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坪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2024-05-01

兴坪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精选10篇)

篇1:兴坪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岚皋县横溪乡兴坪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1、项目名称:岚皋县横溪乡兴坪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2、承办单位情况:该项目承办单位为横溪乡人民政府。横溪乡位于岚皋县西南部,东与四季乡接壤,南与重庆市城口县北屏乡毗邻,西与石门镇红光相连,北与石门镇压小沟为界,距离县城40公里。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406米,最低海拔760米。全乡辖6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823户3106人,拥有耕地15567亩。横溪乡交通便利,千层河景区道路穿境而过,全乡100%的村通公路,100%的村通水泥路,实现村村通电,程控电话、移动网络全面开通。2010年全乡生产总值28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34元。粮食产量78吨,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改革开放以来,在乡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横溪乡人民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日异月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项目建设地点:横溪乡兴坪村

4、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集中式垃圾回收站10个和垃圾填埋场1个(2000平方米);在集镇及新村铺设排污管道1500米,新修一座污水处理池;改厕改圈100户;工程造林200亩;新修饮水工程一处。

5、建设年限:工程计划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

6、概算投资:经初步概算,实施该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共需资金197万元,具体项目投资如下:改厕改圈100户50万元;新建垃圾池10个50万元;新建垃圾处理厂30万元;铺设排污管道1500米、新建污水处理池一座需投资30万元;新建集镇及新村供水工程25万元,工程造林200亩12万元。

7、效益分析:通过兴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通过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及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使兴坪村的农业产业得到有效调整,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综合效益充分突出;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更加宽裕,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兴坪村地理位臵

1、地理位臵:横溪乡兴坪村位于横溪乡集镇驻地,东临四季乡,南接本乡油坊村,西靠官员镇,北连本乡天福村。距县城41公里。千层河景区公路穿境而过。

2、社会发展状况:全村版图面积22.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53户,618人。现有耕地面积1904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850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由于兴坪村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综合素质偏低,加之缺乏足够的技术、项目、资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由于干旱、水涝、风灾、冰雹、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频发,道路河堤、引水渠道、农作物等多类基础设施多次被毁,要实现完全恢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全村仅耕地1904亩,人均3亩,但土地贫瘠,加之随着近年来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时有发生,大部分土地被荒芜,无法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全村68户存在饮水安全隐患,85户饮水难以达标,全村有60余户人行路不畅,直接影响其发展。落后的基础设施,造成农民生计困难。

2、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由于受资金技术和综合环境的限制,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狭窄。生产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产出效率低。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新村尚未全面形成,配套设施难以跟上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功能不全。道路、街道、绿化、水利设施需建设的地方较多,文化设施投入不足,医疗服务还不能满足村民需要。

4、农民生活困难较多。全村有劳动力325人,外出打工198人;现有低收入户92户371人,占全村总人数的60%以上;需要改造和改建的土木结构危房52多户,居住在偏辟“三不通”地点需扶贫搬迁户40余户。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为农业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想办事却无钱办事,想发展却力不从心。

5、环境整治任务较重。生活垃圾、污水排放污染严重。兴

坪村日产生活垃圾3.2吨,年产生1168吨,垃圾中有机物质居多,其中约900余吨无序堆放,直接倾倒堆放在河流中,主要靠洪水清运,带入千层河。年产生各类污水约5000余吨。这些污水均未作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千层河中。

三、建设规模及内容

兴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改厕改圈、人饮工程、村庄环境整治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集中式垃圾回收站10个和垃圾填埋场1个(2000平方米),对群众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在集镇及新村铺设排污管道1500米,新修一座污水处理池。

(二)是大力推进改厕改圈,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该村100户的改厕改圈工作。

(三)是通过实施工程造林与人饮工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水源保护,提高饮用水安全,计划用两年时间在该村进行工程造林200亩;计划一年内在集镇及新村铺设网管4000米,新修过滤池、蓄水池一座,彻底解决该村集镇及新村用水问题。

(四)是结合小康示范村建设,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卫生村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环保意识。力争通过整治,达到公共环保设施基本健全、农村厕圈条件充分改善、群众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农村卫生脏、乱、差现象彻底消除,农村环境状况全面提高的目标。

四、整治方案及措施:

(一)整治方案 1.生活垃圾设施建设。

鉴于兴坪村距县城较远,乡集镇亦尚未建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因此,需在全村投资建设垃圾收纳池10处,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处2000平方米,购臵垃圾清运车一辆,以完善该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及农家乐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

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分散农户实施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和净化沼气池建设为核心的“三改一建”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利用净化沼气池或小型人工湿地+砂滤池工艺处理生活污水,集镇及新村铺设排污管道1500米,新建一处污水处理池进行集中处理。

3、在小河建拦水坝一座、蓄水池、过滤池各一口,铺设管道4000米,确保集镇及新村群众能吃上安全纯净的自来水,经化验,小河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内容包括:水源地防护设施建设、标志设臵,在小河上游实施工程造林200亩。

(二)实施计划安排

兴坪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分两年实施,主要工程项目如下: 1、2011年:改厕改圈50户、新建集镇及新村供水工程1处、新建垃圾池10个,新建垃圾填埋场1个(2000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1500米、新建污水处理池一座。2、2012年:改厕改圈50户,工程造林200亩。

(三)保障措施。

1、全面组织发动,加快建设速度。按照“以村民为主体,村级组织为主导”的原则,村委会积极对上争取政策和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户补贴和“以奖代补”力度。对参入积极,行动快、标准高,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农户给予奖励。

2、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检查落实。为切实加强对兴坪村综合环境整治的领导,村成立兴坪村综合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组长由村支部书记伍先凡担任,副组长由村主任江光武担任,成员由村两委会成员担任,在县、乡两级督导组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并抽调一定数量的党员、群众代表参与,以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3、全民动手,突出重点。一是从不花钱的工程入手,打好整治“三乱”的歼灭战。重点对农舍周边进行全面清理,铲除杂草,规范杂物堆放,整修、拆除乱建、滥占,影响整体感观的猪栏、厕所及棚子,创建整洁有序的内外部环境。二是从花小钱的工程做起,重点是对两层以上已封顶的楼房全面“穿衣戴帽”,具体标准是指整栋楼房进行内外部墙体粉刷。对在2—3年内不能新建的土木结构的平房也要“粉墙面,压屋脊,购瓦头,铺地平,硬化晒场及道路”。

4、遍地开花,力保整齐化一。从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着

手,要求楼房外墙砖(柒)要统一型号、色调。

5、群策群力,整出成果。村委会将组织相关人员,采取现场观摩、现场评议打分和在门口张贴“卫生、较卫生、不卫生”条幅等办法,强制其落实整治措施和长效机制,每月检查1-2次,并将每次评比情况记入档案,作为年底评选“和谐家庭”档案资料之一。村委会将以此作为最终奖补兑现的依据。

6、整合资金,保障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标,切实落实项目建设与项目管理配套,建设速度与效益发挥配套。积极落实政策扶持,坚持自力更生,巧借帮扶力量,整合相关资源,聚集有效资金,建立专帐管理,强化督导检查,狠抓项目实施,强化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7、健全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乡村两级班子工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乡、村组织将其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对履行职责到位,完成工作出色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依靠群众,群策群力,认真落实各项目标规划,全面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到2012年全村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卫生合格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顶端存放清运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85%,生活污水处理达8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畜禽粪便处理且综合利用达80%,脏乱差的现状将不复存在,村容村貌更加美好。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初步预算,实施该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共需资金197万元。其中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37万元,村民自筹资金60万元。具体项目投资如下:改厕改圈100户50万元;新建垃圾池10个50万元;新建垃圾处理厂30万元;铺设排污管道1500米、新建污水处理池一座需投资30万元;新建集镇及新村供水工程25万元,工程造林200亩12万元。

