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教研室

2024-05-24

外科学教研室(通用9篇)

篇1:外科学教研室

外科学教研室

《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适用于临床医学(含英文班)、医学影像和麻醉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简介 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21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22学时,实践学时:96小时。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性质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的知识和技能,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现代外科学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外科学与内科学的范畴是相对的,虽然外科一般以需要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但外科疾病也不是都需要手术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将会不断地更新变化。在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切口感染、止血和输血等问题后,现代外科学得到高度发展,外科技术不但得到普及,在专科化上有了显著提高。外科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外科医务工作者。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 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

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20%。测试时间:时间1小时。测试题型:题型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B,每题2.0分,共50道,满分100分。测试形式:闭卷。

根据授课内容不同,测试内容分别为: 外科总论全部内容、神经外科或外科总论全部内容、胸外科

3、实验/实践: 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15%.根据授课内容不同,神经外科首次病程记录1份或胸部疾病首次病程记录1份

(二)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 1

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根据授课内容不同,测试内容分别为2种,选择其中1种:

1、题型、题量及分值:外科总论、神经外、颈部乳腺疾病、普外疾病

选择题 概念题 简答题 论述题 神外 5 1 1 1 颈部 7 1 1 乳腺 3 1 1 普外 10 1 2 1 外科总论 10 1 2

2、题型、题量及分值:外科总论,胸外,食管,泌尿外、骨科疾病 选择题 概念题 简答题 论述题 胸外 4 1 2 食管 4 1 1 泌尿外 7 1 1 1 骨科 10 1 1 1 外科总论 10 1 2 形式:闭卷 时间:120分钟

三、考核时间与进度

(一)形成性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

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课堂睡觉打鼾、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等行为扣5分,累计上线100分。

2、阶段测试 测试题型: A1、A2、A3、A4,每题2.0分,共50道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第8周或第9周周末统一进行

3、实验/实践:

(1)外科总论,神经外科,颈部疾病,乳腺疾病,普外疾病 神经外科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份。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分;诊疗计划—15分。(2)胸部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份。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分;诊疗计划—15分。

(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 每学期末,根据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进行,闭卷考试。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 一)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2

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5%

2、阶段测试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20%

3、实验实践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5%

(二)终结性考核占课程考核比例为60% 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3 【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简介 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9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4学时,实践学时:48小时。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 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教务部或年级办制定好考勤表)。

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20%。测试时间:时间1小时。测试形式:闭卷。测试内容:泌尿外科疾病,骨科疾病 题型、分值:单选题,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每题2.0分,共50题,满分100分。

3、实验/实践,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15%。见习课进行—首次病程记录1份。

(二)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题型、题量和分值:胸外、食管、泌外、骨科、神外、颈部、乳腺、普外、胸外 选择题 概念题 简答题 论述题 胸外 3 1 食管 3 1 泌外 3 1 1 骨科 10 1 1 神外 3 1 1 颈部 2 1 乳腺 2 1 普外 6 1 1 1 胸外 3 1 4 《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

三、考核时间与进度

(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

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课堂睡觉打鼾、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行为扣5分,累计上线100分。

2、阶段测试 测试时间:第8周或第9周周末统一进行。

3、实验/实践 神经外科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份。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分;诊疗计划—15分。

(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 每学期末,根据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进行,闭卷考试。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 一)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5%。

2、阶段测试占课程总成绩的20%。

3、实验实践占课程总成绩的15%。

(二)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60% 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5 《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适用于医疗保险、医事法律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简介 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9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4学时,实践学时:48小时。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 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

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20%。测试时间:时间1小时。测试形式:闭卷。题型、分值:题型为单选题,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每题2.0分,共50题,满分100分。测试内容为:神经外科、颈部及乳房疾病、肺部食管疾病、腹外疝、腹部损伤、腹膜炎阑尾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3、实验/实践: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15%。见习课进行——考核胸部疾病首次病程记录1份。

