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作文:叶子人生

2024-06-09

初二作文:叶子人生(精选7篇)

篇1:初二作文:叶子人生

印象中的叶子,显得很怯儒,总是随四季的变化而改变自身。

春天,气候暖和,于是叶子就在这时吐露出新芽,展露腰身。

夏天,阳光充足,叶子就越发变得绿和葱茏。

秋天,风像画笔一般在自然界中晃动,随时为万物涂上一层腊黄,叶子也不例外地全数染上了这萧条的色彩。

冬天,风又如刀子一般狠命地刮着,一片片叶子就这时凋零,即使幸免于难的`那些少得可怜的叶子也会在某个初春的早上静静地落下。

但是,如果叶子不顺从自然的安排,就会早早地葬送生命,也许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其自然吧!

捧一片叶子在手心,仔细看,那些个清晰的纹路分明是它奋斗的轨迹,是啊,我太傻了!原以为它竟是……也许它只是在无奈和苍老中落下了,它已然尽力了。春夏正是它生长旺盛的童年,为何不展露风采?秋季是它励志奋斗的花季,为何不放手一搏?秋季是它安享晚年的时刻,为何不安然休息,等待新生命的孕育?

人生就是这样一种东西,表面上看到的,终究不会是本质,也许,我们应该去找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了。

篇2:初二作文:叶子人生

秋天漠漠,一阵阵凉风袭来。不觉让人感到一丝萧瑟,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着那一片片迎风而落的树叶,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片珍贵的.叶子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又想起了那个凄迷的雨天……

“吱嘎,吱嘎,吱嘎”清早,我刚张开朦胧的睡眼,就听到这不吉利的乌鸦声。我抱怨,打开窗户。呵!天色仍旧是黑压压一片,几朵乌云从远方呼啸而来。哎!又是一个雨天,我沮丧着关上了窗户。来自:作文大全

嘣嘣嘣……”忽然传来一阵阵急促地敲门声。“光儿,快跟我走!快!”原来是妈妈。“什么事这么急?”“你快点儿!走走走!”一向和蔼的妈妈一改常态地说。我随着妈妈走进一辆车。“妈,我们要去哪里?”“去了就知道了。”妈妈不耐烦地说。咦,真奇怪。一定出了什么事,我猜测着。天色灰蒙蒙的,车窗外还在不停的淅沥淅沥地下着毛毛细雨。车在一所医院门口,嘎然停住了。妈妈拉着我的手,快步走进医院。真蹊跷!这是怎么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我随着妈妈来到一间病房门口,我快速地跑了进去。呀!只见爷爷躺在病床上,爸爸正在床边站着。“爷爷!你怎么了?为什么来到这儿了?”我着急地问着脸色苍白的爷爷。“光儿,没事……爷……爷没事。来,过来,我给你一样东西。”看着爷爷瘦弱的身体、憔悴的面庞,我的泪不停地涌出眼眶,而爷爷却依然那样刚强,挣扎着坐起身来,用他那枯柴般的手,从怀中掏出一片泛黄的叶子,颤颤悠悠地递给了我,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光儿呀!你……你要好好念书,将……将来做个有出息、有用的人材呀!”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虽然当时并不明白“出息、有用”是什么意思。但在幼小的心灵中,已留下“做个有出息、有用的人才”的信念,只懂得只有这样,才能去宽慰老人的心。

“好呀!……”这时,爷爷突然闭上了眼睛。不,是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不!爷爷!――"我大喊着,扑向爷爷,任凭泪水不断地从脸颊流下。可是,再也,没有往常亲切地回答,只有那逐渐冷却的遗体。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懵住了。我双手紧握着那片还留有爷爷体温的叶子,看着它:那脉络是那样的清晰,泛黄的叶片似乎轻轻一碰,就会破碎,噢,爷爷!我会好好保护它的。

