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特长的范文

2024-06-27

技能特长的范文(精选3篇)

篇1:技能特长的范文

中职学生“技能+特长”培养之我见

[摘要]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政策。在2009年10月29日温家宝总理考察山东临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时说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就业,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重要一点就是解决就业问题。职业教育大有前途,因为它面向就业,面向青年,面向整个社会。”

[关键词]中等职业

教育

技能

特长

培养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经济建设培养有一技之长和一专多能的劳动者服务的。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实际,就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应该如何主动地适应市场,找准位置,做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我校自办学以来坚持以“技能+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做法就创新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特点

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

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

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

2、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他们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证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二、中职教育发展模式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民办的中职学校的兴起与发展;更加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三、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作为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应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设置、专业开发设置、实训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来探讨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和培养规格的特色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而目前职业教育课程还是延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技能训练放在专业课学习之后的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这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相违背。与“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是按科类构建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内容都是按科类组合的,按科类组合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适合培养学术型人才,而不适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开发设置方面

按市场需要开发设置专业,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本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大多专业在编写教学计划大纲时,专业先后次序调整上还欠妥,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

3.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强化技能培养

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验实训基础建设,是职业学校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质基础。大部分中职校在这方面还很薄弱,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设施是针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加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训练性实训设施建设,以解决怎样干的训练性实训设施为主。目前大部分中职校的职业教育所需的实训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应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近似对等)高效果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群体结构与个体素质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尤其是具备职业教育特色的“三师型”教师严重短缺,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层次不高,缺乏稳定性;“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仍不理想,“三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与其要求尚存在不小的差距,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四、技能+特长,创新型人才模式培养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建立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新教学体系,实现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塑造职业道德,注重特长培养“三位一体”。

一是要改革教学模式,主动适应和配合企业的生产需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特长进行逐项培养,实行灵活机动的教学形式。

二是要改革教学内容,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科学编制校本教材,侧重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抓好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观。要对学生开展劳动纪律、生产操作、服务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健全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在校学习、岗位锻炼与自身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的个体的发展,个性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的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含和核心所在,个体的发展表现在个性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小学阶段是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时期,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我校眼下思考的重要问题。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学校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在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云:“一着先,吃遍天。”这里所指的即是人的特长和优势。“特长”,是经过长期训练或长期从事某项活动而获得的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某方面的经验,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个体发展来说,往往是人的兴趣浓厚带,是人的潜能挖掘和能力发展的方向,是构成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是将来赖以生存的支柱,也为走向“成功”提供了很大的可能。这也是我校教育的走向模式,特长生的培养是我们的目标和任务之一,他们是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全校学生个性共同发展的活跃因素,同时也展示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成果。对于服务社会来说,具有一定特长往往能为将来顺利工作奠定基础,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效益。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在保证基础的同时,也在引导、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这对学生整体个性的健康、和谐地发展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每个同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这样才能使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篇2:技能特长的范文

我校还被广西艺术学院确定为艺术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交流与合作, 把优秀的高校教师请来授课并为我们的艺术教学给予指导, 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 追踪前沿的教学方法和思路。美术特长班的专业课教学是美术特色教育的核心, 我校现有7名美术教师, 这在全县普通中学里算是一笔雄厚的师资力量, 通过专业教师同班主任共同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 严格执行教学任务, 从备课、组织教学、讲评, 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在教学安排上, 大量的专业学习时间, 保证了专业教学的稳定性、持续性、规范性。

艺术高校扩招给许多学生带来了机遇, 也促进了中学美术教育事业的繁荣。艺术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般是普通本科线的60%左右, 要比别的专业低100至200分。学校广泛宣传, 组织动员学生学美术, 对部分学生实行“特长发展”, 学美术已经成为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考取大学的另一出路了。经过几年持续发展, 去年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美术考生131人, 专业考试成绩全部上本科线, 有124人文化、专业成绩双上线, 在学校高考上线人数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这也是我校美术高考历史性的突破。

