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结语

2024-06-26

论文的结语(通用14篇)

篇1:论文的结语

新年结语的散文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今天是201x年最后一天。每当此时,我总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这一年经历的不止一点点,我不知道如何去总结这一年的自己,唯一肯定的是我对梦想更加坚定了。

阿姨总说生活里的困难,都是上帝给我们的功课。一开始我并不理解,是不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就注定我们要付出双倍的努力?然而,上帝让我碰到许多和我一样,身体有缺陷,但是努力着去追梦的残疾朋友。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友情的珍贵。我的朋友们,尽管我们素未谋面,不过无论我是开心、难过,甚至有小情绪时,当我失去信心时,你们都会在我的身边,支持我,爱着我,感谢每一个和我真情相待的朋友。在我的心里,他们始终是我的同伴。我还记得当初和老姐说过的每一句话,我十分肯定地告诉她,我喜欢文学,于是从那以后,我就迈着坚韧的步伐,向梦想的灯塔一步步地走去。遇到你们,是我生命中最幸运的事情。

今年,又离我的梦想近了一步,在老师(萧萧姐)的指点下,我完成了一篇好文章《我心目中最美好的感情》发表后,妈妈用微信转发了,妈妈的朋友们纷纷给我点赞,为我献花。而妈妈骄傲地告诉她们“这是我姑娘写的,在老师的`指点下改了好多次呢!”那时我激动得不知如何去形容我的心情。第一次,我第一次看到妈妈为我这个女儿骄傲的心情,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还是一次老师给我的恩惠,谢谢她对我的指点。让我从心底觉得,我是可以的,我既可以做到我所希望的出色,还可以让我妈妈为我的努力而骄傲。

还有,我希望天上的外婆可以看到,了解到她的灵儿真的长大了,成熟了,对我们之间的感情,我一点都没忘,虽然她已经离开了,但是,外婆,我永远爱您,这篇文章就是最好的证明。

新的一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我的爸爸妈妈能够身体健康,妹妹学习进步,箱子阿姨平安幸福,所有我爱的和爱我的人事事如意。告别201x,迎接崭新的201x,我也会站稳进步,重新出发,重新等待幸福的明天!

篇2:论文的结语

“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批准、审批)”;

“特此请示,请批复(批示)”;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审批”等。

二、请示结语不规范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无结语

不是所有公文都需要写结语。如“命令”、“决定”、“决议”、“会议纪要”等,不需要写结语,言尽即止。但“请示”必须写结语,这是由请示的文种功能决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凡是在工作中遇到不知如何解决、无权解决、无力解决及按规定应报经上级决断的问题,都要请示。下级机关只有在得到上级机关批复后,方可按照上级机关的意见安排下一步工作,不能擅自做主和先斩后奏,所以请示带有强烈的“期请性”。行文中,必须在结尾处明确提出请上级机关“批示、批准”的要求。请示如果不写结语,就意味着不需要上级机关“批示、批准”,“事前请示”就变成了形式主义,“请示”也成了一张白纸,失去了其本身所具备的功能。

(二)与“报告”结语混淆即将请示的结语写成了“以上报告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这种写法要么把请示当成了报告,要么把报告当成了请示,要么在报告中夹带了请示事项。不论哪种情况,都混淆了请示与报告的区别,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该批复的请示没有得到及时批复,延误了时机,给工作带来不应有麻烦。报告是陈述性上行文,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情况,不要求上级机关答复,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报告可以表态也可以不表态,所以报告的结语一般用“特此报告”。

(三)不能正确体现行文规则

一种情况是对“逐级行文”认识不清,要求上级机关审批应由上级机关转报的请示。《办法》规定:“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有时直接上级机关无权审批请示事项,需要再向上级请示时,请示的结语应写成“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审批”,而不能写成“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审批”。 另一种情况是对“批转”与“批复”认识不清,将要求上级机关批转的请示写成了要求上级机关批复的请示。如:“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彻执行”。这里“批转”不能写成“批复”。

(四)语气不当

请示是典型的上行文,语气要谦恭有礼,以示对上级领导机关的尊重,但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过“软”,也不能过“硬”。过“软”,是指语气过分谦卑。有人认为“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办事,说得越客气事情越好办,所以结语写成“以上想法尚不成熟,请领导指正”或“以上意见不知是否可行,请上级领导决策”。请示是公文,不是私人信件,没有必要过分客气。这种写法既嗦,又缺乏自信,给人“上交矛盾,不负责任”的感觉。过“硬”,是指语气太直,甚至含有命令、强迫之意。如“请指示”、“请批复”、“请批准”,太过简练,缺少过渡,不委婉。再如“我们认为此事应,请领导批示”也不可取。

