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教学设计

2024-06-23

赶海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赶海教学设计

11、赶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十一课《赶海》 教材分析:

〈赶海〉(苏教版第六册)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海边的人在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赶海非常有趣”以此为题,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对大海的喜爱,有些困难。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浅显的内容,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奠定了基础。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设计这课时,我有这样几个理念

1、抓住读,读中悟,读中思,读中练,读中笑,突出读在小学中年级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深入解读文本,文本中蕴涵的趣,我认为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赶海时热闹的场面是,另外一个 隐藏在文中的关于安静的海滩的描写也是十分有趣的。

3、注重美的教育,在解读文本时我考虑学生对海的印象不是很明确,于是在教学中引入学生习作的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4、注重情景化和生活化的创设。教学目标:

1、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练习上下文,理解重点剧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我”童年是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教学重、难点:

1、以读为主,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是赶海的乐趣。

2、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法:激趣法、引导法、学法:读悟法、自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2、3、从歌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去赶海,一起享受赶海的乐趣。(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简介“赶海”,揭题。

赶海: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是,在大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贝壳等之类的东西。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出示课件)

2、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出示课件)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认识或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2)自学生字新词。(3)标出自然段序号。

1、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课件)以多种形式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品味赶海的乐趣

1、在小作者的记忆中,赶海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去在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动笔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并想想趣在哪呢?

2、教师巡视,相机知指导。(板书:趣)

3、同学们都很会读书,都在书上画出了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谁愿意把自己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乐趣?

4、(指导第二段的第二句)

〃 读句子、说句子(老师指导:追赶浪花是有趣的。这个同学真不错,不但让大家分享了他找到的充满乐趣的句子,还能说出自己的体会,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 老师指导:这句子那么有趣。你想象一下浪花哗哗地往下退,一会儿又涌上来,小作者拼命追赶浪花的情景,多有意思啊!你能不能再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情景,读得更有趣一些?

〃 听你读这个句子,老师好像看到小作者追逐浪花兴奋不已的样子了!读的真好!要把句子读好,就要象这个同学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到哪就想到哪,留给自己一点想象的时间,想象好了,就能读好了。不信,你们也来试试。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追逐浪花的乐趣!(全班齐读)

5、指导读“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这一句。

〃 这句话就象电影中的远景一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赶海的热闹场景。从句子后面的这个省略号,也可以看出赶海的人真是多啊。

6、指导精读第三自然段。

摸呀摸呀嘿!(不光体现在声音上,还体现在表情,甚至是动作上)

哎!努努嘴儿“哎哟”

咦?哦!轻轻只一捏

7、同学们好好体会一下老师刚才的指导,自己练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读得有趣。

8、看到同学们读书那么投入,老师可真喜欢。来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用你的声音,表情,动作把赶海的乐趣表现出来。

9、赶海是有趣的,在海边追赶退去的浪花是有趣的,摸海星,捏大虾更有趣,就算被螃蟹的大鳌夹住了手,疼的也是高兴的。难怪我要闹着去啊!

同学们,时间不早了,太阳也偏西了,赶海的人三三两两的回去了,我也满载而归。喧闹的海滩又恢复了平静。让我们再听一听那大海的歌,回味赶海的乐趣。(出示课件,播放歌曲)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板书设计:

11、赶 海

追浪花

抓螃蟹

捏大虾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因为对赶海生活的不熟悉而望而却步,相反,由于引导得当,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思维相当活跃,再加上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得好,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将三件趣事的顺序打乱了,但并不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这也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教案与实际上课之间的差距,课堂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状况我们要能沉着以对,也更深的体会到教师主导作用的深刻含义。

一、以趣激趣,趣在文字

全文共写了六件事,却只有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是详细描写的。其宗尤以后两件事写的更为传神。“„„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前一句通过对螃蟹心理的猜度“不甘”引出它的动作“东逃西窜”,活脱脱的展现了螃蟹的狼狈,后一句则通过大虾被捉前后的对比:由主动的挑逗、不可一世到后来的被捉,泄气,一切只缘于我的“只一捏”,抓住这些细节,学生想不感兴趣都难。

二、以读展趣,趣在再现

课文语言很活泼,用词准确、传神,尤其是第三段中的四个语气词,更是将作者当时的得意、好奇、疑问、恍然大悟等内在的心理展示的淋漓尽致,因此,读就成了再现当时情景的最好手段。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你有过激动吗?你有过紧张吗?联系自己的生活,揣摩作者的心思,学生入情入境,美文美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事实证明,每一个学生都是最好的朗诵者。

