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吴承恩故居作文

2024-06-24

参观吴承恩故居作文(精选6篇)

篇1:参观吴承恩故居作文

游吴承恩故居初中作文600字

吴承恩,淮安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家喻户晓,名扬中外。

吴承恩的故居,作为淮安人的我,怎能不去看一看呢?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位于古镇河下打铜巷的吴承恩故居。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吴承恩故居是由故居主体,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三部分组成的。总占地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20平方米,由63间房屋和许多亭台轩阁,假山池塘所组成的明代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穿过一片苍翠的竹林,我们来到了吴承恩故居的正厅。厅前廊柱上的对联是:“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它高度概括了吴承恩一生的文学成就和名著《西游记》的历史价值。厅正中安放着一尊头像,是专家根据吴承恩的头颅骨和明代人的装束复原的,科学地再现了吴承恩生前的相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塑像中,只有这一座是根据逝者的头骨“复原”而不是根据想象创作的。头像面部肌肉略显松弛,但精神矍铄;神态略显冷峻,显示出他性格倔强和一种与世俗抗争的精神;颦眉凝神,好像已经与他笔下人物一起遨游在神话的境界中。

接着我们跟随导游来到《西游记》的诞生地——吴承恩爷爷的书房。那书可真多啊!书架上摆得满满的,一排排整齐地放着。仔细端详这些书,虽然还很平整,但边沿已经破了,已经昏黄的不成样了,里面密密麻麻地批注字迹依然清清楚楚,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着看着,我眼前浮现了吴承恩爷爷勤奋专注,昼夜操劳,笔耕不辍的样子。吴承恩爷爷就是这样勤奋而广集搜寻,执着而厚积薄发,终成举世鸿篇巨制——《西游记》。

我们又先后参观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美猴王世家艺术馆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最后来到故居的后花园,阵阵清风裹着芳香吹得我久久不想离开。休息了好一会儿,我们才依依不舍地“打道回府”。

这次游玩,我不仅了解了吴爷爷伟大的成就,还为我是淮安人而感到自豪。

篇2:参观吴承恩故居作文

1988年,莫言在高密县(现在的高密市)买了房,和妻子杜勤兰及独生女儿管笑笑从旧屋迁出。1990年,莫言的父母也从这里搬到管谟欣(莫言的二哥)的家里,这座老宅,自此闲置。图为10月14日,莫言出生的地方平安庄,到处张贴着横幅。

现在的旧宅是5间共约60多平米的土墙平房,门朝南,屋内仍摆放着莫言几十年前使用过的一些旧物件。东西向有一米多高的土墙,门前有一庭院,面积大约百余平米,种着黄豆和胡萝卜,平时由莫言90岁高龄的父亲管贻范料理。图为10月15日,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前,一男子向管谟欣(莫言的二哥)赠送一面窗帘。这些天,常有些做企业的和自称搞文化产业的人找管家谈一些合作事项,管谟欣都没有应允。

篇3:参观梁赞故居有感

乍进入大院观看,梁赞故居显然是南方古式平房四合院,从整体面积和室内装饰不难看出,梁家在当地肯定属于富裕门第,整座建筑砖木结构,青砖墙七顺一丁错缝垒砌。工艺有木雕、灰雕、彩绘等。宽敞的露天大院在书斋前面,书斋设于大门口右侧的大院之后,大院左右两侧建有数间住房。近看整个大院宅舍仍保持古式古貌,青砖绿瓦依旧扎实,雕梁人物花鸟清晰可见,门墙院地的花岗岩石板虽有些陈旧但是却洁净无尘,大院露天处高低有序,和谐自然。古裕章先生向我们介绍,此粱家大院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乃赞先生年轻时与父携巨资回乡建造,由于历经多年变故,故居内的木人桩、木马桩、棍桩、刀桩,以及刀棍枪等文物已荡然无存。而梁赞的后人很早就移居美国、加拿大等国谋生,开枝散叶。

