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平考试

2024-06-27

高中地理水平考试(精选8篇)

篇1:高中地理水平考试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事关地理考试成败

总结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文综地理试题及近几届的复习备考经验,高三地理三轮复习也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思路:全面复习;突出主干;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关注热点。懂题意、想原理、找联系;地理语、有条理、要严密,在做题时可以用到。

不适宜再做新题

考生必须清楚认识到,目前已经不可能再学到多少新的知识,能够做到的是要确立自信、平和心态,通过复习和做题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力求准确掌握知识。实际上,经过前一阶段的复习,所有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热点区域和热点问题等,都已涉及,关键是如何做到“熟能生巧,巧能生鲜”。“考前的地理复习应是一种回顾性的复习,不宜再做新题。”

课本和考试说明依然是复习的依据

回归基础、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回顾,是临考前地理复习的关键。

赵丽霞老师建议考生应该静下心来,一方面回顾最基本的知识和原理,理顺历次考试中出现的概念不清、记忆模糊的问题,力求准确无误;另一方面通过浏览教材,使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更加准确、清晰。可以通读课本目录,从整体上调整知识结构,进一步清晰知识脉络。回顾复习主干知识

高考试题的选材强调学科主干知识,因此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进行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回顾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稳”是基调,变化在于主干知识的命题角度,地理原理、分布规律的特殊性。因此考生要注意在联系中学习和复习,要在探讨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近几年主要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哪些,这些主干知识还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考查;还有哪些主干知识没有涉及,对于近几年没有考查过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看历年高考试题

最后一段时间,学校会组织不同方式的模拟演练,考生一方面要通过模拟考试积累应考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把有限时间集中在查出的问题上,把以前做过的类似问题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考前。

另外,要认真研读模拟试卷及高考真题,领会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和答题人的思路与方法,归类整理答题模式。还要把平时老师总结的一些解题方法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看一看,理一理思路,找一找感觉,熟练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

读图训练是地理学科的复习特点

读图能力的高低,是地理考试成败的关键。区域地图往往是答题的门槛,对于顺利答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应该重新看、画、记一些重点区域的地图,结合具体的区域回忆该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识及其因果关系,把知识点一一落实到地图上。

考生要对考纲要求的世界地理的主要国家以及中国主要区域进行重点复习。把高中系统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手不离图,最好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到地图上。

篇2:高中地理水平考试

1、防止漏答、不留空白的原则

回答综合题,要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啰嗦。但如果没有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高考综合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千万不要出现空白,空白就造成得分的机会全部失去。如果写上几句,就可可能有得分的机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阅卷中,遇到一张试卷上只答了两个字“多雨”,这位同学就为自己捡回来了3分。所以建议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写上几句、不要留空白。

2、当模糊的原则

回答地理综合题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以适当地模糊,如受到某洋流的影响,如果对洋流的名称没有把握,可模糊回答“受洋流影响”不写洋流的具体名称。若名称写错,反而不得到分数。

3、次分明的原则

在很多地理综合题中,都会出现要求考生分析原因、评价区域发展优劣势等这类的问题。答题的模式基本上是固定的,大多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回答,自然方面有“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社会经济方面有“工业、农业、交通、劳动力”等。

一个方面答完,最好换行,也就是一个要点答一段。事实证明这样做比使用标点符号区分不同的要点要好的多;也比使用序号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让阅卷老师看不清楚你到底答了几点,这样很容易造成有些要点你答到了,却得不到分。

另外,我们认为考生书写时,不要把字体写得“顶天立地”,没有行间距;把字体适当的压矮,显得朗离,阅卷人员会有愉悦感。

4、量套用课本语言的原则

在很多情况下综合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个时候你就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语言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

高中地理的答题技巧

在地理考试中,回答问题有一定的规则。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总结回答问题的规则和技巧。

1、有回答问题的想法:地理试题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则或技能来解决,否则,它不是一个好问题。这个想法是要告诉你,当你做地理考试时,不要编造很多东西。

2、许多地理因素都有其影响因素,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等;沙漠化的形成因素,如这种知识容易回答的问题,可以用“因子分析”来解决。

答题步骤:第一,考察问题;第二,分析答题要点(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影响气候因素等);第三,选择适合问题的信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从所学知识中获取信息);第四,表达(技术方面的回答);注意题目要求,它要求简短的描述还是详细的分析等等,很多同学都因审题不仔细而丢了分。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第一,更新对地理的认识。

