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2024-05-28

《教师人格论》读后感(精选8篇)

篇1:《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读了《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感触颇多,湖州师范学院王荣德教授的《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学术专著,这部学术专著紧紧抓住了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即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师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良好的师德,高尚的人格是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王教授在《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中阐述了教师的人格对教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深刻的揭示了教师优秀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教师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而且还承担着对学生的灵魂的培养,即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在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过程中,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试想如果一名思想品质恶劣,行为举止轻浮,衣着凌乱不堪,出口脏话连篇的教师怎么可能教育好学生,这样的教师不会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也绝难以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好评,面临他们的只有被开除教师资格的命运,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良好的人格修养无疑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王教授在《教师人格论》这部学术专著中揭示了教师师德,教师人格修养的重要作用,对现实中教师以及有心成为教师的人都起到了一种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及生活甚至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则肩负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的重要使命,教师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做好教学活动外,好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格,即师德。

教师的人格修养包括了很多方面,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在教育学生时,学生才会向着正确的大方向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注重仪表,身为人师,穿着要得体,不讲粗话脏话,衣容整洁干净朴素大方,无形之中会使得学生学会在穿着方面注重得体,注重整洁干净,在思想上会使得学生养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心胸宽广,充满爱心,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无私的爱,一名只会用体罚,用恐吓来教育学生的教师很难成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体罚恐吓不但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家长的愤怒,只有心胸宽广,教育得法,时刻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意,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赢得家长与社会的称赞,良好的教师人格是做一名成功教师的必备条件。

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楷模,学生很容易模仿并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而良好的教师品质人格修养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有利的正面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

王教授的《教师人格论》是一本难得的优秀学术专著,一本优秀的学术专著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王教授的《教师人格论》是一本优秀的学术专著,我读了这部学术专著受益匪浅,养成良好的人格势在必行,尤其是对一名有志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师范毕业生。

篇2:《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我追寻着前辈、师长的足迹,从他们的身上去寻找答案。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老师。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叶圣陶《论集》第490页)。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其次,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张筑生教授在这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心里只有工作、学生,他超脱了名利,甘于清贫。他似乎不懂得争成果,争头衔,他至死都没有评上博导,然而他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与敬仰。

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堪称当代师表中的佼佼者,他为学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的那份执著与奉献,无时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为了学生,他长期强忍受着癌症的巨痛毅然站在三尺讲台。在孙老师病逝那天,八宝山上4000多名学生自愿前来送行,白花点缀的悲壮使他的人格在天国里升华。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握。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

势,使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如下的作用:

一是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高,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从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是激励作用。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这样的老师能让其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应。这样就会牢固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精神父母”高尚而可亲的形象,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鲁迅先生为什么总时时记起仅教过他两年的藤野先生,并对他充满感激之情呢?原因就在于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对鲁迅毫无民族偏见,师德感人,使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崇高伟大。这种崇高而伟大的人格又时时激励着鲁迅以笔为武器,为民族的新生而摇旗呐喊,为祖国的光明而奋斗终生。这一事例极好地说明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深远影响。

三是熏陶作用。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优秀教师能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积极影响和作用于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逐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质。长期的教育熏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使学生能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三

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形成人格魅力的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只有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出高尚的人格。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看,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还体现在外在言谈举止上。因此教师应选择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发展的价值参照系,从点滴入手,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师。其次要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教师必须不断潜心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提高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知识愈丰富,他个人对知识、科学、生活的态度就愈鲜明,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他们的老师,并且学习他们老师追求知识的精神。再次,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要热爱教育工作,为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己;要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

