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转载)

2024-06-20

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转载)(精选11篇)

篇1: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转载)

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注意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使之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因为只有聚其精,会其神,孩子才能取得成功。而孩子能否集中精力则与父母的教育、教养的态度和方法分不开的。正所谓,成功孩子的背后总会站着伟大的父母。这里介绍几种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您不妨试试。

1、培养孩子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对任何一种劳动,尤其是脑力劳动具有很大的意义。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儿童,不但完成作业比较快,而且完成得比较好,效率高。那些作业马虎、粗枝大叶的孩子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没能仔细地看准习题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而且,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学习起来比较省劲,效果比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从娱乐活动。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稳定持久的注意力是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老师总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坐姿端正,目的就是训练他们集中注意力,那些坐姿懒懒散散、东倒西歪的孩子显然不可能专心致的听课。

2、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学习的最大“敌人”就是注意力涣散。有的孩子在完成作业时,脑海里想到的是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他们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有的孩子做作业时,无意识地东张西望,心猿意马,摆摆这,触触那。有的甚至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很多父母向老师抱怨,孩子只需十分钟完成的作业却两个小时还完成不了。

3、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柜子最好上锁,免得他随时都可能打开,在没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去清理抽屉,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如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张贴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的书桌上也不应置镜子,这会使她有时间顾影“自美”或“自怜”。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4、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父母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边“站岗”,这不是长久而行之有

效的办法,因为长期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情绪有很大关系,因此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平和、安宁、温馨的学习环境。声音嘈杂的环境,杂乱无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地影响着孩子注意力。同时,父母应该了解,能否集中注意力也与孩子的年龄有关。研究表明,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分别为:5~10岁孩子是20分钟,10~12岁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因此,如果想让10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5、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常听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业动作慢,一边写一边玩。”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允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6、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似乎没听见或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交待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7、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父母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8、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除此,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

让孩子复述是培养专心听的技巧,专心听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在我看来学习,可分为有效学习和无效学习二种。有效学习是很轻松的、快乐的;无效学习是徒劳的、痛苦的。

什么是无效学习呢?那种思维不能跟着内容走的学习就是无效学习。表面上看起来一

同坐在课堂里,有时还附和着“对”、“是”,但如果老师让他单独回答问题,就表现得有些哑口无言,或者文不对题。

尽管导致无效学习的原因有很多,但上课走神,不能集中思想专心听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怎么能让孩子集中思想专心听呢?这个问题只有在家庭教育中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学校一个班有几十个孩子,舞台资源有限解决不了。

一般来说,不能专心听讲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理想,这样就给家长留下了一个辅导的空间。我们在给孩子讲题目时,要力求讲得生动有趣,语言要精练,要注意停顿。要用题外的例子来进行分析,而不是直接入题。直接入题往往使他产生了对你的依赖!间接分析是引导,他的作业题还得由自己动脑筋去做。直接入题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每当你讲完一步就要及时问道:(你)听懂了没有?

如果他回答:听懂了。

你就用启发示的语言和目光很善意地说:听懂了,能不能把我刚讲过的复述给我听一遍?如果他表示不能,你也别生气,你象给他讲第一遍样,再从头给他讲。然后重复上面的问话。而且鼓励他说:就算讲不全面也不要紧,只是我想知道你听懂了多少而已。没懂的地方我再给你讲。人没有生而知之的,只有学而知之。我在你这年岁时,我的理解力还不如你咧。别害怕。你一定要尽最大的力量把问题讲透,即使是自己的水平不够,可以先把问题放下,向他人请教后再给他讲。学习不求多,要在精的基础上求多。

长此以往,他知道你要求他复述,而你又是那样可亲可敬,信心百倍地鼓励他,他就不得不专心听,否则的话,怎么能复述得出来呢?复述不出来,又怎么能对得起你呢?做家长的只知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不够的,要让孩子来爱你。他爱你,就会心疼你。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围绕着你。

我教孩子时,最高记录在重复百遍之上。但我使终微笑着面对他。当年他上初中我教他用英语读第一课这个单词时,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教一教,又停一停,再教一教,玩一玩。最后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让孩子复述的家教方法,不仅能有效训练他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还能培养他演讲的口才,表述的能力。而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几十个孩子不可能去等他一个。

1.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可以避免很多低级错误,利于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

2.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能够自觉地自主学习并知道如何自学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自主学习利于克服马虎的毛病)

3.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把时间安排的得井井有条,非常合理,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很高的工作效率;(精神状态好不容易出马虎的问题)

4.培养团队意识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学习的习惯。

篇2: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转载)

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为孩子的家庭作业而头疼,他们平时在校能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回家后往往是敷衍了事。面对着一塌糊涂的家庭作业,家长和老师都是苦闷不堪。在减负的今天,即使老师尽量少布置作业,家长也不会让孩子过多的玩乐的。家庭作业其实是一种巩固和吸收的作业,犹如牛之反刍,精化了孩子对课堂的掌握和进一步的转化。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调皮任性,一般主要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所以很多孩子在学习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有许多让家长头疼的问题。比如: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马虎、错别字多、数学错题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十一、二岁年龄断正是孩子爱玩的阶段,也是第一个叛逆期开始的阶段。如果家长过于管束,孩子会嫌烦,经常看到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爱唠叨的妈妈”„„他们把家长的一腔爱当作唠叨,把老师的关心当作“喋喋不休”,把家长的约束当作“剥夺我的自由”„„诸如种种,其实都是令家长和教师头疼的问题。其实如果从孩子心理分析,他们的一切反叛皆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就能理解孩子,学习压力过重,过早的经受了课业的负担,没有玩乐的时间,所有的假期都被这班那班的填满„„想想我们小时候,就能感受他们的童年的压力了。讲了这么多废话,今天我只想对家长讲讲如何让孩子养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许多孩子为了匆忙完成作业,往往乱七八糟的做完就完事了,不检查,作业质量差,写得龙飞凤舞„„其实这不是小问题,这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不能让孩子养成习惯。一,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自觉性

