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

2024-05-03

税负(通用11篇)

篇1:税负

税负分析不能简单比税负高低

征收率是税收征管征收效能的直接考核指标,税收负担是说明税收经济关系的直接分析指标。初看,二者各有自己的分析应用领域,然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就会发现这二者实际上是同一事物分析的两个方面,具有同一性和关联性。

一、关联性理论推导

所谓征收率,是税收征收结果与纳税能力的对比关系,是直接反映和考核税务机关征收效能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征收率=实际征收入库数/纳税能力 ×100% ………………………①

所谓税收负担,是税收与税源的比例关系。该指标是从静态说明税收经济关系的重要分析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税收负担=税收总量/税源总量 ×100% ………………………②

税收负担从税法规定到实际征收,又可分别由下式表述之:

理论税收负担=纳税能力/涉税经济总量 ×100% ………………………③

实际税收负担=实际税收入库数/涉税经济总量 ×100%………………………④

考核实际税收负担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即合法性,其基本方法是用实际税收负担比理论税收负担,即用公式④比公式③,比较结果如下:

实际税负/理论税负=(实际税收/涉税经济总量)/(纳税能力/涉税经济总量)= 实际税收纳税能力=征收率 ………………………⑤

从①式到⑤式,虽然公式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推导的结果说明征收率与税收负担二者反映的内容都是一回事。税收负担从税收经济关系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反映税收征管效能,征收率从征管效能的角度认识税收经济关系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

二、辩证认识两指标的内涵

虽然征收率和税收负担可以用于反映和分析税收征收效能这同一事物,但是并不排除这两项指标有其各自丰富的内涵和特点。

征收率以反映征管质量和征收效能为主,间接地可以认识税收经济关系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这一指标简洁直观,可以用清晰的数字说明税收征收效能和税收经济关系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以实际征收数与纳税能力的比值为参考标准:当这一比值等于1时,表明实际征收结果与纳税能力相匹配,说明税收经济关系与税法规定相吻合;当这一比值小于1时,表明实际征收不到位,说明税收经济关系低于税法规定的要求;当这一比值大于1时,表明实际征收过头,说明税收经济关系大于税法规定的要求。

税收负担,取得的这一数据往往是实际税收负担,它可以直观地表现出税收经济关系,即税收经济比例关系,但并不能直接地表现出税收征收效能的情况和税收经济关系到位与否的判断。所以说这一指标更加隐晦,只有将其与理论税负作比较,才能反映征收效能与税收经济关系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同时,由于税收负担的形成凝聚着经济结构、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税收负担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值得研究的视角更复杂,反映的情况既极具内涵又隐晦难解。因此,单凭实际税负这一指标,难以说清税收经济关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三、正确应用

从第一部分的理论推导可知,不论税负的高低,征收率都可能等于1。当一个地区的税负高于20%时,未必其征收率就接近于1;反之,一个地区的税负低于10%,其征收率未必就不等于1。第一部分的理论推导说明,征收率是否等于或接近于1,不是由税负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由实际税负与理论税负的贴近程度决定的。同时,一个地区的税收负担的形成是受经济结构、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税负的高低与否没有直接可比性。

那么各地的税负如何比较呢?有两种途径:一是同业税负的比较;二是税负位差的比较。同业税负的比较,由于剔除了经济结构的影响和税收政策的影响,所以综合各行业的税负情况可以计算出一个地区的征收力度。税负位差是指实际税负与理论税负的差值。由上述可知,不能简单地比较税负的高低,而应比合理性,以及与理论税负的贴近程度。研究各地税负的合理性,不要看其税负高与低的绝对位置,而要看其实际税负与理论税负位差。

同业税负与税负位差两种分析方法中,由于税负位差需要计算理论税负,即估算纳税能力,所以应用难度较大。得不出纳税能力,就无法实现税负位差的分析。由于纳税能力的估算一方面难度大,另一方面尚不为地方重视,故目前同业税负的分析较为普及。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

篇2:税负

xxx国税局:

2016年1-6月份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244万元,应纳增值税额约为73万元,同比去年同期111万元减少38万元。2016年1-6月增值税税负约为0.3%,同比去年同期0.8%下降0.5%。具体分析如下:

一、2015年1-3月期间由于我公司前期生产许可证未办齐全,特此与国税局协调按代加工性质生产,按加工费缴纳增值税,1-3月累计形成收入约为616万元,累计形成增值税额约为105万元。2015年1-6月增值税额基本为代加工税款,没有进项税额。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若干农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113号)规定化肥行业免收增值税。再后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90 号]文件于2015年9月1日开始恢复征收增值税。化肥行业才刚开始恢复增值税,需要一个过渡期。

二、化肥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更好的实现销售产品,打开销售渠道,我单位不得不降低产品销售价格,减少销售毛利,这就使得企业实现的增值额降低,相应减少了销项税。

