: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有______个冲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冲程

第一冲程: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什么?汽缸中活塞由哪端向哪端运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打开和关闭情况?

第二冲程: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的过程中,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压缩冲程末产生什么结果?

汽油机是利用什么方式点火的? 第三冲程:做功冲程为什么能做功?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第四冲程:排气冲程有什么作用?

小结:一个工作循环有 个冲程,飞轮转动 周,对外做功 次,活塞往复 次,其他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当堂训练案】

①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排气,吸气,压缩,_______这四个冲程组成的,其中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_________冲程。

②汽油机吸入气缸的物质是:()A.汽油 B.空气 C.汽油与空气混合物 D.柴油

③克服摩擦力做功,或压缩气体做功而使物体的内能增加,这时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减少,这时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④判断下列属于排气冲程的是()

二、选择题 1.汽油机在某个冲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此冲程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2.在图所示的内燃机工作的一个循环中,其四个冲程的顺序应当是()

篇2:13章电压教学案

§7.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和发展

§7.1.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原因

(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2)统一票据清算的需要。(3)建立最后贷款人的需要。(4)金融监管的需要。(5)政府融资的需要。

§7.1.2.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中央银行的形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一般的商业银行演变而成;另一种则是由政府直接创设。

§7.1.3 发展阶段:

(1)普遍推行时期:一战——二战

(2)强化时期:20世纪中期至今 §7.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单独设立,又分为一元式和二元式。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没有专门执行央行职能的银行。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两个以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共同拥有一个央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央行,由政府授权一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央行职能。

§7.3 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1、含义:央行与政府的关系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不能完全脱离政府,独立性是相对的。

2、表现:

(1)法律方面

(2)央行领导人人事权

(3)与财政部关系:短期贷款,为其筹资创造条件。

(4)利润:不以营利为目的

(5)资本所有权:国家;公私合有;私有

3、模式:独立性较强模式、独立性较弱模式

§7.4 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一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包括印刷、铸造或销毁票币,适时适度发行货币。

2、政府的银行:包括代理国库,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为政府融通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充当政府金融政策机构,管理金融机构。

3、银行的银行:集中和保管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7.5 中央银行的业务 §7.5.1 负债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

(1)定义:货币从央行通过商业银行流到社会的过程。

(2)发行制度:外汇准备制度、比例发行准备制度、最高发行额限制度、有价证券保证制度,以垄断、信用保证、有弹性为原则。(3)发行过程:央行发行基金保管库——商业银行基层行业务库——市场货币存量

2、存款业务:

(1)来源:政府,金融机构

(2)业务: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

3、资本业务:自有资本来源可为政府、混合持股、银行持股 §7.5.2 资产业务:

1、贷款和贴现:再贴现、政府短期贷款

2、证券买卖业务:公开市场操作

3、金银、外汇储备业务:

§7.5.3 中间业务:集中票据交换,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第8章 货币供给

§8.1 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

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2、货币供给量:在企业、个人以及各金融机构中的货币总存量。§8.2 央行和基础货币

1、二级银行体制:

(1)整个银行系统为央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欠。

(2)信用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

2、基础货币:包括公众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8.3 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

1、商业银行存款的来源: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2、商业行的存款创造:

(1)前提条件: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采用转账结算方式。

(2)存款创造过程:举例说明

(3)存款派生倍数的修正指标:现金漏损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8.4 货币供给模型

1、模型:M=KB M=[(C+D)/(C+R)]B M—货币供给 B—基础货币 K—倍数 C—现金 D—存款货币 R—准备金

2、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由D=R(1/r+α+β)可知: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8.5 货币供给外生性和内生性

1、外生性分析:货币供给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决定,而完全由货币当局决定。

2、内生性分析: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货币当局无法控制的,起决定作用的经济体系涔部的多种因素。

第9章 货币需求

§9.1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1、货币需求: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

2、货币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需要的货币数量的总和。(包括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9.2 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

(1)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 M—货币需求量;V—货币流通速度;P—单位商品价格;T—商品交易总量

假定:1)V由支付制度、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等因素决定,短期稳定,视为常量; 2)充分就业时,交易量T变动极小,视为常量。结论:1)货币需求量M变动,价格P同比例同方向变动。

