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网瘾

2024-06-21

学生网瘾(精选8篇)

篇1:学生网瘾

如何对待网瘾学生青少年的网瘾

[导读]

网络综合症(Net Synthesis)是人们由于沉迷于网络而引发的各种生理、心理障碍的总称。这是新近出现的疾病之一,目前各国正开展对它的研究。

国内中学生的确存在网络成瘾或沉迷现象。被判定为成瘾的学生,每周平均上网时数约在二十小时以上,比未上瘾者多很多时间上网,而且每周上网时间越长,网络沉迷的倾向越高。

一、借助合力,形成压力 要想帮助网瘾学生戒除网瘾,使他们转变,单靠班主任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开展工作,即使班主任有三头六臂也难以达到一定的成效。必须借助于家庭和学校的整合教育,促使网瘾学生转变。班主任通过家访详细地了解网瘾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其成长经历。这样做才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多次教育之后,网瘾学生仍然不能戒除网瘾,那么,班主任必须及时通知其家长。请其家长来校,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交流教育方法,在达成教育方法一致的基础上,让他们的父母与之沟通。家长也应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疏通其思想。另外,家长应尽量少给他们零花钱,从根本上断绝其上网的经济来源。或者要求他们对每一笔零花钱作详细地开支记录,形成一本开支明细账本。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提高网瘾的免疫力。如果效果还不明显,可由学校德育处和心理辅导室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或心理疏导。班主任整合学校、家庭教育这股教育合力,共同戒除其网瘾。

二、心理说明,自我反省

中医学在治病救人的时候,有“外敷加口服”的所谓“外拨内攻”疗法。那么班主任在矫治网瘾学生时,既要外部施压,又要让他们内心起变化。班主任说服他们之后,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写出心理说明书。在心理说明书中详细地叙写以前上网的过程(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心理特征及上网成瘾后种种不良行为等,并分析上网成瘾的危害。同时,可以写家人对自己的期望,写过去的理想、童年的梦想,写自己的将来,写自己身边的同学比自己进步了多少等等。边写边反思,重拾过去那些勃勃雄心,唤醒沉睡的斗志。然后,班主任根据他们的文章加以归纳、分析,找出原因,指出弱点,耐心教育,悉心引导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征得其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有时可以把他们写得最感人的文字念给全班同学听,不仅让全体同学受教育,而且可以起到对他们的监督作用。这样,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洗礼后,上网的强烈意识会逐渐减弱,最终戒掉网瘾。

三、教会做人,学会学习

立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班主任首先应从如何做好人的角度,帮助网瘾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网瘾学生的思想里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他们因空虚无聊而上瘾,又因上瘾后越发空虚无聊。那么教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则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这个角度入手,其余的问题可迎刃而解。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这是人人皆知,也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重视的。班主任只有在教育网瘾学生怎样做人之后,才能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工作。那么怎样让网瘾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提高学习兴趣,又是一个他们成功戒瘾的关键点。这时,班主任的工作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可能为期二周),每天早上班主任指导并同他们一起制订当天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每天晚上要求他们写日记,反思当天的计划完成得怎么样,写当天的读书感受等等。班主任应天天检查并提出相应的改正意见。中期(可能为期一月)可抽查其学习情况,如作业、听课笔记等,有针对性地找些资料书、试卷让他们完成。这个时期对他们的作业不能要求太高、太严,应慢慢加“紧”。后期,为了进一步巩固前中期的效果,并促使他们后期的良性发展,班主任可以帮助他们制订长远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对他们的成绩及时表扬,进步及时鼓励。同时,可以对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批评。正所谓由宽而严,自然而然。

四、正确认识,点亮明灯

计算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网络经济信息时代。网络不是老虎,更不是毒品。我们强调的是,班主任要戒除网瘾学生的瘾而并不是让学生完全杜绝上网,与网络绝缘。班主任更不能“谈网色变”。可通过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主题班会和作文、写研究性论文等多种活动,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让学生知道,上网不仅仅是聊天加游戏;让他们懂得,只要正确对待网络,加以合理利用,可以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总之,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班主任对网瘾学生应少一点冷落多一些尊重,少一点歧视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排挤多一些关爱,为整个班级的师生之间构建一个平等的沟通交流平台,让班级充满爱心,让师生充满亲情。

