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大名著

2024-05-28

走进四大名著(精选6篇)

篇1:走进四大名著

走进四大名著

教学目标:

(1)、在老师指导下,初步了解四大名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2)、学会阅读四大名著,课内外结合,读完四大名著。(3)、了解四大名著主要故事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断。(4)、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环境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5)、认识四大名著的作品现实意义。

(6)、引导学生感受四大名著的精彩故事情节,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7)、启发学生能简要分析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鲁达、武松、李逵、孙悟空、猪八戒、曹操、诸葛亮、贾宝玉、林黛玉等),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四大名著,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四大名著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课前学习: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敢问路在何方》、《枉凝眉》,引出对四大名著的介绍。

二、简介四大名著

1、四大名著的完成顺序

①教师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引用其中“几度夕阳红”改成“山水夕阳红”来巧记四大名著的完成顺序:“山”是“三”的谐音,指《三国演义》,“水”-《水浒传》,“夕”是“西”的同音,指《西游记》,“红”当然就是《红楼梦》了。②再明确四大名著的具体完成时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水浒传》——元末明初 《西游记》——明朝 《红楼梦》——清朝

③介绍文学史上关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明确: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它们记载了中华文明的历程,是经过历史经验的思想精华,是民族核心内涵,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遗产,2、四大名著的地位和影响。

《三国演义》——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成为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楷模

《水浒传》——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 《西游记》——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神魔小说的最高峰 《红楼梦》——中国小说最高峰的杰出作品

3、四大名著的作者简介,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

4、四大名著内容简介(一句话概括),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三国演义》——全书120回,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方面的种种斗争。

《水浒传》——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要倾向是“官逼民反”,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西游记》——共100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三、初中课本中选自四大名著的三篇课文 七年级上《空城计》——《三国演义》 七年级上《美猴王》——《西游记》

八七年级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

四、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简单概括《空城计》、《美猴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一、四大名著精彩故事情节

①播放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空城计》、《美猴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相关剧情,走进四大名著的精彩故事情节的介绍。(教师先提问,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再整理)②学生自由讲述课前准备的故事。③看图片,猜故事,看谁知道的故事多 ④收集整理: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 舌战群儒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大意失荆州 木牛流马 孔明出山 过五关 斩六将 千里走单骑 刮骨疗毒 青梅煮酒论英雄

《水浒传》:武松醉打蒋门神 武松大闹飞云浦 鲁提辖拳打郑关西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冲误入白虎党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李逵背母 李逵负荆 真假李逵 武松打虎

《西游记》:大闹天宫 龙宫取宝 智擒红孩儿 赌胜车迟国 智调芭蕉扇 三打白骨精 偷吃人参果 大闹五庄观 真假美猴王 四圣试禅心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葬花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宝玉挨打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葫芦僧错判葫芦案 抄检大观园 诉肺腑 香菱学诗

二、人物形象分析

①师问: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学生自由回答。

②看人物图片,比比谁认识的人物多。③收集整理: 《三国演义》: 刘备——

(1)善于招纳贤才。能三次亲自到隆中去请诸葛亮,有徐庶、庞统等人来投奔,就是刘备善于招纳贤才的明证。

(2)还善于识别人才。他生前就嘱咐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结果确实是由于马谡大意失街亭,导致出祁山计划的失败。(3)还能充分信任人才。在长坂坡前,有人说赵云投奔了曹操,刘备却坚信这是误解;对诸葛亮更是在信任的基础上言听计从。关羽——

书中对他的外貌这样描绘:面如重枣,唇若涂脂,单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还有华容道义释曹操,过关斩将,他是忠义的化身。《水浒传》:

呼保义-宋 江

玉麒麟-卢俊义 智多星-吴 用

入云龙-公孙胜

大 刀-关 胜

豹子头-林 冲

霹雳火-秦 明

双 鞭-呼延灼 小李广-花 荣

小旋风-柴 进

美髯公-朱 仝

花和尚-鲁智深 行 者-武 松

双枪将-董平

没羽箭-张 清

青面兽-杨 志

金枪手-徐 宁

神行太保-戴宗

赤发鬼-刘 唐

黑旋风-李 逵

九纹龙-史 进

没遮拦-穆 弘

混江龙-李 俊 短命二郎-阮小五 浪里白跳-张 顺 活阎罗-阮小七

拚命三郎-石 秀

两头蛇-解 珍 浪 子-燕 青 一丈青-扈三娘

《西游记》: 孙悟空——

(1)、武艺高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2)、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以及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让人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4)、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5)、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猴性中浪费粮食等;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猪八戒——:

