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价值论文

2024-07-02

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价值论文(精选9篇)

篇1: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价值论文

由于民族舞历史渊源深厚,它也是一种审美艺术,从民族舞蹈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审美感情最原始的状态。同时,民族舞蹈也具有非常强的现代美学价值。下面笔者将就民族舞中所体现的现代美学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

2.1 形式美感营造出了陌生化的效果

所谓陌生化,主要是指在进行形象与人物塑造时,在形式与内容上与常理相违背,这就让接受者会有一种疏离感。将这一理论与民族舞中的形式美感联系起来,是因为在舞蹈的具体表现形式上,民族舞会给现代审美设置一种屏障,在这种屏障的作用下,审美效果就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审美是民族舞的重要目的,借助各种动作进行审美刺激与表现,受众在欣赏民族舞时,通常受到个人审美经验的影响。而民族舞在形式上来源于民族生活,借助炽热而激烈的形式进行展现,这就在观赏者中形成了障碍。因而,将陌生化应用于舞蹈审美是合适的。民族舞和现代舞不同,现代舞对压抑、欢喜、焦躁等情绪的表现具有主观性,它通过表演者的极限动作来营造出可供观赏的景观,对主题进行表达。而民族舞除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外,其中还蕴含着民族渊源与历史概念,审美观念也在舞蹈中有所体现。民族舞对本民族有着一定的尊崇,这就使得其在现代审美体系中能够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可以说,民族舞也是对史诗进行了艺术化的表现,它需要对原本的事物进行加工,象征手法的使用较为常见,它来源于民族生活,却超越了民族生活,从艺术的视角对主题进行传达。

2.2 超越技巧追求去挖掘审美主题

对于民族舞的审美来说,史诗化为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途径。就民族舞的发展来说,它强调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尤其是在和戏剧、音乐进行融合之后,对整体化叙事尤为强调。在这一影响下,技巧已经不是民族舞的核心问题。在形式美感逐渐走向次要地位时,其审美野心就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音乐的连续性、剧情的完整性,丰富了民族舞的动作内涵,使得民族舞不仅能够起到陶冶心灵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记叙民族的生活。正是因为民族舞拥有这些丰富的内涵,进而使得其能够取得更好的审美效果。总之,民族舞所强调的并不是技巧,其更为重视对审美主题的挖掘,这对现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3 借助史诗性的表现将历史的厚重感营造出来

在民族文化中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而民族舞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其必须将宣扬民族文化作为重要任务,这一使命使得民族舞在艺术效果上营造出一种历史厚重感。随着民族舞的不断发展,其对民族生活日益关注,希望通过舞蹈的形式将民族生活呈现在舞台上。在试图将民族生活变成舞蹈形式进行展现时,必然要求其能够进行整体化表达,在这一要求的作用下,民族舞必然会蕴含丰富的历史味道。民族舞从艺术角度出发,在审美方面对民族生活与文化进行表现,从更高层次出发让民族生活能够表现得更为丰富与激烈。观众在欣赏民族舞蹈时,不仅能有心灵的愉悦感,而且还会观赏到民族全体成员创造历史的过程,将这些不同的审美感受进行结合,可以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塑造新的事物。民族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善,它反映了民族生活和民族文化,通过民族舞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我们能够对民族文化进行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舞蹈也体现着其民族独特的文化,并且在今天的发展中也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我们相信,通过各位舞者的不断探索与不断努力,我们的民族舞蹈将会不断发展与创新,中华民族舞将会被世界各地的舞者所了解、认可。就当前民族舞蹈的发展趋势而言,中华民族舞终究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倩.艺术院校民间舞“风格性”教学探究——以云南艺术学院为研究对象[D].云南艺术学院,.

[2]李长昊.浅谈如何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中国培训,(12).

[3]王静.传统与现代的撞击——探讨现代舞与民族舞[J].音乐大观,2012(04).

[4]刘洋.浅谈民族民间舞对现代舞元素的融合[J].通俗歌曲,(02).

[5]马丽莎.透过舞蹈《邵多丽》谈民族舞与现代舞[J].中国校外教育,(08).

[6]张志.浅谈中国舞、民族舞、现代舞对力的运用[J].黄河之声,(09).

[7]旦争卓玛.当前民族民间舞现代发展的融合性趋势探索[J].大众文艺,2015(09).

篇2: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价值论文

1 民族舞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

民族舞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民族舞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体现,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民族舞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

1.1 内容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民族舞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意蕴,必须予以重视。一般来说,当少数民族遇到重大节日时,通常会表演本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通过这种舞蹈,可以了解到该民族很多的文化信息,如生活方式、民俗风情、文化传统、历史发展等。就拿彝族来说,其火把节世界闻名,可见他们对火的崇敬。在这一节日中,彝族人民通过舞蹈进行庆贺,表达对火神的重视。在各民族中,通过舞蹈来表达信仰比较常见,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也是重要的代表形式之一。总之,民族舞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深入观赏民族舞,能够加深我们对一个民族的了解。

1.2 形式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篇3: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价值论文

一、现代装饰艺术概述及其特点

现代装饰艺术继承了古典装饰艺术的精华, 在气质上显得更加精致端庄, 极具装饰感。相比古典风格, 现代装饰艺术又具有创新性, 比如融入了现代技术手段, 辅以金属材质、玻璃材质、纺织技术等, 这些元素在现代装饰艺术中比比皆是。从视觉审美、文化气质、生活理念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从空间上看, 现代装饰艺术注重空间的利用, 如多用罗马柱来划分空间、整体的简单庄重感、局部的精致细密感、图案线条花纹所具有的艺术美感以及富有异域风情的装饰摆件所呈现出的雍容优雅的气质等。

从色彩来看, 现代装饰艺术讲究色调统一和谐, 彷佛C大调的色彩一般, 且多用金色、乳白色、明黄色、褚红色等色彩。白色用于装饰室内, 可以让光线变得柔和, 视野宽阔;金色可让室内泛起一层温暖的感觉, 心情更加舒缓;明黄色和褚红色会显得室内风格不凡, 衬托出生活的品质。

