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2024-06-29

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共14篇)

篇1: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试行)

为鼓励我校硕士研究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参照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和辽宁省教育厅评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原则

1、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本着科学、公开、公正、优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每学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结合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工作进行。评选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当年硕士学位获得者总人数10%,视情况可适当向学校重点学科倾斜;

2、评选综合考虑学位论文水平(要求占40-50%比重)和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其他科研成果水平(要求占50-60%比重)两方面。

二、参评必要条件

1、论文选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在理论、方法或实际应用上有创新,研究结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3、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2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是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

4、学位论文的专家评审结果全部在80分以上。

符合上述条件者均列入参评范围。

三、评选程序

1、各学院(部)硕士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依据本办法并结合各自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本单位的具体评分标准(考虑评选的客观、公平、公正,建议各学院(部)将专家评审结果作为主要参考点之一纳入具体评分标准中);

2、各学院(部)对符合参评条件者进行评定排序(建议在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充分发挥答辩专家组专家作用);

3、各学院(部)将评定结果和参评者学位论文及相关科研成果基本信息向全院(部)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个有效工作日(同时公布受理异议人员姓名及其联系方式,对提出异议的要求);

4、如公示无异议则将上述结果和信息一并报校硕士评定工作分委员会办公室,如有异议则学院(部)需进行复议并答复,如复议后排序有变动需重新公示后报校硕士评定工作分委员会办公室(如仍有异议则将异议一并报上);

5、校硕士评定工作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汇总、审核评定结果和有关信息,并组织校内专家组进行复评,通过投票表决方式进行筛选,拟定获奖名单;

6、校硕士评定工作分委员会办公室拟定获奖名单报校硕士学位评定工作分委员会审核确定。

四、表彰与奖励

1、学校向被评为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生颁发荣誉证书并进行表彰;

2、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学校推荐参加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的侯选论文;

3、学校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进行表彰。

五、其它

对已获奖的论文,如发现有剽窃、作假、失实行为或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一经认定,取消“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称号,并视情节对作者及导师做出相应处分或处罚。

本办法由校硕士评定工作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2: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2005年5月11日校长办公会通过,经2010年5月26日校长办公会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提高我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激发研究生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并为我校推荐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重庆市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做好准备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评选工作应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三条 参评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资料翔实,推理严密,数据可靠,文笔流畅,格式规范。

参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以本校名义在校定D类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3篇,其中至少1篇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

参评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2篇,其中在校定D类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第四条 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参评的学位论文一般为上年12月和本年6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

每次评选的校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量分别不超过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人数的10%、5%。

参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原则上应是在学校规定的博士生、硕士生学习年限内毕业的研究生。超过年限毕业的研究生,如所在学科认为其论文非常优秀,可以推荐参评。

第五条 各学科负责本学科、专业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初选工作。

各学科应按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条件,结合学位论文评阅情况和答辩结果,初选出本学科、专业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并予以公布。

各学科应向所在学院报送被推荐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相关材料,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严格审核后,确定本届校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推荐论文。

各学院应于每年5月30日前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报送被推荐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相关材料。

第六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应组织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组对各 学科推荐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相关材料进行评议,并将评审专家组推荐的优秀学位论文及其相关材料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七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评审专家组推荐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全面审核,并采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成员二分之一以上赞成票的被推荐论文,为校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入选论文。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应将校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日。

第八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在公示期内,就入选论文存在剽窃、作假、失实、主要研究成果不能成立等情形,以书面形式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异议。

提出异议的书面材料应包括被异议的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异议内容、支持异议的具体证据或科学依据,以及提出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应立即将书面异议材料呈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并对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予以严格保密。

第九条 公示期届满后,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批准和公布未被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第十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规定,在校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决定参加国家和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的推荐名单。

学校对获得优秀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 已获奖的学位论文有剽窃、作假、失实、主要研究成果不能成立等情形之一的,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取消其“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称号并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3: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十年来,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推动学科发展、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中从2004年开始的评选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并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隆重表彰的工作, 意义尤为重大。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在学界尤其是教育学界开了先河。就我所知, 其他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尚未开展类似的评选工作。

第二, 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过程非常严格, 自始至终贯彻同行评议的原则, 保证了论文评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所有学科当中, 开了一个好的先例。

第三, 由于严格执行同行评议原则, 坚持学术卓越的标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选的历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都是比较高的, 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最高水平。

第四, 所评选的获奖论文在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学术创新上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这些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比较多元, 既有历史和比较的方法, 也有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实证方法, 但共同之处在于扎实、规范、严谨。而且从选题来看, 获奖论文涵盖了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历史、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经济学等多个研究方向, 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版图的日益清晰化, 无疑也是有益的。