三、化肥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源头主要是原材料,我公司把握住大公司原材料,购进大量原材料保证原料价格的优势,增加了进项税额,间接的导致了增值税税负偏低。

四、化肥行业属于季节性的行业,有淡旺季,需结合全年可能税负不低。2016年1-6月实现利润总额为599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约为150万,同比去年同期42万元增加108万元。2016年1-6月企业所得税税负约为0.6%,同比去年同期0.3%增加0.3%。化肥行业由于2015年9月以前都是免收增值税,化肥毛利率偏低,对企业所得税税负有影响,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会有利于提高企业所得税税负。

篇3:唐初的“税负指数”

政府该不该直接从事商业活动, 一直都是古今中外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大问题。汉武帝之后的历朝历代, 政府对生活必需品到底是国家经营, 还是民间经营, 一直摇摆不定。

唐初, 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发出了坚定的声音。唐高祖李渊明法规定, 政府和官员不得与民争利。与之相对应, 政府全面退出一般生活品的生产和经营, 放开手让民间来主导。于是这一时期, 形成了较大一波“国退民进”的高潮。

同时, 商人的地位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也得到了提高。本来, 古代的商人地位较低, 位于“士农工商”的最后。但是, 李世民不拘一格, 选拔一些商人担任政府的财政官员, 使得商人和商业活动有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和环境。因为唐代的开放政策, 妇女地位也显著提高, 有很多女性也独立从事商业活动。《太平广记》记载, 当时一位丈夫姓贾的妇女, 在丈夫死后, 继续做生意, 收入蔚为可观, 成为大商人。

唐初, 法律还规定女性拥有遗产继承权, 女性的公民权趋同于男性。如此, 社会才会充满活力, 经济和商业才会更加繁荣。

政府在退出生产经营的同时, 并未放弃政府管制的职能。《唐律》 (可视为唐代的宪法) 规定, 为保证商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政府要对价格实行规范和引导, 并要在买卖双方发生价格纠纷时, 第一时间作出判定。为防止多个商人对市场的联合垄断, 各级政府要下大力进行打击和严惩。

在“国退民进”的大环境下, 唐初的政府开支是相当克制和谨慎的。我们都知道, 国民财富是一个大蛋糕, 民众切的多了, 政府就吃的少了。唐初的制度本身就在客观上意味着政府分得的蛋糕较少。而且, 唐太宗鉴于隋炀帝好大喜功、极度淫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 主观上要求政府减少支出。

太宗贞观十年 (公元636年) , 有一个大臣上奏, 说首都的夏季天气酷热, 湿气很重, 建议给太宗修造一个避暑的夏宫。太宗听后, 坚决反对。他认为, 政府用的每一分钱, 都来源于民众的税赋。建造夏宫, 只会消耗国家的财富, 从根本上说就是劳民伤财。

帝王如此, 唐初的大臣更是简朴到令人惊讶的地步。如当时的户部尚书戴胄, 因居所太过于简陋, 死后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地方来供人祭奠。唐太宗实在看不过去了, 特命政府出钱, 为戴胄造了一座宅邸。还有名臣魏征, 宅邸内居然没有专门的客厅, 还不如一般的中等收入者。

与之相对照的是民间的富庶, 据史料记载, 当时, 一位捡垃圾、收废品的普通劳动者和一位清除粪便的工人, 都因善于经营, 把产业规模化而成为百万富翁。

唐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低税率时代

按照现代财税理论, 税收是为了进行国民财富再分配, 减少贫富差距。唐高祖时期, 政府把全国农户分为三等, 根据农户的财力进行梯级田税征收, 较为灵活和人性化, 使得农户在灾荒、劳动力伤残或死亡等特殊情况下, 能够少纳税, 减少其经济负担。为了进一步达到减少贫富差距的目标, 唐高祖李渊在原有的三等划分的基础上再次细分, 把农户分为九等。这样, 在农户土地产出和经济状况堪忧的情形之下, 政府能够适当地调低对特殊农户的田税税率, 甚至减免其田税。

在田税政策上, 唐初对外国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还有优惠政策。对于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农户和牧民, 也分为九等, 最差的两等可以免除各种赋税。对于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 经济状况位于最差等级的农户, 总体上说, 每百亩纳税还不到100斤米。如果是那些远离汉人居住地、生产更为落后的少数民族, 在税率上还有优惠政策, 在已经减少的基础上再减半。

因灾害而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的农户, 在田税减免上也有相应的规定。一般产量损失达到40%的, 可免粮食税;损失60%的, 可免粮食税和经济作物税;要是达到70%的, 可免除所有税负。

