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秋天的教学设计

2024-06-23

小学习作秋天的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小学习作秋天的教学设计

秋天的树叶

金秋十月,秋姑娘身穿金色的袍子,挎着“丰收”的篮子,乘着风驾着云向人间走来,她从篮子里掏出金灿灿、红艳艳的亮粉,一路撒向树木,霎那间,树木都换上了一件件新衣,变得五彩缤纷,好像在向秋姑娘致敬呢!

秋天的树叶是千姿百态的,有绿色的,有金黄的,有红色的„„看那边依然郁郁葱葱的是冬青树,树叶长椭圆形,两头尖尖的,像一条小船,叶子正面是深绿色的十分光滑,主茎由下往上长,逐渐变细。分叉的茎脉犹如一条条血管向两侧伸去。看一看,除了主茎脉外,其他的只是隐约能感觉到。叶子的反面就不同了,呈浅绿色,再看看,所有的茎脉都依稀清楚。叶子两边有波浪形的锯齿但并不扎人。

枫树绿中透着点点红意,是那么的富有生命力。枫叶叶片呈龙爪形,正好五片,就像一只只小巧玲珑的巴掌,软软的,可爱极了。它的边缘还不规则地镶着一圈花边。像小扇子一样的银杏叶,上面密密地布满了叶脉,一半绿,一半黄像被谁染了颜色。一阵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在空中飘落,犹如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那么灵动,那么美妙,仿佛一下走进了童话世界。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姑娘的篮子里同样装满了丰硕的果实,让人们尽情享用大自然带来的恩赐,淡绿的树叶包围着红晕的苹果,半枯的玉米与它的主人告别前依然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耗尽最后一点营养养育着挂着长长的胡须的金黄色玉米,还有金色的鸭梨,蛋黄的马奶子葡萄,也未缺少绿叶相伴。

我爱秋天的阳光,也爱秋天的树叶,更爱秋天的果实。

秋天的树叶

在我眼里,秋天是大地和树叶聚会的节日。它们有的翩翩起舞,投向大地的怀抱,有的则漫天遨游,开始着自己惊险的航行。

一天,我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一个小公园,公园边是一个天然湖泊,园内有几盆独自开放的小花和好多棵大树。微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香气,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这时,一片小巧的树叶从天而降,我连忙上前,伸出双手,接住了这可爱的小东西。我对着几棵大树的叶子做比较,想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可找了半天,一无所获,我似乎失去了信心,这也许是个“孤儿”吧。我捧起这片可怜的叶子,仔细地端详着它,看上去像一把小扇子,有点儿像银杏叶,却不是。它还有一件很漂亮的大衣,你瞧,它红中透着黄,黄中透着红,好看极了!摸上去还滑滑的、凉丝丝的。这是......我闻到一股幽香,这是什么?我感到奇怪。

难道这香味是叶子散发的吗?我不敢相信我手中的叶子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可又不由自主地把它凑到鼻子跟前,天哪,真的是它!一片叶子竟也能散发出这么迷人的幽香,我感到惊讶不已。可这么香,难道......我一边想,一边向湖边的小树走去,太棒了!我帮它找到了“家”了!我高兴极了,可想到这可爱的小东西就要离我而去,又显得有些舍不得。可没办法,我知道它也需要“家”呀,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将它放在树杈中,虽然它已枯黄了,但至少它还能感到家的温暖。

我想:人们常常赞颂花的美丽,树的高大挺拔,小草的无私奉献,却从未看到叶子的魅力,可在我的心中,叶子一样是最美的。

我爱树叶,更爱秋天的树叶。

秋天的树叶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迎来了一个金色的秋天。秋姑娘是一个化妆师,她给秋天各种美丽的树叶小姐都化上了淡淡的秋妆。

漫步在学校附近的小道上,不知不觉中,几片镶着金边儿的银杏叶从树上轻轻地飘了下来,开始寻找在空中翩翩起舞的感觉。慢慢地慢慢地飘落到了我的手中,我伸出一个手指在上面摸了摸,感觉滑溜溜的。我又把树叶凑到鼻子前闻了闻,嗯,里面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哩!

看,那棵桂花树,仍然是穿着深绿色的衣裳。秋风中,桂花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在摇曳着。“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几片桂花叶忍着剧痛离开了树妈妈,我拣起一片树叶抚了抚它伤痛的地方,让它不再感到伤痛。这时,我已知道它的生命就在这一时刻,结束了。

我带着银杏叶和桂花叶刚要回家,脚前突然出现了两片金黄色的樱桃叶,在它金黄色的叶子内还带着红色,我不知道它是因为不舍得离开大树母亲而哭红了脸,还是因为见到我,害羞得红了脸。我抬头仰望,树上的叶子差不多都是翠绿的,只有几片是黄色的叶子。哦!原来她是被秋姑娘涂了一层淡淡的“红胭脂"!我又在地上找了几片樱桃树叶。我带着捡来的树叶继续前行,走着走着,我快到家了,在家附近的几个大花坛里长着许多鲜艳的月季花,往月季花下面看,几片翠绿的月季花叶衬托着美丽的月季花,虽然那叶子没有花那样吸引人的眼球,但他却不像花那样娇嫩,当秋风吹过时,月季花瓣一片,两片,三片......慢慢的落了下来但花叶子却不像她,不管风吹雨打,他依然“监守着自己的岗位”!

啊,秋天真是太美了!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美丽的叶子!

秋天的树叶

古人曾这样说过:“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瞧!秋天的信使秋叶,正轻轻地落了下来,有的如同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犹如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好像舞蹈演员在空中轻盈旋转„„它似乎在向我们汇报: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就在今天,我们全家人来到山上。放眼望去,啊!好美啊!有黄的、有绿的、与红的、有黄绿相间的„„再走近一看,各种各样的叶子到处都是,看都看不过来,只能走马观花了。

在这里,有银杏树。银杏树叶呈现蒲扇状,颜色金黄。他们干枯了,就打着旋儿落下来,不到一周,就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软软的,好舒服。银杏树还有果实哩,它的名字叫白果。这种果实既可以食用,还可以做药材。银杏树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种树种是我国和日本特有的。

瞧!那儿还有梧桐树呢!梧桐树的树叶状如手掌分裂,它的颜色是秋天最常见的黄色。叶子还是药材呢!没想到吧!梧桐树开的花是黄绿色的小花,种子是球状的,可以食用或榨油。

在许许多多的树叶里,我最喜欢的要数枫叶了。它的叶子为五角状,边缘是小小的锯齿,轻轻一摸,哎!怎么不痛呢?哦,大概这就是枫树叶的特点吧!它的颜色是秋天树叶中不常见的红色,不知是它喝多了酒,还是对秋天的热爱,要么,为什么脸“胀”得那么红呢?枫树的树叶、树脂、根和果实都可以做药材,怎么样,作用大吧!„„