篇3:简论教师的人格美

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

教师的人格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其他要素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价值。教师光明磊落的情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对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价值。作为“人师”,其道德行为和渗透其中的道德理念对学生构成了生动的德育主导因素,使其能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体可感的道德规范去校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并从中提升原有的道德信念。如果教师是自身缺乏道德人格的“经师”,只是以空洞无力的道德说教,从外部制约学生的道德行为,那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对灵魂作自我审视和自我反省的欲望和动力,更不会主动去用活生生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做自我调节,甚至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学业发展具有激励作用。教师高尚的理想精神、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成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鼓舞学生积极向上、发奋进取的强烈召唤。学生受教师人格魅力的深深激励,转化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情,就能长葆求学创业所必备的奋进状态,从而形成外在行为与心灵渴求合二为一的深沉而持久的“内部学习”。教师的理想精神和敬业态度对学生灵魂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课本教材更富有魅力。

再次,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情感化具有陶冶功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养。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的。教师的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产生愉悦的情绪反应,并自愿接受约束,自觉进行自我反省,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第四,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意义。教师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应当公正、宽厚、仁爱,以博大无私的胸怀去关心、理解、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这种热爱、关心和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架在师生心中的桥梁。所有的真爱都基于一份尊重,师生之间形成的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主动去适应各种变化、挑战、竞争、挫折和失败,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学习,面对人生,从而形成健康美好的人格。

总之,教师人格体系构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文字教材和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教育价值,并对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主动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教师人格美的内涵要素

德、才、学、识是构成教师人格的基本要素。教师的人格美,主要体现于美德、广才、博学、卓识、善教、达观等方面。

教师人格是一种智慧人格,具有超群的智慧、理性的自觉。教育活动是一种运用教师的智慧来培养学生智慧的活动,教师通过智慧育人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生存智慧、学习智慧和创新智慧。教师人格作为智慧人格,具有博学、理性和创新等特质。博学指广博的文化修养,教师只有积累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具有预见性,才能满足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烈、想象丰富、渴望探索的学生的欲望,获得学生的信赖。理性是以正确运用智力为特征的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创新精神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教学是创造性劳动,教师只有不墨守成规,不囿于旧说,勇于探索,孜孜以求,不断进取,才会有创造性的发现。

教师人格是一种道德人格,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正因为如此,教师的道德人格也就是教师的一种伦理责任,它是反映在教师与学生关系上的教师的自我道德要求,是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师的主动性和倾力的工作奉献,是建立在教师内部道德环境上的对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表现。在思想上是无私的,在容量上是无限的,在情感上是无保留的,在教育要求上是无终点的。归结起来就是使学生愿意接受教育,是使学生能够受到教育,或者说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教育,最充分地得到发展。一个具有道德人格魅力的教师,总能使学生乐意亲近。并视为楷模,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师性”。这种“向师性”对塑造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具有暗示性、自我教育性、潜移默化性,它如风行水上,了无痕迹;又似春雨入夜,润物无声,学生在教师人格的唤醒、鼓舞、激励下,能逐步确立基本的道德观念与理想、信念、情操等,能在努力实现求真、向善、爱美的意向的同时,表现出智慧的进发、道德的判断和审美的追求。

教师人格是一种情感意志人格,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绪反映和态度、过人的克服内心障碍的自制力和坚韧性。马克思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能量。”教师的情感意志人格集合了教学的兴趣、庄重的态度、崇高的理想、待人的热情与坚强的意志等要件,把它们用在教育上,就会使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情是教育的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师爱是一种纯洁、神圣的师生感情。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怀,教师只有把爱化为涓涓暖流,流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才会产生良好的师生情感,调动其积极性。在一定的场合,教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话可以产生巨大的“现场效应”,有时甚至还可以改变某个学生的人生。

教师人格是一种审美人格.具有对美的事物的敏锐的感悟力和执着的追求精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最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上说,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美有助于人变得更健康。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道德的引路人和智慧的开拓者,同时也作为审美对象站在学生面前。因此,教师的审美人格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审美人格有时像涓涓的溪水,有时像澎湃的海浪,有时像静穆的山林,有时像火红的朝霞,绚烂多彩,瑰丽多姿。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才能愉快地胜任繁重而艰辛的教学工作,才能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快乐。美的传授与美的内容相谐,美的情感与美的姿态相呼应,产生美的效果:亲切、感人、清新、舒适。学生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与激发,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与升华。