(二)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题型、题量和分值:胸外、食管、泌外、骨科、神外、颈部、乳腺、普外、胸外 选择题 概念题 简答题 论述题 胸外 3 1 食管 3 1 泌外 3 1 1 骨科 10 1 1 神外 3 1 1 颈部 2 1 乳腺 2 1 普外 6 1 1 1 胸外 3 1 6

形式:闭卷 时间:120分钟

三、考核时间与进度

(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

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课堂睡觉打鼾、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等行为扣5分,累计上线100分。

2、阶段测试 第8周或第9周周周末统一进行。

3、实验/实践 胸部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份。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分;诊疗计划—15分。

(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 每学期末,根据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进行,闭卷考试。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 一)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为5%

2、阶段测试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20%

3、实验实践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15%

(二)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为60% 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7

《外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适用于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简介 外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7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0学时,实践学时:16小时。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

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一)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5%。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

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20%。测试时间:时间1小时。题型、分值:为单选题,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每题2.0分,共50题。测试形式:闭卷。测试内容为:外科总论全部内容,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

3、实验/实践: 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为15%.见习课进行——考核神经外科首次病程记录1份。

(二)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题型、题量和分值:外科总论,外科学全部

选择题 概念题 简答题 论述题 胸外 2 1 食管 2 1 泌外 2 1 骨科 8 1 神外 2 1 1 颈部 2 1 乳腺 2 1 普外 4 1 1 1 胸外 2 1 外科总论 9 1 1 8

形式:闭卷 时间:120分钟

三、考核时间与进度

(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

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课堂睡觉打鼾、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等行为扣5分,累计上线100分。

2、阶段测试 5月最后一周统一进行。

3、实验/实践: 外科总论,外科总论,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 神经外科疾病课间见习进行,书写首次病程记录1份。首次病程记录评分标准:主诉—10分;现病史—10分;既往史—5分;查体—10分;初步诊断—20分;鉴别诊断—30分;诊疗计划—15分。

(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 每学期末,根据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进行,闭卷考试。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 一)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考核比例为5%。

2、阶段测试占课程考核比例为20%。

3、实验实践为占课程考核比例为15%。

(二)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为60% 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9

《外科手术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适用于临床医学(含英文班)、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口腔医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简介 本课程为必修课;外科手术学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手术学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外科的积极性,使同学能熟练掌握无菌术的方法,树立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掌握各种操作规程,初步掌握外科的基本操作。并通过实验课的基本技术的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专业基础与临床基础的桥梁作用,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考核内容:

1、手术打结:

每次手术课程担当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的同学进行考核。

2、术前问答:每次手术课程担当手术者的同学进行考核。

3、铺无菌巾: 每次手术课程担当第一助手的同学进行考核。

4、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10分; 每次手术课程手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器械护士的同学进行考核。

5、无菌操作:手术实验课程所有的同学随堂进行考核。

6、书写实验报告: 每个担当手术者的同学书写手术记录后上交实验报告。

(二)终结性考核:5分 学期末外科学理论考试时,其中5-10分外科手术学试题,三、考核时间与进度 参见第二项内容。

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 形成性考核成包括:填空题、简答题等。

绩:90分。

1、手术打结:单手打结:10分;双手打结: 5分;

2、术前问答:10分;

3、铺无菌巾:5分;

4、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10分;

5、无菌操作:20分;

6、书写实验报告:30分。

五、主讲教师职责及要求

《外科手术学》是实验课程,参加实验课的同学人手一册《外科学实验手册》。形成性考核成绩均在此手册记录,总分90分,手册存档。以每 10

班为单位整理成绩单后上交教务管理部门。

六、成绩记载及管理 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实验课任课教师评定。每位学生均知道自己的考核成绩,当堂考核,当时出成绩。实验报告上交后,教师予以阅卷,成绩计入实验手册,最后统计总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及格后,方可参加终结性考核。本课程成绩由手术学教研室直接管理。手术学教研室主任负责考核评价及成绩记载,并将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报学院考试中心和第一临床学院教务部备案。

