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论文

2024-06-27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论文(精选4篇)

篇1: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论文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论文

【内容提要】俄经济转轨的基本内涵是私有化、自由化、西向化和休克化,基本特点是官僚性、强制性和政治性,它是由西方国家策动,少数人出于政治动机,打着改革旗号,利用政权强制推行的官僚买办垄断经济模式。休克疗法造成4大恶性循环,成为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私有化使国有资产大流失,其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希特勒侵苏战争所造成的损失。西向化造成资金大量外流、企业破产、对西方国家的严重依赖。这种模式祸国殃民,使国力衰竭。摆脱这种模式,寻求经济振兴新途径,是俄新政府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俄罗斯 经济转轨 金融危机 西向化 休克疗法

【作者简介】王金存,1936年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俄罗斯金融危机引发了更为全面、激烈的经济、政治、社会危机,同时也引起了俄罗斯国内对其社会经济转轨道路和模式合理性的反思。本文拟就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及其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做些概略分析,以就教于读者。

(一)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基本特征

1992年初,由激进民主派代表人物盖达尔等人主持的俄罗斯新政府在其西方顾问的协助下,提出了内容庞杂而激进的经济转轨规划,其基本内涵大体可概括如下几个方面:

(1)私有化。它是整个经济转轨的核心和基础,其基本内涵是出售和处理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当时政府规定,私有化从小型国有企业的所谓“小私有化”入手,继之推行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大私有化”,整个私有化预定到1995年末基本完成,届时70%左右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其目标是,建立起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同时形成一个广泛而强大的有产者和企业家阶层,作为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基础。

(2)自由化。其基本内涵是:全面放开价格,而且力争一步到位;彻底抛弃物资计划调拨制,同时全面废除国家计划和国家计划管理机构;给企业以充分自由,同时断绝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和一切其他资助,让企业在市场上自谋生路。如果说私有化的目标是彻底改变所有制关系的话,那么自由化的目标则是彻底改变经济体制和经营思想,力求尽快地和彻底地铲除计划制度,尽可能迅速地形成自由市场体制。

(3)西向化或全盘西化。这种西向化不同于通常的对外开放,具有特殊内涵:第一,转轨方针制订者认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俄罗斯必须全面引入和效法;第二,没有西方国家的援助,俄罗斯社会经济转轨是不可能的,俄罗斯的社会经济转轨符合西方国家的战略利益,因而西方国家也会愿意提供援助;第三,向外国首先是西方国家的商品和资本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向外资首先是西方国家的资本廉价出售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尽

[1] [2] [3] [4] [5]

篇2: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论文

一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经济粗放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强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仍主要是靠人力、资金、能源等资源的大量投入实现的。高投入、低产出仍是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基本特征:投资下降速度高于经济增长下降速度,物质消耗的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人力资源投入的增长快于产出率的增长。以工业企业为例,1994~年,在俄私营工业企业工作的工人数占工人总数的比例从1994年的22.6%增加到的39.9%,而同期私营企业工业产品的产量占全部工业产量的比重从1994年的15.0%增加到19的29.6%,工业的产出增长速度远小于人力资源投入的增长速度。其中主要产业部门的情况亦然。从工业生产单位产品用水量来看,~增长14%,大大超过同期工业生产增长5%的水平。此外,整个国民经济净水的消耗增长则更快,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消耗净水量比1990年高近20%。

篇3:浅析俄罗斯经济转轨

(一)苏联体制僵化

“苏联体制已经丧失活力”,这是迫使俄罗斯实行经济转轨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最后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缺陷就日益暴露,其优势逐步丧失。这种消极趋势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又进一步恶化。虽然戈尔巴乔夫曾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过一些改革措施,但这些改革是在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框架内进行的,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二)经济停滞不前

苏联经济存在明显缺陷,经济痼疾难以治愈,经济局势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这是迫使俄罗斯实行经济转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苏联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60年代的年均经济增长为7%,70年代为5%,80年代勉强达到2%,经济发展严重受阻。而到90年代初,苏联经济已停止增长并不断下滑,处于严重衰退状态,已无发展的活力。所有这一切使前苏联陷入深刻的经济危机之中{1}。

