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培训计划

2024-06-21

慢性病防治培训计划(共8篇)

篇1:慢性病防治培训计划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相关要求,紧紧围绕《xx县20xx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的精神,深入开展慢病监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元创建等工作,现将xx县20xx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与政策倡导工作

积极开展对公卫工作人员及村医的慢性病防控政策与知识宣讲工作,拟对公卫人员开展一次慢病防治工作现状的知识讲座,让其了解当前的慢病防控形势及慢病所带来的严重社会负担及经济负担,从而有利于慢病防治政策开发及工作开展。

二、加强慢性病监测,进一步提高慢病监测质量

加强慢性病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慢病监测质量。在死因监测工作中,要求全镇10个村卫生室严格按照死因监测中的相关工作规范,正确填写医学死亡证明书并按规定时间上交到我院进行网络直报。与此同时,规范村医对新发肿瘤纸质版报告的填写,保质保量地完成新发肿瘤监测工作任务。在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病例报告中,要求各村卫生室对新发的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病例进行详细的登记,进一步完善心肌梗及及脑卒中病例的既往慢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的信息。

三、大力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打造健康云阳平台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有效地促进慢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在20xx年,我镇将继续在全镇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上宣传慢病防治知识。搞好健康主题日,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世界糖尿病日”、“全国高血压防治日”、“全国爱牙日”、“世界无烟日”等活动日中开展大型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宣传活动,计划20xx年开展宣传活动12期。

四、搞好社区慢病管理工作探索慢病高危人群干预模式

严格按照《重庆市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管理规范》、《重庆市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管理规范》的内容,要求各村卫生室继续加大对辖区慢病患者的发现率(登记率),对已登记的高血压患者严格按照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要求做好高血压随访工作,逐步提高高血压与糖尿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与控制率。积极利用辖区家庭医生的建立,探索慢病高危人群干预模式,对以户为单位的高危人群实施有效的慢病干预,从而减少慢病的发生。

五、加强慢病防治工作业务培训、指导与督导考核

在慢病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死因监测、新发肿瘤登记报告、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病例报告的培训工作。在社区慢病管理中,加大对片区内乡镇卫生院的培训、指导与督导考核。全年累计计划开展慢病培训工作3次,累计指导与督导考核4次。

篇2:慢性病防治培训计划

当今世界慢性病已成为健康杀手,慢性病的防治刻不容缓。我校把慢性病的宣传、防治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把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计划,扎实开展,注重考核检查,学校教学、德育、后勤等各部门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慢性病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学校进一步强化对广大师生的健康教育宣传,做好师生体质健康监测,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制定了预防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提高学生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建立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的校园环境,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提高全校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控制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趋势,改善生活质量,建立符合实际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 长:张合顺(校长)

副组长:杨国生陆志才吴爱忠

成 员:吴冬晖、华 杰、郑锁荣、曹中华

郑卫国、杨月华、贡振华、杭云震

三、主要工作

一、广泛宣传,开展教育活动,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利用各种形式如广播、讲座、健康专栏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课,保证每学期10学时,结合地方及学校特点,保证有2课时的慢性病防治健康内容。有统一教案、有教师、有考核。

二、改善师生教学、学习条件,经常督促学生学习习惯。

努力改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硬件条件,保证空气清新,无噪音,光线充足,学具合格,课桌椅可调,教室微小气候定期监测。

三、积极争创示范食堂、示范单位活动。

对照《江苏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积极争创示范单位和示范食堂。按照职责分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大众自我防范和保健能力。

四、开展“小手拉大手”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以“走家庭、走社区”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网、宣传展板、家长会等为宣传平台,让学生及家长在学习生活中更便捷、更自觉地提高对慢性病的认识,形成学校、家长、社区的三方全力,建立持久、和谐的健康互动关系。

五、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认真组织好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保证时间,保证项目,要有检查,要有成效。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上好体育课、组织好大课间及体育活动,冬季长跑等。