1、也许您很忙,也许您应酬多,但是,在您忙碌的时候,您忽视了孩子,孩子也养成了不认真的习惯。陪孩子,并不是要家长每天放学跟着孩子,只是在开始的时候关注孩子,给他列个学习计划,特别是小的孩子,更应该让他们有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当他们的学习、作息习惯养成后,您会发觉您省心的多,不用每天在他们身边唠叨了,他们自觉地去针对学习计划完成。自觉地学习,是学得好的关键。当然,万事开头难,这需要您和孩子的坚持。

2、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许多孩子回家后就打开冰箱找吃的,您必须要让孩子明白,专心做事的原则,吃东西就不写作业,吃好后再写,不能一心两用;其次,对于作业应该规定时间,不给孩子拖沓的理由,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不能一百道口算做个半小时,拖沓的习惯养成会严重妨碍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习惯,而且养成他们在生活中的皮皮踏踏的习性。

二、夸奖您的孩子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夸当然不是无原则的夸,而是在恰当时刻,恰如其分的夸,给孩子自信的夸,按孩子性格的夸。当你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请别吝啬你的赞美,告诉他:“这些字写得真漂亮”“你今天的作业很认真,这才是你的本色”;“你真令我骄傲”“这道题还可以这么解么?你真棒!”„„

三、家庭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孩子的自制力还不够好的时候,希望家长能陪着孩子学习。陪着孩子的爸爸、妈妈是最令孩子感动的。当然这种陪,不是让家长在旁边絮絮叨叨,不停地指手画脚。你可以做自己的事请,只是在他旁边坐着,可以看书,可以学习,可以缝缝补补,而不是他写作业你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或者麻将„„给孩子一个学习的空间,当他养成习惯后,你可以不用一直陪着,但开始必须陪着孩子学习„„而且家庭的学习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一个学习型的家长必定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子女。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四、检查孩子的作业

1、欣赏自己的作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告诉他“写完后用欣赏的眼光看完后再给家长看”。我经常让孩子

自己欣赏自己的作业:你满意吗?对错姑且不论,你认为你的作业清楚吗?有美感吗?你自己都不愿意看的作业怎么交给家长和老师呢?长此以往,孩子也会慢慢认真起来,而且通过欣赏他们自己也能检查到一些缺漏和小的错误之处。当然,持之以恒很重要。

2、读题目一篇短文,一道数学题,请他认真读题至少三遍,等到完全理解题目意思后再下笔。很多孩子错在不认真仔细读题,不理解题意就下笔,养成了马虎的习惯,也是学习无法提高的一个原因。“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话很有道理,很多东西不去理解就很难完成。

篇3: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转载)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培养动手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兴趣, 他们将积极参与、努力探索。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幽默的话语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控制能力差, 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前, 教师尽可能通过布置些活动, 让沉闷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精神饱满, 力求语言生动有趣, 有条理, 使课堂生动有趣, 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听。

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让主动学习变成良好的习惯, 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联想、推理和思考, 自己独立完成要学习的内容。只有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 不分析题干, 不了解问题的实质, 就不能准确快速地完成一道习题。俗语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 看一遍不如做一遍, 做一遍不如讲一遍, 讲一遍不如辩一辩。”也就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做”。在数学课堂中也要重视引入环节, 可以联系生活实践, 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意识

有一句名言说:“思考、勇敢、快乐、自信, 永远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数学是思维性很强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 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刚步入初中的学生, 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主观意识差, 容易在课堂上随从别人, 别人怎么说, 他就跟着怎么说, 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课堂上,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供学习方法的同时给予学生鼓励, 提问后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多照顾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

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树立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默契配合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比如, 在数学课上, 让学生观看一段路的视频, 让学生统计在过去的一分钟内有几辆货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通过。很多同学说:“老师, 太快, 再播放一遍。”第二次因为目的性强, 所以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小组分工时, 未提交档案资料则拒付有关款项。

(4) 加大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文档信息化给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由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文档信息的存储、加工、传播及利用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给基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做好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要严格按照高校基建档案的归档范围, 及时、真实、准确地进行收集归档。要提高基建档案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有关内控制度, 齐抓共管, 并且要加大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总之, 学校要重视档案管合作。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了解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小组合作自然形成。合作, 已成为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一个前置要件。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和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数学活动, 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在生活中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教师应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 从平时可见的和有形的数学开始, 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 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运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 教学“观察对称性”的内容时, 让学生看镜子, 然后分组讨论:人们站在镜子前, 能发现什么数学原理?通过实例, 学生结合生活就会有新的收获, 即“在生活中学数学”。学什么呢?可以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进入学生头脑后, 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一层次看待数学问题, 学习用数学思维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各项行动, 这也使得学生自信有能力去发掘自身的价值。教师要结合数学课本, 通过横向、纵向提升难度, 拓展学生的训练思路。在数学教学中, 至关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因此, 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 要揭示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内在联系。只有如此, 学生才能把数学知识学懂学活, 才能是完整的、透彻深刻和实用的。数学练习不仅要“看懂这道题目”, 而是要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处理这一类题目”, 进行一题多变。在学习的过程中, 遇到类似的问题能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四、合理地构建课堂

数学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整理、内化的过程, 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过程的形成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根据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环节, 我们要充分确定自己的指导者、引领者的地位, 掌控好课堂走向, 采用变化多样的、有秩序的、有效的策略, 及时反馈学生的接受程度, 确保学生吸收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侧重示范性、针对性、导向性。在教授的过程中, 通常采用学生自学总结的方法, 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

学生只要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提升学习效率指日可待。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由于初中生的思想活跃, 接受新事物快, 因此, 只要教师指导, 训练效果好, 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也会受益终生, 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莲池中学)

理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高基建档案管理水平, 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韦嬴.高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探析[J].北京档案, 2010 (6) .[2]黄福如.高校合并后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

资料, 2007 (8) .

