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新成效

2024-06-22

社会治理新成效(共6篇)

篇1:社会治理新成效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心得 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坚持以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抓手,抓基层打基础、抓治理优服务、抓机制增活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推进网格化管理,提供精准服务。网格化管理变被动应对问题为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烟台市在社会治理中,突出一张网格管全域理念,将分散的治理力量、系统力量、管理网格等进行优化整合,把党的建设、综合治理、重点人员管控、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统筹纳入基础网格体系。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和重点走访、网格事项流转处置等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发挥基层网格作用,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出台网格管理事项清单,明确纳入网格管理事项、标准及退出程序,实现“清单式管理、网格化服务”。

推进智能化治理,打造共享平台。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手段,为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提高现代治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烟台市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基层治理,建设

融社情、警情、案情、舆情等于一体的基层治理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服务融合,提高治理实效。认真总结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治安防控“雪亮工程”“一手通”办事等建设经验,全面整合各条块数据资源,打通各方面数据壁垒,逐步实现数据融通、一网汇聚,横向联通相关部门单位,为基层业务办理、数据比对、矛盾化解等提供技术支持。

坚持法治和德治结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让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使二者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在实践中,烟台市注重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坚持在法治视野中审视基层治理,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基层治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引导人民群众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矛盾。注重发挥好德治的教化作用,倡导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基层治理的道德底蕴培育好、道德力量运用好,着力营造“崇德尚法”的浓厚氛围。

系统预防化解矛盾,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棘手的矛盾和问题。能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考验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韧性,也考验着基层社会治理者的应急处突能力。烟台市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聚焦矛盾纠纷的易发多发领域,完善风险评估预警等机制,聚焦重点领域,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抓好常态

化疫情防控,坚决把疫情风险降到最低。守牢金融风险防控底线,提高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夯实社会治安基础,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深入开展“六清”专项行动。筑牢公共安全堤坝,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隐患排查整治管理机制,努力把风险隐患消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篇2:社会治理新成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总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举措,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项目农业作为解决分户生产与市场对接的矛盾、发展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生产发展主抓手,强势组织推进。一是突出“三资”开发农业。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抢抓把握大桥、大路、大港建设加速推进,如皋成为国内外产业资本竞相投入热土的新机遇,全方位、大力度地吸引“三资”投资农业。今年新春农业招商协议项目总投资额达9亿元,上海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58个,签约额达9.54元和1.26亿美元。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到帐2800万美元,新增50万美元以上农业项目14个。二是突出打造市场主体。牢固确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强势市场主体。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97家,企业带动种植基地10万多亩,带动农户3万多户。积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预付定金、供应种苗、赊销饲料、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返还一定利润、进行技术培训、提供贷款等形式,使企业和农民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合机制。三是突出培育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草坪、湖桑、粮经作物、蔬菜和高效渔业等特色主导产业,高效种植业面积占比达到43.43%,建成了一批高标准、有特色、成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区域特色板块;大力实施“一村一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鼓励镇村积极主动与农业龙头企业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基地对接工作。四是突出推进现代畜牧园区建设。研制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园区建设的意见》,重点健全了生猪产品质量、动植物疫病控制、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合作体系,科学推进现代畜牧园区建设,实现了生猪生产的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推动了我市规模生猪养殖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三年来,市财政对园区建设奖励金近300万元,累计新建畜牧园区56个,年生猪饲养生猪180万头,加工生猪60万头,调出活猪60万头,规模养殖占比达到46.21%。建成生猪加工的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2个、南通市级5个,江苏长寿集团、南通银燕集团分别投资建成万头猪场,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规模养殖。

二.促进充分就业创业,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充分就业创业作为主攻方向,切实改变农村劳动力与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状况,让更多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成为自主创业者,实现生活宽裕。今年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5万人,转移农民1.35万人,累计转移劳动力37.1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达80%以上。累计登记私营企业17075户,登记个体工商户51790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累计347亿元。当年引进市外民资60.5亿无。一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形成农村内部增收合力。始终坚持工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千方百计做大工业经济蛋糕,为农民就业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加快农村发展服务业,鼓励镇村充分挖掘本地优势,选准发展路子,形成区域特色努力以农村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农民就业创业。二是大力加强农民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全面实施万名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各类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办学等职业技术培训阵地,切实强化文化知识、技术技能、就业观念、法律法规等培训,使广大农村劳动力的创业观念不断更新,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支持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任务,主动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劳务组织作用,就地转移、异地输出、外地输入三措并举,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变富余农