第五, 通过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 培养了一批高等教育研究者。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获得者大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坚力量, 此后获奖的一批青年学者也在迅速成长, 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生力军。

第六, 从国际比较经验来看, 这项工作符合国际学术界的惯例。在国外, 学科性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评选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奖励、提携本领域的青年才俊。在美国, 社会学学会、历史学学会、政治科学学会等都进行此项工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学会 (ASHE) 从1978年起就进行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 这些获奖者如William Zumeta、Patricia Gumport等人已经成为当今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界的领军人物。

第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持的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也反映了学术去行政化的广泛诉求。学术质量的评价本当以学术为本位, 由同行学者来判断。但多年来, 我国的学术评价大多由行政部门来确定标准并组织实施, 不少评价充满了政治博弈, 甚至权钱和权权交易, 扭曲了学术评价的学术本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推动了学术评价本位的回归, 在实践学术去行政化方面树立了一个范例。

篇4: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点击数: 367 作者: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9日

西南财经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2003年9月制定)

为提高我校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培养和激励在学博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与每年一次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相适应,特建立评选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制度。

一、组织机构

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采取校、学院两级审核的方式,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的初审及推荐工作。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终审工作,校学位办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评选标准

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具有开创性,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2.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对该学科的科学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3.取得突破性成果,达到国内同类领域的领先水平或国际同类领域的先进水平;

4.材料详实,推理严密,文字表达准确,规格严格,反映论文作者学风严谨,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评选范围及数量

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评选范围主要为前一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所做的博士学位论文。在此前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如确属优秀的,也可以参评。每年按照可参评博士学位论文总数10%的比例表彰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宁缺勿滥。

四、评选办法

1.学院推荐。各学院每年按前一学在本单位获得博士学位人数的20%推荐本单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人数不足10人,可推荐1篇。

学位分委员会将推荐结果报送校学位办公室,报送材料包括:(1)学位分委员会关于推荐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报告;(2)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并按备注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材料一式1份);(3)《指导教师简况表》(1份);(4)《作者简况表》(1份)(5)博士学位论文原件2份

2、同行专家评议。校学位办对各学院(中心)推荐的博士学位论文,组织2名同行专家评议。

3、校学位委员会根据学院(中心)推荐意见和同行专家评议意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

4.公示期。为增加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评选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设立为期7天的公示期。在公示期内,在研究生部主页上公布经过校学位委员会审定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有争议意见的优秀博士论文,将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复议。

5.批准。公示期结束后,由校长批准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对已经批准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如发现有剽窃、作假行为,或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经核实无误后,取消其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及奖励,并对授予其博士学位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

五、表彰及奖励

落得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及其导师,学校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获奖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贰仟元人民币、指导教师壹仟元人民币的奖励。

六、评选日程

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其日程如下:

5月中旬,校学位办发出评选工作通知; 6月上旬,各学院(中心)推荐;

6月中旬——6月下旬,校学位委员会组织同行专家评议; 7月上旬,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议并确定名单; 7月上旬,公示;

7月中旬,校长批准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并进行表彰。

七、附则

篇5: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为提高我校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培养和激励在学博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与每年一次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相对应,建立评选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制度。

一、评选标准

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具有开创性,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

2.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对该学科的科学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3.取得突破性成果,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领先水平或国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

4.材料详实,推理严密,文字表达准确,规格严格,反映出论文作者学风严谨,具有很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评选范围及数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评选范围主要为评选年份的前一学我校博士学位获得者所做的博士学位论文。在此前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如确属优秀,也可以参评。每年评选出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20篇。

三、评选办法

1.学科推荐。各博士学位授权点每年按前一学在该学科点获得博士学位人数的15%推荐本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学位分委员会初选。分委员会对本学科范围内各博士点推荐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议,并根据学校确定的初选名额(不超过前一学在该分委员会获得博士学位总人数的10%)进行初选。分委员会在进行评选时可根据情况考虑邀请校外专家参加。

分委员会将初选结果报送校学位办公室,报送材料包括初选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及获得博士学位后一年内的成果复印件,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各一份)。

3.校学位委员会复评。对初选通过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学位委员会将听取论文撰写者或其导师对论文内容及所获成果所作的简要介绍,并对论文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通过无记名投票确定该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公示期。为增加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评选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设立为期30天的公示期。在公示期内,公布经过校学位委员会审定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有争议意见的优秀博士论文,将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常委会复议。

5.批准。公示期结束后,由校长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另外,对已经批准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如发现存在剽窃、舞弊行为,或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经校学位委员会常委会进行审查、认定后,将取消其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及奖励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四、表彰及奖励