篇4:引导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的好习惯

一、会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时既要听老师讲解,又要仔细听同学们的发言。要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①上课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他们仔细听课;②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仔细听课;③运用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保持学生良好的注意。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听的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

(1)重视听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老师讲解的重要作用。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老师或家长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

(2)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或黑板,看老师的表情或板书内容,耳朵听老师讲课,头脑思考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的同步。

(3)会听门道。一般老师讲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然后进行新课、分析讲解、推理,启发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教学中要让学生听得出来,明白老师每一步讲解的目的,并积极配合,达到老师既定的目的。

(4)当堂弄懂。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学公式、法则、性质和定律要知道怎么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运用等。

(5)理清思路。学生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弄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样从上节课内容发展来的,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

二、会想——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习数学知识,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知疑、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要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习惯必须做到两点:

(1)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教师除了对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进行鼓励外,还应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激发全体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例如,有的教师在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时设疑“能否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呢?”在完成转化后,暂不作具体的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问:如果小数点移动后,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这样一步一步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顺着逻辑思维的路子,得出了计算法则,显然,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2)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要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小学数学中质疑问难的主要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主要可围绕两个方面进行: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基本形式。如概念是怎样说明的,怎样表达的,为啥要这样表达?②解例题、习题的方法。题目解完后可再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如果把这道例题再改变一下条件或问题,解题方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是教会学生逐步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质疑问难的一般逻辑方法,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并逐步养成习惯。

三、会说——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说的训练一般有如下两种:

(1)操作叙述法。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有时感到无话可说,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引导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1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1根小棒加上1根是2根小棒,2比1大,2排在1的后面;2根小棒加上1根是3根小棒……”这样使学生有话可说,从小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篇5: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转载)

游戏时,小朋友各就各位,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前几次游戏发现,娃娃家东西最多,有时会到处乱扔——桌上桌下、厨上、床上、凳子上,应有尽有。今天我特意关注了娃娃家,看到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从一开始就忙得不得了,购物、带着娃娃去看病、去吃点心、去理发等等。游戏结束时,真的,桌上、厨上甚至床上都放满了东西。评价活动时我让小朋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俊俊说“要把东西一样一样都收拾好。”小朋友都同意他的说法和做法。于是根据幼儿好胜的特点,鼓励他们来个整理东西的比赛“看看哪个地方收拾得最快最干净”。小朋友的兴趣很高。

篇6: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转载)

畅畅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是从二年级下期开始的,主要有如下三个:

1、不完成作业,不及时改错;

2、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抄笔记;

3、对于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从态度上抵触,不配合。

篇7: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转载)

孩子有自己做事的节奏

妈妈们在催孩子“快点快点”的时候,心里都很着急。她们总是会训孩子:“怎么还磨磨蹭蹭的!赶快把事情干完,不就轻松了吗?”无论是学习、打扫屋子、上补习班还是做家务,只要是孩子在做事,妈妈就会这么想:“不愿意做的、麻烦的事,就算再不想做,到最后不还是得做!磨磨蹭蹭的只会浪费时间!”因为妈妈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总能很麻利地完成工作,做好家务,甚至要是当天没把事情做完或做好,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这么说来,是孩子扫了妈妈干活儿的兴致。或者说,如果孩子也能麻利地把该干的事干好,就不会扯妈妈的后腿了。

妈妈早早地起来给孩子做了可口的早餐,可孩子就是磨磨蹭蹭的不起床。好不容易起来了,可是换衣服呀、洗脸刷牙呀,还是慢慢腾腾的,煎鸡蛋和汤早就凉了。孩子的磨蹭劲儿根本就跟不上妈妈的节奏,妈妈觉得一天的开始就很不顺利,于是就不停地催孩子“快点快点”。

“快点起床!”“赶快换衣服!”“快吃饭!”“快点,吃饭了!”„„

妈妈催着孩子,自己手上的活儿也一刻都没停过。做饭、洗碗、洗衣服、擦桌子„„忙忙碌碌的,同时不忘监督着孩子的进度。自己忙得不可开交,而孩子却不紧不慢的,她实在看不过去了,就会不停地催孩子“快点快点”。

可以说,妈妈们在催孩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话里有话,暗藏着“我很忙”的意思,实际上是想表达“妈妈很忙,你快点儿”的心情。

妈妈们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催促已经变成严厉的训斥了,这相当于把自己的忙碌强加在孩子身上。不仅妈妈们是这样,爸爸们也是一样的。

那些总催孩子的妈妈肯定都是很努力的人,所以她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那么努力。对于这样的妈妈,我有一句忠告: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他们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

看上去孩子们好像总是磨磨蹭蹭、不紧不慢的,那是因为妈妈们总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去要求孩子,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就会被认为是磨蹭。所以,即使孩子没有达到妈妈要求的速度,也不能说孩子懒惰或胡闹。

大部分妈妈看到上面的忠告可能会觉得“是这样吗”。请妈妈们怀着“原来是这样啊”、“孩子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磨磨蹭蹭”。对于勤劳、努力的妈妈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速度去做事,不是吗? “现在很忙”只是妈妈的借口

接上节所述,妈妈催完孩子“快点快点”之后怎么样了呢?

比如在晚饭后,妈妈边洗碗,边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快点写作业去!”“写完作业再看电视!”

当孩子写完了作业,以为终于到自由时间了,就想趁这个时候给妈妈讲讲今天学校里发生的事。“妈妈,今天在学校„„”听到孩子悠闲地要聊天儿,妈妈一般都会是这样的反应:“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好吗?”碗筷还没刷,洗澡的热水还没烧,要洗的衣服还没整理好„„妈妈根本就不可能像孩子一样轻松,所以顺口就说出了“妈妈现在很忙”。

然而,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却是十分矛盾、无法接受的。妈妈让自己做的事都认认真真地做好了,可妈妈还是那么忙,也不肯听自己说话。“妈妈总是命令我干这干那,可却从来都不听我说话!”孩子不自觉地就会这么想。

虽然孩子不能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对妈妈怀有不满、觉得不公平:“妈妈只会不停地催我,我以为做完了妈妈就会听我说话,可是她却说‘妈妈现在很忙’。”

事实上,妈妈可能真的很忙。孩子越小,要忙的事情就越多、要干的活儿也越多。可是当妈妈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忙”的时候,就等于封闭了自己的心灵,给孩子一种无法接近的感觉,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妈妈拒之门外了。而当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妈妈身上的时候,孩子也会把妈妈拒于心灵之外。

下面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妈妈对上小学的孩子说:“去喂喂小猫,好吗?”