三、以写说趣,趣在表达

本文既是一篇美文,值得我们深入浅出的推敲、学习,同时也是一片很好的范文,对于指导学生的习作大有好处。其次,文章的六件事中只是详写了两三件,而略写的部分就为我们的实践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因此,我邀请学生在略写的事情中,挑选你最熟悉的写一写:写追浪花,可以写一写和浪花赛跑;写捡贝壳,可以抓住贝壳在水中是如何的跟我捉迷藏、捡到后又是如何向我展示它们的魅力的等等,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融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生命体,而不是认知体,如同是自己的朋友一般去尊重每一位学生,“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看,听,说,读,演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阅读实践;在兴致盎然的阅读实践中,感受成功带来的阅读乐趣;在具体形象的阅读实践中,初步了解和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说的,怕就是这个道理吧。的。

篇2:赶海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让课文与课后练习题对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原则。

教学准备:

1、纸条8张(不同目的使用3次)。

2、词卡11张(使用1次)。

教学程序:

一、课前与学生“商量”学习方法

(说明:与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内容对接)。

1、随机板书“读、背、圈、点、标、写”等。

2、提示,本课学习方法需要增加一些游戏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入手感知全文内容。

1、自由小声练读全文1遍。

①动笔标出自然段。

②划出“有趣”的句子。

2、集体或个别汇报朗读(自然段,句子)。

3、游戏“题目变变变”

(说明: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利用板书。)

①赶海(时间、地点、人物)

②赶海

③赶海真

4、游戏“对错紧急集合”

(说明:与课后第5题对接,与练习册第3题对接)

①在黑板两边板书“对”与“错”两个大字,装在小房子里;

②请两个大组的同学帮助各选4名平时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做代表上来玩;

③玩之前想法多读两遍课文;

④上台自读纸条,选择各自的房子,贴卡片(学生判断,根据课文找依据);

⑤第一轮10秒,第二轮5秒。

妈妈带我去赶海。我抓住一只小海星。

一只大虾被我俘虏了。我在海边唱歌。

我的手被螃蟹的大螯夹住了。我捉到一只海鸥。

我们在寒假里赶海。退潮之后,我们去赶海。

三、写生字词(说明:与练习册第一题对接)

四、看动作写动词(说明:对接课后第一题)

1、出示动词卡片11张,集体认读,重点分析“夹”、“捏”字型。

退 跑 摸捡 寻找 努努嘴 夹 捏 摇摆 伸 飞翔

2、演示动作,在课堂练习本书写动词,两学生上台板练。

五、在文中圈出以上动词(与练习册第三题对接)

1、问题:有什么发现?(动词集中在第4自然段)

2、问题:根据纸卡判断,这一段写哪两件事情?(抓小海星,抓大虾)

3、练习朗读第4自然段,体验语气词。背诵课后第4题。

4、问题:根据课文,修改纸卡中错误的地方(口头修改)。

5、课堂造句训练

哈,他是我的朋友!

咦,他是我的朋友?

嘿,他是我的朋友!

哦,他是我的朋友。

篇3:《赶海》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关键词:《赶海》,乐趣,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认识叹词,体会所表达的情趣;2.学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练习运用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朗读感悟,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小作者去,齐读课题——《赶海》。

2.同学们,听(播放大海声音),大海退潮了,这时海滩上的海货可多了,(点击)遇上这些“战利品”,站在大海边,你想填上什么词。出示:

填空:____螃蟹____海鱼____贝壳

学生填写后出示: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也许没去过大海,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3.让我们加大难度,再填一组“战利品”。出示:____海星____大虾____海螺____龙虾(要求填写的词语不重复)

4.(多找几人回答)这时,海滩边的人可多了。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5.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赶海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呀?

6.小结板书:趣。

(二)感受乐趣

1.都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赶紧读读文章的第三小节。出示: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画下来,还可以同桌交流你画这里的原因。

2.汇报学习成果。

A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大屏幕出示句子)师:说说看,你为什么画这句呀?师:你可真会读书啊!能把这句再读给大家听听吗?同学们,让我们像他一样,感受一下摸海星的乐趣吧!齐读!

B生: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1)师: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也三个字概括一下。(板书:抓螃蟹)(2)你们想来表演一下抓螃蟹吗?(3)表演前,谁有什么建议吗?比如两人角色怎么分?一个装螃蟹,一个当小朋友。(教师指导)(4)想演好这只螃蟹可不容易,这是只怎样的螃蟹呢?(东逃西窜的螃蟹)(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知道“擒”的意思吗?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选择哪种?演时得跑得快一些,横着跑呀!

