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展板

2024-06-25

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展板(精选8篇)

篇1: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展板

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篇2: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展板

毛 庄 小 学

2011.

养成好习惯 奠基好人生

————养成教育经验介绍

毛庄小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始终秉承“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追求“尚美和合”校园精神,通过实施“抓习惯养成、搞主题活动、树师德典型、建校园文化、倡大教育观念”五项策略,引导师生追求真善美,创建和谐校园,全校师生呈现健康、和谐、昂扬、向上的发展态势。

在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中,毛庄小学一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做人就是要中规中矩、尚德、诚信、守法;二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事,做事就是要不拘一格、求异、创新、思变。毛庄小学采用的是一种“问题导向法”(方向导向法);采取的是全员参与和“移动、联通、小灵通”的措施;建立的是“学校、家庭、村庄”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毛庄小学采取的做法叫做“实效积累法”由小实效积累成大收获,从而做好事、做成事。毛庄小学走的是一条“平实、简捷、和谐、健康”的路子。所谓“平实”就是毛庄小学在工作中没有一味的作多么大的文章,只是想把小文章做好就行了。再就是不需要做多么大的事情,只要把孩子们的小事情办好就好。

一、抓习惯养成 促健康成长

好习惯是成就人生的基础。在抓日常规范、习惯养成的基础上,毛庄小学于2008年12月全面开展了“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主题教育,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带动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活动伊始,学校向全校师生、家长、村庄发放了近3千份调查问卷,收集了580条好习惯建议,最终确定了二十条基本好习惯在全校予以公示,要求人人知晓,天天对照。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毛庄小学实施了四步走的活动策略:第一步,学校要求每个孩子天天默记,老师天天提醒,少先队自律自查小队天天监督;每周三次由少先队广播公布习惯养成检查结果。第二步,学校统一设计精美的好习惯积分卡、星级奖状,六张积分卡可以折合兑换星级奖状一张。隆重成立“好习惯储蓄银行”,把好习惯用“好习惯存储卡”的形式存入银行,把金融元素嫁接到学生习惯养成活动中。第三步,按照二十条标准,全校每月公布“银行”储蓄情况,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对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积分卡或星级奖状。学校同时开设心理咨询、健康咨询、学习咨询、网络咨询等,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毛庄小学推出的这项素质教育的王牌活动——“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主题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巧妙的地方在于成立了“好习惯储蓄银行”。毛庄小学定期“盘点”同学们的“储蓄余额”,举行隆重的表彰发奖仪式。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更调动了同学们养成好习惯的积极性。“好习惯银行”主题教育一经出炉就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极大关注和热情支持,学生们都认识到,好习惯的星级标准并非高不可攀,但必须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把好习惯落实到每一天才能得到积分卡。一定要存储更多好习惯,争当“金星少年”。截止到目前,全校已评出“六星级好习惯好少年”即“金星少年”86名,“五星级好习惯好少年”179名,四星级300多名,一至三星级多达600多人,全校全体同学均参与其中。通过好习惯活动的开展,学生生活、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观。即便走在校外,学生们也会很自然地排队上放学,在校内楼道,人人都能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进,见到老师彬彬有礼,同学之间文明相待,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为了使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作的深入扎实,并将活动延伸到家庭及社区,学校选取2012年1月1日这个特别的日子,在12个村委会专门设立了“小公民信息站”,以此借村庄资源大公民的力量帮助毛庄小学一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倡导“大教育观”,提升素质教育新境界

毛庄小学非常重视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念,尤其注意发挥家长、社区在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中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在“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成立的“幸福教育家长助学社”、“小公民信息站”已经成为了学校、家庭、村庄“三位一体”大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全程覆盖、全员参与、全面推进,消除了教育的空隙和盲点。同孩子一起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深受家长欢迎,也吸引了更多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和管理中来。

三、抓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养成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作为茌平县教育示范学校,我校的科技教育、英语教学、艺术教育工作是我校的亮点,也成为毛庄小学加强学校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

为突出特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成立了英语、艺术、剪纸等各类学生兴趣小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特别是我校的“剪纸”已经在全县小有名气,成为了博平联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品牌之一。通过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四、树立师德典型,用小事诠释大爱