孩子顺口回答说:“我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然后开始写作业了。

妈妈一下子就生气了,刚才还在看电视,一让他去喂猫,就说要写作业。可是生气之余,妈妈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孩子的这种态度,好像以前在哪儿见过。这件事过去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妈妈突然想起来,原来孩子的态度跟自己之前的态度是一样的。

“晚饭后,好不容易喘口气,孩子过来有话要跟我说。我想安静地休息一下,不想听他说那些无聊的事,就随口说‘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之后我就去收拾厨房、浴室了。”

妈妈们想喘口气休息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算有空,她们也可能认为与其和孩子聊天,还不如做做家务。

妈妈们是这么想的吗?

妈妈们在说“现在很忙”的时候,难道没有这种想法吗?并不是忙到没空和孩子聊天,而是认为做家务才是正事。这样想的妈妈难道不任性吗?请妈妈们催孩子“快点快点”的时候,也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和要求,这样才公平吧?妈妈们觉得呢?

在说“很忙”前,先问一声“什么事啊”

我有一个朋友,每当他回忆自己的妈妈,最先想起的就是妈妈用洪亮的声音回答“什么事啊”。

这个朋友家是开杂货店的,而且有很多兄弟姐妹。

“我妈妈又要开店,又要做家务,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但只要我们想跟她说事,不管妈妈是在店里还是在厨房里忙活,都会用洪亮的声音回应我们‘什么事啊’。听到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妈妈很忙,不急的事也就暂时先不说了。”

其实孩子想跟妈妈说话的时候,不一定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孩子越小越是这样,他们只是想跟妈妈说句话、引起妈妈的注意,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打声招呼。只要听到妈妈的回应,引起妈妈的注意,就感到安心了。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安心感”。

对妈妈来说,在忙碌的时候并没有心思听孩子闲聊,所以孩子还什么都没说呢,就被“妈妈现在很忙”给挡回去了。

可是妈妈完全可以先回应孩子一声。就算是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回应孩子一句“什么事啊”的时间还是有的。

问完有什么事之后,孩子也许有很多话要对妈妈说。如果妈妈真的很忙,在厨房炸东西或是在洗衣服,无心听孩子说话,这时再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这不是更好吗?“妈妈在炸天妇罗,听不太清楚。待会儿再说好吗?”孩子虽然很想和妈妈聊天,但看到妈妈真的很忙,自然会明白妈妈暂时没空。不过,孩子依然会很安心的,因为他已经引起妈妈的注意了。至少比刚要张口,就被妈妈以“现在很忙”为理由拒绝的感觉好得多,也安心得多。

我的那位朋友还说:“妈妈那句‘什么事啊’至今仍回荡在耳边!她的声音那么洪亮,让我们深深感觉到了妈妈包容孩子的心情。”

他还说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感受到了很多意思:“妈妈在这儿呢!”“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是你的听众!”“现在不能和你聊天,对不起啊!”„„

各位妈妈,请你们在说“妈妈现在很忙”之前,先问问孩子“什么事啊”,这短短的一句话,会带给孩子完全不同的心情和感受。

说“知道了”,会打消孩子聊天的热情

孩子跟妈妈说话时,如果妈妈回应了,孩子就会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但只有大一点的孩子才会这样,小一点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强,一会儿说这儿,一会儿说那儿,说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听起来很无聊。

这时,本来很想认真听孩子说话的妈妈等不及了,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或“你到底要说什么?”听妈妈这么一说,孩子聊天的兴致一下子就全没了,变得十分沮丧。自己认为那么好玩的事,妈妈却听得索然无味,一点都不高兴。

这一句“知道了,知道了”,不仅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也忽视了孩子说话的节奏。孩子认认真真、绞尽脑汁地编织着自认为非常有趣的故事,可是妈妈却只有一句冰冷的“知道了”。

聊天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热情,而能培养孩子这种热情的正是和父母的对话。如果父母拒绝听孩子说话,那么不要说热情,孩子可能连说话的心情都没了。

有些妈妈看到孩子反复说也说不清楚,实在不耐烦了,可能会大声地训孩子:“根本不知道你要说什么,别啰唆了,赶快拣主要的说!”催孩子赶快把话说清楚。

可就算是大人,要三两句话就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也不容易,更何况是缺乏逻辑思维的小孩呢,怎么能那么轻松地讲清楚呢。妈妈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会说“算了,我知道了”,就这样打断了孩子的话,虽然她们知道孩子还没说完。

也就是说,妈妈们等得不耐烦了,想催催孩子,结果却把孩子堵得说不出话了。妈妈们本来是打算听孩子说心里话的,最后却事与愿违,这样只会使孩子变得更沉默。

妈妈可能也注意到孩子越来越沉默了,于是开始主动和孩子说话:“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吗?”孩子有气无力地回答:“没什么,和平常一样。”听到孩子这样回答,妈妈也会有点失望吧。找不到切入口,两人都陷入沉默,当然聊不下去了。

其实,让事情发展成这样的正是妈妈不耐烦的“知道了,知道了”和“你到底要说什么”,这些话打消了孩子要和妈妈聊天的愿望和热情。

不要封住亲子交流的切入口

孩子对父母的谈话很感兴趣,不管是晚饭时的聊天,还是平时的谈话。虽然听不太懂,但仍然很好奇。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这种时候,父母一般都会说“小孩子不用知道这么多”或“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但是仔细想一想,全家人一起吃饭,只有父母两个人在聊天,不让孩子插嘴,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呢?

