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成功

2024-04-26

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共6篇)

篇1: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成功

《中国合伙人》:小成本电影的中国式成功

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作者:曹洁

发布时间:2013-06-25

由陈可辛导演,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的青春励志喜剧《中国合伙人》17日以近36%的超高排片首映。首映当日即斩获2400万票房,周六更劲收4300万,两天累计6700万,首周三天成功破亿,超越《钢铁侠3》成为周票房冠军。《中国合伙人》不仅票房表现极佳,市场反响更是如潮好评,映后不少观众自发鼓掌,多地还出现了观众集体起立鼓掌的盛况,口碑强势走高,成为陈可辛自《甜蜜蜜》后的口碑和市场表现最好的影片。

1一、内容决定生命力

《中国合伙人》的热映,最重要靠的是它本身所具有的适合当下年轻人追捧的励志题材以及话题性。喜欢《中国合伙人》的观众,多因其怀旧或者励志。“美国梦”是一场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未曾在都市青年人中消弭的美丽愿望,讲述“美国梦”实现或者破灭的故事自然知音云集。“新东方”三剑客的发家史是一场中国式的奇迹,也是一个变相的中国梦。有多少人在家里啃过畅销书榜上的成功学,就有多少人是这部电影的潜在观众。而且,电影里的成功故事讲得流畅而煽情,引人入胜。这样的题材,不但新东方的新旧学员有兴趣,一直默默无闻奋斗的众屌丝们有兴趣,刚毕业不久的干着辛苦的活拿着微薄薪水的80、90后有兴趣,而且更早到60后、70后也有兴趣,也想缅怀一下已经流逝的青春。虽然跟在赵薇《致青春》之后上映,但《中国合伙人》积累了“无差评”的口碑。一贯强势傲慢的院线们其首映提供了38%的排片率,这个数字高于《致青春》的首映。因为现实已经不允许年轻人沉迷于爱情与忧伤,面对未来的迷茫无力,逼迫他们必须奋斗,《中国合伙人》显然更贴合当下现实,也更能激励人心。当下的中国,怀旧、青春、励志正在制造需求,来自方方面面的需求。

二、“巧劲”助推突围

这部电影之所以火爆,除了题材受欢迎外,还因为它精准而又娴熟的营销策略,社会化营销策略运用的出神入化。

(一)利用新东方的故事造势

创业在全世界都是非常艰苦的。但中国年轻人创业热情高,从各种创业节目和创业聚会的火爆就可以证明这点。电影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一段创业故事,因为以真实的故事为蓝本,不但避免了国产影片闭门造车的狗血故事,而且更有时代感,更真实,更有吸引力。俞敏洪本人在近日的一次演讲中,虽调侃说自己和《中国合伙人》没啥关系,但也承认“片中的一些台词确实是自己曾经用过的语言,”。电影中的三位主人公成东青、孟晓俊、王阳为改变自身命运,合伙创办了英语培训学校“新梦想”,历经一系列**之后,最终引领“新梦想”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的故事也容易引起年轻创业者的共鸣。

(二)借势营销

不管有意或是无意,《中国合伙人》都沾了《致青春》的光。《致青春》是青年人的致青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代;《中国合伙人》是成年版的《致青春》,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青春。在3月份的某期《鲁豫有约》中,赵薇借访谈宣传自己的处女作《致青春》,黄晓明拄拐作为嘉宾出现,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黄晓明原来跟赵薇这么铁。“有一种友情叫赵薇黄晓明”在微博上疯转,黄晓明祝赵薇生日快乐的微博也被疯狂转发。后来赵薇的《致青春》火了,黄晓明也博得更多人的认同,原先反感他的人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而作为《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这两部电影的发行方光线传媒,在临近电影公映时刻,《中国合伙人》开始刻意的搭车正在热映的《致青春》。比如黄晓明会有意无意的谈及和赵薇的情分,比如电影被称作男版《致青春》,连电影中很多桥段也和《致青春》联系在一起。因为近日《致青春》的票房成绩很抢眼,光线传媒就想到把《中国合伙人》做成长大版的《致青春》,王长田表示“青春合伙人,合伙致青春,我们鼓励大家连着看两部电影。”

(三)“不要逼我体”的文案宣传

在电影上映前一个月,电影的“不要逼我体”文案出炉。很多名人纷纷转发和模仿,在微博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姑娘走了、兄弟走了、梦想走了”,“高考失败、泡妞失败、教书失败”的颓丧中,撂下狠话“不要逼我成功”、“不要逼我有钱”、“不要逼我发达”。影片中邓超、佟大为和黄晓明三兄弟将一跃而起,上演了小人物的绝地反击。该组海报一出,模仿热潮迅速涌起。网友纷纷以“不要逼我”造句。演绎出板蓝根版“非典靠我,H1N1靠我,禽流感靠我,不要逼我拯救世界!”;微信版“短信收费,电话收费,流量收费,不要逼我收费!”;凤姐版“春节相亲,五一相亲,国庆节相亲,不要逼我结婚!”等众多版本,迅速爆红网络。这样的爆红是有先例的,之前有过凡客体,甄嬛体,还有陈欧体,每次激发网友们乐此不彼的模仿和转发。由于博上关于“不要逼我体”的讨论也异常火爆,众多微博加入转发阵营。

(四)名人的推波助澜

王石、潘石屹和王利芬等人看了《中国合伙人》后,纷纷发微博表示肯定。这自然引发粉丝们的关注和观影的冲动。SOHO中国CEO张欣就说:“《中国合伙人》真棒!写的是新东方俞敏洪几个人的故事,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创业、挣扎、出国、海龟、土鳖、上市的故事。这里面的矛盾、困难、成功、喜悦我都经历过。”在电影上映后几天,俞敏洪写微博辟谣,这更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更引发人们对名人的八卦的好奇,有些本来不打算看电影的人也因为这个辟谣而去看了。有一些企业银行也纷纷包场,请客户和员工去观看。

(五)全国各地高调宣传

导演陈可辛为了这部电影倾尽全力,第一次带着电影在全国各地巡回宣传。除目前已跑完的15 站,他计划还要再跑11座城市进行宣传,如此高强度的宣传攻势,让不少圈内人都颇为吃惊,而《中国合伙人》排片能达到这么高,与其努力分不开。首映当日即获得全国近36%的超高起片规模,超越了此前《泰囧》33%和《致青春》35%的数字。周末两天排片稳中有升,不少院线更将排片提升到40%以上。排片率高意味着票房有保障。而亲力亲为的各地宣传,也为电影累积了超高的人气。

时尚品牌管理实战派培训师宋予认为,毫无疑问,任何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中国合伙人》也不例外。它的成功固然包括诸多因素,包括题材、影片质量等等,但它的营销策略是更加值得称赞的。

5432三、大时代下小成本电影走进春天,期待“群体崛起” 没有大投入,大制作,但贴近社会现实,时尚接地气,可以引起社会主要群体共鸣成为当下中小成本影片的共同特点。中小成本电影在人物少、故事多,没有大场景,投入较少,摄制周期短的前提下,优势就是新颖的创意与优秀的剧本,以内容为王。中小成本电影想要赢得投资就要在剧本上多下工夫,讲一个好故事、一个能打动人的故事是小成本电影赢得市场的重要前提。题材应当选择贴近社会现实,当下关于年轻人感兴趣的都市话题,要紧跟时代,把握时尚潮流接地气。同时也要攻克市场营销的难题,营销四两拨千斤才能“出位”。市场运作是电影产业最重要的一环,即便成本再少也应该拿出一部分作为营销推广的费用。