篇3:初二作文:叶子人生

片段一:一片绿叶

今天, 天气晴朗, 我的心情格外高兴, 我的动作也格外灵活。

评点:这是我班谢翔同学在写寒假生活中一件愉快的事的开头。说起谢翔同学, 大家并不陌生, 他不是优秀学生的代表, 而是后进生的一员。他的性格活泼好动, 喜欢玩这玩那, 特别喜欢上体育课, 每节体育课上, 我都能见到他活跃的身影。他的这句话确实印证了这一点:心情跟天气有关, 动作跟心情有关。天气越好, 心情越是高兴;心情越是高兴, 动作越是灵活。所以我由衷地感受到, 孩子的天真是一片非常绿的叶子, 显得很真实, 有个性, 有活力。

记得斯霞老师曾经说过:“孩子和大人毕竟是不同的, 孩子天真活泼, 有他自己的想法, 有他自己的语言, 孩子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的习作, 没有空话、假话、套话, 读起来就感到亲切有味, 甚至有时候老师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 这就是孩子的习作特点。”的确, 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 也是跟着小伙伴们一起玩长大的。

片段二:一片金叶

一阵微风吹过, 小草随着春的旋律唱起了动听的歌儿, “……沙沙沙, 唰唰唰……”;花儿见了, 也扭动着细腰, 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河边的柳树, 披着长长的秀发, 正在逗着鱼儿玩哩……

在活泼的欢声笑语中, 孩子们兴奋地把自己的杰作送上了蓝天。它们有的低空盘旋, 有的扶摇直上, 有的直冲云霄……突然, 一只“银燕”穿过“彩蝶”, 超过“蜻蜓”, 显得高高在上, 仿佛在说:“瞧, 我飞得多高!”

(这是唐琴同学在改写《村居》中一段想象描写)

评点: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小学生年龄小, 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 想象力特别丰富, 常常有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在闪烁。小作者唐琴能够透过古诗的字里行间, 从诗人高鼎的身上找到同呼吸的器官, 能够感受到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风光和儿童散学竞放风筝的欢快场面。

这种想象, 是儿童天性的一种文化, 是源于生活而又超脱于现实的奇思妙想, 是儿童智慧的象征, 是创新的萌芽。所以杨再隋教授认为:“儿童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 儿童常常在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自由地转换, 甚至模糊了幻想和现实的界线, 决不要武断地指责孩子们的‘无知’。正是这些想入非非的幻想、标新立异的见解, 造就了崭新的儿童文化, 显露了儿童文化的天性, 是智慧的花蕾, 是创新的萌芽。”你说, 这片叶子是不是来得非常重要, 应当把它作为“金叶”来珍藏。

片段三:一片红叶

我是谁?一个平凡到不能在平凡的问题了。但仔细想想, 这又是一个挺深奥的话题。我真正地认清楚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动作笨手笨脚, 但仍拼命地在篮球场上奔跑的人。明知投篮不进, 但一次又一次死命地投, 最后, 我累倒了。可是, 我心里十分的舒服, 因为我的活泼开朗和执著给了我信心, 我相信, 不久的将来, 我一定能凭着一叶扁舟, 航行于激流风浪之中。到那时, 我就是真正的勇者!

评点:这是我班唐伟杰同学的一段精彩论说。从中, 我们不难发现, 他喜爱篮球, 他的活泼开朗的性格给了他自信执著的勇气, 同样也激发了他乐观向上的热情。这点热情, 不是与生俱有的, 而是赏识教育的结果。他甘愿撷取生活中的一份坦然, 能够从中领悟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哪怕是一千次跌倒, 他也一千零一次站起。这就是勇气, 这就是信念, 这就是一片红叶, 燃烧得更旺、更热烈。

两点思考:

1.作文批改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一开始就说明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可是传统的作文评价,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作文批改评价时, 很多教师大脑中早已勾勒了一张“社会统计图”。在一个班集体中, 只有几位是“富翁”, 大多数是“平常人家”, 还有几位是“特困家庭”。作文批改评价的目的, 就是把少数“富翁”拿出来独自玄虚一番, 能够体验到“钱多”的滋味。而其他学生呢?眼巴巴地望着, 等待有一天, 地上有个大洞, 钻进去算了!你说, 这是否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对创作的热情?还有什么资格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 保证每位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和热情是十分必要的, 应当加以鼓励和呵护。