秋天的树叶十分独特,它没有春天树叶的娇嫩,没有夏天树叶的茂盛,也没有冬天树叶的凄凉,但是,秋天的树叶却给我们一种优美的感觉,它给我们每个人的印象都是很深的,所以我们应该热爱秋天。

我爱秋天,更爱秋天里那美丽的树叶。

秋天的树叶

秋姑娘已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你也许感觉不到她,但是她已挥动她那神奇的魔棒,让世界的万物有所变化。瞧,秋天树叶的颜色多姿多彩,有的如浓茶般的绿,有的如麦穗般的黄,有的如铁锈斑的褐,还有的如火焰般的红,宛如凡高笔下一幅美丽的油画。

咦,那边怎么会有好多绿色的球啊?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冬青树一个一个挤在一起。我不由自主地摘下了一片冬青树叶。冬青叶呈椭圆或圆形,叶子的边缘“长”满了细小的“牙齿”。摸起来,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都是滑滑的,好像婴儿的脸。冬青是一种四季常青的乔木,在寒冷的秋天里,它竟然还能抽出新的嫩叶。这种不畏严寒的品格是值得我学习的。

我无意中抬起了头,看见一棵“金子”做的树,细看原来是银杏树啊!我从地上捡起一片银杏叶,银杏叶正过来看像一把小小的扇子,倒过来开,像一个小小的裙子。摸起来很薄。它的纹路很特别,正反面都是一样的,纹路都是从叶柄往另一头延伸。到了秋天,银杏树的叶子就会从绿色变成土黄色。干枯的叶子飘到地上,就像是一只只枯叶蝶,有趣极了!

一阵秋风刮来,吹走了我手上的银杏叶,吹下来几片火红的枫叶。我拿起枫叶一瞧,发现枫叶就像一只只小孩拍红了的小手,上面的纹路就像小手上的掌纹一样。枫叶四周有着一排排的锯齿。据我观察,它从树上飘落下来,经过一天的时间,它的叶片就会卷曲起来,就像人们烫过的卷发。

你知道枫叶为什么回落下来吗?那是因为枫叶老了,它宁愿捐献出自己的身躯,让下一代生长环境更好,生长得更加茂盛。俗话说得好:“落叶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篇2:小学习作秋天的教学设计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孕育着丰收与喜悦的日子。我喜欢秋天,是因为那高爽的蓝天、白云,是因为那凉凉的风,它总能给人一份凉爽、一份清新。

农民伯伯喜欢秋天,是因为那是收获的季节。稻子熟了,田野变成了一个金色的海洋。果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村子变成了一个大果园。李绅在诗中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那是因为秋天孕育了一个夏季的收获。

我们喜欢秋天,因为那是新学期开始的季节。我们又回到了课堂,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到了明年的秋天,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快的成长。

全国人民都喜欢秋天,是因为在这金色的季节里我们将迎来祖**亲的生日。金秋的北京是花的世界、是彩旗的海洋。天更蓝了,水更绿了,路更宽了,高楼更多了,立交桥也更漂亮了,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收获的喜悦,大家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献给祖**亲,庆祝母亲的生日。

我爱秋天,我更爱这欣欣向荣的祖国。

二年级七班

沐银

篇3:由《北大荒的秋天》谈模仿习作

三年级的习作, 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 就像刚刚学步的婴孩, 自然离不开模仿。我们应巧妙应用课文中作者的观察、思考以及表达方法等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思考和如何运用表达方式, 让学生拿着模仿的“拐棍”走一走, 再慢慢地丢掉“拐棍”独自行走, 让他们在模仿中学习, 在模仿中创造, 从而架起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稳固桥梁。

一、仿词句

词、句是构成作文的基本单位, 每个学生如果能恰当、合理地运用好词句, 那么一篇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在《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中, 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 如“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 在熟读这些词语的基础上, 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些词语的结构、特点, 再写写其他同样结构的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很快说出“雪白、乌黑、湖蓝、草绿、金黄、煤黑”等词语,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进行句的模仿, 把原来表示颜色的词语去掉, 换上自己写的。

原句是:“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 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学生模仿后的句子是:“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 转眼间变成一道翠绿、一道湖蓝、一道嫩黄、一道藏青, 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写后进一步分析, 还有哪些词语可以换一下, 尽量把课文中的词语变成自己的, 课文中的颜色是由浅到深的, 你能不能按照这样的规律来写一写呢?

同学们经过相互讨论、思考、修改, 他们的小脑袋里充满了灵动的思维, 一句句精美的句子在教室里飘然回荡。

“这些云彩在落日的映照下, 一眨眼变成一道嫩黄、一道翠绿、一道湖蓝、一道藏青, 就像是仙女姐姐在空中抖动着色彩缤纷的绸缎。”

……

看着、读着、品着自己写的句子, 同学们兴趣盎然, 为写好作文打下了自信、快乐的基础。

二、仿段落

《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是典型的围绕第一句中心句来写的总分总结构的段落, 结构清晰、明朗, 非常适合学生进行习作的模仿练习。在反复品读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的是哪里的景物, 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在本自然段中找。学生很快找出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 紧接着归纳出围绕这句中心句, 具体写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等景物, 体现了总分的结构。最后趁热打铁, 可以出示一句中心句, 指导学生通过几个方面来围绕这句中心句写。如一名学生仿写的片段:“校园花坛里的花儿五彩缤纷。月季花妹妹总是害羞地扬起红彤彤的笑脸, 向小朋友问候。栀子花姐姐洁白大方, 为大家送来怡人的清香。蝴蝶花就像是一只只色彩缤纷的蝴蝶, 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看这些语言, 多么富有童趣, 多么令人回味, 读着这些优美的句子, 谁又能不说模仿的潜力是无限的呢?