在注意力分散的时代,不通过主动的传播,很难吸引到观众,更不会成为公众话题。如今口碑越来越重要,今天的媒体环境进入到自媒体的微博时代,碎片化,口碑不好就难以影响潜在观众。宣传和发行就是营销和广告,也必须是锦上添花的,好片子一定要有好的营销。这样一来对目标人群进行无缝贴合,小成本电影才能取得大票房。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融合、规制的融合,消费群在特定档期对中小成本电影的关注与追逐,大时代下的小成本电影正在走入春天。如果说一年半前的《失恋33天》是国产电影“以小博大”的先声,华语片战胜“好莱虎”在今年春天已蔚然成风。2011年光棍节上映的《失恋33天》的3.5亿元票房曾被视为行业奇迹,短期内无人能逾越。然而,从2013年贺岁档开始,国产片的票房神话接连上演。首先是《泰囧》凭天时、地利、人和创下12.6亿元的纪录,随后《西游降魔篇》又以12.46亿元的成绩接近了纪录。就在贺岁档收工,观众准备偃旗息鼓时,中小成本电影的春天正式来临:下档不久的《北京遇上西雅图》5.2亿,仍在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已收7亿元,而公映10天的《中国合伙人》势如破竹,5亿元票房是保守估计。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小成本影片正在“群体崛起”一定为期不远。7

篇2: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成功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当前电影市场现状分析„„„„„„„„„„„„„„„„„„„„„„2

二、小成本电影含义解析及其发展现状„„„„„„„„„„„„„„„„„2

(一)小成本电影含义解读„„„„„„„„„„„„„„„„„3

(二)小成本电影发展现状„„„„„„„„„„„„3

三、近年来成功小成本电影的共性„„„„„„„„„„„„„„„„„„„3

(一)题材选择:小成本小故事„„„„„„„„„„„„„„„„„„„3

1.小制作从小情感入手„„„„„„„„„„„„„„„„„„„„3

2.独特的“本土化”情节更加贴近观众„„„„„„„„„„„„„4

(二)更加细致的市场定位„„„„„„„„„„„„„„„„„„„4

1.市场定位受题材限制更加细致„„„„„„„„„„„„„„„„4

2.目标观众明确„„„„„„„„„„„„„„„„„„„„„4

(三)推陈出新的营销方式„„„„„„„„„„„„„„„„„„„„„ 5

1.别出心裁的运用传统营销方式„„„„„„„„„„„„„„„„5

2.小成本电影对新颖推广方式的不断尝试„„„„„„„„„„„„6

(四)与“大片”的互补性„„„„„„„„„„„„„„„„„„„„„7

1.类型的互补性„„„„„„„„„„„„„„„„„„„„„„„7

2.档期的互补性„„„„„„„„„„„„„„„„„„„„„„„7

(五)小成本大阵容„„„„„„„„„„„„„„„„„„„„„„„„7

四、小成本电影的不足之处„„„„„„„„„„„„„„„„„„„„„„8

致谢„„„„„„„„„„„„„„„„„„„„„„„„„„„„„„„„9

篇3: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成功

喜剧最早起源于文学,多采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诙谐幽默的台词、巧妙的结构,引发观众对荒诞滑稽事物的嘲笑。喜剧精神源于喜剧,是在审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剧作家站在历史和社会的高度,以独特的电影文化视角,用喜剧的形式对人类社会和生活进行审美关照和审视,从而形成具有美学价值的精神内涵。[1]对观众来说,电影中的荒诞、滑稽、幽默元素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喜剧精神大多是从平民的、大众的角度,以各种各样的审美形式唤起观众的重新认知。其中,荒诞、幽默、滑稽元素正是吸引观众的关键。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看,喜剧精神既是批判,同时也蕴含着赞扬之情,是一种关于轻蔑和优越的感情结合。从文艺观的角度来看,喜剧精神指的是创作主体和接受者将世界观渗透到文艺作品中的关于创作和接受的一种艺术观念。

二、国产小成本电影中喜剧精神的具体阐释

小成本电影,是指不需要在演员、场面、服装、效果等方面有额外支出,所需资金仅限维持正常制作、发行的电影。有限的预算决定了小成本电影无法在宏大场面的营造与炫酷特技制作等方面与动辄上亿投资的大片相抗衡,转而倾向于对喜剧精神的挖掘与利用。综观国产小成本电影中的喜剧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笑”果十足的人物形象

1. 喜感十足的人物设置。

2005年上映的影片《举起手来》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潘长江所塑造的傻里傻气的罗圈腿日本兵。憨傻的表情、笨拙的动作以及接二连三地被戏弄,令观众捧腹不已;郭达饰演的农民与一头驴的奇妙组合,通过一系列巧合、夸张的艺术处理,赋予军民抗日这一严肃题材喜剧性;还有捅马蜂窝、射炮竹的两个聪明机灵的“小娃娃军”、机智的老大娘、丑态百出的日本太君等,几乎每一个人物出场都在制造笑声,从而在紧张又轻松的影片氛围中,诠释军民齐心抗日的伟大民族精神。

再如电影《十全九美》,同样精彩的人物设置也比比皆是。例如,身为堂堂钦差却每次都被整得很惨的“斗鸡眼”、贪财势利的凤娘与酒保、机智干练的乌卡卡、刁蛮任性又热情的南宫燕以及“惊鸿一瞥”的那对活宝艺人,可谓是各具特色。这样个性鲜明的人物设置,在观众的笑声中传达了影片的主题,而这正是喜剧电影的真谛。

2. 独特的审丑美学。

“丑”在美学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在电影凸显喜剧精神方面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讲究人物设置外,小成本电影也多通过将人物丑化来增强其喜剧色彩。

电影《斗牛》里,黄渤饰演的牛二是一个典型的草根小人物,他满脸污浊和伤疤,头发一绺一绺的黏在一起,浑身脏兮兮的,一口黄黑相间的牙齿每当咧嘴笑时展露无遗。但就是这样一个又脏又丑的农民形象,内心却善良、勇敢、宽容、守信。丑与美的对立,使观众在感官层次的发笑中更感受到人物品质的高贵。《人在囧途》中,王宝强饰演土里土气的挤奶工牛耿,穿着不讲究,举止粗鲁,不讲策略,言语行为间透着一股傻气,总是做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但他憨厚淳朴、待人真诚,信义至上,同样在令人发笑的人物外壳下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二)巧妙运用语言制造“笑”果

1. 方言的出色使用。

《十全九美》便是一部集方言与流行元素于一体的小成本喜剧片。影片融合了四川、东北、云南、湖南等地的方言,配合音乐,将各地最具特色的语言加以现代化的包装,平添了喜剧效果。《疯狂的石头》则将方言的幽默气质酣畅淋漓地呈现在大屏幕上。来自香港的大盗麦克的粤语口头禅“我顶你个肺”,一经出现便成了当下流行语。还有男主角包世宏用重庆话演绎的“公共厕所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愤慨。这种生动活泼的语言效果是普通话无法替代的。

2. 蕴含哲理的冷幽默。

汉语由于丰富的词汇、特殊的语法及抑扬顿挫的声调美,为语言的创新组合与使用提供了无限可能,成就了那些既熟悉又陌生、饱含哲理兼具冷幽默的人物台词。

例如,电影《后会无期》中,这样的对白俯拾皆是。“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我从小就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喜欢就是放肆,爱才会克制。”“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我哪来的身和名能让我去败和裂”等。这些台词巧妙地利用了汉语一词多义的特点,如将“世界观”中的“观”理解为观察,“优良”中的“良”与“从良”中的“良”词义等同,这表面上是不辨词义,而恰恰是这“错误”的安排却赋予了台词冷幽默的效果。而“放肆”与“克制”、“小孩子”与“成年人”则采用了对比,蕴含哲理,耐人寻味。