六、效益分析

通过兴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通过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及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使兴坪村的农业产业得到有效调整,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综合效益充分突出;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更加宽裕,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七、结论

兴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十分明显,使兴坪村农业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

横溪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篇2:兴坪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相对于政府传统项目开发模式及公共融资方式,PPP项目有以下比较优势:

1、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 PPP项目一般由社会私人资本或者联合体融资建设及运营,提供公共服务。共用财政投入很少,较好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这对公共财政短缺的情况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捆绑了建设和经营,并以服务和产出付费,使得私人部门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动性,通过创新、自我施压等避免项目成本超支。在风险管理上的合理分配和良好的合作机制也使得项目失败的概率大大降低,避免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2、保障项目和公共服务质量 评审中标的私人资本或联合体组建项目公司建设项目并提供公共服务。联合体一般是由建设方、融资方、运营方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它比传统开发模式具有更好的内部协调能力。另外,很多PPP项目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建设、管理机构,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3、实现合作双方互利共赢 合理的PPP模式可以平衡公私双方的权责利。在风险分配上遵循“最优承担”原则,即将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承担的一方。同时,全寿命周期特点使得合同具有较大的灵活空间,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既能维护共用部门的利益,也能最大限度满足私人资本的诉求。

PPP项目在第一个项目识别阶段,项目发起时需要提供《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步,尤其对于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项目建议书主要是从项目自身的客观条件方面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般由项目发起人向发改委部门报送,提出立项申请,发改部门审查通过后下达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作为拟建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单位应为国家或地方发改委。

项目建议书大纲

一、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概况

(一)、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名称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规模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必要性

(一)、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现状及预测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必要性

三、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规划

(一)、拟建地点

(二)、建设方案

(三)、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度安排

四、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政策条件

(二)、建设区建设条件

(三)、建设技术条件

五、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

(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六、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

(一)、经济效果

1、财务评价

2、国民经济评价

(二)、社会效益

1、环境影响

2、社会影响

篇3:兴坪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关键词:内河,水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议,探讨

1内河水环境问题

1.1缺水干涸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显。在该种情况下, 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内河都出现了缺水干涸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地区已经无法满足各方面基本的生态用水需求。此外, 当下, 在防洪建设方面, 排水是城市内河采取的主要手段。而内河河道经常会被裁弯取直, 还会对河岸、河床实行硬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 加快了河道中水体流动的速度, 使丰水期的雨水迅速离开城市, 造成大量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进而, 使该地区已有的水资源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1.2防洪排涝、内河污染严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 内河是防洪、排涝的关键通道。就当下不同地区内河的现状来说, 很多内河被河道侵占, 防洪能力不断降低,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排出的污水量日益增加。同时, 在各个地区, 由于大部分老城区并没有对雨水和污水进行适宜的分流处理, 并不具备对应的污水处理能力。造成城市中各方面产生的污水以及雨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流入内河中, 严重污染内河河水。

1.3内河景观单一化

就其景观而言, 城市内河的景观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在城市中, 内河是其重要的景观资源,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在新时代下, 人们对环境、生态品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 景观设计过于人工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对于河道景观来说, 单一化是其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说, 所建设的河道景观缺乏对文化承接、自然魅力的呈现。更为重要的是:河道景观的设计并不能满足人们用水方面的需求。

1.4生态系统被破坏

从某个侧面来说, 内河河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 河道硬化, 河水被严重污染, 缺乏适宜的生态基流。在此基础上, 河道内各种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已不再具有其完整性。

2内河综合治理策略

2.1制定完善的内河综合治理方案

在制定整治规划方案的时候, 要以实用性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基点, 对其相关的可行性方案进行仔细而全面的对比分析。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1) 在制定内河整体规划方案的时候, 需要从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 坚持内河污水治理的相关原则。即以“截污治理为主, 分区治理污水为辅”的原则。 (2) 在制定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影响内河治理的各种因素。比如, 内河排污情况、城市所处的地理条件。在此基础上, 以定量、定性比选方法为纽带, 对内河治理的各个方案予以对比分析。比如, 排水分区方案、城区中心地带污水治理对策。最后, 在对内河综合治理各方面的实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满足各方面要求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方案, 比如, 符合该地区内河污染的现状, 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

2.2合理选择绿化树种

在内河综合治理方面, 绿化树种的选择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 (1) 需要从该地区内河的实际状况出发, 扩大河岸两边的绿地面积。 (2) 在选择绿化树种的时候, 要坚持就近原则, 尽一切可能对河岸两边的树木加以利用, 使这些树木能够展现出更多的价值。 (3) 四季常青类型的树种是河道绿化的最好选择。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不能选用那些价格昂贵又稀缺的植物。这样既可以使绿化树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减少河道治理成本的支出, 也能起到很好的绿化作用, 展现对应的观赏价值。

2.3河岸栏杆、景观方面

总的来说, 内河景观设置一定要与该地区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比如, 气候环境特征、人文生活特点, 充分展现内河景观的实用性。具体来说, 在河岸栏杆方面, 以内河所处的地理位置、防洪中所处的位置为基点, 充分与河道相关方面的管理设施相结合。比如, 可以设置对应的上岸台阶。此外, 对于那些具有防洪功能的栏杆来说, 在具有其稳定性的同时, 也要能够承受对应的侧向拉力。而其它方面的防洪栏杆要具有一定的强度, 能够对行人起到保护的作用。

2.4内河淤泥清理方案

在内河淤泥清理方面, 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彻底清除河道中存在的淤泥, 避免施工过程中内河出现新的污染。 在运输淤泥的时候, 一定要特别注意, 防止出现“洒、掉、漏”现象。 同时, 要对清理出的污泥制定可行的利用对策, 使其变废为宝, 展现应有的价值,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比如, 制作成新型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支出。

很显然, 除了上面这些, 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治理对策。比如, 以该地区内河的地理位置为特征, 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 来改善内河的水质。对于这方面, 需要在内河两岸实行排污全面截留策略, 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能够达到城市内河所规定的污水排放要求。同时, 要对城市的雨水、污水采取分流的办法。具体来说, 在分流的作用下, 使雨水进入到对应的管道中。并采取对应的方法对雨水进行过滤。以内河作为关键性的排水通道, 和对应的外围水体相结合。进而, 在避免雨水被污染的基础上, 也能使内河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3结语

总而言之, 内河水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是非常必要的。在内河综合治理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内河治理、治污有优”、“截污、治污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适宜的治理措施加以治理。

参考文献

[1]樊明华.论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应重视的几个方面[J].福建建材, 2012, 04:85-87.

