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陈隆平)

2024-06-03

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陈隆平)(共13篇)

篇1: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陈隆平)

家庭教育论文

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南川区丁家嘴小学陈隆平

怎样才能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做学习的主人就是由孩子来支配学习,而不是让学习来支配孩子。现在很多学生都厌倦做作业,有时老师刚布置完作业,教室里立即就会响起怨气:“唉!又这么多作业啊!”孩子为做作业而做作业,为学习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逆反心理,做作业快而潦草,敷衍了事,这样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奴隶,降低学习效率。作为一名学生家长,在探讨家庭教育方法时,曾经迷茫徘徊过,教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地试探着着往前走,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家庭教育体会,希望朋友们给予指点,互相交流共勉。

女儿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她妈妈经常陪着做作业,作业多时她就敷衍了事,总想把作业往前赶,腾出时间出去玩,结果就会经常出现错题,而且做错的都是会做的简单的题。时间久了,女儿开始动歪脑筋,每次作业多时,她的字就会写得特别小,她觉得:写小字速度快。作业少时,我们有时会给她加点码,她就开始磨磨蹭蹭,不想再做另外布置的题,带着情绪去学习,学习效率一点都不高。很多家长对孩子写作业伤透了脑筋,一筹莫展。慢慢地我们开始探讨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作业,放学后我们不再监督她写作业,给她规定时间,必须在几点前把作业做完,而且保证全对,她就可以去找同学玩、打篮球、下象棋等。只要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她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 1

时间。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奏效,并且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她经常把自己的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做完作业后,自己先检查,再由家长复查,学习效率提高了,也增加了娱乐时间。

女儿升上初中后成绩有所退步。我觉得她学习缺乏主动性,也没有太好的学习方法。在看了许多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的文章后,我又找班主任咨询,最后终于“独创”出了一些有效的小招数。

首先,我们在邻居中选了一位与女儿同年级的、比她学习差一些的孩子,约好在每周的三个晚上由女儿辅导她功课。为了辅导好这位同学,女儿在学习上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不懂的地方经常主动问我们,或者积极地查资料。我们对她的辅导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后来,女儿和那位同学的成绩都有了一些提高,女儿自信心也不断提高。

其次,我们为女儿在班里选择了两名与她学习成绩相当的学生,把她们作为女儿的竞赛对象,要求女儿每次考试都要力争超过她们。一段时间以后,当女儿成绩有所提高后,我们再选两名成绩好一些的学生作为她的竞争对手,这样阶梯式的前进,使女儿有信心、有乐趣。再次,我通过班主任了解到几个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非常科学: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受此启发,我为女儿设定了一个学习策略,即回家后先让她做自己最有兴趣的事情,比如说听听音乐、上上网、做做运动等,在精神状态特好的时候再打开书本学习,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到初中毕业时,她已由班里的30多名上升到前10名。

教育孩子自己支配学习,当学习的小主人,首先应该让她树立自

觉学习的责任意识,让她明白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做作业就是孩子的首要任务,让孩子不排斥学习,增加她对学习的兴趣,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其次,要求孩子注重学习的质量,要求她字体工整,计算准确,身姿端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再者,对孩子多表扬,肯定孩子的学习成果。当孩子遇到难题,一定要鼓励她自己解决,家长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她,而是启发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当孩子自己把难题解答后,一定要抓住机会表扬孩子,她就会产生成功感和愉悦感,让孩子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做学习的主人。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功是每个做父母的最大愿望。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授子以鱼”不如“授子以渔”,如果孩子拥有自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学习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也就拥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篇2: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陈隆平)

以学生为本,“卓卷美式超营”开展自主高效课堂

“填鸭式教育”是孩子被动学习的形象比喻。然而,在卓卷美式超营的营地里,教室内四周都是黑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练习、创作、展示的天地。孩子们的座位以小组为单位面对面而坐,没有先后、等次之分,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和谐的。

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卓卷教育深刻感悟到: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要返璞归真,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一个孩子,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使学生僵化的头脑能够异想天开,使学生萎缩的人格大放异彩。