篇3:慢性病防治培训计划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进行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的200名居民作为观察组, 再选取同期未进行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的200名居民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94例, 女106例;年龄11~67岁, 平均 (52.3±2.7) 岁。观察组男98例, 女102例;年龄13~66岁, 平均 (51.4±2.1) 岁。两组居民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居民给予常规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居民给予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 具体内容包括慢性病相关知识宣教、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指导等, 具体如下: (1) 慢性病相关知识宣教:向居民宣传有关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方面的知识, 能够促使居民了解慢性病的发病机制、病因及治疗措施等, 使居民意识到控制血糖、血压是治疗慢性病成功的关键。 (2) 健康的生活习惯:嘱咐居民中具有慢性病的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 尤其是老年患者, 尽量减少体能的损耗, 降低代谢率。此外, 指导居民依据自身身体状况, 多进行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 切记勿要空腹锻炼。 (3) 饮食习惯指导:居民要做到合理分配饮食, 不吸烟不喝酒, 少食多餐, 多食用低能量、低脂肪、低盐的食物, 饮食应着重于清淡, 富含纤维素。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 1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差异行方差分析, 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变化对比:观察组居民的吸烟≥10支/d, 每周2次饮酒, 食盐超标率, 食用油超标率和不参加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慢性病主要是由健康危险因素长期叠加、积累和协同作用于人体导致的。研究资料表明, 慢性病病程较长, 和行为、遗传及环境等危险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4,5]。其中, 临床认为只有行为因素是可以改变的, 行为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饮酒、活动过少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健康的态度和观念决定健康行为, 而健康行为能够显著减少慢性病形成[6]。

随着不断完善的社区干预服务, 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已被广泛运用于慢性病的防治中。社区干预服务优势在于便利、快捷, 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对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的影响、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减轻患者与家属的经济负担等[7]。不仅如此, 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还有利于提高居民对疾病的认识, 增强居民健康意识,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本次研究可以发现, 对居民进行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 (观察组) 与常规干预 (对照组) 对于不良生活方式变化的对比, 观察组居民吸烟≥10支/d、每周2次饮酒, 食盐超标率, 食用油超标率和不参加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发生率为分别为2%、1%、4.5%、3%和5.5%, 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此研究结果与陈晓等研究结果相似, 充分证明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能够显著减少居民不良生活方式, 降低慢性病发生率[8]。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对居民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进行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的200名居民作为观察组, 再选取同期未进行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的200名居民作为对照组, 对比分析两组居民的吸烟、饮酒、食盐和食用油超标率及不参加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居民吸烟≥10支/d, 每周2次饮酒, 食盐超标率, 食用油超标率和不参加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对居民不良生活方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能够有效减少居民不良生活习惯, 促进居民健康, 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不良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程静茹, 欧阳明子, 吴升伟, 等.论“二三九四”中西医结合慢性病管理模式[J].医学与哲学, 2014, 35 (9) :40-42, 45.

[2]周志珊, 黄德厚, 李初升, 等.清远市清新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试点社区诊断报告[J].职业与健康, 2013, 29 (18) :2287-2290.

[3]左晨, 彭智会, 徐志鑫, 等.北京市昌平区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3, 7 (4) :273-274.

[4]王映辉, 杨道余.苍南县农村慢性病社区康复治疗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5) :36-38.

[5]马海燕, 徐江明, 林坚.居家医疗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效果[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 13 (6) :495-497.

[6]闫红梅, 陈立, 左怡梅, 等.功能社区开展运动干预的方法、模式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5) :789-791.

[7]陈华, 李素云, 邹咏伟, 等.上海周桥社区老年人患病率调查及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3, 19 (3) :186-188.

篇4:慢性病综合防治成效探讨

关键词 慢性病 综合防治 成效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快速攀升,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消耗卫生资源的主要疾病[1]。在控制慢性病方面,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已经证明,在社区以健康促进为目的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是最佳的手段[2]。本研究对2008~2010年某高校社区部分教职员工高血压、血糖增高、血脂异常、血尿酸增高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旨在探讨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成效。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该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每年为教职员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批次参检的教职员工其部门、人数、时间相对固定。2008年、2010年3~5月同批次参检教职工人数分别为2824人、2719人,其中60岁以上人群平均占总人群数的36.1%。

方法:体检前向参检人员发放“体检注意事项”单,要求每位参检者认真填写体检本上各项个人资料(含既往病史),检查前3天清淡饮食,体检当天空腹(12小时),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常规服药。对每位参检人员常规进行血压测量、血生化检验等各项检查。血压由专业医师测量2次取平均值计算;血生化检验取受检者空腹肘静脉血由该院检验科(应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体检完毕由主检医师参考受检者病史并结合体检结果给出体检结论。