篇4:烟台大樱桃综合加工项目建议书

关键词:烟台大樱桃 综合加工 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8-0088-02

1 總论

1.1 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烟台大樱桃综合加工项目建设。

(2)申报单位:烟海公司;单位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法人代表:×××。

(3)技术依托单位:××大学。

(4)项目规模:年加工烟台大樱桃产品8900吨。

(5)项目实施地点:烟台市福山区。

(6)项目内容:建立优质烟台大樱桃产业链,建立优质无公害大樱桃生产基地,建立高科技大樱桃深加工综合利用工厂,建立完整宣传销售系统。

(7)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投资1500万元,流动资产500万元。

(8)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经经济效益分析、测算,每年新增烟台大樱桃2000吨,大樱桃产品6900吨,产值1900万元,企业利润100万元,税金4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9.5:0.25(投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

(9)社会效益:①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增加农民收入;②辐射烟台市大樱桃生产;③改善当地环境。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在项目区发展樱桃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加快项目区生态建设的同时,还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福山区优质樱桃品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优越的种植历史。福山区大樱桃现有面积8万亩,占全国栽植面积的40%;产量1600万公斤,占全国的60%。产品销往东南亚、港澳地区和国内各大中城市,供不应求。

(2)优越的项目建设条件。烟台市是中国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年平均气温在12度左右,属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3)雄厚的科技技术支持。烟台大樱桃种植园的规划,防冻、防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优质种苗选择和樱桃深加工工厂设计、生产工艺、包装等由高校负责。

(4)各级政府支持、充足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2 市场分析

2.1 市场现状

2.1.1 市场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樱桃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在环渤海湾优势产区栽培面积逐步扩大的同时,陕西、河南、甘肃等内陆以及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冷凉高地也积极规划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国大樱桃栽培面积约11万hm2产量约35万t。

2.1.2 市场预测

(1)新鲜烟台大樱桃市场预测。从市场潜力来看,全国大部分大城市和绝大部分的中小城市很少见大樱桃,国内这个潜在的大市场也将逐步得到开发,再加上好的品种和质量,大樱桃发展前景就会一片光明。

(2)大樱桃罐头市场预测。目前,我国大樱桃罐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国出口果蔬菜类罐头100万吨以上,其中水果罐头约50%。由于本项目原料优、工艺先进,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在国际市场将供不应求。另据测算,本项目同类产品的国内市场容量在5万吨以上。

(3)大樱桃酒市场预测。樱桃酒从国外樱桃酒的发展来看,市场非常广阔。虽然现在樱桃酒还比较冷门,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大樱桃本身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极高,加工成樱桃酒价值会更高。经预测,到2018年,中国樱桃酒需求规模将超过2000千升,达到2067千升,未来五年增长率维持在10%-15%之间。

(4)大樱桃饮料市场预测。樱桃饮料因成本较高,在我国还没有太多的推广,属于中高档产品。但大樱桃本身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极高,加工成樱桃饮料值会更高,而且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养,对樱桃饮料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所以樱桃饮料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5)大樱桃果脯市场预测。大樱桃本身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极高,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养,大樱桃果脯是一种高附加值水果加工品种和具有防病治病的最佳保健食品及居家旅行食品,大樱桃果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3 建设内容与规模

3.1 建设内容

3.1.1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出发点,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以发展优质烟台大樱桃为主,休闲、观光,旅游、娱乐为辅的原则,发挥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向科技化、一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1.2 建设内容

(1)建立优质无公害大樱桃种植基地。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新建700亩无公害大樱桃树,利用高新生物技术,与高校合作,引进优质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建设防冻防霜设备,每年生产2000吨高质量无公害大樱桃。

(2)建立先进大樱桃综合利用生产线。日生产力31吨,年生产能力8900吨。

①新鲜大樱桃加工车间:生产能力8吨/每日,2000吨/每年。②大樱桃罐头加工车间:生产能力10吨/每日,3000吨/每年。③大樱桃酒加工车间:生产能力5吨/每日,1500吨/每年。④大樱桃果汁加工车间:生产能力5吨/每日,1500吨/每年。⑤大樱桃果脯加工车间:生产能力3吨/每年,900吨/每年。

(3)建立信息化种植销售平台。强化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鼓励并扶持果民建立合作组织或协会、 培植各地市场调研员。加强全市樱桃协会、果农组织、果蔬市场信息交流,培育大型果品批发交易市场,实现樱桃种植销售一体化。

nlc202309031708

3.2 设计方案

3.2.1 产品方案

该项目以本项目自产无公害高质量烟台大樱桃为原料根据国内外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发设计的主要食品产品系列。(1)新鲜大樱桃,2000吨/年;(2)大樱桃罐头,3000噸/年;(3)大樱桃酒,1500吨/年;(4)大樱桃果汁,1500吨/年;(5)大樱桃果脯,900吨/年。

3.2.2 土建工程

(1)原料生产基地。原料生产基地占地面积700亩。

(2)烟台大樱桃综合加工厂。主要建设内容有:总建设面积29000㎡左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15000m2,其他辅助工程建筑面积14000m2。包括办公室3000m2、实验室2000m2、生活用房1000m2、教室1000m2、初步加工车间(含库房,生产车间)3000m2、温室2000m2 ,冷库2000m2。

3.2.3 设备设施

大樱桃综合加工设备如电脑控制器、腌制池、杀菌锅、真空包装机、水果酿酒设备、人工发酵罐等。

3.3 建设进度计划

本项目自2014年6月~2016年1月为建设前期,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为建设期,2016年~2018年为一期工程建设期,一期工程2019年正式投产运行,2019~2020年为二期工程建设期,2020年二期工程正式投产运行,2020年末实现100%达产。

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 投资分析

据初步估算,本项目的投资总额为2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投资1500万,流动资金500万。

4.2 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项目建设投资15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如下:

①业主自筹1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50%;②政府拨款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25%;③申请银行贷款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25%。

5 财务分析

5.1 估算依据

(1)本项目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为主要依据。

(2)本项目成本、效益等指标的测算,按《企业财务通则》有关规定为依据。

(3)本项目税金测算,按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税种、税目、税率计算。

5.2 估算结果

每年新增烟台大樱桃2000吨,大樱桃产品6900吨,产值1900万元,企业利润100万元,税金4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9.5:0.25(投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

6 结语

该项目的建设是烟台市福山区人民的迫切期望,是项目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高新生物技术,与高校合作,引进优质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建设防冻防霜设备,每年生产2000吨高质量无公害大樱桃。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该项目建成后,将作为高产、高效、科技、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增加樱桃种植的科技含量,提高本区乃至全市樱桃种植管理水平。项目建成后,每年增收10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同时,项目建成后,还能为社会直接提供500个劳动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

篇5: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目标, 主要采取了低压输水管道灌溉、喷灌及渠道衬砌等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田间道路设计;农田防护林建设及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扶持农技服务组织和示范农户等措施建设。

二、环境现状分析

1. 气候环境

扎兰屯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4℃, 由于受大兴安岭山地的影响, 降雨较为充沛, 年平均降水量480.3毫米, 主要集中在6~8月份, 年蒸发量达1445.5毫米, 年均日照3121小时, 无霜期平均140天左右。风力资源丰富, 年均风速2.9米/秒, 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6天。无霜期120天。

2. 土壤环境现状

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盟南部。全市土地面积16920.3公顷。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属黑土地带, 东南部多丘陵漫岗, 地势低平, 黑土分布广泛。西北部为棕壤与草甸土相间分布。扎兰屯市非地带性土壤为岩成土壤和水成土壤两类。岩成土壤的粗骨性暗棕壤, 不规则地分布在部分山地顶部或陡坡。水成土壤及半水成土壤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山丘的谷地和川地上, 与地带性土壤交错分布。从土壤养分状况看, 有机质含量高, 氮、磷养分含量较高, 速效养分是氮足、磷少、钾有余。土壤呈中性至弱酸性, 氮、磷比例1:0.05, 严重失调。

3. 水环境现状

据统计资料, 扎兰屯市1997年总供水量11891万立方米, 总用水量8915.8万立方米, 占总供水量的74.98%。其中工业取水633.9万立方米, 占总供水量的5.33%;农业用水量7719.1万立方米, 占总供水量的64.92%;城镇生活用水量562.80万立方米, 占总供水量的4.73%。