喜欢:(1)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2)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3)他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不喜欢:(1)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2)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教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红楼梦》: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三、理顺《红楼梦》故事中复杂的关系网,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1、四大家族关系网

2、贾府人物关系网

四、课后练习

1、《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___________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本书以_____________末年的农民起义为题材,小说通过林冲等英雄好汉一个个被_________的故事,揭示了____________的主题思想。作者是_______,他生活的朝代是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 的人物是_________。《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____。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_________之手。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_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___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_________。

7,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_________.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_________,这部作品是《 》。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_________。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_____.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__.

篇2:走进四大名著

从小,我就喜欢四大名著,可父母不让我看,总是说我还太小,看不懂,等大一点在看。父母把名著放进了对我来说高大无比的柜子里,矮小的我经过那里总要抬头看一看。

时间过得飞快,我也在一天天的长大。我期待着有一天,爸爸妈妈能取出这四本名著,告诉我我长大了,可以尝试着读一读了。果然,我又等到了这一天,年仅六岁的我拿到了这四本梦寐以求的书籍,窗外,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为我唱歌。我开开心心地把四本书抱回放里。想着想着……自从得到四大名著后,贪玩的我不再像以往一样跑出去玩,而是乖乖地坐在凳子上认认真真的看书,爱不释手。

每一次爸爸妈妈叫我去吃饭,我总是拖拖拉拉的,到实在不能磨蹭的时候了,才恋恋不舍的离去。在我开心的时候,我会去看名著,让我的心情更加愉悦。在我烦恼的时候,我也会去看名著,抛开一切不愉快,让自己沉迷于书的海洋。 四大名著,不仅让我有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旧社会的庸俗和腐败。《水浒传》、《三国演义》让我学会了聪明机智;《西游记》让我学会了尊重师长;《红楼梦》让我懂得了不要为得到很多很多的好处而算计他人,要学会谦让、学会知足。四大名著我已经读过很多遍了,每读完一遍后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新的感想。现在四大名著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了,它就像是我所敬爱的老师,向往讲述历史、讲述人物…

篇3:走进四大名著

1.弘扬民族国粹

人们说中国的国粹是京剧, 而我认为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点点滴滴, 这点点滴滴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风霜、刀光剑影, 但依然繁星闪烁、熠熠生辉。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精髓与灵性的积聚。弘扬国粹, 是“数典”不“忘祖”的表现, 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 我们屹立于世界的根基是什么?那就是我们的国粹, 那历经百代不衰的中华诗词歌赋, 那呈现人生百态伦理道义的四大经典名著。2000 年国家骨干班一百日的洗心革面, 让我感受到民族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走进名著活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支撑点。

2. 践行课程标准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 前言的总论部分, 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即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 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对四大名著的赏析正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优雅的实践活动, 名著的熏陶感染功能可以在名著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获得, 所以赏析名著的活动是在践行课程标准理论。

3. 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强调:实行课程改革, 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 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胆识、智慧和辛劳。语文课堂的外延是整个社会, 而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作为教师, 挖掘语文课本 (教材) 以外的课程资源是必要的, 也是有价值的, 这也是语文视野的体现。语文教材综合学习内容在各个单元后面单独列出, 也有四大名著的赏析片段, 但它是支离破碎的, 缺乏宏观巨著的气势, 赏析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自主等诸多能力的形成, 因此四大古典名著的全面覆盖, 是对课内语文综合学习的延展, 同时也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作好铺垫工作。

4. 开拓语文教师文化视野

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太功利化了, 许多教师教学只围绕中考指挥棒转, 忽视“大语文观”思想, 看不到语文外延的丰富性, 教学视野狭隘。以四大古典名著赏析为突破口, 也是想让广大教师关注语文综合学习内容, 淡化语文教学的功利性, 为了学生的明天, 真正放宽自己的教学视野。

5.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基

记得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郑敏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应该提请教育部注意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在国民教育中通过课程设置, 特别是语文历史文化课程的教育, 让孩子从小认识中国文化, 热爱中国文化。我尝试的《中国文学史》讲座, 四大名著赏析正是基于此思路, 是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 再次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今后的文学活动打开一扇大门, 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我设计了名著赏析的四个阶段、四步流程、课程设置。