民为富裕农民。三是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拓宽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努力营造政府支持创业、社会鼓励创业、民众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建立培养和造就农村能人的机制,对广大农村能人创业致富、带动一方,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尤其是引导农民参与工业标准厂房建设,为民营经济提供发展载体;大力实施“千名能人、百亿投入”工程,吸引更多的在外能人带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返乡创业;强势推进“双强”、“双带”工程,确保千名“双带”型村干部全部创办私营企业,百名“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领办企业全部成为规模企业,带动全民大创业。

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力建设生态农村。坚持把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重要着力点,扎实加快推进。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三四级河道疏浚任务,并落实了河道长效管护措施,农村河道实现“底清、面洁、岸净、树绿”。在完成通居和危桥改造任务的基础上,对不符合通车条件的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落实了长效管理机制;全市332个村公共服务中心今年将全面建成,已建成的村公共服务中心按照 “三大超市、八大功能”的定位,修建了健身广场(路径)、篮球场、文体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爱心超市、生活用品超市、生产资料超市等活动场所,全天候向农民开放,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学习培训场所。二是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以农村清洁工程为抓手,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有专门的工作班子、有专职人员、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严格的考核措施、有足够的工作经费、有必需的装备,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抓出实效提供保障;创新资金筹集办法。在优先安排村级一事一议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积极采用市场化运作、加大镇级财政扶持力度、发动社会力量捐资等办法,努力化解资金瓶颈制约;强势组织推进。通过出台激励政策、强化督查考核等措施,促进了农村清洁工作的高效推进。清理垃圾、清理粪便、清理秸秆、清理污染源、清理乱搭乱建等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一个“天蓝、地绿、水清、居佳”新农村初见雏形。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行公平教育,继续优化学校布局,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普通高考和职教对口高考连获丰收,倾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教育如皋”品牌。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确保今年所有定点小学建成省标合格学校,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镇6个、四星级高中1所、省级职教示范专业或实训基地1个、省现代化幼儿园1所、南通特色成人教育中心校2所。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市镇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达到95%,合格和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率分别达90%、3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8.48%,并逐年提高补偿水平。着力改善市卫生医疗机构的设施条件,积极筹建沿江甲级医院。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群众体育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文化、新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创新发展机制。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推进思路和举措,切实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一是强势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引导、能快则快,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高标准培育典型、高效率组织推进的思路,稳步推进农民聚居化进程。全市493个农民集中居住点累计开工建设431个点,开工29363户,建成19234户,入住16453户,通过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累计节约整理土地近两万亩,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腾飞提供了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在推进过程中,为有效化解基础配套资金不足的难题,成功地探索出招商建区的新路子,筹建了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成立以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聚居化和公益用地落实难的矛盾。二是逐步完善农村社保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临时社会救济、城乡特困户大病医疗救助为补充,各项政策优惠相配套的社会救济体系。目前,全市98.48%的农民

篇3: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转型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含义与意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要在我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充分发挥公安司法机关的职能, 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依托, 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多种手段, 采取多种措施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处理, 治安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进行处置, 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教育惩罚, 逐步消除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建立安定良好的社会秩序, 为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驾护航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它是我国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对人类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的始终, 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具有重大影响。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完成这样一个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就必须不断根据新的社会形势与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的不断加快, 我国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展。首先, 社会管理工作在社会上和理论上都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对这项工作进行研究;其次, 现阶段已经基本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机构到平民群体等多种力量共同组成的、包括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和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多种制度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 体系比较完善和健全;最后,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相关法律正逐步启动和落实。我国于1991年3月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我国关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基本法律, 根据这一法律全国各省市、自治县都制定了地方性社会管理综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随着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其作用也日益显现。现阶段, 我国社会治安状况比较稳定, 刑事犯罪率较世界其他国家要低。刑事犯罪中暴力犯罪是起重犯罪性质较为严重的罪行, 但是我国形式犯罪占刑事犯罪案件中的比例也远低于其他多数国家。因此, 我国实行了二十多年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方针也算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转型, 在我国社会转型初期提出和发展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也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现阶段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具体表现在:

1. 管理原则不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形势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基本管理原则是“谁主管, 谁负责”,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社会治安综合, 与政府共同承担责任, 一旦出现治安问题就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 这种管理原则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 我国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格局, 各种经济组织百花齐放, 原来那种意义上的主管部门已经不存在, 因此倘若出现治安问题, 这些“群龙无首”的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将无法追究责任,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谁主管, 谁负责”原则也无从谈起。

2. 管理手段不适应政府、社会的二元结构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深化, 政府职能也在不断转变, 原来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正逐渐被新的政府、社会的二元结构替代。然而,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忽视了这种变化, 仍然遵循老路子运用行政手段来调停与配置社会治安资源, 政府仍然在控制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运作方式。政府的积极主动与社会的消极被动之间存在矛盾, 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综合治理效率的提高。这种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无疑不适用于逐渐深化的市场经济的发展。