2.作文批改评价应当如何来评?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 我们清晰地看到有的老师走马观花, 轻描淡写, 草草了事, 而有的老师真是用心良苦, 上面圈圈点点, 横横画画, 有眉批和总批等, 确实写了许多。但效果如何?扪心自问, 还不是做了事倍功半的事, 学生的进步实在太小了, 这怎能完成每个年级段的习作目标呢?

在这里, 我并不是否定有些教师的辛苦做法, 但一定要提醒是:脑子能不能转个弯, 做个轻轻松松、实实在在的事。《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不是说了吗?“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形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如从每一位学生的习作中, 寻找每一处闪光点, 把它作为档案资料来贮存和保管。以上三片美丽的叶子, 就是作者从不起眼儿的学生习作中挑出来的。他们有活力, 有个性, 有想象力, 有激情, 有价值。于是, 我兴奋地告诉他们:“你们的名言、名段、名作已载入老师的相册和你们的成长记录袋 (相册和成长记录袋里有孩子与我共同设计的精美图案) 。希望你们以此为努力, 创作出更优秀的文学作品, 争取发表或出书!”从此, 班级孩子一发不可收拾, 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名言、名段等。

试想一下, 照这样发展下去, 学生不就是一个个小诗人、小作家吗?

最后, 我还要再次地说明, 学生的习作, 尽量少改, 万不可求全责备, 有时需要适度模糊, 经常用凸透镜来查看优点。千万别像大夫一样, 拿着手术刀, 那样会扼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以至失去对习作的兴趣。所以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提倡自主命题, 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篇4:叶子 “话剧皇后”的花样人生

叶子说过:“我演戏有个习惯,爱‘过电影’,就是每天排完戏或演完戏之后,躺在床上闭目静思,把今天的排戏或演出从头到尾回忆一遍。”那么,在叶子离开这个使她热爱又愤懑的人世间之时,她一定又会在“过电影”,是在“过”自己与祖国共苦同甘的“电影”吧。

不妨先说说叶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虽然和她一起工作过几十年,可是一下子还真有点儿说不出来。

怎么办?干脆借用舒乙(老舍之子)的一段话来作答吧:

“生活中,叶子像个孩子:单纯、透明,甚至有些‘天真’。我家养着许多很漂亮的小草花,有一种叫‘仙客来’的,北京人叫它‘兔子耳朵’,因为花瓣儿很像兔子耳朵。叶子记住了这种花,进门就要看,嗓门儿挺大:‘那,那什么来着?什么耳朵?叫什么耳朵的?’……于是,她自己活泼地大笑,笑自己的傻记性。以后,全家人看见她来了,都说‘什么耳朵’来了!”

叶子就是这么一个为人老实,从来不会掩饰自己,感情点火就着,说起话来充满稚气的人。她是一个又复杂又简单的演员,是一副大艺术家的复杂和简单的性格。

叶子(曾用名叶仲寅)是1935年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第一期的毕业生,从艺80多年以来,在舞台上的50多部戏里,创造出了许多个不同凡响的、引人入胜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名优之死》里的刘凤仙、《天国春秋》里的洪宣娇、《明末遗恨》里的葛嫩娘、《北京人》里的曾思懿、《茶花女》里的玛格丽特、《赛金花》里的赛金花、《清宫外史》里的西太后,以及《莫斯科性格》里的梅丽涅娃、《龙须沟》里的丁四嫂、《明朗的天》里的宋洁先、《叶戈尔·布利乔夫和其他的人们》里的玫拉尼娅、《骆驼祥子》里的虎妞、《日出》里的翠喜和陈白露等等,可以说是中外古今各色人等,反差很大,极不好演。可是,叶子创造的这些真实、自然、鲜明、生动的角色,直到今天仍然存活在广大观众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苦难历练“话剧皇后”