三、仿篇章

《北大荒的秋天》不仅自然段落适合学生习作模仿, 整篇课文的结构也是学生作文起始练习必须掌握的一个结构——总分总结构。课文围绕北大荒的秋天, 写了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人来突出北大荒秋天的美, 体现了结构的完整性。请看学生例作:

清晨的小树林

清晨的小树林是甜美的、清新的。

太阳刚刚从天边露出了红彤彤的脸蛋, 就把朝霞打扮得娇艳动人:一道橘黄, 一道火红, 一道绛紫, 像仙女在抖动着五颜六色的锦缎。

树林里的鸟儿刚刚从睡梦中醒来, 就唱起了悦耳的歌声;小鹿早早地来到小河边, 一边喝水, 一边把小河当镜子打扮自己;小蜜蜂最勤劳了, 一大早就来到鲜花丛中采蜜来了。

小河像一条透明的绸带穿过小树林, 哗哗地流淌着;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 多快乐啊;小河两岸的小草, 脸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互相问候呢。

啊, 清晨的小树林真美啊!

这篇习作模仿《北大荒的秋天》的结构, 围绕小树林清晨的景色, 通过朝霞、树林里的小动物、小河等写出了小树林的美景, 意境优美, 值得回味。

篇4:小学习作秋天的教学设计

[摘 要]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决定了当前习作教学的高耗低能。习作评价表能够撬动当前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改革,通过倡导师生、生生互动评价模式,推动习作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通过习作评价表四步习作法,可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习作评价

长期以来,学生的习作评价一直是语文教师工作中耗时最多,成效最低的工作。每学期雷打不动的8次大作、8次小作,再加上不断增加的班额,常常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可如此辛苦的批阅,结果又怎样呢?通常学生拿到作文本,先瞥一眼分数或等级,再简单浏览一下评语,就把作文本匆匆塞进书包,继续做其他事情了,这便是多年来习作教学评价高耗低能的写照。

一、习作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习作评价高耗低能的成因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通常按照“作前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步骤进行。按照一般教师的习作评改周期,对于学生本周的习作,往往要到下周才能给出评改结果,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将学生的“评讲期待”磨没了,因此收到评改后敷衍了事。二是多年的疲惫评改已经磨灭了部分教师的批阅灵感,在评改作文时快速浏览内容,简单纠正一下错别字,改改病句,然后再加上千篇一律的、高高在上的评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独霸评价权利,学生只是旁观者,甚至像等待宣判者。在这样不平等的评价体系中,学生被动参与。三是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学生心中的评价体系相差甚远。教师批阅习作时往往根据经验或固有的评价标准,增删批改自有体系,优良中差自有标准。殊不知,学生作为习作的主人,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评价标准。对小学生而言,“儿童视角”的评价体系和“成人视角”的评价体系就像立方体上相邻的两个面,虽有相通之处,但也有许多未连接点,需要教师去发现并达成共识。

要提高习作评价有效性,首先要坚持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多元的评价主体。新课标倡导“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师应把这一要求落实到习作教学中去,让学生做自己的习作医生,加强习作指导以及写改、学改、评改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从而使作文评价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阶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习作评价表”达到这一目的。

二、根据主题设计习作评价表

命题习作有明确的主题和具体的要求,是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命题习作,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主题,明确要求,并结合主题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生活中的回忆,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生出感慨或感想。例如,在《成长的烦恼》一课的习作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一是以谈话激情,唤醒学生的记忆。如:有人说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只有快乐和甜蜜,那它就会像无聊的钟摆一样呆板、无趣。那么,最近的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烦恼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场“烦恼大甩卖”,说出我们的烦恼,甩掉我们的烦恼好吗?

二是使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如: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习作要求,想一想,看一看,要想写好本次习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三是结合学生的回答和教材的习作要求,现场绘制“习作评价表”(见表1)。

这张习作评价表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许多玄机,它是师生依据年段习作目标和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设计的,体现了“3×3×3”的立体评价模式。这里的第一个“3”指的是三层训练目标,即基础性目标、训练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其中以训练性目标为主。第二个“3”指的是三方互批模式,即学生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第三个“3”指的是三种评价形式,即等第评价、星级评价、描述性评语。

三、用习作评价表构思初写

有了习作评价表,接下来就是让学生依据表中三层目标进行表达训练了,这是习作指导的中心环节。一般的操作程序是:首先依据习作评价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习作素材;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从有话可说,到有话敢说;然后利用例文引路,让学生从有话敢说,到有话会说;最后,引导学生在充分构思的基础之上,放胆初写,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习作评价表。以《成长的烦恼》习作教学为例,设计如下。

一是回忆生活,思路导航。如请学生回忆一下学习、生活、与人相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烦心事,记录在《我的十大烦恼清单》上,然后再从中勾选出三大顶级烦恼,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内容: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二是小组交流,分享烦恼。如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顶级烦恼。结合具体事例,说出烦恼产生的原因,烦恼的心理感受等。最后,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汇报。

三是佳作引路,示范指导。教师以优秀习作为范例,组织学生阅读,并结合习作评价表进行讨论:作者提到了什么烦恼?怎样描述的?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引导学生掌握习作的重点和方法。

四是动笔成文,相机辅导。依据习作评价表,明确习作要求后,学生结合自身素材,尝试习作。教师要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巡视,及时给予辅导,特别是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四、学生依据习作评价表的自评互评

习作完成后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是整个三维习作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是自读自评,自我欣赏。作者是自己习作的第一位读者,因此,倡导习作评价从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始。自评时要针对习作评价表中的三级目标体系进行自我星级评定和描述性评定。对于自评自改有困难的或者首次参与评价的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习作中的好词佳句,欣赏自己独特之处,发现不足并及时修改,在自我反省中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还可以把自己写得好的句段读给小伙伴听,等等。让学生自批习作,可以使其欣赏自己习作中的亮点,提高习作的自信;同时也可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进一步完善作品。

二是互评互改,相互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的习作,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自评习作有其局限性,因此可以在自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有目的的互评活动。互评要注意:合理分组(原则上4人一组);示范批阅(教师随机选择一篇习作,借助多媒体进行现场评改,教会学生一般的评改方法);组内互批(一篇习作组内成员轮流批改,共议优点和不足,最后由主评人写评语、打星级);互批反馈(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批改成果,原则上针对一篇习作展示两个优点和两个不足)。实践证明,在互评互改中,学生欣赏和评价习作的能力逐渐提高,写作的自信逐渐增强,习作能力逐渐提升,在语言积累、语感积淀中,实现了共识、共享、共进。

五、教师在习作评价中的主导地位

新型习作评价表撬动的习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关注学生习作评价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在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在学生充分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要宏观把握“习作评价表”的要求,结合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有特色的习作和评语,组织课内交流,扩大评价的正面效应,让更多的学生受到启发。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整篇优秀作文,也可选取优美文段,还可推出佳词丽句、出彩的开头及结尾、有个性的标题,等等,不拘一格,尽可能选取多人作文中的内容,让大家感受和体会。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再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让学生得言、得法。对于学生习作中的失误之处,教师也要以恰当而有分寸的语言点出来,引起大家注意。

如《成长的烦恼》习作,教师评价时,结合学生的习作和总体目标带领学生品析了本次习作的“七大靓题”“八大金句”“三凤头”“四豹尾”等,引导学生把习作写得更加生动,更加传神。如“七大靓题”之一有《战“痘”岁月》。如“八大金句”之一:可是那些青春痘如同打不死的小强,我都有些敬畏它们了,在这样的狂擦痛击之下竟然毫发无伤。我才不会手下留情,我一定要跟它们死磕到底!

