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模拟试卷1

2024-06-27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1(共6篇)

篇1:初三语文模拟试卷1

初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⑴悄(qiǎo);烁(shuò)。⑵悬改为玄;儒改为濡。

2.修改

(一):将“相继”或“陆续”删除一个。修改

(二):“培养”改为“激发”。

3.示例:淮海剧,从民间俚曲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演绎人世百态。(切合所选内容,写出文化特点,字数达标即可)

4.“混水摸鱼”之计:利用争抢一瓢酒的混乱时刻巧妙在酒中下蒙汗药(2分)(意对即可)。

5.略。6.略。7.略。

8.因为富春江之景非常优美,深深地吸引了观赏者。(2分)同时,景色充满着无限生机,让人倍感自然的自由奔放和谐,感到生命的纯粹和自由,于是忘却了个人的欲念与世俗的烦扰,观赏者身心感到无比自由(2分)。9.要描写出群山向上和向远处伸展的磅礴气势以及动态美,要运用拟人或化静为动手法。

10.淮安水乡泽国,盛产芦蒲。(1分)(不但早就有吃蒲菜的传统,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淮安蒲菜,凝聚一种文化。淮安人对蒲菜有深情(1分)。淮安的水土适合蒲菜的生长,蒲菜的味道美(1分)。蒲菜不仅是美味佳蔬,而且是食疗良药(1分)。

11.文章插入梁红玉用蒲菜作餐犒劳抗金英雄的故事(1分),不但说明淮安水乡泽国,盛产芦蒲,(1分)而且进一步说明了蒲菜是淮安的传统名菜(淮安蒲菜,不仅是一种美味,更凝聚着一种文化)(2分)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或生动性)(1分)。

12.运用比喻手法(写“打比方”亦可)、作比较(1分),生动形象地(1分)说明了万柳池、天妃宫一带的蒲菜洁白嫩脆的特点,表现了淮安蒲菜的味道很美(2分)(仅答“淮安蒲菜的味道很美”得1分)

13.要点:(从内容角度)交代文章的说明对象(1分);表现淮安蒲菜的脆嫩(1分)以及淮安人对蒲菜的深情(1分);(从形式及效果角度)引用生动的诗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4.①它姿态万千、变幻无常;②短暂易逝;③生生不息④通人心、解人意,给人憧憬和幸福,⑤脱俗清纯清新。(要写出外在与内在的特点,意对即可)少一点扣1分。

15.写大兴安岭春节奇寒却依然处处充满生机(2分),引出(1分)下文对姿态万千、富有生命力的霜花的描写(2分)。(意对即可)

16.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1分)表现了圣洁的霜花给冷酷的“现实世界”中的人带来的温柔慰藉(2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与幸福之情(1分)。

17.(1)霜花在奇寒中盛开,呈现生命的活力,启示着作者在冷酷的现实中拥有积极的生命态度,对未来有着新的憧憬。(2)霜花寄托着作者对已逝亲人的思念。(3)“霜花”的“脱俗”“清新”荡涤了作者的心胸,启示着作者在凡尘俗世中保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脱俗的精神气质。(写两点即可)

18.文章写了父亲进城来看我们(1分),将头发、衣服、鞋子里的野絮草籽抖落在楼下的空地(1分),来年空地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1分),我从这件事上获得了很多的人生启迪。(1分)

19.①勤劳耐苦,年近八十,还劳作不辍。②热爱儿孙,亲情浓厚,送绿色大米和面条给孙女。③责任感强,把为儿孙建家立业当成自己的义务,为自己没能为儿子的新居做贡献而不安自责。④质朴纯厚。“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执意下楼,新房子不要弄脏了”。⑤劳碌一生,没有任何物质财富但是却给子孙精神上启迪和影响。(如果只写性格特点,每点只得2分,写两点即可。联系文章内容1分)

20.写出“我”梳头时的心疼(酸楚)、感动(感激)、愧疚与回报。(“心疼”必须要写到。写两点即可。)

21.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离我们远去,他留下的花草长满楼下的空地,芳香永存(2分),父亲虽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勤劳质朴等美德永远会流传下来,并且会永远启迪后人(3分)。

篇2:初三语文模拟试卷1

教学目标

1.掌握好本次试题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好本次试题涉及到的解题技巧。学会分析卷面失分原因,回顾类似题型,归纳总结,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3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导入

介绍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

1、分析试题难易程度

2、考试成绩分析:

3、分析存在的问题 ①.粗心大意,审题不清。②.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③.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缺乏答题技巧,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4寻找增长点,确定目标,调整复习策略。

二、评讲名句积累与运用和文言文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部分)①.订正答案,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②.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总结解题一般规律。③.知识迁移,延伸训练。

三、课堂小结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刘勰《文心雕龙》

考试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避免第二次范同样的错误。

五、课后作业

篇3:初三语文试卷评讲的若干原则

毋庸讳言, 当前在绝大部分初级中学中, 初三阶段基本上处于复习和考试阶段。初三学生在整整一年的升学复习时间里, 几乎可以说是在复习和考试的不断循环中渡过的。那么多的周考、月考、中段考、单元测验等着学生, 学生感觉似乎是在不断地考试。然而现实状况是, 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运用好了考试这一“法宝”。有的教师只考试而不评讲, 有的教师只在课堂上对对答案, 有的教师干脆把答案发给学生让其自己纠正。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考试应有的作用, 值得教师深思。本文认为, 教师不但要重视阶段性复习后的考试, 而且要重视考试后的讲评, 并通过高质量的讲评使考试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笔者任教初三已有十年, 在此方面颇有体会, 认为试卷评讲就像饱食后的消化过程, 不可不用心对待。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探索, 我认为试卷评讲有这样几个原则是值得重点关注的。

一.夯实基础知识原则

基础知识在升学考试试卷中往往占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分值, 故而平时的测验教师们也大都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在一份试卷中, 直接考察基础知识的题目占去大部分题量就不用说了, 阅读题和写作题也同样体现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所以说基础知识是否牢固是学生考试成败的关键。然而在多年的中考评卷过程中, 笔者却发现, 学生因基础不牢而被扣的分数依然不在少数。例如:举例子的“例”字, 学生常写成“列”;铺垫的“铺”字, 学生常写成“辅”;抒情的“抒”加多一撇。如此错误, 举不胜举。如果教师平时稍加强调, 学生是完全可以避免扣分的, 这种现象着实相当可惜。因此在初三复习阶段的试卷评讲中, 教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消除学习隐患, 就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

在试卷评讲过程中要求学生积累和巩固基础知识, 这是对初三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为此, 建立一本错题集, 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多年来我任教班级的学生大都做得非常仔细, 认真, 他们不仅把试卷中的错字、错音摘录下来, 而且教师平常强调的特殊字词和他们自己做练习时所出现的错误字词也收集起来并归类。在课堂上, 我经常表扬这些学生, 教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勤奋, 更需要用心。在此驱动下, 许多同学形成了随时记笔记, 随时积累的好习惯, 这为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试卷评讲中, 教师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归类, 形成知识体系, 能有效指引学生进行升学考试的复习。熟读考试大纲, 研究分析近几年的升学试题, 这是初三教师必做的工作。教师在熟读、研究、分析的过程中, 寻找检测规律, 摸清考试导向, 并渗透到平时试卷评讲中,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考查读音的这一道题, 常出现错读、误读的有广东音读汉字, 非形声字而按“有边读边”的习惯读汉字, 翘舌音与非翘舌的区别等。教师强调归纳后,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 就避免了随意性, 也不会盲目地死记硬背, 而是强化纠正自己的弱点。广东音较明显的学生, 他遇到声母J、Q、X的时候, 会刻意去弄清;不善于翘舌的同学遇到翘舌音节时也会自觉地把舌头翘起来。在阅读题中, 基础知识的积累也不容错过, 如人物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等。学生脑袋中没有这类知识的储存, 就会直接影响答题质量。例如2008年荆州市中考题《不知有花》中的第四小题“从人物描写角度看, 第 (5) 段中的加点的词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 这道题已有提示, 是从人物描写角度来思考问题, 而人物描写就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 学生对此基础知识牢固, 回答这道题并不难。所以, 在评卷中, 诸如此类的基础知识, 教师一定要求学生积累, 归类, 形成知识体系。如描写就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 人物描写手法有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等, 环境描写手法有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在运用时, 就能快速, 准确的思考出来。

二.强化审题能力原则

如果说基础知识是试卷中的血肉, 那么审题能力就是答题的命脉。许多教师平时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往往只着重于作文的审题, 殊不知, 在阅读题中, 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因为审题能力薄弱而失分。在升中评卷中, 每每看到此情况, 笔者甚觉痛惜。例如2007年佛山市中考试题中的议论文阅读“以歌德说的‘思之犹应为之’这句话为论点, 补充一个典型的事实或道理论据, 并作分析。”许多考生没有对“典型”“并作分析”两处进行针对性的答题而失分。这自然与平时没有重视审题训练大有关系。因此在初三复习阶段, 教师应在评卷中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与强化, 使学生在重要考试中不但能正确作答, 而且能全面作答。