C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说说看吧!生谈体会: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师:发出了疑问“咦”是怎么回事?那“哦”呢?生: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揣摩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它隐藏在里面的感情,然后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情趣。我们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鼓掌!(2)你们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对,威风凛凛的。在这里武将指的是_________?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你们神气的样子,想对我说些什么呢?(3)怪不得我的脚那么痒,“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威武的大虾们,你们已经被我束手就擒了,别再那么神气了,快坐好吧!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抓重点字词的重音朗读,理解文本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三)学习结尾部分

(1)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2)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3)这时,如果你站在海边,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4)(音乐)是啊!大海非常的安静非常的美。一路上,海风吹拂着,舒服极了,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课件《大海啊故乡》)

【设计意图:抒情的歌曲为学生创设了心灵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心情的理解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赶海的乐,也享受到了赶海的趣。】

(四)想象画面,拓展练说

师:今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赶海,领略了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其实赶海的乐趣又何止这些?(板书:……)咱们还可以在沙滩上(播放课件)下面就请同学们学着课文这个片段的写法回家后写一写赶海的趣事!也可以写写生活中你们经历过的趣事。

赶海时_______可有趣了!_________

【板书设计】

11、赶海

追浪花

摸海星

趣捉螃蟹

捏大虾

篇4: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课文第三小节,从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三件趣事中体会赶海的乐趣。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儿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3.通过设置情境及朗读,初步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特色,体会写法并会运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练习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过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舅舅带我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那不忍离去的浪花把大海向人们奉献的宝物送到了金色的沙滩上。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小作者去那令人神往的海边,一起去体验赶海的乐趣!

二、精读感悟第三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感受赶海的“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课文,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学生请认真听,一会儿老师要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赶海给你留下的印象?(有趣)板书:趣

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赶海“趣”在哪儿?

课件出示:

(1)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

(2)读一读有趣的地方,想一想有趣的原因

下面请同学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比一比,谁画得多,读得好。

2.已经有许多同学画好了,想把你画的分享给大家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好,我就先请你读吧!

交流一: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板书:摸海星

老师告诉大家“摸呀摸呀”可以想象我摸得怎样(认真、细心),所以要读得轻些、慢些,你再来一次,谁再想试一试?(几生试)有进步,老师感觉到了,你们是那么地仔细、那么地小心,不放过一个地方。

突然摸到一只海星,真是(又惊又喜)谁来试试?嘿,要笑着读,读出欣喜劲儿!练读,齐读

板书:惊喜

你认为什么地方还有趣?读一读

交流二: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他的手。

板书:捉螃蟹

A.谁能告诉老师,小伙伴为什么不做声,?(担心把螃蟹吓跑了)所以要读得轻些,谁来做努努嘴儿的动作?你来试试(生读)。

B.“突然”后面又该怎么读呢?(大声)提一生读,但声音不大。谁能更大声来读。

齐读

C.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哎哟”一声读得特别有好奇味道!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呀

板书:好奇

D.(指导学生表演)捉螃蟹这件事太有趣了,努着嘴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的疼痛大叫,同学们想把它演出来吗?我们该怎样演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谁来说说螃蟹该怎样演?我呢?小伙伴?(选好角色)

师生互评。

还有有趣的地方没有?指读

交流三: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板书:捏大虾

你从哪些地方感到有趣的?你觉得哪个词写得最有趣?

A.读好疑问的语气

B.恍然大悟的神情(用表情来告诉大家)

板书:恍然大悟

“咦”和’哦”这两个语气词读得很好,如果捉大虾时再读得轻一点就更好了,谁再来试一试?

C.你们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出示图片)在这里“武将”是指?(大虾)同学们,把你们的手伸出来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着你们神气的样子,好像要对我说什么呢?生自由说,怪不得我的脚这么痒,来咱们比试比试,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威武的大虾们,你们已经被我束手就擒了,别再这么神气了!快坐端正吧!