每门学科的教材都是有延续性的,初中课本里的知识是高中课本知识的基础,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所以高中的地理如果一开始学起来就费力的话,可以从初中基础的知识抓起,把基础打牢。

第二,多看地图,了解地图原理。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上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信息),学会使用地图,会使你学习地理变得很容易。

第三,上课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课上睡觉,课后背课本的方法。教科书只是展示某个知识点,但并没有全面详细地阐述这个知识点的内容,很多内容都是老师在讲课时说出来的,所以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上课必须认真听。

第四,做题要有侧重,不要采取题海的策略。

我们通常做的地理测试中充斥着大量奇怪、老、难的问题,“毒死”了学生,甚至“毒死”了一些地理教师。所以做地理试题时,要注重挑选符合自己基础的和符合高考考试范围的。

第五,日常积累很关键。

篇3:高中地理水平考试

一、因材施教,突出“文本”与“人本”意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拥有自然环境、人文活动和区域发展三大知识板块;地理也是一门基础性深厚的学科,具有必修和选修两种学习要求。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要依据课标要求,尊重课程特点,设计具有不同知识属性、不同结构特征和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内容,使地理教学既可以体现学科的整体特点,又能够反映知识的个性特征。如果地理教学是一盘棋,便是教师精心设计、师生精彩对弈和学生精细咀嚼的完整过程。

1. 建立时空概念,用“模式”统领学习过程

区域地理教学是学生认知地理世界的起点与终点,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时间性。首先,要选择学习视角,探究知识本源。视角是开启区域地理之门的钥匙,也是认识区域环境状态和发展变化的基础。因为眼中无物,心中无数,学习会是“雾里看花”;物无归属,心有旁骛,学习则是“水中望月”。其次,要确定结构方式,建立逻辑关系。“建模”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活动,应该找到立足点,延展思维线。最后,要确定研究方法,形成认识规律。模式要有方向感,为学生认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提供服务;模式也要有综合性,为学生观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打好基础。高中地理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结构(由繁到简)和解构(由简到繁)意识,并在学习实践中形成习惯。(见图1)

2. 彰显要素特质,用案例破解学习难题

系统地理教学是认识地理规律的节点和关键,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和逻辑性。教学过程中要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相关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如时间与空间、事物与现象、原理与规律、因素与要素等,诸如此类,以理论证实,用案例说理,会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如研究一个区域的开发利用,须结合该区域的自然与人文优势、经济与社会差异、现实与发展潜力等加以分析论证,并在此过程中明确案例的建制方式和解析思路。(见图2)

3. 和谐人地关系,用问题激发学习情趣

专题地理教学是通达地理思想、掌握地理方法和规范地理行为的依据与参照,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反思性。此类内容在基本知识的教学中均有所涉及,但都是以单一的现象、要素、问题呈现的,而专题性地理为学生提供了整体思维的范本。学习过程中要明确课题涵盖的问题,知道学什么;准确理解课标内容的含义,知道怎么学;引入与之相关的新信息,知道如何联系实际。要清楚宏观结构,理顺知识线索,明确人地关系,瞄准核心问题,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把“思想”和“行动”也纳入教学内容,成为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观”建设才能到更好的体现。(见表1)

二、因势利导,促成“融通”与“变通”习惯

高考地理试题是评测学生能力的价值指标,也是撬动地理教学的有效杠杆。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灵活性与前瞻性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材料、新问题、新视角和新形式也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需要师生更新思想,转变思维,调整思路,以期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见图3)。

资料:《三国志·诸葛亮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探讨:(1)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2)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1. 占领高地,拓展视野

教材提供知识的原点,试题考查知识的外延,因此,吃透课本与关注课外同等重要。譬如现行地理教材中关于“水系特点与水文现象”的内容很少,但高考试题与其相关联的知识却很多。诸如位置与环流的关系、地形与降水的关系、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径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这些因果关系和逻辑层次,教材中并未有系统的表述,需要学生自我建构。由此可知,教材的文本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基础,但一般不会是试题的常用素材和答案的直接来源,题目的大部分信息(包括答案),都在其他多种媒介(如专业书籍、网络信息等)之中。所以,教学中既要进行课本知识的整合,又要关注课外信息的摄入。