篇2:学生网瘾

阿斌是个中学生,他在上初二之前学习成绩很出色,只是性格内向一点罢了。上初二之后,他由原来的全年级前50名下滑到全年级第400名,还经常花钱请人写请假条,不去上课。他的妈妈李太太带他到我的心理咨询室,李太太伤心地向我哭述孩子的情况。但身边的阿斌对母亲的伤心落泪竟无任何反应,只是不断地拧自己的衣袖,还不断地东张西望。

看到阿斌的这种表现,我头脑里不由得迅速冒出一句话―――“冷漠而不专注,他莫非是一个大脑前额叶有问题的孩子。”我突然冒出的这一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我和美国的一些同行们通过SPECT(脑部扫描的一种)技术已经证明,大脑前额叶有毛病的孩子不仅不喜欢流泪,不懂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且往往会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们是注意力分散症的高发人群。

李太太说:“前几天他催着要我当天就给他买手提电脑,我没有答应,他就挥起拳头打我,还扑过来掐住我的脖子说要杀掉我。太可怕了,太可怕了!”李太太心有余悸。

“他过去从来没有打过你吧?”我问。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没有,从来没有。但他经常扬言说要杀掉某某,某某对他不好。”李太太说。

“你了解他到底都玩什么游戏吗?”我问。

“听他一个同学说他最爱玩《魔兽世界》、《反恐精英》、《传奇世界》等游戏。”李太太说。

听了李太太的话,我在想,人的大脑就好比是一个复杂的容器,你要么将美好的积极的东西装进去,要么将消极的丑恶的东西装进去。而电脑是什么呢,它是观念、知识、人性、欲望的载体,这个载体最可怕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展示你的意志―――无论是好意志还是坏意志。

诊断

在我和李太太多次的谈话中,了解到如下信息:

一、李太太夫妻感情不好,两人经常争吵,现在她的丈夫去了另一座城市,造成了阿斌与父亲空间上的距离和心理上的疏离。

二、李太太将一切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对儿子的呵护、要求、管束都比一般母亲要多得多,这样必然造成儿子的个性不能独立。

三、李太太在生阿斌时曾出现难产,医生用产钳为她助产。(这一点非常重要,大脑扫描技术已经证明,胎吸与产钳助产百分之百能造成脑功能改变。)

我在与阿斌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发现,阿斌的学习动机十分模糊不清,他的思想显得十分幼稚,好像和六七岁的孩子一样。

在我和阿斌又约见三次后,他不仅继续逃学上网吧,还在家里胡闹,强迫母亲给他买手提电脑,并扬言说,如果不买,他就要逃到广州打工去。我决定将阿斌的父亲从外地叫回来,并希望他能帮助儿子。

“他纯粹就是一个孽种、人渣,我管不了他,没有人能管得了他,你就让他玩吧,玩到他毁灭的那一天!”阿斌的父亲一见我便说了一大堆气愤和绝望的话,但我能从他的眼中看到他是多么地爱儿子。

篇3:合理利用网络 解除学生网瘾

一、加强引导, 降低网络负面作用

网络中有垃圾, 也有宝藏;有精华, 也有糟粕。对于学生上网我们没有采用禁止的方法, 而是加强正面引导。学校将微机室打造成绿色网吧, 全部微机均安装了过滤软件和儿童锁软件, 过滤不良网站, 采取技防加人防, 避免有害信息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在信息技术课上, 教师把有助于学生成长、适合学生审美的网站推荐给学生, 在双休日学生也可以在家中适当上网, 让网络成为学生查阅资料、学习知识的有利工具。

二、引导为主, 辅以必要的强力限制

孩子好奇心强, 渴望知识, 面对游戏以及网上花花绿绿的虚拟世界, 常缺乏冷静而客观的态度。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 让学生上网, 是希望孩子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生活;学校微机室开放时, 设定时间限制, 不让学生无节制地泡在网络上, 面对“上瘾”的孩子不应掉以轻心, 多多引导, 必要时借助强力加以限制。

