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的一点体会

2024-06-21

汉语拼音教学的一点体会(精选18篇)

篇1:汉语拼音教学的一点体会

汉语拼音教学的一点体会

杨陵小学汤丽君

一、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

1、注意与学生情感交流,引发兴趣。

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要求时,我注意运用教师的感染力,使学生感到亲切、善意。汉语拼音教学第一课,我先要求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我用彩色粉笔注上拼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学生们议论纷纷,于是我亲切的告诉他们,这就是汉语拼音,最后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给他们听,同时使自己的语气、声调、动作既有分寸又有幽默感。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把自己的名字注音抄写在课本和作业本上。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读了起来。学生感到,原来汉语拼音这么有趣,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为今后的汉语拼音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不挫伤学生积极性,本人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动手动动脑结对讨论,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参与探索的环境,使之更主动活泼的学习。如在教jqx与ü相拼时,我教学生顺口溜:“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有个学生说;“老师,是不是应该说‘ü见了jqxy就脱帽’。”

我首先在态度上对这个学生加以肯定,然后告诉学生: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可写成“yu,yue,yuan”;而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应该省略,这里指的是u在两种情况下省略的规则。这样不仅没有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肯定了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发言的精神,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按正确的方向发展,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努力建立一个:“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

对拼音知识接受较慢的学生,我创造一种善意的环境,使学生感到没有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再提问时考虑到这类学生的可接受性。当他们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提示,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思考,适时帮助他们“下台”,表扬肯定他们学习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有时候我提前一天告诉他们明天会提问哪几个音节,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第二天,他们就在老师“精心”的提问中得以发挥,而不至于跟往常一样措手不及,回答不出来,这时候,他们是昂首挺胸地“下台”,而不是像平时那样垂头丧气地走下台去;对基础较扎实、素质较好的学生,我事先准备好几本拼音读物,临时让他们上台读给同学们听,考考他们平时的“功底”。这样既让后进生吃饱,又让优生吃“好”,使他们都感到“天天都有进步”。

二、变枯燥无味为活泼有趣

1,、重视组织实践活,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让教学声韵相拼时,我设计“找朋友”游戏,将拼读音节的四种情况巧妙贯穿其中。①一声一韵拼音成音节。如:把(把bǎ)、跑(pǎo)。②一声二韵拼音节。如:家(jiā)、虾(xiā)③韵母独成音节。如:阿(ā)、二(âr)。④整体认读音节。如:知zhī吃chī。我首先把拼音卡发到全班同学手里,然后老师直呼音节,问:“我的朋友在哪里?”让分别拿到四种不同音节的同学拿着卡片跑到讲台上,拼读出来,并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实践证明,在课堂上组织好实践活动,学生兴趣高,情绪高涨,教学效果明显。

其次让学生的脑袋动起来。在进入复习韵母这一新知识的教学时,我事先拿出准备好的单韵母卡片a,随后拿出i,学生感到纳闷,教师不是教新科吧,怎么又学旧知识„„接着我摆出“a”的口型发音,后半部轻声带出“i”的口型,并把左手的“a”与右手的“i”合在一起变成复韵母“ai”,学生通过口型、听音、模仿发音,仔细体会,他们恍然大悟,思维得到启动,接下来的e、ui、ou、iu、üe等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为了方便记忆,我把许嵩分成两人一组,自编顺口溜进行记忆,例如“我是a,你是i,a—i一起变成ai、āi、ái、ǎi、ài,团结有爱在一起。”

第三,让学生的知识活起来。我把汉语延伸到课堂外,组织学生当小老师,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学拼音;按同路队组织学习小组,各小组在上学,放学看到什么学习什么,用拼音记下,然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学习;我还特别注重小组内学生的交流活动,像“b、d”、“n、l”等形似的声母,学生易读错写错,我鼓励学生自己学校,自己发现不足之处,自己站起来谈谈怎样区别读音、写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有意识让学生自制音节词,纯拼音句群卡片,每周有一节练习课,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电化教学架起兴趣桥梁。

电化教学熔“形、情、境、理”于一炉,能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我是中国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词学句的课文。文中有一段纯拼音句子和一个注音句子“wò shi zhōng guó rân 我是中国人。”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的讲解,而是利用电视画面把天安门城楼、万里长城、天安门升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用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篇2:汉语拼音教学的一点体会

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它篇幅短小,结构整齐,节奏和谐,韵律优美,语言凝练,意味隽永,富有形象,意境优美,感染力强。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利用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培养。

一、正确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律美。

诗歌是有节律的韵文。新教材第一单元选编的诗歌是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都是节奏和韵律非常美的,如《毛泽东词二首》、《再别康桥》、《死水》、《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等,这些诗文字浅显易懂,无须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读出节律,读出意境,读出感情,在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比如,我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在介绍了时代背景,理解了诗中的意象后,让学生模仿伟人,设想来到江边,看到秋天万山红遍的景象,有感而发,朗诵这首诗词。学生踊跃上台,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各个激情昂扬,精神饱满。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让学生配乐朗诵,学生兴趣很高,很投入,读的很有感情。

二、化简为繁,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

诗歌的语言凝练,内涵丰富。要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就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解读诗句,化简为繁。如,我在教《采桑子·重阳》这首词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思表达出来,再与原诗比较,使学生明白了诗句的凝练,也懂得了“香”“劲”“霜”这几个词的锤炼之功和运用之妙。一个“香”字,写出了花之味,人之感,心之悦。同样,“劲”、“霜”都是从人的感觉上写景,使景蒙上了主观的色彩,其实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之笔。