综上所述,习作评价表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把评价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习作评价的单边形式;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环节,在评改中学习,在评改中交流,在评改中提高,切实提高了小学习作教学的实效性;这种评价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

篇5:《秋天的水果》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观察。

二.抓住特点结合想象写水果。

教学重难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水果的特点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同学们,当树叶开始枯黄,当果园里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挂满枝头的时候,秋天也就来了。秋天有很多好闻的气味,同学们还记得吗?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秋天还藏着许多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秋天的叶子里还藏着什么:(出示谜语)

(二)这些谜语为什么这么容易猜呢?因为这些谜语都抓住了水果的(特点)要想抓住特点就必须仔细地(观察)

二、观察水果

(一)眼看

1.什么叫观察?(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看)

2.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观察香蕉好么?

让我们用眼睛仔细地看一看,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香蕉的表皮是黄色的。)都是黄色的吗?(有的没有成熟是绿色的。)只有黄色和绿色吗?(还有黄中带绿,或者绿中带黄的)

用眼睛我们可以看到香蕉的颜色。还可以看到什么?(形状)香蕉是什么形状的?(弯弯的)你发现它像什么?(像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除了颜色和形状,我们还能看到它的大小,有的又短又粗,有的又长又细。

总结:刚才我们观察到了香蕉的哪些方面?(颜色、形状、大小)

(二)手摸

观察仅仅是用眼睛看吗?请同学们把手拿出来,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香蕉,什么感觉?(光滑的,有点硬,比较细腻)

总结:通过用手摸,我们知道了香蕉表皮的(手感)

(三)鼻闻、嘴尝

1.观察仅仅是用眼睛看,用手摸吗?(还可以用嘴巴尝一尝,用鼻子闻一闻)

2.让我们用鼻子闻一闻。闻到了什么?(一股淡淡清香)好,用手轻轻地剥开香蕉的皮,香味怎么样?(更浓一些)

看到这诱人的香蕉,真想咬一口呀!你们想不想咬一口?(想)那就请几个同学上来尝一尝。什么味道?(甜甜的,软软的,有的略带一点酸)

总结:我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知道了香蕉的(气味和味道)

三、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除了美味的香蕉,秋天的水果还有很多很多,你们都带来了什么?真丰富呀!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提示,按照观察的顺序,在四人小组里介绍介绍你带来的水果,(一)四人小组交流

(二)请两位同学上台说一说(同学评议或补充)。

四、范文指导

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水果真诱人啊!有一位小朋友,他也想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看的时候请大家思考,这位小朋友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出示范文)

生汇报。师总结。

同样的东西,在每个人眼中是不一样的,正因为这样,世界才缤纷多彩。一个普通的水果,用我们的观察,再加上我们的想象,就变得不再普通了。观察是作文的基础,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如果没有想象,你的作文就不可能精彩纷呈,吸引不了读文章的人。

五、作文擂台赛

(一)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作文擂台赛,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每人写一段话,介绍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看哪组同学写得又快又好?因为时间关系,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写一个片段,把你最喜欢的水果特点写出来就可以了。

(二)集体交流。

六、总结

同学们,一篇精彩的文章离不开观察,也离不开想象,希望你们仔细观察事物,充分发挥想象,写出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秋天的水果

篇6:小学习作秋天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是否抓住重点,描写具体,语句通顺。

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做到有条理。

教学过程

一、概述本次习作情况

本次习作,大部分同学能针对作文要求,做到突出重点,从叶子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描写,语句通顺,层次清楚。不足之处在于描写时,没有按一定顺序写,部分同学语句不够生动具体,衔接不自然。

二、评讲作文

1、出示邹一华的作文,指名同学读后思考:

(1)文章存在哪些不足?

(2)你认为怎样修改更好?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文章在介绍树叶时没有按顺序写,显得较凌乱。

(2)没有突出重点,三种树叶都是一样介绍。

(3)文章没有生动感,缺少对树叶的多方面描写。

(4)语句不够通顺,病句较多。

3、你认为怎样改更好呢?

4、小结,再次明确修改重点。

三、佳作欣赏

出示钱鹏程同学的作文,进行欣赏。说一说文中哪些地方值得你修改?

四、学生修改习作,同桌互评。

五、全班交流,互评互议。

六、誊写作文。

篇7:描写秋天的精彩习作:我爱秋天

爷爷在屋后种了一片果园,秋天的果园景色真美啊!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高高地挂在树梢。葡萄茂盛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葡萄架上挂满了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红里透青,青里透亮,像颗颗珍珠,亮晶晶的。那黄澄澄的橘子,五个一群,三个一伙,头挨着头,脸对着脸,好像在说“小主人欢迎你回来。”果园旁边是稻田,阵阵芳香扑鼻而来。

一条青青的小河轻轻从家门口流过。河边那一棵棵大树随着河流倒影很长。

篇8:小学习作秋天的教学设计

那么, 我们该如何帮助、引导学生轻轻松松跨过这一高高的门槛, 让他们爱上写作呢?