2)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交易,进一步论证了货币只是交换是媒介。2)剑桥方程式:M=KY M—货币需求量;K—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Y—名义国民收入 特点:1)剑桥方程式更注重货币的贮藏职能。2)分析了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总需求L=L1+L2=L1(Y)+L2(i)

特点:1)是古典剑桥学派理论的扩展,在分析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时更加精细。2)交易性和谨慎性货币需求与收入呈正相关,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

4、费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M/P=f(y;w;rm,rb,re;Ldp/pdt;u)y-人力财富占总财富比率;w-非人力财富占财富比率;rb-货币预期名义收益率; rb-债券预期名义收益率;re-股票预期名义收益率;ldp/pdt-预期物价变动率;u-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特点:1)将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分为三种:恒久收入(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货币和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财富持有者偏好。

2)将人力财富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变量。

第10章 通货膨胀

§10.1 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一段较长期,社会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以不同形式表现的持续上涨的一种货币现象。

§10.2 通货膨胀的度量

1、消费物价指数:P=ΣP1iXi/ΣP0iXi

P—计算期物价数;P1i—计算期第i种商品价格;Xi—计算期第i种商品权数; P0i—基期第i种商品价格

特点:1)消费品价格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基本反映了公众的主观感受。2)资料较易收集,可实现实时监测。

2)居民消费品只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一部分,难以全面反映物价情况。

2、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特点:1)反映综合物介水平变动情况。2)国际间具有可比性。

3)资料不易收集,难以实时监测。

4)与居民消费品价格变动偏差较大,不能反映公众对物价的感受。

3、生产物价指数和批发物价指数:编制方法与消费价格指数相似。§10.3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程度可大体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10.4 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以凯恩斯的过度需求论为代表,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构成,任何一部分增加都会引起总需求增加;假定充分就业状态下,总需求受非价格因素影响而上升引入价格上升。

2、成本推动:由于生产成本(工资、利润)上升引起价格上升。

3、供求混合推动:在现实经济中很难区分是由需求还是由成本推动引起的,往往是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结构型: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价格上升。

§10.5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促进论: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增长。

3、中性论:通过通货膨胀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可相互抵消,政府不需要过多干预,主张市场自动调节。

§10.6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1、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

1)货币政策: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公开市场减少基础货币投放;提高利率。

2)财政政策:消减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供给政策:加大技术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

3、紧缩的收入价格政策:工资、价格管制。

第11章 通货紧缩

§11.1 通货紧缩的定义

普遍的持续的物价下降的货币现象。§11.2 通货紧缩的度量

与通货膨胀度量方法相同。

§11.3 通货紧缩的成因

1、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国内消费抑制、国外需求不足等)导致供给过剩而引起价格下降。

2、供给过剩:由于技术创新,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绝对量过剩。

§11.4 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价格下降会使生产者利润下降,生产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导致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经济低迷。

§11.5 通货紧缩的治理

1、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息;减税,增加财政支出。

2、产业结构调整:控制生产过剩部门生产,发展新兴行业,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12章 货币政策

§12.1 货币政策的定义

央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和信贷,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的总称。

§12.2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物价稳定:在经济运行中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有工作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能较容易找到适当工作的经济状态。

4、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对他国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的状态。§12.3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1、效果指标:在货币政策实施的后期为央行提供进一步的反馈信息,衡量货币政策达到最终目标的效果。包括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2、操作目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为央行提供直接和连续的反馈信息,借对衡量货币政策的初步影响。包括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12.4 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

2、选择性工具:运用信用控制工具(差别利率、证券保证金率等)、道义劝导 §12.5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凯恩斯学派的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i↘→I↗→Y↗→P↗

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中的决定性因素。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R↗→M↗→A↗C(I)↗→P↗→Y↗

§12.6 货币政策时滞

1、定义: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实施到实现其全部效应的时间过程。

2、内部时滞: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包括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

3、外部时滞:货币当局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到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包括传导时滞、决策时滞和作用时滞。§12.7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包括一松一紧、同松或同紧、稳健等形式

第13章 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危机

§13.1 国际中长期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

1、国际中长期资本流动的形式

(1)中长期国际银行贷款(生产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

(2)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中长期债券

(3)股票持有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证券投资活动

2、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1)利用资金提前消费,收入未能预期增长。

(2)生产性贷款采用浮动利率,利率增长;实际收益率<预期收益率。

3、国际债务危机的特点

(1)中长期银行贷款增长快,规模大。

(2)贷款利率增长。

(3)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

4、债务危机解决方案

(1)紧急援助计划。

(2)贝克计划(债务资本化、债权交换、债务回购)