2. 攻其一点,“乐得”其余

区域环境看整体,区际联系讲差异。受试题难度和长度的限制,高考地理试题所示信息是有限的,从图文资料和问题设置来看,一般具有两个明确的观察点,即内部环境与外部联系。根据区域地理事象的分布,可以分析区域环境要素和发展状况的优劣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区域空间结构特点,可以说明区际差异和地缘环境的重要性。扩大视域,拓宽思域,延展求知域,是地理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3. 立足课本,通透已知

素材接近课本,答案就在其中。近年来,特别是新课标高考试题给地理教学很多有益的启示,教材中的“阅读”部分,是重要的知识载体和试题背景,教学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中有概念性阅读,注重理解性知识;有引导性阅读,梳理思维路径;有事实性阅读,强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果说正文是地理教材的“心脏”,那么,阅读和活动就是地理教材的“翅膀”,没有前者,文本就没有思想,缺乏后者,学习就难以飞翔。

4. 巧妙联系,通古鉴今

历史是一种文化载体,历史也是一面科学明镜,让历史照进现实是高考地理试题选材和置疑的重要方式,当然也是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增强地理文化韵味、反思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如古代的“农耕文化”就具有明显的地理教育价值,神农氏“制作耒耜,教民耕种;织麻为布,制作衣裳;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便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今天的“中部崛起”也隐含着丰富的地理教育意义,中部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文化高地”,却形成了现实的“经济洼地”,从中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区域文化和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两则资料告诉我们,地理教学既要关注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也要关注现实的环境与发展状态。

三、集合多元,强化“据实”与“据理”结合

教学元素是创新地理教学过程的基础,也是构建地理教学生态的基石。集合多个教学元素,主要是为了协调三重关系,树立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过程。

1. 从设计角度确立课标、考纲与教材之间的关系

课标是“底线”,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在学生平均水平的基础上设置的,它是地理教学的“起点”;考纲是“高端”,是对教学的较高要求,是为选拔人才而制定的,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教材是“基本盘”,没有教材,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范本的研究。教学可以超标(因为课程标准是有弹性的),但不可以超纲(因为考试大纲是有信度的),教材给予师生的是工具性知识,必须有适度的延伸和拓展。总之,教学设计越柔软,教学过程的可塑性就越大。(见表2)

2. 从功能角度协调内容、形式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就高中文科学生而言,一般要经历三个学段,即高一年级的学科启蒙期、高二年级的知识积累期和高三年级的能力升华期。由于不同学段内容设置不同,知识的呈现形式与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进行教学设计时,一是要圈定学科内容,区域、必修、选修内容独立呈现,但要注意知识的相互交叉;二是要呈现表达形式,有核心知识描述、优化材料阅读、因地制宜分析等;三是要有独立的认知结构,任一教学内容即使非成“体系”,但也可以作“案例”。此外,教材各部分都是重要的教学素材,当基本知识、有效信息与开放性问题有机结合的时候,新的知识体系便已生成。(见图4)

3. 从环境角度强化方法、过程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这里涉及到教学评价的问题,包括教师的自我感觉、学生的反馈信息和考试的量化标准,其中学生的反馈信息更为重要。因为,教师的自我欣赏,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示在教学之中,但不一定适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发展要求。考试评价看似可以量化,但也存在某种偶然性,或具有功利色彩。所以,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体会完整的教学过程,感受不同环节给予的温馨启示,享受参与活动的快乐,收获自我发展与良性互动的成果。(见图5)

四、直击问题,塑造“思域”与“思向”抓手

受学科特点的限制和原有基础的影响,地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学科教学自带的,而是由于师生认知局限、理念误读、实践偏差导致的。但是,纠结问题没有出路,破解问题才是道之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体察,用心思考,正视趋势,透析问题,指出措施,形成地理学习新思维。

1.“事实”与“事理”链接

地理学科就像一个生命体,有皮有骨、有血有肉。区域地理主要是解决“皮毛”问题,即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系统地理主要是解决“骨血”问题,即地理原理的科学推理和实际应用,因为无骨不立,无血难续。事实与事理的有机结合,成就了地理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尽情享受。此举对高三地理教学显得尤为突出。(见图6)

图6初高中地理结合示意图

2.“立题”与“立意”结合

教学过程要求基础与能力兼顾。立题需要基础,源于细微,成于博大,是记忆力和意志力的综合;立意彰显能力,起于思考,终于创新,是判断力和执行力的综合。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清楚,外化的知识只是表面的形体,内化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生产力。