篇3: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强令学生读、背、作业,学生不是十分情愿和自觉的,收效也是甚微的。因此,只有转变传统观念,明确并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学生的思想明确了是自己要学后,他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培养,学习能力也才能得以提高。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首先,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在校几年,看起来时间不少,可仔细算算,真正能用于读书的时间是不多的。六年中学,光寒暑假就去了一年半,还有星期六、星期天,法定节假日、考试等等,又去了一年多,总共其实只有大约三年的时间是在课堂读书,且语文课不过只有六分之一左右,即不足二百天。因此,学生能用于读书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们在上语文课时,应尽量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理解。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怎么去读各种诗文,不要迫不及待地去分析讲解。学生没读懂,你越讲他们越不懂,越糊涂;反过来,许多学生、许多诗文,恰恰是在他们的反复阅读中被他们深刻地认识了、理解了。既已懂得,又何须再讲解。学的目的不是要懂吗?教学前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把老师讲解的时间转换到对个别学生的指导、问题的解答中,其余的时间都给学生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从不让学生背、记什么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类的,但字、词、句的基础是决不含糊的,而对文章的理解则放在学生熟读的过程中去实现、去深化。能教给读书方法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其次,给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机会。人从小就是好奇的,对什么都爱问。可是在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这种“好问”的探究精神被压抑、被扼杀了。实际上,我们每个老师也是在不断的“问”中成长起来的。问家长、问老师、问同学,问一切内行的、接近内行的,甚至外行的。只要不耻下问,便会博学多才。每个人一生的学问和能力,又有多少是老师教的呢?科学研究很早就证明了一点:绝大多数的知识是自学的,能力是实践锻炼获得的。这个“自学”和“实践锻炼”的过程即是学习、探究过程。所以,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完全可以以“社会为课堂”,老师在这个课堂中就只需当一个领(路)者和(引)导者,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把自己该讲不该讲的话都让给学生去讲,自己尽量少占时间。学生在探究中,自己不懂得又想不通的,他们必然要问,问老师,问同学。问答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当然,这过程决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积极提出引导性、建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切不可“有问必答”,轻易道出答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这些东西,既可以是学一篇或几篇,也可以学习一个单元、一册书、一类文章、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如抓住一种类型的文章,让学生从中去求出异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并上升成为理论等。总之,方法是多样的、无止境的,老师就是不要包办代替。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应一以贯之。

二、注意多给学生评价的权利

一道练习题,一套答卷,一个观点,都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精神。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学生不太愿意发表的,不等于没有意见,或因性格,或因胆小,或因害怕不成熟,等等,都应通过民主的、激励的方法,激发学生发表见解,给予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即使说错了的,也不能责备,只能在肯定他们能大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引导。同时,就顺理成章地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让他们在学习、探究、评价的快乐活动中,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内外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社会是文科的工厂,它无时无刻不“制造”出许多新的东西。无论是词汇、还是语言,不要说学生,就是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更新,才可能不被历史淘汰。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不仅在校内,更多的还在校外,在工厂、在农村、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所以,我们要开辟语文教学的最大空间,从校园到社区、家庭,从广播、电视、电话、报刊、书籍、广告、标语、口号等各种途径入手,鼓励学生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记、用脑想、用口说、用手做,这个大课堂教给他们的是数量最广、知识最新的生动活泼的东西。当然,这样以来,学习的时间也多了,内容也丰富了,兴趣爱好也能得到满足和发挥了。反过来还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去组织学生开展以对子、同桌、小组、及至延伸到同居民小组同学的讨论、探究性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文中角色、社会成员角色的体验性活动。还有许多方法,如小制作、小发明,搞点文学创作的小诗、小文、小品等等,还有宣传活动。如此以来,坚持不懈,我就不信有学不好的语文,上不好的语文课。

篇4: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课堂;互动学习;乐趣;思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尋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篇5:让孩子做管理的主人