1932年,叶子正在北京师大二年级读书。“九一八事件”让很多热血青年卷入了这场爱国斗争运动。叶子从一个文艺青年变成了关心社会的人。由于叶子参加“师大生活社”的活动,她也被宪兵队抓起来。一天,“师大生活社”13个同学正在开会,突然宪兵们破门而入,先是抢走会议记录本,后是对所有参加者进行搜身,接下来便是押着同学们到宿舍里去搜查。叶子一边走一边想:“我的枕头底下放有一本革命书籍,被搜出来就是一个‘亲共’的证据。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找到!”于是,她急中生智地把宪兵带到隔壁的一个宿舍里去,随便胡乱指着靠墙边的铺位说:“这就是我的床!”结果是宪兵们花了很大力气什么也没有搜查到。叶子被带到宪兵队以后,只被审讯过一次,因为确实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同样是毫无结果的。

后来,叶子又从北京押送到南京宪兵队。前后有两个多月,使叶子真正接触到了共产党人,他们一起唱革命歌曲,甚至一起目睹着革命者就义前如何高呼“共产党万岁”的英雄行为。正如事后叶子兴奋地说:“我因祸得福地上了一次革命大学,度过了我毕生难忘的一个暑假。”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段特殊经历,她在以后投入到戏剧事业当中才有了不同寻常的种种表现——从1942年春天开始,叶子在桂林整整生活了三个春夏秋冬,这是她演剧生涯当中的成熟期、高峰期、黄金期。在那里叶子有幸和许多中国文化界的名人大家交往、学习、探讨,其中有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焦菊隐、熊佛西、柳亚子、欧阳予倩、田汉、阳翰笙、于伶、徐悲鸿、瞿白音,等人,这使她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她诚挚地说:“正是这些长辈们通过自己的文化精神和生活气质,把我给逐步熏陶出来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使我立志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文化人,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个话剧演员的决心。”田汉就是在那个时候,夸奖叶子是一块“演戏的好材料”;叶子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广大观众誉为西南地区“话剧皇后”称号的。

当时,阳翰笙写的《天国春秋》,是公开正面抨击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在这个戏里由叶子扮演洪宣娇,当她气势汹汹地杀进东王府以后,傅善祥跪在地上哀求她说:“自己人,不应该自相残杀!”这时,叶子在舞台上有意地安排了一个长长的停顿进行渲染,强调地表现洪宣娇明明知道对方在搞鬼,却又毫无办法,只能用一双大眼睛放射出严厉的光芒,怒目而视良久不动。在这个重要的艺术处理中,叶子一下子把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都充分表现出来了,真可谓是既入木三分,又逼人深思。当年每每演到此处,观众都要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表明她的表演完全反映了当时广大群众要求团结一致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热切愿望。如此细腻、深刻又具有艺术魅力的表演,是难能可贵,不可多得的。

《龙须沟》走出的丁四嫂

如果说,上述的例子是“与祖国共苦”的话,那么,下面的例子就是“与祖国同甘”了。

新中国建立以后,叶子在老舍写的《龙须沟》里,扮演的人力车夫的妻子丁四嫂获得格外成功,使得她成为新中国话剧界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也成为开创新中国话剧事业卓有建树的元老之一。正是由于丁四嫂扮演得非常精彩,非常出色,非常动人,非常深刻,许多当时居住在龙须沟的老百姓都把她当成自己的“老街坊”和亲密的朋友,并且连续数届选举她为崇文区参加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要比获得其它奖励更为重要的荣誉。

一位观众写信说:“《龙须沟》里的角色都演得很像,仿佛不是我们同院的邻居,就是我们的亲戚朋友,有的甚至很像我们自己。丁四嫂干脆就是一个‘从龙须沟里捞出来的人’。”

当年,叶子和演员们在焦菊隐导演的指导下,首先来到龙须沟地区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叶子对此欣喜地说:“那里的老百姓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忽然来,忽然走,竟然不感到奇怪,好像和我们成了好朋友……非常亲热,并把他们的苦恼告诉我们。我觉得他们这地方的人真好!”