(五)语法逻辑有误

请示中常用“当(妥、可)否”一词,意为“不知当与不当(妥与不妥、可与不可),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含义,与后面的“请批复(示)”或“请指示”搭配,表示“自以为妥,但惟恐水平低微,尚需领导指正”的意思。有人将其写成“当(妥、可)否,请批准”,即“当与不当,都得批准”,逻辑错误显而易见。

篇3:不可或缺的课堂结语

一、走进心灵的结语, 让学生迷途知返

如果教师的结课语言充满激情, 既言简意赅又情深意长, 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情思之弦, 激发他们的美好感情。

爱情, 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同时它也是青春期教育中一个敏感的话题, “谈情色变”困扰着许多教育者和家长, 因此, 在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时, 为了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 除了巧妙地设计的几个环节之外, 在结语中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对于青少年而言, 爱情不是‘洪水猛兽’, 它是心灵深处很美的东西, 就像是一坛酒, 要到一定的时间才会变得醇香, 如果你错用了时间, 它会难以下咽;它也是连上帝都不能创造的世间最美的东西, 我们不能去亵渎它……”这段话讲完以后我看到了一位同学眼眶里湿湿的, 她被本班同学誉为“恋爱高手”, 老师、家长多次找其聊天, 多是效果甚微, 而这次过后, 她主动写来纸条, 保证把心思放在学业上, 不再“亵渎”这美丽的东西。

的确这样的真情告白和肺腑之言, 怎么不会让学生们走进老师真诚的心灵世界?怎么不会与老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样的和谐课堂必定会勃发出生命的活力, 得到情感的熏陶, 美的享受, 心灵的回归。

二、引用故事的结语, 使学生深思不已

精妙的课堂教学结尾可以说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在一堂课结束时用一个哲理故事, 引导学生咀嚼玩味, 展开丰富想象, 能使他们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也能让他们的思想品德得到一次洗礼和升华。

在讲授《傅雷家书》这篇文章的时候, 全班同学都被傅雷的爱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 特别是傅雷教育儿子不管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 都要变得坚强, 这一点让我们学生讨论和感触了很多。在下课结束的5分钟前, 我引用了一个故事作为结语:“有一面镜子, 因为某个原因而打碎了, 其中的一片就去找其他的碎片, 一路上因为自己有棱有角走得很慢, 而又是因为这一点, 它在一路上也欣赏了美丽的风光, 真可谓秀色可餐!等它把所有的碎片找着后, 重新组合在一起, 又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圆, 回家的速度很快, 但是它没有欣赏到任何的景色。”下课后, 趁着收电脑的空隙, 我观察了一下班级同学的反应, 有的托腮冥想, 有的窃窃私语, 有的交头接耳……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 有一个同学跑上来对我说:“老师, 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逆境也是一种享受’”。我对他颔首赞许。他冲进教室, 随后听到班级里沸腾的声音。下午, 我又利用班会课, 对“顺境与逆境”开展了一次深刻的讨论会。一节课下来, 同学们不仅一股脑儿地把心里的困惑吐露了出来, 同学们和老师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解答, 最后达成了共识:不管前途如何, 都要勇敢地去面对。过后, 同学们好像一下子都长大了许多。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的“高潮”, 这样的高潮定会把学生推向一个新的境界去, 而这种境界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就如音乐般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三、巧用对联的结语, 让教学水到渠成

对联艺术是一门语言艺术, 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言简意赅, 概括力强, 另一方面, 它又是中考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在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运用对联艺术训练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用对联的形式概括文章的内容主旨, 使教学水到渠成。

比如, 在讲授《泥人张》这篇文章时, 老师出了上联“捏泥人, 单只妙手见功夫”, 要求学生对下联来结束本节课。有一个学生对的下联是“为尊严, 一身傲骨轻权贵”。全班同学给予了肯定。但另一位同学却从座位上“腾”地站了起来, 要求进行了修改, 她认为“为”应该改为“护”, 与上联中的“捏”既从词性上对应, 更是照应了“泥人张”在故事中做的两大事情。其次, 她还认为“轻”要改成“笑”, 不仅是因为“笑”比“轻”来得形象、程度深, 而且文章最后也以“笑”收场, 更体现出其为人的“正”。此言一出, 全班同学掌声雷鸣, 啧啧称赞。老师无需多言, 同学已将人物形象分析透彻。