(三)改革屡屡受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长期的改革非但没有解决上述深层次的问题,反而激化了俄罗斯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的矛盾,付出了高昂的社会代价。其中最明显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有3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们已对形形色色的改革丧失了信心,而且怨声载道。

因此,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经济转轨和经济自由化,就成为独立后的俄罗斯摆脱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严重经济危机的唯一出路和选择。

二、俄罗斯经济体制转轨的主要方式

從激进的“休克疗法”到渐进式的转轨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的主要方向。

所谓激进的转轨方式是指经济转轨采取“休克疗法”,即经济体制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激进形式。激进式转轨更注重经济转轨的终极目标,主张采取果敢而迅速的行动,实行一步到位的激进转轨战略即“休克疗法”快速完成由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换。

所谓渐进式的转轨方式,是指经济转轨以稳健的,逐步的,分阶段的过渡方式。

(一)激进的转轨方式

1991年10月28日叶利钦在俄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由副总理盖达尔亲自设计的改革方案,并于1992年1月2日正式开始实行“休克疗法”。

这一激进的改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2}。

第一,一次性全面放开价格。为了向市场经济过渡,形成市场自我调节机制,俄罗斯政府规定1992 年1月2日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80%的生产资料价格;到3月底消费品价格全部放开(房租、公共服务、公共交通除外);4月中旬放开燃料价格(天然气和电力仍使用调节价)。

第二,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在一次性全面放开价格的条件下,为了遏制通货膨胀恶性发展,政府决定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财政紧缩在预算收入方面主要表现为提高税率。财政紧缩还要求压缩预算支出。与此同时,对预算的执行实行严格的监督。政府期望通过上述措施减少和消除预算赤字,实现财政稳定。

第三,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政府确定,在实施价格自由化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抑制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控制货币发行。主要是平衡预算,控制财政透支。二是紧缩银行信贷,控制信贷投放量,防止信用膨胀。

第四,对外经贸自由化。在商品进出口管理方面,取消非关税限制,以关税调节代替各种限额。在货币方面,实行卢布的内部可兑换。在经常项目下实行统一浮动汇率制,实现卢布可兑换,在资本项目下实行个别固定汇率制。将来在经济稳定和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再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过渡到实行统一固定汇率制。

第五,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大规模私有化。在缺乏原始资本的条件下,为了快速私有化,政府决定将有偿私有化与无偿私有化的方式结合起来。在大私有化方面,采取先将大中型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然后向公民发放私有化证券,最后由公民用私有化证券购买股份公司股票的方式,将国有企业的资产无偿地转让给私人所有。

然而盖达尔的激进式经济转轨及其后任者奥多罗夫实行的“休克疗法”转轨战略,都不仅未能稳定俄罗斯经济,反而使俄经济遭受重创,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和恶性通货膨胀,加剧了俄的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

(二)渐进式的转轨方式

渐进式经济转轨开始于切尔诺梅尔金出任俄政府总理之后。切氏上台开始就提出,现政府“要对经济政策进行修正,使其更切合实际。”以此为出发点切尔诺梅尔金政府一方面强改革不可逆转,要继续深化改革和坚持市场经济取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又积极制定深化改革和反危机纲领,并着手修改经济转轨方案,以实现由激进式向渐进式的转变。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调整主要表现在:

第一阶段的政策修正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宏观政策上,从“硬性紧缩”转为“适度紧缩”政策,把稳定财政货币同稳定生产结合起来。第二,在价格政策上采取谨慎态度,对前政府尚未放开的少数最重要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依然保持国家调节。第三,停止“证券私有化”,转为“货币私有化”,把私有化过程同投资活动结合起来。第四,加强国家调控,实行“软赤字”政策和“外汇走廊”政策,以遏制通货膨胀和稳定卢布。

第二阶段则对经济政策进行了更全面调整。主要内容是:第一,改革的目标模式从自由市场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倾斜。第二,放弃“休克疗法”。反对任何过激主张,走稳重的中间路线。第三,改变私有化政策。停止大规模私有化,改为按“点状方案”有选择地个别地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强调国家应控制大型国有企业,合理管理国有资产。第四,激励增加投资。第五,调整产业政策。第六,经济政策面向社会领域。提出在保障公民的社会和经济权利的基础上,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第七,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实行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稳定卢布汇率,为经济发展创造适宜的宏观环境。第八,调整对外经济政策。重视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特殊关系,力促实现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在东西方关系上,从过去的向西方一边倒,转为实行以西方为主的全方位对外经济战略。

