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

2024-06-23

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精选8篇)

篇1: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

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相渗透的实施策略

【摘 要】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化学基本知识及其解题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对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关注程度不够,而且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些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存在一定的疑惑或认识上的偏差,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文章基于此分析了将生活中的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相渗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生活中的化学 高中化学教学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知识的传授为基本宗旨,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认为化学就是“理科中的文科”,不利于学生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让我们的化学课形象、生动,让学生喜爱。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对引入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结合点来开展教学。以下主要论述将生活中的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相渗透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高度热情。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既增强了学生化学知识方面的积累,也对语言组织以及口才能力方面的一次提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能紧密联系的现状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自身必需有一定的化学课外知识积累,并且能够梳理好这些课外知识,搞清楚化学课堂教学与这些生活中的化学联系的紧密度。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化学与生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58-59.[2]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3]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4]刘长笑.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8.[5]吴君磊.让化学课堂回归生活世界[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91-92

篇2: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

饮食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关系最紧密的一部分,合理健康的饮食有助于提高人学习,生活,工作的效率,而不当的饮食则可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因而我们应把所学的化学知识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卫生文明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饮食,提高身体素质。

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保健也更加关注。

现在,老百姓的菜篮子丰富了,人们也变得越来越“挑剔”了。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万~100万吨。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化学农药约占95%。长期而大量地滥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严重地危害着人体的健康。

小小的农药缘何对人类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据专家介绍,在施用农药过程中,农作物、畜类、水产等动植物都可能受到农药的污染。因此,目前几乎不存在哪个人群,在某种程度上未受到农药的污染作用。有些农药性质稳定、残留期长,一旦造成污染便很难消除。如DDT,在土壤中如果自行消失掉95%需要4~30年。目前,在空气、水体、土壤和食物中都发现了存留的DDT。

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食物,如果污染较轻、吃入的数量较少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表现;当农药污染较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肌颤、心慌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现象。另外,残留农药还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研究资料显示,在最近50年间,全世界男性精子的数量下降了50%,不育或不孕夫妇的比例已达到10%~15%。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一些被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化学品,如“六六六”、“1605”等农药。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也与残留农药有关。最新研究表明:食物中的残留农用杀虫剂能够导致消化道黏膜发生炎症和形态病变,而消化功能紊乱患者常有腹痛症状的原因,正是由于消化道黏粘膜在出现形态病变及炎症以后,使人的痛觉更为敏感。此外,还有帕金森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也与长期接触农药有关。对孕妇而言,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

那我们如何认清易受农药污染的蔬菜呢?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的生长期已越来越短,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蔬菜的病虫害也越来越重,绝大部分蔬菜需要连续多次施药后才能成熟上市。

据农业植保部门调查表明:在叶菜上使用过高毒农药的种植户约占32.8%。种植户一般都是在收获期前10~15天以内用过农药,甚至有的农户在收获前4天用过药,致使蔬菜上的农药残留量浓度较高,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关专家指出,一些易于生虫、生虫后又较难防治的蔬菜瓜果,常常是农药污染最厉害的品种。根据各地蔬菜市场农药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农药污染较重的有白菜类(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芥菜、茼蒿、茭白等等。其中韭菜、油菜受到的农药污染比例最大。因为青菜虫抗药性较强,普通杀虫剂难以杀死害虫,农户为了尽快杀虫,会选择高毒农药。韭菜的虫害韭蛆常常生长在菜体内,表面喷洒杀虫剂难以起到作用,所以不少农户用大量高毒杀虫剂灌根,而韭菜具有的内吸毒特征使得毒物遍布整个株体;另一方面,部分农药和韭菜中含有的硫结合后,毒性增强。

一般而言,叶子和嫩茎是合成蛋白质最旺盛的场所,所以最容易受到污染。而农药也往往是喷洒在蔬菜的叶片上,因此叶类蔬菜的农药残留相对来说就比较严重。茄果类蔬菜如青椒、番茄等,嫩荚类蔬菜如豆角等,以及鳞茎类蔬菜如葱、蒜、洋葱等,农药的污染相对较小。