分析指标:选择2008年、2010年参检教职工电子健康档案结论中常见慢性病相关指标高血压、血糖增高、血脂异常及血尿酸增高情况进行分析;按不同年龄段将该人群分为3个组,即<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对各组上述慢性病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运用健康档案管理软件对2008年、2010年各项体检结论及各年龄组的体检结论进行统计,所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描述,组间率的比较采用U检验。检验水准U>1.96,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0年与2008年相比较,该人群血脂异常及血尿酸增高的检出率明显下降(P<0.01),高血压的检出率稍有下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增高的检出率略有上升(P<0.05)。结果见表1。

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不同年龄组中,上述异常检出率有所不同,2010年与2008年相比较,<40岁组高血压、血脂异常、血尿酸增高的检出率均有明显下降(P<0.01),血糖增高的检出率没有变化(P>0.05);40~60岁组高血压及血糖增高的检出率均有所升高(P<0.01,P<0.05),血脂异常、血尿酸增高的检出率明显下降(P<0.01,P<0.05);60岁以上组高血压的检出率显著下降(P<0.01),而血糖增高、血脂异常、血尿酸增高的检出率没有变化(P>0.05)。结果见表2。

讨论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对包括教职工在内的社区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慢性病防治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该“中心”在教职员工中积极开展了以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为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3]。调查显示,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校部分教职员工某些慢性病的检出率已呈下降趋势,尤其血脂异常、血尿酸增高的總检出率明显下降,60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检出率显著下降。该调查结果,一方面表明了部分受检者上述慢性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发上述慢病人数有所减少。因而检出率的下降,提示某些慢性病的控制率有所提高,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初显成效。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40~60岁组的中年教职工中,高血压及血糖增高的检出率出现了上升,这也是导致被调查人群高血压、血糖增高检出率居高不下的主要根源。究其原因,40~60岁的中年教职工,正是学校各部门的中坚力量,他们往往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行政工作,精神压力大,社会应酬相对多,而缺乏合理的膳食结构,体力活动较少;此外,从该“中心”举办的历次“健康俱乐部”、“健康教育讲座”活动参与人员大多是年迈的老年人,40~60岁的中年人群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较少,致使他们的健康保健知识相对缺乏。因此需要重视和加强对这部分人群慢性病的一级预防措施,进一步推进工作场所的健康促进[4],从提高其健康意识和对各种慢病知识的认知度、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入手,促使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控制慢性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除了传统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因素以外,血尿酸增高是近年来较为重视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认为[5~7],血尿酸浓度与许多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联,尿酸可通过促进脂质过氧化和LDL-C的氧化、诱发并参与炎症反应、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激活血小板以及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等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有专家建议应将血尿酸升高视为冠心病和心血管事件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和促发因素来看待,并采取干预措施予以防治。该调查资料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血脂异常、血尿酸增高的检出率依然没有下降,为此要重视老年教职工血脂、血尿酸的变化,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提高他们对于该类疾病的认知和防病意识,促使他们科学、合理的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慢性病的发展。

在高校社区开展以慢病管理及健康教育为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是提高慢病控制率、降低慢病患病率的有效措施。然而,正如有文献所述,通过疾病的发生情况来评价干预的效果是一项远期的指标[8],慢病防治工作还需要不断地深入和加强,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坚持。针对上述某些慢病控制不佳情况,该“中心”须重点加强对40~60岁在职教职工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强对60岁以上离退休教职工血脂异常、血尿酸增高的管理,使慢病防治工作取得更好地成效。

参考文献

1 程颖莲.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疗服务及成效[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1):1587-1589.

2 张欣,陈政,戴依群,等.上海市嘉定区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4,7(7):496-498.

3 南京大学医院.辖区居民健康和公共卫生概况[EB/OL].http://hospital.nju.edu.cn/a/yuanwugongkai/gonggongweisheng/2011/0221/81.html,2010-07-19.

4 林曙光.当代心脏病学新进展2011[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96.