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一学年, 走进《西游记》;第二阶段:初二学年, 走进《水浒传》;第三阶段:初三学年, 走进《三国演义》;第四阶段:初四学年, 走进《红楼梦》。

四步流程:第一步: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第二步:浏览名著并赏析回目;第三步:精读名著并探究问题;第四步:再读名著并反思归纳。

课程设置:1.每周抽出一节课赏析名著;2.每月进行四节连节赏析名著;3.课内外结合赏析名著。

赏析四大名著活动已历时近十年, 最初是在小范围内进行, 我带领几位青年教师进行专题赏析, 从《西游记》切入, 探究《西游记》四个人物形象及其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后来学生对吴承恩产生兴趣, 对玄奘也想深入了解, 于是探究专题就扩展开来……

赏析名著活动开展两年后, 在校长的支持下, 我设置了名著赏析课, 以课程的形式 (进入课程表) 推广对四大名著的赏析活动。四大名著纷纷走进各个学年, 各个校区 (我校有近万名学生, 有五个校区, 每个校区2 000多人) , 先后有四十多名中青年教师参与了名著赏析活动 (我校语文教师有80 人) 。很多教师都有自己探究的切入点和专题。

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点:

1.迁移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如学习课本《隆中对》迁移到课外阅读《三国演义》;2.切入法:从《中国文学史》切入, 从元明清文学切入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赏析;3.多种思维并举法: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多维思维等;4.设置名著赏析课法;5.专题研究法。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呈现的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人生百态、伦理道义, 赏析四大名著是在寻觅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点点滴滴, 鉴于此, 我带领组内的青年教师为学生开设了《中国文学史》讲座课, 在赏析古典诗词歌赋的同时, 重点完成对四大名著诸多问题的探讨。

我们的探究包括这四个阶段的内容。

第一阶段:初一学年, 走进《西游记》。探究的问题:《西游记》的作者及其身世;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本书四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历史人物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形象之比较等。

第二阶段:初二学年, 走进《水浒传》。探究的问题:《水浒传》的作者及小说背景;《水浒传》人物绰号探究;李逵、武松、鲁智深性格异同剖析;我眼中的宋江;今日水泊梁山等。

第三阶段:初三学年, 走进《三国演义》。探究的问题:《三国演义》的成书情况;怎样认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举动;关羽的“义”何在?刘备“三顾茅庐”的启示;读《隆中对》看诸葛亮形象;《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之区别等。

第四阶段:初四学年, 走进《红楼梦》。探究的问题:曹雪芹家世之谜;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的异同;《红楼梦》中具有反抗性格的丫鬟形象;《红楼梦》中的饮茶文化;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当今“红学研究”的状貌等。

四、效果及反思

走进名著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买了各种版本的名著原文, 进行比较阅读, 同时自己设计研讨专题, 关注媒体上和四大名著有关的内容, 对其进行检索、摘抄与归纳整合。有的学生整理了《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绰号;有的归纳了《三国演义》中出现的成语;有的抄写了《红楼梦》中诸多诗句;有的整理了孙悟空的诸多名号;还有学生开始关注研究“红学”的专家, 还有学生表示大学毕业后, 可能要专门研究《红楼梦》, 现在开始搜集有关资料……

走进名著活动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教师们也开始研读四大名著, 走进名著人物的内心世界, 翻阅名著研究的成果, 设计专题教案、论文, 上公开课。2005 年我校语文组的白晶老师在笔者的精心指导下, 上了一节探讨《西游记》诸多人物形象的公开课, 获得了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学百花奖一等奖。2009 年3 月, 为了扩大走进名著活动的战果, 我又带领语文组的张蕊、姜海涛、郝岩三名青年教师进行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尝试, 在哈尔滨市举行四大名著赏析公开课现场会, 课题为《走进三国演义之诸葛亮》《走进水浒英雄》《走进红楼梦之林黛玉》, 课型受到教研员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也受到参会教师的一致称赞。2013 年5 月, 我又指导白晶老师参加省教育学院组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她的《“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一课作为省级一等奖课例进行了示范观摩展示, 省教研员给予我校走进名著活动以很高的评价, 认为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经典课例, 有推广价值。 这期间, 中央教育台又现场报道了我和语文组教师赏析四大名著的活动实况, 并在中央教育台播放。