从门套窗套使用来看, 现代装饰艺术在装饰方面极其讲究, 一般会选用等罗马式门框设计, 再配搭蜡烛吊灯、水晶灯、深色木质地板等, 这样可将古典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

从家具的材质来看, 现代装饰艺术强调手工技艺制作, 辅以黄色调, 通过匠人的精雕细刻, 展现出一种沉静的气质。家具的线条起伏富有艺术感, 各种衔接处讲究匀称、节奏, 大多呈现出螺旋状的局部构造, 以此凸显出阴阳调和的艺术风格。

二、现代装饰艺术和美学的内在联系

现代装饰艺术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演变、沉淀下来的一种文化风格, 它是由现实社会和文化特征所决定的一种充满美学文化意味的产物, 它的出现和发展与人们的审美密不可分。

进入现代以来, 世界经济、文化获得了巨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对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现代家居装饰已然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家居装饰除了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外, 还逐渐转向更加多功能的生活需求, 这就对新的家居装饰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现代装饰艺术可以与人们的这种需求相吻合, 既满足了日常生活的功能需求, 还能从更高的文化审美层面为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现代装饰艺术在美学运用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践针对性, 同时这种模式可以满足很多现代家庭的装饰审美需求。这种审美的现代性和实用性对现代家居及其他装饰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现代装饰艺术讲究形式美、内涵美, 这对目前千篇一律的家居装饰风格是一种全新的改变。总之, 现代装饰艺术与美学之间密不可分,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一) 生活化的审美

美的装饰元素对现代家庭的生活氛围起着烘托作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因此, 家庭居住环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装饰作用, 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审美追求。良好的家庭居住环境和装饰设计, 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 增添生活情趣, 营造舒适的美的空间氛围。这种生活化的审美方式让人身心愉悦, 具有形式感。

加入审美元素的现代装饰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青睐, 人们普遍认为它可以营造舒适的生活氛围。其中运用的种种审美元素, 可以极大地改善家居环境。不同的元素可营造不同类型的生活氛围。比如多装饰一些古典布艺类元素, 可以突出朴素、踏实的生活氛围;装饰古典气息的书画、文玩器具元素, 可以展现浓郁的书卷味道;装饰古典风格的巴洛克色彩元素, 可以突出欢快、有活力的生活情趣;中西混搭的装饰元素, 可以让日常生活显得更加时尚多元。

(二) 功能性的审美

现代装饰艺术的设计主要突出一种形式感, 融合了古典主义的仪式感等特点, 并且结合了现代时尚大气的风格, 突破了传统意义的家庭环境设计要求, 更具功能性。

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家居环境, 具有许多居住之外的审美功能, 比如可以举办家庭晚宴, 可以举办小型的音乐会、画展等。融入审美功能的风格设计, 无论从装饰色彩、装饰材料、装饰物件方面, 还是从整体气质风格方面, 都可以满足人们的要求。比如举办一个小型的油画展, 可将庄重古雅的环境, 配以彬彬有礼的服饰、雍容大气的家居、温和的灯光、暗红色的地板, 这些元素浑然天成地搭配起来, 显得完美而和谐。如果在一个毫无风格的家居环境里举办这样的活动, 效果恐怕就会差强人意。

(三) 精神层次的审美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精神需求的满足。现代装饰艺术的家居设计, 本身就具有精神文化属性, 如何合理地将其运用到家居装饰当中, 对于人们精神层面的满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审美是高级的人类精神行为。现代人讲究生活品质, 强调生活情趣, 尤其是城市当中的中产阶层, 更是以此为乐。试想一下, 傍晚休息时候, 打开烛式台灯, 借着温馨的灯光, 开一瓶红酒, 对于心情的放松和情趣的提升都是有助益的。因此, 通过精神层次的审美, 现代装饰艺术可以提高家庭生活的精神品质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三、文化价值的美学体现

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 将那些具有传统文化内涵、根植于大众内心的视觉形态, 渗透到新的设计中, 进而折射出设计者的理念, 即可称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发展。当然, 这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发展, 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元素生搬硬套到某个装饰设计中, 而是需要将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将设计空间和设计理念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 找到契合点, 才能达到含蓄表达现代时尚与传统精髓的目的, 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及灵魂的震撼。我国的传统文化虽璀璨如繁星, 却往往保持着内敛, 其设计风格多以素雅、朴实为主。也正因如此, 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使现代装饰艺术多了一份诗情画意, 使应用空间的结构线条有了“温度”, 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的消费能力及精神需求都在不断提高。相比以往, 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和精神品质的追求, 对现代装饰的要求除了实用功能之外, 还强调功能性和艺术价值, 而设计美学思想在现代装饰艺术当中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的满足上述需求。目前, 这种方式的设计风格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逐渐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那种充满现代气质和美的形式的装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将来有可能会成为现代装饰的最主流方向。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这种新型的艺术风格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它过分地强调主题格调, 过分地注重色彩的运用, 在外形气质上也呈现出固定化模式, 很难去突破, 只能利用一些软装饰方法去做局部的调整。因为, 装饰如果过于艺术化, 反而令生活失去了质朴的气息。

综上所述, 现代装饰艺术是当下的一种新型艺术风格, 在许多领域都可以看到其所具有的设计美学印记。在装饰领域, 虽然现代装饰艺术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在市场的发展中也刚刚开始, 但是我们相信未来其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前, 现代装饰艺术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种起源于欧洲的设计风格在我国现代装饰中的运用尚处初步发展阶段, 其对现代装饰设计具有革新的意义。现代装饰艺术具有极为丰富的美感价值, 处处体现了时代审美意识, 在现代装饰艺术当中运用较多。这是不断推陈出新、顺应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变化、并且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一种结合形式。设计美学思想在现代装饰艺术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对现代装饰艺术革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美学,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德予.论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中国音乐学, 2000 (4) :96-104.

[2]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高祥生.室内陈设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4]王受之.世界设计的历史及其现状:兼谈设计教育[J].装饰, 2008 (3) :38-40.

