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职称改革办公室

2024-04-19

渝北区职称改革办公室(精选6篇)

篇1:渝北区职称改革办公室

福建省林业厅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福建省职称改革工作办公室关于报送2010年工程技术人员林业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

闽林职改〔2010〕2号

各设区市职改办、林业局,省直有关厅(局):

按照省职改办2010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计划安排,省工程技术人员林业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拟于11月召开。为了做好2010年省工程技术人员林业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审文件依据

2010年省工程技术人员林业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按照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福建省人事厅《关于福建省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意见》(闽经贸培训〔2003〕29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评审范围、对象

在企事业单位中,凡直接从事营林、森保、园林、采运、木工、林化、林机等林业类专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符合文件规定条件的,可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在闽台湾地区居民可根据《关于开展在闽台湾地区居民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试点工作的通知》(闽人发[2008]70号)规定的条件,自主申报评审。

三、申报人员需报送的评审材料及要求

(一)设区市或主管厅(局)职改办委托评审函1份,县属单位的参评人员须注明。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4份。

(三)《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简明表》一式30份(统一用A4纸双面印制),加盖本单位或本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四)《工程技术人员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人员情况汇总表》纸质表格、Excel电子表格各1份,纸质表格加盖本单位或本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五)申报材料复印件。按照下列顺序装订成册,并制作目录。

1.资格证明材料。

(1)学历、学位证书(在职取得本科以上学历的,须提供各前置学历的证明并在相关表格中注明);

(2)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3)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书;

(4)外语成绩证书或免试审批表;

(5)任期内继续教育有效凭证;

(6)任期内考核表。

2.任现职以来论文材料。按简明表排列顺序一式1份装订,论文代表作应在目录中注明(论文已发表的,须复印期刊封面、目录、期刊信息页、正文、封底)。

代表作内容须与申报专业一致。省属单位和设区市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有1篇独立撰写的论文正式发表;县属(不含县级市及区属)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提交1篇独立撰写未发表,但具有相当水平的论文或专业技术总结。学历破格者,以4篇正式发表论文为条件的,需提交4篇论文,并指定其中2篇为代表作。以上所提的正式发表论文均须提供期刊原件。

代表作除按上述要求装订1份外,另需提供复印件一式2份,作为送审论文(要求不体现作者姓名、单位及刊物名称,不盖章,不装订)。

凡破格申报者须指定代表作中的1篇文章作为答辩代表作(简明表中注明),并提供复印件5份(不装订),供答辩使用。

3.任现职以来业绩材料。根据闽经贸培训〔2003〕299号文要求,申报参加林业高级工程师评审人员,必须提供两项以上本人任现职期间,作为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技术负责人独立或为主承担的重要研究课题、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或主持、组织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解决本专业技术疑难问题并取得较好成果与社会、经济效益的业绩材料为代表业绩。

按简明表排列顺序(业绩排序以重要性、代表性为标准)一式1份装订,代表业绩应在目录中注明。每项业绩材料应包含:(1)《业绩项目登记表》;(2)原始业绩材料复印件及相关单位的有效证明。

4.任现职以来其他有关获奖材料,按目录顺序一式1份装订。

上述申报材料复印件统一使用A4纸复印,经委评部门查验原件后,统一在复印件右上角注明“由原件复印”并加盖公章。

三、其他事项

(一)申报评审对象的单位,应将参评人员的《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简明表》在本单位公示7天,并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中的“单位推荐意见”栏内注明“经公示(某年某月某日至某日),申报材料真实无异议,符合某某专业高级工程师任职条件,同意推荐。”

(二)论文代表作,凡根据闽经贸培训〔2003〕299号文规定必须发表的,其发表刊物必须是正式出版发行的省级以上本行业刊物或大学本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均需有CN或ISSN刊号,不含增刊);文章必须是本专业的学术、技术论文,一般的综述性文章无效;对代表作不做发表要求的,也必须是与本专业技术工作相关、具有相当水平的学术、技术论文或技术工作总结,一般的综述性文章无效。

(三)破格申报者应符合闽经贸培训〔2003〕299号文件规定的申报条件,并在简明表备注栏注明根据文件的哪一条款进行申报。以出版专著或国家表彰的全国自学成才标兵为条件的学历破格及资历破格者,须提供专著原件、获奖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审验后留复印件1份。

(四)曾参评被否决再次申报者,应补充新的论文及业绩材料。

(五)申报人员任职年限计算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

(六)评审收费按照闽价费〔2008〕361号文规定执行。

(七)评审材料应使用牢固不易破损的档案盒承装,并制作报送材料清单,要求注明申报人姓名、单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本通知及申报评审有关表格均可从福建省林业厅网站(

职改(10)2号附件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项目(业绩)登记表.xls 职改(10)2号附件 汇总表.xls

职改(10)2号附件 简明表.doc

职改(10)2号附件 评审表.doc

福建省林业厅职称改革领导小组 福建省职称改革工作办公室

二○一○年七月十三日

篇2:渝北区职称改革办公室

关于转发人事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和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若干问题的说明》的通知