如何清除蔬菜中的农药残留

1.清水浸泡洗涤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必要时可加入果蔬清洗剂,增加农药的溶出。如此清洗浸泡2~3次,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的农药成分。

2.碱水浸泡清洗法: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可迅速分解,所以用碱水浸泡是去除蔬菜残留农药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10克配制成碱水,将经初步冲洗后的蔬菜放入碱水中(根据菜量多少配足碱水)。浸泡5~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蔬菜,重复洗涤3次左右效果更好。

3.加热烹饪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所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残留农药。常用于芹菜、圆白菜、青椒、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后置于锅中烹饪成菜肴。

4.清洗去皮法:对于带皮的蔬菜如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茄子、西红柿等等,可以用锐器削去含有残留农药的外皮,只食用肉质部分,既可口又安全。

5.储存保管法:农药在空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缓慢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一些易于保管的蔬菜,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来减少农药残留量。适用于冬瓜、南瓜等不易腐烂的品种。一般应存放10~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以上方法对于蔬菜残留农药清除具有良好的效果,既可确保蔬菜的营养成分,也维护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可是虽然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方法防范中毒的发生,但有时我们难以控制这些条件,所以当出现不适或进食怀疑被有毒物污染的食物后要及时采取措施,严防危害的发生。

一般食品污染事件是吃进污染食品的人同时或先后发病,虽然表现可有所区别,对不能判别是否中毒或出现不适不知该怎样处理时可拨电话向当地中毒控制中心获取帮助,那里的专家会免费提供中毒预防和急救的指导和帮助,也提供特效解毒药物和毒物检测服务。多数情况下可以在中毒控制中心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催吐、服用有吸附性的药物、休息等措施自己或通过亲友的帮助在家中就能处理,严重时专家也会指导你到专业单位处理。

而装修污染现在也成为现在社会人类健康的“不能承受之重”。近日,卫生部组织的室内空气污染国际研讨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所导致的超额死亡达11.1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由装修污染导致的。

对此,专家给了我们这样的解释:装修和家居一般都采用三夹板、人造板,而甲醛作为粘合剂的重要成分隐藏在板材夹层中。室温每上升一度,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对身体的损害是致命的。

装修污染物的释放长达3-15年,它们的危害包括: 1)造成人体免疫功能异常、肝损伤、肝损伤及神经中枢受影响; 2)对眼、鼻、喉、上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伤害;3)引起慢性健康伤害,减少人的寿命; 4)严重的可引起致癌、胎儿畸形、妇女不孕症等; 5)对小孩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可导致白血病、记忆力下降、生长迟缓等;6)对女性容颜肌肤的侵害,更是不在话下。由于甲醛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接触后会出现皮肤变皱、汗液分泌减少等症状。汗液分泌减少会阻碍毛孔内脏物和人体新陈代谢。

经过咨询和上网查询,搜集到有如下几种清除异味、挥发物的方法: 其一,空气污染治理类型,也被称作被动治理法,也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将空气中的污染有效的清除,包括很多专家一致推荐使用的开窗通风法,可有效地将污染的空气稀释或与室外的新鲜空气交换,是到目前为止最为经济也是使用最多的手段之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装修好后不急着入住,吹几个月后可有效地降低装修后居室空气中的污染的说法。也有其它一些方法,如活性炭干粉吸附法、负氧离子法、空气净化器法、臭氧氧化法、光触媒法或用甲醛清除剂类产品、装修除味剂类产品直接喷雾于居室内空气中等,这些方法都能降低或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污染成份。