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毛庄小学开展养成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毛庄小学涌现出一大批在市、县知名的优秀师德标兵。王宁老师“爱在细微中”、陈秀婷老师“用真情谱写人生”、翟红香老师“唱响师爱之歌”等等。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点滴细节树立起了人民教师的高大形象,成为教师们学习的榜样。在师德标兵的感召下,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逐渐形成,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老师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大爱无边。

四、打造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文化育人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强化环境的育人功能。“尚美和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核心。围绕这一主题,学校的制度文化,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少先队自主管理”等,都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共同合作、共创和谐、共享美好”的发展核心理念,达到了文化与心灵的沟通。教学楼内,有一组富有童趣的大型壁画,令人耳目一新,八个鲜红的大字“胸怀世界,德行天下”,寄托了对全体师生的殷切希望,也体现了学校围绕“德”字,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

今后毛庄小学将继续在“我们的事情现在就做好”的行动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实际,勇于创新,真正潜下心来育人,用智慧和汗水,使毛庄小学的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一个孩子在教育天地中畅享成功喜悦。

篇3: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展板

一、建立行为养成教育体系, 锻炼学生从小事做起

随着社会形势的复杂, 很多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受到了各种不良行为和恶习的影响, 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 精神萎靡不振。因此, 寄宿制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建立起养成教育体系, 实行目标管理, 建立每学期的德育考核目标, 推进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同时, 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让他们有改变的空间和平台。比如, 现在的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 受到了过分的溺爱, 他们初到寄宿制学校不能立刻适应, 很多小事都不能自己完成, 比如叠被子、洗衣服、打扫宿舍等。因此, 教师必须首先教会学生日常的起居生活习惯, 才能够帮助他们在细节中逐步走向自立。我会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给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比如班级中的一名同学不爱洗脚, 很多学生都要求调座位, 不想跟他做同桌。我利用放学时间找到这名同学, 给他分析洗脚的好处, 然后消除了班级调座位风波, 其他同学也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管理中

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 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寄宿制学校大多实施班主任管理制, 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批评, 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没有激发他们的热情。而我在工作中会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让他们参与到日常管理中, 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 寄宿制学校可以选择班级中的三好学生或者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组成“巡查小组”, 主要服务于学生, 负责检查学生的课间操完成情况, 自习课学习情况, 卫生清扫情况, 食宿达标情况等, 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再如, 寄宿制学校举行文艺演出时, 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自导节目, 包括准备演节目需要的服装、道具、台词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尊重和团队协作, 发挥了表现力和创造力, 还能够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人生观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有实践活动作为支撑, 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行为习惯, 丰富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寄宿制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比如,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革命圣地去参观, 一方面学习前辈们保家卫国、勇于拼搏的精神, 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改变错误和消极的行为, 走上正确的学习之路。在参观完毕后, 可以让学生书写一份心得体会, 仔细阐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到了什么, 以后会怎样去做。这样就真正发挥课参观学习的作用, 使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灵上得到收获。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礼堂去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或者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调查等, 学生在观看以后能够增强是非观念, 培养爱国之情, 远离违法犯罪。总之,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更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学校中不断成长, 能够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加强对行为习惯的宣传, 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行为习惯教育的宣传工作,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 让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素养, 优化自身的行为习惯。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对行为习惯进行宣传, 让学生在浏览学校网站的时候耳濡目染地接受教育。教师可以建立与家长联系交流的QQ群, 可以在QQ群里交流教育经验, 还能够及时进行家校沟通, 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不同, 所以表面看上去寄宿制学校实现了教育的公平, 但是如果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也只能是流于形式, 徒有其表。寄宿制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学雷锋活动”, 邀请校外的专家或者校内的劳模进行演讲, 鼓励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培养助人为乐和拾金不昧的好品质, 让学生有更加宽阔的拓展空间。比如, 有许多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 教师必须要积极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让他们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五、优化学生的自控能力, 多种渠道抓好养成教育

寄宿制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家, 很多学生都是放月假才回家一次, 因此学生在寄宿制学校里完全要依靠自己。可是, 由于得不到家长的及时监督和管教, 很多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中, 甚至逃课或者逃宿去上网, 浪费了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 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因此, 寄宿制学校必须要优化学生的自控能力, 采用多种渠道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摒弃错误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养成教育的方式有很多, 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学情进行选择, 并且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注重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我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尝试, 让学生进行“个人行为自查活动”, 即对自己的行为按照一定的评判规则进行打分, 然后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样的养成教育活动需要长期坚持, 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效果。

摘要: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管理, 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行为规范,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指导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 不仅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对生活也非常乐观和执着。因此, 在新时期, 寄宿制学校必须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尝试,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成为一个爱学习、守纪律、懂文明的新一代接班人。

关键词:寄宿制,行为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刘飞.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探索[J].教育革新, 2015 (6) .