3. 管理模式不适应日益衰落的身份制运作模式

所谓身份制即是指社会以正式社会制度的形式, 将每一个社会成员置于社会关系结构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点上, 赋予其一定的责任与义务, 标明每个个体的社会地位与角色的规范。在计划经济时期, 身份制是我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制有效运作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 为有效组织和发动社会公众参与活动做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逐渐转型, 原来的社会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也将发生重要改变, 流动人口和体制外的人大量出现也给身份制造成重大负荷, 身份制现今已经难以适用。现行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模式却没有深刻认清这一点进行相应的调适与改革。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转型方式

新形势下, 应该要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持与时俱进, 根据新形势下转型社会的新的发展需求, 建立合理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模式, 实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为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本文主要从“市场化、社会化、法制化、信息化”几个方面作出思考。

1. 向市场化发展

我国经济逐渐转型标志着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瓦解, 社会主义社会更加注重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也不能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手段, 要逐渐转向市场化方向, 在更大的市场中挖掘社会治安工作的潜力, 让市场来对社会治安进行管理。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综合治理工作市场化运作的主要资金来源, 主要应该由政府提供, 不应额外向社会公众收缴。

(2) 在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前提下, 政府可以吸引社团、企业等。

(3) 政府应该将一些额外的治安服务推入到市场运作的轨道中来, 鼓励企业和社团组织以及个人进行提供。

2. 向社会化发展

要进行传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转型, 就必须实现社会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府是主导, 但并非与社会毫无关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也应该运用社会化的方式去完成。政府可以逐渐提供基本治安服务的一部分职能逐步转移给社会组织来完成, 形成国家政府防范、社会防范、公民个人防范、有偿治安服务等多元化防范体系。这里的社会所代表的含义是广泛的, 它主要包括在社会中形成的各种组织, 主要是指还是企业和社团, 如社工组织、私家侦探所等。

3. 向法制化方向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说, 一个社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制是否成功转型取决于这个社会法制化程度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一种人为治理。因此, 综合治理工作向法制化方向发展是必要而且非常迫切。但在另一方面, 实现法制化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转型的难点。现阶段, 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主要由执政党和政府负责。要实现综合治理工作法制化, 就不能过度依赖权威控制运作方式, 人治模式逐渐向法治模式转变。因此,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法》的制定与出台是十分必要的。要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法制化, 各地方首先应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完善的法制体系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现法制化的基础与前提, 也是其重要保障。

4. 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新形势的逐渐深化, 科技产业正蓬勃发展, 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要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转型, 应积极采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 尤其是信息化手段。如在网上建立各地区治安信息共享平台, 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效率。在现代民主国家, 公众的知情权是一项重要的权利, 政府可以运用电视、网络等电子传媒建立治安公告制度, 发布治安信息,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摘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是党在全国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确立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措施, 八十年代初被正式作为治理方提出, 知道今天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综合治理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对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如今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方针, 已经越来越不社会形势的发展, 急需做出相应的变革。本文从现阶段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实际情况出发, 分析目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问题, 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转型

参考文献

[1]彭顺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国方针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殷星辰.社会治安与社会和谐[J].北京社会科学, 2006 (S1) .

[3]付于江.转型期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改革[D].四川大学, 2006.

篇4:社会治理新模式

乎从道义上来说,赚穷人的钱是不对的,更为富裕的群体应该以类似于“慈善”的方式来反哺这个社会,但事实上这种“慈善”式的扶持在从根本上提升贫困群体的再创造力上收效甚微。在双创的政策背景下,社会企业则有望从根本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中央提出补短板、惠民生,是供给侧改革的结构性调整。到2020年,这个市场能有几十万亿的规模。”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永光向《经济》记者表示,未来除了政府部门这个主体以外,社会企业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甚至充分享受其中的红利。

社会企业成新起之秀

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企业,亦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透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

魏文锋的创业史可以浓缩成一个让女儿远离有毒产品的故事,或许可以给创业企业一些启发。此前在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工作的他,离职后先是创办了一家化学品的评估公司,专门研究化学品对于环境和人体的伤害,年薪能达到100万元,用他的话来说“还算比较成功”。

然而在不惑之年,他换掉了这份工作,起因竟缘自女儿那张用来包新书的书皮。

“女儿一年级的时候发了新书,学校老师跟她说包书皮,我很自然地想到,去找一些牛皮纸、挂历纸,因为很多70后都是这么包的。但是她说不对,老师说用塑料的去包。”魏文锋向《经济》记者表示,他听后很担心,塑料书皮的胶黏剂和PVC膜到底安不安全,这在他心里形成了一个疙瘩。