篇4: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价值论文

关键词:民族舞;民族文化特色;现代美学价值

民族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其具有表现生活、抒发感情以及传情达意的重要作用。由于受到独特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以及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民族舞蹈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借助民族舞蹈可以对不同的民族进行区分。民族舞蹈特点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民族舞中融入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性和生产生活方式。例如,我国北方的蒙古族由于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中,在此影响下,他们的舞蹈往往具有刚劲英武的特点。另一方面,民族舞通常带有一定的虔诚意识,表现出欢快的气氛,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创新。总之,民族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其具有突出的现代美学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下面笔者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1 民族舞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

民族舞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民族舞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体现,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民族舞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

1.1 内容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民族舞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意蕴,必须予以重视。一般来说,当少数民族遇到重大节日时,通常会表演本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通过这种舞蹈,可以了解到该民族很多的文化信息,如生活方式、民俗风情、文化传统、历史发展等。就拿彝族来说,其火把节世界闻名,可见他们对火的崇敬。在这一节日中,彝族人民通过舞蹈进行庆贺,表达对火神的重视。在各民族中,通过舞蹈来表达信仰比较常见,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也是重要的代表形式之一。总之,民族舞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深入观赏民族舞,能够加深我们对一个民族的了解。

1.2 形式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所谓民族舞形式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在民族舞表演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凭借物。地域不同会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性在衣服样式、运输工具生活方式上都有体现。在我国的湘西地区,生活着苗族、土家族这样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民族舞蹈也受到了地域的显著影响。例如,摆手舞、花鼓子、跳丧舞、八宝铜铃舞等,除了需要用到人们摆胯、屈膝、哈腰、绕手等手脚动作外,有时还需要用到民族的交通工具,即马的雕像,尤其是在进行八宝铜铃舞表演时,需要完成下天坑、摆郎、上马、喂马以及牵马等一系列动作,在这一舞蹈过程中,马作为重要角色贯穿始终。总之,在民族舞的形式中,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舞,其形式不同,蕴含的文化也具有差异性。

2 民族舞中所体现的现代美学价值

由于民族舞历史渊源深厚,它也是一种审美艺术,从民族舞蹈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审美感情最原始的状态。同时,民族舞蹈也具有非常强的现代美学价值。下面笔者将就民族舞中所体现的现代美学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

2.1 形式美感营造出了陌生化的效果

所谓陌生化,主要是指在进行形象与人物塑造时,在形式与内容上与常理相违背,这就让接受者会有一种疏离感。将这一理论与民族舞中的形式美感联系起来,是因为在舞蹈的具体表现形式上,民族舞会给现代审美设置一种屏障,在这种屏障的作用下,审美效果就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审美是民族舞的重要目的,借助各种动作进行审美刺激与表现,受众在欣赏民族舞时,通常受到个人审美经验的影响。而民族舞在形式上来源于民族生活,借助炽热而激烈的形式进行展现,这就在观赏者中形成了障碍。因而,将陌生化应用于舞蹈审美是合适的。民族舞和现代舞不同,现代舞对压抑、欢喜、焦躁等情绪的表现具有主观性,它通过表演者的极限动作来营造出可供观赏的景观,对主题进行表达。而民族舞除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外,其中还蕴含着民族渊源与历史概念,审美观念也在舞蹈中有所体现。民族舞对本民族有着一定的尊崇,这就使得其在现代审美体系中能够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可以说,民族舞也是对史诗进行了艺术化的表现,它需要对原本的事物进行加工,象征手法的使用较为常见,它来源于民族生活,却超越了民族生活,从艺术的视角对主题进行传达。

2.2 超越技巧追求去挖掘审美主题

对于民族舞的审美来说,史诗化为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途径。就民族舞的发展来说,它强调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尤其是在和戏剧、音乐进行融合之后,对整体化叙事尤为强调。在这一影响下,技巧已经不是民族舞的核心问题。在形式美感逐渐走向次要地位时,其审美野心就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音乐的连续性、剧情的完整性,丰富了民族舞的动作内涵,使得民族舞不仅能够起到陶冶心灵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记叙民族的生活。正是因为民族舞拥有这些丰富的内涵,进而使得其能够取得更好的审美效果。总之,民族舞所强调的并不是技巧,其更为重视对审美主题的挖掘,这对现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3 借助史诗性的表现将历史的厚重感营造出来

在民族文化中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而民族舞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其必须将宣扬民族文化作为重要任务,这一使命使得民族舞在艺术效果上营造出一种历史厚重感。随着民族舞的不断发展,其对民族生活日益关注,希望通过舞蹈的形式将民族生活呈现在舞台上。在试图将民族生活变成舞蹈形式进行展现时,必然要求其能够进行整体化表达,在这一要求的作用下,民族舞必然会蕴含丰富的历史味道。民族舞从艺术角度出发,在审美方面对民族生活与文化进行表现,从更高层次出发让民族生活能够表现得更为丰富与激烈。观众在欣赏民族舞蹈时,不仅能有心灵的愉悦感,而且还会观赏到民族全体成员创造历史的过程,将这些不同的审美感受进行结合,可以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塑造新的事物。

民族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善,它反映了民族生活和民族文化,通过民族舞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我们能够对民族文化进行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舞蹈也体现着其民族独特的文化,并且在今天的发展中也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我们相信,通过各位舞者的不断探索与不断努力,我们的民族舞蹈将会不断发展与创新,中国民族舞将会被世界各地的舞者所了解、认可。就当前民族舞蹈的发展趋势而言,中国民族舞终究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倩.艺术院校民间舞“风格性”教学探究——以云南艺术学院为研究对象[D].云南艺术学院,2012.

[2]李长昊.浅谈如何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中国培训,2015(12).

[3]王静.传统与现代的撞击——探讨现代舞与民族舞[J].音乐大观,2012(04).

[4]刘洋.浅谈民族民间舞对现代舞元素的融合[J].通俗歌曲,2016(02).

[5]马丽莎.透过舞蹈《邵多丽》谈民族舞与现代舞[J].中国校外教育,2011(08).

[6]张志.浅谈中国舞、民族舞、现代舞对力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3(09).

[7]旦争卓玛.当前民族民间舞现代发展的融合性趋势探索[J].大众文艺,2015(09).