京职改办字[1995]019号

各区、县、人事局(职改部门)、体育运动委员会、市体委各直属单位:

人事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决定在体育教练员中实行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制度。现将人事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布的《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和《关于<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若干问题的说明》(人职发[1994]17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北京市贯彻(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实施意见》,请贯彻执行。

附件一:《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和《关于<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若干问题的说明》

附件二:《北京市贯彻<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实施意见》和关于《北京市贯彻<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实施意见》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九九五年九月四日

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

人职发[1994]1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我国体育教练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训练教学水平和指挥、管理能力,建设一支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体育教练员队伍,促进我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体育教练员职务名称为三级教练、二级教练、一级教练、高级教练、国家级教练。三级、二级教练为初级职务,一级教练为中级职务,高级、国家级教练为高级职务。

第三条 本标准适用于体委系统人事体育训练教学的人员。

第二章 岗位职责

第四条 体育教练员的基本职责是完成训练教学任务,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做好运动队的管理工作;进修、学习。同时高等级教练员须承担对低等级教练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辅导基层训练工作。

第五条 三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训练教学任务的要求,拟定和实施训练计划,协助高等级教练好运动员 的训练教学工作。

(二)基本掌握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方法;总结训练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技术资料,建立训练业务档案,主动接受高等级教练员的业务指导。

第六条 二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训练教学任务的要求,制定和实施训练教学计划,承担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比赛的指导工作;培养后备人才。

(二)了解本项目发展方向,掌握运动选材和训练方法,及时总结训练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技术资料,建立训练业务档案;定期做出训练教学工作总结。

第七条 一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体育运动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

(二)及时了解本项目发展动向,结合训练教学实践,进行有关选材和改进训练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撰写论文。

第八条 高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优秀运动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优秀运动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优秀后备人才。

(二)熟悉本项目国内外发展动向,掌握先进的技、战术训练手段、方法,以及科学选材、训练规律;总结培养优秀运动员和优秀后备人才的经验,进行专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指导和推动本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九条 国家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高水平运动人才成长的规律,负责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高质量后备人才。

(二)掌握本项目国内外发展动向,先进技、战术和训练方法,以及科学选材、训练规律;总结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高质量后备人才的经验,组织并进行专题研究,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指导和促进我国运动训练教学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章 任职条件

第十条 各级体育教练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履行教练员职责,遵守教练员守则,具有良好的体育首先和为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第十一条 优秀运动队教练员任职条件

(一)三级教练

具有体育中专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初步了解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掌握训练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完成训练教学任务。

(二)二级教练

担任三级教练工作二年以上或具有体育院、系专科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基本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取得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训练教学方法、手段,完成训练、比赛任务。

(三)一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二级教练工作四年以上;比较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结合训练教学实践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有一定学识水平的论文;初步掌握一门外语,熟悉本专业术语,能借助字典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取得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取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录取名次;集体项目取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较好名次。

(四)高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一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本项目训练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有二篇发表或宣读的论文,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反映本项目训练的学术文章;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字典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进行简单的技术交流;取得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培训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内达到世界中亚洲或全国优秀水平。

(五)国家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本科以上学历,并经过国家级教练研讨班学习,担任高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有二篇发表过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具有国际水平的反映本项目训练成果的学术文章,或多次进行国际国内讲学和学术交流;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进行技术交流;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培训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内取得下列运动成绩之一:

1、奥运会前三名。

2、奥运会四至六名并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前二名。

3、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三人次冠军。

4、亚运会二人次冠军并亚洲锦标赛 或亚洲杯赛二人次冠军。

5、向国家队输送三名以上运动员或有三名以上运动中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并取得五次全国最高水平比冠军或二人次亚运会(亚运会比赛项目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

6、集体项目奥运会前十名。

7、集体项目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二次前二名。

8、集体项目亚运会冠军并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

9、集体项目向国家队输送五名以上运动员或有五名以上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并取得亚运会(亚运会比赛项目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或二次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

第十二条 各类体育学校教练员任职条件

(一)三级教练

具有体育中专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初步了解体育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完成选材和基础训练教学工作。

(二)二级教练

担任三级教练工作二年以上或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基本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取得初级教练员岗位 培训合格证书;能够按照训练大纲要求较好地完成选材和基础训练教学工作,所培养的运动员30%训练大纲及格标准。

(三)一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二级教练工作四年以上;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结合选拔和培养后备人才的实践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有一定学识水平的论文;门外语,熟悉本专业术语,能借助字典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取得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二名以上(含二名)或越级输送一名运动员;所培养的运动员按训练大纲要求60%达及格标准,并在全国青少年或全省(区、市)最高水平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四)高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一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选材和基础训练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有二篇发表或宣读的论文,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术文章;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宝典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取得高级教练员山倍增忆;培养的运动员训练大纲要求80%达及格标准,其中20%良好;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九至十四名运动员,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训练层次和项目特点,输送后最长七年内达到全国优秀水平。

2、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训练层次和项目特点,输送后最长四年内有三人获健将称号。

3、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的训练层次,输送后有二至四名选入国家队,或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