(3)布雷迪计划(减免计划、再贷款)§13.2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

1、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类型:(1)套利性资本流动

(2)避险性资本流动

(3)投机性资本流动

2、货币危机的定义和发生原因

(1)定义: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一般认为15%-20%),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

(2)原因:1)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2)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冲击。

3、货币危机的传播:

易在以下三类国家传播:与货币危机发生国有较密切的贸易联系;与货币危机发生国有着相似的经济结构式和发展模式并存在潜在的经济问题;过分依赖于国外资金的国家

4、货币危机的影响

(1)加强市场管制,减缓市场化进程。

篇3:第1章复习与小结(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

2.进一步掌握各个知识点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弄清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的含义,学会逻辑联结词的用法,会用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描述数学命题,会写出有关命题的否定.

教学难点:

充要条件和命题的否定.

教学方法:

问题链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借助图表复习以下知识点:1.四种命题;2.充要条件;3.逻辑联结词;4.量词;5.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二、数学运用

例1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同时指出它们的真假.

(1)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

(2)当x=-1时,x2-x-2=0.

例2 设α,β,γ为平面,m,n,l为直线,则对于下列条件:

① α⊥β,α∩β=l,m ⊥l;

② α∩ γ=m,α⊥β,γ ⊥β;

③ α⊥ γ,γ ⊥β,m ⊥ α;

④ n⊥ α,n⊥ β,m ⊥ α.

其中为m ⊥ β的充分条件的是(将你认为正确的所有序号都填上).

例3 数列{an}的前n项和Sn=pn+q,(p,q为非零实数,nN*),求数列{an}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

例4 下列各组命题中,满足“p或q”为真,“p且q”为假,“非p”为真的是.

(1)p:在∆ABC中,若cosA=cosB,则A=B,q:y=sinx在第一象限为增函数;

(2)p:a2+b2≥2ab,q:︱x︱>x的解集为{x︱x<0};

(3)p:圆(x-1)2+(y-2)2=1的面积被直线x=1平分,q:y=sinπx的图像关于x=1对称.

例5 如果二次函数f(x)=4x2-2(p-2)x-2p2-p+1区间[-1,1]上存在一个x的值,使f(x)>0,求p的取值范围.

三、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篇4:中考物理一轮教学案(第01章)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学案

班级:姓名: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

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而发生,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以的形式传播,而且是一种波,它具有。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音在金属中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它在空气中的要。

4.声音的三个特征:

响度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音调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

【物理课件网】欢迎您!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音色不同,声波的也不同。

5.令人厌烦的噪声

(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是指通常是指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的。

噪声是指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的。

(2)噪声的来源和分类:阅读课本P16页回答问题。(3)噪声的级别和危害:人们用(符号)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4)噪声的控制

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

;出说明是哪一种。6.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阅读图并回答问题

把频率范围在Hz至Hz

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2)超声波的应用

利用超声波的、等特点制成。

成像。超声波测定器超声波器

超声波器利用超声波的特点粉碎结石

(3)次声波及其危害

次声波的特点是,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强大的次声波还会对等造成破坏。

【例题分析】

1.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2.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节奏不同

3.声音以形式传播,声音靠来传播,而且声音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填“相同”或“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填“能”或“不能”)传声。

4.用刻度尺设计实验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5.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4)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7.某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

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靠在它上面的泡沫小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在月球上重做此实验,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

图1-

18.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中减弱;第三种是在处减弱噪声。

9.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l)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10.打靶时,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340m,从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打靶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若空气阻力不计,求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

【反馈练习】

1.小华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D.声具有能量

2.小明在观看学校管乐队排练时,听到钢琴和胡琴都发出C调的“1”,小明能区分开是钢琴还是胡琴的声音,这是依据()

A.它们的声音的高低不同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D.它们的音色不同

3.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B.在家里,几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

C.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 D.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4.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音调太低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5.在物理学里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量,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相应的物理量: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6.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不同B .音调不同C .音色不同D .回声大小不同

8.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10.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_______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11.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12.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13.右图中小明同学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

A.音色与用力大小的关系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用力大小的关系D.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14.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约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2)_____________。