5 Waddington C.Elevated uric acid can raise risk for CHD[J].CardiolToday,1999,2(1):15.

6 党爱民,刘国仗.尿酸与心血管事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78-480.

7 张建,华琦.冠心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9.

8 姚崇华.以社区干预为基础的健康促进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3,8(6):613-614.

篇5:2011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按照市疾控中心战线工作要求,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本中心制定2011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健全工作制度

制定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健全各种工作制度,明确慢性病报告责任人。

二、慢性病管理工作

(一)利用健康体检、门诊病例资料和主动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录入微机管理,建档率达到100%。制定查阅、保密等工作制度,并专人负责保管;档案书写规范,再上填写完整,做到定期更新。

(二)监测工作

1、慢性病发病与死亡监测

对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及肿瘤)的新发病例和当年死亡病例进行登记,掌握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

2、危险因素监测

制定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对门诊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登记,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

(三)健康状况调查

掌握辖区人口自然情况及慢性病患病与发病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做出社区诊断报告。

(四)慢性病管理

1、高血压患者管理

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病人测量血压,并登记其基本资料,要求首诊测血压率达到100%;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制定完整的诊疗方案;分组管理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等,半年对高血压管理和控制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

2、糖尿病患者管理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测量血压和血糖,并将筛查结果进行登记。规范管理糖尿病患者,分类管理定期随访,监测血压和血糖,指导患者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等,半年对糖尿病管理和控制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

(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根据本社区慢性病发病情况及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咨询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以进一步普及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增强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各2次以上/年,同时利用高血压日、脑卒中日、心脏病日、糖尿病日和世界卫生日等进行主题宣传活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及时上报宣传总结和照片。

三、社区诊断报告

收集、汇总本社区的自然情况,了解辖区主要的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四、业务培训

定期开展对本社区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质量。

五、工作检查

六、每月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加以解决。

七、报表 按时上报半年慢病防治工作报表

八、工作总结

及时汇总全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填写《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档案》。并于2011年1月20日前上报并备份存档。

篇6:慢性病防治培训计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社区,慢性病的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卫生院要充分认识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我卫生院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新源县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由业务院长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卫生院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新源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我卫生院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辖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5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登记高血压患者。

2、对至少2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60%;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50%;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60%;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登记糖尿病患者;

2、至少对其中1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60%;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95%;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卫生院的诊疗、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卫生院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卫生院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辖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辖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辖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辖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辖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辖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我卫生院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篇7: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培训

(一)1.艾滋病患者可以和哪些人结婚(20分)A:艾滋病感染者 B:艾滋病病人 C:非艾滋病患者

D:可以和上述任何人结婚,但应接受医学咨询 E:不能和任何人结婚

2.艾滋病患者未将其感染的事实告知配偶,哪些机构可以告知其配偶(20分)A:医院 B:疾控中心 C:确证机构 D:上述均可 E:上述均不可

3.患者为成年人,医疗机构可以将其感染艾滋病的事实告知哪些人(20分)A:本人 B:配偶 C:成年兄弟姐妹 D:父母 E:患者所在单位

4.感染者在就医时未将感染的事实告知接诊医生,导致院内感染,谁应当承担法律责任(20分)A:患者 B:患者家属 C:医院

D:患者和医院均应承担 E:患者和医院均不承担

5.在校就读,且家在异地的大学生被确认感染了艾滋病,医院可以将其感染的事实告知哪些人(20分)A:本人 B:恋人 C:父母 D:同学 E:学校

艾滋病相关法律解读

(二)1.艾滋病患者需要手术,但医院不具备手术的诊疗条件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20分)A:拒绝收治 B:让患者出院 C:放弃手术改为保守治疗 D:让患者自己联系其他医院

E: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协调

2.患者已婚,尚健在,哪些人可以复印他的病历(20分)A:患者本人 B:配偶 C:配偶委托的律师 D:患者的子女 E:患者的父母

3.哪些人可以要求他人检测艾滋病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艾滋病(20分)A:配偶 B:其性关系者 C:就职的单位 D:入学的学校 E:上述都不可以

4.医院为某单位员工进行集体福利体检,如果有HIV检测项目,医院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20分)A:需要告知员工,并征得其本人同意 B:不需要告知员工本人,直接检测即可 C:告知员工本人,但不需要征得其本人同意 D:员工所在单位同意即可检测 E:都不正确