在讲授《智取生辰纲》时, 要求学生根据“杨志”和“吴用”两个人的在小说中的表现写对联。比如有一个同学写的对联是:“杨志慎押生辰纲, 吴用智取生辰纲”, 也有同学是:“杨志押生辰纲处处设防防不胜防, 吴用劫不义财处处用计技高一筹”……同学们才思敏捷, 围绕内容, 概括得合情合理。

在大力倡导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把对联艺术引进语文的课堂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 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我认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四、运用问题的结语, 使课堂熠熠生辉

归纳总结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结语方法, 常常是老师用准确简洁的语言, 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 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但如果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来归纳, 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以补充和完善, 我认为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在讲授《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 我设计这样的问题作为结语:学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东西?此问题提出以后, 无疑给学生以“刺激”, 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全班同学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梳理, 根据小说中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纳。同学A根据小说中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 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 体现了人的力量, 概括了:人克服了困难, 战胜了困难, 取得了胜利, 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学生B根据小说主人公战胜自我的角度概括了: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 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同学C根据小说的结尾归纳了:少年要面对困难, 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 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同学D从主人公成长的历程归纳到:人由幼稚到成熟, 这是生命中的一种渴望与追求。困难和挫折, 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 使人成熟、奋进。

篇4:结语:快乐的异乡生活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人才交流和劳动力资源配置和社会均衡发展。快速的经济发展必然产生大量的人口流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香港等地都是世界上人口流动量大、人员迁徙最频繁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是经济高速发展之地。再从社会学角度看,人口流动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一个社会如果缺少这样可上可下的流动,变成僵化的社会结构,那么其危害性就是轻微的冲击都随时可能导致这个社会结构崩盘。顺畅的人口流动能促进社会结构不断地新陈代谢。所以,每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都有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异乡客;每一座城市的快速发展,都需要着这些异乡客。

虽然现在一纸薄薄的户口本带给异乡客一些伤感,但当你真正融入一座城市,触摸着城市的脉搏,与这座与我们一起成长的城市共同呼吸时,你会发现,这座城市对你的需要和认可已经远远超出了那个薄薄的本子。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一座城市都在以广阔的胸襟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朋友。当我们拂去身上的尘土,融人城市的生活,参与城市的建设,感受着城市的成长、变化时,我们应该感到欣慰,更应该充满希望,因为我们都在努力,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这个社会的进步。或许,今天我们仍是这座城市里的异乡客,我们为之努力的事情尚未得到满意的结果,既然如此,为何不让宽容和理解给自己的异乡生活带来快乐?理解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快乐。

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户口所包含的价值和特权,如同太阳下的冰山正在融化,户口的意义也将越来越小。看看我们中国近代史上三个大的移民事件——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不仅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更是人口流动促进社会结构不断新陈代谢的力证。在当时,人们出去的动机无非是三个:第一个层面是生存,第二个层面是发展,第三个应该是继承。但是如何继承?闯关东者又回到了山东,走西口者去去回回,下南洋更是你来我往。但是他们每一次来回都会把那个地区的个性文化和特有形态带到原生地,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经济发展添加了积极因素。所以来与回并不应该是绝对,对于那些有志向的青年人来说,短暂的离开只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因为生你养你的家乡更需要你。

篇5:月考的结语初二优秀作文

又一次的月考画上了句号。

这次,依旧是那句老话,考得老差老差,我自己也不想说啦。我退步了,落在了许多人的后面。在后面遥远的看着别人,心了有种酸酸的感觉不甘心难道是我天生的`笨吗?还是我天生不是学好习的料?千万种消极的想法像流星雨似得闪过我的脑海里。

喝,别这么傻了,每个人一生出来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智商,一样的幼稚,一样的又不是非常聪明的外星人的区别之分。总的一句话,还是我自身不够努力而已。看来我要付出的比别人的要多,努力的比别人多。但要想笼中之鸟一样对待我是不可能的,我是不能失去自由之翼的,靠我的意志吧,那坚持的意志,勇敢的力量,不懈的奋斗,饱满的自信,肯定能打败一些人!