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几年来高升学率与考试科目的低水平与当前的学校扩招大潮有很大关系, 招生学校为了招满学生和工作简便, 简化招考方式, 降低考题难度。比如目前流行的素描考试内容为默写人像, 任何一个正常人在很短的时间内, 通过反复摹写都能熟练地掌握, 但很难在卷面中分辨出考生艺术素质的高低和基本功情况。这也曾经使我们彷徨, 美术特长教育要以实现人的终身发展, 完善学生的人格塑造,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如果我们将这种考试要求作为艺术最高目标来训练我们的学生, 不可能培养出艺术家, 甚至培养不出对艺术的情趣。

美术特长教育一方面为学生进入高校打基础, 另一方面要适应其终身发展的要求。我校美术特长班的学生, 除了有部分是新生录取时特招的有较好的美术基础的美术生外, 还有在高二甚至高三抱着“报考普通大学无望, 只好学习美术, 去考艺术院校”的想法的同学纷纷涌入美术特长班学习, 为自己寻找升入大学的机会。有些没有美术天赋、文化成绩不佳的学生进入高中美术特长班后, 感到学习非常吃力, 由于对美术本来就没有什么兴趣, 不可能有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 这些学生通过较短时间的美术专业学习, 虽然有人能侥幸考上高校, 但大多是一些较差的学校, 有的只能考个专科或高职, 进入高校的那部分学生其今后的发展也较困难。

以前我们碰到很多这样的情况, 是学生因为喜欢美术、学习美术而影响文化课成绩, 可现在的学生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而学美术。这和学校的美术教育指导思想是相违背的, 这将严重地影响优秀生源的吸收和学校美术特长教育的高层次发展。我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这样说:“这个学生成绩太差了, 让他学美术去”、“你学什么美术, 只有差生才学”等等, 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爱好, 学生本身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美术, 使有天赋、成绩好的同学不敢涉足于美术课堂, 与艺术失之交臂。这几年高考, 我校美术考生在专业考试中, 都有一些同学专业成绩非常突出, 入围全国八大美院等重点院校, 但文化成绩刚刚上线, 终因文化成绩在入围考生中没有优势而录取落榜, 实为可惜。

篇3:关注发展潜能?彰显技能特长

摘 要:本文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进步”为教育理念,把“关注发展潜能,彰显技能特长”作为中职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阐述了如何形成中职学校学业评价体系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业评价 关照潜能 彰显特长

中职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而且学力水平参差不齐,很难用一个标准、通过一次考试或某一类型的考试来做出定性评价。长期以来,评价体系以考分主导的缺憾和评价保障制度的乏力,制约了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中职学校有别于普通教育,学业评价不应以分数为主要依据,而应形成关注发展潜能、彰显技能特长的质量评价体系。

一、推行四大考评

1.笔考

语文、数学等文化基础学科和技能高考笔试学科,偏重终身发展和职业发展需要,实行以笔试为主的考试办法。

2.机考(计算机辅助考试)

专业课的理论部分、部分素养课的常识内容,实行计算机辅助考试,计算机辅助评卷,计算机自动进行成绩分析和发布。

3.操作

对专业课技能部分,全部推行操作考试,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或企业进行。

4.展示

展示分作品展示、成果展示和现场才艺展示三种。如美术、动漫等学科采取现场制作、现场考评的办法,形体、礼仪、音乐等学科推行现场表演的办法。

四大考评,多元考察,可以有效改变“笔试为上,一考定音”的评价方式 。

二、推进四类考试

四类考试包括技能考核、技能考证、技能竞赛、技能高考,把四类考试的最好成绩作为学生学业评价依据。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专业特长的考试考证活动。技能等级鉴定、学生技能竞赛、学生技能结业考核的最好成绩将作为毕(结)业成绩。

三、借力四项举措

中职学校专业门类多、专业性强,学校应借力行业企业、技能鉴定机构、考试机构,推行社会化考试、网络化考试,努力提高考试的导向性、权威性、实效性和公平性。

1.依托合作企业

一是把企业用人标准、岗位标准与学校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有机融合,并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二是依托企业资源,依托企业的设备、场地,变工厂为考场、赛场;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主持考试,变企业骨干为考官。三是提升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话语权,联合企业制定考评标准,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出等级鉴定。