教师人格美的陶养构建

为师者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自身完美人格,以素质提高素质,以人格塑造人格。为此,教育者必须要确立三个意识:

1.修身意识。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播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就要充满阳光。“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正人者必先正己,一个不能自我化解心理问题,不善于自我保健和调节的教师。又怎能进行自我修养辅导,教学生自我心理训练呢?为教者要把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人格高尚的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宽广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崇高的人格,从而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2.民主意识。教师不应是教育的主宰,不能再以教育权威自居,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动辄就以命令、强迫的方式要求学生服从教育的方式,极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教育之大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热爱学生,教育是用爱心赢得爱心,用真诚换得真诚的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是通过教师高尚、积极、健康的情感介入来增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激励、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发展、开发心理潜能的过程。因此,要培养一代人格高尚、素质全面的跨世纪人才,教师必须要有民主意识,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3.学习意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迭周期越来越短,未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将会更快。所以,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新信息,及时掌握新技术、新理论,用最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心理医生”的角色,才能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学习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作为教育者,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示范性,本身就是学生身边一部极具说服力的“教科书”。教师强烈的进取意识、良好的学习心态、顽强的学习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助于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朝着更远、更高的目标迈进。

篇4:论教师理想人格的魅力

一、教师理想人格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1.内涵

“教师理想人格”指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良好的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质的融合体。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因为教育的技术手段再先进也不过是教育的媒介,物质工具无论如何灵巧也不能代替教师去教育学生,教师要以自己的思想感情、学识和言行,以自身品德的、人格的、形象的精神力量,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自己的教育对象。当今的教学应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是指导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取他所要学习的一切。教师在教给学生一项知识、能力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与能力本身,而更为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怎样去学习这一切,培养他们正确的做事、做人的态度。

2.构成要素

(1)工作态度。教师的工作态度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忠于职守、认真钻研业务、严谨治学、甘于奉献、不断创新,他就得到别人的较高评价,相反对自己的职业不感兴趣,对教育对象索然无味,那么,他的价值就会被低估,这种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又会返过来进一步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其态度,以致强化或改变其行为方式。

(2)知识经验。知识是教师工作的依据。完整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是影响教师威信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知识结构大致说来包括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因素。能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个性心理特征。从能力的结构上看,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它们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及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并影响着教师的人格魅力。

(4)品行因素。品行是影响人格魅力的稳定因素。健全、良好的品质体现了教师的人格风范,是教师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5)气质、性格因素。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速度、强度和灵活性等动态方面特点的综合表现,教师的气质能渲染出其人格的独特色彩。

(6)意志品质。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意向的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是提高自己和顺利进行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意志品质。

二、教师理想人格具有多元化的人格教育价值特征

1.人格榜样教育价值

在实施人格教育中,比较有效的办法是示范人格模式的灌输,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教育手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学生最易接近、也最直接的榜样范例,最能启发和诱导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懂知识文化的人,时常以一个榜样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人。对此,卢梭曾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2.心灵感应教育价值

具有理想人格的教师对学生了如指掌,有理想人格的教师的教育意境是为了达到“不教”而教。人生的许多哲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所谓言不尽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

3.人格互补教育价值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受教育者在人格成熟、发展过程中,在接受教师理想人格影响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教育者自身理想人格的完善,这“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的人格教育方式,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4.人格辐射传承教育价值

“桃李满天下”是人类对教师所培育出的学生走向四方最真实的写照。人类社会的构成也就是由一代一代的“桃李”所组成。这样,教师自身人格教育的价值就会慢慢扩展、辐射整个人类社会,对国民人格的塑造和完善,对国家的兴旺、民族腾飞具有深远的意义。

5.激励教育价值

教师那种高昂的理想精神、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成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鼓舞学生好学进取、发奋拓进的无声召唤。而学生受教师崇高的理想和敬业精神的深深激励,并转化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情,就能长葆求学创业所必备的奋进状态,从而形成外在行为与心灵渴求合二为一的“内部学习”。