篇2:外科学教研室

教研室是教学的基层业务、行政领导机构,在学校党委、正副校长及医院党委、正副院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1.教学工作方面接受教学办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实施教学计划。对学生要加强思想政治和医德医风教育,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2.教研室设专职(或兼职)脱产教学秘书,协助主任或副主任具体组织教学计划实施及管理。教学秘书应由讲师或从事过教学工作的高年资助教担任,担任过总住院的医师才能脱产教学。根据教研室教学任务设教辅人员,协助教学秘书及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负责有关材料的印制及教学辅助器材的准备和教学、科研、医疗档案的保管。

3.根据每年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分别成立相应的教学小组(如桥梁课教学组、临床课教学组、毕业实习教学组„„)。其成员应包括教学组长、教学秘书、脱产老师和兼职教师代表、实验技术人员等。教学小组要定期开展活动,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并组织学习教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教研室应在教学任务下达后、开学前一个月做好组织工作,确定脱产教师、兼课老师名单及每人所任教的内容,送教研室主任签字、教学办审定后下达任教聘书(包括课时、内容、时间)。

5.教学办协同各教研室根据学校统一制定的教学计划任务书、教学大纲来编排本课程周历表及教学日历表。教研室在开课前三周应将教学日历编好后经教研室主任认可后交教学办,统一印制成表发给教师和学生,教研室必须督促任教教师严格遵照教学日历所规定的时间、内容、地点授课,不得随意改变。

篇3:外科学教研室

1 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外科学教研室一贯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根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标准及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制定了教学查房制度、专题病例讨论制度和本科生导师制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规范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另外充分发挥老主任、老专家的学科带头作用, 发挥传、帮、带优势,鼓励年轻教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引进高学历人才。

2 推进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为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加强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我们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经过3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发表教改论文近10篇,并开展了多个教研课题的研讨。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后期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其医疗水平、培养其医疗态度、医疗作风及医学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实习带教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为医学生弥补前期理论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盲点,从而促进他们心理、认识等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此,我们在多年的实习带教过程中有意识地增设了与实习相关的课程,对实习医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如教研室与带教老师签定责任书、坚持教师集体备课、学生选择老师、师生座谈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

教学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临床教学是高等院校在校教学的终末环节,是医学生向医生过渡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临床教学工作,使临床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医院各部门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临床教学中心地位得到确立。院领导把评估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各教研室、各科室、各病区根据评估指标体系要求,逐条落实,整理并完善各项记录,逐步完善教学管理,自评自建。形成了人人关心临床教学工作,各部门齐抓共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院领导要求科主任把迎评工作放在首位,做到无论多繁忙都要保证有专人负责教学,每个教研室配备教学秘书。每位中层干部向院长签定责任状,保证重视教学,全身心投入教学迎评工作中去。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使我院教学人员转变了旧的思想观念,临床教学意识明显增强,推动临床教学工作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肿瘤外科学是一门实践学科,理论授课内容相对枯燥乏味,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时,注意将课程内容前后,上下纵横加以有机联系,以达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时注意语言的组织表达。讨论式教学则是以问题为主线,对部分章节内容设置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讨论边学习,鼓励学生倾听彼此的观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和互动,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进而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们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相关的新知识,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师本人对所讲内容的认识,以讲座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知识。突出特征,在授课过程中从组成,结构特点等对应比较进行讲授,找出其不同之处及相似处,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在肿瘤外科学授课过程中,我们注重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讲”和“演”结合,使原本抽象的理论内容变得直观可信,效果倍增。此外,我们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肿瘤外科教研室在2002年就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理论课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肿瘤外科教研室在督查教学运行情况的同时,逐渐推进双语教学,注重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和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5 强化临床技能培训