5.在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当采取防护措施(20分)A:为HIV抗体阴性的患者进行手术时 B:为HIV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手术时 C:医生方便时

D:接触患者的血液、其他体液以及被血液或者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 E:任何情况下都不需要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解读

1.《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施行(20分)A:2006年11月30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4年12月1日 D:2006年1月18日 E:2006年3月1日

2.未在营业场所摆放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多少罚款(20分)A: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B: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上3000元下 D: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E: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0分)A:可以将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有关情况公布或传播 B: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隔离起来 C: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能参加工作

D: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 E:应当将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有关情况告知其单位领导

4.在娱乐服务的营业性公共场所中,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应当多长时间进行艾滋病检测(20分)A:每1个月 B:每半年 C:每1年 D:每两年 E:每三年 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不包括(20分)A:接受基本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B: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C: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D: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E:公开自己感染者的身份

艾滋病的认识

(一)1.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20分)A:1~2年 B:2~3年 C:3~4年 D:7~10年 E:10~15年

2.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20分)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E:女性性工作者

3.艾滋病是(20分)A:一种肿瘤 B:一种血液病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性病 E:机会性感染

4.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20分)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E:呼吸系统

5.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20分)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数 E:污染的注射器

艾滋病的认识

(二)1.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0分)A:血常规 B:HIV抗体确诊试验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尿常规 E:T细胞亚群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20分)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E:血、血制品、器官移植

3.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何月何日(20分)A:6月1日 B:8月1日 C:12月1日 D:11月1日 E:9月1日

4.预防艾滋病是()的责任(20分)A:卫生部 B:政府 C:非政府组织 D:全社会 E:医院 5.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20分)A:1984年英国 B:1981年美国 C:1971年美国 D:1981年英国 E:1981年法国

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识别与处理

1.PCP首选治疗是(20分)A:氟康唑 B:复万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E:青霉素

2.下例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20分)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E:皮疹

3.患者CD4细胞在()数值时会使机体免疫功能极其低下,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20分)A:CD4细胞计数>200/μl B:CD4细胞计数<200/μl C:CD4细胞计数<400/μl D:CD4细胞计数>400/μl E:CD4细胞计数>500/μl

4.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20分)A:PC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结核 E:以上都是

5.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20分)A:AIDS B:HIV C:HAV D:HDV E:HCV

艾滋病的护理要点

(一)1.面对HIV初筛阳性者咨询员需做的事情(20分)A:告诉求询者初筛结果并不准确,不用担心太早 B:教育求询者今后不要再发生性关系了

C:告诫求询者一定是以往的生活不检点才被感染艾滋病毒的 D:请专门的性学专家解释有关性的话题 E:鼓励求询者尽早完善检查以便尽早开始治疗

2.咨询中“解释”的含义是(20分)A:需要全面解释艾滋病的知识 B:咨询员多重复求询者的话

C:通过选择,归纳求询者的主要信息并进行适当分析 D:用咨询员的话表达求询者的相关信息 E:重复并解释咨询员自己的话

3.帮助HIV感染者,下列哪项行为不正确(20分)A:寻找志愿服务的机构,加入感染者组织 B:保持和疾控中心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C:不随便让传染病医院知道自己的隐私 D: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E:按照医生的要求完善相关检查

4.转介工作范围不包括(20分)A:医疗服务 B:法律服务 C:心理支持 D:社会支持 E:预防服务

5.HIV检测及咨询方式正确的是(20分)A:可以直接给门急诊或者住院患者做HIV抗体筛查,无需患者的知情同意 B:为方便快捷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告结果 C:无需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可以直接告知患者的家人 D:给出HIV阳性结果即可,解释工作由疾控中心的专门人员来做 E:以上都不对

艾滋病的护理要点

(二)1.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20分)A:肺孢子菌肺炎(PCP)B:隐球菌病 C:弓形体病 D:结核病病毒感染 E:以上都是

2.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益处包括哪些(20分)A:抑制HIV 病毒的复制 B:保护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 C:减少发生机会性感染的风险 D:减少HIV 传播的危险性 E:以上都是