D.这一块太有趣了,还有同学想读吗?(又一生读)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超过他?(生再读)

交流四: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1.把浪花当作人来写,浪花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2.读出我兴奋的心情。

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捏大虾、捉螃蟹、摸海星,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沙滩上还有好多人,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他们也一定很开心,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图画,自由想像,也学着文中的小作者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趣?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赶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当我们还沉浸在一片快乐之中时,太阳已经偏西了,再看看周围,又有什么变化呢?傍晚的大海是多么美呀!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段,感受大海的宁静美!(齐读)

板书:美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愉快的赶海结束了,同学们仿佛还在回味着赶海的乐趣,让我们一起挥挥手向美丽的海滩告别!此时,面对大海你最想对她说些什么?你能用上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表达你心中的情吗?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细心的同学最会发现问题,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开头和结尾相同)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为什么开头和结尾都有相同的歌词呢?聪明的同学,好好把第一、第五自然段读读,再想想他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写的好处是: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赶海的乐趣和难忘。

五、回归整体

让我们再次朗读全文,把你感受到赶海的乐趣化作最动听的书声传递给周围人吧!

六、拓展

今天,我们随着小作者来到沙滩上,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感受了赶海的乐趣,感受了大海的美。

请你们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特别开心的事情,

(谁来说一说)(没有时间可以放在课后练习)

下面请同学们敢快打开练习本,把自己的趣事写下来。

篇5:《赶海》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道赶海是一件趣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满载而归”“束手就擒”等,并了解“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2.能力目标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实践,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利用媒体插图抓住空白之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凭借媒体加强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第一自然段写了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事。开头巧妙地引用歌词,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具体记叙了“我”的第一次“赶海”过程,赶到海边――捉蟹,捉虾――满载而归,其中捉蟹,捉虾是记叙的重点,写得具体生动。结尾再一次引用题词,照应开头,使结构紧凑,浑然一体。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海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三、教学对象分析

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对大海的喜爱,有些困难。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浅显的内容,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本课有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传播媒体结合应用,有雄伟壮观的视频,有激情震撼的背景音乐,有生动清晰的背景图象,营造氛围,辅助讲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堂课主要采用了2种教学软件,利用Webzip下载Intener网上的大海风光图片,以及歌曲《大海啊,故乡》,利用Frntpapge,进行图片处理,利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本堂课就是利用多媒体唤起学生记忆之中已有的表象,展示教材的内涵部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迸出火花。通过环境或学习对象的再现。

(一)再现情景,激发共鸣

教师行为:

提问:

1、你们喜欢大海吗?老师有个朋友刚从青岛回来,他带回了许多漂亮的海景照片,大家想看吗?

2、提问:能说一说看后的感受吗?

学生行为:

1、观看屏幕、感受海之美。

2、学生谈感受。

设计思路及分析: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的好开头,对于生活在武进地区的学生,海是陌生的,为了激起他们与小作家的共鸣,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一组大海的风光图,并以歌曲《大海啊,故乡》为背景音乐,产生了壮观的立体感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热爱大海的感情共鸣,从而达到“课伊始,情亦生”,为学习的深入搭建了感情的平台。

(二)想象场景,读中体验

教师行为:

1、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几句话写出了我热爱大海?

2、刚巧,赶上退潮,退潮时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你能读出海浪的哗哗声吗?

3、小作者见到这么美的情景,多么兴奋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段,去分享小作者的快乐。

学生行为:

1、交流找出“闹”“兴奋”两个词。

2、听海浪声,个别朗读“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3、练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思路及分析:构成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有一定的造型、功能和表现功能,学生美读后形成融会了朗读者情感的体验,并对这一体验进行再加工深化,使之更加丰满鲜明。通过配乐朗读,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出大海的形象,体会小作者着急去海边的急切的心情。

(三)观察场景,读中感悟

教师行为:出示课文插图,仔细看图,根据老师的提示发挥想象,说一段话吗?在海边哪些事使“我”觉得有趣味,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可以小组交流。你能读得有趣,让大家听得有趣吗?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同学们愿意和我合作吗?

学生行为:

观看屏幕,感受赶海的乐趣,组织语言,练习说一段话。小组交流趣事。练读。

设计思路及分析:把课文插图搬上大屏幕,让学生仔细观察,使之展开丰富想象,通过反复朗读来获得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能有序地说一段话,并从中感悟到大海的乐趣。通过文字幻灯片来理解重点词句,我制作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句话的文字幻灯片在讲解时,让重点词“武将”改变成醒目的颜色,点击它,文字下面立刻出现京剧中“武将”的舞台形象,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武将”的借代意义,对这一讲半天也说不清的舞台形象有了鲜明的认识,从而更易感悟出捉虾的乐趣。

(四)回归整阅,升华情感

教师行为:

1、播放课文录音(最后两节),我的“战利品”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2、赶海有那么多的收获,大家高兴吗?一起来体会这份喜悦之情吧!