一、让阅读叩启天赋之门

课标明确指出,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知识是教不尽的, 工具拿在手里, 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 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当做习作例文来讲, 从习作的角度出发, 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线索, 让这些范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了解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后, 再进行适当的小练笔, 可以是几句话, 也可以是一个小小的片段练习。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 课文的结构都很有特色, 对学生写作时谋篇布局、安排结构, 很有借鉴意义。如, 在教学《翠鸟》一课时, 我以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为教学重点, 先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品读去感悟, 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翠鸟外形的突出部分,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并且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让机灵可爱、活灵活现的翠鸟展现在面前。然后, 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进行片段仿写, 把习得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上, 练习写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学完整篇课文后, 我再让学生回过头来读课文。通过讨论, 他们领悟到, 描写小动物抓住外形描写很重要, 但其生活习性、活动情况的描写也不可忽略。因为只有抓住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才能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小动物。学生对这类习作基本技巧有了初步的掌握后, 在《蚂蚁的救助》《飞吧, 海鸥》《大象保姆》等课文的学习中, 我继续引领学生感受作家们丰富的思想感情、独具匠心的语言风格、新颖独特的选材, 学生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 渐渐萌生了驾驭语言的信心。

与此同时, 语文课堂还应该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遇到优美的地方, 还要努力背诵, 让那些美的环节不要成为匆匆过客, 而是永久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润物细无声”, 时间久了, 积累的语言、习作的方法自然就渗进了学生的心田。如, 学了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 有的学生在写大扫除的场景时竟能语出惊人:儿童急走追飞蛾, 飞出窗外无处寻。此外, 教师还应该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一是要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 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二是要推荐优秀作文选之类, 让学生在写作方法和布局谋篇等方面受到启示;三是推荐科普读物、工具书之类的非文学读物,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并为习作准备材料。

二、让快乐载满习作之舟

首先, 浅化入门, 培养动笔兴趣。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小学三年级前后是小学生学习兴趣分化的转折阶段。因此, 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兴趣未分化的特点, 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在他们对句子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动笔写字的基本能力时, 及时引导他们写简单的日记。当然, 要求不能太高, 应该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 并多发现他们成功的地方。如:一个刚刚学过的词语的运用, 一个富于童趣的句子, 一个其他学生都不知道的生字词, 等等。这些细小的地方, 教师若都及时给予赞扬鼓励, 学生就会乐于动笔, 畅所欲言。

其次, 快乐作文, 点燃创作火花。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根据教材先创设情境, 出示命题;然后审题,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接着利用各种手段, 出示例文, 讲解写作思路, 畅谈作文技巧, 引导学生分析例文, 学习例文写法;最后, 学生模仿例文进行写作。这样的组织形式单一, 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教师讲学生听,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文教学如同一潭死水, 毫无生趣可言。

作文是生活的产物,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 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上学期有一天, 我们这里下了一场罕见的冰雹。冰雹夹着暴雨, 打在教室的窗户上噼里啪啦作响, 风越刮越狂, 操场四周的大树都前俯后仰, 蒙蒙的水汽像烟雾, 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 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这时, 我立刻停止了授课, 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观察、体会。一些冰雹蹦进教室来, 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马上捡起来, 如同宝贝一样捧在手心, 有些孩子还用舌头去感知味道。冰雹停了, 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 滔滔不绝、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的所见所感。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 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我立刻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 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可见, 作文教学应尽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三、分层指导, 呵护起步幼苗

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和参差不齐的写作水平, 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作文教学的难度。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指导。如, 就同一题目, 我会对全班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样有利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因为过高的要求会使中、差生畏难, 过低的要求又会让优秀生和中等生觉得无味, 他们可能因缺乏激情而敷衍了事。如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 是要求学生用“玩儿”为话题开展一次活动, 并把是怎么玩儿的用一段话写下来。对此我就分层提出了下面的要求:对写作功底比较深的学生, 要求他们努力做到构思巧妙、注重细节, 如在玩儿的过程中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 写出真实的感受。对于中等生, 则帮助他们列出写作提纲, 并要求他们记叙玩儿的过程要完整、层次要清楚, 做到详略得当, 写出自己的感受。对于写作水平还比较低的学生, 只要求他们写一段话, 写清楚是怎么玩儿的, 语句基本通顺, 用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就可以。我甚至给他们提供了填空文。难度降低了, 他们也能轻松地接受写作, 写下来的文段也基本做到了文通字顺、意思明白。我觉得对于写作指导, 教师应该更侧重能力偏低的学生, 只要一开始指导他们先达到基本要求, 使他们初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成功的一点“窍门”, 让这种良好的心境随即产生积极的写作效果, 再通过面批的形式指出其不足, 让学生重新誊写一遍, 力争改正不合要求之处, 这样坚持训练下来, 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是较快的。

篇9:小学习作教学的革命

关键词:习作教学;链接生活;创设情境;赏识激励

中图分类号: G42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7)12-0063-02

虽然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是“习作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现状依然没有太大的改观,习作教学仍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心头之痛。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已经成为民族问题,成为历史问题,成为语文教学的“顽症”。

我们习作教学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笔者在进行了深刻反思之后,觉得习作教学在教学时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学生习作评价等四个方面还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我们的习作教学才能跳出充满个性、充盈生命活力的舞姿。

一、教学时空:变固守课堂,封闭教学为穿越时空,链接生活

我们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两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这好像是无可厚非的。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有老师提倡快速作文,提出作文教学完全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要我说,这是万万也不可能的,这样的教学对象应该是“倚马可待”的奇才,而我们面对的是刚刚学习写作的小学生。

在封闭的教学时空面前,我们的学生只有苦思冥想,闭门造车,必然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使得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甚至荒唐可笑。我曾经看过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他的爷爷:有一天傍晚,天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他爷爷本来身体不好,躺在床上,看到外面下雨了,一跃而起,冲进雨幕,他问爷爷去干什么,爷爷大声回答道:“去保卫村里的河堤。”几个小时过去了,爷爷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他老远看到爷爷走一步,跌一脚,身上还满是伤痕,他很疑惑,问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做,爷爷回答说:“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只要为人民做事,虽死犹荣。”说完就倒在了地上。后来,爷爷醒了过来,看到雨过天晴,爷爷的第一句话是:“大坝保住了吗?”这样的爷爷我们不能说生活中一定没有,即使有,这样的爷爷是不是太造作了。孩子笔下的哪里是一个农民爷爷啊,这就是董存瑞、黄继光式的英雄爷爷啊!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文、写出真事、写出真情呢?我觉得我们习作教学首先必须打破“一篇习作教学两课时完成”的这一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曾经指出:“理想的语文教学应打破时空界限,使课内自主学习与课外自主实践得以沟通,变禁锢、封闭的课堂为课堂、校内、社会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这种大语文观启示我们:小学作文教学要拓宽时空,从语文教学及其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实施开放性全程作文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就以我们十一册的七篇习作教材为例——

回忆篇——写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

感恩篇——写一次感恩父母的体验;

风味篇——写家乡的一种地方美味;

民俗篇——根据剪纸作品展开想象;

积累篇——搜集资料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

名人篇——介绍身边的一位名人;