篇5: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美学价值研究

关键词:民间美术与工艺;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46-02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永恒话题。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令世界侧目,“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①,并且中国正面临着“一种不可逆转的转变,即从劳务与产品的输出国家,向大规模消费高端产品的国家的过渡”②。在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十字路口,我们首先要做好为民族崛起而重建崭新的、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民族文化形象的准备。

民间美术与工艺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与历史文脉,它作为中国现代设计的重要资源宝库,是增强中国设计国际话语权的力量之源。然而在中国美术史上,民间美术与工艺一直以来是没有受到正视的。封建贵族和文人士大夫曾经假借工匠之手,让他们为之制作各种工艺品,但是工匠们自己所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不屑一顾的,所以农民的艺术,在他们看来便更为粗俗不堪、难登大雅之堂。虽然儒家思想是一个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的学派,但不乏有些观点具有消极思想。譬如“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这原本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但由此便肯定了“君子不器”,“坐而论道”,既轻视了民间美术与实用工艺,也同时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中国美术体系在长时间的西化过程中,审美法则与审美价值判断的西方权威意识深重,中国民间美术与工艺的话语权不仅要破除西方美学的世界性神话,更要重建民族美术与工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随着中国传统美术的复苏,虽然关于提升中国传统美术国际话语地位的呼声不断高涨,但是距离中国美术引导世界新基准还有很远距离,美术与工艺话语背后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仍需要完善,缺乏在中国自身文化和经济根基支撑下的强势话语与西方抗衡,中国美术与工艺要掌握世界话语权还需在关注全球潮流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影响力。

中国民间美术与所工艺达到的高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拟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和精神的文化一度是世界设计的领先者和创造者。“无论是“四大发明”还是陶瓷、青铜器、纺织服饰、家具,甚至是车、船、舟桥、建筑,中国古代的工匠艺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设计的智慧物化在一件件器物和用具上,不仅惠及历代中国人,而且惠及世界各国人民。”③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上民间美术与工艺思想一直是中国造物的基本纲领,体现和传达着宽容、仁爱和灵动的中国精神,而且至今仍在不断延续、拓展与充实;中国民间美术与工艺风格样式更是远播海外,西方各国当年的“中国风”余温尚存。然而全球文化共享背景下,囫囵吞枣和拿来主义式的处理都难以获得深远的影响力,他国优势的创意开发常常使得我们在相关美术与工艺话语问题上遭遇窘境。如美国以我国“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卡通动画创意制作成动画片“花木兰”,在投放世界市场后美国的创意设计得到认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世界各国对“花木兰”文化归属的模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更是遣散和溶解了现代美术与工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族文化面临着融合趋同、丧失身份独立性的巨大危机。跨国公司通过产品中价值观念创造和输出,将所谓的时尚潮流席卷扩张到世界各地,使得欧美文化逐渐上升为世界主流文化。

因而,在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创意时代即将到来,传统美学正被极力追捧的中国,返回民间美术与工艺的原点中来以充分自省的方式来反思和深化我们的美术工艺意识,从而发掘民间美术与工艺的形式语言和精神语言彰显文化影响力,应是更为清醒和明智。

由于中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农村日益城镇化,使民间美术在农村和城市的夹缝中畸形生存,有些品种由于没有得到及时保护而消亡。民间美术呈现出两种情况:一种是民间美术作品被商品化和批量复制成了城市人们的欣赏品。另一种情况是民间美术直接提取了民间艺术中可供欣赏的一部分,以欣赏的眼光把玩它。这两种情况无疑都把民间美术的创造环境和创造者抛在了一边,使脱离了民间的“民间艺人”进行的批量制作的作品失去了活力、吸引力。

艺术家学习民间美术与工艺的任务,不是延续巧手农妇的艺术生命,或者再现一个辉煌的传统民间文化,而是重建属于我们时代高层次文明的新文化,去汲取一种艺术本源中的活力,把它贯注到新的创造中去,同时找到一种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语言方式。民间美术与工艺的现代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的造型语言

1、高度概括的标志性。民间美术的特性包括造型和色彩等视觉显性要素。在传统民间文化观念和集体意识的规范下,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通用造型语汇,这些语汇具有高度程式化、集体趋同性、承传稳定性的民间美术独特的视觉语言,成为具有象征含义的观念性造型符号。民间美术接受了这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便促使其生成了多种特色直观视觉语言文化,并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确证。民间美术把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与提炼,形成了标志性的特征,如龙、凤、鱼、植物等都被进行了符号化的处理,形成纯真、质朴、简约的符号化的视觉语汇,而标志性正符合现代设计的创作语素。比如民间“中国结”的造型带有极强的标志性,它象征吉祥如意,代表团结和睦。

2、寓意浓厚的象征性。民间美术在艺术语言的表达上主要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民间婚俗剪纸刺绣中的“鱼戏莲”“狮子滚绣球”“蝶扑瓜”“扣碗”等传统吉祥图案,并不是表现实际生活中的情趣和其自然属性,它们都是用来隐喻阴阳(男女)嬉戏交合,化生万物的。民间反复、大量地在婚俗艺术中使用鱼的形象,正是因为鱼象征和隐喻多子、生殖茂盛的含义。“绵绵瓜瓞”正是子孙繁衍的象征。黄河流域的剪纸民谣点明了其生殖崇拜的隐喻、象征含义,“蝴蝶闹瓜瓜,五谷满家家”,“瓶里插牡丹,儿女一铺摊”,“碗扣金蛤蟆,生个胖娃娃”,“石榴坐莲盆,金童玉女进家门”,这些以动植物或器物组成的纹样,都是从阴阳观念出发象征和隐喻婚姻生殖兴旺美满的。