可见, 在唐初, 人们的税负痛苦指数是相当低的。至少, 比起它之前的隋代和更早的北周, 人们的纳税负担是大幅度降低了。

唐太宗的主导思想就是把财富留在民间

古代的商税, 其实就是现代的流转税,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 (公元626年) , 就下诏书规定, 在整个中国北方严禁收缴流通税, 并废除黄河流域各个口岸的关卡, 使得国内货物得以快速、便利地流通, 极大地加强了国内贸易的自由度。这在中外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唐太宗的主导思想其实很简单, 就是政府不与民争利, 把财富都留在民间。零口岸税的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国民进行投资和积累财富的热情。

为了实现这项政策的效率最大化, 防止官员、豪强等特殊群体通过各种资源优势进行商业活动, 政府同时规定, 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得经商, 违者重惩。禁止高级干部从事商业活动, 其实就是把零口岸税的政策所带来的收益留在民间。

唐代在大规模减税的基础上, 也并非全都是减税或免税, 而是有差异性地对待。譬如说流通税的税率, 在北方很低, 但是在南方, 尤其是长江流域, 却相对要高一些。在南方征收的流转税高于北方, 是南北经济条件不同和财富的差距所造成的。同时, 这也体现了结构性减税的有减有增, 而非绝对的减税或免税。根据财富和实际经济状况而差别化征税, 正是现代财税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除了对国内贸易保持低税率之外, 唐初对外关税的税率, 也相对很低。唐太宗李世民一继位, 就下诏开放国际贸易, 不管是对北方的陆地过境贸易, 还是对东南方的海运过境贸易, 各地方政府都不得任意征税。

篇4:包子与税负

王二有个包子铺,而且是村子里唯一的一家包子铺。村里人要是想吃包子,只能到王二家来买

王二卖包子很独特,是一笼一笼地卖,而不是按个卖。一笼6个包子,10元钱,一口价。

村里人对王二的包子有不少抱怨,最大的抱怨是价格太高、一笼包子的数量太少和馅太小。王二于是去别的村逛了逛,看看别处的包子是怎么卖的,回来之后很高兴地跟村民解释:你们的抱怨其实是没有事实基础的。首先,我这个包子一点都不贵。别处15元、20元一笼的包子都有,我这10元钱一笼的包子,在所有的村子里算是相对便宜的。你们觉得贵,是因为你们没去过那些更贵的村子。我一笼包子的数量确实不多,有的村子一笼包子能有12个,但问题是,人家包子多,价格卖得也高。你们要是真想增加包子的数量也行,那就得出更高的价钱,可10元钱一笼你们已经抱怨贵了。至于馅太小,嗯,那得看跟什么比。直接跟别人比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的包子不一样大。

那王二的包子究竟是不是价格太高、数量太少、馅太小?这件事情一下就变得非常难以说清。难处就在于,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家和王二的包子一模一样的。不一样,就让比较变得不那么黑白分明。

最近两年,中国老百姓关于中国税负水平的抱怨越来越多,简单的总结就是抱怨税重、福利差和收上去的税都没有花在老百姓头上。如果把中国的税负问题想象成王二的包子,那对中国税负的抱怨基本上也就是村里人对王二包子的抱怨:价格太高,数量太少,馅太小。

对于税重,中国官方的回应一直是:中国的整体税负水平和国际水平相比属于比较低的。这里的证据是,中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0%多一点,不到30%。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还要更低,比起很多发达国家40%甚至更高的税收占比,中国的税负实在谈不上很重。这里的数据是没有太多疑问的,中国税收占比低于很多发达国家是事实。换句话说,论缴税,很多发达国家确实要缴更高的税。

但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误导性的比较。这就跟王二说自己一笼包子10元不算贵一样,因为别处的包子可以是15元甚至20元一笼。问题是,此一笼非彼一笼。讨论税负高不高,一个很关键的变量是政府通过收税所提供的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质量及数量如何。在这个意义上,6个一笼的小包子可能卖10元钱都贵了,而12个一笼的大包子可能卖20元都不算贵。因此,直接比较中国和国外的税收占比,不论中国的有多低,或者国外的有多高,都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因为这种比较完全没有考虑缴税后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在美国,很多好的学区,不仅房价高,而且物业税也高,但很多人还是愿意选择在那里居住,缴更高的税,原因很简单:他们知道自己缴的税最后会花在学校上面,因此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这些地方的税负高吗?看比例也许高,看性价比,对很多人而言一点都不算高。

这就立刻涉及了第二个抱怨,中国的公共产品恰恰属于那种“6个一笼的小包子”,而不少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和北欧国家,公共产品的提供则属于“12个一笼的大包子”。在发达国家居住过的人都会发现,很多国家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和教育。不仅低收费甚至完全免费,而且服务的质量也很好。因此,这些人开始抱怨中国的公共服务差,觉得中国也应该朝西欧那个方向走。