3、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学生行为:

1、听课文录音,想象还会有哪些“战利品”理解“满载而归”。

篇6:《赶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赶海》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围绕关键词“赶海”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和舅舅赶海的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应着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帮助学生领会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感。其中捉蟹、捏虾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具体而生动。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采用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赶海的乐趣。教具准备:

一、引出“趣”,切入重点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海浪的声音)

这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海边。看,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多么令人向往呀!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跟随作者去赶海,享受其中的乐趣。

[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2、赶海的乐趣在哪呢?我们去课文中寻找吧!

二、紧扣“趣”,辐射全篇。

1、快速的读读课文的2、3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写了哪些趣事,圈画下来。

2、指名交流。(板书:追浪花

抓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3、这些事情中你认为它最有趣呢?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你最喜欢或认为有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有趣的原因。同学们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呆会儿大家比一比,谁画得多,读得好。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赶快把你体验到的乐趣读出来或说出来。

4、交流阅读收获,指导感情朗读。预设一:小伙伴捉螃蟹。

结合回答,点击出示句子:“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出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A、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小螃蟹逃跑的样子很可爱)理解“束手就擒” “东逃西窜” “束手就擒”中的“束”有两种解释(课件出示):

1、捆

2、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大家想一想,在这个词语里面“束”是哪种解释?谁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束手就擒”。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面它的意思是不同的,我们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东逃西窜”:大家知道螃蟹怎么走路吗(出示课件)一只螃蟹在沙滩上横冲直闯,多可爱啊!

B、这两个词语多形象啊!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要注意用上这些形象的词语。谁能再读这句,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螃蟹的可爱。这句话你还觉得那里有趣?

C、小伙伴神情很可爱。你从那个词看出来的?(努努嘴、不出声)谁能告诉老师,小伙伴为什么不做声,?(担心把螃蟹吓跑了)所以要读得轻些,谁来做努努嘴儿的动作?你来试试(生读)。

D、刚才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哎”一声读得特别有味道,同学听出了什么? 板书:好奇 E、“夹手”部分。多媒体出示大螯的图片。螯是螃蟹前面的第一对脚,形状像钳子,非常有力。大家想一下,如果突然被它夹住了手,有什么感觉?(很疼,很快的叫起来)谁再来读一下这句,把感受读出来。F、捉螃蟹这件事太有趣了,努着嘴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的疼痛大叫,我们一再品味一下。齐读

过渡:还有有趣的地方没有?指读 预设二:抓海星

A、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摸呀摸呀”读得很好,感觉摸了很长时间,不好捉)谁还来摸摸海星?(指名朗读,可以做做动作)B、你摸到海星了吗?说说你的心情。(板书:惊喜)谁也能用朗读把捉到螃蟹的快乐表现出来?你觉得他读好了哪个词让人觉得很惊喜?(突出“嘿”、“抓住了”)向他一样笑着轻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再指名读 C、感情齐读。

预设三:“我”捉大虾。A、指名读。(点击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咦”和“哦”这两个语气词读得很好,如果捉大虾时再读得轻一点就更好了,谁再来试一试?读好疑问的语气、恍然大悟的神情(板书: 恍然大悟)

B、你们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出示图片)在这里“武将”是指?(大虾)同学们,把你们的手伸出来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着你们神气的样子,好像要对我说什么呢? C、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D、这一块太有趣了,还有同学想读吗?(又一生读)有没有那位同学能超过他?(生再读)

预设四:追浪花

A、把浪花当作人来写,浪花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B、“我”能追上浪花吗?为什追?

小结: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文章中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把隐藏在里面的感情体会出来,再通过朗读来表达作者的情趣。

5、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 【过渡】:“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我”摸到了小;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间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生读)如果说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追浪花是一幅热闹的赶海图话,那么此时的海滩又是怎么样的呢?(平静)对,你想想落日的余辉照耀大海,海鸥自由自在的飞翔是一幅多么美丽惬意的画面。来让我们再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感受一下那份宁静的美丽。

三、再品“趣”,感情升华。

1、播放《大海,我的故乡》,学生在音乐声中重温赶海之趣。

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我们在歌声中再次享受赶海的乐趣。(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2、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感受了浓浓的赶海乐趣。如今,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赶海时“抓蟹”、“捉虾”的情景,真是趣味无穷。

四、围绕“趣”,课外延伸。

文中用了“嘿、哩、咦、哦”等感叹词,“束手就情、东逃西窜、满载而归”成语。这些词语的恰当运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尽管全文场景描写没出现一个“趣”字。但我们读后却充分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让我们学习这种写法,把你自己玩得最开心的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共同分享。