3.需要重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依从性教育,为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标,依从性需要达到(20分)A:依从性比率达到90% B:依从性比率达到95%以上 C:依从性比率达到85% D:依从性比率达到92% E:依从性比率达到80%

4.下列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分)A: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一般没有副作用 B: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需要治疗 C: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3年内不需要治疗

D:患者有治疗意愿时,由医生与患者共同决定是否开始抗病毒治疗 E:确诊为艾滋病病人,定期复查体内CD4细胞,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便开始治疗

5.哪些人需要尽早艾滋病抗病毒治疗(20分)A:治疗过程中需要依从性咨询师和支持网络的运用 B:具备抗病毒治疗的意愿,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良好 C:能够按照医生的要求对药物副作用进行定期监测 D:无新的机会性感染及严重的免疫抑制 E:以上均具备

常见性病的识别与诊治

(一)1.关于一期梅毒,错误的是(20分)A:一般患者起病前有不洁性交史 B:潜伏期2~4周 C:硬下疳是主要的表现

D:在硬下疳处取材以暗视野检查可见苍白螺旋体 E:梅毒血清试验阴性可排除一期梅毒

2.梅毒的确诊试验是(20分)A:RPR B:TPPA C:WB D:HIV-Ab E:HSV ELISA

3.我国规定统计上报的性传播疾病不包括(20分)A:软下疳 B:梅毒 C:淋病 D:艾滋病 E:滴虫性阴道炎

4.关于梅毒螺旋体错误的是(20分)A:梅毒螺旋体通常不易着色,又称苍白螺旋体 B:梅毒螺旋体可以旋转、蛇行、伸缩3种方式运动

C:梅毒螺旋体人工培养困难,一般接种于家兔睾丸进行保存及传代 D:梅毒螺旋体为厌氧微生物,离开人体不易生存 E:普通消毒剂、煮沸、干燥、低温均可将梅毒螺旋体杀灭

5.关于先天梅毒,下列错误的是(20分)A:是经母体胎传

B:大多在妊娠4个月后传给胎儿 C:先天梅毒没有下疳表现 D:先天梅毒也可经父亲传染 E:先天梅毒儿生后即进入二期梅毒

常见性病的识别与诊治

(二)1.有关淋病的治疗,下列错误的是(20分)A:头孢曲松钠对淋菌性咽炎疗效较好 B:妊娠期淋病用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

C:新生儿淋菌性眼炎的治疗中单剂头孢曲松钠的剂量不能超过125mg D:淋菌性脑膜炎的疗程应满2周,心内膜炎的疗程应满4周

E:治疗淋球菌性盆腔炎时,除应用头孢曲松钠外,还同时口服甲硝唑或多西环素

2.下列生殖器疱疹的治疗方案中,不正确的是(20分)A: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应用抗病毒药物需连服7~10天 B:亚临床生殖器疱疹者需长期服用有效抗病毒药物

C: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治疗最好在前驱症状或损害出现24小时内开始应用 D:局部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E:皮损处外用药膏有3%阿昔洛韦、酞丁胺霜等

3.尖锐湿疣在诊断时应依据下列项目,但是不包括(20分)A: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B:生殖器或肛门部位单个或多个乳头状赘生物,表面粗糙 C:血液病毒抗体检测 D:必要时组织病理检查 E:醋酸白试验阳性

4.软下疳临床表现错误的是(20分)A:软下疳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 B:生殖器以外的部位也可出现软下疳 C:女性患者损害较男性深,触痛明显 D:软下疳周围可出现多发卫星状溃疡 E:约有30%~50%的患者可发生疼痛性腹股沟淋巴结炎

5.有关男性淋病的临床表现,下列不正确的是(20分)A:潜伏期平均为3~5日

B:5%~20%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C:80%的咽部淋球菌感染的患者无临床症状 D:20%的未经治疗的患者可并发附睾炎 E:成人淋菌性眼炎很少发生,一旦发生则很严重

性病艾滋病职业接触的预防与管理

(一)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分)A:普遍预防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B:标准预防是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标准的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C:接触后预防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

D:职业接触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E: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消除毛巾挂钩等不必要的锐器,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

2.所有损伤性废物应及时置于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的哪种专门容器内(20分)A:黑色生活垃圾袋 B: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 C:一次性的黄色塑料锐器盒 D:硬纸盒如牛奶箱 E:一般的塑料盒