2014年,魏文锋到实验室检测了这些塑料书皮,结果发现里面含有一些有害的物质,甚至包括国际公认的强致癌物多环芳烃,以及对孩子身体发育有影响的邻苯。

“对于包书皮这件事情,我可以让我的女儿不包这种书皮,也可以劝阻她的同学,但是杭州有30万的小学生,怎么让他们不用?我给很多部门打电话,但是没人理我,即便有人理也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这让魏文锋感到必须做点什么得到他们的关注。

于是,他花1万块钱把市面销售的书皮买回来,送到实验室去检测,一共检测了7种书皮,拍了纪录片放到网上,点击量两三天便达到120多万次,有1万多人在他微信上纷纷点赞,让他继续做下去。

“这种感觉,跟以前做公司赚钱的感觉很不一样。”在这件事情之后,魏文锋决定成立一家公司,将愿景定位成让天下孩子远离有毒有害的产品,专门检测孩子用什么是安全的,甚至打造了专门的企业LOGO。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可行的,并打通了一条自“媒体+检测+团购+微店”的盈利链条。

“除了书皮以外,后面还检测了很多东西,铅笔、橡皮等,我的粉丝不多,只有2.6万,但是其中有1.5万的家长会下单,转换率很高,全部收入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80多万元,仅仅2016年到现在就有120多万元,只运行了10个月,这个市场很大。”

在创造了经济效益之外,魏文锋的“搅局”使得质检总局在今年2月份对上海和江苏进行书皮专项抽查,学生用品标委会开始讨论对学生用品标准进行更新。

但是既卖货又做评测也让他遭受一些质疑。“我索性‘裸奔’,按进货价卖出,包装费、人工费、快递费按实际收取,让家长们看着捐钱,结果这样做的收入甚至比原来还多。”这件事让魏文锋意识到,做正确的事情,全世界都会帮助你。

魏文锋的这家企业就是典型的社会企业。如果说这家企业究竟与传统的经营学生用品的企业有何不同,就在于其中夹杂着的那份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以盈利为唯一目标。

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有很多,且多以中小型为主,它们常常被大品牌的广告LOGO淹没,或者为偏远山区的妇女提供工作机会,或者帮助残疾群体打造生存本领,涉及领域不一而足。

据徐永光介绍,社会企业主要作用在6个领域:失业、公平增长、贫困、公共服务、金融和私营部门,把经济和政策发展带来的好处带给需要改善生活的人群。在他看来,尽管现在中国社会企业的资格认证还存在问题,但是国家的产业政策所鼓励发展的、减免税的企业和社会企业领域基本是重合的,所以这对社会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政策利好。

徐永光表示,中国的社会企业可以解决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现在社会上无良企业有很多,制造地沟油、毒奶粉、毒跑道,一些排污企业给员工带去尘肺病。中国需要的不是这样的企业,而是能够在环保、高科技、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真正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

对于社会企业,人们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看来,私人企业是由私人投资,积累的是私人资本,是可以分红的,而社会企业最根本的不同是由社会投资,最后积累的是社会资本,归基金会、民非等所有,用于社会投资。

“从业务范围看,私人企业可以说法无禁止则可为,香烟等都可以。但是社会企业还有一些底线,就是不产生新的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就业问题。私人企业以利润为最高目标,有时为了利润会牺牲公众利益,而社会企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最高目标,有的时候会牺牲利润。”刘文奎向《经济》记者表示,社会企业融合了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慈善机制的长处,规避了两者的短处,使得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

社会企业的营利之争

一直以来关于社会企业该不该营利的问题众说纷纭。这也成为中国社会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尴尬所在。

“对于社会企业,现在全球都面临着左、中、右三派之争,偏左的认为社会企业不能分红,就是非营利机构,中间派说可以有限地分红,右派说分红是股东的事,跟别人无关,要坚持它的社会使命,不能用是不是分红来捆绑他。”在徐永光看来,社会企业不能营利这种做法根本走不通。

“英国的社区利益公司原来有法律规定,利润分配不得超过35%,但是研究发现,这些公司的投资方不给投资,捐款方不给捐款,使他们遭遇了资金黑洞,证明有39%的英国社会企业缺乏资金的发展支持,而主流的中小企业受到这个困惑的只有5%。”徐永光介绍称,2015年英国政府取消了社区利益公司分红限额的规定。

nlc202309082048

英美的社会企业实际上并没有获得特别的税收优惠,为什么他们还要接受认证,受到法律严格的监督?原因在于有了社会企业的认证之后,会得到公众的信任,会得到很多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消费他们的产品。