nlc202309021429

我以为,叶子正是在扎实的生活基础上,创造角色获得成功的。而这成功,并不仅仅表现在第一幕里丁四嫂的苦难和倔强生活——“第一幕一开幕,丁四嫂又是往屋外掏水,又是垫炉灰,又是晒衣物,又是做饭、赶活计,手脚忙个不停。而且,她的嘴里还骂个不停,又是骂女儿小妞子,又是骂儿子二嘎子,又是骂丈夫丁四,又是骂官府和老天爷。她一刻不停地干,同时又一刻不停地数落这个埋怨那个。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生活的拖累,家庭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就用骂来暂时减轻内心的压力;二,官府的压迫,这么脏,这么臭的沟,没人管理没人修,可是当官的照样来收卫生捐,逼得她心里直骂:‘他妈的!怎么想出来的。连饭都没得吃了,还他妈的这捐,那捐!’;三,是环境的逼迫,老天爷做对,昨天晚上一场雨,屋子进了一地的水,忙了一早上,才把水掏尽,可不大一会儿,天又下起雨来,跟穷人过不去,她不得不骂:‘老天爷,你有雷怎么不劈那些当官的跟恶霸去,跟我们做的哪门子对啊!’丁四嫂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劳动妇女,她心直口快,由于生活里受着重重的压迫而脾气不好,对于丈夫和孩子往往没有好气,老数落他们,可是心思却整个扑在他们身上。”叶子还说:“丁四嫂的父亲是个捡破烂儿的,在她六七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女俩相依为命没有任何收入,日子过得很艰难。母亲忙于挣钱吃饭,对孩子没有什么家教,又很疼女儿,所以养成她的任性。她嘴上很野,说骂就骂,身上邋邋遢遢,母亲也不能常给她清理。因为母亲爱她,所以她心里有什么就说,没有顾忌,养成直爽的脾气。可是,当她看到母亲为她生气或难过的时候,她又同情母亲,觉得母亲从小把她拉扯大很不容易。这又形成她对人富有同情和善良的一面。”(摘自叶子的演员创作日记)

我们同样应当更加重视第三幕第二场丁四嫂这样一场戏:大幕拉开,阳光灿烂,已经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观众亲切地感觉到这个程疯子居住过的小院子里,喜气洋洋,一派生机。天大的喜讯——龙须沟的新沟已经修好,马路很快就要通车。老街坊们都在等候着参加“沟平路通”的群众庆祝大会。

王大妈正坐在自家的门前,为女儿二春赶缝一件花布短褂子。

丁四嫂从自家的屋里快步走出来,满脸堆笑地站在那里,认真端详着自己的穿着打扮,特别是自己新鞋里的一双新袜子。

王大妈问:“四嫂哇!您看二春这个丫头,今儿个也不是又上哪儿疯去了!我这儿给她赶件小褂儿,连穿上试试的工夫都抓不着她!”

丁四嫂笑着回答:“她忙啊!今天咱们门口的暗沟完工,也不是要开什么大会,就是办喜事的意思。她说啦,您、我、娘子都得去,要不怎么换上新鞋新袜子呢!”

这时,丁四嫂一只手扶着门框,把一只脚从新鞋里退出来,并且高高地举起,左右动了又动观察着,欣赏着,似乎是百看不厌。

丁四嫂继续笑得闭不上嘴地大声说:“您看,这双新袜子还真抱脚儿,肥瘦都合适!”她仿佛心里有着说不出又说不尽的话。

观众看到这里常常要报以会心的笑声,甚至要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个欣欣向荣、活灵活现的丁四嫂,顿时出现在舞台上了。

本来,剧本上只提供一个为庆祝新沟竣工去参加大会,丁四嫂准备穿新鞋和新袜子的情节,而叶子却牢牢地抓住这一点不放,由此联想到许多许多,并且用心设计了一连串的精彩动作和背景戏。