15.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之一,人们用_______来划分噪声的等级。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形容声音的________大。

16.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时的响度明显大,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造成的。

17.《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单位在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的15只珍稀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关于珍稀红嘴相思鸟为何会集体自杀,请提出你的猜想。

 拓展与延伸

18.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情况有什么关系,某同学找来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往玻璃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并做了仔细的探究,如右图所示。

步骤1:当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听到四个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

有高有低。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瓶子。

步骤2:当他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瓶时,听到四个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也有高有低,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再排列瓶子。

19.北宋时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其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

20.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活动1:如图1-5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图1-5 图1-6

活动2:如图1-6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

(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得快慢有什么关系。

(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

篇5:13章电压教学案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5)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

(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7)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8)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9)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10)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11)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1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13)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14)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4)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6)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7)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8)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9)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10)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难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自制弹簧测力计;

(2)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9课时。

第一节 重力1课时

第二节 弹力1课时

第三节 摩擦力1课时

第四节 杠杆1课时

第五节 物体的惯性1课时

复习和总结4课时

篇6:13章电压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句。

2、了解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外貌、心理描写,并理解这些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2、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难点:

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

(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创作,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36年病逝于上海。

三、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阴晦(huì)

猹(chá)五行(xínɡ)

弶(jiànɡ)脚踝(huái)潮汛(xùn)

髀(bì)愕(â)然 嗤(chī)笑

瑟(sâ)索

黛(dài)

恣(zì)睢(suī)

2、回顾小说的有关常识。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③小说的情节发展有哪几部分?

④小说的环境指描写包括什么环境?有什么作用?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明确:小说按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我追求新生活的执著信念。

五、合作探究:

1、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本文写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和“我”;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品味文中的这些描写,归纳文中闰土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此句子)找出描写闰土的语句,填表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 动作:

雪地捕鸟、月夜刺猹——聪明勇敢,动作敏捷 迟钝、麻木 语言:

脱口而出、滔滔不绝(4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

——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对“我”的态度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的态度

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上

六、精读品析:

1、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 合作讨论并归纳: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 中年闰土:变成了满脸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封建统治的压迫,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分析人物形象——杨二嫂 过渡:故乡中作为好朋友的农民闰土景况是这样的凄凉,那作为小资产者的邻居杨二嫂的情景又是怎样呢?

1、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段,看看这个人物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让我悲哀。20年前、后的杨二嫂:39~52自然段 20年前 20年后 肖像

年轻美丽: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那么高,嘴唇没有那么薄 “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言(对我的态度)

贵人眼高、迅哥儿,你阔了、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行动 终日坐着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竟跑得这样快。对生活的态度

虽靠姿色招徕顾客,但仍是本分生活

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

3、品味文中的这些描写,归纳杨二嫂的性格特征。杨二嫂:外貌的变化(说明经济状况的衰落)、能说会道、泼辣、尖刻、自私、爱贪小便宜的城市小市民

4、对杨二嫂这个人物,我们应怎样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活所迫)?在文中杨二嫂起什么作用?(“豆腐西施”是本小说中又一个典型而出彩的人物形象,这个过程,既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当然,都需要说明理由。教师也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学生一起讨论。希望最后能达成共识:她同样是时代的牺牲品,不但要看到她可笑、可气、可恨的一面,也要能发现她可悲、可怜的一面。)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5、闰土要的、杨二嫂连偷带拿的,是些什么样的东西?说明了当时农民生活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明确:长桌、椅子、香炉烛台、抬秤,手套、狗气杀、破烂木器、碗碟„„

⑴人们的生活困苦,缺少基本的生活用品。⑵一副香炉和烛台──封建思想的侵蚀,变得麻木。

6、朗读课文最后三段——“离开故乡”,思考:(1)、理解“新生活”的含义。

明确:是我们未经生活过的,不同于“我”的辛苦展转、闰土的辛苦麻木、杨二嫂辛苦恣睢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消除封建剥削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对这句话应怎样正确理解?