(三)其他方面

除了人物设置与语言的巧妙运用之外,影片中包括特别场景的设置乃至配乐别出心裁的插入,也让观众看到了喜剧精神传达的多种可能。

1. 喜剧性的场景。

在电影《钢的琴》中,当陈桂林与小菊在谈论离婚以及女儿小元的教育问题时,镜头切至远景,突然出现了“婚姻俱乐部”的字样,无疑具有明显的反讽意义,非常滑稽。而当胖头知道自己女儿被欺负后,准备找安昌业去算账,双方打斗一触即发。当工厂的大门缓慢打开,画风突变,只见淑娴身着红色的风衣、时髦的高跟鞋和丝袜,坐在摩托车上并且手持木棒,这派气势全然不像打架的样子,这样突兀的画面风格充满戏剧感。

2. 富有喜感的音乐。

在电影中,音乐与画面有机组合,既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也能渲染氛围,实现创作者的意图。例如,影片《一个勺子》里,拉条子奋力追赶开车的大头哥,这一情节本就具有戏剧性,此时一首《忐忑》的插入,带来铿锵有力的节奏感。声画对位的处理,造成一种令观众苦笑的情感体验;再如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粤语版的《屯儿》,打破了观众固有的听觉体验,自有一番别样风味。这些节奏明快舒畅的配乐使用,既带动了整个故事的节奏感,也加强了电影的喜剧性。

三、国产小成本电影在体现喜剧精神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世纪以来涌现出了如《疯狂的石头》《人在囧途》《失恋三十三天》等以小博大的电影佳作,但总体来看,这样的精品是少之又少。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仍然难掩烂片成堆的现实,小成本电影在追求喜剧精神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一)剧本创作缺乏创新

当前,国内的电影创作急功近利的现象极为常见。大量资本的涌入更加暴露出剧本难以创新的窘境,于是跟风模仿也就不足为奇了。2010年,徐峥和王宝强主演的电影《人在囧途》以800万投资获得4650万的票房,创下了小成本投资电影的一个奇迹。2012年,徐峥自编、自导、自演了《泰囧》,并成为中国目前最卖座的国产影片之一。一时之间,“囧”字似乎成了电影的金字招牌和票房保证。许多创作团队纷纷在“囧”字上做文章。在2013年上半年立项的电影剧本中,片名里带有“囧”字的竟多达24部。题材的集中难免导致内容撞车甚至剧本程式化。例如,电影《车在囧途》《临终囧事》《囧蛋奇兵》等,基本上都是“囧”型喜剧的模式。尽管这些电影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喜剧精神,企图激发观众的笑点,但剧情老套,反被贴上“山寨”标签。艺术创作向来是以拒绝重复为前提的,一味地跟风只会陷入剧本创作程式化的怪圈。

(二)叙事空洞

我国的文化语境下,电影的基本任务就是讲故事。但奇怪的是,当下很多故事片却根本无法向观众讲清讲好一个故事,单纯以低俗笑料粗制滥造的故事情节来填充影片内容。此类电影尽管笑料百出,甚至无底线地搞笑,但剧情空洞乏味缺失了电影的故事性。电影艺术不否定假定性,但在一定程度上电影叙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规律和生活常识。在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以及虚构情节的设置方面,必须使观众觉得合情合理,而非毫无头绪。如果“一味生产粗制滥造、喧闹无度、毫无人文底线的作品,那就是以不断地透支观众信任为代价,即使可以利用发行、宣传、档期优势,换取暂时的票房利润,但这种涸泽而渔、饮鸩止渴的营销模式,对此类电影的长期发展其实是不利的。”[2]

综上所述,喜剧精神已更多地融入国产小成本电影创作,这不失为小成本电影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法宝,但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利用好这一“法宝”,仍然需要电影创作者的深思熟虑与不断探索实践。不过,在当下我国电影产业环境良好发展的总体态势下,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优质小成本电影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邱飞.浅谈中国小成本电影中的喜剧精神[J].电影文学,2012(12):10-11.

篇4: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原因分析

关键词:国产中小成本电影;成功原因;分析

一、电影故事内容向生活靠拢,满足观众需求

相比戏剧、歌曲等其他形式的文学艺术,电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老少皆宜,通俗易懂,是一种有效方便的寓教于乐艺术方式。电影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这主要是因为电影所表现的内容都是真实的环境和人物。真实性,不仅是电影艺术的生命所在,同时也是中小成本电影的声明所在。中小成本电影因资金有限,导演无法利用大片的制作方式进行拍摄,但是,就因为电影的真实性和区域性更贴近人生的生活,能够能好的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对电影的欣赏,观众不会刻意的去寻找和发展电影中的主题思想和要表达的意义,更多的是在电影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情绪的宣泄。例如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采用了方言进行对白;《失恋33天》更多的是表现北漂人的生活情况。中小成本电影面向的是以无名个体和群体为主要观影人群。这些观影人群离开了家庭和故乡,只能通过“陌生人”彼此依靠和信赖,中小成本电影更能带来共鸣。

在电影市场商业化的今天,消费者成为了电影市场的关键要素,中小成本电影就是在充分考虑观众的观影需求,才能在电影市场中站稳脚跟。中小成本电影为了留住固定的观影人群,会把观众当做电影制作的第一要素,逢迎大众群体的审美观和需求。中小成本電影的故事一般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运用多元化的表现方式表述当今各色各样人的诉说,通过电影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带动观众走进电影的世界中,从而满足观众观影的心理需求。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深化,一系列的小成本电影在票房上创造了奇迹,《疯狂的石头》,《十全九美》和《失恋33天》等。

二、视听语言和影片内容的高切合度

电影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体,虽然银幕比舞台剧要小,但是所包含的内容却比舞台剧更加的广阔。一部完整的电影需要众多的人才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其中包含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师、剧务等。在中小成本电影中,为了满足观众的审美,通常将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进行提炼和加工,使其成为独具魅力的电影语言。在保证语言的独特性外,中小成本电影的视觉造型也要通过其他元素为观众展现出流畅的视觉观赏。在众多的电影中影像和叙事不是统一的,而是出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进行叙事,视觉造型成为了主体,叙事只是为了影响服务而存在。这就使影像脱离其存在的意义,影片的视觉造型是为了将观众的心灵与影片的内容进行良好的衔接,只有将两者完美的融合才能让观众体会到电影艺术带来的美感和意义。在中小成本电影中,因资金的有限无法进行大制作,所以只能将重心放在电影内容的编排上,再配以相符合的视觉造型和独具魅力的电影语言来吸引观众。视听语言和电影内容的完美切合成就了中小成本电影。

三、重视编剧和故事

在我国的大片中,都普遍存在着看重拍摄和画面,忽视编剧和故事的现象。一部成功的电影不仅要完美的画面,同时也要有一个让人记忆深刻,过目不忘的故事,从而能将观众吸引到电影院观看。中小成本电影成功的主要因素就是故事精致、言语得当的剧本,利用令人着迷的故事内容和风趣的语言吸引观众,让观众走进电影故事。中小成本电影在选取故事时通常采用贴近百姓生活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拉进来影片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产生共鸣。中小成本电影也善于将喜剧元素运用到故事的发展之中并产生了极大的作用,这些通过现实生活提炼的幽默元素,满足了观众们的娱乐需求。

四、运用黑色幽默讲述人性关怀

虽然中小成本电影的题材各式各样,但是通过对有良好口碑的中小成本电影分析,黑色幽默都存在其中。电影属于大众消费,必备的特点之一就是娱乐性,自在《疯狂的石头》成功运用后,中小成本电影就开始普遍运用。通过诙谐幽默的故事讲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喜怒哀乐,在欢笑中发现哲理。黑色幽默充满了对普通人的关怀,将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适合的宣传渠道和策略

在众多的电影中想脱颖而出,不仅要有深刻内涵,同时电影的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电影的宣传力度决定了影片的命运。中小成本电影因资金的限制,这就要求在进行电影宣传时,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当今最方便有效的便是网络营销,在电影首映前可以先将电影的有关花絮和视频段落放在网络,以此吸引观众去观影。

参考文献:

[1] 安立国,王原. 浅析中小成本电影的选题与包装营销[J]. 艺术教育. 2016(10).