本科医学教育阶段应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之达到规范、准确。临床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在医疗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医学生实习阶段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教研室要求对学生进行病史采集、全身体格检查的示范指导,及时核对体征。为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率先安排带教老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并组织数位资深教师对其进行严格考核,让考核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责任到人,力争做到人人达优。肿瘤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教研室把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组织骨干教师反复多次以实践方式向学生讲述心肺复苏、无菌操作技术、清创缝合和各种穿刺技术。尽可能让同学参加所管病人的手术,亲自动手进行如切开、止血、结扎、分离、缝合、打结等手术基本操作,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学生到各专业科室轮转实习,学习肿瘤外科常见病的常规处理措施。教学秘书安排病房教学负责人,让学生完成常见小手术规范操作,增加学生手术操作机会。教研室还为每位实习同学配备了第一导师,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全面负责该同学的临床实习,并在每个科室设置第二导师,负责每位到该科室实习同学的实习带教,把好教学质量关,实现“专人负责、集体带教”的导师负责制。此外,我院还投资十多万元建立了肿瘤外科临床技能操作实验室,此举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临床技能操作环境,使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掌握临床操作技能。

6 推动肿瘤外科精品课程建设

教研室组织专家编写《肿瘤外科学》、《肿瘤外科实习指导》、《现代肿瘤临床使用治疗学》、《实用胸部肿瘤外科诊断与治疗》、《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肿瘤学概论》等多本教材,为外科学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理论平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本科教学评估促使我院医师的临床教学意识明显增强,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传林.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必须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2):26-31.

[2]周远清.质量意识要升温教学改革要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1998(3):1-11.

[3]陈传林.试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三大任务[J].西北医学教育,2000(1):19-22.

篇4:走出误区,推进校本教研科学发展

一、走出概念误区,推进校本教研规范发展

1、校本教研和教师培养

教书是一种实践。而这种实践中如果渗透着研究的意识和行为,那就不再是单纯的“教书”了,教师也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了。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型,成为研究型教师,这是对整个教师队伍的要求。所以,参与校本教研的人不能仅仅局限于个别几位骨干老师,而是每一位站在讲台上、和学生发生关系的一线教师。

在培养教师特别是培养新任教师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听课、评课,告诉他们哪儿对,哪儿不对,更应该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是对的,那么做是不对的。关键是要通过校本教研来点燃他们思考和研究的导火索。

另外,我们应该更加重视 “研究型名师”的培养,名教师不仅要因为课上的好而出名,还要因为研究能力强而出名。这样他们既能在教学中起到骨干作用,同时也能在教研中以名师的导向效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

和“校本教研”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名词是“校本培训”。从字面理解,一个是“研究”,一个是“学习”。也就是说,“校本教研”是思考解决自己的问题,“校本培训”是学习接受别人的东西。但事实上,这两种活动往往密不可分。比如开“现场研讨会”,我们可能会请专家先搞个讲座,这算“校本培训”,然后又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讨论,这又算是“校本教研”了。这样的活动有研有训,叫做“校本研训”,既有老师们的个人反思,也有同伴之间的共享互助,还有骨干和专家们的专业引领。效果往往非常的好!

3、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

好多次,我们到学校里想要看看校本教研工作情况,结果接待人员把刚刚编写好的校本教材拿给我们看。校本教材是落实校本课程的载体,和校本教研是两码事。校本教研是指教师为了改进教学而开展的研究活动,而校本课程则是课改以来为了照顾地区间、学校间的差异所实行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将课程开发和落实的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学校,由校长和老师共同开发、编制和落实的一些属于学校自己的课程,比如农牧区学校开发的“西瓜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春季乏羊复壮技术”等等。

当然,担任校本课程的老师会在上校本课时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实践性是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而我们目前的校本课只能关起门来在教室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达到充分实践的要求,这该怎么办?当校本课老师坐在一起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研讨的时候,就是在搞校本教研。