其二是在装修后针对污染来源如家具、人造板材、涂料壁纸、沙发地毯、复合地板等进行综合性的治理,真正从源头上清除装修污染,才能达到根治装修污染的目的。尤其需要大家理解的一个道理就是环保材料≠环保装修,因为室内空气污染浓度是空气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数,室内空间的大小、污染源的多少和释放强度、室内封闭时间起着关键的作用。消费者如要选购污染治理产品及进行治理服务时,应尽量选用正规大型的室内污染治理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另外根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推荐,一叶兰、龟背竹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虎吊兰和吊兰可以吸收室内80%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气体。芦荟是吸收甲醛的好手,可以吸收1立方米空气总所含的90%的甲醛。米兰、腊梅等能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另外兰花、桂花、腊梅等植物的纤毛能截留并吸滞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此外,常青藤、铁树能有效的吸收室内的苯,吊兰能“吞食”室内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氮,天南星也能吸收80%的苯和50%的三氯乙烯。

后期的清除固然不能完全掩盖了污染的存在,所以,户主们在装修时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有句话说得好:你忽视它一时,它会害你一生。在购房、装修和买家具时一定要把是否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作为一个重要选择条件。在装修前,首先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选择装饰材料要符合国家环保的标准,并进行简约化装修。其次是要注意选择对室内环境污染小的施工工艺,除了特殊要求以外,一般不要在复合地板下面铺装大芯板,用大芯板打的柜子和暖气罩,里面一定要用甲醛捕捉剂进行处理,油漆最好选用漆膜比较厚、封闭性好的。要严格掌握装饰和装修材料质量。特别是复合地板、大芯板,要把甲醛量作为选择的主要条件。

在家具使用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1)新买的家具不要急于放进居室,有条件最好放在空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再用。新装修的家庭购买新家具,最好不要急于入住,让家具里的有害气体尽快释放。(2)人造板制作的衣柜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把内衣、睡衣和儿童的服装放在里面。因为甲醛是一种过敏源,当从纤维上游离到皮肤的甲醛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使人产生变态反应皮炎,多分布在人体的胸、背、肩、肘弯、大腿及脚部等。夏天放在衣柜里的被子也要注意,里面会吸附大量甲醛,一定要充分凉晒后再用。(3)布艺沙发不但要注意面料,内填充物更有讲究,填充材料用料要实在,弹性均匀,无论压、靠、挤,释放压力后能迅速回弹,而且没有污染物质。(4)在室内和家具内采取一些有效的净化措施及材料,可以降低家具释放出的有害气体。

篇3: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永恒主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开设通识选修课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做法。以笔者所在特区某高职院校为例, 学校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文化育人”和“复合育人”的教学理念,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首批一共开设了17 门, 《生活中的化学》只是其中一门。

本文以笔者所开设《生活中的化学》为例, 阐述开设本通识课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体会等等。

1 课程定位

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国内很多本科院校和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与《生活中的化学》相关的选修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特点, 其教学定位肯定区别于本科教学, 笔者认为就《生活中的化学》这门通识选修课而言,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 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是认识化学和了解化学。第二是理解化学和应用化学。第三是文化化学和提升素质。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关注社会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提高基本的科学素养, 懂得以唯物主义的美学原则和化学科学原理正确地认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达到开拓视野和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

2 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内容的精选工作中, 我们基于课程定位为前提, 从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考虑到学生对内容主题的熟悉程度和兴趣所在, 以及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课程内容分为化学与衣、化学与食、化学与住、化学与行、化学与用、化学与健康以及化学与文化七个单元, 强调“够用和实用”的原则, 每个单元又分成若干个章节, 每个章节2 个学时。

3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 教师以最简约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以最简单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 经验表明对于这种性质的通识选修课, 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效果不佳, 特别是现在各种智能手机和设备更是会分散学生专注力, 因而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一定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3. 1 案例分析, 分析讨论社会热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本课程带有“化学”二字, 字面上容易给人以一种很具有专业性的感觉, 貌似一定要具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才能学习这门课程, 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 一定要突出生活二字, 多用身边的案例启发学生课程的生活实用性。例如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2015 年天津塘沽爆炸实践”给学生带来的启示, 社会热点事件本身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 在讨论中, 可与学生形成这样的共识: 危化品不同于普通的爆炸, 比普通火药爆炸可怕的多, 处理方法也十分复杂, 大多数是不能用水的, 因为水会参与化学反应而生成可燃气体进而引起更大的爆炸, 还可以引申到学生在实训室做化学实验时要注意细节, 注意安全规范。