篇6:建筑论文结语

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重点对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和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希望给行业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

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筑企业需要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项目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施工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在对多方面内容予以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从细节处入手,加强对施工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有效实现对施工方案的优化;

第二,能够明显提升施工质量,通过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能够对管理的目标予以进一步细分,并将责任严格落实到个人,以免施工盲目性、随意性的情况出现,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三,降低施工成本,施工成本能够对建筑工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是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实现对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节省施工支出;

第四,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赢得企业信誉,有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建筑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监理落实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对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无法按照预期来完成验收工作,实施工程交付,这与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不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我国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工程施工监理条例,但是严重缺乏专业水平较高的监理单位和监理人才,导致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监督管理失效的情况,施工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给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2.2施工管理技术水平较低

新时期,我国的建筑行业要想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提升自身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水平比较低,也没有及时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2.3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较低

当前,很多建筑工人来自农村,且年龄普遍比较高,他们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较低,不能够及时的掌握新技术、新工艺,这样就会给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通常情况下,这些农民工队伍均没有通过严格以及专业的岗位技术培训工作,加上当前很多施工企业也没有对他们的技能培训予以高度重视,导致施工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且所具有的施工技能也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此外,这些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施工队伍所具有的施工安全意识也不高,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存在,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无形中也将会拉低建筑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造成阻碍。

3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改善措施

3.1对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作用予以充分认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强施工管理。

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对施工细节处予以高度重视,为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使其能够有效渗透到工程施工的每道工序中;

第二,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并予以严格落实,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第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提升施工队伍及一线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综合素养,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实施严格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培训,且考试合格之后,才能够持证上岗;

第四,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其能够对先进管理理念予以充分掌握,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2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对施工管理方式予以不断完善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并对相应的责任管理体系进行制定和完善,为施工管理人员的具体管理工作提供相应依据的同时,并对去管理行为予以有效约束,针对当前很多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职责不清、工作中相互推诿情况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对具体施工管理制度予以不断健全和完善,比如加强对各个施工小组负责的管控,对其工作职责加以明确,并安排专门负责人,加大工程施工管理力度,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对施工管理机制予以不断健全和完善,比如将管理机制作为工程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重点内容,并从施工技术、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等方面加强管理;

第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的资金审批制度,切实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质量,此外还需要对其他各项规章制度予以不断完善,确保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能够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五,对相关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施工工艺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管理责任,并严格落实到个人,同时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技术规范予以整理分类,为材料信息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3.3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体制,加强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建筑工程组织机构予以明确,确保合理分工,其中项目经理为核心指导,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安全总监等对施工现场的调度情况予以负责,并要求财务部、项目管理部以及综合管理等部门积极配合;

第二,对组织机构中具体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对工程任务实施科学分解,并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对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进行选择,为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撑;

第三,在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首选要对合同内容予以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对进度计划于施工周期之间的关系予以全面协调,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计划作出相应调整;

第四,在对施工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将总工期作为参照物,并对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现场条件等因素予以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施工计划,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水平。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还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在运用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与项目施工具体情况充分结合,并从工程设计、项目施工以及工程结算等多个环节入手,并加强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成本的全面管控,切实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孔亮亮.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理质量控制和精细化管理[J].建材与装饰,(36):141-142.

[2]谢锋.刍议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04):49-50.

[3]谢锋.刍议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4):89-90.

篇7:论文结语

本文是在导师xxx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得到了导师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浸透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学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导师的谆谆教诲也将使我受益终生。在此,谨向李志成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感谢讲授电子信息材料这门课的xx老师,他在课上用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在理论及实验上给了我许多启发,是本论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感谢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委员会立本课题为国家级自由探索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项目的顺利进展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

感谢xx和xx师兄,在实验上样品的制备中的大力协助以及很多有益的实验探讨,对于他们的无私帮助我会永远铭记在心。感谢同组xx、xx和xx和xx在实验工作上给予的大力协助,和对论文完成所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感谢我的家人和亲人在生活上给予我支持和鼓励,是他们给予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篇8:例谈初中化学课堂的结语艺术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觉得采用以下几种结语, 十分有效。

一、口头总结, 再次归纳反思

在课堂结束时, 教师最常用的结语就是口头总结, 即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扼要概括, 将重难点拎出, 以起到提醒学生注意和再次归纳反思的作用。初中化学也不例外, 口头总结不仅节省了时间, 同时引领学生再一次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记忆, 还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尚未消化的知识, 从而主动利用课后去反思, 去学习。