4、校本教研和学生活动

在审查部分学校校本教研计划时,我们往往看到,学生作文竞赛、祖冲之杯数学竞赛、教师三笔字、简笔画等学生活动和教师基本功训练充斥其中,而属于教师自己的教学研究专题活动基本没有。这就说明,教研组长并不明确什么是真正的校本教研,所以计划的制定不够规范。学校开展的各类师生竞赛活动不属于校本教研活动,只需写进学校教务处或德育处的计划中,而教研组长制定的校本教研计划必须以本组教师的专题研究活动为主体。

当然,在学生竞赛活动中表现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查找原因并想办法解决,这算是校本教研。

还有些学校在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中感到效果不够好,希望以“如何有效训练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为题进行研究,找出一些提升效度的策略,这也是校本教研。

5、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

如果我们上网的话,可以在教育科研网上查阅到很多有关校本教研的资料。这就是说,无论校本教研还是课题研究其实都属于教育科研范畴。因为它们的目的都是要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各行各业的课题研究不尽相同,很多课题项目都是由专门的研究机构来进行的。但是我认为,教育上的课题研究必须校本化,它也应该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因为课题研究只有从学校的实际问题入手,才会有生命力。

所以,这几年,我们的教科研管理主要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提倡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短周期,不立项,研究解决一些比较容易抓住的小问题,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二是提倡学校集中骨干力量,成立两三个课题组,对一些学科教学中比较棘手的典型问题进行较长周期的立项课题研究,起到培养骨干、以点带面的作用。

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切合实际能力和水平的自发行为,一旦成为行政命令,必然会误导老师们走极端。我们很担心,这样一来,各种名目、各种级别的课题又会满天飞。老师们研究水平跟不上、过程管理跟不上、研究实效便无从谈起。课题研究很可能会陷入混乱局面,成为一种新的形式腐败。

对于当前“全员教育科研“的提法,需要我们进行一些正确的宣传和引领,我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全员教育科研”的意思是号召老师们人人反思教学、人人参与校本教研,而并不是说人人都要主持课题,人人都要去自治区立项。我们必须引导老师们去掉“课题实验”的功利色彩,追求实际的、实用的、实在的研究行为。倡导每一位老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上校本教研之路,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走出管理误区,推进校本教研长效发展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中的问题不分大小会不断出现。校本教研既然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那么必须讲求实效性和长期性,必须深入、持续进行。所以,校本教研切不可时髦起来就轰轰烈烈,流行几天就销声匿迹,一定要避免流于形式的花架子,要针对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甚至每个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切不可将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习和探索过程搞得花里胡哨,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问题没得到解决,老师们也没什么进步。

一所学校,无论多么现代化,“硬件”设施多么“硬”,都不可能对其办学质量产生决定作用,而决定学校生存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师资!有了强有力的师资,即便再简陋的校舍也会引得弟子上门。而教师队伍是打造出来的,是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因此,学校管理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非同小可的意义。要积极创造条件,以“研”代“训”,将校本教研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头戏,使校本教研真正为学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篇5:教研室科学综合实践学科要求

本学期我们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实施优质教研,促进师生发展”为主题,以搭建教研平台为抓手,不断推进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落实课程常规,规范课程实施

学校要完善教研组建设,落实课程计划。周期性地对课程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1、大学科组长学期初要做好学科总的教研计划,对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进行总的规划、布署。(下周五前上交电子稿)

2、任科教师写好学科教学计划。计划要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强。

3、引导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课程实施方面的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课程跟进模式。

4、每周进行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活动不走过场,要有详实的活动记录,做到有效。

5、加强备课管理。学期初进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但杜绝拿着通案上课的现象,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化教案,备教一致。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已初具模式,其他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的学习也要积极探索研究,逐步形成有效的模式,本学期各校上交的资源包各个活动内容都要涉及。