可是,请问“6个一笼的小包子”和“12个一笼的大包子”哪个更好?这同样是两个无法比较的东西。这里面至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成本问题,如前面所说,12个一笼的包子可以性价比很好,而6个一笼的包子可以性价比很差,因此提供公共产品的代价——税收负担必须一起考虑。请记住,所有的公共产品都不是免费的。所谓的免费只是不直接对用户收费而已,政府总是要通过收税的方式来为公共产品买单的。在不比较成本之前,单纯地觉得包子越多越好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里面还有第二层更深刻的问题,即便没有成本上的考虑,即便12个一笼的包子单价更低,12个一笼的包子也未必总比6个一笼的包子好。这就好像,因为肯德基的家庭套餐单价更低,就得出每个人去肯德基都应该点家庭套餐的结论一样是荒谬的。这涉及一个政府规模和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应该由政府来提供的问题。教育、医疗和养老,在很多国家都是公共支出的大头。政府是不是应该包办这些?是应该更多地参与还是应该积极地退出?这几乎在每个发达国家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不同的国家做出的选择也是很不一样的。西欧正在经历的债务危机,就是对福利国家模式,也就是高税率和高福利模式的一个巨大挑战。那些国家主动或者被动作出的选择都是削减支出,特别是福利支出。而中国,在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和避免重复福利国家的错误之问,存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取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共产品的提供恐怕是太少了。但现在要避免的则是矫枉过正,承诺过多的福利,为将来埋下巨大的财政包袱。

最后,中国老百姓抱怨的“馅太小”则恐怕是一个没有太多争议的事情:中国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率还太低。效率低的因素很多,从腐败、垄断、不透明、缺乏问责到决策过程缺乏足够监督等,这些都导致了公共服务的花费大,而里面真实的部分却相对小。这里想要指出的一点是,公共部门的效率低下在很多国家部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虽然原因未必一样。比如说,在不少国家公共部门中,工会的力量非常强大,美国和墨西哥的公立学校的教师工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就导致了这些国家花了很多的钱,不少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却上不去。因此,解决公共部门效率低的最有效办法,未必是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虽然这是应该做的),而是缩小公共部门的规模,让市场和私人部门来提供那些不是非公共部门提供不可的产品和服务。换句话说,如果10元钱6个包子的馅太小,最有效的不是让王二上6个大馅包子,而是让王二以后上3个包子就行,然后少收钱。

所以,王二的包子究竟是不是价格太高、数量太少、馅太小?我的答案会是有可能、未必和没错。但最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看法或者某一个机构的看法,而应该是一个社会选择。因为,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公共财政体系,而需要服务的却是10多亿状况非常不同的老百姓。

编辑谢康利

篇5:税负企业自查报告

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成立日期,法人是谁,经营地址,注册资金,经营范围,主营业务是什么,何时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第二部分,税负的原因:前三个月收入,税金,税负.具体根据企业情况,解释税负的原因:

1、行业特点;

2、销售分淡季旺季,全年收入税负不低。

3、签定大笔供货合同,需要准备库存。

4、受市场影响,销售不旺,产品积压等等,都是企业税负抵的原因。

第三部分:如何解决税负低的情况:扩大销售,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库存等等。

以上解释一定注意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千万不要为了解释而解释,如果书面解释不通就很有可能会被税务机关稽查部门进一步检查!

税局在进行企业纳税稽查时,内部有稽查的要求和相关文件范文,如果与税官关系处理得好,可以让他提供一份,税局对外,没有格式要求,但一般都是根据每个税种的内容和要求来写的,如果要自写,根据某个特定税种的性质特点来写.也可以简略扼要的写,试着写一下,看是否符合要求

某某税局

根据统一要求我单位自 某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某年某月某日止对我单位某一段时间内的,增值税,所得税进行了详查,对相关数据又进行了计算,审理,除少数个别的地方我们按企业的数据作了反映,未按税法予以调正外,其他基本正确,未发现其他遗漏税收的情况.我们拟在汇算清缴前将应调整的税收都有调整过来.也盼望你们下来给我们工作的指导,此致

篇6:国税税负自查报告

国家税务局*****税务分局:

据贵局要求,我司对20**年1月—20**年12月的帐务和增值税费缴纳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纳税人名称:****,税务登记号:***,法人代表:***,经济类型:***,主营:***,经营地址:**,公司成立时间:**年**月**日,成立日起至今经营模式为**。

我司于20**年**月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在过去的20**年至20**年因刚筹建不久,加之对市场行情的不知情、行情的不稳定,经营利润连续两年亏损。经不懈努力,20**年经营情况稍有好转。

二、自查情况

20**年塑料市场行情略有好转,但仍不明朗,我司的销售额虽然在20**年有所增长,但因整个***行业竞争激烈,我司只能靠薄利多销的方式促进销售以维持正常经营,于是导致我司在20**年整体毛利率偏低,造成税负不高。经自查后发现:

1、专用销售发票顶额开票居多,小额开票较少

此情况属于我司实际情况,没有违规开票的现象。因与我方合作的单位较正规均以专用发票确认收入,而我方发票版本均为万元版,一方面因销售额未达到税局标准每月发票购买份数受限数量不足,导致另一方面销售开票金额受限,故而才捉襟见肘顶额开票且尽量避免小额开票,以免每月专用发票数量不够使用。此情形我司将努力提高销售额以增加发票购买数量。

2、税负情况

据20**年财务已入账情况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统计,实现不含税销售额**元,采购成本**元,实现销项税额**元,进项抵扣税额**元,年终实际缴纳增值税额**元,实际税负=已缴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 = **/** = **%。

3、自查补税申报

经自查后发现,我司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因工作失误,零星已销售未开票金额全年累计销售额**元,此部分因单笔金额较小,此类买方又是小规模纳税人无法获得我司的专用发票,我司此类零星原料供方也是小规模纳税人无法开具专用发票,相关人亦未及时跟进向其索取发票,导致这部分购销金额在财务账面上未确认,也未计算销项税额。按税法规定,未开票收入应视同正常销售缴纳增值税,故而我方自愿补缴此部分增值税款***17%=**元。此失误我司将在新的会计内纠正并规范账务处理。

在新会计中,我司将力争提高销售额,提高税负,争当优秀纳税人,为国家多做贡献。

谢谢!

****有限公司

篇7:中国宏观税负剖析

中国宏观税负剖析 宏观税负主要测算方法

测算宏观税负,目前主要有五种方法,相应地也就有五种口径的宏观税负。

一是小口径宏观税负。它等于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二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口径的宏观税负。它等于包括了社会保障缴款的净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三是中口径宏观税负。它等于预算内财政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我国预算内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预算内非税收入,预算内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纳入预算内的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海域场地矿区使用费收入、专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四是大口径宏观税负。它等于全部政府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我国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外收入以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名义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没有纳入预算内和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

五是美国《福布斯》杂志使用的宏观税负评价方法。自2005年中国纳入《福布斯》全球税负痛苦指数评选体系以来,排名一直靠前,2009年仅次于法国排第二位。该杂志的评价方法是选取各国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或销售税、财产税、雇员的社会保障税(费)和企业的社会保障税(费)六个税种的最高名义税负简单相加(我国分别是25%、45%、17%、0、49%和23%)得出中国2008年的税负痛苦指数是159%。这种宏观税负评价方法不尽科学。首先,它选取的是每个税种的最高名义税负,而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是超额累进税率,而且还存在费用和成本的扣减。其次,它没有考虑到每个税种占该国总税收收入的比重,间接税权重过小。发达国家主要以直接税为主,该方法选取的六个税种中有五个是属于直接税,只有增值税或销售税属于间接税,比较接近发达国家的税负结构,我国的税负结构是以间接税为主,如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收入中仅占7%。再次,我国雇员和企业的社会保障收入属于费而不是税的范畴,在不少省市都不具有强制征收的性质。

分析我国的宏观税负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完全不同。目前,采用小口径和OECD口径分析宏观税负者(以实务部门为主)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不高,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由于近几年我国宏观税负增长速度较快,所以与其他国家的宏观税负差异明显缩小。采用大口径分析宏观税负者(以理论部门为主)认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计算方法,能够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国民的负担水平。我国的宏观税负已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还未达到高福利国家平均水平,建议进一步清费立税,减少制度外收入,规范政府收入来源。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收入一般就是预算内收入,预算内收入主要就是税收收入,而不存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因此,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税收收入大体可以反映全部政府收入,从这个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收收入/GDP与我国的全部政府收入/GDP是大致可比的。但是如要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国民的负担水平,还应该看到政府集中财力的工具不仅包括征税,收费、制度外收入,还包括发债。用这种口径计算得出的结论与前面五种口径计算得出的结论可能又会不同。因此,笔者认为,进行宏观税负分析,采用哪种口径并不重要,关键是逻辑上具有一致性、纵向和横向具有可比性。

我国名义税负偏高

我国名义税负偏高的主要表现

首先,我国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与除欧洲高福利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相比,是相当高的。如美国联邦为35%,韩国为36.3%,印度为34%。而且我国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其中,一般雇员的工资薪金所得最容易落在0~5000元,适用三级超额累进税率,每级之间的级距较窄,适用的税率提高较快,工薪阶层的税负较重。其次,我国流转税目前是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的体系,其中营业税应纳税的金额包括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这意味着当纳税人从事营业税应税行业时,每取得一笔应税收入,不论是否有利润,都得缴纳一定比例的营业税。这种制度设计使得我国企业的流转税名义税收负担较高。