3. 2 科研驱动, 真题真做

爱因斯坦说: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以科研驱动的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活动, 化学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鼓励化学基础好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给出课题———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参与———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给出结论———在课堂展示成果。这种教学在实施时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刚开始时从表而上看效率比较低, 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知识和练就全面的必要的技能。

3. 3 视频补充, 教学手段多元化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如果是大班上课, 课堂气氛很难一直保持较好的状态, 因此在课堂上必须要穿插部分视频。在教学过程中, 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专门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 结合具体的图片, 生动讲解, 这是目前教学大多采用的方法。如果在课堂中穿插视频等有声资料, 深入浅出, 形象生动, 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力, 而且信息量较大, 能达到科学性和科普性的结合, 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4 考核方式

针对课程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育规律, 在考核方式上改变过去一味强调论文的模式, 引入平时成绩、专题演讲等一系列重视能力和强调创新的考核方式, 从而达到更公平地显示学生能力的考核模式。课程成绩由平时参与、专题演讲以及专题论文三部分组成。

其中对于专题演讲, 其实践过程如下: 宣布作业———学生查阅资料并确定题目———制作PPT———教师修改———学生答辩———教师点评。需要指出的是整个答辩过程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 共同给予学生成绩。在演讲过程中, 主要考核学生PPT规范性、内容系统性、内容相关性以及答辩质量等, 为保证演讲效果, 演讲过程都全过程录相。

5 结语

在教学具体过程中,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采用案例分析、科研驱动、角色互换、分组讨论及视频补充等多种教学方式,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广泛参与, 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当然, 教学只有在思索中才能不断进步, 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深入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并帮助学生从化学的智慧中汲取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爱军.论药物化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 2015, 4 (178) :26-27.

篇4: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活化 化学变化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78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能够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化学疑问。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有效融合及渗透,从中所总结出的化学性质与反应原理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实现高中课堂教学生活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对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具体探究,以期对广大教师起到相应的帮助作用。

一、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生活中氯气的化学反应

从氯气的化学性质可知其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有关氯气的化学性质可引入相应的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使得生活元素能够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现其所具有的知识渗透功能及应用功能。例如,在氯气化学性质及相关化学反应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将“漂白粉”这一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品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漂白粉所具有的基本功能:漂白粉遇水反应会生成氯气,因此具有一定的漂白作用。这样的化学变化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有效应用的具体体现。通过这样的生活常见化学变化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学生对于氯气的作用及基本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不断地增强,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认知也会产生促进作用。

2.生活中照相术的工作原理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照相术的工作原理,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生活化教学,从而使照相术中相关的化学变化能够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广泛应用。在光线被景象反射的过程中,照相机的透镜则是要聚焦到底片上的感光乳胶之上,在这一过程中,乳胶之中的卤化银则会被活化。然而在底片显示出影像的这一阶段过程中,这些活化了的卤化银颗粒则会出现结晶的状态,显影液在这一过程中则是起到了相应的还原剂作用,使得银离子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还原成黑色的金属银。而在活化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的过程中,通过其他的化学方法能够对没有进行活化的银离子进行彻底的去除。在这样的过程之后,底片上的影像则会形成鲜明的对比,颜色比较重的地方说明了光感强度较大,而颜色较浅的地方则说明光感强度较小,这样就能够将原有的影像记录下来。

二、生活中有机物的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1.白醋去水垢的化学变化

白醋化学名称为乙酸,是常见的有机物之一。在进行有机物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白醋去水垢的化学反应原理展开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白醋的化学作用及化学性质。白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显弱酸性,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显碱性,两者相互混合则会产生相应的酸碱中和反应,水垢就此得到去除。在这样的有机物化学性质教学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可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更为直观的理解。将乙酸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进行教学,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乙醇汽油的工作原理