有的诗,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或描绘意境,或改编故事,领会诗的丰富内涵。,我在教《错误》这首诗时,诗中的意象构成了一个爱情故事,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讲述这个故事,有的学生讲:“在江南的一个小镇,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爱上了一个抗日英雄,她的父母不同意,给她介绍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儿子,但姑娘执意不嫁,一直等着英雄的归来,终于有一天,她听到达达的马蹄声有远而近,她以为心上的人回来了,她满心欢喜,又是收拾屋子,又是梳妆打扮。结果,马蹄声渐渐远去,原来那不是她等待的人,只是一个过客。女子失望而归,满院的春色她无心欣赏,她有把自己关在了屋里,拉上了窗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浪子,他喜欢过自由的生活,不愿意回家。”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侠客,她要行侠仗义,杀富济贫。”还有的学生讲:“姑娘爱上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总之,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不仅让学生锻炼了想象力和口头表达力,也让学生领会了诗歌内涵丰富的特点。

三、设问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方法。

诗歌的内涵是丰富的,主题是深刻的,如果只让学生感受音律,品味语言,理解意境,不做深入的探究,对诗歌的理解就会流于肤浅,不利于提升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问,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和思想修养。再以〈错误〉的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了诗的丰富内涵以后,让学生讨论“这个爱情悲剧是谁的错误?”一石激起千重浪,有的说“是达达的马蹄声的错,马蹄声使那个女子空欢喜一场。”有的说“是人的错,马是人骑的。”有的说“是那个女子等待的负心人的错,她没有责任心。”也有的说“是那个痴情女子的错,她不该爱上一个不回家的男人。”我又问:“按照人之常情,谁愿意无缘无故的与相爱的人分离,让相爱的人独守闺房,寂寞等待?”于是,学生又纷纷议论“肯定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被迫或无奈?”我又问:“被迫的原因是什么?”有一个学生立即回答:“结尾处的省略号省略了”我赞赏地肯定了这个学生“善于细心观察,能够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语文功底不错”接着让学生猜想省略号包含的内容,有的说“我还要去打仗,不能与你团聚”有的说“我还要搞建设,暂时还不能回家”还有的说“我还要去抓特务,”“我要去搞科研”……我又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学生又想到“大陆和台湾还没有统一,两岸同胞不能自由来往。我要为两岸的统一而奔走。”最后,让学生总结是“谁的错”,学生水到渠成地说出是“时代的错,政治的错”紧接着让学生总结如何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学生总结说:“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况”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而且学会了探究的方法。

四、走出课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本无非是一些例子,仅限于课本,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宽,学生就学不好语文。第一册诗歌单元所选的诗歌,往往一个时期,一个流派,一个作家,只选一首,虽说窥一斑可以知全豹,但毕竟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作家或流派的创作风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给学生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在学习毛泽东诗词后,可以再给学生介绍一些毛泽东诗词,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学习闻一多的《死水》时,介绍学生读《发现》、《一句话》等诗歌,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爱国情怀;学习《错误》时,引导学生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等词,让学生了解中国诗词中的闺怨情;学习《致橡树》,介绍学生读顾成的《一代人》、《远和近》、《感觉》,让学生了解朦胧诗的风格特点,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介绍学生读韩东的《山民》,让学生了解新生代诗人的人生思考。这样,课内课外互相补充,使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鼓励写诗,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才情。

当学生读诗读出了情趣时,它们就会有写诗的冲动,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相机诱导,不能压制学生的激情。尽管高考不考诗歌写作,但我认为写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悟性,对促进语文学习有很大的作用,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作诗是学诗的实践,通过习作,更能深刻地体会前人写诗的真谛,可以促进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写诗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写作能力。诗先于文。古今中外许多作家都是从作诗入门的,郭沫若七岁能诗,一部《女神》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鲁迅未文先诗,用诗表达了他一身许国的志向;杨朔与冰心也都是从写诗踏上文学道路的;许多政治家、科学家也不乏才情横溢,诗歌创作成就卓著者,如王安石、毛泽东、华罗庚等。

篇3:汉语拼音教学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快乐教学

拼音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基础, 是小学生识字阅读的工具之一, 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始, 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拼音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 他们有的已经积累了一些拼音学习的经验, 而有的却对拼音一无所知。怎样能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使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 圆满地学好拼音呢?

一、激发兴趣, 采用教具, 开发直观性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一) 创造条件辅助教学

汉语拼音第3课是声母和拼读音节的学习。教学时, 原来都是把新授拼音和相对应的图片, 照教材上的样子贴于黑板即可。这一方法一般都用拼音卡片代替, 但拼音卡片有个缺陷, 它只有拼音字母, 而且内容不够醒目, 若教师自制图片的话, 就可避免这些缺陷。不过自制图片需要一些时间, 且较为麻烦, 所以这一教学手段主要用于一些在字形或发音上较难掌握的拼音上。

(二) 活动激趣法

1. 在教学b-ɑ→bɑ时, 由于这是第一次接触声韵相拼, 是个重难点。

于是我准备了两个大小适当的纸盒。在每个纸盒的两个面分别写上b和p, 另一个纸盒的四面分别写上ɑ的四声。教学时, 先出示b, 再出示ɑ, 两个纸盒相碰撞, 表示声母b和韵母相拼, 得出bɑ。这样的展示方法简明、有趣, 学生也感兴趣, 而且制作十分简便。

2. 在教学j、q、x与ü相拼时, 去掉两点的规则是一个学生最难牢固掌握的内容之一。

这个规则的讲解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叙述。小ü是学生, j、q、x是老师, 学生见老师要脱帽行礼。可使用教具进行表演。把小ü画成一个小学生的样子, 戴一顶有两个小绒球的帽子, j、q、x画成老师的模样。教师可以一边讲故事, 一边手拿教具来表演。