[2] 谷雨. 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现状及生存出路[J]. 电影文学. 2015(08).

[3] 黄潇. 浅析小成本电影的映前宣传[J]. 当代经济. 2014(11).

[4] 刘迅. 中小成本电影如何走向市场:观众、选题和创意[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8).

篇5:国产喜剧电影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近几年来出现的越来越多国产高票房电影,有一大部分都是喜剧或带有喜剧色彩的影片。当下的社会氛围给国产喜剧电影带来了相当的市场空间,而从《人再?逋局?泰?濉啡扔乘?引发的激烈争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喜剧”这个抽象的类型对中国电影的制作者们依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的概念。

一、何为喜剧

从古至今,许多重要的文艺理论家都对喜剧提出过重要的论述。从形式上看,喜剧几乎无法定义,然而我们在看到一部电影时都会知道:这是一部喜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柏拉图对喜剧的定义是:“无自知之明是可笑的。戏剧中无自知之明的人在追求理想,但非他力所能及。”[1]无独有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戏剧是对行动的模仿,喜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2]不难看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喜剧的定义均从模仿对象的角度出发,从理想和人自身差距定义被戏谑的对象。

时至今日,现代人对喜剧的定义更加精准化和多样化,但是无论出于何种角度,最终落脚总离不开引起人的愉悦或快感。“笑”是喜剧电影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目的之一。但是,这样的定义为免简单粗暴,笑的效果固然是喜剧片区分与其它电影种类的最根本特征,然而如果一部喜剧电影仅止于笑的追求,无论如何都是不完整的。

“喜剧用笑声来超越现实社会的矛盾,以笑来表达人类的自由与自信。”[3]同多少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悲剧不同,喜剧并非强大了观者自身,而是尖锐地洞穿人类自己所建造的道德体系或社会机制如何反制了我们自己,并从这种破绽和缝隙之中寻找新的可能和希望。

这种建立在超越基础上的喜剧精神,往往嘲讽各种陈腐的戒律,对我们平日不敢或不愿触碰的东西大加摆弄,观众们正是从这些荒诞情节中的无力感和引起的同情来得到某些替代性的满足,从电影的情节中超越自我,同时提供了一个让我们反观和思考自己的机会。

对大多数观众来讲,喜剧的通俗性使它包含的外在或内在话语更容易被人接受,它提供某些新的话语模式和思维的创新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喜剧中产生一些新话语和新思维意图带领观众超越藩篱,实现某种文化进步与自由。这或许正是喜剧之于人类社会最大的意义。

然而我们看到,当代中国喜剧电影除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冯小刚喜剧片和周星驰喜剧片这两个具有革命性的喜剧片类型外,此后的数年直到现在,国产喜剧片整体上数量在大大提高质量却在直线下降。不得不说,这不但是对巨大市场空间的浪费,也是对我们电影消费者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二、国产喜剧电影的现状

(一)20世纪90年代后的社会潮流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在商业化的作用下,大众文化开始与以往政治意识形态构成的主导文化和知识分子为主的精英文化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喜剧电影在这样的语境中也开始了一波三折的转型,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前期17年喜剧电影中的温情歌颂、温和讽刺还在电影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到现在,商业娱乐作用下的大众文化风潮抢到了文化市场的头阵。一方面,快速传播的信息时代每个人的声音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释放,而人数众多的大众文化在这种便利的条件下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精英群体却陷入了商业浪潮裹挟而来的现代后现代意识中无法自持。结果不但失去了市场,在艺术成就上也没表现出可喜的增进。

此外,电影体制、市场变化的影响也改变了喜剧电影的创作。中国电影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电影的商业市场倾向,1995年开始引进外来片并实行票房分账的方式,成熟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体制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强有力敌手,促使中国电影走向工业化,也开始了电影类型化的起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口大片数额逐年提高,中国电影在本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的中国电影也不得不开始绞尽脑汁从“蝙蝠侠”、“蜘蛛侠”、“变形金刚”手里抢观众,本土化和商业意识越来越强。而喜剧电影正以其本土化的幽默,容易迎合市场的需求在今天取代了悲剧成为了主导的文化范畴,在当下的电影领域呈现出了一个最繁荣,也是最复杂的姿态。

(二)国产喜剧电影的类型及经验

喜剧电影往往融合了一种或多种类型电影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贯穿融合成为一部完整电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下国产喜剧电影产生了都市爱情轻喜剧、古装喜剧、黑色幽默喜剧、荒诞幽默喜剧、市民喜剧、无厘头喜剧和贺岁喜剧等几种主要类型。通过梳理笔者发现了国产喜剧电影不可忽视的几个重要现象,即冯小刚式的市民喜剧和贺岁片,由周星驰打开的带有香港电影色彩的无厘头喜剧及文化附属,以及当下势头正盛包罗万象的中小成本喜剧电影。为此,本文将着重从这三个特征明显,具有代表性的喜剧类型对国产喜剧电影作进一步分析。

1.市民的幽默

说到中国的喜剧电影就无法回避一个人,那就是冯小刚。九十年代冯氏电影深受王朔作品影响,自嘲、反讽、幽默在他电影里随处可见。以调侃的方式解构了当下社会中许多压抑了的社会理想和人物心态,在主流话语中为自己的人物赢得了一席之地,成为市民阶层欲望和话语的代言人,而这个庞大的市民队伍正是冯小刚电影得以发展的基础。

试看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不难发现,他电影中一方面通过将他们的机智幽默超然的立于世俗之中,另一方面通过解构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实现了“市民”形象的树立。“冯小刚往往捕捉利于展现人物性格的形象塑造,而在看似离奇古怪而又有真实生活质地的喜剧情节,精心编制的故事情境中将小人物日常生活的疲倦和内心的压抑苦闷释放出来,从‘梦境’中卸掉包袱和束缚”。[4]《甲方乙方》的好梦一日圆让多少电影观众完成了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永远无法完成的理想和对懦弱、自大等性格的嘲讽。《非诚勿扰》里更是直接指向了当下受到热捧的所谓“现代艺术”聚集地七九八艺术区,调侃为“伪文化、伪艺术”,将自我标榜的“精英艺术家”们翻了个底朝天。表面上看,社会中被标榜为“上层”的精英分子被冯小刚毫不客气的嘲弄丢弃,实则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真正意义上的和解与共谋。如果说在《手机》、《天下无贼》里这点还有待考察的话,那么冯导从《夜宴》开始到《一九四二》的转型则是最好的例证。

除了对平凡的歌颂和对精英的解构吸引了大多生活在市井中的观众外,冯小刚无论是在对观众心理的把握上,电影作品的处理上还是对市场的敏感,宣传的重视上都显示出惊人的天分。这三点,无疑也成为冯小刚喜剧电影长盛不衰的鼎力支柱。

首先,在对观众心态的把握上,冯小刚摸准了当下社会人们日益膨胀却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就恰在这时给观众建立了一个个看着荒诞却又合理的乌托邦,引导观众进入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语境而不是单纯的嬉笑怒骂。在一个安全的价值范围里最后回归的依旧是主流意识和大团圆结局,即便这样,人们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时候,脸上也是可以带着微笑,无比愉悦的。

其次,平民化的路线是冯小刚叙述故事的主要原则。尽管喜剧电影本身就是在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调侃逗乐中反映社会现象或是人生百态,但冯小刚的喜剧一直在拒绝深沉和严肃,拒绝哲学、历史、政治等宏大叙事对象。他只选取生活题材,表现平凡人的情感状态,在电影里带着观众游戏人生。在《没完没了》中,“讨债”题材被设计成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绑架”故事。绑架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游戏的性质,而观众作为旁观者享受着这场滑稽的演出和电影中那些问题的自我反观。