不能让孩子知道的理由其实并不是谈话内容有什么秘密,而是因为谈话的内容比较复杂,或是太难了,孩子理解不了。但就算是再难的内容,也可以给孩子简单地解释一下。不管是社会上的人情世故,还是金钱方面的问题,举个身边的例子讲一讲,孩子也会明白个大概的。

当然上面讲的只是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是孩子无意中问到了父母不太想说的事情。比如父母正在谈论孩子认识的某个邻居或者亲戚。孩子听到了一个认识的人的名字,就想加入到谈话中,问:“××怎么了?”父母可能正在谈这个人不太好的事情,不想让孩子知道,于是就说:“没什么,小孩子别多管闲事。”

妈妈一般都是这样压制孩子的好奇心的。挨了训的孩子肯定会觉得十分委屈:自己是听到认识的人的名字才好奇的,又不是要多管谁的闲事。

上面所讲的这种情况,也就是孩子问到他不该知道的事,细想起来其实也错在父母。

在一家团聚、共享天伦的时候,谈论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本来就是大人的错。

父母没发觉吗,自己在说“小孩子不用知道”的时候,实际上是把孩子挡在家人谈话的范围之外了。孩子也会很困惑:“到底什么时候我才能插嘴呢?”于是干脆在父母谈话的时候离得远远的,去看电视或者打游戏。

一位觉得和孩子的交流太少的妈妈说:“我家的孩子除了问他话之外,基本上就不说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就是因为孩子要加入谈话时,被父母的“小孩子不用知道”拒之门外了吧。说“弄脏了吧”,是因为怕孩子添麻烦

最近爱干净的妈妈越来越多了。如果只是外出回来要洗手、漱口的话,还能理解。但有的妈妈甚至连去公园都会自备椅垫,在长椅上铺好后才坐,也绝对不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泥土、沙子。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有这样的妈妈。爱干净并没有错,但如果到了洁癖的程度,孩子就很可怜了。爱干净的妈妈都有一句口头禅,就是总爱歇斯底里地喊:“弄脏了吧!”

公园里,几个小孩在玩耍。他们都是四五岁,正是淘气的年龄。旁边的长椅上坐着几个妇女,应该是孩子的妈妈们。孩子们在玩秋千和跷跷板,妈妈们在旁边聊天,一切都安静祥和。

但当孩子们上沙堆玩耍的时候,这样的气氛立刻被打破了。之前还聊得火热的妈妈们一下都把视线转向了自己的孩子,谈话也中断了。孩子们并没有注意到妈妈不对劲儿,继续开心地玩着,一会儿堆沙堡、一会儿在沙堆里挖隧道。

终于有一个妈妈忍不住了,大喊一声:“弄脏了吧!”接着其他的妈妈也跟着喊“你看多脏”,“一会儿回家会把沙子全带进屋子里去的”,之后便带着各自的孩子回家了。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只能摇头叹气。妈妈们那句“弄脏了吧”到底是说什么脏了呢?

是说孩子的身体,还是说裤子、鞋袜,还是说一会儿回家会把屋子也弄脏呢?可能全都包括吧。但是只听妈妈嚷嚷“弄脏了吧”,好像她们在意的只是衣服和屋子,并不是孩子的身体。

因为洗衣服、打扫房间等家务都是妈妈做,衣服和屋子弄脏了的话,最苦恼的就是妈妈。孩子的手脚脏了,洗一洗就可以了,但是混在衣服兜里和散落在走廊里的沙子都得由妈妈来收拾。

这些和孩子没什么关系,所以孩子被训,并没有切实感觉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没做什么危险的事、也没和小朋友吵架、更没伤害别的小朋友;没撒谎、也没磨蹭„„不仅没做什么错事,自己还玩得那么开心,没打扰到周围的人,也没用妈妈操心„„孩子心中就有了个谜团:就算玩沙子弄脏了,洗一洗就行了,妈妈为什么要生这么大的气呢?

对于孩子的迷惑,妈妈可能会这样解释:“那你说谁来给你洗衣服呢?”“谁来打扫屋子呢?”听妈妈这么说,孩子可能会想:“妈妈真辛苦啊,看来我真不该把衣服和屋子弄脏。”

可是孩子真的想通了吗?没有哪个小孩会自觉地想“不应该给妈妈添麻烦”。

“虽然很好玩,但是会被妈妈骂,还是算了吧。”如果孩子抱着这样的想法,那确实有点可怜。一直看妈妈的脸色,连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孩子与其说是“好孩子”,不如说是“畏畏缩缩的孩子”。

解决这种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妈妈让孩子自己去收拾残局。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把饮料或饭菜弄洒了,就叫他自己把桌子或地板擦干净;如果孩子在外边玩得浑身是泥,妈妈就要教孩子洗衣服的方法,然后让孩子自己洗衣服、自己刷鞋„„

如果妈妈按照这种方法要求孩子,那么再说“弄脏了吧”的次数就会少很多。孩子自己收拾的话肯定不能收拾得那么好,所以妈妈也会帮孩子一起收拾。不过,孩子“妈妈会收拾”的想法就会渐渐转变。

“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吧!反正是孩子来收拾,麻烦的也是他们!”如果妈妈们能这么想,就不会因为孩子玩沙子而苦恼了。就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残局吧。教育孩子是要花时间的同样的事说了很多遍孩子也没记住,这是让妈妈们最生气的一点。“虽然不想生气,但是说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记住,怒火一下就上来了。”

我非常理解妈妈们的感慨。说第一遍的时候还能保持平静的语气,但是同样的话反复说了好多遍,到了后来音量自然就提高了,而且会脱口说出:“要说多少遍,你才能明白啊?”一般妈妈喊出这样的话时都显得有些歇斯底里。但是孩子并没感觉“说了很多遍”。下面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有一个孩子吃饭拿筷子的方法不对。早饭吃面包的时候没关系,但晚饭要用筷子,妈妈就看着就生气了。“都上小学了,还不会用筷子!好好学学怎么用筷子吧!”于是她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提醒孩子如何使用筷子。孩子被提醒之后,就能拿对,但第二天晚饭的时候又忘了,妈妈忍住没有训孩子,只是重复了一遍同样的话:“好好拿筷子!”可同样的话重复了好多天之后,孩子还是拿不对筷子,这时候妈妈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要说多少遍,你才能明白啊?”