3.“方式”与“方法”贯通

正确认识品读与研习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寻求最佳途径。品读是学生的生命之源,日常得以进步;研习是学生的希望之本,阶段得以升华。二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学习体验。品读很重要,它是地理知识摄入的第一个窗口,但极易被学生所忽视。品读过程中,要找准视点,熟悉全貌,活络文脉,欣赏图像,会得到一个有机的知识整体,渐次深入,有利于知识的累积与融通。研习是知识升华的重要方式,却常常被无序的乱象所迷惑。如果以作业论,就是要解决“量”与“质”的问题。面对时下的教育形势,“量”的取舍依然决定着所谓的教学成败。我们经常用热情关照学生,却少了些许良心的体恤,形成了教师盲目要求、学生无心眷顾的恶性循环。

4.“主导”与“主体”协调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一是要有互动的基础,二是要有互动的动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可以质疑,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歧见,师生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更具教学的实质意义。地理教学要力求形成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情势。

篇4:高中地理水平考试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策略

江苏高考方案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简称“学测”,俗称“小高考”)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达A还能加分,所以面对每年三月初举行的“学测”,目前很多学校常暂停语数外等课程,重点进行“学测”冲A。因此,学生不仅要重视“学测”,教师也更应选择科学的复习策略与方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地理复习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和知识体系,并达成老师设定的目标。以下是我对地理“学测”复习策略与方法的一些简单想法。

一、教师研究考纲说明

在进行一轮复习时,地理老师要认真研读“学测”说明,了解其中的变化,并仔细分析以往几年的考试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合本校学情的复习计划,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率。我们通过“学测”说明了解到考试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客观题主观题分值比例为7∶3;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试题各占一半。

二、教师重视教材

对于地理教材,我们地理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理清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必修课程“地理一”“地理二”“地理三”三个模块。三个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地理一”主要是自然地理,主要的考点集中于运动。“地理二”主要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导线。“地理三”以区域作为载体,介绍区域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的开发与整治等。

三、精心安排,合理复习

由于江苏“学测”安排的限制,高中地理复习时间紧张,教学内容多。教师要统筹地理复习的各环节,制订合理的地理复习计划。

根据我校学情,我们一般将“学测”复习分成两个时间段,实施两轮复习:一轮复习主要抓基础知识点;二轮复习注重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复习时回归课本;其间进行校本化的习题练习和相应的综合练习。经过合理复习,学生在基础地理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最终也取得了较理想的“学测”成绩。

四、整合讲义,大胆取舍

当前全国有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四种地理教材,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教材来复习呢?根据新课标和我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校地理教师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大胆取舍,重新编写讲义,大胆舍去完全不同的内容,选取相似的内容。在地理必修2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中,鲁教版中介绍了城市的区位因素,但其他教材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新课程标准也没有要求,对这样的教材内容,我们一般灵活舍去。当然整合讲义,取舍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坚持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基本内容为主,形成学生的整体知识結构和对人地关系的把握为目标。

五、激发学生积极性

根据我校的学情,我们既要追求“学测”的合格率,又要追求达A率。合格率的关键在于后进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积极调动其学习兴趣。其常用方法有这样几点:一是课堂重点盯人,即每节课上课都要找其回答问题;二是逐个谈心,做好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对那些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三是不吝啬表扬,要时刻对后进生的一点点进步进行表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最佳鼓励。

同样,对于冲A的学生,也要激发其学习热情,每分必争,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的复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运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地理无图不成题,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独特的知识载体,它集地理原理、规律及考查形式于一身。此外,地图也比文字更加形象生动,是学地理最好的工具。因此掌握了地图就等于把握了地理脉络。江苏地理近几年“学测”试题中都至少有十几幅地图,因此对地理图表的读图、析图能力一定要加强培训。地理常见的图表有:原理图、分布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等。在做小专题训练时,要对太阳光照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洋流图、地壳物质循环图等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逐步掌握读图、绘图及分析图表的能力和方法,掌握图文互换的能力,充分发挥图表在地理考试中的重要功能。

七、精选练习,精讲精练

在地理复习中有必要进行适量和高质的练习,但要注意“量”要合理,合理的“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应试心理素质和解题速度;高“质”是指要围绕考点,精心编制校本化习题,尽量避免照搬现买的资料讲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综合和运用知识点等能力,增强考试的适应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师生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复习方法得当、训练到位,明年的江苏地理学测中我校合格率和达A率一定会有更大提升。