3、视觉强烈的冲击性。民间美术的创作构思新奇、造型夸张、形象概括、色彩强烈,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冲击力、感染力。这正同时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所倡导的设计理念共通。创新是现代设计的主旨,设计构思要出人意表,不落俗套。民间美术由于它的自发性,经常会闪现出许多灵感,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这与现代艺术设计不谋而合。如陕北剪纸“虎、猫、鼠”设计成虎腹中有猫,猫腹中有鼠,构思巧妙而风趣。现代设计的作品特别注意给观者的第一眼印象,常采取夸张的手法,而民间美术也经常采用夸张的造型,有许多杰出的范例,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民间年画画诀中“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也反映出强烈补色、高纯度色相对比的色彩造型倾向。以纯色、补色、对比色运用为主的方法,形成了民间美术质朴夸张、厚重艳丽、装饰感强的色彩特点。而这正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诱目性”,即醒目、个性、卓尔不群的艺术效果。

二、实用的造物技艺

民间美术与工艺是生产和生存的艺术,实用是其创作的原动机,而造物技艺则是实用舒适度的保障,在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中,民间美术的工艺技巧代代相传、日益精进,并且逐渐由初级进入高级技术阶段,不同层级的技术也带来不同层级的美感体验。实用的造物技艺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工艺美的“悦感、悦心、悦神”之效上。

1、工“娴”之美。这是“悦感”的工艺之美。“娴”是娴熟之意,是指造物者技艺的纯熟,能够熟练的造物,使其满足实用需求,同时也注重一定的形式美,但形式美显然只是功能的附加,离开这种形式美功能不受任何影响,功能审美占主要地位,形式美处于从属地位。造物的工“娴”之美表现在所造之物章法得体、把持有度,是一种清新、淡雅、简约、质朴的美感。如原始陶器,这种对于容器形制的掌握,虽无过多的表达,但显然已具备完整朴实的美感,追求简洁的形式,但造物手段却是相当成熟,显示着娴熟的工艺美感。

2、工“精”之美。在工“娴”的基础上,造物者的主观思想得到进一步表达,他们在造物活动中积极的施展技艺,使器物臻于“精美”。工“精”之美是造物者技艺在物上的充分表现,所造之物往往细致缜密,手法高超。显示出一种华丽、精致,或气势磅礴、超然出群的美。他们的焦点往往集中在造物艺术的形式美上,审美活动中,这种精致的美很容易被察觉,常能使人为其工艺精深所震撼,产生“悦心”的审美效果。例如我国古代使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均是精工之作,其细腻的美感令人心悦诚服。

3、工“巧”之美。工巧是指造物者在造物时的巧妙构思以及特殊安排,将实用和审美综合考虑,控制造物的要点,使功能美和形式美相辅相成,统一于器物中。这种匠心独运能使器物增添一些奇特、灵动的审美效果,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富有一定的内涵,能够广泛的引起人们的兴趣,引发联想,或者产生“意境”,带来神奇、巧妙、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让人“悦神”。较好的例子有二,一是汉代长信宫灯,灯身造型为一手持灯具的宫女,内为空心,灯内可装水,灯烟可顺宫女袖管融入水中,如小型的环保装置。一是唐代的一件工艺品银熏炉,炉体呈圆球形,遍体镂空花纹,内置焚香杯,利用重力原理,使焚香杯可以随圆球的转动而转动,无论圆球怎样放置,焚香杯永不翻到。

三、典型的文化内涵

学者张紫晨先生在《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中说:“在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充分重视到它的美学内涵,它所蕴含着的民族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它所反映的民间的质朴审美观念,作为民间淳风之美的艺术结晶,它不仅以情真淳美见长,而且与民间广大群众保持深厚的联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历程和面貌。”

民间美术在功能上同构于原始美术,但它更是劳动群众现实生活的反映,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没有民间美术的存在,劳动群众的现实生活将会是苍白的、淡然无味的,喜庆活动也将是缺少色彩和活力的。

民间美术仿佛是广大劳动群众的精神家园,在各种形式的民间美术中寄托着民众的情感,聚合着民众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各异的乡土气息和经济文化特征。富庶的江南加上吴侬软语,对应着纤细精致的苏州刺绣,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则显示出雄强大气、不拘泥于细节的特点,用整块花岗岩稍加雕刻,突出对象的气势和主要结构特征,体现了北方艺术粗犷、豪放的风格。

民间美术的创作除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制约外,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材料一定是根据各地的物产而决定,它必须廉价,而且取用方便。既受到区域内原产地物产的制约,同时也由此形成了其地域性的特征。苏州地区养蚕业发达,造就了其“终端产品”——民间刺绣艺术;无锡惠山泥质地细腻,粘性好,干后不裂,遂有了著名的“惠山泥人”;皮影的材料为羊皮,陕西多养羊,成为中国皮影的发祥地,南方盛产竹,因而竹编的主产地均在南方各省。因此,品类繁盛的民间美术品总是显现着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篇6: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价值论文

地域文化特色,其可以说是城市改革发展的灵魂,尤其贯穿到居民区景观设计环节中,该类文化特色的非物质形态需要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予以全方位呈现,确保居民可以长期保留原有的优良生活习惯和精神信仰。因此,作为现代专业化居住区景观设计主体,切勿盲目关注甲方规划需求,同时,针对居住区居民生活内容和习惯做出系统化校验,目的是了解该类居住区域居民存在和不同于其它区域的需求。这部分文化特色的非物质形态将透过公共空间塑造加以呈现,即该类空间中的景观设计风格和环境氛围,都不允许和统一的地域文化精神内涵发生冲突。如私家园林的景观设计风格,契合吴语区居民隐逸于山水的精神需求。北京原始居住区主要包括四合院和胡同,居民一切生活都在房前和树下开始,因此,在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环节中,理应着重借鉴传统活动场所的位置,为居民设计开放传统的文化交流广场景观,方便他们随时聚集于此下棋、聊天或是晒被子,使得居住区传统的`非物质文化特色得以有机传承。

2.2文化特色物质要素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交接

人眼不容易清晰观察到4000m以外的景观,一旦人眼和景观的距离达到500m时,视线就变得模糊,缩减至250~270m时,看到的景观轮廓才算清晰,维持达到几十米范畴时,便可以识别花木等自然景观。依照人的视域范畴,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想要有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必须选定一类人眼识别能力最强的区域范畴。