在送教下乡的诸多活动中, 在东北师大讲坛上, 在中央教科所的教学成果上, 我不断地讲述我们走进名著的点点滴滴……因此, 我触摸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脉搏, 我知道我在做什么……

走进名著活动已进行近十年, 下一步还想让探究更深入, 更细化, 同时也想扩大其影响, 让走进名著活动不仅在我校开花结果, 也能在校外枝繁叶茂。为此, 我想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推进走进名著活动。

1. 小专题研究

以班级为单位, 形成名著探究小组。例如“诸葛亮”研究小组, 可以研究几个小专题: (1) 诸葛亮的火烧战术; (2) 诸葛亮的忠、智、仁之体现; (3) 诸葛亮的优缺点; (4) 诸葛亮与天文知识。

四大名著的其他主要人物也可设计类似的小专题探究, 这样探究的问题更有针对性, 也容易有创新的成果。

2. 让星星之火燎原

走进名著活动在我校已开花结果, 如何让星星之火燎原呢?我想我们会通过送教下乡、专场讲座等诸多形式, 让走进名著活动走进周边学校和省市的一些乡村学校, 让更多的教师和学子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 感悟书香, 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 传承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

篇4:走进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

关键词:决策;课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35-01

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赛课活动虽已落下帷幕,而我却还沉浸在从选材——备课——制作课件——赛课的过程中,本次赛课我感受良多在此将我的得失与大家分享。

一、徘徊中的决策

自从学校开会安排了青年教师大奖赛以来,我明知无法“逃脱”所以还是一直在心里挂牵着这件事儿,只是一直在选材的边沿不断徘徊着下不了决定。好不容易选择了《桥》这篇课文作为赛课内容却在周末下午才听好友说赛课要求上的是课外阅读方面的内容,我一下子就懵了,这可如何是好!明天就是星期一了,周一开会抽签周二赛课就将拉开帷幕,我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办。晚上吃过晚饭陪儿子做作业无意中看到了书架上的四大名著,头脑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我何不上名著方面的内容呢?我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了一下,我本身不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对于四大名著虽有所了解却不熟悉要想用作上课内容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项莫大的挑战。我犹豫了,是选择书上的选学课文还是上名著?我拿不定主意,整晚我辗转反侧却没有结果……

二、逼上梁山

转眼间就到了周一开会的时间,当领导们安排好工作之后教导处李主任就喊我们抽签了。我可真“幸运”竟然抽到了第二号也就是说明天上午第二节课就是我赛课了,这可真是把我给“逼上梁山”了。回到家思考了很久最终我还是决定向高难度发起挑战——上名著内容。我思索着《西游记》孩子们太过于熟悉,《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太过于复杂深奥孩子们不太感兴趣,而《水浒传》故事精彩人物形象鲜明又极具趣味性,孩子们学习起来应该更有兴趣吧,最终我确定上《水浒传》,希望这一逼也能把我逼成一条“好汉”!

三、备课遇拦路虎

确定好上课内容和课题之后,我顾不上吃饭就开始坐在电脑前备课。四个多小时过去了,经过不断地修改教案也已基本敲定。该制作课件了,可我的电脑却给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我想尽办法却总是不能在PPT中插入文字,此时已经是晚上11:40这可如何是好?窗外虽是寒风中夹着凉凉的雨滴而我却急的冒汗……紧急关头好友向我伸出了援手为我解决了难题,真是雪中送炭啊!深夜2点过,我终于初步完成了课件制作。

四、最后的准备

星期二早晨刚7点半我就到学校了,因为我的教案还需再次修改,评委用的教案还没有打印,学生学习的题单也还需要最后的修改和打印,课件有些地方要进行最后的处理……太多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眼看着就要到我上课了……,我沉住气一连做了几个深呼吸然后投入了最后的准备工作中。

在距第一节课下课还有10分钟时间的时候,我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拿着为孩子们准备的题单我来到教室打断了数学老师的讲课将题单发给了孩子们,并让他们上好厕所带好文具及题单集合到四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刚讲完要求下课铃就拉响了……

