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比赛方案

2024-05-20

数学比赛方案(通用14篇)

篇1:数学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我校数学教学工作,本着从基础入手,扎实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原则,通过开展低年级数学口算比赛,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全面提高,为学生后续进行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数学,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选拔优秀的数学好苗子。

二、活动目的:

培养、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口算方法的掌握、口算速度的`快慢、能力的提高、技巧的形成直接关系到以后估算、笔算和简便计算等方面的学习。因此可以说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工程。在平常的教学中,口算相对于其它教学内容来说显得比较单调,因此我们想通过以赛促练的方式,一改以往学习口算沉闷枯燥,简单被动的状况,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培养学生口算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后面学习打下结实基础。

三、活动安排:

1、数学课要坚持用5分钟时间搞口算基本训练。

2、每位学生都有《口算天天练》,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2面口算,由家长记时并批阅对xx道题。

3、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期中举行一次口算比赛。活动由数学老师按照学校统一要求,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竞赛为5分钟,对的最多的学生可以荣获“速算小能手”的称号,获此殊荣的同学颁发证书以资鼓励。

口算比赛是我校一至三年级的传统比赛。通过比赛活动的组织开展,大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数学计算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心算速度和正确率,启迪学生的智慧。

篇2:数学比赛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数感的全面提升,我校数学组决定本学期举行口算竞赛活动。

二、竞赛时间:

6月15日(下周一)下午第二节课统一进行全校的竞赛活动。

时间40分钟,题量100道口算题。

三、参赛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参赛,其中对年级前二十名获奖者颁发证书并张榜表扬。

四、竞赛方式:

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竞赛,相邻年级老师交换制卷、评卷。

五、竞赛内容:

各年级数学试题按教学进度编制相应的口算题,总数100道。要求试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科学性。

六、制卷、评卷安排:

一年级:余端子二年级:周晓萍三年级:麦世燕四年级:许先玲五年级:李灿春六年级年级:蔡山霞。评卷时间:交叉阅卷,下周五之间完成。

七、本次活动的要求:

1、评奖:每年级评选出前20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篇3: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的反思

为了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展示新课程改革的成果, 让更多的教师展现他们的教学风采, 给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 上饶市教研室决定举办全市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对于这次比赛, 学校从上至下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次比赛学校决定进行公开选拔, 我校成立了由数学骨干高级教师组成的评委组。首先我们年级先进行了一次内部选拔, 我被选出代表年级参加全校的比赛。而全校的比赛竞争更加激烈了, 学校好多教龄比我长、职称比我高的老师, 都来参加这次全校的角逐, 说实话, 当时我的心理压力还挺大的。在此我要感谢年级的邹真老师和邓玲玲老师, 她们都是我们学校优秀的骨干教师, 在我准备期间, 给予了我无私的指导和莫大的鼓励。让我心态放松, 不畏高手。最终, 我的一堂课《勾股定理》, 征服了学校评委, 以第一名的成绩, 拿到了学校这唯一的一个名额, 参加全市的优质课比赛。

能参加全市的优质课比赛, 可以说我已经觉得自己很幸运了。赛前的想法很简单, 我要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这次比赛。毕竟全市的比赛, 更加藏龙卧虎, 高手如林。赛前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我上课的内容是《菱形的判定》, 首先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四边形”中“菱形”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是菱形的判定,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别方法, 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它是在学生探究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之后, 又一个特殊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索, 它不仅是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延伸, 更为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指明了方向。在整个八年级数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基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菱形的判定方法而展开的, 菱形的判定方法在本节课中处于核心地位,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与应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地探索, 严密地求证, 在探索与求证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是确立这堂课目标的依据, 我想这才是这节课的数学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数学活动, 在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以及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对教法和学法进行了分析。1、教法分析: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创造欲强, 这是探索活动中必要的心理状态。本节课之前, 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和菱形的定义、性质, 这是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储备。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说理能力较差, 探究易具有盲目性, 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问题的针对性与层次性。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和心理品质的形成特点, 本节课可由浅入深, 由所学旧知引到新知问题上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实践出真知, 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思维能力,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2、学法分析:在情景的引导下, 自然地过渡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让问题步步深入, 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然后小结发现, 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 让学生思考问题, 获取知识, 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有了理论基础, 我深知, 要想上好一堂优质课, 高品质的多媒体课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本节课学生对于菱形第一种判定方法较易理解, 而对于另两种判定方法需通过多媒体 (几何画板) 及学生合作拼图来理解。学生易误解的是把判定方法中“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这两个条件等同。所以我在课件里加入了几何画板, 让学生理解更直观。对于例题的引入, 当时正值南方雪灾, 而“绿丝带”是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中的关怀行动标志, 代表绿色情结系人间。我利用学生身边看到的“绿丝带”的问题, 巧妙地导入本节的例题。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整节课我是以“问题情境———分析探究———得出猜想———实践验证———总结升华”为主线, 使学生亲身体验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索和验证过程, 努力做到由传统的数学课堂向实验课堂转变。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探索”式,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师生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 从而形成自觉实践的氛围, 达到收获的目的。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菱形三种判定方法, 增强学生的实验、猜想、推理意识,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日后自主学习及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最终我在这次全市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中, 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想这与我校周方鑫校长一贯强调的“严教勤学, 求实创新”的校训分不开。与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在上饶市二中的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我是幸运的。今后, 我要用更高的热情和更多的心血来从事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民教师。