妈妈不明白“每天都提醒一遍,怎么还记不住”。自己每次晚饭时都提醒孩子,期待他很快就能学会。但是第二天又忘得一干二净。

大人们当然觉得难以置信,昨天刚说的怎么今天就忘了?孩子为什么记不住呢?因为他们对如何使用筷子并不感兴趣。记不住并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和自觉性有关系。大人们当然知道日常礼节的重要性,也知道拿不对筷子会被嘲笑,所以会自觉地注意如何拿筷子。

但孩子并没有这种自觉性,听到妈妈说“好好拿筷子”的时候才想起要注意,可等到第二天吃晚饭时又忘了。更不会记得妈妈已经说过很多遍了。

教育孩子确实很费工夫,我也完全理解妈妈们焦急的心情。但如果简单地归结为“小孩子就是这么没记性”,就不对了。

还是请妈妈们耐心一点。想想看,就算是教一只小猫,你也会耐着性子引导它很多遍,好让它记住“某个东西不能吃”,更何况是自己的孩子呢,不是吗?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群生长在大城市的小孩,修学旅行时去了风景秀美的海边。海水清澈见底,沙滩洁白如雪。不论是走在步行道上,还是坐游览船观光,孩子们都赞不绝口:“哇,太漂亮了!”

孩子们的参观内容包括鱼市。下了车,刚刚走进市场,孩子们就皱起眉头、捂住鼻子说:“真臭啊。”这时,领队的男老师微笑着,大声对孩子们说:“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气味儿,但就是没有‘臭味’。比如你们的大便吧,那也只是大便的味儿,不是臭味。”

老师很幽默,孩子们哈哈地笑了。不知道孩子们能将老师的话理解到什么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基本意思他们都理解了。

在前面一节中我讲过,最近爱干净的妈妈越来越多了,有的甚至有点洁癖。我并不是说爱干净或者有洁癖有什么不对,而是想说妈妈的口头禅对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有着很大的影响。

请妈妈们不要忘记,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再说说刚才的那位男老师,他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在我看来是完全正确的。鱼市里的就是鱼市的气味儿,有很多人就在这种气味儿的包围中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有一位妈妈带孩子去参观了一家制酪场的牛棚。孩子也十分期待尝一尝刚挤出的牛奶。但是一进牛棚,孩子就大喊“真臭”。

“养牛的大叔很亲切,听到孩子的话一点厌烦的表情也没有。倒是我自己觉得很丢脸、很不好意思,坐立不安的。”有过类似经历的妈妈一定很多吧。

搭别人的车,结果孩子一上车就说“真脏”,或者指着在地下通道里乞讨的人说“真臭啊”„„

经历了这些,妈妈们惊讶地发现:孩子的这些话其实都是妈妈自己说过的。当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回来,弄得浑身是汗,连衬衣和袜子都脏了,妈妈们没说过“真臭”、“真脏”这样的话吗?

走在街上的时候,妈妈们难道没说过“脏,别摸墙”、“这里有点臭,我们走那边吧”这样的话吗?

一个妈妈捡起孩子掉在地板上的饼干,吹了吹,正准备吃的时候,孩子突然叫道:“脏,别吃!”“我就问孩子‘为什么说脏’,他说因为‘掉在地上了’。他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东西掉在地上就脏了,不能吃了。”这位妈妈无奈地说。

孩子说“脏”、“臭”,有的时候并不是跟妈妈学的,而是在其他场合从别的小朋友或大人那儿学来的。结合情景,孩子就会记住:这种情况就是脏,就是臭。

当孩子说出这两个词时候,妈妈最好问问他:“为什么说脏,为什么说臭啊?”这两个词不能随便使用,如果说之前不想一想的话,就可能成为恶意的骂人的话。

用平和的语气对孩子说“别急”

孩子每天早上上学,都是在快要来不及的时候才出发。妈妈跟在孩子后边,不停地说:“手绢带了吗?”“路上注意车啊!”“放学别到处乱跑啊!”孩子一边回答“嗯,知道了”,一边穿上鞋背上书包要出发。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急急忙忙就跑回房间去拿,连鞋都没脱。“怎么了!别这么着急,慢一点儿!”妈妈的话音刚落,孩子还没来得及拉上拉链的书包,就整个倒过来了,里面的东西稀里哗啦地都掉了出来,散落在玄关里。妈妈看见又大喊起来:“你看看你,不是告诉你不要着急了嘛!”孩子完全陷入混乱了。

妈妈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对慌乱的孩子喊“别着急!慢一点儿”,结果反而让孩子更加慌张,不知如何是好了。

有一位妈妈,她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她经常为孩子的慌张、马虎而发愁:“忘带东西是家常便饭,写作业的时候看错题目、学校发的联系簿也忘了给我、我的嘱咐也经常听岔„„每次叫他去买东西时都会让他看购物单,可他总是潦草地看一眼,所以经常看错。要是买回来三样东西,肯定有一样是单子上没有的。”这样一个孩子在学校是什么样的呢?妈妈觉得肯定也是个“马虎大王”,总做错事。于是就到学校去向孩子的班主任打听情况,结果老师说孩子平时很稳重。