三、重建新世纪教师理想人格

人格教育的内容是有时代性的。在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笔者认为除“威而不令”、“严而不死”、“亲而不猥”、“活而不散”、“博而不骄”、“新而不怪”、“雅而不俗”、“刚而不犟”、“愤而不私”这十条外,教师理想人格最为重要的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以及自我意识中的反省。反省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心理能力,是人格发展中的内在机制。

1.要注意发挥教师人格在师生交往中的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谈到教师人格,人们往往只重视榜样或示范的力量。笔者认为: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来影响学生,只是一种让学生被动接受的做法,只能发挥教师人格的一部分或小部分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人格的作用,使这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呢?唯有且只有通过交往来实现,通过交往使教师内在的人格魅力转化为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教育过程的实质就在于促进和实现人的社会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形成社会观念、选择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掌握必要的交往规范,运用一定的交往媒体,改进交往方式,提高交往能力,使其内在的人格力量得以充分地发挥,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交往环境中逐步形成健康、完整、崇高的人格品质。

2.重视师生交往过程的情感因素

马斯洛认为,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安全需要之后,继而产生一种爱和归属的需要。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人是不能离开集体环境的,在集体中人既需要别人爱自己,又需要自己爱别人。师生交往中,教师情感投入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学生的情感投入又成为促进教师情感的催化剂。师生以各自的情感为直接交往的媒介和手段,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并相互进入各自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的共鸣,实现理性的升华。这是我们应追求并努力实现的目标。

3.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

教师权威的来源,一是教育结构赋予教师的权力;二是教师基于个人的素养与表现在学生中获得的威信。前者是外在的权威,是每个教师都可能有的权威;后者是内在的权威,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得到的权威。在古代那种师生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中,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建立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上的教育,只有教师的权威,学生只能顺从。现代教育的情境同古代相比,学生观远比古代开明,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他们的知识大为增加,视野大为开阔。加之,从个别教学转变为集体教学,教育对象大为增加。在此情境下,只有转换教师的角色,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的促进者。把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主体,淡化权威意识,才是现代教师的最佳选择。

总之,教师理想人格的魅力是感染力、影响力、号召力等之总和,对学生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会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正所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篇5:论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课的威力一是靠真理的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通过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政治教师的人品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一、政治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

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表示在政治教师的一切言论的行动中。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政治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例如,教师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大公无私,自己却为了一点“回扣”强行向学生推销并无多大价值的复习资料等,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因此,一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自己的理解、认知、体验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决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充当传声筒;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二、政治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所以,政治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政治上的指路人,而且是马列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新知识、新技术频繁出现,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三、政治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政治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政治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无论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政治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四、政治教师要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

篇6:《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社会转型期下,多元文化和思想冲击着人们的择业观。很多人看中了高校宽松的工作环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却很少考虑自身的素质和人格特征是否符合教师的岗位,仅仅把教学工作看成谋生的手段。长此以往,工作中缺乏奋斗的激情,对岗位懈怠,缺乏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学质量不能保证。一些教师由于欠缺社会实践经验,外观视野极度受限,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容易犯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走极端,甚至不考虑后果;还有一些教师对自身人生理想和目标定位不准确,造成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反差,从而心理失衡、不思进取,对完美人格的塑造产生消极影响。

2.2角色的冲突使得教师协调不当

教师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其职责要求其不能把日常角色带入到教学工作中,不能因为个人的喜怒哀乐而影响教学效果。但事实上,教师也是社会人,具有多重社会角色,既是教师、领导,又是学生、下属,并担当不同的家庭角色等,这些关系的融洽协调使得他们具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当协调产生矛盾时,其情绪的不稳定无形中会带入到教学活动中,影响对学生的态度,也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3塑造完美的高校教师人格