古金明先生把我们领进书斋大门口,向我们详尽地介绍了梁赞祖师的家世和习武师承(古修玄按:由于本人已在《咏春拳祖师梁赞》一文中介绍过梁赞祖师的情况,在此不再细表)。古劳同门边介绍边把我们带进书斋大堂。书斋呈长方形,足有百余平方米,墙高两丈有余,雕梁壁画、花木人鸟,栩栩如生,生动精妙。大堂内墙正中摆放着一张旧式神台,上方对联是“拳伏深山猛虎,棍打海底蛟龙”,横额是:“咏春派”,对联的中间是一个“武”字。堂联左右两边挂着介绍梁赞祖师生前习武的故事及其传承后人的一些情况,其中也介绍了李小龙随叶问学咏春拳的事情及画像。在大堂的左侧则放着一个兵器架,上面传统的七尺二鼠畏单头棍和与眉齐高的双头棍,地上竖着一个极具咏春拳特色的三手一脚的木人桩。(古修玄按:1999年5月31日,咏春拳第四代弟子梁挺博士率领印度、匈牙利两国的咏春拳徒子徒孙,以及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佛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往古劳镇墟东便村梁赞故居拜祖,事后叶问之子叶准也率弟子到古劳梁赞故居拜祖,自此每年也有世界各国的咏春拳弟子莅l临梁赞故居认祖归宗。鹤山政府正准备筹备兴建梁赞纪念馆,以方便各地的咏春拳传人和爱好者到梁赞故居拜祖。然而,中国武术源远流长,论起派系不外乎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几派,咏春拳实属南少林一脉,就算自立门户也只能称咏春门,而当地却把“牌匾”写成“咏春派”,本人认为不妥。)

古机华师傅见我摸了一下木人桩,马上为我解疑:“古劳咏春拳原无木人桩法,现在的木人桩尺寸是冯根珠(外号“猪头皮”)师傅和叶问的弟子之一古生(古振和)从香港带回来的。除了套路,古劳咏春拳更重视的是单式对拆、散手、混合黏手、步法等的单项训练。况且对拆法是机械固定式的,真正的跟手灵变功夫却完全依赖师承者的领悟与言传身教,并与学者的实践、天赋以及文化修养而自成风格,亦因为古劳咏春理法深奥无穷,又式式好用,虽同出梁赞之古劳咏春,但各师承传人对训练中的技术、用劲、变化也不相同,打法上也有差异。”

劳广诚师傅说:“我习咏春拳三十多年从未打过木人桩,靠木人桩练出来的功夫不是梁赞咏春的最好功夫,而是靠内功心法与精神意识练出来的,与外力练出的功力不相同。”接着他又直言:“2008年梁家后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闻说是梁壁之孙)首次从国外返乡,交谈中我诚言拜教一下梁家真功,前辈亦有此意即允。但见前辈出手快如闪电,一搭手即把我弹出丈外,我顿觉神奇,于是我重新振作精神,全力以赴,又请教前辈试手几次,结果每次还是把我放出丈外,我一败涂地之余又莫名其妙,心想以往我常与人切磋,对各种拳手均能应付自如,为何此次不堪一击呢。后来前辈又亲自试了我的手法说:‘你的手法还算可以,但缺乏结合内功心法的训练。’”

由于时间的关系,古劳的同门又带我们观光了王华三、古兆龙、林德联、冯威廉等生前的住处并拍照留念,而后我们顺路到古修玄家中一叙,又到沙坪由古锦志师傅开办的“志道”会馆一叙,大家彼此派出代表表演了各自训练的对拆和黏手,霎时间将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篇4:参观故居作文

走进大门,只见这里灌木丛生,墙上的蜘蛛网清晰可见。就连厨房用的器材也是用石头作的,可见年少的他是多么到的贫穷。

接着,我们认识到了他的祖上是常州有名的世家。为情乾隆年间的大学生,事母至孝,兄弟友爱,世人便称张府为“仁让堂”。他的曾祖以经商致富,并为赈灾捐献了大量钱粮,但他的父亲却采虽为县巴生为秀才,可早已家道中落,只得长年寄居在岳父薛锦元家。从此张太雷过上了贫穷的生活。

可他从小就勤奋好学,以优秀的成绩顺利考入天津儿洋大学法政科,但后来由于国民党内乱,战火连连,他便发出广州起义,动员了全广州人民的反抗,但在1942年,这颗正义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在与敌人的生死搏斗中,不幸身中三弹,年仅二十六岁。