篇5:高中地理考试有哪些解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第一步选细读题干和选项,看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调动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等基础知识。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排除法: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

篇6:高中地理水平考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天体, 距地球最近的是

A.火星

B.金星

C.太阳

D.月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其特殊性表现在

A.有高级智慧生命的存在 B.绕日公转与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表面存在厚厚的大气层

D.密度较大, 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3.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 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目前约为6 6.5 度 B.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划分无关

C.黄赤交角是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下列各组地表形态, 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瀑布、戈壁

B.沙丘、黄土沟壑

C.三角洲、冲积扇

D.河流峡谷、花岗岩地貌 5.下列地理现象, 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火山喷发

B.山体滑坡

C.水土流失

D.泥石流 6.“ 牵一发而动全身” 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多样性

D.区域性 7.地球上的生命最早出现在

A.海洋中

B.陆地上

C.大气中

D.岩石中 8.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

B.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C.自然灾害大多发生在地球内部圈层

D.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我国正在实施的“ 南水北调暠 工程, 反映了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大气降水

B.蒸发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0.近年来, 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时有发生。为缓解这一现象, 黄河沿岸的同学可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是

A.垃圾分类

B.节约用水 C.海水淡化

D.节约用电 1.我国气象部门规定: 冷空气入侵造成的降温, 2 4小时内降温1 0曟以上, 而且最

低气温在5曟以下, 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寒潮作为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河北省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A.夏秋之交

B.初春秋末

C.隆冬季节

D.盛夏时节 1 2.关于锋面天气系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暖气团在锋面之下 B.暖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所形成的锋 C.我国北方夏季午后的暴雨多是由暖锋造成的 D.夏季江淮地区的梅雨是由锋面系统造成的 3.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条件的差异

B.土壤条件的差异 C.纬度位置的差异

D.海陆位置的差异 1 4.莫霍面是

A.地壳和地核的界面

B.地幔和地核的界面 C.地壳和地幔的界面

D.岩石圈和地壳的界面 1 5.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A.依据社会需求布局农业区

B.农业生产地区均衡化 C.农业生产高度集约化

D.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地区的经济建设, 必须强调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遵循这一原则, 在西部地区大面积退耕的同时, 已开始建设西部名优特农产品基地。据此回答1 6—1 7题。6.内蒙古自治区发挥自己的优势, 可建成的名优特农产品基地是 A.反季节疏菜基地

B.优质棉花基地 C.优质皮毛基地

D.烟叶生产基地 1 7.新疆吐鲁番盆地盛产葡萄, 其区位优势是

A.光照充足

B.靠近市场

C.科技发达

D.交通便利 9 7 9年, 深圳还是一个人口只有几万的小镇, 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年产值不足亿元。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 现在已成为一个年产值超1 0 0 0亿元, 集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城市。据此回答1 8—1 9题。

天道酬勤 8.深圳迅速崛起的主导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因素

D.科技因素 1 9.在深圳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 发挥龙头作用的产业是 A.旅游和服务产业

B.有色金属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信息和金融产业 2 0.关于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B.高档别墅区众多 C.以低层建筑物为主

D.经济活动最繁忙

增加绿地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回答2 1—2 2题。2 1.在大城市营建“ 绿色屋顶暠 和“ 绿色阳台暠 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少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

D.防止城市土地荒漠化 2.在城市绿化维护中使用杀虫剂, 很容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下列绿化方式, 最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是

A.阔叶树林

B.针叶树林

C.人工草地

D.“ 绿色屋顶” 2 3.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 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的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的下降 4.关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 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常常引起人口的迁移

C.矿产资源开发不会引起相应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D.家庭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2 5.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 正确的是

A.不同时期, 人们估算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 C.生活消费水平越高, 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6.在理想的平原上, 中心地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

A.圆形

B.正五边形

C.正方形

D.正六边形 读图1, 回答2 7—2 8题。7.此图说明该地区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人口为2 5万 C.经济发展水平低

D.人口密度较大 2 8.该地区形成这一人口现状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生活方式的差异

D.医疗卫生条件不同 2 9.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资源

D.河流 0.下列中国文化, 其变化对人口迁移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B.从安土重迁到“ 四海为家暠 C.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D.从重男轻女到男女平等 3 1.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区域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有明显的差异性 C.区域间相互割裂孤立发展