2.借力统考

部分学科利用国考、省考和地方统考的机遇,推行他方考试,提高考试成绩的效度和信度。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省市文化综合考试、学科教学质量监测等。

3.用活技能考证

以技能考证为抓手,推进社会化考试进程,促进国家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的有效对接。一是强化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技能大赛标准与课程标准的深度对接;二是以技能考证为核心,规范技能考核标准,确实强化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4.形成三大支撑

有力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学校应重点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标准。

(1)健全评价体系,强化制度保障。一是制定《评价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任务、具体目标、方法措施等,为推进评价制度改革规划线路图;二是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提出纪律要求,为依法开展评价奠定坚实基础。

(2)完善各个学科的考试考核纲要,规范考试的技术标准。以纲要的形式,协调国家课程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各级技能竞赛标准、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之间的关系。

(3)合理利用计算机考试平台,为推动无纸化考试提供支撑。丰富评价资源,建立学科试题库。

四、坚持四个结合

一是评价内容坚持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呼应“理论够用有用、技能实用能用”的课改理念。二是在基础知识上,坚持基本的文化素养、公共素养和理论素养结合,呼应职业学校“成人先成才”的教育观。三是在基本能力上,坚持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基,为终身发展积蓄后劲。四是基本技能上,坚持操作流程的规范性、熟练度与“产品”质量的标准性、创新性相结合,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安全生产、追求质量、善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五、突出四个重点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学业评价应特别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学业基础、发展潜力等方面量身制定个性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进步。

1.关注发展潜能

坚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进步”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每位学生都有成才成功的希望。

2.推行差异化评价

评价注重学生特长,注重个体差异。一是把学生某个方面的特长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比如,学生在计算机某个领域出类拔萃,就可以认定为专业课优秀。二是评价标准的差异化,同一学科按不同的方向设置考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选取。比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在技能方向设置普通钳工、普通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考项,学生自主选择1~2项参加考评。

3.以证代考、以奖代考

学生取得了技能等级证或者取得了奖励,按照考证或奖励的级别、性质,相应或相近学科考核成绩即可认定为合格、优秀等次。比如,学生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B考试,就可以认定为计算机应用机基础、办公自动化基础等学科成绩合格。学生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与参赛项目相关的课程,即可认证为合格。

4.双向考核

坚持过程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推行过程考核和总结性考核双合格的毕业标准。过程考核由任课教师进行,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如出勤、听课、作业、发言等,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品质,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健全的人格、负责的态度和进取精神。突出教师的管理权力,降低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的难度。总结性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旨在保证人才培养规格,保证教育质量。

当然,实施关注发展潜能、彰显技能特长的评价模式还需具备下列保障条件。

(1)必须有配套的学校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是教师的教学业绩,坚持教学业绩考核与师德师能考核、评先评优、职务评聘、绩效分配、人事任用挂钩的六挂钩,形成完美的学校考核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

(2)必须有强制性的毕业标准。考评的结果用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最终的毕业条件,学校是否准予毕业。把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转化成学生毕业标准,学生毕业标准的每个数据或信息,都直接来自考评结果。科学的考评,为确定学生毕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方面让毕业认证工作变得轻松、有效,让毕业文凭变得更有含金量;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毕业标准,提升了考评的权威性,可以对考评工作起到支撑和促进的作用。

(3)必须有企业行业的参与。一是学校的设备、师资、技术受到限制;二是学校没有发证权利,只有把取证和考试结合起来,才会有动力;三是自己教、自己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有失公正,不能让人信服。

坚持“让每个学生获得进步”,关注发展潜能、彰显技能特长的差异化评价,打破了“工厂化”的评价模式,符合“人人有才”的人才观。“语数常规化、理论网络化、技能社会化、特长分级化”考评机制的建立,技能考证、技能竞赛、技能考核、技能高考全面展开,互为补充,有利于加速考试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整合校内外资源。双考核、双合格的考评机制,既关注成绩生成过程和学生学习品质形成,又注重最终效果;既放权任课教师,又强化集中管控,有利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曹绪东,湖北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

上一篇:有关比赛的优秀作文:接力赛下一篇:智慧云平台培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