对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及其导师将给予表彰及奖励。

学校召开表彰大会,由校长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及其导师颁发奖励证书及奖金。奖励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各5000元人民币。

五、评选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具体组织工作由校学位办负责,每年进行一次,其日程大致如下:

6月上旬,校学位办发出评选工作通知;

6月上旬—7月上旬,各博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各分委员会初选;

7月中上旬,校学位委员会评议并确定名单;

7月中旬—8月中旬,公示期;

篇6: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优秀新生入学奖学金评选办法(修订稿)

为改善学校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促进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吸引更多优秀考生报考我校,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奖学金评选办法。

一、申请资格及时间

1、申请资格: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全日制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推免生,委培、定向培养考生除外;法律硕士、翻译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分别以法硕教育中心、翻译硕士教育中心和MBA教育中心政策为准);

2、申请时间:当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场报名确认至结束后两周内(现场报名时间以当年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时间为准)提交申请。

二、评选条件及办法

(一)评选条件

注:(1)考生初试总分分差=考生初试总分-当年国家一区所在学科门类复试基本分数线;工程硕士参照工学标准执行;

(2)学校可根据当年第一志愿考生的综合情况,对以上内容作适当调整。

2、以下情况考生可获得加分:

(1)大学本科期间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学科和科技竞赛(详细加分项目见附件1),获国家级特等奖考生总分加16分,获国家级一等奖考生总分加14分,获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总分加12分,获国家级三等奖(省

级二等奖)总分加10分,获省级三等奖总分加8分。前述奖项若属集体项目,仅以获奖证书上排名前三名为准。

(2)大学本科期间以第一申请人身份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的考生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及以上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的考生,参加评选时总分加10分。

(二)评选办法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是新生入学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在相同学科及专业内,根据考生的初试总分分差从高到低来确定排名顺序。若考生初试总分分差相同,则按照统考科目成绩(按政治、外语、数学的先后顺序)从高到低来确定排名顺序。

三、奖学金等级及名额

1、奖学金设一等奖、二等奖两个等级。每年评选一等奖学金3名,二等奖学金14名。

一等奖奖学金额度为10000元/人; 二等奖奖学金额度为5000元/人。

2、根据当年各学科门类实际录取一志愿人数,确定各学科门类具体获奖名额。

四、评选程序

1、符合申请资格的考生可在学校研究生部网站下载新生入学奖学金申请表格,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交申请表以及相关辅证材料:

①若考生在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点报考,可在现场确认时直接将申请表和辅证材料及复印件提交研究生部;

②若考生在其它考点报考,可以将申请表和辅证材料传真(0816-6089117)或邮寄至研究生部(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研招办,邮编621010)(时间以邮戳为准)。

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逾期未申报并提交新生入学奖学金申请的考生将不在评选名单之内。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场报名确认结束三周后公布收到的申请考生名单。

2、在当年研究生录取工作结束后,研究生部根据当年学校研究生新生入学奖学金专项经费总额、申请考生数量以及评选办法等拟定获奖名单,并报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获奖名单审批通过后在学校研究生部网站公示7天,并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对获奖新生进行表彰。

3、对评奖结果有异议者,须于评奖结果公示后7天内以书面实名方式提出异议,逾期将不予受理。

五、奖学金发放

1、一等奖学金分2年发放(休学学生休学不予发放,发放时间顺延),每年发放一半;二等奖学金一次性发放。奖学金将直接发放至学生银行卡上。

2、如因学生个人原因或因违反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而退学或转学的,须全额退还领取的优秀新生入学奖学金。

六、其他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相关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附件: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奖学

科技(含文化、体育竞赛)获奖加分项

篇7: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一、高校NEDD的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NEDD由学位授予单位向其所在省 (市、区) 的相关部门推荐, 进行初选, 然后报教育部对初选后的论文进行复评。其评选标准为:选题为本学科前沿, 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 取得突破性成果, 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材料翔实, 推理严密, 文字表达准确。评选工作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 每年评选一次, 评选出的论文不超过100篇[1]。1999年至2010年, 这12年间共评选出NEDD1173篇, 其分年篇数见表1。其中, 高校NEDD963篇, 其分布特点如下:

1. 学科领域聚集明显。

12个学科门类中均有NEDD产生。除军事学下有2个一级学科至今没有产生过NEDD外, 其余11个学科门类的82个一级学科中, 每年均有NEDD产生。从表2、表3可以看出, 内部分布不均体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学科部类分布不均。12个学科门类可大致分为广义上的文科和理科两大部类, 广义上的文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等8个门类、27个一级学科, 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广义上的理科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4个门类、57个一级学科, 以自然科学为主。前者累计产出200篇, 后者累计产出763篇, 分别占总数的20.8%和79.2%。二是学科门类分布不均。出自于工学、理学和医学等3个学科门类的NEDD达709篇, 约占总数的73.6%, 其中, 工学、理学、医学的NEDD分别约占总数的40.6%、21.6%、11.4%。军事学产出的NEDD最少, 仅7篇, 约占总数的0.7%。三是一级学科分布不均。各个学科门类产出的NEDD都呈现相对集中于少数一级学科的现象, 理工农医4个学科门类尤其如此。累计产出NEDD数排名前20位的一级学科, 如表4所示。

2. 学科层次聚类相关。

国家重点学科贡献了绝大多数NEDD。除军事学因不参与国家重点学科评选而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外, 956篇中, 903篇出自国家重点学科, 所占比例达94.5%。哲学、医学的NEDD无一例外全部出自于国家重点学科;其余9个学科门类尚有少数NEDD出自于非国家重点学科, 其比例最高的为经济学, 为22.2%, 最低的为工学, 仅2.8%。总的来看, 文科部类来自非国家重点学科的NEDD比例为13.0%, 明显高于理科部类来自非国家重点学科的NEDD比例3.7%。由此可知, 一方面, NEDD与国家重点学科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另一方面, 较之理科部类, 文科部类的论文评选可能更少一点统一确定性, 其NEDD与国家重点学科间的相关性要相对小一些, 见表5和表6。

3. 高校层级聚类相关。

从表7可以看出, 高校NEDD数量相差悬殊, 最多的有101篇, 最少的仅1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位居NEDD数量前10位。这10所高校仅占产出过NEDD的132所高校的7.6%, 产出的NEDD数却占总数的45.5%。10所高校均为“985工程”建设高校, 除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外, 其余8所高校均属于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国家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列。产出NEDD仅1篇的高校有39所, 占高校总数的29.5%。目前, 我国高校可分为重点高校和一般高校两大类。重点高校即“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 国家和地方对其进行重点投资, 在政策上亦有优惠。从表8可以看出, 132所产出过NEDD的高校中, 一般高校仅为42所, 占高校总数的比例仅为31.8%, 其所拥有的NEDD篇数仅为79篇, 仅占NEDD总数的8.2%, 平均每校1.9篇。其余高校全部为“211工程”建设高校, 90所高校拥有884篇NEDD, 占NEDD总数的91.8%, 平均每校9.8篇;特别是其中的39所“985工程”建设高校, 有NEDD710篇, 占NEDD总数的73.7%, 平均每校18.2篇。NEDD与高校自身的层次呈现明显的聚类相关。一些综合实力强的重点高校已然成为NEDD的“垄断”单位。

说明:括号内数字为来自非国家重点学科的NEDD数。国家重点学科名单为2006年评选确定。

4. 不同区域聚集明显。

从表9可以看出, NEDD的区域分布整体呈现由东部到西部递减的态势, 区域内呈现出一定的聚集现象。当然, 东部也有高校NEDD较少的省市, 如河北;西部也有高校NEDD较多的省市, 如陕西。以这12年来看, 这一地域分布结构基本保持不变。NEDD东部678篇, 占70.4%;中部168篇, 占17.4%;西部117篇, 占12.2%。若将全国划分为8个区域来看, NEDD数量排名前2位的地区是华北、华东 (南) , 分别占总数的35.1%、18.5%;西南、华南位列NEDD数量倒数前2位, 分别占总数的3.6%、4.8%。NEDD分布于全国24个省 (市、区) , 却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其中, 北京最多, 有296篇, 占NEDD总数的30.7%, 北京、上海、江苏三省 (市) 共计拥有NEDD523篇, 占NEDD总数的54.3%;而福建、甘肃、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广西、云南等8个省 (区) 的NEDD数均在8篇以下, 江西、海南、贵州、西藏、宁夏、青海、新疆7个省 (区) 均为零, 见表10。

二、高校NEDD现行分布特点的成因

1. 历史文化因素。

NEDD的产生绝非一蹴而就, 它是高校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而孕育出来的结果。历史文化既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底蕴, 也是NEDD产生的沃土和根基。NEDD云集的地方, 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 无一不是历史文化名城, 也无一不是国内名校云集之地。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教育事业, 为NEDD产生提供了所需的特色凝练、学科积累、人员汇聚等土壤, 从而“生长”出这一高端学术成果。