让孩子做管理的主人

我们在管理上放手,让孩子做管理的主人,即以轮换的形式进行“小老师”管理,这种自我管理渗透在一日常规管理方方面面。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各方面的发展,让孩子走进一日活动的管理,承担为集体服务的责任和意识。每周选“小老师”轮流担任,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为集体服务,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教孩子,出现纠纷让孩子们共同讨论解决,这样也调动了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

篇6:引导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不少老师也感觉到,孩子学习的依赖性特别强,从收拾书包到做作业,处处透着家长的影子。与此同时,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如果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会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形成,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厌学情绪,家长应该引起关注。

问题:学习依赖性强

镜头一:幼儿园里,老师指导小朋友做玩沙子的游戏。老师一声令下,宣布游戏到此结束,让大家到自来水龙头前去洗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涌向水池。当好多孩子都洗完了手时,小志还蹲在水龙头旁边。他正在那等着,看谁来给他拧开水龙头。

原来,平时在家里,总是有人给小志拧开水龙头,再给他洗好手、擦干。因此,他在幼儿园也理所当然地期待着有人给他这样做。

镜头二:读初中的丽莉,成绩在班里较落后,在课堂上她从不举手发言和提问。回家做作业的时候,一遇到问题,她就打电话跟同学讨论,或者上网去搜索答案。

成绩较落后却从不向老师提问,这样的结果会使问题越积越多,成绩就越落后,不能及时弥补自身学习的弱势。而遇到问题不思考就搜索答案,显然有偷懒的嫌疑,亟须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镜头三:豆豆正在写作业,突然他眉头一皱,侧着头大喊:“这道题怎么做啊?”接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闻声立刻拥了过去,运用“集体智慧”帮助豆豆解决了那个问题。过了一会儿,豆豆又大叫着说:“快来啊,你们看看我计算的对不对啊?”于是,全家人又蜂拥了上去。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独苗,平日里,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在学习上,他们一遇到难题,家长便上阵解围。结果孩子自己解决学习问题、考虑学习难题的机会却没有了。

不善自主学习的表现

在生活中依赖性太强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也必定缺乏自主性,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常见的表现主要有三种:

一、对学习缺乏兴趣,反感学习,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这类孩子厌学,在课堂上,他们听讲不认真,平时厌倦做作业,简直把学习当作累赘。

二、把学习当作应付任务。这类孩子一般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才进行学习。可是上课时,他们极易走神,小动作不断;做作业时,他们往往投机取巧,拖拖拉拉,能混则混,应付交差,能少做一题,决不多做半题,甚至上网查询、打电话问同学,或直接抄答案,有的甚至专门花钱雇人做作业。

三、学习不得法,畏难情绪严重。这类孩子还算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在课堂听讲和作业完成方面,态度比较认真,但他们的学习方法比较死板,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学习中的难题,他们往往想法子绕开,不会主动去弄清缘由。

家长要引导孩子“我要学”

平日里,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可是,家长却很少意识到责任其实就在自己身上。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正是家长过度的爱,剥夺了孩子尝试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孩子在学习上变得容易依赖别人、缺乏主动性。

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独苗,平日里,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在学习上,他们一遇到难题,家长便上阵解围。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便时常身处被动的应付状态之中,从来就不敢主动地去干点什么。而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少老师不得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孩子的学习也因此处于被动状态。

另一方面,很多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四处奔波着参加各种培优班、补习班。本来,玩是孩子的天性,当这些孩子被剥夺了玩的权利,只能学习时,学习还有何兴趣可言?何况,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家长的眼睛总盯在金字塔的塔尖上,而塔尖上又能容下几人?于是,没完没了的批评和指责便扑向孩子,孩子很难得到家长的肯定,自然也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就这样,孩子的自主学习动力源泉渐渐地消失了。

如果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会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形成,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厌学情绪,家长对此应该引起重视和反省。

授子以渔终身受益

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功是每个做父母的最大愿望。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授子以鱼”不如“授子以渔”,如果孩子拥有自主学习和思维的能力,学习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也就拥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1.做孩子的好榜样。要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首先要让他知道父母很喜欢学习。并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复习和预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本领。