篇4: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展板

关键词:寄宿制;行为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07

寄宿制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优质的服务和全方位的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今,摆在寄宿制学校面前的教育难题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才能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每一位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都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理想的目标。本文笔者将主要论述如何在寄宿制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养成教育。

一、建立行为养成教育体系,锻炼学生从小事做起

随着社会形势的复杂,很多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受到了各种不良行为和恶习的影响,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因此,寄宿制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建立起养成教育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建立每学期的德育考核目标,推进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同时,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有改变的空间和平台。比如,现在的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了过分的溺爱,他们初到寄宿制学校不能立刻适应,很多小事都不能自己完成,比如叠被子、洗衣服、打扫宿舍等。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教会学生日常的起居生活习惯,才能够帮助他们在细节中逐步走向自立。我会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给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比如班级中的一名同学不爱洗脚,很多学生都要求调座位,不想跟他做同桌。我利用放学时间找到这名同学,给他分析洗脚的好处,然后消除了班级调座位风波,其他同学也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管理中

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寄宿制学校大多实施班主任管理制,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激发他们的热情。而我在工作中会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参与到日常管理中,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寄宿制学校可以选择班级中的三好学生或者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组成“巡查小组”,主要服务于学生,负责检查学生的课间操完成情况,自习课学习情况,卫生清扫情况,食宿达标情况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再如,寄宿制学校举行文艺演出时,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自导节目,包括准备演节目需要的服装、道具、台词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尊重和团队协作,发挥了表现力和创造力,还能够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有实践活动作为支撑,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寄宿制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革命圣地去参观,一方面学习前辈们保家卫国、勇于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改变错误和消极的行为,走上正确的学习之路。在参观完毕后,可以让学生书写一份心得体会,仔细阐述自己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以后会怎样去做。这样就真正发挥课参观学习的作用,使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灵上得到收获。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礼堂去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或者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调查等,学生在观看以后能够增强是非观念,培养爱国之情,远离违法犯罪。总之,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更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学校中不断成长,能够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加强对行为习惯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行为习惯教育的宣传工作,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让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优化自身的行为习惯。初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对行为习惯进行宣传,让学生在浏览学校网站的时候耳濡目染地接受教育。教师可以建立与家长联系交流的QQ群,可以在QQ群里交流教育经验,还能够及时进行家校沟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不同,所以表面看上去寄宿制学校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但是如果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徒有其表。寄宿制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学雷锋活动”,邀请校外的专家或者校内的劳模进行演讲,鼓励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培养助人为乐和拾金不昧的好品质,让学生有更加宽阔的拓展空间。比如,有许多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教师必须要积极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让他们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五、优化学生的自控能力,多种渠道抓好养成教育

寄宿制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很多学生都是放月假才回家一次,因此学生在寄宿制学校里完全要依靠自己。可是,由于得不到家长的及时监督和管教,很多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中,甚至逃课或者逃宿去上网,浪费了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因此,寄宿制学校必须要优化学生的自控能力,采用多种渠道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摒弃错误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养成教育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学情进行选择,并且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注重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我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尝试,让学生进行“个人行为自查活动”,即对自己的行为按照一定的评判规则进行打分,然后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样的养成教育活动需要长期坚持,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飞.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探索[J].教育革新,2015(6).

[2] 杨金宝.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山西教育,2012(11).