即便从香港来看,其最初把社会企业定义为非营利组织,事实证明也是行不通的。

“香港社企总商会通过认证了500多家社会企业,几乎全部是社团创办的非营利社会企业,然而过去十年来,不少谋利组织创办的社会企业,在耗尽政府的资助后便难以为计。大量的事例证明,私人出资创办的社会企业比依靠政府资助的社会企业更具生命力,更能创造社会效益。可是,一直以来,私人创办的社会企业完全得不到政府方面的支持,两个政府出资创办的基金皆拒他们于门外。”徐永光透露,经过细心实践,以及参考了别国经验,香港特区政府终于决定采取35%的利润分配上限的方式,开始接受私人社会企业申请政府资助。

在徐永光看来,即便是社会企业鼻祖尤努斯,在坚持社会企业不能分红上已经遇到了挑战。“2015年,我到孟加拉看到这些不分红的社会企业发展得并不怎么样,都在消耗资源,除了格莱美银行,很少有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的。”

而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也证明了,盈利对于企业本身发展的重要性。“社会企业需要声明自己是公益性吗?千万不要,就是做企业,不要说自己做公益,说自己做公益马上把你捆绑,你就很难发展。”徐永光表示,社会企业千万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一贴标签就要受到道德绑架。

“营利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朋友都表示,要先赚钱,然后才能继续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红路对《经济》记者表示,社会企业应该有能力解决盈利问题。

与很多企业抓痛点最终是为了抓利益不同,社会企业试图实现的是“痛点——利益”的无限循环。

社会痛点就是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的靶心。“像失能失智老人的养护、护理等工作,政府有钱、有权、有责任,但是很难做好,其实也不应该由它来做;NGO无权、无钱、无能力,想做做不了;企业有钱、有人、有能力,但是趋利做不好。”徐永光表示,这种事情只能依靠于社会企业。“有一家民营医院是社会企业,从2006年开始,政府把自己花几亿元盖的养老机构一个接着一个交给这家企业经营,到现在十年过去了,不仅投诉率下降,经济效益也得到提升,床位增加了十倍,就是因为进行了社会企业改制。”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也向《经济》记者表示,在“善经济时代”,千万不要认为社会服务业不要工业化,脱离工业化,很随便地进行想象和创意,结果转化不了社会成果,就解决不了社会问题。

“现在全球人均GDP已经过了一万美元,生产的东西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要讲究好,这是全人类目前出现的一个大的挑战。中国未来几年很快就要过一万美元的大关,这个经济结构的变化,会促使我们调整生活和生产方式。”王振耀表示,在这种趋势下,社会服务业也在创造经济价值,而且创造得还不少,“现在中国税收的54%已经来自于服务业,来自于第三产业”。

在他看来,“善”的价值开始引领经济价值。“过去是求企业,给社会企业募捐一点,而现在很多企业家对社会企业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他们突然发现,没有社会价值寸步难行,企业很快就会垮下来。”

现在中国就有大量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企业,王振耀把它归结为5类。“第一类叫社会福利企业,每年的产值有100多亿元,有五六十万残疾人在那里就业,这是有盈利的;第二类社会扶贫,有很多政府的投资去支持贫困地区兴办企业;第三类是很多政府对于高新企业、农业、环保企业等免税;第四类就是现在几十万家的社会服务机构;第五类是公益金融。”

在他看来,不管是哪一类,社会企业一定是引领经济和企业转型的一个最重要的杠杆。“创办社会企业一定要注意与政府对接,与社会问题对接,包括现在的儿童问题、养老问题,政府都很着急,能不能放开这个领域,开拓不同的市场,让地方政府追着资助,是社会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篇5:顺应新媒体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新媒体浪潮的到来,要求政府的工作方式应“因时而变,顺应潮流”。新媒体,以它强大的交互性和爆炸式的传播效果,为政府施政、民主监督提供了便捷的手段。由此,不仅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也让“行政行为晒在阳光下”成为新常态。因此,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创新社会治理,是势在需行之举。

与时俱进,让社会治理“主动积极”。所谓“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让政府工作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需”。21世纪互联网高速发展,问政于民的“网络问政机制”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广。“网络问政”,不仅能有效广泛地传递政府决策,更能让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重大事件的决策中来。然而,各地“休眠网站”的存在,让群众对“网络问政”产生诸多质疑,“作秀”、“形式主义”已然成为“网络问政”的时代标签。因此,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变化,由“被动”变“主动”,开通微博等网络沟通工具,耐心倾听网民声音,积极做好信息处理及反馈,才能让网络问政实至名归。