D.区域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 行进在大峡谷, 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 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 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 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

天道酬勤

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 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 真可谓山多高, 地多高, 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 具有坚韧不拔性格的傈僳人发明了“ 千脚落地” 式建筑, 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据此回答3 2—3 4题。3 2.影响“ 千脚落地” 式建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3 3.据材料分析, 该地的村落形态呈

A.集聚式 B.散居式 C.棋盘式 D.多边形 3 4.该地村落的规模应是

A.较大

B.较小

C.集市

D.城镇 3 5.由动力因素形成的高气压带位于

A.南北纬3 0 度 附近

B.赤道附近

C.南北纬6 0度附近

D.极点附近3 6.东非大裂谷是由

A.褶皱隆起形成的 B.断裂下陷形成的 C.流水侵蚀形成的 D.板块相撞形成的 3 7.下列地理现象与其成因连线, 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 —大气的散射作用 B.深秋至早春季节, 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 —大气的吸收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 白天一般不会太热— — —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 — —空气中水汽含量高 8.近地面水平运动的空气越过赤道, 方向会发生变化。下列四幅图, 风向变化正确的是 9.在A处优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A.种植业

B.林果业

C.渔业

D.牧业 4 0.暴雨天气, 在A处最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泥石流

C.洪灾

D.滑坡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 每小题5分, 计2 0分)5 1.读图3, 回答下列问题。(5分)

读图2, 回答3 9—4 0题。

天道酬勤 2.读图4, 结合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5分)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煤、铁、铜等)十分丰富。2 0世纪3 0年代, 该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 森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暴雨成灾, 洪水为患, 成为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经过综合开发和治理, 根治了洪灾, 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综合开发和治理后, 田纳西河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 你认为其工业

发展的主要资源条件是什么?

(2)A、B两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其中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是__________ ,请解释原因。3.读图5, 回答下列问题。(5分)

(1)A表示的线路是我国著名的 ________工程, 输送的能源是______。

(2)从全国范围看, 我国能源输送的总体方向是____________。(3)简要说明能源调配对能源“ 调入区” 的意义。

天道酬勤

(1)图中所示时间段,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年份是_____年,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

(2)1 9 9 0年—2 0 0 5年期间,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3)近年来, 我国的人口死亡率略有上升。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读图6, 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帆船时代, 欧洲人到美洲, 有A、B两条航海线路可供选择, 较为合理的是___, 选择该航海线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非洲小朋友有个设想, 在C海域丢一漂流瓶, 让其漂流到阿根廷东部海域(D海

域)。这个设想有可能实现吗? 说出你的理由。

天道酬勤

一、单项选择题.D.A

3.D

4.C

5.A.B

7.A

8.D.C 0.B 1 1.B 1 2.D 1 3.C 1 4.C 1 5.D

6.C 1 7.A 1 8.B 1 9.C 2 0.D 2 1.B 2 2.C 2 3.B 2 4.B 2 5.D

6.D 2 7.A 2 8.B 2 9.A 3 0.B 3 1.D 3 2.A 3 3.B 3 4.B 3 5.A

6.B 3 7.A 3 8.D 3 9.A 4 0.C

二、双项选择题 1.B C 2.B C 3.C D 4.AD 5.C D 4 6.A B 7.B D 8.AD 9.B C 0.AD

三、非选择题 5 1.(1)西气东输

天然气

(2)由西向东(由中西部地区调往东部地区)(3)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5 2.(1)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2)A

地势平坦(平原);土层深厚;海拔低, 热量条件好;水源充足(靠近河流, 灌溉便利)5 3.(1)1 9 8 7

1.7(1.5-2.0之间皆可)(2)出生率逐年降低

死亡率变化不大(3)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增大)5 4.(1)B

顺流, 速度快, 用时短

(2)可能实现

篇7:高中地理考试中易错点反思

地理是一门跨多学科,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强的社会实践性,在高考中与其他学科相比均分上占有优势,但是在高分段却比不上物理、化学等学科。原因何在?地理考试特别是高考中试题的难度是比较平和的,一般难度都是比较合理,不会出现极端大难度,或者非常容易。之所以出现高分段比不上理科,因为地理学科有许多容易混淆的专业术语,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大面积十分甚至全军覆没。以下结合2011-2012年第二学期苏州市期末考试地理卷(选修和必修)来谈谈高中地理考试中的易错点。