二、大力开展趣味教学, 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 多开展动手练习

动手练习的形式很多, 有动笔的, 有模仿老师动作的, 有摆放学具的等。在这儿我想重点谈谈动手摆学具的练习。摆学具这一教学手段在数学中运用得很多, 在语文教学中就很少了, 不过它十分适合拼音教学。如“快乐大转盘”是教师摆出拼音, 让学生读, 而摆学具则是与之相反, 是教师发音, 学生用拼音卡片摆出相对应的拼音。练习之前, 只需要让学生准备好23个声母和6个单韵母的卡片, 再让学生自制四个声调, 外加一个小圆点 (摆整体认读音节和轻声时用) 就可以了。

(二) 结合游戏、娱乐来进行拼音教学

低年级最常见的游戏就是“找朋友”。不过这个“找朋友”有不少名堂。可以复韵母找朋友 (如:ɑn, 一个学生拿ɑ, 另一个学生拿n) , 可以整体认读音节找朋友, 也可以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找朋友, 还可以图文找朋友 (如“转笔刀”, 一人拿图片, 另一人拿相对的拼音词语名称) 。形式多样, 灵活实用。

三、课外提供学拼音的机会

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 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综合学习的意识。小朋友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 例如玩游戏、打电脑、听录音等。课外可引导小朋友听录音读课文中的汉语拼音, 也可以让他们听听故事类的录音带, 并让他们想想听到了什么,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听的能力。玩电脑也是小朋友十分感兴趣的, 有条件的可让他们通过键盘的字母, 教他们用拼音输入法, 让他们亲自操作, 感受电脑的乐趣, 从电脑中学习拼音, 熟悉拼音, 使小朋友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篇4:“算法”的一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 算法 ;特征

一、算法的意义

“算法”一词英译为“Algorithm”。 数学史学家发现了algorism(算术)一词的真实起源:它来自于阿拉伯著名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论述算术的著作,大约在公元825年,阿尔花拉子米在巴格达写了《算法》一书。 在2002年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实验稿)》中,首次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列入算法的有关内容,而且是必修部分。2006年辽宁省教育厅正式在全省实行新课改,所有普通高中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数学3》中有算法的教学,教学时数为12学时。设置算法的目的是:让学生集中学习算法的初步,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基本思想、算法案例等。并且在新教学大纲中规定此章节是高考必考的内容。目前在各高中数学教学中,各校教师都在探索中教学,由于在教学时,没有过多的经验,大多数数学老师没有经过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专业培训与学习,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再者,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且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现代人应具有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算法的特征

算法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算法可以理解为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看成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确切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够解决一类问题”。算法的主要特征:①有限性②能行性③确定性④通用性⑤有输出性。其意思是:

1.输入输出的数据必须是由字母组成的有限符号串(例如不能输入一条曲线);

2.算法的处理过程必须可以明确地分解成有限多个不能再分解的步骤(例如不能把画无限多个点的曲线作为算法过程);

3.算法的继续进行和结束要有明确的条件加以规定;

4.算法的变换规则必须是非常简单而机械,不依赖于使用者的聪明才智。

用以上的四条来分析,小学里做四则运算,输入输出都是字母(阿拉伯数字),计算规则都是按一定次序执行有限步,而且按这一步骤去做一定成功,无须技巧,到了最后一步,结果自然就出来了。因此,“四则运算”的过程符合上述四条。在高中阶段《数学1》中求方程近似根的二分法,《数学2》中利用公式计算几何问题进行分步求解等都是算法。

算法的思想, 不一定仅仅用于数字计算,它可以广泛地描述许多操作过程。例如,有一队士兵要过河,但当时只有一条小船,上面有两个小孩。小船至多可以载一个士兵或者两个小孩,请问这队士兵依照何种程序才能渡过此河?可以用流程图加以表示。

在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主导思想就是构造“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现代,算法已是数学及其应用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算法思想也逐渐成为每个现代人应具有的数学素养。并且,这一部分内容为新增内容,为配合新课程改革,高考中必定有这方面的内容。通过平时做题总结发现,在2007年高考中,广东卷的第6题,海南卷的第7题,山东卷的第10题,宁夏卷的第5题都考了算法。四省不约而同把算法作为一道选择题来考,约占总分的3%左右。因此,我认为算法和其他知识的结合将是高考的解答题的重点,也体现了算法的普遍性和工具型,难度不会太大。

三、算法的教学体会

我在教学中及时进行了总结:

1、算法讲解时,书中P5例2学生普通反映难,摸不着头脑,教师在设计时,要注意创新,注意联系实际,算法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干的事情就是一个算法,教师要从身边的小事说起,如:教师监考的程序就是一个算法,啤酒的生产流程也是一个算法,这样便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算法的相关知识。在条件允许的学校,使其能在计算机上实现。为了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算法,往往需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还需要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本模块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不要将部分内容简单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

2、算法教学必须通过实例进行,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逻辑结构和语句,应鼓励学生尽可能上机尝试。

3、课后反思:课后我主要作了如下的工作:(1)从学生的作业、试卷中反思。(2)让学生先总结本章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再小结。(3)在今后的教学中与电脑教师联系,让学生上机操作两节课,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发放调查表,见附录。(5)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提高大家钻研算法的兴趣。

4、算法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深造,特别是大学中计算机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一点,在他们在大学必须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时就能看到效果。应该说,是很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的。

篇5:数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新疆兵团农六师奇台农场一一零社区学校 赵 欣

数学是一门细致精密的科学,在自然科学的领域中应用极广,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学好数学,不但对发展自然科学将起重大作用,而且对我国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也有深刻的 意义。