2.和孩子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最好交由孩子制定,家长进行参谋。制定的学习计划要具体,越详尽越好,要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要控制进度,并配上相应的监督措施。当孩子能够坚持按照计划行事,并成为习惯后,孩子就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3.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指导其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4.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

5.让孩子选择合适的竞争对手,开展学习竞赛,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主动性。

6.帮助孩子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学会审题、学会筛选题干中的有用信息,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7.及时发现孩子学习的进步并及时表扬。

篇7: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们要屏弃灌输式(接受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倡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全新学习理念。目前大多老师开始积极转变角色和改进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动口、动手、动脑。注意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使课堂形式多样化,科学化,具有创造性。真正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呢?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新课程所选的材料贴近生活。如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同学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课标教材中的主题情境图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中的一种更有效的教学资源,只有认真领会其内涵,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初一上学期第四章,研究《图形认识初步》的主题图是北京的奥林匹克会图。其中介绍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占地约113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其中可容纳9万观众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14个比赛场馆和奥运村等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千姿百态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建筑施工时怎样拉出直的参照线?怎样用平面图表现一个庭院的设计?怎样制作一个五角星?怎样设计一个产品包装盒„„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更多的图形知识。在这一章内,我们将走进更加丰富奇妙的图形,让同学们带着思维的翅膀遨游。通过主题突的识别各种图形,学生们自己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同学们观察,点、线、面的不同。继而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让学生辨认各种各样的体。找到圆柱与棱柱的区分。圆柱与棱柱的不同„„辨认面有平面、曲面之分„„所有这些只要能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自己有能力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建立起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导权还给学生。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果

在学习初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章时,充分让学生自主

探究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动手做一做,剪一剪,把剪下的三角形放在原三角形上,如果完全重合,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反之,则不是。同学们操作过程也不困难,问题就出现在对判定方法的理解上。如,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1已知:如图。AB=AD,ACAE,∠BAD=∠CAE

求证:BC=DE

有的同学不明就理,直接写成:

证明:在⊿ABC与⊿ADE中∠BAD=∠CAEABC≌⊿ADE(SAS)

实际上,这位同学没有正确运用数学知识,也就是没有深刻领悟夹角与两边的关系。夹角也必须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同时夹这个角的两边必须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

正确的证明应该在前面在添加一个小小的推理。A

∵∠BAD=∠EAC

∴∠BAD+∠DAC=∠EAC+∠DACB

即:∠BAC=∠DAE

在△ABC与△ADE中

∠BAC=∠∴△ABC≌△ADEC∴BC=DE

对于初学者,作为老师,一定要充分暴露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让同学们从中获取有用的学习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推向更高的台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做重点点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说不来”的,教师就先示范一下,学生“道不明”的教室就“点拨”。书上“看不到”的教师就“补充”。学生能举例的,教师就延伸拓展„„这样让课堂火起来。

2、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习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确定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情况。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关键是让学生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

比如,在研究初一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的内容教学中,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同学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全班同学最喜爱的节目、人数》调查内容包括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列表统计汇总。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为了描述数据,同学们采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体现。通过自己亲自操作,同学们对这一节内容统计调查,有了全面的了解。知识的调查的方式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涉及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通过亲自动手很容易掌握了教材内容。

而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则需要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然后再从理论上进行严格证明,这是第一次引导学生作理论上的证明。需要有条理,无漏洞,针对这一节教学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引出辅导线后,让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3.针对不同的人,给予的评价不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重要的,但不能只靠口头表扬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并采用各种激励方式加以评价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这需要多了解学生,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才能有的放矢。

4.做完一道题后,多进行举一反三。

“熟能生巧”是我国的教育古训,已成为我国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途径,教师采取让学生反复做题的策略,靠“反复训练、强化记忆、熟能生巧形成能力”

我们不反对“让学生多做题”,但是不能只停留在“单纯做题”层面上的“题海战术”,特别是中考复习阶段,排山倒海式的中考模拟题,会造成教师和学生身心疲惫,建议尽量不采用“题海战术”。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回顾”,构建知识网络,多进行解题实践活动,积累解题经验。