切尔诺梅尔金政府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使社会经济出现了稳定的趋势和转机。但俄罗斯经济中仍然存在着严重问题。投资总额继续下降;财政预算危机持续发展;出口增长停滞;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继续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1997年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是脆弱的{3}。

尽管目前看来俄经济转轨的成本大于收益,但我们认为,说俄经济转轨已经失败或不成功都还为时尚早。如果把俄经济转轨看作是制度的变迁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过程,那么,经济转轨就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转变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俄罗斯从采取了“休克疗法”激进式的经济转轨转向渐进式的经济转轨,也只是整个漫长转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和两种不同转轨方式而已,尚不能断定孰是孰非。但不管怎么说,正如俄总统普金所指出的,通过经济转轨,俄罗斯的经济体制已经在运行了,市场经济不仅已经存在,而且显示

了巨大的力量,在克服经济危机后果方面也显示了其独到之处,这就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成效。

三、普京政府的经济改革的成效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复苏,自普京2000年担任总统以来终于走出了衰退和低迷的阴影。有的学者便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普京的政策。我无意抹杀普京政策在稳定俄罗斯经济、促进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普京的政策与普里马科夫政府的政策并无太大的区别,为什么较高的增长发生在普京时期而非前者执政时期。到普京执政时期,从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开始的俄历届政府所致力的主要都是稳定经济的工作,这些努力通过试错给后来的政府提供了方法。稳定政策到了普里马科夫政府时期已经较为成熟,而政策的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期,普京时期享受了稳定的红利。

(一)新一轮私有化,强调公正,保持对战略企业的控制

普京上台之初俄罗斯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到1999年底,俄总计有13万家(改制)私有化企业、3.1万家开放式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国有的公共企业有1.1万家。至2002年1月1日,在俄全部企业(机构)中,国有企业数(含中央和地方)占10.7%,其余为各种形式的非国有企业,竞争性行业已全部私有化。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由非国有企业生产(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代表团访俄报告2002)。大的概念是,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的大部分,是由国家控股或者是财阀集团控制的企业所创造。在金融领域,由国有企业控股的银行有70多家,国有企业参股的银行约600家,国有资本占银行总资产的36%。故此,美欧于2002年承认了俄罗斯“市场经济国家”地位{4}。

(二)打击寡头和石油能源工业的部分国有化

在2003-2004年的议会选举和总统换届期间,普京政府通过打击寡头势力赢得了选举,并重建了国有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加强了国家对战略资源的控制,使俄国政治经济形势显著好转。

1.石油能源工业对俄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俄罗斯能源储量巨大,拥有石油可采储量(探明)超过100亿吨(占全球6%,是中国的4倍),天然气可采储量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1/3),煤储量占世界20%,铀储量占世界14%。石油能源是俄罗斯的战略和支柱工业,能源工业占全国工业产值的30 %。自1999年以来,俄石油生产增长了48%,日產石油900万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天然气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27%)。在世界油价不断高涨的情况下,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和工业,是振兴经济的最重要支柱{5}。

2.打击寡头,赢得议会和总统选举

2003年10月俄罗斯总检察院逮捕了尤科斯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一行动截断了议会内反对党的财源,阻止了寡头的代理人在选举中兴风作浪,削平了国内最有势力的寡头集团。霍氏案发后,俄国股市暴跌,跨国巨头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德士古立即中止了和尤科斯的合并谈判。面对经济界的种种担忧和商界的游说请求,普京表示“没有与商界对话的打算”。针对美国政府对此案的公开批评,俄外交部的回应措辞强硬。政府此举大快人心。据民意调查,政府逮捕霍氏的助手和霍氏本人后,普京的支持率升到了80%,在民调中普京被列为当代俄国最伟大的领导人,排在斯大林之前。这也成为普京派赢得杜马选举胜利和普京大选连任的决定性因素。面对国内自由派和西方对选举的质疑和对俄国“左倾化”的担忧,普京在公开演说中表示:这次杜马选举“是一次公平、自由和公开的选举。”{6}