摘要:上好优质课, 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质量很好的展现形式。本文阐述了参加全市优质课比赛的反思。

篇4:趣味数学比赛

按规律填数:1、2、4、7、11、16、

( )

王大妈养公鸡4只,母鸡2只,一星期每只鸡生鸡蛋4个,这些鸡一星期共生了( )个鸡蛋。

小丽前不久刚参加了一次游泳比赛,集会那天,她和参加比赛的所有运动员都亲切地握了一次手,表示友谊。

小丽记得当时一共握了五十次手,那么你知道参加这次比赛的运动员一共有多少名吗?

一根钢管,锯成8段,每锯一次要3分钟,共需( )分钟锯完。

兄弟俩轮流数数,兄每次数单数,第一次数1,接着数3、5、7、9、11、13、15。弟每次数双数,第一次数2,接着数4、6、8、10、12、14、16。请快点回答,兄数的8个数的和比弟数的8个数的和少几?

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小华的爸爸1分钟可以剪好5只自己的指甲。他在5分钟内可以剪好几只自己的指甲?

老奶奶家有18个蛋,还养着一个一天能下一个蛋的老母鸡,如果她家一天吃两个蛋,她家的蛋可以连续吃( )天。

王老师最近搬进了教师宿舍大楼。一天,王老师站在阳台上,往下看,下面有3个阳台,往上看,上面有5个阳台。教师宿舍大楼共有几层呢?

6匹马拉着一架大车跑了6公里,每匹马跑了多少公里?

公园的路旁有排树,每棵树之间相隔3米,请问第一棵树和第六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

4、两个数相除,商是5,余数是20,除数最大是( )。

5、小华上体育课,站队时,从前向后数他是第10个,从后向前数他是第15个,问这队共有( )人。

6、我认识一个小朋友叫小龙,特别爱学习,总爱让我给他出题,这天他又来找我出题了,我就对他说:我们家有一张照片,上面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你能猜出来照片上有几个人吗?小龙马上就猜出来了。你猜出来了吗?

7、7/8。(猜一成语)

9、小明今年15歲,小明的妹妹今年5岁,请问再过多少年以后小明的年龄是小明妹妹年龄的2倍?

10、篮子里有九个苹果,妈妈要小灵把这些苹果送到附近的幼儿园去,分给小班的九个小朋友,一个小朋友一个苹果,最后篮子里还要留一个。小灵抓抓头皮为难的对妈妈说:“这可怎么分啊?”到底该怎样来分呢?你知道吗?

11、有一本书,兄弟两个都想买。哥哥缺5元,弟弟只缺一分。但是两人合买一本,钱仍然不够。你知道这本书的价格吗?

12、狐狸用50元的假钞买走了老山羊店里一件45元的皮衣,老山羊还找给狐狸5元钱,那么你知道老山羊损失了多少元钱吗?

第三轮:必答题

1、小强今年11岁,小军今年17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38岁时,小强多少岁?

2、OOO△△△△△OOO△△△△△OOO……第50个是什么图形?

3、24小时。(打一汉字)

篇5:小学数学比赛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学科能力,检测学生数学计算学习情况,极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准确、快速、科学、灵活”地进行计算。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基本计算方法,提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平时作业时细心计算的习惯。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决定举行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赛活动。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第十四周周四(12月3日)下午1:30在一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

三、参加人员:以班为单位,1—6年级每班选4名学生参加。

四、比赛内容:各年级本学期已学过的简单计算题,形式可以是口算、笔算、脱式计算、解方程。

五、比赛办法:各年级分年级组统一印发试卷,统一进行比赛,考试时间一至六年级统一为十五分钟,当天未参与者,取消比赛资格。比赛结束后由下面的老师统一批改。

监考、改卷老师: 一年级:巢 芸 二年级:姚凯莉

三年级:陈珊珊 四年级:郑桃英

五年级:方雁雯 六年级:施金枝

六、奖励办法:

篇6:小学数学速算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训练、竞赛,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计算速度。进一步拓展拓展解题思维、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比赛规则:

1、各年级数学任课教师准备口算试卷。

2、比赛分两轮进行,第一轮全班进行,实验班决出前5名,普通班决出前3名,第二轮各班决出的优胜同学参加学校总决赛。

3、学生听老师口令开始答卷,限时30分钟。

4、一题一分,从高分入取名次。

5、对参加总决赛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

三、比赛时间:第八周周四下午第三节课

四、比赛地点:

第一轮:各班教室,第二轮:学校食堂。

五、监考老师:

邱小青、何冰

六、参赛学生奖项:

每年级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七、负责人:

总负责人:陈娟、钟慧乐

成员:小学部全体数学老师

篇7:数学日记比赛方案范文

为拓宽学生数学视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儿童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经研究决定举办小学生口算、数学日记、小论文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口算比赛限1—2年级学生参加,数学日记,限3――4年级在校学生参加;数学小论文,限5——6年级在校学生参加。

二、选题范围:与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有关内容,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自己发现的数学奥秘、趣事;对书本知识的质疑;游戏中的数学技巧;对数学活动的情感体验„„等等。题材不限,题目自定;文章字数不限

三、作品格式要求:小论文须按统一格式打印:标题:粗小二号宋体;标题下要注明学校、学生姓名、年级(小四号宋体居中),文尾注明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右对齐);正文字体:小四号宋体居中;行距是1.5;页边距上下左右都是2.5cm。

四、具体时间安排:

口算比赛:下周星期四或五(时间、试卷数学老师自定),时间20分钟。评比方法参照上半年。

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下下周五前每班最多上交5篇,参加学校连评。

五、附:

1、小学生数学日记、小论文的基本要求

有什么写什么,求实求真。有一点就写一点,有多少就写多少,只要把想对老师说的内容写清楚,能使老师看明白就可以了。

格式灵活多样,犹如与老师对话。学生在写数学日记时,好象跟老师面对面聊天,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凡是与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讲究写作格式和要求。

2、例:小学生数学日记 三年级 日记 数学 最小的蛋

前几天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做了一道应用题,这题中说世界上最大的鸟蛋是鸵鸟蛋,它的蛋有1300克。那最小的蛋有多重呢?我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经过我上网、翻书百般途径,终于在《中国少年百科全书》上找到了答案:最小的蛋是蜂鸟蛋,蜂鸟妈妈每次产蛋2~1枚,只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0.5克,大约200个蜂鸟蛋才有一个鸡蛋那么大,小蜂鸟生活约20天后,就能飞出鸟窝觅食,开始独立的野外生活了。

多么有趣的知识呀,这真既能学习,又能增长课外知识,真是两全其美。

3、例:数学小论文

关于“0”

篇8:马拉松比赛电视直播总体技术方案

太原国际马拉松赛是经国家体育总局和亚田联批准, 太原市最大的国际体育赛事, 同时也是全国马拉松积分赛其中的一站, 比赛在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日举行。竞赛分为男、女全程马拉松 (42.195km) , 男、女半程马拉松 (21.0975km) , 迷你马拉松健身跑 (4.2km) 5个项目。2012年9月2日, 第三届太原国际马拉松赛开赛 (图1) , 来自包括我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5千多名专业选手和长跑爱好者参加了比赛。

1前期准备

本次马拉松比赛路线设在太原市汾河风景区两岸的滨河东、西路, 途经太原市主要城市街道。为了做好此次电视直播, 技术部门及早介入, 克服多种困难, 与赛事组织方、节目部门深入协调、沟通, 多次实地勘察比赛线路和起、终点现场, 确定了移动信号接收和全景拍摄机位制高点, 并对每个地点状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制定了机位设置、节目制作、信号传输、电力保障等技术方案。

为了熟悉直播流程, 确保信号安全、优质制作和传输, 技术团队与节目部门相互配合, 在直播前3天进行了两次全程技术演练, 摸清了移动微波信号的覆盖情况, 确认全赛段无覆盖盲点。掌握了两个信号接收点间的无缝切换点, 保证了直播过程中接力切换时, 信号连续不中断。

在实际演练测试和与节目部门磨合的基础上, 经过对直播方案进行多次修改细化后, 最终形成了直播信号传输、总控信号调度、演播室制作、通讯保障等总体技术方案。

2移动数字微波中继系统的应用

移动数字微波中继系统采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 多载波调制技术, 具有较强的抗多径干扰和绕射能力, 非常适合线路长、空间跨度大、沿途地理环境复杂的马拉松比赛移动信号的实时传送。

直播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两辆800MHz OFDM微波移动中继车, 每辆车配置两套不同频点的微波发射机, 作为主备信号。在无线电委员会大力支持下, 确定了4个工作频点, 分别是39CH/41CH、43CH/45CH, 中心频率分别是722MHz、738MHz、754MHz、770MHz。

由于城市电磁环境复杂, 为了防止直播当天出现无线电频率干扰, 我们在1号中继车上同时部署了2.4GHz频段的OFDM微波发射系统, 作为800MHz微波系统的备份。