最后,要全方位进行学习评价,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当学完一章的内容或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就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要评价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评价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评价学生,不断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篇8: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开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 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在教《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 我问:“除了苹果, 你还发现哪种水果里也有每个模块既是教材的有效组成部分, 本身又是相对完整而又开放的单位, 这样, 不仅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3.4高职教材应有职业特色。

高职教材在内容组织上一方面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在充分进行职业及岗位 (群) 调研的基础上编写。另一方面, 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考虑, 将专业教育与理解、运用文化知识, 解决工作、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相融合, 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更换工种, 扩大就业面, 增强未来适应性的需要, 体现教材的科学性、职业性和实用性。以适应行业、职业发展的要求。

4.展望

一本好的高职教材应具备下面三秘密呢?”“香蕉, 横切和竖切是不一样的。”“橘子, 也是不一样的。”这时, 一个学生说:“西瓜。”其余学生哈哈大笑起来, 我说:“这或许是一种特殊情况, 假如买的西瓜是椭圆的, 那么横切和竖切后的形状确实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还在偷偷笑, 但是发言的那个学生却骄傲的坐了下去。也许, 学生的某一个想法, 某一种做法是错误的, 但教师不要急于否定, 要从学生的过失发现问题, 要竭尽全力去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 去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使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 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从而建立起学习的激励氛围, 学生的创造力就可以得到充分发展。

二、变“教”为“学”, 鼓励质疑问难, 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叶圣陶说过:“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这就需要学个基本要求:第一, 要体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技能应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 要体现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紧密联系现场生产实际;第三, 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有较强的针对性, 能够满足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 同时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提高奠定基础。

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现阶段高职教材的问题, 并且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高职教育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与建设, 不能因为教材建设而影响到高职发展和学生成才, 相反要借此机会大力发展教材改革与开发, 使高职教材真正能够突出职业特色, 完好的为职业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2]汪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生的积极参与, 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助。《特殊的葬礼》、《让沙漠变绿洲》、《云雀的心愿》这三篇课文都和环保有关, 我在课前就请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切途径搜集资料。学生很感兴趣, 有的是从课外书上找, 有的是在杂志、报纸上找, 有的还去图书馆, 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还有的直接到网上找资料。小组讨论时,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总想表现自己。全班交流时, 气氛特别活跃, 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都举起了手。甚至, 个别胆大的学生走上讲台, 当起了“小老师”。学完以后, 学生都深刻的体会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 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中, 课堂依然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和主阵地,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稳定性。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8) .

[3]王国强, 等.示范性院校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 2004, (01) .

[4]段世年, 等.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 .

[5]陆国红.高职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设计[J].科教文汇,

[6]李长明.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01, (12) .

作者简介:王立晖 (1981-) 河北石家庄人,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工系教师, 硕士, 讲师。

篇9:放手,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放手,就从创设情境开始吧!给孩子们一个体验的机会,让孩子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这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在教学《确定位置》这一课时,我有意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中有时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我让孩子表演“和爸爸通电话”,大声说:“喂,爸爸,我在紫薇小学五(5)班呢!你在哪儿?噢!你在医院照顾奶奶,知道了,再见!”进而提问:“你能描述一下你在班级的位置吗?”孩子们看到了这个情境,很自然地想表达自己的位置,从而在表达中感受到需要用“列”和“行”来描述,同时也感受到了为了不混乱,要确定“列”和“行”排的顺序,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位置表达清楚,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了。是“放手”让孩子有了情境中的体验,是“放手”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放手”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