2.社会经济因素。总的来看,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 (市、区) 的NEDD数偏多。这是因为, 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都是与社会经济因素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高校NEDD的产出需要雄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作为支撑, 同时它的应用也能为区域和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提供科技成果和智力服务。因此, NEDD的发展必然受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层次多、落差大, 决定了高校和高校NEDD在区域之间分布的不平衡, 经济社会发展快的地区较发展慢的地区, 其高校NEDD数量增长也多。

3. 国家政策因素。

高校NEDD的贫富不均, 固然与各个高校的博士生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的巨大差异有关, 但国家有关政策的实施也是强化这种差异的重要推手。“211工程”、“985工程”是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举措, 两大工程都以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主要内容, 在得到国家特别的资金和政策优惠下, 其博士研究生教育在资源竞争、生源吸引等方面无疑能够得到各方面更大的关注, 产生较多的NEDD理所应当。同时, 两大工程的实施, 在客观上造成了高校间的“身份等级”, 使得这些高校在NEDD评选中先声夺人。诚如默顿发现科学发展中由于优势累积导致的马太效应一样, NEDD的高校分布必然存在非均衡性的科学分层[2]。当然, 一些综合实力不是很强的高校, 通过某些优势学科的发展, 也产生了一定数量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占据了某一特定学科的制高点。

4. 学科发展因素。

NEDD主要来自于理科部类, 反映出我国文理科博士生培养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理工科的基础学科的NEDD数大大高于其他学科, 成为产出NEDD的“带头学科”。按照凯德洛夫提出的带头学科理论, 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并不均衡, 总有一门主导学科带头向前发展, 科学的突破点往往发生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3]。我国高校的学科发展同样符合这一规律。一方面, 我国自建国以来长期重视理工科高校的建设, 长期重点支持理工科学科的发展, 这使得理工科的基础学科处于得天独厚的有利地位;另一方面, 理工科的基础学科作为其他学科的发展基础, 自然会在NEDD评选中有所侧重, 也体现了国家对基础学科建设的重视。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文科学科, 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时时受到各种因素干扰, 所受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发展底子薄, 所能产出的NEDD自然也偏少。

三、高校NEDD评选的建议

1. 尽可能使评选发挥最大效应。

NEDD评选, “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 鼓励创新精神, 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随着评选工作的持续, NEDD数量已不能仅仅被视为高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反映, 而是应提升NEDD评选宗旨, 使评选成为引导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发展、社会服务的风向标。在适当减少来自于传统优势学科的论文份额的同时, 评选一要更加关注那些选题瞄准国际科学发展前沿, 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原创性的论文;二要更加关注那些选题能够反映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所取得的成果能够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的论文, 如国家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这些产业领域开展研究的论文, 应优先予以关注;三是更加关注那些来自于相对薄弱的学科领域 (如农业、资源、环境、军事学、体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部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的论文。

2. 尽可能打破评选时高校“身份”和学科“身份”的“马太效应”。

应实事求是地从选题、创新性、代表性成果等方面考察论文的质量, 给予所有申报学科、所有申报高校以平等的竞争机会。高校向省 (市、区) 推荐论文前, 应对校内所有学科一视同仁, 只重论文本身, 而“不唯学科身份”。初选时, 改变在各省 (市、区) 预先分配初选名额的限制, 避免各省 (市、区) 出于“评上”的考虑, 而优先将名额分配给本地的少数高校, 在操作上忽略其他高校涌现NEDD的可能。复评时, 论文应通过隐名评审的方式呈现给参评专家, 以避免参评专家根据论文所属的高校和学科、指导教师身份而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 导致NEDD评选受到非学术因素干扰。

3. 尽可能缩小区域间和学科领域间的分布差距。

高校NEDD在区域间、学科领域间分布的失衡, 从长远看, 不利于区域的和谐发展, 也不利于高等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和谐发展。国家应针对各省 (市、区) 环境条件, 引导评选出少量反映当地独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条件特色的NEDD, 这是缩小高校NEDD区域分布差距的可操作措施。为了缩小NEDD在学科领域间的分布差距, 固然需要在重点学科评审、政策引导、资源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 为文科部类的学科、理科部类中的一些应用性偏强的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产生更多的NEDD提供“土壤”;同时, 由于NEDD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申报、一级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具有“指挥棒”的作用, 因此, 也需要在NEDD评选数量中适当为这些学科预留一定份额, 对于促进这些学科发展,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4. 进一步改进评选方法。