叶子想到了丁四嫂由于家境贫困,从小到大也没有穿过新袜子,解放后才穿上新袜子。从穿旧袜子到穿新袜子要通过一个过程刻画出人物的独特心态来。

于是,叶子还做了这样精心、细致的设计——

第一幕里,丁四嫂穿的是丁四剩下来的补丁落补丁的大袜子,由于松散,袜筒经常脱落在脚腕子上,从来也没有合过脚。第三幕第一场是解放初期,丁四嫂的生活有所提高,但是并不够大,于是在去茶馆避雨的时候,穿着一双比第一幕时稍微整齐一点儿的袜子,可是为了怕雨水弄脏裤腿,便把袜筒套在裤腿外边,再用两根布带子扎在膝盖之下。第三幕第二场已经解放了两年,丁四嫂的生活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她有钱买新袜子了,穿上黄灿灿的新袜子欣喜不已,说起话来既兴奋又含蓄;既得意又腼腆;既炫耀又羞涩。

也许,观众并没有完全注意到表演上的这些细小处理,但是,对于人物思想感情的整体特征,人们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而且正是通过这一个又一个细节感受到的。

叶子是在真诚地向观众述说着:伴随生活的变化,谁不愿意像个“人”一样地生活呢?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的强烈愿望,而给予丁四嫂美好生活的,正是新中国。

我想,一切先进的戏剧工作者都应当是与祖国共苦同甘的,而且还要把这两者紧密地相连在一起的。什么时候戏剧不再顾及祖国和人民,那么什么时候祖国和人民也就会不去顾及戏剧了。

叶子说:“回首人生难免有花开花谢之感,不过也没什么可悲观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我这一生,与其说爱花不如说我爱美,爱美好的事物、爱美好的感情、爱美好的人生。爱美并给人留下美,我以为这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是这样做的。希望人们能够欣赏美,并给后人留下美。”

叶子的一生,为了话剧事业付出了超常的辛劳和巨大的牺牲,其功勋是不可代替的,自然也是一位将来要在中国话剧史、中国艺术史上,重重记下一笔的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最后,我们不妨引上柳亚子先生写的诗一首作结——

“四月八日夜,观《天国春秋》公演,仲寅女士饰剧中洪宣娇,赠以一律。

弦诗颂酒共秋春,亲见氍毺上演辰。不用温存娇态露,最怜忏悔苦心频。十年天国倾颦笑,一炬咸阳烬火薪。血溅蛾眉成棘手,足应流涕吊湖漘。”

责任编辑 谷胜男

篇5:畅想叶子的人生作文

春天的早晨,它才刚刚苏醒;夏天的正午,它已经成熟了;秋天的午后,它们欢歌笑语;冬天的夜晚,它独自一人。没错,它就是那华丽而又朴素的——叶子。

刚开始,以我的角度看来,叶子它只不过是一桩摆设,给这里添加一地那春色。可是,到了后来,我发现,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打扫”森林》,它讲的是一位官员发现有片森林里全部都是枯枝烂叶,就派人来打扫。可这一打扫完,森林里逐渐减少,成了可怕的“干枯林”,里面的动物全都“搬家”了,而新的`主友是一大堆害虫。从这就可以看出来,没有叶子,就算是枯叶,树木、动物,全都无法在生存,叶子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呀!

人的能力也不过如此,总是抵挡不住秋天的舞蹈表演。

看,那婀娜的舞姿,给人温柔的感觉;看,那强有力的动作,给人以视觉的冲击;看,那奔放的舞蹈,给人欢快的心情;看,那一片片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叶子,慢慢地坠落着地,慢慢地归根于土······