篇5:参观故居作文

好事多磨,堵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看到了钦佩已久的盖老的故居了!“堵了这么长时间,得好好参观参观了!”我心里兴奋地想。

走进大门,再穿过一条长廊,我们进入了记录盖叫天一生点点滴滴、坎坎坷坷的介绍区。这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自己把腿骨打断也要为艺术事业做贡献的事迹。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想到我自己有时候为了打个预防针都会哇哇大叫的情景,不由得一阵脸红。我由暗暗下了决心向盖老好好学习,学习他的坚强毅力和为了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再穿过一条长廊,我们到了盖老生前的会客室、书房和卧室。哇,会客室的大门那儿有一块牌匾,我赶紧走过去看,上面写着“学到老”几个字!据了解,这是盖老的座右铭。对呀,人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再看卧室,和我想象中的差太远了吧!既没有我想象中的金镶玉雕,也没有我想象中的古董家具之类。没料到只有一张床和两个花瓶。身为一代京剧大师的盖老,为艺术奉献了一生,可自己的生活却如此的节俭,如此的清贫,让我更加的肃然起敬。

篇6:参观阿炳故居作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尚德礼乐之乡,又是民族民间音乐之乡。秀丽的太湖山水自古以来就是孕育音乐大师的摇篮,生于斯长于斯的阿炳就是这块土地上聪慧悟性的结晶,是众多大师中最杰出的一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无锡百姓收听有线广播,阿炳的《二泉映月》每天作为终了曲播放,每天晚上他的琴声穿过大街小巷,进入千家万户,无锡人几乎都是听着这首曲子进入梦乡的。

我一直以故乡出了这样一位民间音乐家而自豪。一直痴迷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无论是拉二胡还是小提琴最喜欢拉的曲子也是《二泉映月》。因为这首曲子最能叩击我的心扉。如果说屈原的《天问》是诗歌界的命运交响曲,那么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音乐届的《天问》。

阿炳故居早在就修复了,和我工作的单位相距不过十分钟的路程,心里一直惦记去看看,但也许是离的太近了的缘故一直没有去拜谒过,只是去锡惠公园他的墓地参祭奠过。11月21日中午一个冬日暖阳的时刻,我决定独自一人去他的故居看看,了却我心底的愿望,毕竟我用他创作过的名曲《二泉映月》的名字在榕树下成立过一个文学社团。另外年轻时我喜欢拉小提琴,最喜欢拉的也是他的《二泉映月》算是他的忠实粉丝吧。

走进崇安寺老图书馆的广场上就看见他的雕塑,一个投入的拉着二胡的阿炳映入我的眼帘。一个愤世嫉俗的阿炳惟妙惟肖。

走过阿炳的雕塑,就看见他故居的大门,也是阿炳的纪念馆。我想一个乞丐般的瞎子阿炳除了几首流传于世的音乐作品,还能有什么遗留物给我们展示呢?刚想走进,却有售票员提示我说要十元门票。于是买票进入,居然只有我一个人!也好,让我静静地看,静静地拍。阿炳生于此,逝于此。走进这个大门就听见低回婉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在园子里飘荡,一如阿炳在如泣如诉。

此地原来是一个道教的祖庭洞虚宫,雷尊殿就是阿炳父子当年栖身的地方,但是这里的牌坊已经不是原来的遗物,为了增加些故居的内容是从别地移来的。

我能够理解崇安区政府修复阿炳故居的愿望,他们觉得阿炳故居里应该有些文物的。但窃以为: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民间艺人,能够有一间茅草房安身立命已经不错了,除了他的音乐能有什么贵重的物件留下呢?