例如,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在本课即将结束的时候, 我口头对本堂课的重难点进行了总结, 以达到回顾和加深知识点印象的目的。“现在,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思路: (1) 明确反应原理; (2) 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 确定制取气体的步骤。实验室里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要学会选择并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希望这些要点你们能牢记于心。”这样的结语, 对知识要点进行了提炼, 让学生又复习巩固了一遍, 效果非常好。

二、开放作业, 激起探索欲望

布置课后作业, 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 是对知识点的复习巩固, 也是新知识的一种延伸。大部分学生对开放性的作业比较感兴趣, 因此, 充满智慧的教师, 不妨围绕本堂课的重点核心, 在课尾通过结语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一两道开放的拓展延伸题, 以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这对学生课后的继续学习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潜移默化中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例如, 教学完《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一课后, 我告诉学生:“我们的环境不能再经受酸雨、温室效应的影响了。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 可惜它的制取成本较高。展开你的想象, 你有什么好办法治理身边的污染吗?你还能想出哪些尚未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呢?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 都是以大胆幻想为出发点的。希望你们能利用所学知识, 插上想象的翅膀, 尽情展示自己的智慧。”这样的结语, 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之美, 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热情, 相信, 他们在课后, 定能花时间进行钻研。

三、趣味表述, 轻松巩固记忆

凤尾的迷人在于它尽管是尾, 但是依然美丽。化学课即将结束的时候, 我还经常让学生来个趣味表述, 配合表演,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课堂的欢乐一直延伸下去, 让学生感受到, 最后也是高潮, 结束依旧精彩。

例如, 在学习了《分子和原子》之后,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开动脑筋, 展开丰富的想象, 以表演的形式将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比一比, 哪组的比喻最形象, 表演最精彩。“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兴奋极了, 纷纷开始讨论起来。讨论完毕, 便开心地彩排起来。我发现学生的结语十分精彩, 搭配的表演也十分投入, 他们对分子和原子的关系诠释得很形象, 很贴切, 他们通透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有的说:“高楼大厦平地起, 那是有了砖的垒砌。原子就像砖, 而分子则是楼, 一定数量的砖按照一定的排列构成了一栋楼。”有的说:“汽车是由很多零件构成的, 汽车是分子, 很多零件是原子。”有的说:“分子是一盆水, 原子恰似一滴水。”……这样形象的比喻不胜枚举, 学生精彩的结语, 让欢笑声久久在教室内回荡。

四、制造悬念, 产生无限遐想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如果在课的结尾处设计一段充满悬念的结语, 会引发学生的好奇, 吊起他们的胃口, 使他们迫切想知道后面的内容。就像章回小说里的“请听下回分解”, 让人充满期待, 让人急切想了解更多的精彩内容。

例如, 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一课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同学们, 我们常说:胃酸, 胃酸。你知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为什么‘胃舒平’能治胃酸呢?先自己开动脑筋, 想要知道正确答案, 请听下回分解。”这种带着趣味, 带着悬念的结语, 让学生产生了无限遐想, 点燃了他们好学的思维火花, 驱使他们主动探索, 寻找答案。

五、拓展延伸, 丰富积累知识

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掌握文本知识, 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作为化学教师, 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课外, 主动地去课外寻求知识, 以弥补课堂的局限, 满足内心的需求。因此, 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 教师应该根据课的特点和可拓展的范围, 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和引导。

化学课可拓展的内容不单一, 如课外阅读、课外实验、课外作业等, 都是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 学习了《水的净化》之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同学们, 水是生命之源, 是荡涤万物的神。今天, 我们学习了《水的净化》之后, 你一定感触很深。课后, 我们不妨去读读更多关于水资源的文章, 结合水污染的实际问题, 设计一个治理河道污染的方案, 做一个净化水的小装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一到两个来做,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六、习题激励, 扬起自信风帆

在课堂的最后, 很多教师都喜欢出示一些特色小练习来结束教学, 这种方法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 是因为它不仅能对本堂课的学习有一个复习巩固, 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 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为后面更好的学习埋下伏笔。

例如, 教学《元素》一课, 在学习了元素的定义和特点之后,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 我出示了如下小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请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 评讲、同桌检测后, 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不错。我十分兴奋地对学生说:“同学们, 你们今天的成功表现让我自豪, 让我坚信, 你们都是有潜力、充满智慧的, 只要努力付出, 成功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期待, 下一节的化学课再次创造成功, 创造精彩!”激情洋溢的结语, 让学生信心满满, 对化学的喜爱又加深了一层。