人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很强的可塑性。高校教师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在社会转型期,其完美人格的塑造对于大学生有重要的鼓舞作用,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人格的塑造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应对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加强对高校教师的人格塑造。

3.1加强理论修养,强化各项能力

人格修养要从点滴做起,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就是要不断的充实自我,加强理论修养。智慧是人格的基本要素,学习知识、加强修养本身就是人格提升的`一个过程,丰富的知识可以使人更加自信、坚定和理智。高校教师,特别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运用正确的理论、立场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广泛的涉猎各类知识,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和思想动态,不断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恰当运用感情,增强亲和力

人格组织的核心是情感,高校教师作为教学与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情感对于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工作中教师要讲究情感艺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强调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科学,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与学生平等相待,关注他们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务实性的人格发展,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要怀有坦荡的胸怀,以自己的坦诚和热情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关怀,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3.3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为教育加分

我国传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强调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孔子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疏也不正;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孟子亦有云:教者必以正。高校教师最有魅力的人格特征就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这也是最能打动人、感化人的人格特征。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时时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力求在各方面为学生作出一个表率。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奉献的浩然正气、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塑造是一个没有止境、不断追求的过程,只有注重平时的不断积累和点滴进步,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塑造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完美人格,散发高尚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冯秋香.论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素质构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8).

[2]唐善梅.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9).

[3]胡晓军.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3).

[4]杨敏杰.高校优秀教师人格素质结构的建立[j].科技与管理.(6).

[5]刘清华,杨玲.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4).

[6]蒋建国.新世纪大学生道德人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7).

[7]张广济.人民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8]詹万生.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j].教育研究.,(9).

[9]邵龙宝.21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6).

篇7:《教师人格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巨著以其经典性、全面性、现实性、尖锐性、实用性、深刻性构成了这座“教育丰碑”,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之无愧的“教育百科全书”,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的教育财富。例如,关于教育的作用,他说:“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用脑子、用心灵去认识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他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他对孩子们的认识,已成为经典性的认识,他说:“在思想、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以及在智慧、意志和性格的个性特点方面,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只有在了解了这个‘世界’,了解了它的全部奥秘以后,培养个性、形成人的精神风貌才会成为可能。”他强调:“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天赋”、“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的欢乐和幸福”、“应当使年轻一代生活得艰苦一些”、“教育者应当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勤于学习教育理论”、“应引导孩子们进行积极活动”、“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教育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形式主义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不要为青少年树立某种神话了的偶像”、“无需向少年繁琐絮叨地阐述十分了然的东西”、“教育不存在小事”等,这些振聋发聩的观点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前思考解答的教育问题,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孜孜以求的教育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从来没有设想过世界上竟有这样的语言教学——在河岸边,在田野里,在夜间的篝火旁,在灿烂的星空下,在淅沥的秋雨中,在大雪纷飞的冬夜,老师教给孩子们怎样用恰当的词汇说出他们的观察和思想。他们曾经饶有兴味地观察一棵覆盖着白雪的松树,发现了它在晚霞的照耀下魔术般的色彩变幻:时而呈淡淡的粉红色,时而变为橘红色,一会儿又呈绛红色,然后又变为紫蓝色……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编起了小诗描绘眼前的景象,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神奇的想象展现了丰富的精神世界。教育可以这样做吗?教师可以这样做吗?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做的。这是他的“蓝天下的学校”,也是他的“快乐学校”,他就是在这样的学校里做教育、做教师的。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但又并非是遥远的乌托邦,因为它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实实在在地存在过。

他的教育思想是深刻的、入木三分的。例如,对爱孩子这个观点的提出与深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他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继续说明为了爱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就必须深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及其发展特点。然后,他又指出,没有抽象的孩子。每个受教育者除普遍、典型的品质之外,还固有特殊的、不重复他人的个人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继而,他进一步论述孩子们的教育者应行使明智的权力、应善于珍视孩子们的信任、应善于怜惜孩子们的无力自卫等思想。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诫教师不应把孩子们理想化,必须从他们上学的最初日子起就向其提出准确的、清晰的、硬性的要求,首先是行为文明方面的要求。他还从反面劝告说,不可在所有的场合都把儿童的淘气和顽皮视为心怀恶意地破坏秩序、把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视为懒惰、把儿童的健忘性视为不诚实。在众多场合,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必须尊重人格、提高人品。这样阐述“爱孩子”的教育思想走出了肤浅,走进了深刻。