第三,在电影受到常年追捧与喜爱的背后,冯小刚也应势之需,瞅准了“贺岁”这个商业时机,狠狠的为自己的电影宣传了一把。他凭借着“铁打的贺岁片,流水的女演员,不变的葛优脸”的经营之道赢得了“贺岁档期看冯氏电影”的市场效应。在冯小刚的电影中,虽处处充满了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及人物设计,但是从来没有因“喜”而癫狂,反而更是在安全的价值观里给了观众一个平和的停靠港湾,卸下观众的心理包袱进而让他们得到了满足,同时应和了节日气氛。

2.无厘头和后现代

上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出现在中国大陆内地。特有的地域文化氛围不同于大陆的电影形态让中国内地的观众着实饱了眼福。而在这些北上的香港电影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则属喜剧之王周星驰,他将无厘头式的喜剧发挥到极致,以及其颠覆性的姿态和后现代的话语开始了对中国喜剧电影的一次时代化的改造。

如果说单凭无厘头喜剧,周星驰并不能成为香港喜剧电影第一人,他的电影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是因为不但在电影中营造了喜剧氛围,同时也表现了真实人物心态和社会现象。在他大部分影片中,他所饰演的底层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要面对各种艰难与困境,其生存压力面前的窘迫尴尬,谦卑,包括小人物的不自量力都成为他影片喜剧性的重要来源。因此,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能够成为经典和传奇,正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人在自说自唱,而是融合了新时期,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青春的下层草根市民的世俗力量,提供了现存社会不能提供的快感和满足。

虽然周星驰的喜剧电影早已被人津津乐道,但是真正在大陆内地掀起狂潮的则必须归到《大话西游》的风靡。《大话西游》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模式下年轻人情感的痛苦与内心的挣扎,也许正是这种痛苦,感动了一代年轻人,在他们的青春时期,终于有人可以和他们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并且产生共鸣。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展示的两个主人公至尊宝和孙悟空,将人们内心中的现实与理想以一种极端的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影片中至尊宝虽占山为王,但最大的理想不过是发财、娶老婆、过日子。但这个小市民的另一面却是孙悟空转世,野性凶狠,桀骜不驯。但是影片在文本上二者在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中得到了统一。对爱情的终极幻想是无论至尊宝还是孙悟空都希冀的归宿:一位理想的异性和一生的幸福、美满、自由。不难看出,大话西游中这三个重要的元素正是时代中年轻人自我的化身和并不宏大的理想追求。

《大话西游》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展示了青春期的梦想最终破灭,不得不开始接受社会限制、接受束缚、承担责任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部电影中,青年的个体意识和成长愿望开始苏醒,同时,非主流无厘头的野性也不自觉地开始有意识的与社会相适应,提供一个喜剧模式下安全的主流价值观与信仰。在周星驰身上,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生活中某种强烈的绝望,然而在电影中仍然挣扎着绝望的反抗,以在精英与主流的统治下求得一席有尊严的生存之地。但周星驰也并不是给我们提供榜样的人,他所做的更多的是在这些人之中用笑声给人们超越的力量。无论对他的电影如何评价,评价高低,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也是当下中国喜剧电影最需要继承的。

3.草根的狂欢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迅猛,在不断提高的进口大片的冲击下,中国电影界开始调整自己的步伐从与进口大片的搏斗中探索经验。就喜剧电影而言,中小成本喜剧电影在近几年频频杀出票房黑马,以前所未有的高调姿态矗立在众多高成本、大制作、视觉奇观的包围中,并形成了几种比较成熟的类型,它们各具特点,互相包融,在制作和市场中形成了独特的现象。当下,国产中小成本喜剧电影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总体创作出现这样几种类型:

(1)黑色喜剧电影。这类影片以《疯狂的石头》为起点,诸如《鸡犬不宁》、《斗牛》、《夜店》、《疯狂的赛车》等。这类影片往往依靠快节奏、交错叙事、在蒙太奇和视听语言上的创新吸引观众,从形式上的离经叛道进而引起影片内在的颠覆。虽然在形式上少不了对国外喜剧电影的模仿,但是电影类型在中国观众群体中却得到了极高的呼声,对于这一点,中国黑色喜剧电影的头阵宁浩曾说:“我相信盖?里奇也拍不出这片子,这里有太多东西是中国的,本地的,紧扣中国可笑而又心酸的现实生活,终有中国人才能理解。”就是这样,黑色喜剧电影经过导演们本土化的改造,将戏仿的经典内容加上中国现实生活写照,制造出强烈的接地气的滑稽、讽刺效果。

(2)轻喜剧。在当下城市化的时代背景和以城市观众为主力的消费群体的作用下,当前的轻喜剧电影中绝大多数都被都市爱情类喜剧所占据。对年轻漂亮,爱好时尚,对美满爱情充满向往的城市姑娘们来说,这类电影无疑是她们最贴心的选择。而好莱坞面向年轻女性观众的“小妞电影”也成为了都市爱情喜剧借鉴的主要对象。不需要太多内涵和犀利,轻松的幽默给职场白领们一次愉悦身心的机会,在电影院中实现自己或是升职发财事业有成,或是“王子与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遐想。

(3)古装喜剧。戏剧故事发生在古代,恶搞和戏仿的手法混同大众化的情节消解了现实时空的概念,使观众从另一角度体验这种快感。例如《天下第二》、《十全九美》、《东成西就》等,把喜剧时空设定在古代,只为增加笑料的筹码和荒诞喜剧的张力。这类电影“不想解决任何矛盾,它们消解一切,只为追求纯粹的喜剧快感,文本大多都充满了虚无主义的倾向。”[5]也正因如此,电影的情节往往千篇一律,常被人斥责“做工粗糙”,渐渐式微。

2006年以来,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在国产电影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成就了这些电影的票房神话、获得的高度关注以及某些共同的喜剧特征。这些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勃兴与电影产业内部的产业调整和外部生存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然而最根本的还是观众内在的文化心理需求。不同机构在调查中均显示,电影观众群体集中在20~30岁的城市青年当中。在整个文化大环境里,各时期青年群体总有着基于相近心理、生理特征而定义的属于自己群体的亚文化,例如美国曾出现过的摇滚和嬉皮士。在国内,青年群体在接受全球化的影响更快,当他们在与中国语境结合之后,利用新型媒体消解、颠覆、拼贴、夸张、产生了诸如大话文化、恶搞等文化现象,这些都体现在了中国式的喜剧电影之中。

三、背后的隐忧

(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在喜剧电影中,剧中人物和他们的挫折困境引起旁观者的感同身受,观众对他们的窘境一方面隔岸观火,带来观看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有着自我认同。“喜剧通过欢乐价值来体现生命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并用这种精神面对任何丑恶,对自命不凡的救世主和‘绝对真理’都采取一笑置之的态度。”[6]遗憾的是,当下的喜剧电影并没有体现“通过欢乐价值来体现生命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这一准则,他们以粗制滥造的故事情节和谄媚的低俗笑料表现所谓“平民化”的倾向,造成了“山寨成风,大都雷同”的恶性竞争市场,正如电影学者尹鸿所说的那样:“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喜剧片的普遍成功,很可能会带来中国中小成本电影越来越喜剧化的倾向,过多的影片互相模仿,题材缺乏创意,将产生大量垃圾作品。”

艺术是对生活现实的反映,电影是社会现实的映射。当代国产喜剧电影中,无论是荒诞喜剧还是现实喜剧,其创作土壤都是当下的,尤其是本土的社会现实生活。而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来自东方文化与西方思想,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激烈碰撞。这些对立的价值体系所产生的冲突,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使身处社会的人们产生强烈的焦虑和矛盾心态。历来被视作理所当然的价值观受到挑战,人和人有关的信念、理想、价值等统统受到质疑。在这种后现代文化特质的时代背景下,观众产生了对现实的怀疑和荒诞的认同,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喜剧电影,它的表达系统总脱离不了现实与荒诞的交叉错位,这种错位恰恰迎合了现代观众的心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他们拒绝严肃和理论,试图以轻松幽默的姿态解构那些所谓的精英与主流。