上个学期苏州市统一考试的这份试卷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平均分却不高。有客观原因,一、上个学期时间紧,有的选修两本书没有上;

二、考试的范围太广,题目综合性强;

三、学生学得死,不能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然而我觉得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一些地理专业术语的把握不准,审题不清。比如29题第一问:问三个地点的土地利用类型,从改卷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可以判断出来,但是得分率非常低,实际难度达到0.2,原因就是好多学生把土地类型和农业类型混为一谈。再比如第27题,1012百帕等压线在陆地上空的等压线的走向,好多同学只回答对了一半,此问应该分段回答,把陆地上的等压线走势分为两段。由于地理上有许多类似的专业术语,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讲清讲透基本概念,此外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一些应试技巧,让学生提高审题的准确性,以便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冯均严

篇8:高中地理水平考试

终身学习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大力提倡的,如今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及泛在学习理念已在国内达成共识。但是在过去几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 , 传统的大单元、大粒度的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学习者对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及泛在学习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涌现了一批以在线学习视频为主的混合学习模式,比如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同时更多人有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增强,学习者也希望学习内容短小精悍,因而拥有知识点共享、辅助教学、分享技能功能的“微课”应运而生。

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具有“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等优点,拥有“短小精悍”的鲜明特征,能补充传统课堂学习内容并能有效开展非正式学习,并且微课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移动化学习,所以微课的使用率逐渐提高,制作微课也成了我们地理教师当前面对的难题。

高中地理必修1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多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时空跨度大,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高一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低,所以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中地理必修1最难学,而且很容易对高中地理必修1的内容产生畏惧感。微课通过整合地图、视频、景观图、示意图、模式图等多种教学资源,能够短时间集中向学生展示时空跨度大的自然现象,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理解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并运用解释生活现象,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克服对高中地理必修1内容的畏惧感。因此,地理微课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将会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会制作地理微课也成为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下面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为例,谈谈高中地理微课的制作。

二、微课定义

对于“微课”的定义 , 现在无统一的界定。与“微课”概念表述相关的 , 国内有“教学视频案例”、“微型课程”、“微视频”等 , 国外有微课程 (Micro-Lecture)、微型课程 (Micro-lesson)、微视频课程等 , 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

国外,与正在热烈讨论的“微课程”概念最为接近的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 ? 彭罗斯提出的Microlecture概念,核心理念旨在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以形成“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是一种知识挖掘的框架[2]。

国内,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认为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 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 , 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刘素序与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均提出 , 微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形式,应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3]。

在本文中 , 笔者在深入研究各位专家学者对微课概念理解的基础上 , 结合自己参与微课资源建设的实际经验 , 提出自己对微课的理解 ,“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某个疑难点进行讲解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是针对某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视频。“微课”既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又可以为学生解疑答惑提供学习资源,还可以用于学生课后巩固复习。

三、微课制作的主要方法

微课的制作方法很多,下面介绍目前常见的三种方法(如表1):

1.可汗方式。可汗学院的制作方式,即电子黑板系统(包括手写板、画图软件)结合录屏软件。教师在电子触控板上选取各种颜色的画笔,像在真实课堂上,一边讲解,一边在电子黑板上演示,通过录屏软件,制作成5—10分钟的微课。

2.软件式。使用一些微课制作软件。计算机、耳麦(附带话筒)、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课件制作软件Flash或PPT等。

3.录课式。录制真实课程,后期剪辑制作成5—10分钟的微课。使用摄像机或者录播教室,全程录制教师授课过程,再根据知识点多少剪辑成一个或者多个微课。同时教案、课件、试题也都做相应的“微”处理。

四、高中地理微课制作实例———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为例

一节微课的制作主要包括课题选择、素材准备、脚本撰写、微课录制、后期编辑五个部分[4],下面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为例进行介绍,该过程对其他地理微课制作具有借鉴作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的制作选择上面介绍的制作方法中的“软件式”制作方法,该方法主要用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课件制作软件PPT制作,“软件式”制作方法相对简单,可以由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这种方法一方面大大吸收了传统课堂中的板书讲解的全部优点,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后期剪辑,剪去那些不必要的部分,提升讲解的效率。下面介绍运用“软件式”制作方法制作“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的过程[4]。