追浪花

兴奋

11赶海

摸海星

欣喜

趣味无穷

战螃蟹

好奇

捏大虾

篇7:赶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全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儿童化,自然清新活泼,以歌词开头,巧妙地引出下文,文章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的借代意义。

3、凭借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赶海的乐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支歌曲——《大海啊故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你喜欢这支歌吗?(喜欢)

有一个小姑娘也非常喜欢这支歌,每当她唱起这支歌的时候,就会想起一件往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赶海》,请大家齐读课题。(11、赶海)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什么是赶海?赶海有趣吗?)只要认真读书,就会知道答案。

二、引导初读,感受其“趣”

1、你们想不想去赶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同走进大海,一起去赶海。

2、(播放课文朗读)听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舅舅带着“我”去赶海)你认为赶海这件事怎样?(引出“趣”,板书)

三、读文品“趣”,入情入境。

1、你们想读吗?大声地去读吧,大胆地去读给你的学习伙伴听一听,相互倾听,相互帮助。

2、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有了新的认识,如果再带上一支笔,默默地读一读课文,并试着把你认为有趣的地方作上记号,你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3、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小组合作学习2~3自然段)。

4、全班交流。(1)乐趣一:追赶浪花

交流、示句:“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渐渐远去的浪花在作者眼里是那么有趣,因此作者忍不住要去——(追赶浪花)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

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赶浪花)(2)乐趣二:抓海星(板书:抓海星)

交流、示句:“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创设情境“摸呀摸呀”引导抓住“嘿”体会其兴奋。

海星好抓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抓?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抓到小海星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更好。你试试?

(3)乐趣三:捉大虾(板书:捉大虾)交流、示句:“咦,怎么我的脚也……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你读得真好!尤其是1、2两句。(点击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刚才老师看到了他的表情,觉得是种享受。我们请他转过身读,大家注意看他脸上有什么变化。(生答后,点击“咦”和“哦”变红色。)

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摸一摸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

(4)乐趣四: 小伙伴捉螃蟹。(板书: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

过渡:“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结合回答,点击出示螃蟹画面及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指导朗读。看看这只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办法四处逃窜呢!谁来读?(指名读)所以,小伙伴只努努嘴儿,可不能惊动了它。

5、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人们在这茫茫的沙滩上尽情地嬉戏、收获着,可是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沙滩上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刚才大家读得真有劲,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请你展开想象。你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发表见解。你认为这景色怎样?(柔和、平静、美丽)

6、学习第五自然段

是啊,大海的景色非常美丽,赶海的乐趣无穷无尽,小姑娘今天的收获真大,她的心情怎样?(愉快)这愉快的心情她又是怎样流露出来的呢?(唱歌)让我们跟她一起唱好吗?播放《大海啊故乡》,学生跟唱。

四、美文拓展,激发感情。

今天,我们跟随童年时代的作者来到沙滩上,追赶了浪花、捉了螃蟹、抓了大虾,感受了浓浓的赶海乐趣。大海一直就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出示诗歌《大海啊,大海!》)师配乐读。你爱海吗?带着浓浓的爱和向往来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如果你喜欢画画,请你把这次赶海经过编成一册连环画。如果你喜欢讲故事,请你把这次赶海的趣事讲给家人听。

如果你喜欢表演,请你找到你的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排练成课本剧。

如果你喜欢唱歌跳舞,就赶快学唱《大海啊,故乡》,跟同学们一起载歌载舞吧。附板书:

11、赶海 追赶浪花 抓海星 趣 捉大虾 小伙伴捉螃蟹 赶海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复习的几个问题,很有层次。说明对教材的理解很清楚。)

二、讲读第2至5自然段。

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2)交流。①舅舅带我去赶海。

指导朗读。你已经读懂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真不错。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

(这个“闹”字,抓得好。“闹”,既说明是再三的要求,又体现儿童的特点。)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板书:追赶浪花。

(这一段话,要求学生细细阅读,感悟三个意思,引导是到位的。)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做了些什么?(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①“我”抓螃蟹。(板书:抓蟹)

指导朗读。螃蟹好捉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捉?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捉到小螃蟹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你试试? ②“我”捉大虾。(板书:捉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小括号括出有关句子。指名读。指导读:你读得真好!尤其是1、2两句。(点击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刚才老师看到了他的表情,觉得是种享受。我们请他转过身读,大家注意看他脸上有什么变化。(生答后,点击“咦”和“哦”变红色。)

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摸一摸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③小伙伴捉螃蟹。