3.下列职业防护措施叙述错误的是(20分)A: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B: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

C:可能发生大量的血液或潜在污染物污染时(如尸检、矫形外科和产科),应穿戴防渗透的手术衣、手术帽、靴套等 D:当可能发生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喷溅、洒落污染眼、鼻和口时,应同时佩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面罩 E:操作时,手套破损后再加戴一层手套

4.职业接触常见的原因没有以下哪项(20分)A:锐器刺伤 B:血液、体液意外喷溅 C:完整皮肤接触污染物

D:防护意识欠缺或缺少合格的防护用品 E:工作节奏紧张或危急忽略防护

5.在从事职业活动时职业接触的途径不包括(20分)A: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途径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 B:通过针刺和割伤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液 C:通过人咬伤、擦伤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液 D: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 E:蚊虫叮咬

性病艾滋病职业接触的防控与管理

(二)1.艾滋病病毒接触后应于哪几个月内开展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包括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20分)A:6, 4, 8, 12, 6 B:4, 2, 4, 8, 4 C:2, 4, 8, 12, 3 D:6, 4, 8, 12, 4 E:6, 2, 4, 8, 6

2.职业接触级别愈高致病危险性愈大。艾滋病病毒接触级别分为几级,发病危险性依次增大(20分)A:2级 B:3级 C:4级 D:5级 E:6级 3.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分)A:乙型肝炎病毒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以前接种过疫苗,无需采取预防措施 B:丙型肝炎病毒目前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C:艾滋病病毒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在接触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D:对所有不知是否怀孕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育龄妇女都要进行妊娠检测,育龄妇女在预防性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E:梅毒的预防用药是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臀部肌注,一次用药,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用四环素、红霉素等

4.丙型肝炎病毒接触者,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应在(20分)A:接触1个月~3个月之后 B:接触4个月~6个月之后 C:接触6个月~9个月之后 D:接触9个月~12个月之后 E:以上都不对

5.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哪些局部处理措施,不包括(20分)A: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B: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篇8:社区慢性病防治档案督导评估方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主要指常见的四类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 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慢性病的高发正在快速消耗社会积累的财富, 占中国医疗费用的80%, 加强慢性病防治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当务之急。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已经开展几年, 如何使慢病防治档案在慢性病防治中发挥作用, 是现阶段慢性病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目前重点慢性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 档案管理还不规范, 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怎样才能做好慢性病防治档案督导评估呢?根据我近几年对慢病档案管理工作的体会, 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 制定社区慢病档案督导评估方案

根据卫生部《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指导意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 制定自贡高血压/糖尿病 (重点慢性病) 管理督导评估方案。

2 随机抽查

2.1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对启用了“四川省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在慢性病档案管理列表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 未建立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 仍然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从纸质档案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 检查档案管理的质量, 重点抽查档案内容记载的真实可靠性、治疗有效性、完整性 (是否有年检) 。

2.2 随机抽取有电话的患者进行电话访谈, 要求完成电话访谈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12次随访 (其中面对面访问4次) , 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控制, 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等。通过患者的回答判断慢性病档案随访记录的真实性。

3 针对不同社区存在的问题, 加强督导

3.1 因慢病防治队伍不稳定、兼职、难以保证慢病防治档案规范化管理等问题, 应严格按照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配置的要求来执行, 稳定队伍, 解决兼职问题, 加强慢病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2 加强对慢性病管理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 完成知识更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 对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考核指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将“规范”作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计划, 使其掌握服务技能, 规范提供服务, 保证服务质量。

3.3 坚决杜绝一味追求建档率现象, 减少“死档”。

3.4 坚持标准, 严格督导。坚持标准是督导工作的前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与连续性, 是督导工作的主要内容。随机抽查, 对慢病病人进行电话访问, 判断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是否按国家标准进行了随访?社区慢病防治最薄弱的环节就是随访, 不按要求随访则很难保证辖区内所管理的慢性病病人的随访档案的记载, 势必造成“动态活档”变为“静态死档”, 甚至会出现应付上级督导检查而产生大量虚假随访记录档案。不真实的随访记录无法对病人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价, 甚者会延误治疗。