开诚布公,坚持社会治理“阳光透明”。新媒体开放自由、参与度高、互动性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媒体切实有着增强沟通、舆情引导、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新媒体也存在歪曲事实、错误引导、欺骗欺诈等弊端。但是,面对质疑、批判或否定等网络负面信息,如果只是用传统的堵、封、杀的方式,一味逃避问题、推卸责任,只会抹杀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让事态进一步恶化。频繁见诸报端的“群体性事件”,背后不正是部分地方政府“遮掩事实、心存侥幸”的心态在作祟吗?因此,以“开诚布公”的理念,结合新媒体的优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阳光透明”的政务公开,让群众了解政府;以“阳光透明”的信息公开,获得社会的信任。

广开言路,实现社会治理“规范高效”。“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重庆交警官方微博就是新媒体时代“网络理政”的代表。官方微博中,开设了“关注百姓”、“服务民生”、“温馨提示”等栏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百姓私信询问,对群众提问、建议,不仅及时回复,还根据群众意见对各项工作进行优化及规范。“微博”不仅成为市民与政府的沟通平台,更成为地方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窗口,切实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因此,把握新媒体特征,畅通渠道,广开言路,聚贤纳言,为社会治理规范化营造良好条件。

篇6:,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探索

篇一:

一、树立科学理念,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引领力 二、聚力“ “ 五治” ” 融合,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上新台阶 三、致力一体化平台,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高效运作 四、全力组织保障,确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首创必成篇二:

一、

起点领先,破解数据汇聚共享“ “ 堵点” ”

二、

高效推进,破解公共安全管理“ “ 盲点

三、

源头预防,破解矛盾纠纷化解“ “ 痛点” ”

四、

集成网格,破解基层社会治理“ “ 难点” ”

2020 年 x 月 xx 日,中央政法委下发《关于 xx 省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名单的通报》,xx 市获批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作为新时代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探索既是防范化解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风险应对的准备,也是开创平安中国建设新局面的重大决策行动,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围绕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xx 按照中央、省委精神要求与工作部署,凝心聚力,勇于作为,走出一条探索新路。

一、树立科学理念,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引领力

树立科学理念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与方向的体现,没有科学理念,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没有科学的步骤与方向,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没有保障。xx 深刻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特点规律,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着力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引领力。坚持党委的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市域社会治理领域中绝不能虚化、弱化党的领导。xx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委的核心地位,并发挥好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有效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搭建多方参与的平台,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使市域社会治理规范有序进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引导群众。xx 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通过细化和完善各项与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社会治安、矛盾纠纷、公共安全、社区服务、社会风险等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发挥其自身独特的治理基础和资源优势,有效破除现有体制机制下的制度壁垒、机制障碍等难题。xx 统筹城乡社会治理各项任务,优化整合市域层面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市场资源等资源配置,增强社会

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治理

要素的深度融合,形成“民呼我应”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共同体,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聚力“ “ 五治” ” 融合,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上新台阶

“五治”融合是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取得实效并长期坚持的关键和保障。在推进试点工作中,xx 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方向,聚力做好“五治”融合文章,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向精准、精细、精致方向不断迈进。

强化政治引领。把政治引领贯穿于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并不断将其转化为制度优势。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建立社会治理领域大部门、大网格、大平台、大执法组织基础,完善党建引领机制、加强政治教育覆盖、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保持社会治理正确方向,推动治理的协同联动。

强化法治保障。围绕市域社会治理急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需求,结合实际制定务实管用、便于操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努力建设高水平平安 xx、高品质法治 xx。加强科学立法、狠抓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深化全民普法,促进社会治理规范有序。

强化德治教化。充分挖掘市域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优良革命传统,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道德情操,狠抓德治教育、健全德治体系、加强德治约束、激发德治能量,提升社会治理文明指数。

强化自治基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明确

基层自治边界,依法确定村(社区)工作事项,丰富自治形式、建强自治组织、提升村级自治,凝聚社会治理群众智慧。着力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打造“有事好商量”品牌,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

强化智治支撑。采用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技术,综合运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融合通信等技术,打通了全市的治理单位,汇集了全市市域治理资源,形成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全覆盖体系,打造“一体化”智慧指挥体系、“一站式”智慧服务体系、“一张网”智慧管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升级。

三、致力一体化平台,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高效运作

xx 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特殊战略定位,致力打造集成研判信息、整合资源、创新方式的一体化平台——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高效运作。