篇6:像叶子一样成长的人生哲理

自然界的规律,是任何人不得扭转的,比如树木,比如花朵,再比如生命。就像季节,春天,万物初萌,秋天,却是万事萧索。

那时候,她还是个小女孩,甚或还不能称作女孩____无梦,无知,知道并会运用的,是淘气和哭,一个是童年的游戏,另一个则是抗争的武器。

浅浅地懂得一些,是从母亲用过的幼儿启蒙课本里,发现并认知了一些自然生物。蝴蝶便是其中之一。常常,小小的身躯跳跃着,笨拙地追逐飞舞着的它们,便以为,这是世界上最美的了。尽管,世界之于她,就像哥哥手里捧着的那只万花筒,看去五彩缤纷,斑斓夺目。然而,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她根本不懂。

她的世界在家中,在房子里,在书里,图片上,她的世界很小很小,小到只有本能,只有梦想。她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快乐无尽,却还没有踏出自己半步。小的“世界”她有,大的世界,她不懂。

数一数她的小辫,你就知道她的年龄了。伸出巴掌,母亲教她,三根长,两根短。加在一起,五岁了,这就是她的年龄。小小的心里,也会暗自高兴!

那时候,母亲还很年轻,母亲的青发如丝,乌黑柔滑。母亲从不留长发,甩一下,暴露出洒脱的个性。母亲爱笑,笑是母亲年轻的标志,母亲喜欢小跑着去做事,小跑着的母亲,正是年轻的时候。

记忆里,是永远跟不上母亲的脚步的,母亲嫌她累赘,把她留守在家,只领和她差不多大的妹妹。放一串钥匙在她手里,或挂在胸前,闪闪的光,很荣耀的告诉人们,此时的她,俨然是这家的主人。

但,只做主人不行,她还要学会等,等是什么滋味呢?她托着两腮,努力地思索着。

“等”的滋味里,有想念,有焦灼,有盼望吧?当她在屋子里焦灼地“等”时,她开始想外面的世界,想田野里的小树小草,想山涯石沟下面的小河小溪。想忙碌工作的爸爸妈妈,想和母亲一样亲切并同样喜欢她的那些叔叔阿姨。五岁的她知道,想就是理解,理解严厉而无微不至关怀着她的母亲,理解整天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在她的心里,想就是原谅。

钥匙从母亲手上接过,她便成了这个家的主人,小小的女孩,成了这个屋子的大人。她有童话书为伴,有哥哥不要了的万花筒为伴,有母亲衣服上的钮扣为伴,那些毫无色彩的钮扣,从衣服前襟掉在地上,母亲每次都那么爱惜地拾起来,然后重新钉上衣裳。没有钉上去的,都是后来经过好多努力才找到,母亲把它们放进一个盒子里,那个盒子,便成了她的心爱的玩具盒了。

在那些想念里,还有一种声音与她为伴,那就是栖落在房檐上的鸟雀儿,它们一字排在冬天的檐木上,列队一般齐刷刷伸出头来,那些鸟儿的歌声也便在耳边起起落落。她听得入迷,听得沉醉,听着听着,便伏在小桌子上睡着了。

当进入小学,而后进入初中,高中,那些美丽的汉字让她再也不能安心了。这时候的她正处在朦懂时期。看过一朵花悄然开放在心底的景象吗?爱之犹怜,暗沁芳香。她知道那些汉字有多美丽,知道它们足能表达自己的`心音。邻居的大男孩是她的同桌,作文总是写得很差,老师便责怪他一塌糊涂。在全班同学的注目下,他的脸羞成一朵大红花,作文里的病句却仍然我行我素。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整天穿了一件笨重的老棉鞋,还是破旧的黑棉袄,那是大人不舍得穿才给他穿的吧?大男孩的家里永远是吃不完的地瓜饭和野菜叶,却不舍得吃他们自己种下的一点点菜园里的菜,由他爷爷和父亲拿到集市上一点点卖掉。他家人口很多,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大哥大姐,小弟小妹,还有他的母亲喂养的鸡、鸭、猪、鹅。

好羡慕!冬天他在野外的草地上打滚,他的妈妈竟然一点都不嫌他,他能够在校工自己种的瓜地里劳动,无论肩扛手刨,挥汗如雨,把锄头挥舞成十足的大人模样。使全体女同学侧目。

不能理解,那些在桌上划了楚河汉界的女同学,怎么可以在下课时间,还能与视同敌方的男同学说话?即便涉过楚河,汉界里的男生们,也还是一脸和气,这样楚河、汉界怎么会分得清楚?