一是构建一套反映不同学科特点的NEDD评选指标体系, 改变笼统地用“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一刀切的评选指标体系, 在各学科建立统一的博士学位论文标准。二是适当延长评选周期, 每年一评可能出现因高校平衡的考虑, 即避免有的高校的某个学科连续产出NEDD, 而有意无意地将更加优秀的论文选掉的现象。可与目前的博士生培养年限相一致, 将评选周期改为3到4年。三是实现评选主体的多元化。NEDD的评选涉及高校自身、高等教育系统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切身利益, 需要协调各方关系, 慎重对待。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NEDD的评选权力已然不能为政府独有, 引入其他利益相关者作为评选主体成为趋势。应实现由政府直接组织评选向委托专业学术团体评选的转变, 赋予其独立评选NEDD的权力, 同时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学术团体、各类科研机构、相关企业以及海外学者等NEDD的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的评选顾问与监督委员会, 指导和监督其评选权力的行使, 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非学术性的人为干扰因素, 最大程度地反映各方利益, 从而形成评选的良性互动, 保证NEDD评选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选简介[EB/OL].http://www.cdgdc.edu.cn/yxbslw/pxjg/2005/pxjj.htm, 2008-05-01.

[2]COLE J R, COLE S.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Sci-ence[M].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篇8: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切实做好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积极参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在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领导下,由学位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学位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暂行办法等规定;

二、根据相关规定部署评选工作;

三、组织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复评和审定工作;

四、接受和处理对评选结果的异议事项;

五、研究处理评选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第三条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原则是: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

第四条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标准是:

一、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二、理论观点正确,理论或方法有创新,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价值与前景;

三、资料翔实,逻辑严谨,文字流畅,表达确当,无学术不端行为。

第五条参评范围:当年决定授予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但不接受以下作者的申请:答辩前已获得副高以上职称(含副高)的,攻博期间在本学科高水平期刊未发表过学术论文(要求第一作者或除导师之外的第一作者)的。

第六条每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奖篇数,参照全国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推荐篇数。根据全国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结果,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等级分为:一等奖(获当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获当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为当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三等奖(其余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第七条每年6月初,各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本系当年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时,初选参评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名单(各系制定初选办法)。各系原则上报1篇,如报多篇,必须排序。被推荐人提交的材料见当年学位办的通知。

第八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评各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初选的参评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推荐名单,经无记名投票,按得票多少(须获与会委员2/3及以上同意)分别排序选定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和北京市分配的推荐名额确定我院参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推荐名单。

第九条相关系向学位办报送参评全国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被推荐者的申请材料,具体要求见下一年学位办的通知。

第十条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公布后,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公示15日;若无异议,院长办公会议正式批准获奖者名单,研究生院向作者及导师分别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并对相关系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对已批准的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如发现并证实有剽窃作假等严重问题,我院将撤消相关奖励并予以公布。

篇9: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鼓励硕士学位研究生认真作好学位论文工作,不断提高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决定在我校实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制度,对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硕士研究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评选对象:

已通过答辩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二、评选条件:

1、对文献的归纳与整理系统、完备。

2、实验方法先进,研究路线合理,研究成果丰富。

3、在理论或研究方法上有一定创新。

4、论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文字通顺、图表规范。

5、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至少有两篇、其它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至少有一篇文章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或被接受,其论文方有资格参评。

三、评选办法:

1、每年评选一次,评选比例一般为当年答辩论文数的10%,最多不超过15%。严格标准,宁缺勿滥。

2、答辩前一个月由导师向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申报参评。

3、评优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应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其中至少有一名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参加,其答辩时间、地点应提前一周在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

4、答辩委员会成员按照硕士学位论文评分表(见附件)进行评分。

5、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参评论文进行审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根据学院的优秀硕士论文名额,获同意票半数以上且得票最多的论文即获选为优秀硕士论文。入选优秀硕士论文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6、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核,听取异议,批准优秀硕士论文名单。对不符合条件的入选硕士论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权驳回。

四、奖励办法:

1、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硕士生和指导教师名单在毕业典礼上公布,同时颁发“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证书”和奖金。

篇10:大学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

各院(系):

现将我校2010届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及比例

1、评选范围:我校研究生毕业生、本专科毕业生。

2、评选比例:毕业生总数的10%(研究生毕业生比例可由学院确定)。

二、评选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有良好的道德风范,在校期间,无违规违纪行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3、勤奋学习,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各门课程学习成绩优良;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身体健康。

5、本科生在校期间曾两次(含)以上获得校级奖励,专科生在校期间至少有一次获得校级奖励。

6、符合上述条件且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可优先评选。另外,同等条件下党员优先。

三、评选办法及审批程序

1、根据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条件,符合评选条件的毕业生向班委会提出书面申请;