初中化学的结语方式还有很多, 比如承上启下式、朋友告别式、祝福庆贺式, 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艺术的结语犹如一首动听的歌, 一道美味的菜, 一部充满真情实感的电影, 比精彩的开始更能发人深省, 受到启迪, 耐人寻味, 让人品尝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滋味。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应该根据不同课的不同特点, 精心设计适合的结语, 让每一节课的“终曲”都能余音绕梁, 意犹未尽, 取得完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广学.在遐想与回味中追逐——浅谈化学课堂头、腹、尾的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 2010 (4) .

[2]周佩霞.化学教学的“结束语”浅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0 (4) .

篇9:结语:无怨的人生最快乐

生活中,无论我们为什么事而抱怨,无论我们抱怨的内容是什么,也无论我们抱怨的频率有多少,抱怨了,也就是将我们注意的焦点放在负面的、我们完全不需要的事情之上;抱怨了,也无疑给自己增加了更多、更沉重的负担。

因为,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感觉,一顿喋喋不休、貌似畅快淋漓的抱怨过后,我们的心情非但没有想象中畅快淋漓的轻松、坦然,相反却更加糟糕;心里那块沉甸甸的石头,非但没有放下,反而更加沉重。真正需要在意的人和事我们未曾在意,却因为不断的抱怨为自己的心灵蒙上一层厚土,让负面的事朝着更加负面的方向继续发展——究其原因,完全是因为我们在抱怨的过程中,将那些微不足道的琐事放大、放大、再放大,让我们自己都深信这些琐事足以颠覆我们原本快乐的心情、影响我们幸福安逸的生活。

这就是抱怨的结果,犹如在沙漠里推销一只船——是毫无价值的事情;这也是抱怨的恶果,不但毫无意义,甚至会不断地向负面延伸、发展。

抱怨如同用针刺破一个气球,会影响周围的人,也使自己泄气;抱怨丧失的不仅仅是继续奋斗下去的勇气,还会逐渐失去身边的朋友,因为,任谁也不会愿意整天与一个牢骚满腹、怨声载道的人待在一起。抱怨如同口臭,自己尚未觉察之时却已迅速弥漫,“污染”周围的空气。与其因为抱怨失去信心、勇气和朋友,不如选择一份乐观的超然与举重若轻。生活需要信心、勇气和信仰,生活更需要乐观的心态。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种方法可以让你活得精彩,对“抱怨”三缄其口就是其中的妙谛之一。

所谓舍得舍得,有舍必然会有得。放下是一种快乐,放下抱怨,必然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它会使你我更有信心与勇气面对人生长路之上的坎坷与崎岖,更能以轻松、坦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中所谓的不公与不平。因为,抱怨是你我心里最重,却又最没有价值的东西。放下抱怨,才能拂去心灵上的厚土,“轻装”前行。

诚然,抱怨是容易的,因为抱怨是在顺应负面思考的天性,犹如乘舟顺流而下。而停止抱怨是不易的,要做到时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会用发现的眼睛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处境都能享受当下,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寻找到闪光点,安享静谧之美,需要有意志力,需要有恒心。

坚持21天不抱怨,考验你的心智,挑战你的意志,更是在给你的心灵“减负”,为你的人生增添一份轻松的愉悦。

无怨的人生最快乐,因为我们的心灵就像是一座意念工厂,随时随地都在不停地运作,当因抱怨而导致的负面想法缺乏市场时,“工厂”便会优化重组,转而生产制造快乐。因此,当你的嘴巴停止表达负面的思想、停止喋喋不休的抱怨,你的心灵便会产生快乐的念头,你的生活也将会因为这些源源不断的快乐想法而变得美好惬意。

21天不抱怨,敢于接招儿的你值得我们喝彩,因为你为自己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个走向快乐并在行程中不断制造快乐的全新人生。

21天不抱怨,你会发现,21天,甚至是更长一段时间与“抱怨”的对决过后,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快乐无比的生活,因为生活中没有了抱怨,改变了你的言语、改变了你的思维,就一定能改变你的人生。

篇10:论文结语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认真研究什么样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并使他们购买自己的产品。加强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采用合理的定价,多品牌策略,以及产品的适度延伸也是极为重要的。产品策略是企业营销策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制定正确的产品策略,才能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篇11:毕业论文结语