我国名义税负偏高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首先,可能使逃避税规模较大。尽管“金税工程”的建设大幅度提高了税务部门掌握税源的能力,税务部门在加强征管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事实上税源流失的规模还是比较大。而名义税负过高容易诱发纳税人逃避税的动机。例如,香港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较低,我国不少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选择在内地工作,在香港付薪。其次,财税部门往往出台各种补丁式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抵消高名义税负的影响。例如,由于增值税征收范围较窄,没有覆盖到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的营业税发票无法纳入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税收政策规定交通运输的费用可以有10%的增值税抵扣额度。这种补丁式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容易造成征管漏洞。

我国实际税负逐步上升有一定合理性

实际税负逐步上升有一定合理性

宏观税负随经济发展相应上升有其内在合理性,但由于通胀因素导致宏观税负上升是不合理的。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将世界各国按人均GDP的多少划分为四种类型,数据表明,不同类型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与人均GDP水平是正相关的,人均GDP水平越高,对应的宏观税负水平也越高。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宏观税负相应上升,是符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总体上,我国企业和居民税负基本合理。中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比较高,2009年为12.54%,中国企业并没有因为纳税而导致盈利能力不强。个人所得税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例较小,2008年为2.4%左右,2009年为2.3%左右,如果考虑到灰色收入的存在,这个比例还会更小。

实际税负结构差异不尽合理

我国宏观税负逐步上升虽然有一定合理性,但我们还应看到,在实际宏观税负基本合理的框架下,我国宏观税负内部结构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第一,地区之间实际税负差异不尽合理。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实际税负轻,经济不发达地区实际税负重。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例,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往往用足税收优惠,甚至从财政支出方面出台返还税收收入,发放财政补贴的政策。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往往设置一些严格的条件,限制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行业之间实际税负差异不尽合理。上市公司的数据较为公开透明,我们对近几年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率计算结果表明,建筑业、房地产业、采掘业、金融、保险业的实际税负较高,而传播与文化产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的实际税负低于平均水平,农、林、牧、渔业的实际税负最低。

第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实际税负差异不尽合理。通常股东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不同所有权结构的企业,股东发挥的作用不同,企业逃避税动机的大小也不相同。例如,由于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主要依据其财务指标,因此,国有企业较之其他所有制的企业更注重盈余管理,不但没有进行逃避税安排的动机,而且倾向于调增利润,多缴税款。实证分析也表明,所有权结构与公司逃避税安排的积极性密切相关,私人所有的企业逃避税积极,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逃避税相对不积极。

第四,个人不同来源的收入实际税负差异不尽合理。目前我国对工资薪金所得和稿酬所得的征税主要采用代扣代缴的方法,因此,工资薪金所得和稿酬所得的征税率相当高,实际税负也比较重,而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较难掌握税源情况的其他所得则主要采用的是自行申报的方法,征收率相对较低,实际税负也比较轻。

通胀环境会导致实际税负不断增加

价格和税收会相互影响。价格不仅影响名义税收,也影响实际宏观税负。实证分析表明,CPI的上升会带动名义税收和小口径宏观税负的增加。为了降低通胀对税负的影响,英国的做法值得借鉴。英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办法是将个人年收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免税额,不收税;第二部分对应的是起始税率;第三部分对应的是基本税率;第四部分对应的是高税率。英国政府每年在公布的政府财政预算案中,都会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对税率分段进行调整。

政策建议

篇8:浅谈宏观税负

关键词:宏观税负,衡量指标,国际比较

1 宏观税负定义及其衡量指标

1.1定义从宏观角度讲, 税收负担是指整个社会或国家的税收负担水平, 就是把税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或者说考察整个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水平。宏观税负的高低, 表示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同时也表示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功能的强弱。它既是政府制定各项具体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也是各项具体税收政策实施的综合体现, 因此现在视宏观税负为税收负担分析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1.2衡量指标通常来说, 宏观税负的衡量指标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1) 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 (T/GDP) =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2) 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 (T/GNP) =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3) 国民收入负担率 (T/NI) =税收收入总额/国民收入×100%

其中,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价值的总和;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我国曾一度使用的是国民收入负担率, 沿用的是物质生产平衡表体系MPS, 而西方沿用的是国民核算体系SNA, 主要将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作为主要衡量指标。但后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MPS体系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开始改用国民核算体系SNA, 相应的我国也逐渐开始改用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作为衡量指标。

2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大家都知道, 不同的国家, 他们的宏观税负差别很大,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不仅如此就是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它的差也是比较大的, 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来考虑:

2.1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宏观税负一般也比较高, 成正相关关系。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 生产力就越发达, 生产的社会产品就越丰富, 人均GDP水平就会越高, 就越易形成比较宽泛的税基, 整个社会对税收的承受能力就越强, 也就越易形成较高的税负, 从而出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宏观税负要高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的宏观税负。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税收总额占GDP或GNP的比重一般在35%以上, 比如英、德、法、加拿大等国家, 甚至像丹麦和瑞典这些发达国家宏观税负甚至高达50%, 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一般维持在20%———30%之间。