认真读题, 了解题意, 是审题的基础。很多时候, 我发现, 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为没有仔细读题。这与学生在考试时紧张, 匆忙作答不无关系。考试时间有限, 题量大, 很多同学在整个考试过程中, 显得匆匆忙忙, 匆忙读题, 匆忙做题而导致错误。对此, 我平时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慢节奏读题, 并且边读边采用圈点的方法把关键词语圈出, 例如“找出错误的是”中的“错误”二字等。在评讲试卷当中, 也特别强调读题。先列举出学生的错误答案, 后要求学生读题。反复读, 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通过读, 学生也能感悟到答案为什么错, 错在哪里。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 学生逐步养成了慢读题, 快作答的考场节奏, 从而为成功考试提供了一份保证。

善于把握已知条件, 是审题的正确思维方式。学生做数学证明题, 善于寻找已知条件, 凭借已知条件作出正确推断, 可见他们的思路是清晰的。而做语文阅读题却没有这种思维方式。面对阅读题, 学生的思维处于散乱状态。有的是停顿, 有的是胡思乱想, 结果想不出个所以然。最终弄得词不达意, 牛头不对马嘴, 因而答案的准确率就无从说起了。在试卷评讲中, 我强化找已知条件来启动学生思维。这样做不仅刺激了学生的兴奋度, 而且也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方向感。2004年佛山升中考试题《遍地黄金》中, “油菜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题目所提供的“生命的本色”就是已知条件, 寻找文中具有“生命的本色”字眼的语段是首要任务, 然后找到第5段“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的答题思路更加清晰了。

找准切入点, 是准确答题的重要保证。思维有方向感, 是基础, 准确答题才是考生能力的具体表现。为了达到准确答题的目的, 找准切入点是关键。例如2006年无锡市中考阅读《江南的雪》中的第3小题“第 (6) 段中作者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 并拿它与北国的雪相比较, 指出它的‘不够刚毅, 不够浑厚, 这样写你觉得好吗?”经过审题, 我们应该注意到“相比较”三个字, 再回到原文中仔细分析, 应该可以清楚, 这道题就是考对比的作用。“相比较”是题目给学生的已知条件, 它暗藏着出题者的目的, 也是考生答题的切入点。所以, 出题者想考什么, 他想得到什么答案, 一定会想方设法告诉考生, 只是它的提示相对而言较为“含蓄”, 我们的考生没有留意罢了。而找准切入点, 不论它如何“山重水复”, 最终也会“柳暗花明”。

三.巩固综合技能原则

如果说七八年级是知识积累阶段, 那么九年就是知识运用时期。七八年级积累的知识大部分还是零碎的散乱的, 知识没有形成体系, 就难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刚升上初三的学生不适应初三的考试, 乱成一套, 成绩大不如从前, 往往就和他们的知识没有综合性和系统性有关。他们知道对比, 但不知道它是表现手法;他们知道比喻, 但不知道这是句子的妙处所在;他们知道承上启下, 但不知道这是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因此, 初三复习阶段, 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把一个个有型或无型的知识系列化,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中, 我着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横向归纳和纵向对比, 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知识的多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加以梳理, 从而有更清晰的认识, 复习也更有针对性。

所谓横向归纳, 就是同类知识集合, 建立知识系列主干。我们知道, 考试大纲既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求, 也有各种文体的共有要求。不同文体, 也能找出相通、相融、相类似的题型。讲评时教师最好把它们归纳起来, 讲深讲透。例如:2007年佛山中考试题小说《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中的12小题“小说描写了‘我’陪父亲到乡下转转的两件事, 从中‘我’得到了什么启示?”“我”是文中的人物, “我”得到的启示, 答案肯定在文中找。同样是2007年佛山中考试题议论文16小题“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相当明显, 答案也在文中找。我把此类题目称为“信息类”题型。做这类题, 必须强化“答案从文中来”的意识。第一步, 找准信息区域。第二步, 直接采用文句作答或运用文中词语自己概括。第三步, 根据题意灵活变通。在试卷评讲中, 我把做这类题型的方法归纳出来, 并直接以考题为例子讲深讲透。以后遇到此类型的题目, 这个知识点又再次得到巩固。当然, “信息类”题型只是知识系列主干中的一小部分, 还有诸如“赏析句子”“句子含义”等题型。如果教师在评卷中, 善于归纳, 勤于概括, 积少成多, 有意识地积累起来, 就能形成知识系列主干。