三、家校联手, 引导学生用计算机来学习

各班主任均建立了飞信群, 使用计算机就终端与家长沟通与联系。双休日学生在家时, 教师均提醒家长, 学生上网时需要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 上文明、绿色、健康的网站。消除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 让他明白网络不只是用来游戏、聊天的, 更可以用来学习和增长知识。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 要主动向孩子推荐值得浏览的网站, 和孩子一起上网玩游戏和学习, 把上网变成一项有趣的家庭活动。一些健康的远程教育网, 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很多有用的知识, 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视野和知识的宽度、广度就提高了。富有学习、娱乐内容的学习网站会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枯燥学”变为“开心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心的学习积极性。

四、建立学校德育网站, 开辟新的德育课堂

在校园网上建立德育频道, 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促进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设置不同的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 在校园网上设立“表扬台”, 弘扬正气, 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上网, 搜集表现真、善、美的内容, 既学到了知识, 又陶冶了情操。

五、让学生建立班级网页,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和特长, 自己动手建立班级网页, 通过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 集中集体的智慧来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 灵活地设置栏目, 如班级展示、学习园地、知识窗、团员之友、文学园地、你问我答等,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灵活多样, 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级主页的主人。班级主页使用动态网页, 学生使用实名可以注册, 经过网站管理审核后, 可以进入后台, 发表文章及评论, 让同学们在参与班级主页建设的同时, 巩固信息技术课的所学知识,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学校每学期均进行优秀班级主面评比, 通过班级网页评比, 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六、建立个人博客, 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能在校园网的博客系统中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目前75%以上的学生均在校园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 学以致用, 设计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界面。在网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提高博客的访问量和自己的知名度, 学生通过访问个人博客, 互相学习, 互相提高。学校通过评选“博客之星”活动, 对评比出的“博客之星”颁发证书, 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大大提高了学生写博文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也开拓了学生视野, 增长了知识。

七、建设网上互动交流平台,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校园网中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上互相讨论学习体会, 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充分的研讨, 达到求同存异之效;同学们可以对学校工作进行讨论, 指出存在的不足, 提出好的建议, 提高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责任感。网上交流讨论时可以隐去真实的姓名, 有利于敞开心扉、讲真话, 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 纠正其偏差, 解决真实的思想问题。学生也可以进入班级聊天室, 海阔天空, 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 广结朋友, 广纳善言, 在消遣娱乐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在网上互动交流平台中, 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 同学们能够谈心里话, 容易沟通, 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改善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合理地利用网络, 不但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加学生的网络知识, 提高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避免学生使用网络的盲目性;而且还能利用网络这一高新科技对学生实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使之服务于学校的德育工作, 令学校德育更为高效、及时, 影响力更深, 渗透力更强, 覆盖面更广。

我校现为“寿光市数字化校园”和“潍坊市数字化校园”, 几年来在各级网站评选中获得过寿光市一等奖, 潍坊市一等奖, 山东省教育网站一等奖和全国教育主题网站三等奖。校园网的建设将网络技术和艺术设计充分结合, 网页布局合理, 色彩赏心悦目, 背景音乐悦耳动听, 进入网站便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网站环境, 陶冶人的情感, 净化人的心灵, 校园网络成为以美育人的载体。使学生在欣赏校园网的美的同时, 发掘内心的潜意识, 开启心智, 激起感奋, 引起共鸣, 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得到教育和升华。目前我校所有的班级已经拥有班级网站, 班中75%的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 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学生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能够自如地使用网络, 不再沉迷网络当中不能自拔, 学生能够自如地控制上网时间, 不再上网成瘾, 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 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

参考文献

[1]辛跃武.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3:56

篇4:创造合力,挽救网瘾学生

1 背景资料

李强(化名),男,16岁。重点中学高一学生,身体健康。父母是国家公务员,亲子关系融洽。

2 班主任介绍

刚上高一时,李强的成绩在班里处于中等水平,人际关系正常。高二刚开学,他在课堂上要么发呆,要么睡觉,慢慢地索性连作业也不交了。老师询问“为什么”,他总是支支吾吾,好象有什么隐情不便直接表白。与家长取得联系后,家长反映孩子最近一段时间“身体状况不太好,有时夜里胸闷、憋气,睡眠质量较差”。于是老师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不要过于劳累,等身体恢复后再抓学习不迟。可是期中考试后,孩子的身体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各科老师都反映他经常在课堂上犯困,总成绩很快落到全班倒数第一。