移动微波中继车分为两个车队, 分别由一台中继车和一辆摩托车组成。1号中继车队负责跟拍男子第一梯队运动员的画面, 摩托车1拍摄的画面通过摄像机后挂的微波发射单元进行发射, 在移动微波车上对信号进行接收。中继车1内有一台摄像机作为摩托车机位的备份。中继车内导播对两路摄像机信号进行选择切换后, 分别经800MHz、2.4GHz OFDM微波系统发射, 供赛道沿途移动接收点接收。2号中继车和摩托车, 负责跟拍女子第一梯队运动员的画面, 信号制作方式与第一队列相同, 信号通过800MHz OFDM微波系统发射。

800MHz微波接收点设置在赛道沿途的煤炭交易中心和省广电局的楼顶, 各部署两套800M微波接收机, 分别接收1、2号中继车的4个频点的信号。接收点采用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接收技术, 确保信号接收质量。

赛道沿途煤炭交易中心、哈伯焦炭交易中心楼顶分别配置一套2.4GHz微波接收系统, 接收1号中继车发射的2.4G微波信号, 作为800M微波的备份。

各信号接收点接收机将信号解调为SDI基带信号后, 通过光端机和光纤传输链路传送至台内总控机房。

3各直播点信号制作方案

3.1起点

起点设在太原南部长风商务新区, 中国 (太原) 煤炭交易中心展览中心南门, 参加起跑仪式的人员近1万6千多人, 起点同时也是迷你马拉松健身跑的终点, 我们在此配置了6讯道转播车, 负责开幕、起跑仪式及迷你终点冲刺画面的拍摄。为了展示起跑时宏大的场面, 租用一辆路灯维修车, 在上面部署一套无线摄像机, 在转播车顶进行信号接收。所有摄像机信号经转播车内导播切换后输出两路PGM信号, 分别经卫星和光缆链路传输至台内总控机房。

3.2半程终点

半程终点在滨河西路, 柴村桥南1.5km处。此处配置了3讯道卫星转播车, 主要负责拍摄参加半程马拉松冲刺选手画面和记者出镜采访画面, 同时兼顾拍摄全程马拉松比赛途经选手的画面。卫星车将PGM信号上行至卫星后, 在台内总控系统接收。

3.3全程终点

全程终点设在山西体育中心田径场, 此处配置了4讯道卫星转播车和一套无线摄像机, 负责拍摄男、女全程比赛冠军冲刺画画, 记者出镜采访画面和颁奖仪式。5路摄像机信号经转播车内导播切换, 输出PGM信号分别经卫星和光缆链路传输至台内总控机房。

3.4全景拍摄机位

赛道沿途煤炭交易中心、哈伯焦炭交易中心、畜牧局楼顶都安装了ENG摄像机, 均配置长焦镜头, 用于拍摄赛道全景和城市风貌。

4信号传输调度方案

此次太原国际马拉松赛设有起点 (迷你马拉松终点) 、半程终点、全程终点以及赛道沿途煤炭交易中心、省广电局、哈伯焦炭交易中心、畜牧局4个制高点, 负责微波信号接收及全景机位拍摄, 共有7个直播信号提供地点, 15路信号需要传输。由于条件所限, 我们无法在各直播信号传输点铺设专用光缆, 此次直播使用光缆传输链路全部由中国联通提供。我台技术人员提前对光纤传输链路的传输损耗进行了测试, 对于传输损耗大的链路, 配置了大功率光端机, 以确保信号传输质量。

台内总控机房负责台外12路光纤信号和3路卫星信号的接收, 然后全部送入128×128调度矩阵。直播中使用了3块50英寸等离子大屏幕, 用于外来信号和矩阵切换信号监看。

为了信号调度方便和系统安全, 我们采用了二级调度、预选切换的方式, 15路直播信号先在台内总控机房进行预选切换, 然后提供6路信号给400m2演播室供总导演使用。直播中我们采用了两只16×4矩阵遥控面板, 每只遥控面板负责3路信号切换, 既减少了信号调度出错的概率, 又保证了系统安全。演播室总导演通过内部通话系统指挥二级切换导播完成信号切换。

5演播室直播信号流程

此次马拉松比赛直播信号, 是经过台内400m2演播室进行切换和再包装后, 最终输出播出PGM信号。

总控预选切换送出的6路信号首先进入演播室帧同步器进行同步, 然后进入视频系统, 由总导演对6路信号及演播室信号 (主持人、嘉宾、VTR等) 进行切换, 同时叠加主持人和嘉宾对比赛的解说。系统配置两套在线包装系统, 负责双视窗开启、运动员信息、竞赛信息、LOGO等包装字幕信息的叠加。演播室直播PGM信号经过主、备延时器延时30s后, 返送总控系统, 由总控系统将信号调度至卫视频道和黄河频道进行同步直播。

6通话系统方案

为了保证台内演播室及总控系统与各直播信号提供点的指挥调度畅通, 我们采用了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的方式。