这位妈妈觉得难以置信,还问老师“真的吗”。回家后问孩子,结果得到了一个让她更意外的答案——“因为老师不催我啊!”孩子说,考试的时候、上课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都用平和的语气说:“不要着急,慢慢说。”“我平时不也总跟你说‘不要着急’嘛”,这位妈妈还是不太相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虽然妈妈也会对孩子说“不要着急”,但却是大喊着说的。那种近乎训斥的口吻,就像在命令孩子一样。所以叫孩子“不要着急”跟催孩子“快点快点”是一样的。妈妈一大声喊,孩子就会慌。而孩子的慌乱又会成为妈妈们催孩子“快点”的理由。也就是说,妈妈总是交叉着说“快点”和“别急”。

而在学校里,老师并不会催他“快点”,所以孩子也就不会慌张了。

只有用平和的语气说“别急”,孩子听了才能平心静气、稳稳当当的吧? 问“作业做完了吗”,是在催孩子

丈夫下班回来,妻子跟他聊天说:“邻居木村被调到外地了。暂时一个人过去就行了,但是木村夫人还是跟我抱怨,说以后搬家还真麻烦。要是你也调动了,咱家怎么办呢?”对于妻子来说,丈夫调动工作是家里的一件大事。但是丈夫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了,根本没心情听妻子说那些杞人忧天的话,于是不耐烦地说:“先别瞎操心了,饭做了没?”看到丈夫不高兴的表情,妻子很生气吧?“知道了,马上就好了!”

其实就算丈夫不说,妻子也知道丈夫工作了一天很累很饿了,肯定早就开始准备了。“已经做了,快好了。话说回来,你听没听我刚才说的啊?”最后这句话恐怕才是妻子的心声吧。

写到这儿,妈妈们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吧。孩子放学回来,想和妈妈聊天,而妈妈很忙,就打断孩子说:“先别说那些没用的了,你作业做完了吗?”妈妈真的挺狡猾的,孩子刚刚放学回来,作业肯定还没做呢,妈妈真是明知故问。孩子心想:“这还用问,作业当然还没做呢。”想说的话还没说呢就被妈妈打断了,孩子当然也很生气。

所以请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可以对孩子说:“先把作业做完,再给妈妈讲,好吗?”这样说的话,孩子或许也会有点不满,但是至少能理解妈妈。

对下班回家的丈夫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丈夫说:“那又怎么样,他调动跟我又没关系。先做饭吧,吃饭的时候再说!”妻子也会理解的,甚至会认同丈夫说的:“啊,好的,马上就做饭。”

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夫妻之间、母子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关心。妈妈就算再忙,在拒绝孩子时肯定能找到一种不伤害孩子感情的方式吧。

说“我有空”可以增进母子交流

我想讲一个乐观的妈妈的故事。这位妈妈有一句口头禅——“我有空”。

她说:“当然是真的有空了。星期天如果没有外出计划,洗完衣服之后我就有空了。”

这个家里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孩子吃完早饭,做完作业之后就出去玩儿或做游戏了。他们玩的不是电脑游戏,而是妈妈也不太明白的纸牌游戏。可是一听说妈妈“有空”,两个孩子马上扔下手上的纸牌,围着妈妈说:“妈妈有空的话,我们做甜点吧。”“妈妈,我的车胎瘪了,帮我打打气吧。”妈妈笑着说:“去找爸爸吧!”因为是星期天,爸爸也休息在家。孩子们又围到爸爸跟前,爸爸虽然嘴上一直说“真没办法”,但还是笑呵呵地去帮孩子给自行车打气,之后又一边教孩子一边和他们烤甜点。

这期间,妈妈悠闲地喝着茶,看着杂志,有时还去院子里打打太极拳,很是逍遥。

烤好了甜点之后,爸爸和孩子们就对妈妈说:“做好了,就当下午茶的点心吧。”

之后,孩子们又一起喊妈妈:“妈妈,我们骑自行车去哪儿玩吧?”听到孩子们的话,妈妈伸了伸懒腰,回答说:“哇,做得不错嘛!”“好啊,反正有空,我们去哪儿玩玩吧!”妈妈什么也没做,看着孩子们和爸爸准备好一切,好好地享受了一下休息日。

这位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平时可不是这样的!”

我却认为她是位好母亲。因为对于孩子来说,那句“我有空”让他们感到安心和满足。有空就好,可以做很多事情。妈妈的“有空”就是孩子的自由。口头禅是“我很忙”的妈妈们有没有想过,正是这句话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当妈妈说“我很忙”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那就什么都干不了了”。孩子会因为妈妈很忙而有所顾虑。

篇8: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转载)

我认真的反思:从课堂反应来看, 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 为什么测试中会出现这么多错误?课后与其他科任教师交流后得知不仅语文课是这样, 其他学科也是如此。这或多或少就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了。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 证实了我的这一猜想。具体表现是:老师的话还没说完, 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插嘴, 抢着回答, 说的内容根本没经过大脑思考;喜欢自己说而不愿意听别人说;听完别人的回答, 不假思索, 随声附和, 更不会评价……活跃之后, 效果不佳, 归根究底就是孩子们不会思考, 不会倾听, 不会质疑。

深思过后, 我决定好好利用《唯一的听众》一课的教学, 让学生自己明白倾听的重要性。这篇课文线索清晰, 主要写“我”的成长以及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 我选取了后者作为教学重点。上课不久, 学生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思路。便引导学生对本课的教学的重点进行探究。我首先让同学们找出老教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主要通过对老人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体会老人认真倾听并积极评价的态度, 而这也正是我的学生所缺少的。寻找相关信息学生并不难, 难的是将其内化并逐步养成会倾听、会思考的学习习惯。于是, 在交流的环节, 我故意把机会让给一位性格内向但思维缜密的同学。别人刚说了几句话, 下面就有人嚷嚷了:“让我来, 声音太小了, 根本听不清楚。”见此情景, 我便顺势引导说:“内容找得很准确, 若你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用通顺的语言大声地把答案告诉每位同学, 就更好了。请其他同学认真听, 听完之后, 同学们来评价评价, 可从需要改进和值得自己学习的两个方面入手。”我把鼓励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发言的同学, 给了她自信, 而其他同学也坐直身板, 洗耳恭听, 她那清脆的声音传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 静静地坐在木椅上, 平静地望着我……”教室里安静极了, 仿佛他们就是文中的老教授, 在认真地倾听着小提琴曲。