第十三条 在优秀运动队训练八年以上,曾获得全国冠军或集体项目全国前三名(主力队员)以上运动成绩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从事教练员工作,符合规定的业绩条件者,可提前或破格确定教练员职务。

第十四条 某些目前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的奥运会重点项目和一些尚无世界性比赛的非奥运会项目的教练员确定国家级教练职务时,虽未达到业绩标准,但在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和发展我国或本地区竞技体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推荐,报国家体委审定。

第十五条 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成绩特别突出,或在训练、科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教练员,可晋升相应的职务。

多年担任高级教练,在选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方面业绩卓著,对发展我国或本地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少数各类体校教练员,可破格晋升国家级教练职务:

1、符合优秀运动队国家级教练任职条件规定的学术理论水平;

2、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十五名以上运动员,其中有三人以上进入国家队(无国家队项目须有三人以上代表国家参加亚洲以上比赛);

3、奥运会项目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训练层次和项目特点,输送后备最长七年内获世界冠军或多人次获亚洲冠军。

第四章 审定权限

第十六条 审定各级体育教练员是否具备任职条件必须在上级批准的合理结构比例内,按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岗位的基础上进行。

第十七条 国家级教练需由当地高级教练审核组提出初审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和人事职改部门审核,由国家体委审定,报国家人事部备案。

第十八条 高级教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高级教练审核组进行初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审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批准,报国家体委备案。

第十九条 一级教练以下(含一级教练)的审定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

第二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教练审核组由当地体委人事、训练、竞赛部门的负责人和具有较高技术、学术水平的高级教练、国家级教练组成。成员一般在七人以上。审核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按照任职条件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并提出初审意见。

第五章 职务聘任和晋升

第二十一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行政领导根据教练员所在单位的编制定员和职务结构比例,在经审定具备教练员职务任职条件的教练员中按岗择优聘任。

第二十二条 聘任教练员,一般每一任期不超过四年。如果工作需要,可以连聘连任。

第二十三条 教练员管理部门要对受聘教练德、能、勤、绩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考核,任职期满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不称职,作为续聘、低聘、解聘或晋升、奖惩的依据。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非体委系统的运动队从事体育训练的人员,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标准由体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行,一九八六年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的《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同时废止。关于《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若干问题的说明

为了正确执行《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特对若干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标准》规定聘任教练员职务须按照教练编制定员和职务结构比例进行。根据各级运动队、各类体育学校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各地区、各项目训练水平和特点不同的实际情况,教练员的编制定员和职务结构比例应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编制定员

国家队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限额比例为1:3—5(人);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人教练中央政治局 运动员之间的限额比例为1:4—6(人);竞技、优育运动学校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限额比例为1:6—10(人);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学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限额比例为1:8—12(人);普通业余体校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限额比例不低于1:12(人)。

(二)职务结构比例

1、国家队教练员高级、中级、初级职务之间的结构比例由国家体委提出,报国家人事部核准。

2、体育运动水平较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运动队教练中高级职务人数不超过教练中职务总数的30%,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运动队教练员高级职务人数不超过教练员职务总数的2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级教练不超过教练员高级职务人数的10%,其中职务数不超过教练员职务总数的50%。

3、各类体育学校教练员高级职务不超过教练员职务总数的15%,中级职务不超过教练员职务总数的50%。

以上职务结构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具体审定,逐步到位。

二、任职条件中的业绩系指担任教练员工作以来的累计。全国最高水平比赛系指: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全国联赛(球类项目),以及经国家体委批准以其他名称组织的单项最高水平比赛。

曾先后在体育学校和优秀运动队任教的教练员,可按优秀运动队或各类体育学校相应等级教练员的任职条件申报,但不能将二者成绩相加计算。

确定集体项目教练员业绩时,凡所培训的运动员输送两年后取得成绩的,应适当降低其名次。

确定女子足球、女子举重等新开展项目教练员国家级教练职务时,对其运动成绩地要求,应视比赛的规模和水平,由专家作出认定。

三、确定同一项目的主管教练员和非主管教练员的职务时,应根据其在拟定和执行训练比赛计划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贡献大小和任职年限等因素区别对待,对非主管教练员原则上应适当降低职务的等级。

体育艺术教练和体育机械教练可按照本《标准》确定教练员职务,对其业绩要求,参照对非主管教练的原则审定。

四、事业单位主管训练工作的行政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兼任教练员职务。但长期担任教练员工作,确因工作需要兼任高级职务的,经上级人事职改部门批准,可聘任相应的教练员职务,兼职人员须具备:

(一)符合相应职务的任职条件。

(二)现仍直接从事训练工作,能履行教练员岗位职责,直接进行训练指导工作每年不少于三分之一时间。

兼职人员占用本单位教练员职务结构比例或职务限额。

五、曾多年担任高级教练,因工作需要调入国家机关工作,符合国家级教练条件者,由国家体委特批为国家级名誉教练。

六、《标准》中对教练员文化程度、科研能力、外语水平的要求,是从教练员队伍建设长远考虑所必须坚持的条件,各地在审定教练员职务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一)文化程度:

1、凡不具备规定学历的教练员,应通过万人教育等途径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对一九六六年以前从事训练、教学工作的教练员和在区(市)、县体校从事训练、教学工作的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具备拟确定相应职务任职条件所需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者,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2、非体育专业学历者,通过体育专业主要课程(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的进修,可视为符合学历要求。

(二)教练员的论文、著作及科研成果,须经二名以上同等专家鉴定,并写出评定意见。

(三)教练员的外语水平应根据其工作特点,侧重于掌握本专业技术术语和竞赛及对外技术交流的需要等方面的内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按国家体委统编教材组织相应的测试或考核。

研究生毕业或经过援外教练员培训班培训并援外一年以上的教练员视为掌握一门外语;一九六六年以前任教的教练员可放宽外语要求。

根据区(市)、县体校教练员的工作性质和现状暂不作外语要求。

七、岗位培训是按照不同项目、不同技术教练员岗位规范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对教练员进行以提高训练教学、队伍管理、竞赛指挥等能力为主要目的,由各级体委安排专项经费组织的培训。凡已开展岗位培训项目的教练员申报教练员职务时,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执行和完成训练大纲的情况是衡量各类体育学校教练员业绩的主要标准之一。在审定教练员职务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对尚未制作统一训练大纲的基础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八、原具有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教练员对应本《标准》教练员职务时应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原具有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的现职教练员和咨询教练员可按本《标准》对应相应职务。

(二)原助理教练对应本《标准》的二级教练,原教练对应本《标准》的一级教练,原高级教练对应本《标准》的高级教练。北京市贯彻《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实施意见

为贯彻国家人事部、国家体委《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关于<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若干问题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关于任职条件

《标准》规定了各级体育教练员各等级职务的任职条件,为了统一标准,便于操作,现就其中的业绩条件作如下补充:

(一)优秀运动队教练员业绩条件

1.一级教练

具有培养全国先进水平运动员的能力,取得下列成绩之一的主管教练:

(1)直接培训满二年以上的运动员(队)在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个人项目取得前六名,集体项目取得前八名。

(2)直接培训满二年以上运动员(队)输送后四年内,在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个人项目取得前六名,集体项目三人获得前八名。

2.高级教练

具有培养世界水平或亚洲、全国优秀水平运动员的能力,直接培训二年以上的运动员(队)或培训二年以上输送后四年内取得下列成绩之一的主管教练:

(1)在世界三大赛中取得奥运会项目前六名(集体项目前八名的主力队员);非奥运会项目前四名(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

(2)在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赛或世界大学生运动员会上取得一次冠军(含破、创纪录)和一次前三名(集体项目的主力队员),或直接培训满二年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取得上述成绩的输送教练。

(3)在全运会和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以及世界青年锦标赛中取得两次冠军,集体项目取得一次冠军、一次前三名或直接培训满二年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取得上述成绩的输送教练(集体项目输送后取得全国前三名成绩的运动员在六人及以上,其中获全国冠军成绩的主力队员在二人及以上)。

3.国家级教练

在《标准》规定的基础上,补充对集体项目的业绩要求:

(1)在参加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赛中必须有二名主力队员;

(2)向国家队输送五名以上运动员,其中应有二名主力队员,获二次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其中应有一次全运会冠军。

(二)各类体育学校教练员任职条件

1.一级教练

具备选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的能力,符合下列业绩条件的主管教练:

(1)向一上级训练组织输送五名及以上或越级输送三名运动员;

(2)所培养的运动员取得全国青年最高水平比赛前六名或北京市青少年最高水平比赛(全市综合性运动会)前三名。

2.高级教练

具备选拔、培养和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能力,符合下列业绩条件的主管教练:

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九至十四名运动员,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最长七年内达到全国高水平比赛前三名(二级训练层次四年内,三、四级训练层次七年内)。

(2)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有三人获运动健将称号(二级训练层次二年内,三、四级训练层次四年内)。

(3)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有二至四名选人国家队或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或奥运会比赛(二级训练层次四名,三、四级训练层次二名)。

3.国家级教练

对《标准》第十五条第三款补充:

奥运会项目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二级训练层次输送后六年内,三、四级训练层次输送后七年内获世界冠军或三人次及以上获亚洲冠军(集体项目至少有一名主力队员)。

二、关于破格晋升条件

根据《标准》规定精神,对少数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成绩特别突出,虽不具备规定的学历、资历要求,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练员可破格晋升相应的职务:

(一)培训二年以上的运动员(队)获得一次奥运会前三名或奥运会项目世界比赛两次以上冠军的主管教练。

(二)培训二年以上的运动员(队)连续三次以上获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其中一次为全运会或亚运会冠军的主管教练。

(三)在优秀运动队训练八年以上,曾获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或集体项目全国前三名(主力队员)以上成绩的运动员,退役后从事教练工作,符合规定的业绩条件者,可提前或破格确定相应职务。

(四)体育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远郊区县从事教练工作十年以上。向上一级训练单位输送十五名以上运动员,其中有五名进入优秀运动队的输送教练。

