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数学复习试卷

2024-05-10

特岗数学复习试卷(精选8篇)

篇1:特岗数学复习试卷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

2.B [解析] 如右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所求,由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知。故选B。

3.B [解析] |x-1|<2,-2<x-1<2,即-1<x<3;x(x-3)<0,即0<x<3。故应为必要不充分条件,选B。

4.B [解析] 众数是指在一个数列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数;中位数是指对一组数进行排序后,正中间的一个数(数字个数为奇数)或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数字个数为偶数)。从题中观察可得8出现了3次,出现次数最多,对该组数字进行排序为:7、8、8、8、9、9、10、10,中间两个数是8和9,所以其中位数是(8+9)÷2得8.5,答案为B。

5.B [解析] 由图可知A点的坐标为(-5,3),A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5,3),故选B。

6.B [解析],答案为B。

7.C [解析] 可知此零件的表面积仍为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即6×2×2=24。

8.D [解析]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既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9.A [解析]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计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了全面安排。课程计划作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10.A [解析] 教师在上新课之后向学生进行的有关教学的谈话,可以巩固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也能及时了解自己所上新课的效果。

11.B [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12.A [解析] 《教师法》规定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并依法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所以其先决条件是必须是中国公民。

二、填空题

13.无数 1 [解析] 略

14.9、5 45 45 9、5 [解析] 因为9×5=45,所以9和5是45的因数,45是9和5的倍数。

15.(1)48(2)0.25(3)三 [解析] 总人数=3+6+9+12+18=48(人);第二分数段的人数为12人,总人数共48人,所以其频率为:12/48=0.25;前两个分数段共15人,后两个分数段共15人,所以中位数落在第三分数段内。

16.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解析] 略

17.自主性 实践 富有个性 [解析] 略

三、判断题

18.× [解析] 圆的面积公式S=πr2,因为半径比为2∶1,可推出面积比为半径比的平方,所以面积比为4∶1。

19.× [解析] 2和4都为自然数,可它们都是偶数。

20.√ [解析]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1.× [解析] 摸出白球的概率为,虽然概率很小,但也不是不可能事件,故错误。

四、计算题

五、应用题

25.解:甲、乙、丙、丁四个水管,按顺序各开1小时,共开4小时,池内灌进的水是全池的:。

加上池内原来的水,池内有水:。

再过四个4小时,也就是20小时以后,池内有水:,在20小时以后,只需要再灌水,水就开始溢出。(小时),即再开甲管小时,水开始溢出,所以水开始溢出水池。

(小时)后,答:个小时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26.解:设一年级一、二、三班的人数分别为x人、y人、z人,则根据题意有:

答:一、二、三班分别有48人,50人,58人。

27.解:如图,过C点作CD垂直于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

六、简答题

28.参考答案: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

(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体质。

篇2:特岗数学复习试卷

试卷一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选择题

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2.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测验属于()。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3.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4.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应是()。

A.教育学知识

B.教育心理学知识

C.教学论知识

D.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5.取得中国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是()。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二、填空题

6.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集中体现在它应该能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______和_______。

7.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_____,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_______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______地学习。

三、简答题

篇3:特岗数学复习试卷

1.6.3737……精确到十分位是 ( ) , 保留两位小数是 ( ) 。

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0.36, 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 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 积现在是 ( ) 。

3.6.5小时= ( ) 小时 ( ) 分4m5cm= ( ) m

5.6kg= ( ) kg ( ) g 0.72km= ( ) m

4.请你根据上面的算式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5.去掉3.14的小数点, 也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 ( ) 位, 它的值相应扩大了 ( ) 倍。

6.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7.把1.1616……、1.1666……和1.16三个数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

( ) > ( ) > ( )

8.根据运算定律填一填。

9.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 ) , 如果a=2m, b=1.5m, 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 ) m2。

10.1个面包0.8元, 买a个应付 ( ) 元

l1.《故事会》每本2.5元, 《故事大王》比《故事会》贵x元, 《故事大王》每本 ( ) 元。

12.图书角有a本图书, 借走b本, 还剩 ( ) 本。

13.妈妈买了4kg苹果, 每千克y元, 付给售货员50元, 应找回 ( ) 元。

14.三个连续自然数, 中间一个是a, 较小数是 ( ) , 较大数是 ( ) 。

15.小明读一本a页的故事书, 已经读了5天, 平均每天读b页, 剩下的c天读完。

(1) 5+c表示 ( )