科学之前全市进行了集体备课,本学期各校要进行单元集体备课,备课要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单元知识版块内容整体构建、一定要体现目标、过程设计与评价的一致性、要体现教研组集体智慧。集备以后,将课时备课进行分工,形成通案分享,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

6、开展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积极创设交流机会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区域性课程的发展和进步。并以此作为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典型培育的重点工作。

开展优秀课例观摩研讨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促进师资队

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7、继续开展教学调研活动

深入调研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讨问题解决的策略。促进教学交流活动的开展,强化区域间的交流,以点带面,切实提高学科教学、教研水平。

二、创新教研方式,促进课程常态化

1、引导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2、开展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积极创设交流机会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区域性课程的发展和进步。并以此作为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典型培育的重点工作。

开展优秀课例观摩研讨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3、继续开展教学调研活动

深入调研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讨问题解决的策略。促进教学交流活动的开展,强化区域间的交流,以点带面,切实提高学科教学、教研水平。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提供实践活动的空间。首批“烟台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烟台市博物馆、烟台自然博物馆、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烟台农博园、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陆军预备役76 师炮兵团、烟台职业学院、山东东方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学校如果想到实践基地活动的,与我联系,我与烟台教育局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管

理处协调,定好时间。

学校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做到学校和基地有机结合。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的基本阶段来看,每个阶段既有课外实践环节,也不能缺少在课堂中的交流学习,而教师的有效指导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要积极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以及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引导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抓住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积累可行性经验。学期末每个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科学)每位任课教师上交一篇有自己特色的有价值的论文(6月底前)。

三、注重课程研究,突破实施难点

1、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的不同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让课程实施进入 常态化。

3、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的评价方式。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评价的管理 与实施。各校要有针对本校实际的具有特色的评价方式。

4、加强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做中学、学校特色活动等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从事相关的研究活动,逐步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5、继续加强课程资源的整理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的编写框架早已下发,但有些学校仍重视不够,上交不及时,本学期要求各校从学期初就布置下去,着手 这方面的工作,在这强调以后每个学科(综合、科学)学期末都要上交2篇论文、1 篇教学设计或案例、1篇教学实录、1个资源包(综合至少3个领域的资源包,科学 1篇课程实施经验总结、教学反思、学生的优秀作品等),本学期务必于6月底前 将电子稿发至qxzxl163@163.com邮箱。上学期各校均按时上交了,但有的学校上交 材料明显是网上下载的,还有的学校内容不全,今后各校上交的材料综合大学科组长一定要严把关,不要再出现这种情况。

四、加强常规管理与督查

1、学校要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并努力上好课程,学校要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听课、作品检查、教学资料检查等方式了解课程计划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水平,并将督查情况记载的资料存档。

2、学校领导要有专人分管综合型课程。分管领导要加强与综合型课程教研组的联系,指导教研组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发现、总结其成功经验,帮助解决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每学期需代表学校参加综合组2次以上的教研活动;及时将参加综合型课程教研组活动的情况在学校行政会和教师会上作汇报。

篇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任

1、主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期初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学期中认真落实工作计划,学期末完成教研室工作总结。

2、作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职责,负责制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做好工作总结。

3、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工作。

4、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教师教学任务安排,教材征订审核、统计工作,实验耗材、实验设备维修数据的统计审核工作。

5、负责组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期初、期中和期末课堂教学检查和实验教学检查及各种检查资料的收集归档;教研室教师教案、讲稿和教学日志的审核签字;期初实验分组审核和实验课表的制定;期中三级评教同行成绩的统计计算;期中、期末教师作业、实验报告单的批改情况检查,期末教师教学材料的收集、审核、归档等。

6、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期末考试试卷的命题审批、阅卷安排表的制定和期末试卷批改情况的检查工作。

7、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具体包括:论文出题任务安排,选题指南和选题汇总表的制作,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方法讲座,毕业论文开题工作,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毕业论文评阅工作,毕业论文答辩组织工作,毕业论文成绩统计工作,毕业论文相关资料的收集、审查、归档上交工作等。