3 家长叙述

暑期期间,我们工作忙顾不上照顾孩子,他几乎天天玩游戏,一个月的电话费能达到二千多元!提醒、批评全不管用。开学后,因为家长坚决不允许在家上网,他就在放学后约初中同学泡网吧。父母非常焦虑,经常是下班后,到一个个网吧去找他,生拉硬拽地一起回家。现在把家长已拖得精疲力尽。

二、原因分析

尽管媒体报道中关于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例子很多,但当这种现象出现在我的学生身上时,我并没有把它简单化处理,而是认真分析其原因并寻找理论依据,以便为他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一)理论支点——生态系统理论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由若干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其中儿童最为熟悉的是“微系统”,这是个人在环境中直接体验着的环境。最典型的微系统是由父母和儿童组成的家庭,以及由教师和同伴组成的学校。

儿童生态的另一个水平是中间系统,指儿童直接参与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例如,家庭环境质量可能会影响到儿童在学校中的自信心和同伴关系。

儿童生态环境的第三个水平是外层系统。它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人有着影响的环境。例如,父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况会影响他们在家中的行为,并因此影响到父母对儿童的抚养质量。

儿童生态系统的最后一个水平是宏系统,指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的组织或意识形态。

生态学模型启发我们:对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或称问题)的分析不应仅停留在微系统上,而应从各系统的相互联系中考察。

(二)针对本个案的原因分析

1 内因

作为一名高中生,李强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外界的认可。这种需要暂时不能从学业成绩上得到满足,他需要在学业之外找到信心的支点。而设计精巧的网络游戏恰恰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每过一关,他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尽管是虚幻的,但也总能带来暂时的快乐。加之李强本身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

2 外因

首先是家庭微系统的教育缺失。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内心需求没有敏感的捕捉和关注,亲子交流缺乏,家长没有拓展孩子的余暇生活,造成孩子精神世界比较空虚,把上网当成唯一的娱乐手段。在得知孩子沉迷网络后,家长采取了简单的压制、批评等方法,显然都没有奏效。

其次是中间系统沟通不畅。在孩子暑期上网已经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家长碍于情面,没有及时将实际情况告诉老师,而是帮孩子隐瞒,谎称身体不适,使孩子上网行为愈演愈烈。等到家长也无法容忍、不允许孩子在家里上网时,仍然没有主动跟老师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而宁愿每天奔波于网吧之间,重复着“寻找——苦劝——强硬带回家——第二天再找……”的恶性循环。

第三,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不良影响。比如,受网瘾较大的同龄人影响、社区缺少青少年活动的空间、缺乏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活动等。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辅导过程

(一)认知疏导

为了帮助他,班主任与他分析网瘾的危害,希望他在思想认识上首先戒除网瘾。这种平心静气的交流效果不错,有一段时间他主动请班主任收藏网线,帮助他强行克制上网的念头。但是到了寒假他又天天吵着上网,甚至拿补课的钱去网吧。

李强的家长向戒网瘾专家求助,但孩子不愿配合。

(二)间接书信交流,沟通亲子感情

在一次题为“面对一次生命,你想说些什么?”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上,李强的父亲以家长的身份给全班同学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在信里,父亲把许多想对李强说的话用对待全班同学的语气说了出来,使李强受到很大触动。在发表感言时,他激动地表达了自己渴望珍惜生命、提高自我控制力的愿望。

(三)以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加以感化

在他生病住院时,班主任亲自去看望他,给他带好吃的,为他补课;同时动员同学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与他沟通,用积极、正向的言语关心他、鼓励他,让他体会集体的温暖,并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出于对老师同学的感激,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去网吧。

(四)转换环境,重塑心灵

通过上述努力,李强上网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跟家长的冲突也少了。这种种可喜的变化令老师、家长和同学振奋不已。但是,初中的网友见他上网少了,干脆追到现实生活中来找他。每次跟网友接触后,李强的思想总会产生较大的波动,给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措施带来很大的障碍。