(7) 5b表示 ( )

16.小明住在南湖花园10号楼3单元的2楼02室, 记作:10-3-202。小英家住在13号楼4单元的1楼01室, 应记作: ( ) 。

17.四年级爬竿比赛, 前5名的成绩是5m、7m、6.5m、4m和4.5m, 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 ) m,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

18.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 用 ( ) 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较合适。

19.转动指针, 停在3号方格的可能性是 ( ) ;如果转动指针100次, 指针大约会有 ( ) 次停在1号格上。

20.有四张卡片2 3 4 5, 从中抽出一张, 有 ( ) 种可能, 可能性都是 ( ) 。摸出卡片的数字大于3的可能性是 ( ) 。

二、请你判断对错

l.6x-4>是方程。 ( )

2.x=5是方程3x+5=20的解。 ( )

3.当m=3时, m2+7的值是13。 ( )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6.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7.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

8.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

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cm, 底的长度是高的5倍, 它的面积是180cm2。 ( )

三、择优录取选一选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4cm2, 高是0.9cm, 底是 ( ) cm。

(1) 0.6 (2) 6 (3) 1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底边的长度也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cm, 三角形的高是 ( ) cm。

(1) 6cm (2) 12cm (3) 3cm

3.将用木条钉成的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它的面积比长方形 ( ) 。

(1) 大 (2) 小 (3) 相等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0cm2, 底是8cm, 它的高是 ( ) cm。

(1) 10 (2) 5 (8) 20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6dm2, 把这样的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 dm2。

(1) 32 (2) 16 (3) 8

四、计算我能行

1.直接写出得数。

2.根据要求填表。

3.列竖式计算。

4.脱式计算。 (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5.解方程。

.看图列式并计算。

五、动手画高, 并进行相应测量, 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测量时, 保留一位小数, 单位:cm)

六、观察物体我仔细

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这是从 ( ) 面看到的。

是从 ( ) 面看到的。

七、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请你画一画

八、解决问题看我的

1.《少儿童话》每本价格为5.40元。五 (1) 班订阅了55本, 五 (2) 班订阅了45本。这两个班共花了多少钱订购《少儿童话》?

2.李老板购进200米彩条, 卖出108米, 剩下的准备扎成花篮出售, 每个花篮需用彩条2.5米, 一共可以扎多少个这样的花篮?

3.玩具厂计划生产2600只机器猫。前5天每天生产18只, 为了赶在交易会前交货, 余下的要在8.5天内完成, 每天应生产多少只机器猫?

4.小青买了2本日记本, 付出10元, 找回4.4元。每本日记本多少元?

5.南山广场种樟树365棵, 比柏树棵数的4倍还多13棵。柏树种了多少棵?

6.甲、乙两地相距350km,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5km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行驶几小时后, 汽车距乙地正好80km?

7.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 底是20m, 高是35m, 共收小麦840千克, 平均每平方米产小麦多少千克?

8.一个梯形的高是4.8cm, 比上底长1cm, 下底比高长1.2cm, 它的面积是多少?

9.一张等边三角形卡片的周长是18cm, 高是4cm, 这张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0.一块长方形平面钢板, 长1.5m, 宽0.8m, 从这块钢板上截下一块底长0.4m、高0.5m的三角形钢板, 剩下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桌子上摆着9张卡片, 分别写着2 3 4 5 6 78 9 10各数。如果摸到单数小明赢, 如果摸到双数小红赢。

(1) 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2) 小红一定会赢吗?为什么?

(3) 你能想出一个什么办法使这个游戏公平。

12.下表是五 (1) 班七名同学投垒球的成绩。

(1) 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 为什么中位数比平均数小?

13.