所谓纵向对比, 就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归纳与比较, 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语文试题相当灵活, 所考知识点虽然相同, 题目问法却不尽相同, 何况知识点相当的多。另外, 就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来说, 同一道题, 有几个考生, 就可能有几种答案。因此, 这不仅要求学生的基础非常扎实, 而且要求灵活运用知识。在试卷评讲时, 教师如果善于纵向对比归纳, 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如笔者在评讲题目时, 发现了这样的题型:

1、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 (3分)

答: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升中试题《雨》

2、品味精彩语言, 回答: (3分)

“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 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是一家人”, 这句话对表现全文的主旨有何作用?

答: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升中试题《我们是一家人》

3、联系上下文, 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 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4分)

答:2006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试题〈〈祖母的葵花〉〉

在查阅资料和查寻近几年升学试题的基础上, 认为可以把此类题归纳为赏析题。赏析的角度相当广泛, 例如修辞、表现手法、人物描写等。在评讲试卷时, 把相类似的几道题都写出来, 让学生比照, 归纳找出回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和答题方法。经过训练, 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篇4:浅谈初三数学试卷评讲

关键词:数学;试卷评讲;原则;方法

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再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评讲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矫正、完善、深化,在目前仍然是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初三下期的复习过程中存在时间短,知识多而杂等问题,要达到巩固基础、深化知识、提升能力等复习目的,考试和评讲尤为重要,特别是评讲方法运用恰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和听课学习等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初三数学试卷评讲的一些想法。

一、明确评讲的重要性

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评讲的重要性。首先教师不能认为评讲就是把试卷从头到尾讲一遍或者把错误的习题给学生讲解下,让学生会做;学生不能认为听评讲课就是将自己做错的题听懂、会做就可以了。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到通过试卷讲评对知识、解题方法作进一步的梳理、归纳,能够站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并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途径,学会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拓展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评讲的几个原则

1.评讲要有针对性。首先要做好试卷分析:学生要从时间的把握、粗心大意、知识的遗忘或者掌握情况等方面对错误习题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提高重新审视知识、提升知识的能力;老师结合学生的分析情况和对全班各题的正确率找准评讲的切入点和确定出评讲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评讲任务又达到评讲目的。

2、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有的习题学生由于一时的粗心大意或者暂时遗忘做错了,现在会做了,还有的习题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已经解决了,老师就没必要再重点讲了,只需简单提醒即可。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又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去自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且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印象更加深刻。

3、讲与练紧密结合原则。评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听懂“这道题”,更重要的是会用所学方法解决同一类型的题。通过及时的练习既能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及时的反馈信息,了解效果。

4、归纳性原则。一是注意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归纳。这样能使学生所站的高度得到提高,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从容应对、解决。二是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要归类分析、评讲。初三复习卷知识点涉及多,内容也多,评讲时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评讲,而要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知识的问题有一个整体感。

5、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学。教师应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回忆题目设计的相关数学知识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悟深、悟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6、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由于课堂评讲是有针对性的评讲,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做好个别辅导,这样能尽可能地做到共同进步。

总之,试卷评讲要达到及时、高效、实效,不能简单地一讲到底,不能流于形式,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就题论题。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2007

[2]略谈初中数学试卷评讲的有效性 耿忠兴 《数理化学习》2009年第9期

篇5:河北省初三语文模拟试卷(三)

学 校

考 号

姓 名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下面提示默写(6分)

(1)《陋室铭》中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的骈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2——4题。(6分)

(东京6月12日电)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频频爆出冷门:先是高卢公鸡(指法国队)被拔光鸡毛,接着潘帕斯草原英勇的骑手(指阿根廷队)马失前蹄。夺冠呼声最高的两支球队先后折翅,成为本届世界杯开赛以来最令人瞠目。

2、结合文段意思,“折翅”一词还可用词语_________代替。(2分)

3、文中划线句子是个缺宾语的病句,应补上的宾语是:___________。(2分)

4、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12个字以内)。(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2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司亩斌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展现了、、、和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6、《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以高妙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请以范进这个典型人物为例略作分析。(4分)答:

7、口语交际。(2分)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

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评卷人

得 分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3题(17分)

别让委屈再版

陈之藩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儿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17分)(文章的标题及内容有改动)

注:【国文】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用来表示凭空捏造。

8.本文写了三件事。请任选一件事?用-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

答:(3分)

9.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3分)

10.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2分)

11.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3分)

答:

12.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3分)

答:

13.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没有,请给老师们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

答:(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9题。(14分)

听取蛙声一片

① 我家门前紧挨着水塘,绿树婆娑,水草丛生,在繁星闪烁的夏夜,常有阵阵“嘎

嘎”的蛙声伴着夜风飘进屋里。此时,我总想起宋朝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 青蛙,又叫田鸡。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至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语称癞蛤蟆。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

③ 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的突然向外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④ 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六至八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⑤ 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蛙。⑥ 青蛙在文学家的笔下,也有一些不好听的字眼。例如:“井底蛙”,“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跳秤盘”等,这实在是冤枉了。它们只知道终日在田野里捕捉害虫,而且癞蛤蟆捕虫的本领比起一般的青蛙还要高超。尤其是夜间,食虫的益鸟纷纷归巢,这时更靠它捕食各种害虫。

⑦ 在丰收季节里,联想起青蛙对于人类的功绩,我们要更加赞美和保护这可爱的两栖动物。(作者:徐延华 选用时有改动)

14、青蛙捉虫的本领,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的?(4分)

答:

15、已故著名画家齐白石曾根据“蛙声十里出山泉”作了幅画,把无形的蛙声描绘成有形可见的画面。根据选文的提示,想象一下,这幅画画的是、流水、乱石、远山。(1分)

16、作者为什么要举文学家笔下有关青蛙的一些不好听的字眼?(2分)

答:

17、第⑥段中,作者在为青蛙“鸣冤”时运用了举例子、引用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18、在“而且癞蛤蟆捕虫的本领比起一般的青蛙还要高超”一句中,“一般的”可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19、请结合本文的内容,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写一条公益广告语(不超过15个字)。(2分)答:

(三)、阅读下面选自《曹刿论战》中的文字,完成20-23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齐师伐我: ②小惠未徧:

③小大之狱: ④必以情:

2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又何间焉 立有间

C、其乡人曰 其真无马邪

D、肉食者鄙 蜀之鄙有二僧

2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句子作答)?(2分)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2分)

(1)嗜学()(2)叱咄()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2)俟其欣悦()

(3)寓逆旅主人()(4)皆被绮绣()

2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27.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答:

评卷人

得 分

三、写 作(50分)

28.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某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

“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

徒弟照办。

“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

师父抓起一把沙子,撒入碗中。沙子一点也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

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撒下。石灰还是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

师父又倒了一盅(zhōng杯子)水下去,一滴水也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笑着问。

徒弟无言以对。

这个小故事能引发你哪些联想呢?请以“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不要离开文中所说的“满”这个范围。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篇幅在600字以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0分)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败北(失利、失败)

3、(的)一幕(新闻、消息)

4、韩日世足赛爆冷门

5、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

6、以生动的语言,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范进的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2分。意思相符即可。)

7、(1)你(金娜)只讲究个人卫生,而不讲究公共卫生。(2)例:①谢谢你的提醒。②真不好意

二、阅读(50分)

(一)(17分)8.第一件;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第二件: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问题的考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说是抄的。第三件: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二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3分。大意如此即可。任选一件作答,若答了两件或三件,则只评排在最前的一件。9.老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或答:老师怀疑学生的作业。可答:怀疑学生)(3分。大意如此即可)10.某种现象再次发生(或答:某种现象重得出现)(2分)11.翻来覆去地看学生的论文,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向同事请教处理办法。(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对即可)12.从罗马法精神的高度(或答:从文明与野蛮的分际的高度。或答:从法律的高度。)(3分)13.无固定答案。(3分。合情合理即可;谈感受要真切,提建议要注意”有关”。)

(二)14、舌头捕食快 看飞虫时眼睛敏锐 食谱丰富 灭虫数量多

15、蝌蚪

16、寓贬于褒(先抑后扬、先反后正),进一步赞美青蛙(或为青蛙正名)

17、作比较

18、不可以。因为癞蛤蟆也是青蛙的一种,加上“一般的”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强调了癞蛤蟆的本领更高超。

19、野生动物,人类的朋友(保护环境,让动物有个好家园。请保护野生动物吧。)