2.2.1居住区建筑类景观设计方面。尽管建筑设计工作是建筑师的核心职责,不过作为现代专业化居住区景观设计人员,应注意针对相关物质文化要素加以引导控制,确保彰显出标准的地域文化特色。再就是基础设施的定位工作,尽量保持低调状态且位于配角位置。至于景观设计形式,则可考虑在居住区盛行的宗教或是传统民俗活动之中抽取特定符号,设计尽量内敛。整体上确保映射出居住区整体的文化氛围,最终顺利地表达出特有的现代城市性风格。

2.2.2居住区自然类景观设计方面。在配置植物过程中,保证结合小品建筑,进行特定场所传统文化氛围衬托,同时,结合活动场所位置有序地布置一些树冠较大的树种,并且想方设法维持活动空间整体和景观设计的协调美观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尽快创设出富含地域文化特色和存在多样化景观的现代居住区,需要设计主体预先针对居住区所在的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准、民众生活习惯等要素加以全方位把控。之后深入性挖掘居住区的传统人文内涵,提炼出富含地域文化特色的物质形态,并在居住区内部不同类型景观中予以整体性设计。相信长此以往,势必为我国现代居住区合理化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协调化发展以及居民各类生活、文化和审美需求满足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参考文献:

1许景.基于人性化设计观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

篇7: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价值论文

摘 要:自古以来,园林就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统治阶级价值意识,其内容和形式也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首先,园林必须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园林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深刻影响,并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另一方面,优秀的园林设计反过来刺激和完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会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提高。研究现代园林与社会价值取向,就是要克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思想,创造出符合社会与人需要的园林形式,寻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创建出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全球化战略要求的新园林。试从影响园林发展的几个方面,来探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价值取向;全球化;中国古典园林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特征

我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后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的漫长的、不间断的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有史可证的皇家园林是商末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秦灭六国,建上林园苑。汉武帝信方术,在建章宫内开凿太液池,池中堆筑方丈、蓬莱、瀛洲三岛,形成“一池三山”的布局。

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人们崇尚玄学、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对我国园林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这时的士大夫,或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也就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当时立寺成风,有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的壮观。同时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叠山理水,使园林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意境。

而到了隋唐王朝,园林达到了全盛时期,隋代洛阳的西苑、唐代长安的大明宫、华清池、兴庆宫都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士大夫私家园林发展也较快。著名的“辋川别业”即由王维亲自规划。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园林建筑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基本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已经达到了最高的`水平,而且形成了地方风格,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以苏州、湖州、杭州、杨州为中心,岭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并形成了《园冶》等专门著作。

2 园林社会价值取向反映当时社会主流思想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造园艺术,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受到当时主流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哲学体系支配下产生、发展的。

在西方,十五世纪初叶,意大利园林随着文艺复兴思想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到了十七世纪,法国的天才造园家勒・诺特尔(Le Notre)在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许多特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园样式,被称为法国巴洛克式或勒・诺特尔式,逐渐风靡整个欧洲。从十八世纪初风景园思想萌发之后,工艺美术运动的提倡人威廉・莫里斯(W.Morris)认为,庭院必须脱离外界,决不可一成不变地照搬自然的变化无常和粗糙不精。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席卷欧洲大陆,它强调曲线、动感、装饰的浪漫主义,创造了大量基于矩形几何图案的建筑要素,如花架、几级台阶、长凳和铺装。受新艺术运动的装饰特点的影响,铺装中出现了黑白相间的棋盘格图案。植物通常在规则的设计中被组织进去,被修剪成球状或柱状,或按网格种植。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极明显反映出主人的意识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唯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折射着当时社会人为思想。园林已成了文人士大夫心理上审美联想的结果,这种绘画与诗文的影响,直接反映当时文人的思想,反映着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表达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符合当时社会的哲学要求。

3 现代园林中的社会价值取向

现代园林是当代社会的产物,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思想、现代艺术、园林水平及人们生活方式。

园林的起点与规模的发展,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如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园林建造基本上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纪念园,也都是走游园的形式,这就符合了当时特定的文化背景。当时建立的多是封闭式综合公园,并且多有圈养式动物园,还有一些简单的游乐设施。这是与当时较低下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一致的。随着经济、文化、艺术及现代科技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乐,还对精神需要有了更多的追求,这样就出现了各类不同的园林形式:主题公园、专题类公园、近民式的小游园、适应不同活动要求的广场,甚至高尔夫球场等,这些园林形式是同当前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讲求生态效应,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深层次上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的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要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在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运用科学的价值观来指导现代园林的发展明确了意识形态中的价值取向对园林建设的影响,要求我们在运用现代观念造园中,进一步全面了解社会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园林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力争避免我国现代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燥动思想,避免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

用健康的价值来指导园林的发展,现代园林不能一味强调好看,也不能过份强调其国际性与旅游效用,应着力于现代社会的人文要求,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我们在建园林过程中,一定要符合人们对自然融合的迫切要求,要通过造园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引导人们回归自然。生态型园林就是顺应这种趋势产生的。

现代园林形式是多样的,在符合生态效用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当地的人文与自然历史,应具有地域的特异性。现代园林应在生态经济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与人们普遍要求回归自然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应立足于现代、高于现代着眼于社会发展和人们享用的公共环境来辅助城市建设以求城市生态进步,造福人类的空间。

5 在现代园林中融入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指在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等融合过程。现代园林的全球化战略实际上就是东西方园林思想与技巧的高度融合过程。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那么,园林设计的全球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本国园林的世界认同性,二是对世界园林思想、方法的认知性。

近年来,在国际广泛交流的推动下,园林建设与发展的新视点、新思维大量涌现。在城市园林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花园城市观、森林城市观、山水城市观。这些新的观点,也大大超越了人们以前的园林观念将城市园林引向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了解园林建设的全球趋势,就能在深层次上了解影响和制约园林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认识促进园林建设的根本动力。

比如在公园建设中,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异域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包容性、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新景区。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深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参考文献

[1]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80年代[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2]L.本奈沃洛.西方现代建筑史[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篇8: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价值论文