(1) 求出中位数。

篇4:特岗数学复习试卷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试卷讲评方式 复习效率

初中数学学习中,由于不断增加的知识难度及更加具有逻辑性的思维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加吃力,为提升数学成绩,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学习方法就是“题海战术”。这种方法虽然是被老师公认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学生没有把握“题海战术”使用的方法,只是简单地多做题,忽视对学习的总结和自身知识点漏洞的把握。本文从此症结的根本之处入手,提出更加有效的试卷讲评方式,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1.试卷讲评的基本任务

1.1指导解题思路

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有独特的解题思维及逻辑推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非常重要。所以,老师就试卷进行讲评时,应当注重对解题思路的讲解,解题思路能大大节省学生的做题时间,还能从根本上建立起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打开思路的同时能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点。所以,对学生而言感觉吃力、很难的问题,多半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只要能开阔思维的空间,在讲评过程中把握住重点,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快乐地学习数学。

1.2查漏补缺

考试和试卷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检测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状况及对知识点的具体把握情况,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很难从根本上明确自身是否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只有通过大量做题及试卷,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老师在讲评过程中,应当深入探究题目背后所包含的知识点,对全班同学的试卷做出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讲评中深入分析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并利用与此相类似的例题,最终得出正确结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发散思维的开发在做题中能发挥巨大作用,所以学生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评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并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2.试卷讲评方式的改变

2.1试卷的讲评要求有针对性。

老师在对试卷讲评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实质问题的把握,讲评应当抓住重点,虽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老师这一领路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在讲评以前,可以先就问题的实质做出分析,然后统计全班学生的错误之处,对试卷中的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取得良好效果。老师讲评结束以后,还可以给学生留下类似的思考问题,通过举一反三,树立正确的解题思路,最终真正做到在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做题。

2.2精心编写教案,设计讲评方式。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只是关注自身的讲解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仅起不到任何实质性作用,反而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老师来说,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增强试卷讲评对学生的吸引力。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通过分析命题意图,最终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减少学习过程中走过的弯路,探索出学习捷径。其次,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试卷的考试成绩能绝大部分测试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通过引导学生问题反馈,及时纠正和自我反思,最终把握学习中的疑难点,提高学习成绩。最后,老师应当帮助学生确定矫正的途径、方式及方法,这些全面的、设计关键点的量化分析,能帮助学生在分析题目及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考习惯,找到自身的错误之处,形成良好的解决途径,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形成解题技巧,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老师应当注意,试卷的作用不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应当通过正确的使用方式从根本上把握学习中的重难点,改变原有的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通过更加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挥试卷的作用。

3.结语

就当前初中生数学学习来说,传统的“题海战术”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所以,老师在课堂讲解中应当关注对试卷的讲评,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分析试卷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知识漏洞和误区,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最终不断提高数学能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倩芸.浅谈高中数学改变试卷讲评方式,提高学生复习效率[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6):1-1.

[2]何朝明.从有限到无限的延伸——优化试卷讲评方式提高科学复习效率[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1(4):25-26.

篇5: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

3.9 + 1.6

7.02 +2.8

8 -0.37

15.29 +4.3

1258

25 6

147

134

21 34

2545

8478

23-9+19

126-(37-18)

36(49)

(5+7)3

(45+5)25

二、填一填。

1、0.5 里有5 个( ),0.78 里有( )个。

2、由5 个十,6 个十分之一,3 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写成小数( )。

4、10.630 可以化简成( ) , 2.1 写成三位小数是( )。

5、3.197 保留一位小数是( ) ,精确到百分位是( )。

6、△ 口+△ o=△ (口+O )符合乘法的( )律。

7、甲数是6.2 ,比乙数多0.75 ,甲、乙两数的和是( )。

8、4.05 吨=( )千克

2 米3 厘米=( )米

420平方米=( )公顷

16平方分米=( )平方米

9、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12、2.012、2.102、2.201、2.210

( ) ( ) ( ) ( ) ( )

10、哈尔滨在北京的东偏北方向,北京在哈尔滨的( )

三、判断。

1、小数的运算和整数完全相同,就是都要把个位对齐。 ( )

2、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

3、6.34 在小数6 和7 之间,它近似于6。 ( )

4、近似数是8.32 的三位小数不止一个。 ( )

5、在方向图中,方向总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 )

四、选择。(将正确的序号填人括号里)

1、下面几种图形,( )具有稳定性。

A 、长方形

B 、三角形

C 、平行四边形

D 、梯形

2、一个三角形3 个内角分别是45、102、33,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3、下面( )组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