放手,把课堂还给孩子们,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思想,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时,我给了孩子们三次自主探究的机会。第一次放手,让孩子们探究搭配方法,我给每一组学生准备了两张上衣卡片和三张裤子卡片,我让孩子们用上衣和裤子搭配,问:在搭配中你能发现什么?孩子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到搭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逐步感受到要有顺序地搭配,只有有序搭配才能不遗漏、不重复,有序的方法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有序变为一种数学意识。接着我第二次放手,让孩子们探究记录的方法,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符号感,我问:“你们能又快又好地把这些搭配方法记录下来吗?”我让孩子们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不一会就有孩子发现了这个秘密,有用符号来表示上衣和裤子的,有用汉字来表示上衣和裤子的,还有用图形来表示上衣和裤子的,孩子们发现这样记录起来方便快捷;在探究中孩子们发现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搭配,这样记录起来有序而不重复不遗漏。在探究中学会了用符号来表示搭配的方法,意识到数学符号化的重要性,符号意识成了孩子们的数学意识。第三次放手,我让孩子们在前面记录的基础上,统计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看看能发现什么。孩子们在合作、在交流、在探索!课堂达到了高潮,所有孩子都沉浸在自主学习当中。我发现有的孩子用连线编号的方法数出所有搭配方法,有的用分组连线和乘法算出所有的搭配方法,有的画出统计表用乘法算出所有搭配方法,甚至有的用统计表记录下所有的搭配方法,有的像求长方形面积一样计算出所有搭配方法。孩子们在合作交流中,逐步认识了乘法原理,理解了搭配中的学问。你瞧,孩子们是多么聪明啊!这就是放手的魅力,是“放手”给了孩子们自主合作的探究空间,是“放手”让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课堂是孩子们的,我们要放手,要给孩子们自主展示的空间。因为孩子都想表现自己,只要给他们自主展示的空间,就能点燃创新的火花。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时时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我们当老师的不应该把学生训练成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要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我记得在教学《角的大小》这一课时,要求学生们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我刚刚讲完,便有一个学生莫名地跑了上来,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想到他竟向我借起了量角器,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看来他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我为什么不放手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呢?于是我爽快地把量角器借给他,更没想到的是他走上台前演示时,不光是我,还有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叫出声来:量角器拿反了!再仔细看,原来是他想告诉大家反着量,只要用180度减去看到的度数,也可以量出角的度数来呀!在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后,得到大家的肯定,那孩子别提多高兴了。我看到那个学生得意、灿烂的笑容,当场表扬了他。后来我再去上数学课,那位学生就特别爱动脑筋。由此让我想到,对于学生的创造欲望——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多些鼓励,多些宽容,多些放手,让创造的萌芽破土而出。

篇10: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是教学生学会学。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却常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前提是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

首先,课堂教学要由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某种固定不变的程式,而应构建动态生成性的课堂,以教学活动不断变化和教师及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不断质疑、讨论、交流、体验等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教学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课堂教学应由教师多讲变为学生多学。教师要改变过去主宰课堂、一讲到底的习惯,应尽可能地做到少讲精讲。尽量减少讲授的时间,而给学生以更多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增加学生自主思考、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学习领空中自由遨游,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体验生命顿悟的喜悦,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转变教师角色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是主角。这一角色地位决定着学生只能全方位地配合老师,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转变学生的这种机械、被动学习方式,代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和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要树立“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教学新理念,找准教师应有的位置,由学生学习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角转变为配角,由学习的裁判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同伴。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根据不同课堂教学不同学生不同情况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谈学习方式的转变时曾讲到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两个方面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内在需要的一种表现,是求知的向导,是发挥学习主动性的前提。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学习对他来说就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因而要想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戏剧故事、文艺作品、时政热点问题或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等,适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情境,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 下册第七课中的“防患于未然”时,我首先播放影片《少年犯》片断,那感人的场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受感染,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乐学的心理,立即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且枯燥乏味,因而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适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角色扮演、讨论辩论、游戏及情景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有一种新鲜感,趣味性,从而调动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

3. 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相连的,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受到老师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赏时,往往会感到兴奋、愉快,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现自我价值,产生“追求成功”的学习心理,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创造让学习获得成功的机会,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注重发挥学生的长处,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表扬。如,在每一堂课中,对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质疑,独到的见解,漂亮的作业,成绩的进步,良好的行为表现,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愉快的情绪中更加信心百倍地主动去学习。