表面看来,数学是数学符号的堆积和图形的变换,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实际上,它却是一种饶有趣味性饱含科学性的学问,只要师生共同坚持下去,深入进去,教学双方都会感到其乐无穷,但是,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必须内外结合,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永远忠诚和热爱自己的事业,时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表现在数字符号的正确性,几何图形的严格性和运算过程的缜密性上,一是一、二是

二、方是方、圆是圆;对是对、错是错,不许有半点虚假和含混,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课上课下,说话办事,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切忌做“差不多先生”,无论何时何地,决不说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的话,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的“风度”,没有这种“风度”,是很难教好学生的。

抓紧抓好课堂教学是保证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所以,课堂教学的好坏,主要决定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如果我们“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上课不断讲错例题,课下不能解答学生的问题,既丢失教师的个人威信,又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我们对学生不够了解,对教材缺乏理解,“临阵磨枪”,盲目教学,就会效果不好,收获很少,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数学教师必须在平时不断进修业务,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要精心备课,认真考虑学生程度、教材分量,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

虽然是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同,天赋各异,对同一堂课的教学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态度自然、表情轻松的,是理解了;目光呆滞、愁眉苦脸的是没有听懂,东张西望,心猿意马的,是思想开小差了,当教师的,就必须鼓励和巩固已理解的学生,吸引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帮助和指导尚未听懂的学生、实现面面俱到,以期齐头并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的深入,学生必然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成绩好,越学兴趣越高,有的学生成绩差,越学兴趣越低,这种情况在数学课程中跟更为严重,必须引起教师重视,经常加以区别对待、对学习好,感到“吃不饱”的学生,应当“添菜加饭”,要求他们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证;对学习差,感到“吃不掉”的学生,应当“拉一把,推一下,加强课堂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教材,掌握知识达到应有的水平。

篇6:关于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与学习中,必须踏踏实实、从点滴积累。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与学习中,又必须有效地实现语文与生活的契合,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

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重积累。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就决定了必须在学习中重视积累。当然所谓的积累,既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也包括能力的积累。

在过去的半年中,高三语文组坚持不懈地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如将语文知识的积累贯穿于每一天,设计了“语文天天练”“美文天天读”“名句天天记”“诗歌天天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将语文的学习化整为零,将语文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地行动。一个学期过去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2.重训练。

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训练。离开了训练,就不能实现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因此,我们半年来,除了学校、年级组织的考试外,坚持每周一套综合检测题。让学生在实战中巩固基础,在训练中提高解题能力。

3.重讲解。

题目的讲解时非常麻烦的,但是讲解又是教学中补课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讲解要注意有效性。如讲解的时候不是泛泛而谈,而要有的放矢;不是全面撒网,而是重点突出;不是繁琐,而要要点明确;不是只照本宣科,而是抓住题目的内核。同时,讲解时要注意紧扣高考考纲的要求,突出答题的思路与答题的规范性。如讲解时,要让学生明确这个题目涉及到哪一个考点,答此类题目的思路是什么,要从哪些方面思考,有哪些要点,每个要点得几分。这样时间长了,自然就做到了答题心中有数,下笔规范,理解到位、要点全面。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考试成绩。

4.重投入。

(1)重精力投入。积极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对所讲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设想在课堂上可能遇到的情况,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

篇7:对日语词汇教学的一点体会

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应用的.前提.但传统的日语词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日语教学要求.本文就日语词汇的特点,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作 者:陈云琴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科部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4) 分类号:H3 关键词:日语词汇   教学方法   体会  

篇8:对汉语教学的一点思考

其次, 听力理解能力是人的记忆能力、概括能力、预测能力、语言转换能力的综合体, 可以说听力课的实质是一门技能课。明确了听力教学的这一本质问题, 就会减少教师在课程设计上的盲目性。听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习得过程中, 听不仅是获取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 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然而目前我们少数民族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还不太完善, 许多教师还在奉行着一套老的教学模式:“讲单词、放录音、对答案”。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因此, 听力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单一教学模式, 代之以有系统、有重点的听力技能训练。这样才能快速提高新疆初级汉语水平者的听力理解能力。

另外, 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当今信息时代, 阅读已成为人类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阅读是扩展词汇量的基础, 是语言运用中最频繁的一项活动, 可以说, 一个人在具备了基本文化素质后, 主要通过阅读来汲取信息, 陶冶文化情操, 不仅如此, 阅读是一项综合技能, 它能够促进词汇的积累, 培养语感, 提高表达能力。因此, 在阅读中学习词汇、记忆词汇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阅读是培养语感的途径, 语感看似是一种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 其实, 它源于一个语言学习者大量的阅读, 一个语言学习者一旦具备了良好的语感, 对于促进学习者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的提高和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 笔头训练是一项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主动性技能, 汉语教学现行的写作教学模式往往教授的只是孤立的词, 忽略了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展教学活动, 也很少从思维差异的角度来指导教学, 造成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尽管写的是汉语, 但遣词造句乃至布局谋篇都是其母语写作的模式。

篇9:关于油画教学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育改革;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76-01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向课堂要教学效益。好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但真正要保证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采取较之过去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传递的有效途径,教学手段是一种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对于油画专业的学生而言,现场示范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多媒体视频可以适当的作为辅助手段,然而使用多媒体就仅仅是辅助理论讲授以及播放名家的示范光盘吗?当然不仅如此,它可以有更多的方式介于教学。