扎兰屯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比例为1:1.5:14。从经济效益看, 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为217.8立方米, 重复利用率为26.4%,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污水处理回供量仅占地下水供水量的2.5%, 水资源的再利用率较低。

4. 生态环境特点

据《内蒙古土壤侵蚀监测与数字图开发》资料显示, 全市水蚀面积为16744.13公顷, 其中微度侵蚀12258.12公顷, 轻度侵蚀2937.7公顷, 中度侵蚀1548.29公顷, 风蚀侵蚀27.28公顷, 冻融侵蚀2625公顷, 工程侵蚀2.34公顷。

三、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1. 对水环境影响评价

(1) 对地表水的影响

项目区由喷灌系统和低压管道灌溉系统进行灌溉, 是把灌溉用水由喷灌设备和管道系统输送到田间, 输送过程中不产生地表径流, 因此不会造成对地表水的影响;

(2) 对地下水的影响

灌溉面积和用水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农田排水量的增加, 因此农药、化肥的流失量也会有所增加, 一方面会随雨季洪水进入河道而增加河道水体的污染负荷, 另外一方面还会随农田灌溉水的渗入而增加对地下水的污染。

2. 对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 灌溉面积的增加使该地区春季耕地风蚀现象减弱, 降低了土壤资源的流失, 有利于地表植被的恢复和土壤生产力的提高, 有利于该地区整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2) 项目运行后, 土地使用质量提高, 使用的农药总量降低, 残留期长的农药用量大幅度消减, 取而代之的是高效、低毒、低残留水田农药, 半衰期短, 在土壤中残留量低, 土壤环境将得到改善。

(3) 喷灌系统和管灌系统是把灌溉用水输送到田间, 不必像畦田灌溉那样修筑田埂, 节水灌溉和传统的地面灌溉相比可以节省沟、渠占地, 增加种植面积。

(4) 化肥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化肥的使用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给土壤带来了污染, 增加了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

3. 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 项目工程完成后, 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 提高了绿色覆盖率, 蒸腾作用加强, 空气中湿度加大, 对开发区的小气候起到了一定条件的调节作用。改善了周边生态及人群居住环境。

(2) 建设发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 采取计划用水遏制了用水矛盾, 发展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是缓解用水矛盾、遏制沙化、恢复生态行之有效的措施。

(3) 新增农田防护林, 增加了农作物等绿色植物的覆盖率, 使农田、道路、林网更趋协调, 优化了项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

4. 对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区建成后, 为农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条件, 能更适时适量的满足作物需水, 缓解了农业用水不足的矛盾,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作物粮食产量将得到增加。该工程对科右中旗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巨大作用, 同时, 土地利用结构也更趋于合理, 使区域内的农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工程的建设将带来区域经济的繁荣, 各行各业均面临着高速发展的机遇, 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将带来对生产力需求的扩大, 进而为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 对社会就业起到稳定的保障作用;同时区域环境的改善, 使招商引资外部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 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 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综合评价与结论

1. 主要有利影响

项目区工程是一项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造福工程。项目区实施后,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著的, 项目区的完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发展了灌溉面积, 改善了农业生态结构, 增加农业收入, 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些工程实施后将增大农田灌溉面积, 对节约水资源、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均有优化作用, 并且还能提高作物单产, 发展多种经营, 增加群众收入, 为发展科右中旗工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2. 主要不利影响

根据项目区自然特点分析, 项目区尽可能结合农业措施和科技措施, 对周边水环境和当地土壤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 项目区的建设对周边环境没有不利影响。

篇6:阳朔兴坪抗日小报《黎明报》纪事

这份用湘纸油印的小报大约比现在A3复印纸大些,报头有着当时阳朔县长蒙方侯题写的“黎明报”3个大字,发行人是兴坪乡乡长杨树廉。报上既有国民党中央社的新闻,同时也有中共新华社和苏联塔斯社的消息。

对刊发新华社消息,《黎明报》“转了个弯”,让它以“本报消息”出现。这个做法聪明之处在于利用县太爷附庸风雅喜留墨宝之癖,而使《黎明报》取得一个“合法”的地位,并从县政府得到了一笔活动经费。

办《黎明报》的都是些热血青年。智勇双全的赵桂器(赵志光)既是服务队长又是报纸的负责人,地下党员曾金全是主编,李春茂是编辑,李春华则负责抄收电台新闻、组版和刻钢版,未满16岁的女学生李榕珍搞油印。他们办报的“家底”只有一支旧刻笔,一块缺角的钢板,半筒腊纸,十多刀湘纸和一套“原始”的印刷工具。买不到油墨,李榕珍就用煤油调研细的墨烟自制。唯一贵重的“财产”就两台收音机。

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定的“办报宗旨”却很明确:面向社会各阶层,打击日本侵略者;宣传在敌后打持久游击战争的思想;传播抗战胜利消息,鼓舞士气;批评失败投降思想,揭露日伪的劝降阴谋。

10月3日晚上,大家奋战了一夜,第二天就出了第一张《黎明报》,刊登题为《论抗日自卫》的社论,号召广大群众团结抗日,反对倒退投降,夺取新的胜利。此外还有来自延安、重庆、伦敦、新德里、渥太华、华盛顿等广播电台的新闻,揭露、抨击日伪的谣言与暴行的时评,桂林城防动态和渔村点滴等内容。编排醒目,文笔通俗、精悍、泼辣。

由于这张报纸在这国难当头、兵荒马乱之际,刊载着国共两家新闻社发布的抗战消息和当局以及各大党派对抗战的态度与应急措施,令人大开眼界。报纸很快便被抢购一空。服务队员利用乡镇群众购报之机,向大家宣传抗战形势,并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抗战意识。

《黎明报》越来越受欢迎,原有几百份的印数也越来越满足不了读者要求,于是只得重刻腊纸再印。后来桂林的一些爱国商人送了一台手推油印机和一些油墨纸张给编辑部,才解决了用木板条夹着腊纸印报的问题。

不久,桂林沦陷,日军侵入阳朔县境。国民党顽固派通令解散兴坪青年战时服务队,通缉赵桂器,逮捕了曾金全(后逃脱)。服务队只得分散隐蔽起来,扎根于群众之中筹组游击队,《黎明报》只出了8期和1期号外就停刊了。

后来,兴坪青年战时服务队易名临阳联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旗帜战斗在漓江两岸,多次打击日伪军。赵桂器当上了副联队长,后不幸牺牲。身患重疾的李春茂则带着收音机在瑶山深处日夜抄收各国电台新闻和战报,鼓舞联队战士奋勇杀敌。

篇7: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建议

安林高速两侧废弃采石场群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勘查综合投入了地形测量、地质剖面测量、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等工作手段, 查明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条件;查明了区内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本次勘查, 得出如下结论:

1) 、采矿活动造成安林高速公路沿线下堡、五里庙、王家窑、铁炉等村附近山体形成高陡的剥离临空面, 存在危岩 (崩塌) 地质灾害隐患, 无固定危害对象, 仅危及道路交通及过往行人安全, 危害程度小。下堡村北废弃采石场存在危岩10处, 危岩体总方量2713m3;五里庙村北废弃采石场存在危岩7处, 危岩体总方量1064m3;王家窑村北废弃采石场存在危岩10处, 危岩体总方量3908m3;五里庙村东废弃采石场存在危岩7处, 危岩体总方量2256m3;铁炉村西废弃采石场存在危岩2处, 危岩体总方量750m3。