(五)业绩标准达到了相应的职务条件,因历史原因未晋升的教练员。

三。关于不具备规定学历的考试问题《标准》规定了体育教练员各等级职务的学历要求。今后进人体育教练员队伍的人员必须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已在体育教练员岗位但未达到相应等级职务学历要求的,按以下办法办理。

1.凡不具备规定学历的教练员,应通过成人教育等途径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2.不具备规定学历,也未取得成人教育大专学历的教练员和非体育专业学历者,要进行体育专业主要课程(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五门中任选四门)的进修,经市职称改革办公室统一考试合格,可申报相应的教练员职务。

3.1966年底前,从事训练、教学工作的教练员和在区、县体校从事训练、教学工作的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具备相应职务任职条件所规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者,在申报时可以免考。

4.少数虽不具备规定学历,但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成绩特别突出或在训练、科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教练员,经市职称改革办公室批准可免予考试。

四、关于外语水平

外语要求是从体育教练员队伍建设长远考虑所必须坚持的条件之一。从当前 本市体育教练员的实际情况考虑,初级职务暂不作要求,中高级职务人员,外语要求按国家体委英语统编教材的内容,由市体委负责组织培训,参加市科干局统一组织的考试。

下列教练可免试外语:

研究生毕业;经过援外教练培训班培训并援外两年以上者;

1966年底前任教练员者。

五、关于编制定员和职务结构比例

《说明》规定的教练员和编制定员符合我市实际情况,各单位要按确定的编制数和所承担的任务,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教练员职务结构比例,原则上按下列标准确定:

(一)优秀运动队教练员高级职务人数为教练员职务总数的30%左右,中级职务为教练员职务总数的50%左右,初级职务为教练员职务总数的20%左右,国家级教练员占教练员高级职务人数的10%左右。

(二)各类体育学校,教练员高级职务为教练员职务总数的15%,中级职务为教练员职务总数的50%。以上职务结构比例由市职改办审定后,逐步到位。

六、关于审核组织和审定权限

为使教练员职务审定工作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根据《标准》规定,我市组建高级教练和中级教练职务审核组,其成员由市体委的人事、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和具有较高技术、学术水平的高级教练、国家级教练组成。成员在十七人左右,审核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按照任职条件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并提出初审意见。

高级教练审核组下设四个专业答辩组,负责对申报高级职务的教练的专项技术、训练和论文答辩工作。

审定各项体育教练员是否具备任职条件,必须在上级批准的合理结构比例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岗位的基础上进行。

(一)国家级教练由市高级教练审核组提出初审意见,经市体委审核后报市职改办审核,由国家体委审定。

(二)高级教练由市高级教练审核组初审,市体委审核后,由市职改办批准,报国家体委备案。

(三)一、二、三级教练由市中级教练审核组审核,经市体委审定后,报市职改办备案。

七、本《实施意见》经市职改办批准颁发之日起实行。原《北京市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同时废止。

八、本《实施意见》由市职改办、市体委负责解释。关于《北京市贯彻<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实施意见》有关问题的说明

为了正确执行《北京市贯彻<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世界三大赛系指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全国最高水平比赛系指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全国联赛及经国家体委批准的以其他名称举行的最高水平比赛。

二、确定同一项目的主管教练和非主管教练(副教练)的职务时,除按单位行政领导聘任时明确的职务外,还应根据其在拟定和执行训练比赛计划中发挥作用情况、贡献大小和任职年限等因素区别对待。非主管教练(副教练)及培训出成绩的运动员(队)不满二年的主管教练,在评定职务等级时,其业绩按25%-50%掌握。

三、关于输送成绩问题

(一)输送系指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同一训练层次或在同一训练层次中更换教练人选,不能算作输送。

(二)关于输送后取得的比赛成绩计算办法:本项输送,其成绩如实计算;转项输送,按项群分类原则;同类项输送,其成绩按70%计算;非同类项输送,按50%计算。

(三)未经市体委主管部门同意而输送到外省市的运动员,不计算为输送人数和比赛成绩。

四、属个人项目的团体成绩不能列为集体项目成绩,其中子项团体成绩,按单项成绩对待。

篇3:渝北区职称改革办公室

一、渝北促进教育公平的结构向度

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它包含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由此构成教育公平的三维结构向度。

(一) 教育起点的公平。

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入学机会的平等, 实质是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 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权利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 包括每个人公平地享有教育权利, 公平地享有个人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 公平地享有对高级教育利益的竞争机会权, 等等。渝北坚持教育起点的公平, 应主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体现并维护教育公平, 尊重和保护城乡每一个公民的受教育权, 实现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在城镇化进程中, 关键是要保证外来人口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 农村贫困弱势群体子女与富裕家庭子女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 不健全孩子与健全孩子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 从而切实保证每一个孩子都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乃是衡量教育起点公平的最基本的价值标准。

(二) 教育过程的公平。

如果说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入学机会的平等, 那么教育过程的公平则是指留存机会的平等。换句话说, 教育起点公平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进得来”, 而教育过程公平则是保证每个孩子都“留得住”。其本质是指在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互动平等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 从实践和微观的层面调控教育公平。为此, 渝北教育改革发展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保证教育过程的公平。