要想控制这些孩子不接触李强是很难的。彻底的解决办法只有——换环境。于是父母借工作变动的机会在高二结束后带孩子去了国外。

(五)持续地付出,等待孩子转变

父母出国后,整日为他操劳,从生活、语言、学习等各个方面全身心地帮助他。最明显的是父亲,出国前还是黑黑的头发,一副中年人的模样。可是出国后,由于自己工作上需要适应,再加上照顾李强,他的头发、眉毛都白了!一次,父亲开车带他外出,他无意中注意到了父亲的满头白发。这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就是自己尚在中年的父亲吗?怎么头发全白了?好像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那一刻,他从心底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为自己糊涂的行为懊悔不已,终于自发地摆脱了网瘾的困扰。

四、辅导效果与反思

李强出国逐渐适应后,还给全班同学发来邮件,祝愿同学考上理想的大学,告诫大家远离网络游戏,一定不要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他父母也打电话告诉班主任,李强已经成功地戒除了网瘾,现在正在努力补习英文和文化课。

这个学生的转化过程给了我很多启示。

第一,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家长、学生应该是一个互动的三角,三方只有坦率沟通,形成合力,才能及时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科学及时的帮助。

第二,在信息社会,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科学上网,对于孩子查阅资料、偶尔聊天等行为,横加指责往往并不能奏效。应跟孩子约定时间,引导其自我管理,并及时奖励孩子的进步。

第三,如果由于家庭关怀缺失、学业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心理失衡、依靠网络游戏排解不良情绪的现象,老师和家长应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制订科学的矫正策略,必要时请专家予以指导。尤其是家长,需要平衡事业发展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不要以孩子的幸福和前途换取自己事业的成功,应该倾注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和情感不要挪作他用。

篇5:网瘾学生的管理措施

网络在我们身边兴起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大多数学生对网络已经不再感到新奇,迷恋网吧的学生也减少了很多。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留守生、单亲家庭学生、借读生和后进生。缺少家长的监督,把握不住自己,对网络的迷恋则是有增无减。几年来,由于迷恋网吧导致成绩下滑最后辍学的学生个例枚不胜举。尤其是留守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而且管理的难度特别大。他们的行为时常游离于家庭和学校管理的边缘地带。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习方面没有成就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教严重。他们上网不是为了功课查资料,而是玩游戏、聊天、浏览不良网页等活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这类学生群体迷恋网络情况十分严重,又常常处于辍学的边缘,很难管理。为此,我校特制定管理方法:

一、察要经常观察这些学生的上课情况,询问班干部和其他学生,要特别注意他们迟到、旷课、请假、打架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发动学生,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做到洞察秋毫,心中有数。

二、劝发现有网瘾的学生一定要劝阻他再次接触网络。对他们要耐心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要借助反面教材,让学生知道网瘾的巨大危害,努力消除他们对网络游戏的好奇心,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远离网络游戏。必要时就

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过几天,同时要告诫家长不要打骂孩子,让家长多关爱他们。

三、引班主任要广泛收集影视素材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他们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自觉远离网吧。班主任可以配合信息技术教师,共同让他们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其了解网络的利与弊。同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宣讲沉湎网吧的危害,促使上网成瘾的少数学生幡然悔悟,彻底告别网吧。另一方面,要多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交流活动,让他们把精力尽可能多的放到学习和文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无暇顾及网络游戏,让他们感到除了上网,世界也是如此精彩。

四、治班主任要弥补学校、家庭管理的盲区。针对实际情况,班主任就要制定一些更细的措施。如让一位或几位思想品德过硬的学生来帮助一位有网瘾的学生。让他们吃饭、住宿、学习、做值日等都在一个小组,对他的学习、生活进行多方面的帮扶;建立与学生监护人的有效的联系。记下家长的电话或定期开家长会。并让学生的监护人及时知道学校的作息时问,特别是临时更改的作息时间,避免学生打时间差去上网;还要安排班长每节课把违纪、缺课的学生记录下来,并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