8、负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新生专业教育工作。

9、负责制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计划,并协助课程建设负责人具体实施。

10、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室活动,并做好记录和相关的宣传报道,学期末上交教研室活动资料。

11、重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本专业教学科研需求,向系里提交专业教师需求计划、对口支援教师计划等;注重凝练专业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教研教改项目、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等;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每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安排一名指导教师,主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组织教研室内民汉教师结对子,提高民族教师的汉语授课水平。

12、协助系主任组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ITAT大赛和院级多媒体课件大赛的培训、选拔及参赛工作;组织系级电子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和专业见习、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

篇7:基础科学部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

二、根据基础科学部的规划和工作计划,主持制订本教研室教学、科研、专业及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等工作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做好学期工作总结。

三、努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培养好青年教师,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和能力结构,管理制度《基础科学部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

四、组织落实学校、部安排的教学、科研工作,协调本室教学、科研工作,搞好教学、科研各个环节的组织管理和课程建设。

五、组织教师制定本教研室所属各门课程的实施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次,认真考核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

六、经常了解学生对本教研室教学意见,组织经常性教学质量检查,组织学生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课外活动。

七、负责本室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教书育人、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室风。关心本室人员的思想、生活、学习和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八、管理好本室的各类教学用具、设备、资料和教学文件。

九、完成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基础科学部

篇8:外科学教研室

一、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与选择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具有活力的环节,更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能力、体验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为此,作业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立足于学生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方法,从内容、形式、要求等方面着手,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完善作业系统。

作业应注意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日常生活情景,选择学生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题材,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理念。要严格控制作业的总量和难度,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还要防止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演绎轻归纳、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

作业应关注学生的年龄差异,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合适的作业,防止作业“高龄化”或“低龄化”两个错误倾向。如小学可采用诸如观察、比赛、游戏等作业,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初中可采用动手操作、设计制作、口头表述、集体讨论等方面的作业;高中可采用问题探究、实验设计、项目研究等方面的作业。

作业应关注同龄学生对学习科学的认知差异,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有区别的作业,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增加作业的选择性,让不同学生通过作业感受学习的成功和成就,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要注意体现作业相应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作业应引导学生变接受性学习为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通过观察、归纳和推理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作业设计应有助于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对材料的阅读,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对实验的预习、正确操作,对主题探究的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科学预测等,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独创性的见解,自己设计作业。

作业还应引导学生变个体学习为独立自主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课堂作业应积极创设需要合作的问题情景、宽松和谐的讨论氛围和彼此尊重信赖的师生关系,使作业过程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分析,又善于合作、分享的素养和习惯。

作业也要引导学生努力提高实践能力,设计科学的实践性作业训练。实践性作业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实验前要预先准备,实验中注意安全,在观察、实验、野外观察时要指导学生注意防止发生意外,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

作业设计还应注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以支持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经历,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开放式学习情景。但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基础与综合的关系、基础与探究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注意必要的梯度和铺垫,不能简单地“一步到位”。

三、要加强对各类作业的批改和评析

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作业过程,加强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辅导。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都能达到相应的学习要求。

要及时、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教学诊断功能,及时发现作业问题,调整教学。对作业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反馈,使作业评析成为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作为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分析学生个体学习状态的过程。

篇9:外科学教研室

在开展主题活动《动物王国》时,部分幼儿对“乌鸦喝水”这一话题产生了兴趣,并主动提问“放石子后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教师捕捉到这一宝贵的兴趣点,及时生成了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这一课题正好契合了我园市级课题研究《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我们果断地将它确定为研究课题,采用“一课三研”的形式探求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二、在研讨中提升

幼儿园科学活动具有活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园位于蒋乔,当地沙石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为幼儿提供了最真实、精彩的课堂。

第一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分别为大半瓶、半瓶、小半瓶,分别贴上1、2、3标签,每组一份沙子、一份石子……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乌鸦喝水》,导入活动主题。

