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沈丘县王孟同志先进事迹

2024-06-28

河南省沈丘县王孟同志先进事迹(精选3篇)

篇1:河南省沈丘县王孟同志先进事迹

沈丘县种苗站王孟同志先进事迹

王孟同志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于林业种苗事业,一干就是10个年头。10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从事伟大的绿色事业而自豪。随着生态省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他作为一名种苗工作者,坚持夯实种苗基础,服务生态省建设的工作宗旨,紧紧围绕推广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这个中心,尽最大努力实现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数量足够的目标,为沈丘林木种苗生产与生态县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努力提高种苗生产科技含量

科技兴林首先是科技兴种苗,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中技术密集型的一个环节,种苗质量不高的原因就是科技含量不高。他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后,提出全县种苗发展的技术路线,种苗生产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在效益上做文章,种苗培育各环节至少有一项先进适用技术渗透,并提出具体的推广项目。在他的引导和参与下,各苗木基地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明显提高,适用技术推广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其中化学除草、节水灌溉、生根粉、扦插育苗、地下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已被各育苗地全面熟练地掌握。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种苗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加快发展,优化结构

沈丘县林木种苗发展多年来滞后于造林绿化,在他的带领下种苗生产不仅得到长足发展,而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期完成了每年林木种苗自给的目标,结束了造林苗木外调的情况,近几年每年都能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育苗任务,而且林木种苗的质量明显提高,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良乡土树种培育加强,完善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初步形成。种苗结构合理与否,决定着林木种苗能更好地服务于林业建设,在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下,按照各个乡镇布局,在各乡镇内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突出区域特色,形成区域主导产品,加快乡土树种的开发培育和名特优树种的培育力度。坚持开发培育优良乡土树种和引进适应本地区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相结合,逐步丰富全县造林绿化树种,提高林地生产能力和林业建设效果,促进育苗生产向多品种、多规格、多品位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强化种苗质量监督与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和执法提供了法律保障。他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并利用宣传单、广播、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建立了全县种苗执法与检验队伍。并带领全体执法与检验人员以“两证一签”为突破口,加强种苗行业管理,使全县种苗执法与检验工作在零的基础上,得到较快发展,维护了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四、把种苗生产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

王孟同志深知林木种苗既是生态建设的生产资料,又是一种商品,工作以来始终将这一特殊商品生产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把林木种苗作为一项能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目前更多的农民都积极地投身种苗生产中来。为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作为一名种苗工作者,为促进全县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不辞辛苦,常年深入生产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为基层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得到基层单位和同志们的好评,也为生态省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他也同时多次受到市林业局,县林业局的表彰。

篇2:河南省沈丘县王孟同志先进事迹

1988年海南建省, 顿时这块热土沸沸扬扬起来, 迎来了十万闯海大军。潘亚丽怀着满腔热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海南中职教育的行列中, 一干就是20年。

潘亚丽老师是浙江新昌人, 1965年生于青海西宁市, 1984年考入肇庆师专中文系, 毕业后分回西宁四中担任语文课教学工作。在同为教师的母亲和姐姐的亲自指导下, 工作得心应手。1988年受海南大特区的召唤, 来到了这块风景宜人的宝岛成为闯海人。但是刚刚建省不久的海南, 在教育方面相对内地还是比较落后的。那时潘老师就下决心要为海南的职教事业出一份绵薄之力, 终于1990年正式调入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 (即当时的省农机学校) 。20年来, 她在最基层的教学第一线授课、担任班主任。有时还在教务科、学生科、校办兼做大量的行政工作。她主要的教学工作有:公共关系学、语文、形象设计、商务礼仪的授课;担任了92级机电 (2) 班、97级宾馆机电 (1) 班、2004级、2005级、2009级的汽车商务 (1) 班的班主任。要在照顾好家庭和孩子的情况下承担如此繁重的工作, 对谁来说都有相当大的压力, 但潘老师坚守“不做则罢, 要做就要做好”的信条, 多年来在工作上, 脚踏实地, 任劳任怨, 从未出现过失误, 尤其是班主任工作, 她已摸索出一套以身作则的管理模式, 自己对班级管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带头缴班费, 遇到捐款时, 除在学校捐款之外还在班里捐大头, 她还安排文华同学到自己家里吃饭以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 对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深度谈话。她认为只要有百倍的工作热情以及百倍的爱心就一定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潘亚丽老师从教23年来, 不仅利用班主任身份开展德育工作, 在教学中她也不忘在语文课上把德育贯穿始终, 用一颗对教育事业的真心、爱心感化学生。

中职学校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 有些抱着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想法, 潘老师关注学生心理疏导, 引导学生树立理想, 学会做人。她在教《那一年面包飘香》时用“面包师傅”中学毕业因家境贫寒辍学没能继续深造却能绝技随身成功创业的实例鼓励学生, 只要树立自信, 学得一技之长, 将来定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拥有自己的天空。在教《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文时, 强调理想对现实的导航作用, 告诫同学们不能浑浑噩噩过日子, 要以理想、目标鞭策自己不断学习, 好好把握在中职校读书的这两年时光, 充实自己, 用知识武装自己。随后组织“作为一名中职生是不是应尽早确立理想与目标”的辩论赛, 通过正反方的激烈辩论, 同学们认识到应立刻转变自己的观念, 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牢固掌握技能, 培养综合能力, 为理想而奋斗。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潘亚丽出色的表现也得到校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和赞赏, 为此, 她也获得了许多荣誉。2001年被评为工作积极分子;2002年年终被评为优秀;2003年教师节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04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2005年教师节被授予教书育人奖;2004、2005、2006、2007、2009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2005年获得省级第二届大中专文艺汇演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光环下她继续深造, 1999年获得吉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凭, 接着进修学完了公共关系学的全部课程, 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职学校教材课改培训, 在学校授课技能大赛中尽显身手, 她的教学论文也多次获奖。