过渡:“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结合回答,点击出示螃蟹画面及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指导朗读。看看这只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办法四处逃窜呢!谁来读?(指名读)所以,小伙伴只努努嘴儿,可不能惊动了它。(3)小结。

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板书:趣)“我”摸到了小螃蟹;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

(讲读“我”赶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我”的句子,接着理解描写伙伴的内容,最后小结时又根据作者思路进行叙述。这样的安排是好的。)

3、讲读第4、5自然段。

(1)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重点理解“满载而归”。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你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吗?(自由发言)这可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啊!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满载而归”。(板书:满载而归)

(2)细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表达感情的。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这样的设计,能课堂教学达到一定的高潮。)

三、讲读第1自然段

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感受了浓浓的赶海乐趣。如今,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赶海时“抓蟹”、“捉虾”的情景,真是趣味无穷。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表情朗读,也可配上动作读,进行表演。附板书:

25、赶海 赶到海边 趣 抓蟹捉虾 满载而归

赶海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受赶海的乐趣。

2、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新课:

1、上课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大海啊,故乡》。(多媒体出示《大海啊,故乡》的视频)

一首深情的歌曲把我们又一次带到了大海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赶海,让我们继续学习11课《赶海 》(多媒体出示赶海插图及题目)(师板书

11、赶海)

2、学生说“赶海”的意思。(在大海退潮时,人们在海边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等。)

3、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忆作者赶海都干了些什么?看到些什么?(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海虾)(师相机板书)

谈话过渡:赶海的这些事情真是太有趣了,让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

二、明确学习任务:(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现在请大家自读2—4段,画出你觉得最有趣的词句,并说说你的感受。(先读再勾画)

三、自学检测:

学生自己一边默读一边勾画,然后同桌交流。(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合作交流、展示点拨:(以二人为一小组汇报、交流)

谈话过渡: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可专注啦!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脸上还带着丰富的表情呢!谁们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谈哪里。导学追浪花: 要点:

1、追浪花的句子:“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2、学生谈体会:

(1)、“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写得很有意思。

(2)、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只有人才会回头、不忍心,让人感觉浪花很可爱,所以说这里很有趣。

(3)、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可以看出浪花和人是相互依恋、相互嬉戏。

3、师指导朗读 导学摸海星: 要点:

1、摸海星的句子:“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2、学生谈体会:

(1)、“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可以感受到摸了很长时间;摸的时候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2)、“嘿”、“抓住了”可以感受到我惊喜的心情。(多媒体出示摸海星图)

3、比较句子:

(1)、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2)、我在海水里摸到了一只小海星。

4、师指导朗读,可以做做动作。导学捉螃蟹 要点:

1、捉螃蟹的句子:“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呦‟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2、学生谈体会

(1)“哎”这个语气词可以看出我很好奇。

(2)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感受到小伙伴捉螃蟹很专注。(3)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感受到这只螃蟹很难捉。

(4)、从“哎哟”一声知道小伙伴很疼痛,但却很快乐。(出示小伙伴被螃蟹咬的图片)

3、学生练习读、比赛读、评价读 导学捏大虾 要点:

1、捏大虾的句子:“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学生谈体会:

(1)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所以用“哦”。

(2)这是一只样威武、神气,像一员武将的大虾。(3)、从“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体会到大虾很容易捉到。

3、点拨:我们来看看戏台上的武将,观察大虾与武将有什么相象的地方。(多媒体出示京剧中武将的插图)(戏剧舞台上的武将头上常常插着两根翎毛,而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还真是与武将相象。)

4、学生自读、指名读(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出大虾和武将的模样,那你的朗读一定会更逼真,感受也会更深。)

五、说话练习。

谈话过渡: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除了刚才学习的这些,还有很多,请大家看第三段的第一句话。

1、多媒体出示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2、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插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海龟,有的捡海螺,有的……)

六、整体感知赶海的趣事

看来我们今天的收获真不少,让我们跟随“赶海的小姑娘”再一次感受赶海的乐趣吧!(多媒体出示《赶海的小姑娘》的视频)

七、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1、谈话过渡: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不知不觉,太 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师生接读第五自然段,抒发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八、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先指名说说分工,再读(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朗读的习惯,学生评价伙伴的朗读,促进合作意识的发展。)

九、布置作业

篇8:赶海教学设计

(多媒体出示汉字:捞、摸、捏、抓、捡、捉。学生自由朗读两遍,同桌互读一遍。)

师: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看看这些汉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老师,这些汉字都是表示动作的。