在总控机房和直播演播室分别配置了两台450M车载无线对讲台, 并在省局12楼顶设置中继台, 台外直播信号提供点和移动微波中继车均配置手持对讲机, 完成双方实时通话。考虑到直播当天, 现场公安、交警等通信指挥使用的无线手段, 都有可能对通话系统产生干扰, 各直播点工作人员使用手机作为备用通信系统。起点、终点转播车均配置固定电话, 总控机房配置3部固定电话, 演播室配置2部固定电话, 安排专人负责与各直播点工作人员保持联络。

7总结

马拉松比赛电视直播技术系统复杂、涉及范围广、参与工种多, 技术部门在比赛前一个月就着手进行准备工作, 不断完善和修改技术方案。将参与技术制作和保障的人员110多人, 按照不同的岗位分为12个工作小组, 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期间主动与节目部门沟通, 召开了多个不同层次的工作协调会, 并进行了两次全系统的直播演练和磨合。在技术演练的过程中, 及时发现了工作不稳定的设备并予以更换, 技术人员同时深入参与到节目策划中, 使直播节目流程更加细化和完善。

在保证直播安全的同时, 充分发掘、利用现有技术系统和资源, 力求将各种技术手段在直播中充分加以应用。直播中共使用6讯道转播车一辆, 卫星直播车3辆, 微波中继车2辆, 无线摄像机4套, ENG摄像机7套, EFP系统1套, 基带光端机12套 (收/发) , 便携发电机4台等大型设备。

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和各部门、环节工作人员通力协作, 在比赛当天4小时连续直播过程中, 移动微波传输信号稳定, 画面切换连续, 通讯指挥畅通, 安全优质完成了赛事直播信号制作、播出, 全面展现了比赛运动员风采和精神风貌。同时将秀丽的城市风景展示给了广大电视观众, 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直播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

1.电视直播使用的光纤传输链路, 是租用联通公司的临时链路, 前期经技术人员多次测试, 直播时还是出现了传输不稳定的情况, 给直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今后的系统建设中, 我们必须考虑在各大型场馆、会议中心等公共建筑铺设与台内连接的专用光缆线路, 确保信号传输安全。

2.直播中使用了7套ENG摄像机, 直播前对摄像机参数一致性进行了仔细调整。直播当天, 所有机位在同一时间进行了白平衡调整, 但由于设备型号不同, 性能存在差异, 个别机位拍摄的画面还是出现了偏色, 切换时出现了色彩跳跃, 影响了直播的整体视觉效果。

3.由于微波中继车只能跟拍第一梯队的比赛队员, 所以无法兼顾后续比赛队员和业余、群众选手的画面, 使比赛直播略显枯燥, 今后我们要积极尝试采用直升机航拍和微波中继、动中通卫星车等新技术手段, 整体、全面的体现比赛全貌, 力争达到马拉松比赛电视直播的国际水平。

虽然直播过程中有许多不足, 但通过这次马拉松比赛的电视直播, 全面检验了我台技术系统和设备的性能, 不仅提升了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而且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积累了相关大型体育赛事转播的经验。

摘要:本文介绍数字移动微波技术、信号传输、总控调度等系统在2012太原国际马拉松比赛电视直播中的应用, 并对直播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希望能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马拉松,直播,移动数字微波传输OFDM,信号调度

参考文献

[1]徐威.电视节目传输与广播[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篇9:“我的班主任”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征文主题

征文以“我的班主任”为主题,讲述班主任的故事,感受班主任的情感,浓缩班主任的记忆,分享《班主任》的观后感。

1. 学校教职员工。

2. 小学3-6年级学生。

3. 初中7-9年级学生。

4. 高中1-3年级学生。

征文要求

1.紧扣“我的班主任”这一主题,叙事真实完整,内容健康向上,贴近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2.征文题目:教职员工组参见《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5年第一期杂志;小学组参见《小学生天地》2015年第一期杂志;初中组参见《初中生天地》2015年第一期杂志;高中生组参见《高中生学习》2015年第一期杂志。文章字数在2500字以内。

3.征文均要求注明学校名称、年级、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和联系电话。

4.各地教育部门可结合实际组织教师和学生参赛,以学校为单位选送优秀作品参评,请将电子文档发至各编辑部邮箱,邮件主题应包含“我的班主任征文+区域+姓名”字样。

《湖北教育·新班主任》电子邮箱xbzrzw@163.com 联系人:罗佳 电话:50769215

《小学生天地》电子邮箱xxstd22@sina.com 联系人:胡敏 电话:50769358

《初中生天地》电子邮箱czstd-wz@163.com 联系人:刘平宜 电话:50769395

《高中生学习》电子邮箱gzsyw2006@163.com 联系人: 吴锋 电话:50769287

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2015年6月30日

评选表彰

1.届时将组织专家评审,拟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并评出优秀组织奖,对所有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2.将邀请特等奖获得者参加《小学生天地》创刊30周年刊庆活动或参加暑期游学夏令营活动。