(三)20、①攻打、攻击、进攻、讨伐 ②同“遍”(或遍及、普遍)③案件④实情

21、A

2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3、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允许(我)跟随着去。

(四)24.(1)shl(2)du6(1分。各0.5分)25.(1)跑(或:赶快)(2)等待(或:等到)(3)寄居(或:居住、住在)(4)通“披”(2分。各0.5分)26.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2分。关键字词未译准,一个扣0.5分,扣完该小题2分为止)27.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分。每个要点1分,意对即可。)

三、写作(50分)

28.评分标准如下:

一类卷(54—60分)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生动得体,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二类卷(48~53分)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较明确;语言较生动得体,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有一定详略。

三类卷(42~47分)内容较具体,有一定的真情实感,中心较明确;语言较得体,语句较通顺;结构较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不够得当。

四类卷(36~41分)内容不够具体,缺少真情实感,中心不够明确;语言不够得体,语句不够通顺;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楚。

篇6:初三语文试卷分析

初三语文试卷分析

(一)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模拟考卷,可以说是命题者花了一定心思,出的非常成功。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初中三学年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中考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虽然难度系数有一定提升,但符合今年中考的命题导向。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在参加的考生中最高分为101分,最低分为6分,其中以80----90分的居多,较往常相比确实有点难度。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书写,拼音的正确读法、病句的修改、古诗文名句默写、运用、名著积累、语言的实际运用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1、汉字书写。这一题不是简简单单的规范抄写而是要求学生从多个词语中选择拼音、写法正确的一项综合性较强。

2、病句修改注重与课本接轨,既考查了对文本的熟悉又巧妙的考察了学生的修改病句的知识。

3、名句填空。第1----4题是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难度较小,除个别的有错别字,其余得分不错。第5题和第6题是理解性填空还是比较简单的,也容易得分。最后一个是考查学生的筛选能力。有新意的是加进了对现代文名篇名段的考察,体现了中考的立足课本,以本为主的思想。

4、名著积累。名著题不是简单的考名著知识而是将语言的运用与其结合起来,可谓一举二得。

5、语言运用题。这道题既联系了实际,又考察了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学生要想选对须仔细思索。

(二)阅读

(一)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延续了传统的比较阅读,选择了《爱莲说》与《岳阳楼记》进行比较阅读,在题型的设计上也是由易到难,由课内的知识识记到课外的理解运用。特别是第7小题前面考文题后面考作者有一定的迷惑性。第10题在文言文中考察了修辞的作用,可谓巧妙。美中不足的是如能在题中加“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就更严密,更完美。例外忽视了文言文的阅读节奏这个知识点。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依然是以课外阅读为主的考查形式。这次与中考全部考课外的命题导向相一致。从题目的考查点上看,重在培养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基础上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仔细推敲,深入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从题目设计上看,无论从设计点上看和获取答案的途径上看都有点高、有点难。特别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题有点偏难。如继续稳重的22题和24题,对于初中生确实有点难。议论文的16题和19题,16题概括难度较大,19题综合性太强,学生往往只从一个角度去答,这个题可删去前半部分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就可以了。说明文出的较好,紧扣山西特色,既考察阅读能力又联系生活实际。总之今次的阅读理解题有点难,学生得分也不高。其实初中学生阅读能做到在整体把握文章基础上的分析概括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去寻找答案,能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理解文章就行。

(四)作文

作文形式从以前的话题作文中解脱出来,采用二选一的形式,与当下的作文考试题目类型的大致走向是一致的。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出题者设置文题:第一个题《心中的风景》对于这个作文题目,主要体现了“人人有话说,人人说真话”的作文命题意图。学生有较深刻的体验,有话可说,感情也较为真挚。第二个题要求学生先读那段提示,从提示中感悟自然,感悟生活。是学生能更深层次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考察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的思想。

三、对今后教学的走向

1、强化语文积累及运用训练,尤其强化字词、名句的默写和开放性创新题型训练,以学会运用为目的进行练习。

2、强化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的复习及名著阅读的拓展,以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主。

3、强化阅读训练,包括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和古诗文阅读。

4、强化写作训练,进行作文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

初三语文试卷分析

(二)选择题

题量六道,东城与西城一样,题型上稍有创新,将关联词替换成了病句。其六种题型中,字音字形与西城海淀一样,都涉及到对新增二十个词语的考察。其他题,病句题不难,而标点、语意衔接及修辞则是非常难为各位考生了。标点所考察的书名号用法及引号与其他符号的位置关系会难倒一批考生;语意衔接考察的是上下文内容及语法结构的严格一致,语感稍差的同学都选不出来;修辞手法中所附的材料可用“不知所云”来评价,材料过于晦涩,且主题太不明显,中考不太会出这样的材料。