一、“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价值

所谓“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开发, 是指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引进地方院校———衡水学院, 在对衡水特色文化产业资源进行广泛搜集、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 进行系统设计和有效整合, 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无论是从高校自身考虑, 还是从学生视角来看, “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 突出办学特色,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高等教育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1999年以后, 升本的一大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高校的现代使命。这也就意味着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必须发生改变, 既要考虑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 更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充分利用地方院校所处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 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真正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这是地方院校必须思考的主要问题。依据地方文化产业优势开设校本课程, 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衡水学院是衡水地区唯一的一所地方高等院校, 2004年由专科升为本科, 正好属于需要转型的地方高校之列。衡水作为冀东南一座最年轻的地级城市, 地处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地, 虽然建市历史比较短暂, 但是历史文化积淀却颇为深厚, 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 不仅拥有儒学大师董仲舒、孔颖达、毛苌等文化名人, 而且在传统民间艺术与民间工艺品资源优势基础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 例如有内画、乐器、年画、毛笔、剪纸、黑陶、金鱼、雕刻、古玩等等。武强木版年画、冀派内画、衡水法帖、深州形意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宫廷金鱼、侯店毛笔与内画并称为衡水“三绝”;饶阳的乐器、武邑的雕刻也早已名扬国内外。目前, 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 支撑着衡水市产业的发展, 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以衡水特色文化产业为切入点, 开发校本课程, 不仅可以丰富衡水学院的课程体系, 而且可以真正实现其“立足衡水, 服务京津冀”的办学理念, 真正实现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变。通过对“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的开发, 了解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并根据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 凝练学科专业方向, 突出办学特色, 对于原有专业进行改造拓展, 调整一些优势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缺乏竞争力的专业, 根据行业产业链的要求设置相关专业, 可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链的对接。因此, 校本课程的开发, 也是地方高校形成办学特色, 提高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 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形式上来看,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校为本, 充分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但是隐藏在其背后的真正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 注重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是一切教育的本质和终极追求。因此,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 校本课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校本课程强调差异性、区别性,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首先, 校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 注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只有那些学生感兴趣的校本课程才具有开发价值。校本课程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特征, 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 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其次,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积极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不仅可以自己选择课程, 还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自助选择材料进行研究, 学会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并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加以运用。学生也可以对校本课程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直接参与开发, 从而使校本课程开发日趋完善。

与其他专业课程注重培养专业技能不同, 校本课程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突出地域特色, 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往往使用统一的教材, 具有普遍适应性, 但是缺少独特性, 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被束之高阁, 因而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融入感。而校本课程则是针对特定学校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进行教学, 将教育引向生活, 引向社会, 树立大教育观,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而且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知, 进而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于在外求学的大学生而言, 高校所在的城市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 他们可以了解母校及其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我通过平时调查, 发现衡水学院的学生对衡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基本不了解, 知道衡水九大文化产业名称的学生很少, 即使是对武强年画、冀派内画这些享誉国内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知之甚少。因此, 开发“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培育学生爱乡情感,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价值

“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会给当地高校带来好处, 同样也会创新本土文化, 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独特魅力推动地方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 促使地方文化产业不断创新, 提升文化品牌格调, 因而极具文化价值。

(一) 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

校本课程是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本土文化不仅是生活在这方土地上人们历代生活经验的总结, 是地方百姓的精神家园, 同样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如何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 是每一座城市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成校本课程, 可以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衡水学院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拥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固定的教学场所、配套的教学科研激励制度和浓厚的课程改革氛围。这一切将保证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促使文化产业的呈现不再支离破碎, 杂乱无章, 而是有章有序。众所周知, 教师和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成校本课程, 可以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程开发, 他们可以了解衡水特色文化产业, 并逐步产生认同感和家乡自豪感, 进而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把传承和创新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当做自己的使命。这样, 他们会通过各种行动积极宣传和研究衡水特色文化产业, 深入挖掘产业的文化内涵, 不断创新产品的外在形式, 从而促使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创新。衡水学院目前在校学生一万多人, 生源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 这些学生无疑是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潜在宣传员。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成校本课程, 让学生了解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历史渊源、丰富样式产品特色、精湛技艺、文化底蕴以及现代发展状态, 就会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传播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

(二) 提升文化品牌格调

长期以来, 人们只是把文化产业当做一般的产业来做, 只看到了产品的经济价值, 而忽视了产品的文化价值, 对于产品以及文化产业本身的文化品牌格调重视不够。“衡水特色文化产业”校本课程开发本身, 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对地方文化产业的重视, 是对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品牌的进一步确认, 对衡水文化产业品牌的提升无疑会起到推动作用。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引入高校课程体系, 可以充分发挥衡水学院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作用, 发挥地方院校教师学术科研资源优势, 从理论高度对衡水特色文化产业进行研究, 为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品牌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例如, 衡水学院教师对衡水侯店毛笔、武强年画、冀派内画等文化产业分别进行了系统研究, 申报了省、市级课题数十项, 撰写了数十万字的论文和著作, 大大提升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成校本课程, 可以最大限度挖掘文化产业的文化底蕴, 扩大文化产业的精神影响力, 进而提升文化品牌格调。例如衡水侯店毛笔拥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制笔工艺精湛, 在清朝光绪年间曾被奉为“宫廷御笔”并立碑表彰。如果将侯店毛笔开发成校本课程,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毛笔本身的研制历史、生产制作工艺特点, 欣赏历代的书法作品提高文化修养, 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毛笔文化的内涵, 并通过毛笔书写了解了做人的道理。写字要一笔一画清清楚楚、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做人做事同样要清清白白、踏踏实实、堂堂正正。通过校本课程开发, 可以充分发挥特色文化产业在陶冶性情、铸造人品和提升品位方面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校本课程开发是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学校教育不仅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任务, 同样担当着传承和创新地方民族文化的使命。校本课程开发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是地方高校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将衡水特色文化产业引进校园开发成校本课程, 一方面能够彰显高校办学特色, 促进学生全面, 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另一方面, 能够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 提升文化品牌格调。因而, 极具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