2.2政府职能范围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决定了一定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 政府职能大的国家, 宏观税负就高;反之就越低。对于政府的职能范围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以来, 总体上经历了由小到大, 从少到多, 由弱变强的变化过程。在自由市场条件下,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保家卫国、维护社会安定, 政府仅仅充当守夜者的角色,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自由放任市场的缺陷逐渐凸显, 逐渐被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所取代, 政府作用不再仅仅从充当授业者的角色, 还担任起调节经济, 进行经济管理的职能, 政府职能范围逐渐拓宽。随着政府职能范围的扩张, 要求有较多的税收来支撑, 这样必然引起宏观税负的增长。

2.3政府收入结构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 政府收入结构或者说是税收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会对宏观税负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 政府收入中税收占的比重越高, 所形成的宏观税负就越高, 反之亦然。

2.4政府的公共政策政府的公共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国防政策、文教政策等。一国的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政策的影响, 影响经济政策的主要是分配政策, 分配政策集中的国家宏观税负要高一些, 相对分配政策比较分散的国家宏观税负较低。而如果一个国家实行较好的社会福利政策或者在住房和教育领域实行一些优惠政策, 实行高福利制度, 也会对国家的宏观税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3 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

下面先对各个国家数据的来源及测算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各个国家的财政数据来自IMF, GDP数据来自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 其中有些国家的数据因为没有确切数值采用的是估计值, 采用本国货币为单位, 当年不变价格。计算各国宏观税收负担时, 首先要将各国税收收入、社会保障收入和GDP统一单位, 换算成相同的数值单位和货币单位, 然后分别计算出各国的 (税收收入+社会保障收入) /GDP与我国的 (税收收入+社会保障输入+视同税收收入) /GDP作为各国衡量税负的宏观指标, 进行比较。

3.1 与主要发达国家的税负比较

(注:。。。代表未找到准确数值)

从表中情况知道, 除马耳他国家外, 中国每年的宏观税负都处于最低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宏观税负较低。

3.2 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税负比较

从上面表格可知, 我国税负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还有差距。

4 小结

通过我国与其他主要国家的税负比较发现, 高收入国家税负一般比较高, 中等发达国家次之, 低收入国家税负偏低, 我国的税负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 我国税负处于中低下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元杰.税收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赵晋琳, 叶香丽.中外税收负担比较研究.财经科学.2009.

[3]梁洁.中外税负的比较研究.2009.

[4]唐绍欣, 张鹏.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5]梁洁, 詹正华.中外宏观税收负担的比较.万方数据.2009.

[6]黄志勇, 邓丽.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知网.2010.

篇9:“美丽”的税负

只是有一天,话题几经周折已经离最初千里之外:从地震相关事件中的风云人物表现到排行榜首富的变迁,从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赚钱机会谈到张茵降低累进税率的提案⋯⋯我终于决定参与辩论。

话说在上次的全国人大会议中,张茵递交某份提案中,有一则认为目前最高45%的累进税率过高,建议降低至30%,并言之有助于我国提高全球竞争能力,营造更好的经商环境。

Sonia,一个容貌姣好的Office Lady,有些慷慨激昂地发表她的看法——如很多人一样,她认为富人天经地义地要多交税——毫无疑问,她抨击张茵,支持富人高税。

如我们所知,累进税作为常见税收的一种类型,是随税基的增加而按其级距提高的税率。也就是说,税率因收入而不同。事实上,现代税收制度里的所得税也一般都采用这种税收模式。Sonia对此夸夸其谈,她颇为推崇欧洲的做法,念起来如数家珍,例如:加上必须缴纳的养老金、社会保险金、财产税,北欧国家对高收入的富人征收七成以上的累进个人所得税,而当中瑞典更是高达八成以上。显然这要比45%高很多。

姑且勿论Sonia把欧洲的富裕和繁华归功于高税收的逻辑谬误(事实上,在欧元压力之下,许多欧洲国家被高福利政策压得松不过气,不得不在其他地方不断松绑),而就Sonia“富人应该高税”这句话说得如此“正气凛然”,我便忍不住要辩驳她了。

我问她,是不是税收政策目的就是要“削富济贫”,而不需理会财富的来源,包括张学友的嗓子,刘德华的外表,都需要承担更高的税负?

在得到确定回答之后,我继续问她,是否对自身容貌有自信?

“Of course”,她自信爆棚地回答。

我便再问她:“你是否觉得以你的学历,得到目前的这份收入相对较高的工作,有一部分原因是你长得不错呢?”她犹豫了下,说了句“应该是的”。我松了口气然后问她:“那你不觉得你应该为你的美丽比别人付多一点的税金么?”