填空题

默写题考察了《过零丁洋》《诗经·蒹葭》《岳阳楼记》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四篇都是重点备考的对象,不多说。

名著阅读考察了《孟子》,也是学生需重点注意的名著之一。其考查形式给各位考生的备考提供了一个方向,即名著的相关文学常识、涉及到名著的课文的具体内容(包括提到的重要地点、时间、人物、事件、主题)都应该成为重点记忆的对象。

综合性学习

第一题,整合并概括材料信息。材料形式为“表格+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中概括两个要点并不难,表格的概括相对较难,表现在表头不够清晰,能做出的同学需有较好的逻辑思维。

第二题,概括采访记录。思路跟2011年中考一致,基本上需概括的关键词都在各个材料的第一句话中,要概括的自己的理解也只是各个看法的整合,这使得本题很容易。

第三题,考察学生对材料进行高度概括的能力,比前两题难,但若掌握了方法,本题也容易。仔细审题可知,标题中已知部分对应的是材料最后一段,因此学生需概括的即是一二段的内容,一段写“爱心分队”诞生,二段写“分队用爱心传递温暖”,将这两个意思概括为与标题已知部分格式一致的句子即可。

文言文阅读

从篇目上看,考察的是《陈涉世家》,就预测性来说,不算成功。题型则是一贯的实词解释、句子翻译与文意理解,可分析之处不多。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阅读:王蒙《新疆的歌》

相对海淀、西城文学类阅读都选择“亲情”主题的文章,东城选取的主题比较晦涩,王蒙的《新疆的歌》,是一篇主题偏向于地域文化的抒情散文,理解上来说,会比《苏醒中的母亲》及《母亲》都难。但地域文化类的抒情散文是北京近几年中考文学类阅读的重要选文方向,如曾考过的《又临黄河岸》《西皮流水》等等,都属于偏向于文化的抒情散文。东城的选文方向应得到广大考生的注意。从题型上来说,则非常传统:

第一题,行文思路题,要找作者三次在当地听《黑黑的眼睛》的地点和当时歌声的特点,答案都在原文中,只要能定位好原文,并不难。

第二题,句子含义题,稍有难度。答好这道题必须紧扣两方面:一是句子与全文内容的关系,二是句子与全文主题的关系。从内容看,“她”指《黑黑的眼睛》这首歌,她与伊犁的联系有二:一是“我”与伊犁人民之间的联系由它作载体;二是她贯穿“我”在伊犁那段岁月(也即见证“我”那段岁月);从主题看,本文主要是通过作者对这首歌的向往与热爱来表现出作者对伊犁丰富深邃的民族精神的热爱。上述四个要点即是本道题的答案。

第三题,全篇赏析题,跟西城的题类似,解题思路也是一致的。本文不多说。

说明文阅读:“北京中轴线与北京城的格局”

选文特点看,与西城、海淀一致,为文化类小品文。非常巧合的是,海淀与东城都关注到了北京城的中轴线,然而从题型设置看,则除材料链接题外,东城与海淀截然不同:

第一题,梳理说明层次。出得比较难,答案都不能从原文找,需自己先梳理说明层次,再加以概括。本题型应得到学生充分重视,因为是否能梳理清楚说明层次能看出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这种题型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二题,语言准确性题。与海淀西城不同,不是问两句不能调换的理由,而是问“短语”不能删去的理由,考察的是副词性短语“有计划地”,需将本词与原文加以联系,明确副词所表示的文中含义,才能答好本题。

第三题,材料链接题,出得不甚成功。基本上与原文关系不大,只需要仔细阅读材料,对材料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议论文阅读《匠人与大师》

本文在2009年燕山区的期末考试中考过,东城用了文章,但换了题,题比原来难了。

第一题:概括(提取)中心论点。在议论文中,这是一道最基础的题型,按理说应该不难。但很多学生反映找不到中心论点。这只能说明同学们对议论文的阅读方法还不甚熟悉,需要加强练习。本题答案是第六段第一句话。