五、持扼制这类学生上网,要常抓不懈。学生的心里也有很大的反弹性。只要班主任稍一放松,他们就会重新回到网吧。要求家长也应在时间、金钱上加以控制,最好能看在身边,让他们真正回到生活学习的正轨后再慢慢放手。班主任应及时关注其细微的变化,及时给以帮助和细致的心理指导工作。只要不放弃,总有一次爱的付出能让孩子回到你的身边。

篇6:如何帮学生戒除网瘾

南台小学何正奇

如今,上网成了一些青少年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课”在一项连续十年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发现,近年来网络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八成网络游戏与暴力、血腥有关,经常玩网游的青少年中有暴力倾向的比例是普通人的四至五倍;沉溺网游的孩子容易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冷漠、孤僻、叛逆,缺乏人情味。

如何帮助学生远离网络,引导他们逐步戒除网瘾,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

一、经常与他们交心

在交心中要注意注意谈话技巧。在与上网成瘾的学生谈话时,有时候往往谈话者知识渊博、辩锋机敏,说起道理来口若悬河,但孩子却不为所动。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大多是谈话者将谈话的过程当作了一个“说服”的过程,满足于自己是如何说得好、说得巧,从根本上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活动。谈话的过程一定得是一个引导孩子“认识”的过程,而不能仅仅是一个主动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说服”过程。因此,和上网成瘾者的谈话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首先是谈话的环境。我要强调的是,不要在家里特别是孩子的卧室里去谈。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有优势感,不易于接受引导。一个志愿者向我诉苦,她进入了孩子的卧室,当时孩子还在床上,结果她与孩子谈了四个小时,孩子竟然连床都没下。上网成瘾的孩子内心相对比较脆弱,拒绝与外界交往,你要想办法让他走出那个环境。也不要在医院里谈。一进医院,不管是进行心理咨询,还是精神科诊断,孩子都会觉得自己被当作了病人,心理就会有排斥。而上网成瘾的孩子是不会觉得自己有病的。在现场准备几件东西:一组沙发,一个茶几,一架钢琴。沙发、茶几摆出家庭的气氛,让孩子感觉温馨,情绪可以得到平缓。在“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报告会”上,可以边弹琴唱歌边聊。有时,心急如焚的家长有些愕然:“我们是来请教良方的,与唱歌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这是在营造轻松的氛围。有很多孩子到现场时还是别别扭扭,但气氛起来后,很快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来。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有上网成瘾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引导他们逐步远离网络的重要环节。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逃避现实。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当然,教育孩子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戒除网瘾的过程中,他们会不配合,会出现反复。孩子在戒除网瘾之前最好不要碰电脑,这里有个间隔期。网络成瘾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隔离期,这个时间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一个星期有的一个月。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尝试采用各种办法,耐心地打开他们心中的一个个死结,最终使他们彻底戒除网瘾。

成批的孩子沉迷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之中,不上学、不回家,欺骗老师,不与父母交流,不少人为了去泡吧竟然偷窃家里的钱财等。这些孩子的父母采取了他们能够想到的一切办法,可惜非但无济于事,孩子的逆反情绪却越来越恶化,有的甚至伤害自己的父母,还有的为了上网而沦为阶下囚。数以千百万的父母们心急如焚,祖辈们更是涕泪交加,痛苦万分!青少年网瘾不仅是家庭的痛苦,更成为社会的痛苦——网瘾导致青少年犯罪率逐年攀升,犯罪低龄化日趋严重!

家长们就能够深切地发现自己家庭教育的误区,意识到过往对孩子简单粗暴、企图管住孩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是必须改进的。在此基础上,父母们进一步从中悟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补救措施,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缓和家庭氛围。孩子看见父母的主动改进,也会逐步反思自己的问题。经过几个回合,紧张的亲子关系缓解下来,其它

篇7:中学生网瘾的心理疏导

初中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成瘾。而网瘾则成为中学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很多学生染上网瘾的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泥潭,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的亲生孩子会因为上网不听自己的教导,讨厌父母的唠叨,甚至对父母谩骂、施暴呢?原因有:

1、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具体表现在: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自我意识强烈。

2、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具体表现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

如何预防学生上网成瘾,本人提以下几点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引起大家疗救的注意:

一、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中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例如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寓理想教育于课堂实践,寓人生指引于课外延伸。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从而自觉地跳出网络世界的荒诞与虚妄,回到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中来,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网瘾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家校联合、多管齐下,构筑祛除网瘾的立体网络。