A 、4 厘米 4 厘米 4 厘米

B、2厘米 3厘米 4厘米

C 、2 分米 2 分米 5 分米

D、3分米 3分米 5分米

4、下列算式中,没有意义的是( )。

A 、0 + 9 =9

B 、9-0=9

C、09=0

D、90=9

5、0.3 和0 . 4 之间的两位小数有( )。

A 、9 个

B 、10 个

C、无数个

6、64125 =8( 8125 )中,运用了( )

A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交换律和分配律

C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D、乘法结合律

五、用数学。

1、星期天,王明和5 个小朋友去科技展览馆参观,共付门票费30 元,每人乘车用4 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2、李伯伯家养了84 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2 倍,养鹅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3 倍少262 只。李伯伯家养了多少只鹅?

篇6:谈复习中数学试卷讲评

一、试卷讲评的特点

讲评除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和原则外,还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

1.突出针对性教师要准确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找出复习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讲,另外对内涵丰富、有一定背景的试题,即使这个题目解答无多大错误,也应以它为例并对它丰富的内涵和背景进行针对性讲评,以发挥试题的更大作用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2.强调层次性讲评是全体师生的双边活动,但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因而要调动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讲评内容的层次性,使内容层次与学生层次相吻合。

3.注意新颖性讲评课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但评讲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形式的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变化和创新。在设计讲评方案时,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同时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通过讲评训练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

4.讲究激励性小学生的情感,经常表现出强烈的两极性,一场考试后常会引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因而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对各种优点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应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都能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复习中去。

二、试卷讲评的方式

讲评的方式是由试题的内涵和外延所决定的,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疑引导的诊断性讲评

这种讲评主要针对考试中出现的有共性的典型错误,通过评讲查“病情”,找“病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辨析能力的目的。

在讲评方法上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帮助学生弄清楚错误根源。例如:甲、乙、丙、丁四人合买一艘游艇,甲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2,乙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3,丙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4,丁付了1300元。这艘游艇值多少钱?

这是一道较难的分数应用题。从表面上看,甲、乙、丙、丁四人所付的钱各是“其余三人所付的1/2、1/3或1/4,但“其余三人”不是同一的三人,也就是说1/2、1/3、1/4不是同一个数量的1/2、1/3、1/4。讲评时为了对症下药,疏通障碍,我出示“甲班人数是乙班的51/2”,要求学生进行如下变换叙述:

(1)以甲班人数作为单位1,那么乙班人数是甲班的()

(2)以两班人数和作为单位1,那么甲班人数占两班人数和的()

(3)以两班人数差作为单位1,那么甲班人数是两班人数差的()

这样铺垫、引导,调动了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有效地理顺了学生对题意理解的复杂头绪,使难题迎刃而解。

2.典型解剖的发散性讲评

发散性讲评针对试卷中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剖析余地的典型试题作进一步“借题发挥”,引起学生思维的发散,开拓思考的视野,发散性讲评倡导一题多解,倡导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同时重视介绍解题者运用了哪些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才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例如:某乡政府拉一车精白粉和标准粉救济困难户,每到一户从车上卸下2袋精白粉、5袋标准粉,最后恰好把精白粉卸完,还剩下11袋标准粉。这时他们才想起原来的标准粉比精白粉多2倍,问车上原有精白粉和标准粉各多少袋?

绝大部分学生的思路是:题中说标准粉比精白粉多2倍,而卸下的标准粉是精白粉的5/2倍,是因为还剩下11袋标准粉的缘故,所以精白粉袋数的1/2是11,从而得原有22袋精白粉,66袋标准粉。

篇7: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期末复习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学期的时间就过去了,那么你都学会了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呢?利用这份题目,将它们复习一遍,看看你已经掌握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加油哦!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知识要点:①大数的读写方法(“分级读写”);②大数的改写(以“亿”、“万”做单位);③求近似数(“四舍五入”)

一、请读出下列数字。

134578919 读作: 376008704 读作:

2030607080 读作: 00004 读作:

90990900008读作: 57080023040 读作:

二、请写出下列数字。

三千零一 写作: 五千七百亿零三千五百零四 写作:

四千二百零三 写作: 九亿零七 写作:

二千五百四十六亿七千八百五十二万六千四百八十五 写作:

三百亿零四万零四 写作:

三、请将下列数改写成“亿”、“万”作单位的数。

460000=( )万 927000000=( )万 40800000000=( )亿

64780000=( )万 534728≈( )万 629999≈( )万

690080000≈( )亿 89950000≈( )亿 4090000=409( )

四、填空。

1、从右边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第( )位是百亿位。

2、一万是( )个千,一千万是( )个百万,( )个一千万是一亿。

3、一个数是由6个百万、7个万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4、八千七百万六千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5、49( )000≈50万,里最小要填( ),最大能填( )。

6、最小的八位数是( ),减去1是( );最大的八位数是( ),加上1是( )。

7、用三个“0”和三个“9”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是( ),读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 ),读作( ),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五、在○里填上“<”、“>”或“=”。

10000○9999 60000○600000 9998○8999 94537○94536

十七亿○七十亿 三十八万○三百八十万 210万元○2100000元

5万米○50000米 20吨○2000千克 10000万○1亿

思考题:

1、一个数在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之后是4万,那么这个数在省略之前,最大只能是多少,最小只能是多少?

2、用0、0、0、0、0、1、2、3、4、5、6这十一位数,要求所有的0都读出来。

第二单元:线与角

知识要点:①线的认识(直线、线段、射线);②线与线之间的关系(平行、相交);③角的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④角的度量(量角、画角)。

一、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 )

2、过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 )

3、一条射线长6厘米。 ( )

4、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 ( )

5、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

6、角的两边越长,角的度数越大。 ( )

二、填空。

1、直线有( )个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 ),它有( )个端点。

3、射线有( )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4、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5、锐角的度数小于( )度;大于( )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度的角是直角,( )

度的角是平角,( )度的角是周角。

6、1个周角=( )度=( )个平角=( )个直角。

三、画一画,量一量。

1、请分别画出90°、40°、125°的角。

2、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A

3、过B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B

思考题:

1、下面每对时刻中,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不一样的有:( )

A、1:30和2:30 B、3:30和8:30 C、9:00和3:00 D、10:30和1:30

篇8:特岗数学复习试卷

一、讲答案与错因

讲评试卷时学生最关注的就是答案,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只讲答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分析错题的错因, 这也是讲评试卷首先需要讲的一点。只有找到了错因所在, 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例1:锦州市住宅电话号码是由7位数字组成, 某人到电信公司申请安装了一部住宅电话, 那么该公司配送给这部电话的号码末尾数字为6的概率是多少?

这一题绝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1/7, 错误原因是受题目条件“电话号码是由7位数字组成”的影响, 定向思维认为7个数中选一个, 所以答案就是“1/7”;而实际上学生忽略了“末尾数字”的出现可能性其实是0~9这10个数字, 所以正确答案是“1/10”。

例2: (2010甘肃兰州)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1) x2+x+1=0有实数根, 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此题很多同学的解答过程是△=1-4 (m-1) ≥0, 解答出m≤5/4。错误原因是只看到了条件“有实数根”, 而忽略了一开始的条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从而遗漏了“m-1≠0”这个结论。

这部分题目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审题不清, 审题马虎, 一些条件的关键词没看清而导致解错题, 所以讲评时可让学生把条件中的一些关键词用红笔圈出来提醒自己注意。

二、讲显性和隐性

数学题中很多题目的条件是隐含的, 不是直截了当给出的, 这类题目学生比较容易出错。

例3:把二次根式中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 结果是_____。

此题学生的错解过程是错解原因是只注意到了显性条件“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 而忽略了隐性条件解得1-x>0, 从而得出根号外的x-1<0, 得到这一结论后再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里时就要留“-”号在根号外面, 从而正确结果是

这类题目错误的原因是题目往往只给出了一些显性条件, 隐性条件不会在题目中直接给出, 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评时提醒学生注意并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要总结经验教训, 对一些经常错的题目进行一些错题收集或定期看一些错题, 可以适当减少错误的几率。

三、讲易错与易混点

例4: (2010安徽芜湖) 关于x的方程 (a-5) x2-4x-1=0有实数根, 则a满足 ()