2) 、采矿活动形成了集中连片的露天采石坑, 下堡村北采石坑面积48143.04m2;山体破损面积8856.96m2;五里庙村北采石坑面积21954.60m2;山体破损面积5690.40m2, 王家窑村北采石坑面积68097.53m2;山体破损面积16902.90m2;铁炉村西采石坑面积48143.04m2;山体破损面积8856.96m2;五里庙村东采石坑面积40014.70m2;山体破损面积7485.30m2。可视范围内山体裸露、生态植被退化, 对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的破坏与影响严重, 造成安林高速公路两侧可视范围自然景观破坏;

3) 、慈源寺采石场破坏压占耕地33亩, 五里庙北采石场占压荒地3.5亩, 王家窑北采石场占压荒地40.7亩。造成土地面积减少, 水土流失, 农作物减产, 居民收入减少, 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岩体治理恢复方案

1.1 危岩清除

采石场形成高陡边坡上的危岩 (崩塌) 体进行清除;首先进行人工清除或机械清除, 若人工或机械难以清除的采用爆破清除。

1.2 削坡降坡

1.2.1 采石场边坡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依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根据采石场边坡岩石风化程度、岩石坚硬程度、结构面发育场地岩体完整程度确定岩体基本质量。

1.2.2 边坡允许坡角

对下堡村北废弃采石场、五里庙村北废弃采石场、王家窑北废弃采石场、铁炉村西废弃采石场、五里庙村东废弃采石场形成的高陡边坡, 进行削坡降坡, 达到边坡的稳定状态;对于边坡高度大于15m的陡坡分级削坡, 安全平台宽2.0m。在边坡整体稳定的条件下, 岩土边坡允许坡角按工程类比的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角值分析确定。对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

1.3 坡面清理

采石场边坡不存在危岩体, 边坡坡角满足安全坡角, 为了生态恢复需要清理坡面松动岩石。

1.4 回填、整平

对采石场边坡危岩清除、削坡降坡和坡面清理的废渣进行整平;对采石场内残留的小山包、残壁及废渣堆进行整平;采石场工业场地清除废弃建筑物后整平。

1.5 生态绿化

1) 采石场边坡坡面经整修后, 边坡稳固, 在开采岩面从上到下进行阶梯式绿化。在坡顶挖穴, 采用攀缘植物进行下挂垂直绿化;平台内侧填土形成种植带, 种植乔木和攀缘植物上攀绿化;坡底填土修建成种植带, 种植乔木和攀缘植物上攀绿化。

2) 采石场底面经整平后种植乔木进行绿化。

3) 采石场工业场地清除废弃建筑物后整平, 填土整理成农田、建成林地。

1.6 各采石场治理方案建议

1.6.1 下堡村北废弃采石场

1) 清除危岩:该采石场共有10处危岩, 需要清理危岩2713m3, 首先进行人工清除或机械清除, 若人工或机械难以清除的采用爆破清除。

2) 坡面清理:高陡边坡坡面存在松动岩块, 暴雨时冲刷滚动至坡底, 破坏植被。因此要对坡面进行清理。

3) 废渣整平

采石场危岩清理、坡面清理的废石以及坡角废渣堆回填在采石坑底面并进行整平。

4) 生态绿化

1号、2号、5号、6号采坑树种选侧柏, 高1.0m, 带营养钵。3号、4号迎高速公路面种植火炬树两排, 包括通往4号坑小路两侧, 里侧种植侧柏;坡顶种植侧柏和连翘, 坡底种植爬山虎, 坡面要依坡面情况, 在裂缝或低洼处用凿岩机钻孔, 内填土种植连翘。

1.6.2 五里庙村北废弃采石场

1) 清除危岩:该采石场共有7处危岩, 需要清理危岩1064m3, 首先进行人工清除或机械清除, 若人工或机械难以清除的采用爆破清除。

2) 坡面清理:高陡边坡坡面存在松动岩块, 暴雨时冲刷滚动至坡底, 破坏植被。因此要对坡面进行清理。

3) 废渣整平

采石场危岩清理、坡面清理的废石以及坡角废渣堆回填在采石坑底面并进行整平。

4) 生态绿化

采石坑迎高速公路面种植火炬树两排, 内侧种植侧柏;坡顶种植侧柏和连翘, 坡底种植爬山虎, 坡面要依坡面情况, 在裂缝或低洼处用凿岩机钻孔, 内填土种植连翘。

1.6.3 王家窑村北废弃采石场

1) 清除危岩:该采石场共有10处危岩, 需要清理危岩3908m3, 首先进行人工清除或机械清除, 若人工或机械难以清除的采用爆破清除。

2) 坡面清理:高陡边坡坡面存在松动岩块, 暴雨时冲刷滚动至坡底, 破坏植被。因此要对坡面进行清理。

3) 废渣整平

采石场危岩清理、坡面清理的废石以及坡角废渣堆回填在采石坑底面并进行整平。

4) 拆除废弃建筑物:该采石场南工业场地废弃建筑物占用荒地面积27153.10m2。废弃建筑物拆除638.78 m2

5) 生态绿化

采石坑迎高速公路面种植火炬树两排, 内侧种植侧柏;坡顶种植侧柏和连翘, 坡底种植爬山虎, 坡面要依坡面情况, 在裂缝或低洼处用凿岩机钻孔, 内填土种植连翘。工业场地南面种植两排火炬树, 其余地方 (包括小路两侧) 种植侧柏。

1.6.4 慈源寺西废弃采石场

1) 废渣堆场:清理部分废渣回填至采坑, 堆场周围种植杨树, 里面种植侧柏。

2) 采石坑:坑内土坡削到45度, 5m一个台阶, 做出梯田, 恢复成耕地。岩质边坡 (南坡、西坡) 部分回填后坡底种侧柏, 坡面造穴种植侧柏, 坑0.4m×0.4m×0.4m。采石坑周围种植一排杨树。

1.6.5 铁炉西废弃采石场

1) 清除危岩:该采石场共有2处危岩, 需要清理危岩750m3, 首先进行人工清除或机械清除, 若人工或机械难以清除的采用爆破清除。

2) 坡面清理:高陡边坡坡面存在松动岩块, 暴雨时冲刷滚动至坡底, 破坏植被。因此要对坡面进行清理。

3) 废渣整平

采石场危岩清理、坡面清理的废石以及坡角废渣堆回填在采石坑底面并进行整平。

4) 生态绿化

采石坑迎高速公路面种植火炬树两排, 内侧种植侧柏;坡顶种植侧柏和连翘, 坡底种植爬山虎, 坡面要依坡面情况, 在裂缝或低洼处用凿岩机挖穴, 内填土种植连翘。

1.6.6 五里庙东废弃采石场

1) 清除危岩:该采石场共有7处危岩, 需要清理危岩2370m3, 首先进行人工清除或机械清除, 若人工或机械难以清除的采用爆破清除。

2) 坡面清理:高陡边坡坡面存在松动岩块, 暴雨时冲刷滚动至坡底, 破坏植被。因此要对坡面进行清理。

3) 废渣整平

采石场危岩清理、坡面清理的废石以及坡角废渣堆回填在采石坑底面并进行整平。

4) 生态绿化

1号采坑迎高速公路面种植火炬树两排, 内侧种植侧柏;坡顶种植连翘、坡底种植爬山虎;坡面要依山就势, 修筑鱼鳞坑:半月形坑穴, 外高内低, 长径0.8m, 短径0.5m, 埂高0.2m, 三角形排列, 垂向间距3m, 水平间距3m, 用砂浆片石砌筑, 内填土种植1.0m高侧柏。原小路保留2m宽, 用碎石铺设, 两侧种植火炬树。