2.用石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3.用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

5.小结:乌鸦在瓶子里加入石子不是都可以喝到水的,还得看瓶中水量的多少。

第一次研讨:

研教学目标:目标1偏低了,因为大班幼儿在平日的生活和玩水游戏中,已具备这方面的经验。

研材料准备:该活动中的沙、石材料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在瓶子上根据水位贴了数字标签,便于幼儿做实验记录,但没有标注水位,不便于幼儿进行对比观察。

研活动组织:故事导入略显老套,可播放《乌鸦喝水》的电脑动画,激发幼儿兴趣;用石子实验后提问,乌鸦为什么不能喝到3号瓶的水,幼儿反应不过来,可先请幼儿观察3瓶水的不同水量,并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录在大记录表上,为后面作好铺垫;幼儿完成实验记录的时间有先有后,为减少消极等待,应让先完成记录的幼儿先交流,再把记录表贴到磁性黑板的相应位置。

第二次活动:

活动目标调整为:

1.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在瓶中加入石子能否喝到水,还与水量多少有关系。

2.学会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乐趣。

3.在“设问——解疑”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科学探究意识。

活动准备调整为:在1、2、3号瓶子上标注原水位线,增加三只瓶子的水位记录表。

活动过程调整为:播放《乌鸦喝水》的电脑动画导入;在实验前先启发幼儿观察三瓶水的不同水位,并进行记录;在小组操作中,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结果,并将记录表展示在黑板上。

第二次研讨:

出现的进步:

开场动画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眼球;通过材料调整、科学记录的辅助,较好地实现了第一目标。

存在的不足:

小组操作中,当何乐小朋友拿着实验记录准备到前面交流时,张宇提出了异议:瓶子里的石子没有装满,如果装满了,水就会被压上了。为了尊重幼儿的自主探索,教师让他再试一试,结果他慢慢地琢磨、研究,教师和小朋友一边探讨着问题,一边等着他……导致活动过程松散、冗长。张宇之所以会提出异议,是因为他只参与了小半瓶水的探究,没有与其他水量的实验进行对比观察,活动中的合作不够深入,幼儿在操作前没有就三种不同水量的瓶子自主地进行协商和选择,目标2达成度不高。

思考的问题:

怎样让乡土科学探索活动更有趣味性?老师们提出了增加“小乌鸦检测员”,每组提供一只封塑的小乌鸦,实验完成后,幼儿带领乌鸦飞到每个瓶口进行检查,看能否喝到水并及时记录结果。我为老师的创意喝彩,执教老师也高兴地采纳了这个金点子。

怎样培养幼儿“设问——解疑”的意识,我的提问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争论,并逐渐形成了共识:在活动中可鼓励幼儿自主观察材料、记录表,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请其他幼儿解答问题。

第三次活动:

活动准备调整为:每组一只封塑的小乌鸦。

活动过程调整为:在小组操作前,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商量如何分工;在小组操作中,注意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发现玩小半瓶水的幼儿将石子放至瓶口,鼓励他进一步实验,在后面的集体研讨中,可展示该组幼儿的操作结果。

第三次研讨:

出现的进步:

因为增加“小乌鸦检测员”,幼儿的参与劲头更足了,活动气氛更为活跃;小组操作前的讨论很有效果,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能坚持完成自己的实验,并乐于向大家介绍实验结果;在教师的鼓励下,部分幼儿能发现问题、主动提问、解答问题。

引发的思考:

乡土材料资源丰富,其他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吗?教师们听了我的提问,脸上表情异常丰富,都在心里说:看来还有四研、五研、六研呢!我微笑着点拨:科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是正规的,也可以是非正规的;可以是集体活动,还可以是在区域中进行的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教师可将“乌鸦喝水”放进科学探索区域,大家都豁然开朗。

上一篇:开心阅读日记怎么写下一篇:园林绿化养护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