审美能力的提高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前提,审美能力的提高主要存在与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技能方面的提高,二就是理论内涵和美学知识的提高。这两者在专业的美术教育中缺一不可,既不能只关注技法,忽视理论内涵,也不能只有理论学习而忽视技法的练习。只关注技法的同学往往会变成一个画匠,只有绚丽的技法,华而不实,缺乏自己的艺术理念。相反,如果只是对理论的重视而忽略了技法的学习,那么将会是一个空谈者,内心有很多知识却表现不出来。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学生这几种情况遇到的很多,学生审美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缺乏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能力又存在缺失。要想使美术教学的现状得到改变,就要从教学过程出发进行探讨。下面就来分析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方法之一当然是现场给学生做示范,感官的刺激是最直接的刺激,通过现场的示范来调动学生的感官,教师在作画的过程中加上生动的语言,在作画示范的过程中,把每一步进行细致的讲解,边画边讲解,把过程中用到的技法和理论以及审美的知识给学生讲解透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任课教师课堂示范给学生看既是技法传授又是精神鼓舞,典型的模特和宝贵的作画过程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从起稿到刻画的整个过程,包括油画的很多重要的技法,这些技法虽然不是油画的重点,但是没有这些表现方法也是不行的,技法是作者美学理论的表现和传达方式,而且这些技法也不是随时都能见到和学到的,而示范则是学习这些最直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敏锐地从理论和技法两方面同时察觉到“美”,学习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同时多媒体设备播放影音资料也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从而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官刺激。

方法之二是发挥现代科技技术——互联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绘画教学也是可以利用的,在网上找到好的高清的图片、视频来辅助教学,在观看的同时给予学生讲解,并且让学生临摹,是学生更加有效的提高专业技能。我在指导作业的时候有时会给学生动笔修改,这是继示范之后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拍照记录下修改前后的图片,在集体讲评作业时面向全体学生讲解该画的问题如何、修改方法如何、修改前后的比照,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比如:油画班的学生中,很多学生不了解古典油画的技法,在课堂上,我通过课堂示范,一步一步的示范给学生看,从起稿的单色刻画开始、逐步到每一个色层的罩染,是学生直观的了解每一步的方法,相反的,如果只是通过一味枯燥的讲解,形容画面的效果,或者技法的运用,学生不会有直观的体会,讲解相比较于示范来说还是非常抽象的,在理解上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通过示范再让学生亲手画一画,在油画教学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推究绘画艺术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现实生活是艺术产生并发展的土壤,一切艺术的源头。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就有必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联系到现实的生活,让学生多注意身边的生活从中感受到其中的美,同时从中提取创作的题材,这样的也是获得理论美的一种来源。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学与现实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在教学中不作搬运工,而是通过吃透教材消化教材“懂、透、化”,的钻研吸纳相关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教学过程和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设置。

方法之三就是利用分数,分数从当学生的第一天起似乎就非常重要,而我认为它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进校后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这不应该成为所谓好学生高分数的“护身符”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就永无翻身之日,我在评价学生分数的时候画的好坏是一方面,而我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当然,课程的过程中我也会反思,进步小的学生,或者没有进步的学生是什么原因,是我教授知识存在问题?还是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学生本身的不努力,偷懒造成的。课下找这些学生谈谈心,找到问题的所在。尽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应当学到的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方法之四、提出问题,在充分的课前准备下,多与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即使麻烦也是很好的课堂范例,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将其汇总一一解决,可以利用和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和学生交流,这样的聊天有时能达到课堂讲课达不到的效果。

篇10:Word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可是在等级考试辅导时,却发现了问题。在模拟练习中,有的题目要求将文中的文字设置为黑体,学生按要求到“格式”菜单中的“字体”选项中去设置,结果做完练习后评分,系统会提示“字体设置有误”。并且学生向我抱怨说有时系统显示正确,有时却提示“字体设置有误”。也有的学生说如果用工具栏上的“字体”就不会有错,而用菜单栏中的“字体”可能会有错。

仔细查看学生有问题的题目,发现如果题目中给的文字全是中文,则不会出现什么错误,如果文字中有英文或是数字,评分时就会提示“字体设置错误”。后来打开“字体”选项仔细查看后发现了问题,原来在Word的字体设置菜单中是区分中、英文的,在设置中文字体时,是不会对英文字体起作用的。而我们在平时设置字体时,通常只设置中文字体,没有人会在意英文字体是怎样的,而等级考试中却有这方面的要求。这种题目的正确做法是将“中文字体”、“西文字体”都设置为题目中所要求的,例如“黑体”。

其实如果采用系统提供的“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选项来完成,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因为使用这个工具栏进行设置时,会将中、英文字体一起设置。后来仔细研究发现,Word的工具栏和菜单栏在使用上是有一点小差别的。例如新建文件时,使用工具栏上的“新建”,没有任何提示,直接建立一个新文件,而使用文件则会出现选择框。类似的还有“打印”、“对齐”等功能。

另外,Word是一个智能化程度很高的软件,它的快捷工具栏会随着我们工作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有的是工具栏按钮变了,这个比较好办,不容易出错。而有的则是工具栏按钮没变,可是功能变了。例如在表格操作中,工具栏中的[对齐]按钮指的就是表格的对齐而不是段落的对齐了,这样的变化就容易使用户出错。

篇11:识字教学的一点体会学科论文

担任一年级语文实验教师很快一年了。这一年到老城区听了不少识字课,发现老城区的孩子识字能力普遍比较强,老师只需花较少的时间就能解决“识字难关”。而我们新城区的孩子,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识字能力较弱一些。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增大识字量,我也想了不少办法,现总结如下:

1、“阅读识字”,提早学生识字时间:

新城区的孩子很多没上过幼儿园,没有识字基础。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提早学生识字的时间,在学生一入学,就进行识字教学。即在学拼音的同时,补充识字教材,教学生认字。

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小学生这几个字这样写,(板书“小学生”)跟老师读──小学生。

生:(读)小学生,小学生。

师:小学生就是你,你就是小学生。你们这些小学生这节课要跟老师学习汉语拼音“a”……

(下课之前)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汉语拼音,还学习了三个字。(指“小学生”)这三个字读什么?