2号、3号采石坑迎高速公路面种植火炬树两排, 内侧种植侧柏;坡顶种植侧柏和连翘, 坡底种植爬山虎, 坡面要依坡面情况, 在裂缝或低洼处用凿岩机挖穴, 内填土种植连翘。

2 建议

1) 建议地方政府尽快建立和完善该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 制定治理恢复计划, 尽早实施治理。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以恢复生态为主, 要种植适宜当地气候条件、耐干旱、土地贫瘠的植物。

3) 由于勘查手段的局限性及灾害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 建议在施工期间加强施工地质工作, 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查。

摘要:坚持科学发展, 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矿产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危害, 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采取岩石边坡整治、废渣清理、稳固边坡、植树种草, 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恢复生态, 美化环境, 建立治理工程数据库。

篇8: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初探

【关键词】对策;地质环境

我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矿业大国,截至到2012年,中央财政专项投入了超过234亿的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总数达1898个。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根本上的进步,矿产资源的开发正在从粗放式到可持续的开发模式的转变。但是,因为体制、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了矿上周边的居民饱受危险的折磨,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空气、土地质量的严重下降等原因不但使居民无法安居乐业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在矿产上的全面发展。

1.矿山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

1.1矿山责任制不明

当前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归属于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环境口管理,并由具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治理工程设计承担,但因为目前并没有具体有关于项目勘查、设计一级别的等详细的划分标准,导致相应的项目也就没法对勘查、设计资质等级作出具体要求。另外,因为某些地方单纯以投资规模要求资质等级,反而对一些从事复杂勘查设计项目单位的资质等级缺乏行政约束。小煤矿大多建在原国有大中型煤矿区范围内,矿区受大矿历史上长期开采影响,地表产生了大面积塌陷和土地占压,小煤矿在此基础上开采,进一步加剧了塌陷范围及深度,因此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就存在责任如何承担的问题:,但是即使如此,小煤矿仍认为地质环境破坏主要是由大矿造成的,所以应由其承担主要治理责任,存在依赖心理。其实,在同一矿区范围内往往存在多家小型煤矿,虽然其开采煤层"范围"深度不同,但对相同区域内地表塌陷"水体"植被"土壤等地质环境破坏具有累加影响,所以在煤矿企业间也存在责任不明确、相互推卸责任等问题。

1.2治理目标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环境越来越重视,从而对于矿上环境的治理规划也逐加强,但是,从往年的项目管理经验上看,我们在初探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我们的治理目标和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只有项目所在地的区位条件与治理目标与标准需要高度协调,才能以较小的投人取得较大的效益,否则,将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同样的,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背景下,应体现出不同的对待方式,如位于城镇规划区内的项目,对生态环境效果就有较高的要求,土地恢复的目标要立足于建设用地;而在一些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内的项目,对景观效果的再造就有较高的要求,位于农耕区内的项目则着重于土地复耕;而在深山区内,投人巨资对采石场岩质边坡进行绿化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2.矿山地质的特点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往往和我们常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不同,它担负着解决多重复杂矛盾的重任,这主要与产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复杂背景有关,因为矿山上的任何一座大型煤矿都可能破坏一片广大区域土地及其所有的地面设施,更可能破坏一个很大的区域的水循环系统,使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有特殊的属性:其一,以人为本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治理工程首先要具有防灾减灾的功能;其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具有特殊的观赏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好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其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具有特殊的社会性;其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要与当地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景观具有特殊的协调;另外,还要知道山地质环境治理具有不可逆性。

3.项目管理重点

3.1保证金制度的建立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可以是矿上环境更好的得到改善。保证金是指为了保证矿山企业在采矿过程中以及矿山停办、关闭或闭坑时,切实履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由矿山企业按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确定的标准,预提并单独存储的专门用于本企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资金。这一管理制度是一项既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并且又蕴含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的经济激励中国矿业的措施,在全面的建立该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到:第一,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立法工作;第二,合理测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数额的生态补偿标准;第三,严格矿山地质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四,实行更加严格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初探中检验该计划在日后的工作中是否可以永远施行。

3.2其他项目管理办法

根据上面所说的问题,我们在初探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第一,加强重点矿山地质环境专题调查,查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第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应遵循的程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按照法定建设程序进行,先勘查、后设计,二者不可偏废。对于规模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简单、区位条件不重要的项目二者可合并进行,但必须有界定标准。第三,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渠道多元化,建立多渠道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整治工业园区建设、城市改造相结合;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新机制。第四,特殊的专业设计由相应专业部门承担或参与,独立承担责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特殊专业设计如农林技术、边坡挂网客土绿化、铀矿山治理等、新技术引进,应有相应专业部门承担或参与。第五,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勘查设计应形成独立的管理体系目前,行政管理体系已经形成,但专业技術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建议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主要从业人员的置业资格制度,成立专业的矿山地质环境勘查设计成果审查机构,并赋予其相应的资质。第六,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应尽快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办法,明确责任,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制定奖惩措施,改进项目款拨付方式,通过资金拨付调控项目进展,使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加大资金的投入,实施一批有带动性、影响性的大项目。

4.结语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认清小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摸清了小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积极应对在我们的初探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充分调动和迎合矿山业主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人人都参与到治理当中来,深化责任制,促进矿山环境走建设之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爱华,赵国彦,李夕兵,等.罗山矿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的特殊性[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78-79.

篇9: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建议

1.1 农业面源污染呈严重发展趋势

我国2007年的化肥用量约为5 100×104 t, 是1980年的4倍。农民为了增加收入, 大量施用化肥, 由于使用方法不当, 用量和时期不合理, 肥料利用率仅为35%, 造成肥料养分的极大流失, 部分下渗和随地表径流汇入江河, 造成地下水污染, 地表水富营养化, 水质变差, 全国80%以上的河流不同程度地受到氮肥污染, 直接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安全;2007年全国农药用量约为162×104 t, 利用率仅为30%, 土壤中的残留率高于50%。同时, 有机农药的大量不科学施用, 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严重威胁食品安全。虽然2009年农业部检测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的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6%以上, 但接二连三发生的海南豇豆因农药残留让众多农户损失严重, 海口市民因吃了农药超标20倍的大白菜上吐下泻, 青岛传出因食用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的毒韭菜中毒事件等等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1.2 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日益加剧

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在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的同时, 大量的畜禽粪便却留在当地成为一大公害。据统计, 全国畜禽粪便年生产量已达30×108 t。农村畜禽养殖场大多建在村民院内或村子周边, 人畜混居, 无任何粪便处理设施。圈舍周围臭气熏天, 养殖户与邻居饱受其苦;粪便处理设施不足, 粪便露天随处堆放, 雨天雨水冲刷, 粪水恣意横流, 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粪便滋生大量蚊蝇, 易引发疾病流行。据统计, 我国猪、牛、羊三大类畜禽粪便COD年排放量为6 900×104 t, 是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COD排放量的5倍以上, 养殖业的污染已不容忽视。

1.3 农村室内外环境质量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 农村住房多数修盖一新, 宽敞明亮。但由于村庄缺乏统一规划, 没有排污管网和垃圾收集设施, 大部分农民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落后,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意堆放和当街倾泼的状况基本未变, 垃圾腐败臭味充斥各个角落, 室内苍蝇横飞;农村生活仍以传统的薪材、煤炭为主, 一日三餐生火做饭, 居室内烟熏火燎。柴煤的直接燃烧使农户室内烟尘严重污染, 检测发现家庭室内悬浮颗粒物质高于2倍的国家标准要求, CO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数倍, 冬季更甚。