于是, 我抓住契机, 动情地说道, “老师刚才仿佛看到了你们每一位同学都成了课文中那位老教授的样子。要是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认真倾听、积极思考, 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成为文中的那个“我”, 你们的人生也一定会因为会倾听、会思考而精彩。”我环视了一下教室, 很多学生的脸上都出现了圈圈红晕。此刻, 他们一定明白了认真倾听的重要性了。

《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在语文教学中, 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还要学会表达与交流。因此, 仅靠听是不够的, 要视听结合、边听边想、边听边写、听后评议。

视听结合, 也就是要充分调动感官的功能, 虽然在高年级让学生逐字用手指显得有点多余。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图片, 视频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于是, 我借助多媒体用PPT放出课文中的插图, 让同学们感受老人专心倾听的同时, 也可以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当时的情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上, 如果能抓住那一刹那的灵感, 将思考得来的知识用语言记录下来, 这将成为同学们一笔宝贵的财富, 同时也会为老师带来课堂生成的美丽意外。文中老教授对“我”这个“音乐白痴”的持久关注让我们为之感动, 于是我追问:“你们学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可畅所欲言。”出乎意料的是, 问题提出后, 他们并没有七嘴八舌地抢答。在沉默片刻后, 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窸窸窣窣的写字声, 仿佛一曲悠悠的小令, 在诉说着他们内心的故事。不一会儿, 同学们陆陆续续举手了, “我很佩服老教授那诗意的语言, 更佩服她那良苦的用心, 既鼓励了年轻人, 又维护了年轻人的自尊。”我看到有惊羡的目光朝向刚回答的同学, 惯例似的, 她回答完后, 我问道, “她回答得怎样?”一向活泼的同学将手举得很高, 站起来后, 他一字一句地说道, “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着重分析了老人的语言;我觉得老人的神态描写十分细致, ‘老人的眼睛如一潭平静的湖水’, 这眼神含情脉脉, 能给人温暖。”我愣住了, 一向以调皮捣蛋著称的他回答得有条理, 他话刚完, 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了他的抛砖引玉, 后面的同学个个都很精彩。

篇9:怎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勤奋努力的精神,上课不努力,作业马马虎虎是学不好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经常检查,这里引导很关键,不要棍棒教育,可带孩子弄些集中精力的小游戏,带孩子参加一些比赛,让孩子有荣誉感

经常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学校情况,让孩子多参加班里的活动,每天将老师布置的题目和孩子共同完成,简单的孩子做,难的引导,让孩子尝到解题得乐趣,

提高孩子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注重上面能力的培养,使孩子真正聪明,活泼,可爱,这些需要专门通过一些小活动使孩子提高这些能力,可以家长一起做,也可组织别的孩子一起完成

要有执行力,经常督促检查,把自己说的话都落到实处,不要让孩子摸透家长的习惯,继而钻空不学习,只有对孩子要求具体,说话严肃认真,孩子才会认真对待,对孩子学习,只要坚持正确要求,会更快的使孩子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会迅速提高。

篇10: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当今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成龙”、“成凤”。他们为孩子的学习不惜付出大量精力、时间和金钱,但是效果怎么样呢?稍一放松,孩子的学习成绩又“滑”下来了。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用,我便有这样一个体会:一个好习惯一旦养成,长大后便会一直坚持下去。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孩子来说,是终生受益的。做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专心致志。孩子入学之后,由于自学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作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

二是独立思考。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要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不要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要让孩子在进取、拼搏、争先的同时,学会平和地对待学习中所谓的成败,并学会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

篇11: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都江堰市奎光小学

王一鸥

一、习惯的影响是真实存在且巨大的。(举例)

1、十指相扣,左母指在上和右母指在上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2、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象小是被链子绑住,长大了还被绑住则是被习惯绑住。

3、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了了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平静的回答,在幼儿园。

二、什么叫习惯。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象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可见习惯的力量不经意会影响人的一生。

一般来说,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习惯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形成,这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相对于其他习惯而言,不良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

我们知道了习惯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习惯本身的特点。那么,作为学生来说应该具备哪些好习惯,又该怎么去培养呢?因为习惯包含的种类太多,如文明礼仪,健康饮食,体育锻炼等等,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学习方面的习惯。

三、小学生应具备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1、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认真听取别人讲话是对讲话人的尊重,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盯住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能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内心评价,并时时配合以点头、微笑等表情,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你在专心听他人讲话。

2、学习卫生的习惯。

(1)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连续看书一小时中间要休息一会儿。

(2)读写时光线要充足、适度,左侧采光;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3)不要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

3、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要科学安排学习、劳动、娱乐、锻炼、交往等活动。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包括每天的阶段性安排、每周的较大活动安排、考试复习和双休日、寒暑假的专题安排等。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会听课是搞好学习、提高素质的关键。听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

6、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地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7、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上课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增长知识,有所创造,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8、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

不唯上、不唯书、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声音要宏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要先把问题想好。“想”是“说”的先导,只有“想”的周密,“说”得才有条理,才透彻。

9、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研讨,使自己在叙述、解释、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调整看法,实现对知识的科学建构。

10、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1、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不迁就、不谅解,不拖延时间。

12、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知识的整体建构。

13.、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的习惯。

观察对我们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起着重要作用。为此,要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变无意为有意。要养成观察兴趣,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设计观察程序,并且把所学知识与观察对象联系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

14、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对每一个实验,每一件学具都要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既锻炼了手和脑,又能帮助理解,使知识记忆深刻。

1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要做到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生活和实践中验证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16、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学习用品是学习生活必需品,来之不易,应当爱惜。对学习用品要珍惜、保护,小心使用,不乱扔、不故意损坏。要敢于向任意损坏学习用品的行为作斗争。

四、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下面结合习惯的形成规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到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长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上一篇:关于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下一篇:《在声音的世界里》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