篇9: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价值论文

【关键词】传统民族元素;现代建筑;设计;运用

National elements aesthetic artistic value in modern architecture

Li Ya-nan

(Hebei Zhic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n the aesthetic value of art combining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ethnic minority part of the creation of the modern build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raditional ethnic elements with modern architecture combina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ethnic elements;Modern architecture;Design;Use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大,传统民族元素在中国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相关设计人员设计理念落后,综合素质偏低,在进行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时盲目使用一些传统民族元素,不仅丑化了建筑外观,还使建筑与周围建筑环境极不协调,严重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应用意义。因此现阶段急需加强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探讨更为合理有效的应用方法和手段。

2. 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和文化形态,因此在中国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要结合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精神追求等进行特色性设计,而不是一味地效仿西方建筑设计。近些年来在中国建筑设计师的努力下,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用形和用意两个方面。

(1)用形方面。

用形就是将中国传统民族元素中的图形信息,放置到现代建筑上体现出来,使其展现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和精神内涵。用形是将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直接应用,是一种形象直观的应用手段和理念,具有极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但是这种方式对周围环境、具体建造工艺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各个方面搭配合理、组合协调,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和最大价值。通过对中国很多现代建筑的艺术设计调查发现,一些传统的造型、样式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被直接应用,比如建立于1958 年的上海经贸大厦,虽然使用了现代的玻璃幕墙和钢结构手段,但外形是参照西安唐代的大雁塔建造的。

(2)用意方面。

用意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思想因素通过一定的环境构成原理和组成方式,直接应用到现代建筑上,使其赋予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寓意、价值取向等。用意是一种间接的应用手段,多是通过对传统图案、造型、陈设的选择和布置来实现的。比如现代室内的中式装饰设计,通过古玩、字画等传统饰品的布设,使建筑室内环境不仅富有民族和地方文化神韵,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满足现代人的生活等功能要求。

3. 传统民族元素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具体体现和艺术含义

3.1 公共建筑。

在公共建筑方面,各民族的民族元素不同,但主要都体现团结,包容的思想,其艺术特色也异彩纷呈,体现团结和包容的方式也各有千秋。建筑是艺术彰显其美丽的载体,是传承历史的物质依据,不同建筑风格体现着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不同风格的建筑同时也体现不同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特色。建筑是传统民族元素艺术特色的浓缩体,融合了传统民族元素的精华,公共建筑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少数民族地区在现代化建筑方面尤为体现传统民族元素,更具民族特色。建筑的特色是少数民族所喜爱和推崇的主要象征,公共建筑体现得淋漓尽致。

3.2 民居建筑。

(1)民居建筑主要以地方特色为主,适宜居住和方便生活为主要建筑目的,同时也具备兼容包并的特征,地方特色尤为浓厚。传统民族元素蕴含了民族艺术和民族特色,在其民族建筑建设中必然带有历史发展的色彩,所以民居建筑大多融合了生活、当地所推崇的民族思想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民居建筑中也具备了上述特色,有的还更具古典和现代相互映衬融合的艺术特点。

(2)从大体上来看,民居主要以公共建筑为蓝本,发展其个性的建筑思维,在一个地方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特色。

4. 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1)少数民族在建筑风格上极具艺术性,下面以现代建筑风格的侗族砖木结构住房为阐释对象。

(2)侗族木屋历史发展悠久,极具建筑特色,同时也蕴含传统民族元素。侗族木屋富有地方发展特色,传统的侗族木屋在其建筑史上具有不用一颗铁钉,不用一根铁丝,整栋建筑一木材构筑而成的特点。它从一层到三层全部以木枋相互勾连,木钉相互穿过木柱和木枋整体相互勾结而成,具有防寒、防潮,干燥的特点,适宜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民居居住。

(3)而具现代艺术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群体更加迎合多民族杂居的一些乡村民居群体。以杉木为主的侗族木屋在我国西南地区不少民族杂居村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主要融合了历史发展的侗族木屋特色,沿革了侗族木屋的建筑特点,发展创新了多民族杂居的砖木结构式建筑风格,把传统民族元素和现代建筑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历史发展、审美风格、民族特色、民俗风情、现代发展思维等几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兼容包并的现代化建筑的艺术特色。比如贵州省榕江县寨蒿镇票寨村的民居群,建筑结构就以砖木结构为主,实现了侗族和汉族杂居的民居特色群。

(4)砖木结构建筑在其整体结构中第一层以砖结构为主,第一层呈现的是汉式建筑结构,墙以砖砌为主,混凝土与烧制红砖混砌而成围墙砌瓷砖,极具美观大方的现代化艺术效果,内墙一腻子粉粉刷而成,洁白防潮,也极具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砖木结构建筑体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均以杉木建筑而成,建筑主体以圆柱体杉木穿凿呈方形木枋斗拱互相穿连而成,建筑主要呈方形结构,建筑顶层一多条椽皮夹檩子,盖上专门烧制的瓦片一遮挡狂风暴雨,适合雨多而潮湿的西南山区。

5. 传统民族建筑中的人文艺术元素

在传统民族的建筑设计当中,也大量的运用了苗绣、蜡染、刺绣、银饰、面具、剪纸、原木艺术中的手法,如在鼓楼的图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了重复、渐变的手法。吊脚楼运用了虚实的手法,把底层架空,当然架空不仅是为了美观,祖先们首先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为防止野兽、蛇虫的袭击。在建筑立面雕塑当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对比的手法,也有很多写实的手法。在如侗族的门楼设计,作为迎宾送客之门。门楼的建造非常讲究,雕梁画栋,多姿多彩,比如贵州从江银谭的广场双鱼图腾,岜沙木楼古朴厚重的黑色,都体现了丰富的人文艺术元素。

参考文献

[1] 高阳.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对传统装饰元素的运用[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民族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187~190.

[2] 王健. 浅谈近现代建筑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8):165~167.

[3] 牟建云,牟健慧. 略谈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建筑室内设计的启示与创新[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

[4] 李彩霞.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设计趋势[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8):62~63.

[5] 吴向东,蔡丽芬. 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性文化体现[J].电影评介,2011,(5):85~87.

[6] 陈磊.建筑中传统与现代结合手法研究-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探究对象[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4):41~44.

[7]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以国家大剧院室内设计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2,(2):202~203.

上一篇:2015四级采煤机司机答案下一篇:里约奥运会作文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