故事篇——找课文中的故事写下来。

这七篇习作中的回忆篇、感恩篇、风味篇、积累篇、名人篇和故事篇如果固守课堂,课前没有充分、充足的实践活动想要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习作六——风俗篇,根据剪纸作品展开想象,也应该让学生在收集自己喜欢的剪纸作品的基础上才能把习作完成得更好。

二、教学模式:变随意性、程式化、追求功利为创设情境,指导无痕

考察作文教学的实际,笔者觉得有这样三大基本模式一直顽固地存在着——

1.随意性教学模式。有的老师认为作文教学漫无边际,难以穷尽,没有规律,主要靠学生的悟性,作文的指导与讲解无关大局,老师一味地强调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写,至于怎么读、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写却不甚了了,没有整体计划、合理步骤、科学安排,无视老师的主导地位,作文教学名存实亡。

2.程式化教学模式。程式化教学模式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对作文教学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作文课总是固守:揭示课题——明确目标——讨论选材——自主拟稿——誊写习作的传统模式,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应对日新月异的作文课堂。另一方面表现为,习作方法指导程式化,比如,只要是写人的文章就得要求学生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叙事的文章决不能离开环境的烘托。

3.功利性教学模式。考试考什么就练什么,前几年大练材料式议论文,这些年又围绕着话题作文穷追猛打,无止无休。还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能够取得好成绩,让学生背诵大量范文,习作课变成了范文改装方法指导课,考场作文变成了精品范文的再现场。学生写作,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灵秀,更多的是成品的翻版。

这三种教学模式应该说在我们的教学中都存在,如此教学我们的作文教学还会有什么成效呢?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习作教学也需要我们老师在潜心研悟教材的基础上,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听过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作文《爱鸟》之后,大家都会有同感,是于老师创设的情境造就了学生习作的精彩。

上课伊始,于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待孩子们睁开眼睛时,只见一个“猎人”在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中步入了教室。他头戴一顶瓜皮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嘴巴上留着整齐的短须,提着猎枪,猫着腰,不时露出一对狡黠的小眼睛,东看看、西瞧瞧,嘴里还不停地唠叨:“这只鸟好肥哇!打回去下酒一定美味极了。”随着于老师这精彩的表演,孩子们一下子被带进了广袤的大森林之中。看着“猎人”的举动,听着刺耳的枪声,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炽热的情感在胸中激荡,儿童的情感和语言都被激活了,场景和语言在瞬间建立了联系。当我们惊喜于孩子们声情并茂的交流时,惊喜于孩子们妙语连珠的习作时,不得不惊叹:情境创设得当,的确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因而,我们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要为指导而指导,而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只有让学生在产生言语动机基础上的指导才是最有效的。

三、习作评价:变单一评价,敷衍了事为自评互改,赏识激励

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老师的灾难,指导课难上不说,课上完以后,一个班级几十篇作文摆在办公桌上,那不是灾难是什么?

也正是这成堆的作文批改扼杀了语文老师的兴趣,使得老师们厌恶作文,厌恶教作文,从而也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低下。再加上有些地区的教学管理者一味地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篇篇精批细改,把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大多都困顿在作文的批改之中了,哪还有时间去思考作文课怎么上?哪还有时间去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因而,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把我们语文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增强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兴趣。老师不喜欢,学生怎么会喜欢呢?

另外,老师陷入作文批改之苦海中,批语难免套话连篇,什么内容具体、什么条理清楚,什么语句优美,都是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学生看了也似懂非懂。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说得不假,而这里的“改”不是教师批改,而是要学生自己学会修改。《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把批改作文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修改作文的空间,让学生在修改作文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自评互改可以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

1.自评。作文完成以后,首先让学生自读欣赏,给自己的习作下评语,也可以写出自己写作这篇文章的感受。

2.互改。往往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自己一般很难发现不足,学生也一样。发动学生互改很重要。一方面,每个学生喜欢读同龄人的作品;另一方面,学生在批改同学习作的过程中,能够悄然无息地学习同学习作的遣词用语、谋篇布局、立意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应该说,学生间的互相批改比老师任何高深的讲解都有效。

学生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可以是小组内互改,也可以是好朋友间互改,还可以是请班级中写作高手帮忙改。每次习作后,可以变换不同的形式,借以提高学生互改的积极性。

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舍得花时间指导学生批改作文,这是一劳永逸的事,一定不能忽略。

3.精批细改。不是说有了学生的自评互改就不需要教师的精批细改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作文教学中还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毕竟写作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批改肯定不够细致,这时非常需要教师的批改和指导。但我以为,老师的批改没有必要篇篇精细,因为老师批改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以备评讲时有的放矢。

教师批改作文应该也必须以赏识激励为主,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被赏识、被尊重的需要”。小学生作文本身就是一件并不轻松的劳动,我们老师只有十分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并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用得精彩准确的词,一句具体生动的话,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应当特别留心那些充满期待的眼神,那是充满着渴望受人肯定的眼光。所以,作文的批语未必需要多长,但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努力让学生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亲近作文,然后喜欢上习作。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在课程改革的大道上,我们只有穿越教学时空,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捕捉写作素材,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们只有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习得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只有以一颗未泯的童心倾听学生习作的声音,精心呵护学生尚显稚嫩的语言,才能真正降低习作的难度,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从而,才能最终取得小学习作教学革命的胜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武宏钧.当前作文教学的三大走向[J].语文教学通讯,2006,(5).

[3]付睿.作文教学的两个误区[J].语文教学通讯,2006,(11).

[4]郭根福.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2007,(1).

[5]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M].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

[6] 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美丽的秋天习作

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天高高的,云淡淡的,让人产生无限的幻想。偶尔天空会飘一点细细的小雨,人们撑着伞在雨中散步,像一朵朵盛开的小花。枫树的叶子在秋风中飘荡,像一面面火红的旗帜。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稻田里,金黄的庄稼在飘荡,就像金黄海中翻起的层层波浪。果园里,金黄的桔子,火红的石榴,一串串的葡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农民伯伯在忙碌着,看着他们快乐的笑容,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秋天是落叶的季节。看!树叶落了下来,满地都是,好像铺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小朋友看见了,捡起了一些,拼成了一幅幅漂亮的图画。看着他们拼得那么开心,我也忍不住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篇11:美丽的秋天习作

秋姑娘还带来了许多小花儿,她走到大树上,把小花儿撒在上面,成了香香的桂花;把小花儿撒在爷爷的花盆上,成了紫色的、白色的、金黄色的菊花;把小花儿撒在田间里,成了葡公英、小野菊……她来到草地上,一边跑一边变魔术,给小草穿上了黄色的外套。

秋姑娘非常调皮,跑到白桦树和枫树旁,把它们的叶子打了下来,顿时马路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秋姑姑还很善良,她还会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要多穿衣服啊!