2、各班班主任组织班委会团支部主要学生干部在符合条件申请者

中商议提出初选人名单,并召开班会进行民主评议,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确定候选人名单报送本院(系)学生事务办公室;

3、院(系)学生事务办公室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审查和综合评议,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确定名单并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三天),最后将无任何异议名单报送学生事务处;

4、学生事务处审核并报送学校审批。

四、几点要求

1、为确保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的公正合理,各学院严格按照本通知的评选办法进行评选,要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对不按规定程序评选、弄虚作假的,取消评选名额,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优秀毕业生初选人员确定后,要认真组织填写“优秀毕业生评审表”(见附件)。

3、优秀毕业生报批时间为2010年5月25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请将优秀毕业生人员名单电子文档(见附件)报送学生事务处学生教育发展中心。

XX大学优秀毕业生评审表

2010届优秀毕业生名额分配表

XXX大学2010届优秀毕业生名单报送格式表

篇11:浙江工商大学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

第一条为了鼓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评选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毕业生,是指我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

第三条符合以下各条件的毕业生可以申报“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模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二)在校期间累计2次以上获校“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其中,3+2或2+2学制学生1次以上获校“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或者1次以上获由校团委认定的相当于省级以上共青团系统荣誉;

(三)在校期间素质评价基本分项总平均成绩列全班(年级)前25%。综合能力项总平均成绩列全班(年级)前30%;

(四)在校期间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最低要求学分课程)均及格(合格)以上;

(五)在校期间体育课总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体质测试成绩在合格以上;

(六)在校期间取得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资格(其中英语专业学生达到专业四级合格以上、艺术类专业学生达到三级合格以上);或托福考试成绩75分以上;或雅思考试成绩6分以上。

第四条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三等(铜奖)或省特等以上奖项者可直接申报校级优秀毕业生;凡考研上线,符合第三条第1项和第4项条件,经所在学院综合考察认定其在校表现良好者可直接申报校级优秀毕业生。(考研的同学等复试线出来后补报)

第五条在校期间受到党、团、行政警告(含)以上处分者不得申报校“优秀毕业生”。

第六条符合校“优秀毕业生”评选条件,并取得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者可申报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第七条校级优秀毕业生评选比例为不超过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省级优秀毕业生评选比例由浙江省教育厅下达。

第八条校级“优秀毕业生”评选每年3月前进行,省级“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由浙江省教育厅下文启动。

第九条校级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辅导员初审,学院评审、公示后,报学生处复核,由学校审批。

第十条省级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由学院向学生处推荐,学生处根据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先进个人荣誉次数和综合表现择优评审、公示,学校审定后报省教育厅审批。

第十一条被评为省、校级优秀毕业生者,分别由浙江省教育厅、学校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获奖材料由学院归入学生本人档案。

第十二条获得“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者就业时,由学校优先推荐。

第十三条如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优秀毕业生”参评资格,已获得“优秀毕业生”者学校收回其荣誉称号:

(一)优秀毕业生预评后,出现课程不及格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未通过而不能如期毕业的;

(二)学生毕业离校前因违纪、违法受到校纪律处分或受到治安、司法处理的。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篇12: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本科生)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国家计划统招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班级和学生。

第三条 各项评选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评选南开大学先进班集体、南开大学三好学生、南开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南开大学优秀毕业生和南开大学学业优秀生等5项评优工作。

第二章 评选标准、比例和奖励办法

第五条 先进班集体

(一)评选标准

1.班导师热爱学生工作,责任心强,为人师表,对集体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章程、有创新;经常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工作效果显著;

2.班委会、团支部组织健全,有较高的威信,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积极开展工作,成绩显著;

3.班级集体荣誉感强,奋发进取,班级成员踊跃参加各 种理论学习和集体活动,每次出勤率在90%以上;

4.班级成员学习勤奋、学风严谨,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全班学年总平均学分绩超过本院(系)年级平均水平;

5.遵守校规校纪,班级成员在学年内无违纪受处分记录; 6.班级成员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彼此尊重,互帮互助,关系融洽;

7.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健康向上、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集体活动,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类活动和比赛;

8.在校园文明建设和创建“优秀团支部”、“社会实践先进小分队”、“优秀社团”、“文明宿舍”等活动中成绩突出。

(二)全校每学年共评选10个先进班集体,学校不进行名额分配,由院(系)负责推荐,校学生工作办公室组织评审。

(三)授予当选班级“南开大学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

第六条 三好学生

(一)评选标准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2.品行端正,明礼诚信,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3.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学年内A、B、C、D四类课程全部及格,学分绩在本系同年级排名前30%以内;