但是,这种泛娱乐化的倾向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也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7]这种毫无节制的娱乐使社会迅速平面化与简单化。而在电影领域,即便喜剧片就是要通过“电影”这种传播方式带给人以娱乐的享受,但这样的环境中,喜剧片似乎成了一个速成林,很多片子看似都打上了搞笑的标签,而在大批量生产中“山寨”成风,不但使“山寨”失去了原有的颠覆性文化的价值,所谓的“革命性”也就荡然无存。同样劣质的笑料和单一的戏仿充斥了观众的眼睛,电影制作者们即使得到了观众的爆笑声永远也无法回避一个事实: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二)导演中心制的弊端

电影从出生开始就从没摆脱过商业的影子,无论是在好莱坞盛行的年代还是在抵制电影商业化的潮流里,在客观上,“商业”从来就没能如人们所愿的离开电影这门艺术,它与电影的亲疏远近只是不同时期人们的一厢情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经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电影的领域内商业和艺术并不存在根本上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商业化、类型化电影在电影工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新中国,电影的起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历史上传统电影的发展给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所提供的技术经验和本土化的创作模式,二是苏联电影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特殊的内外环境使得中国的艺术发展倾向于“苏联模式”。在那个历史阶段,无论是电影的制作还是发行都由国家统一掌握,并没有任何的市场空间,影片本身也大多为政治服务。基于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可以说国产电影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之前并没有观众和市场的意识,更谈不上制作机制。而到改革开放后,第五代横空出世,陈凯歌、张艺谋等拿出了令人叹服的作品,此时的电影还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这些导演们在一部部作品中率先成熟,也因此在市场中占领了先机。随后才姗姗来迟的电影机制及创作模式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是围着着些业已成熟的导演和作品抢市场。另一方面,市场在中国电影业里长期缺失,而导演们在学院的精英教育下形成了重视艺术而轻视商业的学院派思想,而且这种影响时至今日还深深影响着电影创作中坚力量的思维方式。由此,导演中心制在我国的电影产业中渐渐形成。

但是在商品化的今天,观众群体越来越庞大,对电影的需求量不但有量的增加还有质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导演自身的艺术素质便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同时,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制片方也会更加关注观众和市场的需求而对导演提出要求。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库布里克,在作者电影中能够自由表达的导演进入另一个领域往往会显得不那么适应。当导演们力不从心的时候,影片的供应变成了巨大的缺口而不能迅速地弥补。这样的例子不难找到,2012年,冯小刚导演出手《一九四二》这样的历史大片,而向来在电影中对国家民族进行深刻思考的陈凯歌导演却关注了当下现实社会中媒体暴力的问题。虽然市场和业界的评论都很中肯,但是也不难看出作品的硬伤和票房尴尬。

但这并不是说导演中心制或者作者电影给国产电影带来伤害,作者电影在每个国家往往都是艺术突破的最前沿和艺术成就最高的领域。但是每一种制度都不会是最完美的生产方式,大规模的导演中心制限制了类型片成体系的发展,同样也制约着喜剧电影的创新。然而我们同样需要注意,当前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还不平衡,制片人的整体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对影片艺术质量和商业效益还不能达到有效的平衡。因此,在商业电影及喜剧片成熟的路上,中国电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国产喜剧电影的发展之路

随着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和电影产业化发展,中国电影在市场化道路上必将有飞快的进步。中国的喜剧电影在这一阶段内仍是国内电影票房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但是,电影毕竟是“有意味的形式”,文化艺术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是目前喜剧电影的生命力和软肋共同所在。这种电影的优势虽然符合了主流消费群体的口味,但如果“一味的生产粗制滥造、喧闹无度、毫无人文底线的作品,那就是以不断地透支观众信任为代价,即使可以利用发行、宣传、档期优势,换取暂时的票房利润,但这种涸泽而渔、饮鸩止渴的营销模式,对此类电影的长期发展其实是不利的。”[8]

前文中将喜剧电影的重点放到冯小刚、周星驰和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分析上亦是同此目的。冯小刚和周星驰是经过时间和作品质量考验的,虽然是南北两种各不相同的幽默方式,但都没有单一的停留在搞笑喜剧上,观众接受他们的电影,更多程度上是对电影中“超越”的价值观和精神态度的共鸣。从他们的电影中,我们或是得到了小人物温情的力量,或是从无厘头的颠覆搞笑,不知所云中给大众群体以个人的关怀。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点燃我们的理想愿望,让人们得到慰藉的同时肯定了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信念。势头正盛的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在出生之时就一鸣惊人。强大的融合能力使他们混搭了各类型电影可能之元素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在电影类型和制作运行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并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市场效果。

喜剧电影近年来的成功显示着市场和观众对于喜剧片的饥渴。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有强大的制作体系来加以支撑。首先是对喜剧的正确态度。通俗的艺术作品不等于它不是艺术作品,通俗也并不等于低俗和媚俗。正相反,喜剧电影的创作甚至要比剧情片或悲剧更需要艺术技巧。喜剧电影的能指往往是我们所看到的“俗”的幽默与文化,堂而皇之地将各种平日里不登大雅之堂的言语行为搬上银幕,而其所指则朝向人间丑态和虚伪,能指与所指截然相反又要统一于一部作品中,对创作者的艺术素养和剧作能力要求其实就极高了。此外,一个成熟的制作团队应绝不仅仅只有商业概念,毕竟电影还是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艺术的核心,没有有意味的故事,品味越来越高的观众是不会买账的。尽管越来越多的高票房喜剧电影在业界被批得体无完肤,而观众并不买评论者的帐。可以看到,这样的喜剧电影只是满足了市场中喜剧电影的缺失,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带来欢乐。

综上所述,国产喜剧电影在国产商业电影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所取得的票房神话、获得的高度关注以及某些共同的喜剧特征让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喜剧电影创作的深层意义。这些国产喜剧电影的勃兴与“电影业内部的产业调整和外部的生存环境变化都有很大关系,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观众内在的文化心理需求。”[9]商业电影是一种纯粹的文化商品,并不是像一般的物质商品一样,它在被消费的同时又生产出一批能够对这类电影接受的观众,而观众的需求又成了电影制作者继续创作的动力,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循环。所以,只有当电影从业者真正“以人为本”,重视电影艺术最终是要给观众带来审美乐趣的,在笑声中带领观众“超越”的,观众的需求才能在产业链上顺利流通,喜剧电影才能真正繁荣。

参考文献:

篇6:浅析国产青春类型电影的价值取向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浅析国产青春电影的价值取向

学生姓名: 范吴迪 学号: 201207010104 系 别:新闻传媒系 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 指导教师: 李歌朗 职称:助 教 完成日期: 2016 年 4 月 18 日

浅析国产青春电影的价值取向

摘 要:电影是一种比较有新颖性的影视艺术作品,相比于长篇的电视剧来讲,电影叙事的结构特点稍有所不同,具有简短性和集中性的两大特点。电影在表现故事方式时要把故事情节表达控制在简短的时间内,就像短篇小说一样要有故事的开头、经过、高潮和结尾,电影呈现的故事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完整性,让观影人通过数字化的屏幕方式了解这个故事。电影是展现给群众的艺术,所以电影在取材时大多数来源于群众的生活。青春原本是每个人最难忘的时光,也是每一个人最值得回忆的时光。青春这个题材通过电影方式呈现出来,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所以近年来青春电影在市场上比较有卖点。本文主要通过通过分析国产青春电影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借鉴了国外极其台湾地区青春电影的构思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国产青春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青春电影 ;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Abstract:The movie is a novelty of the film works of art, structural features compared to the long drama narrative in terms of slightl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rt and concentrated characteristics.Film in the story mode to the time control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s short stories to a story at the beginning of, after, climax and end presents the story must show some integrity, let people use digital screen know the story.The movie is to show the art of the masses, so were the most in life comes from the masses.It was originally each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time, but also every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time.Show the theme of youth by the film, get the audience to get the attention of many people.So in terms of youth movie in the market have a comparison poin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youth movi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tremely Taiwan youth movie Youth Movie,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omestic films.Keywords: youth film;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Title