篇5: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展板

-----班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汇报材料

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朱有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是著名教育家曼恩说过的一段话。是的,对于好习惯,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好习惯就会根深蒂固。而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重复一次,缆绳也就会粗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我们教师就是要把学生好习惯这根缆绳缠上一股股新索,使它变得越来越粗。

本人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生学会宽容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宽容之心,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并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学会宽容:

1.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多数学生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要消除这种现象就采用“换位思考”,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能够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设想,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2.教学生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会犯错的时候。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是人性的必然,我经常教育学生要理解他人,不要求全责备,只要同学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事事计较。班上秦涛、王金强两名学生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为班级抹了不少黑,学生们都埋怨他俩,我常常引导学生,多原谅一次人,多给人一次宽容和理解的机会,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觉

得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我和同学们的宽容下,这两位同学近期的表现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同学们都明白了:“宽容是友谊的开端,快乐的源泉。学会宽容,用真诚待人,你必定会陶醉于友谊的醇香中。学会宽容,你的世界才会变得更为广阔,忘却计较,人生才能永远快乐。”

(二)培养学生要善于倾听

学会倾听是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必备素质。不会倾听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训练。

1、首先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我在平时对学生提要求时做到了不会随意重复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因为如果把一个要求反复说上好多次,长此以往学生就习惯了,第一次听不到也不要紧,反正老师还会说好多遍。我在提出问题或要求后,观察学生的执行情况,对那些由于没有认真倾听,而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要明确地指出这是由于没有认真倾听造成的。对认真倾听的学生要给予肯定。

2.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老师必须是一名耐心的倾听者。在班级中,不管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管是口齿清晰的学生,还是发音模糊的学生,我都能做到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尊重他们的见解,不断章取义,欣赏学生的想法,中途不打断他们。

3.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细化的、可操作性的要求:

(1)倾听时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

(2)倾听时不打断对方的话,把对方的话听完;

(3)集中注意力聆听,要能听懂对方的意思,并能与自己的观点比较,等对方说完后再提出问题,或纠正错误。

伴随着明确的要求,学生会在课堂上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安颖是个会学习的学生,因为老师讲课时,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老师。”,“很高兴,我们大家都认真倾听了高科宇的发言”,“很好,王蕴贺同学刚才边听讲边进行了思考!”„„不断地意识强化,一种关注“倾听”的氛围悄然在班级中形成。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1.建立规范、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出台班级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规范。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见到地上有垃圾随手捡起等。个人卫生:保持指甲、手、脸、衣服的清洁,发型要合乎学校的要求,饭前、便后勤洗手等。

2.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卫生习惯其实也是一个学生责任心的一种体现,但如今的孩子大多独生子女,责任心不够强。针对这一点,我便将卫生任务分工到位,让每个学生明确责任。我把值日生工作安排细致,将每项任务如:扫地、拖地、倒垃圾、擦黑板、擦门窗、卫生区等,都分配到具体的同学,哪里出了问题,就找到哪个学生,这样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生的任务明确了,责任也就到位了。

3.身教重于言传: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生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在社会中,我是一名义工,经常利节假日及周末从事环保志愿服务工作,有空闲时我会拎起一只环保袋,跟随我的团队,深入各风景区捡拾垃圾,或深入大街小巷、公交站点清除城市牛皮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市民做环保宣传。每次活动,我都将自己的活动轨迹及活动图片整理出来,以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在学校、在班级中如果发现地上有垃圾,我即随手捡起,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无声的力量,渐渐地,教室内外的垃圾越来越少了,随手捡拾垃圾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教室内外时刻保持干净整洁。

(四)培养学生勤于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是孔子对反思在成长中重要作用所作的阐述。我也给学生提出了每日反思六个问题的要求:

(1)反思自己今天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吗?

(2)反思今天课上我积极动脑了吗?

(3)反思今天的作业独立完成了吗?

(4)反思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吗?

(5)反思今天帮助过他人吗?

(6)反思今天的行为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自己说服自己,战胜自己,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篇6: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展板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就我班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注重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课前要预习,中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二、实施措施得当: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小主人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每个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级互评等方式评选出“班级之星”。

通过具体的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篇7: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展板

阶 段 总 结

歧坪小学课题组

2011年秋

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基—〔2010〕7号)文件精神,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规范性,2011年9月,我校申报的《小学校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通过市教育局批准立项,2011年10月,《小学校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开始在我校展开,预计研究周期三年。主要研究内容是:

1、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以养为主,养教结合。指导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文明、健康、向上的心理,通过具体的行为指导,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以评价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评价中主动受教育,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各方面教育作用的相互影响下,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

3、加强对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养成教育研究,营造齐抓共管、习惯共同培养的教育环境。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实践与研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小结如下:

一、主要研究工作及阶段成果:

(一)2011年10月8日,及时成立了课题组。刘文贵校长任组长,李少石校长、王小琴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其余中层领导、班主任老师组成。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开展的认真研究和详细分工,调动起各位成员的积极性。

(二)2011年10月12日,《小学校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开题,参加开题会的有歧坪教育督导站领导、学校行政及课题组其他成员。

(三)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除了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砖贴上永久性条文,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学习、生活规则》、《学生礼仪常规》、《公物保护制度》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期末文明示范连队的评比结合起来,让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时时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之下,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希望之星”评比制度:每学期期末,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评比“希望之星”。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

“交接班”制度:低、中、高换段时,新老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原班主任、课任教师要向新接班教师详细介绍本班学生行为、习惯、学习等方面情况,并辅导新教师尽快熟悉工作。这样的交接班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段与段之间的教育脱节,克服了教育工作的盲目性,使各段教育工作都能顺利地进行衔接。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班级文明监督岗”。也就是说全校师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纪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于是,学校门口的“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和“文明之窗”则成了同学们检查、激励自己的一面镜子。每天,同学们经过这里总要细心的看一看,仔细的“照一照”,随时发掘自身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点。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四)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美国教 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他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我们通过校内组织机构、校外教育基地的建设、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社团的发展,着力组成三个机构,培养三支队伍,建立三大体系,构筑起了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生动格局。把规范养成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打破了传统德育封闭的局限,建立起了学生自立、自治、自理的机制。

1、三个机构指:(1)、以党组织和行政组成的德育管理的决策机构——领导小组,负责德育工作的决策和指挥。其具体任务是:①明确目标,制订计划,使德育的内容生活化。②组织队伍,统一思想,使德育途径整体化。③完善各项制度,形成优良校风,重视德育质量考证的科学化。(2)、由德育处、大队部共同组成的中层执行机构——德育工作检查小组。其任务是负责布置并检查每项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

(3)、由年级组、教研组、班集体、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德育工作落实小组,他们是德育工作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们不是一级行政机构,但他们担负着德育管理的具体任务实施,是德育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基层组织。

2、三支队伍为:(1)、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党支部、德育处、大队部。(2)、全体教职员工。(3)、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

3、三大体系是:(1)、学校教育体系。学校党、政、工、队、年级组、教研组、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创建优美校园环境,构成学校德育工作教育系统。

(2)、家庭教育体系。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全体学生家长,全面关心学生,构建与学校教育和谐协调的家庭教育系统。

(3)、社会教育体系。由政府部门、教育职能部门以及社区居委会等联合构成,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校内外一体化的“空气清新”的大环境。

以上三个机构、三支队伍和三大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合作育人的网络,它们既能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五)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大队委干部竞争上岗制、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和值日班长制,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制,能让每位学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全班同学每人轮流值日一天,每天放学前都要对值日情况进行小结,遇到周五,还要自己设计并主持班队会等等,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

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们学校开设有乒乓球、棋类、绘画、器乐、舞蹈、英语、计算机、科技制作等各种兴趣小组,每周三下午是半天的兴趣组活动时间,学生想参加哪类兴趣组活动全由学生自己选择,并且中途允许换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阵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阵地,让学生自己参与这些阵地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如每期的黑板报都由班上的学生主动组织承办,从内容选定到排版设计全由学生自己选择与规划,就连检查评价也是他们在通过与其他班比较之后自己说了算;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完全交由学生自己组稿、审稿,自己主播,辅导员老师只是在需要时略加指导而已;另外,“红领巾飘扬在社区”的假日小队活动、“我是歧坪文明小天使”环保活动等等,均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并开展的。

4、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门设置了“我为校园添光彩”、“我是清洁小能手”等少先队服务岗位,最大限度地为队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歧坪镇是四川省省级卫生城市,为了使歧坪镇永远文明而美丽,我校学生义务承担起了清扫校园周边环境的任务。全校学生不仅联合制订了《文明广场公约》,还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三五成群地到广场上拾烟头、纸屑;为游人讲解宣传《公约》内容,用实际行动维持了歧坪场的文明。学生们在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光荣的同时,也养成了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

5、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如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