2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分析

2.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滞后

针对农村的环境保护, 各地都有《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畜禽业污染管理办法》, 但环境保护执法职能分散在农业、畜牧、环保等各个部门, 既有交叉重叠, 也有空白断档, 部门之间互相制肘、推诿、扯皮;有些部门虽然法律赋予其执法责任, 但其内部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承担此项工作, 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来保障工作的开展;农村环保执法面对的是广大农村, 覆盖面太大, 不确定性太强, 违法案件难以及时了解, 违法人员觉悟低, 抵触情绪大, 增加了不具有强制执法能力的人员和单位的执法难度;最主要的是各部门对农村环保还不够重视, 工作力度不够, 表现为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法律没有起到应有的威慑和打击作用。

2.2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欠缺

国家长期以来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很少, 乡村自筹资能力又十分有限, 无力建设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没有设施, 农民只能随意丢弃、随便倾倒, 村集体又无收集清运的资金、人员、车辆, 形成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垃圾包围农村”的局面。

2.3 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

农村经济虽有所发展, 但仍相对落后, 农民忙于生计, 无暇顾及环境问题;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 对环境现状、污染危害认识不足, 认为环保离自己很远, 与自己无关;农村环保执法缺失, 农民的行为无拘无束, 不受任何限制。

3 农村环境治理建议

3.1 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要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各地要千方百计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 加快修建垃圾分类收集池、垃圾处理站, 规划铺设排污管网, 建设污水净化系统, 支持各村配备垃圾收集人员及车辆, 逐步引导农民垃圾分类入池、污水定点倾倒, 开展垃圾、污水的发电、制肥等无害化处理和可再生利用。

3.2 制定农村环保制度

各地应针对农村环境及执法现状, 加强立法,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出台奖励和处罚措施, 成立专门的农村环保综合执法部门, 各乡村配备协管员, 构建上下联络畅通、反应迅速快捷的执法网。做到有法可依, 强化执法, 对违法行为加强说服教育和打击处罚, 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3.3 推广标准化小区养殖

各地应对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做出规划, 简化审批手续, 积极探索建设机制, 在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 吸引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制开发, 强化小区管理服务能力, 尽量吸收养殖户入园入区。进行统一的秸秆青贮, 统一的防疫管理, 建设中小型沼气工程对粪便进行处理, 既可提高养殖效益, 又避免秸秆焚烧和粪便乱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4 推行秸秆转化项目政府补贴

建议对秸秆还田、青贮养畜、饲料饲草加工、固化燃料等转化实施财政补贴, 让农民舍不得焚烧秸秆, 促进秸秆资源的可再生利用。

3.5 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培训

篇10:兴坪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一、土地治理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农业效益。所调研六个县市,有平原、有丘陵、也有山区,仅2013年财政投入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就达到8643万元,平均每个县市1440.5万元,实际建设高标准农田6.75万亩。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耕地质量。麻城市熊家垅、松滋市尤家坪、赤壁市卢青宝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将原来排水不畅、大量撂荒或只种一季的水浸田,改造成排灌畅通、两季种植的高产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提高了粮食产量。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规划预期效益,每亩新增100公斤粮食计算,每年要新增粮食产能675万公斤以上。三是促进了土地流转。土地治理前,耕地由于不便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经营,投入大,见效慢,集中连片流转较少。土地治理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的愿望十分强烈。四是促进了土地增值。京山县曹武镇农田整治后,种植粮食作物每亩可增加产值300元左右;如果流转出去,每亩流转费可增加200元以上。农民还可以在被流转的土地上就地务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农发项目的实施,消除了灌溉跑冒滴漏现象,实现了排灌畅通,水资源利用率至少提高40%以上,降低了农户灌溉费用。

(二)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松滋市尤家坪项目区参加座谈的村民代表说,尽管国土整治、农发项目、小农水项目实施多年,但这里没有一个项目,土沟土渠都是“大集体”时兴修的,功能严重缺失,灌溉跑冒滴漏,水流速度缓慢,不仅误农时,群众还为灌溉经常发生争执,一到雨季排水不畅便洪涝成灾。农发项目的实施,是村民的热切期盼,解决了多年来镇里想解决而无力解决的问题。项目区群众热情高,村镇干部协调有力,4个村主动打破田界、路界、村界、组界,提供优良的施工环境。通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疏浚取直河道、修建排灌泵站、硬化排灌渠道、整修机耕道路,改善了群众生产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三)创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吸纳项目区农民就地务工方面,据统计,六个县市的土地治理项目直接吸纳了大量当地农民就地务工,按照1个农民工平均每天工资162元、平均在项目区干65天计算,人均可以获得10530元;按照每人每年工作220天计算,全年可吸纳558个农民工就地就业。在带动农机专业户增收方面,据统计,租用机械设备支出大约平均占中标价7233万元的15%左右,约1085万元。每天按8小时计算,挖掘机每天价格在1300—5600元;推土机按土石方计算,开挖土方每立方米5.88元,回填土方每立方米3.91元,一台中小型推土机大约每天1000—3000元,当地农机专业大户在土地治理项目中增收明显。此外,还增加了承包经营收入。排灌站、堰塘、林业措施、科技措施形成的资产,通过拍卖和有偿使用,确权到户,可以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四)方便了群众生活,改善了人居环境。大悟县夏店松林项目区,涉及5个村,1.16万亩耕地。201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整合资金,开发夏店镇大悟山旅游,筹资修建了旅游公路。农发土地项目借机发力,整修和新建了多处当家堰塘,既解决了农田灌溉和农村防火问题,也解决了洗菜洗衣等生活用水问题。还在堰塘外修晒场、植树美化环境,添置体育设施,农民有了健身休闲场所。远安县旧县镇石桥坪土地治理项目区,主动与国土整治、以工代赈资金相衔接,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方式,将项目区3700亩耕地和村庄基础设施一并纳入治理范围,防洪排涝工程、田间排灌工程、通村连户道路、村庄环境整治一步到位。松滋市洈水镇尤家坪项目区,围绕沿山3个村、中间8000亩耕地,建成了田间道路连户网络,既方便了生产,又方便了出行。各项目区普遍与环境整治、道路整修相结合,农发资金修筑路基,交通资金硬化路面,环保资金清杂除污,农发资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规范了项目管理,提高了资金效益。各开发县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绩效管理办法,大胆实践,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规范项目库建设。普遍重视项目库建设,注重做好前期工作,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作项目建议书,一般都有2—3个入库备用项目。二是规范投资预算评审。对投资预算的审查,各地摸索了四种模式:京山模式,委托水利勘测设计单位作扩初设计、工程造价,不进行投资评审;松滋、赤壁模式,委托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一并作工程造价,由上级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委托中介作投资评审;远安、麻城模式,工程设计单位确定工程造价后,由财政局投资评审机构或委托造价咨询机构作合规性投资审查;大悟模式,委托造价公司造价,县审计局作投资预算合规性审计。三是规范资金拨付程序。严格按照工程协议,在总工程完成30%以上,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工程监理审核后开具支付令,才能预付30%的资金。四是规范群众参与监督。项目区普遍建立了村组干部参与项目质量监督和具体事项协调机制,每个标段都有群众代表参与监督。此外,还规范招投标程序,规范项目法人,规范社会监督公示,规范工程监理,规范竣工验收等。