目 录

一、引言..............................................................3

二、青年价值观的变迁以及在电影中的体现................................4

(一)20 世纪 90年代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及在青春电影中的体现..........4

(二)新时期的青少年价值观在青春电影中的体现.......................4

三、国产青春电影中存在的问题..........................................5

(一)票房论成败:追求高票房抹杀艺术价值...........................5

(二)为了创作而创作:内容空洞、脱离现实、文化的缺失...............5

(三)缺乏主题或者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编剧...........................5

(四)粗糙的制作手段..............................................6

(五)缺乏真正的偶像..............................................6

四、国产青春电影的现状................................................6

(一)市场火爆、票房高............................................6

(二)作家、主持人等转行拍青春电影.................................7

(三)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巨大,纯洁的感情引起观众回忆................7

五、对国产青春电影发展的意见..........................................7

(一)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指导,丰富青春剧内涵.........7

(二)强化青年道德建设功能,促进青春电影良性发展...................7

(三)解读价值取向,明确发展方向..................................8

(四)打造优质偶像,充分发挥偶像社会影响力.........................8

(五)进一步吸收国外青春电影的成功经验,提升青春电影水平...........8

(六)文著改编成的电影不用刻意依附原著,有所创新...................8

六、结束语...........................................................8 致 谢................................................................9

一、引言

电影,是容纳众多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因此,观众更对于影视文化作品的要求更高,期待有思想有深度的电影艺术。青春是一部交响曲,有苦涩也有甜蜜,有欢笑也有泪水,对于每个经过青春期的人来讲都值得回忆,青春电影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目前的国产青春电影,虽然作品数量比较得多、整体的票房收入也不错,但从电影艺术的内涵来讲,国产的青春电影表现出来内涵的并不令人感到非常的满意。相比于国外的青春电影,比如美国的电影《风雨哈佛路》、《歌舞青春》等,题材多样,情节动人,内容积极向上,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有积极的作用。国产青春电影的表达方式则显得单一,主要是表现的是单一的爱情观念,电影没有实际的艺术价值,所构思的题材是多数以青春里的爱情故事为主,内容大多数展现的是青春期爱情的遗憾,更有甚者多表现诸如青少年堕胎和打架之类的问题,没有丝毫的教育意义。对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国产青春电影存在的问题,借鉴外国优秀青春电影的发展的模式,提出未来国产青春电影的努力方向。

二、青年价值观的变迁以及在电影中的体现

(一)20 世纪 90年代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及在青春电影中的体现

电影是一种公共艺术,也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印记,每一个时代的电影都浓缩了时代的印记。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是个信息变革的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信息量极大的丰富了中国老百姓的精神生活。青少年的价值观从原来有深度有思想的文化价值行为、单一化的行为,逐步开始凸显出多元化的价值观,开始彰显青年的魅力。在90年代的电影《十六岁的花季》讲述了青春时代的中学生活和他们面对当时时代变迁期呈现出的青少年成长中的迷茫,准确的反映了当时青少年的心态以及由于改革开放时代的原因两代人产生的时代的代沟。电影《十七岁不哭》中讲述了是十七岁的青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老师不再是引领学生发展的主角,学生成长的道路靠着自己的畅想,学生自己的努力去发展十七岁的少年的充满对未来的畅想,在不断的挫折中前行。这些电影都是90年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青春电影,体现的是一种青春期的迷茫和青少年对未来的创想。

(二)新时期的青少年价值观在青春电影中的体现

走过90年代的岁月时光,进入到21世纪,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特别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经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青少年的价值观念的现状呈现出青少年自我意识严重、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电影《青春派》以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为剧情描绘了当代高中生对于青春的幻想以及理解,从中体现出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和自我动力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思考。王大陆、宋芸桦扮演的《我的少女时代》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青春期的暗恋、迷茫以及对现实的反抗,无论生活是平凡或刺激、顺利或挫折,总能将一切转化的有趣。《匆匆那年》讲述了青春年代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的主旨表达了一个我的青春我做主,不断追求 4 自由珍视友情的理念和自由价值观。

三、国产青春电影中存在的问题

国产青春电影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在电影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通过仔细分析,国产青春电影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票房论成败:追求高票房抹杀艺术价值

电影另外一个方面最重要的目的是就是商业价值,这个是无可避免衡量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传统观念认为票房高,则这部电影的就是成功的。但是从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来说,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因素不仅仅是在于票房的多少,而是属于它的真正内涵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匆匆那年》、《同桌的你》、《既然青春留不住》等一系列的电影大多都是描述青春时期的爱情故事,虽然基本都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票房,但是从专业影评人的角度来讲,这几部电影的实际的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点,毫无新意,基本都是对一个题材的重复描述,忽略了电影的艺术价值。电影的创作需要新意,如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无论剧本改编、演员水平、取景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等都十分考究。一个青年演员、一艘船和几只动物却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了“奇幻”二字,场景引人入胜,富有艺术感。国产青春电影应该更加注重艺术价值的创新。

(二)为了创作而创作:内容空洞、脱离现实、文化的缺失

目前,一些青春电影没有实际的内容、缺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责任。如很多国产青春电影创作基本没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创作时好像只是为了表现一个小故事或者是演绎一段小爱情,没有更多的内涵去挖掘和更多的人文价值观留给观众思考或者展示的内容缺乏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空洞。如由孙红雷等主演《少年班》的内容空洞缺乏主题,讲述了几个“天赋异禀”的青少年因为聪明而被特殊对待,传递出一种浓浓的特权主义,情节杂乱,叙事平淡,缺乏主题。影片里还有许多打架斗殴、破坏、早恋、不务正业等负能量。而欧美的青春电影创作较好,欧美电影《风雨哈佛路》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经历人生的各种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整部影片没有什么特别的冲突,却传递给人心灵的震撼。在电影创作方面,同样题材的两部电影反差如此明显。

(三)缺乏主题或者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编剧

电影最重要的是就是要有鲜明的主题,富有激情的创造力。大陆青春电影集中描述校园的爱情故事,展现青春中爱情的遗憾与痛苦这种类型题材较多。许多电影都随大流,表现青春里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的相似,缺乏新意。《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无一不是以爱情为主线或主题来叙述的。而同种类型的美国电影《歌舞青春》同样是一部讲述年轻人故事的电影,以歌舞为载体,以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冲突,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了目标,表现出了年轻人蓬 5 勃的朝气,电影整体呈现出轻松愉悦的风格,传导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青春电影不错的代表作品。甚至有一些“脑洞大开”的编剧和导演进行的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惊声尖笑》讲了六个高中生不小心撞死了一名路人,他们尽力隐藏事件真相却事与愿违,最后六个人都以离奇可笑的方式死亡,而凶手却是最意想不到的人。这系列电影做到了将恐怖与喜剧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在恐怖中能笑出声来,在笑声中感到恐怖,另辟蹊径、手法独特,这是本系列电影的最大特色。