学生经常的做法就是看见条件“有实数根”, 对应结论“△≥0”, 解得“a≥1”, 再通过回忆老师一直强调过的二次项系数不为0, 从而得到“a-5≠0”, 所以答案选“C”。造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做题方式。现在, 我们把这一题和“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a-5) x2-4x-1=0有实数根, 则a满足_____”这题相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学生易错和易混淆的地方就在于“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条件, 而事实上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在意有没有“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条件, 只知道看见“有实数根”, 就是“△≥0”, 而不会去想原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到底要不要讨论“有实数根”指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还是“一元一次方程有实数根”, 这就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在讲解此类题时,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弄明白“根的判别式与二次项系数是形影不离的”, 而要用到“△”则要题目中出现“两个根”或者“一元二次方程”这类字眼, 不然不能用“△”来解决问题。

这部分题目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平时从来没彻底弄清楚错在哪里, 也从未进行过方法总结, 而导致屡做屡错。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一个题目把易混淆的知识点和易错的知识点给学生拎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这样可以减少错误的重复发生。

四、讲思路与方法

例5:函数中,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此题学生一般不会做错, 因为相关的项只在分母上出现, 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到“x-1≠0”, 从而解出“x≠1”。如果教师此认为这类题目简单, 从而忽略不讲的话那就存在问题了。

我们不妨来看这一题:函数中,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我曾经统计了一下, 此题错误率非常高, 错误的答案有很多, 如“x≥1且x≠2”, “x≥2”等。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学生对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到底该考虑哪些方面并没有弄懂, 所以才会出现有的会做, 有的出错。这就需要教师在看到这一题目时不可忽略地把求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思路与方法都要教给学生。即“二次根号中的被开方数要≥0”, “分母要≠0”, 看题时首先就是找和“分母中的数”, 其他的忽略不看, 当然比较偏的一些题也会出现“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 这时就要提醒学生注意“底数≠0”了。

这类题目出错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只理解了题目的表层意思, 并没有深入思考题目涉及的方法和思路, 所以教师在讲评时一定要剖析问题的本质, 让学生彻底弄懂方法, 不要在今后犯同样的错。

五、讲发散和变化

例6:如图, 在正方形ABCD中, 点M、N分别在AB、BC上, DM⊥MN, △ADM和△BMN相似吗?并说明理由。

此题是一道常见题, 大部分学生都会解, 如果教师在讲解此题时因为此题的一般性而忽略了讲解的必要性那就大错特错了。譬如, 教师可针对此题进行拓展延伸。首先我们找出此题的模型, 不妨称之为“左中右类型”, 怎么看呢?“左”即为最左边“∠A”, “中”即为中间的“∠DMN”, “右”即为最右边的“∠B”, 当我们发现这三个位置的角是相等的时候, 那么不妨告诉学生, 左右的两个三角形即△ADM和△BMN肯定是相似的。证明方法:可以利用已知的一对角相等 (左右相等) , 再利用两对互余可证得一对角相等即能证明相似。

当然, 此题是左中右为直角的情形, 我们再看不是直角的情形。

例7:如图, △ABC、△DEP是两个全等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PDE=90°。

(1) 若将△DEP的顶点P放在BC上 (如图1) , PD、PE分别与AC、AB相交于点F、G。求证:△PBG∽△FCP;

(2) 若使△DEP的顶点P与顶点A重合 (如图2) , PD、PE与BC相交于点F、G。试问△PBG与△FCP还相似吗?

我们来看第 (1) 小题, 看到三个角:∠B, ∠GPF, ∠C, 利用已知条件很容易求出这三个角都等于45°。那么利用∠B=45°可以由三角形内角和知道∠BGP+∠GPB=135°, 再利用∠GPF=45°可以由平角求出∠FPC+∠GPB=135°, 利用等式性质就可以知道∠BGP=∠FPC, 这样就可以证明△PBG∽△FCP了。

当然, 如果换成不是45°角, 换成任意角α,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先证出一对角相等, 再证明左右一对三角形相似。我们还可以告诉学生,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中间两条线段相等, 则必定有三角形全等。这样讲透之后, 学生就不会惧怕变式后的题目了。

上一篇:典型化学物质小结下一篇:风险分级管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