(三) 教育结果的公平。

教育结果公平是指发展机会的平等;也就是说, 教育公平不仅仅是让每个孩子都“进得来”、“留得住”, 而且还要尽可能“学得好”。从本质上讲, 它是指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所提供的教育机会, 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专业实际的学业成就, 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的平等。渝北在追求教育结果的公平时, 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科学把握教育公平的实质。教育公平不是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达到同样的发展程度以示平等, 而是在教育目标和结果上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需求的人才类型;不是简单的、某一方面的平等发展, 而是综合个性的全面发展;不是统一标准、千人一面, 而是在具备了基本的知识、能力、道德素质的基础上, 个性潜力得以正确对待与评价, 并得以充分挖掘。也就是说, 渝北区追求教育结果的公平, 不是保证人人都能够获得成功, 但必须保证人人都拥有平等的获得发展、走向成功的机会。因此, “让人人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乃是衡量教育结果公平的最基本的价值标准。

二、渝北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策略

渝北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重庆教育强区和人力资源的核心增长极, 就必须切实肩负起推进教育公平的重任。促进教育公平, 既要在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上创出新业绩, 又要在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上找到新路径, 努力缩小并逐步消除不公平现象。“但教育公平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应该抓住促进教育公平这个着力点, 追求教育公平与发展、优质、特色、活力及素质教育之间的辩证统一、协调发展”。借鉴深圳特区的实践经验, 渝北应坚持五项辩证统一的实践策略。

(一) 坚持公平与发展并重的策略。

促进教育公平, 首先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离开发展的基础, 没有教育事业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的积累, 教育公平就只能存在于低水平的原始状态;离开发展的基础, 要实现教育公平,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 加快教育发展, 扩大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优质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 乃是渝北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

(二) 坚持公平与优质统筹的策略。

渝北强调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并不是把均衡与优质对立起来, 既不是单纯追求不均衡的优质, 更不是追求低水平的均衡, 而是达到均衡与优质的和谐统一, 在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过程中追求优质, 实现高水平、高层次的公平、优质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 渝北强调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不是“削峰填谷”式的发展, 而是“填谷造峰”式的发展, 即是把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提上去, 追求共同发展, 最终实现教育事业更高层次的公平, 形成区域协调、布局合理、资源均衡、注重质量的整体发展大格局。

(三) 坚持公平与特色双赢的策略。

特色是本质的外化,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教育个性化、办学特色化, 不仅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实现高层次教育公平的重要特征。渝北强调教育公平, 不是低水平、低层次上的整齐划一, 也不是“千校一面”齐步走, 而是追求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不一定是条件如何好的名校, 但一定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因此, 在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相对均衡、公平的情况下, 渝北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策略, 是鼓励学校依据自身特点和办学实际, 集中力量打造特色, 真正做到学校有特色, 教师有特点, 学生有特长, 给每一个孩子创造出个性和特长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四) 坚持公平与活力协调的策略。

教育公平不是静态的平衡, 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促进教育公平, 不是区域间、校际间齐步发展, 而是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实际情况, 有所为有所不为, 创造性地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模式。因此, 渝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和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也就是说, 以体制机制焕发生机, 激发活力, 乃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

(五) 坚持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融合的策略。

篇4:渝北区职称改革办公室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将于今年全面实施,下面,我代表省教育厅讲3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根据中央部署和我省实际情况,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两厅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启动了我省改革的准备工作,现在改革实施方案顺利获得批准,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推动改革工作。

第一,深刻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中央决定率先在中小学领域开展职称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亲切关怀。通过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使他们首次拥有了和教授、研究员一样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是对现行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创新,是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的重大举措,既符合中小学办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也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幼儿园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中小学领域的教育教学专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二,准确理解逐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为了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2009年,国务院按照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首先选择在潍坊、松原、宝鸡三市开展试点,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拥护。2011年,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试点,各省市在两部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扩大试点工作,为全面改革探索了路子,验证了全面推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5年,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开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又体现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高度负责和深切关怀。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做好我省改革工作。

第三,切实增强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2012年我省通过认真遴选,确定了大理、玉溪、临沧为开展改革试点的地区,经过3年实践,3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工作基本入轨。2015年,两厅拟定了全省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过渡办法、岗位设置办法、评审条件、评审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按期报国家审批。2016年,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全省除试点地区外,各地接下来将面临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申报推荐、评审聘任等诸多环节,涉及100个县区、46万余名教师,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再加上各县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师队伍状况有差异,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也会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改革相关各项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明显成效。

二、立足实际,抓住关键,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是在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4个方面做出政策调整和制度完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准确理解“五项基本原则”和“四项主要内容”,牢牢把握住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这一关键环节,充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才能真正“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第一,立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就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职称评聘在推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能力水平方面的政策杠杆作用。各州市、县市区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指导意见》和省《实施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对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要认真梳理,按照对应关系,办理好过渡手续。要以评聘正高级教师和小学幼儿园新增副高级教师为契机,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支持体系。尤其要按照培养造就教育家的要求,严格把握正高级教师的标准条件,提高评聘工作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群众公认、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选拔出来。除普通中小学外,要特别关心幼儿园、特殊教育等学校教师的成长;除基础骨干课程外,要特别注重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