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大、中、小队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如以“爱国”为题开展“祖国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歌唱祖国”歌曲竞赛、“颂祖国”演讲比赛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环保”为主题开展保护母亲河考察泗溪的活动;以“我为学校添光彩”、“我用小手扮亮母校”为内容进行画画、作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以“做合格的小军人”为主题,开展军训、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军人的辛苦,感受做军人的威严,从而培养学生爱军拥军的思想感情。以“军人风采”为主题,开展读军人故事、讲军人业绩、编写军人故事集的活动;以“安全伴我行”为主题开展道路交通法规知识讲座后,六年级学生自发承担起交通维护的责任;以“学军人,见行动”为主题,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

本学期,我们又组织开展了“储蓄快乐阳光,积累心灵财富”的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走进公共场所,去体验爱校、爱家、爱国、爱学习、爱劳动、爱创造、讲诚信等快乐,并以日记的形式写出快乐之体验,储存到自己的“快乐体验”储蓄簿中,“银行”(即班级)定期(每月)公布“储蓄户”(每位学生)的“储蓄”情况,并发放“利息”——评选出“快乐文明好少年”;开展了“好习惯伴随我成长”的行为养成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对照全校师生共同讨论制定的“希小学生十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自觉规范行为,根据自己的行为打分,积极参加校园“希望之星形象大使”的评选。学校则根据学生自评和家庭、社区、教师、同学的推荐,公平公正地评选出校园“希望之星形象大使”,为其授发标志,进行表彰,号召全校同学向他们学习;开展了“用自己双手扮靓校园”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成立爱花护草小队。每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自己认领校内包干区,不仅要负责包干区的整洁,还要维护本包干区的绿化,更提倡自己在绿化带内种上喜欢的花草树木。指导学生创作自己喜爱的校园文明儿歌、健康童谣,亲手布置学校的校报、橱窗、墙壁,变原来的变动接受宣传为主动投入宣传,使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以上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心、孝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效果:

1、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明确的办学目标。通过研究,我们把文明行为细化为三个具体的内容,即做人、做事、学习,形成了系列化的内容体系。在每一个内容的具体的目标实施过程中,我们形成“认知明理——实践导行——评价反思”这一德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养成教育的研究中,我们调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养成教育融入常规教育、学科教学、家庭教育和重大庆祝活动之中,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县德育先进学校,我们还准备开发和实施德育校本课程。

2、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养成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经常去做,才可能养成好习惯。”叶老的话告诉我们习惯不是单靠说或学就能形成,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德育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受教育者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有充分准备的德育常规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用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自己和他人,及时矫正不良行为;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尊、自强、自立,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开展“爱心”系列活动:举行“炎黄子孙孝敬父母”演讲会,开展“孝敬长辈 关心他人”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五个一”(给父母烧一个菜、洗一次脚、端一次茶、捶一次背、介绍一种健身的方法),让学生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做一些事,尽到孝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勤工俭学,把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和亲手制作的工艺品等进行义卖,用挣到的钱为敬老院的老人添置寒衣。由于该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操作性强,孩子们纷纷响应,并从中受到了教育,在活动中寻找到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人的精神和价值,也知道了生活的艰辛,钱的来之不易,使爱的暖流传遍校园。再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搞一些社会调查,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用具体生活中的典型实例教育学生,让学生耳闻目睹,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在德育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我校涌现了一大批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

3、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

该课题实验的实施还促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月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

四、问题与思考:

1、教育过程同样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我们在德育工作中仍注重教师的教育作用,轻自我教育的倾向。如果学生缺乏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形成向真、向善、向美的内动力,那么,外在的教育必将大打折扣。

2、从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的关系看,由于种种原因,重德育形式轻德育内容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割裂了德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隐患。

3、从德育的延续性看,在习惯培养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注重片断性教育,轻习惯培养内容的延续性、整体性。