篇12:学生习作:秋天的快乐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万里无云,秋高气爽.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果园摘苹果.进入果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丰收的景象.红红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又大又红的果子你挤我碰,好像在争着、抢着,让人们去摘呢!水嫩的苹果像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好像在说:“欢迎你们的到来!”我看到这幅景色,就迫不及待得地提着篮子,踮起脚尖,小心翼翼的爬到树上,伸手去摘果子。在树上,我心里想;“我一定要摘几个大苹果!”不一会儿,我就摘了一满篮的苹果,我当心的从树上跳了下来。

一阵阵秋风吹来,树上的果实,就像小铃铛一样在“叮当叮当”地在作响,看着他们,我真高兴!

一转眼到了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我今天的收获可真丰富哇,我真快乐!”

秋天 的 快 乐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郊外找秋天。来到郊外,我们看见农民伯伯在摘苹果,就争先恐后地帮农民伯伯去摘。一个小男孩一手拿着装苹果的篮子,一只脚踮起来,把手尽量伸长去摘苹果,嘴里还说:“这里的苹果真是又大又红呀!”远处老师正带着同学们在摘苹果呢!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有摘苹果的,有装苹果的,有运苹果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在果园旁边有两个同学在捡树叶做标本,有星形的树叶,有鸡蛋形的,还有扇子形的……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弯着腰聚精会神地捡着,嘴里还说:“我捡了一片星形的树叶。”还有一个小男孩他捡起一片树叶,大声问小女孩:“你看它像不像一把扇子?” 秋天的果园里到处都是人们的欢声笑语。

秋天 的 快 乐

秋天到了,叔叔家果园里的苹果熟了。趁着周末休息,爸爸妈妈带我去果园玩,我可开心了。

叔叔家的果园可大了,果园里种着不少的果树,有苹果树、有梨树、桃树,还有香蕉树。现在,梨树、桃树落光了叶子,而香蕉树的叶子却是绿绿的、大大的,像一把把大扇子,一串串绿绿的还没成熟的香蕉挂在树上很好看;最惹人眼的要算是苹果了,红的、浅黄色的果实都有,挂满了枝头。我走到苹果树下,脚就被苹果的清香味给勾住了。

抬头看着树上红红的苹果,我多想顺手摘下一个,可是,树高我个儿小,摘不到。还是让爸爸妈妈摘吧!地上有很多落叶,借此机会,我帮科学老师捡些落叶回去做标本吧!

就这样,爸爸妈妈摘苹果,我捡落叶。没多久,我捡了不少落叶,这些叶子颜色有黄的、浅黄的、黄绿色的、橙黄的、红的;它们形状各异,有手掌形的、心形的、椭圆形的等,可好看了。再看看爸爸妈妈,也摘了满满两篮子苹果,在叫我回家呢!

秋天,果园带给叔叔家的是丰收的喜悦,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快乐。

秋天 的 快 乐

为了迎接秋姑娘,水果们决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苹果找不到合适的衣服,急得脸都红了;香蕉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一身金黄的新衣,笑得直不起腰来了;橘子、柿子连忙点起了可爱的小灯笼,白天也舍不得放下;葡萄攒了许多彩色的玻璃珠,一颗也不舍得送人呢。

秋天,小朋友们沿着郊外的山间小路,一起向果园走去。一来到果园,小朋友们就惊呼起来,果园中的苹果可真称得上是“硕果累累”,每一颗苹果树看起来都像是经过精心打扮的圣诞树。每棵树上都挂满了红彤彤苹果,树枝被压得很低,都快要碰到地面,一伸手便可摘到。小朋友们见到这样的情景,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们想:水果一定好吃极了!

于是,他们从果农手里拎来果箱,争先恐后的冲进果林采摘起来,他们有的摘果子,有的装箱,还有的捡叶子做标本,这景象好不热闹!不一会一个果箱便被装满了。

果子摘完了,小朋友们坐在树下高兴地品尝着香甜的苹果,心里别有一番风味

秋天 的 快 乐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我迎着金色的秋风来到了田野。

田野里,沉甸甸的谷穗笑弯了腰,涨红了脸的高粱像喝醉酒的小伙子,棒槌似的玉米露出了一排排整齐的牙齿,棉花敞开外套露出了雪白的内衣,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突然,一阵轻风吹过,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迎面扑来。我“顺藤摸瓜”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果园。果园里一个个红红的苹果像害羞的小姑娘朝人们微笑,黄澄澄的梨像葫芦似的挂满了枝头,橙黄色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十分诱人,还有红玛瑙似的枣子油光闪亮,各种各样的水果真让人垂涎三尺。

田野里到处充满了秋的气息,农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忙着收获着他们辛勤劳动的果实。我爱秋天,秋天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愿秋天永驻人间!

秋天的快乐

一个阳光明媚的秋天,我们三二班同学到果园找秋天。

来到果园,我们一看,啊,真美!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一阵秋风吹过,这些水果发出淡淡的清香。

然后,我们开始和果农一起摘果子。有的用长钩刀钩苹果,有的直起脚手伸得直直的摘苹果,还有的男孩爬上树向下仍果子,女孩在树下拾果子,头一点一点地像觅食的小鸭子。

摘呀摘呀,一直到下午,同学们终于摘了很多很多篮才歇一歇,看他们累得满头大汗,可他们心里却很高兴。天色已晚,果农把一篮篮果子送回家,他们看见丰收的景象,心里美滋滋的。

我爱秋天的果园!

秋天的快乐----钓鱼

国庆假期的一天,天气虽然有点凉,但我还是早早地起来了,因为爸爸和妈妈要带我去体验秋天的快乐---去郊外钓鱼。

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在车上,我看见叶子黄了,枫叶红了,大地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欣赏着美景,我们终于来到了鱼塘边。哇!我惊讶得快要叫出来了,鱼池上飘着黄的,红的,绿的落叶,简直像小鱼儿的雨伞。

开始钓鱼了,我紧握鱼杆,紧张得连眼睛也不敢眨一下,可是,鱼儿就是不肯上钩。在我正焦急地等待鱼儿上钩的时候,一阵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渐渐地抚平了我焦急的心情。马上,就有一条活蹦乱跳的鲫鱼上钩了。再看爸爸妈妈那边吧,爸爸居然钓上了一条鲇鱼。妈妈和我一样,钓上了一条鲫鱼。

秋天的快乐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和小伙伴一起到我家附近的小东山去玩。

我们沿着小路爬上山坡,来到果园里,映入眼帘的有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梨、黄澄澄的橘子,还有许多水果连名儿也叫不出来,看得我眼花缭乱。小鸟仿佛是闻到了这些水果的香味,也赶来凑热闹。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这边的风景真美丽!”