融合七大功能,主打智慧治理。汇聚共享功能,通过归集全市域数据打造市域治理 1 张总图和党建、社会治理、文明城市、高质量发展、政务服务等 16 张专题图,动态展现市域治理工作全貌;智能搜索功能,聚合业务专题关键信息,形成智能搜索引擎,以鲜活的数据、图文并茂的方式提供辅助技术支撑;集约服务功能,借助 xxxx 和xx 百通 APP 的集成服务优势,构筑群众与政府快速对接通道,打造“群众吹哨、部门报到”治理新格局;分析研判功能,运用大数据技术

构建经济社会全覆盖分析研判体系,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监测预警功能,搭建人工智能预警分析模型,实现常态监测预警和突发风险防控,推动市域治理从被动“堵风险”向主动“查漏洞”转变;联动指挥功能,建立集平时协调联动、战时应急指挥于一体的市县乡三级联动指挥体系,实现高效联动、平战结合;行政问效功能,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和公众服务全流程监督评价体系,有力提升行政效能。

健全三级体系,推进常态治理。xx 个县(市)区、xx 个乡镇(街道)均建立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形成“x+xx+xx”的立体化指挥体系;整合优化部

门职能,市、县两级整合优化“xxxxx”、网格化以及数字城管等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能和机构,设立县、乡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立指挥中心运行机制,建立部门进驻、指挥长负责、人员管理、考核问效等系列运行制度,实现指挥中心制度化管理。

严格规范运行,完善制度治理。建设“部门进驻、联席会议、分级指挥、应急响应、跟踪问效”等闭环工作流程,落实指挥长负责、考核问效等制度; 采用覆盖全市范围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优化整合基层行政审批、执法管理、公共服务、市域治理等力量,为全市市域治理现代化奠定体系基础。

四、全力组织保障,确保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首创必成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需要各地各部门合力去推进。为此 xx 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强势推进、奋勇争先,全力确保试点首创必成。

高层次强化组织推动。市县镇三级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压实推进责任,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与贯彻落实国家安全、平安、法治、信访等责任制紧密结合,科学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加大人财物保障力度,组织各方面力量扎实推进,实施“责任五进”工程。

高水平健全考评机制。坚持以考促建,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情况纳入全市考核体系,对各类责任主体完成社会治理目标任务的进度、质量、效果进行考察评估,明确结果性指标,考核结果与年终奖励、评先评优挂钩,以严格考核倒逼工作落实。

高定位推进争先创优。激发“敢争第一、勇创唯一”的壮志,勇闯“无人区”、推动“新突破”,推动 xx 社会治理成为群众信得过,充分体现科学性、规律性的过硬品牌。

篇二:

一、起点领先,破解数据汇聚共享“ “ 堵点” ”

二、

高效推进,破解公共安全管理“ “ 盲点

三、

源头预防,破解矛盾纠纷化解“ “ 痛点” ”

四、

集成网格,破解基层社会治理“ “ 难点” ”

近年来,xx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市情实际,紧抓互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契机,牢固树立“以智力补人力、向科技要战力” 的创新理念,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

一、

起点领先,破解数据汇聚共享“ “ 堵点”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xx 利用“四频一网” 视频会议系统部署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县、乡 镇、村以视频会议形式收听收看,将全市疫情防控社区防控相关精神及工作要求及时传达到乡 镇、村基层一线,有效助力全市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近年来,xx 在全省率先建成的纵贯市县镇村四级的“四频一网” 视联平台,全部接入三级网格中心。

平台拥有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调解、视频接访、社情民意等 xx 个功能模块,不仅实现了 指挥调度、视频巡查、服务管理等业务应用扁平化、可视化,还为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载体。“全省领先、全国一流”。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征程中,xx 瞄准这一标准定位,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以智能化建设的新成果全力破解制约社会治理的关键障碍。建成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城市“大脑”。

xx 启动市级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托公安云平台和“智慧 xx”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面开展数据整合,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基础支撑。现已成功接入 xx 个政府部门和民生企业 xx 类数据,数据总量约 xx 亿条,成功开发维稳预警预测系统等 xx 余个应用场景。全面升级技防监控城市“天眼”。

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视频监控资源,加快现有监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全面加强公共安全视频资源联网平台建设,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视频监控资源与数据挖

掘、人脸识别、人像追踪、车牌比对、智能预警、行为判断、地理信息等融合对接。

居民小区视频监控联网建设经验被原中央综治办全国推广。创新搭建“四频一网” 治理“手臂”。“四频一网”平台拥有视频会议等 xx 个功能模块,为广大群众享有公平正义的公共法律服务和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 有效的平台载体。