如同经济学畅销书作家、罗切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文·兰兹伯格在《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所说,向聪明、美丽、身高等天赋征税,比现行的向收入征税更加合理——“我们可以向男性、向身高、向美丽征税,这些特点都和收入有关”,但是“事实上,如果我们想要周围都是美丽的事物,我们就会去资助美丽的事物,而不是向它征税”。

高累进税和高福利,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美好的东西。类似Sonia这些赞同富人高税的人,背后是强烈的道德主义和平等主义思想。当然,这些主义都是针对别人的,一旦他们自己踏入富人那一级别,相信观点便会有所不同。因此Sonia赞同富人多交税但并不愿意自己因为美丽多交税(或是其他形式的加倍付出,比如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出现在医院的大厅里,以便受病痛折磨的人因此感受生命的美好,当然,这只是比喻)。

兰兹伯格的话,对此实在是个大大的嘲讽。

一个人收入高,那是他自己的租值回报。赚钱越多,他就必须为社会做出越大的贡献。如同一个沉鱼落雁羞花闭月之女子,可以因为容貌而有更多的机会,因为她的美貌的确给别人带来了美丽的享受。“美貌能生财”,兰兹伯格在另一个本书中如是说。

篇10:企业税负低自查报告

主要原因有:

行业利润较低(是钢材等利润较低的批发企业),库存商品多,截止到某月底现有留抵税金多少钱,为什么库存多等原因.

具体写法:

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成立日期,法人是谁,经营地址,注册资金,经营范围,主营业务是什么,何时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第二部分,税负的原因:前三个月收入,税金,税负.具体根据企业情况,解释税负的原因:

1、行业特点;

2、销售分淡季旺季,全年收入税负不低。

3、签定大笔供货合同,需要准备库存。

4、受市场影响,销售不旺,产品积压等等,都是企业税负抵的原因。

第三部分:如果解决税负低的情况:扩大销售,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库存等等。

篇11:个人税负到底高不高

不久前,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榜单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居全球第二,也是亚洲税负最重的地区。这是继2009年中国内地首次排名第二位后,再次位列该名次。在2005年中国首次进入“税负痛苦指数”榜单以来,中国每年在榜单中都处于前四的位置。

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确有待商榷之处 税负痛苦指数仅仅是关于一国税负的一种算法,且是科学性较差,甚至是带有主观臆测性质的一种算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国家,却有其不妥之处。但是,这一指数在反映一个国家税负总体状况上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对《福布斯》的排名作出回应,认为中国的宏观税负与国际水平相比属于较低水平,宏观税负低于大部分工业国家。中国税负到底高不高?我们应该从三方面来看。

其一,一般而言,衡量一国宏观税负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是税收占GDP比重。单纯从这项指标来看,中国的宏观税负的确不能算重。据测算,2010年中国完成税收77390亿元,占同期GDP比重19.4%,比2007年的17.8%上升近1.5个百分点。对比经合组织(OECD)21个国家2007年同样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水平,平均比重为26.9%,则中国的税收占比低于国际水平。

其二,中国宏观税负越来越高。中国税收增长速度已是连续长期高于GDP增长速度,按此发展,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将会越来越重。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8166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5%,今年财政收入将迈向10万亿元。而中国在2010年11月,全国税收增长率达到21%。中国财政收入税收在20年里增长了30多倍,年均增长率19.5%,远远高于GDP的增速。如果目前税收和GDP的增长速度保持不变的话,再过几年就不能再说中国宏观税负低了。

其三,中国除了税收以外,个人尤其是企业还必须被征收大量的“费”。税收进入国家或地方政府国库,而各种名目的收费,往往形成了收费部门的部门利益、地方政府的非税财政收入。有统计数据表明,尽管中国的税费比例已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0.6左右。换句话说,企业在上交1元税收的同时,还会被征收6角的费用。如果把费用也计算进来,那中国的宏观税负至少应该上调50%左右,中国的宏观税负也就不能说低了。即使是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认为,2007年至2009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别达到31.5%、30.9%和32.2%,高于发达国家韩国2007年30.8%水平。

根据公共经济学原理,税收是政府从企业和个人所得中征收而得,本质上是政府的一种收入。税收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提供公共服务(如国防、外交、教育、医疗等等),增进全社会的整体福利;二是防止全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税收过低,政府财政资源有限,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有限;税收过高,政府势必与民争利,企业和个人将会不堪重负,社会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税负】相关文章:

税负效应05-02

税负问题06-28

企业税负成本05-27

稳定税负税制论文04-17

企业税负计算范文05-31

理论税负计算公式07-09

税负调查报告04-24

我国宏观税负分析04-25

税负增长额06-14

建筑业税负范文05-20

上一篇:不踩红线读后感下一篇:学三平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