3.《湖北教育·新班主任》《小学生天地》《初中生天地》《高中生学习》杂志将选登优秀征文稿件。

4.联合电视台、报社、网站等媒体,全方位宣传报道优秀班主任的感人事迹。

新班主任编辑部

2015年1月17日

篇10:小学数学基本功比赛方案

小学数学比赛方案(征求意见稿)

根据苏教基〔2011〕34号文件和苏教研〔2011〕39号文件精神,按照《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规程》要求,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制订本方案。

一、比赛内容及办法

(一)通用技能 1.粉笔字

在同一时段,选手分批同时进行比赛,时间10分钟。选手书写相同的规定内容(包括数学用语),字体不限。

2.即兴演讲

在同一时段,选手抽签决定演讲顺序。准备3分钟,演讲时间3~5分钟。

3.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抽签决定(或指定)选手的分组。在同一时段,选手分三组同时进行,按每一组指定的课题分别进入没有网络环境的电脑房,用提供的规定教材和同一电子素材包独立完成1课时(40分钟)的教学设计,并制作好课件。准备时间为4小时,完成教学设计文稿和教学课件电子稿。

4.课堂教学

抽签决定上课顺序。课堂教学的课题与教学设计的课题一致。上课形式为借班上课,时间为20分钟,根据选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电子稿上片段课。

(二)专业技能 1.教育教学知识测试

在同一时段,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测试时间为60分钟。测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理念新要求等,测试内容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题型有选择题、非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材料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2.数学学科知识测试

在同一时段,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测试时间为60分钟。测试内容主要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题型有选择题、非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材料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3.评课

在同一时段,选手对教学实例(观看的同一教学片段录像或同一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在规定时间内写出500字以上的点评材料。

二、评价标准与评分规则

通用技能的评分标准以《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规程》所附的评分标准为准。专业技能的评分标准另行确定。

通用技能项目权重为70%,专业技能项目权重为30%。其中,粉笔字权重5%;即兴演讲权重5%;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权重35%(20%+15%);课堂教学权重25%;(还是——教学设计15%,课件制作15%,课堂教学30%)教育教学知识权重10%;数学学科知识权重10%;评课权重10%。

篇11:一年级数学口算比赛活动方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口算,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按学校工作计划定于本周三开展一年级数学口算比赛。

一、活动宗旨:

1、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学生口算计算能力。

二、比赛形式:

先进行初赛,根据初赛成绩,一、1班10人,一、2班10人,一、3班10人进入决赛。比赛以形式笔试进行。满分100分。

三、竞赛时间、赛场安排:

比赛时间:本周星期三中午。

地点:四楼会议室,由各班任教教师提前通知学生到场。

四、阅卷、监考教师安排:

监考老师:万春红、周银辉、陈春华。

阅卷:周银辉。整理后将试卷及评奖结果交教研组长。

五、评奖:

篇12:数学比赛方案

指导思想:为巩固写字效果、不断提高书写水平,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写字特点,在一、二年级各个班进行数字书写比赛。从中选出优秀作品给予上墙展示,以赛促练,既给小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又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小舞台。以此锻炼学生的写数字能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

目的:数字书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数学素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新课标提出数字书写要求:正确,规范,工整。学生书写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书面交流。

比赛内容:写“0——10”这11个数字。

实施方案:

一、比赛时间:2018年10 月18 日下午20分钟

二、比赛地点:一二年级各班自己教室

三、比赛规则:

1、书法专用纸一张。

2、态度端正,写字姿势要正确。按日字格规范书写、字迹清晰。

3、按书写格式书写,每个数字大小匀称、笔画粗细相同。

4、每班上交 5 份。

5、比赛将设一等奖10 名、二等奖 10名、三等奖10 名。

四、监考:一二年级数学教师

五、负责:一二年级数学组

六、拍照:本班老师

七、试卷批改: 全体数学老师

篇13:数学学科说课比赛的一点体会

说课比赛与一般比赛不同, 它不仅是为了个人或集体, 更是为了整个教育事业.它承载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运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 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专业成长的重要活动, 是教师个人基本素质、教学理念、专业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等的综合展现,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它促使更多人去了解说课和教学, 具有教研交流的性质, 也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二、说课比赛的注意事项

比赛具有竞争的性质, 但是说课不能急于求成, 说课者应是笃学的人, 快乐而勤奋地学习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努力使说课内容真实而准确.“与可画竹时, 胸中有成竹”, 所以首先要以一种平稳而积极的心态为比赛作充足的准备工作, 自己才能做好教学设计.那么下面谈一谈说课比赛应该注意的事项:

第一, 把握教材.把握教材, 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的设计的基本前提.自己吃透教材, 包括各个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是如何衔接的.明确本节的教学目的, 这节课之前学习了什么, 之后要学习什么, 这便于我们创设一个学生既熟悉又喜爱和易于接受的情境导入本节函数知识, 选定合适的教法学习本节课和为以后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 了解学生.学生是我们设计教学过程的接受者, 根据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所以它们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知识储备是我们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譬如, 初中讲的函数很简单, 只是描述性的, 高中讲的比较抽象, 这就是一个跨度, 需要仔细研究学生过去以及现在的学情.