生:小学生!

师:对!再读一遍──

生:小学生──

师:下课!

一节课只需一两分钟,就可顺便教学几个字,学生并不感到困难。照此方法,下一节课在学拼音的同时,再学“老师”“一年级”“语文”“数学”“铅笔”“橡皮”等词。每节课学一、两个词,学了几个词后,马上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如“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爱老师”等。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最熟悉的是最不需要下功夫教的。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学拼音阶段给学生补充的识字教材都是像“小学生”“同学”“老师”“语文”这样学生身边的、最熟悉的事物,在枯燥的学拼音阶段,学生可随课文“顺手牵羊”识字100多个。

2、“读半边的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学习生字时,学生发现很多字可以“读半边”,于是我顺着学生这一发现,指导他们自主识字。例如教第二册《识字6》时,我提出:“看看,这些生字哪些可以读半边?”学生马上找出“舰、秧、塘、竿、铜”。我马上把表音的半边“见、央、唐、干、同”用红粉笔标出。学生还找到只有音调变化的俩字“帆、领”,我又用黄粉笔标出声旁“凡、令”。这种办法学生兴趣很高,而且识字效率高,容易扩大识字量,使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3、“同学姓名中的字”,识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第二册《快乐的节日》一课时,我发现不少字是学生名字中的字。于是我提出“张老师发现一个秘密,今天的生字中有好多是我们同学名字中的字,你发现了吗?”学生马上说出“祝世林、贺三三、杜邦国、谢志勇、周理”这几个名字中的生字“祝、贺、国、勇、理”,这样,学生兴趣高涨,把剩下的字也想办法记住了。

除了以上方法,我还运用了“换部首识字、比较识字、加减法识字、编口诀识字、猜字谜识字、编故事识字”等等。多种方法配合识字,效率较高。学生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识字能力提高较快。课堂上识字环节越来越轻松愉快,我倍感欣慰。

篇12: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体会

新形势下,教学改革也要与时俱进。《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活跃,不再是传统的历史教学。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不外乎教师讲,学生听、读写背而已。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学生的课堂兴趣被扼杀。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百害而无一益。因此必须对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如何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结合我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经验和教训:

一、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做为一名中学教师,从所受得教育经历来说可以说是应试教育贯穿始终。从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育说起,我们一定要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大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地立足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虽说很难,但是我们要坚持。

二、教无定法,用自己的教学特色来教学

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背的模式,要采取一种能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互动探究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是探索我自己课堂模式的基本原则。

三、历史课改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简单的搬套和模仿。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逐步摸索形成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模式。在历史学科的课改中我认为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课改不动摇。在进行课程改革之初,往往会感到有很多的不适应之处。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传统教育的“产品”,是在“满堂灌”中成长起来的。多年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是一时一事所能改变。但只要我们坚持课改的理念不动摇,把编制导学案和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的尝试问题当成每次备课的必要内容,逐渐的形成一种习惯,渐渐的我们的课堂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2、处理好教师对教材的引导讲解、拓展延伸和学生自学探究的关系。在历史课堂上我认为必须留有足够的教师讲解时间。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课堂讲解是历史知识获取的主要来源。况且历史中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教师去补充,这些是学生在尝试合作探究中很难得到的。因此我们进行课改,主张还课堂于学生也不能机械地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完全的放任课堂时间。

篇13: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从课文到作文

语文课的设置是非常好的, 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 课文就是最好的写作范例, 教会学生从课文模仿写作, 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因为“儿童学习任何一种本领, 掌握任何一种技能, 形成任何能力, 总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 要充分利用教读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帮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是从哪些方面, 怎样去描写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 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去突出主题的。如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 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体会, 学生们都被文章的描述感动了, 然后我让他们延伸到自己的父亲的背影, 让学生闭起眼睛回忆自己对父亲印象最深的背影。几分钟后, 我再让学生们把刚才回忆的情景说一说, 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帮我送伙食米到学校后出校门时的背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每天早上外出打工时的背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田里犁地时的背影……”不问不知道, 一问吓一跳, 原来孩子们对自己的父亲的背影是那么的熟悉, 那么的有感情。接下来的作文是仿照《背影》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 结果学生们很快就把作文交了上来, 而且都写得很生动、形象。

二、命题来自学生的生活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些学生在作文中无话可说, 而他们跟你聊天时却是滔滔不绝, 道理何在呢?我认为是干巴巴的命题难以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就好像让从没吃过橄榄的人去描述橄榄的滋味, 让从未到过农村的人去描述干农活的体会一样, 是勉为其难的。因此, 教师应多深入学生, 了解他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包括家庭环境, 生活经历, 思维特点, 感情活动等, 并在作文课上为其创设一些写作情境。如上初一作文课, 有时我会给学生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故事, 然后突然中断, 让学生发挥想象顺着思路续写下去;有时会放一些录音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想象其中的情景, 然后把他们描绘出来;有时候还会聊一些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便有了想倾吐的欲望, 作文写起来就容易了, 学生也认为这样写作文手感很好, 能够一挥而就。

三、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虽然说教无定法, 但是我认为写作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首先, 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因为, 不论什么文章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要表现客观事物, 就要认真地观察事物。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 教师要在观察上下工夫, 指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 观察社会, 观察自然, 观察周围的人们, 使学生发现其中的闪光的东西。在写作训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鼻、口、耳、脑等感官, 并常做这方面的训练。这样, 学生在观察中接触了实际, 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他们就会觉得有话可说。