明确:这句话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远。因为任何作家都受世界观的制限。当时共产党还没成立,鲁迅并没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路”,因而“我”对路的憧憬不免朦胧。(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比喻确切、含义深刻。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只有希望而不去实践,等于没有希望。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作者以路作比,形象地说明新生活要从斗争中获得。这表现了作者踏平路上荆棘,争取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一名言体现了十分重视实践意义的深刻哲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人们为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勇往直前,英勇奋斗。(4)、“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文末的景物描写是不是表现“我”对故乡的过去的留恋? 明确:此处的景物描写象征着“我”所向往的理想的美好生活。(5)、作者是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来描绘20年前的故乡的美丽和未来故乡的美丽的。但不同的是,以前的画面中有一个小英雄,而后来的描写中却没有了,如果再给这幅未来美丽的故乡图画画上人物的话,要画上谁合适呢?根据小说想像一下。

明确:宏儿、水生,因为鲁迅有寄希望于下一代的想法,他认为宏儿和水生应该过一种新的生活,所以对新生活展望的画面上要画上这两个人物。(6)、小结:“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7、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拓展延伸:

描画“故乡”,以景传情。根据文章的描述以及你对文中各人物的理解,请描画一下鲁 迅笔下的“故乡”,注意色调的选用。【板书设计】

对比

二十多年前

二十多年后

闰土: 小英雄

木偶人

杨二嫂 豆腐西施

圆规 【教学反思】

中学生普遍认为鲁迅的作品语言艰涩,主题深奥,实在难以理解。而《故乡》一文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从人物塑造到环境描写,从历史意义到现实价值等,可讲可学可探究的内容太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在能接受理解的范围内探究,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在对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时,我没有分析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写人,而是分析其变化,在人物变化中,分析其语言,在语言描写中,分析省略号这个标点的运用,省略号运用中只分析中年闰土见到我是说的最短的一句和最长的一句。这样处理文本,就引导学生对绪的内容,艰涩难懂的语言轻松地理解和把握了。【反馈检测】

阅读《故乡》最后三段:

1、第一段中三个“辛苦”的含义各不相同分别是:① ________;②________;③ ________。

2、第一段中“我们”是指________,“他们”是指_______,“别人”是指________。

3、第一段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的意思是:________。

4、第一段中“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中“一气”的意思是________。

5、文中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篇7:13章电压教学案

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课本图1。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q沿直线从A到B(2)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3)q沿任意曲线线A到B

结果都一样即:W=qELAM =qELABcos

【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 2.电势能

(1)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写成式子为:WABEPAEPB

注意:

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电场力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

③.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 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④.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具有的电势能EP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的。即EP=W ⑤.求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⑥电势能零点的规定

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

关于电势能零点的规定:P19(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所以: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如上式若取B为电势能零点,则A点的电势能为:

EPAWABqELAB

3.电势---表征电场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度

通过研究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得出。参阅P20图1。4--3(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表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2)公式:Epq(与试探电荷无关)

(3)单位:伏特(V)

(4)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势顺线降低。(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用心

爱心

专心

(5)零电势位置的规定: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4.等势面

⑴.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⑵.等势面的性质:

①.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所以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电场线跟等势面一定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③.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 ④.等势面不相交,不相切

⑶.等势面的用途:由等势面描绘电场线。

⑷.几种电场的电场线及等势面 注意:①等量同种电荷连线和中线上

连线上:中点电势最小

中线上: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渐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②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

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减小。中线上:各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

第五节、电势差(1课时)

重点:理解掌握电势差的概念、定义式。

难点: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通过对重力场中的高度、高度差和电场中的电势、电势的差值进行类比,并结合P18图1、4-1分析得出:

1、电势差

(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也叫电压。用UAB表示。

(2)公式:UABAB 或

UBABA ① 所以有:UAB=-UBA ②

注意:电势差也是标量,可正,可负。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电荷Q在电场中从A移动到B时,静电力做的功WAB等于电荷在A、B两点的电势能之差。推导:WABEPAEPBqAqBqABqUAB

所以有:

WABqUAB 或 UABWAB③ q

即: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力做的功与试探电荷Q的比值。注意: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与AB位置有关

第六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课时)重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难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ABEd

即: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的乖积 ◎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P26问题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也可以写做:EUAB d用心

爱心

专心

它的意义为: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两点间的电势差与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的比值。

◎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P27问题 注意:

(1)上式的适用条件:匀强电场;

(2)d为匀强电场中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等势面间的距离)。(3)电场强度与电势无直接关系

①.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不为零取决于电势零点。如: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电势相等,是一个等势体,若不选它为电势零点,导体上电势就不为零。若选它为电势零点,则导体电势就为零。(结合说一说)