生:它们的偏旁都是提手旁。

师:说得非常好!现在试着想一想这些汉字所表示的动作,然后自己边做动作边读。

(生边读边表演)

师:现在我们再来认真看一看,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

生:左边窄,右边宽。

师:你们观察得很认真,读帖也很到位。现在就提笔在书法纸上练习写两遍。

(生练习,师巡视点拨。)

【自评】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第二学段的写字教学侧重于汉字结构,这就要让学生先学会分析、读帖,然后练习。案例中的汉字教学时间虽然短促,但扣住了汉字的意义,尤其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这组形声字的结构,并且借助动作来理解其形旁的意义。这样的方法便于学生在读准字音、写好汉字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汉字意义。不过,如果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写字指导、学生写字展示上,效果会更好。

【教学片段二】

(多媒体出示词语:海鱼、螃蟹、大虾、贝壳、海星。)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组词语,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这些都是动物。

生:好像都是海里的。

师:(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片)谁来把这些动物与词语一一对应起来?你们先在下面商讨一下。

(生小组交流)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用鼠标点。

(一生演示,其余学生在下面说。)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两遍。

(生读)

师:(多媒体出示:捞、摸、捏、抓、捡、提)现在谁再来找一找好朋友,把动词与词语一一对应起来。

生:老师,可以“捞鱼”,不对,“捞海鱼”。

师:说得很好!其实你们可以边做动作边说,比如捞海鱼,就可以这样。(边说边做动作,生大笑。)

生:抓海星。

生:捡贝壳。

……

师:对,对!你们说得都非常好!这些活动有趣吗?

生:有趣!

师:是呀,很有趣。赶海,真的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

【自评】在这一片段中,“找朋友”是最主要的游戏。在“找朋友”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海洋动物,知道了怎样为这些海洋动物的名称搭配动词,从而真正认识到赶海的有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兴趣盎然。可以说这个教学环节比较成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了铺垫。

【教学片段三】

(多媒体出示汉字:嘿、哎、咦、哦、哎哟。)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这一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与说话有关。

生:都是表示语气的。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现在你们能不能在小组里尝试演示一下?

(小组推荐学生汇报:有的笑着读“嘿”,有的表情奇怪地读“哎”,有的满脸疑惑地读“咦”,还有的恍然大悟地读“哦”……夸张的表情引得其他学生不由自主地笑起来。)

师:刚才,你们的表情非常丰富,老师在你们的语气中听出了所要表达的意思。现在,你们能不能用这些语气词分别说一句话?

生:“哎哟!”王华突然大叫起来,原来他的手被小刀划破了。

生:咦,我的图画书哪里去了?哦,我想起来了,原来放在家里了,早上上学忘记带了。

师:说得非常好!现在谁再来说说其他几个表示语气的词语?

生:哇,这只螃蟹真的好大!

生:哼,你这个坏家伙,夹得我好疼啊!我一定要把你逮住。

【自评】理解语气词,可以帮助学生在丰富词汇的同时,理解文本内容。把这些语气词陈列出来,并且让学生感悟体会,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另外,让学生利用语气词进行造句,创造性地加以表情与动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生成课堂精彩。

【总评】

从内容上看,《赶海》一课语言活泼生动,情节有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海、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与回忆。三个片段教学,三种精彩,笔者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文本内容,精心创设了三次词串教学,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主旨,感悟赶海的趣味。

一、多维解读构筑词串

对于文本来说,词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还与文本内容、故事情境有关。如果教师在教学词语时只是机械地进行讲解,或者随文识字,会使学生印象不深,容易遗忘。在本文的案例中,笔者把词语单独罗列出来,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巧妙归类,形成三类词串。第一类与动作有关,第二类与海洋动物有关,第三类表示语气。这样的分类,不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词语进行归类,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在案例中,笔者还辅以游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因材设趣,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还能帮助他们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如引导学生表演动作、词图对照、词语搭配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语气词、运用语气词自主表达,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便于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同时也让学生对词语所描述的事物、动作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初步感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平台,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二、创设情境激活词串

新课标强调在情境中识字,提倡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好动的年龄。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巧妙地设计了“动作配词”“词图对应”“表情朗读语气词”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词语,通过图片理解词语,通过表情理解词语,从而把学习词语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再结合小组活动以及笔者的及时鼓励,不仅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还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学生的笑脸、笑声乃至动作、表情,都透露出学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沉浸在“趣”中,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三、有效拓展丰富词串

上一篇:首饰城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人教版四上30、《电脑住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