目前,市县镇村四级 xx 个点位已全面贯通,建成由 xx 人组成的网上调解专家库,对接公共安全视频图像 xx 路,让城乡居民都能通过电视、手机成为平安建设的“雪亮眼睛”。

二、

高效推进,破解公共安全管理“ “ 盲点

日前,记者来到全市“雪亮工程” 居民小区视频监控综合应用工程控制中心看到,一块显示大屏由多个小屏拼接而成,每块小屏上都实时播放着监控的社区画面,画面一角写着实时监控地点。今年初,一名可疑人员在某小区停车场布设的防区内多次徘徊,触发报警,值守人员立即查看,发现该人正在撬盗汽车后备箱,迅速通知保安在小区出口 拦截检查,有效发挥了 “雪亮工程” 车辆布控的功能。“小投入” 撬动“大产出”,“小平安” 积累“大平安”。在雪亮工程建设中,xx 市运用市场手段,实行服务外包,吸引社会资本建设。

公开确定招标主体,将后期联网、运维等服务事项整体打包,公开招标,市保安总公司凭借自身实力一举中标,全面开展联网建设。面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xx 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为智慧政法各项重点项目 建设提供坚实保障。项目 化实施。

以项目 化手段聚焦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连续三年

将智慧政法“一核四基” 建设任务作为政法重点项目 强力推进,将项目 建设纳入对各县区和市直部门的政法综治与平安建设考核范畴,确保建设任务落地落实。市场化运作。

为突破资金制约瓶颈,顺利推进智慧政法建设任务,推进投入机制与融资模式创新,构建起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如在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全市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雪亮工程” 建设方面,各县区普遍采用 BOT 建设模式,在“四频一网” 项目 建设上,则采用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私合作投资模式,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 投资与运营,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社会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管理方式科学化。

三、

源头预防,破解矛盾纠纷化解“ “ 痛点” ”

xx 在全省率先出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3” 文件,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各种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充分衔接、高效运作,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乡、街道)、各类问题就地化解”。

坚持把稳评作为决策刚性门槛,全年完成稳评项目 xx 个,第三方机构参与率达 xx%,不予或推迟实施项目 x 个。

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 xx 实践,深化“三调联动” 提升工程,县镇村三级调处中心全部实体化运行,“无讼 xx” 在线多元调解平台发挥示范效应,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位居全省第三。为进一步拓宽载体和平台,全市城区派出所全面建立“派驻式” 人民调解室,同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市县两级共建立物业、医患等专业调委会 268

个,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调处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正科级事业建制的城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针对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运用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实现提前预防、及时化解、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四、

集成网格,破解基层社会治理“ “ 难点” ”

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哨” 和“连心桥”。

20xx 年 x 月,xx 被省委政法委确立为全省首批、苏北唯一的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试点市。

三年多来,xx 将创新网格化治理作为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自主研发的网格化信息系统成为全省通用版本,打造了“两网融合”“六单闭合” 等一批创新品牌。2019 年各项指标大幅攀升,特别是网格员服务管理工作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基础建设,提高“网格” 建设标准。

织密“一张网络”。将原并行于社区的民政、人社等近xx 张专业网整合成基层治理“一张网”,目 前全市共划分网格 xx 个,所有网格均在GPS 地图上精准标注,做到网格编码与全要素网格通账号对应关联。

打造“一支队伍”。

全面整合各地各部门原有网格力量,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配备率达 100%。

建成“一个平台”。

将原综治信息系统迭代升级为网格化信息平台,并同步研发网格信息采集终端,规范信息采集标准。

平台已绑定户 籍人口 信息 xx 万条,人房关联率达 xx%。协调联动,提升“网格” 实战能力。

建强建优三级网格中心,县镇村三级网格中心建设建成率达 100%。

2019 年,全市各级中心共受理问题事项 xx 万余条,办结率达 100%。创新建立部门共治平台。

推行“部门+网格” 工作模式,部署开展红蓝黄绿“四色网格” 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支撑作用。

实施网格微信群推广工程,全市网格员共建立联系群众网格微信群 xx 个,引导群众通过微信群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提出建议,在首届“xx 最美网格员” 评选活动中,全市共有 xx 万余人(次)

参与投票。共治共享,完善“网格” 治理体系。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党建+网格” 模式,建立“议事日”“评事日” 等制度,推动党建和社会治理融合发展。

目 前全市共设立网格党总支 896 个、党支部 xx 个。

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各县区普遍在网格中心设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引导社会组织为社区内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开展“一对一” 的服务,目 前全市累计发展公益类社会组织 xx 个。

上一篇:商务口译会议材料下一篇:雅思英语作文真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