第三, 巧设过程.设计要符合教学中的课堂实际.不能为了出现活动亮点或创新点, 也不能不顾一节课的时间限制, 设置过多教学环节;要符合教学硬件实际, 譬如, 讲等差数列这节课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些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少讲点, 学生多想点, 让学生自己概括, 我想这样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第四, 注重细节.说课艺术是说课比赛的灵魂, 其艺术性通过比赛表现得淋漓尽致.说课比赛作为说课的一种表现形式, 能够使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说课中来, 学习如何做教学设计和教学, 促进说课艺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实现交流、传播和发展说课艺术的目的.说课具有三个特点:新颖、有理、熟练.

新颖: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规格, 应用一种新的、易于与学生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或是教学内容有独到堂活动环环相扣, 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 在活动中发掘学生的潜力;或是个性化的教学信息, 多方位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铺垫和学生的知识水平, 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实际独具匠心的理解和教学技能的独特运用.

有理: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改理论、教育科学理论、学科课程标准.突出本学科教学基本理念, 说课的用语要真实而准确.

熟练:熟练不是朗诵或背诵, 说课要有感情投入, 有相关的体态语言与之匹配.心理学家曾推出交际效果公式:信息总效果=书面语×7%+声音×38%+表情语言×55%, 所以我们要用声音的节奏和表情的变化来让大家投入到我们营造的说课氛围中.

在探索学习, 获得新知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生动的图片, 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发掘新知:如果一组同学用100元只能在全家桶和可乐中进行选择, 你能猜出他各选了几份吗?由于此问题与现实紧密相连, 且难度较低, 学生利用已知的加减法或带入验证法能够很快得出结果且信心满满, 使得学生愉快地参与学习.此时教师便趁热打铁, 鼓励学生对式子进行变形处理, 转化成数学的语言, 让学生在类比中达到知识的横向迁移, 培养发散思维.之后师生共同总结: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 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并给出书写格式.师生共同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几组? (2) 如果一个未知数确定另一个未知数是否确定呢? (3) 如何判断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在问题提出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探索环节并加以推广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解决.

篇14:数学比赛方案

【关键词】 教学实践;篮球比赛;建模能力;应用意识

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课本知识,将未经简化抽象的现实问题带到课堂上,使学生能运用理解、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使问题得到解答.本文以“篮球比赛问题”为例,就其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1 问题引动、唤起应用意识

师:同学们喜欢篮球运动吗?

众生:喜欢.

师:本节课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来研究“篮球运动中的数学问题”,同学们加油啊!

问题1 如图1,一场篮球赛中,运动员小姚在距篮下4米处跳起投篮,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最大高度3.5米,然后准确落入篮圈(不考虑打板入篮).已知篮圈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米.该运动员身高1.8米,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0.25米处出手,问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审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评析 问题1中“距篮下4米处跳起投篮”,“篮圈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米”,“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最大高度3.5米”,“问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等数据贴近生活现实,源于自然生活的现实问题,这对喜欢蓝球运动的学生来说感觉相当的亲近,自然,倾注人文关怀.这种源于自然生活的现实问题能唤起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和心理冲动,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敏感性和应用意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性.

2 问题解决、体验应用过程

师:如图1,请同学们结合问题1中的现实情境想一想,要解决问题1需用什么数学知识?

生1(思考后)回答:篮球在空中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可能会用到二次函数的知识.

师: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生2:“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评析 “用什么数学知识解决问题1”,使学生都处于一种急于求成的兴奋之中,由“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可能会解决问题1,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师: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1需要借助什么数学工具?

众生: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1中的关键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学生学习情况(足够学习时间后),收集、反馈、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师:请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展示本组合作学习成果.

生3:如图2,我们小组交流得到以投篮者站立点为坐标原点,这点与篮球架和地面接触点中心的连线为横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生4:如图3,我们小组是以篮球在空中经过的最高点为坐标原点,平行于地面的直线为横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生5:如图4,我们小组选择的是以篮圈中心为坐标原点,与水平地面平行的直线为横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以上各组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了不同的坐标原点,这些想法都很好,接下来请说说确定篮球运行路线(抛物线)的解析式的思路?

生6:如图2: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由题意可知点B(2.5,3.5)和C(4,3.05),点B又是抛物线的顶点,可通过建立方程组,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生7:如图3,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点D的坐标为(1.5,-3.5),通过建立方程组,可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生8(其它组的学生):点D的坐标不正确,应该是(1.5,-0.45)

师(对生8):你能讲一讲理由吗?