五、反思得失

孩子们刚到多媒体教室坐定上课铃就拉响了,我深呼吸后定了定神神便按照教案开始了我的“名著之旅”。

40分钟的课看似很长却在转眼间结束了。上完课,我只觉得浑身轻松可心中却是百感交集。回顾本节课,我自认为比较成功的是:1、注重对阅读古典名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2、明确了书—故事—人物—细节之间的关系。3、对气氛的渲染,对孩子们积极性的调动和对孩子们学习的反馈方面也做得比较好。存在的最大的不足有三点:1、徘徊犹豫下不了决定,所以迟迟未决定上课内容;2、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所以不熟悉教学设计,上课不够流畅。3、在对孩子们进行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指导和对故事、人物形象及细节描写方面的学习指导犹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彻底。

篇5:走进名著作文

回想我小时候,识字不多,望着爸爸书架上各种各样的书,便觉得看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只有羡慕的份。而现在的我长大了,知道书中有我想知道的.无数谜底,为了增长自己的阅历,为了达到有像父亲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我每天都从父亲的书架上寻找着精神的快乐。

我读的第一部小说便是《三国演义》,虽然对书的理解不是太深,但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曹操应算是书中的一个反派人物,他虽放荡不羁,却很有才华,且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许助评论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认为对他的评价实在是太苛刻了。记得《三国演义》中曹操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难道这真像人们所说的是一种自私的人生观吗?非也。在东汉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曹操想统一中国,这并不能说他有野心,只能说是他有雄心壮志。古来成就大事业的人就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要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之仁。试想当初关羽若不顾念曹操的情,在华容道上不放曹操的话,那最后统一全国的不就是蜀国了吗?有人会认为关羽应该讲义气,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战争毕竟是残酷的,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犯罪,关键时候绝不能心太软。

篇6:走进名著天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和学

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倡导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教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开展有益的读书交流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功德无量的。现就三年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关键词:文学名著;批注式阅读;读书交流.当你打开这一本本名著:《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童年》《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西游记》„„你会觉得这些书既熟悉又新奇。在这些名著里,每页上面都工工整整得写着一些读书批注和心得体会,淡淡的墨香,与浓浓的书香一起浮动,钢笔字与铅字辉映成趣,成为一道道独具个性魅力的读书风景,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对文学名著已经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和需要,于是我开始摸索着在班上推行这种写批注与心得体会的名著阅读法,成效显著。关于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这样建议道,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建议”又说:“这些要求相对于目前的语文学习现状还只是一个理想。”要变理想为现实,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名著阅读坚持近三年了,事实证明,学生不仅越来越喜欢读书,而且更加善于读书,放手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想不再是遥不可及了。为此,我谈谈三年来这方面的一些初浅的做法。

一、著阅读魅力无限,确定目标循序渐进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最重要是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是敏锐感觉。”而要训练语感,名著是最好的材料。如果说书库是一片广袤的蓝天,名著就是一朵洁白无瑕的云朵;如果说书库是一棵高大的绿树,名著就是一条粗壮矫健的树枝;如果说书库是通向成功的一扇大门,名著就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九

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尤其是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余雷老师也曾撰文《400万,你拥有了吗?》呼吁语文教学重视课外阅读,并且指出“拥有了400万,你的知识储备才能勉强达到‘小康’要想成为知识的‘富翁’,你还得不断扩大阅读量”。因此,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名著阅读巧妙激趣,引领学生驰骋天地

1.多媒体激趣

有的名著已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根据名著改编的影片,看过影片后再让学生阅读原著。这样可以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演,更容易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故事激趣

《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三顾茅庐” “关羽刮伤”“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水浒传》中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等;这些故事学生都耳熟能详,利用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名人激趣

常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名人在青少年时期爱读名著的范例。例如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冰心的散文和诗,老师让他们知道冰心在七岁时就开始苦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黑塞,其阅读生涯则是从《鲁滨孙漂流记》开始的。他经常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一摞摞的书都被他啃了下来„„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学生对名著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兴趣。

4.诗词激趣

许多流传千古的诗文都和一些文学名著有关,这些诗词中也有许多已成为人们脍炙人口的名句,利用这些诗文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曹植的《七步诗》;诸葛亮的《出师表》;陈寿的《隆中