教师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不仅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入手,还注重于学生生活技能、生存能力的培养,逐步过渡到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素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但戒除学生的网瘾决不是学校一方所能单打独斗的事情。教师无法唱独角戏。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接触和密切配合,从而构筑一道立体的防护网。平时教师可以多与他们的家长联系,统一对网瘾学生的施教理念和方法。教师多联系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做到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还要求家长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也可以与公安、关工委、工商等部门进行密切联系与配合,呼吁他们积极查处不良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一有发现,及时举报。网瘾学生由于失去了上网场所,渐渐的也就会收心了。

三、积极引导,活动怡情,转移网瘾学生兴趣偏好。

教师在运用课堂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之外,还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娱乐方式,从而转移他们不健康的网瘾偏好。

教师在平时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让那些平时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转移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的无穷魅力,领略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辽阔风景。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就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我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分成几个小组,如羽毛球组、篮球组、象棋组、绘画组等,布置任务,让他们在组内活动。我对各组进行检查督促,定期评比,期末进行总评,评出先进组和特长生,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我班原先有名网瘾学生,其家长很是伤透脑筋。我从学生中了解到他喜欢下象棋。我在掌握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批评他上网的事情,而是拿出了一副象棋,以请教的口吻请他教教我。他很高兴,没想到老师还有求教学生的时候。他用连续的几个课外活动的时间耐心的教我,他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后来,我对他说,能不能由他带头,组织一个象棋兴趣小组。他很乐意的答应了。从此以后,他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做起事来很认真负责。由于他身为“领导”,工作繁忙,又要注意自身形象,此后就再也没有去网吧了。他的网瘾就这样在我悄无声息的诱导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篇8:引导学生走出网瘾的误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九年级的教材第一课是网络知识, 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自己有些零花钱, 这就为上网提供了物质条件, 他们经常逃课, 昼伏夜出, 染上了网瘾。黄烈辉同学就是典型, 他被班上同学称为“网虫”。如何让这些学生远离网吧, 健康幸福地成长呢?我的回答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用真挚的爱感化他们, 用人生的理想激励他们。一次上课时, 我上新课前提了个问题:上网有哪些利和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黄烈辉知道。”黄烈辉同学有点不好意思。我笑着说:“不用紧张, 说说看, 上网有哪些利与弊?”他迟疑了会儿, 慢慢地站了起来, 低着头说能玩游戏。我又笑着问:“有没有弊呢?”他想了想说:“不知道。”下课后我找他谈话, 知道他成绩不好, 面对学校和家人的压力, 他选择了用网络来“麻醉”。他说其实网络游戏也不好玩, 只是太无聊了而已。我问他走出网吧时感觉是什么样的。他说很累。我告诉他, 虽然自己的成绩不太好, 但绝对不能用网络来麻醉自己。经过我的耐心教育,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两个星期后的一天, 我看到他和班上的另一名同学在办公室与班主任谈话。班主任说他昨晚又爬围墙到外面上网。我心想, 要一下子戒除网瘾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要慢慢来。我笑着说:“烈辉呀, 说说实话, 为什么又想上网呢?”他胆怯地说:“这几天特别烦, 晚上老失眠, 所以悄悄地溜出来了。开始我们决定只玩一会, 不能影响明天的学习, 可是一不小心, 就玩到天亮了。”我举了几个学生由于迷恋网络, 把自己的大好前程葬送的例子, 还举了几个他身边的同学在老师的教育如何转变的例子。通过这次交谈, 他感觉到了我的关爱, 一脸惭愧, 并承诺一定好好学习, 再也不上网了。我时不时到教室看看他, 随时提醒他, 观察他的动态, 了解他的近况, 经常跟他聊聊天, 让他感觉我是真心地关心他。经过教育, 我发现他渐渐爱上了政治课, 上课特别认真, 还经常主动地问我问题, 几次小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有一次竟然拿到全班最高分。其他的科任教师也夸他进步很大, 上课不再是瞌睡虫。黄烈辉同学终于走出了网瘾的误区。

上一篇:生产能力核定管理办法下一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