乙醇汽油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能源物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乙醇汽油的工作原理作为切入点,将这一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在有机物教学中进行渗透,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有机物中乙醇的化学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乙醇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了解氧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为内燃机的工作提供大量的动力,从而使得乙醇能够成为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在这一常见的生活化学变化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氧化反应,更为直观地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常见化学变化相融合,是生活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具体表现。通过课堂教学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进行有效诠释,推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点更为直观、具体的掌握。这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全面培养的具体体现,并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产生积极的作用。

篇5: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与书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应用后反馈问题的总结,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有意识地加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了解、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尤其在周围的人不懂得这些时,更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无形中对化学产生兴趣。

二、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目前,我们能够从书本上更快、更多地学习到前人总结的经验,但是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性强,与实际应用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果一味地注重传授知识而缺乏引导学生到实践应用,那么最终势必出现高分低能的结果。因此平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进行反馈,巩固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

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会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甚至学过的知识也理解的不够。这样,我就及时地有选择地以实际中某方面应用为起点,进行适当的扩展,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相关知识。

篇6:化学与生活中的食品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这种需求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我国著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在我看来,吃是我们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并且与化学的联系也最为紧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作为我们的第一需求,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说道化学与农作物的关系,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化肥与农药了。1909年哈伯发明了合成氨技术,这个伟大的发明让粮食产量翻一番,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也就有一半人存在生存危机了。如今,在新的世纪中,化学发展到新的一个阶段,也就造就了一个新的产业——食品加工制造业。商场里的各种零食,包括膨化食品和坚果类食品都离不开食品加工制造业。而且各大餐饮类服务业也离不开化学,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不能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将怎样享受食品带来的美味和乐趣。

其实生活中许多食品都是不经意间创造出来的,比如油条。发明油条的人可能并不懂得化学,但是他不自觉的利用了三个化学反应原理,才得到受人喜爱的油条。可能由于发面时不小心加错了料,而此人又恰好懂得一些化学知识,才使得这团面既没有被浪费,又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还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欢迎。首先纯碱与面团里的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其次,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两个反应结果使面团里形成了许多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微小气室,气体受热会发生膨胀,产生了许多类似于馒头的孔。所以在炸油条时,油条会迅速膨胀起来。但上面两个反应结果还产生很多的氢氧化钠,虽说氢氧化钠是强碱,不能食用,巧在发明油条的人知道用明矾来中和氢氧化钠的碱性,有利于包裹二氧化碳气体和使面团具有较大限度的膨胀性。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保护胃壁黏膜,因此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类似于这样的不经意间的发明创造还有许多,比如豆腐乳、味精、酸奶等。这些食品味道好,也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可见化学创造了数不清的食品,也是我们的餐桌更加丰富。

但是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化学与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我们曾经认为好吃的能吃的,现在当我们吃之前都需要考虑一下了。首先是我们过年经常食用的腊鱼、腊肉、香肠、熏肉等,虽然口感好,但是由于盐含量过高,过多食用会导致一些疾病,积少成多这是自然的。又比如熏制类食品,虽然觉得味道好,但是其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新鲜食物高出很多倍,它是一种工业用盐,主要用于食品的防腐和作为疏松剂使用,而火腿肠中一定要疏松剂才可食用,所以也不能过多食用,在腌制品中则含量更高,但是没有它食品又极易腐败,这是因为它能使细菌缺少水分,脱水死亡。对于人类的危害还在于会导致亚硝酸盐中毒,使血红蛋白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高铁离子血氧运输严重受阻,还会导致甲状腺代谢增大,严重的将会致癌。这也是我们对于腌制食品又爱又恨的原因。