其次, 教会学生表达。有话不会说, 这是学生最头疼的, 也是作文空洞无物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表达, 如何把客观事实反映出来, 把主观感受传达出来;就要教学生学会应用“看”、“听”、“感”、“想”、“做”等方式, 把看到的, 听到的, 感到的, 想到的, 准确、生动、具体地描述出来。如一个学生写夏日的热:“太阳很热, 晒得我热死了。”这样笼统地描写让人无法感受到热的程度以及当时的情形。我就指导学生把当时看到、感到、想到的人、事、物、情、景如何恰当地用上一些修辞方法, 具体地表达出来, 让人读来如临其境, 感同身受。经过这么点拨, 学生写出了:“太阳像个大大的火炉, 肆无忌惮地烤着整个大地, 河边的柳树像病了似的, 无精打采地耷拉着, 田沟里的水烫烫的, 地上的泥土都像要烤焦了一样, 我赤裸的手臂给烤得黑黑的, 小背心湿透了, 黏糊糊地贴在背上……”看!这不就具体、生动了吗?

最后, 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果一篇文章写了、交了、改了、发了就算完成任务, 那是达不到目的的, 学生得不到具体的指导, 得不到反复的训练, 写作能力想要提高也就难乎其难了。只有反复的修改, 学生才能在点点滴滴的写和改的训练中, 不断提高写作的技巧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学生交上作文后, 每篇都认真地看, 把描写不恰当的, 比喻不合适的, 语法不对的都划出来, 然后分别指导、点拨, 再让学生重写, 我再批改, 一直到满意为止。

四、学生的作文多写鼓励的评语

凡是学生, 交了作文都希望得到教师好的评价。有的教师喜欢给好作文评语:“语句通顺, 条理清楚, 中心突出。”这些评语会给学生感觉千篇一律、无关痛痒;而对较差的作文评价则一无是处, 冷冷冰冰。这些我认为都是不恰当的, 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喜欢表扬, 要求上进的心理给学生作文下恰当的评语, 多给予肯定。只要学生用了一个好的词句, 一处恰当的比喻, 一点生动的描写, 都应给予肯定或极力地去表扬, 而对于存在的毛病则要委婉地提出来让其修改;如果学生经常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 尝到的尽是写作带来的甜头, 他们不但不会害怕写作, 而且还一定会以写作为乐。

篇14:学案教学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方法;运用和实施 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44-02

新课改已进行了数年,我们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了多种教学模式,其中着重进行了学案式教学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案式教学从中脱颖而出,成为教学模式中的一支奇葩,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扬了学生的生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在学案教学中,如何才能编写出好的学案,又如何才能运用和实施好学案呢,本文就这两方面谈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什么是“学案”?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目标、有题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教师对教材作二次加工而编写的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文本。学案既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学习的文本。是教与学同步操作的方案,师生共用。 怎样才能编写出优秀的学案呢?我认为编写学案必须遵守下面几个原则: 

1. 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 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 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5. 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案必须是集体研究的成果。一份学案,全年级同学科共用,没有每位老师的参与,必然会有教师在使用中感到不如意,所以学科教师必须全员参与,共同商量研究,一般情况是:备课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就教材处理,教程设计,题例选用,作广泛的讨论,形成学案初稿,经大家审阅更正后,付之与教学。这样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才能保证学案的基本质量。 

怎样才能运用和实施好学案,达到最佳效果呢?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案”与“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辅导释疑,练习巩固”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

1. 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学会预习,才能真正落实学案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自学过程、自学方法的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后,听课心中有数,讨论有话可说,练题有法下手;不待老师讲解指导,就有一定的掌握,学生自学有了成功感,许多基础知识不待老师讲解指导,就有一定的掌握,学生自学有了成功感,学习就更主动了。由于学生主动学会了一些基本知识,教师就可以简洁地推进学习训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

2.合作讨论:学生的自学必然会产生许多困惑。传统教学就要靠老师讲解,解决学生的疑难。但教师讲解解决不了学生的所有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当自学发现问题而个人又无法解决时,以合作小组讨论交流才能解决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学案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合作讨论的过程是:先自己做,有疑难,再讨论。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中,学生的种种疑问得到及时的解决。

3. 辅导释疑 辅导释疑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讲解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篇15:古诗文诵读教学的一点体会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灿烂的中华文化因古诗文千古流传。中华古诗文是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宝库永恒的亮点。

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古诗文诵读兴趣”的几点做法:

(1)开展竞赛,激发热情。诵读课上,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擂台赛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例如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描写山水花鸟的诗句、描写友情读书的诗句、描写爱国立志的诗句等;可以是诗句接龙,你说上句我对下句。例如:我在《木兰诗》的教学中,我采用男女生擂台赛的形式,以“梁山好汉挑战巾帼英雄”为主题,男女生比赛谁背得快,背得准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在教学《出师表》时,因为文章比较长,我采用段落接龙,一人背一段的形式。

(2)课前五分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五分钟古诗文诵读”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写作仿写,学以致用。学生平时积累了,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引用仿写古诗文,引导他们学以致用。例如“夜里挑灯看书,梦回开学之初。整日与友聊八卦,又有几时念过书,今日悔当初。背完语数历英,抬头又见地生。了却题目无数卷,回家不安如蚊叮。可怜做学生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

篇16:初三中考体育教学的一点体会

初三中考体育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年一度的体育中考结束了,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都十分关注学生成绩.那么,如何才能更合理、更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锻炼、提高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呢?本人就教学点滴谈几点看法.