(四)粗糙的制作手段

优秀的电影不仅依靠的是剧本所呈现出来的剧情内容,更多的是靠内容在拍摄过程中的制作的手段以及演员所变现出来的艺术状态。纵观目前的青春电影,许多电影在制作过程中缺乏的是一种对艺术的尊重。在电影中制作手段粗略,植入的广告过多、甚至有一些显明的穿帮镜头令人感到可笑,许多电影的艺术水平极低及其商业性过重。比如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台湾电影《艋舺》,花衬衫、窄脚裤各种小细节展现的人物形象叙述出了上世纪80年代台湾万华地区踏入黑道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五)缺乏真正的偶像

电影是公众艺术表现的是公共艺术,电影演员作为公众人物,这些演员在电影中的表演树立了公众形象,而然在现实生活中却由于不同的原因,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婚外情、堕胎、吸毒等,这些因素损害了公众的形象,导致了一些演员的电影得不到好的口碑。在其次一些青春电影中没有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偶像演员展现真正的艺术才华,比如《小时代》系列的基本靠的是年轻演员的颜值表现,故事缺乏深刻的内涵,虽然有不错的票房,但是整体的口碑比较低,认可度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真正令人深刻的角色让观众心灵产生震撼。同样如此,外国电影也是如此在青春电影中出现的一些演员却成为了许多追随者的偶像,比如《龙虎少年队》里的两兄弟他们为青少年树立了一种正义、勇敢的形象,为社会树立了正能量。以及第62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获奖影片《死亡诗社》中的Keating,勇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追求自由,解放思想,对学生造成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四、国产青春电影的现状

(一)市场火爆、票房高

对于青春电影来说,青春题材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正能量,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热血的青春,也都会在青春时期读过一些美好的事情,其中有的是欢笑,有的是苦涩,但是无论怎样,都是一种美好的经历,青春电影能够给人足够的感叹,一定程度上的弥补人们对于自己青春的遗憾,成为人们对青春无悔的追颂,使观众感受到更大的精彩,所以青春电影往往会拥有火爆票房,因为青春电影更符合人们的价值观,更适应观众的胃口,青春电影是对青春的一种祭奠,通过看到青春电影中年轻的演员在燃烧 6 自己的青春时,会使电影具有更加吸引人的魅力,青春电影是电影人对青春的歌颂,是对青春更好的表达。作为青春电影而言,青春是一种高贵的财富,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同,所以在青春时期发生的故事也能够震撼观众,能够带给观众更强的观影效果。

(二)作家、主持人等转行拍青春电影

随着电影行业的火热和高速的发展速度,使大批的作家和主持人都转行拍电影,这样一个趋势造就了青春电影的火爆和抢眼。比如说郭敬明和韩寒,他们从作家到导演的蜕变,他们能够抓住当前青春电影的脉搏,成功的拍摄了《小时代》和《后会无期》,而何炅也从主持人的行当跨越到了青春电影的拍摄中,成功的指导了电影《栀子花开》。这些人的成功转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青春电影也成为了众人都想指导拍摄的重要题材。

(三)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巨大,纯洁的感情引起观众回忆

目前国内电影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题材各种类型的电影都在量产,而每年电影行业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而青春电影歌咏火热的青春,符合当代人对青春的向往和怀念,青春电影中纯洁的感情能够使观众回忆和向往,更受观影主力军年轻观众的热捧。另外青春电影相较其他题材电影来说,电影投资和制作都更为微小,所以成本低、回报高的情况造成了青春电影井喷式发展现状。

五、对国产青春电影发展的意见

(一)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指导,丰富青春剧内涵

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产量呈井喷式发展,虽然这一类型题材电影数量上有了保证,但是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仅要追求数量,更要追求电影品质的提升。青春电影产业作为电影文化产业的基本类型电影之一,其表达的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的青少年关于社会理想、精神信仰、生活方式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影响着青少年在生活方式、伦理道德、艺术追求等方面的美丑、善恶、是非等方面的价值判断,所以国产青春电影必须以社会主义主流思想以及正能量为指导,一部影片不管讲述的是哪个时代的青春故事,不论采取的是何种类型的叙述方式,最根本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都应该深深地“嵌入”影片的叙事内容中,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浸入”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丰富青春剧的内涵,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社会的正能量,起到真正的教育意义。

(二)强化青年道德建设功能,促进青春电影良性发展

青春题材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它面向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青年群体,它的内容层面必然会涉及青少年的道德、文化、情感、精神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编织集中在一起必然会生成特定的文化价值导向,从而影响青年的道德观。青春电影不能仅停留在“娱乐至上”、“票房至上”等层面,更要注重对青年道德教育,将正确的道德教化作用深度植入电影中,让青年群体在观影中得到道德教化的提升,比 7 如在电影中塑造一些勤劳、勇敢、奋斗的青春形象或者是展现一些善良、孝顺、担当的人物形象,起到强化青年道德建设功能,促进青春电影良性发展的作用,只有这样做才是未来青春电影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解读价值取向,明确发展方向

电影,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要在市场上流通的文化产品,一部影片在价值观方面的对与错,对于这部电影的市场有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国产青春电影要扩大市场占有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价值取向,设定青春电影的价值取向,明确青春影片的发展方向,未来的青春电影主题的定位,不仅要反映青春成长的故事,而且更要体现传递出社会正能量,起到教化青少年的作用。

(四)打造优质偶像,充分发挥偶像社会影响力

偶像崇拜现象在青少年中比较流行,国产青春类型电影必须从有益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打造优质偶像,通过偶像的力量,发扬社会正能量,让青少年学习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一些演员,在电影中塑造的塑造的正面的角色,在生活中则呈现出一些腐化堕落的思想。因此,作为演员的公众人物,更加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树立好良好的公众形象。

(五)进一步吸收国外青春电影的成功经验,提升青春电影水平

通过与外国电影相比,中国的电影产业还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国产青春类型电影要拓展海外市场,必须要学习外国青春电影的成功经验,比如青春电影多元化的选材风格、取材于成长故事、青春爱情、理想、现实冲突等诸多的因素,注重后期的包装策划宣传,注重青春元素的摄入等等。同时丰富的镜头语言符合大众的审美选择,在一些音乐处理方面比较的突出青春的特点,准确的把握了青春电影的脉络。当然学习外国,并不是将国外青春电影的成功经验照搬照抄,而是要学习“取舍”,那些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经验,我国的青春电影市场可以学习,对于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现阶段文化价值观取向的经验,我们要懂得取舍,进一步提升我国青春电影的水平。

(六)文著改编成的电影不用刻意依附原著,有所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对于国产青春电影也不例外,对于文著改变国产青春电影的情况,不用刻意追求依附原著,要通过创新,将其变成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反映社会现实的青春类型电影。比如欧美动作喜剧电影《龙虎少年队》,就改编自一部20世纪世纪八十年代口碑平平且几乎被遗忘的电视剧,电影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了故事讲述两个不靠谱的警员非常想成为英雄警员,接了一项借助自己的娃娃脸去一所高中卧底故事,在卧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堪称为美国版的《逃学威龙》,“用了老的素材,做了一个新片”。

六、结束语

青春电影这类的热门电影对社会有深刻的影响。电影中价值观念的会对处于青春 8 期的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一点影响。任何事务在都有一定的双面性。所以说在青春电影对于青少年的印象也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正面来讲比如青春电影可以为青少年树立的勇敢、坚强的信念,比如独立成长中青少年应该独立承担的精神,这样的青春电影为青少年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然而在另一方面青春电影传递了一些负面的因素,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增添了许多不利的因素,比如拜年的观念,早恋甚至堕胎的一些情节,这使得青少年在成长中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理念,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中自以为是,不懂得尊重身边的人,再比如在早恋以及一些暴力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青春电影中那些不利的因素。因此,作为电影艺术不仅要考虑到票房的收入,更要考虑电影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艺术,应该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要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传递出社会正能量,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的喜爱。

致 谢

上一篇:Bkkdnid2010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备考练习试题下一篇:良苦用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