最近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某些不法商人向食品中添加了一些化学成分,使得这些食品看起来颜色更加鲜艳亮丽,或者口感更加出众。最近提的较多的化学物质有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等,这些与上述的食品添加剂不同在于前者虽然有一定害处但还可以使用,可是后者则完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的工业染料,一般用于汽油、油鞋、鞋油等工业产品中,在我国是严格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现如今许多的化工产品被添加进食品中来,使得大家对食品的关注度和担心度日趋提升。因此,化学在食品中的用途并不是简单的,也不是随意的。就拿三鹿奶粉来说吧,曾经它是国内知名的乳制品企业,但是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东窗事发,以后就再也不会有这个品牌了。其实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减少成本,以工业产品冒充蛋白质蒙混过关,三聚氰胺中的氮元素含量高,不法商人利用这一国内通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将其冒充蛋白质进行检测,国内一般检测手段当然不会发现问题。这也是化学检测法来检测食品营养含量的缺点所在。当然,化学的用途之广不可否认,但是能否将其利用到正途上却是我们应当注意,并加以解决的。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化学在食品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篇7:化学教学应与生活互动

抚州市黎川县第一中学化学组 周火盛 联系电话:***

摘要: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论述可谓全面而质朴。“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据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化学与生活互动能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化学教育富有生命力。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重大改革,它为中小学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而素质教育旨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坚持教好化学知识的同时,应不断地把已有的或新接受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社会实际相联系,给学生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与改造社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最终达到他们主动、深入地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中学化学课本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常识的教育内容,对这些内容加以挖掘、整理、补充、丰富,然后生动地介绍给学生,不失时机地把社会生活研究与化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社会生活研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 社会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以化学史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讲授中增加一些化学史的内容,不仅仅使教师讲来娓娓动听和

学生听的津津有味,而且使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论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如: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包括:求实、批判、创新等内涵。如:化学的发展史,尤其是我国的化学发展史,从拉瓦锡的燃烧学说到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到我国的杰出制碱科学家候德榜,到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李远哲。以伟人的事迹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求实创新。

化学教学同化学发展史的结合,对改善教学效果、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戴安邦教授说:“化学教学不仅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这种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动机,激励着学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和环保意识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献身祖国的雄心壮志;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结合。

我们应该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新课程与化学史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在化学课程的理念部分提到了“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前人的科学研究方法,少走弯路,能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化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而不是把素质的培养作为掌握知识技能的附庸。

二、以化学工业内容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接触社会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化学工业有关系的内容,这些内容若不能很好地加以处理,而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就会很枯燥、乏味,也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来,更不能由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高中课本中的工业问题主要有: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炼铁工业、炼钢工业、水泥工业、铝的冶炼、氯碱工业、石油产品概述、煤的综合利用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深入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因为他们对工业生产了解很少(尤其对大型企业知之更少)。在进入工业内容学习时,先让学生在已有的对工厂的认识的基础上去预测所学内容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原料及其处理、运输、厂址选择、副产品及其应用、环境污染及其应对措施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大而庞杂,但若能全面(即使是粗略的)考虑也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更多地接触生活,了解社会。当然,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安排一些当地的化学工业考察或观看录像等手段。

三、把化学教学与社会生活常识相联系,着力提高学生化学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诸多问题,都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可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着丰富的实验内容。化学本应是一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探求自然奥秘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的踪影,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学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其它学科,服务于人类自身。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如中学教材中《卤素》一章中讲到由氯气可以制漂白自来水的漂白粉、碘的酒精溶液可以用以消毒、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氟化钠可以用来杀灭地下害虫、溴化银可应用行照相技术、碘化笋可用于人工降雨等,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展开来,介绍它们的其他用途。

在介绍与社会生活内容相关联的化学知识时,还应适当地去启发学生,诱导学生用化学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如中学课本中讲到硫酸钡可用于钡餐,可以问学生钡餐喝卞去在医院里是如何检查的,为什么可以在X光下检查胃及消化道是否发生病变,硫酸钡对人体是否有毒,硫酸钡最后怎样排出体外的等,从而激发他们去观察去思想去调查。