5.在校园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宿舍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三好学生数占本科学生总数的10%。

(三)授予当选学生“南开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

第七条 优秀学生干部

(一)评选标准

1.在学校、院系、班级担任学生干部职务,或担任学校核心学生社团的主要职务;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

3.品行端正,明礼诚信,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4.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刻苦,能较好地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学年内A、B、C三类课程全部合格,A、B、C、D四类课程学分绩在本系同年级排名前50%以内;

5.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核心、骨干作用,工作业绩突出; 6.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热心为广大同学服务,在学生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7.在校园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宿舍活动中发挥带头作用。

(二)优秀学生干部数占本科学生总数的5%。

(三)授予当选学生“南开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次性300元的奖金奖励。

第八条 优秀毕业生

(一)评选标准

1.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表现优秀。本科二年级到四年级期间,每年至少获得一等奖学金、准一等奖学金(奖金额达到校一等奖学金及以上的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个人一等奖(含)以上、特别奖项、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6项奖励中的1项,并且累计获奖次数达到5次的学生方可参评(同年内一等奖学金和准一等奖学金两项最多计1次)。

2.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必须达到良好以上水平(或80分以上)。

3.本科期间未受过警告及以上处分。

(二)优秀毕业生评选比例掌握在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以内。

(三)授予当选学生“南开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

第九条 学业优秀生

本科期间,在完成基本学业的同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科研或论文成果特别突出者(如:在国际或国家大赛中获得大奖),授予“南开大学学业优秀生”荣誉称号,颁发荣 誉证书。学业优秀生与优秀毕业生两者不可兼得。

第三章 评选程序

第十条 除先进班集体以外的各项评优评审程序如下:

(一)学校发布评选通知和评选办法,下达评奖名额;

(二)班组评议,院系组织材料审核,进行初评,公示初评结果;

(三)院系签署初评意见,上报初评结果;

(四)校学生工作办公室汇总、复核,报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

(五)学校公布最终结果,组织召开表彰会。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一条 公示和申诉遵照《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奖学金评选办法》中第六章各条款执行。

第十二条 评优资格审核遵照《南开大学本科学生奖学金评选办法》中第十六条各款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提交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篇13: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大力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物,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培育和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重大科研问题的优秀科研创新群体,参照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管理办法》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 评选范围及数量

第二条 依托我校院级及以上校内科研机构建设的科研创新团队方可申报。

第三条 每年评选10个左右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第三章评选条件

第四条 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国家、江苏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或对地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

第五条 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

第六条 创新团队在本年度内应承担有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任务,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团队带头人及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合作研究工作。

第七条 创新团队的学术水平在高等学校同行中应具有明显优势或鲜明特色,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第八条 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以及合理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

第四章评选程序

第九条 参选团队由依托科研机构根据评奖条件负责推荐,填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推荐表》,并提供相关的科研工作总结和科研成果材料。

第十条 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初审,初审通过后依据2008年实施的岗位考核“科研考核积分指标体系”和“科研核心指标积分体系”对参选团队进行科研积分。

第十一条 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组织专家组评议、评分,具体评分细则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专家组评议、评分结果报请主管校领导审批, 并对评选出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给予奖励,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

第五章 罚 则

第十三条 在评审过程中严禁弄虚作假。若报送的成果及有关材料不实,一经查实将立即取消其参评资格,若虚报的成果已被评奖,则撤销其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篇14:大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教务处

2006年12月

综合论文训练是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学生在这个相对时间较长并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在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获得了锻炼,这一阶段对实现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使广大学生重视和珍惜综合论文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同时,为了展示成果,促进校内外交流,使优秀论文起到示范作用,学校决定评选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

一.评选办法

1.组织管理:由院系推荐参评清华大学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的学生名单,教务处统一组织评审。

2.推荐名额:不超过参加综合论文训练学生总人数的5%。

3.参评条件:在综合论文训练过程中认真努力,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成果显著,开题和中期检查成绩均为优,且总成绩优秀的学生论文。

4.评选步骤:由学生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指导教师推荐,院系组织评选。建议院系在评选出系级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的基础上,向教务处推荐校级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的候选名单,教务处组织专家组进行最终审核。

5.上报材料:

⑴ 《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优秀论文推荐表》(按各项要求认真填写,领导签字、院系盖章)。

⑵ 调研阅读报告(至少5000外文印刷字符);或者书面翻译,连同外文资料原文(不少于2万外文印刷字符)。

⑶本科综合论文训练论文的装订本,并写有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评语,答辩小组意见和成绩等。

二.奖励办法

上一篇:自习迟到检讨书集合下一篇:无违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