3.5 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建立督导评估制度是促进慢病防治档案规范管理的保证。实行督导制度的实践证明, 督导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可使社区受益, 病人受益, 社区医护人员受益。每年两次督导评估进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通过查阅资料, 随机抽检, 电话访谈的方法按考核标准打分评估, 得出各社区慢病档案管理工作考评结果。

4 认真履责, 做一名合格的慢性病防治档案管理督导员

4.1 督导员的工作是用众人的智慧, 集众人的力量以达成一组织的任务和目标。

作为负有公共卫生服务指导责任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治督导工作者, 要熟悉业务, 熟练和灵活掌握政策, 坚持标准, 使被督导单位的慢病防治有所改进与提高。

4.2 督导也是表率, 在要求慢病管理人员怎么做的同时, 自身应具备医学知识, 档案知识, 协调与管理能力。

不断充实自己, 不断掌握新标准, 新知识, 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 了解各地的情况, 借鉴他们的优势。

4.3 督导也是讯息传达者:

深入基层, “沉下去”做好对社区慢病防治进行现场指导, 采用现场培训、集中培训方式, 确保社区全科医生及时掌握防治标准, 使其明白要做的事情及原因, 对照标准开展工作或进行有效弥补。

4.4 善于沟通

4.4.1 与机构负责人沟通

在督导中发现因社区机构人力、物力、时间上的安排不科学, 或一味追求建档率期望获得更多财政拨款等因素, 则与社区负责人进行沟通, 指出必须按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科学配置达到要求的指标。

4.4.2 与全科医生沟通

掌握全科医生的心理变化, 针对慢病随访工作“采集难、动态难”努力为他们争取工作开展的必须条件, 为他们排忧解难, 从而更好的开展慢病防治工作。如因人员更换, 医生不熟悉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 督导员应及时进行培训, 使其尽快掌握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如果是经办医生个人行为, 在安排的时间内不如实下居民住宅区入户随访, 而在慢病档案中随意“编造”随访记录, 则对医生进行批评, 纠正错误的工作态度;对屡教不改的, 导致病人失访现象严重的, 则应将督导评估结果明确告知社区负责人, 将医生的收入与绩效考核挂钩。

4.5“督”与“导”相结合。

督则察, 通过督察, 及时发现社区慢性病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工作中, 我们应淡化“督”的角色, 强化“导”的意识, 明确指出改进的目标与方向。在督与导的过程中, 遵循“到位不越位, 建议不决策, 指导不领导, 参与不指挥”的一般处事原则, 营造宽松和谐的督导环境和氛围。积极引导, 推进自我完善。

导则疏, 善于督导是慢病档案管理督导工作的落脚点。发现不足甚至失误, 不是督导的最终目的。督导员应就这些不足或失误, 以谦虚、平和的心态, 与社区医生进行平等的开诚布公的沟通、交流和切磋, 对照慢病防治规范标准商讨克服这些不足或失误的办法和措施。要仔细分析造成慢病档案不规范的原因。热情诚恳地帮助和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搞好慢病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善导的目的所在。甘为人梯, 与社区医生交朋友, 特别是对新来的医生, 更应该具体指出要尽快熟悉和掌握哪些具体的规划与标准, 从而更好的进入角色, 担当起社区全科医生的职责。应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给予传授。

4.6 书写督导记录, 指出问题与不足, 明确改进目标。

通过对不同辖区社区慢病防治情况和财政投入情况, 对不作为或多次督导提出整改意见的责任人或机构, 应该纠正其低劣工作表现。对工作中有改进的责任人或机构, 要充分予以肯定, 并指出下一步工作目标。

4.7 做好信息反馈。

督导的职责除收集基层信息, 还应及时将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及时向上级疾控机构反馈, 为制订来年的督导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使督导方案科学易行。

5 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做一名合格慢病防治档案督导员

督导员, 要不断完善自我, 更好地履行慢性病督导的职责和义务, 为慢性病防治达到国家新防治标准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童庆华.尽职尽责做好教学督导工作.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网页, 2009-11-24.

[2]熊鸿.当前社区慢病现状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21) .

上一篇:公司我和我的祖国建国70周年演讲稿下一篇:2023年十大语文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