篇3:河南省沈丘县王孟同志先进事迹

关键词:河南沈丘,顾家花馍,艺术特色,文化内涵

一、顾家花馍的历史渊源

明末清初年间,“沈县” (现沈丘县老城镇) 城南南大门夏湾村有个做馍销售最好的人叫顾维臣,人称顾二别子。顾二别子聪明好学,做馍的手艺精湛,顾家花馍个体玲珑,花样繁多,洁白如玉,久放不裂不霉,即使存放年余,一经蒸馏仍鲜嫩如初,人称“顾家馍”。一时间,顾家馍声名鹊起,顾家人在卖馍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独具特色的蒸馍技艺,后经世代提纯、锤炼,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有名的风味特产。当地的官宦或商贾都喜以顾家馍馈赠亲友,有钱人家祝寿办喜事都喜用顾家馍作为礼品赠送以示喜庆。据夏湾村人相传,沈县的乡医刘先生有幸在给清康熙皇帝医病时,把随身携带的顾家馍奉上,让皇帝每餐进膳时馏两个顾家馍食之。康熙龙体康复后以为顾家馍是什么药引子,询问方知那是沈县一姓顾的人家做的馍馍,味美可口,且经年储存不坏。康熙龙颜大悦遂传下手谕,顾家馍被选为御用贡品,从此就有了“贡馍”的美誉。时至今日,沈丘周边地区仍保留着这种习俗,谁家的孩子过周岁生日,孩子的姥姥都要买一些顾家花馍送给孩子,庇佑孩子能消灾祛病,聪明健康、茁壮成长。

二、顾家花馍的文化内涵

顾家花馍是中原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真实艺术,体现了中原本土的民俗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顾家馍是民间面食,作为食物它的基本功能是充饥,因其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口感美味、造型独特、形态美观,使人们在食用时产生愉快的心情,在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同时也使生命得以维持,味觉、视觉、心理等感官直接得到享受,充分体现了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其次,顾家花馍是老百姓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其花样造型繁多,不同造型的顾家花馍蕴含着不同的含义,被广泛应用于众多民间习俗活动中。顾家花馍将善良而美好的愿望集于一身,成为人们心目中能够驱邪避灾的保护神和接福送子的吉祥物,寄托着百姓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再次,顾家花馍能够一直传承、经久不衰,是因为它蕴含着生命繁衍的寓意才使它在民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生命繁衍的崇拜是人类从始祖开始就最普遍信仰,顾家花馍的很多造型中经常见到表现生命崇拜的造型,表达了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蕴含着百姓们对生命的美好追求。

三、顾家花馍的造型特征

顾家花馍在造型上充分利用了麦面的可塑性,其主要造型有两种:一是基本造型葫芦状的小白馍,形若葫芦,尖染红点,通体洁白如玉,底部有形似八卦的阴阳纹理,主要用于日常食用,造型工整简洁、不做多余的雕饰,即人们平时称作的“贡馍”。二是花样造型的小花馍,包括植物造型、动物造形、人物造型等。多用于祭祀、祝寿等礼仪活动,运用了概括、提炼、归纳、添加、夸张、变形、重组等艺术处理手法,整体造型精巧别致、生动有趣,蕴含着吉祥的意蕴。馍上涂有各种食用色,其彩绘以勾线和着色相结合,不仅具有淮阳泥泥狗的特征,而且很接近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的色彩。

四、顾家花馍的着色艺术

顾家花馍用色艳丽浓烈、饱满,其着色艺术承袭了传统民间工艺的五行色观念,由青、赤、黄、黑、白 (借麦面材料本身的颜色) 五种颜色组成。着色上,这五种颜色的使用并不是均等的,色彩的运用以意象为据,以丰富的想象自由着色,不受实物本身色彩的限制。顾家花馍的着色所用的原材料大多为从蔬菜水果的花、茎、叶和块根中通过揉搓、温水浸渍的办法提取出来的植物染料。这些天然染料艳而不浮,经久不变。顾家花馍的染色方法有三种,一是蒸熟后点染,刚蒸出来的馍馍易上色,着色要分层进行,先上第一层黄色,等馍晾凉了慢慢上红色,红色点染完毕后,再用细笔蘸绿色或蓝色勾勒花纹,要求快速的勾、点、抹、擦、撒,使各类颜色相配,图案准确、好看。点染时不能把面全部用色彩覆盖,要留出空白,显出面本身的质地,色彩艳丽又不失面的本色者方为上乘佳品。二是上笼前先染一部分,出锅后再染一部分;三是将颜色掺进面里,看起来鲜艳,但透不出面的本色,显得颜色不灵透,没有蒸熟后点染出来的色彩活泼。

现在,精巧灵秀的顾家花馍已不仅仅是顾姓人家生产,还有李、陈、张、岳等50多户家庭作坊进行生产销售。顾家花馍是中原地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正式被确定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家花馍正逐渐走出河南周口这一区域的民俗圈,成为更有艺术魅力的民间艺术品牌,被更多的人们和民间艺术爱好者喜爱。

参考文献

[1]沈丘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沈丘县地方志[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上一篇:南师大综合测评细则下一篇:保险公司主管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