篇8:学校习惯养成教育展板

光阴荏苒, 时过境迁, 计划生育政策已实施多年, 中国的许多小学生正在扮演着“独二代”这一特殊角色, 这就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从内部家庭环境上来说, 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出现, 更多的独生子女开始生活在了“6+1”结构的家庭当中 (即4位老人, 2位父母加一个子女) , 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史无前例地强化。孩子的事情是一家的绝对重点, 孩子想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的满足。孩子只需读书写字, 考一百分, 其他事情家长一律包办, 在家中毫无锻炼生活能力的机会, 自然也就无法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外部社会环境上来说, 长期以来, 随着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 孩子的学习压力大有逐渐加重之势。调查表明, 以前全国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近半, 现在则到了八成。尤其在一些大城市里, 孩子的双休日几乎都用来上各种辅导班, 很少休息, 更不用说娱乐, 这使得孩子在知识上提高很多, 在道德习惯上却无暇培养。还有社会上一些负面事情使孩子耳闻目染, 个别家长闲谈时不避孩子, 造成学校德育教育“5<2” (五天学校教育, 两天家庭、社会影响) 。现在我们要大声疾呼, 希望全社会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笔者主管学校德育工作多年, 下面谈几点我在小学生德育工作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养成教育要循序渐进, 常抓不懈

首先要立规矩树理念,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提出了不同要求。如:低年级要做到“借东西要还”, 哪怕是借用别人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都要及时归还;不说谎话, 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会说“谢谢、请、可以吗、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感恩、学会报答、学会敢于承认错误等品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晚上按时睡觉, 早上按时起床, 按时完成当天的作业, 放学后按时回家等培养学生守时习惯;爱惜学习用品, 不随便向家长要钱, 不乱花钱买零食;珍惜粮食, 不挑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 靠右边行;上下学排队走, 红灯停, 绿灯行;勤洗澡洗头, 勤剪指甲, 勤换衣服, 睡前刷牙、洗脸, 饭前便后洗手,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高年级要求做事有计划, 不盲目、不拖沓;懂得感恩孝敬父母;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节约用电、用水;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 不大声喧哗, 遵守公共秩序的道德;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 不乱踩绿地, 不随手折花枝, 不乱涂乱划,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等。高年级的各项要求是对低年级各项要求的延续和提高, 使学生在校六年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完善自己的品行, 成为一名具备文明守纪、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一系列优良品质的好少年。

二、加强考核管理促使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内化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 往往只关注“独二代”小学生的学习表现, 一些日常行为习惯, 尤其是一些小毛病容易被忽视。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班级评价体系, 不单从教学质量一方面评价班级工作, 而是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进行引导。比如在“三操” (以体育教师值周学生打分为准) , 纪律、文明礼貌 (以红领巾值周岗打分为准) , 清洁卫生 (以校医室教师和值周学生打分为准) , 安全工作 (以值日生和值周组教师检查为准) , 好人好事 (以值周教师登记为准) , 班级活动 (以值周领导检查为准) 。各项考核指标都制定了详细得分的要求, 各组负责教师每周五负责统计各班一周得分情况, 政教处负责汇总各类得分情况。全校共48个班, 每周评出6个“优秀班级”、6个“文明班级”、6个“清洁班级”, 按各班周总得分依次排序, 次周颁发流动红旗, 尽可能对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到全面覆盖, 合理引导, 监督与鼓励并举。

为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不断规范学生行为, 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 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以评促管, 以管促内化, 逐步形成习惯。以各班德育常规考核及学校组织的各项道德行为习惯竞赛活动作为班主任绩效工资考核和评选优秀班主任的依据。

三、寓教于乐, 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独二代”学生性格比较叛逆, 比较强调自我。教师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寓教于乐, 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 受到熏陶, 逐步形成价值观、人生观, 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在校内, 教育内容要有系统性、连贯性, 除常规活动, 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以外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力求把抽象的教育内容变成具体鲜明的材料。另外, 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不能固定模式, 一成不变, 既可以根据对学生进行的重点教育选择内容, 也可以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改换内容, 还可以把一件完整的史实、某一重大的事件、英模人物的事迹等, 通过分期分批的方式生动活泼地讲述出来。在校外, 建立固定的活动基地, 与驻军部队、敬老院、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烈士陵园、伟人旧居等单位挂钩, 建立德育活动基地, 使各项活动有血有肉,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

四、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大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教会孩子文明礼貌, 自己首先要作出表率。我校每年要举办6次家长学校培训活动, 聘请教育专家、知名人士、优秀家长来做报告, 给家长搭建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多年来我校的这项工作得到社会的好评, 201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 让社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实践场所, 通过这些举措使“独二代”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取得双丰收。

上一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试题下一篇:教师整训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