毕业论文结语

历时将近半年的时间,毕业设计基本完成。想想这段难忘的岁月,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遇到困难,我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写起;当困难解决了,我会觉得豁然开朗,思路打开了;当毕业设计经过一次次的修改后,基本成形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毕业设计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精心的修改,不断地去整理各方面的资料,不断的想出新的创意,认真总结。历经了这么久的努力,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要落下帷幕。在这次毕业设计的写作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感动和收获。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通过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深深的感受到要合理规划与设计农村电网不是一件易事,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我国的人口经济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同,因此农村电网设计工作必需考虑具体情况。而且必需考虑电网的现状,对这些现有的配电网进行改造,使电网达到用电规划要求的同时,达到最大经济化。电网的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要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电网设计者为目标。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篇12:论文结语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境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忙,在那里请理解我诚挚的谢意!最终我还要感激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多谢你们!

最终,再次对关心、帮忙我的教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激!

篇13:关于语文课的导语与结语设计

一、良好开端,成功一半

导语的作用主要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中。除传统的温故知新和明确目标等方法之外,我还经常针对不同文章特点,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导语。

1. 幽默故事,激发兴趣。

幽默、故事人人爱听,这种开头方式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我在进行写作训练“叙事要有点波澜”的教学时,针对写作方法的讲授比较枯燥的特点,寓教于乐,开头引入了纪晓岚给朋友母亲作诗祝寿的故事,“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纪晓岚营造波澜的技巧让同学们惊叹不已,同时对制造波澜的方法也产生了兴趣,一改往日一谈写作就头疼的毛病,热情高涨。

2. 诗情画意,造境煽情。

在教学优美的散文、动人的诗歌、感人的故事时,营造氛围、带入情境是享受美文、把握情感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一堂课的开始,把学生的情感“煽”起来,对于调动学习热情、加强对作品的理解意义重大。《雨巷》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迷蒙的细雨,阴沉的天色,最容易让人伤感。‘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雨,淋得人的心情也湿漉漉的。在一条幽深、残破的江南雨巷里,彷徨着一位寂寥的诗人,又行着一位幽怨的姑娘,他们在雨中飘然相逢,又淡然相散。这景,这情,吸引着多少读者忧思、遐想……”这样的开场让学生感叹不已:“唉呀,太凄美了。”因此后边的品读、朗诵都非常投入。

3. 设置悬念,吊足胃口。

有些课文的导入可以从提问入手,用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如《荆轲刺秦王》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有一天,诗人骆宾王送别朋友来到易水边,满腹伤感别情中眼望滚滚江水,忽然想起了千年以前在这里曾有过一次壮别,于是写下了一首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位壮士是谁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荆轲。”“他‘别燕丹’又去干什么?”大家又齐声说:“刺秦王!”我顺势板书课题,又问:“看了本文标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学生们便开始提出自己的疑问:“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刺杀成功了没有?”“荆轲结果怎么样?”一个个问题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后面听课、分析文章都非常认真。

4. 评论入手,引人入胜。

史上对经典作品、著名作家和重要事件一般都会留下很多评论,由这些评论入手,也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我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就引入了相关评论: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因一首诗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一千多年来,这首诗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位诗人叫张若虚,这首横绝古今的诗就是《春江花月夜》。学生听了这样的导语惊叹不已,带着无限的崇敬之情开始了学习,进入了佳境。

5. 背景介绍,一石二鸟。

背景介绍是一堂课的必要环节,它是理解文章主题的关键,用相关背景引入,简洁自然,一石二鸟。我在教学《辛弃疾词两首》时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位精忠报国的英雄诗人———辛弃疾,辛弃疾出生在宋南渡之后的北方沦陷区,在他二十二岁的时候,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投奔南宋,满腔报国的慷慨壮志。然而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这一天,已是三十五岁的诗人来到赏心亭,眼望美好江山,想到自己南来已有十二年之久,而收复中原的事业一筹莫展,重回故土的希望十分渺茫,他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妙语收场,语短情长

很多老师不太注重结束语的设计,往往在课堂小结之后,以一句“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草草收场,殊不知,结束语在课与课的衔接、兴趣的调动与情感教育上,意义是重大的。