3.通过法律程序将尤科斯收归国有

2004年7月,俄司法部宣布,为征收尤科斯2000年偷逃的税款,将拍卖其核心子公司“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股份,再次引起股市汇市暴跌。拍卖尤甘斯克还不够补交所欠税款,政府将出售尤科斯其他几个采油企业2004年12月,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在拍卖中购得尤甘斯克,迈出了对国家重要资源重新国有化的第一步。据报道,2005年一季度国家财政盈余迅猛增长,主要原因是为追缴尤科斯石油公司偷逃的税款,以及拍卖尤甘斯克股份所得。2005年4月,俄罗斯石油公司以“尤科斯曾低价收购尤甘斯克的原油”为由向尤科斯起诉,索赔59亿美元。莫斯科法院随即冻结了尤科斯的主要资产,尤科斯至此彻底垮台。在不到两年时间中,俄国超过50%的能源生产已经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

(三)经济转轨的成果

1.石油带来的契机

俄罗斯经受1998年金融危机后的打击后,1999年开始恢复经济增长,自2000以来的6年中,平均增长率达到6%以上。官方预测,2005年GDP为21万亿卢布,合7500亿美元。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是5年前的三倍。俄经济规模和居民消费已恢复到1991年的水平。俄前总理卡西亚诺夫曾指出,是“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是俄国经济振兴的最大历史机遇。2005年俄国石油出口2.51亿吨,出口收入900亿美元。占国内总出口额的1/3左右。目前,石油收入占俄国财政收入的54%,外汇收入的45%来自能源。很显然,尤科斯事件后国家恢复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动员能力和政治行动能力,成为抓住机遇、振兴经济的关键步骤。

2.传统军工业的优势

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武器出口。俄罗斯军工技术先进,前苏联在世界武器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冷战结束和“休克疗法”使俄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军火出口落入最低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约1500家军工企业,这些企业除少数及时转入民品生产外,多数陷入困境。普京上台后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军火出口,加上1999年后国际形势的转折,俄国武器出口得到恢复。2001年武器出口达49.7亿美元,2004年57亿美元,2005年5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占世界武器市场的1/3强。{7}

当然,仅靠出售资源而不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很难使经济从根本上复苏。普京警告:“俄国赚钱的产业依旧是石油、天然气和各类金属,我们正在坐吃山空,耗蚀国家资源,长此以往,国家终不免沦入政治和经济停滞的窘境。”,“俄国的经济结构若不求更新,现代化,俄罗斯的经济终将是靠不住的。”恢复经济的首要条件是恢复投资信心,但是十几年来“官商勾结”、“监守自盗”形成的私人企业,无心搞好生产投资技改,而是忙于投机或将资产变现抽逃。2005年12月20日,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苏尔科夫在一次公开谈话中指出:私有经济至今未能证明其绝对效率和给国家经济带来的显著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有必要引导私有经济发挥应有作用。俄政府希望,经济发展从依赖原材料出口转向创新型竞争型的增长转换。但俄罗斯经济何时能真正焕发内在的活力,还需要观察研究。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连成.俄罗斯经济转轨和转轨时期经济论[M]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陈江生.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历程和前景[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6 (1)

{3}[俄]格萨罗夫等.叶利钦时代[M].东方出版社,2002

{4}高梁.浅析普京政府的经济改革政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6 (8)

{5}金雁,秦晖.俄罗斯大众私有化评析[J]战略与管理,2000(6)

{6}[法]雅克·沙毕.俄罗斯经济从反弹到重建[J].后苏联事务,2001(17)

{7}永庆.俄罗斯工业政策的调整.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J],2003(2)

篇4: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论文

俄罗斯经济转轨对中国经济改革启示的新视野

俄罗斯和中国经济转轨分别始于20世纪90年代和70年代.目前,两国的经济转轨都处在从传统的“集权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实践中,还没有建立起成功的市场机制.因此可以说,在如此相同的背景下对两国经济转轨进行实证分析和规范研究,不仅是总结我国经济改革的需要,更是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完善趋于国际化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需要.

作 者:曲雅静 吕国辉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刊 名: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16(2)分类号:关键词:经济转轨 改革 启示

上一篇:东南亚的评课稿下一篇:大学生毕业生赠言赠语