作 者:金新会 作者单位:淅川县滔河乡一中,河南,淅川,47445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2009“”(34)分类号:G807.01关键词:

篇17:学习现代汉语通论的一点感想

中文一班 杨雨晴

大一的上半学期就这样过去了,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对于现代汉语通论的学习,我也有很多感想。

首先是学习态度上的转变。经过一个散漫的假期,我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加上现汉一开始有点生疏难懂,我的学习态度非常不认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逐渐发现了我的兴趣所在。老师认真严肃的学术态度也对我起到了表率作用,折射出我的不认真。在期中后的半个学期,我的学习态度有了转变。

其次,对现汉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选择了中文系,但是不能够只生活在文字的世界里。现汉这门课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门,它涉猎广泛,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能做为一个有意思的课题来研究。

第三,通过学习这门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可以,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兴趣限制住。一开始由于知识面的限制,我基本没办法听懂这门课,所以选择了退缩,上课就是走神和玩。但是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我试着跟着老师做题,还被老师请到了黑板上,虽然结果很惨,错了很多,但是我突然发现这门课也不是我想象得那么难,我下定决心回去好好看看过去讲过的东西。从那一次课起,我开始认真听讲,并且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有信心。也许这个学期我考的不会特别优秀,但是我会珍惜下个学期的学习机会,把兴趣变成学习的动力。

第四,学习这门课,要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如果想学一点皮毛的话仅仅听课基本可以应付了,但是想要学好它就要多看相关的书,争取得出一点自己的研究性的东西,也许不是很大,但是会收获很多。在下个学期的学习中,我将以此为目标,认真学习。

篇18: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用的文章呢?对自己有用, 抒发自己的感情, 达到自己和他人交流的作用;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怀, 力求引起他人的认同, 影响他人, 影响社会;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美, 这美是语言文字上的美, 也是思辨能力强所体现出的美, 以语言上的美感和思想上熠熠发光的美去唤起人们美的感受。这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同时起的作用。在试图得到高分的同时, 写出一篇真正有用的文章, 评卷者会愿意为这样的文章打上一个较高的分数。

怎么写这样的文章呢?平时多读、多写、多思考很重要, 但如果纯就技法上来讲, 针对同学作文空泛的毛病,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切入点要细, 也就是平时经常说的大题小做, 宽题窄做, 化虚为实, 化多为少, 化大为小, 化粗为细等。“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易经》) “言近而指远者, 善言也” (《孟子》) “古之君子患性之难见也, 故以可见者言性, 皆性之似也” (《苏氏易传》) 等句子中都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以“近”的、“可见者”来表达“性”、表达“远”, 同学文章中的“空”“泛”原应是文章的“性”、文章的“远”, 这“性”、这“远”如能建立在“近”“身”“可见者”的基础上, 就不会空泛, 且易唤起读者或评卷者的共鸣, 得到漂亮的分数。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例。《岳阳楼记》的主旨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可文章却是先叙作记缘由, 再因事及景, 由景及人, 从登楼所见引发的感慨而最后水到渠成, 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主旨。于是全文中作者个人的感情、抱负、思考就全在这里面了;《醉翁亭记》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可文章却从醉翁亭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写起, 再写作者的山水之乐, 滁人游山之乐和作者醉翁亭宴游之乐, 最后含蓄地点出文章的主旨:醉翁山水之乐不仅在乎自然景色的优美, 而且在乎与民同乐。这两篇千古传诵的美文都把自己的情感、抱负寄托在“近”“身”“可见者”的具体事情上, 都有一个细小的切入点, 即岳阳楼重修和欣赏醉翁亭周围优美的景色。

同样的, 学生考场作文确定了主旨之后, 有了“性”“远”之后, 最好从“近”“身”“可见者”想起, 写自己较有体会的细小的事情, 而后在这“近”“身”“可见者”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中的“性”“远”, 这样文章不但可避免空泛的毛病, 而且是个性的、有见解、有思想的一篇文章了。

以2009年福建省 高考作文 为例。在《这 也是一种__________》, 这道半命题作文题, 大部分同学所填的内容都是比较大的, 如:爱、美、智慧、幸福、生活、享受等, 这时最好是从自身想起, 从“近”从“可见者”开始构思文章, 以“近”以“可见者”来表达自己对“爱、美、智慧、幸福、生活、享受”等内容的理解。以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承诺》为例。文章作者以“‘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也是一种承诺”为文章的主题, 切入点选取了“5.12”地震中备受争议的人物吴家芳, 认为不应过多地指责吴家芳, 从吴家芳方面来讲, 他的结婚是为了得到家的关爱, 为了尽量从亡妻之痛的悲伤中解脱出来:从作者的角度来讲, 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 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而这是每个炎黄子孙用心的承诺。先不论吴家芳争议的真实情况如何, 单就作文来讲, 这明显是一篇观点鲜明、符合题意的好文章, 而且文章并没有空谈承诺, 而是就具体事件谈自己的看法, 使文章显得充实、丰满, 同时, 作者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怀也显露无遗。

在作文过程中找准细小的切入点, 从“近”“身”“可见者”开始构思文章, 应可避免空泛的毛病。

自己有感情需要表达, 考场作文就只是借一个载体抒发个人怀抱。平时多读、多写、多思考, 考场作文就只是平时的写、平时的思考, 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此, 自能写出漂亮的考场作文——一篇有用的又能拿到高分的文章。

摘要:就考场作文来讲, 大部分同学写作时是先拟定题目, 确立主题, 再来寻找材料, 一旦平时积累不够, 思考不够, 往往就变成为了主题而翻来覆去表达同一个意思:一方面没有了文章的韵味, 另一方面会让人觉得文章很空很泛, 是口号, 是说教, 让人一点都爱不起来, 而更次一点的文章就东拉西扯, 分数自然不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同学们可以试着这样认识考试作文。

上一篇:对全球语言教学改革历程的回顾下一篇:英语话剧比赛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