1. 评论感叹,余韵悠长。

在《苏武牧羊》一课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人生不过百年,十九载何其宝贵,况壮岁出,晧首归!一生大好时光都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煎熬中过去了,能为信念执着如此,历尽磨难终不辱使命,着实令人钦佩!悲哉,苏武!壮哉,苏武!”这样的收尾,余韵悠长,使学生久久地沉浸在对苏武精神的思考之中,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人生的启示。

2. 抛出问题,引人深思。

很多课程结束时,教师都会设计讨论问题,拓展延伸。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包身工》一课,我是这样结束的:“在那样黑暗的年代,这样一群花样年华的女孩子却过着这样的生活———吃的比猪脏,住的比狗差,干的比牛多。如果是你,会怎样呢?”这样促使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从而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如果一篇文章的分析尚未结束,还可以抛出下一课的讨论问题,以激起他们对下一堂课的期待。如《祝福》一课:“祥林嫂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鲁四老爷?婆婆?柳妈?还是命运?下节课我们接着探讨。”

一堂课的导语和结语是必须出彩的,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只要结合文本特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定会使课堂充满魅力。

摘要:导语和结束语在一堂课中至关重要, 作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 提出了几种有效的导语与结语设计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语,结束语

参考文献

篇14:结语 田园中的生命沉思

这种困境由来已久,早在陶渊明的魏晋时代,也是如此。然而这种困境在陶潜的身上得到了一种权衡性的解决。

陶渊明没有在现实日用的问题上花费过多的精力,反而在自身的生存体验中超越性地直面生命的困境。这一点自然有时代玄风的影响——老庄天人追问,在此时演变为思辨性的理性论证。玄言诗作的评价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因为文辞远奥而为人所不喜。与诗经以来的性情言志传统相比,玄言诗,离开了人们固有的生活轨迹,失去了切身的活泼和相关性,自然难以引起多数人的共鸣。不过,其中的沉思却是实实在在的生命问题。

生命的有限与外物的无限是人类自有理性开始就意识到的问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一困境也成为魏晋主要的辨题之一。时节的变化,日月的盈昃,这些自然现象的规律变化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生命的流逝。在生命自身的运动中也有高低起伏,有枯有荣的植物,对应着有顺有折的人生境遇。魏晋玄言诗一直力求说尽这些哲思,却终究仍是逃不过语对意义的拖滞,而主观解释自然的努力,又使自己显得刻意、做作而流于下乘。而陶渊明却用另一种境界重新审视了这些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我们日常所面对的和我们一直想避开的,正是那个看似平淡实则刺眼的“喧”字,首句的“人境”与“车马”在开篇就鲜明地昭示了自然与人的对立,这对立正是无处不在的“喧”。如何才能消弭这种对立?“心远”又代表了什么?陶渊明没有像玄言诗人那样走入理性论证,他只是把田园中最常见的景象娓娓道来,如一泓凉爽清泉,润及盛夏暑热中焦灼的心田一般,那一瞬,一扇非理性的深层直觉的大门被打开,另一种源自生命本真之处的自由光芒像一朵朵巨大洁白的莲花一样怦然绽放,日间的营营役役、喧哗躁动、困惑挣扎倏然洗脱,去伪存真的松爽与直面世界的自由之感征服性地占据了心灵。那里留存着人类最古老的赤子之心,远古世界的气息再次充满了宇宙之中,于是一个人和一座山对视,人在山中找回了远古的自由的记忆;山在人的记忆中再次爬升至新的精神高峰,这种“悠然”是如此的不易,这是一种不同于现实日用的果腹享乐欲望的达成,而是精神从喧嚣的苦难中的解放,伴随着自在自然与人走向融合、共同呼吸的净化过程中,人格得以自在地舒展,于是看菊则得菊的秋味真色,看山则悦山的静远光芒,看鸟则感鸟的自在真性,凡得所见,即自如自在,无一处龃龉,无一处失和,这即是庄子所谓“目击道存”的精神体验。

一千六百年前,中华文化格局开始了儒释道玄的合流,华夏文化继百家争鸣后,再一次迎来了整体意义上的文化版图的整理和扩容,然而思想领域最显著的成绩却实实在在地落实在陶渊明的生命体验之中,一个诗人在切身的耕作中,把握到生命与自然的相生相敬的共生秘密,从此改变了汉族知识分子生命不虞、信仰困惑的不安的文化心理的格局,并就此找到出处行藏的人生之路的另一种选择,这正是陶渊明田园沉思的真正意义。

上一篇:二年级一班开学初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高考化学复习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