(六)创新了管理模式,贴近了基层实际。一是围绕规划建项目。强调项目库建设要与县市区农业发展规划相一致,与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相一致,突出开发重点,彰显地域特色,促进一方经济。二是突出重点问民需。项目勘测设计要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力求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群众期盼的项目上,重点解决好排灌设施和机耕道路问题。三是退出工程招投标。县市农发办彻底退出工程招投标程序,不再参与或干预工程招投标,将项目招投标和项目实施彻底交给市场主体,全力搞好监管。四是阳光操作强监督。各地主动把接受社会监督作为做好项目的重要环节,普遍在项目区醒目位置设立社会监督公示牌,公布省、市、县农发机构监督电话,把受理群众诉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在“阳光”下做项目,有效杜绝了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土地治理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治理愿望迫切,难以满足群众期盼。湖北省自1989年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以来,已有93个县(市、区、场)先后纳入国家开发县,2013年中央和省级农发投入资金已经突破20亿元。加上国土整治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大部分平原地带和道路沿线建成高标准农田。但平原县市一些边缘交界地带、丘陵和山区一些流域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修的水利设施,土沟土渠严重淤塞,排灌严重不畅。从调研情况看,乡镇干部普遍把农发项目当作提高现代农业产出水平、增强乡镇经济实力、增加农民就地务工收入的实事在办,要求十分迫切。

(二)资金投入标准偏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经过多年调整,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每万亩投资标准已增加到1300万元,但在南方地区仍显投入不足。平原湖区土地松软,无论是排灌设施还是田间道路,需要大量的垫基砂石,要从丘陵山区购买,运输成本高。平原湖区一般自排自灌能力差,田间用水需要泵站提灌。丘陵和鄂北岗地除了需要修建必要的提水泵站外,还需要大量的农田灌溉当家堰塘,等等。

(三)人工费用脱离实际,投资控制难以“对号入座”。目前农发土地治理项目仍沿用2002年水利工程人工费标准,显然不符合实际。从实际看,六个县市高级技工日平均工资203元,最高达到240元,最低也有180元,日平均工资是12年前人工费标准的近5倍;初级工日平均工资133元,是12年前的7倍多。人工成本预算脱离实际,既反映政策滞后,也给科学规范管理项目带来难度。

(四)管护机制亟待建立,建管分离须有制度保障。按照现行规定,工程管护费按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1%计提。其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在工程设计使用期内的公益性农发工程及设备的日常维修,必要的小型简易管护工具和运行监测设备购置等。管护经费由农发工程管护单位提出用款计划申请,经所在村民委员会和乡级政府审核同意,报县农发办审查批准,按县级报账制的要求报账和支付资金。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责权分离不对等、运行管护费长期沉淀、运行管护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上述规定难以操作。

(五)农民筹资投劳困难,计划实施难以落实到位。一是筹资难。六个项目区财政投入资金8643万元,实际核定农民筹资投劳为618万元。如果按人均1.5亩计算,建设高标准农田6.75万亩,受益农民达到4.5万人,每人需要承担137元的筹资费用;每个家庭按5口人计算,共需要承担685元。农民一般不愿意拿出这笔钱。二是投劳难。618万元的筹资投劳,如果按照现行人工成本高级工日均工资38.32元计算,需要投入161273个劳动日,受益农民人均需要投劳3.58个,每个家庭要承担近18个。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农村留守人员一般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也无劳可投。

三、深化土地治理项目管理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要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综合”的优势,突出水田林路与科技措施综合治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不影响农业生产等特点。要主动作为,把土地治理项目做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示范工程。要进一步提高亩均投入标准,提高人工费用标准,与国土整治、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投入水平相衔接,增加项目设计深度,建成一片、持久受益一片。

(二)规范项目库建设。按照规划,到2020年湖北省要完成17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项目库建设,与县市统筹农业发展规划相一致,优先将基本农田保护区纳入项目库管理,防止前面刚建设完,后面就改为城市建设用地,造成资金浪费。县市安排的农发事业费,首先要保证土地治理项目库建设。要规范项目库构成要素,对原有的构成要素进行修改完善。每个县市至少要有3个以上的备用项目,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要积极探索乡镇竞争立项,优先安排群众积极性高、镇村班子战斗力强、开发潜力大、产出效益高的区域。

(三)主动参与统筹整合。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整合与统筹使用涉农资金提出了明确要求,湖北省政府及时总结推广郧县经验,建立了统一区域规划、统一勘测设计、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项目实施、统一检查验收、分头报账的“五统一分”新机制。县市农发机构要在整合与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上,提高认识、迅速行动、主动作为。要及时调整农发项目库,主动与县级统筹规划相衔接。自2014年起,所申报的项目必须经县市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领导小组审核签字。

(四)突出项目治理重点。要保证项目区排灌设施、堰塘整治和机耕路建设,满足群众迫切需要。要加大科技措施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不得破坏土壤有机耕作层,少量土地确需平整的,须经受益群众同意,且必须还原有机耕作层。结合国家深松耕地政策,要及时跟进科技措施,保障农民利益。注重与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相结合,结合堰塘整治和排灌设施建设,兼顾项目区垃圾、污水处理。

(五)简化立项审批程序。按照现行规定程序,从逐级下达资金指标、逐级上报审批可研报告、逐级上报审批项目计划(扩初设计或实施方案)、到逐级下达支出预算,上至中央下至县,上报级次多,程序极为繁琐,先后需要花费近半年时间,才能批复实施,既影响工作效率,也影响秋冬季施工黄金季节。建议简化为:按照绩效分配原则逐级分配下达资金指标;县市编制上报可研报告和扩初设计(实施方案);所在市州和省办组织合规性初评和合规性评审(国家办派评审专家到省现场指导);县市根据评审意见修改上报备案,省办批复实施。

(六)取消农民筹资投劳。建议将农民筹资投劳改为“受益区筹资增加投入”,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受益区村组集体和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筹资加大投入。筹资应坚持自愿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筹资情况不作硬性规定,不列入考核范围。筹资既包括整合其他财政性资金投入,也包括受益主体投入部分。

(七)盘活农发存量资金。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二十多年来,93个开发县本级有偿账户中沉淀了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省农发办正在着手进行清理,将区别情况分别提出盘活存量资金处理意见。目前已明确,从2014年起,当年投入财政资金必须用于当年项目,因客观因素影响不能用于当年项目的,一律列入下年度投资计划,不得将财政结余资金长期“沉睡”在本级有偿资金账户里。

(八)建立先建后补机制。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谁来种地”问题越来越凸显,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已是大势所趋。根据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的精神,建议允许经过土地规范流转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承建农发土地治理项目。依据流转土地面积连片实施土地治理,放宽连片治理面积限制,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按照投资标准,拿出项目实施方案,经专家合规性评审后,先行自建,并预拨30%的工程建设资金。项目建设完工后,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经省、县两级农发机构组织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一次性兑现全部财政补助资金。

(九)建立绩效评价机制。要大力推进财政投资绩效管理,对农发土地治理项目,从项目规划、项目库建设、项目实施、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后管护、社会评价等方面,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实行综合绩效考评,并建立以绩效考评结果为导向的项目资金分配机制。

(十)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县市统筹使用农发资金,形成公开透明、竞争择优、规范有效的选项立项新机制。通过项目区设立社会监督公示牌,将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范围、各项措施安排资金、项目预期效益和各级监督电话予以全面公示,广泛接受社会、新闻媒体和项目区群众监督。要发挥监理作用,通过第三方监理把关,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发挥项目区群众监督作用,通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督,让项目区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作者系湖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农发办主任)

上一篇: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先进个人事迹下一篇:转正申请书和思想汇报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