阿炳和他父亲华清主持的道教道场雷尊殿。当然是20重新建造的。

门口的对联: 上天无私霹雳一声惊世梦 下民有欲电光万道照人心

要了解近代中国的民族音乐,必须聆听阿炳创作演奏的以《二泉映月》为代表的六首乐曲。要认识这位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必须走进他充满传奇坎坷跌宕的艺术人生。阿炳出生于道教世界,家世凄苦。一生处于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经历军阀混战,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等多个时期,生命终极时才赢得解放。人民在水火中煎熬,个人命运的.艰难坎坷,给予他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也为他的音乐创作赋予丰富的内涵。传世的《二泉映月》等六首乐曲,给人以悲壮深沉的美,是音乐的天问,是东方的命运交响曲。

阿炳是音乐的奇才,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他从小受到道教音乐、民间音乐的濡染,一生勤奋好学,刻苦磨练技艺,多方拜师,广文博采,学而化用,因而他演奏的乐器具有独特的创造和个性的魅力。音乐是他谋生的手段,更是他的灵魂,是他生命的呼吸和人格的尊严。听他的乐曲总是觉得有浩然之气浸润全身,触发你的隐微,令你潸然泪下!他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一不精。他特别善于运用时事新闻,编词说唱,揭露时弊,嬉笑怒骂,痛快淋漓。他的“说新闻”成为无锡人民喜爱的“一绝”。

阿炳的一生,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而且也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启示。不朽的阿炳,不朽的《二泉映月》!(我把前言拍下,回家将文字一一打印出来。)

阿炳的一生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坎坷人生路,一把辛酸泪。

走进雷尊殿,这里已经布置成为一个展厅,一些图片和寥寥无几的纪念物。“处于逆境中的阿炳从来不肯舍弃音乐,也不向命运屈服,《二泉映月》回肠荡气充溢天地的气韵。他向命运的挑战,《二泉映月》是东方的命运交响曲。”

电脑合成的几位无锡籍的音乐大师合影。最左边的是阿炳。

阿炳的六首乐曲,我最喜欢的还是《二泉映月》。我理解的《二泉映月》不仅仅是哀怨委婉、愤世嫉俗的情愫,更有屈原的《问天》般的风骨。也是一种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真是倒不尽的人世苍桑、酸甜苦辣,都凝结在这潺潺流淌如二泉水一般的音乐中了。开始的一段由突兀起头,再平缓、舒畅低回,像是向人们倾诉着内心的不平和对旧世界的愤恨,浅唱低吟过后,是一阵急回宛转的高音,像是泉水湾过了九道湾似的面对一马平川的太湖水一泻千里,淋漓畅快的表达着阿炳的问天气势,问一切天下不平之事谁人能与评说?旋律反复、跌宕起伏,尾声部分急促高昂,像是透过黎明看到一丝曙光照亮着阿炳的心,使他的冰冷的心升腾起红色的火焰。这就是我聆听到的《二泉映月》啊!

阿炳留下最为有名的六首民乐为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龙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走到这里,广播里的一曲终了,我觉得灵魂得到了一次透彻的荡涤。感觉阿炳的音乐是在灵魂中的沉淀中撞击着我的心灵,用凄凉,悲恸的音符让人感知浮华之外的真实。它像是一个精灵,衔着歌声的翅膀,盘旋在我的内心深处。与其说是我读懂了阿炳,不如说是阿炳读懂了我们。每次倾听,我便拥有一颗感激的心,虔诚地思索和感动着,拥有了美好的静谧的心灵,仿佛听禅一般透彻的洞悉了这世界。

有人问,阿炳出身道教世家,文化不高有双目失明,穷困潦倒沦为街头卖艺的艺人,他怎么会成为一代民乐大师,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他的六首二胡琵琶曲又怎么会传之于世?要解开这些迷,我们不妨走进远去的时空和阿炳进行一次对话,触摸一下和他冷暖相知的琴弦。那把琵琶据说是他用过的原来物件,那把胡琴却不是。

走到他斑驳陈旧的老屋,感觉沧桑依旧。

阿炳的穷家里该有什么像样的东西啊?

只有一顶旧蚊帐,一片单薄的竹床。墙上挂着阿炳和他妻子董催娣的照片。那个桌子上的青瓷瓶是原物吗?

家里的东西少的可怜,只有最基本的用具。

这张照片据说也是邻居发现的良民证上他唯一的一张存世照片。梳着道士头,面容清廋。

一些碗盆和油灯。也不知道是否真是他的遗物。

据说这个皮箱是阿炳的原物。

上一篇:吃西瓜的样子作文下一篇:护士的压力及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