4. 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再加以恰当的体态语言,丰富的情感,高昂的激情,会给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陈述增添趣味,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爱上思想品德课。

四、改变学生学习习惯

长期以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已习惯于从听中学、从看中学。仅局限于书本,被动地听从教师的讲解,机械地背诵书上的结论,很少与他人进行研讨、交流与合作,即便是教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往往也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结果学生自主性丧失了,萎缩了,思维和智力受到扼制,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改变学生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成为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保障。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做到这几点:

1. 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学生必须主动地承担其学习的责任,养成在做中学、在读中学、在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研究中学等学习习惯。

2. 要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意识,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尊重他人的观点,能综合的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3. 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创新地学习,养成大胆质疑、答疑的学习习惯。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为理想而学,为兴趣而学,为爱好而学的内在学习动机。只有养成了这些良好的新学习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新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改变自身角色地位,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由被动的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为落实新课改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改变自身角色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的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1: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

关键词:幼儿;游戏;主人;开放;评价;习惯

孩子上幼儿园时大部分时间是在玩游戏,在游戏中度过快乐的幼儿时期,如何更好地让孩子玩得快乐、玩得高兴,在玩中获取知识并得到能力的培养呢?让孩子在游戏中发挥自主性,做游戏的主人,这样才能在游戏过程中积极地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之健康地成长。

一、布置孩子喜欢的游戏

教师要了解孩子喜欢的内容,要不断地调查孩子喜欢的东

西,为布置游戏内容做准备。要经常问孩子:“你们喜欢做什么?”“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呀?”游戏的内容应根据孩子的兴趣而定。选择啥样的玩具,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怎样玩等,都由他们自己做主。这样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玩游戏的兴趣,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玩得尽兴、学得开心。

二、课余自由活动时间实行玩具开放

孩子在园的时间基本上是一整天,除了上课时间外,其他时间在教师的监护下自由活动,如入园早的时间、课前课后的时间、下午户外活动时间等。在这些时间内组织孩子自由活动,自由选择玩具,把幼儿园的所有玩具向他们开放,按孩子自己意愿选择玩具进行游戏。这样孩子们总是玩得开心。在游戏中,他们自主结合,他们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在游戏活动中组织幼儿讨论和评价

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孩子的表现,孩子游戏的过程,及时地组织,并进行讨论评价,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做游戏的主人,按照自己得意愿去做。在讨论评价时问一些有激励性的问题。如:“他做的多好呀?”“我們像他那样做好吗?”“他和小朋友多团结呀!来我们都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样和小朋友一起玩的?”“今天玩得开心吗?”“你都开心地玩了什么游戏呀?”“那个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是怎样解决的呀?这个小朋友做得好不好呀?还可以怎样解决这些困难呢?”要用这些带有激励作用的讨论和评价,多表扬孩子的行为,以增强他们游戏的自信心。

四、养成整理玩具的好习惯

作为教师,要时常教育孩子,玩具是我们的伙伴,要爱护它、珍惜它。尤其要告诉孩子们,在他们玩完游戏时怎样来摆放这些玩具,这是一个永久的活动内容。要教给孩子们方法,用问题来进行引导。如:“你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呀?”“这些玩具原来都放在哪个盒子里呀?”“在盒子里是怎样摆放的?”“看谁摆的和以前的一模一样?”“看看谁摆得最好,和老师说说?”要指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整理玩具,使之养成习惯。

篇12: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陈隆平)

一、在导入阶段, 激发兴趣, 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 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要靠兴趣激发, 要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 才能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事, 才能有效促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1. 巧妙设疑 , 激发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载体 , 而设计一个好问题则更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催化剂. 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之中, 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 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 教学“年、月、日”时出示:小刚今年12岁了, 他一共过个生日, 你知道是为什么? 学生沉默不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就知道为什么了, 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 创 设情境 , 激发兴趣

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 创设游戏情境, 能使学生主动发展. 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游戏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时, 新课伊始, 教师对学生说:“今天你们来考考教师, 任意说一个数, 老师马上能说出它能否被3整除. ”学生出于好奇, 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 纷纷说出不少的数, 老师都回答对了, 学生验算后表示惊叹, 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能以极高的兴趣进行学习.