②.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如: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定为电势零点,但该点电场强度不为零,无穷远处场强和电势都可认为是零。

③.电场强度相等的地方电势不一定相等,如在匀强电场中场强相等,但各点电势不等。而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处处相等,电势也相等。

④.电势相等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相等。如在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电场中,两电荷连线的中垂面是一个等势面,但场强不相等。而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处处相等,电势也相

第七节、电容器与电容(1课时)重点: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难点:电容器的电容的计算与应用

(1)构造: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2)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提问: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什么?待学生讨论后总结如下: 【板书】充电——带电量Q增加,板间电压U增加,板间场强E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带电量Q减少,板间电压U减少,板间场强E减少,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2、电容

与水容器类比后得出。说明:对于给定电容器,相当于给定柱形水比于横截面积)不变。这是量度式,不是关系式。在C一定情况下,比于U。

容器,C(类Q=CU,Q正(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Q(2)公式:C

U

用心

爱心

专心

(3)单位:法拉(F)还有微法(F)和皮法(pF)

1F=10-6F=10-12pF(4)电容的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由导体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的,与电容器是不是带电无关.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说明: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来测量电势差.把它的金属球与一个导体相连,把它的金属外壳与另一个导体相连,从指针的偏转角度可以量出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势差U.①. 保持Q和d不变,S越小,静电计的偏转角度越大, U越大,电容C越小; ②. 保持Q和S不变,d越大,偏转角度越小,C越小.③. 保持Q、d、S都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板,静电计的偏转角度并且减小,电势差U越小电容C增大.(2)结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真空 CSS

介质 Cr 4kd4kd 第八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课时)重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规律

难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力学及本章前面相关知识

要点:动能定理、平抛运动规律、牛顿定律、场强等。

(二)新课教学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平衡、加速和减速)

⑴.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合力为零时,即∑F=0时,粒子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处于静止状态,该粒子带正电还是负电?

⑵.若∑F≠0(只受电场力)且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带电粒或减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打入正电荷(右图),将做匀加速设电荷所带的电量为q,板间场强为E 电势差为U,板距为d, 电荷到达另一极板v,则

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qUqEL 粒子到达另一极板的动能为:Ek1 2mv22由动能定理有:qU1(或qEL1 对恒力)2mv2mv2静止状态或

子将做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若初速为v0,则上列各式又应怎么样?让学生讨论并列出。

◎若打入的是负电荷(初速为v0),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情况可能如何,请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不计重力,且初速度v0⊥E,则带电粒子将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用心

爱心

专心

复习:物体在只受重力的作用下,被水平抛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做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为这两种运动的合运动。详细分析讲解例题2。

解:粒子v0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沿电场方向匀速运动所以有:Lv0t

2电子射出电场时,在垂直于电场方向偏移的距离为: y

1② at2粒子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加速度:aFeEeU

③ mmmd1eUL由①②③得:y2mdv0

④ 2代入数据得:y0.36m 即电子射出时沿垂直于板面方向偏离0.36m 电子射出电场时沿电场方向的速度不变仍为v0,而垂直于电速度:

场方向的eUL

⑤ mdv0veUL故电子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为:tan ⑥ 2v0mdv0代入数据得:=6.8°

vat【讨论】:若这里的粒子不是电子,而是一般的带电粒子,则需考虑重力,上列各式又需怎样列?指导学生列出。

3.示波管的原理

(1)示波器:用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的电子仪器。其核心部分是示波管

(2)示波管的构造: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

(3)原理:利用了电子的惯性小、荧光物质的荧光特性和人的视觉暂留等,灵敏、直观地显示出电信号随间变化的图线。

(三)小结:

1、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两条主要线索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一个综合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质点动力学相同,它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原理等力学规律.研究时,主要可以按以下两条线索展开.

(1)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用牛顿第二定律找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粒子的速度、位移等.这条线索通常适用于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的情况.

(2)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定理

根据电场力对带电粒子所做的功,引起带电粒子的能量发生变化,利用动能定理或从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经历的位移等.这条线索同样也适用于不均匀的电场.

2、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两类重要的思维技巧(1)类比与等效

电场力和重力都是恒力,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与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类比.(2)整体法(全过程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成对出现的,把电荷系统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不必考虑其间的相互作用.

用心

爱心

上一篇: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试卷下一篇:优秀的英语简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