第二,宽严适度,突出实绩导向,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发挥好教师职称评聘在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改革工作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条件,我省从符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的角度,拟定了细化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并在试点地区使用了3年,其间不断修订完善,现已基本成熟。各州市、县市区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注重师德表现、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的“四个注重”要求,将教书育人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切实改变过去在职称评聘中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在评聘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组织评审过程中,要选好评审专家,规范评审程序,增加评审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广大教师以及社会的监督。

第三,切实落实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鼓励教师长期扎根办学条件艰苦的教育教学岗位,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将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作为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提出乡村教师评聘职称时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系列评聘原来就不要求外语成绩,今后也不要求。另外,2014年省委1号文出台后,我省就及时进行了相关政策调整:一是乡镇教师评聘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数额的限制,二是取消了原来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提交论文的要求。我省新的评审条件中,还明确了乡村学校任教满3年的教师可优先申报推荐。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广大乡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认真遵循,严格落实,除了继落实城镇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原则上要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规定,还要综合考虑村小和教学点的实际,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评审标准,切实落实向乡村教师倾斜的政策要求。

第四,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现职称制度与岗位设置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要将职称制度改革放在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谋划、去实施,做好与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尤其要做好职称制度改革与岗位聘用制度改革的有效衔接。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坚持聘任制和岗位管理的改革方向,我省自2012年就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不再搞评聘分开,各地也不得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有的县区实行过“评聘分开”政策,可能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那些取得任职资格,但未作相应聘任的人员,要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进行妥善处理解决。改革过程中,还要做好教师职称晋升评价与绩效考核评价的有效衔接,进一步研究完善教师考核的有效办法,使职称晋升考核与绩效考核相协调、相统一。我们要把好事做好,就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避免出现新的矛盾与问题,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各州市、县市区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稳妥实施,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第一,要学习到位,深刻领会改革工作的精神实质和政策要求。这次改革,是对实施了30年之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重要变革和制度创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掌握具体操作办法。各州市、县市区要精心设计,周密部署,把思想和行动自觉地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化改革的文件规定和工作要求上来。

第二,要组织到位,建立健全改革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各州市、县市区要抓紧完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不断完善有利于推进工作、提高效率的改革工作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各级人社、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级教育部门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联系教育教学业务,熟悉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优势,充分掌握本地中小学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第三,要落实到位,保证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各州市、县市区要根据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本次会议部署,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教师队伍状况,认真培训好相关工作人员,层层抓好落实工作,根据改革后新的职称制度体系,做好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组织评审、岗位聘用等一系列环节,确保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篇5:渝北区职称改革办公室

廊坊市工商业联合会

廊职改办字【 2 0 0 7 】 1 1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 企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工作的

意 见(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市经济结构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非公有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对实现我市“壮县、强市、富民”的目标至关重要。所以要进一步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选拔、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为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质量的提升和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结合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的补充渠道。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

一、范围和对象 1 我市非公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非公企)中直接从事工程技术(技术管理、工程造价、工民建、水电施工、电子、电气、机械、化工、园林、食品、纺织)、工艺美术(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申报评审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二、任职条件及岗位职责

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一)正常晋升、具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按照规定履行初聘手续。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一年后经考核合格可初聘本专业助理级职务;大专毕业见习期满一年后可初聘为员级职务,员级满两年后可初聘助理级职务;中专毕业见习期满一年后可初聘为员级职务。、对于具备国家颁布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所规定的学历、资历和其它任职条件,符合河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非公企人员,可按现行职称评审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参加相应评委会的评审。

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必须符合河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要求。、申报评审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应具有本专业中专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以上,取得员级资格满4年以上。能胜任本职工作,在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指导下能独立解决工作中的一般性技术问题,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能提出建设性意见。4、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应具有本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担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满6年,专科满7年,中专满9年以上;不具备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本科为7年,专科为10年,中专14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能独立承担较复杂的生产技术工作的技术管理工作,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能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合理组织生产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撰写本人直接承担或负责项目的技术报告2篇以上)。

具备非本专业毕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取得大专院校本专业主要科目(三门以上)进修结业证书(含专业证书班), 或参加大专院校本专业培训累计一年以上,或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增加二年。

(二)破格晋升

1、对于不具备规定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以上,但近三年来业绩突出飞贡献较大的人员,取得大专院校本专业主要科目(三门以上)进修结业证书(含专业证书班), 或参加大专院校本专业培训累计一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推荐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个人获县(市、区)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的有关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安全生产、安排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先进荣誉称号;(2)在当地(县域)有一定经营规模和良好经济效益的重点企业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和经营者;(3)被县(市、区)级党委、政府评为纳税大户的企业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和经营者;(4)获得市级三等(县级一等)以上科技成果奖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企业主要参与者(以获奖证书为准);(5)产品被授予 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企业主要生产技术负责人和经营者;(6)新产品的研制通过市级鉴定的企业的主要参与者(以鉴定或立项书署名为准);(7)参与市级技改和技术攻关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以鉴定或立项书署名为准);(8)产品在省级行业协会组织的评比中获最高奖的企业的主要参与者(以获奖证书为准)。