我们走过果园,来到树林,眼前一亮,哇,黄黄的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只只彩蝶在风中飞舞;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菊花仙子在向我们频频点头。于是,我们情不自禁地在这仙境中跳着,笑着,追逐着……

篇1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研究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练习

小学是各个学科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年龄越小,可塑性越高, 尤其是对于小学的习作课来说,从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今后学习语文是有很大帮助的,习作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还是家长、老师努力培养学生兴趣的最佳时期,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习作教学的关键。

一、日积月累,演绎大精彩

如果想要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就不能怀揣“ 揠苗助长”之心, 其实一个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 是需要经过老师的教导逐渐形成的,而最能在日积月累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就是“ 写日记”。 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既可以保证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写作,又可以积累素材,更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只要坚持每天写日记,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每天所积累素材的精华可以汇集在一篇文章当中,运用娴熟的技巧,一定会是一篇精彩的文章。

二、厚积薄发,方能大展身手

除了每天练习写作之外,读书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不错途径,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平常就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即“ 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理解能力,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并将感悟与自己的文章结合起来。 在小学阶段,由于文化水平有限,要求就不会很高,自己读过的书,里面所讲的故事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添加到自己的文章里。 只有学生积累的素材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写出有文采的好文章。 所以说,只有多读书,才能积累足够的知识,才能厚积薄发,在小学阶段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三、慧眼识珠,描绘大千世界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能写出好文章的学生都是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大胆心细的学生, 这些学生的文章大多数是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发现或者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他们写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所以,只有养成细心的好习惯,才能发现很多身边的写作素材,比如,我曾经出过一个题目《 夏》 ,有个学生通篇并没有开门见山地说夏天有多热,但是他写的是某一天他听到的蝉鸣,门口叫卖西瓜的商贩和里三层外三层的买主,一家人乘凉的快乐时光。 他就是通过日常生活的再现,从侧面衬托出夏天的热,通过写人们的感受,描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着实是一篇好文章,并没有华丽的文字,与一些哗众取宠的文章相比,朴素的文章更适合大众的口味,也只有亲身体会才能写得恰到好处,不做作。 最好的素材皆来源于生活, 所以学生要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真正地做到用心去感悟生活。

四、读别人的书,写自己的话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能还没有达到可以读写的水平,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抄写一些精选的作文,再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仿写,教育学生要学习别人的写作优点,善于阅读,但是如果学生有能力,就一定要学会自己写,借鉴别人的写法,但是一定要杜绝原文抄袭,端正自己的态度。 这就是,读别人的书,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

篇14: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师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加之应试教育带来的诸多弊端,教师指导方法的急功近利,导致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个性。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也较普遍,这已成为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个瓶颈。

一、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老师总要求学生写“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的习作,这显然对小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且要求无弹性,又显得有较浓的成人化、文学化倾向。学生又偏偏达不到这一要求,就慢慢地失去了对习作的兴趣,自然而然逐步产生了怕、厌、难的心理。于是教师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扭转学生的兴趣,只好从多写多练下手,结果又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局面:日记天天有,心得课课有。一个学期下来,日记有百余篇,习作几十篇。习作就像一个幽灵,无时无刻不困扰着学生,不但没有使学生产生兴趣,相反却成为学生精神的负担。此外,习作训练中教师又不注意科学性,重复命题,重复训练,造成训练无序列。

2.学生习坐远离生活,内容空泛

学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习作的内容、思想、观点、情感及一切素材都来自丰富的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而学生习作就应该反映学生生活。事实上习作教学中,教师一味强调“体现中心、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而忽略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所以学生习作时一味追求成人化,文学化;其次,教师在头脑中歪曲简单地理解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单一地要求死读作文书,更甚至要求背诵好作文,而忽略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而造成学生写作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都是作文书中看到或背到的老而陈旧的内容,更别说具有真实性了。所以习作教学还应从观察入手,走向生活,充分打开生活空间,使学生习作充分体现出现实生活的气息。

3.教师忽视学生习作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习作时思路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所谓的指导的限制,被老师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这一“紧箍咒”严重的束缚住了,不能够大胆地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不会放开思路,无拘无束,把要说的话讲够,也不能把胸中之意抒尽。因而,创新精神根本得不到体现。

二、解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的对策

1.取自生活,生成课堂

反思我们以往的习作教学,却没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导致学生习作“假大空”的现象泛滥。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求教师明白,习作的源头活水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应该树立“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的思想。对此,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论述,已经为我们如何处理好习作与生活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如何让学生抓住“生活”这一“源头活水”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大家知道,学生习作,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一对灵性的耳朵和一颗善感的心灵。因此,我们要努力打破“封闭、呆板”的习作教学模式,尽可能给孩子“松绑减压”,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亲近自然、观察生活。生活是泉,文章如溪,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清新集永、潺潺不断。

2.关注细节,恰当引导

指导小学生习作,应该尽量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当中撷取素材。引导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做到六动:动眼,用敏锐的眼睛洞察生活,让每一缕阳光闪动在学生的眼睛里;动耳,用灵敏的耳朵,去倾听世界的窃窃私语,让每一丝清风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动脑,在广阔的生活空间、知识空间和个性空间里,激活学生大脑中那些沉寂的、杂乱无章的信息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对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信息链;動口,先说后写,词语接龙、口头作文、课堂演讲、即兴辩论等,让学生的口头语言得到空前发展,然后才动笔习作;动身,引导学生懂得形体语言扮演、表演,使作文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动手,亲自动手实践,体验生活中的乐趣,这样就能才思敏捷、文思泉涌,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化作激扬的文字。

3.注重评改,以评促学

习作评改是整个习作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学生习作信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和策略。针对习作评改中长期存在的“缺少互动,教师包办,忽视学生自评自改能力培养”等弊端,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总要求,而且还确定了明确的阶段训练目标。这些要求和目标表明,习作的评改要体现自主性、互动性,着力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自评自改、共同分享的兴趣和能力,使习作评改效率真正实现由“事倍功半”向“事半功倍”转变。

参考文献:

上一篇:输血申请和审核制度下一篇: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