只有,她是例外,把身子尽量缩得很小,把胳膊尽量挪到桌下用来写字,尽量不去涉过那条楚河汉界,保持着自己的本色,或者说是小小的“尊严”。几年下来,同学之间的友谊,却生分了许多。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她竟然认不得自己的同桌。那身老黑粗布棉袄呢?那个满脸赧笑的青涩少年呢?

面对亭亭玉立着的她,他显得手脚笨拙,揉搓着的大手,是想与她相握的吧?然而她再一次忽略了这些。做幼儿教师的她,习惯了把手背到身后,这是示范给小孩子看的动作,是改不掉的了。

终于没有握成。再几年之后,席间的他已经不再差涩。是局长了,发了福的肚子,目光变的狡黠。她抬眼看他。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每次都起席走出去接,直到席散,怕也没有吃几口饭菜。酒却是不少喝的。

她也醉了的感觉,征兆是眼花缭乱,像永远都看不透的心灵世界。聚会一年比一年少,文字仍然是她一年比一年喜欢的,床头桌上堆满了书籍,收拾的时候乱乱的摆满一地,“书是通往知识的阶梯”,是谁说的?

书里的世界很大,文字是小小的浪花,时间是季节,而生命呢?只不过是一片叶子成长的过程,万物转回,不过如此,看似有,亦看似无,所有的风景,一生都带不走,只有写在纸上,化作符号,让后人欣赏。或者,悄悄地收藏,和时间一起,装在心里罢了。

篇7:人生路上初二作文

清晨,万物笼罩着霞光,叶子披者露珠,我走在大街上,漫无目地的走着路。

突然,一个小小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是一个小孩子。她的妈妈在后面跟着,只见她摇摇晃晃地走着。原来,她在学走路呀。

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小小的我穿着一个粉粉的衣服,像一只小企鹅,也是清晨,也是妈妈陪着。那时的我太小,刚刚开始学习走路。只见妈妈跑到了路的另一端,对我喊:“迎迎,快过来,过来妈妈给你买糖吃!”我一听,高高兴兴地走着。不知是衣服太厚,是刚学会走路,还是才起床的缘故,我走得一摇一晃的,脸被风吹得红扑扑得,因为即将可以吃到糖而兴奋的.一颠一颠向前走着,一步一摇,一步一晃,好像随时都会摔下去。后来妈妈对我说,她当时看我走路,心都像提了起来似的。艰难的旅程终于走完,我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快到了,我加快速度,一下冲刺到了妈妈的怀里,成功了,我高兴极了。我如愿以偿地吃到了糖,甜到了心里,我以一个胜利者地姿态回到了家。那时,妈妈见一个人就炫耀:“我家迎迎会走路了!”是啊,我会走路了,走完了我的婴孩时代。

又一层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一个七年前的印象。我已不是小小的我了,我长高了,上小学一年级了。小学一年级,我学了好多东西呀,拼音,十以内整数加法,我到现在也不敢相信,我已经学了那么多了。这是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还记得刚学拼音时,每天,妈妈都让我记一个拼音“a,b,c,d”我一个一个记住了,小脑袋的容量也不断加大。清晨,我会搬着自己的小椅子,坐在家里的阳台上,闻着花草的香气,翻开我的语文书,开始大声朗读起来,一个稚嫩的声音便在整栋楼回荡,楼下的爷爷奶奶对我说,他们每天早上最喜欢听我读书了。有这么多忠实的听众,我读得更卖力了。渐渐地,拼音学完了,英文字母学完了,我长大了,妈妈总会对别人说:“我女儿上初中了!”是啊,我长大了,我走完了自己的孩提时代。

上一篇:歌手pk赛策划书下一篇:多彩的童年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