对》等等。

运用这些方法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开辟一个新的天地,从而真正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阅读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三、个性阅读精彩纷呈,名著评析丰富人生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首先就要求还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自由体验。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自由理解,自由表达。阅读过程中大不必担心学生“读不懂”或者“读不透”而硬要插上一手,如果设计几个问题乃至出几个考题来“指导阅读”,势必消减学生领略名著风采的热情。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体悟、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在每次阅读中,我只提出一个要求:就你有感觉的语段作一些批注。“有感而批,可多可少。”那是因为我相信走进名著之后的学生一定会有自己的惊喜与发现,他们会睁大双眼在其中捕捉体悟,会开动大脑边读边评价。他们也许会为名著的博大精深而叹服,也许会被其中某一情节深深吸引而久久驻足。由于学生生活经历不同,他们有些也许思考得很深,有些也许只是一点点皮毛感觉而已,但是必定每一个读进去的人都会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记录下这些最初最真切的感受,并及时写在自己的书页上,想想若干年后回望自己的读书生涯,应该是件多么愉快且富有意义的事情呀!

事实告诉我们,学生乐此不疲,就连对作文最反感的学生也乐意发表自己对名著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些“批注式阅读”里,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名著的阅读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他们与作者真诚对话。学生在《爱的教育》“篇后悟语”中这样写道:谢谢您用高尚的情感把许多感人故事联系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一个个爱的故事拨动了我们爱的心弦,引起了我们感情的共鸣,也激发了我们表达的愿望。读《简爱》学生写了这样的旁批:“问世间情为何物?爱真的很简单吗?”,读《名人传》学生写了这样的感悟: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力拼搏,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伟大的人格,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行列。读《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学生写了这样的批注:“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靠的是顽强不屈永不放弃!还是精神不倒,信念永存„„”

他们与作品人物对话。读《西游记》学生看到唐僧多次误会孙悟空,便写下了这样的批注:“斗战胜佛,您当初为什么选择保唐僧取经?”读高尔基《童年》中的精彩片断——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学生写了这样的批注:我真切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幸福的。我们被父母宠爱着、呵护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老师生动的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海味山珍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出面狠狠地教训那人一番。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读到《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一节时,学生写了这样的旁批:我仿佛看到了天桥、白塔、牌楼、街道、小巷,车厂、大杂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这儿没有丝毫田园诗一般的快乐,而是祥子的那双大脚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处处有他艰难前行的身影。这逼真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们不可逾越的悲惨命运,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作批注既帮助检测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感悟与情感体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人生。

四、读书交流深化阅读,提升能力成为习惯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的思想。为了使阅读成为学生一种持久的自觉性活动,充分肯定学生个性化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当一页页饱含学生个性化体验的读书批注得到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毫无疑问他们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今后的阅读。除了教师的肯定外,还应创设更多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从中获得更多启示,这样就能不断扩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于文学名著的博大精深和耐人寻味,读书交流活动已成为名著阅读的一种需要。

为此,我不怕耽误课时影响教学进度,尝试着在每天讲课之前,利用五分钟时间

让学生演讲,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将每个同学读书心得或成果及时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起初,学生有点为难,我只好让课代表、团书记、班长带头,然后班委干部逐个轮流演讲,接着按学号的顺序安排演讲,这样一来,学生忙乎起来了,他们说在台上说不出来时真尴尬,真感到羞耻,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那一分钟,课后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名著,搜集资料,特别是学号偏后的学生,他们就提前去准备,以便演讲的更精彩。两年下来,学生积累的材料比原来的摘抄还要多。学生普遍感到,演讲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特别是在名著阅读方面,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同学们全面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思考和理解,袒露自己读书的疑惑,有时还必须接受同学们围绕该书的提出的质疑,完成答辩实属不易,这就要求同学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这种互动演讲活动,使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大大了提高阅读质量,推动了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热情,久而久之名著阅读必将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生活需要。

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关于名著阅读的收效是巨大的。从量上分析,学生已读了大量名著,多的读到十四本左右,少的也读了六七本;从人的发展分析,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得到很大程度提高,知识储量也大大丰富了;从思维能力分析,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增强;从写作分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写使得学生整体写作水平提高了,涌现出了一批写作特长生,他们常有佳作在市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从学习的情感上分析,学生更热爱读书,更热爱语文了;从成绩上分析,班级整体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回头再来驻足欣赏这一本本写满读书批注的文学名著,我们不禁欣喜地说:我们一定要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苏卫兵《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及对策》 安徽教育,2001,Z2.2、李强 《名著阅读教学的调查与指导》,《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2年第五期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4、《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

上一篇:高中课程总结下一篇:数字电子技术实习之八路抢答器的制作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