三、评审组织及程序、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由市职改办组织评委会直接负责 ;、廊坊市职改办委托市人才中心与市工商联组建具有相应评审权限的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初级评委会,组织初职评审;、各县(市、区)职改办负责各县域非公企专业技术人员的初职评审;、申报参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由本人填写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提交任现职以来的考核表、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及学历、论文、奖励及成果证书、社会评价等有关证明材料的原件 及复印件。所在企业对申报人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工作业绩等情况全面审查,提出推荐意见。、各非公有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经企业同意,将申报材料报市、县两级工商联,然后报相应的市、县职改办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后提交各级评审委员会参加评审。与市人才中心有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报市人才中心初审;廊坊开发区所属企业原则上报开发区劳 动人事局初审(中级须再报市职改 办审查)合格后,提交相应评委会进行评审。、根据本文规定通过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经由市职改办及各县(市、区)职改办审核批准,取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颁发河北省或廊坊市职改办统一印制的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篇6:渝北区职称改革办公室

件实施办法(试行)>若干问题的通知》甘职改办[1999]2号

省交通厅、各地(州、市)人事处(局)职改办、交通处(局):

根据国家人事部关于按照量化条件评审任职资格的有关精神,现对《甘肃省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桥梁专业、汽车运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审条件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若干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关于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评审交通运输工程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应在本单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企业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允许评聘分开。

二、关于学历和资历

根据我省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除《实施办法》规定的学历、资历条件外,对下列人员适当放宽学历:

1.中专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4年,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可评审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2,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以上,可评审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3.在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包括县(不含市区)属在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在矿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下列条件,可申报推荐评审相应任职资格。

(1)中专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从事专业工作10年以上可申报评审工程师任职资格。

(2)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可申报评审企业有效、兰外有效、单位有效的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3)中专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工

作30年以上,可申报评审企业有效、兰外有效、单位有效的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三、关于评委会设置及评审程序

1.甘肃省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桥梁专业、汽车运用工程二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设在省交通厅,负责评审全省公路与桥梁和汽车运用工程二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代评省交通厅直属单位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2.高评会评委人数不少于15人,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2人,下设评议组,每次参加会议的评委应不少于13人。

3.高、中级评委会进行任职资格评审时,赞成票数达到出席会议评委总数的2/3通过有效。

4.其他报评程序和办法,仍执行《甘肃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程序和办法》(甘职改办[1991]21号)及现行的有关规定。

四、关于考核答辩

(一)考核答辩对象

除工程师申报晋升高级工程师的人员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定额内人员)不参加答辩外,其余申报高级工程师的人员均要参加答辩。

(二)考核组织

考核答辩由评委会下设的专业评议组组织进行。交通运输工程高级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下设公路与桥梁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两个专业评议组。考核答辩每次必须有3名以上委员出席进行,其中同一单位专家一般不超过1/2。考核答辩由主考人主持,主持人由评议组组长担任。考核答辩小组组成人员不对外公布。考核答辩的考场、记录、计时、计分等工作由评委会办事机构办理。

(三)考核答辩程序及内容:

考核答辩应精心组织,抓住重点,时间紧凑、结果准确。

1.考核对象汇报(5分钟~10分钟)。

按照评审条件中对从事科学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生产运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要求,简述本人在:(1)专业理论知识;(2)工作经历与能力;

(3)业绩与成果等方面所具备条件及有关凭据。

2.专家质询(10分钟)。

(1)对被考核对象达到评审条件情况进行核查、质疑。

(2)对专家认为有必要的人员,尤其是工农兵学员、非本专业本科学历的人员、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重点质疑。

(3)对专家认为有必要的人员,尤其是工作时间短、工作实践少的人员的工作经历、实际工作能力进行重点质疑。

(4)对专家认为有必要考核的其他问题,包括对省内外、国内外本专业发展趋势,指导工程师工作情况,外语、计算机水平等进行质疑。

3.综合评议(5分钟)。

考核对象退场后,评议组通过评议、讨论、核实,准确的判定考核对象达到评审条件情况。

(四)答辩人员必须准时到场,不得迟到,不按时到场者,不得评审。无故不参加答辩者,不提交评委会评审。

五、关于考核

根据甘职改办[1994]11号文件精神,凡任职期间获得以下成绩之一者,考核成绩可不受优秀次数限制:

1.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星火奖、优秀设计奖及上述奖项地、厅级一、二等奖的定额内人员。

2.被省级行业、地(州、市)政府或科技领导小组选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或被地级单位、省一级企业确定为专业学术带头人的人员(均以正式文件为准)。

3.本专业工作成绩突出,被选为地(州、市)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以正式文件为准)或获省直部门授予的全省系统专业技术先进称号或获地(州、市)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先进称号的人员。

六、其他

本次试点只在晋升高级职务和厅直单位晋升中级职务的人员中进行。各地州市、县晋升中、初级职务的人员仍按我省现行办法参加本地、县的评审。

甘肃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省交通厅

上一篇:橡树和芦苇寓言故事下一篇:记叙文写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