(一)课题选择

课题选择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来呈现,主要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方面。通常可选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来做,具有针对性。同时多个相关联的、有层次、多角度,围绕某个特定主题的多个微课可制作成专题式微课序列。二是学生特点。要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学习特点、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来确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同时也要考虑微课的类型的影响。三是适宜的表达方式。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多媒体表达,对用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避免把课本照搬到视频中的现象。本微课“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含两个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本内容的特点是“规律比较抽象、与区域地理结合紧密”,导致学生理解、应用困难。通过微课融合多种资源,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国自然带分布图上直接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并展示各地自然带景观图,利于学生把抽象的地理规律与具体区域结合起来,也有利于学生在其他区域应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借助景观图给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规律(如图1所示)。

(二)素材准备

准备制作本微课“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用的课件、案例图片和练习素材(如图2所示)。目前广大教师用于课件 制作的软 件主要有Microsoft PPT、AdobeFlash、Adobe Photoshop和Macromedia Authorware等,本节微课选用Microsoft PPT为课件制作的软件。本微课内容需要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国自然带分布图、自然带景观图、示意图,PPT制作课件程序简单、易操作、教师经常使用,所以使用Microsoft PPT制作课件。

(三)脚本撰写

脚本就像电影的剧本,好的脚本设计是一节好微课的基础,通常包含片头、引入、过程、总结、片尾等五部分,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有相通之处,但由于微课容量小,各部分更加集中精简。通常可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分镜头剧本设计,把每个时间点讲述的内容清晰标示出来。下面例举“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脚本设计(如表2)。

(四)微课录制

本微课主要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PPT课件模式录制视频,用自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按上面脚本设计过程,录制本人对PPT的讲解。具体操作如 下: 启动Camtasia Studio, 选择“录制Power Point”。打开PPT,单击“录制”按纽,PPT就进入了放映状态。教师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点击“单击开始录制”这一按纽,程序便开始对PPT进行视频录制了。一边放映PPT,一边讲解PPT上的内容。PPT放映结束后,“停止录制”,点击“生成您的录制”,选择“自定义生成设置”,勾选“创建MP3文件”,然后一直点击“下一步”,直至“完成”,视频就初步制作出来了[5]。

(五)后期编辑

微课录制完成后进入后期制作,其中包括视频编辑、字幕、声音、背景音乐、画面等内容的精加工。本课后期利用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软件进行字幕、旁白的添加及微课视频的编辑和美化处理。具体操作如下:开启Camtasia Studio,导入刚刚做出来的初步视频,把视频片头片尾的空白部分剪除;在需要显示字幕的位置加入字幕,以突出重点;最后,为视频的片头和片尾配上背景乐,若为了获取其他效果可以采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编辑,一个美丽实用的微课就制作好了。

五、微课制作的注意事项

通过制作“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发现微课与传统课堂有很多不同之处,在设计制作微课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走弯路。

(一)快速入课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通过创设情景或复习巩固来导入新课。但微课里不需要,建议直奔主题、开门见山[6]。例如: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这一微课中,直接介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接着讲解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二)教师语言要准确、得体

平时的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有点啰唆也是正常的,但在微课作品中则会被扩大很多倍,所以要注意这些细节。而且微课对每一个点击者来说只有他一个学生,是一对一的教学,因此也要注意相关的语言表述[7]。例如: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这一微课中,讲解过程中很少使用生活语言,多用书面语言。

(三)有适时的提示性信息,简洁、美观的板书

微课里不适合有大段的板书,学习者来不及细看,但重难点的剖析则需要借助字幕、符号、图表等来加以强调。微课缺乏师生间的交互,那么教师在单向传授知识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能否跟得上,所到之处需要有相关提示[8]。

例如: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这一微课中,在讲到重难点处时,屏幕会显示文字,帮助学习者理解重难点知识。

(四)要有简短的总结

微课结束时需要有概括性的总结,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在微课的尾声能回顾本课的内容及要点。

微课通常以简短的时间、精练的讲解、动态的画面来介绍某个课题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设计微课对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作微课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平[9]。通过上面案例的叙述我们发现,微课制作其实并不难,我们只要把握住它的本质,选择适当的工具软件,就能制作出好的微课作品。

摘要:微课具有“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等优点。由于学科内容、学生个体以及知识点呈现方式的差异性,微课的制作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讲述微课的概念、常见的微课制作方法,通过地理微课制作案例来讲述适合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方法、地理微课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上一篇:不锈钢防盗窗加工合同下一篇:从学习者角度探析英语教学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