生8:点D的纵坐标应该是篮球的最高点到球圈中心的距离3.5-3.05.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细心,发现了问题,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虽然前面的同学在计算点D的坐标时没算对,但他们的这种解题思路是独到的.

生9:如图4,经过原点的抛物线,顶点坐标是A(-1.5,0.45),可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评析 学生在面临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时,仅靠模仿、记忆等方式是很难解决的.在函数学习之前,学生对数与形的学习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只需要对数或形进行单一的思维,即所谓“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此时老师利用“形”的引入给学生研究问题带来了直观的空间感受,让学生说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思路,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不同坐标系的建立让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惊奇和不断发现的学习过程中,并形成自已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学生学习并收集、整理学生学习情况,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即使学生的计算出现错误,教师也及时对学生“独到的解题思路”给予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课程目标.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怎样求出“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

生10:根据前面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先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求点A的坐标,然后用点A的纵坐标减去运动员小姚的身高.

师:说得好!请同学们按照各组构建的思路选择合适的方法独立求解.

全班学生独立解题,教师任选三个学生分别根据图2,图3,图4板书解题过程.

师:对比以上解法,说说你的想法.

生14:我认为生11的解法比较繁,我的解法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5)2+3.5,解得:a=- 1 5 ,y=- 1 5 (x-2.5)2+3.5,当x=0时,y=2.25,2.25-1.8-0.25=0.2,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0.2米.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说明他能认真分析问题,是大家应该学习的.

生15: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使计算简单.已知抛物线的顶点,设为顶点形式,容易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生16: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选择坐标原点要注意,怎样才能使运算简便.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中,将坐标系的原点选在抛物线顶点处,最好算.

评析 数学计算的教学中最大瓶颈就是怕耽误教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往往是将题目演算步骤由教师全包全揽,以上过程中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恰当地处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合作交流,同时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3 问题拓展、发展应用意识

问题2 这场篮球赛中,另一位运动员小蔡跳起投篮,如图5,已知球出手时离地面高 20 9 米,与篮圈中心的水平距离为8米,当球出手后水平距离为4米时到达最大高度4米,问此球能否投中?

图5 师:请同学们类比问题1的解题思路,构建自己的解法.

生17(简要计算后):先建立如图6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O和点A -4,- 16 9 ,判断点(4,-0.95)是否在篮球运行的抛物线上,如果在就能投中,如果不在就不能投中.

师:请你来写出你的解题过程.

学生17(板书):设解析式为y=ax2,于是16a=- 16 9 ,a=- 1 9 ,y=- 1 9 x2,当x=4时,y=- 16 9 ,- 16 9 <-0.95,所以点(4,-0.95)不在抛物线上,因此不能投中.

师:这位同学的解法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18: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点(-4,- 16 9 )的对称点是(4,- 16 9 )可知(4,-0.95)不在抛物线上,所以不能进球(全班掌声).

师:假设出手的角度和力度都不变,则如何才能使此球投中?

生19(举手):可以跳高一点.

师:对,可以跳高一点,实际上就是把抛物线沿着y轴向上平移,并用幻灯片演示(图略),你能计算出可以跳高多少吗?

生19:跳起的高度为 49 225 米.

生20:我觉得可以朝着篮球架的方向走一点,我不知道怎么算.

生21:可先计算纵坐标为3.05-4时的横坐标,再求4和这个数的差就行了.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的计算方法正确吗?生众:正确.

师强调:朝前走一点,实际是就是把抛物线向右平移(并用幻灯片演示(图略)),这一过程再一次验证了二次函数y=ax2,y=a(x+m)2,y=a(x+m)2+n的联系.

评析 问题2承接问题1,又有变化,不是作简单的模仿,特别是利用点的坐标是否在抛物线上来检验进球与否,体现了用数学的理念,使应用意识和数学模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对投蓝不进作进一步的探究,看似简单自然,却意味深长,老师巧妙的设问,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图形的平移,使知识结构体系浑然一体,从数学现实出发,加强了数学的应用,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 总结回顾,升华应用意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什么收获与感想?

生2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在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已解决问题1的经历说说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

学生议论后你一言我一语回答(过程略).

师(概括):从思维层面上讲,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思路)有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生活现实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具体的“问题情境”,感受生活问题数学化,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第二层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第三层次:通过“问题的拓展”和总结回顾,回归生活的本来面目,实现了由数学看现实,由现实想数学的思维方式的提升.

评析 从学生的总结看,这节课,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应用意识.通过数学知识生活化,体会数学方法对现实世界中现象的解释,意识到用数学的角度看世界,唤起学生欲发现、想探究、思创造的愿望.

上一篇:青春无悔之叛逆期下一篇:危险废物日常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