第二题:寻找使用比喻论证的句子中各喻体所对应的本体。对应原文即可,不难。

第三题,论据作用题。定位论据,寻找它所证明的分论点即可,不难。

作文

东城出的是半命题作文《,给了我》。从形式看,比较让人跌眼镜,姑且算创新,而实际在平时考试中也有区县使用过这种方式——作文题居然要填前后两个空,主语跟宾语都要填上,但并不难。

需注意的是,按照这个作文题的逻辑而言,补题时前边一空补的是主语,姑且可理解为写作对象(理解为写作材料也未尝不可),后一空补的应是跟材料相关的立意。也就是说,出题思路是让学生在补题的时即确定写作内容及文章立意,东城考生若能多花些时间在补题这一步,将题目补好,下边的写作过程将会非常顺利。

东城的一模相对来说比较难,很多东城孩子都表示很受伤。但不管是否受伤,下一步都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成绩发下后用心分析试卷,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更科学的复习计划,才是重中之重。同学们,祝大家复习顺利!

初三语文试卷分析

(三)本次初三语文测试,学生成绩在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都有较大的提高。针对试题情况、学生答题情况和教学情况作以简要的分析反思。

一、试卷考察的知识点和分值

本次考试试卷总分为150分。整张试卷三道大题,与中考接轨,难度中等,整张试卷以考察学生能力为主。第一道题语文积累和运用35分。第二卷是阅读占55分。第三卷是作文55分。卷面5分。

不足之处:

1、语文综合实践题与后文议论文阅读重复,在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另外未考口语交际。

2、名著题与初二考试完全相同。

3、文言文阅读比较阅读,有的与上次重复。关于两文内容简答只考一题。

4、现代文阅读考点难度相对低些。

二、答题情况:

1、基础知识得分较上次提高。个别在古诗理解默写上还有问题,主要是对古诗文的理解不够,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

2、这次文言文所占的分值15分,得分也比上次提高。但言文翻译句子不能抓住关键词,重要的词语没有翻译出来。

3、现代文阅读得分提高最大。但仍有学生对于作者所要表达地情感理解地不到位,或是不能读懂文章,或是读得不是很明白。

4、作文:最大的进步是文面有所改观,减少了不写或写得太少的数。

四、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一)“积累与运用”版块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不能偏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积累和运用,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加强积累。

2、诗句积累中在识记理解的同时,注意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提高学生运用诗句的能力。诗歌的默写应该不遗余力的督促落实,学生丢分最多的还是错别字。

3、还要常抓常检测,对于容易出错的字词,反复强调,反复练习。

(二)“文言文阅读”版块教学建议

1、文言文的教学,不只停留在读的层面上,应该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一定要重视词语积累,尤其是文言实词的积累,特别是课下有注释的词语。文言文不但要讲,还要细讲、详讲、讲透,讲完后还是落实,引导学生积累、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答、释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翻译能力,要让学生适当了解、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以及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以上用“默写过关”达到落实。

(三)“现代文阅读”版块教学建议。

1、把握文意是做一篇阅读非常关键的步骤,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应该训练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或片断的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或通过其它方法来弄懂主旨,因为后面的题目很大程度上围绕主旨这一条线来命题的,改变学生没读懂文章便轻易胡乱下结论的习惯,尊重文本,关注作品的价值取向,准确把握作者意图。

2、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审题的能力,抓住关键词,推敲关键词,理解题干,准确的回答问题。在学生动笔做题的之前,首先要清楚我要做什么,题干要我做什么。否则费力不讨好,牛头不对马嘴。

3、明确题目考查要点,清晰能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妨把多个学生答案并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比较、鉴别、推敲、琢磨,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准确表达,简练概括。

用“现代文阅读周计划”落实。

(四)作文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生活积累。让学生多读书,使学生在阅读中去充分感悟、多方体验、深刻思考生活。再引导学生用所得到的感悟,去关注生活细节、体验人间情感、挖掘人生内涵拓展思维,用向上的心灵去走进历史、思考人生,能够流畅的、生动的抒写文章、张扬个性。此次不少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解读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表现出自己的深刻思考。

用每周“美文积累和生活日记”落实。

2、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避免学生因审题失误而折戟沉沙。作文首先加强审题的练习,让学生明白自己写作文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和限制。作文还要勤于练习,讲评和修改并重,及时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

用两周一次的“课堂限时作文”落实。统一作文训练专题和训练稿纸。

3、加强书写训练。力争人人写出卷面整洁的文章。

用每周的“练字”和“课堂作文”落实。

上一篇:乡镇组织专干述职报告下一篇:成语故事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