四、以环境保护知识教育为契机,使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已迫切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也成了“十五”国家发展计划讨论中极为重视的一个话题。虽然中学生尚不能去全面理解臭苎空洞的变大会有什么危害,长江三峡建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内陆学生也无法真正懂得赤潮的形成及其后果。但是我们通过可以接触到的一些化学知识来丰富他们的思路,增强他们的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如在讲到化肥知识时可以从已有的知识设问他们;为什么农田不能多依赖无机肥、土壤改良的措施,在硫酸及硝酸工业教学中可以问他们何为酸雨,酸雨的危害有哪些,从而进一步阐述人为什么要进行尾气吸收,为什么尾气处理在解决了环境问题的同时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等。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此类问题更丰富,与生活更贴近,如白色污染问题、毒品问题、无铅汽油问题,以及近年来发现的英国的疯牛病

问题,比利时的二恶英问题等。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贡任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磷燃烧,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五、结合课本,介绍高新科技的发展,激励学生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作贡献

化学与其他理工科一样,作为自然科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社会却又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具有时代气息,能结合时代要求。在生活中我们常可以接触到一些新产品和新材料,我们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去了解这些产品或材料的组成部分、合成、制造方法、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副作用。比如日常生活中塑料包装代最初生产出来时,以它方便、快捷的作用深得人们的青睐,而目前其降解难的问题却深深困扰着人们,多鼓励学生去作一些深层次的探讨。

篇8:生活中的化学与化学教学

1 精选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针对公共选修课程课时少,内容繁杂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从以下3 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1. 1 精选教学内容

日常生活中的精细化学品课程涉及的领域广、内容多,几乎覆盖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学时( 32 学时) 有限,因此,在选取授课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既要注重知识性又要具有趣味性,并充分考虑该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注重实用性,确定了与大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 洗涤剂、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医用化学品、功能材料及电子信息化学品等6 大专题。由于这些内容易于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是全校公共选修课,在内容层次上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课程主要介绍精细化学品的基本原理、化学结构及名称、代表性产品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等。其他的内容,则借助课程网站和学习网站,让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以弥补教学课时不足的现实。

1. 2 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世界精细化工的飞速发展,各种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新技术不断产生,各种新功能的精细化学品不断出现。因此必须根据精细化工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通过文献查阅、网站等多种方式,不断地把发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论补充到教学中,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 3 编写课程讲义

目前精细化工类专业教材版本较多,但针对公共选修课的精细化学品类教材很少。因此,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参考多本教材 《精细化学品化学》[4]、《精细化工工艺学》[5]等的基础上,对现有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自编了日常生活中的精细化学品讲义,使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2. 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授课。由于本课程属于公共选修课,很难找到合适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制作了全部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因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结合学生经验,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及案例教学法等,例如在学习 “洗涤剂”专题时,让学生讨论所用的洗涤剂品牌,洗涤剂的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等问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有效的扩展了师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2. 2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精细化学品和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紧密联系,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导入课堂教学中,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 “食品添加剂”专题时,引入 “三聚氰胺”事件、“吊白块”事件等,引导学生思考: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及种类,进而提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等问题。

2. 3 丰富网络资源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第一,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制作的课件及教学资料,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学习。第二,我们学校图书馆拥有大量与精细化学品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网络数据库,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拓展性学习,扩展学习的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4 课外交流与指导

建立课程QQ群,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有问题,可以在QQ群上进行讨论,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和讨论的内容,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和总结。通过课外交流与指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完善考核方式,突出灵活性

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日常生活中的精细化学品课程教学要求及性质与专业理论课不同。期末考试采用平时成绩和撰写课程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3. 1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提问和作业,占成绩的40% 。考勤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进行,点名的时间不固定,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到课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随机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而每个专题结束时,布置复习作业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上交。通过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和评价。

3. 2 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60% 。课程论文则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和兴趣爱好,选择某个专题去查阅资料,写一篇3 000 字左右的论文( 论文严谨抄袭,一经发现,将取消考试成绩) 。这种考核方式既考核了学生对本课程所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结语

公共选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该课程被评为我校 “百门优质公选课”。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设了全校公共选修课程日常生活中的精细化学品。结合课程特点和8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提出: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多样性;在考核方式上,要突出灵活性。通过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下一篇:清明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