3. 创 设矛盾 , 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 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加深, 新知识的连贯点, 即是矛盾的情境, 探索问题答案的途中若遇到了挫折问题也就产生了教师应着意去创设并利用这样的矛盾情境. 例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 如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 你们会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学生说会, 并说出可以数方格或单位面积去测量等方法. 师指黑板、教室的地面, 请你们用上面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 学生面面相觑, 学生在矛盾的情境中产生了“我要学”的念头.

二、在认知过程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性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参与认知过程, 必须从始至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 才能为其主动学习与发展提供可能性

1. 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能做到的我们就尽量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努力去做能让学生动手的地方, 让学生动手去做.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活动的角, 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角是由顶点和直直的两条线组成的. 学生也因为是自己做的角, 在比较角的大小时非常感兴趣, 在动手操作比较角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 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装沙实验, 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的体积关系, 通过操作学生就会产生圆柱与圆锥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的疑问, 从而探究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 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到知识

学生的观察力是极强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规律, 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出示例题的表格,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 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 从而也加深了对“商不变的性质”的理解.

3. 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通过讨论各抒己见, 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既有利于学生参与, 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又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知识, 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策略.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 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讨论, 启迪思维,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 让学生计算下列算式哪些能被3整除:

39 ÷ 3 = 28 ÷ 3 = 43 ÷ 3 = 51 ÷ 3 =

81 ÷ 3 = 213 ÷ 3 = 147 ÷ 3 = 316 ÷ 3 =

待学生计算完, 并对算式进行分组, 再组织讨论: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 你又有什么发现? 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 不断讨论, 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篇13: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考了几所学校,均无下文,女儿坚决表示再也不去参加任何择校考试了。冷静下来,我们认同了女儿的决定。没有择校的压力,我们和女儿要比其他的家长和孩子快乐轻松些。女儿依舊自在地看电视,依旧饶有兴趣地捧读着心仪的课外书。

几个月后,一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打破了我们的平静。市外国语学校摇号招生,女儿被摇中了。几天后要面试和复试。女儿却淡定地跟我们说:“我想好了。我去面试复试,如果通过了,我得好好考虑上还是不上,爸妈你们一定要尊重我的决定,好不?”那几天,我们睡不好觉,工作也分了心,分分钟都在心里祈祷女儿能顺利通过考试。

女儿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复试,竟然被全市第一名校幸运录取。为了庆祝女儿考上名校,我们热热闹闹地宴请了亲朋好友。大家给予了最热烈的祝贺,那一刻,我们特别开心特别满足。谁知,宴请结束回到家中,女儿的话犹如一盆凉水,把我热情的心顿时浇得冰凉。

她像个小大人似的说:“我经过郑重考虑,还是决定不上外国语学校。”我语气有些急促:“为什么?你要知道,多少人梦寐以求想上这所学校都没有这个机会!咱考上了,为什么不上?一定得上,非上不可!”

女儿却不急不慢地说:“当初,我们可是约定好的。妈妈你说话可得算数!妈妈你想想,考进这所学校的应该都是出类拔萃的好学生,我有自知之明,我学习成绩不太好,跟他们在一起学习,不仅压力大,而且还会自卑。通过这次小升初的多场考试,我也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我觉得,学习成绩好坏跟自身努力有关,跟上什么学校并无多少关联。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来自普通学校,我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不够努力,我以后一定得好好努力学习了。”

女儿的告白和心得,让我的心情由悲转喜。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收获,通过这一系列的赶考,让女儿懂事不少,思想也随之成熟了许多。她开始知道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大的收获?带着惊喜,我们支持了女儿的决定──直升辖区内的普通中学。

如今,女儿已是一名普通高中的三年级学生,不久就要参加高考。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女儿果真没有食言,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特别有思想有见地。女儿除了担任班上的班长,还是同学们的“知心大姐”和“和平大使”。

上一篇: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哲理故事下一篇:高一差生月考考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