这些年我在教育这条路上从来没有停下过奔跑的脚步,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教育思想又为我注入了新的力量源泉,它在我的内心深处涌动,促使我不停地尝试、反思……与苏霍姆林斯基在20世纪中叶的乌克兰创造的那个教育奇迹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距离。其实,当我们回到人本身,就会发现教育的过程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十分单纯的,那就是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苏霍姆林斯基庞大而完整的教育体系中,有一个根本核心,那就是“人”。因此,他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只要我们心中有“人”,只要我们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放在第一位,就能突破当下种种坚硬的壁垒,就能在这个日益纷繁、喧嚣的世界上找到帮助孩子的办法和途径。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浸满了爱,那些用文字记录的岁月里也浸满了爱。他常常用浸满了爱的目光去观察孩子们。对孩子透彻的理解与关爱,对教育全面的洞察与把握,对孩子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无限的悲悯与同情,使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教育史的一座灯塔,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打动我的绝不仅仅是他的理论和信念,更有他作为一个可完全信赖的师长、父亲与一个朋友的无比高贵的全部品质。

如果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为了爱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那么,对于今天的我们,也当是——为了爱孩子,我们做教师。

篇8:浅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元素

1.优良的品格。 面对学生时 ,教师应不严厉、不暴躁 ,待人接物、热情有礼。开展工作时,教师有良好的耐心,无论面对什么问题都能客观评价,顺利解决矛盾。因此,合格的教师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

2.扎实的科 学文化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 ,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3.浓浓的爱 生之情。 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 ,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关爱学生,才会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老师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4.执著的敬 业精神。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 ,具有乐于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

二、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上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示范作用。 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的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教师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只有教师纯洁高尚、坚持真理、工作积极、平等待人……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2.熏陶作用 。教育是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榜样对青少年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品格养成教育过程中, 学生的心灵对教师人格魅力引发的感染力有一种不自主的认同作用。只有教师掌握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学生真诚相待,力争公道,积极参加社会和公共生活,有良好的教养、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自主、自律、诚实并具有责任心、有进取心,追求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

3.激励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点燃每一颗心灵的火种。”教师丰富的知识、高尚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及为实现教育目标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有效利用学生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只有教师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昂首走路,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会说:“这是我的错”、以身作则等,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

三、教师如何提升自己在学生心中的人格魅力

1.修炼一颗 爱心。爱是高尚师德的核心本质 ,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一个“爱”字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今中外 ,凡伟大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到则爱人”之语。孟子讲究“仁爱”治天下,于学生何尝又不是呢? 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欢迎。做一个有胸怀、有宽容心的教师。

2.树立良好 的教师形 象。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在学生心中有一定分量,使他们认可和尊重,才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所收获。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首先,应注重着装,重视个人仪容仪表,干净整洁、得体大方,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其次,注重言行举止。最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和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

3.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就是坚守高尚情操 ,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师不只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4.增长知识 。教师的爱心、 美德促使学生“亲其师 , 信其道”。教师渊博的知识的涵义不光是书本知识,还包含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乐趣和学习方法,培养钻研精神。

5.激励和赞 扬。卡耐基说 :“要称赞最微小的进步 ,并称赞每一个进步,这往往是点燃学生自信之火,给予进步向上之助力。”说明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和赞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特别讲究语言艺术及语言魅力, 要富有人情味, 同时要有理性。平时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更自信;批评或指教学生时,带一点幽默,让学生乐于接受。

上一篇:希望我一路寻觅初中作文下一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